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共10篇)
1.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一
河北省深州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1节《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课稿 冀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深州一中的杨新威,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由于人的生活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息息相关,同时在以往的本节实验过程中,耗时长是一大难题,为解决此问题,展开了本案例的探究。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洗礼后,取得了一些突破,现以汇报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投影)
二、目标分析(投影)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说出自己的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一查、做一做、议一议等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推理思维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关键:暗处理要充分。
三、教法分析(投影)
1、说教法:采用“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说学法:*会发现问题*会进行探究*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过程分
析
﹙一﹚课前热身(投影)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生物知识,进行知识储备,接着学生分工,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完成遮光处理和暗处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二﹚感受先辈的智慧之路(投影)
此环节是完成传统的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课堂涉及的新实验知识、注意事项多,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学案学习教师自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每一环节所依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说明问题等等,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步:自主实验 学生4人一组,设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在组长的统筹、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课本教材中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在重现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中,培养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实施和分析,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三步:合作交流 通过自制教具,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增强实验分析能力,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实验结果是各小组均能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学生普遍认为叶片脱色耗时过长。
﹙三﹚创新实验(视频、投影)
为解决实验困扰,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新实验﹙视频展示﹚,通过师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交流,现将实验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实验困扰:“叶片脱色”步骤耗时过长
改进方法:第一种“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
第二种“先用开水烫一下叶片,再放入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 第三种“直接在装有酒精、叶片的小烧杯外的大烧杯中放入开水”
最佳方法:“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
*具体过程;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有碘酒的试管中(以浸没叶片为宜),用棉花塞紧试管口,然后取一烧杯,倒入适宜开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观察,可见试管中的碘酒溶液开始缓慢沸腾,等叶片的的未遮光部分变为深蓝色的时候,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显绿色)
*最佳原因:实验直接利用开水余温加热碘酒进行染色,仅需2~4min,耗时少,同时无需使用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器具,省略加热脱色步骤,使实验操作难度降低。
﹙四﹚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为了让实验省时、效果明显,我曾多次尝试实验,现将经验积累展示如下,和大家共同商讨。
遮光材料
可用锡纸代替不透光纸和曲别针 叶子位置
上层的叶子实验效果要比下层的好。
叶片大小
脱色时,小叶子所需的时间比大叶子的短,需要酒精的量也少。叶片老嫩程度 嫩叶和老叶的实验效果都很好,脱色时嫩叶所需的时间较短。摘取时间 只要暗处理充分,在上午、下午摘取叶子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但
下午的对比效果会比上午的好。
叶子正反面 同时滴加碘酒,叶子正面出现蓝色现象的时间要比反面的快得多。叶片脱色 “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实验简单、省时、安全、效果明显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通过第一环节的完成,可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并亲身体会到叶片脱色耗时过长这一实验困扰;通过第二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升华,实验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五、教学评价
本实验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循序渐进地体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突破了传统实验中“叶片脱色”步骤耗时过长的难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改革的教学浪潮中,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断前行,努力去探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获2012年河北省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
2.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二
一、备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话题是家务活,功能是运用句型来介绍自身力所能和的事情和句型来询问他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中易于理解。同学通过巩固操练,并巧妙运用于情景会话中,将取得良好效果。
二、备同学
小同学好模仿,爱表示,记忆力强,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常凭兴趣做事,因此必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脑软件,同学将会发生浓厚的兴趣。
三、备教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同学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和发展需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新课程规范的理念,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同学为主体,以人为本,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交际法,任务型教育原则,全身动作反应法等激趣,减负增效,展开教学。
四、备教具
同学思维直观形象,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同学从趋于真实的环境中习得语言,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准备如下教具:
录音机、CAI课件、描述家务活的动词卡片。
五、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词组cook the meal,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bedroom,water the flowers,empty the trash.
(2)听懂会说句型:I’m helpful,I can…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热爱劳动的观念,增强同学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需重点掌握cook the meal,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2.难点是正确运用句型:I’m helpful, I can…...
(三)教学过程
ⅠWarm―up
1 greeting.
2 Let’s chant : Book 3 Unit 4 A Let’s d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
(设计意图:优美动听的歌谣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同学自学进入英语的世界,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ⅡPresentation
1.谁最棒?
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并请同学上讲台展示各自的才干,比一比谁最棒。引导同学用“I can ...…”句型。
T: I can dance. I can speak English。 What can you do ?
S: I can swim , I can draw。
2、用课件展示 “母亲节的一天”, 让同学对所学的内容有整体感知。
Sarah 非常能干,帮妈妈干家务活,有扫地,做饭,打扫卧室,浇花,到垃圾等片断。告诉同学:Sarah is helpful。 问同学: Why Sarah is helpful? What can Sarah do? 同学回答: She can……
3 、点击课件, 让Sarah自我介绍。
Sarah: 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Sarah, I’m helpf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 Are you helpful?
4、然后再问同学: What can Sarah do? 此过程中教学单helpful.
5、利用卡片逐个教授词组,并且同学边学边做动作。
单词的教学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并且贯穿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 Can you …... ”中教学。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动画,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单词,并用图片动作来展示单词,理解意思,将单词贯穿于句子中教学,既是本节课的操练,也是下节课的延伸。)
6、放录音,跟读录音。
Ⅲ Practice
1.游戏:“拍苍蝇”。将本课所学单词的图片和词卡贴在黑板上,找两个同学各持一把新苍蝇拍,教师读出一个单词,同学就要马上指出并拍它一下,第一个拍的同学获胜。
2.照我说的做,不要照我做的做。
教师下指令,但故意做错误的动作,例如:cook the meal 。但教师做empty the trash的动作。同学根据教师所下指令来做动作,而不要简单模仿教师的动作。
3 单词联想。
利用CAI或图片依次现kitchen, bedroom, garden, living―room 。同学每看到一副图就要快速说出一个与此图有关的词组。如:看到kitchen 同学可说:cook the meals。
当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同学可以用上以前所学的各种短语或句子。如:看到kitchen还可说 have a snack; 看到 bedroom可以说have a sleep, clean the bedroom, sweep the floor等。尽可能地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以上的游戏和TPR活动,都是为了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词,寓教于乐,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自主的学习。在图与词的结合,并在图的基础上让同学发挥想象力,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设置情景“忙碌的双休日”
小组练习,介绍自身的双休日,做了些什么家务活。 如:Taday is a busy day,I get up at 7:00, then I make the bed,cook the breakfast …....I’m helpful at home。 How about you?
①、劳动是光荣的;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劳逸结合。
Ⅳ Consolidation
1.做本单元lean的活动手册。
2.和同学一起玩Let’s play的游戏。
3.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5、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3、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 1 的事。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5、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昆明雨的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的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六月的雨》)听完之后提问: 说起昆明大家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汪曾祺眼中的《昆明的雨》
二、指导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鸡....
()
黄焖鸡()扳尖()炽红()缅桂()....绿釉()密匝匝()..
2、解释词义。鲜腴: 孟夏: 方比: 扳尖:
密匝匝: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5、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6、交流探讨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五、板书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的特点长
不气闷 明亮 丰满 使人动情
浓绿想念
喜爱
赞美
人文民风、人情、生活
**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淡
六、布置作业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节选)提问8: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9: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4.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等。因为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结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液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二、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的学习对象溶液、浊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生对溶解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尽而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指导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深刻体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化学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孕育新知
上课伊始,展示四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硫酸、氯化钡溶液)并设问:“这四瓶无色液体都是水吗?”生若答不是,让其说出依据,若回答“是”,演示“变色”和“无中生有”,然后提问:“水有这个特点吗?”,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变化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2.成果展示,感受“存在” 通过上述情景,引导学生:“生活中你遇到过似水不是水的情况吗?”生答:喝过的糖水,又苦又咸的海水,点滴,汗水等等,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体会,体会到了溶液就存在于自己身边,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探究的意识。3.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学生探究一:分别向盛有泥土、植物油、食盐的试管中加水振荡,观察现象。
通过三个实验对比,让学生在做中产生疑惑,产生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溶解的本质。如学生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食盐消失了,而泥土、植物油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展示学生充分振荡后得到的食盐水)深入一步,上部的食盐水比下部的咸吗?(生答后,扩展)再进一步:如果将此食盐水密封,一年、三年……外界条件不变,食盐水中有食盐析出吗?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转变角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成因,并以此提出溶液与浊液的区别(播放溶解过程的微观动画)。
4.实验再体验,层层深入,感悟溶液形成过程及特点
步骤1:学生探究二:教师提供:水、汽油、高锰酸钾、碘四种药品,让学生列表设计实验9-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交流讨论得出:
除了水之外,还有汽油、酒精等很多常见的溶剂;
通过对比实验1和3,实验2和4得出结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1和2,实验3和4得出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真切感受:除了水,原来还有很多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即溶剂)。步骤2:溶质一定是固体吗?教师演示实验乙醇溶于水
说明: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溶质不但可以是固体,还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说出气体做溶质的例子,比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等等。
步骤3:在乙醇溶于水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说明:这样从实验得出的结论继续发问,引导学生自学教材28页表格下边的内容,主动解决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一般与特殊,开拓学生思维
设置问题:吃饭时,当油渍不小心滴到了你的衣服上,用水无法除去,你用什么方法可以除掉它?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不仅使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巩固溶剂、溶解等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究欲,从而带着好奇积极完成探索实验三即实验9-4。通过讨论、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注意事物一般特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利用事物的特殊性解决问题。5.课堂小结,深化提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溶液的形成过程总结出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及溶液与浊液的联系与区别。借助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得出溶液的用途,不仅达到了深化提高的目的,而且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6.当堂达标,利用新知
问题1:通过学习,你认为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油污,他们的原理相同吗? 问题2: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1,巩固所学的重点知识,变换形式,通过开放性强的问题2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作业布置,持续学习必做:教材P33 1、2、5。选做: 教材P33 3、4。
拓展题: 在白板上布置作业时,老师误把记号笔当成了白板笔,请你借助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帮助老师除去白板上记号笔的笔迹。
5.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说课稿 篇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毕业于文山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对教材的准确定位是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那我首先来说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初中美术第(13)册,第1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学美术新课程的锐意改革。它改变了以往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向美术的情感素养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为以后能在生活中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美奠定基础。
本课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性的分析以后,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的分类,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概念;能够正确分辨美术作品的所属门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以上门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门类与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地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依据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阐述,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材料的角度认识和评析美术作品。
分析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接下来我所要说的是学情。我们都知道上好一节堂,不仅要备教材,同时还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是鲜活的、生动的,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并从整体出发,才能找到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正所谓“因材施教”。
根据教材内容,并考虑到现有教学条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有常法,学无定法,贵在得发,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标要求,注重人文关怀,我主要采纳“启发——引导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欣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实践,体会美术课堂带来的乐趣。
在学法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引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启发问答讨论法,生生互动合作法以及游戏参与法。以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笔墨绘画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使我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快乐课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本、光盘、图片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我这样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1:导入新课: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导入是相当关键的。上课后,我将以聆听音乐欣赏作品的方式导入本课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接下来,探究新知,欣赏的同时我将会问学“生什么是美术?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事物是美术作品吗?”等学生回答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评价性的总结。
欣赏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如油画《父亲》——版画《秋瑾》对照,提出:“同样是画人物,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两幅作品的背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材质及效果。让学生不仅在看中思考,而且在看中发现。切实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知识与情感上的反馈,通过图片分析结合我的讲解,引导学生能够从材料的角度认识和评析美术作品,本课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3:下面是学生练习,作业要求:我找了一些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做出分析和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抢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知识。我由课堂先前的引导者退位为课堂的参与者,把课堂充分让位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的体验和活动。我则进行巡回的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说明,同时对大家的积极表现提出鼓励与表扬。(在讨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4:展示作品,评价交流: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和评述作品。采用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本课小结,以学生的自我总结为主,我则是画龙点睛的点评,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让学生展现自我,树立信心。
5:板书设计,我以直观性板书,简洁明了,概括重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完成了设计我作了反思: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哪怕是一节普通的课,我们也要精雕细琢,下苦功夫反复切磋反复磨练,才能有所收获!
6.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一单元以亲近文学为主题。前两首诗歌《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嫩绿的芽》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三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
3.学习冰心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等特点。4.朗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2.想象的手法,凝练的语言。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三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 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四,品读课文: 1.学习《纸船》
(1)导入
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3)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达诗人强烈感情的诗句,并作批注。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2.学习《母亲》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美妙的旋律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思念。集体朗诵《母亲》,思考: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2)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①“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喻)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3.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1)内容: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2)形式: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五、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六、布置作业 : 1.背诵《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 2 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3.预习下两首诗。
第二课时(《嫩绿的芽儿》)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宝剑缝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然而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当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二.整体感知: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3.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三.合作探究:
成功来自奋斗,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导入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都想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大海中航行,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冰心这首《嫩绿的芽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2.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3.品味语言: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或者句子用得最准确,把它找出来并说明这样使用的好处。4.合作探究
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同学评价。5.让学生齐背《嫩绿的芽儿》 6.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 3 的人生更加辉煌!
五、布置作业 :
7.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
《华夏之祖》这一课讲到了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的开始,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平均水平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这类学生都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熟悉“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有完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课,自觉完成定向自学,有着良好的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过程与方法](1)学生定向自学,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2)通过互相讨论、全班交流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3)总结归纳,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4)巩固提升,对过学生阅读课文,课堂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主题得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1 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2、难点:正确理解尧、舜、禹“禅让制”的含义。
禅让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出示图片以及相关网页)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学生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2)后人为何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2、新课教学
[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 涿鹿
[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板书]
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学生回答]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教师过渡]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
二、黄帝——“人文初祖” [教师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
[板书]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文字
伶伦:乐谱
[教师提问]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并交流心得体会。
[教师归纳]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3、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过渡]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板书]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讲述]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4、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教师过渡]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5、总结归纳
[教师讲述] 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6、活动与探究:“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7、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略)见课件
8.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八
各位考官: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现在我已经准备好,是否可以开始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调整照片更完善》,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光影魔术手这款图片处理软件,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使用光影魔术手调整照片的方向和明暗度等操作的步骤。本课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起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作用。此外,本课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本节课的教学能否激起或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对学生今后学习这门课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教材分析和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光影魔术手软件的操作界面;
学习照片的打开、浏览、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和另存为操作;(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我确定能力目标是)
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光影魔术手打开、浏览、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和另存为操
作照片的方法;
能够准确判断一张照片存在的问题,并使用光影魔术手对其进行调整;(本课的情感目标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了解“光影魔术手”的基本功能和两种工作模式的不同。
2、掌握照片的打开、浏览、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和另存为等操作。教学难点:
1、合理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我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完成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本课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使课堂教学在高效、有趣、生动中进行。
四、课前准备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的教学是在机房中进行的,机房机器提前预装光影魔术手软件,并准备相关的照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向各位考官表述我的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结合新课改理论,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
所学材料感兴趣。”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将提前准备的一些关于班级日常活动的照片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后,谈个人看法,提出照片中存在的曝光不足、画面方向不便于观看的问题。随即我导入新课,引入学习光影魔术手这款图像处理软件。
2、通过教师机广播演示使用光影魔术手调整照片方向和亮度/对比度的操作,将一张画面方向和曝光不足的照片,调整到的最佳的效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款软件的神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光影魔术手两种工作模式的内容,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观察,分组讨论两种模式下软件界面的区别。选择学生进行分享,同时我对学生的分享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积极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软件的两种工作模式下界面布局的区别。
4、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课前准备的素材,使用光影魔术手打开素材,病对其进行“旋转”和“亮度/对比度”的操作,我在教室内巡视指导。调整完成后让学生间互评,而后再选择两名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操作者分享操作过程和技巧。此时我会给以分享的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适当调整照片亮度/对比度操作,对修饰照片的重要性。
5、随后,我会再给学生一个素材,要求他们使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快速的对照片进行“旋转”、和调整“亮度/明暗度”的操作。通过实践练习,强化知识的掌握。
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差异,为本节课设计了拓展任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使用光影魔术手软件的其他功能,作为本节课的延伸和后续的教学的铺垫。
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直观、简明、精炼,在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同时,又利于学生掌握课程重难点。
说课总结:
我这节课是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步步推进,落实教学目标,最终实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9.语文第四册《学棋》说课稿 篇九
中午好!我叫陈尚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学棋》。文章通过描述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以致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名师出高徒并非是绝对,关键在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全文首尾简略,重点突出,对比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教师作为教者身份,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课文蕴含了哪些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用来发展学生的哪些语文能力,即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思考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比较主观的评价能力,对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的课文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开多元阅读。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重点理解“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秋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下围棋能手,并能读出对秋的敬佩的语气。(指板书)
3、将“棋、致、另”三个生字写匀称、美观。
下面我将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二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3、将“围、专、弓”三个字写匀称、美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本课的 “围、专、弓” 三个生字写匀称、美观。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流程划分为五个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推进。流程如下:
一、复习检查,感受秋的棋艺高超
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指名读、集体读的方式来复习,并通过开小火车读的形式以达到检查的目的。接着,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于本课词语掌握情况非常好!上节课,老师还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秋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下围棋能手。我想请一位同学将第一小节读一下。在学生读完之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位学生读得怎么样,复习以及引导学生们要读出对秋的敬佩之情,体现出秋的棋艺高超。
二、以读代讲,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结果
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在当时,有许多人都想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跟着秋学棋,一定会学有所成。有这么两个学生,他们也拜秋为师,他们学习的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通过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书中两位学生学棋的结果,我相机板书:出色的棋手没多大长进
为了能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文中两位学生学棋结果的差异,我抓住对 “出色、没有多大长进” 的理解以及通过男女生对比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对照板书产生质疑:为什么两个人跟同一个老师学棋,一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多大长进呢?
由此疑问,将学生引入第三板块的学习中。
三、深入文本,对比两位学生学棋时的表现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扶与放的方式,利用图文结合、联系学习生活来理解文本,进行教学。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正在做什么?
2、哪个是老师,哪两个是学生?当学生弄清图上的人物之后,再让学生来观察最左面的学生,说说他学棋时的动作及神情是怎样的?让学生通过默读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位学生学棋时的表现。老师相机板书:专心致志
对于成语“专心致志”的理解,我采用近义词替代法让学生给它找个近义词,如: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
接着,我出示句子: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我指名让学生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这句话的哪几个动词能看出这位学生学棋时专心致志?用圈把它圈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听、看、问。
根据板书,我进行总结并提出疑问:学习时只有“听’和”看”同时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位学生也是这样做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一边......一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当提醒并进行说话训练: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你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吗?通过这个句式的训练,以达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生活中的目的。
接下来,让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分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然后提高要求: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第一位学生为什么能成为出色的棋手吗?可以对照板书说一说。
(出示:因为 ......,所以......)
紧接着,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那另一位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插图,自由读读文中相应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他上课时喜欢)走神 (他)想(把白天鹅用弓箭射下来),(想着想着)(,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课堂表现,能学好下棋吗?在你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这两个问题一下子就将学生从文本拉入现实学习生活,将自身与文本中的学生进行对照,了解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为了将学生由现实再拉入文本,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当老师暗示你,或提醒你之后,你还会继续开小差吗?可书上的这位学生在老师提醒他之后,他是怎样的表现呢?谁来读读书上相关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朗读,老师相机板书:(可他只听了一会儿,又去)想(别的事了。) 让学生对照板书,利用这样的句式“ 因为 ......所以......”来说说书中这位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总结:你看他学棋时,心不在焉,即使老师的本领再大,也没能把他教成出色的棋手。
四、充分朗读,谈谈感想
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以及齐读课文的形式来感悟文本,读完课文之后再结合板书、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感想或打算。
五、指导生字,强调双姿。
在这一环节中,我进行3个生字的书写教学。这三个字根据书写难易程度分别采用“扶、半扶半放、放手”的教学形式展开。
1、为了能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古今变迁之美,写字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围”的古体字,让学生猜猜接下来我们要写的是个什么字,然后 告诉学生:在遥远的古代,这个字表示卫兵拿着武器绕城巡逻。经过时间的变迁,这个字在不停地变化着围。接下来,我通过边讲解、边范写的形式提示学生。
围字框一类的汉字属于全封闭结构,书写时要体现左尊右卑,因此左竖画略短,横画微翘,产生动态美,折角处有肩,竖画微曲略长,里面三横距离均匀,有所收敛,最后一笔横画是画龙点睛之笔,没有完全与左右竖画连接,笔断意连,达到围而不死的意境。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在学生动笔之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提出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个要求,我让学生们一边背写字姿势歌,一边把写字姿势摆好:胸离桌离一拳,离笔端一寸宽,臂肩脚要摆平,用左手轻按本。等学生把写字姿势摆好再动笔书写。争取让学生达到每一次动笔都是习惯养成时。
2、第二个字“专”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来观察这个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并站起来说说,然后老师通过边范写边提示的形式指导学生书写。
3、“弓”字字形结构教简单,教学中,老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书写。
4、评价与表扬。在每教学完一个字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抽取一定数量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点拨,让学生了解书写不足的地方,以达到改正的目的。对于书写匀称、美观的字,教师及时用红笔圈一个红圈圈,以表鼓励。
这五个环节的设计,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10.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 篇十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反思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文为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二、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说教法
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采用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换位思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局部探究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自由小结的方法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诉说心声:
由一首歌《爸爸妈妈听我说》导入,再让学生放下顾虑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熟悉课文情节,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这也符合学认知规律。]
(二)、整体感知,倾听心声: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并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其余学生补充。(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故事的开端:第一天课上,李京京想读课文。
故事的发展:第一天放学,李京京偷读课文。第二天放学,李京京听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公开课上,李京京终读了课文。
(三)、读思结合,感悟心声:
1、自主探究,品评人物
可以“我从中感受到李京京/程老师的”这一形式分析人物形象,细致品读文中大量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总结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合作释疑,理解主题
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谈谈对“心声”内涵的理解。这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也正是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的讨论中,实现了学习目标的解读。
明确心声的内涵:“这是京京渴望温暖亲情的心声;这是京京渴望纯真友情的心声;这是每一个孩子渴望平等相待、理解尊重的心声;这也是作者呼唤摒弃教育陋习,展现教育之大爱的心声。”
五、反馈所获,交流启示
京京终读课文让我们明白,要勇敢表达,努力争取;京京感人诵读让我们明白要融入作品,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要联系生活才能有深刻的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四)、拓展延伸,抒写心声:
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你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非常感动。作者黄蓓佳、小主人公李京京,还有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在这篇文章真挚情感的熏陶中凝成了共同的心声:“作为父母,请对孩子多一点生活的疼爱;作为同学,请对朋友多一点相处的友爱;作为老师,请对学生多一点公正的关爱。”真希望今后的生活就像一首歌里写的那样“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背景音乐播放《爱的奉献》,带领学生齐唱这首歌,首尾呼应,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的过渡。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全文的纲要,有助于直观形象的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突破重难点。)
九、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以“感悟心声”为切入点,按照“激趣导入,诉说心声--整体感知,倾听心声--读思结合感悟心声--拓展延伸抒写心声”四个阶段,让学生通过听读,略读,细读的方式说收获,说感悟,写心声,根据调节教学的课型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封志莉
【第四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说课稿】推荐阅读: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设计一07-25
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09-18
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分类统计说课稿08-27
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08-21
三上第四单元教案06-25
2018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框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08-08
第四单元复习课导学案07-06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