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精选14篇)
1.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一
上海理工大学之工商管理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属于原来商学院,虽然上理是二本,高考中此专业是在一批录取的
现在管理学院与商学院合并
工商管理(中美合作)
( 一 ). 专业介绍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美国北大科他大学(UND)联合办学(北大科他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州立大学,创始于1883年,有170个本科专业,47个硕士点,16个博士点)。该专业课程设置既有工商管理学科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面向市场、与国际接轨的特点,以适应我国企业面临国际化问题对跨国经营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它的知识结构是跨越经济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的有机组合。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咨询、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资源有效配置等各个不同方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该专业所在的工商管理研究所具有“企业管理”硕士点与本科专业衔接,
( 二 ). 培养方向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营销、外贸、金融、系统分析等理论知识、方法和实务技能,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英语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在基础课阶段强化英语学习,口语由外教小班授课,达到大学六级水平,并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达到计算机三级偏软水平。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市场研究方法、系统工程导论、生产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进出口业务、国家税收及涉外税收、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课程,其中,至少10门课程由外教授课,占专业基础课程的三分之一。
( 三 ).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研究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生产系统管理、电子商务。
( 四 ).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工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跨国公司、海外企业、外贸公司、金融、保险机构、咨询公司,投资公司等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市场开拓,投资决策,国际商务等工作。另外,本专业同时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班,招生简章另索。
( 五 ). 授予学位 中国管理学学士,美国北大科他大学毕业证书-
2.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二
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 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 一方面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 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1];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表现为数量与质量之间、招生与就业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应用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一大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晰、专业特色不突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这就要求现行的地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须进行深刻变革, 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优化。
1. 学校办学层次与旅游管理专业特性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启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来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校, 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背景下, 信阳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以提升区域服务能力、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定位办学层次。目前, 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转变,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产品、技术、工艺和流程的创新性增强, 高技能、高附加值的制造与服务已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这些变化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更高。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 该专业需要以旅游行业需求为基础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并能创造性地服务旅游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国家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对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落实,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颁布实施后, 旅游正成为我国富裕起来后国民最基本、最急需的一项活动,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发展也更加迅速。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 一直将培育旅游业、使其成为经济支柱型产业作为目标。《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2015年河南省将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4 800亿元, 相当于河南同期GDP的13%左右;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00万人, 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 000万人 ( 数据来源自《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与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旅游管理人才, 相关企业对旅游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目前的旅游行业在人才层次上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业务水平低、行业离职率较高等特征, 人才供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3. 服务地方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信阳师范学院所在的豫南地区是山区、革命老区, 由于区位和历史原因, 基础条件差, 经济欠发达。但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丰富, 是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近年来, 该区的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品结构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融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根亲旅游、红色旅游、茶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宗教旅游等九大系列旅游产品为一体, 综合化、规模化、差异化、立体化的产业格局[3]。蓬勃发展的地方旅游产业需要在旅游高等教育中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教学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构建课程体系, 以促进知识掌握和管理技能灵活运用为出发点, 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使人才培养与评价、专业建设及发展同地方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密切匹配, 为地方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并为其提供应用技术上的帮助, 从而更充分地体现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价值。
二、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信阳师范学院是地方院校, 相比河南省同类型的其他院校 ( 地方院校) , 是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最早、人文历史底蕴最为深厚、办学规模相对较大、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社会影响良好的教学科研单位。1992 年学校设置旅游学系, 开始培养师范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科生, 经过6 年建设, 于1998 年升格为本科。2008 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2014 年获批河南省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 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信阳师范学院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二十余家专业实习基地。现有在校本科生近九百人, 迄今为止已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虽然学校在多年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中锐意进取、大胆探索, 取得一定成绩, 在国家启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并对高校实行分类分层管理与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导向指引下, 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需要在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试点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总结, 努力探索适合地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框架,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 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
学校认真研究旅游行业应用型管理类人才特征, 主要包括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能力体系, 在分析研究与实地考察国内外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 紧紧围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题, 立足学校教育资源实际, 通过学校的自身内涵建设及与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机关的深度密切合作, 积极探索地方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 科学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理念、机制和模式等方面的束缚, 增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培养行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意识, 做到快速响应、灵活培养。
2. 依据目标细化改革内容
第一,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系统、具体地分解、落实人才培养的心理素养要求、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 改革与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 改变封闭式课程体系弊端, 构建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三者结合的课程平台, 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 建立了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模块化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既侧重管理类人才所需的宽厚专业基础又强化职业素养与实战训练, 并设计全程渗透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三, 把管理实践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延伸, 通过举办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学术沙龙等方式, 组织学生参加国内高规格的旅游管理类理论与实践技能竞赛, 丰富学生的行业知识和管理体验, 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第四, 研究并解决旅游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中的教学管理问题。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新事物[4], 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学分的认定、考试管理、教学团队的管理、教学工作量计算、教学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 学校应从顶层设计层面研究解决办法并形成相关管理制度。
第五, 改革和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建立多元化质量控制体系。除了执行例行的教学督导制、听课制、评课制、教师准入制外, 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强化了专家指导与过程管理。尤为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 下大力气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用提供支撑与保障。
第六, 深入探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架构。搭建开展学生管理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 与国内外旅游知名企业、政府旅游部门开展产学研合作, 不断探索联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机制。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框架, 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增加课程实训、项目练习、企业实训等项目和内容。积极利用企业基金联合举行学生管理实践、管理创新竞赛, 成立工作室用于学生管理训练, 扩充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管理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 2008, (5) :13—17.
[2]彭荣胜.淮河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 2012, (7) :157—160.
[3]李俊菊, 楼嘉军, 张小琴.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3) :87—92.
[4]杨雷.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100名学生调查结果分析[J].旅游纵览, 2011, (10) :55—57.
[5]高有华, 张静利.美国大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特点及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 :64—68.
3.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三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633
关键词:独立学院 现状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4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达到三百多所,在校学生四百多万人。就云南独立学院就有七所,分别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在校学生达二十多万人。
从1998年起,管理学学科已经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开始正式的列入了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就云南独立学院而言,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就有五所,分别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每年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涌入市场,虽然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却很难胜任相关的工作,导致大批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对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情况
就云南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五所学校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4000多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1040人)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1027人),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选择工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思想开放、积极活跃,自我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个人及团体文艺、体育、技能活动,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部分同学从小就受过文艺、体育等专业的培训。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高考成绩一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自控力较差,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课学习困难,并且尤其是表现在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上。
(二)师资状况
就云南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五个学院而言,教师大多在50-100人左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最多,在100人左右,专职教师仅占30%左右,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占总人数的70%左右,除去个别老师外,学历都在研究生以上,其中助教占20%左右,讲师占50%左右,教授、副教授占30%左右,其中含有经济师、营销师、证券师、注册会计师等,大多学院都采取了传帮带的方式,老教授带新教师,以发展学院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五个院校还聘请了校外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授课,进行实践教学。
(三)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照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设立,再根据自身学院的优势和特点加以调整。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主要实践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等。
(四)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培训,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設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
当前,云南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技能素质选修课三大模块,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技能素质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这样既不能表现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又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完全忽略技能素质选修课,当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分过多,学生就不愿意选择技能素质选修课,学校就出现了有其课,但无人选,课程就开设不起来,这样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遍一律,完全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学生的特长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是面对市场的专业,外在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很多学院的课程却不能与时俱进,课程更新的速度慢,很多课程完全没有涉及到现在市场的新思路和新观点,这样使得学生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后与社会过节。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宽泛
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跨多学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辐射的学科多,其中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等,学生所学的课程杂,就像一锅大杂烩,学生就像一个万精油,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多,但是又不专和精。虽然,云南几所独立院校都对学生高阶段进行了分类培养,但还是做的不够完备。
(三)师资力量薄弱,且流动性较强
目前,云南独立院校的老师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学校自行招聘的合同制教师,二是母体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三是社会聘请的兼职教师。从就业的观念来看,公办教师就业远远高于民办教师;从收入来看,民办教师的收入远远低于公办教师,这就导致许多优秀的独立院校教师,一旦考上博士就离开民办学校去向公办院校。另一方面,学院聘请的各种兼职老师,只有当他们有时间时,才能聘请得到,这就导致很多的专业老师每学期都在不停的更换,稳定性差。这些都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endprint
(四)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实践教学资源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云南独立学院开设的课程而言,专业理论课程越来越多,实践课程是能少则少,并且在教材和教案中也很难看到对实践课程的妥善安排,仅有的实践教学时间短,且学分少。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而言,实践环节在云南独立院校中已经比较丰富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习基地跨行业专业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和专业实习,但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往往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学院的资金基本由學院的投资人承担,这使得资金有限,就限制了学院对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实验室、实习单位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许多学院也尝试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这也造成学生在实习的时间里“放羊”式的管理,最终只是拿回一张实习鉴定表,没有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
三、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通路,能够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之路。
(一)加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一本、二本,又区别于专科教育,培养标
标强调应用型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握因材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聘请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等参与课程的共同研究,决策意见。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够用为度,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云南独立学院的办学大多是依托母体学校的资源开办起来的,在课程的设置上难免与研究型大学雷同,要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加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1、重视实践教学。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推进、有机结合,不仅要增加实践学分与学时,还要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建立与理论课程相适应的实践课程门类,在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课程的内容,开设一定创新性的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
2、调整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在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中,必修课远远大于选修课的开设比重,甚至有些选修课形同虚设。在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方向可以多样化,学生喜欢的专业方向的各种各样,因此,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应大大提高选修课所占的比重,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让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由度,以适应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了学生的个体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其他学生更具有优势,也更接近学生就业时的行业与岗位。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就业,作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这样会使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即毕业就失业,应让学生“走出去”和企业“走进来”,加强校企的合作,拓宽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首先,学生“走出去”, 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践、实习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技巧。其次,企业“走进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到学校讲学,开展讲座,做学生的实践老师,使学生更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与优势。
(三)开设特色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效的特色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握良好的就业心态。特色培训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开设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金融系统考试培训、企业就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等等。另一方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会计师、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等。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入职场,更具备就业的竞争力。
(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并釆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动态优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是指既是讲师或以上的职称,又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是关键。一是鼓励学院的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到企业去参加实践,顶岗锻炼一年以上的时间。二是聘请校外的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
总之,独立学院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传统学术型教育本科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谭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濮珍贞.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
[3]马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 蒋爱军.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10.
4.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四
一、社会需求
质量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效益的提升不仅需要有一流的技术,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竞争已从低层次的技术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管理竞争。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发展急需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公司职位中质量检测员、物流业务员、市场调查员、统计分析员、销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员、行政助理、基层班组长、中高层主管、经理及CEO等人员需求巨大。据劳动部门统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将达到5000万,所需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将达到1300万,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预计只有900万左右,缺口大,就业形势好。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市场经济理论基础和综合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知识与方法,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主干课程
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物流管理、营销策划、运输与配送管理、职业经理人等课程。(社会需求变化,课程作相应调整)
四、培养特色
(一)课证融合将考取职业资格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分学期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学生学完本专业课程,可以考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如助理营销师、企业管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薪酬待遇。
人力资源师四级营销师四级人力资源师三级
(二)以赛促学
通过参加各类竞赛促进学习,获取重要的专业技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竞赛主要有:ERP手工沙盘竞赛、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
重庆市市场营销竞赛获奖留影学生营销竞赛现场
(三)师带徒实习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周边微型企业和校内社团组织担任管理助理或直接承担部分管理工作,锻炼能力。每期见习或阶段性实习期间,由企业安排专职人员,采用“师傅带徒弟”形式,让学生实地体验或参与基层管理,培养岗位能力。
学生企业实习
五、学习条件
师资队伍:我校有40余个专业。本专业有专兼职教师3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达60%,“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72%。
电化教室:理论授课教室均为多媒体空调教室,环境舒适,全校网络覆盖。实习实训:本专业校内建有ERP手工与电子沙盘对抗、项目管理与供应链、采购供应等20间实训室,在校外建有东聚、新普、香港电讯盈科、英业达等20多个校企合作基地。
ERP实训供应链管理沙盘实训项目管理沙盘实训
图书资源:我校图书馆藏书近45万册,电子图书35万余册,期刊700余种。本专业有中外文专业期刊50余种,纸质图书1万余册,电子图书9000多册,可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专业阅读和知识扩展需要。
六、就业前景
(一)就业方向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学校合作的大中型知名企业,从事质量检测、物流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助理、基层班组管理、中高层主管、经理等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岗位分布比例图
(二)职业前景
管理职位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层次,可谓是企业职位中的“宠儿”,一般工作稳定,收入逐年上升,且上升通道通畅。毕业生中,部分学生三年薪酬就达5——8万元/年。在企业中积累一定管理经验后,有的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其前景不可估量。(薪酬高低与职位升迁,取决于个人能力、业绩与做人)
5.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五
摄影:吕东荣、曹玉婷
撰写:赵仲南
2010年3月11日下午,08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总结大会在1201室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常献平副校长、工商学院行政和部分老师,学生会的代表以及各社团负责人,08级和09级酒店管理班的全体同学!
大会上,08级酒店管理班的部分同学代表在新中源大酒店各部门实习的同学分享了他们在酒店两个月实习的经历、事件和一些心得体会,并对09级的师弟师妹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实习指导老师何晓莹在大会上概述了我们这两个月实习的出色表现和巨大收获,常献平副校长和黄志刚院长分别对同学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寄予了殷切希望!
通过这次大会,我们对专业实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酒店企业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希望酒店管理专业的全体同学,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荣,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实训活动,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在日后的实习和就业中创造新的辉煌!
学生作品展示——水果拼盘
实习学生介绍实习经历与心得体会
实习指导老师何晓莹总结同学们的实习表现
常献平副校长给予同学们鼓励和期望
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6.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六
一、产学研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 国外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发展概况。
当今, 西方国家产学研模式的应用经验丰富, 高校产学研合作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中, 美国、日本、德国的高校产学研模式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产学研合作方式多样。
1. 美国。
其产学研模式以“合作教育模式”为代表。联邦政府推动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成立“合作教育协会”等专门组织, 为产学研合作争取专项资金, 推动其发展;在合作方式上,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多以高校为核心, 建立高新技术园, 如:“硅谷”。
2. 日本。
官产学研模式是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典型代表。该模式下, 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企业协会、科技协会、学术协会等组织具体指导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政策、法律保障方面, 日本完善“国立学校与民间企业等的共同研究制度”、《教育基本法》等法律法规, 保障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美国不同, 官产学研模式以政府为核心, 建立多种合作方式, 发展“产学联合支援制度”。
3. 德国。
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 按照行业、企业要求培养职业人才, 是其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模式。其产学研合作政策、法律完善, 形成了以《联邦职业教育法》为纲领, 《行业协定》、《实训教师规范》等为具体依据的保障体系。合作方式上, 以企业为核心展开合作。[1]
虽然西方各国高校产学研模式各有侧重, 但也呈现出一些共性:政府、高校、企业、专门协会等不同组织承担不同的任务, 职责明确、分工详细;国家通过制定专门制度和专项法律、法规保障、推动产学研模式的发展;各国产学研合作虽然以不同的主体为核心, 但均构建出多种合作方式满足不同层次高校、企业的需要。
(二) 我国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产学研模式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重点高校、地方高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的高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1. 重点高校的产学研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的重点高校, 多属于研究型大学, 侧重于“研究”,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旨在为社会输送能够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 沿袭传统教学方式、手段, 单靠学校自身师资力量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我国的重点高校开始重视借力于“社会力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 我国重点高校已经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产学研模式。一是项目依托型:高校通过横向课题、联合项目与企业合作, 实现对接, 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 实现“多赢”, 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锻炼教师队伍, 创新培养方式, 实现创收;学生提高科研和实践能力;二是企业参与型: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人才实训专项基金;高校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实训讲师、兼职教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员工等方式;三是共建科研基地:政府主导, 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科研基地, 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四是大学科技园:围绕科研实力雄厚的重点高校, 构建大学科技园。高校与园内各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为学生参与真正的社会经济活动 (实习、就业、创业) 提供机会。[2]
2. 地方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
与重点高校不同, 我国的地方高校侧重于“教学”, 地方高校以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主,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用性技能的培养, 旨在为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旨在为地方经济服务, 其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多具有区域性, 典型的产学研模式有:建立地方高校主导的产学研联合体:成立公司、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等;地方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成立特色分校、特色专业等。
3. 高职院校产学研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职高专旨在为社会供给一线应用型人才, 办学更重视服务于“生产”,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高职高专注重“应用”的办学宗旨和特征相契合, 其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热情高涨, 涌现出多种合作方式, 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模式、“2+1”模式等。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的新成员, 受母体院校和其他类型高校的影响, 也开始探索产学研合作的道路。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目前,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一些工科专业而言, 开设门槛较低, 并且随着“管理热”的发展, 目前全国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具有专业面广、应用性强、需求面广的特点。[3]
(一)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招生录取分数低于“一本”、“二本”的招生录取分数线,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源普遍具有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 自控能力不强等弱点;但同时, 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组织沟通能力强、具有创造力。独立学院高昂的收费使得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4]因此, 综合来看, 传统单纯课堂授课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学生希望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 更多地接触工商管理相关实务。
(二)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针对学生兴趣、特点、需求定位, 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独立学院为了共享母体院校的资源, 在专业设置上, 往往与母体院校有一定的重复性。但是, 由于办学资源和生源条件的差异, 二者的培养目标必然不同。重点高校或地方高校等母体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往往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 往往低于母体院校的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能够承担基层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三)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式上, 也往往移植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样, 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在办学资源、生源条件、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照搬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 独立学院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的严峻的市场挑战、学生特点及“务实”的专业需求, 决定了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更加务实, 重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基层应用型管理人才。以产学研模式为核心的合作教学符合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基层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要求。产学研模式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选择, 要起到深化专业教育的作用, 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三个部分, 是对传统课堂学习、模拟实验、企业实习的深化。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产学研模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重视理论教学。
独立学院虽然在办学资源、生源等方面存在弱点, 但是, 培养本科生的属性不能改变。实践教学的强化要在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开展。在课程设置上, 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要恰当。
(二) 强化实践教学。
一方面重视校内实践环节。应当重视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使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理论后, 能够在校内完成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 采取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创新校外实践环节。综观产学研模式在国外高校和我国重点高校、地方高校、高职高专的应用, 产学研的合作方式具有多样性。产学研合作方式的选择要考虑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学院地理区位、科研能力、资金和资源条件, 选择实用性强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但是, 受独立学院的性质和地位的影响, 政府和高校主导型的产学研模式不适用于独立学院, 企业参与式的产学研模式更符合独立学院的需要。调研发现, “企业参与式”的产学研模式在我国各层次高校实践教学中均有体现, 参与方式多样: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人才实训专项基金;高校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实训讲师、兼职教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员工;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等等。因此, 独立学院可借鉴各层次高校开展的“企业参与式”产学研合作方式,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选择、创新自己的产学研模式。
(三) 引入科研教学模块。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引入项目依托式的产学研模式, 专业通过承接企业项目或与企业组成联合项目, 让学生参与专业研究的方式, 创新专业教育。该方式有利于企业、学校、学生实现“多赢”, 企业通过项目 (课题) 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学校通过承接横向课题锻炼教师队伍, 提高整个专业的科研能力, 同时, 能够实现创收;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能够提高科研和实践能力。
(四) 与学生就业对接。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教学中,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需求, 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能力的同时, 为学生开辟就业渠道。可以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生毕业可直接到企业就业;可以试行“3+1”学制, 学生在校学习三年, 校外实习一年, 并与合作企业洽谈, 将企业实习平台打造成就业平台等。图1是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框架。
四、结语
产学研模式是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独立学院发展的多赢, 既有利于专业实现培养基层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促进就业;还有利于合作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人力资源供给。
摘要:在对国内外产学研模式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结合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特点, 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学生就业四个层面, 探索适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产学研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模式
参考文献
[1] .蔡德彦, 李钰.美、日、德三国产学研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观察, 2014, 2:34~38
[2] .朱云章.国内不同层次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对经管类专业的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101~105
[3].蒋翠珍, 杨斌清.“嵌入式”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1, 6:86~89
7.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七
为确保工商管理专业08级、09级、10级暑假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北津学院工作安排,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的指导与管理,本专业成立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刘导波
副组长:李坚飞
成员:高政利、周俊敏、张弘、徐建文、肖劲松、周建新、邓俏丽、屈先进、谷汉文、谢冰、李允尧、黄少坚、姜向阳、李艳红、刘海运、陈琦、樊倚天、付剑辉
二、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形式
2010级学生进行工商管理专业认识实习、2009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2008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认识实习,目的旨在增加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采取学校联系、组织和学生自由联系的方式,利用暑假时间到实际企、事业单位,了解有关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基本工作流程等情况,返校后写出书面实习总结。
社会调查,目的旨在增加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热门话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内容,由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社会上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于返校后写出调查报告。
专业实习,目的旨在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结合第二课程的学生科研课题的立项内容,由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实习教学基
地和相关实际工作单位对有关工商企业管理的内容进行调查了解,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或对实际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提炼总结。返校后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出调查报告,经指导老师审核评定成绩确定相应学分。
认识实习和社会调查选题的基本原则:2009级学生选择与邓小平理论课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社会热点问题,具体围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农村留守儿童”、“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具体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定;2008级学生根据提供的参考选题,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2007级学生的实习必须与专业相联系。
三、成绩评定
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评分标准如下:
(1)优秀:内容真实,论述合理,分析透彻,结论正确,企事业相关领导认为对指导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2)良好:内容真实,论述基本合理、分析和结论基本符合实际的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3)中等:内容真实完整,符合要求,论述基本合理,作出了一定分析和结论的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4)及格:内容较真实,基本能对暑假社会调查写出心得体会的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5)不及格:内容抄袭、无具体内容的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四、格式要求
学校在网站“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教学教研下载中心”有相关写作指导和格式要求,请同学们务必自行下载,认真阅读,按学校要求的格式完成总结和报告。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及格式要求请参照附件二《暑假社会调查报告规范及附件》(http://xb.bjxy.net.cn/bjjw/ “下载中心”栏)。
专业实习报告的写作及格式要求请参照附件三《北津学院专业实习报告格式规范》(http://xb.bjxy.net.cn/bjjw/ “下载中心”栏)。请按要求填写专业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填写鉴定意见并签名盖章。
五、指导工作
各年级的调查与实习工作,以班为单位由指定老师担任(参加课题组、三下乡的学生由课题老师指导),具体指导名单请见附件1。
六、参考选题
专业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参考选题具体见附件2。
工商管理系
8.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八
河南大学200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卷(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
专业科目及代码: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850
宏观经济学部分(7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充分就业
2,古典两分法
3,自生支出乘数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索罗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稳态收入及经济增长率有何影响。
2,古典的货币数量说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的?
3,简述短期中产品市场是如何实现均衡的。
4,简述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本假定。
三,论述题(20)
请结合图形分析财政政策变动在IS-LM模型中对一国经济短期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部分(7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边际效用
2,道德风险
3,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需求和需求量,二者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线,二者有何异同?
3,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曲线有何特征?
4,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长期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三论述题(20分)
9.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九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武汉工商学院(以下简称W学院)创建于2002年,原为中南民族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于2011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成为首批12所成功转设的院校之一,2014年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同类高校居于前列。
W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训又包括公共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等4个部分。该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等6类实验,以及军事训练、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5类集中实践教学。这样的体系基本照搬学校转设前所依托的母体高校,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和传统的公办高校基本一致,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应用型高校的特点。
1.1 实践教学认知调查
为了了解W学院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态度,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2010级~2013级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張同廟(2011)、文静(2013)的相关量表,使用了其中部分题项,并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得到了我们调查的量表(如表1)。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总共获得了254份有效问卷。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1.2 调查结果
1.2.1 实验教学必要性
通过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基本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81.89%的学生同意“我认为实验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但是在问及“我认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这一问题时,仍然有高达33.07%的学生认为“很同意”,表明学生不能清晰地判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
1.2.2 实验教学满意度
在问卷中,实验教学满意度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课时满意度、内容满意度、设施满意度。
通过表2可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实验课时和总的实验课时不足。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时非常不足。
通过表3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认为公共课、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是不适合的,接近6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充实专业知识有帮助,5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就业有帮助。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内容不能让学生满意。
通过表4可以发现,只有约45%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实验设施、电脑设备、实验器材等满足教学需要,而有54.33%的学生认为实验室空间大小合适,58.27%的学生认为桌椅设施合适。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设施总体情况不能让学生满意。
1.2.3 实验教学整体评价
通过表5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整体评价不高。
2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于针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调查的满意度不高,我们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的特点与规律,围绕着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将职业行动导向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中。
2.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
能力素质模型是较为常见的识别岗位胜任力的方法,它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素质模型将人的行为原因进行了分层,划分了技能、知识、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6个层次。其中技能和知识属于表层原因,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需求/动机)、人格特质属于深层原因。
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2014年暑期通过对3~4家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了素质词典和大量文献,形成比较成熟的关于作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指标体系。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然后慢慢步入管理岗位,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将素质分层模型中所有的因素全部纳入,而是将素质分层模型中的表层原因(技能、知识)和一部分的深层原因纳入,如表6所示。
2.2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动导向理论的特征,将实际工作“行动领域过程化、行动过程项目化、行动项目任务化、行动任务实践化”的方式构建由职业基础综合实训、专业知识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6个方面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1)职业基础综合实训。职业基础实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必须的职业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实训。之所以打破这些课程的界限,其原因就在于课内实训的传统方式难以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像商务礼仪、商务文书、商务谈判、商务法律等知识本身就有很多交叉,割裂开来进行实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专业知识实训。专业知识实训主要包括统计学实训、营销综合实训、会计学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项目管理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这些专业知识实训通常需要先学习对应的理论课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专业软件和基本操作。
(3)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主要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实训、创新思维实训、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实训、团队合作实训等,主要是训练管理类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随着学生将来职位的上升,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将其定义为职业核心能力。
(4)跨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打破了传统的以某个专业进行实训的方式,通过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各专业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仿真、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训练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模拟与现实接轨最真实化最低成本的实习训练平台。
(5)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在校期间所有的专业课和实训课学习之后,进入实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采取集中实习,少量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
(6)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与传统高校的毕业论文不同的是,基于行动导向思想的毕业论文应当更加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例如针对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后,运用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或者理论为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不论是哪个部分的实训,都应当以制度为基础引导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行动为导向,对课程精心设计,与实践体系相对应的各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力争做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训化、实训课程技能化”;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强化实践教学,并学期内“分段化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或“教、学、做”合一等方式,实现“学期内、校内、课程内的工学交替”;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行动中,在行动中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2014(4):1.
[2]張同廟.影響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滿意度因素研究[J].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2011.
[3]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
[4]杜岩,王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2(9):39-40.
[5]刘祥东.人力资本视角下本科生对工作胜任力的认知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6]徐侠,石盛林.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调研[J].商场现代化,2009(17):93-94.
10.工商管理协会简介 篇十
工商管理协会简介
工商管理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团结、互助、进步”为精神,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提高成员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为特色,协会设置有会长、团支书、副会长、秘书处、组织部、学研部、外联部、宣传部、财务部、策划部等十个职能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力合作,关系融洽。工商管理协会以市场营销大赛、企业(蒙牛、啤酒厂)参观、优秀企业图片展等活动为特色活动,通过组织和指导团体活动,提高同学们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并从多各方面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作为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提高协会成员整体素质,为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实践平台做出贡献。
11.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十一
毕业实习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现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本实习计划。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专业实习是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求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和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熟悉党和国家对我国外贸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参与和实践,熟悉外贸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经贸英语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顺利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与英语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教学、外事旅游等项工作,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实习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本次毕业实习时间为八周,安排在第八学期的第5周到第12周(10年3月29日—5月24日)。
三、实习方式与地点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本专业的学生采用分散实习的模式,即时间集中、要求统一、地点分散、食宿自理的方式。实习地点由学生根据就近(指杭州市或原籍)、相关(指专业)和安全的原则,自行选择实习地点和实习单位。一般应在一个单位内完成实习,最多不超过两个单位。
四、实习内容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实习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熟悉和参与外贸各个环节中的商贸英语语言文字工作,如谈判、函电、合同、信用证、报验单等。了解、熟悉和参与外贸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操作,如发盘、报盘、备货、报验、租船、报关、投保、结汇、制单等。
2.英语教学:学习、熟悉、参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学习、熟悉实践有关外语教学法和语言测试的理论,实践语言技能、语法、词汇、课文等内容的教学方法。
3.外事旅游:熟悉外事外宾接待,导游等涉外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历史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进行专题调查。内容可以是预先拟订的题目,也可以根据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工作问题选择题目,写出专题报告。
五、组织领导
1.毕业实习由学生的实习单位与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院共同指导,外国语学院成立院级领导小组,负责英语专业总体实习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考核等工作。
组长:刘法公王蕾
副组长: 潘章仙俞建耀吴少波
指导教师:英语系教师
2. 担任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应该对实习学生进行思想和业务上的指导,并在实习结束
时,对实习学生做出实事求是的鉴定。
3. 实习过程中,由外国语院选派部分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
4. 由外国语学院配备一定的人力和资金,编辑《实习通讯》两期,刊登学生的实习心
得、体会等以供交流。
六、学生实习注意事项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虚心好学,自觉接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严
格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自觉参加实习单位的政治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
2. 守企业机密,保护企业财产,未经实习单位同意, 不能引用有关资料,维护实习单位的声誉和利益.。
3. 根据实习成绩量化考核评定表的各项要求,如数如期完成填报有关表格等各项任务,如考勤表、实习鉴定表、实习情况登记表、实习情况调查表、专题报告等。
4. 积极向学院的《实习通讯》投稿,认真写好个人实习总结和实习报告,回校后先在小组汇报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到全院大会上交流。
七、几点建议和说明
1.实习期间,学生自行解决食宿、交通问题。
2.学生实习期间,可按实习单位的要求和安排参加劳动、购销、教学、编辑等业务活动,并由单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和如何给予学生报酬或奖励。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年3月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届
毕业实习规章制度
毕业实习是四年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和检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工作的锻炼,巩固和扩大在课堂教学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为今后顺利走上社会打好基础,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了使毕业实习工作有序和有效地进行,现制定规章制度如下:
一、实习内容
1、实习方式:分散实习模式,亦即在统一的实习时间内由学生自行选择实习地点和实习单位。学生原则上在一个实习单位内完成实习任务,若有特殊情况,允许中途调换实习单位,但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实习单位。
2、实习范围:学生实习的范围要符合专业要求,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中的英语语言文字或商务工作;
(2)英语培训或教学工作;
(3)外事接待或涉外旅游工作。
二、组织领导
毕业实习活动由外语学院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总体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组员有英语系专业教师和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1)安排、落实实习事宜;
(2)保持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监控、指导各实习点的实习活动;
(3)巡访各实习点,及时了解情况;
(4)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和鉴定;
(5)总结实习工作,拓展工作思路。
三、指导教师职责
1、切实做好实习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态度。
2、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检查学生实习的主要过程,给予必要的督促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3、认真组织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总结和小组评议,推举实习效果好的学生,在全院实习总结大会上进行示范演示或发言。
4、实习结束后,认真审阅学生的实习材料,做好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
四、学生实习守则
1、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遵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听从实习单位有关人
员的指导,虚心学习,主动求教。不准随便议论实习单位的领导、员工以及工作,对实习单位的意见要通过学院实习领导小组转达。
2、讲文明、守纪律、讲礼貌,自觉维护学校、实习单位及自己的声誉和形象。不在实习期间喝酒、打架、损坏公物、违反纪律。
3、与专业指导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汇报实习情况,虚心求教。
4、比较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实习单位,了解实习单位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如口、笔译翻译、英文公文处理等工作规程),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为实习单位作出自己的贡献。
5、在实习单位遇事多请示,多商量,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踏实负责地做好
实习中所承担的具体工作。
6、在涉外工作中,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严守国家机密。
7、严守企业机密,保护企业财产,未经实习单位同意,不能引用有关资料,维护实习单位的利益。
8、实习期间,注意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
9、如数如期地认真完成各实习材料的填报和写作,包括:考勤表、实习鉴定表、实习情况登记表、实习情况调查表、实习调研专题报告、实习周记、实习总结等。
10、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个人实习工作和表现,认真评议同组同学的实习情况,认真交流实习经验。
五、实习成绩考核
1、实习结束时每位实习学生须上交所有实习材料,包括:考勤表、实习鉴定表、实习情况登记表、实习情况调查表、实习调研专题报告、实习周记、实习总结等。
2、由实习单位的人事部门或教育部门给每位实习生填写实习鉴定,并由学校有关部门存档。
3、由实习指导教师审阅每位实习学生所交的实习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单位的评价鉴定、学生的实习总结及学生的实习报告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外国语学院
12.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十二
1 该院工商管理专业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方向有特色却单一
该院工商管理专业目前只有企业文化方向瞄准了企业对文化管理人才缺乏的市场空白,在全国高职类院校中比较少见,极具特色。但由于培养方向单一,使得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同时,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这既不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扎根立足。
1.2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失调
目前,该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有公共基础板块、专业基础板块、专业技能板块和专业必修板块课程群4个课程模块,共1 792学时。其中,公共基础板块课程群(包括思政、英语、高数、体育等)的课程有538课时,专业类课程(含课程技能实训)仅为1 254课时,且实践时间很少,除了在第三、第四学期有2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外,基本安排在最后学年进行毕业实习。
1.3 实操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突出
按照高职办学的宗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是实用型、应用型的技能人才,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无法体现出这一点,类似培养本科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上课内容、授课方式等大同小异。
1.4 体现专业特色的高职教材缺乏
在教材环节,尽管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数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但由于教材编撰者本身没有多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再加上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发展时期较短,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系,更多的理论及编撰思想均源自于本科院校。因此,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1.5 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差
该院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本专业也与很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实训基地合作协议,能不定期地输送学生去这些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但是,由于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使得企业对此不是很热心,导致这些所谓的实训基地名存实亡。
1.6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该院校是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因此在师资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体现在专业教师少、双师型教师更少、职称普遍不高、缺乏实训指导教师等方面。缺乏专业教师,无法较好地贯彻实施教学计划;而缺乏实训指导教师,会使得实训过程流于形式,容易出现学生干的与专业所学无关等情况。
2 对用人企业与毕业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
为了了解企业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用人要求及本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信息,课题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了包括10家合作企业在内的合计50家中小企业及2005级、2006级2届毕业生共计170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并发放了《企业用人需求调查表》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表》2份问卷。
多数《企业用人需求调查表》由专业教师亲自到用人单位发放和回收,调研人员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详细的记录,全面了解毕业生工作以来在职业态度、工作能力、团队意识等各个方面的表现,然后找到毕业生本人了解相关信息。少部分《企业用人需求调查表》采用邮递方式送达和回收。《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表》则由学生本人填写完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商务软件(主要是OFFICE办公配套软件)的操作能力不强,特别是不能很快地完成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求的各类商务文档的制作;②独立性、主动性、灵活性及创新性不够,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缺乏敏感性和应变能力;③开设课程没能很好地结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技能培养不够突出、不够具体化;④企业文化方向很有特色、很鲜明,但不足以成为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导致学了却用不上;⑤应立足当前,针对就业实际,多开设一些就业能马上用得上的课程;⑥实训对企业、对学生的帮助没有预想中那么大。
3 关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围绕培养目标与就业目标的实现来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新的培养模式,重点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分别体现在对商业文化的理解与参与、就业所需的专项技能和未来发展的沟通交流学习3个方面。培养模式要与广西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东盟自贸区、区域国际性都市、中小企业是培养模式定位的重要方向。
新的培养模式不仅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
3.1 明确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拓展培养方向
根据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要紧紧抓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立足广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能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特色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二是要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环境的变化,让学生及时掌握最合适、最实用的技能。对于培养方向,在掌握核心能力的共性,并以此建立基本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学院地处地区性国际都市的实际,可以考虑增设市场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零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及生产管理等课程。
3.2 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目标
经过反思,课题组认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有3个,分别为素质目标——提高个人及作为消费者的素质;职业目标——为将来步入社会走入职场做准备;发展目标——培养将来继续学习的基础能力。
在学生就业目标上,转变刻意定位在企业最基层岗位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的做法,坚定认为毕业生能在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零售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等领域担任中级管理职位。
3.3 调整后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锤炼技能,技能服务企业”的理念,设计了“三阶段、三层次,学工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以企业文化执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3年高职教学中,每年均设置“校内企业文化基地实训”“校外企业文化项目实践”“课堂学练做一体化教学”3个阶段,交叉进行;3年3层次,能力培养循环递进,即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能力层次。
3.4 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调整后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见表1。
3.5 以务实精神建设工作室项目驱动实训与开展校内课程实训同步进行
3.5.1 以利益为核心建设工作室推动专业实训
工作室成员大多由某个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组成,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相关企业需求,把企业的业务引入工作室进行讲解、分析并一定程度地参与。在工作室中设置若干项目小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或被分配在工作室的各个项目组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承担相应的任务,并在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技能的训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模式能够让教师发挥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并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不脱离企业生产经营一线;能够让企业获得在专业技术领域及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支持,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更可以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促使其主动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与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学校则通过扶持工作室,促成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而转化成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获得良好的口碑,扩大招生规模。因此,这种模式是多方共赢的。
3.5.2 务实开展校内课程实训
调整实操技能培养过于依赖企业实训的单一模式,抛开只有去企业开展实训才能培养实操技能的片面观点,务实开展校内课程实训。具体做法是清楚每门课程所开设的目的;哪些是理论型的,哪些又是实践型的;实践型课程对应培养学生的哪一项技能;该项技能具体的操作规程是什么;这些具体实操哪些是可以在校内课堂上完成的,哪些是必须去企业进行的。应规划好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实训的操作,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避免完全依赖去企业实训,而到最后却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
3.6 利用企业内训资料编撰符合本专业特色的高职教材
重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建设,花大力气重新规划,邀请更多的企业人士参与,特别是利用企业已有的内训资料,结合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编撰出符合该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理论课不脱离实际,不是精简版的本科教材,而是实用的、从实践中得来的,这样的教材才符合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才有自己的特色;这样的理论课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
3.7 引进实践型人才,逐步改善师资结构
13.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转型发展,为黄河科技学院建成地方型名牌大学服务。
二、总体目标
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积极改革创新,实施错位发展,在充分依托优势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河南省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围绕中原经济区区域重点产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动,依托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力争5年内建成河南省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建成2个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专业。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力争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个专业建成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专业,直接服务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建设。
——示范专业就业率显著提高。示范专业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三、基本原则
——坚持试点先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 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群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为导向,秉承“强调技术应用、突出能力本位、服务地方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原则,强化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建设,进一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变化,提高该专业群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群转型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专业群转型发展。
四、主要目标、改革措施与实施步骤
(一)专业结构调整
1.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增设新兴专业
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进程中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需要,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合校企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以“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对接、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为导向进一步增设电子商务本科等相关专业。同时,针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在原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增设“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方向。通过产业链与专业链深度对接,构建连接市场人才需求与学生学习实际的桥梁,使学校在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中实现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专业群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2.建立与完善专业评估与退出机制
未来5年,将定期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群各类专业的评估工作,不管是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还是新专业的开办,都将进行认真的评估论证。每年都要对新专业的建设进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找出专业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将一批有一定实力,需求前景好的专业方向发展为专业,停招那些学生报考率低、就业率低的专业,对那些有一定需求单规模过大的专业限制招生规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二)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立足职业,突出能力,强化实践,提升素质”的原则,努力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最新改革成果和当前商科教育最新理念,培养面向经营管理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坚持“分类培养、强化实践、双证结合、突出前沿”的基本原则,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做好“加减法”、实践教学强调现场的“亲历性”、通识课程设置体现“立体性”、职业教育课程突出“定向性”、创新创业课程强调“融入性”的基本要求,建立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理论学时要减少,增加实践课时,但不能降低课程的理论水平,做到理论精炼。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改革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国际视野。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原则,工商管理类专业群专业课程类别主要有:普通教育课程、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普通选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创新选修课程7大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增加课程实践学时比例,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课程设置,相关课程理论课时比例下调,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增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普通教育课程和学科核心课程模块中统一安排,课程安排一致,通过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为该大类各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普通选修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系统中自由选择,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专业核心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则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设置,创新选修课则属于机动备选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灵活性的安排。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设置
在未来5年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学为依托,以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建设的相关需求为主 要教学研究内容,依托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课程组,与企业共同开发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群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100%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鼓励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实验实训教材及实习实训指导计划,加大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针对管理类课程的特点,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教师讲理论、企业专家带实务的理论与执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精品课建设
精品课建设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是衡量专业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现有市级精品课项目1门,校级精品课5门,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专业群将通过坚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带动课程改革和创新。在最近5年内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2门以上,市级精品课5门以上,校级精品课10门以上。
3.特色课程建设
在未来5年中,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实际需求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争取将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地方应用型特征的特色课程。针对航空港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争取将跨境电子商务打造成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
(四)教学模式改革
以专业转型为指导,适应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点,进一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的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1.完善案例教学法体系
案例教学法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秉承的特色 教学模式之一。在未来5年内,将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法,丰富原有的案例教学库,争取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核心课程100%具有与时俱进、反映现实问题的案例教学库,并把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案例来说明课程中的原理和问题,通过课前导入案例、课中分析案例、课后布置案例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间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2.健全研讨式教学模式
在未来的5年内严格践行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研讨式教学计划,力争平均每学期至少开设2门新生研讨课,并使新生研讨课对大一学生的覆盖率达到100%;力争将高年级研讨课分布到每一个专业,使得每个专业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到研讨课中去。通过研究式教学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真理和智慧,进而实现研究和教学、教育与培养之间的统一。同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包含了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信任,对大学生选择的尊重,进而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自信得以激发。3.重视课堂情景模拟
课堂情景模拟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对整个活动进行掌控和引导,要求学生积极演练,亲身参与,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最终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5年内,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将深入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力争将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3门课程打造成“情景模拟教学法”示范课程,并推广至其他核心课程,力争以此为基础使学生课堂参与度达到90%以上。
(五)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建设
按照校内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办公司、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五轴联动”的思路,在未来5年内,工商管理专业群将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到2018年,建成能够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群 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关重点实验室“工商管理类综合实验室”(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电子商务五个专业实验项目),按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计算机及配套教育科研仪器设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学院模式培养人才。行业学院就是学校与具有区域行业背景的企业合作,组建由企业投入经费建设综合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共用),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教学实体。行业学院模式,整合了学校、企业中的师资、课程、设施、管理等资源,打造了集“教学——实训——实践——就业”于一体的教学综合平台,为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环境中,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时也都获得了至少一项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未来5年中,我们将在目前的4所行业学院基础上(与河南泰浦物流有限公司合作的“泰浦物流管理学院”、与河南黎明重工世界工厂网等企业合作的“世界工厂网电子商务学院”,与河南广发财务集团、英之杰地产机构等企业合作的“河南广发财务管理学院”“英之杰房地产管理学院”),力争新建10所行业学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际企业环境中接受训练,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六)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群教师必须是既有扎实而宽泛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讲课、懂技术,特别是熟悉生产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学高”、“德高”更要“技高”。
1.积极引进优质资源,优化师资结构
未来5年,将继续特聘省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高职称、高影响力的教师作为柔性人才,力争5年内新聘任5名柔性人才;从行业、企业引入有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力争5年内使双师型人才在教师中达到90%,以带动专业教师学术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重点培育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形成合理人才梯队。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重点培育,鼓励教师每年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学术深造,支 持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境外进修、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带
一、导师制”,做好传、帮、带,支持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协同创新能力
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强化科研组织和领导,合理布局专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研究视域进行深层次的团队合作、项目合作,加强各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推动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跨越式发展。未来5年,力争形成1-2个在省内有较大知名度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科研团队,力争承接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题10个以上,科研经费50万元左右。
3.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扩大师资队伍的社会影响
通过各种渠道与外校保持学术关系,每年筹备举办高层次、全国性中小企业管理类学术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开展国际性学术互访1-2次,营造学术争鸣氛围,进一步开放办学思路,引进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突出本专业办学特色。
4.积极培养高层次教学人才
紧密结合我校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目标,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地方名师”。计划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2-3人,省级、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
5.进一步完善“创特色、争名牌”绩效激励机制
对在教学管理、承担教学改革和科研开发项目、业绩突出的人员加大奖励力度,以促进学术队伍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原经济区高层次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七)学生职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教育
在未来5年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将从本专业群的特色出发,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同时明确综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位置,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将企业家引进课堂使学生有较宽的视野和知识结构,为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打下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建设者。
(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服务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转型发展的需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专业群将在学校的支持下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打破教学、科研壁垒和教师与技术人员壁垒,重新按照相关产业方向、专业方向整合研究机构、产业实体、学科专业、以基础研究为支点,渗透到应用性研究,鼓励专业教师以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等形式合作创办产业化实体公司,打造综合性的实践平台,与开展教学的专业、行业学院形成良性互动。
(九)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14.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 篇十四
“与产业紧密对接、与企业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高职对接的产业不断在调整、在升级, 企业不断在发展、在变化, 高职所办的专业就一定需要改造和升级, 组织机构也就需要相应调整和优化, 再加上很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 致使发展规模与资源能力不协调、不配套, 同样会促使专业与机构的改造和重组。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动因都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停下来解决专业的调整与转型升级问题,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如此。在经历了国家首批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以及后示范期间的修整与完善后, 学校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 今后的专业建设要走“精品专业”发展之路。再加上相比其他示范高职院校, 我校万名学生的专业数显得很高, 这大大分散摊薄了各专业的资源以及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老师们的精力, 为此学校提出今年启动专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工作。按照由点到面的原则, 学校希望工商管理系先行一步, 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迅速地完成全校专业及机构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的任务。
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专业与机构现状分析
四年前, 工商管理系仅有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四个传统专业, 该系希望以2009年广东省启动的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 在高质量打造这四个专业的同时, 新建创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两个新专业。“做大”不是目的, 是为了寻求做强的机会。四年过去了, 工商管理系依托连锁经营管理创建了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华好学院, 破解了校企合作在办学体制方面的难题。依托创业管理, 以专业为点, 以全系为线, 以全校为面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 探索了一条基于专业建设的从点到面的创业教育新路。经过四年多的项目建设, 目前的工商管理系形成了系本部、华好学院、创业教育中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大工商专业群格局。如图1所示。
(一) 工商管理系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分析
1. 工商管理系从四年前的一个机构、四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系本部、华好学院、创业中心三个机构、十个专业 (方向) 。近年来在做大的过程中确实寻求到了做强的机会, 华好学院是学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 并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创业中心依托专业深入发展全校创业教育的做法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无论是华好学院还是创业中心都为学校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工商管理系也面临着做大后的资源短缺、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因而需要集中资源和集聚力量做大做强能够成为国内一流的优势专业, 为学校升本或专业升本打好基础。
2. 我校2011年初依托工商管理系与广东华好集团合作成立华好学院。两年来, 华好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双元”培养体制和机制已相对成熟, 基于产业链的专业群相对完整, 办学规模也已可观。而工商管理系相关的专业则没有行业背景, 这些传统专业如何与有行业和企业大力支持的专业 (方向) 协调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系想做出特色需要与华好学院进行专业整合。
3. 工商系对创业教育已探索了多年, 依托创业管理的专业建设解决了困扰创业教育发展的专业师资队伍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课程开发与建设问题以及创业产业园这一实训基地问题。在过去四年里, 工商系是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中心做出质量, 在未来五年, 工商系应该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做出特色。
(二) 工商管理系外部的机会与挑战分析
1.“与产业紧密对接、与企业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
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 工商管理这类依托学科建设起来的传统专业群必然要改造升级, 因为它无法清晰地定位与传统本科的差别, 没有自己的特色。不改革势必会不进则退。
2. 工商管理虽不是高职主流的专业群, 但依然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每年招生都呈现较为火爆的场面。
在高职很多学校和专业都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下, 火爆的招生形势为我们专业选择行业背景、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以及专业改造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创业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创业”必然会以产业背景和校企深度合作加以支撑。
而创业一定也需要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各专业的配套支持。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群的建设既能保住传统管理学科的长久生存, 也能实现这些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专业改造升级与组织机构调整的原则
1.作为国家首批示范院校, 今后的专业建设要走“精品专业”发展之路, 故此次专业改造升级与组织机构调整要以创办国内至少省内一流的专业 (群) 为目标。
2.我校资源有限特别是高水平师资严重不足, 专业发展不能再走外延式发展的道路。重组专业就要从追求专业数量转向追求专业规模特别是专业质量, 而且需要改变原有机构拆分繁殖的思想, 需要集中资源将优势专业做大做强。
3.此次专业改造升级与组织机构调整及要体现“与产业紧密对接、与企业深度合作”。过去几年工商管理类专业走过了一条没有行业背景但“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之路, 今后必须依托产业背景“以特色谋发展”。
4.当今高职专业的发展想单纯依靠自己来把专业做成精品很难, 因而此次专业重组需要“跨界”, 需要“协同”, 需要“他山之石”, 需要“整合再生”, 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谋取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5.专业变革是正常的, 高职对接的产业不断在调整、在升级, 企业不断在发展、在变化, 专业不可能不改造不升级。谁都不可能抱着几门课一直教到老, 当然一些基础课、平台课会保持其固有的学科稳定性, 但专业课必然会变化。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到一个永远是朝阳的产业, 然后只是随着它的升级而调整, 从而尽可能保持稳定性。
6.创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各个专业都需要进行岗位创业, 而创业教育也需要依托专业进行深化和落地, 工商管理系专业建设可尝试与创业融合, 探索出一条创业与专业紧密合作的发展之路。
7.任何专业与机构调整的方案都会有利有弊、有得有失, 也都很难一步到位, 需要逐步完善, 但要在发展中改进, 不能等最完善的方案出现再进行调整, 一方面会错失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也会让教师情绪不稳又影响当前工作的开展。
四、工商管理系专业改造升级与组织机构调整方案
(一) 专业整合及改造升级方案
将工商管理系原有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三个专业与华好学院现有工商企业管理 (化妆品企业管理方向) 、市场营销 (化妆品营销方向) 、连锁经营管理 (美容会所管理方向) 分别整合在一起, 主要面向美容化妆品行业培养人才, 集中资源和力量做大做强这三个有强大行业背景和有企业鼎力支持的专业。创业管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保持不变, 但要围绕“创业”改造升级, 做出质量和特色。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属艺术类专业, 交由艺术学院管理对学生的培养更有利。因该专业当初是工商管理系与广东华好集团共同申办的专业, 移交后华好学院依然担承美容化妆等方面的课程, 并协助艺术学院进行专业管理。上述方案在传统专业和新型专业融合改造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 为在三至五年内实现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专业整合与改造升级一览表如表1所示。
(二) 机构重组与调整方案
根据学科体系的内在规律, 考虑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实际, 结合加大创业教育推进力度的要求, 将现有工商管理系的三个机构重组成管理学院、创业学院和华好学院, 但三个学院不分离, 一个机构三块牌子。这三个学院对内是树干与树枝的关系, 即管理学院是树干, 创业学院和华好学院是树枝, 长期保留树干这一主体, 树枝的发展可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态势进行调整。对外是一个机构三块牌子, 但三者是交叉关系不是完全重合关系, 具体组织机构及关系如图2。
五、专业整合与机构调整的直接效果
1.工商管理系由原来十个专业方向精减为六个专业。
2.工商管理系原有无行业背景的三个专业均与美容化妆品行业对接, 其他专业也能通过跨界或协同找到自己赖以发展的平台和资源, 且有效促进了各专业以及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3.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三个专业的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并形成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双主体教学、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4.原有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三个专业的实训基地与现有华好学院实训基地整合一起统筹规划, 避免了重复建设, 实现了资源共享。
5.专业数量的精减导致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建设及教学管理工作负担的减轻, 避免了资源浪费, 减少了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从而可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并有精力去做创新性工作。
6.创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各个专业都需要进行岗位创业, 而创业教育也需要依托专业进行深化和落地。从各校所设创业教育中心工作实际来看, 它偏向管理职能, 而创业学院的组建则可实现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管理、创业培训和创业研究等方面的职能。
六、后续全面实现专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
后续专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依赖于管理学院、华好学院和创业学院三位一体地进行总体规划、分工协作, 各有侧重地实现改革与创新。
(一) 管理学院的工作重点
1. 制定管理学院及华好学院和创业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 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配置。
各种资源, 制定促进创新和发展的政策与制度, 充分调动所属各机构、各专业和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支持改革与创新, 为创建国内一流、省内一流的专业提供战略和资源上的保障。
2. 重点做好师资队伍的培养, 为各专业建设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继续抓好“青蓝工程”, 并将“成为高职优秀骨干教学的6堂课”推广到每一位教师, 一如既往地落实教师下企业的制度, 全方位地培养符合高职教育所需的“双师型”教师。
3. 带领各个专业贯彻“既要唯上又要唯实”的工作方针以及“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
“不唯上”往往找不准方向, 得不到机会和资源;只“唯上”不“唯实”, 即使找到方向也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 依然会落在别人后面。在工作中要坚持面上做质量、点上做特色, 没有质量的保证, 特色就失去应有的意义。只有质量没有特色就难以实现创新和超越。
(二) 华好学院的工作重点
1. 借鉴国内外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成熟做法, 探索一套在现阶段符合中国国情与区域经济发展, 能吸取现有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的优点、规避其缺点的校企协同创新的办学体制与机制, 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三年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校企“双元”培养, 从根本上提升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2. 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新型特色专业的具体方案, 促进高职新型专业在高起点上谋求快速发展。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校企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既符合区域经济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又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3. 全面解决校企双方“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共同建设与相互融合的问题;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建设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问题;“校中厂”、“厂中校”校内外实训基地的高质量规范运作的问题。
4. 解决以年度质量报告为抓手依托行业企业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的问题, 同时建立面向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开放共享机制。
(三) 创业学院的工作重点
1. 用三到五年的时间, 依托管理学院现有专业资源探索“专业与创业”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 将创业学院发展成为统管全校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研究的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特色学院, 致力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促进政校企深度合作、学生自主创业孵化、教师科研成果转化, 力争使我校成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示范标杆。
2. 为实现上述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需要建设一个“创业孵化园暨创业教育产学研基地”。建设以学生自主创业孵化、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政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大学生岗位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园与产学研基地, 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聚集“政 (政府) 、产 (产业) 、学 (学院) 、研 (科研) 、金 (金融体系) 、介 (第三方中介) ”等多方资源, 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基地园区, 争取将该项目打造成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高职创业孵化园和首个高职创业教育产学研基地。
3. 创业学院还需要牵头完成创业孵化园暨创业教育产学研基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创业培训、辅导、咨询, 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孵化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成长加速机制, 推动孵化器由物理空间、战略规划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深层服务构成的企业加速器建设, 满足创业企业的高成长的中长期发展需求, 提升创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水平。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传统专业改造升级与组织机构调整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专业整合为例, 对其专业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确定了专业与机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案及对策, 仅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改造,机构调整,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季夫.区域性综合类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改革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0) .
【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简介】推荐阅读:
信阳报考09-15
信阳茶文化节11-09
浉河区关于落实《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方案11-04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信阳站10-01
信阳中考志愿填报时间10-16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文09-17
信阳百花园小学生作文09-15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12-14
信阳小学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方案07-18
信阳市农信社支付结算宣传总结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