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2024-10-24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精选13篇)

1.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一

小 组 合 作 学习的 心 得 体 会

打 洛 镇 中 学:李 国 民

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两年了,各学科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心得,因为学科不同,课堂组织能力的不同,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可能也有所不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有成功地体验,也有失败的体会。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我想,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吧!现就谈一谈我对数学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的一些感受吧。

首先,谈一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以上几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但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开展不当又会给教学带来哪些后果呢?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1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其不足之处是: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

2)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模式时一定要注意趋避利益,要认真思考什么时候,什么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不能什么内容都丢到小组合作学习这摇篮来完成。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定,因此不能过急。

2014年2月20日

2.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二

将班级授课变成班内再分小组模式, 学生学习以“自主, 合作”为主要方式, 在形式上, 我采用的是把学生分成十个小组, 每个小组六七个人。每组评选一名组长, 确保学习更加有效的进行。上课的时候将组别写在黑板一侧, 给回答正确的小组加分, 回答错误的减分, 让课代表记录, 到了学期末, 总结各组成绩。成绩高的优胜组每个成员给予物质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肯定, 这种的肯定和奖励, 激励着每个人的努力奋进, 分值最少的组别, 要进行惩罚。小组合作课应该怎么上呢?我觉得的有三个要素要弄清楚:

第一就是问题的投放, 什么时候投放, 如何投放, 教师的提问应当明确具体, 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那些缺乏程序性, 思维跨度太大不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比如教材27页有关城市的空间结构,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重点让学生讨论了武汉的经济地理区位。我把问题具体化a.地形怎么样;b.气候;.c.水源;d.自然资源;e.土壤肥力;f.交通通达度;g.文化政治;h.农业基础。

第二是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怎么介入学生当中, 什么时候介入怎样介入, 介入程度怎样, 这些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老师不仅要听取优等生的想法, 也要关注差生的问题, 注意个体的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 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不然有个别的学生就会不主动, 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参与讨论的学生就会减少, 教师必须把握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每个同学特长与不足。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设, 根据教学的实际, 巧妙挖掘教材的潜在意义, 才能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第三就是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精讲点拨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 学生讨论时, 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 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 在此基础上, 迅速地加以思考, 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 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 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学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发言人, 然后将集体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集体的智慧, 又展现了个人的风采, 实践证明这样学生更愿意主动和组内同学交流, 共同研究问题踊跃的发言。

通过对小组合作课的现实体验我觉得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促进了认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增强认知兴趣, 学生有机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 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 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 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都会参与其中,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都认为自己是小组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是培养了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小组中以合作为主, 组间以竞争为主, 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 使课堂气氛既紧张, 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集体荣誉感, 组员十分珍惜时间, 紧张而密切合作, 彼此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 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 语言更明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3.有效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体会 篇三

一、構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分成二至八人一组。如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句型操练时,可组织二人一组的 pair work,而在进行如讨论,调查,辩论等复杂的交际活动时,可采取四人一组的 group work。而在进行如单词竞赛,故事接龙等规模较大的竞赛时,可以采用大组模式。

二、全面选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确定各小组的人员后,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学生选出英语学习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又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些组长学生肩负着帮助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目标的重任。尤其是在高一起始阶段每个小组长就是一个小英语老师。到了高二、高三阶段,学生熟悉了合作学习,同时各层次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采用轮流担任的办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趣味性、教育性、多样性、真实性、阶梯性等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设计每一次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活动,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且有话可说,也乐意说。学生在口头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对此不必太多虑,也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要确保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类小组活动,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2、教育性原则。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说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以 学习NSEFC Book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为例,在教学完成阅读文章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如果教师仅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袁隆平的生平展开了讨论,在课堂中学生们虽踊跃发言,讨论气氛也很热烈,但讨论后的汇报仅是照着课文上的细节朗读了一下。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只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仅了解文中的信息,却没有深刻领悟到文章的内涵—袁隆平热爱科学、乐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更谈不上在思想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教育性意义。因此,在设计拓展性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也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思考,从中得到感悟。

3、多样性原则。合作学习的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师生互动,组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4、真实性原则。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真实性。如学习Book 1 Unit 4 Earth quake时,在上完课文后学生知道了地震时我们应如何逃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刮台风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每个小组可设想不同的情景,如:如果你在学校读书、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如果你在海岛旅游等,应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我们象山是台风的多发地区,这项活动非常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防台风知识。。

5、阶梯性原则。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教师一声令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调查或采访,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任务的阶梯性原则,新授之后,立刻让学生投入到一些较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去,如角色扮演、辩论、叙事、调查、采访等,其结果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实际运用中张冠李戴,或者更本不知道如何应用,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阶梯性原则,既要考虑学习的层次性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做到设计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在高一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做调查摸底,以便使所设计的问题、话题、任务等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用,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任务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问答、转换、扩展等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活动来达到强化与巩固的目的,而在高级阶段任务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句型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等一些联系社会实际的任务。如在学习if虚拟条件句时,可让学生先操练与现在(If I were free, I would attend the lecture.)、过去(If I had been free yesterday, I would have attended the lecture.)、将来事实(If I were \ should be\ were to be free, I would attend the meeting.)相反的三种句型,在学生掌握基本用法的基础上,再给他们布置了高级任务:Some students throw rubbish here and there,which makes our school dirty. If you wer e headmaster in our school,what would you do to deal with it?Explain your reasons?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用6-10句子口头表达出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需利用新知识并滚动以前所学知识,达到既复习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些句子达到了80-100字左右,也是高中学生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合作的技能。

4.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学习心得 篇四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深入人心,而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主动地、富有个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教学中如何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第一、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地让他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对于这样的学生,决不放弃。让学生获得到与自己期望相当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对学习寄予的期望,同时,经常督促、辅导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用心听课,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学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就是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难点,记疑点;做笔记,重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启迪思维,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开展课堂检测评价。课堂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检测,全班交流,又可以小组互测,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抽生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评价。提高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推断结论结论,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五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安阳市高楼庄小学 郭玉涛

【文章摘要】合作与发展是学习生活的主题,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即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成为学习的一份子来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教师要放下身段,融入学生当中,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关 键 词】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实践探究

合作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不管时在生活当中还是学习当中,都离不开合作。小合作有小发展,大合作有大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合作。小组合作在音乐学习中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即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成为学习的一份子来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教师要放下身段,融入学生当中,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加与活动。教师要深入合作 河南省2015年音乐教师论文评比

学习小组,把自己当作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地合作与互动,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学生的交流及展示中,教师要避免过多干预。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过多地限制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猜想,老师不急于得到圆满答案,只能在关键时刻做点拨或启发。

二、培养团队凝聚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师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四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王亮亮同学在《买菜》这首歌曲中拍打节奏:“X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中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他,河南省2015年音乐教师论文评比

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三、寻机合作,合作探究。

学习当中既要有自主,也应有合作。如何巧妙的利用时机进行合作呢?这就需要老师寻找好时机,把握好时段,恰当的合作介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河南省2015年音乐教师论文评比

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探究,共同提高进步,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火花,群策群力可以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知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四.明确问题,引导到位

教学中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在合作学习及交流中,让学困生先发表看法,不作出对或错的判断,让中等学生发言各抒已见,大胆提问,再让优等生进行归纳小结,老师作最后的点评。让整个学习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调控措施。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步骤;扩大学习交流的参与面,使每个组员都有均等的表达机会;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当学生的语言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

五、正向评价,促进发展。河南省2015年音乐教师论文评比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栏目,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的中

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

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 河南省2015年音乐教师论文评比

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科学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6.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首先是小组的建设。小组的合理划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好小组后一定要选出一个“优秀”的组长,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因此小组长的作用可不能忽视,不是选定组长就算小组建设完成,一定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的给予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同时要加强小组的凝聚力,可以通过比赛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团结就是力量,让每个学生有团队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其次是小组的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各组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不仅评价小组的展示能力,还要评价各组的参与程度,团结合作,任务完成和倾听等等。用评价来调动和调控课堂,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有为小组争光的动力。利用评价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并非只有聪明人才能成功,而是能听取别人意见,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功。

第三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正如韩校长所说的:“并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而是当学生遇到疑惑或者当学生产生较大的分歧等等时,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而且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我们对学生是放手,而不是放羊,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必需的补充和深化,对学习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欣赏者和对所学知识的简单的总结。

第四是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自己高高在上和学生一起学习,虽然很努力的去降低自己的高度,力图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来也没有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自然也就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荣誉感,什么是自卑感,尤其是后者。是这次培训让我体验到了做学生的感受,体验到了作为一个学困生的感受。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在小组里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当老师布置好任务时,也不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心想不着急,有组长呢。等到展示时又害怕组长点名让自己上台,感觉这样的课很无聊,上课是一种煎熬。这不就是我们班中学困生的真实写照吗?由此可见,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布置任务后一定要走到学困生的身边,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流想法,适时的引导点拨提供帮助,不要总是把他们交给组长,他们需要的是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得到自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的成长。

最后要坚持课堂改革之路。听同行们的分享,让我知道在我们探索课改奥秘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和我们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可看看现在的我几乎没有了士气,但是他们却对自己的经验谈论的头头是道,他们说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他们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选择了坚持,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虽然他们现在不是做的非常出色,但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看到他们,再回想他们的分享,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想走好课改之路,必需得坚持,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7.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七

关键词:初中政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是全体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而在教师组织下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初中政治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合作, 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初中政治课合作学习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 学生在小组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旨在培养中学生的政治课学习能力,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主体”的转变, 使学生成为政治学习的主人,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同伴, 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政治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沟通, 增强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下面就谈谈合作学习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合作欲望

1.1. 设疑导入, 激发合作兴趣

导入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新课的前奏。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 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 即精彩的课前导入。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起着酝酿学生情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设疑导入就是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学始于问, 没有问便没有学。疑问对学生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好奇的心理变为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激发合作欲望, 促进合作达成。如: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时, 教师举学生痛恨的事例———小林偷看他人信件, 让学生明确公民有自己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不能受到侵犯的, 知道小林偷看他人信件的行为已经侵害了他人的公民权利。教师设疑导入:“你知道我国的公民还有哪些基本权利吗?小林的行为为什么不对呢?”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小林的行为, 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因势利导, 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 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激发合作兴趣, 使课堂活力无限。

1.2. 运用媒体, 宣染合作氛围

多媒体用于初中政治课教学活动, 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溶于一体,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调动了初中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把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形象的实物, 让学生便于理解, 容易记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把政治教学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宣染了教学氛围, 达到了事半功倍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课时, 教师播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部分录像,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百年雪耻洗的一件大事, 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历史性的重要时刻, 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都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交接仪式上英国降下了“米”字旗, 我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所有中国人心潮澎湃, 激动不己, 学生们也为之动容, 情绪激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 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及时引出:“香港成功的回归祖国怀抱遵循了哪一项基本方针?是谁提出了这一伟大构想?它的含义是什么?”用多媒体导入, 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 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2. 践行合作学习, 构建魅力课堂

2.1. 异质组合, 培养合作意识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对组长和组员有明确的分工, 大家共同分担学习任务, 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人人都尽其所能, 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合作是为了解决问题, 共同提高, 应避免表面上热热闹闹, 而没有效果, 流于形式。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达到共同解决政治课堂上的疑难问题的目的, 突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的意识。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受污染情况的具体材料, 然后把学生异质就近组合成学习小组, 确定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职责, 进行分工合作, 让他们共同调查并分析本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并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人人有任务, 个个是学习的主角。经过小组的认真调查、分析讨论之后, 小组代表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此问题的看法, 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能够抓住他人发言的要点, 吸取其中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探究,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使学生变“苦”为“乐”, 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 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2.2. 任务驱动, 彰显品德魅力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政治学习任务, 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组合, 一般是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 小组成员之间是同质组合, 个性差异较小, 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分工协作, 明确责任, 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 人人有事做,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他们的参与意识, 并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如:在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课时, 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 (1) 利用休息日, 学生和老一辈访谈, 了解八十年代前后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情况。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 按照任务驱动组合,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体味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繁荣, 了解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2) 师生共同回顾在我们生活中, 有哪些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自主发言, 合作交流, 感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 适时进行指导, 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给予正面的、积极地评价, 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善于发现和利用潜能生的优点, 平等对待他们, 让他们也发挥自己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 变“要我学”真正成为“我要学”, 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总之,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息、付诸行动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学习方式, 实施合作学习。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 能够转变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合作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回归生活,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袁作宏.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J].成功 (教育) , 2012 (06) :211

[2]黄慧芳.贯彻新课标, 更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05) :179

8.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八

随着课程改革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实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日益成为教学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性学习”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同。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并有效进行沟通交流,个人必须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一、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具体的合作性学习

1、以合作学习为重要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学习新知识时,先在小组内部展开观察、操作、讨论、争议、推理、分析、判断等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而归纳、总结规律形成小组结论;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面对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巧妙地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控制好学习进程和方向,并对不同小组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偏离主题太远。最后,教师还要对结论作出统一的总结归纳,并对各组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2、把合作性学习方式贯穿于科学探究实验中

在课堂中把合作学习落实到探究活动中,就变得相当必要和有效,有利于同学们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集体智慧去完成探究中的一系列环节。合作探究过程中,明确具体分工任务,要求每位组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操作态度、虚心平等的合作意识,从而能很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各项课后活动中渗透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新课程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在课后完成,如资料收集与处理、社会调查与实习等,要求学生课后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合作学习机会,让组员们相互影响与督促,先进带动后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作为教学的保障

1、重视合理、均衡地构建合作小组

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小组及各组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班级座位、表达交往能力等因素,尽可能进行学习实力强弱搭配、行为表现好差搭配,以充分发挥组员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作用,避免出现学习效果过分悬殊的差异。

2、合作学习要与学习评价密切联系

在开学初,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学习评价并不仅仅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同等重要的还有平时的学习态度、习惯、过程等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认真对待与落实。用这样的综合评价作为学习导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3、通过客观、详细的活动记录,把握合作学习的进程与效果

教师要设计准备好每次活动的情况记录表,表中应包括本次活动的临时负责人、任务分工、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的自评与互评等内容,每次活动后汇报上缴,由教师保存,建立合作学习挡案。不仅要有小组细表,还要有班级总表,定时向全班公布,让每位同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4、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合理地作好学习任务分工,任务的轻重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当,任务的难度要适当,组员的不同角色要不断交替变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丰富、有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培植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能促进组员之间协调、均衡、全面地发展,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与面积。

5、教师要深入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用相对标准进行分层要求分层评价,以便及时鼓励先进,帮助后进

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用相对更高的目标来要求与衡量,促进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激情,更上一层楼;对学习能力弱的同学,用较低的、与他们自身实力相符合的标准来要求与衡量,让他们品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蜜果实”的味道。只要每位同学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有所收获。

三、在进行合作性学习的实践尝试中,遇到许多难题和困惑,这些都成为今后教学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1、随着合作学习方式的展开,教师自然而然地进行着角色转变,走下高高的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形成既文明又活跃、既有序又有效的学习习惯?如何强化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2、班级人数多,导致学习小组多,对每个小组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的检查落实,在课堂内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该如何处理才能清楚把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到师生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和对知识的深入探究与扩展,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才能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4、合作学习的不断展开,学生个体差异日趋明显,两极分化也越来越激烈。

表现积极的学生日益得到锻炼与提高,优势更加明显;而处于劣势状态的同学则更加沉静,无法适应,跟不上大家的步伐。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有极大的差距。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关注弱势群体,真正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这是一个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9.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体会 篇九

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0到2001年,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剧作充满了改革精神,富于时代气息,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新的语文课程要求体现核心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主导”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变为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一切的教学形式都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前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一次新的新课标体验形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好,相信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园丁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运用的更充分有效。

教育学里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一个类似的因素。我所处的学校地区偏远,以来自各乡各村的农村孩子居多,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差距,而贸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不能将这种好 的教学方法优势最大化,终究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现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和教学相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是网络的“信息盲”,相反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形式,每个星期两节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更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城区中学的学生而言,乡村中学生们仍然略显内向和羞涩,在语文课堂上,能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仍然只是个别。其实很多学生有着新颖的观点和强大的理解力,但由于地区观念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开口去表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或者轻易就能改变的。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开展将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首先特殊性。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面对的主体是特殊的。他们所处的相对闭塞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保留了更多人性的淳朴,却也抑制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自由向往。

其次是必要性。简言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于面临难题,我们的教学变革才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和引导,致力于培养他们主动,充满阳光的学习精神风貌。

于漪老师曾提倡将语文课上的实惠一些,朴实一些。由此,我也总结自身在实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新形式后的经验,提几则优惠小方法,和大家共勉。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1,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33%、50%、17%;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3、1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2,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 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3,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4,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提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让学生进行“PK”。“PK”是“Player Kills”的缩写,在超级女生节目中特指 两人去留问题。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人诵读,其他人都聚精会神的默默关注,内心打分,这种适度的竞赛紧张也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更加立体丰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结合具体地区、学校,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班级之后,这种已经渐渐普及的新教学方法,依然闪耀着它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它灿烂永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中国人的语文,为了可爱的学生们,还有让人期待的明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课 题 总 结

黑河坝小学 张淑萍

10.自主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苑芳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深入,许多教育者都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回顾总结这两年的教学,得到以下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班级分组情况:

1、合理分组。

全班50名同学,共分12大组,4之5人一组,前后为一组便于合作探究。组长选拔最初为组内数学成绩最优异的,每考一次变更一次,以鼓励全员参与。

2、座位的安排:

每组学生坐在一起,前后座其中两个A组学生同坐,B组一座,C组学生前后座,这种排位我是为了强强联手也防止两个差生在一起说话打闹。

3、小组活动:

从分组开始就把全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作业完成、纪律、扫除、跑步到课堂发言、每周周清等只要是涉及到学生的问题都纳入到小组的评比中。并且每周安排三名同学做各方面的分数的统计,周一公布一次分数。同时根据情况对小组进行调整,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平均。

(二)合作学习的效果:

1、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11.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十一

一、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过去教师的教学只是根据大纲、教参把教科书分解成知识和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予以再现。如今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为了彻底解放学生,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共同研究“小女孩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你对小女孩充满什么样的感情?”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如上《去年的树》这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研究“为什么小鸟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树?你从小鸟的行动中体会到了什么?”使课堂变成一个氛围浓厚的“研究室”。

二、利用导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导语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师生间零距离的心灵交流,为学生创造愉快、自主学习氛围搭建的一个平台。如教学《我们成功了》这课时,对于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到人们当时激动、喜悦的心情。教学伊始,我便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后的生活体验,接着播放当时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场面,让学生的体验与文本内容产生心灵的撞击,这样的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

三、巧妙利用鼓励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被别人称赞后,我们都会有一个好心情,有的人甚至会被一句称赞话付出一生的努力,最后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毫不吝啬地称赞学生,但也不能总是简单地使用“棒极了、好極了”之类的赞扬,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称赞产生厌烦,所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还要为他们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好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如一个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回答得简略不够具体,老师就可以这样鼓励他:“说得不错,但能不能再详细具体些呢?”再如:“你读书很有感情,如果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总之,教师的鼓励语一定要用在点子上,让鼓励语指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向。

四、尊重学生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段落学习,并说出喜欢的原因,经常做这样的训练,学生会觉得课文中的内容实际就是我们的生活体验,只是作者运用了一些生动的词,形象的句子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学生也就能在无意识中把好词佳句积累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情趣的意愿,而不再是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的苦差使。

五、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互问互答”的平台。

实践证明,讨论得出的答案,能让人记忆犹新。因此,课堂上要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互问互答”的学习平台。探究的内容可以是字形的记忆、词语的意思、句子的理解等等。进行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集体探究,让每个学生吸取到集体的智慧,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到课外。

新课标指出: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我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到课外查资料,拓展知识,了解课文历史背景,人物情况。如在上《难忘的泼水节》前,我让学生先查资料了解周恩来总理的事迹,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便对总理产生了敬佩之情,对课文中的总理关心傣族人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感人故事便不难理解了。还通过让学生看地图、收集祖国名胜古迹的资料,既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课后也能自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2.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的 篇十二

1 实施方案

1.1 实施对象

选择藏区“9+3”学生所在的护理156班、157班作为实施对象。

1.2 实施方法

1.2.1 分组原则

本着“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每个小组6个人, 小组内明确分工、强调合作, 按照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联络员、管理员分配角色、轮流担当。

1.2.2 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 指导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管理处在开学前组织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进行培训。目的是统一学生认识, 使学生正确看待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为小组取名, 制订小组合作学习公约, 指导学生各司其职,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分工、学会合作。

同时, 分4个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 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 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载体,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1.2.3 加强考核,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采取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形成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多元评价机制。

2 调查分析

2.1 对合作学习的调查

(1)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3个月后, 我们召开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及任课教师座谈会, 广泛收集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 对学生就合作动机、合作方法、合作环境、身心健康等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见表1、表2、表3、表4) , 掌握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自身体会。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2.2 分析总结

(1) 学生具备较强的合作动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自身学习是有所帮助的, 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及人际关系的和谐, 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鼓励与帮助。

(2) 在合作方法上, 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与方法, 如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够积极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等。但对需要较强自学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如查阅资料、总结归纳等,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欠缺这方面的能力, 感觉压力大, 有畏难情绪。同时大多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未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3) 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合作环境表示满意, 从合作学习中也体会到了快乐与进步,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4)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提出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课后组员间沟通较少, 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更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独霸话语权, 不知尊重他人, 不倾听, 不配合;学习差的学生消极、退缩, 认为自己不参与小组活动对小组影响不大, 出现“搭车”现象等。

(5) 教师普遍认为在理论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紧张, 学生依赖教师的思想严重, 实施较困难;在实验实训中则效果较好。

3 体会

(1) 2001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 把“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作为会议的主题, 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小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共同阅读、友爱互助,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与我们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从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情况来看, 学生总体持肯定态度。通过小组合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提升了其自尊和社交技能, 使学生养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

(2)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要求较高, 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教师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者, 合作学习课程和情境的设计者, 学习资源的准备和提供者, 合作学习实施过程的组织者, 在旁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观察者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伙伴。

(3) 我校“9+3”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根据其实际情况, 在开学之初我校对其进行了语文及英语入学摸底考试, 93名学生仅有一名及格。学生普遍汉字书写、理解能力较差, 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吃力, 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欠缺, 学习努力, 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造成在理论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学生均感觉吃力, 时间不够;而在实验实训课上, 情况明显好转, “9+3”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其他学生无明显差别。因此, 对“9+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其学习基础, 选择相对简单的理论知识或以实验 (实训) 知识开始, 待其熟悉合作学习,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再逐步加深。可首先在复习旧课上指导学生课后合作学习, 在新课中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辅导后再进行合作学习, 效果更佳。

(4)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 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 将个人责任和小组合作紧密联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对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该技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是否教授、如何教授。

(5) 在合作过程中, 为避免“搭车”现象,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机会和条件。如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给每名小组成员不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但却要求他们完成必须分享全部资料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适当降低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翁源县礤下学校

郑丹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礤下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今天应黄主任之邀,非常荣幸地可以在这里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摆正心态,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我记得“小组合作学习”是2015年春开始推行的,那时学校选了我任教的五年级语文来开展,然后派我们到龙仙四小听课。记得当时听的是曾校长语文课,听完课后最大的感想是,曾校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把课上得很精彩,学生非常活跃,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当时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要比较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基础非常差,知识面也很窄,这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开始我并不认为我自己和我的学生能使用好这种教学模式,我非常头疼,也很抗拒。但是,黄主任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实施,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谁不做就批评谁,谁做了就不会被批评”。我觉得这句话是有定心丸作用的,就是会让我们觉得尽自己能力去做就行了,结果可以先不考虑。

二、前期准备: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于2014年6月毕业于韶关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同年8月通过招教考试来到了我们翁源,并被分配到礤下学校进行任教。学校安排我任教的主要科目是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和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周课时13节,其中语文7节,地理4节,综合实践2节。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思维不灵活,课堂不活跃,上课时连注意力都难以集中。所以,我上课上得很吃力。但因为他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非常想把他们教好,于是我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首先,我停止了教授新课,重新给学生讲解了拼音基础,写字的规范,作业的格式等等,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后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也会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坐姿歪歪扭扭,读书时趴台,上课使用客家话发言与讨论等。细节决定成败。接着我希望自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为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掌握我们班的学情。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应该是绝大多数基层学校的共同现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老师注意的。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等问题。我们班或多或少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我的做法:1.多关心学生,赏罚分明,随时切换好父母朋友的角色。2.树立学生自信。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比如有些同学可能比较矮小但是灵活;有些同学可能语文成绩不行,但唱歌很好听。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写一篇周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班主任,所以我有时会在主题班会课上给学生开展一些小游戏来活跃气氛,试着打开学生的心扉。多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觉得这些前期(第一学期)的努力跟我后期(第二学期)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五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尝试的。

三、第一阶段:形成雏形

首先让学生对该模式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这种模式产生兴趣(学生心理上得先接受)。然后分组编排座位,选小组长﹑记分员等等。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步骤都大同小异,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要说明的一点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作调整。

我们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是层层递进的,由浅入深的。一开始我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词,讨论题目等等。通过设计,控制小组讨论问题的难度,如果设计一节课讨论三个问题,那么这三个问题之间要有联系,难度最好是逐渐加大。为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的模式里来,必须规定三个问题要由每组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同时还要确定哪个问题由哪位同学来回答。

四、核心要点:培养学生信心

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尽量找他回答的闪光点来表扬鼓励他,然后回答的不足之处教师作简单引导。就算教师板书整理答案让学生做笔记(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太差,除了教“渔”,也要适当给“鱼”)时仍要强调,刚刚那位同学的回答也可以,考试时言之有理就能得分。语文标准答案只是拿来参考,并不是用来否定我们的答案以及思考,这点老师一定要讲给学生听。因为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做法,对学生却有极大的鼓励作用。其实这也可以减少学生对辅导资料的依赖。之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举手发言。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班有位学生叫冯嘉河,是位男生,成绩不错,就是胆子非常小,每次都是举手举了一下子就马上放下。有一次他又禁不住我的“鼓励诱惑”,哆哆嗦嗦地举起了手,我看到后非常高兴,急忙赶在他放下手之前叫起了他。他站起来后仍然很紧张,话都说不清,我记得当时的问题是问“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 他结结巴巴地说:“„„勇敢„„爱国„„”这时我并没有不耐烦,而是竭力在他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我说很好,那郑成功的勇敢以及爱国,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于是他又马上回到书本中找,这时他已经没那么紧张了,并且准确地在文中找到了相应的句子。他坐下后我还不忘鼓励他下次肯定会比这次好。大多小学生的心理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而且他们也会有一定的好胜心,这点我相信不管是城市的小孩还是农村的小孩都一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刚刚提到的这位叫冯嘉河的学生,在之后的课堂表现确实比以前要积极很多,并且性格也渐渐变得大胆,这学期我还选他做我们班的中队长。

从这里我也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学生性格的,而且是好的改变,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个人感觉农村的小学生要比城市的学生更天真无邪一些,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就能让这些小学生建立起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课堂不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它可以是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我们班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热情高的原因除了我作为老师的鼓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班的奖励机制。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小组评比,小组之间要有良性竞争的关系。每节课我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成果汇报来给每各小组打分,每位学生也有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两周进行一次分数结算。表现好的小组在期中和期末会有小奖品发放(自己花钱买的一些精美的书签,本子等)。奖品并不贵重,但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很多学生都以拿到老师的小奖品为荣。这样非常利于整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同时这也有利于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经过一学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已经慢慢能够看到一些成效。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平均分,我们班是67分,对比上学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时高了9分,同时也比其他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没那么充分)的平均分高了7分。这些成绩上的提高,帮我解开了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一个疑惑——小组合作学习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但让我更欣喜的是我看到了全班同学面貌的一个改变,从上课死气沉沉到踊跃发言,从发言支支吾吾到发言流畅、有自信,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我相信作为每一位老师看到自己教的学生能有这样的变化都会有莫大的成就感。这样再举几个我们班的个案为例:第一位,何莹同学,很腼腆的一位女生,原来每次语文考试都在40分以下。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这名同学性格变得开朗了,与人交流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她身边好友变多能看出来),语文成绩提高到60分。第二位,宋亮同学,该生很聪明、灵活(这两点非常适合进行小组合作),但是他纪律性很差,上课容易走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该生在组里其他同学的督促和影响下,课堂纪律有了很大进步;并且由于他的发言有自己的观点,为他们组加了很多分,由此树立了他对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语文成绩也从60多分提高到70多分,期末考试(比平时的测验难度要高)还考了80多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六、感悟:“小组合作学习”适合每一个年级开展

今年是本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年,感觉我们班这种学习模式越来越成熟。也终于体会到曾副校长当时的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解放老师的一种教学模式”。确实如此,虽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也很辛苦,但是如果这种学习模式一旦正式进入轨道,我们就会发现开展起来是得心应手。现在我们班平时的听写、默写,由小组长组织就可以完成了,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利用一点时间抽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及时的引导纠正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每一个年级,当然每个年级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这些无疑都是对每一位老师的挑战,但可以促使我们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有别于我们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模式。当然,我们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推行而推行,而是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天性,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我还有一点感悟,就是一切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所以把“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讲授互相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比如讲解试卷,还有平时的复习课,从目前来说,我觉得选择讲授模式会更好。而“小组合作学习”更适合我们平时教学课文。

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甜果的我会继续坚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为在座的各位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启发,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6年3月3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翁源县礤下学校 郑丹丽

一 摆正心态,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1、榜样的力量!

2、领导的激励!

二、前期准备: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1、服从安排,努力工作。

2、查漏补缺,打好基础。

3、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与引导

三、第一阶段:形成雏形

1、组建小组,做好分工。

2、由浅入深,因材施教。

四、核心要点:培养学生信心

1、细致观察,寻闪光点。

2、及时肯定,合理奖励。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1、学习成绩。

2、学习状态。

六、感悟:“小组合作学习”适合每一个年级开展

1、熟能生巧。

上一篇: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改革的探索下一篇:赛课评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