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2024-09-30

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13篇)

1.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一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阅读

(一)春笋(17分)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地上,渗进土里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咂呀咂,积聚着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麻麻密密。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抿笑,在春雨里淋浴。

啊,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啊!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别看它们嫩生生的,浑身可充满活力,比钢钎更坚强,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它们向上的生机。

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的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山泉丁冬为它们伴奏,鸟雀欢鸣为它们歌唱,山花舒瓣对它们魇笑,松柏婆娑为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圈出正确的读音(4分)

迷蒙(mímén、míménɡ)欢畅(huānchànɡ、huāncànɡ)

春笋(chūnsǔn、chūnshǔn)石缝(shífènɡ、shífònɡ)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3分)

3、简要说明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作用。(4分)

(1)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2)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地上,渗进土里了。

()

(3)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

内容省略,省略了()

(4)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的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

内容省略,省略了()

4、这篇短文赞扬了春笋顽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主要表现在:冲破______________,顶开_________________,窜过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二)光阴(20分)

①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到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②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漂漂)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③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④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⑤从你的视野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

⑥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变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哀、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闪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镌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画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全都由他精心指挥着。

⑦他(按、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⑧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⑨他公正。()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新课标第一网

⑩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划去括号中用错的字。(3分)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3、划线句子中有一组反义词,它们是()——()(2分)

4、请在文中找出排比句,并选择其中一句摘抄在下面的方格内。(2分)

5、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回答,时间的慷慨与公正主要表现在哪里?

时间的慷慨表现在__

时间的公正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相同的时间,有人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是因为;

有人却什么也没有留下,那是因为。

(2+2分)

7、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第6小节的大意吗?(不超过1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天的怀念(18分)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默、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恳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善’,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捷、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告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分别在四个括号里圈出合适的词语。4分

2、默读文章,完成填空。

(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1+2分

句中“喜出望外”的意思是,文中母亲喜出望外是因为。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3分

句中的“这样”是指,而“我”没想到的是____,更没想到的是_____。

3、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还有什么话想说呢?2分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作者懂得了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写一写。(字数40个字以上)4分

__________

5、请你写出一句在课内外学到的表示人间亲情或友情的诗句。2分

_________

二、作文(40分)写字分5分

题目:美好的回忆

提示:五年的小学生活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请选择学校中的一件事,有条理地写下来。400字左右

2.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二

一、关于催化剂概念的表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37页关于催化剂的概念, 第五行“这种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反应速率”中的“增大”, 我认为表述为“改变”更为妥当。因为催化剂包括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同样称为催化剂。湘教版教材上册114页和人教版教材上册38页对催化剂的表述均较严谨。

二、关于二氧化碳状态变化的叙述

固体二氧化碳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冰”, 在常压下, 温度高于-78℃时, 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显然, 这种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上称为“升华”。而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41页二氧化碳状态变化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中的“气化”应改为“升华”更为妥当。因为“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理现象。原句的表述虽然使用了“气化”而非“汽化”, 但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湘教版教材上册39页和人教版教材上册115页对此内容的表述均无疑义。

三、关于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记述

20℃时,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如出一辙地转载、复制和沿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下册第258页附录四也毫无例外。笔者认为对碳酸的挥发性有待推敲、商榷。据调查和分析, 挥发性酸是指逸出溶液后还保留酸分子形式的酸, 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而碳酸逸出溶液的气体是CO2而不是H2CO3, 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 笔者认为严格说来, H2CO3是不稳定性酸并不是挥发性酸。

四、关于氯化钠的形成的微观图示的描述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Na+) ,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Cl-) , 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成了氯化钠。但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9页图3-16对此过程的微观描述显示: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明显比钠原子小。这是对的, 因为根据原子、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知:电子层数越多, 粒子的半径越大。而构成氯化钠的氯离子应大于氯原子, 这是因为当粒子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同, 核外电子数不同时, 核外电子数越多, 粒子的半径就越大。因为在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同的前提下, 核外电子数越多, 电子与电子间的斥力逐渐增大, 结果导致粒子半径不断增大。因此, 氯离子应大于氯原子。但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9页图3-16对此过程的微观描述显示:氯原子与氯离子大小相等。这一点运用化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笔者建议将此微观图示加以修正。

五、关于原子的客观存在的描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6页图3-12, 据本教材介绍, 这是国际上借助扫描隧道技术在铜的表面上镶嵌48个铁原子, 并将其排列成一个圆形图像。教材中取用该图像是借以说明原子的客观存在及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笔者所不解的是, 为什么要在铜的表面上镶嵌48个铁原子而不是铜原子呢?而湘教版教材上册61页图3-11恰恰取用了同样的这个图像, 却注释为“STM观察到的48个铜原子的图像”, 这个注释与本人的想法一致。但这究竟是两幅图还是一幅图?该图像中到底是铁原子还是铜原子?这些似乎与运用该图像的用意无关紧要, 但基于科学的求真、求实的严谨性, 归属于一个确凿的注释显得很有必要。

六、关于元素周期表示例的阐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149页附录四和下册259页附录五出现了两次元素周期表。表中以氧为例, 说明了每小格代表的元素、元素符号及相关数字的含义。但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出现了差错。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与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所在的表格背景不一致。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所标识的是金属元素的颜色, 而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 应将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由深蓝色改为淡蓝色为宜。

七、关于中和反应中的“中和”的表述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也就是说, 中和反应的反应物要求是一酸一碱。但沪教版教材有两处在运用“中和”这一化学术语时稍显随意, 忽略了对中和反应概念的顾及而缺乏学科术语的严谨性。第一处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146页附录二最后一段倒数第三行:“如不慎将较多量的酸 (或碱) 液泼在实验台上, 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或稀醋酸) 中和……”中的“中和”笔者认为欠妥。因为, 酸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是酸和盐发生反应, 因此不是中和反应。第二处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下册第204页练习与实践栏目中的第5题:“蒸馒头、炸油条常要用小苏打 (NaHCO3) 或纯碱, 它既可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又能起发泡作用。怎样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本题中也使用了“中和”这一化学术语。同样, 题目中所涉及的“小苏打 (NaHCO3) ”和“纯碱”均属于盐, 它们和酸反应不能断定为中和反应。因此笔者认为上述两处“中和”术语的运用均有待推敲商讨。

八、关于物质或溶液颜色的图示描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下册第154页图6-3中的第二支试管内盛装的是硫酸铜溶液。教材中所显示的颜色为绿色, 这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际颜色为蓝色不一致。该图的用意在于介绍三种带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因此, 颜色的真实、匹配很重要。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0页图3-3a中第三个烧杯颜色改为红色更为客观。

九、关于铁生锈数据的统计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126页第一行“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 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一句中的“十分之一”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8页最后一段第三至第五行所述的“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不相吻合。而九年级化学湘教版教材下册第50页第一自然段第一至第二行对此内容的叙述则为25%~40%。如果上述三个数据都是可靠的话, 那么原因应该在于数据统计的时间不同。因此, 笔者查阅并考证了上述三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时间, 分别为人教版2006年出版, 湘教版2008年出版, 沪教版2008年4月修订出版。基于此, 沪教版的“十分之一”仍有待考究。

3.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三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4.沪教版一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 篇四

一为介词+名词/动名词, to 在下面的用法中是第二种,即to+ 名词/动名词:

admit to承认

confess to承认

be accustomed to习惯于

be used to习惯于

stick to 坚持

turn to开始,着手于

devote oneself to 献身于

be devoted to 致力于

look forward to 盼望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英语知识点一年级

1. 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这类连词主要有 but, yet 等。如:

Someone borrowed my pen, but I don’t remember who. 有人借了我的钢笔,但我不记得是谁了。

He said he was our friend, yet he wouldn’t help us. 他说他是我们的朋友,但却不肯帮助我们。

2. 表示因果关系的并列连词。这类连词主要有 for, so 等。如:

The child had a bad cough, so his mother took him to the doctor. 这孩子咳得很利害,所以.妈带他去看医生。

You are supposed to get rid of carelessness, for it often leads to serious errors. 你们一定要克服粗枝大叶,因为粗枝大叶常常引起严重的错误。

注意:for表示结果通常不能放句首,也不能单独使用。

3. 表示并列关系的并列连词。这类连词主要有 and , or , either…or , neither…nor , not only…but (also) , both…and , as well as 等。如:

He didn’t go and she didn’t go either. 他没去,她也没去。

The weather is mild today; it is neither hot nor cold. 今天天气很温暖,不冷也不热。

Both New York and London have traffic problems. 纽约和伦敦都存在交通问题。

It is important for you as well as for me. 这对你和对我都很重要。

5.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五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只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词语7个。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懂得“自治自理,不依赖他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2.学会部首查字法的方法。3.了解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播放狮子的录象)2.生齐答。(狮子)3.你能用一个词语来介绍一下狮子是怎样的? 4.生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减风凛凛、威武、凶猛可怕„„.5.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读课题)

过渡:课文里的狮子又是怎样的狮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课文录音。

二、听录音、感知全文 1.生边听录音边思考问题。.持之以恒

精品教案

2.交流:课文中的小狮子是怎样的狮子? 过渡:两只小狮子不同在哪呢?我们一起去学学课文第二节吧。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另一只却。(出示)2.完成填空并出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1)做滚、扑、珊、咬”的动作,换词理解“整天”。体会小狮子的勤劳。做“懒洋洋”的动作体会另一只小狮子的懒。(2)朗读指导。3.学习生字。

4.小结部首查字法。背儿歌。5.齐读第二小节。

四、合作学习3—6小节

1.小组分角色读3~6小节。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 2.交流:

部首查字法的几个步骤。

(1)交流“漫”的查找方法和页码。

(2)开火车读词语:“练功、功夫、用功、侵吞吞、快慢、地位、位子、吞下、云吞;慢吞吞是”ABB形式的词语,课文里还有哪个词语也是ABB形式的?拓展:ABB形式的词语。读词语:慢吞吞懒洋洋(3)分角色读3—6小节。

五、学习最后一节,懂得道理 1.狮子妈妈说什么? 2.出示狮子妈妈的话,指导朗读。

3.如果你是狮子爸爸或是勤劳的小狮子,你会说些什么呢?(想像说话)4.揭示道理:自治自理,不依赖他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六、拓展练习续编故事:

一天,两只小狮子迷路了。突然,森林里跑出一只大老虎„„两只小狮子会怎么做呢?

持之以恒

精品教案

七、小结: 你愿意做哪只小狮子呀? 对呀,自治自理,不依赖他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八、指导写字

九、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与词语。2. 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板书: 25两只小狮子

一只狮子(刻苦)另一只狮子(懒惰)

滚 扑 晒太阳

刻苦练功,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6.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六

本节课是Unit 1 My classroom的第四课时,主要学习的是有关教室设施的单词及句型,而我们自己的教室里就有许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可以利用我所在的教室创设情景结合单词教学,让孩子体验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英语单词,加深孩子的记忆。同时我也利用教室这个情景开展任务型课堂活动。

Step1 在常规的“Free Talk”环节中,我与学生用平时最简单的句型进行交流,T:How are you today everybody ?

T: who is on duty today ? Do you sweep the floor and clean the window ?

这样就形成一种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语言环境,并通过这种环境帮助他们预习classroom里即将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Step2 Games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是以指令游戏为主,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I say and you do 让学生根据我读的单词指出教室里的实物,边说边做边玩,在活动中复习单词。这样轻轻松松的就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充分达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效果,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Step 3 游戏做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做”的环节。我说:The classroom is dirty now ,who can sweep the floor ? Who can help me to clean the board ?这个环节的设计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就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习惯。

Step 4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我还穿插了一些儿歌和英语歌曲。如:在做打扫教室指令活动后,我播放了一首儿歌《I like my classroom》教学生如何爱护我们的教室,明白劳动是光荣的,这种形式能调节课堂气氛。

Step 5 巩固与创新。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教室作为情境,让学生自编及表演对话,让他们在教室外交谈“we have a new classroom ”再走进教室交谈“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这样就达到了巩固新知的效果,同时也能发掘孩子认识新物并能开口说出的能力。

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很活跃,许多从未主动举手的学生在这节课中积极性很高,虽然在发音及句型的运用上出现了很多错误,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突破。正是由于全班学生的参与,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游戏中,我没有真正驾驭好课堂秩序,自己在口语中还出现了语法的错误,可能误导了学生。肢体语言还不是很丰富,语言也不是很有艺术,这些都是我今后急需加强改进的,毕竟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另一方面,游戏要多样化,因为同样的游戏不能玩三。四次,那样学生就会腻的,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任务型的课堂英语教学。

创建以活动为主的任务型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乐中品味英语的.无穷乐趣。外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环节之中。

7.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七

一、情境创设, 激发识字学习的内动力

师:小朋友们, 今天孙老师想带大家去动物园玩。 看! 谁来了? ( 播放动物园的情景图, 画面定格在一只可爱的小狗上。 )

师:我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了小狗在干什么? 听见了什么声音?

( 生答)

师: 要想去动物园看更多的动物, 得先叫出它的名字。

( 出示:犬)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象是6~7 岁的儿童。 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爱玩, 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 喜欢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犬”字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而且比较书面化。 课堂伊始, 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情境, 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告诉学生只有先大声叫出“ 犬”的名字, 才可踏上今天的“ 动物园之旅”。 这样的情境创设, 让识字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多样, 提升识字学习的主动性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强调, 低年级要注重“ 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生字的呈现方法多种多样:

1.图字结合, 形象识字

师: ( 出示喜羊羊图) 看! 迎面走来了谁? 在生活中, 你们还见过哪些羊呢?

生:山羊、绵羊……

师: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个“羊”字的?

生:“ 羊” 的点和撇就像山羊的两只弯弯的角, 三横就是山羊肚子上的三排肋骨, 那长长的一竖就是山羊长长的尾巴。 ( 胖乎乎的男孩一边回答, 一边用两只手放在头上比画山羊的两只角。 )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引导学生去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图字结合, 能够给予低年级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 帮助他们初步构建汉字的学习架构, 构建起汉字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提升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借助拼音, 快乐识字

在学生学习“ 鹿”字时, 我首先出示汉语拼音“ lù”, 让学生们尝试正确、 大声地读出这个字。 此时,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23 个声母和6 个单韵母, 大部分学生具备借助汉语拼音读出“ 鹿”的能力。 我话音刚落, 学生们就纷纷高举小手。 他们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来解决生字的读音难题, 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得到了适度的自我满足, 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3.音乐律动, 享受识字

在“ 鸟”字的教学中, 我播放轻松欢快的关于小鸟的音乐, 让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自由自在, 沉浸其中。 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孤立的字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变成了可爱的小鸟, 变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 变成了一支欢快的舞蹈。 学生们和我一起边唱边跳, 枯燥抽象的字竟然变得这么有趣。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 鸟”字。 这样的教学解决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文化渗透, 探寻识字学习的源头性

汉字传承着中国的悠久文化, 承载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广泛信息。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 教师可以挖掘汉字文化, 探究汉字构字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教学“ 龟”和“ 鱼”时, 我分别播放了汉字演变的视频。视频中先是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伸着长长的脖子, 四只爪子有力地伸向四方。接着, 乌龟的四只爪子慢慢地缩进去, 小乌龟的头也变成了鱼字头, 甩来甩去的小尾巴变成了“ 龟”字的竖弯钩。学生们睁大眼睛, 屏住呼吸, 看完了这一段神奇的汉字演变视频。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历史的展现、汉字故事的讲述、汉字知识的引入, 都是对汉字文化的挖掘,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祖国汉字悠久的文化, 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字,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寻汉字文化的源头性的好奇心。

四、关注运用, 指向识字学习的终极性

师: ( 播放儿歌) 你们听出了什么? 小鹿带来了哪些朋友呢?

生:帮小牛赶苍蝇, 小牛送给花一朵。 帮刺猬摘苹果, 刺猬送给花一朵。 ……

师:小朋友们, 你们还能接着编儿歌吗?

……

1.创作儿歌, 体验成功

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 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形式。 虽然学生们并不一定认识所有的字, 但在教学中, 我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们先说出小鹿的动物朋友们, 再说小鹿帮他们干什么事情。 这样的句子把熟悉的语言环境和生字联系起来, 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识字。 这样,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还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

2.讲述故事, 训练语言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如在学习“ 龟”以后, 我请学生讲述 《 龟兔赛跑》 这样的经典小故事, 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倾听能力等, 还能让他们准确地记住“ 龟”这个字。

8.沪教版七年级古诗 篇八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P16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松

(唐)杜荀鹤

P17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杂诗

(唐)王维

P4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P4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石壕吏

(唐)杜甫

P44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又呈吴郎(唐)杜甫

P45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登岳阳楼(唐)杜甫

P46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 P48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卖炭翁(唐)白居易 P49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P52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P54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无题(唐)李商隐

P5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P6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P6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P75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P76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红梅(宋)王十朋

P92

桃李莫向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P93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P109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人怜故乡水,万里送归舟。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霄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唐)李商隐

P110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移舟泊烟渚

(唐)P92

(唐)P92

(唐)P92

(宋)P17

移舟泊烟渚

(宋)P76移舟泊烟渚(宋)P76(宋)P76(宋)P76(宋)P76(宋)P76(宋)

(宋)

(宋)

(宋)

9.沪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试卷 篇九

初一语文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默写(10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未肯十分红。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4.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10题(12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选文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__。(2分)

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汝亦知射乎? 知:(2)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唯:________________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翁曰:

以.

我酌

知.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3分)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10、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道理是(3分)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熟能生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3题(6分)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如此以学自损 以:________________ .(2)轻慢同列 轻:________________ .

12、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是(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学习生活谈谈,我们应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4——17题(15分)

‚情绪污染"也是病

①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户斤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②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

③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④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⑤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14、根据本文内容,我们知道“情绪”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其中的 多少决定人的情绪变化。(1分)情绪污染的害处有、;(2分)

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3分)

(1)

;(2)

善于克制和忍让。;

(3);(4)。

15、本文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分)

16、本文多处引用格言,其作用不同,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3分)A第一节引用说明生气的危害性。B第二节引用说明加强品格修养可以有效防止情绪污染。C第三节引用说明了情绪的危害。D第五节引用的目的是呼吁人们拥有乐观情绪。

17、为避免情绪污染,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并试说明理由。(3分)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8——24题(17分)

躺在母亲身边

⑴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⑵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nài烦。

⑶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⑷‚聊天。‛我不nài烦地说。

⑸‚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⑹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⑺‚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⑻‚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也行。‛

⑼‚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⑽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时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备受、倍受)疾病的折磨,今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长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睛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静静地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8、文中有一处拼音,应该正确书写为:nài 烦(1分)

19、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A: B: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2分)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21、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3分)。

22、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下列对刻画母亲形象的描述语句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处母亲询问我“干什么”时,从母亲的神态和“我”回答中,刻画出母亲内心的孤寂。B从母亲问我“不累吗”,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C第二处母亲让我“闭着眼歇一歇”,反映出母亲想让我躺下陪她说说话的急切心理。

D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疾病缠身、内心孤寂却一心担心孩子“累”坏身体的慈母形象。

23、文章第⑾段运用了 叙述方法(记叙顺序),这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24、通过阅读,在下列选项中对本文中心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反映了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现状。B本文通过对母亲的细致刻画,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C本文要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D文章提醒人们不要忽略对身边亲人的关爱,结尾更是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三、写作(40分)

25、题目:《留在心中的温暖 》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写出真情实感。

10.沪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总结 篇十

People around us Ⅰ.短语(词组)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16.3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Unit 3 our animals friends Ⅰ.短语&词组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Unit 7 poems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知识点总结

Ⅱ.语法

一、when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11.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十一

1、认读4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3、将《太空人的生活》与《机器人》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4、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教学重点: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作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积累归纳语言,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学生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对于这样的科普类文章乐于阅读。

4、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画批,完成表格任务,并能在小组活动时进行交流。

5、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拓展阅读要求,并能够进行简单复述。

6、学生能够通过打写来表达自己发明的心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种创新识字,画批、小组讨论、打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资源:

1、跨越式语文资源。

2、语文书、表格、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忆学法

1、《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故事中的嫦娥因为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而飞上了月球,而今,许多宇航员则借助科技的力量登上了月球,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已不再神秘。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上是怎样生活的,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32课《太空人的生活》。

2、看到课题旁边的星号,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该怎样学习?

出示投影:自主学习,了解课文。

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梳理结构,总结写法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两篇略读课文,有信心吗?

二、学习课文,梳理结构。

《太空人的生活》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那么太空人的生活究竟与我们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用~~~画出来。

(2)、太空人的生活与我们有什么区别。

独立思考后同桌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

4、回顾课文,梳理结构。

(1)、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汇报的内容,赶快找出来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一段中哪些词最能说明太空人生活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了太空人生活的特点,也就是先总写,3——6自然段围绕这从不同方面具体描写了太空人的生活,再分写,这种文章结构叫总分。

(3)、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从衣、食、睡、洗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太空人的生活)。

师: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不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们发明、使用机器人也已不再是梦想。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篇文章《机器人》。

1、这篇文章中也蕴含着总分结构,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把总写的句子画出来。

2、默读4——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重点句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机器人的本领,用~~~画出来。

3、比较:两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在资料城中还有许多这样这样有意思的科普文章,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吧!

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将前三篇文章的内容按要求填写在表格中。

2、想一想:这几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写法课文《奇妙的音乐建筑》《“鸟巢”式国家体育馆》《有趣的机器人导游》

概括一个特点(总写)

从哪些方面把

特点写具体

(分写)

结构类型

四、尝试运用,打写创编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一定迸射出了创造的火花。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未来的为题,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将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打写下来。

12.沪教版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篇十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4、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13.沪教版一年级辅导材料 篇十三

一、中心思想

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辩证关系。

二、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三、内容理解

1、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 十二三矣,令做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一,其父愚昧:“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二,社会环境:不重视人才培养,“邑人奇之”,“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

3、如何理解题目“伤仲永”?作者“伤”什么?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父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4、作者是怎样知道仲永三个阶段的事的?这三个阶段详略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采用“闻”、“见”、“问”的见闻录方式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仲永的重视。

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前后对比,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第五课《周处》

一、中心思想

本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周初年少时,粗暴强悍,被同乡人认为是本地三害之首,当他知道后有了悔改之意,并且找到陆机陆云,陆云的一番话使他痛改前非,自勉自励,“终为忠臣”。文章皆陆云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二、文学常识

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世说新语》。

三、内容理解

1、作者是怎样写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的?

作者写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首先是用概括的语言直接叙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接着,又将周处与蛟、虎并称,“义兴人谓为三横”,而特别点明周处“尤剧”,这就充分说明了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的情况。

2、如何评价周处?

A、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甚于蛟与虎。

B、周处杀虎斩蛟表现出无比的勇猛。

C、当周处意识到自己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D、周处走访名士,遵从指点,终为忠臣。

3、“朝闻夕死”

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可死矣。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第二单元 故乡情思

《社戏》

作者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1词语读音与意思: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楫 一.划分课文结构 三部分:

一(1-4),回忆“我”少年时代和鲁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略写)。二(5-30),看戏经过(祥写)。(一层(4-9):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10-13):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14-21):在赵庄看社戏;

四层(22-30):归航偷豆。)

三(31-40),“六一公公”的夸奖与“我”的感叹(略写)。二.理解课文

1.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3)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双喜,阿发,桂生)。(4)平等自由(“打太公”,“犯上”)

(5)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作用: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人物,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详写看社戏作铺垫。

2.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找出来并体会作用。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3.夏夜行船写了哪些景色?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石马、石羊;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心情:急迫,兴奋愉悦

4.“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 不好看

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侧面描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5.在偷豆的几段描写中,作者要表现什么?

作者通过对孩子们“摸”、“摘”、“煮”、“吃”等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6.你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我”所难忘的不是看戏、吃豆本身,而是平桥村老人孩子的淳朴、善良、真挚的个性,以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平等的气氛,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7.人物形象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充满自信,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办事周到,是孩子们的领袖。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第三单元

唐诗精华(下)

杜甫诗-----《石壕吏》

1、文学常识:选自《杜工部集》,杜甫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唐代诗人。著有《三吏》《三别》。

2、内容理解:老妇致词分三层:

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人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第三层:(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的现状。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去河阳。

首句“暮投石壕村”,“暮”字、“投”字、“村”, 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品味“有吏夜捉人”:不用“征”、“招”而用“捉”,揭露官吏残暴,“夜捉”说明经常发生,手段歹毒。

品味“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强烈对照,突出老妇的无奈与悲惨,官吏的蛮横;引起下文,“致辞”内容照应“吏呼”及“妇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现。“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被捉走。

主旨:揭露官吏残暴,同情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希望唐王朝的平叛战争获得胜利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杜甫诗---《又呈吴郎》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官吏的剥削和战乱是造成广大人民贫困的根源。思想感情:对穷苦人民的关爱,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

杜甫诗---《登岳阳楼》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首、颔联重在写景,颈、尾联重在抒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东南坼”、“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宏伟奇丽。同时,又寓情于景,暗含诗人长期漂泊无依的感情。

颈:自己:“老”、“病”、“孤”——年老多病,流落在外,凄凉、哀痛、幽怨。尾:国家:“戎马”、“涕泗流”——战乱不休,漂泊不定,报国无门。

白居易诗----《放言五首》

文学常识: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卖炭翁》等。

主旨:对人或事物要得到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去判断,决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轻率地下结论。

白居易诗----《卖炭翁》

白居易:

内容理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出色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

主旨: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描写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不成反被掠夺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点明被贬的时间、地点、环境,说明贬谪时间长,体现作者的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体现了他对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的豁达襟怀。现常用它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诗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吟咏的是佛家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隐含的是空门禅悦奥妙的顿悟: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了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的描绘了山寺的幽深、清寂的景色,成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以动显静,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映衬山寺的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与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禅院幽深、清寂的氛围。诗人以此来实现心灵的顿悟,达到内心世界的自我平衡。作者仕途不顺,他寄情山水,正是希望能以此排解内心苦闷,摆脱尘世干扰。

《无题》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联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第一句两个“难”有什么不同?

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主旨: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又委婉含蓄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诗歌既有对爱情的悲伤、痛苦,也有坚韧、执着。

第四单元

山水清韵 第十五课《壶口瀑布》

一、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通过写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品格,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的民族精神。

二、文学常识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是我国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三、内容理解

第一次(1-2段)看到雨季中的壶口瀑布。第二次(3-5段)看到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最后一段作者再次抓住了壶口瀑布的博大宽容、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欲强则抗,死地必生的特点,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由衷赞美。

四、写作特色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征写景寄情

2、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 A写景细腻,形象可感 文章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B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C详略得当,句式错落

文章写一到壶口瀑布,雨季观瀑,采用了略笔处理。写二到壶口,春天观瀑,则详写,写大水由高到低,流泻而去。结尾一段长句与短句参差错落,很有韵味,引发出诗意的联想。

五、词语积累

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寒噤、驰骋、漩涡、怒不可遏

第十六课《小石潭记》

一、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运用移步换景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摹了小石潭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但也由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二、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写下《永州八记》,《小石潭记》选自其中。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感情,倾注了他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作者先闻其声,后见其形,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读者看到不同的景物,像一部山水风景片,很有动态的美感。

2、动静结合

写游鱼时,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佁然不动”,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这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一些鱼儿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四.文段分析

表现水的清澈: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进行描写。(具体分析略)

写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动静结合;“与游者相乐”——闲适,灵敏,活泼——拟人

第三段:形象比喻写出了溪身蜿蜒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上一篇: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下一篇:安全目视化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