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共10篇)
1.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 篇一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威尼斯商人有感
金钱固然重要,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远远比金钱重要的东西,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优越而歧视任何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同时也要像鲍西亚一样聪慧,不被突如其来的困难所吓倒,《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一角色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虽然是个守财奴,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的人。可是我却觉得真是非常不公平的,莎士比亚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将所有邪恶的元素集一身,将他的阴险与狠毒描写的淋漓尽致,而安东尼奥却是完全的美化:他珍重友情,为了朋友而向高利贷者借钱并为此死而无怨;他宽宏大量,面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面对死的威胁,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总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沤歌的品质。可我去觉得安东尼奥只是用来衬托夏洛克的一个小小的角色。虽然莎士比亚讽刺的是犹太商人夏洛克,可是他同时也表现出了当时欧洲政府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排斥。16世纪即使在威尼斯这个欧洲最强大最自由的国家,对犹太人的偏狭在当时也是个无法更改的事实。依据法律被迫居住在围墙隔离的古老厂房或者贫民窟内,日落之后大门就会锁上由基督教徒来看守。白天任何犹太人离开贫民区都要带上一定表明他们是“犹太人”身份的红帽子。犹太人禁止被拥有财产,所以他们只能放高利贷,将钱借出收取利息,而这也是违反基督教法律的。对于威尼斯商人他们熟视无睹,但是对于仇视犹太人的的宗教的的狂热者来说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殴打辱骂甚至剥夺犹太人生的权利。
而这种种的不公平,正式造就了夏洛克变态人格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夏洛克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他并不可恨,可恨的是当时的社会,是社会造就了一个悲剧的夏洛克。
2.读文选有感 篇二
——品读古代士人内心世界
文如其人,文章展现的是作者的内心。
中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诗文选集,诗文分类的典范和开先河者,以一本书而成为一门学问的少有著作之一,士人学习诗赋的范本。《文选》的编选者萧统。萧统一生勤奋读书死后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所编选的《文选》也因此被称为《昭明文选》。由魏、晋到齐、梁,是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选形式发展并趋于定型成熟是时期,作家和作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前代,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不同阶段士人的内心世界。《文选》收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八九百年间一百三十位作者的五百一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全书所选作品来看,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作品认识已趋于明朗。文选中的诗文也反映出了不同时代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身上所共有的相同点,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各自不同命运上的不同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我们就从文选中来看看那些古代士人的内心世界吧。
一、读《报任少卿书》看司马迁的史家风范
(一)背景
1、写作背景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征和二年朝中发生巫蛊之乱,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少卿担任北军使者护军,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社会背景
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时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强盛的时代,一个气势宏大,蓬勃发展的时代。
经济上,经过高祖、惠帝、文帝和景帝几代人七十余年的努力,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汉初的“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这种普遍的衰败与凋敝转变到汉武帝即位时的“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繁荣景象。经济的繁荣不仅促进了西汉政权的巩固,而且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司马迁撰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上,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削弱诸侯王的措施,使封建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西汉王朝在政治上达到极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同时在学术思想方面也强烈地反映出来。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特别是文人志子有着生生不息的欲求激情、想象力和创造性。[8]文人士大夫们充满信心地想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迁以著述《史记》为己任,是很自然的。
文化上,秦灭六国之后,推行焚书坑儒政策中国文化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浩劫。汉朝建立后,对文化事业实行了搜集整理政策,使其获得了较大发展,学术渐渐复兴。大量的文献搜集为司马迁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司马迁的创作提供了便利。
对外关系方面。在削平诸侯割据势力的同时,各种政治制度,等级制度也逐渐建立和完备起来,封建的中央集权大大加强。这对司马迁写作《史记》时,能把视野扩展到大宛、朝鲜、匈奴、西南夷等边远地区,首创各民族地位平等,为树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概念提供了客观条件。统一的国家,辽阔的疆域,四通八达的道路,使司马迁有可能畅行无阻地游历全国,考查地理形势,了解风俗民情,搜集遗闻轶事,而这一切对他写作《史记》的帮助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二)我眼中的司马迁
1、对于生命的价值
当我捧起《文选讲读》这本书时,看到这篇《报任少卿书》,尽管以前已经学过,但是我还是把他仔细得看过一遍,当中的语句仍然给我很大的激励,至今读来仍是激情澎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他对生命的独特看法。书中也写到古代大多数人的观念,即为了名节而死。当时司马迁为了李陵之祸而受牵连,接受了最侮辱的腐刑,但他没有像世人当时认为的一样为了文人的气节而自杀。而是选择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
2、文人的另一种气节
当时他面对的是什么?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像池中的芙蕖一样在污泥中挣扎出一身的冰清玉洁,但说到底还是逃不过那些狂蜂浪
蝶,流言蜚语。有怨如何?无怨如何?疑我谤我如何?忠我信我如何?说到底不过一场虚空,何况他又非为了别人千载的赞誉而活。他只叹他还想“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只要心怀着这个愿望,他就可以为了他的大业而活下去,他可以任天下人肆意辱骂,他可以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但只要这颗心还在跳动,他就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千疮百孔的尊严跌落尘埃,这颗偏执的心唆使他像剑一样挺起他的腰杆,高高的抬起他的头颅,纵使身为下贱,身有残缺,也可以像常人一样凝视天地,俯视大地,问心无愧。“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这是《文选》中《报任少卿书》中的一段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司马迁以他的才学,以他的坚持达到了他的愿望,最终成为的倜傥非常之人,成为了史之王,史之圣。
《文选》中的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形象,对当时古代士人内心世界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二、读《文赋》习陆机的文学理论
(一)背景写作背景
陆机生于吴景帝永安四年,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出身在东吴显赫的贵族世家。祖父陆逊出将入相封侯(华亭侯),父陆抗官拜奋威将军、大司马(国防部长)、荆州牧。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陆机之兄陆晏、陆景战死,陆机与其弟陆云被俘,后释放回乡,苦读十年,于太康十年(289年)被征召入洛,入洛以后,拜见太常张华,张华说:“伐吴之役,利得二俊”,陆机、陆云开始了在晋朝的仕宦生涯,在洛阳颇有文名,晋八王之乱后,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陆机被任为前锋都督,因受到牵制,手下将领又不听军令,导致河桥一战,兵败被杀,并夷三族,时年四十三岁。陆机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上的贡献,被高度肯定。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以前,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创作,基本上遵循儒学的文艺观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文艺观点就占了统治地位。公元220年,魏国灭了西蜀,同年,权臣司马炎篡政,建立了晋朝,280年灭吴。290年,晋惠帝登基,社会复又动荡。陆机就处在这么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可是魏晋的文学创作却与两汉有了变化。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父子两人,对文学的影响不容小觑。魏晋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而且把文学创作提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说人总是要死的,而文章却可以流传千古。然后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文人辈出,这些文人貌似反儒家,反传统,不拘小节,其实这表象,是逃避迫害的手段,但追求个性自由是一致的,形成一种“名士风度”。所以,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有点接近于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了。陆机,就处于这样的文学氛围之中。
(二)我眼中的陆机陆机的内心世界
在读《文选讲读》中陆机的《文赋》时,我被陆机的文采所折服,同时也看到了他内心世界的一些变化。《文赋》写作的时间,大致是在陆机入洛之后的元康末年到永康初年期间。此时太康诗歌余响尚在,陆机从对前人作品的阅读鉴赏和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许多经验,因此而论作文之甘苦和其间的利病得失。他在《文赋序》中说:余每观才士之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论,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并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陆机于261年生,303年兵败被谗,为司马颖所杀,时年四十三岁。吴亡世迁,过于沉重的使命感与缺少斡旋于官场所应有的狡狯,最终使纯真的陆机葬身于无情的政治漩涡之中,英年罹祸。观陆机的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陆机在“八王之乱”这一历史的不经意的小小颤动中,尽管有许多自身的无可遮掩的错误,诚然,更大的错误是生未能逢时,致使志匡世愿的陆机不能尽其才。《文赋》的杰出贡献
陆机《文赋》在曹丕《典论·论文》的基础上作了创新,提出十体说,那就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这是一个创新;其次是把公文类文体置于最末,把诗、赋类文体提到前两位,说明陆机对诗、赋这类纯文学的文体的重视。《文赋》的突破在于把“诗言志”的社会功能推进了一步,强调了文学创作的未被重视的“诗缘情”的社会审美功能,那就是“诗缘情而绮丽”,不但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而且提出“颐情志于坟典”,把诗歌的抒情功能和
孔子的“言志”功能珠联璧合,揉合起来,第一次明确地告诉人们,诗歌包括文学创作,就是作家主观心灵的自然流露,完善了文学创作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不仅应有教育的作用,同时具有抒情的社会功能,高扬起“绮丽”的旗帜,凸现了创作的美学思想。《文赋》的主体论,文学创作一定要把握“理”这个主体,而且这主体要正确“直”,我们不论从事何种文体的创作,主体是不可或缺的,这主体也就是主题。这一论点对此后的文学创作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文选讲读》学习心得
(一)学习方法体会朗读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让我体会到朗读背诵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性,朗读,是理解,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朗读时,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词语、文字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2 重视字词的积累
只有做到了平时多读多看,才能多积累古文的字词含义,了解了古文的字词含义才能完整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平时的字词积累是必不可少的。3 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主要的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更好的识记和理解。
(二)我的收获
3.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感 篇三
自参加工作以来,生活也变得忙碌复杂了许多,又忙于家庭琐屑事务,很难找到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到了一本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集,里面的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周先生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热情与睿智。这篇散文集收录的是先生1983年至1995年间的作品,这也正是先生在不惑之年经历人生重要阶段,所产生的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无独有偶,我恰好正经历着先生的那段时期。所以,书中诸如过去与现在,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洒脱的论述使我领悟颇深。
子曾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如今虽已过不惑之年,不能说迷茫满布,但困扰却也不少。年岁越长,就越觉得时间悄无声息地消失,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呢?河水从我们身边淌过,奔腾而去的不止是时间,还有我们的生命。先生曾守在灯下,通宵不眠,希望能以此留住时间。然而,结果当然事与愿违。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就像是握在手中的水,静静流淌,不再回来。我看着这些年轻人踏入社会,走进燃气集团。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希冀,怀揣着梦想,慢慢成长。我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想那该是我的过去吧。人生短暂,白云苍狗,纵使不甘心,我们也不能终其一生都在这种挣扎与怅惘中度过。
那我们又该如何留住时间呢?正如先生所说: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活在回忆中,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的激情中,把现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可想象的永恒并不能阻止事实上时间的流逝,所以,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而我所拥有的,正是现在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偶尔浮躁夜不能寐的时候,尽量让自己沉思冷静,既然前方的路影影绰绰,一片未知,何不紧紧抓住当下的每一天?
我想假使从内心领悟到这一点,那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在时间浩瀚无涯的原野里,我们是多么渺小,仅凭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我有几句话对刚进入岗位的年轻人说:也许你们曾满怀激情,试探着走过几条路,却最终无功而返,慢慢觉得周围一片迷茫,前路渺渺,觉得太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整日虚度时日。其实这些莫名的挫败感,对未来的无力感,都只是我们感性体验的一部分。感性和理性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表现。人容易迷失在感性化的生活里,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受现实,认识自我。人生本就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也许我们回首往昔,会发现很多想做而未做的事情。可人生又怎可能没有一丝遗憾?只要我们着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待工作多一份责任心,对待自己多一份自信心。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不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样,时间于我们就会真正产生价值。
工作了这么些年,对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荣辱与胜败,早已看成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际遇了。偶尔看到些许年轻人,因为工作失误被师傅训斥了几句,更甚者降职考察的,自此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由此可窥一斑,他们对于人生还缺少些觉悟。只肯得到却无法接受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但实则内心脆弱,不习惯失去。周先生对此已有更深的见解。先生在第四辑提到:“你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你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你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以此来提醒我们用平淡的心境面对复杂的世界和起伏的人生。这也正是我现阶段感悟最深之处。我们太过看重和追逐那些虚名浮利,却忘了整个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老子也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有旦夕祸福,生而为人,就要有承受得与失的勇气。这说来简单,但非有从容豁达的精神境界不能达到。所以,在如今这样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把短暂的生命抛洒在功名利禄、成功失败之上。而更应该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才能领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4.读毛泽东文选有感 篇四
——《为人民服务》
总所周知,毛泽东主席不只是中国的伟大领袖,更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作家,他写的许多文集,诗篇,至今还为人们所传诵,字字珠玑,内涵丰富,总是会留给我们无限的启发和无限的感慨。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我读过毛泽东的诗篇文集,也不算少数。在学习生涯中,更是给予我以莫大的影响和启发,让我从一个幼稚不谙世事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如今的我怀揣着远大的志向,有着“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勇气,希望为祖国奉献出我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于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想让我印象最深刻,记忆犹新的应属于《为人民服务》。这是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作的。其中提到: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的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之所以深受全国人民拥护支持的根本理由,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最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甘做人民的一块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得失,哪怕事情再小,只要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做的,它就是伟大的、高尚的,它就是党的事业。
但是如今,存在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伪为人民服务”,各种假公济私,各种蒙混过关,形象主义。真正老百姓所急着的,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情总是被一拖再拖。在偏远地方更有甚者欺负老百姓,在为老百姓办事时,漠视的,不礼貌的,敷衍的,各种不该有的态度,各种与“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背道而驰的事屡见不鲜。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深受党的各种伟大的思想熏陶的我,更是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现象的不搭衬,对于山高皇帝远这一定义的深刻理解。
对于这些种种不良的现象,我只能表示失望和愤慨,但是对于现在我势单力薄,只能空有一身的无奈。只是期盼,社会发展的今天,能够洗去城市的喧闹和浮华,静下心来在品读下关于毛泽东的文集,诗篇重新体会,重拾初衷。为人民服务,不要停留在嘴上,毕竟实事求
5.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篇五
他以自己的热心和智慧勇敢地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大任,他包容、自信、坚定,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是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的著作、讲话选集《邓小平文选》,是党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光辉记录,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推动和指导全党实现历史性转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斗争中发挥的决策作用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这些不平凡的岁月里,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和卓越才能,高瞻远瞩,提出并阐明了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原则问题,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以及各方面的方针政策。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思想的补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做了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邓小平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字里行间渗透着邓小平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国家发展与人民利益的深思熟虑。
这本书,主要围绕了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国内外局势的政策和看法,较系统的说明了这个时期内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邓小平对于这些问题的做法,体现出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指名了方向。我来谈谈我的理解,首先,从经济建设上来看,邓小平始终是坚持经济体制的改革,强调要搞活中国的经济,特别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步子要大一点,不要怕,怕什么”、“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更是形象的比喻出了,邓小平对于计划和市场的看法,深刻的体现出了邓小平对于经济改革的方向。是不是要首先发展经济,这是一个摆在邓小平等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问题重大问题。邓小平毅然选择了先发展经济。因为在当时“十年文革”和“两个凡是”的大背景下,国家任然处在徘徊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人民,为国家创造充足的物质财富,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接下来的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是硬道理,是首要任务。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了这个
问题,他提出首先要发展经济,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对党的成员,对军队同志的讲话中他就多次强调,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经济的方法,在我看来,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对内: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单一的经济体制,主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在农村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搞多种经营,在城市建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对外:通过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等举措,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经济特区这个窗口,这个试验田,大胆的搞经济创新,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通过这些,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中国是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正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发展点,才有了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我个人认为,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创举的预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真正把事情办成,才能真正把事情办好,才符合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香港问题,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邓小平以他铁腕的政治手段,成功的在1997年收回香港。虽然他本人没有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但是他的那句“要是能在有生之年踏上香港土地就好了”依然深深的感到着我们,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刻,我相信没人会忘了他的。现在的香港,紧靠祖国大陆的怀抱,快速,稳定的繁荣发展,历史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回归后的香港,正以赞新的面貌快速的发展着。这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正确肯定,也为我们正确解决台湾提高了有效的方法,祖国统一大业必将早日实现。
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了解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的阅读学习,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的领导才能他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来领导中国,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几年的发展都验证了邓小平领导的正确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能令我们更进一步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他们的正确
6.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 篇六
虽是第一次读周国平先生的作品,然而读《在义与利之外》却如同与老者对话,句句沁人肺腑,倍感亲切。
从古至今,人们往往对‚利‛投以鄙夷的目光,对于‚义‛报以无穷的赞美。可是,周国平先生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两种做法都不值得效仿。
对于‚利‛的否定是毋庸臵疑的,可是‚义‛呢?
古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众人都称赞他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可有人想过他为什么不进去吗?是因为他担心自己见到家人后内心深处刻意压抑的对家人的思念会如泉水般涌出,担心自己会狠不下心再次离开家人走出家门。连大禹这样的伟人都尚且如此艰难地做到‚义‛,何况一般人呢?
必须承认的是,大禹这种高尚的情操的却值得敬佩,可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与其被这种责任重压着,不如甩掉它们,做最真实的自己。怎么样才能真实?那就要问问自己的心了。
做自己,并不是要你做一个没有感情,只考虑自己的自私鬼。关心他人,孝顺父母等等是人之常情,更是做自己的一部分。自私和自己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我们划定了做自己的范围。做自己不能超过道德的底线,不能跨过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周国平先生所说的‚情‛就是指做自己,做自己就是要随心所欲,不要被世俗的评价标准所牵绊。其实,如果一味地要求人们做到‚义‛,只会导致众人纷纷用‚义‛的外壳包装自己,最终造就一批貌似真君子,实则真小人的假面人。可‚情‛就不一样,它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让人有一种真实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情‛的极致便是超乎‚义‛的真‚义‛。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然而芸芸众生更多的既非君子也非小人,单要求大家都讲奉献,在社会上生活既要养活自己又要养活老婆孩子,除非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否则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若是一味地让大家都去追逐‚利‛的话,相信大家也会觉得这种毫无人情味的人生一点意思都没有。那么什么能让我们愉快地生活、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呢?
周国平先生说: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我们常说要快乐地工作,然若我们仅将工作看作是养家糊口,是谋生的一种手段,那么结果恐怕是这样的:若无‚利‛则不愿干这项工作,若有‚利‛则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仅仅是将该项工作任务完成而已,而且在完成的过程中毫无快乐可言。可是若我们自身十分喜欢这项工作的话,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不管有没有‚利‛,我们都会孜孜不倦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并会为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而感到由衷地高兴与自豪。打个比方吧,比如某人喜欢写小说,那么不
管写小说能否给他带来利益,他在写作的过程中仍能感受到创作的快乐;但若此人不喜欢写命题文章,可是这些命题文章却能给他带来利益,所以为谋生他还是不得不写,但在这不得不写的过程中,他必然会感受到爬格子的痛苦。所以说快乐地工作与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其实都无关,只是与每个人对此项工作的热爱与否有关。我们在工作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元素,那么寻找的过程是快乐的。当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不断扩大,那么这个过程更是快乐的。当你如此快乐地工作,那么相信到最后那个你原来所不喜欢的工作一定会有让你喜欢的成就来回报你的。
当今社会,和谐稳定,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理念都必然发生变化,对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会重新思考。比如界定‚义‛‚利‛,人们也许更愿意接受周国平《在义与利之外》就人生哲学所提出的全新命题:‚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 ‘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而当我们用这一命题思考人生时,则发现‚义‛、‚利‛、‚情‛这三个概念竟是如此奇妙的相互并列、关联,但同时又如此奇妙的相互排斥、对立。诚如周国平先生所言:‚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从而指出,唯有‚情‛,能彰显自我,能回归本心。殊不知,‚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惟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
7.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 篇七
初二教师节读后感:读老师请您听我说有感400字
零八年的九月一日,作为新生的我,被编排到了您的班级里,老师,您听我说(读后感)。那时,三十岁未到的您洋溢着青春的色彩,那含笑的脸庞如磁铁一样吸着我的眸光,我真的为自己能有幸成为您的学生而骄傲。记得那天,当您看着每位新生入学的成绩单点名时,眉头时而轻皱,时而舒展。犹记得当时,您点到我的名字时,眉心打起了结。我的分数是那么的单薄,单薄的让我无颜正视您的脸。那天,我生平第一次为自己卑微的成绩而懊恼,我以为您定会把我归结为“落后份子”。没曾想,您却笑着说:“杨帆,过去不代表未来,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加油!”犹记得那一刻,我对您除了敬仰还溢满的感激。老师,您知道么?我把您对我说的这句话,记在了笔记本的扉页,让它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要加油!我知道自身的底子薄,起点底。所以,付出了比别的同学多几倍的努力。每次成绩单下来,听到您说:“杨帆同学,有进步。”我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连做梦都能被笑醒。可是老师,不知何因,渐渐地,您不再将关怀投递,温暖的眸光也不再与我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是我太让您失望了么?是我做了什么让您伤心的事么?沐浴不到您温暖的光晕,我伤心,我无助。几欲敲开您的办公室门,与您诉说心言,可是,您却总以冷冷的眸光拒我于千里之外,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私下里,听同学们嘀咕,说您说我的性情太孤僻,明显自闭。这就是您日渐疏远我的原因么?老师,我也深知自己沉默寡言的性情很不好。可是,老师,您知道么?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也一直用心对待每一位同学。可性情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但我真的努力了。老师,因我不善言词。所以,偶尔与同学发生矛盾,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总会被您误会,您对我仅存的一丝好感也因此消失怡尽。以至于,有同学再与我发生争执,甚至我被同学殴打,找到您,您都从不先问原因,总是先数落我的不是。就如上次,九个同学在宿舍里打我一人,我被打的全身发紫。但我真的不敢去找您,一则不想给您添麻烦,再者,我知道您定又会埋怨是我找事。无奈之下,去了离学校不远的姐姐家里,想上些药再重新回来上课。姐姐看到我浑身是伤,心疼不已,非得来校问问清楚。找到您,您却依然是诉说着我的种种不是,说我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还说,您也当过学生,被同学打很正常。您说,您六岁的儿子在校挨了小朋友的打,回家告状还得被您痛打一顿,您从来不带着他去找老师。我一向理解能力差,可老师您话里的意思我是悟出了的,您是埋怨我姐姐下来找您。尽管碍于姐姐的面子,您把打我的同学叫到了办公室,可话里的偏袒尽现。只是,这次让您大失所望,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说打我没有原因,根本就不是我的错。这事,终以罚他们每个人写一份深刻的检查不了了之。老师,您听我说,上小学时,从来都是别的同学被我打的满院跑。可是,自入初中的第一天,看到您明媚的笑脸,听得您的鼓励,我就告诉自己要改变,我不要自己再被归为“问题学生”,我不想自己给您惹哪怕是一点点的麻烦。老师,那天我前脚迈出您的办公室,便听得您和姐姐说我不会为人处事,也不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老师,您说我不会为人处事,我承认自己这方面不足。可老师,对于父母的难处,我真的懂得,也能体谅的。母亲四十二岁才生养了我,抚养我真的实属不易,再加上去年父亲又得了重病,不能外出干活,家里的全部重担便落在了母亲身上,读后感《老师,您听我说(读后感)》。我深知自己家境贫困,所以,从来不和别的同学比吃、比穿。放假回家,便是帮母亲干活,能多干一些尽量多干一些。老师,我不是不懂事的孩子,真的不是。老师,那天我想了很多,都想到了退学,您对我的不信任打消了我所有的积极性。可是姐姐让我坚持。是啊!初三的生活已接近尾声,剩下的日子已屈指可数,我实不应该放弃。我知道,如果辍学了,最伤心的还是自己的父母,我真的不想让年迈的父母受此打击。老师,您听我说,我真的好怀念那段伴着您的鼓励成长起来的日子,那是我求学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那段时间,母亲夸赞我有了青春的朝气,姐姐说我长大了,越来越像男子汉了。我开心、我快乐,我庆幸自己入了您所代的班级。老师,您听我说,虽然您现在还是不信任我,但我却依然会铭记您的好。老师,真的谢谢您曾用心的鼓励过我!老师,您听我说,其实我也怨过您的偏心,气您总是怀疑我。可是,我终无法恨您,即使在我们离校前您仍不能完全信任我,我也绝不会怪您。老师,我想,您一定不是放弃我了,您只是在考验我的毅力与耐力,对么?老师,不管是现在,以后,还是将来,在杨帆的心里,您永远都是那个让我敬重的好老师!写在后面:一直以为,我十五岁的弟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没曾想,前几天与他的一次促膝长谈之后,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我的弟弟是好样的,他真的长大了!我相信我善良的弟弟会勇敢地走好未来的人生路!我将十五岁弟弟的心里话整理,放于此,留作纪念。弟,姐姐在此送你一句话:相信自己你能行,你就能行!.2.1晚读后感:不知怎么回事,看了这篇文章,非常感动,能找到自己以前的影子。有很多学生,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舞,他们需要的是重视,是信任,而不是老师的偏见,冷淡。我希望这篇文章的作者能找回从前的自己,重拾自信。希望这个老师能重视这个学生。他真的很上进,很努力。我觉得,一个孩子好不好,不能完全取决于他的分数,你可以没有文化,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品行。即便你的成绩卓著又如何?“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岂不是麻木不仁了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个社会于是收获了一大堆高智商的低能儿。这个十五岁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吁真是振聋发聩。这不是一个孩子对一个老师的倾诉,而是站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8.四年级读后感:读《丑小鸭》有感 篇八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丑小鸭的精神所感动。丑小鸭受了这么大的折磨,但它还是很自信,始终没有放弃,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只天鹅。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当我碰到困难时,对自己没信心,放弃自己,所以我始终没有勇气挑战困难,我觉得很惭愧。我又想到了残疾人,就拿这次残奥会来说吧。在比赛中,我们中国队得了许多块金牌。看残奥会的观众们,觉得这些残疾人比赛很容易,跟正常的运动员没什么两样。可是,你可知道,在这些残疾人背后,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这些运动员和正常的运动员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每天坚持练习走路、做操,他们是多么辛苦。他们既为我们的祖国争了光,又为自己选择了人生的美好道路,真是身残志坚。
读了这篇童话,我看到了丑小鸭受尽了折磨,仍选择了继续努力,它真是了不起。这篇童话还给了我一个启示:不要因为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要树立自信,勇于挑战,前方就会露出希望的曙光。
9.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 篇九
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主要讲的是理想的国度——乌托邦。在乌托邦,每天只需要工作6小时,上午下午都只工作3小时。每天都睡8小时,晚上8点准时睡觉。乌托邦里每天早上都有公开课,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学习知识。在这里没有贫富之分,也没有男女不平等,所有人都可以去听课。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乌托邦的人们视黄金为石头。他们这把宝石给小孩当玩具,甚至给犯人的惩罚之一就是戴金耳环、金手铐、金戒指、金帽子、金项链、金脚链等。看到这,我就在想:乌托邦的人是有多讨厌黄金呀?
书中还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那就是乌托邦的婚姻制度。乌托邦人在选择伴侣时有一个特定的风俗,就是准备结婚的男女必须在结婚前,互看对方的裸体。女方在一位贤德的妇女的带领下赤身裸体来到未婚夫面前,男方也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下将自己的裸体展示给女方。刚开始我也觉得很好笑,后来才发现如果在婚前只看对方的脸和手,万一男方或女方有一位患有皮肤病,带来的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看完这本书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建成乌托邦呢?
老师点评:
阅读让孩子发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小作者先介绍“乌托邦国度”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状态,再把自己在阅读中觉得最有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读着这篇读后感不禁让人与小作者一起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10.读《全国优秀作文选》有感 篇十
泗水县柘沟镇岔河小学陈洪涛
我读过很多书,最好看的是《全国优秀作文选》,上面的内容很多,让我给你讲讲吧。
翻开扉页,里面就是动漫作文,动漫作文是人们用大脑想、写、改、编出来的里面包含了想象力和智慧,人类依靠大脑想出来了很多好看的书,不光这一本。还有成长体验,里面有很多是关注儿童成长的,它让我知道了人生的兴趣。
还有形近字辩误,我经常写错别字,可是看了它不光好看还好玩,而且也不写错字啦!所以我才喜欢这本书,还有课堂作文我也喜欢它,它教会了我如何写作文,这些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学生写的好作文,不过我写不这么好,和以前相比也有些进步了。
当然少不了经典阅读,它是一些经典的作文很好看,我很喜欢开心阅读,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开心一刻和经典阅读都是没有用的,就没有看。后来我可爱看了,而且觉得很有用。还有读书笔记,老师刚发的时候我还不想写,可是第二天老师检查时我就害怕了,那会儿急中生智就拿出了《全国优秀作文选》来摘抄我喜欢的作文,我刚写完老师就检查到我了,虚惊一场!
看,《全国优秀作文选》好吧?你们有机会也去看看吧。
(评语:陈洪涛同学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全国优秀作文选》,对动漫作文、形近字辩误等栏目的介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处寥寥数语,显示了作者的聪明可爱。丰富多彩的栏目加上你细心的领悟构成了一篇好作文,俏皮的语言,幽默的风格,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推荐阅读: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野火集有感09-04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花季雨季》有感12-03
初二读日本小说《白夜行》有感08-02
初二年级写生命生命的读后感08-01
五年级读后感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750字06-28
初二年级作文矛盾07-19
初二年级月考年级分析06-16
初二年级个人学习计划06-18
初二年级学生期末评语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