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工作计划

2024-09-13

农牧工作计划(共9篇)

1.农牧工作计划 篇一

今年以来,全地区各级农牧部门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强化自治区、地区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经济“128”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理清思路,明确责任,精心安排,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克服前期持续干旱、“5?26”强降雨(雪)以及冰雹、洪涝等多灾、重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地区农牧业经济取得了好收成,确保了农牧民人均增收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农牧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1、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3.5亿元、争取国家投资2.5亿元的目标,今年,该地区实际争取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9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3140.45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31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95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总投资30482.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996.02万元;其他面上项目总投资13377.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194.43万元),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农牧业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总投资5.1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10亿元(含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00万元)。通过实施农牧业各项项目建设,今年项目累计涉及农户72995户,覆盖面达36.5万人,其中羊短期育肥、人工种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项目区人均增收597元。基础建设项目中仅乡镇兽防体系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牧民群众就达32500人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500元。

2、种植业在多灾重灾影响下获得较好收成。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27.96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62万亩(青稞播种面积64.31万亩,比去年增加0.3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31万亩(其中油料作物15.13万亩,蔬菜面积18.1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18.0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粮、经、饲三元比例保持去年的60∶26∶14。据理论测产统计,今年全地区的粮油预计产量为36.6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万吨,其中粮食为34.04万吨(青稞产量为27.23万吨,比上年减少1.17万吨),油菜2.56万吨。

3、畜牧业在狠抓疫病防控下稳步发展。全地区仔畜成活达202.87万头(只),成活率90.4%,比去年减少3.5个百分点;成畜死亡99071头(只、匹),死亡率1.7%,比去年增加0.56个百分点;牲畜总增192.97万头(只、匹),总增率33.45%,比去年减少1.95个百分点;预计出栏牲畜202.87万头(只),出栏率35.17%,比去年减少0.23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566.84万头(只、匹)。预计肉产量3.6万吨,比去年增加0.2万吨;奶产量8.2万吨,比去年增长0.4万吨;绵羊毛2220吨,比去年增加1.28吨;山羊绒265吨,比去年增加3.55吨,禽蛋、禽肉产量分别达360吨、669吨。预计全年完成“w”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畜禽防疫2328.90万头(只、羽)。完成牲畜短期育肥68万绵羊单位(含活羊出口25万只),总收入24833.8万元,纯利润6975万元。

4、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增收作用明显。预计全地区乡镇企业完成产值6.43亿元,同比增长11%;多种经营实现总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5%。发展地区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至此地区以上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达11家;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03家,其中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通过《合作社法》正式挂牌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越冬度春形势不容乐观。受前期大风天气、后期持续干旱的影响,牧草长势普遍较差,草场返青迟,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幅度降低,牲畜膘情差,畜牧业越冬度春将面临严峻形势。

2、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需要继续加强科技体系、农田与草场、农村能源、农牧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建设。农牧项目投资问效、后续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农牧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问题,对策

0 引言

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牧业发展重视力度的持续加大, 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为了减轻农牧民的经济负担,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对购买农牧业机械的农牧民实行经济补助。这是国家与政府重视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对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惠农措施, 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 在现实中, 由于管理力度不够, 补贴政策落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 1) 补贴资金额度和补贴指标不能满足农牧民的实际需求。随着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集约经营的逐步增多和劳动力成本的逐年提高, 农牧民购买农牧业机械的愿望非常强烈。由于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不是普惠制, 致使很多农牧民无法实现购机就能享受补贴的愿望。

( 2) 农牧民购买农牧业机械的资金缺乏。由于经营成本增加, 加之农牧业机械向大型化、联合化发展, 单机购买资金额度大。有许多农牧民购买农牧业机械能力明显不足, 资金缺口较大。

( 3) 补贴操作程序繁杂, 补贴资金兑付慢, 周期长。有的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和销售企业存在着发挥作用不够, 补贴程序不够简化, 资金兑付时间长, 农牧民往返办理手续次数多, 工作效率亟待提升。

( 4) 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有的生产厂家设立的代理机构“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严重不足, 维修人员少, 机具维修或更换配件无法及时到位。致使农忙季节“越忙越添乱”, 错过最佳播种和收割时机, 严重影响收入。

( 5) 同机不同价。有的经销商在销售中存在同一机型农机产品销售享受补贴的价格高于没有享受补贴的价格现象等。

2 工作开展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是我国对农牧业发展的帮扶政策, 是国家关心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此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牧民的购机热情, 对于提升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农牧业机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使农牧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还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对于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惠及群众, 是此项政策制定的初衷, 因此, 在落实该项政策的过程中, 也应该以此为指导, 科学开展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心, 本着对农牧民负责的态度, 将自身工作做好。

一般来讲, 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开展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1) 以人为本。在具体的补贴工作中, 应坚持以农牧民利益为根本, 切实保证农牧民享受到购机优惠。在购买农牧业机械的过程中, 应保证其拥有自主选择权。

( 2) 补贴工作的开展, 应确保公开透明、流程规范。简单来讲, 在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开展中, 不仅要保证资金、机械到位, 还要重视提高服务水平, 使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以形成带动效应。

3 对策与措施

( 1) 统筹规划, 调整补贴重点, 放开补贴指标, 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 实现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普惠制。补贴资金重点应向关键技术领域、薄弱作业环节和专业合作社倾斜。在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上有所作为。加大在舍饲圈养方面所需机械的补贴力度, 推动模式化舍饲养殖。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放开补贴指标, 农牧民根据自己生产生活需求和购买力, 凡购买农牧业机械的都给予补贴, 从而调动农牧民走农牧业现代化之路的积极性。

( 2) 简化操作程序, 将核实登记等手续纳入行政办证大厅一次性完成,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农牧民的往返负担。严格管理, 补贴指标、条件、额度、政策等信息全面公示公开。科学规划, 简化手续, 减少往返办理补贴的次数, 减少费用开支。加快补贴资金结算兑付进度, 节省人力物力、便民利民。要发挥好基层农机站和农机经销商作用, 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全面推广计算机办公操作技术。

( 3) 调整信贷结构, 着力解决购机资金缺乏问题。金融机构要不断扩大信贷品种, 调整信贷结构, 提高服务“三农三牧”水平。根据农牧户和农机合作社生产周期的特点, 可允许部分购机户和农机合作社以购买的农机具或自有房屋作为抵押物, 推出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 帮助农牧民购买农牧业机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购机补贴垫付。

( 4) 完善农机经销商和生产厂家服务标准体系。在基层设立服务站、点, 强化跟踪服务, 确保每名购机者都能及时、快捷地享受到维修服务, 切实使机补政策收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提高经营商的经营服务理念, 扩大经销品种, 加强售后维修服务。

( 5) 加强监督管理。高度重视补贴政策到位情况的监督管理, 对补贴额高、供需矛盾突出的机具要进行重点核实审计。加强对农机经销商的价格监管, 对违规经销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对吃拿卡要等违规工作人员严肃追责。开展补贴机具的质量普查工作, 对质量有缺陷的农牧机具, 通过改进提高和政策调整, 确保农牧机具质优价廉。此外, 为了保证农牧民权益, 在具体工作开展中, 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 还要重视提升服务水平, 严厉禁止违规行为和作假行为。对于补贴产品应严格把关, 务必确保机械性能优良、实用性高。这样做既是落实补贴政策的基本要求, 也是推动我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4 结束语

3.如何提高农牧民地区班主任工作 篇三

【关键词】尊重 关爱 严爱相济 活动 家访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3-01

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段话。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尤其是农牧区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农牧区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牧区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牧区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牧区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牧区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农牧区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农牧区小学班级的现状

现在农牧区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是少部分学生如果管理不好,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农牧区小学条件差,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而现在的农牧区小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带,由于娇惯,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好学习成绩做严师是不够的,还要抓好生活做慈母。

二、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农牧区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會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三、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的确,作为教师,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四、要严爱相济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五、创设情境,开创班级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农牧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六、做好家访活动并开好家长会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牧区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和科任教师有说不完的话,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应,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4.公司内部农牧工作总结 篇四

工作总结是对某一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公司内部农牧工作总结,一起来看一下吧。

工作总结是对某一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公司内部农牧工作总结,一起来看一下吧。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班子成员紧密团结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努

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的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全区“统筹发展、富民强区”的决策部署,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壮大蔬菜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发展城市农业,不断加快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今年上半年突出抓了春耕备播、小麦管理、蔬菜生产指导、阳光工程培训、农业执法等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粮食生产:小麦播种面积万亩,较去年增加万亩,产量达到464公斤/亩,较去年增长4%。

----蔬菜生产:蔬菜播种面积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万亩,占全年总计划的92%。

----棉花生产:棉花播种面积万亩,较去年减少了万亩。

----招商引资和争取政府惠农资金情况:引进农业项目2个,已到位财政资金479万元,分别为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459万元和小麦高产创建项目20万元;争取小麦物化补贴、一喷三防补贴等惠农资金100万元。

----沼气池建设情况:完成2009年沼气池国债项目150个,全部集中在乡村,全部为玻璃钢沼气池。

二、当前工作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20xx年,是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务实奋进的一年。

一是从总的方针政策上看,新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一号文件连续九年锁定“三农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行多项支农惠农的新政策,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

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专项资金大幅攀升;用于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不断增大。省、市也因势利导,提出了“一产抓特色”和全市“做大做强一产”的战略思路。这些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为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开辟了畅通的道路。今年,重大国际赛事衡水湖马拉松比赛将在我市举办,这对我们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安全监管等工作也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是从我区自身发展上看,近一阶段,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尤其是蔬菜的价格幅度更大,针对我区农村耕地面积少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业系统基本队伍逐步健全,新技术、新品种源源不断的引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干部职工和广大的农民群众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这都为我区建设现代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看到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非农收入比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特色产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还不够强,对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还不够大;三是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不足,传统农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农业基础不牢、设施装备落后、抗灾能力不强;五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六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尚未得到全面推行,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做好春耕备播准备工作。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局坚持一手抓

促春管工作,一手抓备耕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增加粮食播种面积。高度关注当前农资市场价格、粮食收购价格和收购进度,做好粮食、种子、肥料、农药、柴油等物质供应。组织农民群众做好春耕物资的准备工作。积极会同发改、工商、质检、供销等部门,搞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满足春耕生产需求,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截止今年五月底已经储备化肥11000吨、农药160吨、农膜300吨,各类种子220吨,满足了农民需要。

2、全面抓好小麦管理工作

今年我区小麦播种面积万亩,较去年增加万亩,春白地面积9万亩。由于去年秋季墒情较好,播种全部是抢墒播种,并在播后全部采用了镇压技术,加之12月上旬全区普降雨雪,使土壤墒情保持了良好状态。根据前期测查,小麦群体发育正常:一类麦田万亩,占80%;

二类麦田万亩,占17%;三类麦田万亩,占3%,长势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为了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我局紧紧抓住这一粮食丰收的大好机遇,多措并举抓好小麦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对春耕生产的指导。组织召开春耕生产调度会,安排部署春耕生产,并起草引发了《区20xx年小麦春季管理意见》,就春耕生产、小麦中期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墒情指导组织广大农民对麦田浇水和施肥;二是强化技术服务措施落实。按照省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要求,我区成立了由6名高级农艺师组成的2012年种麦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并组织38名技术干部,每人分包7-8个村,深入田间地头,实行技术骨干包乡,技术人员包村责任制,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方式开展指导工作。三是宣传国家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直补、配方施肥补贴、农机深松耕技术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加强“十二五”期间实现7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宣

传,把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粮食生产的良好环境;四是培训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5万人次,达到了户均一个技术明白人的目标;五是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工作。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关于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立即将工作请示上报,及时召开了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专门成立了由局长英彦清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物化补贴物资的发放、督促和技术指导工作。从4月28日至5月2日期间我们共计接到分配的物资为25%氰戊·辛硫磷乳油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吨、12%腈菌唑乳油吨、40%氧乐果乳油吨,三天之内全部把药分发到农民手中。同时,我们编写印制了补贴物资使用明白纸也一同发放给农民,圆满完成这次小麦物化补贴的发放任务;

六是妥善处置突发灾害。5月20日,我区遭遇一场强降雨,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倒伏现象,受灾面积达30630亩,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损失,保障夏粮丰收,局领导亲自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分片包乡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在第一时间印发了《区小麦倒伏后田间管理建议》到各乡镇村,并在《衡水日报版》刊登。

3、做好棉花生产管理工作。

今年我区棉花种植面积万亩,比去年减少万亩。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棉花生产风险大、产量不稳、市场价格不稳。尤其是去年棉花生产后期雨水较大棉花质量下降,价格下滑,农民生产效益低。二是粮食价格持续上调(小麦价格元/斤,比去年涨5-6分,玉米价格元/斤,比去年涨1毛2分-1毛5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且种植粮食较棉花省时省工,因此部分农民及时调整了种植结构,改种了粮食。为确保今年棉花生产,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抓好技术培训。在去冬今春的技术

培训中,我区组织了20名技术骨干,组成五个技术宣讲团,分赴各乡镇举办技术培训班,重点向农民培训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防技术和间作套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二是抓好科技示范。为了推广棉花先进技术,我局在全区抓了10个百亩棉花示范方,重点示范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和化控技术,以此来带动农民正确的加强棉花生产管理,提高种植质量,实现增产增收。三是抓好技术服务。我局充分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经常组织技术干部深入基层,做好棉田长势调查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解决了棉花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4、突出抓好蔬菜生产。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局按照全市农业工作会议要求,就20xx年的蔬菜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今年我区蔬菜面积计划稳定在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围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这一工作重点我们主

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通过采取参观学习、赶科技集、入村培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农户开展蔬菜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增强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组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抓好温室蔬菜的前期管理,重点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落实和滴灌技术的示范指导;三是针对韭菜春季灌根的生产特点,加强了大城韭菜生产基地的农药灌根技术监督和技术指导。目前蔬菜播种面积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万亩,占全年总计划的92%。四是努力打造特色农业乡镇。今年我们区委区政府确定在乡实施“310工程”,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乡镇,“310工程”即:沿衡德路打造10里现代农业观光长廊、全乡建成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0个精品农业示范园,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从现代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在更高水平上促进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前10里现代农业观光长廊已初具规模,建成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5万亩,建设园区、东昊蔬菜、兴达韭菜、绮苑农庄、兴留西瓜、速流天丰蔬菜等6个精品农业示范园;以徐庄大葱为核心将赵圈镇建成万亩大葱生产基地,目前已发展规模6000亩;以中湖大道为重点,将河沿镇打造成精品果园观光基地,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5、做好农业执法工作。

我局针对春季备耕备播和夏收夏种的大忙季节,农资市场活跃的特点,开展了多次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开展“春季护农种子集中整治活动”和“夏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拉网式检查和对重点种子市场重点企业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今年上半年共计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检查门店93个次;二是针对韭菜春季灌根的季节特点,我们加大了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严禁销售剧毒农药,从源头上杜绝高残留剧

毒农药进入生产环节。

6、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今年上半年,我们开展实施了2012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按照《衡水市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区的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500人,其中培训病虫害专业防治员100名、蔬菜园艺工100名、肥料配方师100名、农机操作员100名、农机维修员100名,我们组织全局农艺、农机技术人员分别对各乡镇学员进行了培训和考试,并颁发了毕业证书,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这次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为我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产业大军。

7、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一是今年上半年共检验农业机械412台,初检上牌240台/套、新训驾驶员142名,补行车证48个、换驾驶证142个,补驾驶证64个。二是在春季农业生

产和“三夏”农忙季节到来前夕,我局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多支农机服务小分队,在各乡镇村的田间地头巡回流动,为广大机手提供技术咨询、维修配件供应、秩序维护安全巡查等全方位服务,并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共检验、维修农机具1500余台件,水泵、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1000余台,排除事故隐患近百处,杜绝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今年我们争取国家级农机补贴450万元,省级农机补贴9万元,目前农机具购置补贴的申请报名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审核整理,下一步将进行公示。

8、抓好农村土地管理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工作程序,从而使土地流转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在区、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加大收集、发

布土地流转信息工作力度,并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平台,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向农业流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做好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工作。今年,我们参与了干马村工作组的矛盾调解工作,为工作组提供土地承包、流转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并和省市有关专家勾通,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共接待来电来访93人次。三是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我们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做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目前,今年一季度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申请工作共完成28个村,申请奖补资金280万元。

9、开展基层建设年和“强、抓、转、促”活动。

我局按照全区加强基层建设年暨深化“强抓转促”活动动员会精神和区活动领导小组实施意见安排,紧紧围绕“六项目标”和“十大工程”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礼。我局驻赵圈镇胡家村工作组由副局长杜风亭带领其他两名工作人员组成,进驻该村以后,始终把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作为重要内容,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切实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召开。一是逐户开展走访调查,做到每户必访。了解村情民意,排查矛盾隐患。利用一周时间对全村89户村民全部进行了走访;二是完成了《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户情调查表》和《区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和深化“强抓转促”活动入户走访登记表》的填写;三是协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四是完成《帮扶计划》的制定;五是协调电力部门免费解决村里电线老化、变压器负荷不足问题,添置160千伏变压器一台;六是每天做好《民情日记手册》记录。

10、开展迎湖国际马拉松赛准备工作。

9月22日,国际马拉松比赛将在我区举办,按照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指挥部要求,我局迅速反应,以实际行动确保赛事取得圆满成功。一是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号召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身,并对迎接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各项工作做了安排。二是指派专人负责迎接马拉松准备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印制标语,加强宣传。我局印制了“学雷峰、讲文明、树新风、迎赛事”的标语,并张挂在显著位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四是门前“三包”,搞好环境卫生。五是参与第四届全区运动会。我局选派了4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区第四届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展现了农业干部饱满的精神风貌。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应用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秋粮管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扩大设施蔬菜规模,重点抓好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专业村建设。

二是落实好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良种和农机具购置两项补贴的宣传发动力度,提高我区良种覆盖率和农机装备水平;

三是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三夏时节,组织技术人员提供农机维修、技术咨询等服务,排除农机安全事故的隐患。

四是做好项目跑办和实施。继续谋划新的项目,争取引进更多的项目;认真做好金桥现代物流中心项目的土地调规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5.2010年工作总结(青工农牧) 篇五

根据2011年自治区团委常委(扩大)会议有关部署和自治区团委青工农牧部《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青工农牧战线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我委对过去一年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盟团委组宣部按照自治区团委青工农牧部的部署和安排,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积极组织青年建功立业;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扎实做好引导青年工作;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竭诚服务青年;以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目前全盟已有35周岁以下青年64328名,其中28周岁以下青年36426名,团员9152名,团青比例为25%。全盟已建团组织单位781个,共有盟直属团委(团工委、团支部)32个,基层团委62个,团总支49 个,团支部635个。全盟共有专职团干部51名,兼职团干部396名,其中团盟委委员31人。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根据自治区团委的部署,我委结合实际,制定了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方案,细化了试点工作推进表,面向第一批启动单位及各类青年群体,开展了一系列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活动。目前,已回收调查问卷5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4篇,组织访谈20余次,掌握了不同青年群体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路径和载体。

二是积极选树青年典型。阿拉善盟“十大杰出青年”自1995年开展以来,每五年评选一次,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开展了第四届阿拉善盟“十大杰出青年”评选表彰活动,经过严格程序,评选出了马海鹰等10名阿拉善盟“十大杰出青年”,他们中有青年创业带头人、工业企业的技术革新者、还有默默奉献的清洁工。这些青年英才的选树为全盟各界青年团员树立了可敬、可学的生动榜样。

三是精心组织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特色教育资源,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继续扎实做好“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阿盟蒙古族中学一直坚持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阿左旗蒙一小组织学生、老师及家长到深入巴润别立镇沙日霍德嘎查开展了“在实践中体验民族风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额济纳旗蒙古族学校发挥特色,开展了“了解传统民族用具”主题队会活动,增强学生对名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三、针对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努力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一是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重点推进。按照自治区团委和盟委、行署的统一部署,联合有关部门持续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积极引导农牧区青年发展特色农牧业,额济纳旗依据地域优势推广试种蜜瓜500余亩、棉花50余亩;在阿拉善大酒店、新华影楼、丽都餐饮等7家企事业单位新建了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130个,年内有207名青年487人次上岗见习;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青年1253人;协调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向青年发放创业贷款443万元;在全盟范围内开展了“名师带高徒”活动,选拔了一批

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作为创业名师,通过合作创业、加盟融资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扶持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初始创业者实现创业。今年通过团组织帮扶,实现就业创业136人。

二是青少年维权工作有所突破。2月3日,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青少年代表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权益保障、净化互联网环境等话题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年内多次开展了普法教育、防艾宣传和“青少年维权岗”创建等活动。12月正式开通了“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进一步畅通了青少年维权渠道;联合内蒙古北杰律师事务所、内蒙古安民律师事务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11月23日,召开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探索讨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争取到每年2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青少年权益维护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扶贫帮困、关爱农牧民工子女工作持续深入。年初,成立了“关爱农牧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深入基层、社区走访慰问了贫困大学生、农牧民工子女、残障等弱势青年群体,给予资助、送去团组织的关怀。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为拾金不昧的好少年——阿左旗巴润别立镇学校二年级的农牧民工子女米永强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于9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行动,先后为44名农牧民工子女捐款捐物、安排体检,并号召全盟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年团员与农牧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帮扶联系,持续开展学习辅导、思想交流、捐资助学等志愿活动。截至目前,我盟共有33所学校开展了关爱农牧民工子女活动,参

与志愿者人数503人,已结对农牧民工子女5409人。深入开展“服务青少年月”活动,春节期间集中慰问了坚守工作岗位的供热、市政等行业青年工作者。通过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我委经多方联系,争取到了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我盟3名贫困大学生每人4000元的资助和“蒙古风论坛”对我盟十名贫困中学生每人500元的资助,以及北京大学教师对我盟蒙中7名中学生的捐助。

四是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成效显著。全盟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广泛动员各条战线的团员青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庆祝建盟30周年活动期间,经过选拔、政审、培训等环节,组建了114名优秀青年组成的“我为大庆做贡献”专项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礼仪接待、宣传讲解、环境卫生保洁、不文明行为劝阻等各项工作之中,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提供了1100余人次、累计约284小时志愿服务,为大庆活动的成功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盟委、行署的高度肯定。年内,多次组织环保青年志愿者开展了防沙护林、环保宣传、市容维护和“关爱家园,美化市容,做文明市民”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消防志愿者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活动。通过各项志愿活动的成功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我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

四、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自6月2日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议以来,在盟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帮助下,以党建带团建为依托,以服务青少年为目标,通过“三结合”,“五项专题活动”的开展,引导党员、青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年内,盟团委党支部对结对帮扶的吉兰太镇苏里图嘎查的额尔登朝格图和李东元两户家庭进行了2次慰问,共送去慰问金600元,为

其团支部送去活动经费1000元。对结对帮扶的布古图社区待业青年给予了就业指导。近日,我委联合盟委组织部、创先争优办下发了《关于以党建带团建推进共青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推动全盟各地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好工作格局。目前,已较好地完成了动员部署、公开承诺、践行承诺、领导点评四个阶段、各个环节工作。

(二)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通过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团的基层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盟24个苏木镇、4个街道办、191个嘎查村、29个社区全部有团组织,苏木镇级团委均拥有办公场所,团的规范化建设一览表挂图上墙率100%,基本健全了规章制度,规范了档案管理;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年内在5个非公有制企业新建了团组织,同时加强社区团建工作,努力形成基层党组织、工会、团组织、妇女组织与辖区单位齐抓共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推进基层团委书记直选试点工作,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作为试点单位,通过公开报名、确定候选人、公开选举等程序,直接选出了团委书记。

(三)驻点工作扎实有效。根据《内蒙古第四批派驻旗县团委蹲点团干部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副书记田学文同志于2010年4月至9月到额济纳旗驻点工作。驻点期间,驻点干部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配合下,深入到基层一线对当地的青年状况和团组织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3篇,特别就“两新”组织团建,落实县级以下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议情况进行了贯彻和探索,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提供了经验支持。

(四)夯实团的队伍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7期,培训团干部265人。8月份组织各旗(区)、直属团组织团干部共22人赴青岛市团校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学习借鉴了当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经验。6月,邀请自治区团校王义和老师分别在巴彦浩特和额肯呼都格镇举办团干部培训班,142人参加了培训;为了加强对外交流,经推荐,我委金珠同志到北京西城区团委挂职学习了半年。选派右旗团委李华同志赴韩国参加了中韩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开阔了我盟各级团干部的视野,全面提高了团干部理论水平和服务青少年的能力。

(五)少先队组织建设同步推进

1、试点工作运行顺利。按照自治区少工委的总体部署,成立了阿拉善盟基层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基层少先队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盟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广泛征求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意见,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确定自治区级试点1个、盟级试点2个、旗级试点4个。

2、农牧区少先队工作巩固加强。积极发挥苏木镇中心校和农牧区青年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标准,探索农牧区少先队组织建设新途径。以“争当科技小能手”、“争当文明小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农牧区特点的少先队活动。进一步落实少先队组织“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加大对农牧区少先队工作的支持力度。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少年的能力有待增强,对团员青年的联系不够广泛;二是面对社会思想深刻变化、青

年思想更加活跃的现状,对青年的教育引导不够丰富和深入;三是团建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跟上党建步伐,在一些新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比较薄弱,覆盖率较低,嘎查村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有效等。

6.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篇六

2009至2012年来,我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xx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X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着眼于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方针,狠抓源头,进一步把握党员发展中的年龄、文化等结构,严把入口关,拓宽发展党员工作路子,完善推优入党工作载体,全县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三年来,全县共发展农牧民党员 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 名,占党员总数的 %;妇女党员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 %;35岁以下的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 %;农牧民党员 名,占党员总数的 %;先进模范人物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 %。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规划,指导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

“党员要发展,规划须先行”,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县委组织部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xx地区2009-2013年发展党员规划》和区、地党委对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制定了《xx县2009—2013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细化了全县各党员发展数量,以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委党员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同时,县委组织部还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党委、机关单位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在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中,各乡镇党委、机关单位组织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了工作重点,认真抓好了落实,使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得到切实增强,确保了全县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扎实开展。

(二)在工作机制上,始终坚持“三个严格”。

一是严格制定党建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每年年初,把与县委组织部签订的《xx县党建目标责任书》作为全年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蓝本,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符合全镇基层组织发展建设的《党建目标责任书》,并翻译成藏文后与各村党支部进行签订,同时,下发的党员发展规划,严格明确当年党员发展名额,从而确保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二是严格入党审批程序。把好入党审批关,对不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突击入党的人员坚决不给予审批。以严格的审批制度,实现了确定对象民主化、培养教育经常化、发展结果公开化,确保党员发展工作规范有序。三是严格督查党员发展工作。各乡镇党委每年都对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纠正各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多发展、乱发展或不发展的现象。

(四)注重“三个培养”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方面。我县重点采取了教育培训和结对帮扶两项措施。依托县职业学校和乡(镇)、行政村党员活动室等现有教育阵地,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农牧民党员培训机制,为农牧民党员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辅导,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年龄、文化基础等情况,切实做到因人施教、分类培训。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农牧民党员参加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并给予报销部分路费、学费和生活费。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方面。通过对致富能手进行走访调查,确定综合素质好、政治素质过关、群众公认度高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每季度对其考察一次,并视考察情况随时调整。为提高致富能手的综合素质,县(中)各单位、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还组织专人对其进行了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致富能手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认同感。在发展致富能手入党上坚持做到不搞“一刀切”,始终坚持党性强是前提、致富能力高是基础、热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关键、群众公认是根本的原则,力争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方面。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在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积极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不断提高他们在农牧民群众中的威信。有意识地安排党员致富能手参与一定的村级事务管理、外出学习等,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由此来作为提拔为村干部的考核标准。

五)依托党建示范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群众富不富,关键就看村干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就看带头羊。始终注重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 委X届X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出色地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真正做到班子成员团结有力,领导核心作用强。二是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不断坚定信念、提高素质、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了发展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培养党员,让政治立场坚定、致富头脑灵活、执行党的政策有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通过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使之成为党的后备力量支柱,为优化党员结构,焕发党的生机,注入新鲜血液。四是加强党员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倡导激励机制,使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根据党员不同情况,落实目标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做到“五带头”。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强化管理,落实发展农牧民党员责任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责任制。各基层党委和支部,都落实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联系培养工作制度,交任务、压担子,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担负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的实践中锻炼成长。二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制。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考察,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动态,并根据考察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三是落实《党建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机关单位各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总体要求,将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党建目标责任书》中发展农牧民党员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人,确保各乡(镇)、机关单位的发展党员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县委组织部定期检查各乡镇、机关单位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对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符的,严格追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意识。

(六)发挥驻村工作队的驻村优势,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我县各驻村工作队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三个培养”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积极把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发展成入党积极份子,坚持把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切实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实现他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各工作队通过“主动发现”和“精心培养”双管齐下的方式,开创了培养和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的新局面。通过开展各样活动、联系带动等多种途径,引导群众和党员发现和推荐其中优秀分子作为培养对象,主动地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同时,各工作队以开展群众宣讲教育、节日联欢、文娱活动为契机,营造入党光荣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分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精神。再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经严格政审,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进一步建强建好我县基层党组织、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工作亮点

一是发展妇女党员有新突破。在坚持标准、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妇女发展对象,及时把那些有生产技术本领、有奉献精神、政治上要求进步、能积极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妇女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女性党员的比例和质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2011年该县共发展妇女党员 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 %。

二是新发展党员年龄梯次更加合理。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各乡镇,我县新发展的党员年龄结构都进一步优化,青年党员比例加大。在新发展的 名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 名,占 %;45岁以下党员 名,占 %。多年来全县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的现象有所缓解。

三是新发展党员文化结构不断改善。全县新发展党员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 人,占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 人,占 %。这批新党员的加入犹如源头活水,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7.农牧工作计划 篇七

一、全市农牧民负担现状

(一)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近年来, 包头市抓住国家、自治区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 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 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一是如期拨付农业“四项补贴”。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全部实行“一卡通”管理, 每年均如数拨付到农牧民手中。

二是不断完善农牧民的政策保障措施。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农牧民养老保险政策;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等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 确保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方面的支出, 做到专款专用。

(二) 农村牧区没有违规收费现象

包头市在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农牧民建房、殡葬、计划生育、外出经商办证、专业合作社没有发现向农民乱收费、超标准收费情况。

(三) 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落实较好。

包头市各苏木 (乡、镇) 、嘎查 (村) 全部推行了涉农 (涉牧) 收费公示制, 设立了公示牌, 将涉及农牧民负担的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等全部进行公示, 确保了农牧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嘎查 (村) 级报刊征订均控制在1000元以内。涉及农牧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实行了责任追究制, 未发生加重农牧民负担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 多数干部在农牧民负担认识方面出现滑坡。

税费改革后, 特别是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以后, 农牧民负担大幅度减轻, 从而导致了多数农村干部甚至县级领导干部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思想, 放松了对农牧民负担的监管。认为农牧民已经没有什么负担了, 即使是出现点小问题也不算什么大事, 农牧民负担问题从以前的重要位置被慢慢地转移到了次要位置。

(二) 农牧民隐性、间接的教育负担较重。

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后, 各学校在执行政策方面比较到位。但个别地区也存在以学生自愿缴费名义向学生收取补课费、试卷费等教育收费问题。增加了农牧民隐性的教育负担。由于撤乡并镇, 大部分村的教学点因生源少而撤销, 只在乡 (镇) 政府所在地设立一所中心小学, 有的乡 (镇) 政府也无小学, 需到旗县政府所在地住校上学。因孩子年龄小, 生活不能自理, 多数父母不放心孩子住校, 只好搬迁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也可以说间接加大了农牧民教育负担。

(三) 城郊结合地区因征占地补偿款发放而上访案件较多。

据调研, 农村80%~90%的信访案件都是因为征、占地款引发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新老村民无法界定, 有些村以一轮土地承包为分界, 有些村二轮承包为分界, 还有的村以村里大多数人意见为分界等, 由此引发的矛盾难以协调解决;二是二轮土地承包后, 部分农民因各种原因没有承包地, 因此享受不到征占地补偿, 如果以现在的户籍进行分配也不尽合理;三是地价没有统一规定, 按国家《土地法》测算的价格, 农民不接受, 补贴标准只能与农民进行商议, 一般很难达成一致。

(四) 指定医疗机构报销制度为参合农牧民带来了一定不便。

目前, 农牧民必须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才能报销医疗费用。一些指定的医院存在以药养医现象, 农牧民反映医院开出的药比药铺购买的药贵, 伤害了广大参合农牧民的利益。另外, 目前报销比例从乡镇级到省级医院递减, 但受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及医疗水平的限制, 稍重一点的病农牧民只能去市级、省级医院就医, 负担重却报销比例低。

(五) 农机具补贴程序复杂, 覆盖面较小。

一是由于补贴资金的限制, 补贴享受不全面, 一些急需购买农机具的农牧民当年买不到。二是启动时间晚, 每年春季, 正是春播大忙, 使用耕种农机具之时, 但因农机具补贴一般是初夏之际开始启动, 影响春播工作的进行。

(六) 参保农作物品种少, 启动时间不合理。

农业保险开展以来, 农民的参保积极性逐年提高, 参保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调研中农民反映, 参保的农作物品种较少, 当地的主导优势农作物不在参保的范围, 对农民种植业生产难以起到保护作用。农业保险启动时间较晚。

(七) 村级公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全市普遍存在农村牧区财务公示方法简单, 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村民对财务公开的重视程度降低。部分地区由于公示手段不得当, 公示内容保留时间短, 公示栏中长期没有财务公示内容。还有的村财务公开内容归类简单, 只有几大项, 农牧民看不明白, 失去了民主监督管理的效果。

三、建议

(一) 完善体系, 加强协作。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牧民负担工作, 要做到税费减免后, 思想不松懈, 势态不缓解, 工作力度不减。要把减负工作重点由减负的监督管理转移到农牧民收益和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监督管理上来。在农牧民负担监管的工作布局方面, 建议成立苏木 (乡、镇) 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 村组联络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形成省、市、县、镇、村责任体系, 开展联合办公, 建立联席制度。

(二) 强化教育收费管理。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因地制宜, 在几个邻近的村设一所小学, 在乡镇级设立中学。减轻农牧民的隐性教育负担。

(三) 妥善解决好城郊结合地区因征占地补偿款发放而上访案件。

对二轮土地承包后, 因各种原因没有承包地, 享受不到征占地补偿的部分农民, 建议在养老、救济、福利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

(四)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提高报销比例。

加强乡镇医疗机构的设施投入力度, 配备具有较强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基层, 提高报销比例和范围。

(五) 简化手续, 调整农机具补贴启动时间。

简化农牧民购机申请手续。启动的时间应为当年的秋收后至第二年的春播前, 以保证在春耕、春播时, 农牧民购买的农机到位。

(六) 农牧业保险增设主导特色参保品种。

建议以村为单位, 主导特色品种增加1~2个作为参保农作物, 把农业保险的启动时间改为当年的秋收至第二年的春播之前。

(七) 继续强化村务公开工作。

8.农牧工作计划 篇八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县级才会有,极少有农村图书馆,青海广大农牧业区的图书馆数量更少,平均一个乡镇不足一个。大部分农民不知何为“图书馆”,更不知道书店和图书馆有何区别,这就制约了青海省图书馆对农村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在青海省一些州县级图书馆,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图书馆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读者大量流失,全省各地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生存现状堪忧。据统计,青海省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处于完全瘫痪状态,馆藏大多是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的老书,读者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一些县级图书馆近年来年读者数量不足1000人次。由于县财政从1989年开始不再给图书馆拨付图书购置费,到2004年,15年中有的州县图书馆未购进一本新书。在各州县中,10年没有购书的图书馆有3个自治州和3县1市,10年以上没有购书的图书馆有5个县。全省7所地级图书馆的新增图书藏量远远达不到图书馆标准年入藏量,22所县级图书馆的新增图书藏量也未能达标。另外,全省各州县图书馆藏书量几乎都不达标,即使是西宁市图书馆也只有藏书10万多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图书馆,全馆所藏图书还不到4000册。据了解,青海省各州县图书馆建设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已远远跟不上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出现了门庭冷落的窘况。更为严重的是,在全省一些镇图书站(室),由于没有图书,已经名存实亡,图书流动车、流动箱因没有经费被迫停用。

2、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刻不容缓

据中国发展门户网2007年2月报道:我国15周岁以上的成人文盲人数高达1亿人左右,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相对落后。青海农村文盲率相对较高,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突出,一些地方还存在学生失学、辍学现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仍是主流,这严重影响了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一是直接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限制了其信息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造成一些虚假信息在农村传播,信息来源可靠性差,时有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由于信息不畅,对国内外农产品需求变化了解不多,农产品市场“卖难”和“买难”的矛盾、国内农产品市场疲软和大量进口的矛盾同时存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搞好农牧区信息服务刻不容缓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影响了图书馆对农村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严重制约了青海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使大部分农牧民处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农民总体上具有封闭的特点,由于长期生活劳动在一个相对封闭、贫困的环境中,接触的信息数量小、质量差、范围狭窄,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不重视信息的习惯。

二、开展青海农牧区信息服务的对策

1、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农牧区的信息服务

我国13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民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在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公共图书馆需要重新考虑自身的信息服务重点,面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需要文化建设来支撑。图书馆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它是人们获取信息及其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承诺:“向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益、满足公民基本信息需求为职责,通过对全社会成员实行普遍均等的服务,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信息公平,不因其年龄、生理和健康状况、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程度低,农民缺乏知识,缺乏文化知识熏陶,捕捉信息的能力弱、渠道窄,处于“文化饥渴”之中。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搞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让广大农民充分享有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由于青海农牧区交通不便,信息传播落后,农民生活较贫困,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保守。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要采取多样化、多途径、多方位的服务方式,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帮助农民扫盲,加强信息意识,使他们早日脱贫,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2、争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农村服务的目前滞后状况,主要原因是办馆经费短缺和重视不够所致。新农村建设增强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中央要求各级政府把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主要由政府对图书馆建设承担责任。如果将所需农村新馆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工资及购书等业务活动费按照一定比例列入财政预算,那么这样的农村图书馆就会拥有一个稳固的财源,保证图书馆开展工作的日常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各地各级的政府财政建设的。但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时无法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财政给予支持,加大投资力度,调整城乡资源配置,使农村图书馆得到均衡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图书馆领导及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用宣传和行动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3、大力开展书刊捐献活动

国家文化部的图书下乡活动,为青海省农牧区捐赠了大批文献。图书馆应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将农牧民需要的文献和多余的设备物品整理好,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农村。以往的捐书由于挑选图书的内容上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把一些对农民没用的书刊送到了农民手里,有的是看不懂;有的是没兴趣和实用性差,均被农民当柴火给烧了,也有的糊了墙。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挑书:(1)可以选择一部分看图认字、学拼音、讲故事等图书,这类图书主要用于农村少儿的教育和文盲的扫盲教育上。(2)从文学类图书中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小说,来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用这些书籍来吸引他们,让他们了解阅读的必要性。(3)从报纸及杂志上选择一些实用的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广泛搜集成本低廉、实用性较高的科技资料。(4)对于需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而且还向他们提供法律法规的报刊与书籍,使外出打工的农民在遵纪守法的同时知道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利用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等场所开展对农民面对面的信息服务。不管用什么方式,目的只有一个,扎扎实实地把农业信息传送到农民手中。

4、设立农村图书流通点

建立农村图书流通点要坚持以点带面,先试点后再发展。要先下农村,跑基层,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条件成熟的村镇设置流通点。针对青海省农牧区的特点,加强流动图书点建设,流通点的基本要求是:人口相对集中,农民有阅读需求,有一定的硬件条件,建设一个,完善一个,成功一个。充分利用图书流通车开展“送书下乡”活动,通过送书上门、定期更换的方式,满足农民群众看书的文化需求。有效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首先,积极发挥省中心馆的作用,以县级馆为平台,向各馆选送图书。其次,在新设立的农村图书点分别签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做好农村图书流通点前期准备工作。如:制订农村图书流通点的规章制度和省公共图书馆农村图书流通点暂行管理办法。为各个流通点定制规格统一的流通点牌匾。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采购农业生产和健康生活类图书,为农民朋友提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服务;并对全省农村图书流通点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图书流通点的服务水平;定期对他们进行走访,指导他们开展读书活动。最后,还要对全省农村图书流通点进行评比,树立典型、激励先进等。

5、加大扶持“农家书屋”的力度

“农家书屋”工程截至2007年年底,在全国已建成2万个,2008年年底,“农家书屋”的数量将增加到6万个。目前青海省共建“农家书屋”600家,都在今年5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大通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小煤洞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借阅西红柿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文献;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泽曲镇尕贡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借阅关于防治草原鼠害方面的文献,为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农家书屋”贴近农民的生活,有着许多自身的优势,如藏书符合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开放时间符合农民的作息时间,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要大力扶持“农家书屋”,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无论是从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逐步融入社会主流文化,消除城乡文化隔阂,把农村文化中的落后成分摒弃,把勤劳善良、纯朴厚道的农村文化精华与城市文化的现代文明相融合,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6、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

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惠民工程的广泛实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建、共建的基层服务网点超过52万个,一个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的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目前青海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全省每个县级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共64个,基本上实现了全省覆盖。为图书馆开展农村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服务平台。青海省基层服务点使用率较高的农业区有乐都、湟中,他们主要利用的是农业科技、种植方面的文献,如反季节蔬菜等。乐都馆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爱国主义老电影宣传放映,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并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牧业区的有同仁县,主要利用的是养殖方面的文献资料,如种羊、牛羊病的防治等。图书馆可整合现有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相当规模、适于使用的、能定期更新的公益性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气象、土壤、品种资源、施肥技术、灌溉、植物保护、新技术新成果等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检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效应。各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整合数字资源,依托共享工程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牧民的服务,尽快使广大农牧区、基层的图书馆服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7、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是人才培养

农村信息服务需要一支业务素质良好、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科学多方面业务技能的管理开发与应用人才队伍,指导和带动村社文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他们成为“精神上解闷、经济上解困”的农村文化带头人。这是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场条件下的客观需要。因此,不仅要培养他们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及微观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技术以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能力以及进行农业信息资源的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图书馆事业长久、持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意识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图书馆事业科学、理智、健康地发展。

[1]漆卫民.图书馆下乡服务工作的探讨[J].图书馆界,2007,(4).

[2]李继晓.面向青海省农牧民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1).

[3]李雪仙.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

[4]朱川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

9.受灾农牧民资金补助工作方案 篇九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群众自建为主,国家补助和社会帮扶为辅的原则。受灾农户是重建维修住房的主体。要广泛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开展对口援建、邻里互助、帮工帮料,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受灾农户重建住房。

2、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步扶持原则。重建维修补助资金优先安排受灾严重的县乡村,兼顾一般灾区,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程序确定补助对象;优先安排无房户、优抚对象、特困户和遇难者家庭、伤残者家庭等政策照顾对象。坚持先民房后公房,先整村(组)后散户,先重灾后轻灾,先重建后维修,先基本房后辅助房。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原则。参照灾后重建农牧村住房建设的指导模式和设计样板,选择重建方式。要充分考虑受灾群众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本着节约、实用、适度超前和安全的原则,合理分配资金,坚持量力而行。要确保灾区群众住房建设规模和面积达到户均三间的最低标准。

4、坚持明确责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重建维修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县(市)政府,乡、村负责组织实施,动员群众建立住宅建设互助组开展重建维修。县(市)政府要成立农户住房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及时协调有关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重建维修进度和质量。

5、坚持严格管理项目资金、控制国家补助标准的原则。群众住房建设要以乡为单位制定重建和维修方案,以自然村为单位确定住房建设的户数和补助资金计划,实行县级初审,州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州上依据各县(市)重建和维修方案,下达投资计划。民政部门和有关县(市)依据州上下达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组织施工和验收。从严控制国家补助标准,不准超过政策范围和标准进行补助,全州实行统一的补助标准和口径。

6、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农村居民房屋受损情况由受灾户申报,村委会组织群众逐户调查核实和评议,公示灾评结果。重建维修资金补助政策、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及对农户的补助数额向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审计监察部门监督。州、县民政部门接受的所有捐款(除个别有特定指向的捐款外)和州县财政配套资金,纳入重建资金范围,统一划归州县教育系统,全部用于全州教育事业的恢复重建项目。

二、资金来源

1、中央补助的农村受灾居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接受的各类捐赠资金,组织部门接受的特殊党费中补助甘南用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

2、省、州财政预算安排的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和调剂资金;县级财政配套的用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

3、地方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接受的各类捐赠资金;组织部门接受的特殊党费。

4、州级整合的部分扶贫、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

5、对口支援地区援建资金中用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

6、震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专户利息收入。

7、其他渠道筹集的指定用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

三、补助范围

本办法确定的政策适用于甘南州地震灾区因灾损毁的农牧村住房重建维修。安排补助资金的范围是:

1、农牧民住房因地震倒塌、局部倒塌或严重破坏无维修价值造成无房的农户,列入重建补助范围。

2、原村庄因地震原因已经不适合居住,需要异地搬迁或整村搬迁的农户,无论其房屋破坏程度如何,全部列入重建补助范围。

3、农牧民住房因地震造成一般损坏(部分承重构件有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破坏严重)的农户,按不超过三间列入维修补助范围。

4、对于地震前老人和成年子女、成年兄弟共同居住的家庭,原则上以震前户口登记为准,不得分家多算户数。

5、对长期不居住的房屋,因灾损毁的;有新房而住旧房,旧房因灾损毁的;家里可住人的房屋达到或超过三间的.;因灾损坏的独立厨房、牲畜棚圈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等,不列入补助范围。

四、补助标准

1、对倒塌和严重受损的农牧民住房需要重建的,每户均按三间补助。凡享受重建补助的农户,户均补助2万元。每户必须新建三间住房,有条件的可以增加间数。

2、对一般损坏的农牧民住房需要维修,均按不超过三间补助,户均补助3000元。

3、根据我州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的实际,适当提高高山和半高山区的重建和维修补助标准。重建和维修标准提高10%,重建户均增加补助20__元,维修户均增加300元。

4、对政府补助后,按三间房建设仍有困难的,经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政府审核确认,在每户贷款不超过3万元的额度内,给予3年的财政贴息。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5、适当提高优抚对象(革命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特殊困难家庭(五保户、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户、单亲母亲家庭、残疾人家庭)、地震中遇难和伤残人员的家庭,均提高10%的补助。五保户的住房重建维修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集中供养或分散安置的方式。

五、资金拨付和监督

1、州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各县(市)上报的重建维修方案,原则同意后下达建设规模和补助资金计划。财政部门依据上述方案和计划,将资金拨付各县(市),由各县(市)包干使用。落实住房重建维修补助后有结余资金,主要用于异地重建村庄和其他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2、按照《甘南州震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专户管理办法》规定,灾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统一纳入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逐级拨付,分期预拨。州财政在不影响建设进度的前提下,根据资金筹措的情况,分批拨付到位。

3、重建维修资金的管理、拨付严格按照《甘南州震后受灾农牧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专户管理办法》执行,补助政策、补助标准、补助数额要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审计监察部门监督。州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成员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审计部门每半年审计一次,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合理、规范、有效使用。凡是发现违规问题,州上将停止拨付该县的项目资金,问题纠正后再恢复正常拨款。凡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将依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上一篇:春天来了二年级日记下一篇: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