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精选11篇)
1.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一
周至五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
自2007年新课程改革在我县深入开展以来,我校秉承新课改精神,在高
一、高二级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教师的全力配合下,四年来,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一. 课程设置
1.课时安排。高一高二级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每班每周一课时,每学期总共二十课时。
2.教学安排。高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要基本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研究方法,明白研究性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能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篇研究报告。高二年级的教学任务是学生能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至少一件设计制作的作品。
3.学分。研究性学习总共占15个学分,每完成一个课题就能得到一定学分。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只要每学年完成一个课题的任务,就能得到6个学分,两学年总共可得到12个学分。另外,在高三第一学期,学生只要完成一个小课题,就能得到剩下的3个学分。二.课题完成情况
研究性学习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完成课题研究为核心,学生研究课题的完成情况是衡量本门课教学目的达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本课程开设以来,专职负责老师和指导教师积极督促指导学生完成各自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报告还是设计制作都出现了许多质量很高的作品,课题研究成果丰硕。
2007至2008学,高一学生共建立研究小组九十一个,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共八十九个,其中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共四十二个,内容涉及国家社会热点问题、自然环境问题、校园生活和各科目中的探究性问题,这些课题的完成都体现了学生对书本课堂外知识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学生对书本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下面将学生所做部分课题题目罗列如下: 《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节日》 《我校学生生活费问题调查》 《我心目中的校服设计方案》 《关中方言研究》 《周至民俗研究》
《在周至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中学生手机问题调查》 《如何看待中学生恋爱问题》 《星座问题探究》 《校园垃圾处理途径探究》 《家乡环境状况调查》 《黑河挖沙现象调查》 2008至2009学,高二学生共完成设计制作作品七十五件,水平较高的三十一件,涉及标志、服装设计和手工制作,现将部分作品名称罗列如下:
《自制孔明灯》 《自制简易电台》 《聋人闹钟》 《简易地震仪》 《自制水火箭》 《简易降落伞》 《自制滑翔机》 《单元房新设计方案》 《端午节标志设计》 《我心目中的校徽》 《哑柏刺绣标志》 《家庭节水系统设计》
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中锻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书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2009至2010学,我们结合高考要求,让学生偏重于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料中选择和确定探究性课题,同时选择和确定和文化科目相关的课题。通过做这些课题,学生不仅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开拓了眼界,而且强化了文化课的学习,提高了应对新形势下高考的能力。现将做过的部分课题罗列如下: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姓名趣谈》 《商店招牌赏析》 《古代史书中的侠客形象》 《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 《剖析赵本山小品的风格》 《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读狂人鲁迅》 《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中国古典诗与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 《对日索赔问题研究》
《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 《对李鸿章的再认识》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
《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 《月相变化观测》
《中华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些课题报告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从形式上看,所有报告都分为选题背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的实施与管理、问题的分析论证、观点与结论五部分,全文至少3000字。从内容上看,报告必须材料充实,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方法得当等。同时,为了科学评价每个组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还需制作完成课题申请表、课题自我评价表等表格附件,最后打出分数和等级。
2010至2011学,我们不仅继续在高一高二级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且在成立了手工制作兴趣小组。本小组由专门老师负责,组织两个年级参加本小组的同学定期开展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公开展示各个小组制作的作品。三.研究型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学生在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两件事情,第一是建立研究小组,第二是选择和确定课题。
建立小组。课题的完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建立小组时需要遵循互补原则:首先是男女互补。一个小组内男女生都要有,男女生搭配很多活动开展起来更容易;然后是能力互补。一个小组之内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要有,能写的,会画的,善于交际沟通的,甚至家里有电脑上网比较方便的同学。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每个班都建立了至少七个小组,大多数小组都极具战斗力。选择和确定课题。我们特别为学生讲解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做。每个组首先准备一至三个备选课题,然后指导老师帮助他们从备选课题里选择一个最具有可行性的课题来做。
实施阶段。学生在实施阶段需要撰写研究计划、制作摘录本、填写课题申请表、进行开题报告、实施研究调查。这个过程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
总结和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填写各种评价表格、互相做出评价,以及做结题报告。这个阶段完成后,这个课题的研究活动便结束了。
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以来,一直秉承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做出了表率,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各科目的课堂改革。
2.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二
一、实验的实施
1.依据初中学生实际, 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1) 时间安排上,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课内,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提供有关的材料, 指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进行有关的小实验, 开展交流讨论和相互评价活动;课外, 采集信息、查找资料、观测、实验、咨询论证等。这样在时间安排上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2) 组织方式上, 以“学习小组”为活动组织结构, 成员的组成, 一般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
2.采取层层推进的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对研究性学习, 学生了解很少, 要想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我们采取了层层推进的方法。
(1) 以“示范研究”的方式让学生简单了解研究性学习。
“示范研究”就是首先由教师选择课题并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带领学生中的活跃、优秀分子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然后让这些学生分别指导其他学生按教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示范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感知体验。
(2) 以“引导研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研究”就是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背景,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课题, 然后由教师给出研究过程的框架, 其中难度大的环节由教师协助完成, 容易的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例如,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出来经电器流回负极的, 电流在流经各个电器时, 电流是不是会起来越小呢?并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背景,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
(3) 让学生“自主研究”,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因而, 在学生基本学会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后, 让学生自己开展研究活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确定研究的目标及研究计划;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手段、方式、地点和时间等。在这一研究阶段, 研究的内容不仅仅限于物理教材内容, 研究课题可拓展到生活和社会的相关领域。例如, 学了“变阻器”这部分内容后, 结合教学实际,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了以下研究性课题:铅笔变阻器的制作、现代生活中的半导体的调查、目前超导体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等。
二、几点认识
1.开展研究性学习, 应有一个启蒙阶段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多, 但极易转移。学生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对生活、对社会了解很少。虽然能提出问题, 但那仅仅是一种探究意识的萌动, 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 观察能力也较弱, 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象, 也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结论, 不会深究差异的原因。他们虽然有独立的要求, 但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因此,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 然后才能让学生自己“走”, 即要有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做课题, 可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的体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 可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怎样收集资料、如何观察和记录、分析数据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只有让学生在比较系统地了解了这些后, 再让学生去亲身实践, 才能避免研究性学习的盲目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研究兴趣并获得成功。
2.教师要主动参与“研究课题”的选择
3.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11-03
Design of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ctivities based on Project//Liu Sujuan, Cai Rang
Abstract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popular learning style in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issues of the project-based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ity. It establishes the process model of PBRL activity, and takes “the metho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udy”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the specific teaching case, thereb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conducting.
Key words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project; 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研究性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1]。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项目”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研究,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等高层次思维技能[2]。
众所周知,当前教育信息化重点已经开始转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关注。具体表现为从关注学习资源建设转向关注学习环境的创建,从注重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研究等方面。诸如JISC的E-Learning框架[3]、COLIS project[4]、教育描述语言(EML)、学习设计规范、学习活动管理系统[5]等大量的研究表明,知识获取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行为起到主要的作用。上述研究从标准、系统和理论进行有益的研究,然而在将学习活动应用到研究性学习方面还没有进行有效开展,缺乏具体的应用模型和案例。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模型设计与研究,探讨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对于教学效率、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实施模式;并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特征及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序列,为模式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对此模式进行总结。
1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型设计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根据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及学习设计理论,构建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图(图1)。此学习模式以活动为中心,结合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展开。
该模型包括如下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确定项目主题,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平台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学生则通过实验平台参与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此模型的特点有:教师依托学习活动管理系统(learning activities management system,LAMS),以管理员的身份对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学习活动管理系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活动贯穿其中;评价过程中,活动中的各学习主体均参与进来,通过互评、自评及教师评价3种方式体现多元化评价思想。
2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据此对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6级在校本科生进行教学实例的设计。
2.1 设计思想笔者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指导思想,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研究性活动开展方面的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项目课题的提出是学习的起点,项目的探究是学生有效率学习的持久动力。
列昂节夫在其学习理论中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他认为在活动中发生着从客体向它的主观形式即映像的转化,并且在活动中也实现着向它的客观产品的转化。学习设计则是指终身学习背景下,学习者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学习技术,分析确定问题和需求,建立解决学习问题和项目探究的策略方案,确定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资源,评价学习绩效的系统过程。而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被确定为“学习活动”,应该围绕学习活动的设计而展开。教学设计理论应该关注学习活动的任务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的评价和监管规则的设计[6]。
此设计依托LAMS平台创建学习活动序列,使学习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应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完成其科研项目,充分利用LAMS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跟踪的优势,结合管理者对学习者的监控功能。
2.2 学情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6级学生,其特点如下。
1)从个性发展角度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已经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2部分,从而形成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
2)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另外,大学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需要。
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高达75%的大学生更喜欢自主学习的方式,希望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并且希望在一个可以合作交流的环境中获得教师的指引和监督。
4)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诸如不熟悉LAMS平台,对新的学习产生陌生感,获取网络资源的条件不够充裕等。
5)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个小组围绕一个科研课题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从需求分析、框架分析、概念设计、开发制作及实施5个阶段来开展。
2.3 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将本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学习内容介绍给学习者,并通过案例介绍创设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课前预习和浏览相关资料自行分组,确定项目主题并提交。
2)项目研究。首先,结合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参考ISO/IEC 19796-1过程模型的研究过程,通过对专家访谈确定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共性,设计活动序列(图 2、图3),并将其引入到LAMS平台中,向学习者介绍平台使用注意事项。
其次,按照学习活动序列中指定的各个步骤开展项目探究。在各步骤中,各小组成员及小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各自的活动进展。在中期阶段,各小组选择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中期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以促进本小组项目探究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定时通过平台的监督功能对各小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3)学习效果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展示、平台上各小组之间的互评来进行,评价维度有研究设计方案、研究述评、研究成果、汇报表达清晰性与准确性以及讨论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分优、中、差三级。总结性评价则是教师按照各小组最终提交的研究报告的质量以及期末教育技术学研究能力测试来进行。
4)总结反思。通过整理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模型实施效果,并对教学过程和模型进行总结反思。
3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模型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基础之上,强调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学生通过参加结构化排序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此模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效培养其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从而可以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测量。但也发现依托LAMS平台设计教学活动难度稍大,在活动顺序、粒度、耗时方面需着重考虑,系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此模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掌握相关平台的使用来支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引导,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8-174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9-20
[3]The e-learning framework(ELF)[EB/OL].http://www.elframework.org
[4]Dalziel J.Reflections on the COLIS demonstrator project and the “Learning Object lifecycle”[M].
Collaborative Online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COLIS) project:2002-2004 Book 2
[5]Dalziel J.Transforming Education through Learning Design and LAMS: Strategic Perspectives[M].Presentation for LAMS Open Source Pre-launch Workshop,2005
4.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四
研究性学习在21世纪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师范教育更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使师范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较多采用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内容进行。
问题中心进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21世纪基础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将贯穿于整础教育阶段。为了适应今后在小学进行研学习的教学,师范教育生物学教学应注重研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外,引生结合典型个案分析研究,对教学中或教外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其本质规律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并将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感性材料思维加工,使之转化为学习成果,因而具究性。这种学习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案设计、实施、结论的得出、研究成果的等原则上均由学生自身完成,因而具有自和创新性。研究性学习一般要通过调查研专题讨论、实验探索、文献查阅、社会实方式进行,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研学习作为在一定的教育目的指导下,通过织、有计划编制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施加影响。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课程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素质目标。课程重点不是理解知识,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强调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运用因特网等现代手段)主动探索、发现、获取信息,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简约、引申、转换和评价等加工策略,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现有教材和已有知识基础,它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及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形式可以由个体转向班级集体学习或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共同完成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合作手段,取得集体成果,各成员学习结果相互依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更重视应用,重视体验,重视全员参与等价值取向的选择。
二、研究性学习的师生角色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中对正确引导设题、提示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支持交流评判、引导归纳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法指导。
三、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在进行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期,较多采用的是在活动课程中进行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围绕某一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研究,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 而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切实的落脚点。
四、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将研究性学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收集整理类 对生物学的一般性问题, 通过对有关资料、知识的查阅, 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揭示其本质和一般规律, 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基因工程资料并畅谈基因工程前景、收集花卉变异现象等。起始阶段,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初步掌握其研究的方法和要领, 在此基础上, 可采用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收集资料、整理归纳、概括总结、形成报告。
2.调查访问类 对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某一生物学事实,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情况, 弄清事实, 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 分析原因, 从而揭示其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统计社区肥胖的比率并说明对人体的危害等。在此活动中, 学生以小组或班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社会调查、访问记录、现场观察、实验操作、问题讨论等过程, 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
3.实验研究类 把实验同研究结合起来, 通过实验来探索求结论。特别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一定的课题,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实验, 自己设计技术方案来进行验证。这样既可达到验证理论教学的目的, 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如设计实验, 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设计实验了解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变异产生的关系等。
4.创造制作类 根据课题提出的要求,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创造性地设计制作生物的宏观标本(模型)、微观标本(模型), 或模拟实验。如制作小生态瓶、制作各种装片等。创造制作类要求用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智慧、熟练的技巧去完全制作过程。做到动手动脑、手脑并用, 使研究者的能力得到提高。
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性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成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我们对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教学实践和专题研究。
1、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学习活动是单向、被动的。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研究情景和途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大胆假设,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运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1、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身的探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改变了以往学生通过大量的记忆和练习获得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1、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带有研究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最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钻研、自主学习的科学素养。1、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是一个课题组成员协作探索的活动,学生在共同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实验及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2、生物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实验性和探究性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生物学发展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且运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独立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广延性和生活性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环境和工农业生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发展。中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涉及上述各个方面,能够使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驱动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的秘密、追求科学奥妙的兴趣。
2.3开放性和多元性 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和实验室,可以进行野外考察,走访有关部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的弊端,如学校以升学为中心;学习课本又深又窄、缺乏实践性;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育教学主体失落或错位;教育教学模式单
一、缺乏灵活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等。这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培养出创新性的优秀人才。现代教育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建立一种主动探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我们结合海岛教学实际,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的实践和探索,就是为适应当前教改和课改的需要提出来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要以学生及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堂教学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充分挖掘教材中STS教育因素,适当增加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学内容。如围绕“细胞分裂”教学,增加细胞分化和癌细胞内容的介绍;围绕“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教学,让学生讨论如何提高塑料大棚内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围绕“无性生殖”教学,讲述克隆技术;围绕“基因突变”教学,补充转基因动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围绕“环境保护”教学,介绍生态火柴、生态笔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利用等。同时随着课堂教改的深入和发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地进入课堂,为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些现代教学手段,主动去查阅、播放、下载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2、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实际调查或设计实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和调查方法,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适用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家族遗传系谱等的调查,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学习。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为:
(1)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老师指导学生选题时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有条件,应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明所以,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周期短、可操作性强的课题。选题可以是全新的领域,如“用浓盐水或饱和盐水作为保存液的浸制标本制作”、“蟹的附肢可以再生”等;也可以是他人研究过的课题,如“洞头海滨潮间带生物种类调查”、“洞头海水网箱养鱼”、“藻类植物腊叶标本的简易制作”、“虾蟹人造琥珀标本的制作”、“浅谈赤潮和赤潮生物”等。小课题研究选择角度要注意新颖性,即使是他人已研究过的课题也要换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或采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观点。
(2)调查研究作可行性分析。学生在自主选择、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选定一个课题,并作可行性分析。然后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假设性结论,查阅、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调查研究。在初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班内讨论和交流,并根据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组织协调作用,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和方法。
(3)小课题研究实施,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每个课题小组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具体实施。老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供咨询、监控及研究指导,并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
(4)答辩评价、结题成文。各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之后,要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成文。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课题研究的修改和指导,并在班内组织答辩。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一、课题背景:
走在马路上或学校的楼道里常常看到一色的路面上有一块块的黑斑,仔细一看是口香糖。青色的草地里一坨坨白色的东西,走进一看是口香糖。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
一、人们的文明素质仍有待提高;
二、很多人吃口香糖。广告上说吃口香糖有易坚固牙齿,锻炼肌肉,口气清新,精神兴奋。告诉我们嚼口香糖有如此多的益处。
二、研究目的
目前,口香糖很受欢迎,尤其是青少年。但是当人们在享受口香糖甜带来得乐趣时,却忽略了其对人体健康带来得危害。下面我们将对口香糖进行一个研究调查,解决人们心中得疑惑。通过查询探究嚼口香糖存在的益处及可能的害处,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口香糖对人体的利弊。
三、活动方案
1、召集学生探讨活动内容(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2、对第一次活动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提出完整的方案
3、再次召集学生按照活动内容做好活动程序安排及成员分工
4、学生按照活动内容开展活动
5、对调查采访查询资料进行整理
6、完成探究实验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准备实验材料③进行实验④做好观察记录⑤对相关结论进行分析研究
四、为研究口香糖的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利弊,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与探究:
实验一:研究口香糖是否有助于巩固牙齿
实验组:将一口香糖贴在贝壳上,在温水中浸泡几分钟,然后取出放入盐酸中。对照组:将另一个贝壳放入盐酸中。现象:对照组的贝壳易碎。结论:口香糖有助于坚固牙齿。实验二:口香糖喂鱼会怎样? 实验组:给口香糖碎末不给面包屑 对照组:给面包屑不给口香糖碎末
实验现象:实验组鱼浮游在上方,对照组鱼沉于水底并进食,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水变得浑浊,而实验组较清澈。而后补充加入蝌蚪,发现实验组蝌蚪浮游在上方,对照组蝌蚪沉于水底并进食。11天后实验组全死了。不过没多久对照组也有死亡现象,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了死亡。
5.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小结 篇五
历城区实验小学:卫谊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完全可以很好的开展,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于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现总结如下:
1、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在小学阶段,开展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太适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近3年来,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一直注意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增加课堂教学中问题研究的分量,尝试问题研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从收集资料入手,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问题研究活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始终是基本的原则,如组织学生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研究身边的民族和节日风俗,研究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这些研究活动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研究活动不断深入,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扩展。
2、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在社会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具备“时时处处有资源,点点滴滴皆教育”的意识,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与社会课教学有关的课程资源,只要合理开发,都能以专题研究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例如近年来,我就组织学生先后开展了“花园路的变迁”“泉城的风景点”“泉城的来历与传说”“春节研究”“两会的跟踪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跟踪研究”“自我介绍”“神州六号”“中国骄傲”等随时随地的问题研究活动,起到了以身边的事教育人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3、要切实把握好普及与提高的辨证关系。
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普及与提高的辨证关系,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能力和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应该以提高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为目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问题研究活动,提高普及率,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最基本方法。二是规范学生的研究方法,以比较规范的“问题研究纸”的形式撰写问题研究报告,在规范中提高普及率。三是提倡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在合作中求普及。对于如何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学生的研究活动不断深入?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阶段放手发动学生收集各种课外资料,越多越好。第二阶段是教学生用收集来的资料解答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从而将收集资料与问题研究活动联系起来,第三阶段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减少收集资料的盲目性。第四阶段是引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初步的编辑和删减,初步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乐于交流展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充分发挥六个自主的作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六个自主的作用,即学生自主确定研究问题;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得出研究结论;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替学生解决问题,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或暗示性的划出道来,让学生循规蹈矩的进行所谓的研究活动。一般只给学生规定一个大致的范围,鼓励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己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问题研究活动。
4、要做到以评价促开展和以评价促提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以评价促开展和以评价促提高。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立过程性评价记录,以学习主题为单位,将学生一学期甚至一年的研究活动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全部记录下来。二是针对研究性学习中不同要求和方向,建立、增加和不断改进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对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以分数的形式给予体现;为了鼓励学生开展广泛的小组合作,可以通过发放合作奖章的形式予以体现;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采取发放有创意的奖章;为了表彰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可以在交流展示过的研究成果上,给学生贴一个交流展示的标志等等。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问题:
1、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的问题?
2、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辨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辨析方法和处理手段?
3、如何引导学生得出真正有见解的看法和结论?
6.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篇六
“校园·生活”现状调查
——高一(7)班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校园·生活”纪律现状与问题卫生现状与问题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教学情况调查校园饮食情况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调查报告 )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并利用班会课,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尊敬师长,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打饭插队,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磊、李政策、苏敏、纪沈琴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改善部分设施,加大宣传,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玲、陆玉娟、尹星、吴小知、许荣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彦宇、纪蓓蓓、桂盈盈、汪丽、吴青青、陈华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这既不安全,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浩然)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辅导认真,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宝、高志、许涛、陈秋霞、桂佳、桂蜜枣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选择运动的学生只有11%,60%的学生选择休息,还有21%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
1.许荣:我们从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团队精神,相互合作,听从队长的指挥与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样只会拖累集体。
2.尹星: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一项研究性活动,让我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份调查问卷,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使我学会了大胆与别人交流。
3.小蕾:平时在报刊上看到调查报告总是不以为然,只是随意看上一眼,有时还会说:“什么嘛!不感兴趣!”然后将它丢在一边,却没有发现在这简单的调查报告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体会到一份调查报告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4.陈香香: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础。
5.杨玲:我们每进一个班级首先找班长,解释此次活动的原因、目的,并自我介绍,他们都很乐意帮我们。
6.吴小知:当我们进行走访这一步骤时,成效不怎么明显。有些被调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誉,不愿意据实相告,答案与事实背道而驰,所以,这次调查结果不怎么准确。
7.文童:在此次活动中,我们
每去一个班级,都会引来众人的好奇。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引出了许多笑话。
8.陆玉娟:我们第一次搞活动,都不怎么敢敲门,敲了一个班,叫出班长,他们居然哄堂大笑,真搞不懂有什么好笑的。……虽然这次活动碰到了许多困难,但同学们都很开心,也为我们今后行为处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9.桂亮: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同学积极的表现,让我自叹不如,但以后在其它方面,我会努力追求进步,不做落后分子。
10.光见:大家各显神通才能使团队更好更快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11.纪良飞:有些现象在学校中存在,且十分严重,而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充分体现。
12.王世山:被调查者几乎都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填。
13.张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些磨擦,但最终大家求大同存小异。通过这次调查,也使自己有了一点成就感。
14.刘超: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与别人交往的一些知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15.方世杰:增进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升自己的胆量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6.高志: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17.江浩:我感到学校存在的不良现象的确很多,对于一些可以避免的现象,大家都是各行其是。
18.王强: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19.查文宝:与陌生人交往其实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你对别人礼貌,别人也会以礼相待。
20.陈秋霞:从来不敢轻易与陌生面孔说话的我,这次却能够主动与人沟通,并且沟通得很融洽,这是我感到无比自豪的。
21.许涛: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参与讨论,我显得异常兴奋,这是我的小收获。
22.桂佳:勇于探索是我们高中生必备的精神。
23.桂蜜枣:通过队友们说的一些问题,让我也了解到了学校其它方面的问题。24.汪庆:经过这次活动,我变得有些胆大了。虽然过程中有些挫折,但并没有打击我澎湃的心情。
25.陈华:我勉为其难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却让我性格改变了很多。
26.汪丽: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更加自信,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27.吴青青:此活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8.陈彦宇:活动过程中,有太多的忐忑,……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身轻松,喜悦之情在我们心中飘荡。
29.桂盈盈:了解到了本校部分学生对节约水电资源的看法,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简简单单,单纯的幸福感。
30.纪蓓蓓: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尴尬,但收获更多的却是成功的喜悦。这次活动不仅很有意义,而且也很成功。是它给了我同陌生的面孔对话的勇气,是它让我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是它让我相信团队精神的强大力量!
31.刘坤:这次经验将会一次次鼓舞我去参与社会生活。
32.包美凤:这次活动让我切身体验到环境卫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环保意识。
33.章亚磊:在此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与分歧,但通过交流化解了这些障碍。
34.苏敏:原来我以为发放调查问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由我去做时,感觉这件事并不是想像那样简单。
35.王斌:不良的卫生习惯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我们的心情。
36.陈乖琴:在小组活动中要人尽其才,这样才会使研讨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37.谢涛:我负责调查高二(6)班,开始不知所措,在他们班级门口站了片刻,才走了进去。
38.汪超: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高校学生的专利,我们高中生同样可以做到。
39.纪沈琴:每个人都在忙活着,以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但也有人在胡任务。
40.钱会: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1.朱天宇:经过这次活动能够清晰地反映学校中的卫生状况以及同学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42.金铭:这次活动增长了自己的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我今后的发展,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43.吴斌: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44.张志华: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不愿意帮助,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可见有些人的素质很低。
45.张健康:少数同学的团结意识差,没有很好地融入集体,甚至帮倒忙,这是我们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
46.章尼龙: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慢条斯理,井井有条,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
47.大磊:开展一个活动要有纪律,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无目的地乱跑。
48.李政策:学生每天打扫的卫生区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在卫生区内仍有较大的垃圾。
49.沈海湾:卫生还是不够好,经常敷衍了事,应对突击检查,做做样子。
50.章会婷:我对有些同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些同学的思维异常活跃,面部表情异常丰富。……高三学哥学姐们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设计提出意见,这让我反思,以后做任何事都一定要认真,有错就改,不断提高自己。
51.曹秀云:不敢敲门找人填写,手伸了又缩,缩了又伸,不知怎么办才好……上楼下楼跑了几次,终于收齐了问卷……这次活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累,第二个感受是开心。
52.纪帆:调查高三同学的时候,他们互相推让,最后送我一句:“对不起”,将我晾在一边,幸亏有队友的帮助,使我完成了任务,给予我更大的信心。
53.戴玉: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只有学会沟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4.袁辉: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
55.陈蓓: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能够交流,就会有很多话题。我们需要大胆与他人交流。……从讨论到走访,再到分析和撰写报告,每个步骤我都认真思考,一步步做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夸夸其谈,更要去实践。
56.汪文君:这类活动不但可以训练我们的胆量,还可以使我们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7.纪平:让我了解了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58.王洋:完成任务之后,心里充满喜悦和成就感。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参加的。
59.周星: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事前知道,作好准备。
六、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 )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5.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7.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校园植物,课程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校园植物资源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生物资源,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因此,将校园植物资源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种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一、科学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究
科学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和界定问题,并提出理论假设,最后还要搜集资料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校园植物资源为科学领域的探究提供了实验性极强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涉及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等多个层次的个体形态与解剖研究、个体和系统发育和植物各大类群的分类,还包括植物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又与农业、园艺、医药、生态等现实问题息息相关。
例如,学生在进行《几种菊科中草药的抑菌实验研究》《几种榕属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比较》等课题时,需要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探索实验方法,并有效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培养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的过程。
除实验外,调查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例如,《校园绿化植物的调查与研究》《校园药用植物的调查与研究》等课题要求学生在拟订调查计划、初步确定调查对象和地点的基础上开展调查活动。通过开展植物调查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人文与社会领域:环保精神的实践
人文与社会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仅是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活动中的换位思考、移情体验和行动参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丰富的校园植物资源为人文与社会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美好的校园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植物资源,在活动中践行“爱护校园植物、保护校园环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以点带面,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例如,课题《调查师生对学校绿化的意见和建议》旨在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师生关注校园绿化。又如,课题《热带风情的秘密———棕榈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通过研究校园中的棕榈科植物,进一步对市区多个小区的棕榈科植物进行研究,关注棕榈科植物与本地物种的关系。再如,课题《校园落叶处理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校园落叶的收集、处理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关注社会的生态平衡问题。学生通过应用实验、调查等探究方法,以校园植物资源为支点研究社会问题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三、设计与制作领域:科学与美的统一
设计与制作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制作,并进行评价,达到科学与美的统一。
例如,课题《校园植物分布图的绘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测绘方法,而且要能用美学的观点进行分布图的绘制。又如,课题《校园绿化的规划与设计》要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与校园环境相适应的植物,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在选择植物的基础上,还要分析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协调、平衡与波动、比例与尺度等多种因素,研究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使其符合景观的美学要求。通过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设计与制作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的动手能力,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美学意识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领域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8.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科学研究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是简单的事实证明,而是要让学生有所发现并获得体验,形成探究习惯、探究意识。
一、教学实例
学习内容:比例
师:今日我们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看到“比例”二字,同学们能想到什么?
生:比例是什么样的,什么是比例,比例是不是和比有关系?
……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都有价值,老师总结一下,你们所问的大概有两方面的内容:比例意义、性质。那么,你们想如何去研究?
生:(不明白)
师:联系学过的知识,试着想想有哪些研究的好方法。你们可以尝试着写出一些比。
师:非常好,那现在开始大家对教材进行研究,看看是否还可以发现有关比例的其他知识?
学生通过自学后开展汇报,并在教師指导下开展思考、研究活动,同时教师听他们的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全班的交流。有的学生说比例中的一个规律。先举出例子,观察得到结论,再举出更多例子验证此结论。教师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大家一起思考、发言。
二、案例点评
上述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它包括明确问题、自主探究、反思体验、应用拓展。
例如,明确问题,这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更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有思维价值的数学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心理需求。
三、思考
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合作是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教材并非学习的全部。教材只是将知识点罗列出来,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教材是学生从事研究活动的出发点而非目的。
第三,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要求对立方面是平衡的。以学习方式来说,并非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也可产生意义过程及结果。教师要积极地认识学习方式的优点、局限性,从而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内容、教学对象上加以适当地运用。以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是研究,而是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研究意识,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只要大胆引导学生研究、探究,重视其学习过程分析,优化数学课中学生学习活动,就一定可以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就可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115-120.
[2]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2):84-87.
[3]叶萍恺.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01-204.
9.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九
这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高度的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配档,指导按工作配档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综合性、整合性。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和学生同成长”。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10.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十
一、带给大家一副很喜庆的对联,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有的同学读错了,应该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下面给大家一份关于对联方面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回答。对联文化研究调查问卷(请在□中打√)
1、你对对联感兴趣吗?□很感兴趣□一般□不喜欢
2、你了解对联吗?□深入□一般□很少
3、你写过对联吗?□写过□没有
4、春节家里贴的对联是是如何得来的?□自己写□买来的□其他形式
5、你觉得对联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陶冶情操□有利于学习□浪费时间
6、你能记起几幅有名的对联?□≤5□≤15□>157、与灯谜等其他传统艺术相比你更喜欢:□对联□灯谜或其他□都喜欢□都不感兴趣
8、你对语文考试增设对联题目的看法是:□很好□无所谓□厌烦
9、如果有机会让你参加了解对联知识的活动,你会:□踊跃参加□有时间就参加□不参加
10、你对对联的发展持什么态度?□乐观□一般□不看好你们选择的答案有半数或半数以上在第二或第三项上,那么表明咱们大家的选择不容乐观,所以进行本次对联文化研究是大有必要了。教学流程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对联真有那么多优点和作用吗?让我们从对联说起教学流程
三、从对联说起对联文化研究
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3、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杜甫)
4、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从以上对联中我们认识到对联不仅是可以写人的,而且还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下面再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探究对联文化,首先请大家注意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学流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2)了解对联的特征、种类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目标,我们要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流程
五、分组合作探究分小组对课前预习研究结果进行对联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研究的深入,掌握的更扎实。比拼内容大致参照咱们的研究目标:
1、一二组重点研究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
2、三四组特别关注对联的特点
3、五六组深入认识对联的种类。请大家抓紧时间准备,5分钟!开始!探究目标要求:(1)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2)加强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调查收集有关对联的材料;(4)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体现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流程六:我掌握的对联知识大比拼开始啦:我们组的认识和体会是首先看一二组中哪个小组认识了对联的发展历史?附:对联简史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赵雨先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其次请三四组总结一下对联的特点教学流程
七、对联文化研究子课题一:对联有哪些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教学流程
八、对联欣赏,进一步认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掌握了以上特点,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教学流程
九、生活小提示:你知道怎么贴对联吗?对联的贴法:当自己面对大门口时,自己的右手边为上联,左手边为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汉语的第三、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汉语的第一、二声。原则上是仄起平落。在掌握对联特点和怎样贴对联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出两副对联,请对下句教学流程
十、牛刀小试:学对对联
1、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3、有山就有画,无水不文章。好,以上几位同学都很有创意,很有才思,我们为这些同学的精彩对句鼓一次掌吧!对联文化很有意思吧?下面请我们五六小组进一步介绍探讨的对联的种类?教学流程
十一、对联文化研究子课题二:对联有哪些种类?主要介绍春联和婚联(各两副)看来大家对婚联很感兴趣,这是好事。可见你们是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怎么才能把热爱变成具体的行动呢!让我们关注高考试题,回到学习考试中来!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更好地学习!教学流程
十二、高考题回顾:XX年考题。做完题目,我们该自我发挥才思了,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自己进行教学流程
十三、研究成果展示请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写出简短的汇报材料(100字以内)。可以是学习心得、对本专题研究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对联文化的感悟等。(指名让同学回答所写的汇报材料。)好!今天大家活动很积极,值得表扬!请为我们自己鼓一次掌!谢谢大家!教学流程
十四、课后要求
1、课下搜集整理对联创作的艺术手法。
11.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 篇十一
2010年秋季,我省作为最后一批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全面开始了新课程实验工作。这次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最重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变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对我们这所仅有五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就综合实践活动来说,《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八大领域之一,有23个学分,约占高中必修116个学分的五分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领域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门课程构成,其中研究性学习占15个学分。
对研究性学习,学校领导不敢懈怠。2010年9月初,校长专门组织校委会成员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印发的相关文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校委会其他成员为组员的“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科研信息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为组员的“研究性学习专家指导小组”,出台《平川中恒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决定从2010级高一学生起,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报告为主要内容,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2010年9月底,学校又安排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的骨干成员一行12人赴我省兰州一中、天水一中和宁夏银川一中学习、取经,返校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讨论、制定了《平川中恒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细则》,规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含分阶段细化目标),提出了不同年级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三步走的战略:一是动员组队,确定研究课题阶段,二是自由实践体验阶段,三是总结表达交流阶段。至此,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思路已经明晰,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及早了解新课程实验的相关政策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2010年11月,学校科研信息中心整理、编印了近3.5万字的《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材料》,当年的高一学生人手一册。为讲求实效,学校要求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新课程实验宣传材料,并在年底分别组织高一学生和学生家长参加新课程实验专题宣讲会,由校长对新课程改革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进行解读,教务主任解读《中恒学校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科研信息中心主任对《中恒学校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及学分认定工作实施细则》进行重点解读,年级主任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安排,以期得到学生和家长对新课程实验工作,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解、支持与重视。临近寒假时,学校特意召开高一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强调教师要结合各学科新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在寒假完成一个教材建议的与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报告,第二学期开学时上交。2011年3月底,年级主任组织高一年级相关学科任课教师完成了对学生课题研究报告的第一次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但是,在后来的研究性学习总结会上,我们意识到这种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虽然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对学生探究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些作用,但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达成也非常有限。
为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信息中心又借鉴课改先行区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参阅大量的研究性学习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11年9月编印了近5万字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性学习课程辅导材料(内部交流)》,内容包括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文件、《平川中恒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及《平川中恒学校研究性学习评分表》等多种表格、研究性学习方法等参考资料,同时提供了涵盖中学全部学科及能源、环保、生活、社会、科技等方面多达330个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装订成册后发放到每一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过程。
2011年10月上旬,学校新课程实验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由科研信息中心主任统一组织、管理,具体负责研究性学习各方面的实施工作,引领学生有序、有效地做好研究性学习。同时要求班主任指导本班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上报工作。2011年12月下旬,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1000多人在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组织下,分两次参加了由学校新课程实验研究性学习专家指导小组副组长曾继承老师主讲的研究性学习辅导讲座,具体了解如何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2011年12月底,学校共收到高一、高二年级全部学生参与的15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组建材料,平均每个小组有9名同学,确定了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及主要任务。
为引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科研信息中心又设计、编印了涉及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活动记录表、数据处理表、结题报告、总结报告、课题研究评价表等14种表格的《平川中恒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手册》,根据各组课题申报数免费发放到研究性学习小组,极大地方便和规范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临近放假时,科研信息中心再次组织召开由全体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参加的开题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学生寒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寒假期间,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有些小组的同学在春节期间自筹经费赴兰州火车站,冒着严寒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旅客、车站工作人员,了解实名购票新政策对缓解春运紧张局势的实际效果。有些小组同学深入陶瓷制作车间,实地观察陶瓷制作工艺,担任主持人拍摄视频短片,采访专业人士,了解当地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有些小组深入农户家中,和乡亲同吃同住,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经过一个寒假的辛勤努力,2012年3月中旬,年级组共收到2011至2012学年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上交的《研究性学习手册》219册,涉及研究课题195个,多数小组的研究课题观点新颖适时,材料充足详实,分析认真透彻,充分反映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和同学们关注的问题。随后指导老师根据《研究性学习手册》按照《评价标准》完成了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同时又在每班筛选了三、四个质量比较好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上报学校。经过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三轮认真、客观的评价、遴选,最终有25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进入我校首届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环节。
为做好我校首届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工作,学校研究性学习专家指导组在年级组配合下,又组织即将参加优秀成果展示的25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和小组骨干成员召开优秀成果展示筹备会,会议总结了前期的研究性学习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幻灯片讲解、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的途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学校的要求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活动。
2012年4月11日、12日两天,下午3∶00至6∶00,学校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高一、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大会分别在这里举行。王昱小组“各种饮茶方式与地域民族的关系”、杨岚婷小组“平川区的陶瓷产业发展”、李紫珺小组“春运新政策的颁布对春运严峻形势的缓解程度”、陈明慧小组“南海问题研究”等研究成果,一声声讲解,一幕幕幻灯,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把各小组优秀的研究成果及不凡的研究过程都生动、完整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各小组配合默契的舞台表现,令人拍手叫绝。
为了做好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工作,有些小组的骨干成员在课余时间优化结题报告,撰写解说词,准备演示幻灯片,加工制作视频片段,三天内休息不到10个小时;有些小组外出考察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小组深夜还在整理实验数据;有些小组成员发高烧了,仍带病在台上坚持讲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试问有哪一种课程能够让学生如此投入、如此用心?
通过评委的现场打分评价,两个年级的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最终分别确定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在大会现场进行了表彰奖励。最后,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高度赞扬了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同时也对我校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今年5月,我们再一次为各小组发放了《研究性学习手册》,新的课题研究任务已经下达。后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我们一定会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和完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工作做得更好。
【研究性学习活动论文】推荐阅读: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8-01
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0-22
研究性学习活动个人自我总结10-11
(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07-08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7-31
研究性学习感想07-29
研究性学习设计09-22
研究性学习--潮汕小吃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