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共10篇)
1.《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2.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成吉思汗的照片):同学们认识他吗?
2.你对这位历史伟人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3.板题、读题。
4.检测生字。
5.师:本课文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你认为学习本文要掌握什么知识点?(生说师板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生说师板书)
[点评: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习惯,实现资源共享。特别体现学习方式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嘛。]
二、初学课文,理解内容
1.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通全文。(师提醒生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
2.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组最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和掌握黑板上板书出来的1—2个知识点。一生在小组学习记录本上记下来。(师巡堂轮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
3.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师提示汇报金点子:自报家门——说学法——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解——检测。(可考他人亦可请他人检测本组成员)
4.当有同学汇报“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师相机引导分段:是呀!文章写得可有条理了,哪些自然段写起因?哪些自然段写发展?哪些自然段写高潮?哪些自然段写结果?可分为几部分呢?
这则故事全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写,可把文章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述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强调他的身份,使学生了解伟大的人物在面对错误的表现,凸现课文文化的指导性和育人的针对性。)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叙述了成吉思汗狩猎时,口渴得厉害,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滴水的泉眼。这一部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第9~18自然段),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这段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再现了四幅画面。
第四部分(第19~23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毒蛇的出现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固执,很具有震撼力。
第五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成吉思汗的懊悔和顿悟。
5.当有汇报员汇报文章抓住鹰四次撞翻成吉思汗的杯子展开描写故事情节这一知识点时,师适时提问:
(1) 鹰为什么一次次去撞成吉思汗的杯子?
(2) 成吉思汗的心情怎样?哪些地方体现他的心情?
(3) 最后采取什么行动?
(4) 结果得到什么沉痛的教训?
6.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并设身处地的读一读。
7.师点拨:文章中关于成吉思汗的心情描写,有的直接写,有的通过语言或动作来写,今后,同学在写作中也要这样写,能够更感染别人。
[点评: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能抓住学习课文这个知识点构建平台,通过完成学习卡的填写,引导学生抓住鹰四次打翻杯子以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这一重点环节来学习,为明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练笔——学习心情描写打下基础。]
三、加深明理
1.齐读成吉思汗顿悟出来的道理: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
2.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如遇事冲动会怎样?反之冷静对待又会换来什么结果?
3.师小结:是呀!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是因为他们能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吸取教训!这多么令人感到震撼呀!
[点评:此环节的做法以说促想促悟,达到明理的目的。]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略)
二、拓展学习
师:古人廉颇又是如何对待错误的呢?请读“语文天地”里的《负荆请罪》。(生自读)
1.说廉颇有什么精神?(感悟廉颇有面对错误善于自省、勇于改正的精神。)
[点评:此环节与“语文天地”联系,进行拓展学习,实现了北师大版教材以单元出现,课文与“语文天地”相整合的做法,效果好。]
2.读“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3.用上其中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用?
4.用上节学到的描写心情的方法(有时直接写,有时通过语言或动作表现)把你刚才说的事写下来。(生写)
5.修改习作。
6.优秀习作展。
[点评:体现读写结合,尤其做得好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心理描写的方法,并与“畅所欲言”结合,由读到说到写,梯度十分合理,增强学生习作的欲望,效果不错。]
看了“《成吉思汗和鹰》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2.沁园春 雪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3.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4.教育教学报告心得体会3篇
5.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2.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五年级的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犯过错误,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一定会与课文所要烘托的主题产生共鸣。其次了解有关成吉思汗的背景及草原上有关鹰的资料,是感悟文本的基础。教师应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读书方法的角度去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速读、浏览、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种读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换位思考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如:气急败坏、小心翼翼、自言自语。注意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换位思考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成吉思汗杯子这个情节体会成吉思汗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㈠ 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成吉思汗和鹰》,现在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情况随机引导学生,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刚才这位同学将这个故事简略的讲给大家听了,那现在和老师一起根据曲线图来再回顾一下故事的发生、发展情况。
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最吸引人的情节是什么?如此一只和主人相濡以沫的鹰,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怒主人,招来杀身之祸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品读。
(二)、抓重点段,品文悟情 出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9—23自然段
1.找一找:找出成吉思汗动作、语言以及鹰的动作的语句? 2.画一画: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3.品一品: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主学习
5.好了同学们,我们先读到这里。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都画出了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什么。由于这是一段叙事的文字,所以我们在理解和汇报的时候尽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汇报,我们先来说说第一次鹰撞掉杯子的情节,好吗? 汇报第一次撞翻杯子的情节:
师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撞翻成吉思汗杯子的句子并说说从第一次撞杯子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追问:成吉思汗一看是自己那只宠爱的鹰,心里会想什么?
师投影出示: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接满了一杯水,他把杯子送到嘴边,准备一饮而尽。突然,“嗖”的一声……宠爱的鹰干的。他心里想:()。
师指导学生把成吉思汗由生气到不生气的情感送进句子中读一读。(读两遍)
汇报第二次撞翻杯子的情节:
师指名汇报第二次撞翻杯子句子。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这次他真的有点生气了,他心里可能会想:()。汇报第三次撞翻杯子的情节:
师让学生读鹰第三次撞掉成吉思汗杯子的句子。
成吉思汗生气了,此时此刻的他,情绪只是生气吗?有没有其他的情绪在里面?
先前是宠爱的鹰,此时却要拧断鹰的脖子,成吉思汗真的是生气了,他说,谁来读一读?
师投影出示:“你怎么敢这样?”“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在成吉思汗最渴的时候,总是被鹰打翻杯子而喝不到水,成吉思汗真着急啊,他说,谁再来读读? 此时此刻,成吉思汗的心情可谓是又气又急,我们一起来读读。
汇报第四次撞翻杯子的情节:
学生读句子,说说第四次撞翻杯子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什么? 7.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引导学生抓住:摘、仰天、射 的确如此,此时成吉思汗忘记了()忘记了()…...(引导学生读成吉思汗气急败坏……死在主人脚下。)
8.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伤心、难过)9.成吉思汗感到了吗?哪句话体会到了他还在生气?他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再读读后面的句子。(看到毒蛇的句子)
10.看到了毒蛇他才恍然大悟,他还渴吗?他还生气吗? 师配乐范读: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11.孩子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鹰却被自己亲手射死了,让我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此时成吉思汗的心情怎样?
(三)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走进主人公内心 师课件播放鹰血流满地的图片并配乐
1.孩子们,成吉思汗呆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只是呆呆地看着那只可怜、死去的鹰。让我们走进现场,想想成吉思汗看着自己亲手射杀了有恩于自己的鹰,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什么情景?
师追问:当你想到这个情景时,你的心情怎样?
投影出示:“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让学生读。2.是啊,成吉思汗愣住了,此时昔日它宠爱鹰的情景撞击着成吉思汗的心,鹰撞击他杯子的情景像针一样在刺他的心,因为他亲手杀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鹰。所以他大声喊道:(生齐读“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3.孩子们,书上有一个词最能表达你们刚才的情感.(懊悔不已)4.成吉思汗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面对错误时是怎样做的呢?
师投影出示: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问题!5.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
6.面对错误时,伟大人物尚且如此,作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联系实际,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于是冲动的时候?如果当初冷静对待又会是什么结果?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名人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凡人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关键的是我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这就是这一节课你的收获呀!指生交流。
3.《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三
练习内容:
书P、36的第5、6题,及相应的练习。
练习目的:
1、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经历探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要求:在图3-5(A-B)中用阴影表示各分数,再说说体会?
1/3 1/3
(A) (B)
2、出示图形后,由学生说说应怎么涂颜色,教师板书配合,完成后再引导提问。
师:数一数,分别涂了几个?
生:一边是涂1个,另一边涂2个。
师:你有什么体会?
生:由于整体(总数)不一样,所以“部分”(1/3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P、36的第5、6题。
1、第5题。
(1)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2)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2、第6题。
(1)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并和同学交流。
(2)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3)在完成第(2)小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接近0,什么样的数接近2。
三、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7----3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分饼。
1、讲故事引入。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工得四分之三张饼。
师画图进行讲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
(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a) 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
b) (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
c) 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5、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
2、师板书概念: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独立完成,重点用带分数表示。
自己写,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说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四)总结。
谁能把上完今天这节课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课题:分饼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4.《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先人后己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及3张完全相同的圆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64÷5=0.880÷5=16
3÷7=5÷10=0.54÷9=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6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和4÷9=的商为循环小数。
2、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儿童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班主任刘老师对想
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
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详细的计划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吧!
师: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食品数量班级人数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40个4740÷47
饮料39瓶4739÷47
花生8千克47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
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数来表示呢?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师: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生:0.333…或
课件显示:1÷3=0.333…或
师: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了,
即:1÷3=(个)
(2)现在小组讨论: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
出示课件:被除数÷除数=
(4)师: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生:会!
师出示:40÷47=?39÷47=?8÷47=?
3.,巩固关系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大家看问题:我想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张)
答:每人分得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
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b≠0)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
(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师生共同完成)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最后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填空:7÷13==()÷()
()÷9=()÷26=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7÷12=16÷49=25÷24=12÷25=36÷57=30÷37=33÷78=
7÷13=74÷14=77÷13=78÷97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4、“六一”联欢的时候,大家都会带好多自己爱吃的食品,你们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品尝吗?如果愿意的话,请说说你的打算,并编一道符合这节课学习内容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情感教育,教书育人
同学们,我刚才听了大家的各种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学们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给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着过“六一”儿童节了,到那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礼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但愿我们同学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亲如兄妹,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班级体!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b≠0)
3÷4=(张)
5.成吉思汗和鹰教案111 篇五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合作填表、以读促悟、剖析重点词等方法体会鹰的动作及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
2、自读自悟,体会成吉思汗在怒杀宠鹰后懊悔不已的心情及得到的教训。
3、学习伟人和身边普通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可是,他也犯过错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成吉思汗和鹰》。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师:这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是:成吉思汗他归途口渴、事情的发展是发现泉水、鹰四次打翻杯子、射杀鹰、高潮是发现真相最后悔恨 总结教训。
二、进行新课
(一)、学习鹰四次打翻水杯
1、学习第一次(1)、现在请同学打开书,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打翻的过程?
师:你找得真快,就是9——18自然段。(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部分内容并分清每次接水的内容。
师巡视指导,生边读边思考。
(3)、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鹰第一次推翻杯子的内容。
学生读完后多媒体展示鹰第一次打翻杯子的部分: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接满了一杯水。他把杯子送到嘴边准备一饮而尽。突然,“嗖” 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这只鹰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
(4)、同学们让我们拿出笔来,再次自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哪个字体会到了什么?写下来。师:谁来说说你的体会?
生1:我从“一饮而尽”看出成吉思汗很渴!生2:我从上文中也能看出他很渴!生3:我从“嗖”看出鹰飞得非常快!
生4:我从“很长时间”、“才”、“一杯水”看出成吉思汗接水不容易!
„„
师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鹰四次推翻杯子的表格 填完第一次 此时这只鹰可能在想些什么,成吉思汗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读出滋味。全班齐读。
(二)、学习其他三次打翻杯子
1、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一次鹰打翻杯子的方法,同桌合作完成其他三次。师巡视指导!
2、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三)、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师:通过填表,我们了解了鹰一次又一次地打翻成吉思汗的杯子,而成吉思汗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走进课文,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还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自读这些句子,你能发现什么?
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生自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
2、师:你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一读,读出你的这种感受。(生读词语:打掉 俯冲 撞掉 撞翻 飞扑 扑掉)
3、师:它的动作为什么一次比一次猛烈呢?同学们,如果你此时就是那只鹰,你会对成吉思汗说什么?
生1:如果我是那只鹰,我会说:“主人,那 水有毒,不能喝!”
4、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读一读。
生1读: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生2:如果我就是那只鹰,当看到主人第二次接水时,我会说:“主人哪,你为什么不听呢?那水不能喝,快倒了。我读一下这一句: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生3:如果此时我就是那只鹰,我看到主人第四次接水时,我会说:“主人呀,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那水真的有毒。” 师:说得好,谁来读一读这句。
生4读: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5、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鹰呢?
生1:忠诚。
生2:忠心耿耿。师板书:忠诚
师:那怎么读这四句呢?请同学们先自渎。生自渎。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我们也来像他一样读。生齐读。
6、师:鹰一次又一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杯子,成吉思汗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生齐读。师:气急败坏是什么意思?
生: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恼怒。
师:成吉思汗为什么气急败坏?(他一开始就气急败坏吗?)
生:他一开始并不生气,鹰一次又一次地打翻他的杯子,他越来越气,最后达到了气急败坏。
师:你能读出这个变化过程吗? 生读。
7、师:孩子们,你们从这个过程中又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固执 生2:冲动 师板书:冲动 师:我们再来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鹰的动作的变化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先同桌练习读。
抽一对同桌读。男女生对比读。
8小结: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杀了鹰、继而发现了真相,当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时,他是怎么做的?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段。(四)、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
1、此时的成吉思汗懊悔不已,你通过他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呢? 学生找
课件出示词语:愣住
呆呆地看着
那鹰救了我的命!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小心翼翼地拾起
2、谁能带上感情读一读这些内容呢?(通过这些动作语言的描写,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的形象就变得栩栩如生了,以后我们在写作是想要表达你的某种心情比如:高兴、悲伤、喜悦快乐都得用上动作、语言、神态把它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样我们的作文就能做到有血有肉。)
3、师:谁愿意把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读出来?(请生读并点评)
(1)师:是呀,成吉思汗应该懊悔,因为他杀了【幻灯出示:一只()的鹰()的鹰()的鹰】(让学生填;师直接打字)他懊悔不已,读“成吉思汗愣住„„”
(2)成吉思汗“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他在想什么呢?他把鹰的尸体放进猎袋。(3)师:如果把鹰看作是自己的朋友,那么成吉思汗杀了【幻灯出示:一位()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生答,师填)所以他懊悔不已呀齐读“成吉思汗愣住了„„”
(4)师:错杀鹰是成吉思汗所犯的错误,然而他是怎样面对错误的呢?(勇敢面对,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他这样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5)成吉思汗知错改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板书:悔恨、总结教训)成吉思汗正是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在他以后的战争生涯中时刻警醒自己,他才立下了赫赫战功。(课件出示:成吉思汗医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是统一蒙古、统一中国、征服欧亚大陆的一大天骄。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国,就连桀骜不驯的军事奇才拿破仑提起成吉思汗也自叹不如。因此有学者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1995年12月31日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我们可以把一句相关的名言警句送给他,哪句呢?课件出示(吃一堑,长一智。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三、总结提升
1、根据板书整体回顾课文。
2、引导理解: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成吉思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铭记这句话读,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我们在场所有的老师,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我们的家人,送给我们的朋友。老师更希望我们以后在犯了错误后能够不断的总结、反思。
四、作业
1、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总结经验。
6.《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读题说得数)
3.5×3 1.8×5 4.8÷1.2 8+3.74.5×2
2.5×4 3÷0.5 0.8+1.5 0.8×0.5 0.14×6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3.根据120÷30=4在□里填数。
(120×3)÷(30×3)=□
(12÷□)÷(30÷10)=4
(1)学生填空。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条。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2)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3)把三张纸条上下对齐,观察阴影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3.启发引导,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总结。
①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知道平均分的份数由2份变成4份,表示的份数由1份变成2份。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填书,一人板演。
④观察上面两个式子,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从右往左观察又知道了什么?
启发学生知道:
(3)观察上面两组式子中,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总结归纳:
①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③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④学生读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
⑤为什么“零除外”?
因为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在下列各图中,画出阴影,表示图下面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5.看书
(2)学生阅读课本并填书,一人板演。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6.反馈练习:
(1)填空。(投影出题,一人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填书,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为什么?
2.口答(由学生提问,并指名回答)
3.同桌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互相编题、提问。
四、课堂小结:
7.《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七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2、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 )
(2)在数位顺序表上,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是( )分位,第二位是( )分位,第三位是( )分位……。说说下面小数的意义:
0.2表示( )分之( ),0.75和0.625呢?
2、引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由说,汇报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看课外书的时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问题。(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
2、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林林0.4时 明明时)
3、提出问题,进行估计。
(1)同学们能从这两个数学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数学问题)
(2)请同学们估一估,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板书: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估计→汇报)
4、解决问题的探索。
同学们有的说林林的多,有的说明明的多,怎样才能精确的比较出谁用的时间多呢?
(1)自主探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解决过程,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合作交流。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室进行板书。)
5、课件展示课本中呈现的方法。
下面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方法,看不清的请看课本上相应的图。注意对照你们探索出来的方法,哪些方法是与你们相似的,哪些方法是没有想到的。(每展示一幅图时指名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6、讨论并归纳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l 分数化成小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2题。(独立练习→)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l 小数化成分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课件出示练习题)
2、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题后面板书:分数、小数的互化)
2、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如,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小数化成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时,要……)
五、实践活动
8.《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第59页-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自由练习
3、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第200个是()。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4、课本62页第2、3题。
六、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七、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课外拓展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
(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第二课时找规律(2)
教学内容:
P6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
第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第6题: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4+2=10(天)
工作:5×4=20(天)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2: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试一试:20÷3=6(组)……2(只)
灰兔:1×6=6(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白兔:2×6=12(只)。灰兔:1×6+1=7(只)
9.《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九
教学重点: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根据保留小数的位数,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42 ÷ 7 2 ÷ 5 1 ÷ 0.2 7 ÷ 8
8.4 ÷ 2.1 0.69 ÷ 1 1.26 ÷ 0.6 0.5 ÷ 0.2
2、按“四舍五入”法填出下表中名数的近似值
3、计算:(指名板演)
2.479 ÷ 0.67 2.21 ÷ 0.034
二、新课
1、质疑导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除得的商有时位数较多,有时除不尽,这时也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 1 )出示例6,读题,列式
( 2 )列式后,让学生自己算一算,想一想, 人民币最小用到哪一位?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必须除到哪一位?该怎么办?能以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结论:因为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后一位是几,能以只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能以商应该为 4.46 元,横式上用什么符号?(≈)表示近似值。
3、课内练习P24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幻灯出示课本第 25 页第 3 题
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
2、指名板演:课本第 25 页第 1 题
3、作业P25 第 2、4 题各第 1~2 题
循环小数(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各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4.8 ÷ 12 6.3 ÷ 0.9 24.6 ÷ 0.6 30 ÷ 40
0.8 ÷ 0.02 1 ÷ 100 7.5 ÷ 0.75 53.8 ÷ 5.38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297.696 ÷ 24 3.86879 ÷ 0.9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二、新授
1、出示例7,学生自做:10 ÷ 3
学生做后发现除不尽,这时让学生停下来观察一下竖式中每除得一位商和余数的关系。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商里总是不断地出现 3 ?
如果继续除下去能不能除尽?为什么?
商该怎么表示呢? 师板: 10 ÷ 3 = 3.33 ……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能否不写呢?
2、出示例8
计算 58.6 ÷ 11 = 5.32727 ……
让学生独立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后停笔,引导学生观察一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两位,商是几?余数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学生板书算式上的商)
3、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里的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商是无限的;不同点:①式重复数字是 3 , ②式第二位始重复数字是 2 和 7 )
小组讨论:从上面的例子概括出商的特点。
再指导看课本第 26 页最后一节的循环小数的概念,默读一遍。
4、练习
课本第 27 页的第一行(做一做)
小结: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要根据循环小数的意义来判断。
5、讲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 1 )师生共同回忆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两种)
( 2 )小结: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3 )大家练,课本第 28 页做一做(上)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指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19 ÷ 11 1.08 ÷ 3.3 13.25 ÷ 10.6
四、板书
循环小数(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0.1222 1.788…… 0.94578……
0.00808…… 3.141414 3.99……
2、计算下面各题:
0.28 ÷ 0.47 0.4 ÷ 0.74
说一说循环小数是怎样计算的?
二、新授: 1、 谈话导入:
循环小数也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
2、出示例9 讲解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1)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列式
(2)让学生自己算,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a 商的小数位应该除到第几位?为什么?
(除到商的小数位出现重复为止,因为循环小数是无限的)板书。
130 ÷ 6=21.666…… 这是循环小数
≈21.67 (千克)
3、大家练:课本第27页 例9后做一做。
小结: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与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同,比需要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P29(4)
2、判断:
(1)0.9…… 与1一样大 。 ( )
(2)4.1555是循环小数 。 ( )
(3)0.888……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0.90。 ( )
3、课作:P29 第5题和第6题。
循环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循环节的意义,认识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懂得循环小数的简便记发。
会比较几个循环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循环节的意义及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节的找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出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3.33…… 5.32727…… 1.666
6.0303…… 6.416416…… 9.335858……
让学生说出确定循环小数的依据后加以小结。
二、讲解循环节的意义:
1、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告诉学生这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板书:如:3.33…… 的循环节是“3”。
5.32727…… 的循环节是“27”等。
请几个学生完整地说出循环节的意义,再指导看书学习。
2、循环小数的简记法:
师:为书写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如:
3.33…… 写作3.3
5.32727…… 写作5.327
5.416416…… 写作5.416 (首位和末位上方加点)
那么 6.0303…… 写作( )
9.3358358…… 写作( )
练一练:课本第28页中间的做一做
3、讲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个循环小数,看看他们的循环节从哪一位开始,想一想,你准备如何将他们分类呢?
循环节从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第二位开始的,叫混循环小数。
练习P28,最下面做一做。
4、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
比较3.15、3.15 、3.15 、3.155 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讲解板演) 3.15 = 3.15
3.15 = 3.1555……
3.15 = 3.1515……
3.155 = 3.155155……
由此可见:3.15 〉 3.155 〉 3.15 〉 3.15
三、巩固练习:
1、第30页 第9和第10题
10.《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十
学习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引导学生折一折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2/5×1/3
2、计算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听,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3/4×1/4=?
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学生独立思考
2、完成,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4×8/91/2×9/7
3/8×6/75/24×6/5
2/9×6/7
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
1/2×1/2=1/4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4×1/4=3/16
教学反思
借助图形语言,动手操作,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题 分类乘法(三) 教时 (5)
学习
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 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进行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学习
重点 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会应用。
会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分数乘法练习
1.算一算:
4/5×1/2=1/3×5/6=
5/8×2/7=2/3×4/7=
3/7×2/3=4/5×1/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每小时织布8/9千米,2/3小时织布多少千米?
二、课后练习
1.练一练第5题
完成后,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后,自己提出分数乘法的问题进行解答。
2.练一练第6题。
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大家一起订正。
3.练一练第7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
三、数学故事
指导学生看图
四、布置作业
伴你成长 学生活动
完成后,说说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指名读题,说说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8/9×2/3=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为题。
注意应用题的解题格式和要求。
看图分析图.
学生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能提出有关的问题。再说说为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算一算:
4/5×1/2=1/3×5/6=5/8×2/7=
2/3×4/7=8/9×2/3=3/7×2/3=4/5×1/9=
教学反思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读后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