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物流台车产品市场全面调查研究报告

2024-06-26

2024年中国物流台车产品市场全面调查研究报告(共4篇)

1.2024年中国物流台车产品市场全面调查研究报告 篇一

2014-2018年中国女上衣产品消费市场全面调查研究报告.doc报告链接:

正文目录第一章2010-2014年女上衣产量分地区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女上衣产量全国及各省市统计数据

一、2014年女上衣产量全国统计数据

二、2014年女上衣产量各省市统计数据第二章2010-2014年女上衣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第一节2013年女上衣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第二节2014年女上衣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第三章2010-2014年女上衣行业分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女上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及各省市统计数据

一、2014年女上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数据

二、2014年女上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各省市统计数据第四章2010-2014年女上衣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第一节2013年女上衣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

一、大型企业

二、中型企业

三、小型企业

四、国有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五、集体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六、股合作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七、股制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八、私营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九、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十、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第二节2014年女上衣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

一、大型企业

二、中型企业

三、小型企业

四、国有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五、集体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六、股合作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七、股制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八、私营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九、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十、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第五章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产销数据分析第一节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产销数据分析

一、累计产成品

二、累计产成品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四、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五、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一、累计产成品

二、累计产成品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四、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五、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第六章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成本费用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成本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成本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费用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费用率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费用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费用率分析第七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财务费用分析第八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财务费用率分析第九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第七章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资产与负债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总资产状况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负债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负债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负债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负债分析第七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第八章2010-2014年全国及中国各省市女上衣行业规模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规模分析

一、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企业单位数第二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规模分析

一、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企业单位数第三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工业总产值

一、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产成品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产成品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产成品集中度分析

一、地区分析

第六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第九章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第一节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累计利润总额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四、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五、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六、资本保值增值率第二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女上衣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累计利润总额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四、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五、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六、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十章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女上衣行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第十一章中国女上衣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第一节中国女上衣行业重点企业A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内容。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二节中国女上衣行业重点企业B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三节中国女上衣行业重点企业C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四节中国女上衣行业重点企业D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五节中国女上衣行业重点企业E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 第十二章2015-2019年中国女上衣制造行业运行状况预测第一节预测理论依据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第三节2015-2019年中国女上衣行业销售收入预测第四节2015-2019年中国女上衣行业利润总额预测第五节2015-2019年中国女上衣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十三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

2.2024年中国物流台车产品市场全面调查研究报告 篇二

2011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总体上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步回落。通过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我们也感觉到,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纷繁复杂。本次《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第六次盘点外贸服务市场,与上年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增加了对外贸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及对展览主办公司和航空公司的评定。

调查方法

2011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于2011年5月1日开始,由《进出口经理人》夹寄问卷,发送电子邮件,通过官网(www.tradetree.cn)下载等方式展开。同时,此次调查还与华夏邓白氏中国联合,通过其专业渠道随机抽样调查企业对外贸服务商的信赖度。调查于2011年8月15日结束,共回收到来自中国,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几个出口企业集中地区的1617份有效问卷。

调查说明

《进出口经理人》每年都要进行“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活动,至今已经进行过6次年度调查。2010年的调查显示,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外贸经理人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外贸的恢复性增长让外贸服务市场也再趋活跃,同时我们也发现,外贸服务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而且外贸企业信赖的领先外贸服务品牌一直稳居其位。2011年正处于我国外贸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规模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的外贸服务企业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更能为外贸企业所信任,我们期待借此机会,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现状,当前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对外贸服务市场的依存度,以及最受他们信赖的外贸服务商,期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被调查企业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外贸服务需求方——外贸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民营股份制企业是绝对主力,占被调查企业的40%;其次是个体企业占17%;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比例相当,分别占13%、12%和10%,见图1。随着中国鼓励私营企业从事外贸政策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危机后外贸整体回暖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我国外贸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在调查中民营企业一直以来所占比例最高。从被调查企业的性质来看,制造商所占比重最大,占58%;贸易商占28%;两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6%,与前几年情况基本相同,见图2。这些企业也是“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的主体。

被调查企业中,100~500人和10~50人规模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26%和25%,见图3。将近96%的被调查企业年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其中近61%的企业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见图4。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制约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

调查显示,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是金融危机后,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其次为人民币升值及贷款利率上调等金融政策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因素,见图5。

目前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而计划开发的地区依次是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见图6。这显示今后非洲和欧洲市场将会被出口企业所更加关注。

八成企业对2012年出口预期呈乐观态度

在被调查企业中,55%的企业表示过去一年,公司的出口规模有所上升,但是仅有71%的企业利润率在上升;45%的企业虽然在过去一年的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仍有5%的企业表示其利润率没有降低,利润保持持平或上升,见图7。

虽然如此,80%的企业对下一年度的出口预期保持乐观态度,47%的企业预计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32.8%的企业预计持平,仅有19.4%的企业预计出口规模将会回落。在公司将通过哪些措施适应新变化的选项中,企业选择最多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其次为技术改造、加强管理、产业转型、裁员减薪和其他,见图8。在其他的选项中企业认为投资新项目、开拓新市场、引进新客户和进行海外融资等是适应新变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有所增加

企业当年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26%的企业在1万~10万(含)元人民币,46%的企业在10万~100万(含)元人民币,38%的企业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75%的企业当年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计划占当年公司年出口额的5%以下,见图9。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外贸服务支出比上年有所增加,外贸服务支出占出口额5%以上的企业数量占25%,而上一年支出占5%以上的企业数量仅为20%,2011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见图10。

最需要的是买方资信调查服务

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最需要的外贸服务是买方资信调查,其次是金融、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展览、认证、物流、保险和法律,见图11。

近年来,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动荡,海外市场,甚至是发达国家也频繁传出企业和银行倒闭或申请破产的不利消息,加剧了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风险,对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企业对买方资信调查需求的增加,表明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外贸信用管理,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交易决策,控制转卖风险,减少经营损失。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融资和保险上,资金链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而2010年以来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之下,融资困难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正因为如此,调查中选择金融服务的企业首次超过电子商务。

主要关注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信誉和价格

被调查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的考虑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服务质量、信誉、价格、公司规模、服务商所在地、背景、运营时间,见图12。其中,前三项的重要程度超过了50%。从连续6次的调查来看,服务质量一直是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优先考虑的因素。而服务商的公司规模、所在地和背景并不会显著影响外贸企业的选择。

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

除了新增选项外,2011年外贸服务各个领域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排名第一名的企业与上年情况基本相同,包括:展览主办公司——励展博览集团,展览代理公司——中展海外,内资银行——中国银行,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检测认证机构——SGS,快递公司——DHL,航空公司——国航。

最受信赖的展览机构

展览主办公司 2000年以来,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展规模迅速扩大,虽然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上略有下降,但2010年又很快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世界主要的展览机构都在中国安营扎寨,开展对中国出展企业的服务。在2011年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企业的调查中,新增了针对境外展览主办机构的选项。调查显示,励展博览集团以18.9%的领先优势占据首位,见图13。

励展博览集团是世界著名的展览主办机构,在36个国家拥有460个展会,每年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展览。其展览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到医疗、能源等44个行业,因此也受到了各行业出口企业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五金展、巴黎国际建筑展览会、米兰卫浴展和美国安防展等一大批展览受到中国企业的热捧而成为热点展览。

由于中国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地位,香港贸发局举办的展览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香港贸发局电子产品展、香港钟表展和香港时装节等一批展览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展览,深受出口企业的推崇。德国是展览王国,有诸多规模庞大的世界商展,因此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科隆展览公司、慕尼黑展览公司和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都位列前十。

展览代理公司参加境外展览选择代理服务机构很重要。抽样调查显示,中展海外、中贸展、机电商会、电子信息贸促会、机械贸促会、中展环球、纺织商会、中商展览公司、西麦克展览公司和恒立伟业展览公司是被调查企业最信赖的展览代理公司,见图14。

中展海外是中展集团的子公司,专业从事出国展览业务,1993年就开始组团参加境外展览会,与机电商会、电子信息贸促会和西麦克等诸多前十的组团单位一样,是老牌出展服务机构。中展海外所能提供境外展览的领域非常广泛,在消费品、礼品、玩具、办公用品、纺织服装等众多行业都占主流资源。由于其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得出口企业信赖,历年调查均位居商业出展机构的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来,一大批民营境外展览代理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迅速成长,中商展览公司和恒立伟业展览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着灵活的机制和艰苦的努力,逐步在汽配、安防等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服务质量,竖立自己的品牌,并因此赢得了出口企业的信赖。

最受信赖的金融机构

内资银行本年度外贸服务商品牌调查结果显示,银行是排名最稳定的外贸服务行业,其中尤其以中资银行为甚。相比上年调查结果,2011年最受外贸企业信赖的内资银行前五位依次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见图15。相比上一年度基本没有变化,即使在这五家银行本身的品牌信赖度百分比上,这两年间的变化也微乎其微,上下浮动平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唯一的变化是招商银行2011年凭借0.4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超越农业银行,在品牌信赖度上挤进前4,农业银行落至第5位(2010年度排名第4)。

在对内资银行调查中,国有4大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压倒性优势尽显无疑,对此被调查企业表示,内资银行的自主选择性不大,受国家政策影响太强。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起步相对滞后,但伴随着近几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金融业务以其风险低、周转快的特点,逐渐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招商银行在本次调查中的排名上升或许就是一个体现。

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在本次调查中的结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竞争残酷。从榜单上看,年度排名表面上一片风平浪静,但仔细观察便能嗅出其中的血雨腥风。汇丰银行仍旧排名本年度榜单外资银行第1名,其庞大的环球网络和贴身的本地服务是受到出口企业信赖的首要因素,目前汇丰银行在中国已经拥有分布29个城市的109个网点,在外资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见图16。

当然,汇丰银行也许应该感到压力了。本次调查中,汇丰银行在外资银行中的品牌信赖度已经被瓜分至38.7%(2010年为44.8%),其与第2名的差距被缩减至17个百分点,而2010年则领先第2名高达26.6个百分点。在前3名中,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差距也只有3个百分点左右。同时,伴随其他各家外资银行在国内网点的增加,他们正在不断蚕食前三甲银行的市场份额。调查显示,在第二梯队中,包括德意志银行、恒生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在内的国内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外资银行,在2011年品牌信赖度均有所提升,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差距甚微,其竞争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最受信赖的检测认证机构

得益于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不减,检测认证行业市场前景仍然广阔,同时竞争也在加大。2011年的榜单出现了新面孔,也失去了些老面孔,期间更出现了机构分离、并购等情况。检测认证行业一直以来是外资机构的天下,2011年中国最受信赖外贸服务商调查结果仍然呈现这一态势,见图17。榜单中的14家检测认证机构中,外资机构占据10席,中资机构比2010年增加1席,增至4席。在品牌信赖度方面,检测认证机构之间的差距近一步拉大。

2011年魁首仍旧被瑞士的SGS摘得,这家老牌的集检测、鉴定、测试和认证于一体的外贸服务机构凭借其广泛的行业覆盖率、遍布国内50多家分支机构和几十间实验室、9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家,在2011年调查中把它们的品牌信赖度从上一年的27.8%提升至35.1%,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检测认证机构之间的差距。

第二梯队则被UL、BV、Intertek、TÜV SÜD China牢牢占据,其中值得称道的是UL的排名由2010年第4上升至2011年第2,品牌信赖度达11.9%。Intertek也发挥出色,不但品牌排名升至第4(2010年第6),其在品牌信赖度增幅上也是第二梯队中最大的,增加了4.4个百分点,几乎增长了1倍。TÜV SÜD China虽然排名没有变动,但品牌知名度也有相当增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土品牌CQC从2010年的第2位跌出前五,这其中有行业竞争环境激烈、外贸企业选择面增多的因素,但同时也反映本土检测认证机构网点多、人缘广优势逐渐消退,其在硬件设施及人才上的劣势开始慢慢显现。

标检集团作为中国香港的一家检测机构2011年第一次进入榜单就取得了第8名的佳绩,在国内知名度甚至开始领先于国际检测认证巨头DEKRA,以及20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的TÜV Rheinland Group,这中间除了地缘优势等因素外,相信与其近年来的潜心经营不无关系。

最受信赖的快递公司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快递公司依次是DHL、UPS、FedEx、Ems和TNT。与上一年结果相同,被调查企业对DHL的信赖程度仍然最高,高出第2名近9个百分点,见图18。

DHL快递是全球快递行业的市场领导者,成为外贸企业最信赖的快递公司当之无愧。DHL的全球空中网络覆盖范围之广、密度之大,在快递行业无可比拟。在中国大陆,DHL是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最早、经验最为丰富的国际快递公司。DHL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速递网络之一,可以到达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个目的地。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文件、样品和关键件国际快递是最大的需求。正如DHL“上海签署的商业合同,次日上午十点半已抵达华尔街”的承诺,不论是文件还是包裹,DHL快递都能满足外贸企业安全和快捷的需求,这是其深受外贸企业信赖的首要原因。

最受信赖的航空公司

在出国旅行的机票和酒店的采购中,70%以上是贸易、投资人士,他们中每年有多次国际商务旅行的需求,因此我们首次增加了对外贸企业信赖的航空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国航以遥遥领先的优势,高居榜首,见图19。国航是中国唯一载国旗飞行的民用航空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成员,在航空客运、货运及相关服务诸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国航(含控股公司)共拥有以波音、空中客车为主的各型飞机393架,定期航班通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7个国际城市、91个国内城市和3个地区;通过与星空联盟成员等航空公司的合作,将服务进一步拓展到181个国家的1160个目的地。

在三甲中,汉莎航空是唯一的外资公司。汉莎是德国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质量和创新、安全和可靠是其特色。汉莎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试想乘坐着舒适的A380飞机,在前往欧洲的航班上能吃到地道的中华美食,观看到中国电影,接受讲中文的空乘人员的服务,谁又能不为之心动呢?这也正是汉莎创新理念和优良品质的体现。

小结

纵观连续几年的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外贸服务市场日渐成熟起来,外贸服务各个领域排名第一的企业,很多都是外资企业,他们极具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连续多年蝉联榜首,而第二批队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内资企业出现在榜单中,并且受外贸企业的信赖程度在不断上升。

2011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面临多事之秋,各国经济的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多国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全球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复杂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外需不振、成本集中上升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这时候更需要外贸服务商提供优质和专业的服务和企业共度难关。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日益趋高,外贸企业对外贸服务市场的需求会日益增长,服务商应该致力于各类贸易服务手段及产品的创新,以应对企业需求的不断更新与扩张。

(执笔:李璐)

链接:

3.2024年中国物流台车产品市场全面调查研究报告 篇三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港口相关概念11.1 港口的定义与分类1.1.1 港口的定义1.1.2 港口的功能1.1.3 港口的分类1.2 港口其它的相关介绍1.2.1 港口的水域1.2.2 港口码头泊位1.2.3 港口的收费种类1.3 港口的管理机构与行业规划1.3.1 港口各种机构介绍1.3.2 港口行业的重要指标1.3.3 港口总体规划1.3.4 中国政府及港口当局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 中国港口业的发展152.1 中国港口业现状综述2.1.1 中国港口吞吐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2.1.2 中国港口助推外贸经济的发展2.1.3 2013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2.1.4 2013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2.1.5 2013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2.1.6 2013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2.1.7 2013年一季度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 2.2 中国港口业发展的阶段特征2.2.1 政府部门的战略引导2.2.2 港口建设投资创新高2.2.3 集装箱码头快速发展2.2.4 港口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优化2.2.5 港口资源整合加速2.2.6 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 2.3 港城互动发展分析2.3.1 港城关系的演变过程2.3.2 中国港城互动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时期2.3.3 中国港城互动发展的特征与误区2.3.4 中国港城互动发展的途径 2.4 中国港口企业生产流程的改善与优化2.4.1 改善港口企业生产流程能提高港口生产能力2.4.2 港口企业生产过程

2.4.4 港口企业生产流程的改善和优化 2.5 中国港口加强金融服务功能的分析2.5.1 国外国内港口金融服务现状分析2.5.2 中国港口加强金融服务的可行性分析2.5.3 中国港口金融服务的模式分析2.5.4 中国港口金融服务的收益分析 2.6 中国临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2.6.1 发展临港经济对促进经济繁荣有重要意义2.6.2 中国临港经济发展存在不足2.6.3 国外发展临港经济的主要经验2.6.4 国外经验对中国发展临港经济的启示 2.7 中国港口业面临的问题分析2.7.1 中国港口发展中的问题2.7.2 中国港口高速发展暗藏隐忧2.7.3 中国港口业面临体制困局2.7.4 体制转轨中港口面临的主要问题2.7.5 地方保护成抑制港口经济发展障碍 2.8 中国港口业的发展策略2.8.1 中国港口业急需打造核心竞争力2.8.2 中国港口业的发展战略2.8.3 港口经济期待国家税收支持2.8.4 要以国际化视野推进中国港口业发展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港口的发展623.1 长三角港口群形成的战略意义3.1.1 洋山港兴起上海发展找到支点3.1.2 甬舟两港合并推动浙江经济发展3.1.3 江苏港口整合潮兴起“沿江大开发”3.2 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总体情况3.2.1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2.2 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3.2.3 港口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3.2.4 港口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3.3 长三角港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社会需求3.3.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新机遇3.3.2 港口发展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3.3.3 经济快速发展对港口运输需求不断升高3.3.4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区域港口一体化3.3.5 经济全球化需要建立高效的区域物流系统3.3.6 资源环境压力要求区域港口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长三角港口群竞合模式研究3.4.1 长三角港口发展现状及竞争态势3.4.2 竞合战略对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的意义

3.5 长三角港口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3.5.1 新形势下区域港口面临新问题3.5.2 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需要集成管理3.5.3 国际航运中心应提高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3.5.4 区域港口综合协调机制有待加强3.5.5 区域港口信息数据传输共享平台亟待建立 3.6 长三角地区港口协调规划发展的战略分析3.6.1 建立和完善区域港口发展综合协调机制3.6.2 制定长三角港口群总体发展规划3.6.3 以资本为纽带深化区域港口合作3.6.4 优化区域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一体化3.6.5 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水水中转比例3.6.6 推动规范市场信息共享改善综合服务环境 第四章 2011-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964.1 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4.1.1 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4.1.2 水路货运量稳步增长4.1.3 4.1.4 4.1.5 4.1.6 货物吞吐量增速减缓 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增幅回落 集装箱吞吐量高位增长增势趋缓 煤炭、矿石、原油吞吐量需求增长平稳101 4.2 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4.2.1 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4.2.2 水路货运量增幅下降4.2.3 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下降4.2.4 部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4.2.5 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速滑坡4.2.6 煤炭、矿石、原油吞吐量增速放缓109 4.3 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4.3.1 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4.3.2 水路货运量明显下挫4.3.3 货物吞吐量继续增长4.3.4 外贸货物吞吐量回升加快4.3.5 集装箱吞吐量下降明显4.4 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4.4.1 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4.4.2 水运需求恢复快速增长4.4.3 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4.4.4 外贸货物吞吐量恢复性增长加快4.4.5 集装箱吞吐量恢复到高位运行态势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发展1255.1 上海港

5.1.2 5.1.3 5.1.4 5.1.5 5.1.6 2013年上海港运行概况 2013年上海港发展概况 2013年上海港运行概况 2013年一季度上海港运行概况 上海港竞争与合作策略分析 5.2 宁波—舟山港5.2.1 宁波—舟山港加快向国际大港迈进5.2.2 2013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5.2.3 2013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5.2.4 2013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5.2.5 2013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5.2.6 宁波—舟山港向“第四代港口”跨越发展的战略分析 5.3 苏州港5.3.1 苏州港的优势条件及在长三角的地位和作用5.3.2 2013年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内河港首位5.3.3 2013年苏州港发展状况分析5.3.4 2013年苏州港发展状况分析5.3.5 2013年一季度苏州港发展状况分析5.3.6 苏州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4 南京港5.4.1 南京港打造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5.4.2 2013年南京港发展概况5.4.3 2013年南京港发展概况5.4.4 2013年南京港发展概况5.4.5 2013年一季度南京港发展概况5.4.6 南京港是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的左翼支点 5.5 连云港港5.5.1 2013年连云港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5.5.2 2013年连云港港发展状况分析5.5.3 2013年连云港港发展状况分析5.5.4 2013年一季度连云港港发展状况5.5.5 连云港港集装箱运输发展SWOT分析5.5.6 推动连云港港从第一代向第三代跨越的对策 第六章 长三角港口上市公司1616.1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1.1 公司简介6.1.2 2013年上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6.1.3 2013年上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6.1.4 2013年上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6.2 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6.2.1 公司简介6.2.2 2013年南京港经营状况分析

6.2.4 2013年南京港经营状况分析 6.3 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6.3.1 公司简介6.3.2 2013年连云港经营状况分析6.3.3 2013年连云港经营状况分析6.3.4 2013年连云港经营状况分析 6.4 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6.4.1 盈利能力分析6.4.2 成长能力分析6.4.3 营运能力分析6.4.4 偿债能力分析 第七章 长三角地区港口投资分析1827.1 港口业的投资特性7.1.1 港口投资的长期性7.1.2 港口投资高资本成本7.1.3 资本回收程度不充分7.1.4 社会经济效益广泛7.2 中国港口业投资环境7.2.1 中国对港口投资全面放开7.2.2 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中国的发展7.2.3 中国仍处于港口建设高峰期7.2.4 外资对中国港口投资趋向分析 7.3 长三角港口投资机会7.3.1 中国港口码头建设还需加大投资7.3.2 浙江鼓励个人投资建设经营港口7.3.3 集装箱码头建设是内河港口投资最佳点7.3.4 江苏沿江港口投资开发商机大 7.4 港口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7.4.1 市场风险7.4.2 同业竞争风险7.4.3 受大股东控制的风险7.4.4 经营风险7.4.5 财务风险7.4.6 募集资金投向风险 第八章 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前景趋势分析2058.1 中国港口业的前景及趋势8.1.1 2013年中国港口业将迎来下一轮景气和繁荣8.1.2 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8.1.3 中国沿海港口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8.2 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前景及趋势8.2.1 2013年长三角港口发展形势展望8.2.2 未来长三角港口建设仍有很大空间

8.2.4 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的目标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010-62665210索要。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

文)

4.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篇四

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研,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家企业,其中客户(需方企业)调查了IT和电信、汽车、食品和饮料、快速消费品、消费类电子、化工、服装和纺织、医药8个行业的48家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供方企业)调查了19家企业,其中包括外国物流提供商、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部门、新兴的中国物流公司、传统的中国运输与仓储企业。通过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

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参见图一)。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

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占53%)和仓储管理(占32%),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

务的收益只占15%。

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增值服务低的原因,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装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客户

认为他们有条件自己把物流干好。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在中国一个纯粹的、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实行,也无法做大。

4.中方客户更重视直接运输和仓储成本,管理和库存成本被排除在物流成本之外。只有33%的客户知道物流整体成本的数字。

库存量过大与流动资金周转慢成了加大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

二、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此次调查显示,客户认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在IT系统、行业以及专业方面的经验。同时,他们认同中国物流供应商在成本、本地经验与国内网络方面的优势(参见图二)。这一结果同时

证实了国内物流供应商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协调效应。

2.这次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小,与此相反,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脚步最快,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

点。但这些跨国公司在外包时也十分谨慎。

3.客户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即服务能力,第二注重品牌声誉,第三注重网络覆盖率,然后注重较低的价格(参见图三)。4.调查显

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动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5.调查显示,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三年后的35%;生产商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三年后的80%;分销商物流的外包从目前的略高

于25%,增加到近65%。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很快,但面临一些共有的挑战,也存在各自的困难,许多第三方物

流企业正在寻求合作,以提高服务能力。

1.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设立了不同的目标和方向。

2.目前中方与外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运营过程中,各有侧重。国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的70%,所以他们的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等外国客户。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注重国内物流的商机,占总收入88%,按调查

企业分析,56%为外国客户服务,44%为中国客户服务。

3.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认为,吸引物流需求客户存在三大障碍:一是生产与流通企业有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二是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三是对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4.大多数国际物流供应商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寻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以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但至今为止,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的本地合作伙伴。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物流供应商,尽管非常希望从国际的同行那里获得行业运作的知识及其国际网络,但并不愿

意让国际的合作方在他们的市场获得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

5.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普遍希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中方的供应商认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外国供应商认为“政府限制”是首要挑战。政策环境涉及到运营许可、跨省运输、登记注册、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等等。希望政府出台产业政策。

上一篇: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下一篇:《动物的卵》课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