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5篇)
1.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一
运用电子白板,优化低年级语文教学 张胭脂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班班通、网络、多媒体等软硬件设备相继进入课堂后,交互式电子白板也于今年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认识和掌握电子白板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子白板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如屏幕遮挡功能、探照灯、照相机、回放功能、批注功能等,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白板 优化 低年级 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班班通、网络、多媒体等软硬件设备相继进入课堂后,交互式电子白板也于今年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认识和掌握电子白板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子白板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如屏幕遮挡功能、探照灯、照相机、回放功能、批注功能等,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我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激发兴趣,激活情感。
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原动力,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贪玩,上课不能坚持。所以我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才会有效。因此在教学中我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走进文本并浸润其中,与文本进行对话。
例如在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中,我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班上?”一边用白板笔点击白板显示小燕子飞来了,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小燕子,通过学生喜欢又熟悉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接着说“今天呀小燕子说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到她的家乡,一座小山村去看看。”这时我播放《小燕子》动画歌曲,此时我轻轻地带头哼唱歌曲,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哼唱,显得特别开心,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接着我点击白板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并说:“你们看小燕子的家乡美不美?”“美”学生大声回答,显得很兴奋“那你们知道吗?古时候有一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啊,写成了一首诗。”此刻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出示古诗,就这样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头脑中很难对所学知识形成理性认知。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停留在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依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适时、合理地呈现视频、动画、图片、音乐等创设学生具体可感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中自主探究、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愉快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使所学知识通过具体的情境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例如在教学S版第一册课文《16.浪花》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我们这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大海边生活的经验,所以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时我轻轻在白板上一点,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大海视频呈现在学生眼前,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同学们,你们看画面上这是什么呀?”“海边”学生兴奋的大喊,“现在同学们已经来到了海边,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我看到了浪花。”“对,这就是海边的浪花。”我又将浪花的不同图片和声音进行播放,教室里顿时浪花翻滚,许多学生兴奋地跳起来,“哇,浪花真没啊!”我适时点拨:“你们看,淘气的浪花来来去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读,这就叫——”“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学生大声回答。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通过白板播放的浪花视频深深地留在了学生脑海中,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读这段话,小学生虽然语句读得没有那么流利、动情,但是他们读的是那么认真、投入!在接下来的句子训练中,“我坐在沙滩玩耍,看到了_______,听到了_______。”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
三、直观演示,增强互动
在现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我运用PPT制成的语文教学课件,因其内容无法更改而使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对于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即使老师有预设但要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说解决课堂突发性问题了。而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面亲自操作,随时可在课件界面上进行选择、标注,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这是传统多媒体课件无法做到的。
仍以《16.浪花》为例,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关于“出”这个字比较难写,小学生总是搞不清笔画顺序,教学时,我在白板自带的资源库里,拖出一个田字格,利用白板画笔功能,该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画笔的颜色、笔的粗细。在白板上直接范写生字“出”,写的时候对于重点笔画可以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让学生看得更仔细,写完后请学生说说老师的书写步骤,对于仍然搞不清笔画顺序的学生,启用白板回放功能,再播放一遍,学生就明白了。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中,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对写字充满了好奇、乐此不疲。我请学生轮流上来在白板上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好看,学生跃跃欲试,写完后再用回放功能,集体讨论,看一看同学们的笔画顺序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对白板充满了好奇,对识字、写字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
四、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提倡精讲多练,而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极有限,平时教师在黑板前书写与在讲台间走动时耗费一些时间时,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消极影响而破坏他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这点尤其应避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但电子白板能整合多种多媒体技术,老师也不再空间位置的控制,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和学生的交流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
又如在教S版一语文教材中《石榴笑了》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呼---呼---呼---秋风来了,书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石榴成熟的情景描写得准确生动,特别是一连串动词的运用,非常精确。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这些动词的理解是模糊的,至于这些动词的细微差别他们就更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美,琢磨作者用词的准确,分清楚这些动词的区别,我在教学中用白板创造出石榴树遇到秋风石榴成熟的样子。在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回放石榴成熟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作者用这个词的精妙。同时学生被白板的“神奇功能”所吸引,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低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的体会和感受。其实白板的功能很多,刚开始使用时,我不一定很快就能掌握白板的特点,只有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能了解白板的各项功能,一旦真正掌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就会发现白板的优势。它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加精彩。
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子白板这一新技术将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极大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但是这一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其再先进毕竟也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只有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还有待于我们对电子交互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杨湘宁 尤学贵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二
一、运用电教媒体, 整体感知, 形成概念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 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分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脱离不了具体形象阶段, 许多认识易受经验的干扰, 对一些几何形体的认识易产生误差, 容易把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产生联系。而我们如果利用电教媒体, 采用抽拉投影手段, 把角的两边无限延长后, 再与原来的角叠合比较, 发现角的大小只与角两边张开程度有关这一本质特征, 同时还内涵了“射线”的抽象, 这样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了图形的特征,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电教媒体, 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有些几何中的性质、定理比较抽象, 仅凭教师的推导、证明, 学生是很难将其吃透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 他们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 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 就能克服课堂上的这些不利因素, 使教学中无法具体表现出来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不再难于理解。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材是直接得出“等边对等角”“底边上的三线重合”这一结论, 然后让学生证明。我认为光让学生证明是很难将教学落到实处的, 如果用电脑制作的课件, 沿顶角的平分线对折, 把两腰叠放在一起, 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使活灵活现的动画形象“底角相等, 底边上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等, 其步骤清晰, 直观生动, 教师无须多讲, 学生便能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三、运用电教媒体, 巧妙演示, 化静为动, 激发灵感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 都具有层递性, 几何知识在编排体系上也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因此, 以已知为媒介,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功能, 找准知识的联系点, 巧妙演示, 激发学生的灵感, 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如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导过程中, 除了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连结梯形上底的一个顶点及另一腰的中点并延长构成三角形把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外, 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一过程以运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由于电脑软件以高度的清晰感, 展示了梯形中位线变成了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过程, 与教师讲解所取得的功能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快弄清了梯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又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利用多媒体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水泵叶轮等显示在大屏幕上, 然后通过动画制作把以上几个图形都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度后发现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 至此学生就知道以上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而这一演示过程利用电脑的声、色、像互相结合, 给学生展示出了几何世界的奇妙和神奇,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形, 跟着旋转起来, 而这一自发的动作, 恰好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含义。
3.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三
一、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1)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
(2)利用投影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习兴趣。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直观形象,理解课文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在教学《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地放了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
(3)演绎成趣,融生达情。所谓“演绎”就是将合适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需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1)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
(2)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小学古诗内容反映的年代久远,语句精炼,很多古诗课本中没有辅助插图,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和认识肤浅,教师有时也难以讲清。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CAI课件,将诗的内容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3)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增强记忆力。例如:小学语文《雷雨》一课要求全文背诵,让学生按正常方式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如有机使用《雷雨》一课录像带,先后播放出了雷雨前、中、后的画面。由于画面形象,声音传真,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便能很快地把这篇课文背出来。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蔡都镇第一小学)
4.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四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由技术带来的,并由此推动了教育的进程。“文字”和“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前两个里程碑,如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革命性地改变着人类认知的方式,同样地改变着学生——他们已不是单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获得信息,而是受众多传播媒介一同冲击,视野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向多元,这必然推动教育走向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因此,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一般认识
(一)“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与学/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从教学设备使用的角度考察,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分为下述四种模式: 1.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
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由多媒体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组成教学信息的传递系统,教学进程有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来单独使用计算机向学生显示教学素材。这进行这一模式教学时,教师往往学要制作课件。2.网络教学模式
这是当前许多课堂正在实现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支持物质是可以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运用的教学软件。这一模式以简便的调用程序、类似聊天室的互动交流程序等,提供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资料库/习题库和交互学习反馈系统等等软件。3.单机大屏幕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多媒体教学发展中优势较为集中的一种模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主导者时,本模式以大屏幕面向全体学生呈示教学资源;当教学中需要组织学习讨论探究、需要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时,学生使用网络又可随时进入自组织的、自主学习的状态。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课件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蕴藏于课文之中,用多媒体手段来挖掘、感悟、再造这些美是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个重要目标。1.综合感知
运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可以以文字、图形、符号、色彩、影音的组合,呈现和诠释教学内容。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事物、现象、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所谓情景性,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氛围,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内容中的那种情景,并能融入其中,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深刻领会课文之精髓。
多媒体课件集光、色、声、形于一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功能,而综合感知对象对于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是有重要作用的。通过卡斯巴勒“记忆通道”可以看出单一听觉对记忆正确率的损耗是很大的,因此对于语文这门需要一定记忆量的学科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优化语文课堂。2.增大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这里要说明的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并非不需要板书,简洁的能清晰体现教学目标的板书对教学是有极大好处的,也是极力推崇的。然而课堂上有些难点、重点,尤其是长句的理解,教师若用板书会耗费大量时间,而若只用讲解,恐怕对于初中学生来所记识的效果未必理想(前文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学生记忆内容中已阐述)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仅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能让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讨论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3.快捷方便
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保存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纸、笔和翻阅各种相关书籍进行备课,完成教学后,对于教学过程、方法若想要进行修改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对于课件的修改不仅方便而且快捷,教师只需要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反思对课间进行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即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消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盎然的生命力,它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不少问题。1.课件仅仅是板书的“复制”
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选用了某个模板、背景,将原本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已,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应用多媒体而应用,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效率。2.课件的预设太强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已固定在课件上,很容易造成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围绕着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而忽视了灵活的处理意想不到的事,使课堂缺乏了最为精彩的临场发挥,把引导学生认知文本变成了引诱学生认可课件,多媒体课件成为了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之间的障碍,师生对话不足导致课堂生成性教学、生成性知识的缺乏。3.学生的游离现象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存在游离现象——即注意力游离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俗称“开小差”。造成游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外界的干扰是其中的一点。而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语文课堂中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外界干扰增多了,学生更容易产生游离现象。比如,课件的背景制作若过于花哨,或是出现了过多的与所学文本内容无关的动画、图片,致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无关事物所吸引,对文本的关注度下降。4.束缚学生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对教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运用课件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反而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品味语言”,语文是因语言而形象,并非因图片而形象,通过语言的品味鉴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上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多媒体课件使用失当,产生低效率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对象
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针对他们大脑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中抽象的“事例”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化难为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而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这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凡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目的的媒体技术手段,能不用则不用。
(二)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文本到体悟文本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或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而具体对待:文本中科学性、介绍性的事物,如动植物的名称、历史事件等,学生可能不熟悉,而了解它们对于理解文本又是有帮助的,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它们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但描写性的事物,如《安塞腰鼓》中对其磅礴气势的描写,则不宜过早地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视频,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在内心中形成自己对安塞腰鼓独特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时间
刺激——反应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刺激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联结越牢固”。可是如果刺激过强,则会造成新的疲劳,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上午一二节课,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认识、理解、记忆能力都较强,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本身已不需要强烈的刺激,教师要抓住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呈现的信息容量要适当,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这样便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感悟发挥而随时地调整和修改。
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背景的选择要和文本的感情基调一致;文字的字号大小要适当,既美观的呈现内容又能使学生清晰地看见;字体以及字体的颜色最好统一,颜色要与背景有明显差异等等。
5.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五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安阳县铜冶镇第二中学
冯华强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试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新课程标准充分强调对现代产物的利用。在这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打破教师、课本、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应尽全力把高新科技、手段用于语文教学。实验表明,人们学习的11%是通过听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而只能记住20%左右听到的信息,却能记住50%以上既听到又看到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媒体网络,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就像一位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形象变得生动,富于感染力,能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实践证明:中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电影、幻灯片、录音、录像,听广播。我上课也发现只要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媒体网络,学生顿时精神百倍,劲头十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果抓住学生想看到本节课老师给他们展示什么情境的迫切心理,不失时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或提出疑问制造悬念等,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我在板书课题后,就告诉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见过冰封雪冻的雪地吗?特别是茫茫苍苍的北国雪原的奇观吗?”接着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从网络中搜集的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高涨,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这时学生的表现足以说明他们有高昂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计算机媒体网络参与课堂,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活动性、规范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教师的语言,使图像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清楚;可利用有限的黑板重点反映课堂的精华;把一些讲解和演练流动展示在屏幕上,在40分钟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声音信息的传播更加准确、规范,弥补了教师在个别知识点上的不足,给课堂增色。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法轮功正风行,时有“自焚”事件;且身为班主任的我,了解到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除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胚胎发育”——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一段树木成长过程的FLASH动画(可让学生从动画中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艰难);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应该“敬畏”生命。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现代信息技术可再现形象,这就象在语言和形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的形象,可加深学生对语言内涵的了解,进而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或音乐风光片放在自己网站上,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
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对“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增添教学活动情趣。` 在学生智力活动中,紧张压抑的情绪是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教学中设置情境,通过环境的布置、烘托、角色状态的转换,气氛的调节变化来诱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借助计算机输出媒体网络把音、像、情、景与听、说、读、写诸方面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形式,发挥了计算机媒体网络生动、形象、灵活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如在教学《咏柳》时,通过计算机媒体网络播放乐曲《春之歌》,展示春天的画面,同时朗读这首诗师生迅速找到了春天的感觉——眼前那婀娜多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耳旁和谐优美的春的旋律飘荡着„„这就是春,春的节奏和韵味,师生的情融在了一起,默契自然,有张有弛,将课堂气氛推出高潮。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用心、用情去欣赏名篇佳作,并有能力抒写真情。
五、运用多媒体网络,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小说、戏剧的情节都有高潮,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每堂课都有高潮,这个高潮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受到感染、获得启迪、陶冶情操的时候。这个高潮往往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时候,教学时,如能把握时机,借助计算机输出媒体网络,配合师生活动、精当的讲解,就能迅速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例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我借助计算机媒体网络展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实景,让学生观察思考,感受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然后在下面配上字幕,运用图文互补的方式帮学生细细品味、欣赏红军形象之美,体会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诡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六、运用多媒体网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一,要求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原有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在抓住学生心理
特征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由于设计的课件形象,与实物相象,贴进生活实际,容易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又由于计算机媒体网络对课堂提问设计的多样性、启发性和综合性,有利于知识间的渗透和条理化,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使右脑手形象思维和左脑的抽象思维协调发展,利于创造意识的萌发。其二,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尤其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训练中要注意想像能力的培养。表象是想像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像的水平。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而深刻;越贫乏,想像就越狭隘而肤浅;越准确,想像就越合理。教学材料要形象化、具体化。计算机媒体网络教学不论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不论纯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的设计,不论简单的声音还是优美的旋律,都不得具有丰富多彩的刺激,为学生想像的展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计算机媒体网络能变“死”为“活”,化“静”为“动”,声、色、画、乐、视集为一体,图文并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语文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语文教学发展,使语文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安阳县铜冶镇第二中学
6.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六
摘 要: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新教育技术多媒体因自身具有的优越性而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幼儿语言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有效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着重谈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与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幼儿园 语言教学活动 运用
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基于以上原因,我谈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特点。
多媒体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有机结合和展示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媒体系统,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传输的信息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等特点,让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其最大特点是集成性和交互性。集成性即把多种媒体有机集成,该用哪种媒体时可以适时实现;交互性就是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一般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根据教师教学需要,或者跳转、或者暂停、或者快速进退。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但为教师创造出灵活生动的媒体语言,使语言教学内容更直观、明了、多样化,而且便于师幼进行教学交流,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因此,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若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方面会呈现向弱级运动的现象,因为这样的活动环境使幼儿缺乏兴奋点。在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非常重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感性的立体信息显示的动态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表达的欲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学习语言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学习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事。但电教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幼儿语言学习需要环境支持,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搭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感受语言艺术的美。
幼儿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创设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适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认知规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情操,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了他们的学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多种复述,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电脑教学中,我们常常以“讲故事,人事物,玩游戏,学电脑”四结合作为教学模式,并灵活运用多种复述形式,使幼儿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优化教学情境,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内容、抽象深奥知识具体化,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多媒体在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功不可没,但依然存在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多媒体教学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幼儿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围绕这一原则进行。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只是一位“操作多媒体的人”,更主要的是教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帮助幼儿讨论研究,引导他们思考、联想、感悟,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
2.多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运用多媒体的确能为教学活动注入生机,但并非意味着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运用多媒体,要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其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需要而定,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语言,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为此,我们应更好地开发多媒体的作用,将其充分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总之,我认为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多媒体教学将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育技术。现代教师更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7.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篇七
●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 又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 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形声并茂的特点创设真实情境,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 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中情感的体验, 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例如, 我在教授《江畔独步寻花》时, 就采用了多媒体的声像手段:伴着一阵悠扬婉转的笛声, 在屏幕上出现了美丽的锦江, 卡通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着诗人杜甫身居草堂, 在春光烂漫时独自散步寻花的经历和感受, 而后屏幕呈现江畔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景象。此时, 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伴随着字正腔圆的诗歌朗诵, 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 愉悦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 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很快就感悟到诗中优美的意境。
●激活思维
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优化导入环节, 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活学生思维, 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从教育心理学中我们知道, 少年儿童都有在自己喜欢的生动情境、有趣活动中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多媒体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 激发兴趣, 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 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等认识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愿意通过与多媒体的交互式对话, 接收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 经过思考和理解, 决定自己下一步的任务。例如, 我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 为了帮助学生迅速区别事物的细微差别和发展变化前后的不同特征, 用多媒体放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一段录像。这样, 加深了学生对蝌蚪变青蛙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的认识,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突破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往往饱含着感情,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常常要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来进行联想和想象, 从而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把握字里行间的缕缕情丝。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 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运用多媒体, 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 是最好的办法。例如, 我在教授《丰碑》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的特定环境,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 再配以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辅助教学, 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条件的恶劣、战争的残酷, 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 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8.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学习气氛;学生情感;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一、图文声并茂,营造学习气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一般是依靠形体、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可感语言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就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感性材料和空间,萌发创新意识
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小儿垂钓》第一、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側坐莓苔草映身”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绘的:一阵风吹来,嫩绿的柳枝舞动着细细的腰枝;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瞧,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褂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地摆着小手,似乎在说:“呀,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儿!”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课堂上灵活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把枯燥变为兴趣,把抽象变为直观,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拓展与革新,语文课本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篇九
摘要: 简要的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关健词: 多媒体信息化学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当今,世界正展开腾飞的翅膀,翱翔在以智力密集的社会之中。适应这方面要求的多媒体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叩开了教育的大门,使教育萌动着勃勃生机,孕育着一场重大变革。仅靠“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弊端日渐显露出来,而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身,赋于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下面我根据平日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谈谈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采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 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型,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紧接着放映画面:几个大型的露天煤矿,外堆积着好多的煤。人们用烧焦的的木桩往坝梁上栽,边上闪烁一根普通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学生们在观赏中情不自禁的脱中而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原子》
这节课时,由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是往届授课的难点所在。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接着又有许多氧化汞分子分裂成许多的更小的粒子。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播放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索: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而这两个粒子却不能再分下去。那么也就说这些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从而得出结论:化学上把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再次播放动画,学生根据情景归纳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证实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空气里没有二氧化碳不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不行。运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形象的的演示二氧化碳的气、液、固的三态变化,并拓展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呈现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的画面。又链结了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山洞,叫做“死狗洞”,画面展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狗躺倒了,跳跃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头像。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自如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全状态的理解并延伸课本知识,做到定时低耗,优质高效,充分的体现了多媒体教育的优势。
四、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
10.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件成了教学的必备内容。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就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多媒体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育需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最终会成为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而多媒体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当我一宣布要到多媒体功能室上课时,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甚至热烈鼓掌欢迎,可见学生对多媒体学习还是很有兴趣的,有了兴趣,还能学不好吗?
2、多媒体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靠得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个性思维受到严重压抑,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因此往往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从视觉、听觉中感悟知识,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内化知识。
3、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时代性和教育意义。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而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更多的切合学生实际又有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资源,这样就更能使思想品德课达到德育的功能。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一堂课的导入形式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例如,我在讲“民族精神”时,谈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是如何实现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时,播放一段杨利伟出征时的电视短片。这段短片非常感人,兴奋、激动、紧张的人们挥动着彩旗、气球,欢送航天勇士出征„„随着一声“点火——”“起飞——”大漠震颤、烈焰升腾,长二F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整堂课达到了以情入文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新课的传授。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集动态视频(录像)、动画、图片和声音与一体的特殊功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在课堂上教师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事物和现象。而把政治事件、经济事件、军事事件以及事物内部的发展过程,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等较为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就会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把政治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的时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课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我国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协调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网络教学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声形并茂,色彩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表现制成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流览、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内涵深邃的品质.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各种辅助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所讲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具体观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更谈不上接受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引用各种媒体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从中认真细致地挑选出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材背景相适应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图形图像、幻灯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再经过剪切、编辑,合理安排,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脑或电视屏幕展现出来。这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感受法律尊严》时,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案件的材料,如播放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受贿案、成克杰受贿案等的录像,让学生去了解、体会,把握法律的特征.学生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背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使已有的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利用影音资料,再现真实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我们初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而不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课上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影音资料,真实地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牢牢把握住了其思维的触角。这样,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既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多媒体为纽带,把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初中学生又有认知社会、实践社会的强烈心理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规律,关键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自主探索、大胆实践的能力。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北部地区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的特大水灾等事例,然后布置学生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家乡的环境怎么样?你准备怎样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一部分学生向地理老师、家长或朋友做了请教、调查,而更多的学生上网查询,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们还主动担当义务环保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捡拾周围的垃圾。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与同学、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思考
1、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有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把许多东西呈现给学生了,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反映良好。但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追究其原因,就是给学生的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被计算机代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思维惰性。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具有学科本身特色的设计。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用“问题”吸引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视听刺激,就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魅力。
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得到充实和提升。
4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优化,质量要提高。课件的内容会影响使用的效果,一个优质的课件会为你的课堂增光添彩,内容更充实。因此我们在制作使用课件时,在选材上一定要新颖、典型、贴近学生实际;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大,不能有错别字。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更好落实新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一些新的情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能够丰富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形成。
11.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语文;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司空见惯,并且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笔者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过于死板,没有做到灵活运用。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呢?下面,我就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心得:
一、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语文影响重大,其原因是:语言文字除了具有达意的作用,还同时具有传情的功能。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这些课文中充满着鲜明生动的形象,同时也凝集着作者本身强烈的感慨。例如,在执教《雨铃铛》一课的时候,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有效地把课文的静态变为情感的动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视觉感受,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通过播放青山、绿树、蓝天的优美画面,再次有感情地进行课文范读,随着课文中字幕的节奏逐步呈现:沙沙沙的雨声,小燕子在雨中欢唱,使学生仿若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慢慢的,学生们无形中已经完全沉浸在对雨的向往和企盼当中。我想: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那时都应该会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雨景,审美能力无形中已经得到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学好语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认知材料,使学生建立一个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例如,笔者在执教《长城》一课的时候,曾经抛出“长城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思考,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于是笔者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就考虑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当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上看到长城那宏伟的画面,再配以教师的解说,纷纷发言,而长城那“长而壮观,高大坚固”的特点便会呼之欲出!于此同时,“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思考题也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因为,要想获得问题的答案必须要结合多媒体,并配以解说,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识记能力
另外,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同样还发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比如,我们在教学形声字和会意字的时候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移动教学,在教学指事字和象形字的时候同样可以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举个具体的例子,在教学“月”这个字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旁配以一轮明亮的弯月,然后教师再从旁解释,学生很快便会对这个字产生很强的形象记忆。又如在教学“休”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在旁边用多媒体呈现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美好画面,这样也很形象。再如,笔者在执教《长城》这节课的时候,文中出现了一个“砖”字,对于这个新字记忆起来有点麻烦,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先观察这个字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之后可以发现这个字是由声旁和形旁所组成的。接着我就带领学生用多媒体手段把不同的偏旁拼成“传、转”等字,进行拓展记忆,“砖”字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记住。这样就使原来枯燥的识字记忆变得有趣起来,并且优质高效,深得学生的喜爱。
四、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知识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笔者就尝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效果可见一斑。例如,笔者在执教《秋天到了》一文的时候,对于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句话,于是笔者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上先呈现出“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然后再逐步增多,叶子一片片地从树上落下来,见到此种场景,学生很自然地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又如,在《刻舟求剑》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找不到剑的原因即为该课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找不到剑的原因,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到“船在行走”而剑还原地的客观事实,这样学生立刻就会明白那人找不到剑的原因了。总之,科学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晦涩。
五、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朗读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单纯的朗读训练有时会让学生生厌,此时我们不妨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改变学生的朗读方式。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再配以合适的画面,让学生跟着多媒体录音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朗读训练当中,让学生对朗读训练产生兴趣。
再如,我们在执教《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具有唯美画面的课文时,也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一边欣赏多媒体所呈现的绚丽风景,一边听课文范读。电教媒体此时把优美的课文意境、生动的课文语言以及课文作者丰富的情感很好地融合成了一体,可以使学生仿若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自在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一定更加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六、结语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在运用电教媒体之后的感悟,虽然写得不够全面,其中还存在很多漏洞,但是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列.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06)
[2] 杨永苍. 让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7)
[3] 张庆昌.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9,(09)
12.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 教师“满堂灌”,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多媒体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 把全班同学分成6—10个小组, 针对课题, 设计从上而下的问题, 既有需要全班共同解决的整体问题, 又有具体到每个小组和每个同学的子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手段查找资料, 合作解决问题。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师生平等对话, 共同探讨, 合作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激发兴趣, 集中注意力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大多活泼好动, 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 认为老师是演员, 自己是观众, 是旁观者。 因此, 思想容易开小差, 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多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 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刺激, 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习兴趣。 如我们学到的古诗词, 充满诗情画意。 如果我们只是凭着一张嘴, 一支粉笔, 就很难描绘诗情画意。 多媒体中图片、声音的巧妙组合, 使学生有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能够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 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对诗的理解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中, 使用课件, 在悦耳的音乐声中, 课题从飘入背景为桃花流水的屏幕, 随后作者简介, 学生对作者的情况有所了解, 屏幕上五幅小画, 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几幅春天的图画。 随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示, 学生聚精会神, 睁大眼睛欣赏, 还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 注意力被吸引了, 他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进入课堂情境, 兴趣盎然。 多媒体的运用, 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组合, 调动了学生多感官, 拓展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三、多媒体课件探究, 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文教学中, 对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现象, 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 灵活运用多媒体, 能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 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 丰富教学内容。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 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 使课堂生动、教学多样化, 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 都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 各有代表性。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还注重语言凝练、境界开阔, 陶冶学生情操, 发展学生思维。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方法, 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多媒体课件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化繁为简, 生动形象, 知识量大。 在学习散文《安塞腰鼓》时, 学生对这种民族艺术没有见过, 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描绘的意境, 也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就利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安塞腰鼓进表演时的壮阔场面, 先入为主, 让学生感受那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气势, 感受其中生命力的伟大。 然后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 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四、多种效果配合, 提高欣赏能力
《唐诗宋词 》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 涉及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 正因为诗词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 教学方法必须灵活, 所以,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的丰富信息, 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 拓宽诗词教学的空间。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 教师在教学中, 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 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 通过创设视听情境, 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 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信息量大, 拓宽教学范围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可以将大量信息带给学生,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新更丰富的前沿资料。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 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 传递教学信息, 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六、课堂延伸, 发散思维
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 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在语文教学中, 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利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在课堂上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 而且能引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兴趣, 甚至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教学的不好印象。 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把知识向课外拓展, 把问题向课外延伸, 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总之,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准备最适合的课件, 探索出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法。 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处理好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的关系,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管志刚.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 (上) , 2015 (11) .
13.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三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本文就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我在讲“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
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时,可以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
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复习整理“几何知识”时,学生到课中时感觉较疲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了一道“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结果都不够。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根据阿凡提的思路互相讨论,思考其他情况。这样就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集中地解决了该题。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七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
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14.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四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讨论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同行共研。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合理的应用,如果滥用,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去接受新知识。
例如:我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教师边讲边播放课件。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天特别热。汗水顺着八戒的脸直往下流,孙悟空自告奋勇说:“我给大家找些解渴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就气喘吁吁的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八戒见了直流口水。悟空提议,这个西瓜我们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听了摇头说:“我个子大,又胖,出汗也多,我要吃五分之一,不,不,我要吃六分之一。”唐僧、悟空、沙僧听了都笑了起来,而八戒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了八戒的话后,大家都笑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有意注意,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主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把圆平均分成8、16、32、64份……即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的色彩,平移的画面,再配以动听的声音,直观形象地把圆通过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同时,学生也观察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将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牢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强化,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往往很多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例如《圆柱的体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进程:
1、根据自探提示,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并思考下列问题:①课本中是怎样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②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③由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你发现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电脑演示操作:①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底面积又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②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归纳圆柱的体积公式。③验证公式。在以上进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清晰有序的展示学生的操作思维过程,为学生抽象概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创造了条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实验、观察、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静和动结合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运用多媒体课后巩固,增加练习训练密度
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自主性练习,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些大容量带有娱乐性的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练习效率,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15.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篇十五
以现代技术成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教育媒体称之为电教媒体, 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学中使用电教多媒体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证明了。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学习, 1%是通过味觉, 1.5%是通过触觉, 3.5%是通过嗅觉, 11%是通过听觉, 83%是通过视觉。也就是说, 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此外, 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 自己听到的20%, 自己看到的30%, 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他的结论, 说明了从记忆角度考虑, 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 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 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可使学生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可改变以往学生只面对一个教师的模式, 成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它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带学生进入情境中, 使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感官冲击, 优化识字教学
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文道统一。写字姿势正确, 这是健康教育;写字不乱涂、乱改、乱抹, 作业整洁, 这是审美教育;按笔画笔顺书写, 一笔一划都到位, 这是培养学生端正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汉字, 问题在于如何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 因此, 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 精心设计教法,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对要做的事情感兴趣, 积极性、主动性就高, 效果就好。在识字教学中教者可以播放录像, 向学生介绍一些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如王羲之与十八口大缸的故事。同时, 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书法艺术, 利用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到方块字的美、神, 激发孩子为中国文字而骄傲, 激发孩子热爱学习的精神。对字书写得好的学生, 通过将作品实物投影、同伴和教师的点评方式, 使其获得满足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 因此, 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 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兴趣, 易于学生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 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 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 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化难为易, 使学生正确地识字书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 学生不易掌握。教者可使用写“鸟”字的动画显示每一笔, 再配之笔画的讲解慢速显示“竖折折钩”这个难点笔画, 学生会留下很深的记忆痕迹。又如:“鹰、辩、摔”等多笔画的难写字, 可让学生跟着动画书写完成一个个部件, 再整合在一起。一些易错字, 则可采用闪动笔画或鲜艳的颜色强化来加强刺激。
二、创设情境, 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如能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利用电教媒体, 就能优化阅读教学,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教师通过叙述和描绘、逐句分析, 对于思想感情、文化素养、生活经验欠缺的学生来说, 难以深刻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教学中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就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这正是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电教媒体烘托场面, 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 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果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有关情景, 显示形象, 渲染气氛, 可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能状态变为活跃状态, 变被动为主动, 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如:人教版试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四》的教学。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 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 (课件出示) 在这个季节里, 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 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蜻蜓在空中飞。
生2: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生3:蝌蚪在水里游戏。
生4:我在家里见过蜘蛛, 在河里见过蝌蚪。
生:……
教师通过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 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 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
师:请听课文朗读录音。你最喜欢这首小诗的哪一节?请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
教学中, 通过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了这首儿童叙事诗的韵律美, 激发起阅读兴趣。接着教者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选出自己喜爱的部分反复阅读, 这样有的放矢, 结合范读去主动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从中悟出诗歌的意境美。
再如:《火烧云》一课教学中, 教师依据学情发挥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先通过电教媒体演示几种不同形状的火烧云, 用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及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之后, 再次出示火烧云图片, 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说话。整堂课中,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突破时空限制, 优化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 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或者不能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文常无从下手, 冥思苦想、东拼西凑, 作文水平亟待提高。实际上, 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没有找到打开作文宝库的钥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通过多种声像媒体突破时空限制, 利用形象、光色、声音, 把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指导写《快乐的六一》时, 先让学生看多幅图片“快乐的一天” (绘有孩子们表演节目、游戏、联欢等场景) , 并配上歌曲《我们的节日》, 再辅以画外音:“这就是我们快乐的一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这一天值得我们去记忆、去书写!”这样, 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交替使用, 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受到感动, 情绪得到激发, 产生写作欲望。
同样, 电教媒体的运用也可以拓宽写作范围。写作范围的拓宽,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且能获得写作素材。如:电视作为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已深入千家万户, 它具有生动、有趣、直观等特点, 是人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其中, 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少儿节目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的学习内容。在观看电视节目中, 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在看中寻趣, 在看中积累知识, 说一说、写一写印象深、有感悟的内容, 讲给家长听, 写给同学和老师看, 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写作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既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也是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基础。语文课堂引进电教媒体, 能够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现有条件下, 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着眼于整体教育教学活动, 以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好效果, 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正川.《小学电化教育基础》教学纲要 (试行) [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1992, (01) .
【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10-01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10-26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2-18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09-13
杨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09-06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