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精选8篇)
1.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 篇一
推荐一款好用的文档管理软件
我一直在寻找一款好用的文档管理软件,想要运用它来解决我的一些工作上 烦恼。网上这类的软件可谓是很多,我也去下载了几家软件,进行对比使用。经过 一段时间的对比使用,以及公司其他同事的使用评价,我决定选择致得 E6 协同 文档管理系统(官网:)。开始,我下载了免费版后,并没 有着急的去使用它,我去 E6 的官方网站去了解了下,让我有了选择它的想法是 因为它网站上所述的关于文档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同感,这些问题 的存在确实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效率。虽然是免费版,只提供 5 个用户,但是在我们部门安装使用后,大家对它的 评价都挺高。它的一些功能确实很不错,比如说:树形目录结构、集中存储、统 一自动备份、Office 协同编辑、全文搜索、版本管理、导入压缩包等等。它的设计很人性化,而且在系统上 Office 操作完全和本地基本无差别,搜索 更是可以将我们原先耗费的 20 分钟缩减到连 1 秒都不到,很实用,很完美。因此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希望它也可以帮到正处于烦恼中的你们。
2.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 篇二
一、数字化校园文档管理系统介绍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文档管理系统建设并非是纸质文档管理流程的简单计算机模拟, 而是以现代信息技培训, 转变了管理理念, 提高了信息化素质。
2. 不足分析。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学院文档管理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一是OA系统与档案系统的对接仅实现了公文处理程序的优化, 其他文档信息仍分散于各自的管理系统中, 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二是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 系统间和整个数字化校园内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尚未实现;三是各业务系统只建成了框架结构, 基础数据建设还没有及时跟进;四是尚未根据流程重组的要求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等。
三、数字化校园文档管理系统的优化措施
1. 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 实现数据的全局共享。以
术为手段, 对高校在不同时期建立、信息化程度不一、《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指导, 制定符合学院实际情
相对独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一个个信息孤岛进行的信息整合, 贯穿始终的是在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基础上, 依据业务逻辑对文档管理信息流的重新设计。
学院数字化校园采用了主流的J2EE和Web Services技术进行整体设计, 包含支撑和开发环境、基础型业务系统、应用型业务系统、综合应用型业务系统四大部分, 实现了跨平台的实施和部署。在文档管理方面, 学院实现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 (以下简称“OA系统”) 与原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对接, 完成了OA系统中文件目录数据与文件附件向档案系统的自动“归档”, 这是对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文档管理进行的有益探索。
二、数字化校园文档管理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分析。第一, 遵循前端控制原则。在数字化校园设计之初, 档案工作者就积极参与设计过程, 按照档案著录规则和文档管理规定等对OA系统中所涉文件材料的信息登记和附件全文上传给予规范, 明确了信息著录的条目名称、类型、字符数, 以及与档案系统中各条目的对应关系等;确定了文件从拟稿、修改、审核、签发、套红用印, 到分发流转、处理意见提交、业务办理, 再到归档保存或应销暂存等各环节中信息流的走向和所设部门、人员在此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及拥有的权限。第二, 遵循全过程管理原则。学院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要求进行数字化校园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 理顺文档管理流程, 规范文档处理程序, 实现了文档实体生成的一体化;同时, 编制文档查询工具, 实现了OA系统内文档信息利用服务的一体化;此外, 采用了接口对接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方式, 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也利于对文档信息流程进行全过程管理。第三, 遵循专业化管理原则。学院确定了兼职档案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实行了预归档制度, 适应了数字化环境下文档管理无纸化的要求。同时, 学院还成立了况的信息标准, 保证全院信息编码的一致性。同时, 对于原有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设备、档案等应用系统, 可通过数据集成和数据同步等工具将其导入文档管理系统, 实现数字化校园中文档信息的全局共享和资源的有效开发。
2. 加强制度建设, 统一管理规范。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有关信息审查、信息保密和公开的规章制度。做好信息从生成到发布各环节的逐级审查工作,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明确信息公开的原则、形式、公开层级, 以及不应公开的信息的类型、范围、保密措施等, 为数字化校园文档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以及信息的准确与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3. 调整机构设置, 实现流程重组。
数字化校园文档管理系统的建设应根据业务流程的内在逻辑重组文档信息流, 减少冗余环节和流程间的内耗。这就要以协同合作为目标, 打破原有职能分工的壁垒, 优化机构设置, 建立起适应信息流动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 形成适宜信息整合和共享的良好环境。
4.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细化权限设置。
应结合信息保密和公开的相关规定, 明确用户类型和上传信息的公开范围, 对不同用户按信息公开范围授予相应的信息处置权限, 如浏览、查询、上传、下载等。
5. 完善基础数据建设, 适时改进文档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
3.《软件文档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三
一、课程现状
随着软件复杂程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保证软件开发、维护等环节的有效管理以及方便软件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制不同类型的文档。软件文档和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共同构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对软件项目,特别是大型软件项目来说,没有文档的软件不能称其为软件。
软件文档在早期没有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直到1988年我国才出台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对文件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出了规定。在2006年对GB/T8567-1988标准进行了修改,制定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2006。软件文档写作技能作为软件文档工程师的核心技能,在IT行业越来越得到重视。为此,许多大学如麻省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早已将软件文档写作作为软件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重庆邮电大学也已将《软件文档写作》纳入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由此可见,《软件文档写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IT行业技术需求的推动下正在逐步得到规范和重视。
二、教学现状
《软件文档写作》应该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根据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各类软件文档编制的实际需要和软件文档编制的国家标准,系统地讲授计算机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文档写作的步骤、内容、方法、工具、特点、要求以及撰写与沟通技巧。《软件文档写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参考的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相关的教材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写作教程》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编写》等。这些教材或内容陈旧(仍然根据GB/T8567-1988旧标准编写),或只注重文档写作格式或写作工具的介绍,缺乏符合最新标准的文档撰写内容诠释和实例。因而,这样照搬这些内容将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授课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现有的可供参考的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相关的教材都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多教材仅叙述了软件技术文档的格式和要求,而缺乏对文档内容的确定过程和写作技能技巧的介绍,因而,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
3.教学资源匮乏
《软件文档写作》是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目前配套的资料(如PPT、案例和范文)都非常少,特别是符合最新国家标准GB8567-2006的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基于认识学习理论的讲授法教学。该方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认知水平上,难以对其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实现对知识的加工和创造性应用。
5.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工作中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胜任文档工程师的工作。
三、教学对策
在教学方法上,顾蓬蓬和施庆平等老师分别在软件文档写作课程中探索了案例教学法。国外对软件文档写作采用的标准与我国稍不同,但主流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案例教学法。该方法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意识。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此理论,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景教学法,它强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以此过程为载体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情境教学法目前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实践表明:在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了的主观能力性。积极运用学习资源和意义建构、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创造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4.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 篇四
合格人员证书领取的通知
添加人:系统管理员添加时间:2013-10-11 03:12查看次数:437
2013年长沙考点第二次建筑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已结束,证书已办理;我考点定于2013年10月21日-22日在长沙市建设教育培训中心(长沙市人民中路36号5楼)办理2013年长沙考点第二次岗位资格考试合格人员证书发放等事宜,具体办理事项:
1、2013年长沙考点第二次八大员证书和考试合格的安全生产C类成绩单发放。
2、报考费(含补考缴纳的考务费)的发票换取;
3、合格人员证书费的开票;
4、未合格人员证书费的退费手续;
要求各相关企业单位按要求统一办理,办理时需出示单位介绍信、经办人身份证和“2013年6月岗位资格考试个人表收取信息单位联”。请各企业抓紧时间按时办理,逾期不予办理。
5.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 篇五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开发项目组名称。
1.3 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 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设计概述
2.1 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1.1.1 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1.1.2 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1.1.3 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1.1.4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范和辅助工具。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 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4.总体方案确认
着重解决系统总体结构确认及界面划分问题。
4.1 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对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进行确认,对应用系统、支撑系统及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确认,细化集成设计及系统工作流程,特别要注意因软件的引进造成的系统本身结构和公司其他系统的结构变化。包括:
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确认 应用系统结构确认 支撑系统结构确认 系统集成确认 系统工作流程确认
4.2
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1.1.5 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界面包括系统主服务器与其他服务器的服务范围及访问方式,网络及数据库对应用系统的支撑方式,全局数据的管理与存取方式等。1.1.6 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系统各功能之间的界面包括覆盖范围,模块间功能调用涉及到的系统模块及方法,全局数据格式,系统性能要求等。
5.系统详细设计
5.1 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对系统的组成及逻辑结构进行设计前确认。
划分系统功能模块或子系统(如果有或者有必要,特别是大型的软件系统)。
5.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按结构化设计方法,在系统功能逐层分解的基础上,对系统各功能模块或子系统进行设计。此为详细设计的主要部分之一。
用层次图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分解及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和信息交互,用IPO图或其他方法描述各模块完成的功能。以上建议采用HIPO图进行功能分解与模块描述,更高的要求建议采用IDEF0方法进行功能模型设计。
详细设计应用系统的各个构成模块完成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IPO或结构图描述各模块的组成结构、算法、模块间的接口关系,以及需求、功能和模块三者之间的交叉参照关系。
每个模块的描述说明可参照以下格式: 模块编号: 模块名称: 输入: 处理: 算法描述: 输出:
其中处理和算法描述部分主要采用伪码或具体的程序语言完成。对详细设计更高的要求建议用IDEF0图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如果对软件需进行二次开发(包括功能扩展、功能改造、用户界面改造等),则相应的设计工作应该设立子课题完成。
5.3 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系统界面说明应用系统软件的各种接口。整个系统的其他接口(如系统硬件接口、通讯接口等)在相应的部分说明。1.1.7 外部界面设计
根据系统界面划分进行系统外部界面设计,对系统的所有外部接口(包括功能和数据接口)进行设计。1.1.8 内部界面设计
设计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接口。1.1.9 用户界面设计
规定人机界面的内容、界面风格、调用方式等,包括所谓的表单设计、报表设计和用户需要的打印输出等设计。此部分内容可能比较多。
6.数据库系统设计
此数据库设计可单独成册,尤其对大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即有一个单独的《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6.1 6.1设计要求 6.2 6.2 信息模型设计
确定系统信息的类型(实体或视图),确定系统信息实体的属性、关键字及实体之间的联系,详细描述数据库和结构设计,数据元素及属性定义,数据关系模式,数据约束和限制。
6.3 数据库设计
1.1.10
设计依据
说明数据被访问的频度和流量,最大数据存储量,数据增长量,存储时间等数据库设计依据。
1.1.1
1数据库种类及特点
说明系统内应用的数据库种类、各自的特点、数量及如何实现互联,数据如何传递。1.1.1
2数据库逻辑结构
说明数据库概念模式向逻辑模式转换所采用的方法论及工具,完成数据库概念模式向逻辑模式的转换。详细列出所使用的数据结构中每个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节内容为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部分。1.1.1
3物理结构设计
列出所使用的数据结构中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和存取物理关系等。建立系统程序员视图,包括:
数据在内存中的安排,包括对索引区、缓冲区的设计;
所使用的外存设备及外存空间的组织,包括索引区、数据块的组织与划分; 访问数据的方式方法。1.1.1
4数据库安全
说明数据的共享方式,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保密性。1.1.1
5数据字典
编写详细的数据字典。对数据库设计中涉及到的各种项目,如数据项、记录、系、文卷模式、子模式等一般要建立起数据字典,以说明它们的标识符、同义名及有关信息。
7.信息编码设计
7.1 代码结构设计
确认信息分类编码总体方案,进行分类代码结构设计。
7.2 代码编制
6.软件开发文档规范(定稿) 篇六
软件文档编写向导
文档分类
项目包括如下几类文档:
项目管理文档。包括:《软件项目计划》、《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软件开发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测试计划》、《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产品文档。包括:《用户操作手册》《演示文件》。
软件项目计划
(Software Project Plan)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软件计划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可包括:(1)项目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2)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定义(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略词的原文。)
4.参考资料(可包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二.项目概述
1.工作内容(简要说明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介绍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等.若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应在本节给出较详细的介绍。)2.条件与限制(阐明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单位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尚需创造的条件.必要时还应说明用户及分合同承包者承担的工作完成期限及其它条件与限制。)3.产品
(1)程序(列出应交付的程序名称使用的语言及存储形式。)
(2)文档(列出应交付的文档。)
(3)运行环境(应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4.服务(阐明开发单位可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如人员培训安装保修维护和其他运行支持。)5.验收标准
三.实施计划
1.任务分解(任务的划分及各项任务的负责人。)
2.进度(按阶段完成的项目,用图表说明开始时间完成时间。)3.预算
4.关键问题(说明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如设备条件技术难点或其他风险因素,并说明对策。)
四.人员组织及分工 五.交付期限
六.专题计划要点(如测试计划等。)
项目开发进度报告
一.报告时间及所处的开发阶段 二.给出进度
1. 本周的主要活动 2. 实际进展与计划比较
三.所用工时(按不同层次人员分别计时。)四.所有机时
五.工作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六.本周完成的成果 七.下周的工作计划 八.特殊问题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3.定义(列出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详细设计说明书;(5)用户操作手册;(6)测试计划;(7)测试分析报告(8)本报告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
二.开发结果
1. 产品(可包括:(1)列出各部分的程序名称、源程序行数(包括注释行)或目标程序字节数及程序总计数量、存储形式;产品文档名称等。)2. 主要功能及性能
3. 所用工时(按人员的不同层次分别计时。)4. 所用机时
5. 进度(给出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
三.评价
1.生产率评价(如平均每人每周源程序行数、文档的字数等。)2.技术方案评价 3.产品质量评价
四.经验与教训
需求规格说明书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一.引言
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 项目背景(可包括:(1)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2)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4. 参考资料(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文档所引用的资料,标准和规范。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二.任务概述
1.目标 2.运行环境 3.条件与限制
三.数据描述
1. 静态数据
2. 动态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3. 数据库描述(给出使用数据库的名称和类型。)
4. 数据词典 5. 数据采集
四.功能需求
1.功能划分 2.功能描述
五.性能需求
1.数据精确度
2.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化与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3.适应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六.运行需求
1.用户界面(如屏幕格式、报表格式、菜单格式、输入输出时间等。)2.硬件接口 3.软件接口 4.故障处理
七.其他需求(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概要设计说明书
(Architectural Design Specification)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可包括:(1)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2)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测试计划(初稿);(4)用户操作手册(初稿);(5)文档所引用的资料、采用的标准或规范。)
二.任务概述
1.目标
2.运行环境 3.需求概述 4.条件与限制
三.总体设计
1.处理流程
2.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3.功能分配(表明各项功能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四.接口设计
1.外部接口(包括用户界面软件接口与硬件接口。)2.内部接口(模块之间的接口。)
五.数据结构设计
1. 逻辑结构设计 2. 物理结构设计 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六.运行设计
1.运行模块的组合 2.运行控制 3.运行时间
七.出错处理设计
1.出错输出信息
2.出错处理对策(如设置后备、性能降级、恢复及再启动等。)
八.安全保密设计
九.维护设计(说明为方便维护工作的设施,如维护模块等。)
详细设计说明书
(Procedural Design Specification)
一.引言
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2. 项目背景(应包括项目的来源和主管部门等。)
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 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测试计划(初稿);(5)用户操作手册(初稿);(5)文档所引用的其他资料、软件开发标准或规范。)
二.总体设计
1.需求概述
2.软件结构(如给出软件系统的结果图。)
三.程序描述(逐个模块给出以下的说明::)
1.功能 2.性能 3.输入项目 4.输出项目
5.算法(模块所选用的算法。)
6.程序逻辑(详细描述模块实现的算法,可采用::(1)标准流程图;(2)N-S图;(3)PAD;(4)判定表等描述算法的图表。)7.接口 8.存储分配 9.限制条件
10.测试要点(给出测试模块的主要测试要求。)
测试计划(Test Plan)
一、引言
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及主管部门。)
3. 定义(列出测试计划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 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详细设计说明书;(5)用户操作手册;(6)本测试计划中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开发标准或规范。)
二.任务概述
1.目标
2.运行环境 3.需求概述 4.条件与限制
三.计划
1.测试方案(说明确定测试方法和选取测试用例的原则。)
2.测试项目(列出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中每一项测试的内容、名称、目的和进度。)3.测试准备
4.测试机构及人员(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职责。)
四.测试项目说明(按顺序逐个对测试项目做出说明:)
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2.测试用例
(1)输入(输入的数据和输入的命令。)(2)输出(预期的输出数据。)
(3)步骤及操作
(4)允许偏差(给出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允许偏差的范围。)3. 进度
4. 条件(给出项测试对资源的特殊要求,如设备、软件、人员等。)5. 测试资料(说明项测试所需的资料。)
五.评价
1.范围(说明所完成的各项测试说明问题的范围及其局限性。)2.准则(说明评价测试结果的准则。)
测试分析报告(Test Specification)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测试分析报告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及主管部门。)
3.定义(列出测试分析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详细设计说明
书;(5)用户操作手册;(6)测试计划;(7)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程规范。)
二.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1.测试项目(列出每一测试项目的名称、内容和目的。)
2.测试机构和人员(给出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参与测试人员名单。)
3.测试结果(按顺序给出每一测试项目的:(1)实测结果数据(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3)该项测试说明的事实(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
三.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按顺序给出每一项需求测试的结论。包括:(1)证实的软件能力(2)局限性(即项需求未得到充分测试的情况及原因)。
四.评价
1.软件能力(经过测试所表明的软件能力。)
2.缺陷和限制(说明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运行带来的影响。)3.建议(提出为弥补上述缺陷的建议。)4.测试结论(说明能否通过。)
用户操作手册(User Guide)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手册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3.定义(列出手册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详细设计说明书;(5)测试计划;(6)手册中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程规范。)
二.软件概述
1.目标 2.功能 3.性能
(1)数据精确度(包括输入、输出及处理数据的精度。)(2)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等。)
(3)灵活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需做某些变更时软件的适应能力。)
三.运行环境
1.硬件(列出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硬件最小配置,如:(1)计算机型号、主存容量;(2)外存储器、媒体、记录格式、设备型号及数量;(3)输入、输出设备;(4)数据传输设备及数据转换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2.支持软件(如:(1)操作系统名称及版本号;(2)语言编译系统或汇编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4)其他必要的支持软件。)
四.使用说明
1.安装和初始化(给出程序的存储形式、操作命令、反馈信息及其含义、表明安装完成的测试实例以及安装所需的软件工具等。)2.输入(给出输入数据或参数的要求。)
(1)数据背景(说明数据来源、存储媒体、出现频度、限制和质量管理等。)
(2)数据格式(如:(1)长度(2)格式基准(3)标号(4)顺序(5)分隔符(6)词汇表(7)省略和重复(8)控制。)(3)输入举例
3.输出(给出每项输出数据的说明。)
(1)数据背景(说明输出数据的去向、使用频度、存放媒体及质量管理等。)(2)数据格式(详细阐明每一输出数据的格式,如:首部主体和尾部的具体形式。)(3)举例
3.出错和恢复(给出:(1)出错信息及其含义(2)用户应采取的措施,如修改、恢复、再启动。)
4.求助查询(说明如何操作。)
五.运行说明
1. 运行表 [列出每种可能的运行情况,说明其运行目的.] 2. 运行步骤 [按顺序说明每种运行的步骤,应包括:](1)运行控制
(2)操作信息((1)运行目的(2)操作要求(3)启动方法(4)预计运行时间(5)操作命令格式及说明(6)其他事项。)
(3)输入/输出文件(给出建立和更新文件的有关信息,如:(1)文件的名称及编号(2)记录媒体(3)存留的目录(4)文件的支配(说明确定保留文件或废弃文件的准则,分发文件的对象,占用硬件的优先级及保密控制等。)(4)启动或恢复过程
六.非常规过程
(提供应急或非常规操作的必要信息及操作步骤,如出错处理操作、向后备系统切换操作以及维护人员须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七.操作命令一览表
(按字母顺序逐个列出全部操作命令的格式功能及参数说明。)
八.程序文件(或命令文件)和数据文件一览表(按文件名字母顺序或按功能与模块分类顺序逐个列出文件名称、标识符及说明。)
7.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 篇七
1 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涵义
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密不可分,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 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归宿, 文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的质量。在归档文件前档案部门人员通过对文件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和双方的密切配合, 可有效保证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质量。
文件一体化管理就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等理论为依据, 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对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筹划和科学管理, 使之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 确保从现行企业文件至馆藏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
2 文档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文档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前端控制为特征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基于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以来源原则为核心的档案整理理论。
3 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的一体化、管理的一体化和利用的一体化。
4 利用计算机实现文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重点工作
4.1 文件整理
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可把按“卷”立卷归档, 改为根据文件的全宗号、所属年度和顺序号进行的按“件”整理归档, 按所编顺序号将正文扫描入计算机, 保证文件原文与计算机内保存文件内容一致性, 并利用计算机对保存的文件进行分类, 模拟人工立卷。由于实现随机管档, 度。有时同一份档案被借走后, 给需要利用该档案的其他人带来一定的不便。人工检索方式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而计算机检索系统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 可按年度、档案编号、文号、责任者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 并能对档案进行多种条件组合查询和根据“关键词”模糊查询, 全方位地提供及时、高效、方便、准确的检索方式, 从而使档案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经授权的用户还可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网络查询所需文件并进行在线阅读或下载相应文本文件进行打印, 避免了使用档案原件复印带来的麻烦和对原件的磨损, 如果需要使用档案原件, 档案管理人员可根据计算机查到的文件编号, 进行快速查找, 通过对档案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最大限度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因此, 利用计算机现代化技术实现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是今后档案工作的基本方向, 这样, 可以多层次地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服务。所以说, 现代化管理文书档案的工作效率是手工管理档案所无法比拟的。
4.3 档案的归档和移交
企业单位的文书档案通常由文书将上年度的文件移交给文书档案管理人员, 一年归档一次, 为了保证接收的文书档案的质量, 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通常需要根据档案移交清单认真核对盒内的每一件文件, 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无形中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而通过对文档的一体化管理, 文件在登录时即可随时办理归档工作, 档案部门的专业人员在计算机上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工作, 由归档部门的文书完成纸质档案的归档工作。档案部门
(上接237页) 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对已经归档完毕的电子文档进行归档鉴定, 经鉴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 依据文件标题、内容确定保管期限, 再按机构分期限顺序, 年终统一编制案卷号。归档部门的文书人员, 平时对照档案部门鉴定过的电子文件整理纸质文件, 年终按电子文件的排列和编号形式, 填写相应项目, 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文件, 使档案归档工作变得方便快捷, 这将会极大缩短档案归档的时间。另外, 在网络安全不确定的情况下, 国家保密局规定:带密级的文件不能上网, 这可能会造成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无法一一对应。因此, 在密级文件归档时, 我们可以将文件的条目录入系统, 这样既可以保证上网文件的安全, 又不至于使电子文件因不齐全而无法完成归档。因此, 一定要保证电子文件的目录完整, 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完成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 由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管理理念的转变, 同时贯穿于管理实践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有助于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有利于文件的补漏增缺,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与利用的质量、精度和效率。
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参考文献
[1]隋丽杰.微机应用在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与技术, 2007 (8) .
8.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 篇八
获取cid字符
按照正常途径在浏览器访问SkyDrive(地址是https://skydrive.live.com),登录之后请记下地址栏中“cid=”后面的一串字符备用。
指定盘符和网络驱动器路径
打开资源管理器,单击窗口顶部工具栏中的“映射网络驱动器”按钮,打开“映射网络驱动器”对话框,驱动器盘符会自动选择最末尾的Z,一般不需要更改。我们需要在“文件夹(O)”后面的文本框输入“https://d.docs.live.net/cid字符”(如图1)。
提供凭据
账号确认之后会弹出“Windows安全”对话框,按照提示输入Windows Live ID账号和密码,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勾选“记住我的凭据”复选框,很快就可以将SkyDrive网盘添加到“计算机”和“网络”两处位置(如图2)。
完成上述设置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本地直接管理SkyDrive文档,包括复制、剪切、新建、编辑等,所有操作都会实时同步更新到SkyDrive网盘,可以说是相当的方便。如果不希望继续连接到SkyDrive网盘,可以右击选择“断开”,此时所有痕迹都会自动清除。
【网络管理软件技术文档】推荐阅读:
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配置与使用11-10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网络技术问题12-09
后勤管理文档06-27
科室管理文档08-01
网络技术新术语:网络扁平化12-07
文档管理的方法11-14
网络技术发展趋势06-15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06-29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