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优秀教学设计

2024-08-28

鲸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鲸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学会用找关键词列提纲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复习巩固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认识假设这种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用找关键词列提纲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复习巩固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认识假设这种新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比较法,同桌交流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预习《鲸》这篇课文,把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并自主识记。自学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先练习书写,尤其是容易写错的字,多写几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一)明确单元目标

根据单元提示,呈现单元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要点。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二)检查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句子,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最快发现里面的生字,读出生字,并连读句子。

2、针对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就非常容易写错的字,现场报一报听写:腭、滤、肺。

将部分同学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学习优点,发现问题。

同学们把你刚才写错的字在纸上认真地再写两遍。

(三)把握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方法提示:边默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寻找可以概括这段内容的关键词,并圈画出来。)

2、以第三自然段为例,给学生示范,圈画关键词进行概括。

3、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4、请同学发言,说一说自己的自学成果。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板书。

5、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老师在标序号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引出鲸的生活习性。

6、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列提纲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反之也可以运用的作文的写作之中。

(四)巩固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的复习和巩固:我们在四年级时,曾初步了解过说明方法。(课件呈现相关的句子)请学生回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以课文第一段为例,了解说明方法。

默读第一自然段,课文是怎样写鲸的大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边读,边在书上做上批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

3、由学生的回答介绍假设的说明方法。

(五)进行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关键词列提纲。复习巩固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认识了一种新的说明方法——假设。

所以,同学们课后,默读课文剩下的自然段,看一看这里的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旁边做上相应的批注。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并学习深入地去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2.鲸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根据课文特点选择确定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 原本并不作为教学而创作, 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的。读者阅读它们, 其目的或者是为了获得事实信息, 或者是为了获得思想感情的信息, 总之, 都是为了获得信息。文章一旦编入教材, 就不再是一篇社会阅读的客体了, 而是语文教学的材料, 是教学的一种凭借。课文是教具, 掌握教具不是目的, 目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 形成语文能力。被编入教材的课文除了有原本传播的信息价值, 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 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 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课文教学中, 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 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 是通过掌握课文主旨的过程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 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 也就是言语智慧,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不但掌握课文说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掌握课文怎么说及怎么读 (写) 这一类文体, 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课文教学得意、得言、得法。

一篇课文的语文知识在具体的教学点上是由教学的整体需要及整个教材的价值体系决定的, 我们应该根据课文所处教材的位置、编者意图、学段目标、单元专题要求, 尤其是课文本身特点确定这一篇课文特有的具体的语文知识, 让学生通过课文教学获得新的读法、写法和学法, 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例如《鲸》一文被收入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该组专题的内容是“学习说明性文章”, 专题的学法是“要抓住课文的要点,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并试着加以运用”。再结合《鲸》的用词准确、表达形象这一突出的写作特点, 确定该课的语文知识为: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准确地用词, 形象地介绍事物, 通过练笔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说明方法及准确、形象地表达的方法。

二、结合具体语境学习领悟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拼音、标点、生字新词、句子段落、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知识和技能。这些属于教材的言语形式, 而内容与形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语文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学习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必须经历一个来回。即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并在进一步充分理解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为背景, 通过课文里的典型语例, 学习领会言语形式, 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境, 所谓的言语形式是不存在的。再说,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抽象讲解语文知识得到的只是模糊的概念, 对发展学生实际的语用能力并无多大用处。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要经历以下两个环节。

1. 以掌握课文的思想感情为基础

在课文教学中, 掌握文本的思想感情是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必须通过阅读课文, 在与课文的语言材料的直接接触中, 得到最初的最真实的感受, 获得审美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在处理此环节教学时, 教师有意识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自学课文, 自主理解教材文本的意义。因为,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阅读理解是一项学生能够自发形成的技能, 是一种不需要刻意培养的技能。只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学生就能自发形成阅读理解的技能。在教学中, 这个环节一般让学生通过预习初读课文, 教师只需花少量的时间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和初读课文的感受。如前所述《鲸》一文的教学,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了解鲸的形体特点 (大) , 鲸的进化过程, 鲸一般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以及鲸怎样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鲸的生长特点等生活习性。通过阅读, 学生了解了有关鲸的科学知识, 唤起他们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并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2. 在课文的思想情感背景中掌握语文知识

上述在预习或初读课文环节中的做法, 只是让学生作为阅读的客体, 获得一般读者所获取的信息。在课文教学中, 要在学生获得信息后,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领悟文本语言信息的处理, 这也是语文智能的本质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为背景, 学习和领悟课文言语形式及表达效果, 掌握文本特有的语文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

(1) 典型示范, 领悟语文知识。首先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思考:课文是怎样说明鲸“大”的特点?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 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接着出示“我国发现过一头很重的、很长的鲸”与文中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作比较, 通过比较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作者运用“近四万公斤”“约十七米”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文知识。

(2) 实践运用, 内化语文知识。让学生找出课文第2至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句, 读读议议, 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在实践运用中, 内化了本文特有的语文知识。

这样, 学生在感受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感悟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文知识, 体会语言形式的表达作用。通过比较、评析等, 领悟作者的言语智慧, 在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中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 积淀内化学生的语文知识, 不断丰富学生个体的言语形式, 为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三、通过变式训练迁移运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领悟语文知识, 获得的只是陈述性知识, 理解的是知识的表征, 这时理解的只是一种抽象概念, 这类知识最大的特点是易学易忘。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 学生获得的陈述性知识必须通过实践, 通过必要的变式训练实践操作, 在新的语境中运用, 在运用中上升为程序性知识, 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 要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运用, 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鲸》一文的教学, 在学生学习领悟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文知识后, 让学生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 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注意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及准确用词、形象表达的方法。这样, 在实践中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 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在其他语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积累经验, 增强语文运用的意识。

3.《鲸》一课教学得失谈 篇三

【关键词】说明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6-02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效率,老师应该不断改进说明文教学策略,如以形象导入扣住学生心弦或者深入挖掘文本的趣味点,这些都不失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鲸》一课的教学得失谈一下如何做好说明文阅读教学。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并能够体会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说明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

不过,上完课之后,我觉得虽然自己备课时做了精心准备,可是从教学环节上看,还是有不少漏洞。

以下结合讲课内容,谈谈这节课的得失,为今后讲授这样的说明文提供借鉴。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从本节课实际授课情况看,我的讲解还不够生动。虽然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朗读课文,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等。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设计了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进化过程的环节。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但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上由于控制不好,花费的时间过多,学生在分组汇报时,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关注不够。如果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会更好,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即时评价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的评价还不够。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有一位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但我却没有给予肯定地评价,当时如果对这位同学给予鼓励性地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向你学习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能够表扬该同学,又能够引导全体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有这个环节的设计,但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没强调。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学生们却一下子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知道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通过教学本文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如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于是我让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我还启发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的样子,并让我班的“小画家”肖睿轩在黑板上板演。可是遗憾的是,我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以后应该注意。另外,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简笔画:一个是又粗又直的水柱,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播放课件给他们看,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播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互相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4.鲸自述优秀作文 篇四

我的一头鲸,一头虎鲸。因为我们很像鱼,人类就叫我们鲸鱼。不过,我们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我们的祖先游走鲸还有四肢呢!

我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须鲸,一种是齿鲸。须鲸很大,也是种类最多的,须鲸虽然大,可是却主要吃些小鱼、小虾这些“小菜”。它们把海水和食物吸进嘴巴,用牙齿滤出海水,再把食物吞下去。顶多吃点中等体形的鱼。而我们齿鲸的路却很少,但却非常有名。我们虎鲸就是一其中一种,我们主要吃海豹,海豚和须鲸,有时,我们还吃大白鲨。只要被我们盯上围住,蓝鲸也要被咬的满身是伤。

我们用肺呼吸,每隔一会儿就必须呼吸一次,呼吸的时候,我们还能喷出一串水柱呢!

睡觉时,我们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朝外,浮在海面上,一有响声,我们就四散游开。

我们是胎生的,靠吃母亲的`奶长大,我们的繁殖力很差,一处只能生一两头。

5.《鲸》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你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来说说一说吧。

2、把学生汇报的这些知识归成类,总解出来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自学提示:

1、出你你感兴趣的部分去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鲸的这一特征的。

2、动笔画一画有关的语句,看看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去介绍的。

3、同学之间议一议,告诉对方自己的观点。

(三)汇报学习,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a.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b.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a.鲸是哺乳动物

b.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c.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d.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e.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f.联系上下文,从哪还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牙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吃的东西也不相同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探讨五:鲸的生活习性

a.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b.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c.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四)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五)回顾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6.鲸教学设计 篇六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并有过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经历,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组课文首要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在以前的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还是比较困难的。【教材分析】

《鲸》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学习说明性文章”中的一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而本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后者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腭、鳍、滤”,把握好读音。掌握“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这十个字的写法,并加以运用。了解鲸的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探讨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课文,感悟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每个自然段的要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想想看,你们所见到过的最大的动物是什么?(狮子、老虎、大象„„)

2、同学们所说的动物,体积都很大,但大部分同学都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那么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呢?水里面生活着的,我们并不十分常见的,比大象都还要大得多的动物,同学们猜猜看它们是什么呢?(鲸)

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鲸》(板书)

二、学习字词

1、昨天老师要同学们自主预习了课文,文中有三个注音的字,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朗读,读对了,同学们就跟读,读错了请同学们帮忙纠正,现在谁想来试一试呢?(请四位左右的同学来朗读“腭、鳍、滤”)

2、小老师们当得都不错,读得字音十分准确到位,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来读一遍。

3、读准了字音,接下来就要认识字词了,其实呀,联系上下文,对一个词语来进行理解,是一种很好的掌握词语的方法。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分别是鲸的哪个部位。(ppt出示图片)鱼鳍 上腭 肚子 肺部 胎生

指名学生读,并且学生摸一摸这些与词语相对应的地方。

4、同学们你们发现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月”字旁)

是的,他们的部首都是月字旁,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呀,我们发现月字旁的字似乎都跟身体有关。那为什么月字旁的字跟身体有关呢?(长得像人体、像“肉”字„„)同学们说得都各有各的道理,在古文字中,小篆“肉”和“月”的写法极其相近,因此在用作偏旁的时候就都写成了“月”。汉字的“月”旁绝大多数是肉的意思。

5、其余的字词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对它们进行理解,现在请同学们再自行阅读课文,找出其他字出现在文中的哪里,再进行组词造句。

(鲸鱼、猪肉、上腭、哺乳、过滤、肚皮、肺腑、高矮、审判、胎儿)请同学开火车来组词。

三、进入课文,分析内容手法

1、通过之前的预习及生字词联系课文的学习,我们对于课文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先自行阅读课文,看看第自然一段主要是从哪一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鲸?(鲸的大小、鲸的体积)

没错,同学们说得很准确,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板书),那么,谁能用一个字精准地概括,鲸的形体特点呢?(大)

是的,就是“大”,那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一段中的哪几句能够体现鲸的形体之大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鲸形体大的句子。

a、“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b、“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老师看了一下,咱们同学都很厉害,找得又迅速又准确。就是这两句分别从正面、侧面写出了鲸的形体之大,那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鲸的大,并在旁边作好批注。咱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又把谁和谁作比较?(大象和鲸)

通过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请说出你的感受。

(很直接地说明了鲸的大,因为在我们眼中大象已经很大了,但是鲸比大象还要大得多。)

很好,用熟知的事物来比较,把本来对于我们来说有点遥远的事物,更加实际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像大象是我们生活中能感知到的,已经十分巨大的动物了,鲸比大象要大得多,鲸的形体之大也就可见一斑了。所以说,作比较是非常有效的说明方法。

现在咱们来看看第二句,先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中的数字。(“十六万、两千、四万、十七、十几。”)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很真实很可靠,像考查过一样显得很有权威。)就像XXX同学说的一样,运用列数字能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或者更精确,更加具有说服力,这就是运用列数字的好处。

这一句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实还运用了其他的说明方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比较)这句为我们详细列举的一条鲸鱼有多大,并且用鲸鱼的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作比较。作者在同一个句子中巧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会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学习的也可以多多运用各样的说明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感受说明方法的妙用。

现在老师把原文中的几个词去掉了,你现在再来读读看,你有什么感受?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六头大肥猪那么重。

老师去掉了括号里的词,去掉这些词行不行?为什么?谁来说一说?(去掉之后不够严谨。)

通过我们仔细地品读发现这些词一个也不能少,这就是说明文的其中一个特点: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平时我们写说明文时,同学们也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接下来,请同学们纵观全局,和同桌探讨学习接下来的2—7自然段,思考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鲸,又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

3、第二自然段讲了鲸本来生活在陆地,是哺乳动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不得不自己去拓宽生存地,于是去到了海里。在长期的海洋生活中,他们身体开始了变化,为了在海中迅速游动捕捉猎物,它们常用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不常用的后肢完全退化了,它们整个身子变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这是从鲸的进化方面写的。(板书:进化)

4、第三自然段比较简短,把鲸分为了两大类,须鲸和齿鲸。这种说明方法是典型的“分类别”,为我们介绍了鲸的种类。(板书:种类)

5、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须鲸吃虾和小鱼,齿鲸有锋利的牙齿,比较凶猛,喜欢吃大鱼和海兽。这是从吃食的方向介绍了鲸。(板书:吃食)这一段中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列数字)

虽然不太明显,之运用了一个数字,但还是能告诉我们这是使用了列数字。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列数字 举例子)

这一句为我们列举了海中之虎的虎鲸猎捕食物的样子,其次,几十头、三十多吨、几个小时,也是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6、第五自然段说明鲸作为哺乳动物,并不像鱼类用鳃呼吸,而是用肺呼吸。从呼吸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鲸。(板书:呼吸)那这一段又用了什么说明手法呢?哪一句?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把须鲸喷出的水柱和齿鲸喷出的水柱相比较,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第六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鲸的睡觉方式(睡觉),它们睡觉,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这便于固定身体,保护幼仔,和御敌。这是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在它休息的时候,是受到攻击几率最大和成功率最大的时候,有很多动物都是几个一起头朝里围成一圈,把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头部保护起来。虽然鲸鱼很强大,但是食物链里总有更厉害的动物,所以自我保护也非常重要。他们睡觉之所以静静浮在水面,因为他们是哺乳动物,靠肺呼吸。但它们也没办法在浅海或岸上睡觉,这是因为鲸鱼身体太大而且非常笨重,若没有水的浮力去帮它分担重量,它的内.脏器官会被压坏,也没办法呼吸,最后死掉。可见体积过大也会有它的不便利。

8、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鲸是胎生的(板书:胎生)请同学们说说看第七自然段中这几句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举例子,列数字)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列数字)

四、结语

课文用七个自然段分别写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吃食、呼吸 睡觉 胎生等方面,这种各层意思互不包含,依次介绍,这样的构段方式叫并列式结构。(板书:并列式结构)今后我们在写说明文时运用这种构段方式,会使你的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我们还更加细致地学习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今后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可以多加准确运用,使你的文章写得有理有据,严谨科学。

【板书设计】

9、鲸

一、形体特点

二、进化过程

三、种类

四、吃食 并列式结构

五、呼吸

六、睡觉

七、胎生

《鲸》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说明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后者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先以问题导入,问学生看见过的最大的生物,引出课题。生字词的认读方面稍微简略一点。重点放在分析课文说明方法。通过总结每一段中描写鲸的某种特点,抽丝剥茧,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运用省略对比,引导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7.探秘鲸类文化 篇七

在所有大型的鲸中(通常指鲸和海豚等分类学上属于鲸目的动物),抹香鲸可能是最能够展示进化魅力的一个物种。抹香鲸这种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具有高级进化者的许多标志特征:它们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捕食者;它们可以发出最响亮的声音,音量足以与一台喷气发动机相当;它们可深潜至水下1.5千米或更深,并持续两小时之久(而在这样的深度,巨大的水压可瞬间夺去一个潜水人的生命);鲸类还可以长时间在地狱般漆黑的深海中探索,远离太阳发出的生命光芒。

19世纪,赫尔曼·梅尔维尔曾经在小说《白鲸》中这样描述抹香鲸:“我完全不了解它,并且永远也不会了解它。”这也许是对这一物种最贴切的描述。确实,我们对抹香鲸的“无知”可能还在继续。这种海洋生物有90%的时间都生活在终年黑暗的深海之中,因此,直至21世纪,我们依然对抹香鲸在海底世界中的生活和它们的行为知之甚少。

但是,这份“无知”也许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甚至也许很快将会被改写。围绕抹香鲸的统计数据显示,这种生物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脑。这一统计不但包括地球上现存的所有动物,甚至也包括现已灭绝的动物。如果用一个最易懂的数字来说明,那就是,抹香鲸的大脑的体积是我们人类的6倍!在最近(2015年1月)刚刚出版的一本名为《鲸与海豚的文化》的书中,加拿大科学家哈尔·怀特海德和英国科学家卢克·伦德尔共同与读者分享了关于抹香鲸的最新科学发现。他们讨论了抹香鲸的社群行为以及它们所使用的复杂的交流方式。这些发现也许可以改变我们对这种动物的原有认知。

鲸类文化的提出

任何与鲸和海豚打过交道的人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动物的很多行为都证明了它们的“聪慧”。从鲸与船一起乘风破浪,到它们在游泳者身边好奇地浮潜;从一群抹香鲸在水中翻滚嬉戏,到成年雌鲸的助亲行为(一只雌鲸为另一只雌鲸的宝宝充当“临时保姆”);以及它们在海洋馆里展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尽管海洋馆对它们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归宿,甚至可能是噩梦般的存在)……种种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相似。其中,还包括一些人类亲自参与其中并感受到的行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于海豚“救人”的记载,它们或是将溺水的人救起,或是帮助人类摆脱鲨鱼的攻击。还有一些视频记录下了当人类割开渔网释放被缠住的座头鲸时,它们的行为看起来就像在不断地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一般。美国加利福尼亚半岛圣伊格纳西奥的沿海环礁湖,因其温暖的水域环境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鲸乐园”。在这里越冬的灰鲸会主动接触观光船上的游客,看似正在享受人们帮它进行头部和身体按摩。于是,我们开始相信,这种动物拥有许多与人类一样的特征。但它们的行为究竟只是一种本能,还是拥有更深的含义呢?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考虑到抹香鲸本身巨大的身躯,大脑的绝对大小也许并不是衡量智力的一个最好的标准。因为如果是计算大脑与身体重量之比(大脑的相对大小),那么人类大脑的这一比值是无法被超越的。即使是最接近人类的对手——宽吻海豚,其相对大脑值也仅是人类的一半。但是,怀特海德和伦德尔却认为:大脑的绝对大小也许更适用于衡量动物的“认知能力”。他们指出,正如电脑一般,更大的处理器就代表着更强的运算和处理能力。简单来说,大脑体积越大,就越容易让大个头的动物变得更聪明。

同时,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抹香鲸为什么需要一个如此巨大的大脑呢?因为这样一个大脑所需消耗的能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巨大的大脑是抹香鲸进化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它们又用自己巨大的大脑来做些什么呢?如果大脑的绝对大小代表了动物的认知能力,那么抹香鲸,以及其他一些齿鲸类生物,包括虎鲸和海豚类,是否又基于自己的大脑进化出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文化呢?

让我们先回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名饱受争议的、激进的鲸类学家约翰·李利也许是最先深入探索这些海洋生物智力的人。他首先指出,虎鲸以及其他海豚所使用的“咔哒声”和“哨音声”,正是专属于它们自己的一种语言。他还将鲸类动物描述为与我们共享地球的“外星生物”。然后,我们再回到现代。怀特海德与伦德尔在合著的新书中进一步讨论了鲸类动物的社群交流、社群互动以及这些海洋生物的智力。在此基础上列出了一系列关于鲸类的“社会习得性行为”的有力证据。他们指出,这是完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行为,而是定义“文化”“文明”的一种关键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鲸类文化”的概念。

鲸类文化的证据

鲸类文化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座头鲸优美的“歌声”。自从这种繁复的、令人难忘的“歌声”在20世纪60年代被科学家罗杰·佩恩和斯科特·麦克维发现后,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破解这份“鲸歌之谜”。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美丽的歌声并不仅仅专属于座头鲸。北极露脊鲸是与北大西洋露脊鲸亲缘关系很近的表亲,也是地球上最长寿的物种(它们可存活300年以上),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歌声”,只是音调也许没有座头鲸的那么复杂。与座头鲸的“鸣奏曲”相比,怀特海德和伦德尔将露脊鲸的歌声称作“民歌”。那么,鲸类为什么会进化出如此千变万化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呢?

“鲸歌”是目前我们了解鲸类文化最清晰明确的标志,它在繁殖期具有非常明确的作用,但“鲸歌”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在不同的座头鲸之间,“鲸歌”也是一种像“身份证”一般的声音,传达了“我们是这个鲸群一员”的意思。不同曲调的“鲸歌”是不同鲸群的专属物。怀特海德和伦德尔通过“鲸歌”,在太平洋中定义了5个不同的抹香鲸族群,这些族群彼此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彼此间却没有繁殖交叉,在社群交流体系上也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个抹香鲸的鲸群就像一个太平洋中独立的部落,拥有不同于彼此的文化。除此之外,不同群体的虎鲸也已被证实会使用不同的“鲸歌”,就犹如人类的“方言”一般。这些“方言”并不是依靠一代代遗传的方式来传承的,而是通过逐步学习、发展而来。它们熟悉同一个大群体中不同小族群间的“方言”,但它们还是会坚持使用自己的“方言”。这是一种属于鲸类的真正的文化——语言文化。

除“歌声”外,还有很多关于鲸类文化的例子。例如在美国东海岸的科德角,这里的座头鲸展示出一种强烈的“本土文化”。8只或更多的座头鲸彼此合作,共同在水下吐出大量的泡泡,形成一个“泡泡渔网”,迫使如足球场那么大的一群银针鱼不断紧缩、聚集在一起。然后,座头鲸们就会游到被围捕的鱼群上方,一口吞下大量的美食。与此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罗文斯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从1976年就开始研究科德角的座头鲸,这可能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鲸类研究项目了。他们记录下了另一鲸群通过互相学习而发展出的一种全新的捕食方法——“击水捕食法”。这些座头鲸用尾部一下下地拍击水面,让鱼群聚集成一个更紧密的球形,以便更轻松地享受大量美食。这种同一海域中不同鲸群间捕食行为的差异,正像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却又拥有不同文化的人类一般。

科学家们发现,在鲸类生物中,并不仅仅只有座头鲸拥有不同的捕食文化。海豚们在这一方面同样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在澳大利亚西海湾的鲨鱼湾,宽吻海豚会将海绵裹在鼻吻处,以此保护自己在海底觅食时被一些尖利的海胆和危险的黄貂鱼弄伤;而经常造访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海湾的宽吻海豚则学会了如何共同把鲻鱼驱赶至浅滩处,在那里阻击这些已走投无路的鱼群。

鲸类文化的传播

除了上述文化证据外,鲸类文化还有一个与人类文化相似的地方:它们的传播性。种种科学研究均显示,这类象征鲸类文化的行为属于“社会习得性行为”,它们主要是通过母系方式进行传递(鲸类动物主要都为母系社会),就像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技能一样。除此之外,这些海洋动物的社群学习还要更为复杂一些。已有很多实例显示,它们还可以向同一辈的其他个体学习,有些鲸类动物还会向人类学习。也正是这种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让鲸类生物的文化不但产生,也得以一直延续并发展下去。

怀特海德和伦德尔在书中描述了座头鲸的“歌声”如何从一个鲸群“流行”至另一个鲸群。例如,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一群座头鲸把自己的“歌声”传递给了西海岸的另一个鲸群。他们将这种“歌声”的传递描述为第一次出现在人类以外的物种中的文化变革。海豚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每一只海豚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式”声音,可以说是代表了它们的“名字”。更为有趣的是,对圈养海豚的研究发现,它们还会模仿彼此的声音,就像呼唤对方的名字一样。201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杰森·布鲁克发现,一群人工圈养下的宽吻海豚可以记住并使用已分开20年之久的另一群海豚的声音。布鲁克认为,这种记忆正是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一个关于文化传播的震撼事例则是在澳大利亚鲸与海豚保护组织的一个科研项目中发现的。一只南澳的圈养雌性宽吻海豚比莉,从同伴那里而不是通过人类训练员的教导学会了“尾部行走”(直立起身体,通过摆动尾部游动)。在它被放归回大海后,它还将这种新奇的行为教给了其他海豚。而在此之前,从未观察到任何野生海豚表现出这一行为。直至比莉回归大海25年后的今天,即使比莉早已在2009年离世,还是可以看到这片水域的海豚用尾部在海面上“行走”。

鲸类动物是否应享有自己的“人权”?

在深蓝色的海洋世界中,鲸类就这样共同生活在一起。上述种种事例在很多科学家眼中这就是一种真正的鲸类文化。但是,鲸类动物是如此神秘地存在,直至现在,我们只不过是揭开了鲸类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已。这种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如此地陌生,我们还无法解码它们的语言,也无法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对于它们的肢体语言和听觉系统,我们更不了解。随着未来科学的发展,我们也许可以走进鲸类的文化中,甚至分享它们的文化。也许我们终将有机会了解到,在鲸类动物的大脑中,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将是我们与其他物种间进行文化交流的终极形式,但也可能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企及的领域。

在怀特海德和伦德尔看来,抛开我们对鲸类文化的了解深度不谈,如果社会普遍认可这些关于鲸类的社群行为,可以证明它们拥有自己的文化,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看待一个最新提出的论题:与灵长类动物一样,鲸类动物也应被归为“非人类的人”,并应享有相应的“人权”。在此之前,美国哲学家托马斯·怀特在他2007年出版的书《捍卫海豚:新的道德领域》中也收集并展示了相关的实验性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宽吻海豚拥有自我意识、多种正负面情绪和自我控制力,这些被怀特称为“道德标准”的行为同样让他认定海豚应享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人权”。

这一主张初听也许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实际上,在2014年12月,阿根廷的一个法庭考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动物园中的一只名为“桑德拉”的猩猩具有极高的智商,判决桑德拉应当像人类一样被对待,享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更大的自由。因此,现在桑德拉已经离开了动物园的圈养生活,回归至自然保护区中,享受更为自由的野外生活。在这个判决之后,桑德拉成为了全球首个拥有“人权”的猩猩,而这一判决事件也成为了动物保护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暗示出了鲸类动物可能拥有的未来。

并不是我们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都真诚、友好地对待这些海洋生物。其中一个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日本太极湾的海豚猎杀活动。这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海豚被捕杀以作食用,还有上百头被活捕的海豚被贩卖到远东地区进行海豚表演。与此同时,在丹麦法罗群岛一个季节的狩猎活动中,领航鲸被人类用矛大量刺杀。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仅在2013年一年中,就有1104只领航鲸和430只太平洋短吻海豚被残忍地猎杀在这片岛屿上。此外,就像2013年的纪录片《黑鲸》中提到的那样,海洋世界中用于表演的鲸类动物都在饱受各种精神方面的折磨,有些甚至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们的状态甚至要比很多马戏团中的陆生动物更加糟糕。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法律认可鲸类动物也应享有自己的权利,那就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海洋生物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痛苦。

进化中的亲缘关系让我们更容易了解一些相近的物种,却也容易与其他一些物种变得生疏。随着我们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会逐渐认识到它们拥有的生活、行为、情感,甚至文化,也终将改变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法。

抹香鲸的发声器官也许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

须鲸具有两个鼻孔,而齿鲸类,如抹香鲸、虎鲸和海豚则只有一个外露的鼻孔,它们的另一个鼻孔都是内隐的,紧邻其旁边的是一个被称为“声唇”的瓣状器官,这就是抹香鲸发出独特“咔哒”声的部位。声音从这里产生后会向后传递,通过鲸的头部的上方腔室,或者说就是它鼻腔的延伸空间。这里充满了鲸脑油,起到了生物声学导体的作用。抹香鲸巨大的凹陷头骨将声音反弹回去,最终这个声音再次通过充满鲸脑油的腔室,从头的前方发出去。

生物学家哈尔·怀特海德将抹香鲸的声音描述为“声音响亮的、宽频、定向的咔哒声”。抹香鲸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声音的音量、音频及声音的频率范围,从相对轻柔的交流的“咔哒”声(由3~20个左右的“咔哒”声组成一段声音),到每5~8秒就发出一次的响亮“咔哒”声(通常是雄鲸在繁殖交配时发出),怀特海德还将这种鲸声比作“监狱中刺耳的关门声”。也有科学家指出,抹香鲸会用巨大的声音击昏甚至直接杀死猎物,如体型较大的鱿鱼或其他鱼类。

鲸类动物与人类:划时代的里程碑

尽管现在鲸类科学只有40年的历史,但数千年来,鲸和海豚一直都让我们深深为之着迷。以下讲述了人类与这些迷人生物之间的一些关键事件。

公元180年 远古尊崇

古希腊-罗马诗人奥匹亚认为,捕捉这些友善的海豚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他认定这些动物曾经是由陆地转为海洋生活的人类。奥匹亚写道:“直到现在,人类的精神还存在于海豚体内,让它们具有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古希腊人将杀死海豚视为等同于杀人的犯罪行为,会被处以死刑。

1851年 全新的关系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开创了现代的“鲸类神话”,同时也借鉴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理论。直到现在,《白鲸》仍然是鲸类自然史的一本关键文献,同时也是深入思考人类与鲸复杂关系的著作。

1904年 第一部相关法案

新西兰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立法法案来保护一头名为罗盘·杰克的灰海豚,因为它经常作为“向导”陪伴往返于新西兰南北海岛航线间的船只。在一名醉酒的乘客试图射杀这只海豚的事件后,新西兰正式通过立法赋予了杰克“人身权利”,任何侵犯它权利的人将被处以100英镑(约1000元人民币)的罚款。

1931年 物种保护

在1931年的《国际捕鲸管制条约》中(1935年生效,但日本与当时的苏联拒绝签署此协议),北大西洋露脊鲸成为了第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鲸种。但直至今日这一物种仍处于濒危状态。至2015年,世界仅存500头北大西洋露脊鲸,其中很多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人口稠密的沿海处觅食,在这里经常发生鲸与船只相撞以及被渔具缠住的事件。

1963年 有争议性的科研

在美国通信研究所,有一个由约翰·李利负责的海豚研究小组,其研究成果用于支持美国军用扫雷舰的研发。李利认为,海豚拥有语言,并指出鲸类动物的智力也许可以赶超人类。而这一论断又被他自己接下来的实验推翻(李利通过对海豚使用LSD致幻剂,试图研究海豚语言能力的一个实验)。

1966年 “鲸歌”革命

罗杰·佩恩和斯科特·麦克维开始研究座头鲸的歌声,最早的研究材料是由弗兰克·沃特林顿录下的一段音频。这段音频本意是用作与水下炸药相关的军事研究。佩恩和麦克维发现了座头鲸的声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以A-B-A的调式不断重复出现的,这与人类音乐的特征相一致,而且座头鲸的“歌声”比其他任何动物的都要复杂多变。

1970年 流行现象

佩恩发布了一张名为《座头鲸之歌》的唱片,同时朱迪·柯林斯也发布了《鲸与夜莺》的唱片集,将“鲸歌”与民谣结合在一起。两张唱片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位列当期音乐排行榜榜首,并第一次将数百万的听众引入鲸类的文化中。之后,在1978年凯特·布什也将慢速的“鲸歌”融入到自己的首张专辑中。

1982年 捕鲸禁令

国际捕鲸委员会在莫格布莱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项在全世界内禁止捕猎大型鲸类的协议,并在1986年开始执行。但挪威拒绝签署该协议,日本也宣称,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履行该协议。这引起了捕鲸与禁捕两个阵营的长期对立,并一直持续到今日。

1988年 鲸的专属诗歌

希思科特·威廉姆斯的叙事诗《鲸的国度》讲述了鲸的故事以及它们在面对人类时遭受的命运变化,用诗歌的语言向这些生物致敬。直至今日,曾在英国BBC1中播出的这一诗歌朗诵仍是吸引观众最多的诗歌类节目。

2003年 文化命题

哈尔·怀特海德发表了《抹香鲸:海洋中的社会进化》一书,讨论了经由社群学习以及复杂的社群交流所体现出的鲸类文化。这本书中讲述了抹香鲸的自我识别能力以及将自己抽象化的能力,暗示着鲸类也可能形成原始的宗教观念。

2010年 权利宣言

一个由科学家和动物保护者参加的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讨论了“非人类的人”(如鲸类)应享有的权利。他们为这些海洋生物发出了权利宣言:所有的鲸类动物都应像人类一样享有生存权、自由权和幸福权。

2013年 电影的成功

纪录片《黑鲸》记录了人工饲养环境下虎鲸的真实状况,讲述了海洋娱乐产业背后的残酷真相。这部纪录片聚焦于一只名为提里库姆的雄性虎鲸在饲养中引起三人死亡的事件。该纪录片震撼了全球的观众,纪录片讲述了在海洋动物表演中鲸类受到的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但饲养提里库姆的“海洋世界”(一个从事海洋动物表演的企业)却意图否认这一点。

2014年 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迁徙物种公约》制定并保护全球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该公约认定,应终止从海洋中捕捉及运输所有鲸类动物,同时该公约第一次认同应考虑鲸和海豚的文化性。

肢体语言

就像其他动物一样,鲸类的行为也同样反映了它们的情感和想法。那么,它们如何通过行为展示自己的社交兴趣,以及表达放松或受到惊吓时的心情呢?

呼吸与大脑

像人类一样,座头鲸在水下时也要想着自己如何呼吸。科学家认为座头鲸有能力在休息时只停止一半的大脑活动,而另一半仍在工作的大脑则用于思考与呼吸相关的事情,并且还可以意识到敌害(如逆戟鲸)的靠近。如果座头鲸正在做妈妈,这一半大脑还可以帮助它们照顾鲸宝宝。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睡觉,而是更像打盹。

8.鲸教学设计 篇八

《鲸》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9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

2、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重点】

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有回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鲸的资料。

2、教师也收集了部分鲸的资料,下面一起看看。(教师介绍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关于鲸的哪些知识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是刚了解的,哪些是有疑问的?做一做标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书小建议:

(投影出示)

1、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检查自读情况

1、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如: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分齿鲸和须鲸两类;还介绍了他们的进食、睡眠、呼吸等。(教师随机板书。)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取想研究的内容,按选的问题分组进行学习:

用投影出示合作学习小要求:

⑴ 个人充分自读有关的段落。

⑵ 组内充分交流个人自读后对这一方面知识的了解以及作者说明介绍的方法。

⑶ 共同设计生动有趣的汇报方式,来讲清楚鲸这方面的知识。在组内分工,进行模拟汇报。

五、全班交流,全面认识鲸

1、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并完成板书。

2、鼓励学生用文中的说明方法。

3、指导朗读。

六、回归整体,突破难点

想想老师刚才讲的那个故事,说说你认为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不是鱼,是哺乳动物)原因:

1、进化。

2、用肺呼吸。

3、胎生,吃母鲸的奶长大。

七、创设情景,渗透教育

1、今天,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了解,对鲸的认识越来越全面。

(展示图片并说明。)

2、出示图片教师介绍虎鲸,以虎鲸口吻作介绍:

了解“鲸自杀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

(至今,鲸鱼集体上岸“自杀”的原因仍旧是个谜,近年来“自杀”数量越来越多。除了地球磁场转变说、寄生虫染病说、捕食说,科学家又提出,全球变暖,影响鲸鱼长途迁徙路线的环境,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3、出示“人杀”与“污染”的图片,认识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八、学生谈收获

(自由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⑴ 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⑵ 出示习题一:

最大的鲸有__重,最小的也有___。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___的鲸,有___长,一条舌头就有___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⑶ 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⑷ 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⑴ 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⑵ 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⑶ 指名生回答。

⑷ 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习题二:

在___,鲸的祖先生活在___。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___里。又经过了_____,鲸适应了____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⑸ 把习题齐读一次。

⑹ 学生看软件提示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第三段。

⑵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习第四段:

⑴ 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⑵ 学生回答:

(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⑶ 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⑷ 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 用肺呼吸:

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 胎生:

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⑸ 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二、指导朗读

9.《鲸》教学设计 篇九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生活习性及用途;掌握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一些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能自主学习,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朗读技巧的提高。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验保护鲸的意义,进而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掌握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从鲸的形体变化和漫长的环境变化这两方面的关系来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结合“轻松学习”、“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推崇“重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统一规格向个性教育转变”的新理念,采取合作学习、讨论点拨、情景教学、开放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前准备:课件、白纸及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

浩瀚的海洋里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受到海的特别恩惠,单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海底世界,了解“鲸”!(出示课题)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凸现重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搜集鲸的有关信息,然后把你搜集到的信息汇报给组长,组长用概括的语言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开始吧!(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而后小组内成员交流信息)

2.大家兴致盎然,谈得十分投入。有谁愿意把小组搜集到的有关鲸的信息展示给大家呢?好,第×小组代表,你们获取了哪些有关鲸的信息,分别来自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学生概括文章要点,老师加以引导、提炼,变序出示板书内容)

(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同学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搜集到的有关鲸的信息,真是不简单。接下来,用什么样的途径传递信息,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来认识呢?我想,每一位同学都会放开思维、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式,来展示研究成果。现在,你们先想想选择哪个专题,哪种方式,再准备相应的素材,然后,与相同专题的同学进行交流。

出示推荐方式:①语言文字探究;②有感情的朗读;③列图表;④画画;⑤表演;⑥结合所查资料拓展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展示。

专题一:鲸的形体。例:语言文字探究方式。

①出示文本,学生品读感悟。

②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及好处。

专题二:鲸的进化过程。例:感情朗读方式。

①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练读――赛读

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你又掌握了哪些信息?(鲸形体发生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这个进化过程是漫长的)

专题三:鲸的生活习性。例:列图表方式。

生活习性 须鲸 齿鲸 共同点

食物 虾、小鱼 大鱼、海兽 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

呼吸 小柱垂直、又细又高 小柱倾斜、又粗又矮

睡觉 警觉 警觉

生长 胎生 胎生

专题四:鲸的呼吸。 例:画画方式。(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采访。)

专题五:鲸是哺乳动物。例:表演方式。(学生表演,评价。)

专题六:鲸睡觉的情形。 例:画画方式。

专题七:鲸的种类。例:所查资料拓展课文内容的方式。

三、拓展延伸,广告创意。

1.老师也查到一些资料,拿来与同学们共享。(出示图文资料)

学生感想: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

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2.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我们就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来个广告设计大赛,广告语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但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找切入点,看看谁能获得最佳创意奖,你们赞同吗?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写到纸上。

3.音乐渲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人类用爱心、用热情,与动物们和平相处吧!

四、自选作业、学以致用

1.将搜集到的鲸的有关资料,制成小报。

10.驼背鲸的爱情生活 篇十

水下的争斗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海面在微风中保持着平静。海洋动物学家赫尔曼等人正驾艇游弋在毛伊岛和拉奈群岛海峡的浅水区。他们用望远镜搜索着海面,希望能看到露出水面的鲸鱼喷射到空中的雾柱,通过它找到驼背鲸。赫尔曼在这一海域研究驼背鲸已有34年之久,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驼背鲸研究者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小艇的右舷方向发现了一群驼背鲸。因为是交配时节,鲸群中正发生着争斗,数头雄鲸争着与一头雌鲸交配。看起来争斗十分激烈,雄鲸们在水下相互攻击,战败者被驱逐,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进来。

赫尔曼发现,一共有10头雄鲸蜂拥在这头雌鲸的周围,它们挤在一起,将海水搅成白色泡沫。不时地有雄鲸跃出海面,用鳍拍打海水,掀起巨大的浪花。雄鲸们一会儿浮出水面呼吸,一会儿潜入水中,黑色的拱背与海浪几乎步调一致,看上去非常壮观。

由于深谙驼背鲸的习性,赫尔曼知道,驼背鲸正在进行它们特有的“求偶表演”。

这时,领头的雄鲸头向下地潜入水中,接着将尾鳍跃出海面,竭尽炫耀之能事。赫尔曼看清楚了,这是编号为“48号”的雄鲸(由于驼背鲸的双目有着鲜明的黑白模式,研究者很容易区分不同的个体)。之后,“48号”完全潜入水中。过了4分钟后,它又浮出水面,再次将它的尾鳍“定格”在海面上。接着,又有一头雄鲸跃出海面。这只名叫“Whitehook”的雄鲸竭力地跃向空中,然后重重地跌落下来,接着再次跃向空中。显然,它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在雌鲸面前显示自己比“48号”更加强壮。与此同时,还有两头分别叫“tall”和“flat”的雄鲸正围着雌鲸打转,俨然是雌鲸的“护花使者”。可以看出,这些雄鲸的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取悦雌鲸。不过,雌鲸虽然身处混乱局面,却显得十分镇静,不慌不忙地游着。

赫尔曼发现,在大部分时间里,鲸群中都是一头雄鲸在“表演”,这是它在向雌鲸和它的竞争对手展示其精力和实力,以期战胜其他雄鲸,成为雌鲸最为钟情的一个。赫尔曼最想知道的是,雌鲸如何选择性伴侣,什么样的雄性最具吸引力。科学家认为,在一个群体中,最大的和最强壮的雄性最有可能成功交配。那么,在这群驼背鲸中,哪一头雄鲸最有可能得到雌鲸的青睐从而与之交配呢?

研究者潜入水中进行观察,发现在大约25米的水下,“whitehook”游弋在雌鲸的右下方,驱逐着企图靠近雌鲸的其他雄鲸,这是一种经典的配偶保护行为。一旦发现有任何家伙敢于靠近雌鲸,它就会用自己巨大的胸鳍将其扫开;如果有挑战者试图从前面接近雌鲸,它就会游上去予以迎头痛击,然后赶快游回雌鲸身旁,摆动尾巴守护在它左右。它会一直紧贴着雌鲸游动,如果雌鲸浮出水面,它和其他雄鲸也会紧随其后浮出水面。

当它们浮出水面时,竞争者们与“whitehook”展开了争斗,它们相互撞击,鲜血从下颚渗出来。它们的搏斗在海面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 Whitehook”用它的下颚刮伤了它左边的一头雄鲸,又用其胸鳍重击了另一头雄鲸。

“Whitehook”继续着它的决死“表演”。它的行为是不是交配的前奏?这些行为是否打动了雌鲸,从而选择它作为伴侣?遗憾的是,赫尔曼他们还没有得到答案,他们只能猜想“Whitehook”肯定是雌鲸最喜欢的一个,因为它让“Whitehook”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事实上,雄鲸对交配权的争斗都发生在水下,而且这些争斗往往都是致命的。雄鲸的嘴里长有刺,可以用作武器。有时,它们也像公羊那样用头部撞击对方的胸鳍和双目。

深处的“歌声”

驼背鲸的最迷人之处在于它们的“歌声”。雄鲸和雌鲸在进食时会发出一定的社交信号,幼鲸在母亲身旁时也会发出声音。但是,只有雄鲸才“唱歌”。

驼背鲸的“歌声”让人难以忘怀,那是最复杂的动物发声。根据最近的研究,驼背鲸“唱”的每一首“歌”都由2至9个基调组成,这些基调以一种特别的顺序重复着。驼背鲸的“歌声”听起来有些像低吟的大提琴,又有些像小鸟的啁啾。

有趣的是,生活在不同区域的驼背鲸所唱的“歌曲”完全不同,并且每年都会增加新的内容和元素,并被其他的驼背鲸所接受。

驼背鲸的“歌声”足以令每一个人着迷。曾有一位驼背鲸研究者这样描述他所听到的驼背鲸的“歌声”:从船下方传来一声叹息,听起来很哀痛。这声音上升到空气中,变得令人惊讶的响亮,仿佛是对某种东西的向往,像一个孤单的管乐演奏者发出的忧伤的爱的音符,又像一个人正召唤好友加入他的行列……

雄鲸为什么要“唱歌”? 最初,研究者认为雄鲸“唱歌”是为了吸引雌鲸,但当他们在水下通过扬声器播放雄鲸的“歌声”时,却发现只有雄鲸应声出现。难道雌鲸没有听到雄鲸的“歌声”?研究者还发现,此时此地,所有雄鲸都在“唱”同一首“歌”,可随着季节变化,它们会停止“唱”这首“歌”,而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和这个地点,它们又会重“唱”这首“歌”。这又是为什么呢?对科学家来说,雄鲸的“歌声”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水中的血腥味

驼背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成年驼背鲸的重量高达50吨,长约15.24 米。它们用鲸须过滤磷虾和小鱼的方式进食。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在北极阿拉斯加波弗特海活动,但一到繁殖季节,它们就要迁徙8000多千米或更远路程来到热带海域。因此,每年12月至次年的5月,在夏威夷海域,澳大利亚温暖的沿海水域,斐济、汤加和其他南太平洋群岛东部,以及西印度群岛都能见到驼背鲸群。驼背鲸的雌鲸5岁开始性成熟,每2到3年生育一次。怀孕近一年后产下幼鲸。雌雄双方共同觅食喂养幼鲸。幼鲸自出生起便随父母一同迁徙。在成年雌鲸的教导下,幼鲸只经过一次旅行便可学会识别迁移路线。

自1975年以来,赫尔曼也一直关注着夏威夷的驼背鲸。20年前,夏威夷附近海域有许多驼背鲸,最多时达到5000头。然而,近年来的疯狂猎杀,使夏威夷附近海域的驼背鲸几乎消声匿迹(不过,近年来在夏威夷又发现了数个驼背鲸群体,这令赫尔曼兴奋不已)。

1100年,巴斯克人在大西洋捕鲸;1500年,日本人在太平洋捕鲸;1600年,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捕鲸。在今天,捕鲸业已经形成一种模式:捕鲸者在新发现鲸群的地方大肆捕杀鲸鱼,直到其数量少到不能获利,然后寻找另一个地方捕鲸并等待前一处捕鲸点鲸鱼数量的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捕鲸场所越来越少,而鲸鱼的数量来不及恢复。194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了一项商业捕鲸禁令。在禁令于1986年生效后,日本和一些北欧国家利用其漏洞,开始了所谓的“科学捕鲸”。

科学家估计,在20世纪,被日本、美国、英国、挪威和澳大利亚等主要捕鲸国家捕杀的驼背鲸数量超过了25万头。许多科学家担心,一些鲸种的数量的减少,有可能导致这些鲸种的消失。近年来,由于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禁令,在全世界范围内暂停对驼背鲸的商业捕杀,全世界驼背鲸数量回升至大约7万头。

日本是世界上捕鲸最多的国家。利用驼背鲸数量反弹的事实,日本的捕鲸船队宣布将前往南太平洋捕杀鲸鱼,计划捕杀50头驼背鲸。这是国际捕鲸委员会自1963年宣布禁止捕杀驼背鲸以来,最大的一次驼背鲸捕杀行动。由于世界各地的抗议活动,目前日本人的这个屠杀计划暂时推迟了。日本方面捕杀驼背鲸的借口是研究驼背鲸是否与小须鲸有食物竞争关系,但许多海洋生物学家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日本捕鲸协会甚至狡辩说,要日本人放弃食鲸,那么澳大利亚人应该停止吃肉馅饼,美国人应该停止吃汉堡包,英国人应该停止吃炸鱼和薯条。

11.《鲸》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一

王振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目前、哺乳、垂直、经验、上颚、寿命、胎生、特征、退化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说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讲一个关于鲸的笑话激情导入。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1.学生分组汇报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生字:鲸 猪 鳄 哺 滤 肚 肺 矮 判 胎 可以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来记住这个生字。

例如:“鲸”和“鳄”与鱼类有关系,所以左边是“鱼”

“肚”、“胎”、“肺”与人体有关系,左边是“月” “肺”的右边不是“市”

2.词语:目前、哺乳、垂直、经验、上颚、寿命、胎生、特征、退化 3.评委为各个小组打分。

三、朗读课文比赛

每个小组派代表读一小段课文。读完后由评委点评并打分。点评标准:有没有读错的字,声音是否洪亮,是否有感情。

四、感知课文内容

1.师提问: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简绍鲸的。

师板书:体形 进化 种类

生活习性 2.学习第一部分

由老师或评委提问,小组讨论后回答。(1)从哪里可以看出鲸很大?

(和大象比较,长度,重量,舌头和嘴)

(2)第一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列数字

作比较)

(3)文中的“约”和“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

学习方法:由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1)我知道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2)鲸的鳍是由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的。4.学习第三部分

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怎样区分。(文中插图)5.学习第四部分 从四个方面来学习鲸的生活习性

由学生自由提问,小组讨论后回答,师补充问题和小结。(1)须鲸和齿鲸分别吃什么?(2)怎样根据水柱来判断须鲸和齿鲸?(3)鲸睡觉时的姿态是怎样的?(4)从哪里可以看出鲸长得特别快?

(5)从第五段中找出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语句。

五、当堂测试

画一头鲸(须鲸和齿鲸都行)

六、小结和延伸

12.鲸教学反思 篇十二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它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当然是感兴趣的,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的难点。教学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知识的,进而学习作者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课文再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颇有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所消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开课,我先以故事激趣,故事大意是:龙王要举办鱼类大赛,鲸却不能参加。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思考:鲸为什么不能参加鱼类大赛?以此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如鲸不是鱼类等;接着我问学生还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鲸的知识,诱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迫切想了解这种动物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之后,我又设计了小组讨论学习这一环节,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合作汇报。不规定汇报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们用他们最擅长的本领、最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汇报,读一读、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真是各显神通。交流、讨论实际上就是在口语交际,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积极地说、认真地听,并且能够吸纳别人的见解,促进自己思维的前进。

学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蓝猫淘气问答赛,一人扮蓝猫提问,其余学生扮淘气抢答,巩固所学知识。在结束课之前,我又创设情境将今天的知识介绍给你的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并让学生演练。这样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总之,这节课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以老课文实践了新课标的要求。

鲸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鲸教学反思3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我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例如,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始祖,并对鲸的始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用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与鲸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样更激起学生保护鲸的欲望,让学生谈心理感受,学生的热情极高。这里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看着、读着,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整节课中,学生一点都不拘束,但静下来一想,学生们却收获不少。不论在知识上、语言积累上,还是在技能上,他们都获得了丰收。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备课时总是有一些犹豫,担心上课的内容会不会少,所以在犹豫间自己又说了很多,本该让学生说的,我却剥夺了他们的展示时间,同时学生相互展示时,有些脱节,可能是老师点拨的不到位,同时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今后这些问题应该避免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不过,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教学反思4

《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余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于我而言,这篇课文的教学很有挑战性。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的说明方法较多: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对鲸的特点进行了一一说明。同时,本文还有一大特点——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采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我执教的是《鲸》的第二课时,如何调动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进行了思考——把方法掌控在“趣”上。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也就有了主旨。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巩固生字。我通过播放视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学生: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都爱提问。对事物保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然后引入课题,同时,利用电子白板书写功能听写生字。

第二环节:画思维导图,整体感知。思维导图在这几年我都有训练学生,很多孩子还做得很有兴趣,根据思维导图,孩子们发现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可以体现说明文具有的条理性。

第三环节:聚焦鲸的特点,领悟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特点。这个环节我处理成了三个部分,讲解“大”以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拓展让学生比较。老师这有一支笔,哪位魔术师能通过作比较的方法让它变长。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孩子们说到了我的身高对比,课堂上笑声一片,趣味萌动;讲解“重”以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我特意列举了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形象感知。然后让学生在不同的句子中揣摩用词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一大特征。

课堂末尾,我告诉孩子们,尽管鲸受到了国家及国际机构相关法律的保护,但人类的贪婪之心不止,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就只会漫长而艰难。我希望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拒绝购买野生动物产品,为保护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课堂在最后,由“趣”变得严肃,学生们倡议要保护鲸。

一直以来,我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但是,在面临《鲸》这样语言逻辑性强的文章时,我觉得自己语言功底还是有待提高。

而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其他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学生当堂产生的问题,没能很好把握得利用,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得不够好,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这些方面,在今后的说明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继续进步。

鲸教学反思5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对学生掌握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应作充分的估计,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另外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以后的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失误:1、犯经验主义错误。备课不充分,没有细致研究教材,以致于在对“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大”用什么说明方法时,没有说出用“作比较”。因为以前教这一课时,其它资料上明确出现过这一句话不是作比较的方法。下课后,一听课教师马上对我说,这是“作比较”,我马上在电脑上查一下,好几个位置都明确说这是作比较的方法。另一个侧面说明语文的难学,不像数学那样都有明确的界定范围。更提醒自己要多结合新的教材内容,不能再犯经验主义错误。

2、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善于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不能够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到别的教师在课堂上用那么多花样别出的方法鼓励、评价学生,总觉得做为一个老师“拿不出来”。以致于在课堂上,不少学生在预习时写在学案上的内容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

鲸教学反思6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鲸教学反思7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可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的一些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鲸的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在上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课文,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首先我通过看图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形体特点,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进化过程。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评价方面,我还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班的李祖宇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而我却未加评价,只是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教学。

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书应该把说明方法写出来,因为学习说明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通过这次教学评优活动,我既有收获也有启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仅能带动课堂气氛,而且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和感人,在这次锻炼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锻造自己的语言。在课堂用语上还不够简单、明了,尤其是缺乏抑扬顿挫。特别是语言上的错误,要学会避免犯错。

2、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师应该像谷穗那样,要想让自己的果实达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须将根伸向土壤的更深处,好不断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以补充自己的能量为结出粒粒饱满的果实而聚集精华。

鲸教学反思8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介绍了鲸七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体型庞大、进化过程、分为两类、饮食习惯、呼吸特点、睡觉方式、生长特点。本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朗读评论法:有感情地朗读,再讲讲自学的收获。

(2)解说法:模拟海洋馆解说员,为来客介绍鲸的某方面特点。

(3)表格罗列法:自己设计表格形式,将鲸的特点一目了然地罗列出来。

(4)补充介绍法:先给大家讲讲课文中鲸的特点,再结合平时自己了解的知识,补充介绍该方面的特点。

(5)画图法

(6)自创法:用你所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介绍鲸的特点。

十几分钟后,学生进行汇报。这次的反馈完全出户我的意料,不仅选择的方法恰当,而且学习效率很高。同样方面的介绍,其他小组只做补充,没有重复。第一小组上来汇报进化过程,他们根据文字画出了鲸进化的整个形态变化,拿着图抓住时间词和关键词进行讲解,浅显易懂,富有生趣。第二小组通过画对比图区分了须鲸和齿鲸呼吸的特点,顺势引导鲸的大小与水柱粗细、高矮有是关系。这样直观的对照图,不用说都能掌握两种鲸的呼吸特点。第三小组通过画表格的形式介绍鲸的饮食习惯,特别突出强调了两种鲸进食时动作的不同,既分清两种鲸的不同动作,又进行了语言训练。第四组以漫画的形式汇报了鲸的睡觉方式,逼真的图画仿佛放电影一般,各个都很喜欢。体型庞大抓住关键词和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而生长特点采用了朗读评论法。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鲸教学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及本文用来说明鲸“大”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一些动物领域的专有名词。

3、通过多媒体理清课文条理,了解每部分内容。

(二)教材分析

《鲸》是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美说明文,通过介绍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及进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鲸的有关知识,拓展视野;二是学习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三)学情分析

经过这几年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由于学生都没亲眼目睹过这一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恰当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借助多媒体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来写简单的说明文。

2、通过多媒体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教学准备

1、下载一些“鲸”的图片和视频。

2、有关的教学课件设计

【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鲸”的图片,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一下这种庞然大物是什么动物(出示“鲸”的图片),它生活在哪里?

生:鲸,生活在海洋里,它是一种海洋生物。

师:同学们眼光非常敏锐,一下就识别出了这种动物,而且能了解一些它的知识,非常棒,那么有谁能更进一步指着图片具体介绍一下。

生:纷纷根据预习得到的信息,上台指着图片的不同部位进行详细介绍。

师:好,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那么我们今天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松读文,画出生字、词。

2、多媒体显示生字,指名注音。

( ) ( ) ( ) ( ) ( ) ( )

鲸 鳍 肺 胎 腭 滤

3、学生注音后,多媒体立即一一显示拼音。

4、多媒体显示生词,指名解释。

宽敞: 退化: 哺乳动物: 胎生:

5、学生解释后,多媒体立即一一显示词语意思。

三、借助多媒体,品析和感悟课文内容。

师:指名逐节读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情况?这些内容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讨论、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生: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鲸是非常大的动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部分(第4--7自然段):介绍鲸的生活习性。

(多媒体显示学生的回答结果)

师:你对课文的哪个部分最感兴趣?请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学习方法。

1、 (多媒体显示)以前学过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

2、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内容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生: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了第一自然段介绍鲸很大。

生:我抓住了描写鲸大的句子展开学习,知道鲸比大象大的多,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四万公斤重的鲸就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

生:鲸的嘴巴也很大,人举起手还摸不到上颚……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刚才总结的有关“鲸”的特点想象成具体的画面。

生:积极地想象,体会其中的乐趣。

师随机出示表现“鲸”这些特点的图片,让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屏幕展示)

师补充:是的,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课文写的很具体,同学们知道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它写的这么具体,让我们一下子就有明确、深刻的印象呢?

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得出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的。师迅速在屏幕上显示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并点明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屏幕展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部分。这部分共几句?描写鲸逐渐变化的句子是哪几句?(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本节共四句,可分为两层。 ①②句讲鲸不是鱼类,它是哺乳动物;③④句讲鲸的退化过程。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正确,但是文中都是文字描写的,到底“鲸”的退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态画面。(展示课前制作的动画和下载的“鲸”退化过程的视频)总结鲸退化的特点。

生:①环境变化;②很长时间。退化的原因是为了适应海洋的生活。

借助多媒体学习第三部分,介绍鲸的种类。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讨论分类)

师:请同学们认真自学④⑤节,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表格)

种类 食物 呼出的水柱

须鲸

齿鲸

(如:虎鲸)

借助教学录像,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屏幕展示)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描写鲸睡觉的句子读一读,并画成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生纷纷积极的作画。画好后,教师选好的投影展示。

师带领学生借助多媒体逐句学习最后一节。这段介绍了鲸的生长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鲸的大小、种类、退化过程和生活习性。作者抓住了鲸的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与其它动物作比较,运用比喻、举例、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鲸的有关知识。我们也通过多媒体向大家一一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果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鲸”的知识,课下可通过上网继续查询

五、布置作业。

课下写一篇小作文:《鲸的自述》(屏幕展示)

教后反思:

在教学《鲸》这篇说明文时,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的优势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首先,教学中多处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如介绍“鲸”的特点,认识“鲸”的种类及“鲸”的退化过程时,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以后应多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其次,教学中应充分落实好自主阅读。应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鲸教学反思10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充满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但并不失去语文的特性。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时,设置了超链接,当讲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点击相关链接,显示出大象和猪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把鲸与大象和猪对比,对鲸的大、重、长特点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课件里大篇幅不动的文字里添加有动态效果的图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教学有效地开展。

最主要的有待改善之处是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首先,因担心学生像平时那样提出太多不懂的词语而耽误时间,所以有个学生一点到一个不懂的词,我就立刻放出事先打在课件里的词语解释,课后再认真反思,觉得没有打上课件的必要。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在讲课文之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就基本上能查字典解释课文所出现的生字新词了。因此在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后,提出不懂的词时,可以动员其他同学帮其解决。而避免让老师直接代劳,煅炼不到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在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概括,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如这篇课文从第三至第七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而且这些句子里分别有“种类”“吃”“呼吸”“睡觉”等重点词。但事实上提问后,学生一昧地读句子,读了半天到最后还不知道自己读的大致是讲什么,所花时间既长又没能概括出内容来。如果在第一个学生读句子后能及时引导,那么学生自然会学着这种方法去概括。也就用不着我亲自把“体形”“类型”“种类”“生活习性”这四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出来了,或出现老师一直在希望学生尽快概括出来的僵局。或者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问鲸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或抛开书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会更好些。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时,不能模棱两可,而应该做出一些评判性语言,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研读课文。虽然分段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根据课文内容一定有最合适的分法。很明显,课文按顺序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特点、类型、种类和生活习性,在引导学生概括出这四大块内容后紧扣这一教学环节把课文分为四大部分。因为这篇课文重点之一就是要理解文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几乎集中了课文出现的所有说明方法,那么重点分析第一段就不难找出其余内容中的说明方法了。课文的难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从微观方面说,这是鲸的类型,与第一段中鲸的体形特点是不同的,再分析课文后面的“呼吸”和“胎生”就更好地证明了“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从而突破了难点。因此,从这层面上看,鲸的“体形特点”和“类型”分别独立成两大部分较好。很多学生都是用了这种方法。但有个学生坚持把课文分为三部分,他认为第一部分介绍了鲸的形体和类型,第二部分写鲸的种类,第三部分就是鲸的生活习性。他这样归纳段意也不完全错,但按这种分法也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把体形特点、类型和种类全部归结起来,第二部分就是生活习性。如果我能及时指出,相信他会很快更正的。

再次,读课文很少,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在这一课中,我只是安排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最后分析第一段时齐声朗读了一次。期间却花了大量时间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梗概。与其在单调地重复问学生“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或老师直接在学生读句子后说出答案来还不如让他们再回到每一段课文中,或朗读或默读或指名读或全班读,在读的过程中挖出重点。

另外,在分析说明方法时,问得比较直白。直接用课件放出第一段文字,问学生“既然课文是说明文,那么这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不如叫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读,继而引导其思考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达到重点讲说明方法及其好处的目的。

最后,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本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的,但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是很积极地思考或回答问题,虽然也不是沉闷得一句话不说。要想上好一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既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教学过程,又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还要注重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

鲸教学反思11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充满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但并不失去语文的特性。通过上第一节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还有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还是看不够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认真地具体分析让学生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介绍了蓝鲸、抹香鲸……可见他们对鲸的兴趣浓厚,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本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但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是很积极地思考或回答问题,虽然也不是沉闷得一句话不说。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仍需要下功夫。

鲸教学反思12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初读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让你知道了哪些鲸的知识?引出:大、重、进化、种类、生活习惯等。

自读感悟文本。

对于那么多的关于鲸的知识,你最喜欢那种?试着去读读,学学,找找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让我们看得更加明白。学生通过读、划、写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

交流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

一是用比较法。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在教学时,为了体现这样的写法的妙处,我让学生进行课文原句和不使用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样的说明方法使读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动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写的事物。

二是用画图法。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课文中多出运用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很形象、明确地知道了鲸的大小。我就让他们想象:大象见到了鲸会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我以为象很大了,可是与鲸相比,却天差地别。

但是,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而这也是单元目标中提出的。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赖别人将学习成果告诉自己,也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体会。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⒈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⒋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⒈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鲸教学反思14

一、成功之处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鲸的有关资料,对鲸有个初步的印象。课中,我以点带面,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认识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接着,采用“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汇报,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并从中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学生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后发现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课后,我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通过大量的阅读及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足之处

在评价方面,我还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班的吕彤旭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而我却未加评价,当时如果加以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学习马佳伟同学的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表扬了该同学,又引导了学习方法。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但《鲸》毕竟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今后的实践中应思索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如果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给更多的学生尽情地说,主动的说,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鲸教学反思15

《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并适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既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时就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来,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章共鸣。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研究学问的。就拿最后让学生交流小练笔来说,孩子们的兴奋劲可谓是乐不思蜀。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上一篇:蒲公英运营下一篇:桶装水销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