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的鉴别》说课(精选2篇)
1.《酸碱盐的鉴别》说课 篇一
1、盐(可溶)+ 金属1 → 盐 + 金属2(金属1比金属2活泼,Ba、K、Ca、Na除外)
2、盐 + 酸 → 盐 + 酸
3、盐 + 碱 → 盐 + 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 → 盐 + 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的一般化学性质(反应规律):
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盐 --------碱 + 盐
碱 +酸 -------- 盐 + 水
六、物质的鉴别
1、碳酸盐的鉴别(即碳酸根离子的鉴别):用盐酸等酸和澄清石灰水
向某物质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2、硫酸盐的鉴别(即硫酸根离子的鉴别):用硝酸钡和稀硝酸
向某物质中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物质是硫酸盐。
3、盐酸盐的鉴别(即氯离子的鉴别):用硝酸银和稀硝酸
向某物质中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物质是盐酸盐。
4、铵盐的鉴别(即铵根离子的鉴别):用可溶性碱和红色石蕊试纸
向试管中的某物质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物质含有铵根离子。
(氯化物/盐酸盐)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FeCl2 FeCl3 AgCl
(常见的酸)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常见的盐)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K2CO3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 Fe(OH)3 Fe(OH)2
化合价顺口溜
一价元素钾钠银氢,二价元素钙镁钡锌,铜一二,铁二三,三价元素铝和金,OH根离子-1价,(硫酸根离子SO4、亚硫酸根离子SO3、碳酸根离子)-2价,Cl根离子、硝酸根离子-1价。把这些记牢了,化学价就OK啦~
沉淀: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一、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之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此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既繁琐又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有关物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四、几个常见离子的检验
Cl-、、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Cl-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Cl-
AgNO3+KCl=AgCl↓+KN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
Ba(NO3)2+H2SO4=BaSO4↓+2HN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HCl,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含有
K2CO3+2HCl=2KCl+ CO2↑+H2O
CO2+Ca(OH)2= CaCO3↓+ H2O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 酸碱盐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2.《酸碱盐的鉴别》说课 篇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教学研究 有效性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酸碱盐就是初中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中考查相关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对酸碱盐知识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攻克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多维预设,灵活实验激励学生的感知
化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让学生认识酸碱盐时,选择代表的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用实验让学生认识酸碱盐,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对酸碱盐的有效学习。
1.从导电性来感知阴阳离子的存在
建立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针对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灯泡变亮了;从而让学生探究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传输了其中的电子?帮助学生形成离子的思想: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使得溶液可以导电。
2.从PH值来感知酸碱盐的存在
建立溶液的PH值(或者指示剂)测定的实验,让学生对上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PH值测定,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溶液的PH值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让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使得溶液的PH值不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到这是由于离子的不同而造成的,建立学生离子性质的思想: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给学生提出酸碱盐的名称,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3.综合实验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同时这些离子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根据这样的性质来让学生探究怎么判断物质的不同性质,启发学生利用别的物质作对比,让学生选择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来再次测定PH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酸碱盐的内涵和实质。从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内涵。
二、构建课堂,建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又要能整体俯视全局,清晰地建立课堂的主干、分支,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清楚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对概念和性质认识的高效性。
1.构建酸碱盐的性质框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酸碱盐,教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性质;例如让学生回顾指示剂和酸的现象、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铁锈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从而构建出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之间的反应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五个性质,并以此建立碱和盐的性质框架。这样的框架构建,使得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只要给出一定的酸碱盐,学生就可以顺着物质找出相应的性质。
2.利用物质分类巩固知识
通过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了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并与学生一起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从课堂的表面看,这节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但是在难度上要适当降低,只要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质的分类找出相应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即可,先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有序构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便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提高学生概念理解的高效性。
3.书写化学方程式灵活知识
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第二大障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仅容易忘记也不会灵活运用,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方程式的记忆时,教师可以根据构建的框架,让学生书写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学会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生对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已经熟悉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余的酸与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写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以这样的方式类推到不同的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酸碱盐之间的方程式书写,使学生在逐步练习中找到书写的规律:相互交换,价态不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便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通性带个性认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虽然有一些规律和框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不同,和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制约规律的形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通性的基础上找到物质的个性,创建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细致认识每个物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物质的不同个性。
对比实验1:让学生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打开瓶塞时瓶口的现象?同时操作这两者用水稀释时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浓盐酸在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这充分说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在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让学生明白同类物质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对比实验2: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因为稀硫酸在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这个实验的发生不易是由于氢离子造成的,而是因为硫酸中的硫酸根引起的。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认识到了盐酸和硫酸各有个性。
通性和个性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由通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个性却刚好相反,需要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及时考虑个性因素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一点点总结强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实质是由离子的特性引起的,从而建立学习化学的思维严密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顺势而导。通过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建立学生与酸碱盐知识之间的桥梁,构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化学思维,逐步地对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从而深刻理解酸碱盐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 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0(44).
[2] 张永乐. 细究因促教学——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J]. 新课程(教研),2010(09).
【《酸碱盐的鉴别》说课】推荐阅读:
酸碱盐的实验教学01-20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课件07-17
[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06-30
政治鉴别能力08-02
鉴别诊断01-26
卷烟内在质量鉴别08-11
卷烟产品鉴别检验知识11-08
酸碱滴定知识点08-24
酸碱性体质测验09-10
酸碱盐专题复习题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