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客家文化专题研究

2024-11-18

河源客家文化专题研究(共1篇)

1.河源客家文化专题研究 篇一

绰河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长远规划

根据牙克石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要求,以我校创一流特色学校,育崇德、明理、博学、有为之人的办学目标为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文化建设长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精致的理念文化,凝塑师生的价值取向”;以“唯美育人的物质文化,创建素质教育最佳平台;以“开发拓展主题活动,搭建师生个性发展的舞台”;以“人文与科学的制度规范”,构建师生共进的保障体系;以“固化的精神文化,催发师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用精致的理念文化,凝塑师生的价值取向。

理念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首要,是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积极的引领作用,先进、精致的理念是先导,它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是学校的精神内核。独具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人文科学的制度规范、特色的教学活动、校园环境,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因此,我们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为突破口,继续构建和完善“学科课、活动课、环境课及其他隐性课程为载体的多轨同步的育人体系。努力恪守并践行“崇德、明理、博学、有为”的校训精神,继续弘扬:“一种情感——敬业,一种态度——乐业,一种思想——专业,一种精神——创业。”的“四个一”教风和“感恩、诚信、博学、进取”的学风,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意识和“人格、知识、能力、体魄和谐共生的质量意识。”让理念形成先进的、精致的文化引领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凝塑师生的价值取向。

(二)“唯美育人的物质文化,创建素质教育最佳平台。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体现了办学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因此,我们以呼伦贝尔市标准化学校为动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拓展教育资源,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教育效应。

环境建设在物质建设中是最外在的,确能潜移默化陶冶人、感染人、教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以“以美启智、以美育德”,“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园中无大景,景景皆育人”为宗旨,在环境建设上,使环境建设彰显着文化“激励人、感染人、塑造人”功效。力求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教育意义。

具体策略:首先是绿化美化校园。让校园形成“春绿”、“夏花”、“秋实”“冬藏。

“春绿”:继续扩大校园四周的杨树种植,早春时节,杨树郁郁葱葱,形成院落感、围合美。局部补种常青树、垂榆和黄槐,教学楼台阶前摆放绿绿的剑麻,渲染春的绿意。

“夏花”:在教学楼前后的花坛中和操场雕塑下种植蘑菇榆、海棠、野玫瑰和其它草花花卉,和已有的榆叶梅遥相呼应、错落有致,形成色彩与动感之美。让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花朵绽放出夏的热烈与华美。

“秋实”:充分开发利用本土资源。继续从野外挖取山丁子、稠李子、面果、沙棘、野玫瑰等野果树,种在教学楼后的种植区,充分体现本土特色。让缀满枝头的野果,宣告秋的丰硕与壮美。“冬藏”: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校园内种植的海棠、垂榆抗寒能力较差,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防寒措施。我校将为她穿上漂亮的保暖外衣。让漂亮的“外衣”和冬的洁白融为一体,彰显冬的圣洁与生动。室内:

以启迪智慧,完善灵魂为宗旨,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艺术品位,构建至善至美的环境课程体系。极大地优化课程资源,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让每个墙壁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让每条走廊都成为启智育德、劝勉励志的平台,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历史见证。

为了强化师生的爱国情感和民主精神,在整门厅醒目位置悬挂国旗、党旗、团旗、队旗和校旗。

创建三个平台:

建立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管理风格的平台。(一楼大厅)

建立学生赏识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二楼走廊)

建立教师提升教育理念,燃烧教育激情,引领教学行为的平台。(三楼走廊)

(三)、开发拓展主题活动,搭建师生个性发展的舞台。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把校园文化精神融入到师生的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让活动成为彰显师生智慧的平台。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校将不断开发和拓展主题活动。

1、“三环路建设”活动。

以极具校本特色的“3241”工程为载体,继续开展教师的“三环路建设”活动。本着历练外环(教学基本功),锤炼中环(教学策略),提炼里环(教育思想)的原则,使全体教师在活动中形成一个个文化交流的“场”,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文化。在碰撞中形成浓厚的精神文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运用和创造,从获得了凝聚心灵的支撑点和发展方向。

2、“小课题”研修活动.本着科研兴校的原则,以课堂为抓手,形成讲堂即文化,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高层次的教研文化。成为探求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的引领。

3、“书香校园”活动。

以“沐知识阳光,品读书快乐”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完成的长效作业《阅读积累手册》、图书室、图书吧、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依托,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让读书成为每个师生的一种习惯,不仅在读书中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更让心灵受到启迪。

4、“强身健体,凝塑气质”活动。

以“强身心,健体魄,凝塑气质”艺术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大力实施“33211”工程。在活动中不但使师生身心得到锻炼,同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情感的共鸣。让艺术的魅力得到永恒,让高雅的文化受用终生。

5、综合实践活动。

以我校“小雨点”电视台和“溪流”文学社为载体,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说我自在之意。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让校园电视台和文学社传递的信息,犹如绵绵细雨,更似涓涓溪流,滋润学生的心田,催开一个又一个花季。

6、“明星”引领活动。

以教师“五星评比”和学生“十星评价标准”机制为载体,开展“明星”引领活动。让明星的精神绽放绚丽风采,引发群星灿烂。让评价机制成为教师精神的支撑和创造,让精神成为师生的价值导向,引领团队创先争优,崇尚一流。

(四)“人文与科学的制度规范”,构建师生共进的保障体系。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制度是质量的保证,是依法治校的依托。因此,学校各项制度在体现教育方针、法律法规等行为准则的前提下,更要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人文”就是要具有师本和生本思想,尊重和呵护师生的生命成长。“科学”就是要正确的、高效的、愉悦的做事。因此,我校在制度建设上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力求让人做事并取得成果,确保师生的生命得到自觉的培育和充分的彰显。以《教师工作手册》、《教师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为载体,进行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在这项机制中,确保常规教学工作规范的实施,又鼓励张扬个性,彰显个人智慧。

继续推行“3241”校本教研制度即:每日“三练”、每周“两字”、每学期“四课”、每年“一积累”。其目的是正确的教、高效的教和愉悦的教。让教师感到累并快乐着。

以《阅读积累手册》为依托,构建以学代管的校本培训制度。强制的行政管理,教师被动的接受,收不到好的预期效果。为此,学校将继续推行阅读积累长效作业,引领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丰富专业知识精神世界,通过积累、感悟、运用,增长教学技艺。提高育人能力。

践行“值周教师一周校长制”和“学生自主管理制”。让师生更能认同学校的管理,形成合力,从而形成“人人懂管理,人人敢管理,管理见效益”独具魅力的管理文化。

以“1234”育人工程为载体暨:创特色一流学校,育崇德,明理、博学、有为之人,是我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质、明察事理、富有内涵、健康成长的新世纪少年,我校推出了“1234 ”育人工程,“1234 ”工程的“1”是每学期讲诉一个让你最感动的故事;“2”是每周完成两篇日记,即写一篇让你感到愉快的事,写一篇令你烦恼的事。“3”是每学期写“三个”自己,既《昨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 明天的自己》,反思昨天的自己,剖析现在的自己,展望未来的自己;“4”是每年写四封信,既“母亲节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父亲节”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教师节”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九九重阳节”写给长辈的一封信,通过这四封信表达对父母的深情,对教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敬仰。学生通过完成“1234”各项任务,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成长的轨迹。学校以此工程为载体,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践行“崇德、明理、博学、有为的校训精神,实现学生不但具有科学素养,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五)“固化的精神文化,催发师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最高层次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将潜在的、蕴藏的:精致的办学理念、唯美的物质环境、人本的管理制度,美化固化,凝聚成一种外在的美,让人思考领会、进而感动,催发师生的思想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人文精神。从而获得凝聚心灵的支撑和发展的方向。

上一篇:争做教师标兵征文下一篇:客户评价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