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意向书公务员

2024-06-19

就业意向书公务员(共11篇)(共11篇)

1.就业意向书公务员 篇一

就业意向书范文

篇一:就业意向书

就业意向书

姓 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用人单位

二0一五 年 月

经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达成如下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合同书

甲方:

有限公司

乙方: 身份证号码:

有限公司(甲方)拟录用学院

专业 年应届毕业生(乙方)为本单位职工,乙方自愿报名应聘甲方单位并已知甲方有关毕业生录用的相关内容和规定。经双方友好协商,同意签订本意向书如下:

一、就业意向

1、乙方自愿参加学校与甲方联合举办的古筝班培训,学习期满后,正式上岗。

2、培训结束:

1)乙方培训期满合格后,乙方将进入 工作,与 甲 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2)甲 方同意乙方进入 工作,签订劳动合同。甲 方对此没有异议

3、工作地点和待遇:

1)工作地点: 泉州。

2)待遇:试用期: 元;转正后,薪资按基本工资+课时补贴+业务提成+交通补贴+房补+其他进行核算,薪资保底3000元。

二、协议的终止

1、乙方在培训期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本协议自动终 止:

1)乙方违反甲方的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2)根据工作情况,甲方认为乙方不具备工作能力的; 3)乙方出现健康情况,不能继续完成或胜任将来的工作的;

4)乙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地方法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2、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取得毕业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到甲方参加工作,不得再到其他机构就业,否则将按有关法律法规赔偿甲方前期培训等相关费用。

三、争议解决

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各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其他

本协议一式 叁 份,甲、乙双方各壹份,乙方学校壹份,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授权代表):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2015年月 日2015年月日 篇二:求职意向-简历范文

求职意向-简历范文

撰写求职意向注意事项

求职意向要避免含糊笼统、毫无针对性。

简历中的求职意向是向我们的简历阅读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职位。

我们的求职意向应该包含:我们的技能、成就、我们想要寻找什么样的职位、我们想要掌握并发展什么样的技能、我们想为什么样的公司工作,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必须与职位广告相吻合。如果雇主看见我们的求职意向与他的目标正好相吻合,那么我们就会非常幸运地成为一名候选人。因此,撰写抢眼、到位的求职意向不失为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的一个不错的技巧。

在我们的求职意向中,我们应该体现出我们能为雇主做些什么,而不是雇主能给我们什么。

一份简历只能有一个求职意向,如果我们有多个职业目标,最好分别撰写不同的简历。每一份简历都要针对招聘单位的特点和要求,突出相应的重点,表明我们对用人单位的重视和热爱。可以说,求职意向就是整份简历的灵魂,简历的其他部分都是为其服务的。

与求职意向无关的素材(知识技能、兴趣爱好、培训内容等)尽量省略。整份简历的内容重点与经历素材的取舍,应以求职意向为中心展开书写。如果我们想应聘好几个职位,那么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位撰写不同的求职意向。然后整份简历就需要围绕该求职意向展开。

例1求职意向:

能吃苦耐劳,适应各个环境,要求能提供基本福利保障,签定正式合同协议,有发展空间。

点评:该求职意向其实什么也没写,看了让人不知所云,完全不知道求职者是在寻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做些什么,都是一些空话。

例求职意向自我评估

本人五官端正性格开朗乐观,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很好,善于沟通交流,多次参加校内组织的志愿活动,富有爱心。为了不断完善自己,也积极投身于校外的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诚实进取,负责好学,喜欢创新,学习新的事物能力非常强,做事勤奋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又尊重团队精神。以专业知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展自我为基础,寻求在各企事业单位咨询,文秘,策划编辑,文书,广播传媒,公关等相关文职。

点评:这是典型的学生简历中出现的问题,大段大段的关于自己的描述堆砌着一大堆好话套话空话,h并不喜欢看到这样的描述,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带有很多的主观成分,求职意向直到最后才提到,很容易被忽略掉了。

优秀求职意向撰写实例

良好人际沟通技巧,做事耐心细致,欲求行政、助理类初级职位。

5年跨国公司人事经验,谋求跨国公司人事管理类岗位。

计算机软件开发,熟练掌握sp、ne等语言。

求职意向部分常见问题及建议

(下表列出了求职意向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解决办法和建议,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的简历,看看是否存在下述问题。)

问题建议

没有求职意向

建议撰写求职意向,求职意向不仅可以成为我们整份简历的灵魂,简历的其他内容都可以围绕求职意向展开,而且有明确的求职意向可以让招聘人员感觉到我们求职的诚意,在同等条件下,更能增加我们求职成功的几率。在撰写求职意向时,建议围绕目标职位展开,尽量与目标职位相匹配。

求职意向位于简历的中后部

求职意向应置于简历上方比较显著的地方,让招聘人员迅速判断我们的求职意向与所应聘职位是否吻合。因此,求职意向应该紧随基本信息,而不应该置于简历的中后部。

求职意向不明确

撰写求职意向时,应尽量使用明确的语言,让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求职意向,不明确的求职意向还不如不写。

在同一份简历中写了多个求职意向

多个求职意向,请分开阐述,切勿在同一份简历中填写多个求职意向,尤其是毫不相关的求职意向,会让招聘人员怀疑我们求职的诚意。若我们确实有多个求职意向,应根据不同的求职意向分别撰写简历。

求职意向太长

求职意向应简洁、明确,不需要太长,一两句话即可。

没有根据所应聘职位定位我们的求职意向

我们的求职意向越靠近雇主的需求,最后的结果就越完美。如果在招聘广告中发现一个职位,并且想申请它,那么可以参考该目标职位来描述我们的求职意向,求职意向越具体、针对性越强,获得面试机会的几率越大。

求职意向与实际的工作经验不相符

求职意向与实际工作经验不相符,得到面试机会的可能性就很小。试想,如果我们正在应聘一个文秘的职位,而简历通篇都介绍了我们过去的销售经验,会让招聘人员做何感想呢? 因此,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简历应围绕求职意向展开,让实际工作经验与求职意向尽量相匹配、相吻合。

写了明确的薪酬要求

除非用人单位有明确的要求,一般不建议在简历中写上期望薪水,就算要写,也最好写一个范围,如3000-4000元/月,这样可以留给自己更多的回旋余地。篇三:毕业生签订就业意向书

毕业生签订就业意向书、就业协议书、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2011-11-02 09:33:35)转载

标签:

分类: 关注

就业意向书

就业协议书

劳务合同

劳动合同

毕业生

找工作

校园

(鉴于当下满目琳琅的校园招聘,不少学生对于签订的各种协议、合同不知所措,此处不完整归纳一些注意事项,不完善的还请提出意见。)

就业意向书

范文: 就 业 意 向 书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毕 业 生):

甲、乙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已如实向乙方介绍本单位情况,以及拟安排乙方工作岗位情况,并通过对乙方的了解、考核,同意录用乙方。乙方已如实向甲方介绍本人的情况,并通过对甲方的了解,愿意到甲方就业并在规定或约定期限内报到。

二、甲方录用乙方的方式为

聘用。

三、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及福利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本就业意向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和学校各执一份。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毕业生)

人事部门签章: 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学校签字签章: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一般的单位在面试笔试全部通过后,会跟应聘者签一个“约定”,在就业意向书之前,目的就像是“标记”了,双方都有意向。但是这种约定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只是起到一种心理平衡的效果,所以在签其它任何协议和合同之前,如果你不想去这家单位,随时都可以走人,且不负任何连带责任。这个范文中提到学校签字盖章几乎不会,因为学校也会把关,这主要体现在就业协议书上。

注意的是,如果就业协议书上约定有违约金事项的,可以在签的时候就拒绝此项,有也没关系,因为不会发生法律效力;如果需要留下证件的一律拒绝,证件复印件的话一般不会有问题。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都在招聘的时候打电话到他们单位去询问是否在你们那招人,如果校园招聘的HR给的联系方式不是固话而手机号,一般不是正规的,不要轻易相信。

上面这两点在签任何协议、合同时都是通用的。

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又叫三方协议,三方就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作用是明确这三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形成法律效力。其中关系到薪酬、户籍、档案、五险一金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份很正式的协议。但是具体到这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会在劳动合同中重新签订,就业协议书相当于一个三方面的认识和保证,所以讲到五险一金等问题和劳动合同要注意的也一样。

就业协议书理论上一个学生只有一份,都有固定的编号,是教育部门严格批示的,所以签就业协议书要想清楚了。

这方面的内容我单独给你发过去,现在讲几点要注意的。

第一,关于实习期(试用期)和签约期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有些单位故意延长试用期侵犯毕业生的权益,要注意下;同时不按这一规定的也说明单位并不十分规范。而且试用期是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在内的,不能单独算。实习期和试用期内享受正规的福利待遇。

第二,关于违约金的问题。一般违约金协议是独立于协议书和合同的,相当于一种附带的连带责任。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单位提供了专业技术培训等付出,还有一个就是违约后可能造成商业机密的泄漏情况,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法律上规定毕业生可单方面不负违约责任的,但是实际情况不同。因为违约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招人成本的上升等问题,所以一般签订的违约协议都是有效的。一般违约金在2000到5000是比较正常的,如果太高就需要警惕了。考上研究生或者公务员的不能算作违约。

第三,签就业协议书时也要注意招人的正规性,和上面相同。

第四,就业协议关于户籍的约定。一般正规的单位会解决户口问题,签协议时需商量好,否则以后会有很多的麻烦。

第五,关于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正规的单位都会提供(有些单位会没有其中的几项),标准因单位不同、城市不同而异。试用期也应该享有五险一金。

第六,三方盖章的问题。一般的顺序是单位签字、毕业生签字、学校签字。学校理论上是最后把关的,但是现在许多学校由于难以一一管理,就提前都在上面盖了章,等于最后一关是自己把了,所以需要谨慎。但是有问题不明了的地方还是应该跟老师沟通。

第七,无效协议。无效协议一般有这些情况:学校未同意;用人单位介绍不清、隐瞒信息或者信息不真实,采取欺骗手段等;违反就业协议的一些原则,公平公正等。这些情况下的就业协议书都是无效的。

第八,就业协议的解除主要分为单方解除和三方解除。单方解除如果是擅自解除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是依法解除就免责,依法解除是指协议无效。三方解除就是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协调解除协议。还有就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道解除协议,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丢失问题。就业协议书弄丢了可以申请补办,但是可能会收到处分,所要保管好。

第十,其它。许多单位在毕业生违约后不马上办理解除协议的手续,会影响到毕业生以后的签约,所以违约也要慎重。附加条款栏一般是违约问题,有时候没有,没有或者附件条款全部注明后记得在空白的地方打个叉号,表示没有了,以防用人单位擅自添加。就业协议书虽然也明确了用人单位的一些约定,但这不是正式的合同,主要是就业关系的协议。

劳务合同

劳务合同一般约定都是财产关系,这个放在后面跟劳动合同作个对比。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就是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合同,主要内容有:

(1)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2)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3)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4)生产条件或工作条件(5)劳动纪律和政治待遇(6)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7)违约责任(8)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9)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

对劳动合同的介绍你有时间仔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介绍,有时间看合同法当然更好,我简单讲几个要注意的。

第一

必须是书面形式,确定双方的信息是否真实。

第二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节假日规定、劳动报酬、单位纪律、福利保障和劳动保护(职业病或者特殊危险性的因素)都应该明确。

第三

违约责任。是以违约金形式还是其它约定的形式应当明确,违约金的话还有具体数额也要明确。

第四

试用期可以约定,原则上和上面一样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见习期一般为一年,试用期(见习期)享受和正式工作一样的福利待遇。试用期满如双方有一方不满,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五

劳动合同的接触和终止。解除的原则有三个:双方自愿、平等协商、不得损害一方利益。终止主要是合同期满,或者达到约定的终止的条件,这在签合同的时候也应约定。

第六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七

其它条款和就业协议没重要差别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3)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报酬的性质不同。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隋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5)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劳动合同的履行贯穿着国家的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劳动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协商变更。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约定上述内容,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内容。

(6)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合同则由劳动法和劳合同法规范调整。

2.就业意向书公务员 篇二

1、相关假定及问卷设计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生存条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等差异, 对生源地分别为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 (以下简称城乡大学生) 的心理发展及个性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个人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如感知能力、记忆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品质等。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工作能力、工作效果, 所以很受用人单位重视。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方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由此推知, 中国城乡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 必然对其心理发展及个性的形成产生影响, 并进而影响其就业心态和就业意向。因此, 本文假设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差异, 且有如下五个假定:

假定1: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存在差异

假定2: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差异

假定3:中国城乡大学生对首份工作月薪期望存在差异

假定4:中国城乡大学生求职时价值偏好存在差异

假定5:中国城乡大学生求职时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存在差异

课题组以上述假设为研究起点, 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征询相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以及众多学生意见后, 编制了一份《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在实验性调查的基础上, 对问卷进行了修正, 并于2009年6-7月在NS和SW两所高校对2000多名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2、数据收集情况

课题组于2009年6-7月对NS高校和SW高校的2006级、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实施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其中, 在NS校发放调查问卷1864份, 在SW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根据问卷设计中的控制性问题, 剔除部分可信性较低的问卷 (作为无效问卷处理) , 最终统计出:NS校发放调查问卷1864份, 收回1581份, 回收率为84.82%;有效问卷1484份, 有效回收率为93.86%。SW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461份, 回收率为92.20%;有效问卷406份, 有效回收率为88.67%。涉及两所高校的ACCA、市场营销、统计学、应用数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信息管理、审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行政管理和法学等14个专业, 覆盖面较广。

在不影响实质性问题研究的条件下, 为简化研究, 本文主要对NS校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数据整理后发现: (1) 样本中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9.3%和70.7%, 这与该校公布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基本持平, 在性别上具有代表性。 (2) 样本中有448名大学生生源地为农村, 901名大学生生源地为城镇, 剔除无效样本后,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3.21%和66.79%。

3、研究方法的选择

两组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U检验可用于对两总体分布的比例判断, 检验原假设两组独立样本所在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该检验通过对两组独立样本平均秩的研究实现对原假设真伪作出判断。秩就是变量值排序的名次, 即将一组数据按升 (降) 序排列, 每个变量值在整个变量值序列中的位置或名次就是变量值的秩。由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差异的存在, 因此, 从生源地看, 可以把城乡大学生看作两个独立的样本, 用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 辅助以描述统计等方法。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意愿的比较

在对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项进行评分, 且作均值比较后发现, 两者选择的就业途径基本趋于一致, 即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其就业途径的选择顺序是: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家庭及亲朋关系、学校推荐、尚未认真考虑、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其就业途径的选择顺序是: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家庭及亲朋关系、尚未认真考虑、学校推荐、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调查数据显示, 通过人才招聘会实现就业是城乡大学生就业的首选途径, 68.3%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及54.7%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都将人才招聘会作为自己求职的首选途径。这是因为大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成本较小, 且能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 能透过呆板的职位说明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岗位的信息, 同时也能了解相关行业的信息, 免去了简历的预考程序, 直接进入正考。在与招聘人员见面后, 招聘人员对应聘者有了一定印象, 回去可能会详细阅读应聘者的简历。所以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在没有太多的关系可以借助的情况下, 通过招聘会来找工作是最好的方式。

在对NS校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各选项进行评分后, 采用曼-惠特尼检验, 且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由此得到如下结果: (1) 对于“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这三种就业途径, 其曼-惠特尼检验概率值均大于0.05, 因而可以认为该校城乡大学生在这三种就业途径的选择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2) 对于“家庭及亲朋关系”和“学校推荐”这两种就业途径, 其曼-惠特尼检验的概率值均小于0.05, 因而可以认为该校城乡大学生在这两种就业途径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家庭及亲朋关系”作为就业途径的人群中, 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为注重学校推荐。

2、城乡大学生就业信心意愿的比较

所谓就业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就业愿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心理感知程度, 它是在综合了各种可能因素的影响之后而对未来的一种预期或看法。就业信心虽然不能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来衡量和测定, 但其程度等级是可以量测的, 因而它具有计量分析的可能性。

利用表1中的数据, 对生源地为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程度进行曼一惠特尼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检验概率为0.049, 小于0.05, 所以可以认为城乡大学生在就业信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再者, 结合表1可知, 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其就业信心程度明显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信心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更好的资源环境优势,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就业信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方面受到属地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思想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整体竞争意识和竞争实力相对较低。同时, 由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因其家庭或亲朋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有限, 以及特殊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使他们在心理上承担着更多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对自身能力 (如人际交往、言谈、气质等) 产生怀疑, 进而导致他们的就业信心相对较低。另一方面, 由于就业市场上人才选聘方式的多样性和随意性, 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资本等非毕业生因素, 对大学生就业职位的获得会产生较大影响, 因而只有那些就业信心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中才能脱颖而出。

3、城乡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意愿的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在NS校1484份有效问卷中, 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情况为, 3.3%的来自农村大学生和2.6%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元以下;34.3%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30.7%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1500元之间;39.7%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39.1%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500-2000元之间;17.2%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19.3%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2500元之间;5.1%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8.1%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2500元以上。

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作曼一惠特尼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曼-惠特尼检验概率为0.024, 因而, 可以认为来自城乡大学生在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水平显著地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水平。

4、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意愿的比较

通过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就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环境、地域、专业对口性等就业偏好的选择, 分别进行评分并作均值比较后发现, 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在排序上存在着差异。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排序为: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环境、地域、专业对口性;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排序为: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薪酬、地域、专业对口性。由此可见, 城乡大学生都将个人发展空间、薪酬以及工作环境作为其求职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这说明当下大学生就业偏好较为理性, 能够长远地看待就业问题。此外, 无论是来自城镇的还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求职时, 均不将专业对口性看得特别重要, 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只青睐专业对口的求职者, 相信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同样可以做好非专业性的工作。

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作曼-惠特尼检验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生源地为农村与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分别在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以及专业对口性方面的曼-惠特尼检验概率值均大于0.05, 所以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这三项的偏好有显著差异;但是, 在对来自城乡大学生有关“薪酬”和“地域”偏好进行曼-惠特尼检验时, 其检验概率值均小于0.05,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薪酬”和“地域”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地域的偏好程度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地域的偏好程度,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要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其一直就生长在城镇, 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去偏远的地区或农村就业, 因而对地域的偏好程度相对较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相对较高, 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通常要面对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的巨大经济压力, 以及中国当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和不平衡性等, 也使得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5、城乡大学生求职时对用人单位录用条件认知的比较

对于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时所重视的条件, 来自农村的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其认知程度大致相同, 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认知顺序为:自身能力、社会关系、专业、学校知名度、英语水平、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水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认知顺序为:自身能力、专业、社会关系、学校知名度、英语水平、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水平。再通过对来自农村的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所重视条件的认知程度, 分别进行曼-惠特尼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上述各项检验结果均大于0.05。由此表明, 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来自农村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条件认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相关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将来自农村的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意向作为两个独立样本, 并借助曼-惠特尼检验法, 能够说明城乡大学生在有关就业途径的选择、就业信心程度、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就业偏好以及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所重视条件的认识程度等方面, 有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有的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社会管理机构应协调一致, 努力从如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高校应在强化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 围绕就业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相关课程, 同时, 应加大对大学生求职环节、求职技能和求职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人才招聘活动应形式多样。政府、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 应采取综合性与行业性相结合、季节性与常年性相结合、校园招聘推介与用人单位现场招聘相结合等形式。同时, 应进一步规范有形市场招聘行为和无形市场招聘行为, 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用人单位能低成本地招聘到心仪的人才。

3、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实施适度区别对待政策。如对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政府可以考虑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政府应继续并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 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4、无论来自农村的还是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都应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各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摘要:及时了解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差异, 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组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检验法, 辅助统计描述, 对城乡大学生在就业途径、就业信心、期望薪酬、就业偏好和对用人单位录用条件认知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曼—惠特尼检验

参考文献

[1]张永生.城乡大学生求职比较[J].人才开发, 2008, (10) .

[2]张秋山.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 2009, (02) .

3.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就业 就业观念 就业压力 就业指导

一、概念研究

1、就业

就业是指具有勞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还表示契约关系:即雇佣之意,是指两个伙伴之间的关系,其中一方为雇佣者,另一方为被雇佣者。从法律意义来看,通过双方契约约定,“被雇佣者”为“雇佣者”(雇主、雇佣人)工作(出卖劳动),并由雇佣者提供报酬的一种法律关系,属于民法的范畴

2、就业压力1

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以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就业压力源是一个客观的变量,呈静态,是指个体在就业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等。

3、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是指人们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2,是指自己将要选择何种职业以及对职业的性质、特点、作用的一种认识。

二、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主要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理念变化及西方一些就业思想的传入,还有国家的需要和社会舆论。

(2)学校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无论是从大学生就业率、待业人数,还是从就业质量等方面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都比以前严峻的多。我校属于传统地方性师范类院校,其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均是为当地、本省培养实用性人才而服务,其所设专业师范类为长线专业,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均面向中小学基础教育行业。但随着公办基础教育行业师资的饱和,这些长线专业人才积压严重,尤其是进入公办教育行业人数降低,毕业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进入民办教育行业或在非教育系统就业。而非师范类专业开设年限都不长,课程设置有待完善,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这些专业尚处在摸索前进阶段,因而必然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3。

(3)家庭因素

由于家长知识认识水平有限,针对孩子就业没有一个清楚、理性的分析,对孩子的就业观念不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在家庭成员的职业结构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自己家族的职业,所以在自己选择就业时就有了很大的导向性。而父母的期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继而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就业就要遵循父母的意愿,因此它就变成了我们就业观念形成的主导因素。

(4)自身因素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一切事宜均有父母做主,很大程度上自己没有主见,所以对自己的就业意向很茫然,做出的就业意向就有了很大的随意性。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就业,因此就业意向一般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转移。

三、策略研究

(1)就业指导

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大学生毕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对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广泛深入地宣传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和内容, 以及当前的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 使大学生择业意识的形成和择业行为的发生都遵循科学性原则, 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来进行。通过政策指导, 帮助大学生把握求职择业基本准则, 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引导毕业生走出择业的误区 ,消除择业的困惑, 并纠正自己的片面认识和幻想。4

(2)学习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主要为就业创造条件, 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越学习条件, 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 要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巩固专业思想是引导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 专业课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他们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厂和学校, 请往届的毕业生向他们介绍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其二, 要培养学生掌握众多技能的意识, 拓宽专业知识的应用面。学校应多组织讲座或通过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断变化的职业市场的情况, 指导学生根据职业市场的变化及社会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定职业目标, 围绕职业目标, 不断拓宽知识面。学校可通过增加选修课、开办讲座等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以适应职业选择的需要。

(3)心理指导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保证求职择业的顺利进行, 学校或国家应积极排除大学生择业期间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 还应及早对他们进行心理锻炼和思想教育, 促使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形成正视现实、不怕挫折、放眼未来的正确的择业心态。

(4)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的目的, 一方面是向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各种职业特点, 以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选择与此相符的工作。学校可采取主动发出联系、职业市场等方法, 广泛搜集职业需求信息, 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或个别交谈等形式全面客观地向大学生介绍社会的需求现状, 从而纠正他们由于对社会需求情况了解不全面而产生的认识偏差, 引导他们面对现实, 把个人的就业意愿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是向毕业生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提高他们的求职本领。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模拟实验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自荐、面试、笔试三种形式各自适用的方法与技巧, 以及搜集就业信息和获取招聘信息要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明贺.《学理论》2011年第24期

[2]郑洁.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2006(1)

[3]李晓玲、《李胜生.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7)

[4]曹建民、《大学生就业意向》.桑系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单益强(1991-)男,甘肃武威,就读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

李 敏(1993-)女,甘肃民勤,就读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

岳军祥(1976-)男,甘肃西峰,博士,副教授,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4.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篇四

专业名称

用人单位

二0一六

就业意向合同书

甲方:丽水市旅游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

乙方:

身份证号码:

丽水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甲方)拟录用

大学

专业

年应届毕业生

(乙方)为本单位职工,乙方自愿报名应聘甲方单位并已知甲方有关毕业生录用的相关内容和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意向书如下:

一.背景

1.乙方自愿决定进入甲方实习工作,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与甲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2.工作地点和待遇:

1)

工作地点:

丽水市旅游集散中心。

2)

待遇:实习期间绩效工资。实习期考核合格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后补发实习生活补贴500元/月。

二.协议的终止:

1.乙方在实习期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本协议自动终止:

1)乙方违反甲方的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2)根据工作情况,甲方认为乙方不具备工作能力的;

3)乙方出现健康情况,不能继续完成或胜任将来的工作的;

4)乙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地方法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2.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取得毕业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到甲方参加工作,不得再到其他机构就业,否则将按有关法律法规赔偿甲方前期培训等相关费用。

三.争议解决:

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各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其他:

本协议一式 贰 份,甲、乙双方各一份,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丽水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

乙方:

法定代表(授权代表)

2016年

2016年

5.就业意向书公务员 篇五

我司是一家民办企业单位,于2010年注册成立,总部设在北京。业务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计算机技术培训等。

现因工作需要,我司特聘请美籍人士(名字,护照号)先生担任主要工作为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经营管理,制定战术并领导执行;同时寻找国际科技新理念和机制,扩展海外机构合作等,拟聘用期限二年。

先生毕业于一直致力于,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具有非常流利的中文会话及写作能力。

经我司全面考查,认为先生为我司急需的人才,故向贵处申请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手续,请协助为盼。

2011-11-21

聘用意向书

尊敬的先生:

经过我司考查,现拟聘请您为总经理。

一、工作主要内容: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经营管理,制定战术并领导执行;与国际机构联络,寻找国际环保科技新机制,扩展海外机构合作。

二、工作方式及时间要求:您的工作方式为坐班制,如在外开展业务工作,每年实际工作日不少于120天。

三、工作报酬

(一)基本待遇:您的月薪拟为人民币元人民币。

(二)其他待遇:如您成为本公司正式员工,将按劳动合同履行。

(三)拟聘用期限:2011年11月11日至2013年11月10日。

四、工作期间,您必须遵守我所的各项规章及《劳动法》,依据您的工作表现我所保留有缩短或延长任命期限的权利。

有限公司

6.个人就业意向 篇六

从XX晚报上得悉贵公司会计招聘信息,本人对这一职位非常有兴趣,回顾个人的学习及实践经历,也确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现将个人情况向您作一下简介。

我是山东科技大学财会专业xxx届本科毕业生。上大学之前,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本人一直对会计专业情有独衷,并希望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因而大学四年我一直努力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所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比较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财务统计等等,通过学习,已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并被评为“院优秀大学生”。同时,为拓宽知识面,增加工作技能,我还自学了企业管理课程。在校期间,我还通过竞选成为校学生会干部,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种活动,提高个人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利用两次暑假

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经历,让我熟悉了财务处理流程,提高了沟通及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毕业后,先后在361服装销售门店、诺贝乐陶瓷等单位从事过财务工作,所在单位虽然都是小规模纳税人,但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家单位虽然都是门店性质的,但管理上很规范,尤其是财务工作都是按正规程序进行,这对我是个很好的锻炼,增强了我的责任心,同时,由单位规模小,人手少,个人所担负的工作也较多,很多事需要个人独挡一面,这让我的财务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全面熟悉了出纳会计等财务操作流程,个人也在工作中很快成长成熟。经过这两次工作的历炼,我现在已能够独立进行开增值税发票,独立建账,出报表,报税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我对以上两次工作机会心存感激。

但我深知学无止境,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我期待加入贵公司,并坚信凭扎实的知识、亲身的实践和高度的责任心、进取心,如果贵公司给我一分机会,我定能够回报十分成绩。

7.内蒙古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篇七

近些年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它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首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加剧。从1999年开始, 伴随全国高校招生、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 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有数据表明, 2001~2013年当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18万、140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500万、559万、611万、630万、660万、680万、700万, 年均增长率达24.3%。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再创新高, 达700万人。而与此相反的是, 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力却严重不足。据国家人事部统计, 2012年地区需求高校毕业生较上年各地已吸纳数量大幅降低, 降幅为22%, 其中专科毕业生需求降幅高达39%。

2013年内蒙古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13, 874人, 其中本科生49, 464人、高职高专生59, 445人、研究生4, 965人。在当前形势下, 用人单位数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但岗位需求数呈下降趋势。截至目前, 毕业生签约率为22.56%, 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94个百分点, 基本保持稳定。

与往年相比, 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 经济形势严峻导致就业需求有效岗位明显减少。持续经济低迷导致2013年全区校园招聘需求明显缩水, 其中以建筑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最为明显, 还有一些新兴技术产业也受到较大冲击, 另外, 近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 大学生数量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二) 企业在对人才招聘的质量把控上更加严格。

(三) 基础性岗位仍是企业提供给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纵观整个招聘市场, 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 如销售、家政、客服、装配流水线等, 那些被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类岗位则很少。

(四) 毕业生求职择业趋于稳定化, 心态总体理性化、实际化。由于对就业环境的担忧, 毕业生求职意向更加趋于求稳, 热衷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 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选择意向较弱, 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 0%。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 毕业生多数面向区内择业, 特别是集中于呼市、包头和鄂尔多斯等区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物价上涨和生活压力加大, 毕业生在就业薪酬方面的心态开始趋于理性化, 对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可以理性看待, 尤其开始重视各项保险费用的缴纳。

笔者分析认为, 由于就业竞争很激烈, 大学生为求得职位, 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工作都愿意从事, 谋求先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此时所有类型的工作都很紧张, 大学生就相继压低起薪标准, 打价格战, 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竞争到此种程度, 大学生都是背水一战, 并甘于此状, 以求日后再图发展的机会, 实现心中对职业规划的美好蓝图。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更看重目标地域, 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一展心中当初的抱负。

二、内蒙古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对策建议

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当前内蒙古的一些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第一, 在不同的就业压力下, 大学生就业时对工资要求还是非常理性的, 期望薪金与乐观薪金即社会实际的工资水平有高度相关性, 说明大学生对薪金的态度还比较务实, 期望值不再不切实际, 可能这也是近几年扩招和就业压力加大的影响结果。

第二, 我们也发现不管在何种压力下, 对于着重程度, 大部分学生都是把未来从事何种工作排在薪金和目标地域的前面。

第三, 竞争压力的增大, 会使得大学生在工作选择、起薪标准和目标地域三者之间做此消彼长的调整, 当竞争压力从宽松转向紧张时, 薪金标准的着重程度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愿意淡化对工作选择和目标地域的要求, 当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达到白热化的时候, 学生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机遇而对目标地域的着重程度加大, 暂时降低对工作选择、起薪标准的要求, 先就业再择业。

第四, 在工作地域的选择上我们发现, 不管就业压力如何, 9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 而愿意去中西部的学生却仍是微乎其微。

为此, 我们针对以上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分析结论, 提出相应的促进大学生务实、灵活、明智就业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加强在大学生就业环节的监管, 切实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 保护大学生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求, 规避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利益和权益的贬损。

2、大学生要抛弃过去的精英情怀, 努力摆正自己的心态, 明白自己真正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扬长避短, 务实地定位好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必须把自己摆正到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 把自己的择业范围扩大。在工作选择、起薪标准和目标地域的要求上, 注意灵活把握, 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来选择自己的理想单位, 施展自己的才华。

3、在我们的实验调查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很大一部分还是在针对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突出才能, 学校要更加强化这方面的引导;另外, 要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 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 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从而减少由于学生在求职时不能正确向用人单位传递能力信息而造成的就业困难。我们的实验调查还显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加强,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这是社会的心声, 也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葛新权, 王国成.实验经济学引论:原理·方法·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向磊.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新角度[J].高教研究, 2007.2 (上) .

[3]刘永君, 李宇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概述[J].经济师, 2007.6.

[4]龙庆华, 宋余庆.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 2007.9.

8.就业意向书公务员 篇八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

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均来自“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6年在江苏部分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为某高校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共发出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390份。

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由样本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考察两部分构成。调查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分析方法调查问卷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与卡方显著性分析方法。

结果分析

择业观念的调查笔者设计的问题分别涉及就业目的、择业标准、职业定位等几个方面。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就业目的有明显的功利价值取向。毕业生对就业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选择依次是:生计需要(32.6%)、实现自身价值(27.7%)、享受物质生活(11.0%)等。这表明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等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专业水平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就业目的的仅占4.6%,这表明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女生在就业目的中选择“生计需要”的高达40.0%,而男生则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就业目的的首选因素。经卡方检验,X2=45.156,df=7,P=0.00<0.05,性别在就业目的的差異上呈显著性。

2.择业标准呈现多重性趋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工作稳定性(19.7%)、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19.5%)、行业发展前景(16.7%)。而选择“适合兴趣爱好”、“发挥能力”、“专业对口”等因素的只占很小的比例。这表明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实惠、注重稳定、注重发展,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上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

3.职业定位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虽然有45.1%的学生在刚上大学时就确定了未来的职业,但仅有14.4%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将来的择业目标具有清晰的定位,31.8%的学生进大学时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还不确定,在毕业前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仍然不太明确或根本没有定位的学生分别占29%和3.6%。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的择业目标曾经发生过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面向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促使毕业生尽早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

择业心态的调查为了解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态有哪些变化,本研究针对就业压力、专业对口、就业期望等问题设计了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就业压力的调查。毕业生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93.3%的毕业生觉得就业压力较大或很大;61%的学生看到校友毕业时找工作的情形后十分着急;88.5%的学生担心自己毕业时找不到好工作;62%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不太乐观或者不乐观,这表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比较清楚,并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有平静、乐观、兴奋,更多的是紧张、无奈、烦躁、焦虑。

2.专业对口的调查。有53.6%的毕业生希望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专业对口,只有16.7%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36.4%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46.9%的毕业生主张“先接受,再调整”。在竞争面前,毕业生理智地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女生希望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专业对口的占57.2%,男生只占42.9%,经卡方检验,X2=6.088,df=2,P=0.048<0.05,性别在专业对口方面呈显著性差异。

3.就业期望的调查。77.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会降低就业标准。只有2.1%的毕业生表示不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而在选择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的毕业生中,只有23.8%愿意努力适应工作,有高达74.2%的毕业生则准备“跳槽”或继续深造。如此高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后再调整,意味着他们在初次就业后流动的可能性和比例都较大,这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影响。有25.9%的毕业生希望直接就业,有71%的毕业生打算继续深造或在参加工作后继续深造,这说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学历的看重,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把“高职高专毕业”与“就业”直接联系起来,这将直接表现为求职行为的被动与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待提高。男生选择“参加工作后继续深造”的占47.0%,而女生则高达66.1%。经卡方检验,X2=16.707,df=3,P=0.001<0.05,性别在毕业去向上呈显著性差异。

就业去向的调查在问卷中,用“择业地区”、“择业单位”、“择业行业”、“薪酬期望”四个关于职业的显性特征的变量测量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意向偏好,统计结果如下。

1.择业地区的选择重自我利益。51%的毕业生首选城市就业,愿意去县级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只占3.3%,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只占5.6%。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选择中更加看重自我利益,忽略了社会责任。尽管学校大力宣传并采取了许多鼓励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重视。有36.4%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其中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这样的要求;另一部分则是希望借助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获得理想的工作。女生选择回生源地的高达39.7%,男生只有26.5%;而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就业的男生占10.2%,而女生只有4.1%。经卡方检验,X2=21.413,df=6,P=0.002<0.05,性别在择业地区上呈显著性差异。

2.择业单位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学生的理想就业单位依次是:学校及科研单位(占52.8%)、国家机关(占21.5%)、自主创业(占8.5%)、外资企业(占7.4%)、国有企业(占4.9%)、中小及私营企业(占2.1%),其他(占2.8%)。虽然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但由于国家机关、各类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占有优势,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只有8.5%的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虽然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应该是今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扶持体系,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以此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男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4.3%,而女生只有6.5%,经卡方检验,X2=37.072,df=6,P=0.00<0.05,性别在择业单位上呈显著性差异。

3.择业行业的选择期望值较高。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排序在前三位的是:教师(占36.9%)、公务员(占30.0%)、管理人员(占13.3%)。毕业生不切实际地抱着过高的期望值,必然会导致就业难。过高的期望值是大学生为自己顺利择业设置的一道障碍,这就需要高校及早进行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

4.薪酬期望的选择趋于理性化。有73.3%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为1000~2000元,只有6.7%的学生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薪酬期望趋向理性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较为健康,就业心态日趋成熟。男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61.2%,女生则高达77.4%,月薪期望值在2000~3000元之间的男生占23.5%,女生则只占11.7%,经卡方检验,X2=14.129,df=3,P=0.003<0.05,性别在薪酬期望上呈显著性差异。

择业渠道的调查在就业渠道的问题上,有36.9%的学生选择家长和亲友介绍,17.7%的学生选择校外招聘会,16.4%的学生选择校内招聘会。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视野开阔,希望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亲友介绍工作不但可靠,而且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因而受到毕业生的普遍关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可使信息传递更加迅捷,使毕业生的选择面大大拓宽,降低了择业成本,但许多毕业生面对大量的信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而错失良机。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的占13.8%,反映了学生主动就业意识的增强。毕业生选择学校提供的信息的较少,这说明学校提供的大量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者学校需要考虑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影响择业因素的调查在影响择业的因素的调查中,学生对“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哪些条件”进行排序,排在前三位的是:学历(占23.3%)、职业能力与特长(占22.3%)、所学专业(占16.9%);对于影响择业的不利因素,毕业生的选择是:学历层次偏低(占25.1%)、社会关系不足(占16.4%)、自身竞争力有限(占13.3%)、缺少实践经验(占13.3%);对于影响择业的主要问题,毕业生的选择是:人才供大于求(占37.2%)、就业市场不规范及凭关系走后门现象严重(占13.6%)、毕业生就业思想不端正,期望值过高(占8.5%)。以上调查结果说明:(1)毕业生已经认识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已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2)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学历与就业竞争力信心不足。(3)多数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与公平性较低,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4)毕业生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这反映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忧虑。

对学校工作滿意度的调查笔者的问题涉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两部分。

1.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有66.2%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占23.6%),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占21.5),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占13.8%);对于“你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的回答是:为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搭桥(占32.6%),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16.4%),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占13.6%)。在访谈中,有的毕业生提出应提高校内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签约成功率。部分学生还提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就业市场行情,然后把信息提供给学生。有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效果表示不满,认为针对不同的专业,就业指导应有所区别,特别是对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专业更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指导。校内的学习和求职招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如果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但从目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2.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认为合理的只占2.6%。当问及如何改进课程设置时,有48.7%的毕业生要求“多开实用性课程”,有32.3%的毕业生要求“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在访谈中,很多学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到社会上用处不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有的是只学理论,不讲操作,等到实习的时候还要从头学起。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对待择业的问题上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功利性较强、竞争自信心不足、缺乏职业规划、创业意识不足等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及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学生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正确地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客观正确的定位。在正确评估自己的同时,要充分地了解社会需求,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要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自觉服从社会需要,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注意培养学生面临挫折与不利处境时的心理耐受能力,同时要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明确指出:有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就业。高等院校培养的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创造者。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多渠道地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拓宽就业思路,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

学校教学: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进行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调整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就业作为重要衡量依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全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关注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业服务: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其准确定位求职目标,避免在求职过程中因非能力因素而影响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效率。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全面了解就业现状及前景,加大分析和开拓就业市场的力度。要将提供有效信息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要加强政策宣传,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还要加强对毕业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及就业意向,抓重点专业、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在学生入学后就要有计划地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向大学生系统地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从心理上、方法上全面做好择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国宇,曾宪皆,何艺辉,黄劲.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3]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4]王永珍,苏煜.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作者简介:

9.毕业就业意向怎么写? 篇九

现在毕业生有很多连自己要做些什么?怎么做都不太清楚,更有甚者甚至连毕业生就业协议都不知道怎么写。下面是如何撰写就业协议的方法,希望能给即将毕业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就业协议书怎么用 应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须签订由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档案和户口关系,办理报到落户手续的依据,学校凭毕业生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派遣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等关系。如果不签订就业协议书,毕业生毕业后的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就可能会被派回到生源地。因此,毕业生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后,就可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上除了用人单位盖章外,还需由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盖章。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单位工作时会碰到一个具体问题——这些法人实体没有上级人事主管部门。这就需要用人单位到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来解决该单位接收毕业生人事关系的问题。只要用人单位持营业执照和公章到有关人才交流中心免费办理人事代理开户手续,就业协议书的鉴证、档案的接收、进榕落户、党组织关系、甚至驾驶员安全组关系等,都可由有关人才交流中心来为用人单位接收和办理。

二、离职别忘了解除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书除了作为学校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外,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毕业生应比较慎重。在对用人单位有一定了解,确定要留下来工作后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小李,在去年5月份找到一份工作,他见很多同学都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就不假思索地与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并把协议书反馈到了毕业学校。在公司工作了一个月,小李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不去上班了。8月份当小李找到一份新工作时,新单位提出要与他签订就业协议书,此时,小李遇到了麻烦,学校已根据就业协议书将档案、户口等关系转到了小李的原公司,该公司要求他支付一笔不小的违约金。由此提醒毕业生,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后又觉得不适合这份工作,必须与原单位解除就业协议,并持证明回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找到新单位,可到其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改派手续,把自己的档案、户口等人事关系改派到新的用人单位。

三、违约金不超过一个月工资 从2005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如毕业生出现违约情况,违约金被限定不超过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这对于在求职中处于弱势的毕业生来讲是个好消息,用人单位对违约金再也不能“漫天要价”。这个规定维护了毕业生的利益,但也希望毕业生能讲诚信,不要频繁流动。毕业生在就业之初频繁的流动,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某大学2005届毕业生小陈,正在准备1月份的考研,在校内的一次招聘会上他被一家名企相中,小陈为不错过机会,便与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同时也不放弃读研究生的准备。他在与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备注栏中,加上了“如本人考上研究生,凭录取通知书,该协议效力终止。”毕业生还可以把协议期内工资的多少、违约时是否交纳违约金等易产生纠纷的条款附加上去。同时毕业生需明确,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书的使命才告完成。下面我再把签定就业协议的程序给你作一下简单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就业协议书的签定步骤:(一)、先由毕业生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填写基本情况;(二)、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用人单位填写相关内容并签字、盖

章;毕业生和用人单 位填写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三)、学院院招指办签署意见并盖章,协议书生效;(四)、将就业协议交回学校,统一办理《就业报到证》;(五)、毕业生到校取《就业报到证》。(注:就业协议书一份交与用人单位,一份毕业生自己留存,一份交学校保存。)

10.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十

就业推荐表的管理

第一条 就业推荐表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印制。就业推荐表是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证明持有者属于国家计划内应届毕业生的书面材料。

第二条 就业推荐表由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每年10月份根据各系毕业生资格审查通过后的人数发放,国家统招非定向应届毕业生每生限发一份。

第三条 毕业生应认真、如实填写就业推荐表中的相关内容。 第四条 各系负责审查就业推荐表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出具院系推荐意见并加盖本系公章后,统一交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出具学校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五条 毕业生必须慎重使用就业推荐表。就业推荐表可以复印,复印件不具有法律效力。毕业生求职时,可以将复印件交给用人单位,当双方达成求职意向后,方可将原件交给用人单位。

第六条 毕业生不得涂改已经盖有公章的就业推荐表。

第七条 毕业生应妥善保管就业推荐表,如发生遗失,要及时向所在系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报告,经确认属实后由系主管领导签署补发意见,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经就业网公示一周后,方可办理补发手续,每名毕业生只允许补办一次。

就业协议书的管理

第八条 就业协议书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印制。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就业之前规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相关利益的书面材料,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经学院鉴证有效的就业协议书将作为编制就业方案的依据。

第九条 我院毕业生就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必须使用学院统一发放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第十条 就业协议书采取条形码管理的形式。每份就业协议书配备一份条形码,条形码由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印制,条形码中包括学生的姓名、专业、学号。

第十一条 就业协议书由各系负责就业工作老师保存,毕业生使用时方可发放。

第十二条 为维护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每个毕业生只能持有一份就业协议书。复印、自制协议书无效,姓名栏涂改无效,用人单位签章栏涂改无效。

第十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后方可领取就业协议书,各系在毕业生领取就业协议书时需登记《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领表》,并将该毕业生的条形码粘贴到协议书左上角或右上角。未粘贴条形码或条形码信息与协议书信息不一致的就业协议书,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予以鉴证。

第十四条 就业协议书中的个人信息由学生本人填写。

第十五条 就业协议书必须填写清晰,单位名称必须与单位的公章一致,不要简写、误写或写别名。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用人指标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的,则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在就业协议书相关签章栏中加盖公章。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珠海、宁波、青岛、大连等地的单位还需所在市人事局加盖公章或填写单独的审批表或接收函。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档案寄送地址。 第十八条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协议书即时生效。 第十九条 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登陆学院就业网,根据网上的相关提示录入就业信息,并将就业协议书送至所在系主管就业工作领导鉴证盖章,之后将就业协议书送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鉴证盖章。

第二十条 就业协议书经过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鉴证盖章后方可编入我院就业方案上报广东省教育厅。

第二十一条 就业协议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由用人单位持有,第二联由毕业生本人持有,第三联由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保存。

第二十二条 毕业生领取就业协议书后应妥善保管,如发生遗失,应及时办理补发手续。

第二十三条 毕业生遗失就业协议书后,需由达成意向用人单位出具书面声明,毕业生凭用人单位的声明向所在系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书面报告,所在系主管领导确认声明单位为毕业生领取就业协议书时登记的意向单位后,签署同意补发意见,毕业生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经学院就业网在线公示一周后,方可办理补发手续,每名毕业生只允许补办一次。

第二十四条 维护毕业生和学院声誉,以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院严格控制毕业生违约的行为。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慎重选择,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正视个人诚信,维护学院声誉。

11.就业意向书公务员 篇十一

作者简介:苏小丹(1985年-) 女 学历: 研究生 职务: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摘要:设计类毕业生因其专业而具备鲜明的特点,通过对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探索促进设计类毕业生积极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对策,包含引导设计类学生认清自身,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做好设计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

关键词:设计类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加上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作为特殊性群体的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共有1482名设计类学生,2016届毕业生人数为431人,共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和动画三个专业。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呈现新的特点和行为,为了进一步调查毕业生就业意向,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效、顺利的进行,我们组织了2016届毕业生参加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此次就业意向问卷调查共发出431份,回收407份,有效率为94.43%。此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职业前景;择业过程影响因素;学校就业指导以及就业信息来源等三个方面,共计16个题目。一、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分析

(一)职业前景方面的考虑和打算

您认为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环境?认为就业环境很严峻困难的有138人,占总人数的33.9%;认为就业环境较严重困难的有211人,占总人数的51.8%;形式较好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11.6%;而有11人认为就业环境形式很好,占总人数的2.7%。调差显示85.7%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苦难,表明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形式的不乐观。究其原因,设计类毕业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就业市场相对较狭小,加上艺考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大学的捷径,造就了数量相对庞大的设计类学生,除此之外,设计类学生上学期间高投入,毕业后低收入的现实,使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环境雪上加霜。另外大部分学生人为就业形式的严峻,既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也表现出部分设计类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辩证的看待整体就业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虽调为中低速发展,但是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缩小地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差异,则是政府对经济更为稳健的态度和掌控的表现。而这一系列发展对于大学生则提出了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对大学生来说亦是一次机遇。

关于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有详细清晰的规划:76人,占总人数的19%;有模糊的规划:237人,占总人数的58%;偶尔想过:84人,比例为21%;没有规划:10人,占总人数的2%。此项调查可以看出,2%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还没有规划和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和职业世界还是有所探究的,但是还需要学校、老师给予指导,因此学校層面的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必不可缺少的。

毕业后的打算:出国的有15人,占3.7%;考研、公务员的有61人,占总人数的15%;从事教师行业的有100人,占总人数的24.6%;中小企业就业的有91人,占总人数的22.4%;创业的有46人,占总人数的11.3%;参军的2人,占总人数的0.5%;其他的有69人,占总人数的17%;暂无打算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5.7%。此项调查反映出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多元化,不再局限传统行业如公务员、研究生等。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热情较高。

(二)毕业生择业过程影响因素

毕业后打算去哪里发展?选择一线城市的有82人,比例20.15%;选择二、三线城市的有173人,比例为42.50%;选择回家乡就业的有147人,占总人数的36.12%;而选择西部就业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3%。调查反应出毕业生就业观念逐渐改变,就业城市由一线大城市投向二、三线城市;但是在东西部就业地域选择中相差比较悬殊,说明东中部地域相对来说比较吸引毕业生,而西部因为地域、经济等因素不被毕业生所青睐。

对自己就业初期的薪酬期望值:1500元以下的有6人;薪酬期望值在1500-3000元之间的有176人;300-5000元的有129人;5000元以上的有46人;没有绝对的预期,根据求职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的有49人。在此项调查中发现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变化,设计类毕业生正在理性的看待初期的薪酬待遇。

毕业生在选择单位和工作时,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多项选择):工作稳定:250人;工作环境好:243人;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148人;工资收入高:147人;单位在大城市:99人;符合兴趣爱好:98人;福利好:73人;工作中充分的自主权:34人;专业对口:27人。在本项调查中发现,虽然工作稳定,环境好,工资、福利待遇好一直是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和工作时的考虑的重要因素外,但是,毕业生也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兴趣爱好等因素。

(三)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来源

认为学校从几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最合适? 大一:83人;大二:94人;大三:192人;大四:38人。本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大三作为大学时期的转折点,因此学校应在大三的时候给以就业指导。但是随着就业形式已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很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应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进行。

会通过什么方式寻找工作?通过网络:173人;学校招聘会:58人;家人朋友介绍:78人;其他方式:111人。从本项调查中会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而学校的招聘会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学生吸引力逐渐减弱。

二、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对策endprint

首先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而正确的就业观念能指导良好的就业行动,因此在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方面,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观念。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在择业过程中,首先把就业地域锁定在中东区地区,其次考虑大城市,第三看中工作环境好、工资高、待遇好等因素,这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当前,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守旧和传统。设计類毕业生因为前期求学阶段投资相对较高,如高额学费、高配置的电脑以及相对前沿的实习环境,这些使设计类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理性的看待当前的状况,不能合理、清晰的对自己定位,而出现盲目、从众就业现象。因此,学校层面,应该充分根据就业过程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如就业过程前期的引导,中期的指导和后期的跟踪反馈,结合系列职业导师讲座、用人单位现场招聘的效果以及优秀校友就业、创业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

其次、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以及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掌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具体变现:首先是速度,即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其次是结构,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后是动力,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常态的影响下,为了更好的促进设计类毕业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在经济稳健发展态势,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不经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而且进行大力的财政支持,促进大学生创业。而调查显示设计类毕业生有11.3%的毕业生有意愿或实际行动进行创业,这远远高于其它专业学生5%的比例。而设计类毕业生亦有创业的优势,如他们活泼、有创意,而且加上专业的实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他们接受和进行创业观念及行动。但是他们对于相关政策的不了解、创业资金的缺少和经验的匮乏都制约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因此,培养设计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做好设计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类毕业生有其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如自由、随性、发散性思维较强,但是文化基础薄弱,政治意识淡薄,从众心理较强。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在引导设计类毕业生职业规划时,应该区别于文科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充分发挥设计类毕业生优点的前提下,加强对其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强其文化基础。另外,在设计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应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训力度,提高实用技能的培养,提高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第三,举办有针对性的设计类学生的职业规划活动。如邀请知名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或职业生涯人物来校举办指导讲座和访谈,让设计类毕业生得到专业的引导和借鉴。这所有的措施围绕增强学生自身能力,了解外部工作世界,进而做到知己知彼,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秀珍,贾卫东. 新上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

思考[J].职业时空,2007,(11).

[2]李晓.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13,(1).

[3]邓朝晖. 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4).

上一篇:创业实训会议内容总结下一篇:(社团)团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