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精选8篇)
1.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一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2016年7月8日,()和韩国正式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我国要完善()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
A.国防动员
B.应急应战力量体系 C.物力保障体系 D.科技支前体系
3.我国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个。
A.156 B.234 C.256 D.312 4.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社会矛盾多发叠加,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
A.平缓期和深水区 B.攻坚期和浅水区 C.攻坚期和深水区 D.过渡期和深水区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和战略支援部队。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2.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A.有灵魂 B.有本事 C.有血性 D.有品德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日本负责对台湾交流事务的民间机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自2016年1月1日起更名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
正确 错误
2.日本负责对台湾交流事务的民间机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自2016年1月1日起更名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
正确 错误
3.中日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可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正确 错误
4.蔡英文上任后拒认“九二共识”,引起两岸关系后退和动荡。
正确 错误
2.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二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绘制了宏伟蓝图,“十二五规划” 为我们作了具体部署,是攀钢进行各种战略部署的指针,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摒弃“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理念——企业新概念。
企业新概念是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是企业家们努力为自己及其伙伴创造财富的结果。而企业新概念认为,企业不只是为拥有者创造财富的工具,而应是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主发动机——不仅为企业家和拥有者,还要为必须公正地得到工资的员工,从税收中得到资金开办的学校和其他公众机构的社团,以及在企业潮流中运气时好时坏的供应和销售公司及其员工创造财富;企业要生产新的有益的产品,这些产品必将越来越安全,不会破坏环境,并能让人们长期受益;企业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与未来有着重要联系,关系到世界和平稳定和全世界人民的安康,企业应对更多的公众,而不是只对他们的拥有者和股东员工负有责任,企业与其所在地的地区、与国际社会和世界环境都有直接关系,这些就是企业“新”的含义,即企业新概念。
企业新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提出来的,虽然不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但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就应该努力而且必须去承担社会责任。攀钢也同样如此。因此,在与鞍钢组成鞍钢集团走向国际大市场的过程中,攀钢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着眼于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努力按照企业新概念的要求,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攀钢要着力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重视并爱护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增效的同时不断增加职工的收入、改善并提高他们的各种水平。只有这样,攀钢才能树立起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攀钢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健全促进攀钢改革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和问题,事关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经理班子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党委参与决策与董事会依法决策的关系,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与尊重维护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绕不开、躲不过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深化攀钢改革,推动攀钢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目前,攀钢应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健全促进攀钢加快改革发展的激励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干部原则,完善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要坚持扩大党内民主的基本方向,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要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完善干部任期制,认真落实干部职数、职级管理和到龄退出的相关规定,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管体系。
(二)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重点单位、关键环节、敏感岗位的干部要定期交流。配合做好与鞍钢的干部双向挂职交流,鼓励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部挂职交流;全面贯彻新《劳动合同法》,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依法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促进员工合理有序流动。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内部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完善工资总额与生产经营目标挂钩的联动机制。坚持收入分配向操作技能骨干、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倾斜,探索员工收入与市场价位逐步接轨的方式和途径。
三、 按国际标准组织企业的各项工作,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攀钢牌”
现代商战是全球性的品牌大战。谁拥有名牌产品,谁就能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一个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占领固定的市场,就必须拥有自己充满个性的名牌产品。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埃德加伍拉德曾说:“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无一不是世界性的名牌产品。”目前,跨国公司对塑造和发展名牌是非常专注的。它们不仅在产品的设计风格、质量水准、形体处理、外表装潢等方面大做文章,而且在商标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跨国公司更是倾注巨资。如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现在使用的标志就是花了58亿美元征用的。虽然国际上品牌大战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但我国企业却还存在着品牌观念淡薄的问题,在国际上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作为WTO成员的我国企业,要成功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就必须按照先进的国际标准,积极主动地做好质量认证、保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打响自己的品牌。
攀钢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攀钢牌”并没有响亮起来,因此,攀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攀钢牌”,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要求攀钢必须把创新作为提高攀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攀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此,攀钢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跟踪监督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商品生产中严把质量关,要对消费者负责。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保住名牌。
(二)强化品牌意识。制定名牌向导战略,在塑造名牌方面花人力、物力和财力,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坚决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陋习;二是要加大对商品的保护力度,用法律来保护攀钢的品牌。
(三)深刻理解SA8000系列的内涵,全面提高企业形象。20世纪末期,欧美和澳大利亚先后出现了一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多边组织,并逐步形成了一些评价体系和认证制度,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中最有名的标准。SA8000系列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内容,是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我国企业存在服务质量低、水平差的现象,因而在SA8000认证标准所涉及的内容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我国企业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备受指责,因此,深刻理解SA8000系列标准,对于我国企业改变“劳工标准低,劳工权益受保护不充分”的不良国际形象,大踏步走向国际大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攀钢必须自觉地、主动地做好SA8000认证工作,以便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四)逐步推行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宣传我国现有的有关质量认证和保证的法规或规章,切实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尽快跟上国际步伐。
(五)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超值服务”。“超值服务”是指企业不仅生产经营质量好、价格适中的产品,而且更要主动承担风险,增加服务内容,提供便捷服务,并随时准备为用户提供意想不到情况下的优质服务。“超值服务”有利于我国企业冲破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有利于我国企业建立好的市场信誉和社会形象。所以,攀钢必须提高服务质量,采取措施,切实保护企业已有的信誉,塑造质量可靠、信誉度高的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建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即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知识、技能、经验和突破性思维;结构性资本即企业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顾客资本即市场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
攀钢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员工的突破性思维和顾客资本两个方面。因此,攀钢应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造就一批既懂外语、又懂经济,既懂财务会计、又懂国际法惯例,能胜任各种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设施人才本地化战略,大量聘请销售国的各种人才。这样,攀钢既可以节省一大笔培训费,又可以节约我方人员的往返费用,还可以加深中国人民和销售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让“攀钢牌”在他们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一)不断创新,为攀钢创造新的商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是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方面。因此,充分运用法律,不断创新,保守商业秘密和适时公开秘密,就能创造出新的商机。如英特尔公司为拓展市场,将286芯片技术公开而使市场迅速扩大,之后研制出486芯片,并设计了防伪标志,又推出“奔腾”系列,并且严格保密而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注意法律保护,我们吃了不少亏。在当今国际经营进入网络化时代,攀钢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即“网密”的保护,因此,加大对“网密”的保护,防止“网密”失窃,是全面深化攀钢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建立专利技术库,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成本。我国小天鹅公司建立了小天鹅企业专利技术库,为企业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津一家企业有效地依法利用专利信息库,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市场成本。因此,攀钢在重视专利技术、商标等保护的同时,还必须依法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推进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专利技术库,为全面深化攀钢的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传统观念已经给我们造成了许多危害。因此攀钢必须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重物轻人”的现象,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美丽攀钢”也才能实现。
摘要:面对着改革发展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改革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任务。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企业改革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即企业集团化、股权多元化、决策科学化、治理规范化、营运流程化、财务信息化、资本证券化、人才市场化、监管动态化和考核价值化趋势。”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就必须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所说:“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3.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三
一、把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甚至增加更快一些,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报告指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增收是民生之首。实现收入倍增目标是面向全国提出的总体要求。作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起点低,收入基数低,如果与发达地区同样翻一番,相对差距仍然很大。只有更快地发展,更快地增加收入,才能真正缩小差距,才能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为此,扶贫工作必须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帮助贫困家庭大力建设增收项目,更快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更多地增加家庭收入。河北各地的实践证明,只要帮扶工作做得好,贫困家庭纯收入一两年、两三年实现翻一番、翻几番,是完全可能的。“种好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掉几棚瓜,小车开回家”。这是饶阳县贫困群众编写的顺口溜,也是一些典型村户现实情况的写照。因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扭住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这个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瞄准贫困不动摇,产业扶贫不动摇,扶贫到户不动摇。确保到2020年,重点贫困村水、电、路、通信、住房和社区环境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二、把扶贫开发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绿”与“富”双赢同兴。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农民增了收,山秃污水流”,这是过去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的严重教训。河北地处首都周围,特别是燕山-太行山地区,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在扶贫开发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扶贫部门,在产业谋划和工作指导上,我们注意“绿”与“富”的结合,从实际出发,分区域科学确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在环首都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节水设施蔬菜、设施畜牧、食用菌、优质林果和实施“雨露计划”等,打造环首都生态富裕带;在黑龙港地区,实施扶贫开发“富民大菜篮”工程,支持贫困村、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菜果,发展畜禽设施养殖,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北方地区知名的“大菜篮”片区;在太行山区,继续发展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品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这样,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融为一体,把脱贫致富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把国家要求与群众利益融为一体,呈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扶贫,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三、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跨越赶超过程,单靠外部“输血”是难以持续的,必须勇于探索创新,建立健全适宜的体制机制,激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落实扶贫到户,我们实施了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做到规划到户、项目到户、资金到户、帮扶到户、效益到户。对扶贫对象及其他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对列入扶持规划的贫困村逐村建立扶贫档案,为获得扶贫资金(含社会帮扶、扶贫信贷)支持的贫困户制发填写《扶贫项目资金入户登记卡》,接受社会监督。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我省先后开展了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服务社试点,农户互保、干部担保以及企业担保群众小额贷款试点,特别是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全省27个重点县开展了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试点,成为全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县最多的省份。经过多年探索,全省创新和完善了“专项扶贫上产业,瞄准贫困强家业,改善条件靠行业,快富依托金融业”的扶贫开发路子。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的要求,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以良好作风服务贫困群众。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我们扶贫系统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保证扶贫开发事业健康发展。扶贫工作实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扶贫开发首先要开拓群众的视野,树立群众的信心,增强群众的本领,帮助和引导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较快地增加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硬的工作作风,具备更高的工作水平,建立更好的工作业绩;扶贫对象具有弱势性,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强的政策观念和群众意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千方百计维护贫困群体的根本利益;扶贫环境具有艰苦性,扶贫工作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程,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强的宗旨意识,必须具备和养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品格;扶贫工作具有相关性,在助民增收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扶贫部门和扶贫干部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的任务更加具体、更加繁重,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本领,注意方法,耐心细致,善于协调,使扶贫工作的实效体现在广大群众的笑脸上。
作者: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4.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四
A.安定和有序 B.公平和正义 C.诚信和友爱 D.民主和法治
2.()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3.我国“法治社会”的概念是在()提出的。
A.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B.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C.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 D.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了全面深化,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明确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明确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D.明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正确 错误
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正确 错误
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正确 错误
5.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医疗监管 篇五
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工作
党的十九大是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反复研读报告,认真学习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和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深入思考党的十九大对未来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工作的深远影响。在深感振奋、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更加坚定了做好新时代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依法治国的新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综合监管。一是必须坚持依法先行。不断更新医疗机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库,结合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监督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学习医疗机构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鼓励干部职工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在学习结束后开展医疗机构监管法律知识竞赛,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医疗机构监管重点领域的监督,夯实医疗改革法治基础,推动立法进程与改革决策相适应。二是积极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基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是强化执法监督。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执法考核和行政问责,加强对干部职工与执法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以罚代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要求,建立常态化的普法教育机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六
摘 要 十九大召开之后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工作带来了指引,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如何做好电力服务保障工作是电力企业在新时期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对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电力企业稳步实现改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电力企业 意识形态工作
作者简介:韩玉芳,内蒙古锡林郭勒电业局。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84
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内容深刻地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处理好多样性、多元化、理性认知、感性人体、建设与管理等因素。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是保障电力安全的主要力量,在新时期,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涉及全局、关乎长远的基础性、战略性举措,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切实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宣传部门所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意识形态工作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社会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各个领域内都不断改革深化,在电力行业中,其发展目标不断调整,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安全、稳定的电力产品的重要途径。十九大召开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存在偏差
在企事业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单位内部的领导人员,是十分重要的群体,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外界的一些不良舆论对很多基层干部思想产生了一定的侵蚀,工作懒散、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时有出现,这种不良现象还在整个单位内部蔓延,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群众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一些群众的观念更新比较缓慢,思想比较保守,小富即满不思进取,对各种新技术、新事物的积极性不高,在社会层面上出现了信用缺失、不讲公德等现象。
(二)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队伍水平较低
意识形态工作人员是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任务的重要角色,在单位不断发展过程中,缺乏一直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结构的更新比较缓慢,思想观念也比较陈旧落后,没有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组织与规划,因此导致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缺乏规划和设计,没有积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导致意识形态工作水平不高。
(三)意识形态工作方式落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使用网络、移动设备的人数逐渐增多,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而且网络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导致不良网络信息在社会范围内扩散,反而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
(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十分严重,一些基层的单位缺乏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而且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对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因此很容易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也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整个意识形态工作表现出疲软状态,加上一直以来有关领导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导致意识形态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当前,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意识形态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单位内部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而且经济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党组织的步伐,在党和国家的引导下进一步发展。在单位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十九大精神要义的理解,并且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在单位内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用电安全。
(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关系
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样性并不同等于“多元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在社会中由于物质关系不同,因此人们的意识形态也是不相同的,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旧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反映不同经济关系的社会精神生活、价值观念也会是多元化的,是多变的。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并不不代表完全无限制的多元化,就必然是多样的、多变的。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别有用心,利用混淆的概念来阻碍我国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样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处于支配地位,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意识形态,所以说意识形态也是“一元化”的。在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从宏观层面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用党的理想理念来武装党员群众的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性其实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基层单位内宣传,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以宣传,才能帮助各个基层单位从整体上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最后,还应该要?β砜怂贾饕辶⒊ ⒐鄣恪⒎椒ǖ冉?行研究,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回答实际问题,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必须要肩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者的角色,将“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群众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并且对党组织工作体制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要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根据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标准对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避免出现走过场、做形式的问题出现。意识形态工作主要依靠意识形态工作人员,依靠单位内部的干部力量,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群体,能够了解群众最真实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带动群众,走到群众中去,对群众开展教育,对自身开展教育。以电业局为例,电业局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重要部门,电力产品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产品。促进电业局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必须要在电业局内部积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意识形态队伍建设,对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加快构建党组织主导、群团组织参与、健康群体协作的联建格局,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促进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在单位建立更加健全的、科学的管理责任和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各个主体共同发力。其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基层干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层干部领导人员必须要给群众、给单位的员工做好榜样,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能等上级部门出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也不能只局限于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应该要积极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市场,了解群众的需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将意识形态工作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群众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便利和利益,并且在服务中对群众开展思想教育,引导群众观念的改变,更好地认识党和政府的决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改革工作,促进单位经济改革持续发展。
(四)丰富意识形态工作形式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意识形态工作形式进行丰富,使得意识形态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某电业局通过以下方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著:第一,利用党委中心组的课程教育、在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将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等形式,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第二,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到企业内部进行授课,并且利用支部书记与党员群众的谈心、报告先进事例、开展座谈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尤其是各种先进事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些事例就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加强对这些事例的应用可以对员工进行激励,形成舆论引导,激发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重新认知自己的工作,认真地对待工作。第三,加强宣传引导。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可以对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进行利用,并且结合标语、牌板等社会宣传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对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进行阐述,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舆论引导。第四,拓展“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入户走访解民情”等形式,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让干部队伍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根据群众的反馈来改善工作,并且凸显出单位的社会价值。第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举办的“尽责圆梦”等类型的主题文艺巡演,开展文艺演出、道德图片展览、红色经典影视剧展播等形式,对传统美德进行弘扬,加强单位内部人员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出力。
(五)加强思想阵地建设
思想阵地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应该要结合多种不同的媒介平台,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范围。例如对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电子屏等多种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利用,循环播放传统美德、思想道德教育、历史文化传统等相关内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以正面宣传为主,对群众进行引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的内部要持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层次,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7.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七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要求,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的要求, 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优良作风的学习教育,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定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民主法制和诚实守信意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围绕教育主题举办“大论坛”和征文演讲比赛, 通过校园网络、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 利用微博、微信、飞信、QQ群等新兴媒体,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弘扬主旋律, 增强感召力。要着力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和心理健康教育,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作用, 对十八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教学情况和高校事业发展, 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重点, 切实提升办学理校水平
高校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 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负一方管理责任, 在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要不断加强学习, 强化修养,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系部领导班子要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班子成员要增进团结, 分工协作, 同舟共济, 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特别是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教育, 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把握方向、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要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 积极探索在实验室、教研室、教学团队、科研信息平台、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公寓、学生社团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 实现党建工作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认真抓好主题教育、民主评议、“三会一课”, 推进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制度, 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注重在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 扩大党内民主, 健全党员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 保障党员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广大党员必须积极贯彻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勇挑重担, 积极作为。
三要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主力资源。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 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在培养好、使用好、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 注重引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制度环境, 营造鼓励竞争、宽容失败、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学术环境, 营造民主平等、积极进取、相互关爱、和睦共处的人际环境, 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水平上乘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优秀人才队伍。
三、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 切实加强校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是高校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也是解决高校党的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密切联系师生。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 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 制定实施方案,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师生。制定实施校级领导联系教学系、领导接待日、定期听课等制度, 实行职能部门联系班级、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学生等制度, 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系部处室, 下班级、下宿舍、下社团、下餐厅、下实训场所, 了解情况, 倾听师生意愿和诉求, 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 着力规范提案办理程序, 不断健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申诉机制。全面落实党务、院务公开制度, 充分利用信箱、邮箱、意见箱、座谈会等渠道, 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议, 多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大力营造关心师生、服务师生的良好氛围。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勤俭节约办教育, 建设节约型校园,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促使广大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促进高校节约能源资源, 降低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 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物品采购、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办法, 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办公。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举办节能环保科普知识讲座, 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活动, 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师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着力打造节约型校园。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带头学习、执行制度, 努力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致力优化校风。校风是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体现在干部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上, 校风建设对于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校风建设, 摒弃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抢抓机遇, 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 攻坚克难。在党员领导干部中, 着力解决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问题, 做到大胆履职、敢于担当;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问题, 做到积极主动、快速高效;解决作风疲沓、应付差事问题, 做到务实重干、争创一流。在教师职工中, 要着力解决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问题, 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解决责任意识淡薄、只教书不育人问题, 做到履职尽责、教书育人;解决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钻研业务不深问题, 做到勇于创新、严谨笃学;解决学术不端、功利浮躁问题, 做到潜心治学。在学生中, 要着力解决学习态度不端、勤奋刻苦不够问题, 做到奋发向上、自主学习;解决纪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问题, 做到严于律己、品学兼修;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好高骛远问题, 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四、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保障,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要做到严明政治纪律,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为教育教学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一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的政治纪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加强对课堂、论坛、讲座和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的管理, 认真做好应对、处理和控制突发事件及复杂局面的工作, 着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个决不允许”和“五个不允许”的要求, 做到令行禁止, 勤奋敬业, 务实廉洁, 保证高校党政决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要大力开展廉洁执教宣传教育。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加强廉洁教育, 就是要增强廉洁意识, 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腐败蔓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通过正面宣传、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 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把反腐倡廉要求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 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弘扬淡泊名利、廉洁从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风气, 提倡诚信治学, 反对弄虚作假, 摒弃学术不端行为, 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外, 还要创新方法载体, 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 使廉洁文化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等规定, 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 保持清白清正清廉形象。
三要切实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加强监督制度, 就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风险防控机制。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 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 把招生录取、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后勤服务、学术诚信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作为推进风险防控的重点, 加强监督管理, 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学校各级“一把手”的责任意识、监管意识, 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认真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 完善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公开制度, 切实畅通师生员工直接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渠道, 诚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监督。
8.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篇八
一、在行政程序上,要坚持公正透明。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透明度和行使力。”行政程序是工商机关监管执法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完善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弥补实体法不足等五个方面。行政程序的公正透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取向。政府要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而增强政府、企业、群众之间的理解信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工商部门具体的工作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职能公开。由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受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矛盾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对工商工作不完全理解甚至误解。推进职能公开,就是要大力宣传工商部门的职能任务,通过组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重要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市场专项整治、企业法制讲座等活动为契机,综合运用政务信息、红盾网站等手段,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和企业、群众应知事项,通过媒体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告知,让社会公众了解工商动态、理解工商决策、支持工商工作。特别是要完善向党委政府主动汇报制度。加强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完善向执法相对人主动沟通制度,充分尊重、保障和维护相对人的权利。二是政务公开。这既是工商机关自身工作的要求,也是企业和群众的希望。一要坚持行政审批程序公开。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把企业登记注册的职责、程序、依据和时限等事项,向社会进行公示。让企业和群众“一看就清楚、一问就明白”,方便企业和群众即时了解办照程序、所需文件和收费标准,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二要坚持监管公开。把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社会和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比如将执法机构设置、职责任务、执法办案程序、案件线索举报电话及联系方式等向社会公开,增强执法办案的透明度。三要坚持结果公开。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及时把企业违法行为记录,流通领域食品、药品、保健品质量检测结果,各类经济违法大要案件、典型案件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向社会公开,这样既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树立工商机关公正严明的执法形象。赢得社会群众的认可,更能够把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转化为工商监管执法的辅助力量,形成执法声势,增强执法效果和权威。
二、在行政功能上。要强化监管执法。行政功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的职能作用。它反映国家行政机关所代表国家的性质及其活动的基本方向。行政功能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它的类型。按作用的领域,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工商机关的行政功能属于经济功能的范畴,工商机关的职能定位是市场监管执法,管理就是履行职能的手段和措施,是对那些违反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进行管制的间接服务。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就是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依法履行职责、强化制度创新、营造优良环境上来。一是高效快捷的市场准入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工商部门担负着市场主体准入把关的重要职能,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全面清理准入限制规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年检验照方式改革,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良好的准入环境。二是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党和国家把建立和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的重要职责赋予了工商部门。必须自觉增强市场监管执法的主体意识,以法律、法规授权为依托,以行政执法为手段和途径,紧紧抓住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经济违法热点问题,不断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业贿赂、滥用支配地位、强制交易和限制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市场竞争公平、公正。三是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加强监管执法的目标要求,也是工商部门职责的重要内容。加强市场监管,应以推进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为重点,努力构建“层级清晰、权责明确、制度完善、监管规范、管理长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监管职责到位,提升市场监管的层次和水平。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积极关注市场经济的新业态、新领域和交易的方式、手段,找准切入点,寻求介入网上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出租柜台及机场、车站、码头等领域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将其纳入监管范围,促进监管职能到位。四是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依法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既是工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过程,涵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大基本关系,一个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一个是经营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工商机关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切实对消费者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商品、规范的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要维护市场公平交易。使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消费维权上,把执法工作的落脚点放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来,突出工商部门的消保维权职能,发挥行政机构和消协组织的作用。强化执法维权力度,在社会上叫响12315品牌,真正构建起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三、在行政机制上。要创新管理制度。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所谓机制,指复杂系统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有序作用而完成其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具体到行政机制,就是指各行政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度体系和工作关系。机制上的创新,是事物创新发展的关键。创新就是一个重新发现、重
新组合、重新创造的过程。就当前工商工作来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新业态、新领域、新的经营行为层出不穷,发展变化非常迅速,作为监管执法部门,积极推动机制创新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紧迫。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因应监管客体的发展变化,不断在监管的思路、体制、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思考、调整、更新、突破,探索监管执法的有效途径和治本之策,才能够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效能和水平,使工商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一是探索长效机制。工商工作要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要求,把实践科学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研究新时期监管执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构建科学、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执法机制。机制创新往往来源于思路的创新。思路就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对一个问题,往往换个角度来思考、认识和分析问题,思路就会豁然开朗,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一个“重新发现”的创新过程。工商机关各项工作都需要在思路的创新上下功夫。二是整合监管资源。整合监管执法资源,目的在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执法的整体效能。工商部门的主要资源,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包括了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科技等无形资源。所谓资源整合,就是运用系统控制、现代管理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最优地或合理地调控配置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及管理方法、手段、人员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工商行政管理资源,并使之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完美运行状态,从而保证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科学的调配、取舍和组合,对人财物、信息、职能等一切工商行政管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获得工商行政管理整体的最优。这就需要从全局出发,把握资源整合总体布局,改革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克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建立统一、精干、指挥畅通、高效的监管机制。要将系统资源整合具体应用、落实到各项任务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围绕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地位、作用的根本要求,对队伍、信息、职能和经验成果等资源实施整合,通过科学划分各级事权、整合监管执法职能、相对集中执法力量、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基础资源配置等,努力实现资源最优化、效能最大化。三是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力量在基层。推进监管重心下移是工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要积极改革监管执法体制,按照“小局大所”的战略构架,充分发挥基层监管队伍大、力量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强化基层工商所的监管职能。要适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的要求,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进一步下放监管权限,赋予基层工商所综合执法权力,通过推行“网格化”监管,实行巡查式监管等方式,推进监管重点下移、关口前移,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四、在行政手段上,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指方法和措施,这里特指技术手段和措施。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已经应用到公共行政的各个方面,不仅成为工商部门进行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引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深层次变革的有效载体和前提。先进技术的应用既有利于统一领导和协调,达到集权与分权的统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又可以实现行政民主化,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当前,从哈尔滨市工商局来说,要按照“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重点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改进和完善网络系统。建立起规范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对外充分发挥网站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网站栏目,及时向社会提供在线工商业务,发布工商动态信息,受理申诉,反馈结果,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对内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功能,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加快公文运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二是创新监管手段。要着眼于实际需求,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手段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要加强专业执法装备的研发应用,探索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市场远程监管,加快数字工商建设步伐,开通移动执法平台,整合系统内检测设备资源,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效能。三是提高使用和管护能力。要继续加强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电子政务、微机使用等技能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现代化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的使用能力和水平。配备专兼职网络管理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网络管理和维护,保证网络及电子政务渠道的安全与畅通。
【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推荐阅读: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08-08
中共十九大精神08-04
十九大精神答题09-17
十九大精神感悟12-06
十九大精神发言材料07-21
贯彻十九大精神信息08-12
专题党课十九大精神11-09
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08-18
十九大精神宣讲 主持词08-21
“十九大报告”精神宣讲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