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精选7篇)
1.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 篇一
服务承诺书
一、关于对工期方面的承诺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工程实情,结合我公司综合实力,我方承诺该工程工期为 200日历天。
二、关于农民工工资的承诺
保证该工程做到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并且按照招标文件及项目要求认真完成项目施工目标。
三、关于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方面的承诺
保证按中标的项目经理及投标文件中所列管理人员组织施工,并且做到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
四、关于服务方面的承诺
1、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公司将预垫资进行施工,承诺保证连续施工,做到不影响施工进度。
2、工程交付使用后三天内组织第一次质量回访,指导工程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及时了解和指导在使用上存在的不足:在使用六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全面服务回访:一年后进行第三次质量回访,征询客户意见。
3、在交付使用一年内,施工单位在工地附近设立常年维修服务小组,随叫随到。凡属于施工单位造成的质量问题。均由施工单位负责包修包换,不留隐患。
4、我公司配备有专门的产品质量回访车,严格按我公司的社会服务承诺进行服务回访。
长期咨询优惠服务:对保修期满的工程。实行优质优价服务,工程结束,友谊长存,继续与用户保持联系,无常提供工程咨询服务。
五、在安全防护措施及文明施工的承诺
1、安全防护措施
(1)现场机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不得带故障作业。由兼职安全员负责,专职安全员监督。
(2)机械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过速抢道、不空档滑行,不过负荷、工程车辆不搭乘人员。兼职安全员负责,专职安全员监督。
(3)工地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评比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谈,总结前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发布下阶段安全生产计划,有针对性提出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领导小组主持。
(4)施工现场做到安全生产警示标志、指示标志齐全。由安全员负责设置、管理和维护。安全领导小组监督。
(5)设置工地消防队伍和配备消防器材,油库仓库、机械设备停放场等重要部位配专人昼夜看守,设立标志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严禁烟火,配置灭火器。专职安全员负责、领导小组监督。
(6)用电线路、用电设备的安装必须由电工进行,使用单位不得自行拆装、接电。兼职安全员负责,专职安全员监督。
(7)汛期施工要严格按照度汛计划实施,确保人员安全、工程安全、工程设备及工程材料安全。
(8)机械工施工要严格按照机械操作程序及计划实施,确保人员安全,工程安全,工程设备,工程材料安全。
(9)以上措施,凡发现未认真执行者,责任人应对违规者给予批评,警告并处以10~100 元的罚款。责任人未能认真履行管理责任,监督者应在对违规者处罚的同时,对责任人进行同等处罚。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制度,严格执行总公司安全岗位责任制。
2、本工程设项目经理兼安全生产负责人,下设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检查督促安全施工检查,防患于未然。
3、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施工设施,“三宝”利用及“四口”防护落实到操作者的心中,项目经理的各项决策,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4、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电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治安、防火、防爆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等。
5、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定期抽查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落实解决,事后检查。
6、现场临电系统按三相五线制,3 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置。
7、施工现场有从事明火操作的人员,事先向安全员开动火证,提出用火申请,制定防火措施。
8、施工现场杜绝现场施工人员吸烟,进入施工现场按规定要求佩戴好安全帽。
8、从事各项施工的操作人员一律遵守本岗位安全职责,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目标,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评判施工企业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准。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任务的实施中将贯彻执行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指示,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办事,配备专职安全人员,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做好所有施工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安全生产、防火、防毒、防噪声、防洪、救护、警报、治安、爆破和炸药管理等项工作,为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施工秩序,以达到提高劳动效益、安全生产和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用高水平的安全施工来树立企业形象。
(1)制定措施,整改隐患
按工程分部内容、时间节点、重点部位、危险岗位等要求分别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并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安全检查有记录,查出隐患及时整改,做到定工、定时、定措施。
(2)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1)参加施工人员是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其配带方法要符合要求。
3)施工人员工作前不许饮酒。4)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
5)各种运输车辆在运输土料时,现场要设人值班和指挥。6)挖土机等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内不准站人或其他作业人员。7)各种机械不准带病作业。(3)安全用电技术
1)施工现场的一切用电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2)电干线、配电装置、配电线路完工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通电运行。
3)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操作人员都必须符合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4)接电装置必须在线路及配电装置投入运行前完工。而且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线。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电线应保护零相连。
5)一切用电的施工机具运至现场后,必须由电工检测其绝缘电阻及检测各部分电气附件是否完整。
6)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应选用滚动作业型。
7)检修人员必须遵守电工操作规程,使用绝缘工具,统一组织,由专人指挥。
4、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项目建立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工程负责人为防火负责人,防火负责人全面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工作,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2)工地仓库等重点防火部位必须建立有关制度,有专人管理落实,设置警示标志,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3)职工宿舍严禁使用电炉,教育职工做好防火工作。
5、安全检查
(1)班组每天进行班前活动,由班长或安全员传达专职安全员或施工管理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须知到当时检查当时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2)项目经理带队每星期组织一次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签发整改通知单,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时间,定期复查,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人和事,严格按公司有关条例执行。
(3)公司对项目进行一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出整改通知单,由项目经理签收,落实整改人、措施、时间。如经复检未完成整改,项目经理及有关责任人应受到纪律和经济处罚。
2、文明施工措施
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1)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并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2)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自我监控体系的领导者和责任者。要把环保政绩作为考核项目经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1)定期学习贯彻国家环保部门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执行建设单位、监理环保部门的指示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以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环保、文明施工检查,对照评分,严格奖惩,交流经验,查找不足,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工地。(2)要加强检查,要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奖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和污水的污染。
3、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
(1)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声、粉尘的污染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烟尘、污水、噪声污染。另一方面,应会同建设单位做好协调 外部关系,同当地居民、村镇、环保部门加强联系。
(2)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凡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扰民问题,也要说明情况,求得谅解并限期解决。
4、制定环保技术措施
(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组织施工过程中都要执行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有关防治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3)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集中堆放或者掩埋。(4)运输砂砖材料,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运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5)从根本上在施工现场杜绝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6)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到指定的水坑中,不能进入河内。施工机械检修的废油用指定器具存放。生活垃圾在指定地方埋入地下。(7)施工中的弃渣集中堆放到指定地点。不能随意破坏绿色植被。
(8)在生活区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做好该区的消毒工作,防止传染发生,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5、建立健全环保组织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成立环保领导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环保设施和人员。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保护环境、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增强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自觉性。
(2)制定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管理规章制度及奖惩办法,将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目标分解落实到队、班组和个人。
6、制定环保管理措施
(1)工程弃渣,严禁乱堆乱放。施工场地坚持材料堆放整齐、工完料清。
(2)施工废水的处理必须达到合同条件的要求,砂砖生产和拌合站设废水沉淀池,要经常清理现场排水系统,防止漫流。
(3)在各个生活区及施工区修建符合要求的厕所,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有关规定后,排入城区沟渠河道,严禁直接排水至城区沟渠河道之中。
(4)施工区和生活区,设垃圾站,每月收集所有垃圾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5)合理布置临时设施,生活、生产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范围内,多用荒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的砍伐,需事先征得所有者、当地林业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同意。需移栽的树木按监理工程师的批示执行。
(6)对施工中易产生粉尘的地方进行除尘,对施工道路洒水防尘。
(7)降低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尽量避开夜间施工。
(8)划分卫生责任区,经常清扫。生活垃圾杂物、有毒物、必须在指定地点集中整齐堆放或焚烧处理。
(9)完工后临建设施拆除及环境恢复:按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的批示分时段拆除砂砖场、水、电、通讯、库房等临建工程并拆除监理指定的办公、生活用房、加工车间等。
7、编制环境保护措施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严格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规定,在工程开工前编制一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并报送监理人审批通过。其内容包括:
(1)施工弃渣的利用和堆放
(2)施工场地开挖的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防止饮用水污染措施
(4)施工活动中的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油等治理措施。(5)完工后的场地清理
8、保护好施工及周边环境。
(1)污水排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按合同或监理工程师指定择地排放。所有排入河流的生活及施工废水必须严格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方可排放。
(2)施工废水必须经过沉淀处理,达到排放后才能排放,沉淀池应经常清理。
(3)施工弃土和垃圾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堆放或掩埋。(4)施工人员应按规定戴防护用具,以减少各种污染。
六、关于雨季、农忙季节、法定节假日的劳动力保证方面的承诺 保证在雨季、农忙季节、法宝节假日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劳动力充足,不影响正常施工;并且承诺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保证连续施工。不影响施工进度目标
七、关于与业主及监理单位配合方面的承诺、保证与业主监理单位积极配合,共同搞好该工程建设。以上承诺的条件,愿签入施工合同。
服务承诺
A、工期承诺:一旦我公司中标,我方保证按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以及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的要求,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创精品工程。按照投标文件所报的工期200日历天,按时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该项目
B、农民工工资承诺:承诺中标后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使村民了解本工程的重要新,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协调周边关系,主动取得施工现场周边村民的支持,并积极同建设、监理单位进行沟通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为甲方排忧解难。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到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得项目施工进度和后期完满结束。
C、人员设备到岗承诺:承诺中标后投入本工程的主要人员(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确保到现场进行办公,并保证主要设备及仪器保持相对稳定,若需调整,必须事先征得招标人同意。
D、资金未到位承诺:我方承诺开工前准备好充足的资金,在建设单位资金暂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方保证连续施工,确保工程按承诺工期完成任务。
E、安全和文明防范措施:若我单位中标施工期间将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文明的进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保证不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并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具体的措施见施工组织设计。
F、我公司承诺,工程交工后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已交工过的工程项目进行回访、监测,为建设单位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
G、若中标,项目完成后保证对工程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进行免费保修,成立质量保修回访小组,并承诺在接到建设单位维修的指令后保证在12小时内到达并按业主要求的时间内维修完毕。
H、我单位编制的投标文件均按照招标文件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编制,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
投标人:(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
2011年01月26日
2.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 篇二
一、文献综述
残疾人就业是国内外学者在残疾人研究领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为厘清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探究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论文从公共服务状况因素和残疾人个人因素两个方面来展开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技能培训、康复服务、公共无障碍设施、文化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和生活知识普及教育6个方面。
在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的文献中,Juliet C Rothman(2008)、Dalmer D Hoskins(2004)认为有效的实务技能培训可以更好实现残疾人就业阅。乔庆梅(2009)通过研究德国一百多年来颁布的8部关于残疾人的法律,指出开展多层次有差别化的职业培训有助于促进残疾人就业[4]。在康复服务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的文献中,肖菊英等(2011)通过对美国康复法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指出中国公共服务部门输出的残疾人康复可以促进残疾人就业[5]。
在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的文献中,冬雪(2005)认为要在环境无障碍化条件下为残疾人提供充足的保障,从而残疾人可以实现平等就业[6]。Wilton(2006)、沈培建(2007)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关键,目前还存在诸多环境障碍不利于残疾人就业[7,8]。许琳(2010)指出由于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有特殊要求,无障碍设施的缺乏造成了就业困难与障碍[9]。
Robert Haveman(2000)指出国家公共部门提供的文化服务,改善了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对残疾人就业产生了显著性影响[10]。Heller T et al(2002)、Richard L Beaulaurier(2002)指出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生产生活服务,解决了残疾人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了残疾人就业的意愿与行为[11,12]。张雪筠等(2009)指出社区为残疾人提供的生活服务,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13]。
国内外学者们在论及公共服务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之外,还分析了个人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残疾人的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户籍类别以及受教育程度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Saad Z Nagi (1972),王萍(2011)等指出性别、年龄、户籍类型对残疾人就业存在很大影响,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和城乡不公等现象[14,15]。张建伟等(2008)指出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就业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16]。赖德胜等(2008)指出受教育水平较低是造成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17]。
学者们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为论文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影响变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定性和理论分析层面,较缺乏利用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展开定量研究,也较难为政策建议提供清晰的参考。为此,论文利用2013年湖北省残疾人定点监测的调查数据,通过非条件Logistic模型比较了公共服务状况中各因素对残疾人就业发生的影响概率,验证了研究假设,同时提出了改善残疾人公共服务状况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就业力(Employ ability)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对这个概念进行了修订,更全面阐释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在强调就业者自身就业能力的同时,加入了国家公共服务等宏观层面的内涵。在就业能力的角度下,唐鑛指出就业能力建设应包含由政府和劳动者本人共同分担的责任,政府对就业能力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
结合相关文献,本文将残疾人就业的公共服务定义为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由残联、卫生或其他部门与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康复服务、公共无障碍设施、文化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和生活知识普及教育等服务。
(二)研究假说
基于就业能力理论和概念界定,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劳动者自身因素构成。本文认为,残疾人就业的状况受制于公共服务所提供服务与支持的完善程度。若公共服务状况越完善与健全,残疾人就业的情况就越好。因此,本文建立假说: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根据本文对公共服务的界定,具体建立以下6个相关假说。
H1: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就业有显著影响;
H2:康复服务对残疾人就业有显著影响;
H3:公共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就业有显著影响;
H4:教育文化服务对残疾人就业有显著影响;
H5:生产生活服务对残疾人就业有显著影响;
H6:知识普及对残疾人就业有显著影响。
三、数据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3年湖北省残疾人定点监测的调查,该调查问卷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设计,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样本并且结合城乡结构,运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和PPS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湖北省残联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湖北省内开展调查并且收集资料,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637份。
(二)样本基本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53.15%和46.85%。在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频数分析中,56岁以上样本较多,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较多,这与湖北省和全国残疾人二抽数据较为一致,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推论价值。
四、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构建
本文所考察的是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且假定其选择只有两种:“残疾人已实现就业”与“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对于此二类选择问题,在综合考虑自变量类型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建立非条件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其模型形式为:
式(1)中,Pi为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的概率,α为常数项,Xj为第j个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自变量,m为自变量的个数,βj为自变量回归系数。残疾人已实现就业的概率与残疾人未实现就业的概率的比值pi为事件发生比,对其进行对数变换,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的线性表达式为:
为说明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发生概率,结合研究假说和研究设计,本文采用非嵌套模型(Non-nested Model)的拟合系数BIC值。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考虑到自变量和观测值的数量。其表达式为:
式(3)中,G2为与虚无模型相比之下的似然率,DFk为模型中自变量数目,N为观察值的数目。一般说来,BIC的值越小,模型的拟合优度越好,或者说BIC的绝对值越大,模型的拟合优度越好。本文如无特殊说明,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均定为5%。
(二)变量选取
1. 因变量。
残疾人的就业状况是因变量。在调查问卷中,“您现在是否有工作?”设有两个选项,一是“是”,二是“否”。笔者将选项“是”设值为1,选项“否”设值为0。被调查的残疾人只能被划分“已经就业”和“没有就业”两类,因此这个因变量是一个二分变量。
2. 自变量。
根据文献与研究假说,本文的自变量分别是职业技能培训、康复服务、公共无障碍设施、文化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和生活知识普及教育。相关变量的含义、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3. 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残疾人个人因素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残疾人的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户籍类别和受教育程度5个变量。
五、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调查显示,残疾人就业总体状况不理想,其中“已就业”的样本占总体的31.42%,而“未就业”的样本占总体的68.58%。从数据结果看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可以体现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公共服务存在缺位状况。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文化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和生活知识普及服务的比例较小,分别占总体的4.17%、3.36%、16.19%和17.47%,均不超过总体的20%。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样本占总体的20.53%。84.09%的样本使用过公共无障碍设施。
(二)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验算了就业能力的两层面(公共服务状况层面和个人层面)对就业的影响。在模型回归过程中,首先将可能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个人因素引入模型,得到模型结果1;然后将公共服务状况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引入模型,得到模型2;最后为确保数学模型的稳健性,根据估计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剔除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的解释变量,再重新拟合回归方程,得到模型3,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1. 研究假设验证。
在表3中,模型1、模型2、模型3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通过拟合优度BIC值比较,可以发现模型3为最优模型(模型3的BIC值最小)。同时,模型2与模型3比较发现,BIC值变化不大,说明模型3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估计系数具有良好的解释效力。
注:*、**、***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小于0.05、0.01和0.001。
通过模型1和模型2的拟合优度(BIC值)比较,可以发现模型2的拟合优度要好于模型1。同时,利用Stata软件中的正确分类统计方法,模型1预测50%正确分类的比率为71.59%,而模型2预测50%正确分类的比率为85.51%,可以发现模型2的预测精确度增加13.92个百分点。从模型的拟合优度与正确分类估计,公共服务状况确实对残疾人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数据也表明就业能力理论在内涵与外延上的正确性。同时,通过模型2公共服务状况各变量对就业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可以发现职业技能培训、生活知识普及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假设H1与H6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研究假设H2、H3、H4以及H5均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2. 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1)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通过模型3可知,职业技能培训状况的就业发生比为2.930,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条件下,控制其他变量后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就业概率是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2.930倍。同时,交叉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百分比与未就业百分比相比较,前者高出后者40.42%。统计结果已经表明,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作用非常明显,职业技能培训应成为残疾人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2)生活知识普及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通过模型3可知,生活知识普及的就业发生比为2.188,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条件下,控制其他变量后接受过知识普及的残疾人就业概率是没有接受过知识普及的2.188倍。同时,交叉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接受过生活知识普及的残疾人就业百分比与未就业百分比相比较,前者高出后者24.68%。另外,生活知识普及状况与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系数Tau-b值①为0.212(sig=0.013),表明生活知识普及对改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一定效果,这也提升了残疾人自力更生的能力。统计结果已经表明,生活知识普及状况,改善了残疾人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对残疾人就业的作用比较明显,生活知识普及也应成为残疾人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3. 个人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在个人影响因素中,残疾人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残疾人的年龄(回归系数为-0.514)对就业呈现负向显著性的影响。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残疾人的年龄每增加一等级,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概率就降低40.20%。数据表明,56岁以上残疾人群的就业率仅为14.76%,较36~55岁群体的就业率降低32.51%。由此,老年残疾人就业率较低,获得劳动性收入的可能性较差,政府与相关社会组织应给予更多物质和精神支持。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对残疾人就业呈现正向显著性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192),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等级,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概率就会增加21.20%。数据表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含高中)残疾人群的就业率,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含初中)的就业率增加43.18%。由此,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率也会相应提升。
六、结论与对策
本文基于就业能力理论,运用湖北省残疾人定点监测的调查数据,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状况中部分因素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职业技能培训、生活知识普及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呈正向相关关系。康复服务、公共无障碍设施等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对残疾人就业影响不显著。此外,在个人影响因素中,残疾人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要改善残疾人就业公共服务状况,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一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应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轻度残疾人依然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残疾人类型与接受能力,注重培训的效果与就业追踪服务,同时应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师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生活知识普及体系。通过政府、残联、社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正确健康的生活知识普及服务,提高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第二,重视对残疾人的教育,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残疾人教育程度是残疾人个体重要的就业能力。在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过程中,应注重残疾幼儿的早期康复与教育,同时通过特殊教育、全纳教育等教育方式,提高残疾成年的教育水平。另外,在高等学校教育层次,应接纳更多力所能及的残疾人,让更多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中国梦”。
3.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 篇三
关键词: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要求安全渐进
智力残疾或智力落后又被称为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或弱智等等。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且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因其心理、智力障碍,通常表现出独立生活自理困难、认知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伴有不同的疾病或各类问题、兴趣狭窄、习惯养成不易更改等特点。智力残疾人(智障)作为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托养是帮助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和后顾之忧,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的一个重要方式。托养护理服务工作,既是残联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又是残疾人服务工作内涵的延伸,有利于提升智障人士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智力残疾人的特点决定了其托养服务既不同于老年人的托养,又不同于一般幼儿的托养,有其自身特殊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其托养服务实践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安全
在所有的托养服务工作中,安全是第一位的,是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托养服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安全要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托养服务设施的设置、物品摆放,到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到安全。在起床时注意不要从床上跌落:洗漱、如厕时不要摔倒;吃饭时有无吃饱、是否合口味、注意把有粘性的食物剪成小块,防止噎到;饮水时不要烫到、呛到;时刻保持地面干燥无水渍,防止滑倒跌伤:弱智人士能自由进出的地方无危险物品存放。有吸烟习惯的智障人士要专人管理,点蚊香时要注意防止火灾等等。由于他们心智不健全,家人长时间没来,看不到,思念强烈,或者出现其他诱因,都可能离开托养点而导致走失,因此,外围设施高度是否可避免残疾人随时翻出去等细节都要考虑。总之,安全必须贯穿托养服务工作的始终,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体现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二、要耐心
由于智力缺陷的原因,他们在很多方面可能会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如即使天天见面却仍然不知道你是谁、一件简单的小事教了十几遍甚至上百遍却始终学不会、有的则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还有的则总对人爱理不理……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告诉自己要有耐心,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与智力残疾人交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需要反复用对方适应的方式进行交流,等待对方接受你的援助意图,不要“催促’对方,坚持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将一个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学习任务,通过分步练习、重复练习,再综合训练,使他们容易吸收和学习,活动不但能顺利进行,且能减少他们的挫败感。例如;把杯子拿过来,指的是哪一个杯子要说清楚。如在餐桌上的黄色杯子请拿过来,这样就具体多了,讯息要能明确让他们了解。
三、要鼓励
智障残疾人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傻子”,什么都不懂,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只是知识少点、反应慢点、表达差点。很多智障者尤其是轻度患者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因此在他们做某件事或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不管他们是否做得好,都要记得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和赞赏。特别是当他们取得进步时,适当的表扬会让他们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继续下去的兴趣及信心。而当他们缺少自制力,无法坚持完成某事时,要及时进行鼓励,并以亲身示范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很多智障人不会主动与人沟通,尤其在面对生人时更会表现得较沉默。这种时候可通过转换话题并观察他们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再以此话题与他们进行交流。在与智障人交谈时,要集中精神并保持和他们的目光接触,努力听懂他们所说的话;当他们吐字不清或表达含糊时,要及时纠正或澄清;在向他们提问时,务必用简单、直接的字句,速度不宜过快,必要时可配以适当的身体动作,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肯定,以增强他们与其他人沟通的自信心。
四、要渐进
4.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 篇四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截至到2006年4月1日零时,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1]。因而,残疾人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群体。近年来, 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残疾人事业,在多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残疾人享有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阵地,高校图书馆更应该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一条的规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开展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 从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
二、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不仅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各方面发展。
(一)有助于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大学应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功能,否则就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社会支持大学,大学也要服务社会。只有在服务社会中,大学才能不断深化教学,深化科研,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在信息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第二十一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应该敞开大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面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 拓展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但因其生理方面的障碍,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该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为弱势群体推荐好书,辅导阅读,提供知识援助,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技能,保障其生存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其健康的欣赏情趣、高尚的思想品质,并且能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弱势群体。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服务范围的需要,也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二)有助于实现残疾人、图书馆的双赢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一方面知识的增长与更替速度在大大加快,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求得生存、发展和成功,人们必须迅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存量进行整合利用,从外界及时获取信息和知识,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适应力,否则就会被淘汰,但残疾人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经济来源有限, 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单一;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知识传播方式对读者的阅读和检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残疾人由于其生理方面的障碍要在数量巨大且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知识和信息犹如大海捞针。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平台和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对残疾人进行知识援助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为残疾人提供知识援助的过程中,可以主要通过培养残疾人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及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使残疾人通过提高技能降低障碍带来的不便,解除困境自主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知识援助,不仅可以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放大图书馆的使用价值,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图书馆开展相关建设和研究,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另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将不断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获得更多经费与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
(三)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诸多方面的总体反映,集中体现为校内人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选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塑造着学生的内在品格,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其独特的育人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残疾人大学生由于其身体的障碍,他们在读书求学方面面临比健全人要多得多的困难。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阅读提供资源和条件,残疾人克服种种困难,在图书馆埋头读书学习的身影,将会在无形中成为图书馆及学校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将会影响周边的教师、学生,成为教师、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时, 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对残疾人的真情服务,也将受到残疾人顽强精神的感染,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会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从而主动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无疑会丰富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三、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的意义
在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残疾人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也是图书馆服务服务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是其固有的职责,同时也在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高等院校以残疾学生为教育对象,残疾学生由于其生理障碍造成的行动或沟通不便,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获得外界信息途径受到一定的限制,认知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这会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视力残疾学生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接受信息,视觉表象贫乏,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形成较为困难,特别是对颜色、平面形状等与视觉有关的概念,与健全人的理解存在一定距离;听力残疾学生不能进行语言交往,丧失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的机会,通过直接经历获得的知识有限,不善于有重点的进行感知,抓不住本质特征,不善于把握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关系,不能保持知觉和语言及思维的统一,思维局限于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不具有抽象思维等等[2]。二是从课堂上获取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益不是很高,比如视力残疾学生在课堂上完全靠听觉和触觉接受信息,在讲授很多知识时,需要给学生留出通过触觉进行体验的时间,比如在讲授人体的穴位时,需要用手去触摸,学生才能对每一个穴位的位置有所感知,在讲授中药药材的种类时,需要用手触摸或者品尝,学生才能对每一类药材有所认识,这样课堂讲授的信息量必将受到影响,因此他们需要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对于听力残疾学生,由于不能通过口语获取信息,大多需要手语的辅助, 手语的语速本身要比口语慢,加上口语翻译到手语会有一定程度的信息缺失,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信息明显少于健全学生。三是残疾人开展实践教学存在较多困难,需要更多基础理论信息的补偿,残疾人高等教育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但是残疾人参与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难度,虽然有关院校努力提供各种辅助和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仍然是一个难题,所以残疾学生需要更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对他们实践的缺乏予以补偿。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性设施。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一方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适合的残疾人服务业务,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援助,他们就可以通过图书馆这一第二课堂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补偿课堂学习和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一个完备的图书情报工作系统,是学生发展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主宰自己的学习,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目前已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对于残疾来说,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只有博览群书,建立丰富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促进能力的提高。随着自主学习活动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普遍开展与深入,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原来仅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转变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优化现行的服务和管理,形成支持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体系[3]。而对于开展残疾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则还需要形成支持残疾人自主学习,而且能引导残疾人自主学习的服务体系。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是他们课题学习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而且也是增加他们社会交往,提高他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一方面,残疾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某些生理障碍, 沟通不便,影响社会交往,尤其是听力残疾学生,他们无法进行口语交流,很难与健全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往,因此,很容易导致某些心理方面的障碍,他们更容易与人群孤立,把自己围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所以需要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充盈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 由于某些不便,残疾学生在精神生活或者是休闲娱乐方面比较缺乏,但正是因为他们社会交往、外出参加活动等生活方式少了,他们却拥有相对丰富的休闲时间,如果没有其他方式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单调、乏味,生命没有色彩。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往往会使健全人生活得狼狈不堪,对于残疾人,相对来说他们在物质与金钱的获取上具有更大的难度,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其人文关怀、审美能力和对生命意义的体悟与追求,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从而保持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著名作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著名作家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因而,阅读图书不仅可以弥补残疾学生社会交往的不足,而且可以以书为友,结交古往今来的贤者和智者。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我国古代也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老话。图书可以为不方便出行或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残疾人,提供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著名作家、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丰富、优秀的图书还可以培养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纯洁、健康,人格变得更健全、完善。因此,学校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残疾大学生对业务学习、知识信息的需要,而且可以满足他们情感慰藉、价值尊严和社会交往的精神需要,保障了残疾人大学生充实、健康、有尊严、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
(三)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就是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学校与社会等诸要素间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和衷共济、内和外顺的多赢状态,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子系统及其要素间良性运行、整体优化、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模式。和谐校园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5]。
5.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 篇五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日本 高校图书馆 残疾人服务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092-03
Comparative Study o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of China, Japan and America
Hu Songq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Changshu,Jiangsu, 215500)
Abstrac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of these three countries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der services. It compares with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nstitutions, services system and resources. Finally, we find that academic library of China has bigger gaps for disabled. In the practical works, academic library should change their service concept on every aspect.
Key words: China; America; Japa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reader services
CLC number: G252;G258.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092-03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过度利用开发等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恶化及恐怖袭击等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的增多,全社会不得不思考如何为这些灾难事件导致的残疾弱势人群提供生活援助问题,而如何为在校残疾师生读者提供方便的专业服务也便成为高校图书馆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概述国外美国和日本高校图书馆在残疾读者服务方面的现状与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残疾读者服务的现状基础上,对三个国家高校图书馆的政策环境建设、设施设备建设、服务制度建设、服务资源建设进行了对比研究。
1 国外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
1.1 美国
美国政府的《康复法案》、《美国残疾人法案》等法律明确规定图书馆有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的责任与义务,这些法律、政策的明确规定为图书馆对残疾人读者服务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政策上的支持基础。为了使残疾读者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公平的图书馆专业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除了在图书馆建筑方面注重建设适合残疾读者的建筑,还注重服务设备、应用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有学者曾对包括哈佛大学等在内的11所著名大学进行网站调查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的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并呈现出一些服务特点:①专业的管理机构与服务场馆。一些高校图书馆如耶鲁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等设有专门的负责残疾读者服务工作的办公室,负责对残疾读者的服务进行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并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方便残疾读者与残疾读者服务办公室联系。另外,部分图书馆如耶鲁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在其主页“残疾读者服务”栏列出了可以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的场馆,如神学图书馆、卡波特科学图书馆等。多种类型的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残疾读者。②完善的服务设施与细微的专业服务。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建筑重视无障碍设计与设施,其建筑设计理念及设施,处处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与对残疾读者的关怀,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介绍并指示进馆的坡道、图书馆内的轮椅通道及电梯的位置等;麻省理工学院配备了复印机、可以选择键盘的计算机、可为盲人或弱视读者读出文本的软件、放大文本的软件、盲人用的复写器及打字机、便携式的做笔记的工具、手电筒、帆布包等。美国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的工作也非常细致,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就在其图书馆主页告诉读者包括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名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图书馆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提供的服务设施、到达图书馆的路线等在内的诸多内容。③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专业的管理机构与服务场馆及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残疾读者服务内容多样,目前主要有代取、代借、传递资料;复印、扫描资料;咨询;馆际互借及应用技术实验室等,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保证了残疾读者可以公平的享受或利用图书馆的专业服务与丰富资源。[1 ]
1.2 日本
随着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残疾学生学习支援实态调查》报告显示,2008 年日本全国大学中共有残疾学生 6 235 人,占学生总数的 0.2%。[2 ]日本图书馆协会也认为,图书馆应该保障所有人公平、平等获取知识的权利,对残障读者也不例外。其实日本早在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中就提出要保障所有国民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3 ]1970 年颁布的《残疾人对策基本法》也规定,不得对残疾人有任何歧视,保障残疾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在1972 年日本全国图书馆大会上,日本图书馆协会大学图书馆部会提出了“视觉残疾学生读书环境整治”的议题,提出了要保障残疾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权利。[4 ]此后,为残疾学生提供图书馆服务的问题引起了大学图书馆界较为广泛的关注。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日本高校图书馆为残障读者服务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完备的服务设施与共享网络基础上,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其特点与服务概括有:①完备的无障碍设施设备。日本的高校图书馆注重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如图书馆出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图书馆门口提供轮椅、图书馆阅览室内设有轮椅阅览席等。此外还提供一些残障读者需要的辅助设备,如为弱视者提供具有放大功能的扩大读书器、听障者可通过文本电话向馆员咨询等。②丰富的馆藏资源与便捷的共享网络。日本大学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适合残疾读者的点字图书、大活字书、录音图书、CD 图书、扩大写本、卡式磁带、点字期刊、录音期刊、点字报纸及网络数据库等类型资源。此外,还可通过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的联合目录系统(NationalCenterforScienceInformationSystems-Catalog)和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全国综合目录》共享到其它大学图书馆、全国公共图书馆、点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从而实现虚拟馆藏的扩张,提高文献保障水平。③多样化的专业服务。日本的高校图书馆提供诸如对面朗读服务、代读者服务、馆际互借服务、学术文献录音服务等在内的多种专业服务,并为了提升为残障读者服务的品质,日本大学图书馆还积极支持相关职员参加有关的研修、培训等。[5 ]
2 我国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
我国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行《残疾人保障法》( 修订版)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可以说,这部法律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权利,但只对公共图书馆的残疾读者服务作出了规定,未对高校图书馆的残疾读者服务做出相应的规定。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该规定对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做出了要求,保障了高校的残疾学生能够公平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也明确提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界对残疾人的教育特别重视,对残疾人利用图书馆也有相应的规定,但笔者在对能代表我国高校最高发展水平的985院校图书馆网络访问调查中,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均未在网站上显示其对残疾读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尽管这种网络调查可能并不准确全面,但
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问题:首先,从笔者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未将残疾人服务纳入主要的服务范围之一,即使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进行一定的专业服务,但在网站上还未进行专门的服务介绍与引导,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图书馆可能已经在为残疾人开展一定的服务,只是未在网站上进行必要的介绍而已。同时,一些非985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一定的残疾人读者特殊服务,如长春大学开设了盲文图书阅览室、盲人电子阅览室、盲人辅助室、语音制作室等以为残疾人服务,只是她们也未在图书馆网站上很难找到关于这些服务的信息。其次,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残疾人事业与教育事业的重视,一批新建馆舍落成,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高校图书馆均在入口设立了残疾人通道,但是在图书馆内部,相应的残疾人辅助设备、残疾人阅览室、服务制度建设并未跟上建筑设计;其次,相比大陆高校图书馆,港澳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在建筑上在注重设计无障碍通道基础上,还在内部进行了相应的辅助设备等建设,如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残疾人专用书车和伤残人士资料中心。综上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新建的馆舍上,均会重视残疾人设施的建设,但大陆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在对残疾读者的文献服务、辅助设备、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 中日美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比较
3.1 政策环境建设比较
综上可以看出,中日美的相关国家或高校发展政策法规,都对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作了一定的规定,只是相比较日美,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时间较晚,且内容较为笼统,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因而造成了我国特别是大陆地区高校图书馆对残疾读者服务不够重视等现象。另外,日本图书馆协会大学图书馆部在30年前就提出了“视觉残疾学生读书环境整治”的议题,提出了要保障残疾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但中国图书馆协会到目前为止还未提出相似的议题,下设的多个委员会中也没有一个如残疾人服务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可以说,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政策环境建设还与日美有较大差距。
3.2 设施设备建设比较
目前,中日美的高校图书馆都基本在图书馆进口处设立了残疾人通道,在内部的楼梯通道、电梯口等也建设了特殊通道,但是与日美在图书馆内部还配备了丰富的资源、共享的网络、专业的辅助服务设备相比较,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设施设备也仅限如此,设立残疾人阅览室的高校图书馆寥寥无几,配备残疾人用的复印机、可为盲人或弱视读者读出文本的软件、便携式的做笔记的工具、手电筒、轮椅阅览席等辅助设备的更是几乎没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笔者以为既有政策环境的建设因素,也有图书馆服务理念建设缺失的因素。
3.3 服务制度建设比较
美国的高校图书馆设有残疾人读者服务部门(办公室),制定残疾读者服务计划,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引导;日本的大学图书馆也出版有图文并茂的利用案内(使用指南),除详细说明图书馆各楼层、各部门、各设施的使用方法外,还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相应的介绍,如对图书馆门口的轮椅摆放位置等。反观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残疾人读者服务办公室,也很难在图书馆网站上清晰的了解到所提供的残疾人服务。
3.4 服务资源建设比较
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图书馆的共识,日本的高校图书馆也将这种可以扩展资源的虚拟方法应用到了残疾读者服务领域,日本的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到一定的残疾读者适用的共享资源,如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全国综合目录》、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的联合目录系统等,这种将网络技术灵活运用到残疾读者资源建设的办法,极大的丰富了馆藏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吸引了更多的残疾读者来图书馆来享受专业服务。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则由于开设残疾读者专项服务的数量较少,提供服务的也主要以提供帮助查询、代借代还、盲人阅览等为主,现有的资源未进行充分的电子化处理,且共享网络建设也没有受到重视,因而形成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数量少、资源电子化程度低、资源共享程度几乎没有的窘境。
4 结语
对比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差异和差距,以便在实践工作中进行改进与创新,从以上的分析对比中可以发现,在残疾人读者服务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大陆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与日美高校图书馆相比,不管是在政策环境建设、设施设备建设、服务制度建设,还是在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或不足。当然,存在的这些不足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如政策、理念等,因此,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除需国家、部委等层面制定更加详尽的政策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转变服务理念,重视残疾读者的诉求,在馆舍设施、辅助设备、馆员素质、服务资源等方面加强建设,努力为残疾读者营造一个便捷的享受丰富文献资源与专业服务的理想环境。
参考文献:
[1]鄂丽君.美国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2011,(3):74-76.
[2]平成 20 年度(2008 年度)障害のある学生の修学支援にする态调查[EB/OL].[2010-09-22].http://www.jasso.go.jp/tokubetsu_shien/chosa0801.html.
[3]富士男.大学图书馆における身体障害者サ一ビス[J].情报の科学技术,2000,(3):124-126.
[4]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5]陈枝清,胡文华.日本大学图书馆为残障读者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图书馆建设,2011,(5):63-66.
6.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 篇六
摘 要 08年的北京残奥会、12年伦敦残奥会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前社会对于残疾人运动事业的坚持,确定了当前残疾人运动会的内涵。本文探讨了残疾人运动的发展历史观,研究了残疾人运动的内涵,分析了当前社会下残疾人运动的人文精神内涵。
关键词 残奥会 历史发展 运动会
一、残疾人的价值权重分析
(一)病例康复向人文关怀的转变
近年来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导致了不少士兵伤残,借助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人们恢复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弥补因为残疾而带来的诸多不便。残奥会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残疾人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锻炼身体,而且在于帮助人们获得积极的生活的态度。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主体地位应当让人们得到相应的满足与尊重,残疾人通过相应竞技运动的加强,充分展示自我,克服相应的困难,完成人生的超越。残疾人体育当前不再是简单的身体康复,更是人道主义的关怀,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接受度,从源头中改善残疾人就业以及接受文化的可能,我们当前应当发展残疾人事業,实现和谐社会。当前奥运精神虽受到体育的影响,但是不少国外媒体在残疾人运动会报告中往往会夸张残疾人参与体育的成绩,误导了残疾人的体育发展方向,彰显了当前社会中对于残疾人体育的认同感。
(二)社会主导往残疾人主体的转变
当前残疾人运动是体育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发展有着鲜明的社会主导性。于残疾人而言,社会主导表现在国家社会上对于教育的培养,对于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意识,在经济中能够提升残疾人的体育参与度,从社会制度上保障残疾人的体育参与能力,从组织中为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提供相对应的机会。在残奥会中,运动员不向命运屈服,而随着当前经济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的提高,普通的残疾人能够有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不断促进残疾人的身体健康。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坚韧意志,不屈不挠的信念激励着人们积极的为国争光,更好的投入到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二、人文精神环境下残疾人运动遭受的冲击
(一)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发展的方向是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中的发展一方面是精神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发展。社会能够帮助人们在活动、智力、品格、意志方面全面发展,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参与热情体现了社会人文精神。就残疾人的运动进行分析,智力与体能是残疾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基础。就当前残疾人体育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在运动中也充分得到了享受与尊重。
从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发展来看,残疾人是社会成员中的重要组成。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若是没有机械化生产中的相应残疾伤害,就不会有劳动安全法下的工业文明,就不会有方法能够控制健康。当前正是由于社会成员的残疾,才能够帮助社会成员健全身体机能。其实,残疾人的本位就是将适合残疾人的运动与残疾人联系起来,使得残疾人的自由、价值以及尊严能够得到升华,因为残疾人的心理以及生理,残疾人需要社会的信任,相应的亲密感帮助实现人们的自我价值。借助残疾人的运动能够增强残疾人的体质,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强自信,引导残疾人全面健康的发展。当前,从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来看,社会更重视的是残疾人的社会能力与价值。
(二)现代社會对于残疾人运动的冲击
科技与人文是残疾人运动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残疾人运动经济投入比较高,运动场馆以及场地设施无一不需要高含量的科技保障。当前因为人们对于竞技体育的追求,残疾人的运动将奖牌的数量、比赛的成绩以及当前的资本回报作为运动参与的目标。科技的进步能够使得运动员不断刷新比赛成绩,但是对于残疾人的体育发展初衷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有能力能够承担最专业的技术。甚至有时候当人们接受到了专业的体育器材信息的时候,还会质疑运动员竞技水平是否能够得到提升。当前的残疾人体育本意是让残疾人借助经济活动能够强身健体,但高科技的体育在发展中却与残疾人的体育活动相去甚远。
(三)人文活动中更新残运会的价值内涵
人文环境下残疾人运动的内涵包括自强拼搏、友好团结、共同参与。参与是奥运会生活中的重要原则,残奥运要求人们参与社会活动,需要的是社会物质以及精神条件。奥林匹克运动更多的是借助体育活动将社会中的信仰、语言涵盖在一起,在交往与交流中,推进世界的发展和平,构建社会和谐。在残奥会的运动中,团结与友好主要来源的是无障碍的交流,这要求残疾人活动尽量在公正的环境中进行,排除当前各方面的差异,在社会体育教育中考虑到残疾人的参与,激发出残疾人运动的潜能,解决当前的精神宣泄,帮助残疾人多参与社会活动。
在当前对人文精神的发展进行分析后,本文结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内涵,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当前残奥会中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新时代中人文运动所遭受的相应的冲击,对于当前运动中的人文原则以及价值内涵进行了分析。在坚持人文价值的原则下,整合了残疾人的运动内涵,即自强、拼搏、友好、团结。
参考文献:
[1] 谷凤美.论后奥运时代我国残疾人体育赛事志愿者的长足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77-79.
7.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篇七
1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方法与效果
1.1 心理干预
杨竹洁等[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 根据评定结果,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区医生和助残员组成干预小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主要采取了团体咨询、个别辅导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 为期12个月。结果表明在改善人际关系和家庭支持方面, 心理综合干预对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黄凌谊等[3]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残疾人进行评估, 由国家注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进行心理干预, 也证明了心理干预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1.2 社会支持干预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 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帮助, 从而实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的社会支持是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 克服环境障碍, 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 除了自身调节之外, 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利于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曹海涛[4]通过加大客观支持、加大主观支持以及提高支持利用等三个方面实施社会支持干预, 提高了社区肢体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程度, 并有利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改善。张璇等[5]将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三大小组工作模式运用于残疾人的心理干预中, 通过团体之间的生活经验分享和感受聆听, 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个体;通过共同合作达成目标, 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团体对其的关注;通过小组过程使残疾人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 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鼓励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担当起积极而有用的角色, 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残疾人的引导, 带领其走出心灵误区。
1.3 体育运动干预
体育运动对残疾人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其可有效地改善残疾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提高机体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补偿残疾带给他们的不便, 使他们融入社会, 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逐步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残疾人运动员通过平时的训练不但改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竞技能力, 建立了良好的运动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而且, 参与竞技比赛对他们社会、家庭、感情等方面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王文平等[7]对我国2010年残疾人射击锦标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分析, 结果显示: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的残疾人。傅振磊[8]对坐式排球运动员与普通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坐式排球运动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了一个契机,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值得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中进行推广。综上所述, 体育运动能激励残疾人勇于迎接挑战, 增进生理机能, 改善心理状态, 促进与社会的融合, 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9]。
1.4 残疾人心理互助
张凌晨[10]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参加心理援助的过程中, 探讨了残疾人心理互助组织的建立。这个组织里的成员均为残疾人, 与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心理救助相比, 残疾人心理互助具有下列优势:沟通更为有效;具有健全人没有的品质;残疾人能作为自理能力的引导师;残疾人心理互助对于救助者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残疾人之间的心理援助, 在很多时候比正常人更有效, 甚至比某些心理专家都更有效。因为他们都是残疾人, 彼此之间能自然沟通, 正因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必将成为残疾人心理救援的突破口,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残疾人公共服务理念不到位, 残疾人权利保护未得到足够重视, 残疾人公共服务不均等, 在心理服务体系中服务对象都不是残疾人[11], 社会心理咨询体系中, 缺乏针对残疾人的咨询机构, 忽视了残疾人的心理服务。
2.2 服务技术力量薄弱
残疾人心理疏导及其工作系统的建立, 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 需要诸多高素质的专家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合作。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残疾人组织开办了少量的残疾人心理康复机构, 培训了一批心理康复咨询工作者, 为当地的残疾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和数量的限制, 心理健康服务只注重有严重心理问题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对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 学校和社会的心理服务机构中, 真正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不多, 大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 能力水平受到质疑, 特别是既能掌握残疾人心理特点, 又能与残疾人进行交流的服务人员更少[12]。
2.3 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
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发展时期, 普遍存在对残疾人服务重视不够的现象。长期以来, 社会中仍存在一些对于残疾人的不全面的认识, 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不规范, 残疾人公共事业发展缓慢等。在残疾儿童的医疗、入托和残疾青少年入学、残疾成人的就业及社会无障碍环境方面, 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13]。由于人力和财力等原因, 残疾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康复还存在许多问题, 社区服务只注重残疾人的生理康复, 而忽视了残疾人的心理矫正[14];社区志愿者不足, 缺少经过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 社区资源仍不足, 需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共同完成社区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工作。
3 建议与对策
3.1 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是基础
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和技术考核标准, 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把残疾人的心理服务明确列入服务体系的范畴, 积极关注和关心残疾人事业, 关注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的扶持, 把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定位为公益事业, 加大投入, 成立面对残疾人心理服务的培训、咨询与康复、心理教育等服务机构, 构建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13]。
3.2 建立高素质的残疾人心理服务队伍是关键
心理服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对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 需要有一批具有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的心理医生作为残疾人心理康复的保障[14]。结合目前残疾人心理服务的现状, 应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精干的残疾人心理服务队伍。经过专业化心理人才的培养、在职岗位培训等逐步实行资格认证, 实现残疾人心理服务的规范化。通过普及心理科学知识, 使非专业的心理服务志愿者者通过教育、管理、训练等形式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给残疾人提供基础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3.3 健全服务支持体系是保障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作, 为了能够保证其顺利实施, 必须在政策、组织机构的建设、经费的筹措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通过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 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需要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常常是伴随其一生的过程, 残疾人生活在社区, 与社区的关系最紧密, 尤其是推动残疾人的社会参与, 促进社区的融合而改变社区社会环境。建立残疾人家庭、家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区的辅助工作做到位可给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推荐阅读: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计划06-08
香港残疾人士康复服务06-25
关于帮助残疾人的作文07-16
残疾人励志的创业故事08-01
公司的年度残疾人工作总结06-25
走进残疾人06-13
残疾人患者06-20
残疾人态度08-11
残疾人素质08-29
残疾人报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