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2024-08-11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18篇)

1.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一

大班创造性游戏教案《贝贝秀》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表演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能根据材料的特征制作成相应的服饰装扮自己,并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服饰,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创造性游戏《贝贝秀》含反思教案吧。

游戏目标:

1、能根据材料的特征制作成相应的服饰装扮自己,并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服饰。

2、在制作、表演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各种废旧塑料袋、纸袋、剪纸材料等等。

游戏流程:

1、引起兴趣

(1)宣读猫妈妈寄来的邀请函。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服饰。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服饰。

3、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设计的服饰,并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

4、随音乐按自己的意愿秀服饰。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本文扩展阅读:游戏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它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些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但同时这种行为方式也是哺乳类动物或者灵长类动物所需的一种降压减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或者发育期,成熟期都会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2.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二

一、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创造性游戏——小马过河

平衡能力是一切静态与动态活动的基础能力。平衡感发育不良会造成儿童站无站相、坐无坐相, 且容易跌倒等问题。它的发展是其他感觉发展的基础, 因此, 平衡能力在幼儿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戏开始前,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与氛围 (可在平衡木上粘贴小马的卡通图片, 师生均佩戴小马头饰) , 教师可事先录制一段关于小马过河的故事或现场演讲以渲染气氛, 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 小马自出生后一直是在妈妈的背上生活, 妈妈无论到哪里都把小马驮在背上, 每天驮着小马过河寻觅食物, 转眼间, 小马到了该自己觅食的年纪了, 可是小马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 还是整天趴在妈妈的背上撒娇, 一天, 妈妈生病了, 不能带小马去觅食了, 小马自己来到河边, 挣扎了好久都不敢过河, 可是想到生病的妈妈还在饿着肚子, 小马决定要战胜自己, 大家猜猜看小马能成功吗?

通过在限定环境下完成特殊规则的动作, 可有效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 也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游戏器材:平衡木若干个, 高度30厘米、宽15厘米、长3米, 平衡木规格可根据幼儿年龄做出适当调整, 平衡木下方放有海绵垫子两块, 小马头饰若干个。游戏形式:小组接力。游戏方法:游戏前, 将幼儿平均分成若干组, 每组4~6名为宜;在平衡木两端分别设置起点、终点, 平衡木两端距离起点、终点各0.5米;教师发出口令游戏开始, 第一名幼儿自起点出发, 走过平衡木, 再跑向终点;同伴在终点接应, 与第一名幼儿击掌后, 第二名幼儿沿平衡木跑向起点, 以此类推, 最先完成比赛的小组为胜利组。

该游戏形式较简单, 幼儿过“桥”的过程就是锻炼其平衡能力的过程, 平衡木技巧以游戏形式呈现, 亦可降低幼儿练习平衡能力的枯燥感, 增加游戏的实用价值。必须强调的是, 幼儿在游戏前必须掌握平衡木技巧, 以免受伤;教师应教会小朋友自我保护动作, 如从平衡木上落下要团身, 切忌用手撑地。游戏可以分组形式进行, 人数较少或进行成绩测试时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二、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创造性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当幼儿熟练掌握了平衡木的技巧后, 可让幼儿在徒手的基础上, 持轻器械过平衡木。教师可给小朋友讲植物大战僵尸的故事, 鼓励小朋友们勇于挑战:“小朋友们, 大家最喜欢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哪种植物呢? (小朋友们各抒己见) 现在, 路障僵尸给我们设下了障碍, 只有按照路障僵尸的规定完成任务, 我们才能保证我们喜欢的小植物不被僵尸吃掉,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好不好!”

游戏前, 将幼儿园里的玩具平衡木拆分成若干节摆放;将两个易拉罐摞起来, 易拉罐顶部放一个乒乓球, 或者将两个瓶子摞起来, 作为手持器械 (见下图) 。游戏开始后, 围绕准备好的路障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如, 绕木桩一圈 (绕过障碍物) , 跨过小桥 (跨过障碍物) 等, 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幼儿必须按照规定的动作行走并保持平衡, 在保证乒乓球不掉的前提下, 快速走到终点。

三、发展幼儿爆发能力的创造性游戏——小青蛙过河

下肢爆发能力是个体完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幼儿时期进行适当的下肢爆发力练习, 可为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以小青蛙为主题的创造性游戏, 在渲染气氛时应以绿色色系为主, 将绿色防滑垫裁剪成荷叶状, 师生佩戴小青蛙头饰, 教师可在游戏开始前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幼儿的情绪。如, 教师说:“要下雨啦, 要下雨啦!河对岸的小青蛙们需要我们的食物, 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然后开始游戏。该游戏既可以发展幼儿的爆发力, 也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游戏器材:荷叶状绿色防滑垫若干。游戏形式:小组接力。游戏前, 将幼儿平均分成若干组, 每组4~6名为宜;设置的“小荷叶”个数及间距,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定, 最终以幼儿体质测试标准 (幼儿部分) 中立定跳远的满分远度为目标;每组幼儿以单双数区分, 单数幼儿站在起点处, 双数幼儿站在终点处, 幼儿两腿弯曲, 蹬离地面, 同时, 两臂向前上方摆出, 做蛙跳动作;幼儿的每一次蛙跳动作都必须踩在“小荷叶”上, 在游戏前可进行摸底练习, 并将立定跳远成绩较接近的幼儿分在同组, 该游戏主要是为了提升自我素质, 而不是比赛, 因此, 尽量将水平接近的小组安排在一起游戏。

该游戏中, 幼儿从一个荷叶跳到另一个荷叶的过程, 就是发展下肢爆发力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 “小荷叶”必须是防滑产品, 以确保幼儿人身安全。

熟练掌握该游戏后, 可将“小荷叶”的间距缩短, 根据幼儿年龄等实际情况调整“小荷叶”的间距, 并以《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幼儿部分) 中双脚连续跳的间距为理想标准, 游戏步骤可基本参照小青蛙过河, 为了突出新意, 可将主题更名为“小袋鼠回家”, 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拉开游戏的序幕:放学啦, 放学啦, 袋鼠妈妈们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待小袋鼠们回家。小袋鼠们, 赶快背起书包, 回家吧!该游戏可有效发展幼儿的下肢肌肉力量及协调性。

四、发展幼儿速度、灵敏性的创造性游戏——拾果果

速度素质在幼儿一生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良好的速度素质可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它是幼儿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游戏前, 教师可通过语言渲染气氛:冬天马上就要到了, 为了在冬天能吃到果果, 今天咱们一起动手拾果果, 大家加油。教师可在游戏过程中或间歇时调整幼儿的情绪, 积极鼓励完成任务较慢的小组, 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任务, 以达到发展速度及灵敏素质的目的。游戏器材:网球若干个;游戏形式:接力;游戏方法:游戏前, 将“小猴子”平均分组, 每组4人以上, 游戏可多组同时进行, 且每组“小猴子”站成竖排;在距离起点10米处放置网球筐;教师发令后游戏开始, “小猴子”迅速跑向网球筐, 拾起一个球并迅速回到起点处;各组成员均完成任务为一轮游戏, 可根据幼儿体质、年龄等特征确定轮数, 一般控制在3~6轮;游戏采用计时制, 将各组各轮成绩累计, 用时最少组获胜。

该游戏模式基本与10米折返跑相同, 幼儿迅速跑向网球筐及迅速跑回起点的过程均可有效发展速度素质, 拾起果果并迅速转身的过程可有效发展灵敏素质。

幼儿熟练掌握该游戏后, 可增加运球跑游戏, 运球跑游戏程序基本同“拾果果”游戏。游戏中, 第一个出发的幼儿在折返跑后将球传给第二个幼儿, 以此类推, 直到最后一个队员。

以上几个游戏需注意的是, 幼儿在游戏前须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止关节、肌肉损伤;教师须说明游戏规则, 防止在接力时出现碰撞;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量。

参考文献

3.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 篇三

【关键词】创造性游戏 创新 指导 实践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6-02

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幼儿在游戏中吸取了知识,培养了独立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创造性游戏,较之一般游戏更能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因为它的主要特色是创造,是标新立异。在指导幼儿的游戏中,积极开展创造性游戏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使幼儿增长知识,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娱乐,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这种娱乐和创造,使孩子的身心得到了满足和愉悦。

观察表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需要成人的指导,帮助幼儿克服游戏技能的不足,使幼儿的游戏水平更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呢?

一、从情感入手,通过情感的传送与共鸣,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是输送情感的主要途径,尤其小班幼儿,一开始不知如何游戏,这就必须通过教师栩栩如生的语言、表情来引导,以产生对游戏的喜爱的情绪,吸引孩子积极参加游戏。这里要十分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在游戏的内容上,要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游戏开始由一个小主题逐步过渡,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必要时对幼儿游戏做些建议性的提示,切忌把教师的愿望强加给幼儿。

第二个要点是在幼儿游戏的方法上,同样要坚持由易到难,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入手,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即使出现了离奇的想象也是正常现象,教师必须从中看到幼儿好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积极性。

二、创设相应情境,保证游戏开展

(一)搜集材料,设立游戏角。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及幼儿自制的玩具等等,根据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保证游戏顺利开展。

(二)每周组织一次创造性游戏,根据游戏的繁简、深浅、难易,确定游戏的具体目标,使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在实践中具有系统性、量力性,如“娃娃家”游戏、“幼儿园”游戏、“盖楼房”游戏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展开思维,充分去构思、去想象。

三、在创造性游戏中要充分体现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原则

幼儿游戏主题的确定应本着客体服务于主体的原则,教师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大部分幼儿在游戏之前已有一个初步的设想,教师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迅速确定主题,进入游戏。对于一时还未确定主题的幼儿,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其迅速进入主题。

在游戏中,教师既是游戏的组织者,也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游戏技能的不足。同时又是游戏的服务者,当游戏进入成熟阶段后,教师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为幼儿提供选择游戏材料,例如在结构游戏建造“我的家乡”中,教师先围绕主题组织谈话,幼儿根据所见所闻争先恐后发言,必要时画出简单的示意图,这种组织就防止了游戏中的盲目性。在具体建造中对某一建筑缺乏整体认识,教师就教幼儿,不能强迫,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以平等的朋友身份直接进入游戏,有效地引导和掌握游戏进程,不失时机的向幼儿提启发性的问题或建议,如教师扮演成游客,请幼儿向“游客”介绍美丽的家乡——五彩张掖。

四、及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

在游戏中,只要孩子有一点有价值的创新,教师都应及时予以肯定,使孩子为自己的创新感到自豪和愉悦,并让他把自己的創新重复演示,从中得到情感的满足。例如小宇在建造“我的幼儿园”时在草坪中摆了许多彩色的纽扣,教师问:“这是什么?是你在草坪上种的花吧!”通过教师的肯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在肯定创新意识的同时,及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团结友爱、爱护公物、谦让等有礼貌的表现,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在指导幼儿创造性的游戏中,教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量力性的原则;坚持启发积极性的原则;坚持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系统性的原则;坚持幼儿活动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创造情境,尊重幼儿的实践,肯定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知识得以充实,情感得以陶冶,意志受到磨练,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发展。

4.从区角游戏看幼儿创造思维论文 篇四

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经验知识,促进认识、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游戏更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师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蕴藏着丰富的创造能力,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都会在他们脑中闪现,在他们稚嫩的小手中描绘。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小区域性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精神、创造潜力的发挥搭建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下面我就结合本班的几个区角活动来谈谈幼儿的创造思维。

1、结构区

这在我班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区角游戏活动。这里是孩子们的建构乐园,在这里,每一块玩具、材料都是举足轻重、不可缺少;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出色的“建构师”;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欢乐和信心。

开始在结构区投放桌面玩具时,我故意将桌面玩具的建构示意图藏起来,意在寻找一些幼儿原始的建构能力。看看他们能拼出什么?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幼儿对桌面玩具性能不熟悉,搭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也讲不出所以然。于是,我及时调整,将示意图由易到难展示给幼儿。这回,孩子们一下子找对了方向,一个个形象鲜明、形态逼真的小鸭子,小房子、机器人从他们手中应运而生。

但是我发现时间一长,孩子们搭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没有进一步的再创造。于是,示意图又被我们收了起来。这样一来,有的孩子竭力回忆示意图上的拼搭方法,而有的孩子索性就开始了自己的建构。有了上一阶段建构的经验再加上对材料的熟悉和老师的鼓励,他们从简单的飞机、汽车到较为复杂的宇宙飞船、坦克,形形色色的玩具展现在我们眼前。不仅如此,孩子们还乐于在集体面前绘声绘色地介绍:“这是我的宇宙飞船,它能……”,真是让我们欣喜不已。

从结构区示意图的三次摆放,我们发现环境对孩子创造力潜力的培养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我们一方面要给幼儿提供宽松舒适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幼儿的求异和探索,给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时机、及时引导,让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

2、科学区

在我班的科学区呈放着有水罐、几个玻璃瓶、细铁棒等,每次开展区角游戏时,那里的人总是最少。什么原因呢?于是,我们尝试性地利用讲评游戏时,做了一个小实验——“好听的声音”,让孩子通过观察老师的操作,通过聆听细铁棒敲打瓶子发出的声音,逐渐发现水的多少与声音的关系。实验过后,很多孩子都十分好奇。第一次,少一点、听一听;第二次,加一点、比一比;第三次,再加一点、听一听哪种声音最好听。然后问一声:“这种声音好听吗?”再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整个过程孩子沉浸在不断尝试、不断思索的愉快体验中。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首先教师本身要具有创造性素质,要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在活动中,采用更灵活、更有实验性和创造性的方法,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让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成为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

3。美工区

美工区有一个粘贴活动,孩子们都喜欢在那里撕撕贴贴。一次偶然发现一个孩子在一条裙子上用彩色的“开心果壳”贴了一个个漂亮的立体图案,使整条裙子都鲜活起来。可是一转眼,她又把它都拆掉了,换上了普通的手工纸平面粘贴图案。于是,我们再请她做一条“开心果”裙子。在讲评时通过其他幼儿的比较,着重肯定了她的“开心果”裙子,乐的孩子拿起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我的裙子漂亮吗”?从此做立体图案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

从“开心果”裙子的故事可以看到幼儿的创造力是极不稳定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但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一定要把握他们的稳定性差,可塑性强的特点,及时鼓励表扬,树立幼儿创造的自信,使他们的创造性逐渐趋向稳定,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区角游戏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无需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游戏。区角游戏打破了传统的集中授课形式,把游戏作为儿童的学习形式,使教育目标落实到实处,使之有声有色。这也符合了《幼儿园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因而,区角游戏使教育目标落到了实处,使之有声有色。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得礼貌大方、自信独立、富有创造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备的条件。

5.创造性游戏小结 篇五

2008——2009年大三班创造性游戏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对我们班的创造性游戏做个总结。

我们两个老师能认真学习新《纲要》,贯彻执行《纲要》的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突出以游戏为主,充分体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交往、合作等能力,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上学期,创造性游戏结合到自制性游戏活动以来,活动的时间充裕了,活动的场地也比以前宽阔了,针对上学期班内存在的问题,开学初,我们制订了相关的计划,做到每个星期都开展一个新游戏,有侧重点,并注重了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环境卫生教育。现将具体情况做法总结如下:

一、增添趣味性的游戏成品、半成品,吸引幼儿参与创造性游戏。我们两个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到创造性游戏活动中,这学期我们增添了许多较有趣的游戏成品、半成品从此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秋天到了,我们收集了许多树叶,让孩子制作金鱼、飞机、螃蟹、帆船等等;冬天让孩子收集各种动物,让幼儿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益智区多了猜宝箱、飞行识字棋、翻翻卡、迷宫图等等。这些活动吸引着幼儿,幼儿对创造性游戏的兴趣提高了。

由于我们两个老师创设了适宜的游戏环境,新增添了游戏道具,丰富了游戏材料,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这样一来有助于幼

游戏小结

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游戏的导入及评价活动,增强游戏过程的指导。

我们两个老师为了突破游戏流于形式,也为了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我们在游戏活动中注意游戏的导入,活动既有趣、又实在。它对幼儿参与整个活动有很大的激励。所以,在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精心设计游戏的导入部分,使之更好地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以导游的形式引入主题,以突发事件作为线索引入主题,以拍照、开张、招聘等活动展开。一方面在激趣的同时进行新授游戏的讲解,指导玩法。另一方面,便于解决问题所在。

游戏过程中,教师间接调控游戏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常会扮演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巧妙地指导游戏,引导幼儿创设游戏情节,协调偶尔发生的矛盾及各类问题,及时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评价及下次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在评价活动中,我们常采用师生共同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善于发现游戏中幼儿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之形成一种风气,又不忘总结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使幼儿扬长避短。

三、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6.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六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付丽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猜数游戏》一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的6、7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猜数游戏引出的6、7的加减法。教材分三个部分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通过猜数游戏,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二是引出相应的减法;三是引出得数是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课前进行了调查,班上大多数孩子已经会计算6、7的加减法,我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设计用糖果代替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围绕课题“猜”进行了5次猜的数学活动,每一个数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教学活动:

1、单手猜数,把复习数的大小结合起来了,让学生猜手里拿了几颗糖,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双手猜数,6的加法,渗透了”可能性”教学。

3、单手猜数,6的减法,同桌合作玩游戏,并写出减法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

4、猜两只小猫各钓了几条鱼,7的加减法。

5、讲故事:老鼠背土豆,猜掉了几个,袋子里还剩几个?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教材分析

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通过安排了“猜数游戏”的活动,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6、7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一想”讲一个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练习有关7的减法。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时对6和7的加减法都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计算6和7的加减法。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这节课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为学生提供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7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数学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的。

3、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的参与直观的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学习新知

活动一:猜数游戏 6的加减法 1.单手猜数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新的游戏,猜数游戏。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糖果„

这只手先拿一些,这只手再拿一些,猜一猜,这只手有几颗 ?(拿2颗)学生猜数:

A猜5颗,(比5少一些)B猜3颗 比3多一些 C一次猜中 师:孩子们真厉害,一下就猜对了 验证:看一看是不是2颗? 师:再来猜猜这只手有几颗?

师:接下来老师要表演一个数学故事,(这只手有2颗,这只手里有4颗,看这个动作,(把糖合起来)请一个孩子来讲说一 说 生:左手有2颗,右手有4颗,合起来一共有几颗?(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师:能列算式吗?

生:2+4=6 4+2=6(左手有2颗,右手有4颗,合起来一共有6颗.)

2、双手猜数引出6的加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6颗糖拿在手里。现在告诉你们一共有6颗糖,你能猜猜他的两只手里分别有几颗吗?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师:谁来猜一猜? 学生汇报:

为什么猜1和5?能列算式吗? 生1:猜一只手1颗,另一只手5颗

1+5=6 5+1=6 师: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吗?(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2:一只手3颗,另一只手3颗

3+3=6 生3:一只手没有,另一只手6颗 0+6=6 6+0=6 生4:一只手2颗,另一只手4颗

2+4=6 4+2=6 小结:孩子们这些不同的想法,都是把一边的珠子和另一边的珠子加起来等于6,到底谁猜对呢?请小助手揭示答案。(验证猜想)师问:你们能保证每次都猜对吗?

学生回答:A能 B不能(回答不能,就再来猜一次)

师: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都猜对,能不能增加一个动作,就一定能猜对? 生:看一只手

3、单手猜数引出6的减法

师:看,这只手有2颗,猜猜这只手有几颗?

生:4颗

师:你确定是4颗吗?为什么?

生1: 因为2+4=6(可以这样想,做减法,想加法 生3: 6-4=2 生2 一共有6颗,看见2颗,另一只手一定是4颗 6-2=4 师:6,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减2?

生:6表示一共有6颗糖,看见一只手有2颗,所以减2,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4颗。小结:像这样,我们知道了总数一共有6个,看见了2个,求藏了几个,可以用减法做。

师:再来猜猜,给你们看一只手,猜猜这只手藏了几个?

生:2颗

师: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列一个减法算式? 生:6-4=2 4、同桌玩猜数游戏

师: 你们想不想玩猜数游戏?同桌两个孩子合作玩游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3、5、7小组的孩子,用手遮住一部分圆片,露出一部分给另一个孩子看,请他猜一猜藏了几颗。2、4、6、8组的孩子根据你看见的圆片,猜猜手里藏了几颗?在这张记录纸上写出减法算式,玩一次,记一次。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分工明确,让学生把猜数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懂得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一个算式代表一次猜数过程)学生玩猜数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列了哪些算式?

学生汇报: 6-0=5 6-1=5 6-2=4 6-3=3 6-4=2 6-5=1 6-6=0

师: 孩子们真能干,你们知道吗?所有6的加减法通过玩猜数游戏都列出来了。(板书课题)6的加减法 一起把算式读一次

活动二:7的加减法 情境引入:

师:小猫也来凑热闹,2只小猫钓了许多鱼,(出示课件)看,一共钓了几条鱼?(7条)这是他们俩一共钓的鱼,那究竟两只小猫分别钓了几条鱼?猜猜这只小猫钓了几条?另一只小猫钓了几条? 学生思考

师: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把7条鱼分一分,可以圈一圈,也可以连一连,根据分的情况列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师:你猜这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另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你是怎样分的?列了哪些算式

生:3+4=7 4+3=7 7-3=4 7-4=3 师:3+4=7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只小猫钓了3条鱼,另一只小猫钓了4条鱼,他们一共钓了几条鱼?3+4=7 7-3=4表示一共有7条鱼,减掉这只猫钓的3条鱼,剩下的就是另一只猫钓的鱼。

生2: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师:看一看,这是几的加减法?(7)板书课题 小结:孩子们真能干,写出7的加减法,你会算吗?

活动三: 口算

师:老师出示口算题,孩子们一起口算。

3+4= 7-5= 6—5= 4+2= 5-5= 6+0 = 7-0= 3+2= 6-3=

活动四: 小老鼠背土豆

师:孩子表现的真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故事,想听吗? 小老鼠背土豆

师:有一只小老鼠,去挖土豆,他挖了 7个土豆,正高兴的跑回家,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了?(破了)掉下来几个土豆,(2个)袋子了还剩下几个土豆?(5)你能接着讲故事吗?能不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学生讲故事

(小老鼠没有发现,继续走,又掉出第三个土豆,这时袋子里还剩下几个?7-3=4 师:可能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猜猜又会掉几个土豆? 生:土豆继续掉了

师:孩子们能不能自己接着讲一个数学故事给大家听一听?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讲故事给同桌听,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图中的信息,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7的减法)

这一节课学生活动特别的多,要通过活动得到关于“6”“7”的共30个算式,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是特别难操作的一节课。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设计意图: 1.6的加法

这个环节围绕教师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两只手里分别有几颗?”进行。这一活动学生十分的喜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不知不觉中就列出了关于6的加法算式。学生的学习非常的轻松,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学,同时学生也在这个环节初步的感受了不确定事件。2.可能性的渗透,引出6的减法

当6的加法在学生的不同猜想情下顺利完成后。如何引入6的减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节课在这个地方设计的非常的巧妙。当孩子真是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追问:你能保证每次都猜对吗?那怎样才能每次都猜对呢?这两个问题启发了孩子积极的思考,使孩子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一个小动作:摊开一只手,然后马上合上。又让孩子们的焦点集中在了猜数游戏上,也给孩子暗示和启发。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如果要想每次都猜中就必须知道其中一只手里有几颗。教师马上对孩子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摊开一只手,问:你能猜出另一只手有几颗吗?孩子们都很积极的说:能。教师接着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怎么列式?这样的设计始终没有脱离的本课的中心“猜数游戏”,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更是合情合理的引出了减法算式。3.创造性使用教材,引出7的加减法

7的加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内容,之前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理解是动态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根据图列出四个算式,要让学生静态的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困难,前面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试题。那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呢,怎样完成这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呢?从教师的板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是“别有用心”的。6的加减法的呈现形式就是一图四式,这样就给7的一图四式做了一个铺垫,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但这个脚手架也不至于搭建的有多高,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教材中安排摆圆片改成了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分一分填一填完成了7的加减法的学习。我想这样的设计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本节课容量很大,如果7的加减法教学方式再以6的加减法的方式呈现时间肯定不够,一年级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学习。

二、在6的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充分的体验了猜数游戏的快乐,同时6的减法也进行了操作活动。如果7的加减法再安排操作活动学生会失去兴趣。

7.音乐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 篇七

一、音乐游戏以幼儿为核心主体

近年来,在实际的幼儿教学当中,都已经把幼儿当作主要的核心主体,而通过开展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就凸显出了幼儿的核心主体地位。在音乐游戏当中,幼儿既是参与者,也是主导者,通过开展音乐游戏,可以明显改善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提升幼儿学习和游戏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游戏教学当中,幼儿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激情和内在潜能,幼儿在音乐游戏当中探索知识,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创造力会明显提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音乐教学当中,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去感知音乐,掌握音乐节拍和韵律等,让幼儿根据自身的领悟程度自由表现。

二、培养幼儿音乐游戏能力,提升幼儿创造力

在实际的音乐游戏当中,主要用到图片和相关饰品等生动的教学用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可以在多方面感官刺激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音乐游戏能力。还可以在借助多样化教具的基础上,使得幼儿迅速理解相关知识。在音乐游戏当中,幼儿都可以实现角色创造,让幼儿亲身感受和感悟,在理解饰演角色之后,要增加相关动作和相关表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饰演角色和表现角色。总的来说,在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完成角色创造工作,通过利用生活当中的玩具材料创建情境,提升学生游戏能力和创造力。

三、多样化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力

1.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选择机会。

音乐游戏本身就存在自主性特点,因此对于开展音乐游戏来说,每个幼儿都是自愿的,在音乐游戏参与当中也是自由的,音乐游戏属于幼儿的自身活动。在实际的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保证游戏气氛足够轻松愉快,游戏参与主动权交给幼儿们自己,幼儿可以随意地在游戏当中表现自己。音乐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游戏内容和饰演角色,培养幼儿兴趣,提升幼儿游戏参与主动性,最终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结合幼儿自身特征,明确音乐游戏内容。

在音乐游戏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特征,根据幼儿自身特征因材施教,还要在考虑周围环境和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明确游戏内容,要设计出利于幼儿成长的游戏方案。音乐教师还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不同幼儿对于音乐产生的不同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音乐游戏开展方案。在设计的音乐游戏当中,不仅要充满趣味,还必须进行问题情景有效创建,激发幼儿内心兴趣,赋予幼儿探寻新知识的欲望。另外要在设计当中留给幼儿创造点。

3.通过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其创造力。

在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要想提升幼儿创造力,也要大力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来说,要为幼儿创建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幼儿自身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必须为幼儿渲染出开放氛围,使得幼儿具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才能真正激发出内在潜力,提升自身思维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思维创新能力,必须完善语言环境,利用语言进行游戏情景创建,为幼儿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在音乐游戏开展之前,都必须保证语言得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

8.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 规则意识 指导策略

创造性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状况。例如:幼儿与幼儿之间没有协调好;没有合理摆放、没有整洁的意识;随意地进行选择和更换角色,等等。这些情况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对教师来说则是要重点指导和观察的内容。为此,我对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幼儿有序、有规则地进行创造性游戏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创造性游戏是指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并学习彼此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由此可见,游戏中的“创造性”意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和游戏,而“规则”则是游戏进行时的规章制度,即良好的游戏习惯及正确的游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性”就好比是一条公路,幼儿可以选择自己的交通工具和去的方向;“规则”就好比是公路上的红绿灯,让交通更好、更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意识。

一、游戏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帮助幼儿有效地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1.教师做好相应的规则标记。

例如:游戏前,教师在娃娃家的柜子里贴上碗的标记、勺子的标记或者衣物等的标记,并告诉幼儿哪个柜子是放碗的;哪个柜子是放勺子的;哪个柜子里是放衣物的。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清楚认知物体摆放的位置,也能让幼儿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有效整理好物品。在区域游戏入口的地方,教师可以用点子或者插卡的方式表示人数。通过使用标记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更有秩序、更有效地进行游戏,同时提高幼儿游戏时的规则意识。

2.幼儿做好游戏的经验准备。

教师提醒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积累经验,提高幼儿角色意识。例如:平时和家长去菜场、超市,知道是如何进行购物的;去银行是怎么取钱、存钱的等。同时在游戏前教师需对幼儿进行角色意识教育,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角色及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时的规则意识也会有所提高。

二、游戏中,教师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合适的引导能促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

1.幼兒游戏时,教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

首先,教师要观察游戏中需及时解决的一些紧急情况。例如: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教师没有看到这个情况,则孩子在游戏中可能会受到伤害。其次,观察游戏中幼儿缺乏规则意识但对他人无伤害的表现。例如: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把娃娃一个人放在桌子上;水果放在锅子里烧;银行人员把钱摆放得很乱,等等。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合适的引导。

2.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与幼儿展开平行游戏。

例如:在进行超市游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会一下子买很多菜。我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就以顾客的身份到超市里买菜,边买边说:“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三个草莓刚刚好。”旁边买了一篮子菜的小朋友看到我只买了三个草莓,他也把自己篮子里的蔬菜放了回去,留了三棵青菜。

3.帮助幼儿回忆自身经验,情景挪移。

例如:有一次,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把娃娃一个人放在桌子上,爸爸妈妈回到家之后,我问道:“在家里,你有没有看到过哪个爸爸妈妈把小宝宝放在桌子上的?”他们想了一会之后摇了摇头说:“没有,我看到宝宝是放在床上的。”我说:“对呀,宝宝是放在床上的,宝宝放在桌子上可危险了,摔下来可不得了。你们刚才都出去了,都没人照看宝宝,刚才听到宝宝都吓哭了。”说完,他们连忙把宝宝抱起来。这就是通过幼儿回忆自身经验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三、游戏后,教师多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好的现象、缺乏规则意识的场景用拍照或者视频方式记录下来,在幼儿游戏结束的时候进行播放和点评,让幼儿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看一看小朋友做得对不对。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多问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幼儿思考,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没有把家里整理好,依然乱糟糟的,我问道:“你们看,这张照片上的情景怎么样?”他们说:“好乱呀。”我问:“为什么会乱糟糟的?”小朋友看了照片说:“因为他们没有整理好。”幼儿发现了问题所在,之后他们就有了游戏结束要整理好的规则意识。

2.通过让幼儿承担后果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例如:游戏后,幼儿发现娃娃家里没有整理好,我会继续问他们:“娃娃家里乱糟糟的,那怎么办呀?”小朋友们都说:“请爸爸妈妈整理好。”于是,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主动把家里整理好。他们通过实践的方式知道了游戏后要整理的规则,同时知道了没整理好要承担相应责任,最后需要自己整理。

四、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能让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根深蒂固。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不能时而松懈,时而抓紧。教师应在幼儿每一次的游戏中都将规则作为一把杆秤,一个标准。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出现错误就要立即改正。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练习,让创造性游戏的规则在幼儿意识中根深蒂固。

9.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九

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下面的游戏将帮助我们练习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做计划,如何合作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培训师给大家讲下面一个故事: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船上的乘客(学员)须在“ 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结束之前利用仅有的求生工具——七块浮砖,逃离到一个小岛上。

2.培训师指导学员布置游戏场景:将25m的长绳在空地上摆成一个岛屿形状,在另一边,摆4四个长凳,用另外的绳子做为起点。

3.给学员5分钟时间讨论和试验。

4.出发时,每一个人必须从长凳的背上跨过(就如同从船上的船舷栏杆上跨过),踏上浮砖。在逃离过程中,船员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能与“海面”——地面接触。

5.自离开“泰坦尼克号”起,在整个的逃离过程中,每块浮砖都要被踩住,否则培训师会将此浮砖踢掉。

6.全部人达到小岛之后,并且所有浮砖被拿到小岛上,游戏才算完成。

相关讨论

1.你们组可以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达成目标?

2.小组是否确定出领导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撤离方案的形成是领导的决定还是小组讨论的.结果?

3.你们的方案是否坚决贯彻到底了?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事后回顾当初的方案觉得是否可行?有更好的方案吗?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或没有提出来?

5.小组是如何分配组员撤离的先后次序的?考虑到了什么因素?

总结

1.如何应付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反映了一个人头脑的清醒程度和他的应变能力;同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大程度地达成我们的目的,也是观察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途径,

2.在我们面临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此时就需要出现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否则大家七嘴八舌,互相不服,最后只会使得整个集体都受到损失。如何选择这个领导者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但是关键的关键是此人一定要能够服众,让大家都听他的。

参与人数:10~12人一组

时间:30分钟

场地:户外

道具:木砖24块(每组6块),4张椅子,两条长绳(25m)

应用:(1)创新思维训练

(2)应变能力的培养

10.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十

天津教师招聘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绘画活动《创造性表现人物五官》教案范文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网,中公天津教师资格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想象出的各种物体创造性地表现人物的五官。

2、初步尝试运用线条来丰富画面背景。

3、充分体验替换想象画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积累对人物面部绘画的基本经验。(2)幼儿会画直线和波浪线。

2、材料准备:黑色勾线笔、白纸、磁带、录音机、展版一块。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1)欣赏散文诗《给老师画象》

(2)理解诗歌的内容。师: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边听诗歌边为老师画像呢?想在就请每一组小朋友讨论一下选出一位小朋友来为老师画像,其余的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看着他画,也可以帮他出出主意。

(3)幼儿画像: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边听诗歌边画像。

二、隐性示范与思考: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出示小魔笔)它是一只支小魔笔,它可能干了,会画许多漂亮的画,今天它给我们画写什么呢?我们赶快睁大眼睛看仔细了!”

2、小魔笔作画。

3、讨论:“你准备画一个什么娃娃?”师:“小魔笔真神奇,它能把我们吃的、玩的、用的东西都变成娃娃的五官,还能用线条画上好看的背景······我们大家先来说一说,你准备画个什么样的娃娃呢?”

三、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http://tj.zgjsks.com/

1、师生共同讨论作画要求:(1)把娃娃的脸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大的。(2)五官的位置要放放好.(3)选一种你喜欢的线条给你的画添上背景。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指导要点: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合理安排画面,鼓励独特表现,学习用线条加密背景。

四、作品展示评价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版上。

2、讨论评价。“你看到了哪些娃娃为什么?”

11.结构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十一

一、指导观察,培养兴趣,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我比较注重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观察各类物体以及材料,让幼儿对事物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参加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如大班幼儿在参观小区后,提出要建构“我居住的小区”的建构游戏,第一次建构,只建了几幢房子,还砌了一些围墙,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包办代替,而是再一次带领幼儿去小区参观。出发前向小朋友们提出了要求:①认真细致观察;②把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形状、颜色、有几个部分等都记在心里;③回园后把你最喜欢的东西讲出来或用图画画出来。参观时,老师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小区建筑的特点,小区的配套健身设施等,回园后,老师还组织了幼儿谈话和绘画,巩固幼儿对小区的印象,建构活动中,幼儿普遍要求再玩“我们的小区”的建构游戏。第二次建构游戏时,房子的门、窗等细节部位小朋友们也都能表现出来了。以后在游戏时又逐步增建了一些健身设施及小区周围的绿化。幼儿建筑的目的性逐渐明确。水平不断提高,想象力、创造性也不断得到发展。

二、好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物质条件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使。”教育家乌申斯基又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地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玩具的选择和利用在游戏中特别重要,应该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建构物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材料,提供废旧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独立构思,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因此,我提倡师生共同动手,特别是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采用简易的方法制作玩具和游戏材料。如:利用海绵边角料切成几何图形,把两个空盒用色纸糊好,制成长方形的“纸盒积木”;还把竹竿据成各种“竹节”,这些游戏材料既美观,又省钱,很受孩子的欢迎。我们还给幼儿提供了胶粒、胶泥、线轴、小纸片、笔、浆糊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出大量各式各样的玩具:美丽的栏杆、自行车、摩托车、花坛等等,形象是那么逼真,那么生动有趣。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及时地、适当地增添玩具、材料。每次游戏结束后,老师还征求小朋友们的意见,谈谈下次想玩什么?增加什么玩具?这样,游戏的内容就不断丰富,在做做玩玩中发展、提高,从而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还建立了沙池和水池,组织幼儿玩沙玩水。小朋友们使用铁铲、铁罐、木板等在水池上架起了“南浦大桥”,在沙地上建了“东方明珠”,小朋友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戏中开动脑筋,想办法,使“南浦大桥”的桥墩能在水中固定了下来,桥上各种车辆行驶,桥下各种小船通过,玩得非常有趣起劲。一件件美丽的建筑物都显示了孩子们的创造才能。

三、教幼儿掌握一些结构技能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结构游戏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创造性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游戏中,由小朋友自由构思,自定目的,自选材料,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构物品,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结构技能往往影响着游戏内容的扩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在幼儿掌握游戏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开始先让幼儿熟悉材料,自由摆弄,进而教一些材料的基本接插技能,在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的基础上,就可以创造性地表现物体。

在结构游戏中,小朋友提出的一個个疑难问题,我就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技能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他们逐渐懂得了建房子要把底座建得结实宽大,材料要上轻下重,要注意材料的高矮一致才能平稳的道理;有的还发明了用双层积木来建房子的底层,使高楼坚固;有的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来保持平衡;玩沙时小朋友们逐渐懂得了只有沙里放点水,拍得很结实才能开始建房子,挖山洞,建筑成功了,小建筑师们的脸上流露着无比的愉快,有的则拍手欢呼,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的组织艺术,对发展幼儿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

游戏的成败,有赖于教师是否发挥主导作用。我认为教师不能当局外人,发号司令。首先,应该与孩子一起参加游戏,兴致勃勃地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用游戏的口吻及时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即使解决所产生的问题,和小朋友一起建构,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有一次,小朋友建造了南浦大桥,但桥摇摇晃晃,老师作为一个质量检查员,和小工人一起观察、议论,找原因,小工人可积极了你一言,我一语,原因找出来了,是桥墩高度不一,大家又高高兴兴地造桥。

要不断提高结构游戏水平,还要与其它活动配合,才能促进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如观察图片等,使幼儿在脑海种储藏多种多样的结构物,游戏的内容和水平才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抓好游戏讲评环节,进一步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改变了由教师一言堂的讲评方法,采用互相参观、互相评价、分析比较等做法,表扬在游戏中动脑筋,敢于创新的小朋友,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2.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十二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将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定位为“ 感受与欣赏”“ 表现与创造”。 强调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支持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自主艺术活动,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每次观看非正规幼教专业的青年教师上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课, 若仅从整个教学课堂设计和课堂可操作性来看, 大都是相当不错的,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熟练地配合老师, 在老师的设计意图下整齐划一地进行活动, 但从整个幼教的要求和目的来看, 就有一种仅为教而教的感觉———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师并没有将幼儿游戏活动理解到位, 他们往往将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教学化的幼儿游戏以及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混为一谈。 在他们看来,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之教育的核心即以“ 游戏”为主, 游戏就是一个“ 玩”字。 任何传授幼儿的知识都应服从于传统的游戏。 他们认为, 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 只要让幼儿玩得高兴、玩得乐不思蜀就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诚然, 不管是游戏化的教学还是教学化的游戏, 让幼儿玩得高兴是没错的, 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但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理解清楚“ 幼儿园是让孩子在‘ 玩中学’的”, 也就是说“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不只是玩”。幼儿教育必须有其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观念等等。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 在幼儿玩得嗨翻天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挖掘其表现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从中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了解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知识、懂得一定的道理、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3.浅谈幼儿创造性美术教学的方法 篇十三

开展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已经一年了,通过一年的实践教学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到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质是创造性的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他的作品一定体现了画家的个性,品位,气质,风格,独创性,千篇一律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由此可见,社会需要造就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对于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实践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几种方法,现与大家分享。一 在创美活动尝试利用开放式提问

提问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技能之一。但是,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提问往往过于封闭,机械,缺少变化。在创美教学中,我把开放式提问作为点燃幼儿创作热情的导火线,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丰富而多变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大鸟带我去旅行”的活动中,我将一只大鸟放在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请幼儿大胆想象大鸟带自己做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大鸟带我到了太空”“大鸟带我到海底和小鱼游玩”“大鸟带我到了南极”等等。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亮亮的画是自己骑在大鸟背上飞到了云彩上,和小鸟共舞.文文的画是大鸟带他飞到了彩虹桥和小朋友做游戏。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据,使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充分发挥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都得以发展。

二 用故事启迪幼儿的创造力

根据中班幼儿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的年龄阶段,我们注重为幼儿创造故事情节的画。例如:在上“动物的故事”活动时,我们先给幼儿讲述大森林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然后,示范不同形象,不同姿态,不同画法的动物,概括动物的特征,倾听他们的想法,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还见过什么动物?最后请幼儿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同时,我们准备了各种不同画笔,颜料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小朋友画一只狐狸,头上戴着金灿灿的皇冠。我看了很久,直到最后画完才告诉我“这只小狐狸改正了缺点,在也不偷小鸡吃了。因为他最聪明,所以小动物们都选他当大王,连老虎都听他的话你。”孩子的想象是多么天真啊。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从来不问:“这是什么?”,也不向他们提任何建议,因为谁也不要在儿童画过程中或完成了他们创作之后,试图“教给”他些什么,这样只会阻碍幼儿个性及创作能力的发展。当幼儿不必考虑如何做才会使成人满意时,他的创造能力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在绘画中,我还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纸上画了一只很大的小兔子,接着在纸下方的角上画了一只很小的老虎,而小兔子则比老虎大几倍,这位幼儿在创作过程一直全神贯注。我没有纠正他,而是暗示到“哟,这只小兔子真大呀”。他听后得意地说:“我给小兔子吃了一片长的有高又大的药,现在小兔子比老虎还大,连老虎看了都害怕,他再也不敢欺负小兔子了。多么天真,可爱的想法呀。幼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所以他们敢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孩子也总是把观察到的外界事物赋予自己的情感去加工,去表现。使其个性得以顺利发展。

三 在创美活动中利用了发现法

在平时绘画中,平常方法不易引起幼儿注意,为让幼儿发现常见物体的不平常之处,引起探索愿望和绘画兴趣,我们采取了课前查与所画物体有关的资料,然后与同伴交流,让他们不断发现,积累,逐步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活动时我不示范,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对绘画对象的理解,划出形象,接着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修改,使形象区域正确。这是想象力和探索技能充分融合的过程,课前的准备和没有范例,可以是幼儿毫无顾虑地投身于探索活动,去发现,创作,再发现,直至找到正确方法。例如:小猫是孩子们最常见并喜欢的动物,画猫前我请幼儿去查有关猫的资料,并与同伴交流关于猫的指示,故事,图片等,使幼儿对画猫产生了兴趣,画猫是我请每组一个幼儿执笔,大家出主意,最后将每组画的猫贴出来,请大家讨论,评议,修改。在这过程幼儿发现,小猫非常调皮,所以画猫的动作特别多。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姿态的猫。

四 通过创造性美术活动中开辟了多种教育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更多地让幼儿投入一些非正规的美术活动中去,如在活动室的美术活动区,放置各种活动材料,如颜料,纸张,笔墨等,使幼儿随时能把自己在园内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得以充分展示。

在美术活动区,我们对创作表现的主题不作统一的规定,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索要表现的内容,可以自主地位作品命名,所以每次的活动结束时总会产生风格不同的作品。

由于在美术活动区中幼儿表现的内容,所用的材料各有不同,从而使每幅作品完成的时间不同,有时一次活动能完成几幅作品,有时一幅作品需要几次活动才能完成。

14.幼儿园拓展创造区活动方案 篇十四

在操场上经常看到孩子将轮胎不同方式地叠高或铺开,尽情地玩起来。玩轮胎对幼儿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又经常看到孩子在舞台上高处往下跳。这让我想起上海一个专家的建议:每个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轮胎,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设计各种玩法,开心地、尽情地玩。受此启发,在这次户外区域活动的推广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培养幼儿对户外区域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于是我们班设计了创造区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创造区的活动,体验自己创设区域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不同路线的变化,灵活地在轮胎上、梯子上走,并能在不同高度的立体梯子上翻越爬,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3、幼儿尝试从高处往下跳,培养幼儿勇于挑战困难的`品质,并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平梯子四把;

2、立体梯子2把(不同高度);

3、轮胎60个;

4、长凳7把;

5、防护垫4块。

四、活动玩法:

1、幼儿按自己意愿将轮胎、梯子、长凳摆好。

2、幼儿主动、积极地在自己设计的路线上走、攀爬、翻越、从高处往下跳等。

五、注意事项:

1、老师、阿姨要分开站在各个危险处,随时关注幼儿的安全。

15.童心:游戏,创造与幸福 篇十五

伊丽莎白女王80岁寿辰,在白金汉宫后花园里举行庆典。她请来了许多哈里·波特的小粉丝,还有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剧的演员。庆典开始时,女王说,让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我心爱的手袋不见了,掉在后花园里,麻烦大家分头帮我找一找。众人在草丛里、大树下、溪水边、花丛中,找到了一本又一本儿童绘本和其他文学作品,当然丢失的手袋也找到了。女王把文学作品和心爱的手袋捧在胸前,高兴而又平静地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从此,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很有意思,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可爱的人物,以及许多许多想象,而且可以有许多解读。我最想解读的还是女王。

80岁了,竟然还那么有童心:做游戏。看来,游戏不只是属于儿童,也仍然属于大人们,甚至是老人们。女王的游戏真实、自然,把后花园创设成一个巨大的丰富的情境,只有在特定的情境里才会发生动人的故事。其实,他们不只是在做游戏,而且是在创造一个故事,创造一件作品,创造一种生活。在这样的游戏中,大家既是游戏者,又是创造者,准确地说,游戏者就是创造者。因而,女王和大家的游戏,其最为深层的意义,是在生长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规则精神,更是一种自由、创造精神,其间充溢着无限的想象力。

女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童心是多么可贵。童心,真心也;真心,真人也;童心与真心,创造之心也。语文教师需要这可爱又可贵的童心。作家陈祖芬说得好:人总是要长大的,可眼睛不要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可心不要变老。不长大的眼睛是童眼,不变老的心是童心。童眼发现的是新世界,童心诞生的是新宇宙。语文教师以自己永不变老的童心去撞击儿童之童心,童心与童心的撞击,能创造最精彩最神圣的教育。

16.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十六

一、 户外体育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激发起着重要作用

求知欲、好奇心、探索性以及模仿能力强,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将会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在情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表现出创造力。户外游戏对幼儿创造力起了以下作用:

1.户外体育游戏满足了幼儿想要创造的心理需求。通过对不同户外体育游戏的接触,幼儿的好奇心会被激发,能够满足幼儿的创造愿望和需要。户外体育游戏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还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及想象空间。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与不同的人和事物之间的相互接触及互动,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从而获得个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2.户外体育游戏激发了幼儿创造力的潜能。在户外体育游戏中,一个玩具、一个材料,在幼儿的眼里都有着不同的玩法、发挥不同的功效。随着户外体育游戏环境的变换,幼儿也随着环境的变化,尝试着融入环境,将户外体育游戏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幼儿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游戏,摆弄不同的物品,玩到不同的游戏,他们的眼界和思维都会开拓许多,这样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时期创造力的激发是最有实际效果的,而且有利于幼儿日后的创造力培养以及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 让户外体育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户外体育游戏的多种多样有利于引起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幼儿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它,如果没办法了解,幼儿脑中就充满了问号,然后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方式去探索事物。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时,可以从以下两点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探索多种玩法。在户外的活动中,准备成品或半成品道具,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多种玩法。如给幼儿一些报纸,幼儿们会在一块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该如何玩弄报纸。有一个小朋友说:“看,这上面有东方明珠塔!”她指着报纸上的图片高兴地说着。还有幼儿将报纸剪剪折折,做成了各种手工品。有一个小朋友折了一个帽子,戴在头上,不停地说:“我是圣诞老人!”另一个幼儿做了一个花碗,她顶着自制的花碗,扭动着脖子,跳起了新疆舞。还有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他们将报纸挡在胸前,然后进行跑步比赛。他们各自玩得不亦乐乎。一张报纸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报纸玩出了新花样、报纸玩出了新创意!

2.充分利用户外空间。在户外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幼儿的玩伴,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户外体育游戏的一大优势就是空间足够大,在充分整合利用空间优势的基础上,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教师可以在空地上画格子,幼儿参加跳格子比赛,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身体灵活性,还能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跳格子的时候,他们会问:“为什么是这样跳的啊?”“为什么不能变呢?”甚至当孩子玩厌了一种格子,幼儿可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另一种仅在他们自己中间流行的格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着时间、空间、环境氛围的帮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废旧物品,然后相互交换,让每个人手中拿到的物品都是自己没玩过的,幼儿们会摆弄他们的物品,慢慢摸索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玩法。在幼儿期,幼儿应该具有充奋的自由,因为他们的思维是不受任何束缚的,既充满无限的可能性,也有着无边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开展各种各具特色的户外体育游戏。

幼儿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户外体育游戏为幼儿的身心、思维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因此,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中心幼儿园)

17.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十七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幼儿手指游戏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幼儿幼儿手指游戏

小班:上面上面小脑瓜(跟着做动作 用手指头)

下面下面小脚丫(同样用手指着)

前面前面小肚皮(肚子向前)

后面后面小屁屁(屁屁扭扭)小小毛毛虫 真呀真淘气(右手食指当做毛毛虫 来回弯曲)

爬呀爬到这 爬呀爬到那(向左向右 爬爬)

爬到~~~~~~~~~~(随便说身体的莫些地方 或者指定的地方)上拍拍 下拍拍 左拍拍 右拍拍(根据方向拍手)

小手举起来(双手举起晃几下)

18.角色游戏:培养孩子创造力 篇十八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自然也就成为了每个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而创造潜能的挖掘就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的虚构性、象征性、愉悦性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和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为此我们进行了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研究尝试。

在游戏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娃娃家的孩子像模像样地学妈妈喂宝宝吃饭,有时候嘴巴里还会念念有词“烫吗,妈妈给你吹吹”诸如此类的话;点心店的孩子因为没有生意会主动上门推销,就有了送外卖。还有很多,幼儿的思维你是永远摸不透的,每次角色游戏他们都会发现一些新鲜的玩意儿,这就是他们创造性的体现,好模仿,好学。

另外,角色游戏最好不要仅限于娃娃家、点心店、商店等,可以让幼儿提出感兴趣的主题。在每次游戏中,我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钱不够用,每次分给幼儿的钱一会会就用完了,那怎么办呢?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快要变成“强盗”了,经常会有孩子来告状:谁抢我们商店的东西了,谁吃东西不给钱等等。对于这个,我也曾反思过,如果把钱还给小朋友,那么商店的小朋友肯定不愿意了,这是我赚来的,为什么要给他呀。后来想了个办法,用打工这一办法变相把钱还给他们。在导入的时候,用了谈话形式:“最近我们班里好像多了几个小强盗,你们觉得抢别人东西对吗?”然后引出“那么我们钱用完了该怎么办啊?”马上就会有小朋友想到,钱没了就赚啊。问题就解决了,孩子们没钱了就去商店或者点心店帮忙赚取自己的报酬。有时候孩子的创造性需要老师拎一把,不仅仅靠孩子,老师也要在一旁协助。

(一)克服模式化,发展创造力。

在平时的游戏当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着成人化、真实化、功利化的倾向。她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图代替幼儿的意愿,过分追求游戏内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视幼儿象征性行为的发展。如有的孩子把学花片向上抛或向下掷,教师就认为这是不爱护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里的煤气灶拆掉了,教师就认为这是“破坏”行为,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重者禁止游戏。我通过观察、了解之后,将抛雪花片替代为“放鞭炮”,用掷雪花片替代为“种花”并予以肯定,引导他们在地上围上“栏杆”。以后,孩子们发挥了更大的创造性,不仅在地上围上“栏杆”,还分别用替代物做“一串红”、“花瓶”、“花篮”。可见,孩子们在赋予物品以象征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拓宽游戏主题,为再创造准备。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所以幼儿所处的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如馨馨喜欢做医生的游戏,她打针的模仿动作很逼真,因为她经常看到当医生的妈妈给别人看病的情景,所以对医疗小器械及各种小器械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而明明在玩汽车时,嘴里不断发出“呜――”的呼啸声,我经过了解发现,明明最近刚坐过火车,火车上的汽笛声音和感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坐火车的感受和经验用到了开汽车上。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其次,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我经常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和了解身边的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熟悉的成人的职业及生活方式,使幼儿对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为角色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为再创造打下基础。

(三)自制游戏材料,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的教授杨振宁曾提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因此,我经常组织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游戏材料。比如:新开设的“理发店”缺少各式发型,于是我便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发型”。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先讨论制作的材料,幼儿想出了制作发型的各式材料如尼龙袋、编织袋、泳帽等,最后通过大家一致讨论用浴帽来做发型既简便又容易装饰。接着我们一起分工合作,在画、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发挥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精心设计下,一个个精美漂亮的发型就被制作出来了。另外,在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也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为此,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启发幼儿积极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儿做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纸、牙膏盒、棒冰棍、橡皮泥等分放在美工区里,让幼儿找找、想想、动动制作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材料,既可以促进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还通过动手实践,可以使思维和想像变为现实,从而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四)采用内指导,拓宽创造空间。

开展角色游戏,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实现这两者的结合。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它虽然不是直白地传递教育意图,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戏的特征和幼儿的意愿,能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的尊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影响。当教师观察到某个游戏主题情节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可设计某些新的诱发情节,以引发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或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在情节单调的“医院”游戏中,我以探病者为由给“病人送花”,从而产生“花店”主题;以货车司机的身份给气氛平淡的“动物园”送去两只“来自非洲的大象”,并告诉孩子“大象”会表演。幼儿就是这样不停地将角色游戏的主题处在动态的扩展、深化和转换之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地淋漓尽致,从而也拓宽了幼儿游戏的创造空间。另外,我还通过设置疑难情景,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主动克服困难。如我故意以顾客身份到“理发店”去“烫发”,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布条或纸条)来替代或制作头发;又如我还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车”买票并报站,以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

上一篇:中华传统之美下一篇:形容心情很舒畅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