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

2024-07-09

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6篇)

1.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 篇一

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4)

[1]王翠.俄汉语篇中某些衔接手段的对比与俄语写作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5.[2]王朝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与结构”效度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3]余源.甘肃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4]樊丽君.动词语义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进行体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5.[5]龚玉苗.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6]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7]李泽林.分科教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8]赵小荣.学生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5.[9]王慧霞.教师课程观念的问题检讨与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10]纪德奎.任务型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1]燕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2]王慧萍.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3]王艺.中美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4]王敏.新课程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内容的设置及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5]刘燚.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6]陈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几何部分内容设置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7]殷刚魁.基于竞争模式的中国中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理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8]高红菊.中学“学生评教”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9]张东红.兰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20]于彩月.同级响应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5.[21]尤良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22]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23]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24]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25]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26]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27]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28]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29]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30]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31]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32]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3]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4]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5]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6]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7]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8]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39]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40]王虹.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41]吴万佩.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习得系动词BE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42]安燕.实义切分理论在俄汉语篇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43]马武林.概念图及WordNet辅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44]李莉.大学俄语专业学生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6.[45]邵晓霞.基于语义网络图式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46]常欣.ERP: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心理机制[D].西北师范大学,2006.[47]曹宁.从言语产出过程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困难[D].西北师范大学,2006.[48]孟欣征.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49]薛小明.职业能力及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0]金健.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生及导师基本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1]陈勇.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52]郭霞.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应用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3]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6.[54]杨翔.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5]杜红梅.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6]刘勍.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新旧教科书中代数习题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7]关雯.1949-2000年中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8]雒焕国.农村初中生学业不良问题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59]曹慧芳.高中生英语文化学习情况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06.[60]王飞.英语阅读中汉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的互补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1]刘梅梅.“三维目标”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2]杨甲睿.小学对话式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3]杨文娟.小学生鉴定评语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4]康颖卿.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秩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5]张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6]郑学燕.学校“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6.[67]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8]李霞.研究型数学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69]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0]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1]秦淑敏.教师期望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2]王曼玲.文学作品阅读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3]王旭.形式图式理论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74]张志莉.解码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6.[75]周俊杰.干部教育培训中研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6]张永祥.初中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7]刘烨.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78]邹振萍.兰州市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研[D].西北师范大学,2006.[79]王晓红.同伴辅导对二语听力理解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6.[80]裴明芬.负反馈的提供与使用对初中生英语习得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6.[81]杨技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82]严峰.基于脑的教育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83]张水云.语篇理解中核心概念的建构与整合及教学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84]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85]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86]吕晓娟.性别视角下的东乡族中小学潜在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87]方勤华.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88]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89]郝琦蕾.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D].西北师范大学,2009.[90]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91]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92]贺菲.教学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93]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94]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95]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96]张定强.初中数学教科书建构与评价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97]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98]赵李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模式与二语词汇能力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99]崇兴甲.基于语料库的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高频动词Make深度知识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0]蒋艳.自我监控在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1]周玉霞.大学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训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2]黄兴军.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词汇文化内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3]王奶妮.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附带性词汇习得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4]苏云华.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成绩与起始年龄的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5]惠霞.主位推进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6]傅启龙.释义在二语心理词汇重建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7]雷卫平.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8]程海艳.关于“网络歌曲与中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7.[109]牛东亚.语文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0]魏兴民.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1]高上雄.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2]杨淑清.初中数与代数教材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3]张宏.语文参与式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4]李莉.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5]房正.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6]李映雪.以联想策略为基础的高中英语课堂词汇教与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7]周进.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8]杨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19]秦积翠.讲授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0]李先锋.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1]倪娜.外语学习中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2]马彦峰.输入频率和语义透明度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短语动词学习的组块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3]赵恕敏.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动词和名词搭配知识的实证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4]薛正花.民族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媒介语对比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5]李善华.基于任务型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6]戴延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错误纠正方法的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7]赵昌芝.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英语阅读考试成绩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8]段晓红.非英语专业学生认知风格与英语课堂焦虑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29]陈群.甘肃高职院校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0]牛丽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阅读成绩间的相关性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1]高青.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纠错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2]江岁云.档案袋评价对学习者英语水平和学习动机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3]李洪德.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培养成人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4]杨冬梅.用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分析英语课的学习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5]李珺.中学语文考试发展研究(1906-1949)[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6]魏杰.知识观视野中的几何课程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7]王洪玲.试论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8]郝丽云.运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培养高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39]王刚.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中抗日战争史内容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0]徐利文.四个版本普通高中“课标”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1]卢光辉.八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测量与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2]李晓梅.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3]吴忠霞.目标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4]赵玉生.中小学教师“教学总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5]唐丽玲.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错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6]马英莲.个人背诵与伙伴对话对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7]代婷.1949~2000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8]栾小芳.小学生家庭作业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49]关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150]袁健萍.西部公众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51]蔡奉伶.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152]张淼.背诵输入促进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153]权静妮.人教版与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对比评估[D].西北师范大学,2008.[154]杨婕.激活扩散模型对英语词汇记忆效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155]梁春梅.词汇知识的深度对英语写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156]龚成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不同文体写作中词块变体运用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157]伏红霞.自尊对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叙述性口语产出中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158]刘连升.英语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影响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59]刘鹏.教师的书面反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0]周红梅.俄语语法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1]夏增亮.“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2]孙钰.大学英语词汇损耗及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3]崔丽涛.大学新手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4]张海燕.少儿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5]张维民.外语课堂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话语对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6]张芳.基于图式理论的词汇教学对词汇记忆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7]强臻.二语习得中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8]彭文鼎.幼儿母语与大学生英语口语对比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69]李岭.句法简化和句法冗述对中国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0]杨彦文.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隐喻理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1]梁亚兰.论任务诱发的投入量及任务类型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2]江虹.主位推进理论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教学的效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3]王珊珊.中美大学生议论文语篇连贯对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4]田灵兴.内容教学法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5]翟红英.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6]苏保瑞.借鉴人本主义思想,探索人本化的写作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7]郭晨霞.文章体裁、题材、词汇类型和挖空类型对高考英语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难度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8]陆红燕.基于范畴化的教学设计在儿童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9.[179]陈伟.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使用情况[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0]陈舒.中国学生俄语习作中汉语句法负迁移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1]魏霞.视觉语言输入和口头语言输出的频率效应[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2]胡敏.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语言态度对语言磨蚀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3]张琪.英语拼音教学对初中生语音意识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184]伏文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5]侯小林.教师教学行为隐性评价功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6]关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实施问题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7]司庆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8]宋丽娟.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音乐新课标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新课标[D].西北师范大学,2009.[189]张艳霞.中美语文教科书配套练习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0]李晓.兰州市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1]李涵.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2]李秀华.协同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3]毛智玲.人教版与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4]王从华.语文审美教育本体论研究的问题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5]王茹.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理论与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6]田波.英语动词的频率和语义标记性对高中英语学生动词—名词搭配组块性学习的影响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7]秦叔萍.新课标视野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8]罗婷婷.高中数学课程中平面解析几何内容设置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199]贾晓华.中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0]郭秀娟.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1]闫祯.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2]陈雁霞.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适应性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3]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4]吴冬华.课堂开放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5]周晓霞.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6]张国芳.小学生汉语作文与初中生英语作文错误之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7]张欢.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8]李茹.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09]柴楠.小学课堂秩序的反思与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0]潘莉莉.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1]罗玉梅.程端礼及其《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2]董晓丽.李吉林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3]马晓娟.“师徒结对”对初任教师成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214]张晓洁.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5]徐立波.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6]曲勇.从教育评价的视角探析“后进生”现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7]杜春娟.教师实施学业情感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8]杨倩.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19]申群英.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教师的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0]赵燕婷.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1]马忠丽.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2]卫琼.基于网络英语课程论坛学习共同体的社会交互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3]包蕾.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4]王泳涛.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选择性的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5]董宏强.语文学习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6]郭俊奇.有效语文教学反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7]马艳.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8]杜宗勇.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9.[229]刘艳辉.幼儿园全天全浸入式双语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0]宫盈盈.互动任务—意识提升式语法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1]张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2]李文涛.维汉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3]代霞.“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4]刘培.引导性反思对英语教师反思性实践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5]唐立娟.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生阅读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6]姜泽宪.英语教师信念与职业认同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7]孙静.一项数字化学习游戏辅助初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8]李璐晗.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39]丁翠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信念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0]巩洁.教师信念与课堂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1]张小芳.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对学生口语输出复杂度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2]张春梅.蒙古族中学生的汉语水平对其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3]张莉莉.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提问[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4]杨秀芳.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思能力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5]苏来存.新课程背景下西部高中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6]邱宏.课堂任务型“写长法”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焦虑和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7]陈志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与听力理解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8]魏吉国.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词块的使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49]金鸿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现状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0]李媛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态度变化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1]朱艳玲.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路径及其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2]李幽然.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3]黄驿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校责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4]周兴来.农村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困难及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5]宋艳萍.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6]岳艳萍.初中生数学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7]武芳如.西部农村地区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8]段星.西北地区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59]聂芬.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0]胡俊林.高一数学学案设计与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1]金晶.数学教师的知识对其教育科研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2]齐新鉴.西北地区中学数学教师课程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3]殷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4]李强.三个版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概率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5]曹春艳.初中生统计认知水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6]董羽.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7]史婷婷.心智模式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学习过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8]王海霞.语言游戏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69]王飞.甘肃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0]黄金梧.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1]何欢.形成性评价在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2]何玲芳.基于档案袋的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培训的微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3]史滢.隐喻教学在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4]吴宗仁.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中词汇衔接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5]李国萍.高中英语选修模块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6]毕婷.协同式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7]毛秋菊.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培养农村中学英语学习者自主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8]潘存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79]潘雪梅.概念整合理论在大学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0]程志琳.实习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外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1]耿虹.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提高高一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2]莫玲玲.同伴互评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3]谯勇.运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提高中学生写作质量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4]马鹏程.心理授权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5]王娟.课程改革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6]李英.高一学生指数函数理解水平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7]江懿.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8]闫莉.高中力学中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89]王兴华.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90]史俊龙.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演进及趋势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291]刘春利.西北地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92]黄海霞.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93]秦丽滢.初、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衔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94]吴国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95]向小红.WebQuest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296]吴庆芳.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297]孙艳洁.关键图示对不同听力风格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短文听力理解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298]孙艳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299]张丽.教育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信念影响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0]张巧荣.英语教材和数学教材编排体系的对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1]张璐.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认知风格对语言磨蚀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2]徐晨.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3]李欣.对农村初中学生使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4]李艳玲.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教学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5]杨丽萍.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6]杨亚妮.甘肃大学英语教师社会支持、职业幸福感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7]杨梅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8]王井秀.多媒体注释的形式和呈现位置对高中生英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09]王古丽.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0]田喜平.基于学案导学提高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1]田梅芳.视听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听力理解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2]胡远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3]苏建莹.语境语法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4]袁淼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5]贾丽娜.写作档案袋和写长法在英语写作中的整合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6]赵海溶.高一英语分层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7]郑晓伟.母语思维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体裁英语阅读中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8]金莉.教师自主与学生自主的相关性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19]陆春梅.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0]雅茹.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1]韩敏.大学英语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师自我效能感、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2]马朝红.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优秀教师反馈语对学生口语输出之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3]高东森.基于FIAS的新手—专家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4]刘瑞霞.新入职教师从教意愿之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5]高军德.教师虚拟社区的社会交互和知识建构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6]何亮亮.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7]刘晓婧.蒙汉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8]史红燕.中国—荷兰高中数学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29]周小华.农村初中教师身份认同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0]栗晓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1]康金旭.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2]朱向娜.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3]王飞艳.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多元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4]高英.中小学生家庭作业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5]黄显凤.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观与课堂教学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6]侯亚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眼中”的个别化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7]姜楠.聋校语文教科书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8]王明娣.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39]贾珊珊.基于特殊儿童需要的特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0]王珍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1]许文俊.藏汉双语教学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2]高剑.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3]吴江.基于语料库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4]李洋.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5]孙新格.藏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6]徐文涛.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现实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7]田苗.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8]倪建雯.“学案”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49]刘倩倩.高中数学新手教师课程认同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50]刘莉.专业背景知识在专业英语阅读中的补偿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1]姚宏霞.高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2]孟洁.关联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3]尹小红.高中英语教学支架建构中学习者和教师角色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4]屈红宁.英语教科书插图对初中生情感态度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5]张晓落.大学英语教材中目的语文化预设的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6]朱艳丽.自主学习在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7]李明子.心理语言距离对维族大学生英语语音感知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8]杜瑛.维吾尔族高中生汉语水平和英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59]杨妮.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促进学困生进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0]武凌云.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话语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1]何九甫.八股文教学及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2]李影.“好教师”:基于家长视角的调查与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3]乔迁.一位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4]刘国丽.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5]卢燕.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6]司志民.1949 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变迁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7]司筱.提高中学公开课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8]宋世花.培养高中生物理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69]张乐.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适应问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70]武丽婷.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71]毛建梅.高中教师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72]潘沁艳.高中生生物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373]王宁.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74]杨燕萍.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375]樊伟.标记理论在主谓一致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376]韩亮亮.不同语境中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知识学习效果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77]韩百敬.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78]贾小兰.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实意词概念表征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10.[379]霍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 “形容词+名词”搭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0]李志明.藏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1]梁笑芸.翻译学习信念和策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2]彭洁.形式教学对语际语用运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3]牛琼.中介语视角下的我国英语学习者There-Be句型使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4]秦万祥.中国英语学习者叙述性语篇理解中的预期推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5]邵丽娟.两种认知风格影响下的附带词汇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6]王勤.俄汉语简单句的语序对比及俄语专业学生汉俄翻译中的语序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7]王卓.汉语话题突出在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中的迁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8]王卿.兰州地区高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89]薛芬.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0]任利娟.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空间与图形”内容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1]方洁.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甘肃省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2]黄鹏.“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3]刘婧.基于迁移理论的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4]李虎军.基于教材编制理论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5]李虎.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6]宋玥蔷.新课程实施中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应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7]余孟孟.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8]余良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逻辑结构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99]叶明刚.高中数学新课程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绩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0]谢丽娟.高中课堂教学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1]王莉.农村小学生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2]陈宇杰.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3]韩波.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阅读理解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4]黄晓丽.成人英语学习者显性和隐性词汇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及其教学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5]金璟.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6]靳孝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7]李慧.英语母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关于心理词汇组织方式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8]吕晓丽.词汇呈现方式对高中生词汇记忆效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409]秦伟繁.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对语法及语法教学的观念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0]王继祖.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与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学习观念差异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1]王茹花.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存在句错误的认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2]吴小丽.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主题的选择及其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3]杨小燕.对双重代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搭配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4]马雪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问题及其改善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5]陈丹.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6]郝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7]李继抄.普通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8]潘琰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19]强瑞芬.中美高中选修课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20]彭燕伟.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向量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21]孙理伟.语文德性教育的心学观照[D].西北师范大学,2010.[422]王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23]徐泽玲.数学新课程促进农村7~9年级学生发展的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24]王婷婷.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25]祁文婷.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26]赵昱.高中外语教师培训对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1.[427]赵艳萍.高中生英语语用学习现状及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28]陈金平.顺应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反馈对学生情感因素及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29]马池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其英语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0]苏翩翩.高中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1]马小龙.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2]马瑞.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3]赵文钊.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4]王秀芳.教师知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5]胡炜.农村教师学习的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436]史惠.听前词汇教学和背景知识输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437]曾华.新课标教科书动态性评价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438]张帆.PowerDirector下九年级一元二次函数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439]杨猛.基于生态体验的环境教育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0]何玮.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1]张永明.先秦音乐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2]张晓鹏.中国英语学习者大脑词库中母语词目中介下多义词的形义映现[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3]何瑛.模仿英语范文宏观结构和词块对非专业英语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4]马欣燕.听力策略训练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和听力水平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5]史云燕.以跨文化交际为主导的俄语教学模式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6]张宝霞.关于通过自主学习方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7]张巧娟.英文报纸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8]张草霞.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8.[449]李军.外语环境下基于任务的意义协商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0]李小金.通过基于网络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合作学习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1]李晓梅.批判性阅读在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2]杜艳萍.词块教学法对中专生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3]杨桂琴.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课中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4]殷培贤.教师书面反馈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水平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5]王大平.中国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回避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6]漆治文.专家和新手英语教师词汇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案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7]李辉.大学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458]李录琴.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59]黄维海.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模式及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0]侯建超.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1]丁亥福赛.高中数学教师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知识的形成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2]刘志耀.中小学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3]史立娟.诵读法培养语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4]吴花.多样化高中历史教科书实施的支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5]姜振军.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6]安富海.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及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7]徐亚宁.句型训练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8]方蕊.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69]李硕臣.普通高中人教版新版语文教科书新增选文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0]杨红.高中阶段数学交流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1]梁云芳.影响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2]王建国.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3]王志会.高中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编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4]王怀军.中学英语教师与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念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5]祁乐珍.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6]苏向荣.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7]谢小琴.初中教学测验改革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8]贾保方.初中语文学习评价主体多元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79]赵永平.输入强化和纠错反馈对中学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0]邓天华.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特征看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1]钱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2]闫宗美.荀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3]陈鹏伟.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资源的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4]马金秋.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及模式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5]高建波.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任务要素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6]魏海涛.20世纪以来中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的演变历程及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7]张海.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88]杨云.甘肃省城乡初中生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关系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489]丁玮.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0]伏衡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1]王兵.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2]王文卓.一个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3]吕筠.教材使用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4]郝德贤.教师合作:理念、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5]马莹.学校管理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496]赵艳妮.词汇衔接模式在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497]关燕.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原始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98]袁冰梅.任务类型和任务顺序对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499]陈飞.不同输入模态下输入频次对二语学习者篇章理解和词汇习得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0]陈建明.第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5011]于金明.利用COCA语料库提高大学英语学生写作中词汇丰富性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2]亢黎明.模糊容忍度与词汇附带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3]何玲玲.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主性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4]刘都亮.多元智能、学习策略与英语成就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5]刘银丽.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6]吕红红.练习频率对英语语音纠错的影响的微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7]张彩霞.话题熟悉度和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8]张成海.《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509]李菁菁.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0]柳永禄.基于混合学习的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成绩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1]焦玲玲.初中英语教师批评言语行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2]焦芳.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3]王玲.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的语用评估[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4]畅红萍.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5]袁雪.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焦虑和自主学习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6]贾兰兰.高中生英语学习去动机研究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7]赵军锋.“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8]赵红梅.词汇广度和深度知识与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19]金露.高中英语课堂中外教师体态语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0]陈惠萍.大学文理科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1]马清华.词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2]高翔俊.藏族三语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3]刘文美.教师教学经验生成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4]石小玉.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过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5]刘瑞娟.1949年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及特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6]李红娟.农村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改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7]高鑫.小学语文专家教师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8]任雅楠.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14.[529]唐涛利.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0]杨朝.维汉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差异比较及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1]杨涯涵.高中生物学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2]欧桂瑜.高中数学教科书“算法初步”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3]王停晓.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4]王洁珲.高中教师课程认同现状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5]段虎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6]王彩雯.中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7]苏春梅.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8]金晓青.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39]陆曼.农村教师学校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0]陈国蕤.高中学生概率认知水平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1]王灿.特殊学校个别化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2]张蕾.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3]田振华.我国教学论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空间的拓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4]阮晓磊.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5]泽朗准.在力学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6]葛洋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7]闫婷.随班就读儿童在校处境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548]崔藏金.名词短语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冠词使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549]张高峰.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泛被动化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550]马晓薇.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语法内隐与外显学习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551]县晓晴.构建整体写作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8.

2.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 篇二

一、创新思维, 挖掘职业教育选题

曾有出版人说过:选题对于出版社来讲, 具有矿藏的属性。在前期运作阶段, 策划编辑就是“找矿人”。如何找到选题、如何挖掘选题是每一个策划编辑应具备的本领, 面对茫茫的深山探寻矿藏, 对丝毫迹象和痕迹都要十二分地警觉。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高等职业教育研发教学资源就成为出版社、职业教育教材策划编辑的重要任务。目前研发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承担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建设任务;二是以课题为先导引领教材选题开发;三是基于校本教材进行选题挖掘。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系列图书的前期组织中, 仅有上述研发模式还不够, 还需要策划编辑创新工作方式, 由被动变主动, 积极介入教学资源建设前端, 在选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要进行跟进。2011年教育部职成司印发了《关于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 (修) 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委托各高职教指委进行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截止到2011年11月底, 46个高职教指委制订出第一批共计592个专业和英语课程教学标准送审稿。我们从《通知》发布阶段就跟进了这项工作, 当时配合相关方面做了大量整理工作, 设计了“专业教学标准模版”, 并按照“模版”对全部标准进行重新编辑、整理。曾先后做出了两套样书。一套书分4册呈现, 另一套书分18册呈现。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选题开发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 策划编辑要以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选题开发和挖掘, 要从不同主体方考量问题, 进行换位思考, 最终才能找到不同主体方与出版单位的契合点;第二, 在目前出版业态下, 大出版项目获批都要以单位为后盾整体运作的, 通力合作;第三, 在挖掘选题前期, 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恰恰是前期的整理、出样书工作, 向有关方面展现了我们的能力和实力, 使我们较顺利地拿下了该系列图书的出版权。

二、创新设计, 展现职业教育教材特色

一般说来, 出版有政治属性、科学属性、信息属性、娱乐属性、商品属性、播属性等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但最基本的本质属性无非是两种, 即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出版属性和出版物是密不可分的, 这就决定了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 又是物质产品。作为精神产品承担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作用, 作为物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通过外在形式等发挥作用。

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编辑过程中,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的效果, 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 更好地满足师生查阅检索的需要, 我们在外在呈现形式上做了两点创新:一是打破原有的按照专业大类成书的设计, 根据书的内容多少进行了整合, 将土建大类、水利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分别设计进了一册图书中。二是重新设计图书目录形式。该套图书原有的目录形式为传统图书目录形式, 仅仅呈现了高职各专业教学标准的名称和页码。我们与资深出版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将该套图书原有的目录形式进行了更改 (见表) 。这种目录呈现形式, 在保留高职各专业名称和页码的基础上, 还增加了下一层级标题, 如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等内容, 而且在每个标题后又增加了页码。这种创新设计, 使得这套图书的呈现更上了一个档次, 从图书本身来讲, 能更方便读者的检索和阅读;从图书编辑来讲, 体现了编辑这个行当的附加值、独特的社会定位和角色;从出版社来讲, 从简单的文件汇编出版中增加了“自选动作”, 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一工作阶段就体现了出版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

三、创新意识, 加大职业教育教材营销力度

“策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筹划、谋划。加上“编辑”这两个字就是指“策划编辑”要进行整体谋划, 全过程筹划。不仅要筹划组织选题, 还要筹划图书营销工作。对于职业教育教材类图书, 常规的推广营销模式是依靠各地的经销商、院校代表进行营销推广。

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营销推广中, 我们创新了营销推广思路, 进行了立体化、全方位推广, 具体包括三个层面:

(一) 既立足营销渠道的推广, 也开展点对点推广

原有渠道推广力度尽管很大, 但是有没有覆盖的空白点。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从两个方面做足了功课:一是第一时间印制征订单, 且在征订单的显著位置展示了政策文件;二是收集到了目标客户高职院校的联系方式, 通过营销中心第一时间发送征订单。在这其中, 策划编辑就是代言人, 就要尽一切可能让潜在的终端用户知道这套图书, 购买这套图书。

(二) 既立足网下推广, 也开展网上推广

网下推广面对是一些大的单位客户, 而网上推广面对的更多是个人, 我们通过亚马逊、当当网开展图书推广活动。

(三) 既立足广告推广模式, 也开展新闻发布会、访谈、书评等方式推广

在本系列图书推广中, 我们除了在重要网站进行广告宣传外, 也以新闻发布会、书评等形式进行推广。

四、结语

出版业态的变革给我们每一位出版人带来了挑战, 需要我们具备敏感的职业意识、高超的统筹协调能力和超强的执行力, 更需要我们创新选题研发模式、创新图书呈现形式、创新营销推广模式, 唯有如此,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目录的通知[EB/OL].[2012-11-13].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1227115524853&cata_id=N003.

[2]董中锋.论出版的基本规律[J].出版发行研究, 2010 (11) .

[3]王跃.阅·悦——一个远程教材编辑的感悟[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3.教育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三

一、教育基本原理

五、德育论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与应答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WTO与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论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与人的解放

二、教学论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学的使命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教师的教学语言论教学的主体性

三、教育史创造教育的历史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考察孔子的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四、课程论校本课程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研究综合课程研究潜在课程研究德育课程研究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调查与对策

六、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中人性管理校长负责制研究学生管理研究

教育管理中的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

管理比较研究

教育管理职能的柔性化研究教育管理组织的松散性研究

教育管理热点研究

七、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研究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情感因素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

八、多媒体教学研究或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网络教学的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网络教学的不足及其补充远程教育研究

九、综合类

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

4.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篇四

一、电视媒体教育应用

1、电视教材数字化处理与应用

2、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再创作

3、广义蒙太奇的研究与应用

4、电视图像的类型及特点

5、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硬件配置与系统的性能

6、电视非线性编辑常用编辑软件的特点与性能简介

7、不同条件下的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8、远距离节目制作要解决的问题

9、摄像机白平衡调整时应注意的问题

10、摄像机性能指标的测试与评估

11、教学电视的语言特征

12、基于认知理论的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与制作

13、电视教材剪辑的错觉与还原

14、电视教材构图中的错觉与还原

15、我国中小学当前应用电视教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16、试探网络环境下电视教材的发展

17、对电视教材的艺术性与教育性的思考

18、电视教材与学生学习心理的探析

19、提高电视教材可视化的途径探析 20、电视教材的结构处理

21、电视教材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探寻

22、电视教材中的音乐设计

23、电视教材的画面与声音配合

24、电视教材导演素质和技巧

25、电视教材的字幕设计

26、电视教材素材选取中的抽象性与形象化处理

27、电视教材的节奏的艺术处理

28、中外优秀电视教学节目(个案)的比较分析

29、关于中国教育电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30、当前中国教育电视台如何做好面向中学生的教育节目

31、有关电视教材素材库的开发或设想

32、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其对电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变革

33、视频会议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34、交互电视的发展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35、电视媒体如何应对互联网媒体的挑战

36、广播电视的发展研究

37、电视教材制作的要素研究

38、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硬件和常用编辑软件

39、现代教育电视节目画面的美学特征

40、电视媒体的教学功能研究

二、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1、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研究

2、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动机研究

3、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研究

4、网络环境下教学策略研究

5、国内外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6、网络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7、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变革研究

8、网络教育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网络环境下教师行为动机研究

10、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动机研究

11、网页制作中的构图技巧探讨

12、网页制作中的色彩与艺术审美探讨

13、网络环境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要求

14、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利与弊

15、谈谈网络教学中的学习技巧

16、谈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7、我对目前网络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18、我心目中的网络教学

19、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设计

20、构建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探究

21、网络教育技术

22、网络课程开发模式

23、网络教育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4、基于网络的协作型教学系统模型

25、校园网络的教学功能分析

26、网络教育媒体的特点分析

27、网络多媒体通信协议与网络结构解析

28、网络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探索

29、网络MCAI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30、网络机房管理和维护模式的探索研究

31、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32、中外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比较与分析

33、网络课程质量认证的研究

38、基于专题学习的网络资源开发建设

39、网络教学的情感交流研究

40、OLED技术及面临的技术问题探讨

41、网络课程中交互式图像交互技术

42、网络安全策略研究

43、网络课程中的智能学习导航系统探讨

44、网络教学中适应性学习策略研究

45、美国网络教育研究及启示

46、论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47、欧洲教育信息化及对我们的启示

48、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4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50、对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

5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之我见

52、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的研究

53、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思考

54、成人网上学习行为分析研究

55、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6、网络教学的优势与局限分析

57、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与维持策略研究

58、网络环境下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59、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选择性注意策略设计探索 60、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61、网络课程中网页设计的视觉心理研究 62、网络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63、网络教育模式下教师职能和角色特征分析 64、网络教学作业问题 65、网络课程交互性评价

66、现有网络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正和策略 67、网络教学发展趋势研究

68、网络新技术研究

三、远程教育

1、我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及对策

2、现代远程教育中资源建设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3、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评估

4、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5、网络远程教育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6、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学习模式的探索研究

7、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点分析研究

8、现代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角色分析

9、如何有效的保证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质量

10、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评估

11、中外远程教育支助服务比较与启示

12、关于远程学习的特征分析

13、中美远程教育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比较

14、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5、远程教育信息传递模式分析与比较

16、远程教育现状分析

17、远程教育前景分析

18、远程教育中的理论应用研究

19、远程教育评价

20、E-Learning研究

21、远程学习标准研究

22、远程教学在农村再教育中的作用

23、试论远程教学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24、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群体分析

25、现代远程教育的起源及发展模式的探讨

四、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

1、影响CAI教学软件使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2、国内外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发展比较研究

3、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5、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6、基于FLASH的模拟演示电路的设计

7、Flash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8、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

9、多媒体课件交互性设计

10、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12、多媒体课件素材处理方法与应用

13、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案例

14、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探讨

15、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

16、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发展动态研究

17、多媒体工具软件中插件开发原理与发展

18、论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

19、色彩心理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20、论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

21、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教材中的应用

22、从多媒体教学的角度谈校园网的建设规划

23、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在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24、多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上的应用

25、多媒体技术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26、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负面作用研究

27、动画与教育传播

28、图像与教育传播

29、教学幻灯的语言特点 30、影像与教育传播

31、电声媒体的教学功能研究

32、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研究

33、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

34、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35、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36、媒体的技术优化研究

37、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38、开发工具应用研究

39、数据库应用研究

40、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41、程序语言应用研究

42、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

4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界面设计

4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45、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中的理论应用研究

46、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47、3D图像技术动态研究

五、教学设计与评价

1、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系统设计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3、浅谈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

4、摄影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案

5、摄影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

6、《教育传播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

7、多媒体视听教育课件的设计方案

8、电视教材中的教学设计

9、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研究

10、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研究

11、浅谈“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

12、浅谈教学评价的功能

13、教育传播媒体

14、教育传播的符号系统分析

15、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

16、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

17、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与研究

18、教学设计的应用实践

19、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教学设计评价

21、泛能教学设计研究

22、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23、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24、基于加涅的“九段教学程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25、浅谈教育技术如何促进相关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26、网络教学评价研究

27、网络教学设计研究

28、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29、网络教学策略研究 30、教学设计研究

3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研究

3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模式研究

3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3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支持系统研究

3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绩效管理和评价研究

36、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六、音频技术教育应用

1、音频压缩技术与应用

2、多功能厅音响系统的设计

3、音频处理标准与应用问题研究

4、MP3的数字音频压的缩依据

5、MP3数字音频与CD的性能比较

6、多媒体通信中音频处理标准与应用问题研究

7、数字录象机中的音频处理问题

8、音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9、MPEG语音压缩技术与应用

10、MO技术与应用

11、教学系统音频设备的选配与使用 12、3D音频技术历史介绍

13、数字音频信号处理与应用

14、基于定点算法的低功耗音频编、解码方案

15、高保真低码率音频编码算法研究

16、音频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综合与实现

17、音频编码中非均匀滤波器组的构造

18、音频编码中瞬态信号的时域检测方法

19、音频环绕声系统的研究与效果实现 20、参数音频编码音源模型研究

七、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1、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2、教育技术之名家研究

3、我对“研究性学习”的见解

4、我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5、我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理解

6、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研究

7、学习者学习个性的研究

8、信息化教学的特点研究

9、我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

10、浅谈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11、教育技术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观

12、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

13、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见解

14、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5、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与比较

16、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17、教育技术研究领域

18、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19、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20、传播学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21、教育资源管理与评价研究

22、教育技术评价研究

23、教育传播活动中的要素分析

24、教育技术标准研究

25、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26、教育技术不是仅仅是“技术”

27、教育技术的核心研究方法——系统思想方法

28、“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

29、浅谈教育技术的学习论基础 30、“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31、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32、谈信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33、谈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4、浅谈“信息社会”与“教育技术”

35、我对“学习者中心”的理解

36、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37、教学中媒体应用的原则与策略

38、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技术能力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39、中美教育技术发展动因比较研究

4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41、中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比较

42、论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43、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研究

44、应用的探索分析

45、论信息技术与人的社会化

八、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

1、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

2、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对策

3、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4、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信息化

5、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究

6、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九、综合类

1、技术产品设计研究

2、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3、视觉文化研究

4、地区调研性研究

5、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6、对我国高校创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热”的思考

7、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

8、数字化对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影响

9、从实践的角度分析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

10、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5.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 篇五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形象思维与数学教学

浅论数学解题的归纳技巧

浅论数学中的类比法

利用对称性解题

浅论审美在解题中的作用

几个重要不等式的证明

求极限的若干方法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论数学小报的设计

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思想及应用

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

“做数学”的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初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探索性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博客的制作与设计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试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中学数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试论数学中探究性学习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竞赛

数学开放题与思维训练

论数学形象思维及培养

关于中学向量教学的若干思考

数列极限常用的几种证法

函数极限常用的几种证法

实数稠密性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致收敛的证明常见方法探究

证明不等式中的方法

例谈数值级数敛散性的常用判别方法

例谈不定积分常用技巧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研究

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中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研究

问题解决与数学探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养成注重数学与实际结合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在转化数学后进生中有效途径的探讨

数学日记的写法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数学教学测试与素质教育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验探索

中小学数学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

创造性思维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方程的解的研究与应用

函数的本质探讨

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法

学习《高等代数》的读书报告

学习《数学分析》的读书报告

数形结合法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如何通过平面几何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育

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解题研究

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的研究

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理数 e 的发现及其应用

谈谈反证法

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

猜想和联想

从坐标系到向量空间的基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让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史与中学教育

分类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及其途径的思考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若干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中学数学教育中“严密性”与“非严密性”的辩证关系

浅谈辅助线的添加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我国数学课程的弱点与改革方向

数学课程的评价与数学考试改革

归纳思维与创造性数学学习

建构性数学学习与创造思维的发展

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体会与启示

反思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索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有关数学学习评价方面的探讨

有关自主学习的探讨

中学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之我见

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

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习题教学

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

正确数学观对数学的影响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常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求解技巧

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概率论发展史及其简单应用

对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

数学“双基”教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中学数学的等价转换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研究

课堂提问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中的变式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案例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分类讨论及解题应用

中学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究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家与数学

“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是什么?——论数学的功能

为什么要学数学?——论数学的功能

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各种通讯服务品牌的选择策略

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探究

简单化原则与中学数学教学

特殊化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学

具体化原则与中学数学教学

一题多解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代数变形的技巧与解题

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成才

谈谈“勾股定理”的发展史

“费马大定理”证明的启示

猜想与数学

数学文化教育研究;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优化

数学教育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

6.特殊教育专业硕博选题(2005——2015) 篇六

(二)多选题

B不断培育良好的和谐生态文化需要()。P56(A)坚持节约优先(B)保护生态环境(C)树立高效发展的理念

(D)实现可持续发展

D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自觉做到(BD)。P59(A)人民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B)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C)允许和鼓励追求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牺牲集体利益来保证个人利益(D)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在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D道德体系是由以下哪些因素构成的()。

(A)道德原则(B)道德规范(C)道德范畴(D)道德要求

F 发扬奉献是为了(ABCD)。

(A)社会的进步(B)民族的振兴(C)国家的富强(D)人民的幸福

G 干部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P150(A)要有牢固的“社会公仆”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一切向人民负责,为社会整体谋利益

(B)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坚定信念,开拓前进

(C)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D)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

(A)公共道德(B)政治道德(C)职业道德(D)法制道德

G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P55(A)健全民主法制(B)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各种矛盾

(C)营造和谐的利益格局

(D)妥善处理好G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主线是()。

(A)以人为本(B)以德为先(C)以教为本(D)以德立人

H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反映,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在于()。

(A)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B)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D)有利于加强文化自身的发展,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J 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BCD)。P245(A)加强诚信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B)加强诚信建设是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C)加强诚信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的具体体现

(D)加强精神,诚信建设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用先进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的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内容。

J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其主要内涵是(AD)。P72(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B)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C)集体主义利益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D)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要互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J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秩序,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协调()之间的关系。P232(A)市场管理者与商户(B)各行各业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C)职业与职工(D)职业与职业

J 就当代中国来说,()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P40(A)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B)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D)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为指导。P44(A)邓小平理论(B)社会主义荣辱观

J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

(C)精神文明建设(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J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P233 J 加强职业纪律修养,()。P117(A)必须提高对遵守职业纪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锻炼的自觉性(B)要提高职业道德品质(C)培养道德意志,增强自我克制能力(D)要求对服务对象要谦虚和蔼

J 加强诚信建设的工作重点是()。P247(A)继续推进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诚信建设,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B)不断深化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努力做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

(C)认真抓好中介组织的诚信建设,促进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

(D)高度重视科教文化战线的诚信建设,为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文化繁荣营造良好环境。

J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精神文明建设(D)“三个代表”重要思

J 加强诚信建设,既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加强诚信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B)加强诚信建设是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C)加强诚信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的具体体现

(D)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用先进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的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内容。

J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其主要内涵是()。

(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B)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

(C)集体主义利益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D)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要互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J 加强职业纪律修养,()。

(A)必须提高对遵守职业纪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锻炼的自觉性(B)要提高职业道德品质 蔼

(C)培养道德意志,增强自我克制能力(D)要求对服务对象要谦虚和M 民族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P224(A)教育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心理素质(D)人的身体素质

M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肯定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作用的前提下,同时承认道德反过来对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在()。

(A)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B)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C)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D)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Q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是()。P59(A)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同人民站在一起(B)一切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个人利益服从于人民的整体利益,同一切危害人民、背叛人民的行为作斗争(D)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R 人生价值由两个相对交互的方面构成,这两个方面是(AC)。P24(A)主体对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即人生价值的创造过程

(B)以价值关系为对象客体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C)社会对主体个人的主观目的和行为的肯定满足,即人生价值的享受过程(D)构成人生价值的全部内涵。R()仍是这些部门创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A)大力加强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诚信建设(B)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作风

(C)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D)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

R人生观大致包括的内容是()。P19(A)人生的意义,即人为什么而活着,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

(B)人生的目的,人生最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C)一个人待人处世的根本态度,也包括处世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D)研究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给予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

S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包括(ABCD)、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水平等方面。P122

(A)向从业人员传授和灌输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知识,使其了解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B)树立从业人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信念(C)锻造从业人员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D)养成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S树立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应做到(BCD)。P22(A)时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对于干部,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

(D)对于广大职工,应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决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S 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经济良好运行的社会机制,主要包括()等部分。P238(A)社会信用制度(B)社会信用服务体系(C)社会信用活动(D)社会信用担保

S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的必然要求。P109(A)社会主义道德要求(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社会主义政治(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S()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指导科研技术人员从事职业活动的行为理念,也是科研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P201(A)规格创新(B)尊重科学(C)献身科学(D)造福人类

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主要包括()。P32(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S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

(A)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C)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

(D)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以下哪些内容构成()。

(A)经济价值观(B)政治价值观(C)文化价值观(D)社会价值观

S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的必然要求。

(A)社会主义道德要求(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政治建设(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S 树立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应做到()。

(A)时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对于干部,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D)对于广大职工,应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决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S()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创新精神(B)和谐精神

(C)民族精神

(D)时代精神

T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有()。

(A)学习的方法(B)自我批评的方法(C)积善的方法(D)慎独的方法

W 我们所要维护的个人正当利益,应该(ABCD)。P79(A)要明确个人正当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B)要明确个人利益的获得是通过正当的手段(C)个人的正当利益不应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

(D)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并不排除在社会整体利益需要的时候,自觉地对个人利益加以节制或者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W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对社会心理、群众情绪有着重要影响。P50(A)社会热点(B)视讯热点(C)灾难事件(D)突发事件

W 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必须()。

(A)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

(B)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C)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权益保障机制(D)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W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其低层次的要求是()。(A)人人为我(B)为人民服务(C)人人为党(D)我为人人

X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BD)。P12(A)把握客观存在的矛盾,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结构、层次和条件(B)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人生观(C)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向上,创造巨大的人生价值

(D)用以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能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X “修养”通常包含的含义是(ACD)。P137(A)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术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B)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感(C)指“修身养性”之道

(D)指逐渐养成的,有涵养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Y 以人为本,就是()。P87(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D)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Y 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15(A)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一个基本原则(B)要求我们必须确立辩证的思维方法

(C)关键是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D)是科学的实践观的内在要求。

Y 以下有关集体主义的说法,正确的项是()。P68(A)集体主义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摒弃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将无从谈起

(B)集体主义,就是指一切言论和行为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

(C)集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科学原理在价值观上的必然要求(D)集体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唯一标准,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必然要求

Y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P77(A)在人生观上,集体主义主张从人民需要出发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则主张从自我需要出发进行个人奋斗(B)在价值观上,集体主义强调社会价值第一,而个人主义则主张自我价值至上

C)在政治观上,集体主义的最高道德标准是符合人民利益,而极端个人主义则认为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公德(D)在道德观上,集体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极端个人主义则把个人视为历史的动力

Y 营造和谐的利益格局要()。P55(A)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妥善解决经济利益共享问题

(B)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C)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D)切实关心社会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努力实现机会公平、分配公平、规则公平

Y 以下有关职业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P114(A)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B)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基本精神(C)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D)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

Y要真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其落到实处,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哪些重要工作()。

(A)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B)大力宣传,广为普及,让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深入人心(C)重在实践,贵在行动,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D)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文化环境

Y 以下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Y 以下有关职业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B)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基本精神

(C)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D)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

Z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是(ABCD)P132(A)要配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职业道德教育(B)针对行业中当前突出的职业道德问题抓职业道德教育(C)要首先抓职业责任心的培养(D)领导要率先垂范

Z 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有()、持续教育原则等。P127(A)正面引导原则(B)说服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注重实践原则

Z 职业道德修养之所以必须经过实践这一途径,原因在于()。P142(A)积极参加职业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B)从业人员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来源于实践

(C)在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是由道德自身的特点决定的(D)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

Z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内涵是()。(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

(B)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

(C)集体主义利益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D)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要互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Z 职业道德教育,要根据不同行业和职业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最主要的方法有舆论扬抑的方法、开展活动的方法以及()。(A)理论灌输的方法(B)自我教育的方法

(C)典型示范的方法

(D)潜移默化的方法

Z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哪些重要作用()。

(A)增强企业和全社会的凝聚力(B)激发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各行业劳动者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

(C)反对个人主义、损公肥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防止流失 济秩序建设

上一篇:建筑工程公司操作规程下一篇:我的心中不能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