数字资源教育(共11篇)(共11篇)
1.数字资源教育 篇一
数字教育资源在小学国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使语文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绘声绘色。把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国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图像、动画、视频、音乐等形式与国学经典整合于一体,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摒弃假的、恶的、丑的,追求真的、善的、美的精神和行为,建立能够抵御风雨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小学国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但传统小学教育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一切教学活动以升学为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许多人文精神及内容都被无形瓦解,学生综合素养未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面对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将教育资源与国学教育合理结合起来,通过国学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目前借助多媒体配合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而趣味性是多媒体本身显著特征的表现,它具有丰富的画面、优美的声音等,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比拟的。多媒体可以更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展现知识要点,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聆听优美的声音,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欣赏、聆听大自然的感觉,从而增添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多媒体从各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帮助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我在开展《弟子规》相关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内容中所讲解的典范性故事及值得学习的内容,我会根据《弟子规》不同教学的内容,在教学导入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弟子?》中所讲故事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领悟养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把这些好习惯正确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国学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这也是语文新教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但是,若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教师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熏陶和知识渗透,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认知层面上对国学学习有深厚的理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国学学习,实现自我发展。数字教育资源的优点在于信息量较大,教师能从中迅速且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教学资源并对之运用。例如我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会在课前下载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音频或视频、文本资源。以文本资源为例,在课堂中我会为学生展示,鼓励学生朗读这些优秀的文本并对之分析,也可以引导其开展国学朗读大赛,选择课件中较为优质的国学选读内容并让学生朗读,在其朗读过程中,对于情感表达错误或者朗读不连贯的情况,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并向学生讲解文章内涵。同时,我会把提前准备好的朗读音频给学生播放,让学生结合朗读音频进行自我对比,理解不当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还可以播放介绍国学的视频,通过听、说相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学习到文章中的优秀精神品质,并践行在生活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数字资源的使用要经过一定的挑选,确保使用的数字资源能够辅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三、改善课堂氛围
国学教育本身理论性较强,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且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对国学学习的信心。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国学教学时,积极探索独特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习,降低学生学习国学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心境中掌握国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则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我在开展《三字经》的教学时,由于《三字经》内容很多,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可能当时能够记住,随后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容量增加,而对学过的知识忘记或者混淆。因此,我在网上下载与《三字经》相对应的音乐,让学生将枯燥繁多的三字经文看作一首“歌曲”,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从而可以在轻松的音乐中背诵国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且还能有效改善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教师也应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寻找数字资源并下载对应歌曲,跟着歌曲旋律记忆歌词内容,以此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学习国学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应在此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和学生沟通,改善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改善不仅要求教师有技巧,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耐心。
四、结语
总之,在目前小学国学教育中,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入手,借助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国学经典教材的融合,依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在小学阶段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使国学启蒙教育情境化、趣味化、生活化,从而达到陶冶学生高雅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涛美.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1).[2]何琼,程黎君.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现状与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5).(编辑:张驰)
2.数字资源教育 篇二
1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
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中, 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构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教育理论, 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就要求建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应支持多种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包括自主学习、讲授式教学方法及探究式学习等;支持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充分体现大容量、开放式、共享性、实时性的网络化特点, 并实现友好的交互界面设计、信息显示多媒体化等功能,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 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2.1 多媒体素材库
为了方便教师制作多美体课件和多媒体电子教案, 应建立具有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库。在功能设计及技术实现上, 多媒体素材库应具备权限分配和分级管理的功能, 在登录过程中, 用户必须先注册后, 才能通过Web管理员进行登录, 若想要实现远程管理、转换及审核功能, 则需要采用服务器端管理方式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另外, 多媒体素材库还需要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跨库检索功能及设计个人收藏夹功能。针对素材的入库方法, 通过审核工具将文本格式及图片格式的素材进入数据库服务器, 对于声音、动画及视频相关素材, 则需要利用流媒体格式文件直接进行审核入库, 而非流媒体格式文件则需要经过转换工具统一转换成MAV流媒体格式, 才能审核入库。
2.2 多媒体课件库
多媒体课件库主要是基于Web技术来开发, 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实现文档文件、光盘文件等多种格式的存储与管理, 并采用Real Server Basic技术和Windows Media Technology技术来构建通用的流媒体服务系统, 以实现对视音频课件的管理。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用户模块、课件上传模块、课件播放模块、系统设计模块及管理模块等。
2.3 校园视频资源库 (VOD视频资源库)
校园视频资源库主要包括视频资源库Web端主要功能模块和视频资源库管理端主要功能模块:第一, 视频资源库Web端主要功能模块, 包括用户注册模块, 用户注册审核通过后, 才能使用本系统, 同时还包括节目列表模块、节目检索模块、视频点播模块、私人收藏夹模块等;第二, 视频资源库管理端主要功能模块, 包括节目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及系统设置模块, 其中, 系统设置模块主要包括最新公告发布、系统调查发布等功能。
2.4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在基本功能模块上, 每一节网络课应包括教学目标、电子教案、学习方法指导、习题库、参考文献及相关网站等。在设计开发上, 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合理设置网络课程, 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生动性、灵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并且网络课程内容设计应简单化、明确化、易于浏览, 从而充分体现出网络课程教学的交互性、多媒体性和协作性。
2.5 讲授型网络课程
以课程讲授为对象, 借助特定的工具将教师上课使用的演示文稿及上课的音频信号等多路信号合成一种高级流媒体并形成独立单元的网络课件, 采用分章节的方式, 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教学课程。网络课程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再现教学情景, 因此, 在网络课程开发中, 应选择可充分发挥课程效益和适应范围广的课程, 例如: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等, 在讲解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实现图文并茂的网络课程教学,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6 精品课程库
根据职业院校自身的课程教学优势来建设精品课程,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加强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 并将课程的教学大纲、习题及参考文献等挂在网上, 并免费开放, 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7 专业课程资源库
由于不同的课程资源有着自身的专业特色, 但是, 在专业课程资源库中, 都应包括素材库、案列库、文献资料库、试题库及资源目录索引等内容模块, 以用于存放专业课程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
2.8 教师教学网站群
充分利用Web网页的基本组成要素来构建教学网站, 由于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设计较灵活, 其可以选择网上课堂、在线练习、教学BBS等栏目, 但是, 教师个人教学网站还应包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题性内容和教师个人成果的汇集等。
2.9 数字化图书馆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 应包括电子科技期刊、电子版文献信息资源及博士、硕士论文库等, 根据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和馆藏资源来建立特色的资源库, 采用基于Web的B/S模式的引进与开发并举的方针来构建各自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并通过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多种途径, 为师生及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3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了数字化资源系统,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来备课, 采用单独备课及集体备课的方式, 对网上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整合。有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 则可以构建全新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 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采用数字化教学信息的展示、收集、创作等方式进行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实践中, 采取的数字化学习模式有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和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协作式学习模式。
4 结论
根据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目标来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服务, 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韩冰, 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6) :14-16.
3.数字资源教育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 资源整合 内容 方法
1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内涵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思路是一种整体系统观点,教育资源本身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资源搭配,重新梳理各个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优化重组,使系统之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优化整体结构
2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通过对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整体基础条件较差。在师资力量储备、教学软硬件设施、学生生活后勤保障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资源依然不是很充足,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了其他很多资源的正常使用。第二,现存的诸多教育资源分配不科学并且存在很严重的浪费现象。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的财力、物力资源在分配时,没有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二级学院、系部之间在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相互竞争的问题,这种竞争损害了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效益性。个别二级学院、系部出现内部教育资源的剩余,闲置,而一些二级学院、系部则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缺口。第三,教职工的配置存在很多结构性不合理之处。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教职工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专业的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在分析一些学校的专业任课教师后发现,很多专业都是女性教师占多数,而男性教师则很少。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其年龄偏大,在工作上缺乏现代化教育理念,不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第四,在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上,没有很好的结合社会需求。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低层次劳动者的需求,而对掌握高端知识、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一些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反应不够敏感,专业的设置、人才的培养,依然习惯沿袭旧的模式,培养的很多专业领域的人才,并不能真正适合社会的需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得不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对口工作越来越少。第五,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对校园文化的价值挖掘不够。当代高职院校是社会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对于很多领域的文化建设都有着领袖模范的作用。文化的熏陶作用、育人作用,是一个学校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底蕴的最直接体现,但是,今天的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应有的资源,对优秀校园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这种现象亟待改善。
3 教育资源整合的基本要素及整合方式分析
3.1 师资队伍层面的系统资源整合 ①对优秀师资队伍核心作用的认识观念的重新整合。优秀的人才是学校最宝贵最具有价值的资源,学校的教师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媒介,在如今招生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学校要深刻认识到优秀教师的这种价值,学生选择哪所学校,很重要的一项参考指标是学校的优秀教师人数,大学之大,非大楼也,而在于大师,在新时期,学校要提高对优秀核心教师的招聘比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专业品牌课程,用优秀的师资力量提升学校的竞争力。②管理制度整合。高职院校要完善优化校内人才资源配置机制,要做到用好每一位人,以人为本,提高对教师个性特点、人格特征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教师的特殊长处,发掘教师的内在价值,激发教师的个人能动性。提高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教学是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进修,提升个人水平,学校要为教师的深造提供一定的支持,实现优秀岗位人才螺旋式上升流动。优化学校的招聘考核程序,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在分析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的引进适合教学的高素质人才,以充实学校的人力资源储备。对于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要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尝试着和相关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合作,按订单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为学生的顺利就业考虑。③内部激励考核机制的有效整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激励考核机制的作用价值,设计科学合理、执行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是激发教师职业热情、鼓励教师积极上进的重要措施。因此,学校要细化对教师的激励考核,认真分析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借鉴名牌高职院校的激励考核模式,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教师教学情况,覆盖面相对广泛的激励考核指标,实现激励考核公平性、激励性的作用价值。
3.2 学校内部教学部门组织结构的合理整合 ①教学目标整合。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技术的更新日益加快,教育教学目标要以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其以后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巧,也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本工具。高职院校教师在校期间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基本知识架构。一个人基本的知识架构是其今后学习的基础,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着重考虑这一点。②教学知识内容的有效整合。学校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而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的基础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冗长,亟待进行精简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整合,第一,要适度控制教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性,太过全面的知识会给学生增加负担,而不利于掌握。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全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化繁为简。第二,鼓励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提升知识的广博性。广博的涉猎课外辅助书籍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实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第三,要严格要求做到知识的精当。“精”,即教师对课程内容把握精深透彻,融会贯通,讲授过程精辟独到,不仅内容精要,而且教法精练;“当”,即教师教学角色扮演得当,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当,教师与学生关系处理妥当。③教学方法整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强调“教”和“学”的平等互动,从“学”入手,研究“教”法,做到“教”之得法,“學”之有效。构建教学方法体系。考察各种教学方法作用与效果,并把它整合到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中,根据教学活动要求,把各种教学方法按照内在联系组建成一个严密的教学方法体系,要动态调整教学方法体系,使之与教学实践活动相适应。④学生个体差异性整合。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现状及其本质特征,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组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对某些特殊的个体,施以特别的“关注”。开展整合性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的学科优势互补性成立互帮共进小组或结成“一对一”的帮扶。
3.3 实训基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①整合功能定位。实践教学中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应达到总学时数的50%左右,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通过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训练,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毕业生要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拥有能证明自身过硬本能的技能证书。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与技术先进的各类仪器设备,成为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应用、技术咨询的中心。②整合资源配置。集中设置基础及公共课实训教学中心,做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依据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要求,设置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心,对相近课程和实训内容进行整合。③整合开办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应采取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建立与企业、社会市场互为交融的运作机制,积极争取行业、企业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 结束语
科学整合和调整教育资源,是新时期学校提升竞争力,降低办学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随着高职院校招生竞争问题的日益凸显,有效地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价值,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未来学校改革的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刘青,廖碧波.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2]顾玉林,王成端.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大家,2010(14).
[3]张立今.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战略:资源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7,8:82.
基金项目:
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整体改革与示范学校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2A1211002)。
作者简介:
4.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案例 篇四
——浅谈数字教育资源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二零一三年,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培训学习的活动。在此之前,我对这方面并不了解。培训学习后,我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培训有了全新认识。数字资源下的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开放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展示出数字教学的优势。
在安装数字教育资源之前,我所在的学校还只是停留在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软硬设备相对落后。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此前我在教学生字时,一般是采取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孩子们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而一成不变的教学,让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识字对儿童变成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着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对于汉字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教学中通过感受形象的美去帮助学生识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到位之后,我理由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广阔的资源空间,将识字部分设计成了各种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从此识字部分成了孩子们期待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现在谁想当当扫地小能手,把这些落叶扫干净?同时课件出示大树和落叶图片,指名读落叶上的词语,读对了落叶就从地面消失。在此教学过程中,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五彩缤纷的图画,新奇的动画效果,都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都争着抢着朗读生字,从而达到了巩固生字的教学目的。
以《识字1》为例,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上课之前,老师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孩子们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优美的教学意境,使得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解释什么是花骨朵时,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我选择了直观的教学方式,在课件中插入了花骨朵和盛开的花的照片,活色生香的图片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什么是花骨朵。迅速让他们对事物有了准确的认识。这比以往的言语诠释更有说服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北京的颐和园、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那景色迷人的张家界等等,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因此,在教学中就网络信息利用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热情。
5.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篇五
实事求是地说,国家对农村义务阶段教育的投入正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推行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并为贫困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学校维修、合格学校建设等等,都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仍然很大,其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信息社会把原本落后的农村办学条件再一次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同时,现行的投入机制也存在一定缺陷。
之一,生均150元/期(小学)的保障经费,此额度只能算是学校的“最低生活”标准。一所学校(尤其是学生人数偏少的学校)有那么多事要做,日常办公、常规维修、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等等,那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们还有“学前教育”这一块作依托,一旦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小学教育经费所面临的境地将更为尴尬了。
之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税费体制改革后,逐步取消了教育附加费、教育集资、农业税等,财力逐渐向中央财政集中,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相当的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村)却步入了困境。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日益增加,地方财政自身都苦不堪言,对教育的投入就可想而知了。但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面对此种现状,相对吃紧的县级政府难免捉襟见肘,迫于财政的压力,其对教育的投入仅仅满足于人员的支出(工资),而对改善办学条件等的投入被日益弱化。
之三,村级小学的教育投入被忽略,办学条件堪忧。按照政府办学的基本原则,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村级政府,可近年来,由于很多村级政府没有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自己的日子都是苦巴巴的,哪还有什么钱来用于教育?其对教育的投入几近为0。如此一来,造成村级小学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师办公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各类设施日益设备陈旧甚至破损,这些开支皆无出处,虽然明确由村管,可村里无能力管,出现了实际上仍由学校自己苦撑的局面。
6.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篇六
余庆县凉风小学 罗德友
[摘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教育均衡发展之“本”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教育均衡发展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创新。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天时、地理、人和兼备。只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不懈怠,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目标一定能实现。
[关键词] 均衡发展 教育布局 队伍建设 发展创新
伴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催人奋进、气贯长虹的“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强音在黔北边陲小县——余庆大地激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凝聚力量,攻坚克难,2012年实现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到2020年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全县教育工作者反思的焦点,更是对十八大精神怎么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怎么干的行动部署。作为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了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促进校际联合与合作,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凉风小学从2010年就率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了多种措施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使本片区由原来的四间“小而分散型” 学校合并成两间“综合型”学校。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来之不易,他主要来源于认识与实践相并重。
一、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社会的公正,全力维护教育公平,让每一位公民的子女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创造尽可能均衡的接受教育的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更是地方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敢于担当起维护公众教育基本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为均衡化教育提供服务,实行公平化教育给足政策,并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尽力向弱势群体倾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农村最边远薄弱学校得受益。凉风小学就是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主动对接,奋力赶超,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采取了多种措施,顺利地对原来的“家巷小学”“后平小学”撤并建,全力打造新的“凉风小学”。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确保原来的“长征小学” 校际分配的力度。另一方面合理、有节的诉求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硬件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2012年最终实现了校园“班班通”工程建设和学生“借读制”宿舍楼的修建。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室、实验仪器室、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保管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均衡发展之“本”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软资源强才能算强、软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为了更好的培养区域内的教师,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发展,使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培养出优秀学生,学校在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培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1、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
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亲自抓,教导处具体“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去实施。形成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网络”,制定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方案”。确定学习目标,专人辅导,按计划开展培训提升。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规范、实效的过程管理,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大计来抓。根据不同层次对教育教学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自学辅导和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等多种形式培训活动。让教师的技能培训常学常新,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二)、全面提示“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五个践行”:
1、践行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教育理论、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2、践行模范遵守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模范遵守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践行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践行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关心师生,尊重师生,积极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5、践行模范遵纪守法。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维护稳定,坚决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达到社会评价满意度高。
三、教育均衡发展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创新
自信源于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正能量。源于外部机遇聚合、内部机遇凸显的双重并进。解放思想,就是要结合实践,“十破十立”树立学校发展新的观念新的体制。凉风小学学校发展创新的主题是——创建农村示范型特色学校。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1、彰显特色育人环境
2、践行有效的工作制度
3、创先发展教育特色
4、突出学校工作亮点
5、打造社会满意度高的教师团队
努力做到“四个好”:
1、领导班子好。班子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重大考验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班子应具有较高的谋划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勇于创新的能力和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认真研究和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工作措施符合实际,成效显著;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班子健全团结;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班子带头应发挥表率作用;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
2、教师团队好。严格履行学校工作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和监督,教师整体素质要高标准,突出敢闯敢“我为人先”的模范作用。
3、工作机制好。紧紧围绕学校科学发展,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制度完善,民主氛围浓,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成绩突出,师生反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高。
4、环境育人好。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围绕“城乡同质、设施同配、师
资同优、学生同享”大力彰显学校教育特色,亮化校园建设,为师生打造优美、怡人、温馨的育人环境。
7.数字资源教育 篇七
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 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全新面貌, 可以预见, 未来社会以数字生活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激发新的参与互动行为。在“重拾经典、弘扬国粹”的倡导下, 对西部地区人文资源的创新式开发需要通过互动平台、网络虚拟、硬件升级、资源共享等的数字化变革手段来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 能够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 充分调动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共享、共进、共荣的强强联合产生出强大推力是加快实现这一数字化变革的最有效捷径。
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分析
人文资源不仅是世界历史人文的教科书, 不仅是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开发, 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渗透, 更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势体现。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其的保护与开发, 多个国家都已对本国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的整合与推广。例如欧盟委员会在2011年向欧盟的成员国提出建议, 希望各成员国能够进一步努力, 运用私人力量并资源共享地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工作, 并期待通过此项目促进欧洲创意产业的成长。而在我国, 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担任总指导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研究工作已经于2008年完成了其对西部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梳理、描述、概括与保存, 是建国以来在文化领域里的重要成果。于2012年启动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 则意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平台, 最终形成一套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网络传播服务模式。
能够看到, 目前国内外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人文品牌的树立、人文与数字化的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但大多仍停留在对人文资源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上。针对于调动优势教育资源, 共赢式地开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新时代, 努力提升西部人文资源品牌的号召力以及推动人文资源产业创新整合等方面的研究还属少数。
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模式研究
西部是中国人文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域, 无论是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民俗民风还是自然风光, 其资源质量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 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面对如此富饶的文化资源, 新兴的本地数字化产业资源以及充裕的高校科研人文储备, 如何对其优势进行联合开发、如何获取产业整合的潜在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传播优势宣传与推广本地人文资源、如何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线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1.研究思路
该课题是以地域文化及历史发展脉络为课题研究主线, 通过中国人文历史框架分析西部人文资源的历史沿革及其重要地位, 挖掘其内涵式基因, 对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的进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在研究内容上, 着重探讨西部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整合的优势、劣势, 其变革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影响, 以及总结具有实用价值的西部人文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与内涵式发展路径。课题在遵循人文科学研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调研解析。与此同时, 充分调研当前数字化发展的进程, 力求具有前瞻性地探索和开发出适合于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模式探索
课题研究一方面从深入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入手, 系统有效地建立内涵式基因库, 整合数字产业, 实现二者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发展创新。另一方面, 对国内外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结合的成功经验进行辨证分析与思考, 通过研究西部人文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民族心理因素, 研究西部人文资源体系全面数字化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技术方案以及局限性和存在问题, 用以指导中国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营销、推广、传播、创新的全面繁荣。课题针对如何运用数字化的独特形式与传播优势突出重点地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这一主题展开, 力求达到强化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意识、统一西部人文资源品牌形象、推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战略、制订西部人文资源推广规划、优化西部人文资源发展路径、加强西部人文资源创作创新、提升西部人文资源产业价值的目标。具体措施如: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数据库;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径;构建西部人文资源强势文化品牌;总结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整合的应用规律等。
3.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文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快速发展, 汇聚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主体之一。以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所立项的科研单位分布为例, 所属高校的科学研发项目达40项, 而独立科研机构仅30项。由此可见, 高校在人文、科研、创新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显著。因此, 优质的高校资源必然能够在人文资源数字化的保护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能动性。
首先, 高校掌握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知识储备, 同时拥有在科研领域进行国际化合作的活跃力量, 因此能够在生产、应用、传播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学科及组织优势。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研究需要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 汇聚多学科优势资源, 通过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的综合科研碰撞出创新灵感。
其次, 高校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氛围, 这里聚集着先进理念、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新生力量的年青一代学术骨干, 具有其他科研领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对于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调动西部数字化产业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充分互动, 使西部传统的地域文化、旅游、历史、民俗等资源与当今数字化时代接轨, 为其注入全新理念与设计元素, 实现其数字化的全方位产业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 高校汇聚着国内大量的人文学者, 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发展一直比较充分, 与一般科研机构、企业相比, 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同新兴科技的结合上具有明显突出的优势。我们应当借助高校人文资源的活水, 在充分调动数字化产业能动性的基础上依托西部人文资源丰裕的创作背景, 提取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 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库, 探索出真正适合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语
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我国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将其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培植。因此, 应当将西部人文资源与地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优势互补, 借助高校人才、科技等资源, 大力宣传西部人文精神新形象、塑造西部地域文化新名片, 为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和具有不可复制市场差异性的营利模式开创先机。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对话[J].民族艺术, 2001, (1) .
[2]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 2005.
[3]曹钰.数字时代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突围之路[J].时代文学, 2010, 9.
8.数字资源教育 篇八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有很多种,大体上可以为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具体选择哪一模式,需要以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农民需求度来定。现如今,有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模式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1、宏观层面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1.1以中小学校为依托模式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最为合适的场所就是中小学校,此种模式借助卫星技术,应用在经济水平并不高,信息化水平也不是很高的地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校必须有信息硬件资源,比如计算机等。此种数字资源整合模式主要是利用农村中小学教室,使用用来远程教学的设备,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当然可能需要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更新以及升级,以便能够顺利接收教育资源。此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最为典型的优势就是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运行成本都比较低;方便后期维护;可以高程度的进行信息共享。但是此种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需要构建补偿机制,以此保证农村中小学校以及教师积极配合;学生上课时间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时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因此需要有关人员灵活调整。
1.2项目共建共享模式
此种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指在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与其他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融合在一起共同建设,以此实现互惠互利。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包含很多,比如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科技培训项目,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其中任何一项信息化建设项目都能够融合,两个工程按照各自特点,相互补充投入软硬件设备,共同使用一个站点场所,以此实现数字资源整合。两项工程可以运用一套人马,而进行双向服务。至于维护与建设费用,两项工程一起承担,如果有健全的体系,两者的财力资源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项目贡献共享模式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够提升服务功能,但是由于该模式需要预先进行统筹规划,同时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所以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2、微观层面的整合模式
2.1组合共用、综合服务的整合模式
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整体建设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前期建设成本。而现阶段,中小学以及农村委员会基本上都有远程教育设备,而这些教育设备完全用来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与农村委员的远程教育设备,利用率比较低,通常都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够将这两地的设备资源用于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仅降低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原有的远程教育设备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还能够结局哦村委会学习场地狭小、设备性能不高的问题,这对现代新农村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该模式即考虑了建设成本问题,又考虑了效益问题,同一个站点,能够进行多项服务,大幅度提高了远程教育效益。当然该模式要想取得成功,还需要解决整合机制建设问题,以此保护各方利益不受损害。
2.2专业人才与乡土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现阶段,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中,只有县以上是专业人才,而乡、村则绝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兼职人员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长在本地的乡土人才,这类人员对本地非常熟悉,了解本地农民的需求,对当地的风土民情非常了解;第二种是大学生村官,这类人员也可以算作是专业人才,他们文化水平比较高、了解信息技术,完全能够胜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专业人才能够快速的吸收新知识,而且学习能力强,但是却对农村不甚了解,而乡土人才则正好相反。简言之,乡土人才可以进行辅导服务,而专业人才则可以进行站点管理,两者具有非常明显的互补性,如果能够将这两种类型人才都融入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对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用户需求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之后只要是为农村党员干预远程教育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在进行资源整合时,要紧密结合这一用户需求。只有符合用户要求,用户才能够选择应用,整合的资源也才能够发挥出价值。另外,数字资源整合期间,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真正的将那些有价值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既能够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作出积极的共享,同时有能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2、遵循科学理论来进行整合
尽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是大势所需,而且有些地区的确具备了整合的实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资源整合并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与者必须遵循科学理论按照步骤一一进行整合,以此保证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真正的实现资源整合。
3、坚持“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整合原则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不仅需要整合工程内部的数字资源,同时还需整合其他工程、其他部门的相关数字资源。同一垂直系统的部门或单位,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但对于不同地区的相同部门或同一地区不同部门则有一定的难度。技术上能实现的整合,在现实中未必能轻易实现,这需要遵循“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使地区、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和沟通。
三、結语
综上所述,可知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来讲,完全有能力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只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理论,选择一个合适的整合模式,同时考虑到现实实际需求,尤其是农村领导干部不能为了政绩,盲目整合,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杨晓宏,康超,林芳宇,梁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01)
[2]孙中阳.关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J].才智,2011(03)
[3]旷晖,万伦宇.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03)
[4]林芳宇,康超,杨晓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模式选择依据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
9.教育资源 篇九
一、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学校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的多少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纷纷涌进县城学校,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一个班人数字多达80人左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体育课,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彭水中学是彭水县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按理说他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从实际上看.一所4000多人的学校,教学班70多个,可面积不足100亩,教室环境差,相互干扰大,影响了教学秩序,学校的运动场不足500平方米.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锻炼的场地。
二、教师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应适应发展的要求,由于客观原因,许多的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不浓。其原因在于:由于教师待遇不高,当地教育机关管理不完善造成学校之间不正当竞争。以彭水县城的三所中学为例,大多数的教师千方百计地向彭水中学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有政府的大力帮助,这所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好于其它中学,教师的待遇也要好一些,无法去的教师心灰意泠,无心认真教学,许多教师不能进彭水中学便远走他乡,去寻找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转学的念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于彭水中学是市属重点中学,生源、师资及教学质量相对较好,其它中学的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地转到这所学校,所以每年的学期开始,总有一大部分学生流失,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学校拖入困境。
三、教学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专设了教研室,学校也设了年级组长,学科代头人,学校举行公开课,教研活动等,但这些活动都流于形式。虽然教学改革是一浪接一浪,而在贫穷落后地区的大多数教师却充耳不闻,安于现状,思想僵化,不求上进。许多教师也想搞科研,却找不到出路。许多教师仍然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题海战术,以求得期末或者是升学考个好成绩,以利于自已的职称晋升,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领导忙于处理自己的工作,教师忙于自己的考核而上课,谁都不愿意潜心去搞科研,没有明确教研是教学的需要。为此教学工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多是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另外,教育部门对教学科研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看教学成绩。
四、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师的不合理抽调和学生生源的流失,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的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来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来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这势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五、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经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其改革效果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推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器材。教师仅凭一双手和一张嘴而没有相关的教学仪器作为辅助,仍然保持教师讲,学生听的的教学模式;二是学生思维根深蒂固,家长观念陈旧。学生是课改的主要对象,是最关健的因素,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差,不善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现在绝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绝大多数的家长要求教师严格管理学生,只关注孩子的考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家长的种种压力,导致了许多学生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如厌学、逃学,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和考试作弊等等.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由于要得到高分,学生总是忽略了身体的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三是学校评价制度的陈旧老化,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的多少,升学的人数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对策建议:教育关系着国家强盛兴旺,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学生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提高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2007上,中国言实出版社(1)马毕勤 孙则亮【新课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黄仕俊【农村小学教研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3)熊武术【农村中学存在目前存在的困境】
摘 要:我国在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提高普及的新阶段。因此,西部贫困地区的普九成为当前义务教育“攻坚”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西部贫困地区不能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因,提出了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合理布局贫困山区教学点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后,将逐步进入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两全”新阶段。从“两基”到“两拿”,一字之差,却折射出我国农村教育整体思路、发展方向的历史性变化。但在“普九”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国还有431个县尚未“普九”,其中372个县集中在西部地区。200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底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西部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到2010年,西部地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普九’目标,全国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本文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期望进一步坚定我们对这些地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信心,并认清这些地区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通过参与世界银行的“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评价”课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和隆安县的义务教育状况进行过实地调查。本文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一、研究的背景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大石山面积占 89%,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安县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全县由大大小小的15340个弄场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7959个,素有“千山万弄”之称。全县辖20个乡2个镇,247个行政村,7202个村民小组。聚居壮族、瑶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为626018人(2000年农业人口58837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9%)。壮族人口 463701人,占总人口的74%;瑶族人口135278人,占总人口的2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都在4万人以下。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都安县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教育文化落后,目前全县尚有12.5万人未解决温饱,有28.7万低收人人口,是全区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目前,该县有高中3所,在校学生5032人;初中22所,加上联中(小学初中连在一起)一共41所,初中在校生26645人;完小252所,民办小学4所,教学点867个,在校学生64075人。都安县教育发展缓慢,据该县教育局提供的数字,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2%,还有8%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小学辍学率达22%,初中辍学率达40%。该县计划于200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隆安县位于南宁市西南,总面积226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其中6个镇,7个乡),129个行政村,1358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等士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2/3的人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石山区。全县人口为375561人(据2000年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97%。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种植甘蔗为支柱经济。全县有5个乡镇分布在大石山区,耕地面积少且极其贫瘠,素有“一分土地九分石”之说。该县也是全区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由于自然环境差,资源贫乏,经济结构单一,该县经济发展缓慢。200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99908万元,人均2703元;县财政收入1118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03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元。
隆安县全县有3所普通高中,2所私立学校,有420个教学点。初中10%的学生辍学,小学辍学率也偏高。该县计划于2008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从上面的介绍中不难发现这两个县的一些基本特征:经济发展缓慢,地理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聚居,群众生活条件差等。这些年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的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来帮助解决义务教育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普及义务教育的难度仍然很大,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和处境不利的学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地区辍学率偏高、小学毕业生入初中的比例偏低、部分学生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等。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
二、普及义务教育的障碍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对都安、隆安两县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9。4%的被访教师认为经济上难以负担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阻碍主要体
现为两点:
一是部分家庭难以负担基本的教育杂费,因此不得不让子女退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西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往往十分恶劣,农业收成很低,很多瑶族地区家庭的全部家当只值一两百元钱。很多家庭维持基本生活尚且困难,要供子女读书就更不容易了。瑶族地区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差。国家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生辍学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许多学生交不起费用。二是许多贫困学生因为要帮助家里干活或出外打工,不得不在小学或初中阶段中途退学,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完小学就不再继续念初中。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很多14、15岁左右的初中生出外打工,这也是初中生辍学率高于小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阻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落后思想观念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家长不重视孩子上学,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二是家长有重男轻女的观念。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两县94.5%的被访老师认为“有些家庭或村庄不重视孩子上学”是不利于农村孩子上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地访谈调查中也了解到,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往往没有充分意识到让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广西的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在瑶族地区影响着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如都安县隆福乡几个瑶家村寨的女童入学率远远低于村里儿童的平均入学率,瑶族女生上中学的也比较少。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24.4%的教师认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3.办学条件差,校点分散。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西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0.8%,因此教学点特别分散。目前全区有教学点21260个,其中1个教师的教学点11826个;2个教师的教学点4325个;3个教师的教学点2341个;5个学生及以下的教学点1241个;6—10个学生的教学点649个;11—15个学生的教学点4092个。由于教学点分散,山路崎岖,因此学生上学行路难,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这种办学条件的客观限制就会阻碍贫困与处境不利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62.5%的教师认为办学条件差是不利于学生上学的主要因素,有49.8%的教师认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学生上学困难是不利于学生上学的主要因素。
4.部分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甚至厌学。据隆安县教育局介绍,该县厌学的学生比例约,15%,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差,缺少基本的体育设施、图书、实验仪器,教:质量差,学生觉得读大学无望等。
5.部分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贫困地区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教学能力较差,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产生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在辍学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承担重要职责的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根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这些地区实现全面地普及义务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1.重视包括教室在内的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善与维修。鉴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小学和初中危房较多的实际情况,尽管自治区正在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但该工程的经费远远不足以全部解决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危房问题。自治区教育厅所规划改造的中小学危房,主要是 D级教室危房,而实际上影响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上学和学业成绩的物质基础不仅是破烂不堪的教室,还有影响师生健康的破旧的宿舍、食堂和厕所。经过实地研究发现,许多学校的师生宿舍、食堂和厕所也是危房。因此,提供资金对此类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改善或维修,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困难,有助于降低贫困地区学校的辍学率。
2.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代课教师多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些地区的代课教师往往占到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约三分之一。尽管这些代课教师中许多人认真教书育人,甚至成为有些学校的骨干力量,但他(她)们与学历和职称相似的公办教师在报酬上的巨大差距(相差大约4—5倍)不能说不是影响学生上学和学业成绩的—个不利因素。笔者认为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可以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淡化公办或代课这种身份上的区分,主要从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人手做工作。这样既可以将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教师队伍,又可以将优秀的临时聘任人员稳定在贫困地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从而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
3.发展远程教育,重视卫星电视、影视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从我们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情况来看,尽管“九五”以来都安和隆安两县都重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但由于贫困山区教师到县城参加继续学习难以解决路费和其他费用,从成本一效益的观点来看,以地区为单位发展卫星电视在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是经济有效的。地区高师院校有条件成为卫星电视的中心,依托地区高师院校远程教育的优势,把高师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投入经费加强现有高师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同时将一定的经费用于乡中心校的接收设备,依靠高师院校的硬件和知识信息资源优势,搞好贫困山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4.重视扶贫与“普九”的结合,把“普九”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实地调查来看,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基本是脱节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其应有的内容之一。在扶贫资金中,应该划拨一部分用于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上。例如,为特困家庭学生设立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又如,在初中教学内容改革中加强职业准备教育,这可以与扶贫工作的某些经济开发项目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加强扶贫机构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既能促进贫困地区的早日脱贫,又能加快普及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
5.合理布局贫困山区教学点、完小和中心校,建立网状基础教育系统。贫困山区的教学点远远多于完小和中心校。撤并一些教学点,完善村完小是必要的,但撤并教学点要实地考察,充分考虑年幼儿童走读的实际困难,不随意撤掉一个教学点。根据调研县有些教育行政领导的意见,贫困山区山高路险,山村距离村完小较远,家长不放心儿童上学,因此,保留教学点是上策。关键是要加强村完小、尤其是中心校与教学点的联系和管理,建立中心校一村完小一中心校的网络,提高普及小学教育的质量。
6.发挥贫困县教师进修学校(或中师)在山区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近4年来利用假期和周末送教下乡的经验值得推广。贫困县
小学教师的非学历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或中师)的资源,使贫困山区小学教师有机会学到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在国家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的重点将转移到对新课程思想理念和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理解上,使他们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这项工作让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来承担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10.数字教育心得 篇十
理论验证性实验的内容中应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通过重新编写MATLAB程序验证个人答案。对于设计性实验,课程讲完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编写相应的设计程序,当然对于用到的主要MATLAB函数要进行汇总和说明。设计工作完成后要编程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MATLAB工具箱所提供的不同设计手段进行设计。比如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最常用的是窗函数设计法,学生可根据设计指标选择不同的窗函数和长度,在理想滤波器上加窗函数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所设计的滤波器正确与否,要通过验证程序,有两种验证方法:求出所设计滤波器的频谱上的边界频率处的衰减;求时域信号通过滤波器时的响应。由于FIR滤波器的最大特点是实现线性相位特性,故还应检查滤波器对有效信号有无失真。通过该实验学会对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的硬件设计打好基础。
罗老师将学生的需求、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等列为教学的首要目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点很多高校并没有做到,也值得很多高校借鉴和学习。现在很多高校或课程组为了自身的利益申请精品课程,指示从申报材料体现了自身的特点,但实际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高校为了数量上的要求,让能开双语教学的课程都开双语教学,根本不考虑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老师为了自身的名誉或评职称的需要出书,根本没考虑书的质量;很多学校为了开设实验而开设实验,并没有考虑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终搞的只不过是往上申报材料的一个砝码,学生并没有从实验中受益,甚至根本不知道目的何在。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模式,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有些还是需要不断地改进,不单单只是数字信号处理这个课程,不是为了形式上的需求而双语教学,真正做到了解学生所需,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前沿知识,参与到现实的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当然要完成这一点并不是一个老师、一个课程组的努力就可以了,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教学氛围的完善以及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直以来,我对信号课程的教学也是提倡概念的理解、分析方法的.掌握,计算是次要的,如在滤波器设计部分,我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过程和注意的要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很迷茫,因为考试的时候需要考计算,如果不通过计算学生是得不到练习,也没办法掌握方法。通过本学期《数字信号处理》和上学期《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从罗老师和董老师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淡化计算,注重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该部分内容教学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会更清楚,当然掌握的也更快、效果也更好。
11.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调查与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终端;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46-04
引言
数字化教育资源一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热衷推进的工作。它有着信息更新及时、覆盖面广、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信息获取快捷、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边际成本低廉等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又因为获取手段繁琐、面向群体不合适、资料内容不具备吸引力、更新不及时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量的电子资料处于闲置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布局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资源闲置,实现利用最大化呢?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为了了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现状,笔者们对本校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临床医学中德实验班共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如表所示。笔者们选择这些学生是因为其所在班级的课程设置相对特殊,既有传统的老师讲授课程,也有学生自主学习的PBL课程(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结果显示:在进行老师讲授内容的预习和复习时,80.66%的学生优先选择纸质资源,只有19.34%的学生优先选择电子资源。在使用电子资源时,61.07%的学生表示会首选使用搜索引擎,67.64%的学生首选使用传统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而在进行自主学习(PBL课程)的时候,63.82%的学生优先选择使用电子资源,只有36.18%的学生优先使用纸质资源。在选择电子资源时,首选搜索引擎的学生人数仍旧是最多的,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69.94%,传统笔记本或者台式机仍然是学生们的首选设备,占到了总人数的70.07%。
二、数字化资源的种类及自身特征
在讨论数字资源的合理分配前,需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把教学资源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包括题库、媒体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二是网络课程;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
而在实际生活中,这四个层次的教学资源则主要以搜索引擎、精品课程网站以及某些特定网站的形式出现。此外,还有一些在线学习软件、专业应用工具软件等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因为用户群体较少,因而暂不纳入讨论的范围。
1.使用最快捷的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几乎是每一个使用过因特网的人都无法绕开的话题。搜索引擎可以为我们迅速地寻找到需要的素材类教学资源,包括题库、课件、文献资料等。搜索引擎最大的特征是迅捷的速度、简单的操作、大量的反馈数据。无疑,它的出现是符合现代社会生活潮流的[1]。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完全未知的事物,即使是一座图书馆也未必能像搜索引擎一样,为我们解决各种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年代,常常没有时间像查阅字典那样按部就班地寻找需要的答案,搜索引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调查得到的数据也反映了搜索引擎在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无论是学习课程内容,还是进行课程内容以外的自主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率都超过了60%。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也成为了它的两大缺点。
根据调查,在学习课内内容时,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仅为19.34%,而选择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数也仅仅只占了全部受访者的61.07%,相比自主学习的69.94%有所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搜索引擎的速度与资源数量。使用搜索引擎,也许只需要零点几几秒就可以获得通过查阅资料等传统方式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才能获得的答案。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思考与求知的过程[2]。课程内容往往需要掌握得比较透彻,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自我思考的机会,那么学习很难深入,效果也往往不甚理想。使用搜索引擎,还使得学生们不得不面对大量未经筛选的符合搜索关键字的搜索结果。这一部分内容往往鱼龙混杂,有的恰好和课本一致,有的与课本略有偏差,有的则直接是完全错误的内容。这些对于学习需要教师考核的课程内容时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学生也更倾向于使用纸质资源或可靠性更高的精品课程网站。
2.可靠性更高的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网站主要提供的是网络课程的服务,同时也会提供一些素材类型的教学资源,例如课件等。它的特征是:提供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靠性高,但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同时知识面也略窄。
由于精品课程网站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针对性,在学习课程范围内容时,学生们选择使用它的几率会更高,达到了32.32%。然而,在学习课程范围以外内容时,特别是一些仅需要进行简单了解的拓展知识,精品课程网站上往往难以找到对应的资源,或者即使找到了对应的资源,为了一个小知识点,不得不完整地学习整套课程,虽然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学习的效率过于低下,把时间额外花在了一些可能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上。因而此时,选择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学生人数有所减少,为29.01%。
3.针对性更强的特定学术网站
特定的学术网站主要针对某一项研究领域,为有较高研究目标与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用户素材类教育资源。这些网站往往拥有最新的科研资讯、最可靠的教学资源,但是内容过于高深晦涩,针对范围过于狭窄,而且部分会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因而这些网站注定非常小众,在调查中,使用特定学术网站学习课程内容的人数为6.61%,而用它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数仅为1.05%。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终端种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终端主要有以下三类:传统的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
1.从性能上来讲,目前仍然是传统个人电脑更为强大
个人电脑强大的数字运算能力与图形处理能力,保证了它在执行各种任务时的高效与可靠,而手机与平板电脑受移动性的限制,性能上要弱一些。从软件生态上来讲,无论是Linux(目前主要为Ubuntu)、还是Unix(主要为苹果的OS X)、亦或是最常见的Windows,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拥有各种各样的配套工具软件,保证了用户可以顺利使用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点也比仅有十年左右发展历史的智能移动设备更加优越。从成本上来讲,由于现在电脑普及率高,几乎人人都有使用的机会,所以不需要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而额外购置,而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电脑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从显示效果上来讲,配备尺寸更大的IPS显示器的传统电脑,相比较10英寸以下的移动设备来说,也更加适合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基于以上几点,传统个人电脑仍旧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终端,有67.64%的学生选择它学习课程内容、70.07%的学生选择它进行自主学习。
2.便携性上,移动终端更具优势
在电子产品领域,性能与便携永远是一对矛盾的存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办法很方便地把电脑随身携带,至少,没有办法把它塞进口袋。于是,这剩下30%的使用,只能交给移动设备来完成。
目前而言,平板电脑与手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尺寸。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尺寸更大,更便于观看,触控区域更大,更便于操作;而手机则整体上更小巧,可以塞进口袋,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方便地使用。在学习课程内容时,学生们更多地会去翻查教师提供的课件或者视频,而手机屏幕小,显示效果差,有时甚至不能完整展示PDF的课件页面,因而30.36%的人选择了平板电脑,使用手机的仅为2.00%。在自主学习时,学生们往往更加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希望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此时,便携的重要性便超越了显示效果,因此28.85%的人选择了智能手机,平板的使用率仅仅只有1.08%。
四、用户群体需求分析及使用成本
用户是否会最终选择数字教学资源,取决于数字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使用数字教学资源所需要的成本。因调查样本有限,本文仅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做出分析。
1.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用户对于数字教学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内容能否满足自身需求;另一个则是使用难度是否符合自身现状[3]。需求内容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学生专业素养的高低,调查中,首选使用搜索引擎与精品课程网站的人数,无论在学习课程内容还是自主学习时,均超过了总人数的90%,对于普通学生,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些难度适中的文献类教学资料或者课程服务,而提供难度较高学习内容的特定网站,往往只有一些学有余力或者兴趣浓厚的学生会选择。一般而言,如果可以获得同样的资源,使用难度更低的方式受众会更广。调查中,使用最便捷的搜索引擎在所有电子资源类型中,最受学生青睐。
2.用户的预期使用成本
用户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需求,并不代表他们会将需求转化为最后的使用。如果满足自身需求所要付出的成本高出了他们的预期价值,他们便不会选择数字化教育资源,转而寻求其他的替代途径[3]。
例如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时,相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学生们并不需要花费太多额外的成本,选择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人数只占到了总人数的20%不到。书籍和讲义,有学校提供,减少了经济成本。课上有老师讲解课本内容,课下有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答疑,无疑减少了理解难度与理解时间。更为关键的是课程内容大多固定,而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得到的材料并不一定与课本完全一致,在进行课程考核的时候无疑会对成绩造成不小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的一些书籍,用户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时主要会遇到以下几个成本。
(1)时间成本
数字资源需要下载、需要更新、维护的时候需要等待,而这些都需要用户付出时间。无论在进行课程内学习还是课外学习时,一旦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搜索引擎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分别为61.07%与69.94%),主要因为相比较其他形式,搜索引擎速度最快。
(2)购买成本与交易成本。
购买成本包括了用户购买客户端设备,网络传输费用、电费、产品购买费用等。交易成本则是指用户可能因为交易付出额外的成本,例如申请网银账户、安装安全控件等等。一般而言,如果不考虑电子设备的购置,这两种成本不会发生在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上。学生群体对于这两种成本也极为看重,主要表现为需要付费使用的特定网站及应用程序几乎无人使用,使用率仅为1%左右。此外,由于现在个人电脑普及率较广,学生很少会需要为查阅数字化教学资源额外购置电脑,因而购买成本相对于并不太普及并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较低廉,无论是学习课程内容还是自主学习,使用率都在70%左右,当然这也和个人电脑的强大性能有一定关系。
(3)智力成本
智力成本,即用户想要熟练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所需要付出的智力成本。搜索引擎使用最为简单,今天的大学生基本都能熟练掌握,因而使用也最为广泛。精品课程使用稍显繁琐,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自行查找相关内容,因而在问卷调查中使用率也较低,分别为32.32%与29.01%。特定网站和应用程序,则需要用户有极强的专业素养才能正确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因而使用比率也是最低的。
五、配置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相关建议
通过对上述几种终端优缺点的分析,结合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在学习课程指定内容时,他们更愿意相信课本或者老师给的相关材料,而非电子资源。因为正如之前所说,课程内容大多固定,并且更新缓慢,由于教材的大量印制,在获取成本以及传播速度上,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得到体现。相反,由于课程内容大多需要考核,数字化资源极容易出现错误或者与教师授课内容不符的情况,即可靠性不高。而在自主学习时,接触的知识面往往较广(相对于课内而言),购买纸质材料费用高昂,并且有大量的前沿知识,因此,数字化资源在传播速度以及成本上的优势得到极大发挥,而且自主学习内容往往发散性很强,对某一问题的唯一解要求不高,这恰恰避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学习课程内容还是自主学习,学生们在使用电子资源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仍然是传统个人电脑上的搜索引擎。相比于移动端,电脑的显示方式更加优越,在手机上经常出现的公式乱码、特殊符号无法显示等问题,往往在电脑上很少出现;相比于传统的纸质资源,使用搜索引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搜索更迅速,尽管有时候会出现很多无用的链接,但通过合理选择关键词,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查找速度。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在乎的几个属性:查阅难度、使用成本、时间成本、可靠性。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弥补缺点,加强审核力度,提高资源可信度
在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时,除了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无法发挥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准确度低的不足也遭到了放大,因此只有20%不到的学生选择了数字化教育资源,造成了大量资源的闲置,其中不乏大量高校的精品课程。要想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对于网络、相关软件的审核力度,增加准确率,尽可能与课堂内容同步,增加学生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信赖程度。
2.发挥优势,进一步提升传播速度、减少成本
学生选择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时候,往往对时间成本、交易成本、购买成本、智力成本等四种成本都比较在意。首先应当进一步提升搜索引擎速度,增加网络共享数量,使得学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资源。此外,社会机构与学校应该提供更廉价的精品课程服务与专业网站服务。一般而言,此类服务对于准确度和专业性要求都很高,而这两个要求恰恰也是搜索引擎很难达成的,但是高昂的使用费用使得学生们望而却步,因此社会机构与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3.发挥自身特色,让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在学习课内知识还是自主学习,移动设备的使用率都非常低,这似乎与近几年的科技发展趋势不符。固然,移动设备性能较弱,显示效果也不一定非常理想。但如果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便携特性,提供短小精悍的课件或论文供学生阅读,推出一些有趣而简单的教学视频,开发适合随身学习的应用程序……则能让学生们更加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随身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学习更加有个性化,从而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移动设备上的利用率。
4.结合自身依附终端,扬长避短,吸引用户
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喜欢在手机上阅读大段的文字,传统电脑终端的显示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移动端的数字资源应该更加着眼于一些常用的应用工具的开发、一些常用数据的查询、一些视频的教学,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社交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小知识、一些书目,以此更充分地发挥数字教学资源的力量。
六、结束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只有充分考量潜在用户的真正需求,以及他们愿意为服务承担使用成本,并结合使用实际,才能开发出有效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将用户对教学资源的需求转化为现实,才能使那些精彩的课程、前沿的资讯第一时间被学生所接纳,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薛婷.快餐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34):141.
[2]简小华,姚凤芹.摒弃”快餐”教育,呼唤有效教学[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11):68-69.
[3]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公共产品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2(8):78-82.
【数字资源教育】推荐阅读:
湖南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09-18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管理制度08-14
中心小学关于报送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情况工作汇报10-30
数字媒体教学资源课件07-26
数字化教学资源采集08-26
数字化资源规划与建设心得体会09-05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10-19
数字教育转型09-21
数字教育市场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