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2024-07-22

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精选9篇)

1.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一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深入人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要用可持续发展观念来看待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以及企业投资中经济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宏观经济统计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企业发展策略制定有直接的影响,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发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数据对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企业注重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合理分配资源,保证企业获取持续的发展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思索规划经济发展模式,力图建设自然-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运行规则,在发展中保护现有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延续到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从理论方面来看,可持续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注重生产力提升,通过科学决策来维持企业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将企业未来发展纳入到满足人们需求的高度上。

2.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二

一、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众多的因素中, 其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现金流量, 一个是资金成本, 而这两点都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这个重要的概念之上。

(一) 货币的时间价值

所谓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从经济学观点来看, 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货币在不同时间内价值是不一样的, 明天的一元钱同今天的一元钱价值是不一样的, 前者小于后者。由此可得出, 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了差额价值, 被称之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货币时间价值, 其产生的必要前提是商品经济的存在、货币借贷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其实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将货币的使用权转让给产业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将这部分货币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 与工人的劳动相结合, 创造出一个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即剩余价值, 产为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割让给货币持有者作为报酬, 从而形成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 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

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是指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 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 而且还包括项目需要投入企业拥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金流出量, 包括投放在固定资产和相关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二是现金流入量, 包括投资项目完成后每处可增加的利润, 项目建成后每年计提的折旧及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收入或中途售出的变价收入等。现金流量是评价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事先计算的一个基础性数据。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所付出的代价, 是新投资项目是否可接受的最低报酬率。在一个项目上的投资, 要求从该项目的收益率至少可以补偿投资所付出的成本, 否则这个项目就是不可行的, 因此资金成本在长期投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长期投资决策方法分析

(一) 非贴现计算法

1.投资回收期法又称“投资返本年限法”, 是利用重新收回某项投资金额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方法, 一般以年为单位, 为原始投资额与每年现金净流量之比。对于单个方案而言, 只要该方案的回收期小于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期, 方案即可行。若几个方案对比选择, 以回收期短者为优。这是一种运用很久、很广的投资决策方法, 其优点是概念易理解, 计算较为简单, 可以计算出资金占用在某个项目中所需的时间。其缺点是:未考虑回收期后的现金流量;未考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盈利水平;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年平均报酬率法。年平均报酬率是一个投资方案年平均利润与平均投资额的比率。对于单个方案, 如果计算所得报酬率大于企业要求的平均报酬率, 该方案即为可行;多个方案则以报酬率高者方案为优。年平均报酬率法容易理解, 计算简单, 但该方法依然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且只考虑固定资产投资而未考虑流动资产投资, 这种方法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少。

上述两种方法曾被广泛应用, 但随着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的深入, 发现其计算不能正确地反映各投资方案的真实效益, 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因而对方案只能做一个初步的评价而不能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 故一般只用在备选方案的初步筛选上。

(二) 贴现计算法

1.净现值法是利用净现值来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投资方法。所谓净现值 (用NPV表示) 是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 即以资金成本作为贴现率计算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现值总数与现金流出量现值总额之差。净现值法内含的原理是当净现值为零时, 说明项目的收益已能补偿出资者投入的本金及出资者所要求获得的投资收益;当净现值为正数时, 表明除补偿投资者的投入本金和必需的投资收益之后, 项目仍有剩余收益。

根据货币时间价值, 投资所得的未来报酬同原投资额发生在不同时期, 只有统一到同一时点上才能对比, 若前者大于后者, 即NPV为正数, 证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 反之则不可行。如果是多方案比较, NPV大者为优。净现值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运用了货币时间价值, 对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进行合理折现, 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但使用净现值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折现率的确定, 净现值法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但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报酬率是多少, 折现率的确定直接影响项目的选择。 (2) 用净现值法评价一个项目多个投资方案, 虽反映了投资效果, 但只适用于年限相等的互斥方案的评价。 (3) 净现值法是假定前后各期净现金流量均按最低报酬率取得的。

2.内含报酬率法。又称内部收益率法, 是指利用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投资决策方法。所谓内含报酬率 (用IRR表示) 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根据这个报酬率对投资方案每年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 使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正好等于该方案原始投资额的现值, 因此内含报酬率实际是长期投资方案在其有效期内按现值计算的投资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法则是根据各备选方案的IRR是否高于资金成本, 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若IRR大于资金成本, 说明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 那么该方案可行;若IRR小于资金成本, 说明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 那么该方案不可行。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均大于资金成本, 报酬率最高者为最优方案。内含报酬率作为一种折现现金流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同时也考虑了项目周期的现金流。作为一个相对数指标除了可以与资本成本率比较以外, 还可以与利率等其他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其缺点是无法衡量出公司价值的绝对增长, 在衡量非常规项目时会产生多个IRR, 造成评估困难。

另外还有折现的回收期法、获利指数法和外部收益率法等, 这几种方法都是在已介绍的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因篇幅关系不再详述。

3.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择优问题。内含报酬率是相对数, 净现值是绝对数, 两种方法各具特点。在评价方案时要注意, 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定大, 反之也一样。在对单一独立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 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对方案的评价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但在多个相互排斥的投资方案中选取时, 特别是在投资额、投资方案现金流入实现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 两种方法的择优结果却经常发生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再投资获得的报酬率不同:净现值法假设再投资只能获得与资金成本相等的报酬率;而内含报酬率法则是假设项目获得的报酬率等于其内含报酬率。虽然项目最初由于独特的创意或颇有价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逐渐失去额外收益的光环, 再投资只能获得资金成本, 因此净现值法比内含报酬率法更符合经济规律。

对于项目优劣的评判应从三个方面出发: (1) 利用现金净流量; (2)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现金净流量贴现; (3)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内含报酬率虽然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 但没有考虑企业价值, 只有净现值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因此如果各方案是独立的, 净现值、内含报酬率会做出完全一致的接受与拒绝的结论, 但如果各方案是互斥的, 以净现值法最科学。

总之, 在进行投资决策计算时, 应当采用“穷举原则”, 尽量考虑到各种投资方案, 选用几种方法进行互补的、系统的分析评价, 逐个分析评价方案的优劣。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 利用投资决策方法在计算时存在着一定的假设性, 因此计算结果也只能作为决策的一个参考依据, 只有综合考虑投资各个方面的影响, 才能保证投资决策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摘要:文章试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特别分析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的理论依据及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对长期投资决策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分析其优缺点及针对不同方案如何择优。

3.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三

关键词: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目标;对策重点

研究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必须从理论上深刻分析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社會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入剖析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经济、金融背景和市场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制订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确立恰当的政策调整重点。

一、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20年中,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在与日俱增。概括来说,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中国经济总规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位。年经济增长预计达到9.3%.GDP总规模约44万亿人民币,约7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起点。(一般认为,人均GDP4000美元是中等收入国家的起点)。资本市场不仅从资本筹集、公司治理、风险释放、财富增长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面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今天很多看起来很成功、很强大的企业,可能已经破产倒闭了,资本市场既是企业腾飞的翅膀,也是中国经济前行的动力。

(2)资本市场加快了中国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

经济的发展需要财富的集聚和优化配置,社会的进步需要以财富的大幅度增加为前提。以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发达,没有向投资者提供可自由选择的成长性资产。1990年,中国的金融资产只有3.8万亿元,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10年,中国的金融资产超过100万亿元,其中,证券化金融资产(股票+债券)接近40万亿元,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没有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的金融资源,要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非常困难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源。

(3)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要维持百年增长,没有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没有产业的转型,只想靠大规模投入,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经济增长除了科技进步是最根本的动力源以外,还要有一个使科技进步这个动力源发挥乘数效应的加速器,这就是现代金融。要让科技进步迅速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升级,使传统产业转变成新型产业,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这种金融制度不仅要媒介资金供求,而且还要能创造一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金融资源增长机制。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金融等因素的支持,综观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资本市场在面临较大挑战的同时,也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总体而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未来面临的市场结构因素和经济。金融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资本市场已步入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时代

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恢复了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功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全流通时代的开启,将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将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放在融资上,存量资源再配置的功能很弱,全流通之前的那些年代,每一次收购兼并重组都是掏空上市公司资源的掠夺性行为,而在全流通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存量资源配置功能将凸现,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功能得以恢复,这将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中国资本市场将长期面临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离不开适当的货币环境,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货币环境是:外松内紧、宽紧交替。所谓外松,是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和经济的严重衰退,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副产品,全球经济进入了货币宽松或者说流动性过剩的时代,大宗商品和黄金价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到处充斥着不断贬值的货币。所谓内紧,是指为应对通胀,与国际主要货币量化宽松的政策相对应,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始终会对通胀保持高度警惕,稳健而趋于偏紧的货币政策会周期性地被采用,与其他市场不同,资本市场是资金交易的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存在相对过剩的流动性,因此,在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说货币流动性过剩,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3、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持续性的巨大融资需求

由于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中国股票市场承受着很大的融资压力,其中,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需求巨大且持续。通常情况下,为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每年的新增贷款都在8万亿元以上。按照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相关要求,8万亿元新增贷款要消耗5000亿元的核心资本,其中上市银行占整个银行的比例大概是70%-75%,也就是说,上市商业银行每年可能要在资本市场融资3000亿—4000亿元,商业银行巨大的资本需求,一方面有利于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张,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将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资本市场再次沦为“圈钱”的机制。二是会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三、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重心

在中国,未来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重心应该是增加进入市场的增量资金。或者说,供给政策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型政策,这种在资本市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供给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实现的途径主要有:

一是继续推进海外蓝筹股的回归,包括在海外市场未上市流通的存量股权以及回归后在A股新发行的股份,适时推出国际板。目前在海外上市的国企蓝筹股仍未回归A股的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海油、招商局、中国海外等。这其中有些是红筹股,如中国移动等,红筹股回归A股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法律障碍。如发行主体与《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规定的衔接等。但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国际板的设立得以缓解。

二是包括央企在内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优质资产的整体上市。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20年历史中,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实行的是额度控制下的发行上市模式,由于额度控制的原因,这些上市公司资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营上的非独立性,以至于与母公司(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成为一种普遍行为。由资产非独立性衍生出的关联交易通常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规避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损害,同时,也为了使上市公司具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并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主体,应当鼓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优质资产,借助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三是着力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司债市场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在结构上是残缺的,在功能上也是畸形的,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司资本结构管理,也会损害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和风险配置功能。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环境有利于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发展公司债市场的关键在于改革落后以及过时的公司债发行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的透明的公司绩效管理体制。可以预计,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债市场在中国会有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的六大作用与五大发展背景》,载《中国证券报》,2011-02-22。

4.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形成,我市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向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转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依据《公司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企业在新的经营机制和资本组成下运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特别是在长期投资方面,一些企业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害风险,抓住时机,通过联营、合资、投资控股、参股、甚至海外投资等投资形式,扩大业务和经营规模,改变单一经营方式,创造了较大规模经济效益,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我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应看到,当前在新旧制度交替中,还有一些企业在上述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投资效益低,资金浪费严重

通过这几年的审计,我们发现除了国库券、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收益比较稳定以外,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是亏损的,投资效益普遍不理想,即使有盈利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也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无效益甚至亏损的项目占据绝大多数。如某集团公司截止到2001年6月末长期投资11655万元。涉及到投资单位37个。1999年一2001年6月期间经董事会研究决定,新增长期投资2997万元,其中:以资产重组及债转股形式实现投资力18万元,资金投入278万元、新增长期投资涉及到回2个投资单位,均未取得投资收益。1999年一2001年6月末期间,由于三个被投资单位破产清算,造成该集团公司投资损失 305万元。投资效益低,占压了资金,甚至浪费了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损害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不良投资也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包袱。

二、长期投资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

很多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从提议、专家论证、批准、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到长期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收益的取得等一系列环节上,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甚至存在领导“拍脑袋”决策的情况,为企业的长期投资理下隐患。又如某外贸集团公司,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国外投资入股成立境外合资公司,甚至没有经理办公会对该投资项目的研究纪要。该合资公司自1995年4月开始运营至1997年6月止,集团公司共计投入 3936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88万元,用于合资公司办公室租金、人员工资、公杂费等费用支出,且未取得任何回报,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集团公司还违反国家规定会取外汇及现金126万元投入该合资公司,集团公司却以费用列支,126万元的投入损失已无可挽回。虽然该集团原总经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企业由于没有对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管理体制,也是造成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国有资产存在潜在流失

在近两年的审计中,发现长期投资账实不符,虚增虚减现象较多,一些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存在擅自扩大改制范围,多核减“长期投资”。如市属某系统对其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进行重组,重组为一个股份公司,为使重组后的公司个人股占有一定的比例,人为缩减国有资本,在账务处理上,该系统人为核减其“长期投资”4718万元。虽然5个公司重组为一个股份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这5单位并未变更注册登记,仍俱有法人资格并独立核算,这种现象在表

面上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实际上国有资产存在着潜在的流失。此外,长期投资有账无实,实际资金不到位;长期投资有实无账,资金虽已付出,但“长期投资”账面不反映、或在往来挂账等现象也是普遍存在。

四、缺乏投资理念,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在一些企业盲目投资、虚假投资的同时,另外一种现象也应引起重视,那就是企业缺乏投资理念,面对充满竞争的市场,不敢投资、不会投资,从而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也失去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如某调料公司,公司财务状况稳定,偿债能力强,基本不存在支付困难和风险,在资金结构上,自有资金比例很高,极少运用合理负债来发展自己,没有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虽然其产品处于市场成熟期,市场消费量稳定,公司在行业中属规模较大的,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市场地位,但是公司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持续下跌,2001年与1999年相比,下跌已近两成。究其原因,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公司缺乏融资、投资的理念,十几年来,从未投资开发新的换代产品,一直是一种产品主打“天下”,亦没有进行其他的长期投资活动来为公司增加效益。由此可见,长期投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成为现代化企业资本运营与扩张的一张“王牌”。

针对国有企业在长期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为,一方面应倡导企业利用现代企业制度下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进行融资、投资活动,加速企业发展,在经济活动中尽快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强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期,公司的治理模式也从行政型的企业治理向经济型的公司治理转型。现代企业法人产权独立,但是企业法人所享有的对企业财产的完全支配权或控制权只有依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正确、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权力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大型集团、股份制公司,应设立专门机构,由专业人员执行企业的投资计划,依据制度进行日常管理与监督。从而可以避免所谓“新官不理旧事”的长期投资的有头无尾。管理脱节、领导人“拍脑袋”的盲目投资等现象的发生,长期投资的管理是企业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控制环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投资的事前控制

制订细致、完整的投资策划。投资策划应包括投资目的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专家参与制订的可行性报告论证,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是否依法经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批准,对于股份制公司重要的投资项目是否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是否有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企业整体资本结构、资金筹措、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论证,对于投资风险是否有应对措施等。缜密的事前控制是企业减少投资风险的基础。

2.长期投资的事后控制

长期投资在实施过程中,应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管理,监督投资双方的投资合同的履行情况,年终应有对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情况分析报告。对投资收益的会计核

算与资金收账,追加资金的申请批准手续与资金付出应有严格的人员分工与牵制,投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定期核对制度。对结束的投资项目应对投资期间的盈亏进行分析。投资管理部门应设立投资档案,对投资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对投资文件进行保管。长期投资的事后控制实际上是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保证。

二、建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

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化。现代企业将所有权外在化以后,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不具有财产所有者身份的专门管理人才担任,这为现代企业建立投资决策法人责任制和投资项目审批责任制的投资风险制约机制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以往的投资失败后,投资责任不清,领导者以不明白、经验不足等推脱责任,不了了之。在完善的长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的建立,明确了投资责任,更加规范了企业的长期投资行为,从而保障企业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5.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五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危机,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务院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今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四万亿投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调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经济震荡,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或大或小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难逃厄运,对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经济来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低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全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一、短期影响分析

1.资金来源方面

此次“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新增中央投资11800亿元,其他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28200亿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投资计划,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以应对这场经济大风暴,给予了世界及我国人民很大信心来战胜金融危机。

2.资金流向方面

此次“四万亿”计划投资了包括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在坚持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一贯原则下,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完成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步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看到了“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受益群体,印证了“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的中国政府作风。

在中国的具体背景和全球经济的宏观紧张下,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个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万亿”的财政投资,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强化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教科卫等投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对消费的促进和需求的拉动,成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长期影响分析

1.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政府生产性开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它的副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历来存在不少问题。/

3基于已公布的“四万亿”投资的流向,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的高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第二产业的高增长却令人费解。事实上,贷款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和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如房地产、电力设备、煤炭、水泥、有色金属和机械等,而这些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并且像钢铁、电力、港口这些产能已经过剩的行业,此轮投资也增长了很多。规模巨大的基础建设,如路桥、廉租房建设等,即使其本身不会造成投资过热、重复建设,但势必拉动与其密切关联的钢铁、水泥、煤炭、机械、建材等产业跟随高速发展,甚至超速发展,于是之后又不得不采取降温的调控政策,叫停一大批建设项目、半调子工程,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由此看来,“四万亿”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扭曲了我国的总需求结构,消费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中央政府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对刺激消费的各种制度改革不能进一步深入,仅凭区区5500亿的教育、医疗、保障安居工程的支出,想彻底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中国经济得以健康、稳定成长的愿望可能只存在于理论之上。

2.对财政和金融秩序的影响

如前所述,“四万亿”投资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途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由于投资大量进入产能过剩的行业,其未来收益无法得到保障,很有可能产生极大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投资的效益、质量得不到保障,财政的良好状况必将不保,而银行系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这就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爆发我们自己的“次贷危机”。

此外,较长时间的经济不景气对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再融资能力有严重影响,由于地产经济的持续低迷,2008年下半年的政府税收就已经出现了萎缩。从功能财政的角度来说,赤字并不一定是坏事,但长期赤字一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政府的信用,还会冲击货币和汇率的稳定。

另一问题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显著超越了GDP增速。“四万亿”投资计划通过货币政策得到一个比较充分的体现,表现在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上。客观来看,高速的广义货币投放量有效地刺激了经济计划的实施,也实现了通货紧缩的逆转,但是另一方面也对最近几年的通胀产生了预期。在全球流动性条件总体十分宽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货币增长较快、消费和投资需求明显回升的情况下,通胀压力在近几年持续增长。而国际热钱再次涌入,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依然维持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也使得通胀预期大大增加。

3.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

以此次“四万亿”投资项目的分配而言,行政的、计划的调配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效率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在市场化改革理念上的一种倒退,对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影响尤为严重。

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打击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与市场经济原则背道而驰,同时在政府投资撤出之后又有一段缺乏民间投资的真空期,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极其不利。如政府为了拉动农村内需,启动了“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崛起,但这种权宜之计难以在长期真正的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政策退出之后,农村消费局面难以维持好的势头。

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只是短期内刺激经济的举措,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民间投资的繁荣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真正启动民间投资来拉动国内有效投资,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使民间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合理的将资金配置到所需的各个领域,才能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至于产生大范围的产能过剩抑制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四万亿”投资计划是一个寄望于世界经济快速复苏的权宜之举:收益是短期内稳定了经济和社会,代价是牺牲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导致市场化改革理念的可能退步。

笔者认为,就目前“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长期影响初显之时,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以进行及时调整。一是在资金流向的监督工作方面,审计部门应该转变工作思路,提前介入,全程监控,实行预算编制、审查到执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真正建立并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环境,让民众明白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确保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到位运行。二是要适当降低生产性开支,应大幅度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对中低收入阶层进行直接补助,继续提高农民收入,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把财政可用的资金拿去直接补助城镇的低收入热点聚焦者,并运用库存与周转资金,在价低时买入、价高时售出,以“平准”方式减少市场波动的幅度。

三是应使民间投资发挥作用,从政府手中接过保增长的“接力棒”,这关系到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也是衡量经济是否真正复苏的关键所在。政府公共投资虽然具有力挽狂澜的显著作用,但犹如一剂强心针,只能是短暂的、难以持久。对公共投资而言,民间投资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有利于创业创新、就业效应强的特点,是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是调整经济结构。随着形势好转,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过于依赖投资、过于依赖消耗资源等弊端再次暴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终胜利的根本途径,也是应对后危机时代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五是防止通货膨胀。应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价格监管体制和调节机制,深化外汇、外资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的改革,加强对外汇外资的调控力度,加快经济体制的有效改革;在治理方式上,力争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负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曦,陆荣.危机下四万亿投资计划的短期作用与长期影响[N].中山大学学报,2009,04.[2] 周姗颖.四万亿投资对经济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3] 王沛沛.浅析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效果[J].商业文化,2010.[4] 白结林.对政府扩大内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9.[5] 杨微.对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分析与思考[J].社会发展,2011.[6] 曹洁.从“四万亿投资”看中国财政职能[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01.魏心怡

6.关于员工培训投资的决策分析 篇六

摘 要:员工培训投资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方式,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开展需要通过严格的经济学分析才更加科学,而培训管理活动的开展则需要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知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将劳动经济学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相结合,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投资决策出谋划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培训投资;培训管理

一、引言

步入21世纪,中国以其令人惊叹的的发展速度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来才达到的经济成就,但这巨大的经济总量却大多由大量的物质资源消耗和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堆砌而成。显然,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力资本?如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现代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什么?我们如何对该种投资形式的效果进行评估?

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介绍

1、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是指经过长期投资形成的体现于劳动者个体或团队身上的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构成的资本。“人力资本”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舒尔茨开辟。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前者将人视作资本进行管理,注重资本的资与回报研究,并考虑成本的因素,属于经济学范畴;人力资源则侧重于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管理与开发,注重通过对“人”这一重要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充分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并带来长期的效益与财富的目的,故属于管理学范畴。二者虽属不同学科范畴,但互有交叉,互有共通之处。

2、人力资本的构成

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显性与隐性人力资本,所谓的显性人力资本是指不具有知识产权的、普遍传播的能以较低成本和方法获得的人力资本要素。是构成人力资本价值的外在的、通过一般方法可以观察其价值构成或其价值可以得到确定的部分,如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形成、人力资本投资贴现、人力资本的会计成本、人力资本的现金流等等。而所谓隐性人力资本是与显性人力资本相对应的,通过一定方法激励才可以挖掘出来的人力资本,通常较难外在表现。

从狭义上分析,人力资本主要由健康、智力、精神三大要素构成。健康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包括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健康;智力是由人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有机地综合组成,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决断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精神即主观世界,是人的思想境界,主要包括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奋斗精神等。

(二)人力资本投资介绍

1、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运用各种投资形式达到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目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使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引起各部门产出及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增加全社会经济总量。

2、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根本,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所考虑的原则必然是投资效益,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一方面要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能够更好地互补,通过人力资本的增加,实现物质资本的边际产出。第二,关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其特点就是以在职培训为主,其他形式为辅,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得员工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这种形式的投资相对来说操作更为灵活,见效更快,耗时较少,收到大多数企业的欢迎。

3、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点:(1)劳动力配置投资

劳动力配置投资是企业投资形式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劳动力配置可以促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化组合,使得人力资本得到增殖。(2)卫生保健投资

人体的健康是人力资本得以存在的重要保障,加强卫生保健投资可以延长人的平均寿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和人力资本质量。

(3)在职培训投资

在职培训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是对企业员工技能存量的一次提高,是组织期望员工所达到的要求与员工实际技能水平之间差额的一次补足。同时,企业通过培训,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员工潜能,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这是各种投资形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4、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原则

为了方便讨论,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决策时,假设人力资本是可以量化的,同时不能只考虑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简单比较,而应该将预期值进行折现,并在现值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当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等于预期成本时,所得折现率即为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当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大于个人时间内生偏好率时,人们会选择人力资本投资,反之,人们不会投资。

三、员工培训投资

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培训投资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培训是其个人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之一,据国外有关资料测算, 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知识仅占其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的1/10左右,大量知识和技能是靠走上工作岗位后的 “再教育”或称“人力资本的再生产”完成的。另外,据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料统计, 工人技术每提高一个等级, 劳动生产率可提10%-20%;日本的一项研究也证实, 不同素质的工人, 对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大不相同,如果一般工人的作用是5%,那么经过培训的工人则为10%-15%, 受过良好教育培训的工人是 20%-30%,即受过良好教育培训的工人是初始状态工人效率的4-6倍。由此可见,培训投资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占有重要且关键的一环。

(一)员工培训投资的概念

1、培训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作为投资方式的一种,培训投资同样拥有一般投资的特点,高投资回报率往往对应着高风险,由以上事例可知,培训投资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所以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与自我竞争力,对员工进行了培训投资,短期内或许会有一定的回报于效益,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倘若受培训员工因为薪资、个人发展意愿等原因离开企业,必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此时企业就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其实,这里所说的风险应该还包括企业培训投入的成本,既包括以货币支出为存在的直接成本,也包括像时间的投入、人力消耗等看不见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职员工参加培训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有的需要全脱产学习,有的需要半脱产,也有的是业余的。受训者可能会提前下班或请假去复习,以准备考试。与此同时,所以参加培训的员工迫于学习压力,常常不能全力工作,所有这些都会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工作带来一定损失,这就是培训的机会成本。二是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员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这部分成本通常发生在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中。

2、培训投资的成本收益计算方法

培训投资成本与收益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计算方法,前者对员工培训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如将员工分成两组,一组是培训组,一组是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员工的生产率进行比较;或者直接将同组员工的培训前后生产率进行对照。关于间接计算方法,大致分为模型法、净现值法、经验公式法三种,其中净现值法最为简便易懂,本文将重点介绍该种方法。

所谓净现值法,就是计算培训者在培训后与培训前工作成果的差值,其公式如下:

QKIEICN

其中,QK——培训者在培训后与培训前工作成果的差值

IE——培训后的平均工作效率

IC——培训前的平均工作效率

N——受训人数

如果工作成果的差值为正,则此次培训是有效可行的,净现值法将培训投资科学量化,特别是培训前后的平均工作效率,一般认为工作效率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如果通过对现金流入量的测量就可以很好的量化培训投资的效果。

(二)员工培训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根据贝克尔的观点,企业培训分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是指劳动力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和技能,对除培训提供者外的其他企业具有同样的适用性,即可以提高受训者在所有职业中的生产率的培训。特殊培训与一般培训相反,劳动力通过培训所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和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要多,这类培训的价值只对培训企业有益。

一般来说,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会投资于一般培训。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劳动力需求水平的决定方面,企业必将遵循劳动力边际产量(MP)=工资(W)的原则。当MP>W时,此时企业是获利的,企业一般不会选择进行培训;反之,当MP<W时,企业会想办法通过培训提高边际产量,使其符合工资水平,或者降低工资,但为了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通常会选择培训投资这种方式使得均衡条件得以达到。但是,企业是否真的会选择一般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投资呢?答案是不确定的,假设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在培训之前是MP1,对应的员工工资是W1,此时如果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培训之后的边际产量是MP2,并且MP2>MP1,而培训期间企业一直都是以W1的工资水平进行支付,培训之后,员工必然会要求企业以W2的工资水平与之MP2的边际产量相对应。假设企业的培训费用为Z,那么此时,企业所承担的总成本为W2+Z才得以换回MP2的边际产量。假设劳动力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的,劳动力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倘若其他企业愿意以工资水平W3(W2<W3<W2+Z)来对原企业员工进行支付,那么他将以更少的成本获得与原企业同样多的劳动力边际产量,同时,劳动力也会流向其他企业,因为其他企业能够支付更多的工资。所以,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一般不会采用一般培训这种方式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除非,他所处的市场为垄断或寡头性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对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把控,培训投资的回报率是很高的,但是一般培训带来的员工流失问题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那么,企业到底要不要进行培训投资呢?对于培训投资的决策,贝克尔提出了特殊培训投资,通过对特殊培训投资培训后的收益的调整来解决员工流失问题。下面将具体对其分析,与前面一般培训的分析类似,假定员工培训未完成前的边际产量为MP1,培训完成后的边际产量为MP3,分别对应的工资为W1和W3。如果企业在培训期间提供W2的工资水平(W1<W2<W3),那么就将成本分担给了员工,培训结束后,企业再以W4(W3<W4)支付员工,此时虽然企业支付了高于边际产量MP3的工资水平,但由于企业并没有完全承担培训成本,所以还是能够有所收益;同时员工由于受到的是特殊培训,即使流向其他企业,其新增价值仍然不能得到实现,所以员工流失率就得到了很好控制;另外原企业也不愿意轻易辞退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因为他们的离去肯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企业除了通过对特殊培训后收益的调整来解决员工流失问题之外,企业还可以以合同方式对劳资双方事先进行约定,规定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要在企业服务一定年限方可离去,这也是一种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可行方法。

以上内容便是基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对于企业培训投资实施问题的决策与经济学分析,而对于员工培训的具体实施操作及后期效果评估仍然需要涉及到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而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也将侧重于实际操作部分。

四、员工培训管理与效果评估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作分析与设计所制定的岗位说明书为员工培训提供总依据与基础,绩效管理中绩效的改进环节也需要培训来支撑,员工培训的效果同时能够从绩效中体现,这为之后薪酬管理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如果员工通过培训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企业可能会选择招聘来补充所需人才。另外,员工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员工技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增加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效降低员工流失率。总之,员工培训与开发在企业选人、用人、留人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架提供有力支撑。

而对于员工培训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包括: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就是一个组织预期应该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状态缺口”。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期望员工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员工现在的工作状态之间的差距,企业要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现有的工作状态来弥补这一差距,这一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需求。对于培训需求的分析,是培训的起点和方向,培训需求为培训内容的制定提供了前提,对于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分析

组织分析主要站在组织的角度,根据组织的特点和环境,寻找各个部门绩效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能够解决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目标分析、组织资源分析、组织特质分析等,明确的组织目标决定了培训目标,明确的组织目标为培训提供了保障,而组织资源与特质的分析,使得培训人员能够清晰认识到整个组织的概况,方便以后培训的开展。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与标准,从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这需要我们从工作说明书入手,与现有绩效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所以工作分析是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最为繁琐的部分。

3、员工分析

员工分析主要从个体角度来分析员工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其中要具体做好个人考核记录、员工自我评价、技能测验、员工自我评价等内容。

(二)培训计划制定

培训的需求分析结束后,就要开始培训计划的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内容应该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预算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培训工作人员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定,并不存在固定模式和套路,需要针对不同企业指定适合的培训计划。

(三)培训的实施与开展

关于培训实施,首先要区分培训的形式,一般企业把培训分为外训和内训。外训是指企业聘用外部专业培训师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常需要花费企业一定的培训费用,一般企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外训的。而相比之下,企业更加青睐成本更低的内训,内训是指聘请企业内部资深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更加侧重于企业内部制度与文化。内训的好处便是培训师和受训者拥有相同的企业文化观念,沟通更加通畅有效。但内训同样存在不足,比如培训师稀缺,能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较少;这就需要培训组织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人脉资源优势,通过同行交流与信息沟通,以较低成本找到合适的培训师,为企业减少成本压力。

(四)培训评估与反馈 培训结束后,培训组织人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并反馈给员工。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培训人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反应层

HR要观察学员的反应,看学员是否喜欢培训课程,课堂是否积极主动,做好问卷、评估调查表填写、评估访谈等工作。

2、学习层

除了上述反应层,还要注意学员的学习结果,主要侧重学习成果方面,学员是否真正学到东西了,可以通过考试、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检验。

3、行为层

员工培训后与培训前的变现有哪些不同,就如同前文所述,培训需求是否达到,“状态缺口”是否得到弥补,这都要从行为层得以体现,HR要做的就是进行绩效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可以是360度考核或关键业绩指标考核,行为层的评估需要借助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

4、结果层

顾名思义,结果层就是员工培训后给企业带来了哪些不同的结果,比如企业效益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员工流失率的降低,员工士气的提高等方面。

四、结束语

员工培训投资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同时员工培训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与作为投资,就要讲究回报与风险,合理把控和防范培训投资风险,努力提高培训投资回报率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有面临的问题。另外,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如何具体科学地开展培训管理工作,则需要职业经理人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自己的或学习他人的管理智慧真正解决企业实际的管理问题才是首要任务。

本文所述员工培训投资的决策分析正是解决了上述有关培训投资是否开展的问题,在公司高层做决策时提供了一定经济学依据与参考。

参考文献:

7.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七

一、模型的设计思路与假设

(一) 基本设计思路

1. 选取沪市600001-600991中尾数为1的股票, 每10号抽1个样本股, 遇ST、基本面有重大题材之股则延换。

2. 选取2006.1.1—2008.12.31间中国沪市数据, 以周收盘价为分析对象, 确定期间大盘周收盘指数及其增长率。

3. 研究个股周收盘价与大盘指数相对正负差异达何值时会促使个股出现突破的统计规律; (分三个趋势:上升、盘整、下降) 并构建一个中长期操作提示模型。

投资者要能利用该模型, 根据自己手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以及大盘的指数, 来分析个股与大盘的分阶段定基增长率到何程度时会促使个股向大盘靠拢以此来指导投资。

(二) 大盘趋势的划分

结合上证指数2006年至2008年的周K线图, 将上证指数的趋势分为上升、盘整、下跌三个阶段, 如下面的表1所示。

(三) 研究个股周收盘价与大盘指数相对正负差异达何值时会促使个股出现突破的统计规律

根据如上划分出的三个趋势阶段, 将每只股票的数据分为大盘盘整、上升下降时三个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在每一阶段, 先计算每只股票的阶段累计增长率 (三阶段的起始点分别为0, 依次向后累计) , 再与大盘相应阶段的阶段累计增长率进行比较, 相减得出差值, 再将各差值进行比较, 差值的最大值即为本阶段个股增长率超前大盘何值会向下突破, 最小值即为本阶段个股增长率落后大盘何值会向上突破。

以宁波联合 (600051) 的盘整趋势为例:

二、模型的构建

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如下数据统计表3:

笔者一共对100只股票进行了研究, 建立汇总数据统计表统计分析如表4:

同样, 可得弱势股个股增长率落后大盘何值会向上突破的数据统计表。

从表4中, 可以看出, 盘整和上升阶段, 个股增长率与大盘差距何值会发生突破的数据统计规律无显著差异。因此, 对于盘整和上升阶段, 个股增长率与大盘差距何值会发生突破的数据统计规律可得如下分析表5。

做散点图, 可以看出区间标志性计量值 (盘整、上升趋势增长率与大盘的差值的区间平均) 与其突破概率的平均值的关系如下图1。可以看出, 该阶段个股突破的概率初期随其增长率与大盘的差值的绝对值增长迅速, 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 最终则以1为增长极限, 可以用对数曲线进行拟合, 模型如下:

(y为盘整和上升阶段个股突破的概率, t为个股增长率与大盘的差值的绝对值, k、b为未知常数, K>0, 0

用Excel进行趋势拟合, 可得k=0.2915, b=0.9629

因此, 在大盘为上升和盘整趋势阶段, 个股突破的概率y与其增长率与大盘的差值的绝对值t的关系为:

在大盘为下降趋势阶段, 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个股突破的概率y与其增长率与大盘的差值的绝对值t的关系为:

综上可知, 各阶段个股突破的概率y与其增长率和大盘的增长率相对正负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下:

由于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 只会根据自己手中所持个股的当前价格和大盘的当前指数进行决策, 那么, 令 (其中, 该股当前价格为x, 大盘的当前点数为a, 该股在趋势起始点价格为x0, 大盘在趋势起始点指数为a0) , 该证券中长期投资决策辅助模型可最终表示为:

(其中, y为该股突破的概率, 该股当前价格为x, 大盘的当前点数为a, 该股在趋势起始点价格为x0, 大盘在趋势起始点指数为a0)

三、模型的验证

我选取股票上海机场 (600009) 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该股在2007年2月16日左右, 股票出现了一股强势股的行情, 其价格增长率明显领先于同时期大盘的增长率, 大盘当时正处于上升趋势中, 其上升趋势可以看做从2006年9月29日开始, 当时, 该股的价格为13.88元, 大盘的点数为1752.42点, 而到了2007年2月16日, 该股的周收盘价格为28.85元, 大盘的点数为2998.47点, 将其代入刚才得出的证券中长期投资决策辅助模型, 可以计算出该股出现调整或下跌靠拢大盘的概率为:

可见, 该股出现调整或下跌靠拢大盘的概率为0.7, 作为投资者, 在模型的指导下, 应当及时卖出股票、获利了结。而事实上, 该股在2007年2月16日以后的一周内, 出现了一波加速跳水行情, 跌幅达-12.69%, 远远大于大盘在那一周的跌幅。因此, 对于在当时及时卖出股票、获利了结的股民来说, 该操作无疑是正确的, 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摘要:文章依据2006~2008年间沪市100只代表股票的数据, 建立了证券中长期投资决策辅助模型, 并通过个股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证券投资,决策辅助模型,数据验证

参考文献

[1]于洪彦.Excel统计分析与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攸频.经济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辨析[J].统计与决策, 2008 (21) .

[3]何云峰, 杨燕.基于模糊时间序列:股票走势的建模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8.对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分析经济论文 篇八

[摘 要] 本文针对商业地产投资项目具有推迟期权的特征,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b-s模型进行修正,构造了一 种以战略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模型,该模型合理地评估了商业地产投资机会的价值,可以作为 商业地产开发商进行投资决策的操作依据。

[关键词] 商业地产;实物期权;投资决策

传统商业地产投资决策方法,往往忽略企业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以及开发企业管理者通过灵活把握各种投资机会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增值,因此常常低估项目的价值。hayes和 abernathy、hayes和garvin认为,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由于忽略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因素,因此经常低估投资机会而导致短期决策行为,造成投资不足和竞争地位的实际下降。

当传统方法难以解决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时,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以black和scholes的经典论文为标志的期权定价理论启迪了项目投资决策新方法,他们通过构造期权的动态复制组合来对冲期权风险,并获得无风险收益,在无套利机会和无交易费用等假设下,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了基于不付红利股票的任何期权价格必须满足的微分方程,并运用该方程,推导出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即著名的black-scholes模型。同时,cos、ross和rubinstein提出了标准的二叉树定价模型,使离散时间的期权定价问题得以简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期权定价理论。最先把期权定价理论引入项目投资领域的是stewart myers教授,他于1977年首次提出金融期权思想及其定价理论与方法可用于项目投资的评估与决策,并称之为实物期权。

经营柔性和战略适应性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出发点,而这一点在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实物期权方法的使用,正好解决了企业的经营柔性和战略适应性所带来的价值估价问题。并且,实物期权方法不是简单地对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方法进行否定,而是在保留其对资金时间价值分析这一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局限性进行突破,两种方法相互补充。

因此,实物期权方法作为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辅助投资决策的方法,已成为房地产投资决策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将其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结合起来对项目进行决策分析,是一种科学、合理、主动、有效的方法。但是,将实物期权方法引入项目投资决策中,有着比较严格的条件限制,主要是指投资项目首先必须具有实物期权特性,其次企业应具备积极的管理、高素质的管理者以及完善的市场信息。本文通过对商业地产的实物期权特性进行分析,构建商业地产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为实物期权方法在商业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一、商业地产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商业地产开发投资,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项目的开发建设阶段和项目的运营管理阶段。在开发建设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论证、获得土地使用权、项目招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管理阶段是在项目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整体经营和管理,将开发产品市场化,获得企业利润的阶段。

在开发建设阶段,从实物期权的角度来看,土地使用费的投入,相当于一笔期权费用,在支付了这笔费用之后,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商拥有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土地进行开发、经营、变卖等权利,而后续的这些决策都存在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可以根据来自市场、技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价,在国家规定的期间内,推迟开发投资。因此,投资中蕴涵推迟期权的价值。而在项目建设阶段,影响项目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商业地产未来的租赁价格。由于项目的经营期限较长,在整个收益过程中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管理层面的不确定性、经济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而很难准确对项目价值进行评估。而由于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使得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通常不是将资金一次性投入,而是采取分期开发的方式,在一期投资建设之后,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下一期开发的投资情况,以此降低开发投资的风险。因此,在项目建设阶段,蕴涵扩张和收缩期权。在项目的运营管理阶段,当项目运营良好时,决策者能够获取一些新的投资机会或对项目进行扩张,以获取更大的收益。而当项目运营不佳时,决策者可以采取转换决策或放弃项目的方式,以减少风险。由此,在项目的运营阶段,存在增长期权、扩张期权、转换期权和放弃期权。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商业地产的实物期权可以看作是美式看涨期权,商业地产开发商作为期权的持有者,可以根据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拥有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开发建设,以及决定开发建设的时间和开发建设规模。

二、商业地产投资决策实物期权模型构建

从期权的角度分析商业地产项目的价值,通常包括2部分:净现值和期权价值。因此,要进行商业地产投资项目价值的计算,首先必须进行项目净现值的计算,在得到项目净现值数值之后,再对项目蕴涵的灵活性价值即实物期权价值进行计算,最后计算项目的总价值。如果项目的总价值大于零,则说明项目可行,可以对项目进行投资。而一旦出现负值,则不应进行项目投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5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的使用权。可见,开发企业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拥有到期日为2年的推迟期权,开发企业可以到期执行期权,进行投资,也可以提前执行期权。

本文根据商业地产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对经典的b-s定价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来确定商业地产投资项目的推迟期权模型。为了使模型更接近实际和更具有适用性,本文在进行模型推导之前,做出的主要假设条件有:

1.商业地产的租赁价格呈对数正态分布;商业地产的出租率设为90%。

2.在期权有效期内,除价格变动而形成资本损益外,还包括因为土地闲置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即存在负的红利分配。假定红利分配δ是恒定的,等于土地闲置的机会成本。

3.投资者可按已知的、并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保持不变的无风险利率r不受限制地进行贷款。

4.用sw表示单位建筑面积的商业地产在出租率为90%的条件下,在土地使用年限内所带来的净收益现值,相当于推迟期权到期日的商业地产单位建筑面积的销售价格,其中s表示推迟期权到期日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商业地产年净租金水平。假设租赁价格以一固定百分比q逐年递增,其中q表示商业地产年净租金的增长率,t表示推迟期权的时间,t表示项目的寿命期,则:

540)this.width=540“ space=”0“>

5.考虑推迟期权阶段所要缴纳的土地闲置费用。假设在推迟期权到期日之前,土地每年的闲置费用为fi,考虑项目的建设期,假设建设期为d年。

下面具体推导商业地产投资项目在推迟期权阶段的定价模型。假设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只受到租赁价格的影响,为了便于处理,这里我们用单位建筑面积的净租赁价格来代替净租赁收益,则相应的`开发建设投资也是单位建筑面积的开发建设投资,得到的项目价值也是单位建筑面积含有期权的价值。然后,将这一结果乘以项目的开发建设面积,即得到项目的总价值。假设项目每单位建筑面积的开发建设投资为c,年租金为s,则项目每单位建筑面积当前实现的利润为:e[max(sw-c,0]

假设商业地产租赁价格遵循:ds=assdt+σssdz (2)

其中as表示租赁价格的瞬时漂移率,σs表示单位时间内租赁价格的波动率,dz为维纳过程增量,对式(2)进行积分,得到

540)this.width=540” space=“0”>

540)this.width=540“ space=”0“>

式(13)就是计算商业地产项目每单位建筑面积含有推迟期权的项目价值。其中s0表示初始净租赁价格,v表示商业地产项目含有推迟期权的价值,c表示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单位面积的付现成本(不包括土地费用和可行性研究费用)。为了便于模型的计算,本文考虑在计算c时先将所得税排除在外,则得到的包含期权价值在内的项目价值为税前的价值,属于开发企业利润。因此,对求得的项目价值乘以(1-所得税税率),得出完税之后的项目价值。设项目的开发面积为m,所得税税率为h,土地费用为a,可行性研究费用为j,v1表示项目推迟期权的价值,k表示项目现金流的折现率,则商业地产项目含有推迟期权的项目价值为:

540)this.width=540” space=“0”>

则推迟期权的价值为:v1=npvt-npv(15)

以上偏微分方程模型是基于价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且项目价值仅受租赁价格波动影响的假设基础上得到的。

三、 模型的相关参数确定

本文采用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是出租模式。商业地产单位面积获得的净收益,是通过将项目寿命期内单位面积的净租金收益按照无风险利率折现到推迟期权的到期日现值,即sw。其中净租金收益是商业地产单位面积的毛收益扣除运营费用、修理费用、经营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后得到的。

c表示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投资:具体包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开发间接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开发期税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不包括土地费用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

s0表示初始租赁价格扣除商业地产单位面积的运营费用、修理费用、经营税金及附加和土地增值税后所得到的单位面积的净收益。其中初始租赁价格可以采用项目推迟期权初期的商业地产租赁市场同类物业的市场均价。r表示无风险利率,取5年期国债利率作为标准,土地的负的红利分配δ取无风险利率作为标准。q的取值,可以根据市场调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最后是关于波动率参数的估计。由资产价格理论得知,房地产价格由房地产租金收益流的贴现值决定,房地产价格波动与房地产租金的波动幅度应该基本相似,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如果两者发生背离或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幅度大于房地产租金的波动幅度,就表明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了异常。因此,可以通过中房指数来求出项目价值的波动率。设项目波动率和项目产出物价格的波动率相等,即σ=σs,由此,商业地产租赁价格的波动率σ可以根据目前已有的价格指数,用数值方法求出,具体公式为:

540)this.width=540“ space=”0“>

其中n+1表示历史观察数据,si表示在第i个时间间隔末的商业地产租赁价格指数,ui=1n(si/si-1),u是ui的平均值,t为时间跨度。

四、实证研究

1.样本选取

某市商业中心的步行街占地129亩,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共计718个商业铺面,全长840米,预计总投资1.63亿元,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工程全长560米,宗地面积4.32万平方米,宗地价值3548.8万元,土地使用期限为10月30日至2052年9月9日。该项目于月动工兴建,3月全面竣工,并于5月1日开街试营业,该项目全部采用销售的方式,已建成面积为5.39万平方米。该步行街预计在启动二期工程,目前相关事项还未进行。本论文的实证研究,拟采用该项目二期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2.传统的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为了和前面的分析相对应,假设所有商铺只租不售,均通过租赁的方式来获取收益。

该项目从20初开始,开发期为2年,其中建设期1.5年,前期工程0.5年,计划年末完工。预计本项目所需投资总额1.11亿元,其中包括土地费用4854.4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费(包括前期工程费)1000万元、商业用房建筑安装工程费2398.66万元、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32.5万元、管理费用248.57万元、财务费用441.12万元、销售费用1323.36万元、开发期的税费121.56万元、其他费用110.85万元、不可预见费554.27万元。假设项目当年的投资额发生在年初,项目年的投资比重为68.8%,20为31.2%。根据市场调查,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预计项目的租赁价格为1.5元/天·平方米,以后每1年在上1年基数的基础上递增2%;出租率20-为80%,从开始为90%。运营费用包括:房产税、管理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等,其中房产税按年租金的12%计算,管理费按年租金的4%计算,维修费按建筑物重置价格的2%计算,保险费按建筑物重置价格的0.2%计算。项目的经营税金及附加采取的税率为5.5%,计税基础为出租收入,所得税的税率为33%,计税基础为项目每年产生的利润,为简化计算,土地增值税不计。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预计商业地产项目在经营后的净转售收入为9000万元。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商业地产开发项目损益表,计算出商业地产项目在寿命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从而可以计算出项目所要缴纳的所得税。最后根据上述数据,编制商业地产项目的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以此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详见表1。

540)this.width=540” space=“0”>

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风险调整贴现率取8%,从而可以得出该项目的npv=2647万元,则该项目经济上可行,可进行投资。

3.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投资决策分析

下面运用实物期权法重新审视该项目。假设市场走势难以确定,可以延期投资,并以推迟2年为例进行分析。项目的开发期为2年,预计年开始施工,末竣工并交付使用,项目从开始获取收益,预计项目的租赁价格为1.6元/天·平方米,以后每1年在上1年基数的基础上递增2%;出租率为90%,每年的土地闲置费用为土地出让价的10%。

参照前面介绍的项目相关数据,开发商要想获得此推迟期权,首先必须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其中土地使用费用为4854.43万元。无风险利率采用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3.49%,考虑土地负的红利分配,设其等于无风险利率。项目的开发建设投资(不包含土地使用费用)预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即为4854.43+(11085.3-4854.43)×1.1=11708.4万元,项目的总投资为:11708.4+4854.43×(10%+10%)=12679.29万元。考虑商业地产项目推迟开发的全投资现金流量表,详见表2。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风险调整贴现率取8%,可以得出npv=1158万元。

租赁价格波动率,采用该市中房指数典型地产指数8月至201月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租赁价格的波动率为0.23。

下面具体对项目的推迟期权进行计算。根据市场调查,目前,该市同类商业地产的租赁价格均价为1元/天·平方米,因此推迟期权初期的租赁价格取值为365元/年·平方米,即毛租金收益为365元/年·平方米。其中运营费用的计算依据是:管理费按年租金的4%计算,应交税金按年租金的12%计算,维修费按建筑物重置价格的2%计算,保险费按建筑物重置价格的0.2%计算,经营税金及附加按年租金的5.5%计算,则净租金收益为:365-365×(4%+12%+5.5%)-2431.16×1.1(2%+0.2%)=228元/年·平方米,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单位面积的付现成本(不包括土地费用)为1509元/平方米,w=22.66。

则:

540)this.width=540“ space=”0“>

因此,考虑了推迟期权的项目总价值为4248万元,大于不延期开发的净现值2647万元。因此,可以得知,开发商在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后,进行项目的招商活动,等待并观察市场,在推迟投资期限内,根据项目的招商来决定投资,能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4.实物期权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这里主要分析项目投资费用、波动率和出租价格的变化对项目期权价值的影响。假设项目投资费用和出租价格的变化率分别为+5%、+10%、+15%、-5%、-10%。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对期权价值的影响情况,见表3。

540)this.width=540” space=“0”>

假设出租价格波动率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1.0,分析波动率的变动对项目期权价值的影响,具体内容见表4。

540)this.width=540“ space=”0">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得知,使用本文构建的模型计算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一方面表现为考虑了项目期权价值在内的项目总价值大于传统的净现值评估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为看涨期权的价格与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大小成正向变动,与项目投资费用成反向变动。

五、结语

本文对商业地产投资特性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商业地产投资中所蕴涵的实物期权特性,并通过对b-s模型进行修正,提出商业地产推迟投资的实物期权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得出考虑了项目期权价值在内的项目总价值大于传统的净现值评估价值。因此,将实物期权运用于商业地产投资决策领域,是充分地考虑了开发商的决策灵活性,使项目投资决策更接近于项目实际情况,也将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hayers r.h.,w.j.abernathy.managing our way to e-conomic declin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0,58(4):67-77.

[2]hayers r.h.,d.garvin.managing as if tomorrow mat-tered[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2,60(3):70-79.

[3] black f, scholes m. the price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81(may-june):637-659.

[4] cox, ross, rubinstein. option pricing a simplified approach[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9,7(3):229-263.

[5]mayers,s.c.determinants of capital borrow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5(2):145-176.

[6]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平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小抄 篇九

按项目投资用途和目标分: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按项目的产品属性分:公、非共项目。

按项目投资主体和管理形式分类: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利用外资的三资企业、各类投资主体联合投资项目。

按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融资方式和效益分: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3 可行性研究分为: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决策。

4投资项目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规定,政府对于投资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工作)分为审批、核准和备案三种方式。其具体规定如下:1.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或使用政府性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建设的项目,继续实行审批制。2.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无须报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可行性研究与详细可行性研究的区别:研究任务不同,基础资料和编制依据不同,内容繁简和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度要求不同,上报的研究成果内容不同。

6可行性研究的内容:1,总论2,产品的市场供需预测、拟建规模与产品方案3,对投资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资源条件评价。4,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5.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6.项目工程技术方案(含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7.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8.企业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9.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10.项目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的分析评价11.评价结论与建议。7项目评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项目背景情况和建设条件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适用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有效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审查和评价。项目评估时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在项目投资决策时期的事前评估,其中包括对投资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

8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区别:a.概念与作用不同b、执行单位不同c、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d、报告撰写内容格式和成果形式不同e、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所处阶段和地位不同。9.企业资信评估是指对企业的资质和信用度进行检验和计量,并科学客观的作出全面评价的过程。资质系指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状况等企业基本条件。

10.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评估,是对借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素质和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经营机制和经济地位、经济技术实力和生产经营效益、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检验、审查、考察、综合论证法分析和全面评估,据以判断企业的借款资格和资信优劣,从而说明企业资信等级及评价单位。其目的是为了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减少贷款风险,从此保障贷款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和了、流动性。11.企业素质评估内容:

1、企业法人和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评估,主要评价法人代表及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学识、信用、工作能力及历史业绩,分析其经营管理水平。

2、产品素质评估,主要评价产品的品质、市场销售竞争能力和市场寿命期。3技术装备素质评估,评估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生产规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生产能力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等因素5管理素质评估,是对企业的组织、协调、控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6企业行为评估,是对企业行为目标、行为规模、社会责任感及企业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12.企业资信等级的划分: 采取三类就九制 只给评估得分达到60分以上的客户定级 因此实际上是采用四级评定的办法 一等 AAA 90~100信用极好

AA80~89信用优良

A70~79信用较好 二等BBB60~69信用一般 欠佳 较差 很差 太差 没用信用

13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概念: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是投资项目评估的首要环节,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的理由及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重新审查、分析和评估。14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的作用:(1)保证投资项目规划和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以利于确保投资安全(2)为项目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和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可进一步提高项目未来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投资效益。(3)能确定合理的项目建设规模,有利于控制投资项目规模,防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4)根据国家政策方针和建设文件,择优选择投资项目,有利于引导投资者和贷款机构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14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的内容(1)对项目背景及项目发展概况的审查、分析与评估(2)项目宏观必要性评估(3)项目微观必要性评估

15项目建设的背景分析评估,主要是说明和分析:a.项目提出的背景材料的可靠性:b、投资建设的理由和投资意向的合理性;c、项目设想的由来及其发展前景对本部门(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适应性;d、在可行性研究前以开展的工作情况和成果,如项目建议书审批决策和决策过程的准确性;e、拟建项目确定需要实现的产品(或服务)目标和建设条件的可能性。

16项目宏观必要性评估,就是从国民经济的整体角度,衡量项目对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产业政策,以及地区规划与行业规划等方面的影响,对项目建设进行必要性评估。

17项目宏观必要性评估内容:1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发展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否符合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3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一定时期的产业政策。4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要求,能否促使国民经济地区结构优化。5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6分析考察项目产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低位与作用。

18项目微观必要性评估:主要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衡量项目对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科学进步和投资效益等微观方面的影响,对项目建设进行必要性分析评估。

19投资环境的概念:是指影响和制约项目投资活动全过程的各种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总和,它是决定和影响项目投资资金增值的各种政治、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矛盾统一体。20投资环境的分类

1、按构成因素的不同,投资环境可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四类

2、按投资环境层次不同,可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即大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即小环境)

3、按投资环境的表现形态不同,可分为软投资环境和硬投资环境被概括为软环境和硬环境

21、市场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产品进行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和综合分析。

22、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资源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也就是对商品的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是一种有效社会的需求。23 显在需求 是指消费者正在购买与持币待购的实际需求量;

24潜在需求 是指有待开发的未来的需求量。两者之和构成社会最大需求量。25供给 :是指在某个特定时期内,按一定的价格水平,市场上的商品生产者或者供应者愿意并能够出售商品的数量。

26显在供给 是指现有生产企业(或商店)的现有产量()或现有货源。潜在供给 是指现有企业(或商店)进行挖潜、革新和改造后所能增加的最大产销量(或最大货源),以及新建工程项目的生产能力等。

27市场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市场现状调查,产品需求与供应预测,产品价格预测,目标市场分析,市场竞争能力分析和市场风险分析

28市场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性质和特点,市场调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资料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调查。

29市场预测的内容 :1产品供需预测2,价格预测 30产品供需预测 :是利用市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对项目产品未来国内外市场供应和需求的数量、品种、质量、服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31建设规模 :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全部设计生产能力、效益或投资总规模,一般亦称生产规模。

32.确定经济合理建设规模的方法

1)盈亏分析法 2)分步法 3)最小费用法 4)起始规模的确定方法

33项目建设规模评估的主要因素

1、项目产品的市场调查

2、原材料、能源供应及其他生产条件

3、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来源

4、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可供量级主要外部协作条件

5、生产的“规模经济”问题。34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

1、符合资源总体开发规划要求

2、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3、符合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符合国家保护生态坏境的规定

5、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以确保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的可靠性,按照国家批准的生产规模和设定的开采年限进行投资建设

6、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因进行合理性分析。35厂址选择的原则 :厂址选择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复杂的技术经济工作,它应:

1、遵循国家的建设方针,满足项目生产建设和职工生活的要求

2、必须服从区域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国土开发整治规划等的要求

3、要有利于节约投资和生产经营费用

4、要注意坏境保护,要有利于保护风景区和文物古迹

5、节约用地,应因地制宜的优先利用荒地。劣地、山地和空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不要在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崩塌、矿藏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恶劣地区选厂址

6、尽量减少拆迁移民,尽可能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

7、要有利于场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

8、厂址选择还应着重研究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特点和生产经营对厂址的要求,以及外部条件和四周坏境对项目生产经营的影响。因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厂区布置紧凑合理。

36项目建设实施条件的分析评估:

1、建设资金条件评估

2、建设场地条件评估

3、设计力量条件评估

4、设备制造和供应条件评估

5、施工力量评估

37项目生产条件的分析评估:

1、自然资源条件的分析评估

2、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条件分析评估

3、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的评估

4、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和同步建设评估

5、组织机构设置评估

6、人力资源配置评估。

38项目技术方案评估 :就是对项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工程设计、节约自然资源消耗等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工作。对于先进技术项目,还应对引进技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39对项目技术方案评估总要求: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配套平衡和确保效益。技术的先进性是选择技术的前提,技术的适用性是采用技术的基础条件,技术的经济合理性是选择技术的目标和依据,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是采用技术的基本要求。40设备选型的要求:

1、主要设备方案与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相适应,并满足项目投产后(或使用)的要求

2、主要设备之间、主要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的生产能力要相互匹配

3、设备质量可靠、性能成熟,保证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

4、在保证设备性能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

5、拟选择的设备应符合政府部门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41计划进度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线条图和网络图 42劳动安全与消防评估的基本要求

1、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评估,是在具有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与布置及工程方案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对财产和劳动者身心健康可能差安生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及不安全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的技术和管理对策,采取相印的防范措施,作为确定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与消防设计、管理、监察错失的主要依据。

43安全卫生消防设施是否实现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即“三同时”)44我国通用的六种主要评估方法:

1、安全检查表评估法

2、危险度评估法

3、火灾、爆炸指数评估法

4、灾害模型评估法

5、事故树评估法

6、职业卫生分级评估法

45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是: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的污染

46协调发展具体概括为“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

47项目总资金 :是指投资项目从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到项目全部建设成投产运营为止所发生的全部投资费用,也就是该投资项目有计划的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48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试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国家规定的限额标准(如2000元)以上的,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构)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工具、器具等。

49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能长期(一般为一年以上)拥有或控制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它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的而持有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商誉等。50工程费用 :建设投资静态部分中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期具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三项费用构成。51 预备费用 :是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避免在难以预测的情况下造成投资投资不足而需要预先安排的一笔费用。它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 :亦称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

难以预料的支出,并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主要是由于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增加所发生的费用或是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措施的费用。涨价预备费 :是对建设工期较长的投资项目,在建设期内可能发生的材料、人工、设备、施工机械等价格上涨,以及费率、利率、汇率等变化,而引起项目投资的增加,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52基本预备费=(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率

基本预备费率按国家与部门的有关规定约为投资估算费用的8%~15%。53静态投资估算=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 54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运用此方法时,拟建项目规模的增加幅度不宜大于50倍。在同行业中:(1)如果拟建项目与同类型企业相比,主要是靠增加设备或装置的容量、规格来扩大规模时,取n为0.6~0.7;(2)以增加相同设备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时,则取n为0.8~0.9;(3)高温高压的工业生产项目,n则取0.3~0.5 55项目融资方式的基本特点:

1、项目融资方式室友新设法人项目公司股东投入筹集的资本金和项目公司承担的债务资金构成,有项目发起人(企业或政府)发起组建项目公司作出投资决策,项目发起人与项目法人(项目公司)并非一体。

2、有新设法人(新组建的项目公司)承担融资责任和债务融资风险

3、项目能否还带,取决于项目是否有财务效益及项目资产的大小。

56不同行业资本金的最低比例:

1、交通运输、煤炭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35%及以上

2、钢铁、邮电、化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5%及以上

3、城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50%

4、农业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

5、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金比例wie20%及以上。56项目资本金来源主要有:股东直接投资、股票融资、政府投资

57综合资金成本分析:资金的筹集有多种来源,而且从不同来源取得的资金其成本各不相同。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项目不可能只从某种资金成本较低的来源融集资金,二是各种融资方式的有机组合。这样,为了进行融资和投资决策,反应整个容易方案的资金成本状况,在计算各种方式的个别资金成本的基础上,就需要计算全部资金来源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它通常使用加权平均来计算的,亦称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企业比较各个融资组合方案,进行资本结构(及融资结构方案)鞠策的重要依据。58融资结构分析内容:

1、资产负债结构分析(项目资本金与项目债务资金的比例分析)

2、权益投资结构分析

3、负债融资结构分析

59财务杠杆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若项目的盈利能力很强,他的全部投资收益率(及项目无借贷资金,全部为股本时的收益率)大于贷款利率,项目的收益除支付贷款利息外尚有较大盈余,则企业可以通过适度举债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或资本金)收益率,就可获得最有利的财务杠杆效应,是企业股本财富加大(及价值增大)财务杠杆之所以能提高股本收益,主要在于借款利息支付是免税的。因此,企业所得税税率越高,利息税效益越大,故多举债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增量,他等于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税率的乘积(RT)

60对下列各种风险识别和预测:资金供应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70投资项目财务评估 :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市场价格体系和项目评估的有关规定,从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估指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项目对财务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而接受性,明确项目对投资者和财务主体的价值贡献,得出财务评估结论,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0项目财务评估的目标:

1、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2、项目的盈利能力

3、项目的偿债能力

4、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81利率 :(亦称利息率),是指在一年计息期(如年、月)内利息额与借入或贷出的本金之比率,它能际实反映资金随着时间推移所产出的增值率,亦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名义利率和有效利率 :如果一年内的计息次数增加(按日、月、旬、季、半年计息)便产生名义年利率和有效年利率。前者是按单利计算,后者是按复利计算。

m

I有效=(1+r名/m)-1 82财务基准收益率 :是指部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就是衡量各行业的投资项目应达到的投资效果和在财务上可行的最低要求。也就是企业、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方案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可用作计算财务净现值和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基准和判据。

83对利息备负率和偿债备付率应测其最低可接受值,根据国内外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利息备付率不宜低于2,偿债备付率不应低于1.3,在部分行业该参数高于或低于上述取值,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参数取值的修正。

86经营成本的估算方法:因为项目动态分析的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计算期内各年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现金流量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现金支付是在建设期一次性发生,已计入投资成本;而折旧费(含维简费)和摊销费都只作为内部转账并发生实际的现金支出。为避免对同一项支出的重复计算,因此,在计算生产经营期内的经营成本是就不应包括折旧费和推销费用。同时在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将项目全部投资均视为自有资金,也只考虑资本金投资,也只考虑资本金投资,与融资方案无关,不必计算财务费用,利息便不作为现金流出。

87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包括:

1、利润

2、固定资产折旧

3、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

4、其他还款资金 88财务现金流量表的分类:

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3、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

89财务内部收益率 :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内,各年净现值流量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整个寿命期内(即计算期内)总投资支出所能获得的实际最大投资收益率,即为项目内部潜在的最大盈利能力,这是项目接受贷款利率的最高临界点。90借款偿还期Pd :指标旨在计算最大偿还能力,适用于尽快还款的项目,不适用于已约定借款偿还期限的项目。对于已约定借款偿还期限的项目,应采用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指标分析项目的偿债能力。

91国民经济评估与财务评估的区别:a、两种评估的共同点:两者都是项目完成产品需求预测、工艺技术选择、设备造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计等基础上进行的;都是从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的关心入手,运用现金流量分析和报表分析法,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营利性分析指标,评估项目投资的利弊,从而做出可行与否的决策;两者都属于经济评估的范畴,都使用基本的经济评估理论和方法,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

区别:由于基本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导致项目在“费用”和“效益”的识别和范围的划分上,有所不同,于是在评估的目标、计算基础,以及评估的方法、内容和深度、评估判据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92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投入物所产生的经济费用,即为项目投入的各种物料、人工、资金、技术及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消耗,也就是国家为满足项目投入需要付出的代价,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价值。

直接经济费用一般表现为:其他部门为供应本项目投入物而扩大生产规模所耗用的资源费用;增加进口(或减少出口)所耗用(或减收)的外汇;减少其他项目投入物的供应而放弃的效益等。

93间接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而项目本身并不实际支付的费用。

94间接效益:是指项目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而项目本身并未得益的那部分效益。95经济费用和效益,应遵循下列原则:a支付意愿原则b受偿意愿原则c机会成本原则d实际价值计算原则。

96项目的转移支付:这种纯属货币转移而不伴随资源增减的财务收支在项目国民经济评估中成为项目的转移支付。

97转移支付的主要内容: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b国内银行借款利息c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项目的补贴。

98综合分析测定的社会折现率,目前取值为8%,而对于受益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如远期效益大、效益实现的风险小的项目,可采用不小于6%的社会折现率。

对于永久性工程或受益期超长的项目,如水利设施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具有长远环境保护效益的工程项目,宜采用低于8%的社会折现率,对超长期项目,社会折现率可按时间分段递减的取值法。

99在项目评估中依据不同情况该系数可小于或大于1.当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而需要占用大量非熟练劳动力时,换算系数可小于1,如在建设期内使用大量民工项目,其民工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取0.5;对于需要占用大量较短缺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设项目,换算系数可大于1。

100社会效益与影响的分析评估 :是以各项社会体系(如就业政策、公平分配政策、扶贫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等)为基础,针对股价与地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与影响进行分析评估。101衡量各种效益与影响的具体评估指标如下:a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指标b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c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指标d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标

10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指标:

1、就业效益

2、收入公平分配效益

3、对当地人口及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的影响

4、对社会安全、稳定、民族关系及妇女地位的影响

5、对国防及提高国家国际威望的影响

6、对社区人民生活、基础服务设施、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组织的影响

7、对社区人民生活质量、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与道德规范的影响

8、对社区人民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人际关系及凝聚力的影响

103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

1、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治理

3、影响自然景观,破坏绿地

4、传播有害细菌,危害野生动植物生存

5、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6、诱发地震及其他灾害 104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指标:

1、节约自然资源综合指标,如节约土地(耕地)、能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2、国土开发效益

3、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4、其他。105费用效果分析 :是指通过比较项目预期的效果与所支付的费用,来判断费用支付的有效性或经济合理性,这是建设投资项目经济评估的基本分析方法。

106效果分析的方法 :

1、最小费用法

2、最大效果发

3、增量分析法

107计算期不同的方案比较评估方法:计算期不同的方案,由于时间的不可比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为此,必须进行适当的吹,一百整最短时间的可比性。保证时间可比性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年值法、方案重复法、最短计算期法。108项目总评估 :是在汇总分项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对拟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及预期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估,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109项目后评估 :是指在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使用)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目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生产经营全过程所进行的系统综合决策分析和对项目投资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和影响及其持续进行客观全面的在评估。

110项目后评估的基本目的:通过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照,考察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项目建设程序各阶段工作的回顾,查明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补救和改进措施;把后评估信息反馈到未来建设中去,改进和提高项目实施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为今后宏观投资计划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11过程评估 :一般应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和评估项目过程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从中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工作评估、建设实施评估、生产运行评估和管理水平评估。112成功度分析法:a成功度的标准b成功度的测定 113成功度的标准:完全成功的,用AA表示

2、成功的,用A表示

3、部分成功的,用B表示

4、不成功的,用C表示

5、失败的,用D表示

偿债备负率 :是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将项目贷款条件(如贷款年限、利率、宽限期、还款方式和每年应还本金等)作为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隔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即偿债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

利息备负率 :是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

用于支付利息的息税前利润(EBIT)于当期应付利息费用。

资产负债率 :是负债总额(TL)与资金总额(TA)的比值,它反映了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集的,可用于衡量企业在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流动资金 :是反映项目偿还能力的评估指标,即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它表示短期负债和随时可变为支付手段的资金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大学社团年度个人总结下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第二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