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岗位专业知识

2024-10-14

辅导员岗位专业知识(精选8篇)

1.辅导员岗位专业知识 篇一

任职条件

1.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1.2热爱学生工作,有从事学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1.3具有从事学生工作必备的教育、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在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了解和掌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4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和决策能力。1.5能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1.6中共党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岗位职责

2.1辅导员在系主任、书记和学生工作部的双重领导下,负责所管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2负责建立学生班委、团支部,并及时培养和选拔好得力、称职的学生干部。2.3负责召开学生班会、班干部会议和其他学生方面的会议。

2.4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和参加校、系组织的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2.5按《创建先进班集体评比实施细则》确定班级目标,争创先进班集体。2.6负责班级学生先进评比的组织、考核工作。

2.7做好国家奖助学金评比工作,配合学工部做好勤工助学工作。2.8加强自身建设,对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2.9完成领导交待的其他工作。工作标准 3.1把握学生思想,组织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3.2关心、了解和研究学生情况。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3.3做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及其他问题,建立学生档案,做好记载。加强对“重点学生”的教育交流,每月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谈话不少于8次,每学年与学生家长书信或电话联系一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3.4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注意学生的违纪苗头,及时消除隐患,制止违纪行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对个别学习差或表现较差的同学,要重点教育,及时进行帮助或批评。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好考风考纪教育,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专题教育。

3.5努力抓好班风建设,确立全班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维护班集体利益。

3.6每天至少查课1次,每周至少听课1次,同时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引导和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完成学习任务。

3.7及时培养和选拔好得力、称职的学生干部,关心指导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学生班干部会议,以便准确掌握本班情况,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抓好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3.8每学期开学时指导学生干部作好本班的学期工作计划,包括班级创建先进集体的考核与实施措施。期末时要作好学期工作总结全面总结本学期中全班学生德、智、体方面变化的基本情况及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3.9每月例行2次班会制度,汇总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布置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事政治、理想前途、学习目的、道德情操、法规校纪、文明、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时间至少为一学时。及时传达上级的工作指令和各种信息,并组织实施。

3.10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各系的活动,指导本班学生开展活动,在校、系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3.11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和组织参加校级、系级的各类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3.12按《创建先进班集体评比实施细则》确定班级目标,争创先进班集体。3.13组织学生做好每学年学生先进评选、推荐工作。

3.14深入了解班级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帮助学生勤工助学,顺利完成学业。3.15做好学生毕业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配合就业处和各系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认真组织完成本班学生毕业鉴定的各项工作。3.16保证班级学生经费开支的公开性、合理性。

3.17每周日晚集中点名一次,凡遇重大活动、事件及时点名,维持正常教学秩序。

3.18办理学生请销假手续,调查、处理学生违纪事件。配合学校和各系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

3.19每周至少到学生宿舍4次,抽查学生宿舍清洁卫生、安全及遵章守纪情况。3.20每学期的最后一周,辅导员按要求做好寝室安全消防检查。3.21做好学生安全稳定教育工作,每学期至少3次,保障学生安全稳定。3.22协助学校做好本班学生的欠费催收工作。

3.23认真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3.24每学期开学上交工作计划,学期末上交工作总结。

2.辅导员岗位专业知识 篇二

一、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内涵

胜任特征模型来源于胜任力的概念, 当前, 广泛接受的胜任特征定义是:能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它是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 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据此, 胜任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它是一种个人独特的特质;第二, 它是可验证性, 是个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衡量的部分行为;第三, 它是员工高绩效的基础性。

对于某个岗位而言, 与绩效一般员工相比, 绩效优秀的员工应当表现多方面的胜任特征, 而不是某一项, 为此理论界提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它是指针对组织中的某岗位为完成岗位职责目标所具备的系列差异化的胜任特征的集合。一般而言, 岗位胜任特征包括胜任力名称、定义及具体的行为测评等级指标。

二、辅导员岗位职责及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一) 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界定教育部于2006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主要职责如下: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 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 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班级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 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 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特征的识别

1.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模范遵守国家的宪法、各项法律、法规。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2.人格品质。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能够超脱狭隘的利害关系而坚持一定的道德准则, 它表现为不拘私情、襟怀坦荡、正直公平、严于律己等行为特征。增加对辅导员“廉”的考评, 有助于增强其廉洁自律意识, 使其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服务及管理能力。

这里主要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是指辅导员在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收集、决策判断、权限意识及应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于创新, 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计划组织能力是指能对工作进行周密性计划, 有效分工, 分配到个人, 并且在事后能够总结;沟通协调能力是指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具有相当的沟通技巧, 获得对方的认可。

4.自我开发的能力。

当今社会外在社会环境变化迅速, 学生的思想也变化极快, 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外在工作环境复杂多变, 为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时刻学习, 与时代保持同步, 对各种外在环境的变化能够从本质上加以认识。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自我学习与开发的能力, 促使自身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

5.身体与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必须能够经常加班, 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到现场处理问题。同时, 高校辅导员有心理素质方面也必须保持乐观开朗,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以坚韧的个性去处理问题, 并且在大事大非问题上自我调节。

(三) 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胜任特征模型不是岗位胜任特征的简单相加, 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特征只是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起点, 给出了胜任特征模型中的胜任特征的项目。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对每项岗位胜任特征进行具体的定义并进行具体的行为测评等级。在对每项岗位胜任特征详细描述与界定的基础上, 将岗位胜任特征归类形成胜任特征模型。

三、辅导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

(一) 建立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 做好高校辅导员选聘工作

基于胜任力的辅导员选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各高校根据其性质的不同, 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也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在辅导员选拔上应建立适应高校自身性质特点的模型。

参照麦克利兰 (Mc Clelland) 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开发的, 以行为事件访谈为基础的胜任力模型开发程序, 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首先需要对目前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 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按照高校自身性质特点以及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拟定辅导员工作绩效标准。这些标准应有可量化的指标, 如学生考试通过率、获奖励情况等, 也应有行为态度指标, 如工作态度、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等;再以此绩效标准为依据, 鉴定出绩效优秀的辅导员, 选取分析样本,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多方位评价法等, 对样本的特征数据进行归类、验证, 建立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二) 以胜任特征为基础, 做好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

以胜任特征为基础的培养, 是根据辅导员的能力与其目前或未来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作为基础的, 辅导员尚不具备或有所欠缺的能力, 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的。

目前辅导员工作面临很多困境, 辅导员的选拔越来越难。即使是优秀的人才担任了辅导员, 由于不熟悉辅导员的工作, 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因此, 辅导员的上岗培训和上岗后持续的培养, 对于辅导员表现是否优秀有非常大的影响。要根据各学校、各院系辅导员所需的胜任素质与要求, 针对辅导员的具体情况, 组织适当的培训, 在具体工作中给予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促进辅导员的进步。

(三) 根据胜任力特征模型, 建立有效公平的高校辅导员考评机制

3.辅导员岗位专业知识 篇三

【关键词】辅导员 班级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87-02

在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文化和高校环境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高校需要审视现状,想方设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它能体现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和发展状态,渗透并影响到班级成员思想、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构成班级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同时,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完善学生管理体制的需要。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者,肩负引导和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应全身心投入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

一、高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进入高校的学生,从学习环境单纯的中学校园文化到多元化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变化,从中学教师具体管理到大学教师陪伴引导变化,从中学单纯学习的班级文化到大学自助管理的班级文化,大部分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充满迷惘,从而出现一连串的效应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目标混乱。学生进入高校后,大部分家庭认为孩子到了独立阶段,因而对他们的管理逐步放开,同时也没有继续赋予明确的目标,只要求毕业后孩子能找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具体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努力达成就业目标,都无法明确。因此,许多学生高考成功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新的学习目标未建立,对新学校、专业学习还缺乏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丢失了高考时的学习劲头,缺乏学习动力,甚至自我放任。

(二)态度消极。由于大学都是经过三年煎熬的高中生活,再经过他们认为残酷的高考。高中时,教师为了学生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总是无形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同学们能坚持努力煎熬过高中,大学就轻松了。学生的观念里就会认为,来到大学真的应该放松了,在大学里开始享受舒服的日子,这所谓的舒服日子就是他们态度消极的开始。

(三)被动上学。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方面的素养也不一样。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深入探究,只求任课教师划重点,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学习被动。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他们认为学习生活枯燥煎熬,通宵玩游戏上网、吸烟等才是他们的快乐。被动上学,被动学习。

(四)集体意识差、不和谐,缺乏包容心。高校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没有养成与人沟通、为他人着想的品行,重视索取、不讲奉献。重视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集体观念差、不为别人着想、容易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对同学、对身边的朋友、家长、教师缺乏包容心。同时存在自私的想法,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优先考虑自己的问题。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或回报的事情不想去做,不想去关注。没有考虑他人的想法,不为他人着想。这样给班级或学校开展活动带来困难,不利于与他们和平共处、团结奋斗。同时,由于社会的现实与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过于关注钱,对与自己并且与钱无关的活动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忽略了对大学生本人自身能力、学习技能、文体活动、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很多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参加学校、系部、班级的活动,因而难以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二、立足辅导员岗位打造班级文化的措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履行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其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如下:其一,辅导员能够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其二,辅导员能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出发,进一步探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实施路。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是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同时,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完善学生管理体制的需要。因此,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发挥辅导员的导师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善于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动向,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工作,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位导师,而且是整个大学生活的导师,应充分发挥其导师作用,与班级学生一起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与他们一起施行规划,对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对班级文化的各个活动与内容进行监督。

(二)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班级建设得好不好,与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息息相关。

图1 班委结构图

1.班干部选举。班干部选举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大家的监督。要求竞选班干的同学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班干部选举的流程如下:自愿报名—公示—辅导员与全班同学对报名的同学进行审核—竞选演讲—投票—公布投票结果—确定班干部。

2.班干部的培训。培养和使用好的班干部,不仅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班干部的培养工作中,提高班干部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培训班干部应指导为主,教会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还要引导他们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最后,还要让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努力完善方案。

3.班干部管理制度。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代表、班级的向心力,为使班干部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实现班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应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级的《班干部管理制度》,让每名班干部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

4.班干部的跟踪。对于班干部的任用,不能只是选举出来,然后经过培训就没有辅导员的事情了。辅导员要时刻了解与跟踪班干部在班级的工作,并适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三)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包括的方面比较多,但是为了让班级文化朝理想的方向发展,必须用制度来进行规范。

1.班歌、班旗、班训。辅导员与学生一起选出一首能代表班级奋斗或鼓励大家或对班级有意义的歌曲作为班歌。同时,一起设计出班旗的设计图,并拿到旗帜制作店去制作班旗。至于班训,可以让大家讨论出代表本班文化的一句话。班歌、班旗、班训是班级的象征。

2.各项制度。根据上级的文件、学校的规章制度,再结合本班的情况,制定出班级特色的班级制度。如《班级文明公约》《班级财务管理制度》《班级奖勤助贷工作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各项班级制度。

(四)围绕班级文化,开展多元化活动。在辅导员指导与班干部的协助下,以班级学生为主体,围绕班级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一是开展常规管理例会,如每周的班干部会议、每周班级情况总结会议、每周宿舍舍长会议。二是开展主题班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成长,如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学雷锋等。三是开展文体活动,通过课外的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联欢会、球类比赛、歌咏比赛、烧烤等活动。四是组织大家参加义务活动、参观企业、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各类的例会、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并不断去锻炼,让大家感到大学里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可以去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积极团结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教育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决定了学生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班级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通过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

[2]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张纳.大学生修养[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6]冯刚,等.最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大队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四

大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要协助学校做好队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挥少先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队活动。

1.每年“六一”前评选优秀辅导员和优秀队员。

2.每学期开学之前制定出大队部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好春游、秋游、儿童节、国庆节等大型活动,学期末写好大队工作总结。

3.抓好队的基础建设。辅导少先队员布置队部室(队徽、呼号、队旗、鼓号架、队干部轮值表、队员登记表、队书报刊、鼓号队光荣册资料等摆设好)。

4.抓少先队宣传。如红领巾广播,大队黑板报,中队黑板报,通过这些宣传阵地,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

5.抓好队干部的培养。定期训培少先队各级队干部,在队活动中让队员当家作主。每月召开一次大、中队干部会议,培养他们热心服务精神,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和技能。做好大队周记及值勤中队报告。

6.每周兼课4—6节,并指导中队辅导员工作,帮助中队辅导员搞好每学期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组织学习讨论工作,听取意见,交流经验。

7争取社会力量的协助和支持,经常深入了解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情况和他们的要求建议,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8.培训好升旗手和护旗手,与有关教师共同训练出一支仪容整齐的鼓号队,搞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9.协助、配合专职教师搞好兴趣小组活动与课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抓点铺面工作,发挥队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0.组织、管理好学生交通安全队。定期聘请交警到学校进行培训。组织交通安全队员维持学生上、放学纪律,做好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组织交通安全队员利用节假日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11.每学年做好新队员入队工作。

5.大队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五

少先队辅导员要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少先队的全部活动,以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少年儿童,使他们在队活动中获得锻炼,获得发展。

1、开学第一周定出大队部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好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 重大节日的相关活动,学期末写好大队部工作总结。

2、辅导少先队员办好自己的小家务。(1)红领巾广播(每日一次)(2)大队黑板报(每月二期)

(3)中队黑板报检查、交流展览。(每学期1--2次)(4)布置队室,按要求做好大队部资料档案工作。

(5)具体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培养好升旗手和护旗手。(6)安排好值勤中队、写好值勤日记,及时表扬和批评。(7)开好少代会(每年一次)(8)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鼓号队。

3、训练少先队各级队长,每2周召开一次大中队干部会议、培养他们热心服务精神,教他们方法和技能,写好大队周记。

4、指导中队辅导员工作,帮助中队辅导员搞好每学期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组织学习讨论工作、听取意见、交流经验。

5、经常深入中队了解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情况和他们的要求与建议,及时并定时(每月一次)向领导和党团组织作口头或书面汇报。

6、做好每月文明班、每期优秀队员等评选工作。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引导少年儿童真正做到“诚实、勤奋、团结、勇敢”。

7、深入了解各班的活动开展情况,并做好记录,配合专职教师搞好兴趣小组活动,做好抓点铺面工作,发挥队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8、按时参加辅导员例会,积极参加团区委、教育局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

6.小学大队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六

小學大隊輔導員崗位職責

大隊輔導員是在校長和德育副校長の領導下,具體負責學校德育常規工作、少先隊管理,是學校德育工作計劃の具體落實者和執行者。

1、制定好工作計劃,進行工作總結。

2、搞好隊室布置,大隊部資料檔案の管理。搞好宣傳工作,定期更換宣傳窗內容,校園廣播站播音、中隊黑板報の檢查等。

3、訓練少先隊幹部,定期召開大中隊幹部會議,培養他們熱心服務の精神,教給他們工作の方法和技能。指導中隊輔導員工作,幫助中隊輔導員開好每學期の主題隊會,組織中隊輔導員討論工作,交流經驗。

4、經常深入了解少年兒童の思想、學習、生活情況,開展好有益於隊員身心健康の活動。做好每學期の優秀隊員、優秀中隊及優秀中隊輔導員の評比表彰工作。及時與學校黨組織及行政領導匯報情況。

5、做好新隊員の發展和教育工作。

6、認真學習黨の教育方針,借鑒科學の先進の管理理念,不斷提高自身の理論修養,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探討德育工作の方法、途徑、規律,提高德育工作の科學性、實效性。

7、協助德育副校長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對班主任進行有計劃、有目標の培訓,組織並指導班主任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工作;加強對班主任の培養和提高,培養、樹立優秀班主任の典型,交流優秀班主任の工作經驗;抓好班主任工作の量化考核管理,抓好班級の量化評估工作。

8、加強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の管理。抓好班級幹部隊伍建設和班風建設,抓好家長學校の工作,抓好社會與學校の協調工作,抓好社會對學校工作の支持,讓社會、家長成為學校管理の必不可少力量。

9、認真貫徹落實《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強化對學生の日常行為規範の管理,訓練學生具有良好の行為習慣,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公德;強化對學生養成教育の管理,抓好紀律、衛生、間操の檢查和評比,抓好校風校紀の建設。

10、負責組織全校の學生大會、升旗儀式、家長委員會會議、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大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大型教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の校園文化生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の教育;指導並協助年級,抓好班會活動,抓好對違紀學生の教育和處理工作,“三生”包教和轉化工作。

Ainy晴

Ainy晴

11、設計並組織學生問卷調查、家長問卷調查、教師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及時反饋給主管領導。

12、完成領導交給の其他任務。小學地方與校本課程教師工作職責

1、認真學習新課程教育教學理論,按照教學規律、學生特點和教師優勢開發地方與校本課程專題及其具體內容,或者貫徹該項專題地方與校本課程の課程標准,執行開發教材,做到教學有計劃、有總結。

2、積極參加地方與校本課程教研活動,大膽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使用先進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按學校要求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撰寫課後記和教改論文。

3、堅持教書育人の原則,寓德育於地方與校本課程教學中,努力做好課堂內外の組織教學工作,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教學中注重圍繞開發專題の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の培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學習中成長,同時給予學生鼓勵性、發展性の評價。

5、做到超前備課,備課詳細認真,要有階段性反思。

7.辅导员岗位专业知识 篇七

胜任力(competency,又译作胜任特征、胜任素质),即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和表现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也可以是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1]。这一概念精确、简练地表述了胜任力的含义,一直被众多学者所采纳。而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便是胜任力模型,它是针对特定角色、功能、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力。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即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各专业主要就业去向及发展方向,确定各专业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初入职岗位,并以招收过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或者本校学生向往的用人单位为目标单位,调查各类型企业不同岗位对人的胜任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搭建针对各岗位的多路径教育培养平台及评估体系,便于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并在其评估自身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后,选择对应的培养平台提升自我,即实现对学生进行分学科、分类别的教育和辅导。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基于岗位的通用胜任力模型,建立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胜任特征这一概念多被置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中,多是针对具体岗位和具体行业的。但也有学者指出,构建通用胜任力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该体系即是选择某专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即将从事的某一初级工作岗位,广泛调查了解各类企业对这一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统计分析后得出一通用的胜任力模型。以此建立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综合众多企业的需求,具有通用性。

第二,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等传统大学教育所重视的方面,更注重培养胜任某个职业并实现长久持续发展的内隐能力素质。由胜任力的冰山模型,胜任力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外显胜任力,二是内隐胜任力,前者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等基准性胜任特征,是冰山结构中的水上部分,是对胜任者基本素质的要求;后者主要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鉴别性胜任特征,是冰山结构中的水下部分,是区分优异者和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即更加重视了能够预测未来绩效、区分表现优秀者与普通者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第三,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各类人才培养的生涯辅导平台及体系,具有标准化的评估标准。企业在建立胜任力模型时,不仅明晰各岗位需要哪些胜任特征,而且将各胜任特征可描述、可测量,并体现为具体的行为。每一个具体的胜任特征都有一个具体的释义与至少1-5级的分级说明,并辅以典型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例,用以区分解释特征的级别差异而导致的行为及结果的差异,对于有些特征而言,还设置了负值,意在表征那些通常会表现在一般绩效人员身上、而绩优人员很少发生的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产生高绩效的不利影响。因此,胜任力模型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清晰展示了各胜任特征产生高中低绩效的行为区别,便于高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平台、设定评估标准,给予学生更为具体的、个性化的指导。

第四,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可兼顾学校人才培养的共性和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需要。学校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调研结果,更结合学校的战略发展要求、办学特色等,分学科、分类别地搭建各类培养平台,探索和总结人才培养的共性需要和目标。同时,学生在明晰各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各方向的胜任特征要求后,结合自我认识、目标理想等,确定职业定位,并选择学校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中相应的发展方向和培养平台,实现个性、自主发展。

二、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的全程化实施

1. 认识探索期

此阶段即大学一年级的生涯辅导,一方面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即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自己和专业,初步进行职业定位。

2. 定向拓展期

此阶段即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对初步形成的定位、对自己实施分类培养的阶段,学生即可通过基于岗位胜任力调查建立的胜任特征评估标准,客观衡量自身在各胜任特征上的发展水平,并选择相应的培养平台进行学习,并随时评估其学习效果,知晓自身发展水平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落差,强化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全面提升个人品质与综合素质。

3. 实践实现期

此阶段即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培养之后,进行实战式的人职链接,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及求职(或备考公务员、考研)等环节,对职业世界做更为全面和更具针对性的分析和了解,重新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检核、修正其职业定位,并在求职环节进行相应的简历和面试准备,实现其职业抱负。

4. 过渡适应期

对于此阶段即四年级下学期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他们即将面临重要的角色转换,需做好入职前的各类准备。学校搭建的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是对企业做了广泛调查之后的通用模型,学生需要了解其大学毕业之后的具体去向(如某企业某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职前教育,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以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三、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的意义

1. 便于明晰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内涵

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对职业世界缺少认识是高校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就业指导的瓶颈。胜任力模型被众多企业确认为选拔、培养、考核员工的基础,被认为是与员工绩效密切相关,且能够区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和绩效一般者的标准。因此,调查了解各企业胜任力模型,将在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搭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桥梁,可以帮助高校明确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内涵,可以让大学生这一“准职业人”群体明晰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

2. 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一课堂、专业课教师的资源,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得到胜任力的提升,使学生的胜任力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得到强化。这就需要开设更多适合社会、企业需求的课程,并倡导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加入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行为塑造等环节,在与学生更多的互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胜任力水平。

3. 提升学生自主规划、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大学阶段是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也是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学校基于社会、企业需求(胜任力模型)搭建培养平台,并建立评估标准,学生即可在不断实践中更加明晰自身与未来发展方向之间的差距以及弥补的方法,将更大程度上实现学生自主规划、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Spencer Jr.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

[2]梁建春,付孝莉,时堪.胜任特征模型中常见误区及其对策探讨[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28(2):54-56.

8.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87-0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更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高校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必须作为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树立专业意识,此外,还应向职业化发展,能够长期甚至终身投身于辅导员工作,推动各项制度政策的实行和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视,高校辅导员发展明显趋缓,与当前提高大学生政治道德教育水平的要求出现了不相符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认同问题

从传统观念出发,高校往往被定性为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地方,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认同度不高。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时间较短,经验较为欠缺,许多高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管理阶层之上,而忽略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这种对职业价值的忽略,导致高校辅导员自身对工作任务的重视程度偏低,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效果的发挥。

(二)专业能力问题

由于人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度不高以及高校管理培养的疏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存在较大问题,许多高校辅导员不具备应有的政治教育能力和专业研究水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限制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高校辅导员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保持端正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该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应该凭借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招聘往往采用优秀学生留任制度,选用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才德兼备的学生,然而这种聘任方式招聘的辅导员往往专业性较差、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较弱,在处理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时往往缺乏专业判断,仅凭感情因素处理。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也成为困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三)管理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度存在较多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管理通常是由所属的院系、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财务处、宣传部等部门负责,而工作考核由院系、学生处安排,聘任、晋升、岗位流动等事宜则是由院系的党政领导以及组织部、人事部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辅导员聘任、管理、工作、考核等内容的复杂性,加重了辅导员管理制度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的不明确。除此之外,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奖惩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种管理制度确实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发展前景问题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够宽阔,而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辅导员这一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发展程度。当前高校一般更为重视学校的科研教育成果,对于进行科研教育的教师群体的职称评定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而对辅导员工作则缺乏应有的重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奖惩制度也难以有效保证,这种与专任教师不对等的待遇问题导致高校辅导员难以聘任到具备较高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才,而其岗位向心力也较差,许多高校辅导员在该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会调动岗位,这也就造成辅导员职位流动频繁,管理工作难以为继,经验也无法有效积累。除此之外,被聘任的高校辅导员在其自身较为薄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累积的问题上,又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教育,其职业发展也缺乏良好的规划管理,这就导致目前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性较差,对学生缺乏有效指导。

二、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

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完善是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基础环节,只有在选聘机制上严格准入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高校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制定较为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选聘制度应采取更为多元化的机制,而不应仅仅依靠校内优秀学生的留任,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以及淘汰分流等选聘机制进行选拔,从而聘任到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政治立场端正的优秀人才,这能够从开始环节就将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起来。与传统留任制度下专业较为纷杂的辅导员配置不同,高校应更为注重一些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学科或是相关学科,只有这样,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和开展德育工作时,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可以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资格认证,为通过考试的人员颁发合格证书,确保高校辅导员在正式任职之前能够对工作有初步认识,并具备基本专业能力。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在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完善辅导员管理体系。首先,建立辅导员岗位责任制度。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较为复杂,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需要处理,责任分工极为不明确,这就造成辅导员工作量巨大,影响了辅导员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对辅导员的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为核心,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以及学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具体落实,避免繁杂的工作事项影响辅导员本职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评制度,对辅导员进行有效考评。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根据辅导员管理状况,制定详细的考评制度。可考虑以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为重点,结合辅导员的任务完成能力、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专业技能水平、院系领导、学生综合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对辅导员进行考评,这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职责意识。考评结果应与职务聘任、调动、晋级、奖惩等内容挂钩,从而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能力。最后,完善辅导员的奖励机制,实现辅导员福利与专任教师福利基本对等。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辅导员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辅导员工作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更应进行相应的奖励,从而增强辅导员岗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对于一些经验较为匮乏的年轻辅导员,则应予以充分鼓励,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群体的综合水平,从而不断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其对工作发展前景的认识。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发展机制

完善高校辅导员岗位发展机制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不仅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能够拓宽辅导员岗位的发展前景。这种专业化培养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提高,更需要高等学校以及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培养。国家教育部门需要根据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策略,而各大高校应依照已有的规划策略对学校辅导员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完善高校辅导员考评制度。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位较为单一,缺乏继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教育部门可以仿照专任教师的职务评定制度,对辅导员职务进行有效划分,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可以设定“讲师级”、“副教授级”、“教授级”甚至是“院士级”的辅导员职务,提升辅导员岗位的发展空间。最后,完善辅导员流动体系。高校辅导员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并不是说辅导员工作要完全被制度约束,而是应凭借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完善辅导员的流动体系。高校应确保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辅导员能够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让学校的辅导员发展能够有保障。此外,应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为辅导员选择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辅导员岗位流动应该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以满足各方面需求,为辅导员岗位培养专业化的辅导员。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已经逐步走向正规,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基本确立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的框架,高校辅导员体系也日益完善,推动了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毕竟发展时间较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辅导员群体、高等学校、教育部门三方面应协同努力,对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发展机制进行有效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来登.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秦培涛,赵闪.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龙涌澜,白泽朴.基于胜任力视角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田建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机制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6)

上一篇:欢乐的四季作文下一篇:丹阳办事处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