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2024-08-19

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共11篇)

1.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一

协议书编号:(编号由信息化推进司填写)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

项目协议书

甲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乙方:

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安排了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示范项目。经乙方申报和部内相关司局、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甲方经组织项目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并报部领导审定等,确定将乙方的企业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建设项目列入2014年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根据有关要求,双方签订本项目协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甲方同意为乙方的该项目拨付补助资金人民币 10万元(大写:壹拾万元整)。本协议书签订后,由甲方一次性拨款至乙方账户(账户名: ;开户银行:

;账号:)。项目期限 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

二、双方责任和义务 甲方:

1、指导和支持乙方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2、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委托省级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做好项目管理。乙方:

1、在收到甲方拨付的项目补助资金后,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严格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落实自筹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2、按照甲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要求,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4年第3号),建立和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当前发展需求,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3、按照甲方要求制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并将方案附在本协议后,以备项目验收等工作使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实施力度,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4、定期向甲方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根据甲方要求,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及提交项目实施过程材料和相关成果。

5、在项目实施期限结束后1个月内,告知当地省级地方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便安排和组织项目验收。

三、其他事宜

1、如项目发生变动,乙方应立即向当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说明原因。

2、对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甲方有权收回已支付的补助资金。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另行解决。

4、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5、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乙方:

(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单位地址和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手机):

2014年7月 甲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2.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二

昆明市手工业联社是昆明市市属城镇集体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 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联系昆明二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现有下属企业共81户, 职工15504人, 所属的企业分为工艺美术、塑料、服装、皮革、五金、家用电器、包装装潢等八个行业, 生产经营的产品包括工艺美术品、民族乐器、金银饰品、户外广告;塑料制品、注塑吹塑制品、中空制品;服装鞋帽;皮革制品;金属制品、大型及专用衡器、汽车工具、户外用品、精铝制品、精锌冶炼、小型机械;电梯、低压电器;纸箱、印铁制品、彩印制品、票据印刷、文教用品等大类。经营范围包括工艺品商场、日用品批发商场、服装商场、茶叶批发商场、移动电话商场、珠宝玉石商场、宾馆、酒店、旅游、培训等第三产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 联社领导班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持实施了学习、改革、基础、政策、稳定、保障等六大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联社各项工作的开展, 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止跌, 每年都顺利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昆明市手工业联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借鉴上海、成都、苏州等城市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不懈地探索企业改革改制与行业整合、工业集中发展的新路子。针对二轻企业的情况, 坚持以企业改革改制为主导, 转换机制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改制、重组、优化、合作、托管、关闭、破产、并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战略合作, 谋求新的发展。一些企业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地理环境、土地房产等方面的优势, 推动企业走产业集群化道路, 完成了“联社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的调研、准备工作, 步入了新的发展道路。

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同时, 加强了联社信息化建设, 2005年设置了联社“信息办公室”, 专门负责联社的信息化建设, 2005年-2006年建成了联社内部局域网用于联社办公, 联社的办公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07年实现了与昆明市政府办公内网的连接, 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008年“昆明联社” (www.kmsgyls.cn) 网站在Internet顺利开通并与总社的“中国合作经济网”连接, 标志着昆明市手工业联社对外窗口的开启, 加强了联社对外宣传的力度, 建立了企业信息上报和信息员网络,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软环境。这同时也意味着将联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这对机关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办事效率,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机关打下了基础。

2008年5月, 昆明市政府要求, 根据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昆明市手工业联社纳入“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作为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其他单位建立了“昆明市手工业联社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公开应公开的信息, 接受公众监督。

2008年12月10日由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 昆明日报社承办的“昆明信息港”, 正式上网, 它是集政务、新闻、商务、生活、旅游、文化和互动社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城市门户网站, 是面向全球宣传新昆明形象的互联网媒体, 是打造“数字城市”的信息化载体, 是服务春城市民、国内外旅游观光者和投资人士的“网上政府”和“信息超市”。昆明市手工业联社作为“昆明信息港”的成员之一也加入了该平台, 建立了以联社机关为主的新网站, 加大了联社的宣传力度。

推进信息化建设, 离开企业这个基本单元是不行的, 企业的信息化推进的好坏, 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特别是联社的中小企业, 数量多, 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都很不到位, 有的甚至于没有一台计算机,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邮件、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今年我们将打造联社企业信息化平台, 以“昆明联社”网站为基础, 联社企业为核心, 围绕宣传、管理、销售、集团化、资源共享等方面, 结合总社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构建适合联社企业发展的网络, 使企业充分开发和利用内部、外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 以便及时把握机会, 做出决策, 增进运行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

3.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篇三

周云杰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总裁

与信息化融合的工业化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认为体验经济时代有两个转变,一个是从大规模的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过去消费者是相同的需求,可以大批量生产以后卖给消费者。现在是一个消费者个性化时代,但个性化与小批量生产的成本发生矛盾,所以一定要实现大规模定制。在这里,工业化重要的是解决智能化、标准化与模块化的问题,这是方向。另一个转变是企业的转型。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生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从大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变。平台型企业首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边界封闭的企业;第二它是以用户资源为核心的,并不是以设备、自动化程度或交易为主体,而是以用户数据和用户资源为主体。它是一个大数据系统,这才是核心;第三是有很多平台系统对社会是免费的,在免费平台上吸附着很多资源,资源本身又能创造很大的价值,所以工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业化,而不是一个单体的工业化。第四是平台企业本身,它一定是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只有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平台才能越建越大。

邵峰晶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依法管理势在必行

信息产业是一个高科技的领域,但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有庞大的信息科技队伍,同时也可以向国外借鉴。但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法制的轨道,否则就会南辕北辙,酿成祸患。我们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认为,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制定《信息安全法》。

过去,我国遵循了发展优先的方针,坚持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原则,这对于促进加快发展和应付人权保护国际压力有积极作用。在目前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华南虎、厦门PX、绿坝、胡兵替身、南京高价烟等事件虽有其正面效应,但是,网络谣言、网上欺诈、手机黄祸、人肉搜索的名誉侵权、知识产权侵权等形成蔓延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公愤,侵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触及了公民道德底线,妨碍了人民对国体、政体的信任,动摇了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发展秩序的根基。近期,房叔、房哥等事件发生后,一些城市出台规范性文件,以强力措施不准以身份证查询有关房产信息,社会反响很大,激起了人民对信息依法管理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舆论和信息依法管理势在必行,《信息安全法》应尽快立法。

4.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我国彩电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转载自政策百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实施彩电行业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培育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竞争力的彩电企业,促进彩电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依据《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 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科[2011]347号)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国彩电行业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我国彩电行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自主品牌产品在国内市 场占据优势地位,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逐步扩大,多家企业跻身于全球十大彩电制造企业行列。但是,我国彩电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比较突 出,自主品牌价值和附加值较低,出口以加工制造为主,行业利润薄,亟需提升品牌价值。

当前,彩电行业正在面临新的重大变革。产业升级加速,网络化、智能化、产品与服务一体化趋势明显。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产业 生态环境和市场格局,制造商与品牌商一体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品牌、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彩电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加快彩电行业品牌建设,围绕品牌建设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质量品牌效益的转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优势地位 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国家实施信息消费战略的重大机遇,以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市 场导向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坚持品牌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坚持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积极营造有利于彩电行业公平竞争的品牌建设环境,积极推动企业从 规模成本优势向品牌效益优势转型,实现我国由彩电大国向彩电强国的转变。

(二)主要目标

我国彩电行业品牌培育意识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品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自主品牌价值明显提升。到2015年,行业主要企业90%以上制定实施明确的品牌 战略和目标。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低于出口总量的40%。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培育形成3 至5个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以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深刻认识品牌培育对于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引导彩电行业将品牌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 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发展意识,深化品牌竞争意识,巩固品牌保护意识,使培育和爱护自主品牌成为共同意识和 自觉行动。

(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品牌建设机制。发挥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定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品牌运营体系,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 度。加强政策

扶持,引导产业资源向优势品牌企业集聚,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及第三方社会组织为企业品牌建设做好行业自律、行业维权、技术服务支持、国际 交流合作等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多方支持”的品牌建设机制。

(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以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强对面板、芯片等产业链核 心基础环节的控制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强强合作,促进彩电制造业与运营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抓 住信息消费发展机遇,加快开发网络化、智能化彩电产品,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增强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品牌附加值,引领新的消费热点。

(四)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品牌成长环境。鼓励市场竞争,规范品牌管理活动,加强品牌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对自主品牌的舆论宣传,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品牌评价 活动,引导消费者树立重视品牌、支持自主品牌的消费理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举报,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维护品牌合法权益,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提高品牌经营能力,强化品牌优势。立足我国彩电产业基础和优势,推动企业强化品牌定位,加强市场研究,实施差异化的品牌战略,增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的能力。促进企业品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广先进的品牌管理机制和品牌培育方法,建设品牌管理人才队伍,增强企业营销策划、传播宣传、危机应对等方面的 能力,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和社会形象。引导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作用,开拓创新品牌推广新渠道。

(六)完善质量、服务和诚信体系,保障品牌信誉。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贯彻实施,完善质量检测条件,提升彩电 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企业自我声明活动,引导企业自觉承诺并履行质量责任,杜绝虚假宣传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 设,加快售后服务向售前服务、应用服务延伸,提高服务水平和附加值。大力营造重视质量、讲求诚信、珍视信誉的行业氛围,增强广大消费者对自主品牌产品的信 心。

四、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

(一)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中央和地方各项政策资源和财政资金围绕企业品牌战略进行优化配置,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拥有优势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彩电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链质量整体提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政策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大对优势品牌培育的支持力度。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和盈利能力强的自主品牌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培育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三)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引导企业联合建设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参加国际展览展销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探索利用多、双边平台,推动企业 推广自主标准、技术、品牌,扩大影响力。鼓励企业在海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保护,共同应对贸易纠纷。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积极支持行业协会、联盟、标准化组织、质量检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产品质量与自主品牌信息平台,开展产品质 量控制与品牌评价、市场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活动,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监督作用,鼓励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推进企业社会 责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

(五)加强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第三方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品牌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彩电行业特点的品牌建设模式,加快推广先进经验,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

5.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五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铬化合物生产建设的管理,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规范铬化合物生产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铬化合物生产装置和依托生产装置从事铬化合物生产的活动(以下简称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称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并取得《铬化合物生产建设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铬化合物,是指以铬矿、碳素铬铁等含铬原料生产的铬酸盐、重铬酸盐、铬酸酐等产品,以及利用铬酸盐、重铬酸盐或者铬酸酐等生产的铬盐、铬氧化物等产品。

第五条 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申请与审查

第六条 建设铬化合物生产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铬化合物生产建设规划布局,在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补给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和国家或地方名胜古迹保护区以及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外有固定的场所。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铬化合物生产装置以及含铬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设施。

(三)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四)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许可证书》,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申请报告。

(二)生产装置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运行有效证明文件。

(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七)项目土地使用证明或土地规划意见。

(八)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含铬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方案)及环境保护部批复文件。

(九)在役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报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意见书和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备案文件。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企业新建项目申请《许可证书》的,可以不提交上款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有关文件。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九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过程中,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受理许可过程中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或者需要核查申请人条件的,可以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查验,查验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申请人应当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查验活动。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出同意颁发《许可证书》之前,应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上公示五个工作日。对有异议的,应当依法进行核查;对无异议的,应当颁发《许可证书》,并公布名单。第十三条 《许可证书》的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生产地址、有效期、许可品种和能力。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加强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十五条 被许可人应当每年按许可条件要求进行自查,并于每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将上一自查情况报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被许可人自查情况报告作为《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换证的参考。

被许可人自查情况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铬化合物生产建设活动状况、铬渣治理和综合利用情况以及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水平等情况;

(二)企业发展变更情况:企业股权及注册资金变更,企业名称及资质变更,注册及生产场地变更,生产品种及能力变更,主要负责人变更等情况。

(三)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情况: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等。第十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对自查情况报告进行审查。经审查,自查情况报告不符合要求的,由被许可人重新自查;重新自查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检查,并责令其整改。

第十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被许可人实行监督检查时,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许可人签字后归档。

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 《许可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企业需要继续从事铬化合物生产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九十日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延续换证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延续换证申请文件。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

(六)铬化合物生产装置运行完好状况证明材料。

(七)铬渣治理和综合利用进展情况。

(八)企业近三年的自查报告。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准予延续换发新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换发,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被许可人进行合并、分立、迁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经核查,许可条件未发生变化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准予换发新证,并收回原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换发,并收回原证,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许可证书》,并视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该企业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

第二十二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书》的。

(二)监督检查时,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监督检查不合格,一个月内整改仍不合格的。第二十三条 未获得《许可证书》擅自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铬化合物生产装置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视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责令限期改正,在改正期内暂不受理被许可人换证申请、新增许可和许可变更申请:

(一)产生的铬渣未按《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完成治理的。

(二)已许可项目没有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重大污染事故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未完成的。

(三)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

(四)存在违规建设项目,尚未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停工整改或虽已整改但未完成的。

(五)有重大安全隐患,且一时无法整改,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标准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 对于未取得《许可证书》的企业,有关管理部门不得为其核发或换发相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书。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设或运行生产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许可证书》。第二十八条 《许可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许可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印制。颁发、换发《许可证书》不得收取被许可人费用。

6.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六

(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项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公章)

法人代表:

手机:

联系电话:

传真:

申报时间: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产业投资项目)

企业名称:

单位:万元、人 企 业 企业经济类型

注册时间

注册资本

基 本 情 况 注册地址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主要产品

上一 经营状况 从业人数

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上缴税金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核准或备案文号

项目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构成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

其中:建筑工程费

银行贷款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其它资金

其他费用

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

申请支 持方式 贷款贴息 已贷款额或已签贷款合同额

申请资助额

以奖代补 实际完成投资额

助 已投入自有资金额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审核

意见(100 字以内)

签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附件 1-2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地方知名品牌培育项目)

企业名称:

单位:万元、人 企 业 基 本 情 况 企业经济类型

注册时间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主要产品

上一 经营状况 从业人数

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上缴税金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项目基本项目名称

注册商标

注册时间

获国家、省、市(州)相关

情况 商标认定情况 品牌建设目标

当地品牌拥有资源情况(原材料、工艺技术、人员等)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已有生产设备情况

市场需求情况

申请支 持方式 贷款贴息 已贷款额或已签贷款合同额

请 资 助额

以奖代补 上投入自有资金额

助 已投入自有资金额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 审 核

意见(100 字以内)

签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签 章:

****年**月**日

附件 1-3 企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万元、人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市州

法人代表

法人代码

近三年经营状况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从业人数

主营业务收入

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

出口产品名称

产量

与境外企业开展合作情况简述

联系地址

联系人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移动电话

附件 1-4 使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情况表

序号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乡镇村 备注

附件 1-5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服务能力提升及奖励项目)

单 位 名 称 :

单位:万元、人

单位 基本 情况 负责人

单位 地址

成立 时间

现有服务条件及服务项目简述

主管 部门

职工 人数

实收

资本

工商注册号或编委批准文号

项目 基本 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起止年限

能力建 其中:场地购置(租赁)及改造

设投入资金 设 备 购 置及安装

其他

开展 服务 内容 创业辅导

人员培训

展览展销

信息咨询

对外合作

法律咨询

市场开拓

技术支持

承担政府委托事项

申请支持方式及额度 以奖代补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 审 核

意见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章:

****年**月**日

附件 1-6

服务企业汇总表

序号 企业名称 注册地址 所属行业 总资产 职工人数 主要产品 上年销售收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 1-7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

项 目 承 担 单 位 名 称 :

单位:万元、人 单位 基本 情况 负责人

单位 地址

成立 时间

现有服务条件及服务项目简述

主管 部门

职工 人数

实收

资本

工商注册号或编委批准文号

项目 基本 项目名称

情况 示范平台、基地名称

认定机构

认定文号

服务、入驻企业户数

申请资助金额

其中:奖励补助

入驻企业补助

县级以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章:

****年**月**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章:

****年**月**日

附件 1-8

入驻企业汇总表

项目承担单位:

序号 示范基地名称 企业名称 所属 行业 总资产 职工 人数 主要产品 上年销售收入 2017 年生产运营费用(万元)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合计 房租 水费 电费 其他

附件 1-9 “星光培训工程”及“人才培育工程”培训计划表

培训机构: :

序号

培训名称

培训内容

培训期数

时间

(月)

天数

培训规模

(人)

地点

承办单位

申请资金(万元)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 1-10 贵州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培训项目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

单位:万元、人

地区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培训课时

培训对象

培训人数

培训支出总额

收费总额

申请补助资金

开户行及账号

名称

从业人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小计

场租费

授课费

教材费

食宿费

其他

注:培训地点是指举办培训班的具体地点

附件 1-11 参加培训人员有关情况表

培训机构: :

序号

工作单位

职务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培训名称

培训地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 1-12 省民营经济局(中小局)培训满意度测评表

培训单位:

****年**月**日

授课教师及

效果评价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较好

一般

备注

培训组织服务评价

本次培训总体评价

建议

附件 1-13

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求

一、项目概况 二、企业基本情况及近三年运营情况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四、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六、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附件 1-14

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申请报告

与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

(一)项 目申请报告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期限;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构成明细、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年服务企业数量)。项目建设前期进展和建设条件落实情况。履行项目备案(核准、审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情况;资金来源;项目建设进度。

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相关业绩。

(二)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7.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七

关键词:会展评估,AHP—FCE模型,实践,案例

一、会展评估的内涵

会展评估, 是指对某一展会进行分析与评价, 即对一个展会的目的、执行过程、质量、服务、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判断该展览项目是否成功, 并分析其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为项目的主办者与承办者提供借鉴, 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为参展商、专业观众乃至一般观众提供参考。

二、国内会展评估存在的问题

国内会展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或权威的协调机构, 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国内会展业专家薛婷婷认为,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会展业行业协会, 而各个研究所、学会又各自为政, 根据各自的需求制定出来的评估标准难以得到业界多数人的认可, 因此, 制订全国性的会展评估标准目前时机还不成熟。

目前, 在国内仅有上海和温州两地的会展评估实施情况较好, 但对两地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上的研究, 不难发现它们均采取传统式的评价模式, 即采取专家评价法和赋分法;而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的弊病, 就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评估专家间主观差异和横向对比差异的误差, 同时不能将参展商、观众等市场调查的结果有机的融合和评价指标体系中, 以及将模糊的评价用语转换为精确估量中存在技术失误, 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三、AHP-FCE综合评价模型

AHP-FCE综合评价模型, 就是AHP层次分析法和FCE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会展评估工作中的综合运用。

AHP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简称AHP,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 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 进而分解为多指标 (或准则、约束) 的若干层次, 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 (权数) 和总排序, 以作为目标 (多指标) 、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汪利平, 2011) 。FCE模糊综合评价法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简称FCE, 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 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结果明确, 系统性强、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的特点 (刘伟, 2009) 。

较传统的会展评估方法而言, AHP-FCE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制订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减小主观评价的误差性、模糊性态度强度转化为精确数值、评估调查体系化、横纵对比的直观性等优点:

第一, AHP层次分析法为评估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克服了以往依靠专家主观经验赋予指标分值的缺点, 评价者不需要给出确切分值或数位评价者的平均值, 而是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两两对比的结果进行综合, 在逻辑正确的基础上, 就可以保证指标权重的准确。为下一步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奠定可靠基础。

第二, FCE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观态度强度转化为量度值的问题。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使用, 能兼顾到会展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影响, 综合多个评价主体评价意见, 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问题, 进行科学定量处理, 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计算有机结合, 实现了会展评估的精确性, 尤其是在市场调查问卷的处理技术中, 评价群体的主观评价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可靠等因素, 而FCE模糊综合评价技术能将人们主观态度强度, 通过隶属函数关系转化为精确数值。

第三, AHP-FCE综合运用, 能对模糊性的资料作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 对会展评估的结果既可以表现为一个向量, 又可以最终表现为一个最终点值 (分值) , 包含的信息比较丰富, 可以比较准确的刻画被评价对象, 能有效地将数量较大主观意见结果与AHP得出的权重转化为量度值, 实现对会展项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 满足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需求。

四、AHP-FCE综合评价模型在会展评估的应用实例

以2012年上半年由重庆市政府主办,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的某会展项目评估实际操作为例, 该评估工作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 重庆市工业展览馆作为评估第三方具体实施, 主要对展会办展效果进行综合效果评估的试行。

(一) 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

1、利用AHP构建会展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1) 设定会展项目评估指标。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目标层 (最高层) :指问题的预定目标;准则层 (中间层) :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指标层 (最低层) :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会展行业专家对会展项目质量的意见, 按照AHP设计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层次模型, 如表1-1:

利用专家评审法对上述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赋值, 构建成对比较矩阵。采用1-9及其倒数作为评定标度来描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如表1-3:

(3) 计算各指标间的权重。以目标层A为例, 专家判断成对比矩阵A, 用和积化计算准则层的权重: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用和积法计算权重: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各项权重为:W1=0.42, W2=0.21, W3=0.11, W4=0.06;

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Satty关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见表1-4, 当C.R.=C.I./R.I.<0.1时, 表明一致性符合要求, 权重值才可使用, 其中:

表1-4 Satty关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

C.R.= (λmax-n) / (n-1) = (4.02-4) / (4-1) =0.02<0.1, 则判断矩阵一致性可以接受。

根据目标层A的计算方法, 同样计算出B1、B2、B3、B4各指标系数及最大特征值, 如表1-5:

(4) 办展效果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根据上述计算, 我们可以得到办展效果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 如表1-6 (相对总目标权重取小数点后4位) :

根据上表, 我们可以看出, C11 (办展主题明确, 专业化程度高) 、C12 (展览的规模是否达到预期, 规模近三年来递增状况) 、C21 (参展商对展览整体的满意程度) 三个指标, 是评价专业性会展项目办展效果综合评价最重要的三个指标, 也是会展项目的主办和执行单位策划与运营项目时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二) 利用FCE法处理主观评价数据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前面建立起来的会展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使之更具科学性 (即合理性) 和适用性。

1、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定性因素

4) 。因素集与表1-1所要评估的因素相对应, 即U11对应C11、U12对应C12……U44对应C44。

(2) 设定评判集。采用五分制设置态度强度评判集:V={V1, V2, V3, V4, V5}, 对应:V1—好;V2—较好;V3—一般;V4—较差;V5—差。

为了能定量处理, 同时评价结果能采用较为直观、易懂的表现方式, 根据对专家组的调查建议, 使用百分制, 同时设定75分为基本达标分数, 得到隶属函数图像, 如图1-7:

明确各等级相对应的分值Vf= (95, 85, 75, 65, 55) 。然后用C中对应分量将各等级的秩加权求和, 从而得到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

(3) 建立多因素评判矩阵。对会展项目进行评价的人员共m人, 根据会展项目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和行业专家, 一般参与评价的评审人员包括项目主办方 (m1) 、参展商 (m2) 、专业观众 (m3) 、行业专家 (m4) 和项目执行公司代表 (m5) 等。每个评价代表所给出的评价因素U, 从而构造出一个从因素集U到到评判集V的模糊映射关系矩阵, 每个评判指标结果用相对应的V11-1、V11-2、……、V44-5等编号代表, 即会展项目综合评价的因素评判矩阵表, 见下表1-8:

其中, Vi-j (i=11, 12, ……44;j=1, 2, 3, 4, 5) 是赞成第i项评价因素V为第j种评价Vi-j (j=1, 2, 3, 4, 5) 的票数。计算出每一选项票数在总票数中所占的百分比rij, 即

这里m= (1, 2, 3, 4, 5) 为某项因素评价的总人数。由此事得到一个由U到V的模糊映射关系矩阵R, 既办展效果综合评价的单因素评判矩阵:由 (U, V, R) 构成的了一个展会综合评价的模糊综合决策的三元体模型, 按照表1-6输入权重分配Wi= (C11, C12, ……C44) , 就可以得到一个综合评判结果:Bi=AioRi (o表示运算符) 。

(4) 关于多评价主体权重的解析

在会展项目评估的市场调查工作中, 所针对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和被调查者的人数与在会展项目所起到的重要程度不同, 比如会展项目的主办者与项目执行企业在评估的地位和所占分值是不同的, 参评者人数差别较大, 市场调查问卷内容差别等等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的将被调查总人数m作为评判集的基数, 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较大误差, 同时也不能真实的反映直接利益者的评价在会展项目中所占的权重。在此, 我们同样使用层次分析法, 对会展项目主办方、参展商、专业观众、行业专家 (与展览主题行业相符的专家) 和项目执行公司代表等5类项目的直接利益者和行业专家进行权重赋值。

使用层次分析法, 我们得出会展项目直接利益者和行业专家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分值权重, 如表1-9:

各类利益直接者和行业专家的评分权重来看, 分别为:H1=0.48, H2=0.25, H3=0.15, H4=0.09, H5=0.04。

对于会展项目的办展效果综合评估结果就是

(三) 会展项目评估市场调查数据采集

该展会的评估第三方为重庆市工业展览馆, 笔者作为评估工作组的成员参加的相关工作。根据重庆市工业展览馆提供的展会期间现场调查数据, 主要分为主办方、参展商、观众、行业专家和项目执行公司等五类调查统计表。

1、样本采集情况

根据调查目标和范围的不同, 对参展商、专业观众的调查,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对会展项目涉及行业专家和主办方采用全面调查法。

市场调查问卷的问题用语设计与统计表指标有点差别, 但调查内容和统计指标相对应;以下统计数字均为整理后的有效问卷。

2、导入计算公式进行运算

根据直接利益者和行业专家所做的调查分别判断矩阵Ri, 计算出不同类型的评价者的分值, 最终相加, 并以百分制得出办展效果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T, 计算公式为:

以项目参展商的市场调查评价评分为例,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M (∧, ∨) , 计算出“展览目标和综合效果”该子目标的得分值, 本例中的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 已知指标评价集Vi-j、指标权重Wi-j和参评者类型权重H2, 由Vi-j进行规范化运算, 得到指指标评判矩阵ri-j, 通过模型一的公式运算, 可分别求出各类参评者的评分权重, 即

[备注:1.“o”为模型M (∧, ∨) 算子;2.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 市场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所不同, 部分问题未设置在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范畴, 故该选项人数指标均为“0”。]

进行归一处理B1=[0.24 0.70 0.06 0 0], 也就是说, 在项目主办方的综合评价过程中, “好”占24%, “较好”占70%, “一般”占6%, “较差”和“差”均为0%;代入Vf[95, 85, 75, 65, 55]对应分值中进行计算, 即得T1=B1·Vf=∑[0.240.70 0.06 0 0]·[95, 85, 75, 65, 55]=86.76。

此时我们可以知道, 对参展商的市场调查结果, 通过FCE模糊综合运算, 得知从参展商的角度对会展项目综合效果评价为:好—0.03, 较好—0.26, 一般—0.30, 较差—0.24, 差—0.17;通过数据分析, 可以知道参展商对本会展项目的态度强度;若要形成一个量度值, 则可以代入Vf[95, 85, 75, 65, 55]对应分值中进行计算, 即得T2=∑B2·Vf=∑[0.03 0.26 0.300.24 0.17]·[95, 85, 75, 65, 55]=72.42;而参展商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H2=0.25, 即参展商的评价分对应的总分为T`2=T2·H2=18.11。使用同种方法, 我们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可以求出不同类型评价者对该会展项目的评分, 如表2.1-6:

根据评判隶属函数图像, 得出本次会展项目办展效果综合评价:

定量得分为82.08分, 定性级别为“良好”。但从整体评价中分析, 评分结果界于“较好”和“一般”之间, 定性结果也界于“良好”和“达标”之间, 该项目达到既定的办展目标, 综合效果较好, 但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但在“FCE模糊对应评价值Bi”中可以看出, 主办方对执行公司的运营的该会展项目办展效果综合评价表示满意, 但从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角度评价, “好”和“较好”的比例较低, “较差”和“差”的比例偏高, 应针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满意度及时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

五、结论与展望

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组织下, 对其所管理的工业和信息化展览会开展试点评估实施, 是在一定区域和行业范围内有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意义的会展评估应用, 主要解决了行业管理范围内, 会展项目的横向对比问题, 为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展会发展策略和扶持方案, 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对会展项目的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 指出会展项目在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展会经营者制订展会改进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意见;在理论研究方面, 为国内会展评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同时实践经验也将作为国内会展业开展评估的重要经验, 不断提高会展评估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唐玉.基于区域化会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硕士毕业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2

[2]陈泽炎.关于会展项目评估的若干问题[A].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8.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八

其中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内容包括: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对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信息产业部的合并,有专家表示,由于两个部委机构同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工业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一直处于低端位置,工业的产业结构布局、技术改造和升级亟待变革,这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推行大部制,总体统筹协调。

信息产业部成立10年来,也是中国电信业超高速成长的10年。中国电信业每年2300亿元的投资,占了全球的8.5%; 每年7300亿元的运营收入,占全球的5.5%。据信息产业部人士表示,信息产业部与其他部委的合并,会加入现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等部委原来的对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管理职能,也会涉及到其他与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有关的职能部门,但传统通信行业相关基本职能肯定会保留,对通信行业内的电信重组、3G发牌、市场监管等问题,不会带来直接影响。

9.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九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1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落实中央领导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行业协会和广大工业企业共同大力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工业战线各级单位持之以恒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在总结去年质量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并确定了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明确了2010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

现在将2010质量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希望各有关单位按照或参照本通知的要求,积极研究部署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质量工作并抓好落实,推进和深化工业产品质量建设,为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2010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的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中央经济工作精神,通过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为调结构、上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在质量工作中,要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为工作要点,积极推进质量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在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09]180号)的基础上,2010年质量工作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品种开发和品牌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二是通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等活动,推动地方和行业质量进步;三是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为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建设打好基础;四是通过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公共服务等工作,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定完善工业产品质量规划和政策法规

按计划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大行业在编制行业“十二五”规划时,要对行业质量发展提出目标要求和措施;继续推动修订《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运用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行业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等手段,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组织开展重点工业行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逐步建立工业行业质量水平评价和发布制度。

(二)完善工业产品标准,提高标准符合性水平

继续开展梳理工业行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0年要完成3400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达标工作的试点,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提高工业产品采标率水平,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消除标准性的贸易壁垒,并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争取逐步形成一批“以我为主”的技术和产品标准。

(三)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企业实现生产改造,增强企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和引导有关产业领域优化技术攻关组织形式,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攻克制约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发挥行业和地方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地方工信部门落实质量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在“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广开展“示范项目”的活动;以“示范项目”拉动地方质量工作,提高区域性重点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组织工信系统开展质量工作研讨和培训活动,提高地方工信部门质量意识和能力,促进地方质量工作。积极促进和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质量工作,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质量兴业”活动,2010年将确定3-5个行业和领域开展“质量兴业”活动试点;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业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力,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开展对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研究工作,并将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制定和发布食品质量诚信体系的标准,抓好在黑龙江省、河南省分别开展的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诚信体系。

(六)落实“下乡”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继续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和“建材下乡”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通过产品选点、制定目录、质量监督和签署质量责任协议书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切实保证下乡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维护农村用户的合法权益;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和保持进行研究,巩固和扩大“下乡”政策的效果。

(七)加大扶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力度

积极宣传贯彻《关于推进中小企业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平台的质量服务功能和水平。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的遴选工作,2010年要建成150个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在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将质量管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为中小企业培养300名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教师;鼓励行业和地方在政策、技术、资源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导和扶持。

(八)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筑牢企业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根基;宣传贯彻《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依靠行业协会和质量协会等组织在重点行业、地区采用多种手段宣传推广适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步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粗放的状况;鼓励企业推行ISO9000、ISO22000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切实提高体系运行和认证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关于鼓励工业产品开发品种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增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机构管理,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研究,提炼源于我国企业成功实践的质量管理经验并普及推广;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在我国企业中成功推进的路径研究,为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供指导和帮助;研究开展评选工业行业质量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为培养质量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积极开展消费品领域质量品牌建设

开展对工业消费品品牌建设的研究,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关于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服装和家纺行业为切入点,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对市场和用户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研究工作,开展在重点产品领域的用户评价和市场评价工作,了解和掌握重点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认同度,为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打好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提升区域和行业质量形象。

(十)做好重点产品质量整治工作

继续配合执法部门,做好相关工业产品质量整治工作;与质检、工商部门配合,对国家监督抽查和国家市场监测的重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配合,做好农资产品和生产单位的管理,做好农资质量监测和农资打假,提高支农化工产品质量;开展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建设中的程序管理、质量责任制和质量通报制度,切实提高通信工程质量;继续开展手机产品的质量整治工作,重点治理手机生产和非法手机交易市场两个源头,制定手机企业售后服务行业标准,维护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对手机、电视、计算机商品“三包”规定进行修订。

(十一)组织和支持全国性质量活动

继续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会同质检总局、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共同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质量论坛”和“全国工业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现场经验交流大会”;支持中国质量协会等组织开展“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用户评价和质量宣传交流等活动;会同宣传部门,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营造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社会氛围。

二○一○年二月九日

10.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十

量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2011年工业质量工作的通知

工信部科〔2011〕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09]180号)提出的工业产品质量建设三年总体目标的关键一年。

201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指出,质量工作关键在落实,要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各项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心任务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工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建设,现就加强2011年工业质量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为目的,全面部署“十二五”规划任务,构建质量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工作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加快品牌培育,提高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实物质量水帄,狠抓落实,促进工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全面提升。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促进工业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业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继续

推进“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承诺活动”,完善质量承诺活动的监督管理机制。会同工商、质检部门,组织实施《关于规范工业企业产品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在建材、家电及民爆等行业开展规范企业自我声明试点,从规范产品说明书和标志标识等入手,打击虚假不实宣传,净化市场环境。

(二)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增强工业企业质量保证能力

会同有关部委,制定并组织实施《关于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质量协会、各行业协会和质量研究机构作用,在工业行业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质量管理课程和教材开发,组织开展可靠性工程、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和推广活动。鼓励企业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医药、食品、通信等行业分别将GMP、HACCP、TL9000等专业性管理标准作为重点,开展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继续加强中小企业质量人才培养,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作为“银河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中小企业培养质量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在具备条件的产业聚集区研究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重点企业关键岗位质量管理技能要求的研究工作。

(三)完善工业标准体系 落实质量相关政策

继续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工业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2011年完成3000项工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达标的实施意见》,印发《工业产品质量达标备案管理办法(试行)》,逐步推进质量达标备案工作,提高工业产品达标水帄。深入开展工业产品对标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化研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在制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时,把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继续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做好“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政策落实和质量保证工作;积极推进“下乡产品”售后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适农产品。

(四)加强生产技术及评价能力建设 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水帄

围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帄和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等中央投资要重点支持新产品开发、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能力提升、共性质量问题攻关以及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的项目。制定鼓励新产品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开发满足社会需求的工业

新产品。在装备行业开展可靠性提升活动,建立重点产品可靠性分析模型和失效模式数据库,为质量改进提供科学指导。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智力引进工作,增强工业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的技术保障能力。开展建设质量基础数据帄台的研究,为工业产品开发和质量改进提供基础条件。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帄台的建设和示范帄台的遴选工作,增强帄台的质量服务功能和水帄。贯彻《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核定细则》的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机构核定和管理。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网

(),发挥工业质量工作的信息帄台作用。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产业聚集区质量竞争力指标和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试点统计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工业质量水帄评价制度。

(五)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和诚信体系建设

积极宣贯《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消费类产品为重点,建立服装家纺自主品牌数据库,开展家用电器、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培育和品牌企业评价工作。会同有关部委,制定发布并组织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评价指南》,推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评估管理体系试点,以服装、家纺、家电等消费类产品为重点,指导100家试点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品牌培育评价与改进机制,指导工业企业改进品牌培育工作。

继续加强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的工作要求,按照“全面铺开、选择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在黑龙江省、河南省分别开展的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深入贯彻《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以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和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等标准,以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食品行业为重点,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和评价试点工作。组织调查、研究建材行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通用要求和实施意见,开展试点。

(六)继续改善质量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大质量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营造关心质量、珍视信誉的良好社会氛围。参与组织“质量月”、“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第十八届中国质量论坛”和“全国工业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现场经验交流大会”等全国性质量活动。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质量调研宣传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做好修订《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的前期研究、论证和沟通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研究进一步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代国务院草拟《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意见》。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质检总局签署的《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合作协议》。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安排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改进和分析专题会,解决突出质量问题。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小企业的管理研究,探索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营造安全健康的市场环境。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工作,提升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设计水帄,确保产品环保质量。加强支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药产品批准证书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资质量检测。

三、工作要求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计划发布《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品质量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加强对行业和地区质量规划工作的行业和专业指导。各行业协会要将质量工作作为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制定和部署本地区工业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工作职能和手段,积极推进地区和行业质量工作。要全面组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活动,集中力量突破解决区域性、行业性关键质量问题,建立评价、分析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帄的工作机制,研究建立相关表彰和奖励制度。

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战略任务,需要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围绕工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建设,加强与发展改革委、财政、商务、农业、税务、海关、质检和工商等政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合作,研究落实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共同为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水帄做出贡献。

11.工业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篇十一

一、坚持深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实现“十二五”发展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五个方面,其中强调,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必须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力度大的政策措施,并花大力气抓好落实。我在学习中体会到,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最根本的保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项重要具体措施是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一贯强调的战略举措。这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挤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我感到,这是对信息化重大意义的再认识,是对信息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再认识,是对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向的再明确,充分反映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具体要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取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大的科技革命,牢牢抓住当代倌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体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基本点是对信息社会发展形势的清醒认识,着眼点是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更加依靠信息资源发展的坚实基础、内生动力和新机制,着力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为转变发展方式做出重要贡献。

二、“十二五”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机遇期

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由试点探索走向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确实是不失时机,我个人对当前“两化”融合工作的形势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一是“两化”融合的工作空间正在进一步扩大。从经济领域看,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保持较快发展,制造业銷售规模继续上升;效益好、竞爭力强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一流企业进一步追求一流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水平;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原来弱小甚至空白的产业领域,先进制造业还在成长之中。这些都表明,工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仍然是“两化”融合的主战场,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扩规模、上水平仍然是最重要的客观需求特征。从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领域看,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层出不穷,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对城市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迅速增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的发展方兴未艾,正在塑造新的信息技术需求市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落实,区域市场也在加快扩张,推动“两化”融合具有巨大的需求背景和发展空间,

二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进一步加速上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随着影响市场环境变化因素增多、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形势发展,企业普遍从危机中体会到。企业发展需要寻求信息化的支撑,企业特别关注和认同信息化在降本增效、减少风险、经营创新方面的作用。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普遍性增强。从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应用软件和服务公司客户数量和经营业绩持续较大幅度上升可以看出这一点。

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对两化融合的促进效果开始显现,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外部动力,当前,节能减排政策压力正在转化为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在全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上。一批重点行业企业现身说法。通过他们应用信息技术改造重点环节、关键工艺,乃至设计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同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也催生了一批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和创新服务模式,为地区、行业、企业节电、节煤、节油、能耗监测、减排、控排提供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开发新技术。并且在推销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宣传了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潜力和效果,扩大了节能减排的覆盖面、增加了深度。

四是体现融合发展的领军型企业初步形成,示范和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我国企业界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先企业,开始走上了融合发展道路。比如南京钢铁公司的信息化集成应用,大连起重重工的数字化产品创新、研发设计,无锡一棉的全程监测控制,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转型等。这些企业的实践,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创新性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实现了信息化与业务充分融合,形成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必须依赖的重要动力。他们在实现这种转变和发展的路径、方式和机制上所作的探索,为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积累了较为系统的重要经验。同时,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上的愿望强、要求高、购买力强,形成了信息技术服务的高端需求市场,对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改变长期以来缺少自主核心高端产品的状况,向研发高技术产品、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五是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创新应用还在不断加速涌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3G广泛应用和后3G技术研发应用、物联网应用、三网融合等技术和应用还在不断发展中,“两化”融合的创新性应用还在不断涌现。比如焦点科技的三维电子商务服务,常州企业基于互联网平台、搜索、智能匹配的专利技术个性化服务、工业智能生产线。这些说明信息化的深刻影响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还在进一步发展形成之中。

在看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困难和挑战也很大。从企业内部看,大多数企业正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爬坡阶段,投资曲线陡升,周期长,需要企业领导的发展眼光和更有力的支

持,才能实现更多的整合和流程改造。进而才能充分体现出信息化的投资效益;对企业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更高的规划统筹、技术统筹、协调实施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对CIO制度设计得更准确定位,需要及时调整运维模式,减低成本,需要更多的部门乃至全员配合和企业全员素质的提高。从行业服务支撑能力看,特别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运维服务外包,从宏观政策环境看,推进“西化”融合的引导性、激励性和保障性政策措施需要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感到“十一五”期间“两化”融合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十二五”是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落实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迫需求为重点,坚持以信息产业发展为支撑,坚持应用创新和高水平发展,努力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十二五”期间上一个大的台阶。

三、关于当前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指导思想

我初步认识,当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特别是从我部工作看,是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条主线,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升的两个带动作用,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实现低耗绿色发展能力的增强,为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坚实基础、内生动力和新机制做出重要貢献。

(二)基本工作思路

我认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首先还是要坚持融合,加大工作力度,把原来已经提出并经实践检验正确有效的措施坚持下去,落实到位,同时,要适应形势新发展,满足发展新需求,推动融合发展向新的领域扩展,再者。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机遇,应用新技术。推动融合迈向更高水准,争取在一些领域实现国际领先。

(三)当前的两大任务和三个原则

从当前突出矛盾和紧迫需求看,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两大任务,一是引导,主要是政策引导、规划引导;标准引导和投资引导、二是服务。主要是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三个原则,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要事;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三是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积极性和力量。

(四)当前应当采取的重点措施

当前应重点推动三项任务的落实,并应将其列入“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之中。

一是加快修改完善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若干意见》。

二是创新“两化”融合发展引导体系。重点是:加快建立和推广实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框架(指导规范)”;在企业制度上加以引导,推广首席信息官(ClO)制度;在引导机制上,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机制,这些在本文后面还有详述。

三是建设“两化”融合产业服务工程。尽快研究明确“两化”融合产业服务的内容、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建设若干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产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可以是实体的、园区的形式,也可以是虚拟的、平台的;可以是政府主导的。也可以是民营为主的;可以是先搞起来,从小到大,也可以先试点性搞,成套路、有底数了。再争取国家更大财政资金。

(五)关于创新“两化”融合发展引导体系

推进两化融合,要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发展引导体系,切实形成对企业特別是大中型企业的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引导体系,除了传统的手段外。我们确实要在方式方法创新上多想办法。部领导在这方面做过许多重要指示。我考虑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首先是以标准规范的形式形成引导,部党组在关于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工作部署中指出。要建立”两化”融合的标准。这是根据我司“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进展。对完善引导体系提出的明确要求。我考虑,具体的措施是加快建立和推广实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框架(指导规范)”(暂拟名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框架(指导规范)”是关于企业为实现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全面融合、支撑战略目标实现。在基础设施、关键业务环节、主要业务流程、综合集成管理等方面,应全面推行、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思想方法、主要内容和相应水平标准的框架性、规范性描述,我们应在这两年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基础上,尽快建立起这个引导框架,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发展起到重要帮助。

二是在企业制度上加以引导,推广首席信息官(CIO)制度。CIO制度的最重要作用在于保障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实现规划统筹、技术统筹和强有力的协调实施。要认真总结这方面国内外经验,研究形成CIO制度指南。跟踪分析实施发展情况,编发年度报告,引导ClO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上一篇:在人间读书笔记5000字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