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业

2024-09-20

流通企业(11篇)

1.流通企业 篇一

医药流通企业创建技术品牌

贺昊

中国医药流通业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人拉肩扛到运输方式、通讯方式逐渐现代化,从品种单一到种类的极大丰富以及包装、储运的标准化再到如今的信息化,流通技术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新近出台的医改政策,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对流通效率的高要求,将使流通技术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医药流通业的竞争内涵已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一、规模化经营的效率效益基础是流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医改政策,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对效率的要求,使得流通企业核心能力在外延方面必须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要让规模庞大的企业实现经营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更加重视企业核心能力在内涵方面的建设(详细内容请参阅拙文《流通企业构建多层协同能力》)。流通企业多层协同能力的构建,离不开流通技术的运用。按照韩耀与何广前对流通技术的三层次划分(2006):第一层次是指微观层面的流通作业技术,第二层次是指中观层面的流通管理技术,第三层次是指在第一二层次基础上形成的广义流通技术,可见,流通技术与企业多层协同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流通技术之所以能给规模化经营带来效率与效益提升,主要源于以下2个方面:

1、复杂系统集成,提升效率。

随着流通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会形成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职能、不同地域、不同期间的各种系统,比如,按照一般流通体系的构成,大致可分为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各自又包含有许多子系统。这些系统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流通企业规模越大,这些系统及系统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要降低这些复杂系统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只能借助于流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比如,就流通供应链来说,随着标准化、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应用,流通供应链实现了对销售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持续补货系统、有效顾客反应系统、订单管理周期系统以及电子识别、货物配送分拣等处理单元的集成,整个流通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2、流通成本降低,增加价值。

流通业像个大配电盘,一边联系着大量的生产厂家,一边又要向无数个销售终端或机构提供商品和服务。厂家越多,商品越多,销售终端或机构越多,企业的规模就越大,需要协调、沟通、监控的节点就越多。如果没有流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交易成本将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成几何级数膨胀。于是,企业规模受限,社会流通成本无法降低,人们的福利水平必将下降。随着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商品流通成本在不断降低,而且依托于流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流通业提供给销售终端或机构以及生产厂家的相关增值服务也更加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整个社会生产销售成本,人们的福利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增长迅速。比如,“快配” 取代“快批” 实现流通服务增值就完全是源于流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流通业竞争将以技术品牌的创建为手段和目的。

流通企业今后要在竞争中实现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流通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突出和稳固。在品牌日益重要的今天,流通企业围绕流通技术创建技术品牌,也必将成为流通业竞争的手段和目的。所谓技术品牌,是指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与传播的过程当中,把“技术”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其它一切品牌要素均以此核心为标准进行设计、统一与规划的品牌。

之所以说创建技术品牌是竞争的手段和目的,是因为流通技术是流通服务相比竞争对手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并使顾客感受到差异的本质性因素。无论设计怎样的流通服务,传播怎样的服务承诺,要让相关服务真正实现所承诺的效率与价值目标,使顾客获取实质、真实且长久的满意,其基础都一定是流通技术。而这样的本质性因素必须通过品牌化的过程去占领顾客的心智,让顾客能够对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认知。否则,在顾客对流通服务的基本诉求日益集中于效率和价值,各竞争企业提供的流通服务功能性指标愈加单一的时候,企业便只能通过大规模的简单价格战获取竞争优势。显然这是整个行业都不愿意看到的。不同的企业会因为不同的承继、不同的资源、不同的战略而拥有不同的流通技术或技术储备。这样的差异意味着不同的企业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上为顾客提供有效率和价值的服务。通过流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将技术品牌化,不仅可以差异化与对手的竞争,构建竞争壁垒,提升顾客的忠诚度,逐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同时,也将使整个行业服务水平得到

提升且步入良性竞争轨道。

创建技术品牌将成为流通企业经营工作中的最大重点。

三、创建技术品牌需要关注的两个关键

美国学者佩蒂斯在其著作《创建技术品牌》中,提出了创建技术品牌的六步骤,即明确问题和困难;识别顾客;定义品牌;发展品牌策略和营销交流计划;创建并执行一体化营销交流计划;持续管理品牌。

流通企业在创建技术品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1、定义品牌。

技术品牌是以技术为品牌核心的,因而其品牌定义除了要考虑识别顾客等市场因素外,技术也是品牌定义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据流通业的特性,要创建技术品牌,必须根据不同的市场和竞争态势,将流通技术进行分类,分为基础技术和增值技术,并就技术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或特色、对顾客是否具有吸引力、顾客或潜在顾客数量即技术价值或潜在技术价值如何进行评估。基础技术是为了满足顾客效率需求的流通技术,增值技术可以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的流通服务。

基础技术既然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效率要求,其品牌定位应该是:人有我有我更优。按照波特的通用战略范式,基础技术是成本领先型的,是医药流通企业制约恶性竞争的必备手段。

增值技术可以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的流通服务,其品牌定位应该是:人无我有。品牌的个性,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获取高于对手的经济效益,都应该是基于增值技术。因而,创建技术品牌的核心应该是增值技术的品牌化

2、营销交流。

流通企业要传播流通技术,必须借助流通服务的推广,毕竟技术是无法用图像及语言能够完全阐述清楚的,企业和顾客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技术的功效必须由顾客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出来,尤其是流通业,机构客户的专业性、集体决策等特点都使得顾客体验成为非常重要的品牌感知方式。因此,在推广因新流通技术尤其是增值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流通服务时,采用各种促销方式鼓励顾客获取技术体验是必须的。

其次,由于增值技术内涵于增值服务,为了让顾客迅速产生对增值技术的品牌联想,增值服务的命名必须与增值技术有关。只有将增值技术外化于增值服务上,顾客才知道价值增值的真正来源,才相信这样的价值增值会长期存在下去,而不是企业的临时促销所致。

建立在增值技术上的增值服务不仅仅会为流通企业的直接顾客带来价值增值,也一定会为最终顾客带来价值增值。因此,流通企业应基于增值技术而将技术品牌的影响力传播至行业的整个价值链中,比如,像NTEL在个人电脑行业中做的那样,为所服务的零售终端或机构进行品牌背书——本店(本医院)所售药品由XX公司配送,起到掌控整个价值链的作用。I

总之,医药流通业因医改政策的实施已拉开了创建技术品牌的序幕,谁动手得早,谁就可能在这个未来无限光明的行业中占尽先机。

2.流通企业 篇二

1 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大规模投资,进口的和本土生产的“洋货”大量涌入,使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国际商战”。当前,国内市场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1 流入外资参与市场竞争的目的发生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港澳台为主,资本流入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低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从事两头在外的“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与国内的市场的关系以互补为主,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90年代进入我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进入我国的主要是看重我国巨大的商品市场,而与国内企业的关系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1.2 竞争的形式和激烈程度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国内企业相互竞争为主,并有港澳台参加,竞争的各方实力相当;在90年代,跨国公司的资本,以直销倾销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以其资本、技术和营销优势,抢占国内市场。

1.3 竞争的领域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以密集型产业为主,90年代后是各行各业竞争的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的手段上发生变化,由“回扣”、“杀价”、“仿制”等低级手段,变为近年来的跨国公司以资本垄断压垮对手,以控制市场和先进技术挤垮对方。面对这些变化,竞争的双方准备不同,跨国公司是经过全方位的准备后,有备而来,而我国的流通企业则由计划经济转型过渡,曾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由于“三角债”、资金、体制、观念等问题的困扰,自身举步维艰。跨国公司以其固有的优势、战略围攻和各个击破,其结果是除少数有实力的国内大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纷纷败下阵来。再加上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各自利益不能统一,国有生产厂家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以及国有物资企业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

近年以来,流通企业的经营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还远远不够。

2 现代流通产业的重心分析

流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业,但由于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流通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能力的增强,各种商品资源大量涌现,“买方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发展系统化的现代流通结构。

2.1 以连锁业为重点发展零售组织结构

流通是“四大流”的集合体,因此如何进行四大流的融合是流通产业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即组织结构问题。现代流通的主要目标是将商品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地到达顾客的手中。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在现代流通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即“统一管理、统一配送”,解决了现代流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无论是在整体规模,还是企业规模上都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2.2 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商品流通导向功能

信息化是“四大流”进行整合的基础,从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看,现代流通已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先导,即所谓的“流通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不断提高流通的信息化程度,是建立发展先导型商品流通结构、强化流通结构先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我国商品流通业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90年代连锁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但问题突出:其一是其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大型企业建立相应的系统管理网络,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实行;其二是信息管理不系统,财务管理等系统发展快,而决策、营销、质量管理、售后等环节信息化程度低。

2.3“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信息标准、业务流通管理不统一,企业间信息数据共享少,制约了流通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流通企业经营策略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有条件发挥国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因此需要研究确定现代流通企业的经营策略。

3.1 集团化经营策略

面对我国市场变化的格局,当务之急,是发展大型流通企业。发展一些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流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起新型的工商关系。大力发展大型的连锁店,这样在消费品流通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

3.1.1 建立现代物资企业集团

我国现在已经成立了一些物资企业集团,但组建得很不规范,还存着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目前已成立的物资企业集团,大多数是由物资厅、局改制而来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因为,第一,组织企业集团是企业行为,是企业依据发展需要自愿结合,而现在的做法是政府行为,把企业集团当做管理企业的一级组织机构。第二,企业集团应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但现行的企业集团没有建立起内部资产联合关系,集团总公司和分公司还是行政隶属关系,集团缺乏有效的凝聚力,没有联结成利益的共同体,集团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体现。第三,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由于集团公司和局两块牌子同时存在,可能因职责交叉,政企不分,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下降。因此,可能物资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发展综合商社的试点,发展大型物资企业集团。可以先从黑色金属材料总公司和中国汽贸总公司抓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这些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大的改革,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在产权制度、外贸体制、金融体制、工商关系等方面,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物资企业集团发挥主渠道作用创造条件。建立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股权和债权关系为纽带的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经济联合组织,即现代物资企业集团。

3.1.2 发展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

物资企业集团是适应企业集团生产的集中对流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组建物资企业集团有力地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为满足生产企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提供较好的条件,同时可以凭借物资企业集团的自身实力,增强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市场的能力,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有利于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建立资产联系纽带。集团总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经营,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防止和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分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确保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是信息引导,实现宏观调控、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集团以盈利为目的,参与市场竞争,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产权管理代替行政管理,集团公司按《公司法》建立完善机构,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集团章程的指导调控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主经营、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3.2 资本经营策略

国有物资企业,习惯于传统的生产资料经营,而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观念上应从传统的老路子中解脱出来,树立资产经营发展战略。所谓资产经营,是指企业通过资本的形式,对资产的存量和增量进行管理监督、转让和交易,使资产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传统观念认为,把企业资产看成是一种账面上的存量,它主要用于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产本身是一种商品,它除了本身内在价值外,还有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当资本市场的结构、资金流向、投资者偏好、市场氛围和信心、流行概念的组合等不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同样的市场价值会有不同的市场价格。有效地利用这种资产价格和资产价值背离的市场条件,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存于账面上的资产价值迅速变成企业急需的货币资金,再投入生产和经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实现资源优化和合理配置。

资本经营是个长期的过程,需从长计议,逐步开展。开展资本经营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即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外部讲,必须具备充裕的资金市场,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完善,条件将日臻成熟。从内部讲,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得到根本转变。目前资产经营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最普遍的做法有:(1)股票上市,利用上市筹集资金,具有快捷、量大和投资者共担风险等特点。(2)买壳,是指购入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要特别注意保护国有资产,聘请最有信誉、最好的会计师,客观科学地估算壳价。(3)收购合并,通过具有不同优势或特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合并,形成一种新的、组合的企业优势。(4)分拆一个公司,将其部分企业从母公司中独立出来,单独上市,母公司仍掌握控股权,但子公司的风险由社会投资者共同承担。如上市理想,母公司还可以透过子公司的分拆上市获得可观的资本溢价。市场竞争是企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应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资本经营的行家,有意培养具备资产经营技巧的专门人才。

摘要:近年来,我国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形势严峻,由于“三角债”、资金、体制、观念等问题的困扰,再加上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各自利益不能统一,自身举步维艰。因此,流通企业必须采取对其有利的集团化和资本经营策略以求生存。

关键词: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立公.企业经营战略与策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2]张效廉,张世贤,等.市场经济与企业战略[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3.“云移动”助力流通企业赚钱 篇三

然而,随着规模性地快速成长和运营形态的多样化,很多流通企业面临更为频发的信息孤岛管理难题,各类信息无法共享、外点状况无法实时收集、决策难以准确制订。商贸流通业往往“利”字为先,信息孤岛导致企业对客流量统计、实时的应收数据分析、促销方案的制定和执行、门店的快速复制等关键运营数据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搭建企业信息化一体化平台的需求愈加迫切。

日前,鼎捷软件面向中型流通市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易成ERP软件正式发布V8.0版。

据悉,鼎捷易成全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全面涵盖连锁零售、渠道代理、传统经销、KA供货商、电子商务等多种主要商贸流通产业形态,支持企业规模性扩张中的多业态成长。针对连锁零售业态,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的数据传输架构能更好地适应门店地域广、网络环境差、人员IT水平低等现状;针对渠道代理业态,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从C/S延伸至B/S,让企业能快速掌握渠道代理商的各种经营动态;针对传统经销业态,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针对KA供货商业态,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移动商务模块,实现KA供货商的科学管理;针对新兴的电商业态,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也提供了与淘宝网等外部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及自行设立B2C网站的成熟方案。

对于商贸流通行业而言,除了精细化管理,“短平快”的反应速度更是主导企业获利能力的关键。鼎捷易成全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完好地整合企业的前端与后台作业,优化运营流程,实现商贸流通企业前后端一体化的信息化管控。

云移动概念的应用也是鼎捷易成全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的一大亮点。据悉,易成全商贸流通企业解决方案的移动应用模块支持云端部署,未来将实现虚拟化构建企业私有云,甚至未来这个模块将成为鼎捷软件独立的移动应用产品,直接部署在公有云上。

4.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论文 篇四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

一、新形势下商品流通的形式多样化

商品流通业务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商品流通主要包括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储存三个环节。商品流通按照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划分可以分为自营商品流通和联营商品流通。自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购后销的业务流程,先自己垫付资金购进商品,后通过销售商品并结算收回货款,一般包括购销存三环节,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状态。联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销后购的业务流程,商品先由生产者运到商品流通企业的营业场所并配备销售人员进行商品销售,商品流通企业负责销售收款,后与生产者作商品购进处理并结算进货款,一般包括购销两环节,是一种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者融合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和的高速发展,涌现了很多新兴的商品流通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商品流通方式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网络经营商品流通方式业得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各形式的连锁商店(城)、网上商店(城)如雨后春笋般分别涌现在大街小巷和网络店铺街上,令人眼花缭乱。可见商品流通的的空间、时间日益扩大,已经从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扩大到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商店(城);商品流通的组织日益复杂化,从单一的商店发展到跨国商业集团或者连锁集团形式;商品流通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自营、联营、连锁经营、网上经营、代购代销等形式层出不穷;商品流通过程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如电子结算方式的发展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流行等。

二、一般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特色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即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储存,将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和工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相比较,商品流通企业有三个特点:

一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购销,其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过程与销售过程,几乎没有生产过程;

二是商品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

三是企业营运中资金运动的轨迹是“货币――商品――货币”。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方面与其他企业会计一样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共同职能,但从商品流通运行规律与会计的结合来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以商品流通业务为中心,对商品资金的筹集、运用和资金的收回进行核算和管理,其核算重点和管理方法显然与其他行业不同。虽然同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20xx),但是,相比工业企业的存货类别较多,包括原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等,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存货类别比较单一,品种规格繁多。由此可见,零售业商品流通业务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特别之处。

1.存货日常核算方法独特

日常工作中,工业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按计划成本法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会计期末应根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调整为实际成本。而商品流通企业中,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批发企业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综合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当然,也可以将上述四种核算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采用售价核算的零售企业,应将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运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或“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等方法,将进销差价在已销商品与期末结存商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本期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进价成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则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并结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的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实行实地盘存制进行商品进价成本的核算。

2.进货费用处理方法特殊

工业企业计入库存商品成本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必须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和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等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法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商品流通企业几乎没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不存在为生产加工商品而发生的人力、物力消耗,仅有购进商品时垫支的进价以及企业在组织商品购进环节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货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对进货费用的处理有较大的灵活性。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可以直接计入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中,也可以设置“进货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至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由于商品品种、规格繁多,流转频率快,没必要将其合理且精确地对象化到每件商品中去,而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3.库存商品账管理严密

以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为例,对库存商品账的管理非常严密。对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设置,一般业务部门设商品调拔账,只记数量,不记金额;仓储部门设商品保管账,也只记数量,不记金额;财会部门设一套完整的库存商品账,即除设置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外,还按库存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形成库存商品总账以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类目账,库存商品类目账以数量、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格局。在实际操作时,可以“三账分设”即业务部门、仓储部门、财会部门各设一套账,以相互牵制和严密管理;也可以“两账合一”即仓库设保管账,财会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商品账合并设置;还可以“三账合一”即只设库存商明细账。

4.不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几乎不生产产品,因而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问题。

5.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中特别规定,零售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该科目,其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三、特殊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1.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近年来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一大批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网络型零售业的大量涌现。它们有的依托原有的实体商城而建立起网上商城,例如国内几大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纷纷进军网上商城。有的完全不依托实体商业,例如当当网商城、新蛋网等有特色的网上商城。还有的`是联合实体商业而进行团购商品销售业务的团购网站,例如拉手网、乐团儿等。快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网上商品购销已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这些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体现其特色。

(1)针对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或费用专栏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针对其商品流通业务的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主要表现在: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业务多通过支付宝等网上结算手段进行结算,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核算时应在“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下专设一明细账户支付宝存款,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手续费问题,所以“财务费用”下应专设一费用专栏即网上结算手续费。

网上商城与传统实体商业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费用要素,可以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如在“销售费用”下根据实际专设网络广告费、信息传递费、物流配送费等费用专栏。

(2)电子原始凭证的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实体商业中,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介质原始单据,经过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后作为正式原始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电子原始凭证,比如电子订单,电子配送物流单据,电子确认收货单,支付宝账户等网上收付款凭证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电子原始凭证打印下来,再像处理纸质原始凭证那样签字、盖章、保存,再编制记账凭证,最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

2.小规模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5.商品流通企业纳税申报流程 篇五

商品流通企业纳税申报流程

一、报增值税流程:

1.每月10号(如果10号是节假日,可顺延一天)之前到主管税务局的征收所去申报纳税,填增值税申报表,申报表根据纳税人类型不同也不同:如果是一般纳税人要填一张主表和八张付表;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只填一张主表和一

副付表。

2.增值税申报方式有手工申报、IC卡申报和网上申报,手工申报和IC卡申报都是要到税务机关来申报,不同是IC卡申报要先在企业的电脑里先写卡,然后在到税务所申报。网上申报是要在网上下载申报表,填好后再上传。每个企业的申报方式都不一样,如果你不知道你们的申报方式,可向主管的税务机关的征收所查询。以上是原申报方式,现在我们用神州浩天的综合征管软件就没有

原来那么繁琐了,只要输入相关数据报表可以生成并打印出来

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

1、企业所得税每季度终了15日前申报。具体的说就是4月15号(报1-3月的)、7月15号(报4-6月)、10月15日(报7-9月)下年1月15日(报上年10-12)之前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季先预缴企业所得税(如果本季度有应交所得税的话)在下年的4月底前对上一年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

2、02年1月1日前成立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申报,02年1月1日以后新成立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在国税申报。个人独资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而是交个人所得税。股份制企业、有限公司(包括新的一人公司)都需要

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税号是指税务登记证号码。

它是由技术监督局的组织机构代码前面加六位的地区代码构成的。地税的税务登

6.市场流通科破解企业难题调查报告 篇六

一、公司基本情况

鲁甸长城建安公司于20xx、年初就开始着手于生猪养殖,20xx、年,该公司从神农农业产业集团分两批购进pic基础母猪300头,成年公猪8头,开始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到年末,公司及扶持的会员共销售仔猪4800头,肥猪1200头,销售额达到610万元,实现利润109万元。经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深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因而被**市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即**市市长“项目”。20xx、年被省商厅确定为承担省级猪肉储备企业,承储数量为4000头/月。至今示范基地已产仔3139头pic仔猪,现已销售847头,育肥猪814头,现已销售157头。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价格波动大是目前公司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

(二)落后的传统观念、科技素养水平低下、生猪健康养殖示范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见效慢。

(三)企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资金周转不力和获得适宜的扩建用地难等是该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发展状况

(一)完善发展模式。20xx、年公司计划完善发展模式,将在鲁甸县精心选拔50余家养殖大户和750家养殖户,作为生猪健康养殖示范户按该发展模式实行商品猪集中饲养,示范基地计划出栏(销售)11500余头,其中,仔猪7000头,育肥猪4500头。可带动xx、个养殖场、48户养殖大户及基地农户738户进行生猪健康养殖

(二)对基地进行扩建。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鲁甸县“xx”规划,公司原来实施的鲁甸县年出栏1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项目,力在解决当前鲁甸生猪养殖业中的难题,对该项目进行扩建,提出了鲁甸县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扩建对于提高养猪整体技术水平、激发广大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和推进畜禽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进程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来讲,是切实可行的。该项目计划扩建用地80亩,扩建用地正在协调过程中,若尽快落实,公司将今年8月对示范基地进行扩建,于20xx、年3月竣工。其中增购种猪432头进行繁育,于20xx、年实现出栏生猪XX0头的目标。计划20xx、年将达存栏母猪5000头、年出栏猪10万头。

(三)延伸产业链。如上述扩建能顺利实施,公司将投资XX万元,用地15亩,引进现代化生产线,进行生猪专业屠宰场及猪肉精加工产品的开发,以延伸产业链,逐步培植全县的.现代化畜牧产业,提升鲁甸畜牧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前景

(一)通过本扩建项目的实施,培育和壮大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生猪生产的龙头企业。

(二)通过本扩建项目的实施,对振兴鲁甸县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养猪业、促进整个**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对生猪科学养殖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示范,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够有效地辐射相邻县区农村的生猪养殖产业发展。

(三)通过项目建设,年可带动农民收入增加500万元以上。每年为全县及周边地区培养养猪技术人500人以上。该扩建项目后,可充分利用pic优良种猪性能优势,为本地区各养殖户提供优质的种猪及商品仔猪。通过培训和示范,带动广大农户有能力、有信心开展优质生猪生产;通过该项目的示范、培训促进本地优质仔猪繁育体系的建设,每年至少可带动1300户进行生猪科学养殖,至少可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从事生猪科学养殖XX余人。

7.奥运机遇与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 篇七

北京市中小流通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99%, 从业人员占80%以上, 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左右, 是首都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商业便利的基础主体和促进商业繁荣的有生力量。北京市的商业服务业迎奥运筹备工作, 离不开中小流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发展。

北京市广大中小流通企业认真落实《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 积极完成在奥运筹备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 成果显著:有24万人次参加了外语、手语和岗位技能培训, 有数万家中小企业参与了特色餐厅、特色商业门店的评选, 参与了商业示范社区、规范化社区菜市场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 为完成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做出了贡献。

(一) 保障了安全

在奥运筹备过程中, 北京市加强了生猪、食盐、酒类等食品安全行业的监管, 保留了14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屠宰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 率先实现定点屠宰率100%的目标。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和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实施后, 市、区商务部门开展安全检查, 整改隐患, 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二) 优化了环境

2005年以来, 北京市共制定、修订了8个地方标准, 升级改造、规范整顿及调整转型商品交易市场近百家, 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力度不断加大, 商业服务业规范水平明显提升。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发展, 截止目前, 北京市连锁门店达到7180家, 在全国拥有较高影响力的零售、餐饮企业不断涌现。

(三) 改进了服务

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和双语交流水平稳步提高。目前, 全市已有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16家、“达标百货店”47家、“无冒充专利示范商场”115家。448家餐厅被评为国家特级、一级酒店, 其中美容美发特级、一级店达到400余家。

(四) 强化了特色

北京市已培育发展并正式命名了7条特色街和1个特色市场, 推出特色餐厅107家、清真特色餐厅41家和优秀特色店78家。以综合商业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 以老字号和特色店为重要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特色商业格局日渐明朗。

(五) 增加了便利

通过推进商业设施、刷卡支付、员工双语交流、消费信息和社区便民消费无障碍工程, 北京市商业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根据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的调查, 包括购物便捷度、舒适度和服务设施完善度的顾客综合满意度达到90%, 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 北京由2004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2位。奥运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为服务奥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 北京市各级商务部门也清醒地看到, 各方面工作与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要求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 在安全保障、服务规范和消费便利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各项任务的落实仍然十分紧迫。

二、中小流通企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 紧抓奥运机遇, 谋求新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对于中小流通企业创新发展和做好当前的奥运筹备工作,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 坚持“以人为本”, 为改善民生作贡献

中小流通企业分布在商业服务业各个行业和领域, 点多面广,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连锁加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为中小流通企业参与大流通、构建大市场开辟了基本途径。下一步, 北京市商务局将按照刘淇书记的指示推进三个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连锁加盟平台。

依托商务部特许经营管理系统, 加强对特许经营的备案工作, 重点培育经营规范、特色突出、品牌影响力较大的20-30个“北京优秀特许品牌”企业, 为中小投资者畅通投资、创业、就业渠道, 提升中小流通行业的组织化水平。

2、加强第三方物流平台建设。

重点培育为中小流通企业服务的10家物流配送企业、10家郊区超市便利店连锁企业和10家郊区农资连锁企业, 积极探索实施自愿连锁。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全面、规范、先进的连锁加盟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配送服务, 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消费安全、便捷的购物平台。

3、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提高中小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

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设计开发了适用于餐饮、零售等不同行业信息ASP应用程序系统。明年将继续为1000家中小流通企业提供免费的ASP应用程序的使用服务, 并辅导企业应用于日常经营管理实践, 同时利用各种资源搭建电子商务示范平台。

中小流通企业要抓住北京举办奥运、流通产业调整升级等一系列有利时机, 积极寻找加快发展的空间。要利用特许加盟、自愿连锁、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 提高经营服务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要抓住新农村和新城建设的有利时机, 围绕城市社区、郊区和新区发展三大市场来扩展服务功能, 促进北京市商业网点覆盖率和消费便利度的提高。通过流通产业调整升级, 应用流通现代化的各项成果, 在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扩充社会就业渠道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重视和培育经营特色,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培育特色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市商务局将在2008年奥运期间, 公开推介100家“优秀特色店”、300家特色餐厅和40家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经营管理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企业。按照着力培育“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更有效地宣传和保护北京商业品牌的宗旨, 北京市商务局启动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先期将做好10家左右企业的试点工作。旨在让北京, 能够出现越来越多特色鲜明的商业名牌企业, 使北京商业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 做构建首都商业文明的主力军

构建都市商业文明是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前提和必然要求。提高首都商业文明发展程度, 是中小流通企业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积极推进刷卡支付、商业设施、停车引导等无障碍工程, 为中外宾客提供消费便利。

奥运期间来京的宾客中, 很大一部分会使用刷卡支付方式。《北京2008奥运支付环境建设方案》提出了到2008年6月底, 全市刷卡消费无障碍工作的目标: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网点、重点商务区、商业街区能够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市特约商户普及率达到80%左右;剔出房地产、大宗批发交易后的持卡消费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交易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个目标一定要完成, 完善、便捷的刷卡支付受理环境必须要建立。同时, 需要中小流通企业在商业设施无障碍、停车引导系统等方面给予积极配合, 使全市商业服务便利化程度能有一个新的提高。

2、做诚实守信经营者。

诚实守信是构建新时代都市商业文明的内在要求。中小流通企业要坚持和发扬诚信经营的良好传统, 保证商品品质, 实行价格明示, 规范经营行为, 倡导文明服务, 加强技能培训, 共同塑造和维护规范、繁荣的市场秩序。

3、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奥运期间, 国内外宾客汇聚北京, 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祥和的市场氛围, 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中小流通企业应认真按照相应规定, 建立和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 坚持不懈加强日常管理, 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和生产经营安全工作。

(四) 加快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中小流通企业面对入世以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更加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通过改革使企业能够解决自身在经营、管理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更加适应市场;通过创新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商务部门将为中小流通企业抓住奥运机遇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也是中小流通企业创新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商务部门和行业协会将一如既往, 搭建平台, 创造条件, 支持中小流通企业抓住奥运机遇、创新发展。

(一) 营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继续完善连锁加盟、物流配送、信息化三个平台建设和资金扶持、法律援助、培育和信息服务四个体系建设, 鼓励和支持中小流通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创新升级, 帮助企业解决在融资渠道、物流配送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 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除了制定政策、财政资金投入以外, 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商务资源, 借助宣传媒介, 广泛推介优秀中小流通企业。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 向中小流通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政务信息、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加强行业培训和辅导, 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引入外部智力支持。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 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使全行业中小流通企业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 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

8.在创新中增强流通企业竞争力 篇八

一是流通企业规模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由于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造成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在全国1700多万个流通主体中,有93%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规模以上流通企业仅有1%,销售额上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仅有200多家,最大的流通企业的市场流通份额不足市场销售总额的3‰。也就是说,真正拥有可以信任的品牌、庞大的信息网络、先进的管理体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运作经验的流通龙头企业还是凤毛麟角。一般来讲,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往往越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从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流通企业都属于这类规模不大的企业,而且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包装的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影响了流通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运行成本。流通企业这种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的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二是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有关资料显示,流通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不到2%,与国外大企业8%-10%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且仅有不到7%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绝大多数流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还停留在电话和传真水平上,信息交流的手段比较原始,交换渠道不完善。采用条码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企业寥寥无几,信息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导致运营成本高、服务水平差,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据悉,我国的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配送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我国流通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迫切要求信息技术及其运用有大的提高和突破。

三是流通企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人才短缺是影响流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精英人才大多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很少进入流通领域。流通领域中缺少能把握现代经营理念、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人才,导致流通企业资本周转率低,经营过程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创新是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解决上述问题,流通企业必须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体制创新,扩大企业规模,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效率,通过经营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具体讲,就是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来提升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特别是在资本资源等产业要素的供给方面给予较宽松的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给流通企业以一定的优惠措施。流通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现代流通业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和推行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改革现有的政府管理和税收模式,推进流通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为流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政府还应该以法律建设和监督手段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以高度信用化的社会为基础,按照西方国家和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定位,信用体系的架构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以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二是以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和商业习惯为主导的制度信用:三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督信用。政府应该着力在二、三层次上有所作为,进一步提倡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强化诚信促销,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从而树立中国流通企业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

二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流通企业活力。继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引导流通企业采取联合、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中型流通企业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引导中小流通企业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和标准。

三是发展流通龙头企业,强化自我发展能力。流通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同步实现,可先选择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由政府相关部门联手改善现有的企业结构,培育资金雄厚、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大型流通企业,来面对市场新的需求,迎接新的挑战。通过行政或经济手段,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等方式,形成少数大型、特大型集团企业,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以集中力量、抵御风险,在流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面推进流通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流通企业效率。长期以来,流通企业的管理者一直着眼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许多企业采取降低消耗、减少福利费用等经营手段,大幅度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升企业内部效率。然而,由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企业内部的效率之源会日趋枯竭,单纯依靠内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营造出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将着眼点转向企业外部,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寻求企业外部效率的提升和挖掘,通过连锁经营取得企业规模优势;通过网络化形成流通企业之间以及流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产销关系,降低竞争风险,提升企业综合效率。

五是加快科技开发力度,培育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流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实际状况,设计和实施企业内部互联网方案,力求以低廉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企业内外信息沟通和管理,帮助客户服务与支持部门共享客户的反馈信息,创建一个相应的支撑系统。流通企业还可以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和控制库存,做到随时掌握每一种商品在进货、储存、上架、运输、送货等过程的准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之间及时传递,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以低廉的流通费用吸引生产企业的中间业务。由于电子商务打破了商品流通的时空界限,这就为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六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员工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流通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流通企业应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视角出发,重视人的管理,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和管理措施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搞活流通企业,关键在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内在潜能。为此,应拓宽民主渠道,让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增强职工“参与”意识。完善企业内部股权分配制度,按员工业绩大小分配股份。

(作者系江苏省交通建设供应公司总经理)

9.流通企业 篇九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商贸流通企业的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及需求等情况,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最近,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市区商贸流通企业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方式及范围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收回32份;分别召开副食品批发市场经营户座谈会、上洋市场园区市场投资者及市场内经营户代表座谈会和市区部分商贸企业座谈会。本次调查的范围是市本级市区的商贸流通企业。主要是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户,以及市区东方商厦、中百商厦、普农家电、凤朝金柏丽、家电城、医药公司等部分上规模的商贸零售(批发)企业,是我市百货、家电、医药等生活用品零售(批发)的骨干商贸企业。衢州农贸城、副食品批发市场、上洋专业市场园区则集中了我市主要的副食品、调味品、酒类、家居装璜等行业的批发经营商,是商贸仓储设施主要需求使用者。

二、我市仓储设施的现状

我市原有的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等部门在改制前都有着大量的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劳动路、通荷路、马灯口、礼贤街、石头坪、三衢路等靠近城区地带,占地千亩以上,仓库建筑面积百万平方米以上。随着企业改制、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有的仓储设施所剩无几。由于仓储设施建设投资回报率较低,没有投资商愿意投资开发,一般的商贸企业也无能力投资建设,近年来新建的仓储设施很少,而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仓储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仓储设施及物流配送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瓶颈之一。

1、仓储设施缺口严重,影响我市商贸业发展。根据商贸流通业不同行业的经营面积与仓储面积的比率:零售一般为1:1—1.2;批发1:3—5,以此推算,仅上洋市场园区(包括巨桑家居市场和新建建材市场)就需要10万平米的仓储面积,加上农贸城、副食品批发市场以及市区的商贸零售企业至少还需仓库5万平方米以上,总计缺口达15万平方米以上。

目前,东方商厦、中百商厦、普农家电、家电城、医药公司、凤朝•金柏丽等较大规模的商贸企业自身有一定的仓储设施,或租赁仓储设施,但随着经营业务的发展,现有的仓库已满足不了需要,都有新建仓库的计划。如凤朝•金柏丽经营用房面积45000平方米,自身仅有6000平方米仓库,现在招商因仓库不足受到制约。东方商厦年销售已超2亿元,但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仓库,靠零散租用仓库维持经营,对企业经营和连锁超市配送业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急需解决仓储和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2、零星分散租用仓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目前市区的商贸企业(经营户),大部分企业都是前店后库;副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城等专业批发市场中的经营户,由于自身的实力有限,不可能投资建设仓储设施,主要靠租用民房解决仓储问题,而一般的民房面积较小,所以有的经营户要租用好几处民房才能满足需要,而且不稳定,经常要更换地。由于民房和零星仓库储存条件差,达不到储存食品和商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以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这些企业都迫切希望能有固定的仓储设施。

3、专业市场建设初具规模,但仓储设施、物流配送建设严重滞后。新凤朝装饰材料市场在建设市场的同时便考虑仓储问题,整体租用市场旁边2万平方米的仓库,为市场招商带来有利条件。新风朝装饰市场的兴旺,仓储条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他们现在也面临仓储设施短缺问题。而与之相邻的五金交电市场和机电设备市场因为没有仓储设施面临招商的困难,建成多时,还冷冷清清,许多已签协议进市场的经销商因没有仓库而没进入,一些经销商表示,市场如能解决仓库问题随时都可进入,由此可以看出仓储设施已成为市场兴旺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我市仓储设施短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商贸业仓储物流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在城市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中,缺少对商贸业仓储设施建设进行详细规划。

2、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而多,单独建库困难。原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大量的个体私营商贸经营企业发展起来,数量多,规模小,这些企业单独建设仓储设施有困难,也不现实。

3、由于土地价格高,投资成本大,现有的商贸流通企业对仓储设施建设望而却步。

4、商贸经营业态变化,物流配送方式改变,商品库存周期缩短等,对仓储的要求也有所改变。由于大量的商贸经营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少、数量小,一些专卖店、代理经销商等经营单一,库存周期快,不需要大量库存商品,因此不愿自建仓库,以租用为主。

四、仓储设施建设有关意向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对仓储建设选址和建设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意向:

1、仓储选址。意见比较统一,认为仓储设施建设选址不能离市区太远,要考虑物流成本,一般在城郊结合部,交通便利的地点为宜。现在规划建设的浙西物流中心,作为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和大宗商品的物流是可行的,但目前从我市城区建设现状看,浙西物流中心离市区较远,物流成本高。对以市区菜市场、小商店为服务对象的批发仓储和物流配送,对直接面向居民生活需要的小商品、副食品、蔬菜水果和商贸零售企业的商场柜台的零时补货,目前还不适宜。

2、建设方式。规模以上和有实力的批发、零售企业倾向征地或租地自建。其它企业提出几种方式:一是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企业租用,但租金不能过高。我市目前仓库的租金水平是每平方米每月租金3—6元,租金太高企业难以承受;二是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企业购买;三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第三方建设仓储设施,企业租赁或购买产权;四是政府以土地出资,企业参股建设,共同经营仓储业。

五、几点建议

我市当前仓储和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仓储和物流配送存在散小乱和无序的状况,不利于管理和有序发展。随着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仓储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节约土地资源的角度来看统一规划建设仓储设施也是可取的,政府应加强仓储以及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1、各级政府要重视仓储业的发展。仓储原来是企业生产经营设施的组成部分,仅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仓储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它是商贸业、物流配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仓储业可有效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发展仓储业的扶特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建设服务社会的仓储设施。

2、根据我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合理规划建设不同功能的仓储基础设施。一个城市的物流配送和市场建设是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向外梯度转移,如义乌市的市场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我市以为工业生产服务或中转向外辐射的大宗商品仓储物流,可以集中建设在浙西物流中心;而以居民生活为主的商品仓储设施,应在市郊就近规划建设,今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再逐步调整。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一是上洋专业市场园区,建设一个仓储配送中心,以服务园区内的专业市场经营企业为主;二是在经济开发区靠近环城南路和浙赣铁路一带,可设立一个以物流企业为主的仓储物流区;三是在高速公路东出口东侧,可规划建设一个以服务商贸企业为主的仓储物流中心。以上区域交通便利,离市区较近,可满足城区内商贸流通企业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远期可在柯城区百家塘区块规划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仓储物流配送基地,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商贸业的需要。

3、关于仓储设施建设的方式,除企业自己建设外,还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由政府以土地出资,企业参股建设仓储设施,统一规范管理,政府企业长期收益。

二是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形成政府商业地产,仓储设施租赁给企业使用或出售给企业。

三是考虑到整体规划建设时间较长和企业急需之间的矛盾,也可由政府协助企业在城郊农村租用土地,由企业自建仓库,过渡性地解决商贸企业仓储问题,这也是可以短期见效的办法。

四是政府以优惠价格出让土地,由第三方建设仓储设施并经营管理,出租或出售给商贸企业使用。

10.流通企业 篇十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青岛市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商贸企业,对于维护市场繁荣稳定,增加社会就业,扩大便民利民消费,保持商贸流通业发展“后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中小商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底,我市中小商贸企业总数达到36.4万户,其中,批发零售业31.7万户,住宿、餐饮业4.7万户,从业人员达到90万人,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商贸企业就业总人数的70%。

二是中小商贸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强劲。几年来,中小商贸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和增加值均占到了商贸领域的50%以上。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2233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同比增长17.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29.9%。

三是中小商贸企业对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我市小微出口型企业创造了约20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青岛市有出口实绩的小微企业达8195家,出口额48.91亿美元,占同期全

市出口总额的18.7%。

(二)我市中小商贸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中小商贸企业一直未能享受与大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营成本高。中小商贸企业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小商品,在“市场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享受到批量进货差价和货款结算优惠,加之近年来物业、物价、用工、用水、用电成本的提高,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据一些零售商反映,一般的百货店净利润率为3-4%,超市的净利润率为2-3%,而个体工商户普遍达不到2-3%的净利润率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我市中小商贸企业仍然以传统业态为主,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比重较少,综合实力不强,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不高。

三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市中小商贸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各类营销人才,企业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盈利模式滞后,企业文化建设落后,营销理念上缺乏前瞻性。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是服务中小商贸企业的平台缺位。专门为中小商贸企业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亟待建立,面向中小商贸企业服务渠道还不畅通。广大中小商贸企业急需解决在员工招聘、品牌

创建、网络研发、融资担保、法律咨询和风险规避、信息获取、技术培训、市场推广、展会推介、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机构和服务体系。

五是融资环境亟待改善。据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调查,2005年以前全部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5%,近几年也未达到10%,其中商贸企业更是微乎其微。目前,我市中小商贸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贷、民间借贷和中介机构担保借贷三种渠道。由于民间借贷利率过高、中介机构担保数额太小,企业希望能通过银行借贷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但受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获取资金时间长、使用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难以如愿获得融资。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生产收购季节集中,所需流动资金量大,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融到所需资金,致使大量生产原料和产品订单流失,给企业正常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小商贸企业一直未能享受与大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可不容缓。通过召开全市中小商贸企业座谈会和开展对部分中小企业调查发展

(三)推动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近几年青岛市政府一直在积极努力、多方协调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提高对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12年2月10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落实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各类服务平台的作用”。政府各部门也各自制定相应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市政府建立了市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是建立服务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制度基础。去年底,青岛市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重新编制了《青岛市“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规划中提出了我市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对推动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实际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0]5号)、《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

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规定。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中小商贸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商贸企业是解决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人员就业的主渠道,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与中小商贸企业吸纳就业的贡献还不相适应,中小商贸企业创业成本过高、融资难,政府在提高商贸流通业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人才资源的服务能力等创业环境亟待改善。

(二)建立中小商贸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是提高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我市中小商贸企业受资金、人才等制约,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单个企业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较快提高技术水平,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下,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改进传统服务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健全中小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全员素质,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程序化,是增强区域中小商贸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建立中小商贸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市扩消费促发展的需要。中小商贸企业是扩消费市场主体中最具活力、最有增长潜力的部分,是我市经济突破发展重要力量,建好中小商贸企业各类服务平台(窗口)是加快促进现有商

11.流通企业 篇十一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制度。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对来料加工,执行“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由外商提供的料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对加工环节的工缴费,免征增值税;对加工成品复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出口增值税和出口消费税。由于各环节免税,因此不存在退税问题。但对进料加工,海关有全额保税、定额退税、不予保税三种待遇。对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全额保税。其它经营单位或加工企业,其进口料件按《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实际不能出口的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比例,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可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对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一律实行全额保税。近几年,随各地保税物流业的发展,从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进口,以“保税区域一日游”替代“香港一日游”的业务呈逐年递增的势头。海外货物存入保税区,方便国内企业看货议价,缩短进口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国内上游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到保税区域,即可获得出口退税;下游企业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间接实现保税生产。本文基于案例研究,检验不同海关监管区域退税政策的差异及其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为企业经营选址决策提供参考。

一、免、抵、退税政策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

我国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免、抵、退”增值税收管理办法。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实行“免、抵、退”,出口退税收入取决于出口销售收入(以离岸价计算)及其进项税额。免,即免征出口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即用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料件在前道环节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即出口额占本期销售总额50%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若不足50%,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年继续抵扣。

从2002年1月1日起,对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企业,一律按免、抵、退税管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后,先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报经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按规定审核盖章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再将此免税证明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在当期退税申报时,将当期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规定的退税率的积从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税额中抵扣。我国出口退税一度出现退税额大于征税额的情况。为此国家调整退税体系,将增税额与出口FOB价格挂钩,而不与增值税发票挂钩。实际退税额在应退税额(the net VAT refundable)和免抵退税额(the exempt,credit and refund VAT)之间择低选择。所谓未退税额(Export VAT leakage),是指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即增值税中不予退还的部分。相关计算公式为:

当期出口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成品的FOB出口价(本币计)×(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本币计)×(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成品的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出口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成品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征或抵扣的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成品内销的增值税额-(采购料件的增值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

若当期应纳税额<0,则为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若无保税进口料件,加工料件全部从国内采购,则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第7条,生产企业兼营内销和出口,且出口货物未单独设帐核算的,应先对内销货物计算销项税额,并扣除当期进项税额后,再计算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

例如大连海联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海联)是兼营内销和出口的生产型企业,出口货物未单独记账核算。假设国内销售额为100万元,国内采购料件进项税额为17万元;出口货物离岸销售额为900万元。

(1)若采用进料加工,海关核销保税进口料件600万元(CIF金额),增值税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0%,则当期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1万元[(900-600)×(17%-10%)];出口产品应退税额为 30 万元[(900-600)×10%];当期应纳税额为21万元 [100×0.17+21-17];实际退税额为 30万元;当期产品成本为721万元[600+17÷0.17+21]。

(2)若采用一般贸易,进口料件全部转为国内采购,采购同等数量、质量的材料需支付价款568万元,支付增值税96.56万元,则当期出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3万元[900×(17%-10%)];出口产品应退税额为90万元 [900×10%];当期应纳税额为-33.56万元[100×0.17+63-(17+96.56)],因为 90万元>33.56万元,因此实际退税额为33.56万元;当期产品成本为721 万元[568+17÷0.17+63]。

表1 不同海关监管区域的出口退税政策比较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退税制度比较

保税区(bonded area)、保税港区(bonded port area)、保税物流园区(bonded logistic park)都具有“境内关外”的功能,即企业保税进口、一次进货、分批报关、缓缴关税。当进口料件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CSSAs)时,暂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import VAT)。如果成品销往国外,则免税;如果成品转内销,则需补税。在CSSA内发生的仓储运输费用都需计入应税价格。不同区域出口退税政策不同,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不同(见表1)。选择合适的区域出口,对降低税收负担十分重要。

从表1可知,自贸区与出口加工区对内销产品生产所需的进口料件补税的计税基础不同。前者以进口料件的原始价格为基础,后者以成品内销价格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如自贸区内一制造企业采购5000万美元料件,加工成成品后以1亿美元的价格销往国内。则:(1)若料件全部从海外进口。则当成品内销时,需以内销价格(1亿美元)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2)若3500万美元的料件从海外进口,1500万美元的料件从国内购买,则应以进料价值3500万美元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所以,我国自贸区(FTZs)部分具有保税区的功能。

三、保税物流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

本部分围绕不同区域退税政策的差异,说明经营选址的重要性。我国大陆一制造商从国内购买价值1000万美元的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后以1亿美元的FOB价格出口。假设增值税退税率为13%,则未退税额为:10000×(17%-13%)=400(万美元)。原材料采购时,应付增值税额为:1000×17%=170(万美元)。额外支付的增值税额为:400-170=230(万美元)。这样,企业不仅没有享受进口料件的抵扣,而且出口还需课税230万美元。但如果企业将生产放在CSSAs内,将制造活动放在出口加工区(EPZ),则可以降低FOB出口价格。

下面以这一案例说明不同海关监管区域对进料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假设加工企业A有三种经营模式可供选择(以下所有金额均不含税。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为30%,出口不征税。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

模式一:A选址在自贸区(FTZ)内经营。A企业生产的1亿欧元成品,有7000万欧元(内销价)销往国内非保税区,3000万欧元(FOB价)销往海外。其生产所用的2000万欧元料件,有1000万欧元(CIF价)从国外保税进口,其中700万欧元料件用于内销生产,300万欧元料件用于外销生产;另1000万欧元的料件从国内购买,其中700万欧元料件用于内销生产,300万欧元料件用于外销生产。

【解析】自贸区(FTZ)内A企业从海外进口1000万欧元料件时,可暂免征税。从国内购买1000万欧元料件时,由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

当3000万欧元的成品销往海外时,其采用的进口料件免税,国内料件申请退税。

未退税额=(成品的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3000-300)×(17%-13%)=108(万欧元)

当7000万欧元的成品内销时,其采用的进口料件应补征进口关税:700×30%=210(万欧元);应补征进口增值税:(700+700×30%)×17%=154.70(万欧元)

模式二:A选址在出口加工区(EPZ)内经营。举例同模式一。

【解析】出口加工区(EPZ)内A企业从海外进口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可暂免征税。但从国内购买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由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且应视为国内卖家的出口,由国内卖家申请出口退税:1000×13%=130(万欧元)。则未退税款为:170-130=40(万欧元)。

当A企业将3000万欧元成品销往海外时,不再征税和退税。

当A企业将7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内时,其国内采购商应按成品价值缴纳进口关税:7000×30%=2100(万欧元);缴纳进口增值税:(7000×30%+7000)×17%=1547(万欧元)。

模式三:A选址在国内非保税区。举例同模式一。

【解析】该情形下A企业不享受保税进口的待遇,但可“以进抵出”,享受税收减免和退税。

非保税区内的A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应征进口关税:1000×30%=300(万欧元);应征进口增值税:(1000+1000×30%)×17%=221(万欧元)。从国内购买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

表2 三种经营模式下的进料加工贸易成本一览表

当A企业将生产的3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外时,不征出口关税,且可申请出口退税。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增值税额为:3000×(17%-13%)=120(万欧元)。

当A将生产的7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内另一非保税区时,应缴纳增值税:

7000×17%-[(1000+1000+1000×30%)×17%]=799(万欧元)

从表2可知,当成品销往海外时,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无需缴退增值税;自贸区(FTZ)内企业有108万欧元的未退税款;非保税区内企业有120万欧元的未退税款。当成品销往国内非保税区时,自贸区(FTZ)内企业只需按进料价值补税,而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需按成品价值补税。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能在国内购料环节(交易2)及时获得出口退税,现金流较自贸区(FTZ)和非保税区内企业更好。尽管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在国内采购(交易2)和成品外销(交易3)中较自贸区(FTZ)内企业更有利,但总体看自贸区(3.18万欧元)较出口加工区(21.4万欧元)和非保税区(4.2万欧元)的成本更节约。

若A企业生产的1亿欧元成品全部销往海外,则计算结果见表1的括号所示。数据表明:当成品全部用于出口时,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因为退税及时,格外有成本优势(0.4),相对于自贸区(3.6)、非保税区(7)的成本更低。在三类区域中,非保税区内企业是最亏的,不仅没有享受进口料件的抵扣,承担进口关税3万欧元,出口还需承担未退税款4万欧元。

上一篇:派出所防火监督下一篇: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