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2024-07-05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11篇)

1.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一

关于**街道的政治生态建设如下评价:

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方面

1、从遵守相关制度方面,存在“慢”的作风问题。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低,沟通不通畅,速度慢。

关于**的政治生态建设如下评价: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

1、从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照搬照抄、不讲创新问题。在学习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往往是泛泛的通读,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村工作上还有差距;

在党员教育管理上还不够深入,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有所欠缺,党支**党支部2020年有2名党员因触犯法律开除党籍。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方面

从“放管服”改革,落实惠民政策方面,存在的宣传不到位问题,导致4名年轻人误解失地农民保险政策,错失2018和2019年的失地农民保险。

四、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方面

1、从遵守相关制度方面,存在“散”的作风问题。压力传导有待进一步增强,满足于责任书签订了,要求提了,但在督导检查、听取汇报上还不够主动和及时,从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懒散的现象。对村小组长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村小组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干部思想意识、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

2.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二

一、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解析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地位、本质、伦理和制度等五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阐释。

1. 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解读, 是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自然”就是要把人和自然置于一种平等地位之上, 二者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 而是平等主体间的关系;“顺应自然”就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活动过程中要考虑自然自身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保护自然”就是要合理利用资源, 使生态环境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 “顺应自然”是途径, “保护自然”是保证。因此,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 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生态文明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而且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不是孤立的, 而是融入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中的, 是相互促进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居于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而且也事关人类的未来, 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才能自觉地遵守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最终才能使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

3. 生态文明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对于生态文明的本质, 尽管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 但从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 生态的内涵得到了拓展。由此可知, 生态的内涵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还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统一。另一方面, 文明的内涵获得了提升。十八大报告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中, 自然的成果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实际上将传统的文明定义 (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物质和精神生产、生活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 [1]中只强调人类能动性产生的积极成果而忽略自然价值的内涵进行了提升, 将自然的成果纳入到了文明的定义之中。因此, 十八报告中生态文明的本质就是指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人类所获得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成果及自然成果的总和。深化对生态文明本质的认识, 反映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文明成果的取得必须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基本前提, 自然的成果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4. 生态文明伦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准则。

生态文明伦理是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规范, 其中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是其中首要的道德准则, “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 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 人类其他的一切行为, 首先必须以服从这一道德准则为前提。”[2]正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首要准则,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基本国策, 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措施。

5. 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保证。

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准则的总和”。[3]它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十八大报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 从制度层面约束了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惜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对政府在考核和评价上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使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回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其次就规范资源利用提出了新的措施和要求:一方面是对将来的资源利用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 防止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 另一方面是对已经产生了环境危害的行为进行纠正和采取一些补救办法, 第三是从提高公民素质的层面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从而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效力, 增强环境保护的实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提出是源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 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则源自生态学理论及方法的借鉴和运用。生态学 (Ec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Oikos (住所) 和Logos (学问) , 它的本义是指研究生物“住所”的科学。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赫克尔 (Ernst Haeckel) 在《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后来各国的生态学家如英国的Elton、前苏联的Kolllpoa、澳大利亚的Andrewatha和美国的E·P·Odum等对其下了定义,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仍然采用恩斯特·赫克尔 (Ernst Haeckel) 的定义。在17世纪到19世纪末, 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出现, 到20世纪初已经发展成为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此后, 生态学的原理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出现了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分支学科。教育生态学的正式提出则源自于美国学者克雷明 (Cremin, L.A.) 。他在其所著的《公共教育》一书中专门对教育生态学进行了探讨。随后,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不断拓展,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出现正是教育生态学研究不断发展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就是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内外部因素及结构的总和。用生态学理论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即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通过全面考察系统内外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找出影响系统平衡的因素, 采取措施维护系统的平衡。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就是指教育主体在保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 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及其外部系统生态平衡的实践活动。

三、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启示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也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 十八大报告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更新理念, 把握本质, 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前提。

更新理念, 就是指要改变那种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纯粹当作高校教育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的观念,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用系统、整体、联系等生态学方法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把握本质, 就是要准确领会和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内涵和本质, 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在树立新的理念和对其本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来审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存在失衡的现象。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和其外部的生态环境失衡。一方面, 高校、家庭、社会生态链断裂:很多大学生及其家长只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 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校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协调, 不良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外部生态的敏感度不够, 导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滞后, 无法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失衡。一方面,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结构不合理, 质量参差不齐, 在专业素养、责任心和教育内容与方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另一方面,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个体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个性品质等方面失衡。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重新审视, 我们才有可能针对这些问题, 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因此, 更新理念, 形成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维方式, 把握本质,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运行的客观规律, 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平衡的前提和基础。

2. 开放包容, 与时俱进, 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途径。

开放包容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必须要融入到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是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还会受到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影响, 因此, 必须采取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态度来看待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影响, 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包容接纳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不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就会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 无法同外界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 导致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滞后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缺失。其结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种形式而无实际效果可言。与时俱进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要根据社会生态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以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社会生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会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和内容都必须结合变化了的社会生态加以调适。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疏离整个社会生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脱离社会生活, 缺乏时代意义, 也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因此, 要坚持开放包容, 不断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 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要坚持与时俱进, 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反映能力, 不断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和内容。这是我们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3. 注重伦理, 完善制度, 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保证。

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同样, 保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 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也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基础。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的教育和生态制度的完善, 是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也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指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其核心就是要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珍视生命的价值及遵循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 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是以生态伦理为基础,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自身特点和规律而形成的教育主体处理系统内外部关系的一系列生态道德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就是要以这些生态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 使教育主体在充分认识教育生态建设重要性的同时学会如何保护教育生态环境、维护教育生态平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教育, 一方面要以自然生态伦理为基础, 把握自然生态伦理的本质和内涵特点;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的内容, 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体系。只有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把保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建设才能取得成效。

生态制度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的积极成果, 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精髓纳入发展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制度就是围绕如何保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其良性循环和维护其动态平衡而提出的一些行为准则。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出现的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滞后、重知识技能而轻人格教育及应对外部影响乏力等失衡现象,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一是高校教育系统应完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在师资选配、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校园氛围及环境塑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 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二是社会生态系统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社会生态系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上的良性互动。因此, 需要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调控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和建设社区文化等方面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三是从制度层面探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家庭支持系统, 以避免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责任失衡、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现象。通过制度或法律明确家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家长的教育培训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从制度层面规范网络参与者的言行, 净化网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勇, 等.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A卷) ·哲学宗教[Z].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5:56.

[2]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 (2) :48.

[3]夏光.生态文明制度如何创新[N].中国环境报, 2013-02-26.

3.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三

一、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开设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事热点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明确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特别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共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思路。

1.思想理念:“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2.政策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3.途径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重要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5.战略任务: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优是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是指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是指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是指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6.根本目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利用课本内容,渗透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思想政治课本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渗透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师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合,解决了如下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④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2.请就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几条建议。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②国家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③生产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主动承担节能降耗的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④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生。⑤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生态安全。

三、精心设计试题,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试题,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如2013年3月,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次雾霾天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日本和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量着党和政府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师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了问题的结论性答案,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四、开设校本课程,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建设“两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国家“两型社会”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建设“两型校园”,打造文化“软环境”。向学生介绍“两型社会”和“两型校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依据《长沙市“两型社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对长沙“两型学校”创建内容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别重视了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节能环保基础教育。学校在相关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教育内容,或开设专门的特色课程,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两型教育”进学校、入课堂。

2.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网络、校刊(报)、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大力开展节能环保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型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节能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知识和技能。

3.严格用电、用水、用纸管理。学校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尽量不用或少用照明灯具。加强用水设备改造和巡查维护,做到无“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等浪费现象。推广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行利用电子媒介备课、修改文稿,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授课、作业、考试、阅览、宣传等,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

4.保持校园整洁美观。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维护,完善校园污水、粪便、垃圾的收集处理系统,保持校园清洁卫生,保障学生健康。提高绿化覆盖率,建立护绿、保绿制度,美化环境。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体验

2001年9月开始,湖南省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它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年来,我校学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如下课题研究: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2.对长株潭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3.长沙市内六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4.长株潭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5.长沙市芙蓉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6.长沙市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7.浅谈湘江水资源的污染及其治理;8.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9.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10.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11.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12.关于口香糖的报告;13.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14.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获得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了学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此外,我们还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讨论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何等重要,也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珍爱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惜我们自己、热爱美好生活的表现,更是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诉求 篇四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诉求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各国的政治运行和国家安全.生态社会主义是旨在解决生态问题的政治思潮,但这种思潮没有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把它作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的依据.从政治的层面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增强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能,提高公众参与和环境法制建设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国际合作.

作 者:张达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300191 刊 名:理论与现代化 英文刊名: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X171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政府  

5.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五

什么是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一)2007年12月底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金山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促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面貌上有新气象,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树立昂扬向上的斗志,弘扬雷厉风行的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努力形成全省上下致力崛起的浓厚氛围。”这是省委首次提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二)今年1月21日,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出席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电视电话会议作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为重点,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重要表现。当前安徽正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以此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届省委六次全会。省委书记王金山强调说:

一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那些得过且过、政绩平平的人无法安身,让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失去市场。二是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引导到事业上来,不分神、不分力、不分叉,一心一意搞建设,和衷共济谋发展。要讲正气、树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激情满怀想干事,坦诚大度好共事,严守底线不出事,做到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者、支持改革者、挽救失误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展现安徽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四)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金山在接受新华网的访谈时,就“政治生态”问题指出,我认为政治生态这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

王金山说,去年我们提出“政治生态”建设后,在全省干部当中应该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我们之所以提出政治生态建设问题,主要是考虑两点:第一就是有特殊的重要性。当前安徽正处在奋力崛起的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所以现在比什么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和谐的政治环境。以此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觉得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安徽奋力崛起的首要发展环境,是凝聚人心、振奋人心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第二,它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总体上看,我们省政治生态环境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是能够使党中央放心和广大群众满意的。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人心思进、人心思上这是主流。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某些党员干部中,确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也有的嫉贤妒能、搬弄是非,打内战、搞内耗,甚至不守法纪、腐化堕落,走向犯罪深渊。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人数极少,但是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个问题应该说上上下下都有共识,我们每一个市的市委书记都曾经就这个问题联系本地的实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有的非常深刻。而且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今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就是要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把思想、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引导到事业上来,一心一意搞建设,同舟共济谋发展。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干部的行为,保证优良作风的形成。第二就是要以完善机制为保证,着力树立正确的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那些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要以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几年了,机关效能建设效果是好的,现在看这个与优化政治生态建设是息息相关的、紧密相连的。我们准备在这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特别是在一些办事具体环节上要与发达地区看齐,要下力气用硬措施加以整治,努力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求好、创优。

(五)4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在合肥举行。省委书记王金山在讲话时对“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作了全面论述。他强调,要齐心协力营造有利和谐发展的政治生态。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工作优势,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6.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我个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在讲话中提到共产党人要清正廉洁,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我个人认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是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就是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于政治生态的涵义,栗战书同志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由此可见,政治生态不仅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政治生态的好坏。正因为如此,栗战书同志强调指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

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对于当前存在的不少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是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批评。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甚至对党组织的肌体健康是有危害的。他还指出:现在,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另外,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危害,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铺张,令人触目惊心。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敢讲真话、不肯说实话、不愿说心里话的现象,同样也令人担忧。要消除这些不良风气,只能依靠净化政治生态,不断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只有真正铲除不良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生态,才有可能从根本净化政治生态。因为很难确保,一颗好的种子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能够健康成长,也很难确保,有谁掉入染缸中能够出而不染。

正是清醒认识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及其严重危害,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转作风促民风,从而引导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生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等等,部署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为净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而敢于动真碰硬。

7.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七

一、高校校园生态的内涵

高校校园生态是指与高校师生员工生活和发展相关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 也包括各种社会环境因素。本文侧重于后者, 是指渗透于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和教学工作中的人文氛围和精神特质, 是校园人群共同创造并遵守的行为模式、行为规范, 以及共同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校园生态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意味着大学校园生态环境受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和渗透, 并对社会大系统具有能动作用。与此同时, 校园生态同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也存在着这种双向互动关系, 亦即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个体既可能影响着校园生态的现状及发展变化, 同时又被校园环境影响和塑造。因此, 作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高校校园生态建设就是要在社会大系统的背景下, 通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公平公正、包容发展的美好校园生态, 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二、高校校园生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校园生态建设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相比, 具有本源性、直观性、泛在性、无痕性等优势。这些优势既可避免传统说教式教育方式的单调乏味, 又如影相随, 能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

第一是本源性。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 物质决定意识, 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思想观念, 属于意识的范畴。因此, 物质世界即社会环境对于人们的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群体, 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 思维敏感,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另一方面,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 极易受到生活环境的诱致而发生变化, 因此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无疑能够助推青年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身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其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主要在校园, 在他们的心目中, 校园就是社会的缩影, 也是他们感知、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 如果校园生态环境恶劣, 例如不守规则、不讲诚信、不公正对待等, 他们将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对社会现实的基本评判, 进而成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客观依据。而在主体意识日益张扬的当下, 年轻学生一旦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无论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正面宣传引导, 都很难改变他们自己对社会、对党和国家宣示的价值体系的评价和判断。

第二是直观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观念层面的问题, 这种思想性的东西“是生活过程之中的, 不能离开生活场景, 是不能剥离, 不可抽象的”, 也不能规定“标准答案, 编定统一教材” (杜时忠, 1999) , 因而不能完全像知识性的东西那样, 单纯通过课堂教学、系统讲解教材来获得。然而在过去一个很长时期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热衷于向大学生传授各种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这种高调做派、反复说教极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南辕北辙。而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一方面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诱致性, 对青年学生人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另一方面它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了可以“触摸”感知的真情实景。例如, 在学校的各种考核、评比、选拔中, 只要我们能够避免人情、金钱、权力等因素的干扰, 按照同一标准, 对事不对人, 就会使大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在这里, 抽象的价值观回归了日常生活, 看似空洞的理论说教一下子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信了。

第三是泛在性。据统计,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只有1/6左右的时间是在课堂学习, 其余都是大学生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美国闲暇教育专家J·曼蒂说:“无能力处理好闲暇是造成酗酒、吸毒、自杀、趋从社会上不良行为以及其他种种变态疾病的主要原因。”[1] 因此, 在课堂之外如何引导学生正常支配闲暇时间, 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校园生态建设正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闲暇生活平台。校园生态建设客观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能够把课堂教育有效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实现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有形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而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使得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 在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愿望的同时, 也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熏陶。

第四是无痕性。校园生态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无痕性。这种无痕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是刻意而为;二是接受影响是不知不觉的。这意味着, 良好的校园生态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和塑造是“无意为之”的。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 没有刻意的规划和设计的痕迹, 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教育的滋养, 在习以为常的情景中享受真善美的浸染, 进而按照理所当然的生活要求获得人格升华。由于环境施加的影响和受教育者的接受都是在无意中完成的, 因而大学生不会产生抗拒或逆反心理, 由此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2] 。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生态建设

高校校园生态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当代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 并内化为稳定的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 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建设, 通过美好校园建设,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成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让学生陶冶其中并实现人格的升华。

第一,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牢固确立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应当通过校园规章制度建设, 保障校园里所有的个体对等地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 保障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充分的人格自由, 保障校园内的利益在各个群体和个体间得到合理分配, 使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并共享社会、学校发展进步带来的机遇。

第二,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人本精神。

学校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彰显人的尊严, 体现人的价值。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学生会和社团建设, 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三,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精神追求。

一方面, 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使老师成为青年学生自觉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实校园生活内涵。

第四,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发展的文化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要能够尊重、包容每个个体的文化差异和价值选择;要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人格, 尊重他们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要确立善待个体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怀校园里弱势群体, 创造条件改变他们的不利处境, 使每一个学生实现人格平等, 都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性。

摘要: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指以现实生活为根基、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教育方式。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 校园生态建设具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校园生态建设, 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极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育方式,校园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美]J.曼蒂, 等.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J].叶京, 等译, 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9:51.

8.催生透明政治生态 篇八

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政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政府官员直接发布消息相比,它显得中性、客观,不受官员工作岗位的约束,并且具有专业化水准。与纸质或者电子发布相比,它显得更加人性化,因为新闻发言人可以在文字传播基础上增加很多鲜活的内容,拉近政府部门与媒体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对于政务公开具有重要的技术性意义,是政务公开不可缺少的制度安排。它使政务公开有了具有新闻意义的途径,政府能够利用新闻技巧,让乏味的政务信息与当前鲜活的新闻事件、新闻焦点联系起来,使政务信息获得活力,从而更好地让公众理解政务信息所包含的政策,并通过媒体的反馈来获得政策调整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让决策更具回应性。

不仅如此,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改变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过去,政府与媒体往往是不对等的。在政府眼里,媒体是下级,是政策的宣传工具,或者是监督下级政府的监督工具。而新闻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进行客观报道,还需照顾到读者的需求,开拓新闻市场。这一特点,使得新闻媒体的报道往往与政府的信息发布相冲突,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改善这种关系格局。新闻发言人发布政务消息,是从新闻的角度来发布,有新闻水准;媒体从新闻发言人那里获得消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处理相关消息。这为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创造了条件。

新闻发言人制度也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有了平等的空间。过去,政府的政务信息传播,一般都是层层下传。到了老百姓那儿,政务信息已经经过各个层次的处理和加工,老百姓不仅很难及时知道信息,而且所了解的信息抑或高度失真。因此,政府与公民之间往往有很大的隔阂。各级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其消息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直接发布,可以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与政府和媒体一样,得到同样的政策信息。这不仅节约了信息传播的时间,还解决了政策信息传播的失真和扭曲问题。

显然,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政务公开以及改善政府与媒体、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不过,我们对新闻发言人制度也不能过度迷信,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万能药,能解决政务公开的所有问题。实际上,政务信息中,很多具有政治意义的信息,还需要关键的政治家亲自出来发布;而很多基础性的信息,也需要通过网站、图书馆、档案馆等形式才能得以更加全面的发布。如果新闻发言人代替政治家发布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信息,则可能使得其因政治负担过重而失去专业水平,政治家也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个解决政治问题的良机。另外,如果不考虑公众的知情权,简单地把新闻发言人制度当作是应付媒体,改善政府形象的工具,新闻发言人也将失去前面所说的积极功能。

9.区商务局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 篇九

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屯溪区委关于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屯发[2008]13号)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在全区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屯溪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目标任务。一是在解决“凝聚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在解决“战斗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在解决“执行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在解决“向心力”方

1面取得明显成效;五是在解决“影响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六是在解决“生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活动安排和方法步骤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从五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学习大讨论(5月)

局机关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五月16日前完成)。组织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作风建设的有关论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活动全过程;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学习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王启敏同志2月20日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等专题,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学习和讨论情况5月25日前报送区纪检委)。

第二阶段:查摆整改(6月~7月)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开展谈心活动是消除隔阂、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要广泛开展谈心交流活动,积极营造团结友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召开民主生活会。局领导班子召开以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查找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民主生活会和查摆整改,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

召开组织生活会。局机关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干部要查找个人思想上、学风、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入剖析思想根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8月~10月)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落实整改责任制。针对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并将整改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干部职工针对查

摆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并切实落实整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情况8月5日前报送区纪检委。

公开整改承诺开展自查自纠。查摆的问题及落实的整改措施要通过网站、会议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和干部群众的监督。通过围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填写《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自查表》。对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自行纠正的,不再追究责任。

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开展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帮助找准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深入查找,真正把问题找准。

第四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1月~12月)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真正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适应的促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即要健全和完善“鼓励干事”的教育机制、“褒扬勤事”的激励机制、“奖励成事”的用人机制、“鞭策混事”的约束机制、“防止出事”的监督机制、“严惩坏事”的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

和督查考评机制。(长效机制建立情况于11月15日前报送区纪检委)

三、组织领导

我局要把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已成立区商务局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局纪检组负责日常工作。逐项细化分解“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任务到具体负责领导和具体责任单位,明确要求和进度。

全局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确保这项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要把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与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与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与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屯溪区商务局

10.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十

【重点导航】

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首届亚洲能源论坛、气候大会 【时政背景材料】 1、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的宣传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家园的深处”。

2、在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4日宣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亮点之一是,联合国环境署选出了一批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气候英雄”,其中包括中国环保人士罗红。联合国环境署表示,该活动旨在号召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人争做“气候英雄”,通过共同努力来改变世界。3、6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8日发表致辞,呼吁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海洋对调节全球气候的能力,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确保国际航运的安全。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4、2009年8月9日,首届亚洲能源论坛在广州隆重开幕。大会以“能源革命:增长 绿色 合作”为主题。

5、由世界气象组织发起的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2009年8月3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主题是“为美好的未来提供更好的气象信息”。6、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3个缔约方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19日,会议以决定附加文件方式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教材知识链接】

1.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不合理、不科学;环境形势严峻,是我国的具体国情。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公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4.自觉遵纪守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5.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民节约意识和生活习惯不够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等等。

6.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7.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生态文明,也离不开法治。9.我们的态度:对地球负责、爱护我们生存的空间、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进行环保宣传、保护环境资源、落实环保行动。

【中考命题预测】

1.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答案】(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这是贯彻落实科学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建设节能减排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一致。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4)加大环保科技攻关力度。(5)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青少年应为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怎样的贡献?

【答案】①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关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积极拥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③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4.青少年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答案】①积极宣传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②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关闭电器的同时拔掉插头、将灯泡换成节能灯、一水多用、送电子贺卡、双面用纸、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③积极创新实践,发明节能减排的金点子。④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5.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形势不容乐观,能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成败。)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7.青少年怎样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答案】节约资源: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节约每一粒粮食等。保护环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扔垃圾;等。8.请你从科技的角度,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几个金点子

【答案】(1)倡导节省用电、科学用电,降低能耗;(2)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发电;(3)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大节水设备和管具的推广力度;4)启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等工程。9.作为一名初中学生,节能, 你能做点什么?

【答案】(1)在外就餐要打包;(2)把灯泡换成节能灯;(3)房间无人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4)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5)一张纸两面用,节约纸张等。

10.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资源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请你列举几个实例。

【答案】(1)洗脸、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还可以用来浇灌农作物;(2)用破旧衣服当抹布;(3)用旧牙刷当鞋刷;(4)课本循环使用。1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好处是什么?)

【答案】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更是一个“资源小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循环经济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以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矛盾;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2.分析说明在我国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课本循环使用具有节约作用: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降低了生产教材造成的污染;可以为家长节约不少教育开支。可以通过开展课本循环使用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养成爱护课本、文明阅读的好习惯;可以增强节约观念和节俭习惯。可以变废为宝,避免巨大的浪费。

1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请你为课本循环使用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答案】(1)国家要制定有课本循环使用的相关规定,增强课本循环使用的规范性;(2)公共舆论、媒体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动员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为回收利用旧课本献计献策,征集回收利用旧课本的金点子,以营造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3)发挥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绿色环保学校的示范作用。(4)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循环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以回收利用旧课本为载体,建设校园诚信文明。以届届相传的课本对学生进行诚信的文化熏陶。(5)学生要树立节约、环保意识,爱护课本,不乱涂乱画,破损及时修补。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哪些基本国情出发而做出的决策? 【答案】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资源利用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资源浪费想象严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1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哪一战略的要求?关键靠什么?为什么? 【答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关键靠科技创新,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科学技术,只有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16.青少年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

【答案】(1)树立节约意识。(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少喝瓶装饮料,节约用水用电,爱护环境。(3)做好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变垃圾为有用资源。(4)多向身边的人宣传,影响身边的人都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热点专题训练】

1.神七的成功发射,对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有何意义()【C】 A 改变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C扩展资源的开发范围 D运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以下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D】

A.废纸回收利用 B.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 C.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D.为保持清洁,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3.某市有部分企业经常向河里排放污水。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市应()【D】

①允许企业边污染边治理 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③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④把污染企业全部清除出该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4.我国对购买小排量汽车进行政府财政补贴,这一做法()【A】

①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能根除环境污染问题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08年至2009年,国务院分两批公布了我国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大冶和黄石都榜上有名。我们黄石地区有着悠久的采矿冶炼史,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铁山闻名世界,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已是矿产资源采掘殆尽,建设“两型”社会,加快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1)我们出现一大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是什么?(2)“两型”社会指的是什么?

(3)面对资源枯竭,我们应当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其要求是什么?(4)我们青少年怎样为家乡的“两型”社会建设作贡献?

【答案】(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3)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4)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的宣传活动;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意同有三点就行。)

6、表一:江苏省某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情况

材料:为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时期的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该市首创“环境价格体系”,在率先提高“排污费”标准的基础上,出台实施“环境区域补偿”、“排污初始价格有偿取得”等诸多措施,成为全国首创之举,而且还迅速带动了污水处理市场的繁荣。(1)运用有关知识,简要概括上述图表反映的现象和材料说明的道理。

(2)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如果你作为该市某企业负责人,将如何筹划企业的未来?

【答案】(1)近五年来,该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较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完成全国规定目标还要继续努力。

该市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在节能减排中的宏观调控总体功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若回答“牢固树立好字优先、以好促快、又好又快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也可)

(2)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走高起点、没污染、快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子。②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和能耗,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

7、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中国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他们追求的是“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是所谓“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低碳”一样流行起来的概念还有“乐活”,它是英文LOHAS的音译,指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1)、“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2)、提倡“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3)、面对流行的“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你准备怎样做? 【参考答案】:(1)可持续发展理念。

(2)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

8、(1)做“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的宣传者: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做节约的践行者:节约使用学习用品,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3)做环保的践行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快餐盒,对废弃物分类处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2009年6月14日至20日是我国第19个节能宣传周,这届宣传周的主题是“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推广使用节能产品,要求我国公民必须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落实节能措施,实现国家确定的节能目标。据此回答:

(1)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有关?这一战略的要求是什么?

(2)要落实节能目标,就必须把节能措施落实到每个家庭。请你说说两个家庭节能小窍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答案】(1)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如使用电脑后及时关机和切断电源;尽量少使用空调,必须使用空调时适当控制空调温度;避免耗电大的电器同时使用;冰箱内不放置热的食物;一水多用等。(3)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

9、材料:近年来,能源问题成为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隐忧。从夏季南方1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到年底电、油、煤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物质在全国许多地方告急,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屡屡遇到能源制约。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和老百姓生活。(1)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反映了我国资源方面的一个什么问题?

【答案】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形势严峻)(2)造成材料反映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需求量增加;资源科学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节约资源意识不强;自然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导致可利用资源减少等。(3)我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答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资源意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依法加强对资源的开发管理。(4)为解决我国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倡导节省用电,科学用电,降低能耗;②采用吸收外资、民间资本,搞股份制等多种途径办电;③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发电;④加强管理,确保煤炭生产和使用安全等等。

10、材料:为了配合全国资源节约活动,某校决定组织一次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为这次活动拟出至少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①节约资源,人人有责;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等。

(2)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答案】①召开“开展资源节约”动员大会或发表致全体同学的公开信,提出“勤俭节约”的倡议;②张贴有关宣传标语,发放有关宣传我国资源形势和节约资源重要意义的小册子;③办一期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黑板报或墙报;④以《节约资源,人人有责》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

11、赏画探究与实践活动

某校准备以两则材料为背景,开展以节能减排,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请你也参与进来,并根据提示和要求帮忙完成:

⑴请你结合漫画,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两条的宣传标语。【答案】对资源奢侈可耻,对资源节约光荣;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的“朋友”,切不可奢侈等。

⑵请你列举出校园生活中与材料二类似的现象两例

【答案】 例如打开水龙头洗手后,不关水龙头;吃不完的剩饭剩菜,乱丢乱扔等。

⑶你认为要解决漫画中所存在的现象,党和国家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面对漫画所揭示的现象,党和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法制宣传与执法工作,对的人和单位,坚决依法予以制裁(如关、停),决不手软;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增强国民忧患意识,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⑷你认为参加本次宣传活动,对你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对祖国资源环境状况的了解,增强忧患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我们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自觉性等。12、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确定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增强全社会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常识。

【知识回顾】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和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的倡议组织下,美国数十万民众参与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1)开展地球日活动符合哪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漫画分析】

(2)请你给左边漫画拟一个标题。(3)请你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00字)。【观察思考】

调查显示,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我国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32.6%的公众对本地区空气质量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比上年增长了6.8水质量表示个百分点;对本地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公众有28%,比上年上升了2.2个百分点。(4)导致公众对环境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为此政府和公众应怎样做? 【关爱家园】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

(5)为了拯救地球家园,需要人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的日常生活方式有哪些需要改变的?请想一想告诉大家。

【答案】(1)①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2)示例:《不堪重负》《撑不住了》《不能承受之重》„„(3)人口膨胀、资源匮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逼近了地球环境能够承载的极限。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应行动起来,为地球“减负”。

(4)①原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自净能力;部分地区和企业环保意识不强,违法排污现象严重等。②政府: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公众:增强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11.制度不是良性政治生态的全部 篇十一

黄金高所自述六年防弹衣为伴的历史若是属实,的确令人痛心。由此引发的“官场潜规则”和政治生态建设的话题清醒地摆在我们面前。逆情悖理却又通行无阻的官场利益共同体是反腐斗争的痼疾。良心媒体多在呼吁以浅层次的制度建设来降低反腐败的成本(包括前一阶段李金华审计风暴引发的“好官保护机制”的呼声),然而,刚性的法律条文并非是政治生态建设中的“诺亚方舟”,尚需要有保障“制度”得以严格实行的组织体系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的护佑。

在以人治为主的反腐路径中,反腐者智慧永远跟不上有着巨大利益驱动的腐败者智慧,“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幼稚想像,在赤裸裸的利益格斗中徒具精神自慰意义。因此,制度反腐有现实意义,及至在2004年初,中共中央还颁布了《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

然而,制度反腐在健全规章制度之下仍存在局限性:首先,基层部门在实施细则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必然有人的因素和单位、部门的利益掺杂其中,无法绝对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制度要靠人来执行,法律制度的执行是有成本的,法不能责众。如果一个部门群体中,只有一少部分人违法,法律是有效的,而如果大部分人都违法,法律的执行将因成本太高而实质消弭。

制度只是一个规则,而游戏规则的参与者遵守与否,是在规则本身“效力范围”之外的。从根本上遏止腐败,其核心在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制度之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保障这些条款能得以严格实行的组织体系,只有这个组织体系的权力架构科学了、合理了,那些条款才能保证实行。

让行使权力的人找不到权力寻租的漏洞。这是我们由“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的加速器。

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的建设,以公民社会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代替运动反腐的无序和浅层制度反腐的不足。腐败现象不是孤立的,必有其社会性利益基础和文化土壤。如果作为一个社会基本组成部分的公民集体是自律的,腐败行为能够得以延续的环境就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上一篇:医院后勤科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环保科普知识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