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24-07-11

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共11篇)

1.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一

1、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要求高的一个学科,在每一年的高考中非常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会计专业就业是非常的广泛的,大多数的行业都可以胜任,并且报考也不会分什么文科理科才可以报考。

会计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好的,虽然说每一年都有很多的毕业生出来就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就业的前景,因为每一年都有很多的公司企业提供岗位,现在的市场的需求量是非常短缺的。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这样的高收入的白领。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专业。

2、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一直是很多的文科生的专利,也是文科生必考的一个专业。英语专业作为十大热门专业之一,英语专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这也为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英语翻译的岗位,英语翻译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特别是在外企工作,都是以美元计算工资的。

3、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的报考人数是非常多的,在往年的就业中,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率是非常高的,现在的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建设的高铁、房子、楼盘越来越多,这也就给我们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当然土木工程专业也是口碑最好的一个专业。

4、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科类的专业,这几年计算机专业也是最火的一个专业,现在的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市场是非常的短缺的,因为很多的原本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都离开的这个行业,导致现在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是现在今年报考这个专业的高考生是非常好的,可遇不可求的一个机遇。

5、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非常好就业的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率是非常高的,每一年都达到85%到90%之间这样的就业率,并且每一年毕业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是非常少的`,因为从往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医学的专业的分数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少的人能够考上医学类的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也是非常的好,很多的毕业生可以去大医院工作,或者是去一些有关医疗方面的职业。而且,由于今年的疫情,许多同学们意识到了医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同学们报考医学专业,从而出现了从医热。临床专业的人才一直是我国非常紧缺的,由此可见就业前景非常好。

6、法学专业

法学一直是文科生最热门的一个专业,每一年都有很多的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因为在毕业以后很多都是从事律师这个专业。律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受欢迎的,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就读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可以选择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等有关法学的行业,也可以考公务员。公务员中法学专业是很吃香的,可以去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是许多同学们热衷的工作岗位,相比其他岗位待遇也是很好的。

2.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二

一、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适应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

当前, 高等院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不佳, 与历年同期相比, 就业率徘徊不前, 甚至下滑。其实, 仔细分析, 就高校个体而言, 尤其是行业性高校, 主流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非明显下降, 有些专业毕业生甚至还供不应求。导致当前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其较低的就业率成为拉低整体就业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工科特色行业性院校, 因已经基本形成多科性发展格局, 其所开设的文科专业在学校专业格局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 发展受到局限, 毕业生就业出路较窄, 就业状况很难扭转, 导致学校整体就业率难以提升。因此, 格外关注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构建灵活高效、富有针对性的就业工作新机制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局面的主要途径, 也是适应严峻复杂就业形势的有效举措。

(二) 有利于高等院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当前, 各高等院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 逐步形成以主流特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多科性格局, 为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难度, 加大了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就业工作机制是化解高校快速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日益艰难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特色主流专业之外的弱势学科专业的就业状况, 建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新型就业工作机制, 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切实扭转文科专业就业低迷态势, 确保多科性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 有利于实现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谈到就业,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毕业生, 将目光聚焦于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 各项就业工作围绕着毕业班学生展开。其实, 就业工作是个大概念, 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宏观系统工程。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应该着手进行就业意识的培养, 就业技能的训练, 就业方法的指导。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本身就是对以往就业工作系统性不强的一个弥补, 是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的基础和前提。新的就业工作机制要求将学生就业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条主线, 将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过程, 根据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就业需求, 采取有针对性、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方法, 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链条, 渐渐养成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 使之具备择业竞争力的素养, 最终达到在毕业时顺利就业的良好效果。这样一个工作机制的影响是广泛的, 能够促进整个就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有利于实现就业工作有序良性循环。

二、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依靠力量。可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文科专业应有的优势在就业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 在校园大工科背景之下, 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导致此类院校中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探究原因, 择要归纳以下几点:

(一) 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高等学校竞争日趋激烈, 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是各高校发展中常见的发展举措, 基本都已形成以行业特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多科性发展格局。不能否认, 就传统行业性工科院校而言, 其新增设的文科专业, 对完善学校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 也应该看到, 文科专业自开设开始, 就处于一种劣势甚至尴尬地位, 师资、经费、学术、科研等各方面发展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绿叶专业, 意为陪衬性专业。这种处境对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毕业生就业均有着重大影响。

(二)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

一是由于高等教育竞争激烈, 各工科院校开始走特色发展之路, 努力凭借某些特色优势学科形成较强影响力, 以此吸引对口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就业工作部门相应地也把精力主要投入到推荐工科优势专业方面, 较少关注用人单位的文科岗位需求。二是对工程类、技术类用人单位来说, 会主动为工科院校提供大量工科类工作岗位, 较少提供文科类岗位。三是用人单位即使有文科类岗位招聘计划, 一般也不愿意投放在工科院校, 大多选择综合性大学或以文科为主的专门院校, 这会让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对象和广阔的选择范围。久而久之, 特色工科专业会形成较为固定的用人单位群, 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招聘岗位, 形成良性循环;相比之下, 文科专业因自身的局限性, 很难像特色优势学科那样获得充足就业机会。

(三) 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

从大的方面讲, 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 但从个体来讲, 毕业生就业还须靠个人努力。而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毕业生们缺乏有力的就业指导, 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 更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原因可能在于, 一是就工科院校个体而言, 因特色主流专业毕业生基本不缺就业机会, 就业指导稍弱一点也不会影响毕业生择业, 给人一种就业指导可有可无的印象;二是文科专业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对就业指导也缺乏应有的认识, 很少主动寻求指导帮助;三是缺乏专业性指导人员, 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构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新机制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 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工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 要统筹兼顾, 有的放矢, 构建针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工作机制, 从而有效推动学校整体就业工作。

(一) 各级各类人员思想上要重视就业工作

各高等学校每年录取大量优质生源, 为学校带来新生力量, 也为各专业倍添活力。经过四年精心培养, 学生的出路问题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为将学子输送社会, 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就业工作上做到工作方向明确。方向明确是前提, 要求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工作上始终保持思想统一、认识清醒、思路明确。一是领导班子要明确——毕业生不仅出口要畅, 还应做到出口要亮, 出口畅要求领导班子带头为毕业生寻找出路, 出口亮要求为毕业生尽量寻找好的出路;二是全体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不仅靠书本知识传授, 还要与就业相结合, 融就业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三是全体毕业生要明确——一定要摒弃择业误区和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应结合专业特点、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还应该全力以赴加强就业平台建设, 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保障, 要求全体师生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关系积极联络用人单位, 提供就业信息,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 千方百计推动就业。

(二) 营造毕业生主动择业良好氛围

当前,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 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尤其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来说更是不容乐观。但是, 不能退缩, 更不能放弃, 而要以思想动员为突破口, 分析形势, 讲清形势, 帮助毕业生打开思路, 放宽视野, 增强自信。在适当时机及时召开全体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 客观分析社会就业形势, 详细介绍历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让即将择业的学生有了解、有参照、有目标。随着校园专场招聘会的陆续举办, 各专业要根据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需求, 专门召集合适的学生单独动员, 以浓厚的就业氛围促使他们充分准备, 主动积极参与。需要注意的是, 女生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群体, 应该格外关注。一要激励她们勇敢、自信, 主动投入;二要帮助她们广泛搜集信息, 寻找合适单位和工作岗位;三要加强心理关怀, 鼓励她们不要气馁, 不要灰心, 工作越是难找, 越需要调整心态, 保持信心。通过营造良好择业氛围, 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有机结合。【2】

(三) 进行全面系统实用的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虽然严峻, 工作单位虽然难找, 但并不是没有机会。首先,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已经基本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3】这为入学后的就业指导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其次, 高校人才培养功能包含着就业指导与训练, 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一定数量的就业指导人员, 这为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前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是信息庞杂, 无从下手, 不敢决定;二是自我认识不够到位, 就业准备不够充分, 择业行动不够积极。针对这些情况, 应该从问题入手, 逐一分析, 精准指导, 增强实用性和有效性。在信息分析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思考, 增强判断力, 着重参与各类学校校园专场招聘会;在自我认识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剖析, 增强反思力, 着重加强自身优势的挖掘和择业失败原因的查找;在简历准备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设计, 增强展现力, 着重展示个人特长和优势;在招聘参与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选择, 增强鉴别力, 着重参与个人真正喜欢的、适合的单位, 可以多投简历, 但不要滥投简历;在参加面试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表现, 增强竞争力, 着重形象打理, 技巧运用, 有效沟通;在是否签约方面, 提醒毕业生要学会担当, 增强果敢力, 着重大局, 尊重对方, 避免四处出击, 签约面前犹豫不决, 浪费双方时间精力情感, 也浪费他人就业机会。

(四) 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就业工作各个环节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关涉学校工作全局;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关涉毕业生切身利益。其中, 就业协议书的管理是维系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纽带和主线。这要求我们从就业协议书发放开始, 直至毕业生签约、人事代理、后续改派等各个环节都要关注细节, 用心投入, 用情工作。在这项工作中, 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协议书管理过严, 毕业生对此过于看重, 过分珍惜, 不敢轻易签约;二是对协议书管理不善, 毕业生对此毫不重视, 随意签约, 任意毁约。这两种做法均易对毕业生形成误导, 乃至形成就业工作障碍。为此要对此项工作加大重视力度, 从符合实际情况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出发, 尽量平衡二者矛盾, 使毕业生对此形成合理认识。同时, 在就业各项工作中, 有些环节容易引起学生抵触心理。全体师生要认识到, 就业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要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 想学生之所想, 积极协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以真心实意润化学生抵触情绪, 以真挚情感赢得学生对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五) 招生培养就业全局联动

高校核心任务是育人, 招生是基础、培养是保障、就业是关键, 三者联动互动才能确保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在这方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院提出, 要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就业、以改革课程体系服务就业、以调整培养方案保障就业、以实施联动机制拉动就业。根据毕业班学生研究生备考和就业实际状况, 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 如将第七学期课程和学时适当减少, 调整到第四和第五学期, 对个别课程学时和学分适量减少, 增加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类新课程, 以此来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力。该院还提出, 要完全按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合理删减、新增课程, 如增加公务员考试实务、律师实务、就业创业指导、文化艺术欣赏等课程, 同时统筹考虑课程门数、学时、开课时间等, 在符合国家、学校政策同时, 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这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 开拓就业工作新方法

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尤其对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说,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日积月累, 更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当然, 新方法、新机制不是万金油, 不是千篇一律, 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富有创造性地探索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于有效推动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机制。在这方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的考研、就业、毕业论文写作“捆绑式”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值得一提。该机制要求每位毕业生在第四学年入学之初即选定考研专业和毕业论文写作方向, 由学院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统筹安排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毕业生的考研专业课辅导和毕业论文写作, 同时负责该生的考研复试、全程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实践证明, 这种就业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七) 培养学生过硬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不断增长的就业人数, 使得毕业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前所未有。只有心理素质过硬、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的毕业生, 才能化压力为动力, 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韧性, 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降低自我认知, 甚至对求职消极处之, 从而影响到求职的毅力和努力程度, 人为地将就业过程大大滞后甚至中断。【4】在工科院校中, 文科专业学生从入学之初就会隐隐感到所学专业在学校中被边缘化的地位, 在心理上缺少工科学生的那种优越感, 在就业时往往畏惧、不自信, 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理性分析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不良心态, 发现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人格缺陷, 进而改变自己, 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5】要引导学生做好求职心理准备, 学会自我推销。

总之,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要事, 更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同月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李克强总理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这充分表明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形势的复杂严峻性, 要求我们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举措, 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构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 能够较好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 帮助推进就业工作顺利发展。我们应该形成共识, 困难面前, 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压力面前, 需要我们负压前行。我们要更加坚信, 只要努力, 就有突破;只要付出, 就有收获。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N].广州日报, 2010-06-02.

[2]赵北平.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77.

[3]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1:79.

[4]刘万军.基于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6) :111-113.

3.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 就业机制 对策

1.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的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是企业吸纳优秀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的人才需求较之以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往,企业习惯通过招聘等方式进行人才选拔,然后将人才吸纳到企业中,并通过培训等环节强化受聘者的工作能力。而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与高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合作关系。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来进行人才培养,进而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同时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前期工作,使人才吸纳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及时。最终,企业的人力资源才能及时构建,从而体现出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活力。

2.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对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毕竟,大中型企业往往与国际接轨或者与其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必然在合理透彻分析企业如此需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商务英语水平,从而才能被企业所重视和吸纳,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符合高校的学生就业目标。可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的商务英语目标不仅仅单纯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也会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岗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衡量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合理关系。最终,才能符合高校招生的发展目标,亦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3.衔接人才培养与就业机制的有效策略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发展目标,将人才运送到企业更是高校的责任。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合理培养,并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1校企双方转变思想意识,重新认识合作理念

首先,高校要认识到社会发展不仅为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崭新的要求,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转变,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出革新。这样,高校领导要重新审视校企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出路,及必须在校企存在有效合作的前提下,为学生就业做一个长远打算,同时也要兼顾企业对人才的各种要求,并在学生就业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不能过于依赖集中的招聘来吸收人才。毕竟,企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出时效性。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因此,企业要充分发挥出主动性,实现与高校的和谐共赢。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参与。

3.2学生自身要做出努力,把握好校企合作形势

高校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企业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这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幸运之事。因此,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从自身方面寻找出路,付出应有的努力。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英语知识,提升了英语素养,才能使自身的英语能力得以巩固。这样,学生才能具备优秀的基础,才能被企业所重视和吸纳。一旦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被企業聘用。他们的就业目标就会自然而然的实现。可见,学生的思想及心理都要发生改变,拿捏好校企合作的打好形势,借助良好的形势,抓住机会。

3.3注重实践锻炼,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之间实现合作,首先要清楚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实践锻炼机会。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企业评价学生,检验学生自身学识及能力的大好机会。一旦学生的表现令企业满意,那么,企业可以与学生实现良好相处,并为今后的各自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亦是高校为企业提供的一条便捷途径。可见,企业不要吝啬工作机会,应当尝试着为更多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平台,促使他们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企业更加客观的评定学生,为学生完善自我找到了依据,也为企业自身发展查缺补漏。

3.4企业人员宣传就业形势,鼓励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就业问题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企业可以定期派出相关人员去高校进行就业形势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认清就业形势,做出应有的转变。可见,对就业形势有一个科学及时客观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并对照自身的现状查找不足,从而使知识更加完备,能力更加牢固,思想实现及时更新。当然,企业人员的分析必须构建在充分客观的基础上,要做好数据调查,注重分析过程中的客观性,并对学生给予适当鼓励,使学生不再畏惧就业问题,对就业问题有一个客观审视。

4.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及企业的自身发展非常必要,其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业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校企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出路及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拿出诚恳的心态及有效对策,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余晓霞.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策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54-54.

[2]田琳.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273-273.

4.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四

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一:律师

中国缺律师更多,还有加入WTO,律师的作用就更大了。有很多人说,律师以后也不是很好当的,如果接不到案子,还不是一样吃西北风。没错,但,如果一个职业是稳赚稳拿,金饭碗,什么顾虑都没有的,那才就好,那么我还真相不出来有没有呀。律师的好与坏,大部分人都了解,也不多说了。但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这个职业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没考过司法考试之前,到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努力干,为着有个律师的未来,不也挺好的嘛,年轻人,不能那么看重眼前的利益,做什么都要努力。如果只因为一时的待遇差,辛苦就说这个职业不好,法学不好。那就不是这个专业的问题了,那是个人的问题。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二:公务员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公务员都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也是一个热门的职业,其地位、其稳定的收入、完善的保障机制、还有定期的培训进修机会,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在和平年代,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有一个安定的法治环境,一切问题都有一定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法学,法学的专业人才是最急需的。虽然有人笑说,中央在开政治局的常委会就像在开清华的校友会一样,暗指中央现在的领导人都是工科出身。在这种情况下哪还用得着你法学这种只会用嘴皮子说说的人呀!其实,中国现在的领导人这所以大部分是理工科方面的跟中国当时的国情有关,中国的经过了长期的贫困落后之后,恢复经济成为了头等大事。在当时的情况下,经济的建设需要的就是大批的懂技术的专家来领导,在当时的背景下,诞生了大批的懂技术的领导人也就不出奇了。

然而,时代变了,法学是要在和平年代才能发挥作用的。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但要过得饱,更要过得好。怎样才能过得好呀。这就要求有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在不是在提倡依法治国吗,所以法学专业人才大有可为。查查美国的总统资料,查查美国国会议员的职业背景,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成员是有法律背景的。因此,从中国当代国情出发就不难发现,以后的法学人才,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公务员领域。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公务员好竞争非常激烈,也许还存在着很多乱七八糟的关系问题。但是,只要你细心研究,你就会发现,只要是招考公务员,法学、法律专业占的比例很大情况下是最大的。最多的。怎样?这就说明法学专业在公务员招考的竞争中比其他人的机会大吧。特别是近几年来,法官的缺位很大。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法务工作。

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四:其他

学法学的不一定就要从事与法学相干的工作。这句话听起来好象在为法学的就业不好做掩护,但事实上,知识很多是相通的,不是因为你学了法学,你就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法学也可以运用于其他的不是要用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的东东,比如就管理,甚至是营销。

法学专业就业门槛

一、律师:考试是道坎

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 → 律师 → 事务所合伙人

关键点: ① 司法考试;② 经验。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 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 英语(论坛)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薪酬水平: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 30 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 1 万多元;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律师得自己去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一般在 30% 至 70% 不等。并且,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总体来说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一般只有千元左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案源的增加,收入就跟个人的能力直接挂钩了,若干年后,天上地下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马识途: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 全国 司法考试。这项考试一般在每年 7 月份报名,9 月份考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难度大,通过率低。2003 年近20 万人参加考试,共有 17000 多人过线,通过率为 10%,2004 年通过率为 11.22%。司法考试的复习资料阅读量巨大、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复习到最后比的就是谁的韧性大,谁最能吃苦,要相信天道酬勤。制定复习计划贵在执行,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一般来说,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该项考试是比较合理的。由于执业证书要实习一年后才能申请,所以在考到证书后,再找个律所挂一年,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从事律师实务了。

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律是一门 “世俗 ”的学科,法学界的很多老师都会涉足法律实务。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你的这些老师的青睐,能够在大学期间帮他 “打杂 ”的话,在你毕业时就已经拥有求职中最为宝贵的实习经验了。特别是研究生,因为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同时和导师平时的接触也比较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条件积累经验。如果你的老师都不是那种一脚在海里一脚在船上的,也可以请他们帮你介绍,他们的同学、朋友开事务所的肯定非常多。另外,利用休息时间,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实习),这些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有的时候,某个老师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乃至权威,他就会掌握很多的资源,这属于奇货可居型。平时多留意、沟通,在毕业时你想去律所,如果他们愿意代为引荐,那比你自己漫天撒网要强得多。

最后是如果毕业时,未能通过司法考试,那也还有机会。律师助理职务不一定非得拥有资格证书的,争取一下或许仍有机会。

二、公务员:竞争很激烈

职业状况: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的火爆已经清楚地反映了这个职业的吸引力:稳定、收入较高、工作压力小、福利保障完善。

关键点: ① 公务员考试;② 社会关系。

薪酬水平: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水平保持正比关系,各种收入 汇总 后一般要高出在所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一大截。

老马识途:在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二级学科划分的专业并不那么重要,通常要求是学法律的即可,但有很多职位在报名简章上就会标明需要党员。法院和检察院在招人的时候对学科要求会很细,常常会注明 “民商法专业 ”或 “刑法专业 ”,当公务员和去法院检察院最大的好处就是 “稳定 ”,但其收入比不上律师,所以经常有人进法院几年又跳出来做律师的。其实,现在公务员和法院的待遇都不错,只是相对于做律师的前景,难免让人心有不甘。

另外,就是现在的企业 招聘 都不太看重的学生干部经验和身份,在公务员考试中仍然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面试 中,政治素质、反应能力、时事敏感度、组织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建议有志于考公务员的同学提前去网上找一本《公务员考试宝典》之类的书仔细看一看,以方便有针对性地锻炼相关能力。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也相当低,考试成绩 为中良都基本上没有希望,所以,要做好考前几名的考前准备。关系方面,如果有的话,在录取过程中能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方便,提前运作对那些普通的竞争者非常不公平。

三、企业法务部职员:待遇好要求高

典型职业通路:助理 → 主管 → 高级法律顾问

职业状况:目前国内只有大公司才设置这个部门,相对人才供给来说,职位数量很少。

关键点: ① 外语水平;② 专业功底。

薪资水平:外资公司的法务部对 新人 开出的年薪大概在 5 万到 10 万元,大型民企和国企则只有 2 万到 7 万元,但在职位上,一年经验能让你的年薪增加 2 万左右。

老马识途:和所有外资公司招聘的其他职位一样,出色的外语读写听说能力对得到法务部的职位至关重要。很多公司甚至派出外籍面试官,那样的话不能用外语沟通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

通常,民商法和国际法这样的热门专业社会需求更大,就业也相对较好,但热门的专业意味着应聘人数较多,竞争也更激烈。

如果能寻求到实习机会那是最好不要放过,拥有几个月的经验将能使你在和别的求职者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四、其他:转行不一定是错

典型职业通路:职员(2-3 年)→ 主管(3-4 年)→ 部门经理

关键点: ① 沟通能力;② 学习能力。

从事其他职位,也就是转行。抛弃专业背景,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不得已所为,也是变通之法,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选择能用上法律背景的行业和职业。

销售类工作。法学专业学生的特长在于对合同法、证券法等经济法律的熟悉,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岗位的联系。当然,在学校期间,必须掌握一些销售工作的知识,例如业务流程、行业职业现状,还有沟通技巧 ——能说服面试官放弃那些毕业于营销专业的学生而签下你就是对你的沟通技巧的最好肯定。

外贸类工作。对于有法律基础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在校期间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商业法律,这对谋取该类职位以及在外贸行业有所发展的有利条件。针对一般公司对新人的要求,可以参加由一些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所开办的培训班和课程:外贸流程,包括单据操作、业务拓展、货物质量控制等等。当然,做外贸最基础的还是外语水平,起码要有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总之,法律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要慎重选择,是自己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法学专业毕业生薪酬指数:

1.毕业生1年薪酬指数:73%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法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9,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2.毕业2年薪酬指数:58%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法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1,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3.毕业3年薪酬指数:52%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法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18,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法学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法学专业毕业生中,78%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2%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7.8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

法学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法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5%,39%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70,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法学专业工作舒适度指数:

5.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五

护理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学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6.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六

1、做财务工作是会计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每个公司都有财务部门,都需要会计这个岗位,因此这个方向的就业机会更多一些,就业前景也不错。

2、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考虑做专业教师,这个就业方向主要是针对一些硕士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研究生来说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在高校进行任教也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

3、会计事务所也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考虑的一个就业方向,但是需要考一些相关的`证件,在会计事务所工作也是比较忙碌的,那么相应的薪资水平和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好的。

7.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

一、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

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干扰了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就业选择。我国大学生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 但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就业选择。普通农林高校由于生源原因, 加之学科的特点, 使得这种影响更加突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时普遍倾向“铁饭碗”;受城市化进程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的影响, 农民对子女的“进城”期望热切, 因为就业动机的限制, 大学生就业行为容易偏离市场规律, 造成供需错位。大学生在市场机制下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目前, 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 但规范的市场交易习惯和行为没有形成。大学生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交易成本, 降低了效率。

诚信缺失导致信任危机。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概念的重新界定, 农林院校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一般能达到85%左右, 这说明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率还是较高的。然而由于对工作的性质和环境等期望偏高, 毕业生违约、跳槽现象较为普遍, 从而产生高频率的“重复选择”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供需过程的信任危机, 客观上提高了企业选人成本, 从而出现了目前企业低薪招聘的普遍做法。一面是低薪招聘的企业如履薄冰, 一面是要求高待遇的毕业生上下求索。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一种非市场行为连续产生了系列的非市场反应, 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交易。

能力单一造成劳动需求价格期望偏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表明, 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大学期间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针对就业市场的能力再造, 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同专业范围内能力趋同和单一的特点, 尤其是缺乏“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等非认知技能。这不符合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多样化要求。这种能力结构的缺失造成了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劳动力的一般价格普遍偏低。培养大学生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低产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这种供给方和需求方对劳动价格的期望落差影响了交易效率。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传播障碍破坏了竞争基本准则和秩序, 使供需双方交易困难。进入市场前的自我评价体系以及客观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 造成了大学生劳动力定价失真。对大学生来说, 进入市场前, 对自身能力、特长、潜力并没有科学的评价, 对适合的职业也没有清晰地认识, 就业盲目, 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找”而不是“干”上, 跳槽率高。从企业角度来说, 好马要“赛”而不是“看”。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选择成本。

作为“生产部门”的高校教育体制市场化改革缓慢, 使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进大众化教育进程以来, 招生、就业两个环节的市场化进程很快, 而“生产”的环节市场化滞后。主要表现在: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模式为主导, 尽管推行了学分制改革, 但很多是换汤不换药, 人才培养途径、环境和模式单一, 实际上在出校门之前因为能力趋同就已经注定了“产品积压”的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目前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主要有三大主要矛盾: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 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是解除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二、对策分析

加快农林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促进市场型大学生人才培养。农林高校教育面向市场改革应该有三个立足点:一是促进大学生观念转变, 二是促进人才多样化培养, 三是知识、技能、品德培养与市场相结合。大学生的可塑性强, 这也为高等学校培养市场型、知识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1. 实现高等教育全程目标管理, 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

首先, 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专业、兴趣、特长等因素构建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 提供多样化的能力培养产品。大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学习能力, 更应强化在此基础上的多样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在保证培养基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力培养途径, 供其选择。其次, 依据能力培养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分阶段目标管理, 使其转变观念, 早作准备, 强化个性发展。

2. 营造良好氛围, 培养大学生市场意识和品质。

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大学生“软素质”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方面。在不断增强以知识、能力为主导的“硬素质”培养的前提下, 要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等方面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才的核心价值和品质, 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创造条件。

3. 构建完善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加强就业教育。

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体现, 是连接大学生与市场的主要信息渠道。在强化该体系就业指导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要着重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以及就业市场的建设和拓展工作。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要制度化、规范化, 真正成为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进行改革的有力保证。

4.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机制建设,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破除企业难觅人才和人才难觅企业的双困局面的关键是使供需信息及时准确。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同时, 应该重点构建客观的大学生能力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 使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力信息, 合理定价, 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

5. 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积极合作, 促进有效就业市场体系的形成。

就业市场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然而, 目前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在组织就业市场过程中各行其是, 就业市场的分化现象严重。这不仅增加了组织者的负担, 打消了积极性, 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降低了就业率。因此, 加强三方的沟通与合作, 通力构建协调的就业市场体系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建义.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应该解决的认识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 1:75-77.

[2]伍力.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就业指导的新思考[J].甘肃农业, 2004, 2:59-60.

8.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专业就业前景 篇八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摘要】 生物制药就是借助生物工程来合成制备有药物活性的生物制品并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和过程,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工业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已经成为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工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把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关键词】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1-01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而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那么生物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是否跟生物制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近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康复理疗、男性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温家宝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生物制药获政策扶持,人才就业前景大好:一、2012年,生物制药领域频发喜报,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受到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急剧攀升,而现有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二、生物制药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2年1月4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涵盖生物医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相关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5万名;力争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如此大手笔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信心十足。三、人才供不应求:从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蛋白质研发、生物制药中高级管理等职位的人才招聘需求全年同比增长117.5%,增幅火爆翻番。而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全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1.7%,增幅超过行业总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医药企业对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整体求职者增幅仅为24.5%,增长活跃度与企业招聘需求相比黯然失色。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指出,今年国家提出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多项支持是符合客观发展环境的。目前,国际上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快速而高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药物的“原创作品”也甚少,从国家需求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该类人才必将受到火爆追捧,就业前景也毋庸置疑。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

方向一: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4.生物制藥厂、酒厂、疫苗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 方向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方向三:继续深造或出国。很多人是出于对生物制药的热爱而非功利性目的选择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投身其他行业。要想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精英,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他们继续深造的途径。方向四:转向销售、管理等行业。销售、管理类职位的门槛比较低,沟通能力、耐心和毅力是必备的素质。与其他职业相比,销售、管理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生产生物制剂、生物器材等产品的企业做销售、管理也称得上是学有所用。总体来看,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限于专用设备,以及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就业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或是投入到与制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中。参考文献[1]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27(7): 117-121[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 15 期

9.财会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篇九

会计为热门专业,市场需求大,就业容易,且薪酬丰厚,下面就会计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

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

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有种可能也不排除:你选择的公司具有极大的成长性,你做为元老在公司壮大以后能分到一杯羹。但更多的情况是,你进去的时候是记帐,离开时还是只会记帐,最多能学到简单的财务监管和避税方法,甚至和一些朱总理曾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的“不做”的伎俩。

薪资情况: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1500元左右。

师兄建议:工作任务少,压力小,特别是国企。这就给你很多的学习时间,给你的鲤鱼跳龙门梦想提供了舞台。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很好,会计专业在国内不是很牛,那笔者建议你选择这些企业,因为可以利用时间,参考注册会计师或ACCA,既能积攒经验,又能继续努力拿证书。

在校期间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有条件的参加ACCA考试。前者在一些省市在校会计学生就能报名,而且费用相对低,总共5门,考过一门在5年内持续有效;后者全面,总共14门课程,英文试题,大二及以上就可以报名培训。培训后不仅能掌握国际财务会计操作,更重要的是其课程涉及管理、金融等方面,还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根据调查,上海现有ACCA会员年薪在10万到80万之间,缺点在于报名和培训费用稍微有点高。

参加上述两项考试在国内企业(包括外资)中的认可程度非常高,拥有ACCA认证因为其知识全面,如果要跳入外企,绝对是再好不过的资质了,在其中的发展也将顺利不少。

要想通过关键在于坚持,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低是出了名的。它对每科(《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的知识点考查的特别细,ACCA的培训全球通过率在50%左右,成为会员需要通过考试后需3年工作经验。

提醒:CBRA和ACCA考试难度相当大,要付出的金钱和精力都很多。请同学们在报名前务必思考再三,避免浪费。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

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

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推荐:财务人员必看的一部好书《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是国内第一部走直线、全过程案例、系统化管理的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敢于对财务人员承诺全过程系统化实战效果的好书,财务人员必看!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师兄建议:要进外企,英语好是前提。然后如果能通过CBRA或ACCA考试的几门课程,也能增加一些砝码。

多看面试经验谈。外企的面试大都是动真格的,而且方式奇怪(借用某同学的话)。很多同学的专业功底和英文水平都很不错,最后却拿不到Offer的原因就在于不适应他们的面试风格。建议大家在网上下载或书店购买一些目标单位的面试资料,提前演练和熟悉,顺便也注意一下应聘其他环节的事项,例如着装和表达等等。

10.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 就业前景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随着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相较于计算机而言,情况不容乐观:首先,计算机专业人数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其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其次,高校对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滞后,最终造成很多计算机专业同学就业困难;最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求职技能等应用能力的欠缺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现在毕业生心理存在偏差,没有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导致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同时,有的很不自信,认为所学技能不一定能适应市场。诸如以上原因分析,这些都将成为加剧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的因素。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代社会,针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下面将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各个领域的职业需求

近几年,随着专业职能的不断扩展且日益专门化,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开始纷纷成立。现今,全国各高校的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已不少于20所,像其他专业一样,安全事务与管理专业也开始进行管理和运行。在美国,长期摸索实践和调整改进的进行,使得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美国高校中已渐渐具备了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对于这一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获得了较高的专业职位和职业声望。在我国,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仍是一门新兴专业。其特殊的专业背景决定了专业的特殊性。社会对其的职业需求不断扩大: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等。同时,公共服务领域,机场、地铁等交通领域,银行、金融等领域,都需要安全事务与管理服务。尤其在近几年大型活动中,安保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举办,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服务这一行业,对安保工作的需求更是缺之不可,促使奥运尽善尽美。对于即将到来的青奥会,服务与安保方面的工作更是不可或缺,我们相信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协助青奥会成功举办。由此可以看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各领域的职业需求是相对比较大的。

三、高职院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

完善的专业训练、明确的专业标准、丰富的专业内容和众多的专业协会等构成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了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概况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安全事务管理工作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借鉴美国高校经验,高职院校对此专业的人才开始了针对性培养,形成了一条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渠道,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胜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高校还重在培养具备社会信息调研、沟通协调、公共策划和文案处理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更多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树立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高校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为以后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由于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使其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例如: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体系设置杂乱,以及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都难以保证专业教学,必然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就这一现象,高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进行及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调整,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1.职业素质课程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理论、形势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开阔视野,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提前对职业有设计和定位,以便以后更好地了解基本就业、创业程序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

有解剖学、宪法、刑法、社会工作理论学、管理学、体育科研与方法和体育专项课等,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学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社会人文关怀和专业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以后可能要从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职业定向课程

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安全保卫方向课程,有擒拿格斗课、安全保卫概论、消防和危险物品管理、体育保健学等,意义在于做好防范保卫工作,了解危险物品管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体育实践当中。二是安全管理方向课程。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管理、群体性实践预防与处置、证据调查和公共事业管理等。

4.职业拓展课程

主要涉及现场急救实训、安全保卫实训和综合演练实训、学末的毕业教育、毕业和顶岗实习。掌握急救知识、技能,了解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通过毕业教育学习,树立自我完善意识,进而步入社会,适应现实的社会职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只有尽力做好以上课程之間的衔接,才能更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出具有全面知识的人才。

对于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并开设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等。

(三)所具备的职业能力

高校培养人才不仅是树立目标、方向、改善专业课程,更看重的是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与提高。首先,培养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中英文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其次,专业能力,有治安管理基本技能、消防管理基本技能、交通管理基本技能。最后,求职能力,即计算机、英语应用证书、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高职院校如果做好职业能力培养,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一)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命脉和希望,是最有竞争性的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与人才无缘,只会一步步走向衰败;如果与人才携手,便可以昂然屹立于强者之林。因此,用人单位要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企业的根本为立足点,选择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的可用之才。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校际合并、院系调整、专业课程改革,过去学校间的等级差异发生了新的变化。用人单位自主权与学生择业权的扩大,使得企事业的用人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技能需求情况选择人才。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企事业单位对其人才的需求状况。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并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胜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做到以下几点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没有哪个企业会聘用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要想更好地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不可缺的。因此,我们学好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汲取专业知识(如安全技术防范、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等)的同时,还应掌握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多方面职业技能,尊重知识,重视技术和信息,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职场。其次,企业聘用人才的时候,通常优先选择有一定专业对口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这也是企业单位用人的需求标准之一。顶岗实习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机会,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巧知识的能力和从事本专业的初步能力,并较深入地了解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技巧,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随时做好安全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第三,现代企业用人单位更看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多面性,即具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学习安全管理这一专业,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忽略自身实践能力。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是那些光靠嘴说出来的“知识”,他们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能否给企业带来实用性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工作中。同时,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要不断开阔视野,做到一技多长,了解其他有关本专业的知识。对于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我们了解到,一个企业在很多方面、很多部门都需要事务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就如本身的实习单位,在安保、监控、公共管理等职位,都大量需求事务管理人员。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上几点,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此达到企事业单位针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用人的需求标准,从而促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二)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就业优势和劣势分析

通过以上高职院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两者的分析,不难看出,现在高校对人才培养越来越有目标性和实用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高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拓新、改善,设置专门的专业课程,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实习单位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现实职场,促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企业中的就业发展。

1.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就业优势

近几年,我国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专业竞争力日趋激烈。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计算机专业人数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现实。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应用型人才无法得到培养,出现计算机毕业生应用能力有所欠缺,无法达到企业用人需求标准的情况。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在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方面也在不断加以改善,力求达到企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推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从而使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2.安全事务管理就业劣势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有利就有弊,有优势就会有劣势。因此,劣势不容忽视。虽说高校对于这门专业设置已做了很多改善和提高,努力培养本专业人才,力争使其与社会对它需求的标准相一致。但是,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毕竟还是一门新兴专业,还不够完善,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办学规模较小、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以及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的质量还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这些都显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相对劣势,必将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阻碍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五、结语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它的职业需求,在将来各个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特殊的专业,特殊的背景,以及不断改善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等,是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不可忽略的就业优势,是推动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发展的动力。

当然,发展中相对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办学规模较大、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相對而言还比较薄弱、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的质量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这些都显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相对劣势,将阻碍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使得本专业在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看到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我们对此需要更进一步改进。对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达到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推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静.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神话,2010,14.

[2]钱凤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2):30-32.

[3]翟振元.中国高等学校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邸鸿勋.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J].2002,7.

[5]吴良平.管人用人有心计[J].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10.

11.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十一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改革的一个共识。推行个性化培养是一个发展大趋势, 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满足个人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因如此,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 如何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 对于高校本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部分高校在将总学分缩减的同时, 增加选修学分, 有些个性化课程模块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1]这既为学生自由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也给予了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专业选择的自主权。在增加学生自主性、推行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 必然要求学生对所选择专业的学科性质、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就业前景等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 否则会事与愿违。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熟悉程度及其就业预期, 武汉纺织大学“具有纺织特色的地方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本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近几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分析。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以下简称国贸专业) 调查的数据及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为基础进行分析。本项调查预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 以武汉纺织大学国贸专业为例, 研究高校行业背景对其非行业特色专业的就业影响。武汉纺织大学的校名就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特色, 纺织服装及相关工程类专业在社会上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这个特色可能对非行业特色的专业 (如国贸等经管类专业) 的就业可能产生某种影响。第二, 了解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其特色的认知。一是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一般认知, 二是对本校本专业特色的认知。第三, 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及其特色认知与实际就业差异的原因。

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的基本情况

(1) 调查的总体设计与主要目的。整个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在校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就业预期的问卷调查。这部分设计了11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在校国贸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差异和就业预期。另一部分是利用学校就业数据库中的数据, 对国贸专业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分类分析, 并与在校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差异和就业预期进行对比。主要目的是分析国贸专业在校学生的专业认知、就业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及其原因。

(2)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专业面向、就业地域面向、预期薪资、学校特色与专业特色认知等四个方面。

2.分析的样本及数据

(1) 专业认知与就业预期调查数据。关于在校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预期的问卷调查在国贸专业2011、2010、2009三个年级的在校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21分, 收回117份有效问卷, 问卷有效率为96.69%。

(2) 实际就业去向的相关数据。实际就业去向的数据为2011届国贸专业有182名毕业生, 其中数据完全有151名毕业生, 有效数据占82.97%。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就业方向预期与实际就业去向的偏差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国贸专业到贸易公司从事单证员、业务员等相关工作的意愿和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工作的意愿高达31.28%, 到其他行业工作的意愿为37.44%。但是2011届毕业生直接到贸易公司、金融业、其他行业的比例分别仅为3.31%、2.65%和94.04%。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虽然到非贸易公司也可能从事单证员、业务员等与贸易相关的工作, 但是, 意愿就业行业与实际就业行业反差如此之大, 很可能表明在校学生对国贸专业的专业面向理解过于狭窄。另一方面, 国贸专业的学生对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工作意愿与实际差距太大, 这可能表明国贸专业在校学生对金融知识比较感兴趣。这反映出在校学生对国贸专业面向认知不足。

2.就业地域预期与实际就业地域的偏差分析

因学校地处武汉, 考虑到武汉在华中的经济地位和发达程度, 本文将武汉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并列。从表2中不难看出, 到广东、武汉工作的意愿分别为12.42%和18.95%, 但到这两个地区实际就业占比分别为33.11%和26.49%。到上海与北京工作的意愿高达45.75%, 远远超过了实际就业地区占比 (仅为1.97%) , 这一数据反映出就业地域预期与实际就业去向强烈的反差。另一个反差较强烈的是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比仅为0.65%, 但实际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比为12.58%。

从这些数据来看, 在校学生就业的地域意愿仍集中于大中型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 即使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工作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这与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经济战略调整急需大量人才有很大差距。

注:※中西部不含武汉市。

3.预期薪资与实际行业薪酬之间的差距分析

从表3和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国贸专业在校学生预期薪资与实际薪资差距不大。因上海和北京的月工资水平分别为5510元和5430元, 考虑到45.75%的学生愿意到上海与北京等发达地区, 学生预期薪资偏低, 这可能与学生为了更好地发展前景, 宁愿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或是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给予新手的薪酬不会太高。但是考虑绝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到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工作, 作为职场新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薪资仍偏高。

注:实际工资水平=平均工资÷12, 单位:元。数据来源:武汉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年鉴2011》, 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

4.学校行业背景与就业方向的差距分析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 非行业特色专业的学生就业可能受到学校行业背景的影响。从表5中不难看出, 国贸专业到纺织服装行业实际就业人数占比为14.57%在校学生, 低于在校学生认为应该增强国贸专业的纺织服装特色的比例 (为17.24%) 。考虑到武汉纺织大学的行业特色, 到纺织服装等行业工作的国贸专业学生仅为14.57%, 很可能表明学校行业背景对国贸专业的就业没有太大影响, 或者是学校的国贸专业与纺织服装特色联系不是很紧密, 也可能反映出在校学生对学校行业背景对如国贸之类的非行业特色专业的就业影响缺乏认识。

表6反映在校学生确实对学校国贸专业的特色了解很少, 因为有高达54.42%的学生对本校国贸专业的特色仅“了解一点”, 还有28.57%的学生“不了解”。而表7反映出了在校学生对本校国贸专业不了解的原因, 主要是宣传不够。进校前无法通过社会及学校宣传等渠道导致缺乏了解的学生比例为34.13%, 还有43.71%的学生认为进校后学校和学院宣传不够。

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特色了解不够, 其原因是多方面。目前地方高校主要是在进行规模上的扩张。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近几年先后合并了湖北对外经贸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其校名也更改过几次, 1999年由武汉纺织工学院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 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合并与更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学校专业特色的认知。

结论与建议

1.从专业面向看, 亟须加强高校在校学生对专业面向的认知与教育

从“宽专业厚基础”的角度来看, 既要强化专业特色, 又要专业面向的多元化。对于国贸专业而言, 既要强化国贸专业区分与如金融学等其他专业的专业特色, 又要强调作为应用经济学大类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传授, 增加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面向优势。同时,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本校相关专业的宣传。对于地方高校而言, 主动加强对学校专业特色的宣传可能比知名高校更为迫切。

2.从就业地域面向看, 高校在校学生应逐步调整工作地域重心

过去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为“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发展战略的推进, 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亟需各种专业人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高校在校学生应逐步调整自己未来就业的地域。

3.从就业薪资预期看, 高校毕业生应降低薪酬预期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手, 高校毕业生更应看中工作给予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 更应该考虑到就业地域当地薪资情况。

4.从学校发展来看, 学校应着眼于内涵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 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作为行业特色较强的地方高校, 只有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着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才可能真正创建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徐高明, 张红霞.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福建教育论坛, 2010 (8) :61-66.

上一篇:申论的好句子背诵下一篇: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