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类专业论文

2024-08-21

电类专业论文(精选13篇)

1.电类专业论文 篇一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阐述了高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特点和方法,指出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电类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作 者:马威 李杜 MA Wei LI Du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12)分类号:G718.5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2.电类专业论文 篇二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

1、不敢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利者, 对学习毫无动力, 也看不到希望。面对挑战学生往往选择退却, 因为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失败, 于是怕去做, 怕付出, 久而久之, 自卑感越来越强, 更谈不上创新了。

2、懒得创新

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许多不良学习习惯, 常应付任务式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他们已习惯于被动学习, 知识的获得基本都依赖教师的传授, 没有主动探究精神, 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毫无创造性。

3、对创新认识错误

对于创新, 学生会认为那是专家、技术人员做的事, 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不相信自己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其实创新是多层面的, 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动脑, 创新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 可以发生在课堂上, 可以发生在我们生活的随时随地。

4、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学校目前的教学模式虽历经多年改革, 但仍采用灌输式教学为主, 未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模式下, 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甚至转为厌倦学习, 这种境况更压制了他们创新潜能的发挥。

二、电类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推进道德课堂建设,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道德课堂, 是以学生为主体, 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它要求教师能以新课程理念, 从道德自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 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 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电工接线实习中, 学生常遇到线路故障, 我会让学生觉得工作时遇到些困难都是很正常的, 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通常我不会疏漏任何一位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 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增进与学生沟通的过程, 更是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自信心的过程,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心理基础。在进行PLC编程实习时, 常有学生想出各种有特色、有创意的编程方法, 只要能解决问题、调试结果正确, 不管方法如何, 我都及时进行肯定与赞赏, 这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创新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不只是工程师专家的事, 他们也有创新的潜能, 从而不断找到自尊自信。在整个电类实习过程中, 在保证用电安全、稳定可靠、方便维护等前提下, 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革新, 我也积极鼓励大家去标新立异凸显个性。

2、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激发内在创新潜能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社会职业转换和各领域知识更新加快, 仅靠在校学习的知识已远远不够, 每个人都要能够终身学习以应对多变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定以“学生学”为重点, 以“教师教”为辅助, 从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分析、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乐于思考, 将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我让学生先通过教科书、学校图书馆、专业实习工厂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知识资料, 并做成课件。课上一开始先让学生讲述他们的自主学习成果, 这其中学生发现了大量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甚至是书本上已突显陈旧或欠妥的知识内容等, 不仅创新了教学内容, 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技能操作知识的学习, 更是本着“相信学生”的态度, 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各项任务,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这其中出现的大量新方法、新点子, 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成功乐趣, 激发创新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 我将学生按优差结合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 鼓励组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相互为师, 通过有效合作,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我还引入有效竞争机制, 每次电类实习根据难易程度被设计成大小不一的项目, 项目完成后会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为突出团队合作, 我将每个人的成绩计入小组总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终的评价。竞争激励学生奋进,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 这样一来, 组内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方面会积极提高自身完成学习的质量, 不断激发创新激情;另一方面会关注组内学习相对困难的组员, 促使他们努力向上, 甚至带动共同创新。通过这种竞争机制, 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课上体验到成功乐趣,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 为在竞争中取得更好成绩, 每个学生的创新激情也被极大地激发了。

4、改变教学模式, 提供创新空间

传统单一满堂灌式教学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目前在电类实习中在安全用电方面要求学生必须统一规范, 除此之外允许学生自主发挥, 创造性地完成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也由以往的课堂绝对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导师”, 我们只提供关键方法、困难指导, 主要的工作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学生在“我相信自己能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下, 最大限度地进行探索与创新。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 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社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挑战是多么的艰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 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新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平, 职业学校电类专业课教学微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31期

3.电类专业论文 篇三

摘 要: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时代对劳动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中职电类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教授这门课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职 专业英语 课程改革 教材 信息化教学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只要把产品的设计数据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制造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大多从职业学校毕业,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所有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就所在中职学校电类学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从学生、教师、教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学校前几届电类专业学生为例进行分析。专业英语教材有些脱离学生,内容偏难偏深,忽视学生的自身特征和未来的职业特色,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大多英语词汇量少,语法不熟悉,英语阅读能力有限。除少部分女生语言能力强,学习专业英语较容易外,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排斥或畏惧的心理。这样学习专业英语就非常困难。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认识不到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才是本专业的重点,使用专业英语的机会不多。还有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记几个词汇,加上本课程只开设20学时,一些学生认为可有可无,从思想和态度上不重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材方面

教材选用不合理。目前出版的专门针对中职电类专业的英语教材少,且内容偏难,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和就业的教材不容易。

3.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专业英语虽然带有专业,可是在教学上任然沿用英语的讲授方式,基本上是老师逐句讲解,学生被动地听,遇到有难度的专业知识内容时他们听不懂,简单的他们又觉得没劲。由于受学时的限制,任课教师一般都会侧重阅读和翻译,由于专业英语专业色彩浓,相比基础英语的生动和有趣,专业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致自然不高。另一方面,授课的英语老师对所授课的专业不能很准确地掌握。

4.企业需求方面

笔者所在课题组的调查工作是从2013年4月初开始,5月底结束,历时近两个月。调查对象主要为在企业且毕业三年及以上的电类学生。在回答工作中应用专业英语的机会有多少时,有24.6%的毕业生选择的是“经常”,43.1%选择“有时”,其余的选择“从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速,现代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一直在提高,英语能力出色的学生在以后的职场竞争中优势越来越大。虽然这些企业在面试新人时大多数不会单独考察其英语能力,也对英语水平无特殊要求,可是如果员工在英语能力上有出众之处,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有一定的优势。很多企业的生产车间、员工宿舍区都有双语标识,制造业和加工类的企业要求员工能看懂英文标识和操作面板上的英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情况表明,专业英语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让专业英语成为学生进入职场之后的有力工具,对其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在企业生产车间,要求员工要快速掌握和操作设备,这样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并且从将来就业前景来看,具有较好的专业英语素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有力的筹码。

2.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针对中职生英语水平,根据专业和未来的岗位要求,精心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目标,有目的地多重复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词汇,让学生熟记,同时在有限的课时里教会学生运用网络和电子工具,以便在未来面对进口设备时能较快地掌握其功能及操作,不会手足无措。

3.采用一体化教学

开展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它偏重于专业。为了加深学生对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把课堂转移到实验室和车间。专业课多用一体化教学,也可以把专业英语渗入一体化课堂里,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

4.多媒体教学和手机进课堂

从趣味性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辅助教学。除了课件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可以以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资源为基础,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用电安全标识、视频及漫画,将德育教育、专业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趣味结合,以视觉强化学生认知,加深记忆。在向学生们讲防触电知识时,链接下面的网站:http://www.wikihow.com/Main-Page ,里面有很形象的漫画,学生们很直观地了解到跟电打交道时应注意什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多媒体,使得专业英语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学生因专业英语较难理解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中职学生喜欢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这种现象很普遍,学校管理效果不大,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如专业英语词汇voltohm multi ammeter (电压—欧姆多功能安培表)在一般英汉字典中查不到,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用手机上网查找,学生会很快找到很多答案,老师只需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所查的单词语境筛选出正确的词义即可。同时教师也可使用微信,这样能很好地和学生沟通,答疑解惑更快更方便。对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相互帮助共同解决。

5.加强任课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我,多与专业任课教师沟通,平时花时间多听专业老师的课,多做笔记,也能就所授专业说出个一二来。

以上是这几年来笔者从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更多问题,这都需要教师解决,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本,选取适合的教法,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快速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郭建礼.英语教学网络信息化初探[J].学英语,2010(14).

[2]赵莉勇.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及发展[M].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4.电类工程素质训练总结报告 篇四

13211037 刘昶宏 通信1302班

四周的电类工程素质训练课程已经告一段落了,我在这四节课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就理论知识方面,我不仅了解了电工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而且对电器元件与电工技术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学会了辨别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基本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学会了它们的一般测试方法,也了解到了我们平时使用的电子产品中电路板的焊接过程,同时,我也更熟练的掌握了电烙铁的焊接技术。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有以下收获。

首先,我对电类工程工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学习到了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焊接技巧、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会对我提供很大的帮助。其次,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课堂上的练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万能表的组装,我前后发现了不少问题,而且都得重新拆卸检查,虽然很累,但我觉得这很值得,在组装完毕并调试成功后也非常有成就感。最后,这个课程让我懂得了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在电路板的焊接中,最重要的就是细心,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很大的差错,不仅是电工实验,别的实验也是一样,需要严谨的态度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这是我今后都会铭记的准则。

5.电类专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意义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被摆到突出位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今,机电一体化设备已渗透到各个专业,学员不单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教学必须适应部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电类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学习目的不仅仅是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能够真正让学员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让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名副其实赢得部队的认可,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开拓空间。

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典型工作任务是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和反映工作关系的具体职业工作,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之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以学员为中心,强调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学做合一和工作性实训为基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的方法,能更好地挖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员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能力。下面,笔者通过实例来说明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以电气类专业的学员为例,毕业后学员主要从事相关装备的维修工作,他们必须具备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而我们在电工技术课程中采用的“基本照明电路的安装”项目就是一项涵盖电气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通用工作任务。它包括了电气照明图的识读和设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各类器材的选择、线路的连接、装配和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电工安全知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实施流程通过“明确任务→任务准备→任务实施→效果测试→交流评价”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强调以学员为主体,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员“从做中学”。在电类课程教学的任务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明确任务:创设情景引导学员认识任务内容、原理。学员活动包括:1.认识任务原理,按要求组合分组;2.阅读任务指导书,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安装工艺、要求和工作步骤;3.完成任务报告第一部分即任务原理分析。教员活动包括:1.讲解任务原理;2.指导学员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3.评判学员填写的任务原理。

(二)任务准备:指导学员按要求讨论、设计方案。学员活动包括:1.设计电气图,讨论、设计元器件布局;2.领取元件和材料、工具,并对元器件进行检测;3.填写任务报告第二部分即元件、材料清单。教员活动包括:1.对学员讨论给予适当提示;2.发放器材并对清单进行审核;3.指导学员检测元器件。

(三)任务实施:辅导学员分工合作进行操作。学员活动包括:1.安装电路元件;2.装配线槽;3.连接线路;4.用常用仪表对电路进行初步检测;5.完成任务报告第三部分即安装流程及工艺。教员活动包括:1.对学员操作进行巡视辅导;2.重点观察学员是否规范使用仪表、工具和按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四)效果测试:对任务电路进行通电检测和故障排查。学员活动包括:1.检查线路连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2.检查线路连接无误后,通电测试;3.若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利用所学知识排查故障原因,直到电路正常运行;4.完成任务报告第四部分即分析与思考。教员活动包括:1.指导学员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2.对不正确的连接提出整改建议;3.通电运行的时候充当监护者。

(五)任务小结:学员展示实物成果,交流体会,教员评价总结。学员活动包括:1.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成果进行评价、交流和讨论,认真听取教员验收点评;2.完成任务报告第五部分即心得体会;3.评选出事先设定的奖项,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员活动包括:1.引导学员如何评价;2.对任务质量给出评价等级并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3.对整个教学过程作综合小结。

三、该教学方式的意义

(一)在教学中引入典型工程项目,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衷。选择动手实践的工程项目为平台,给学员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学员通过对项目的认识并亲身经历项目的完成,有利于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该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培养了学员综合职业能力。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学习过程即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这样真刀真枪训练培养出来的学员,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他们“走出校门就能进入岗位”。

6.高职高专电类专业的英语教学 篇六

一电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学生, 在学习方面, 是明显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的, 英语方面尤为突出。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并且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 本身就对学习者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加之专业词汇较难记忆, 学习难度也会加大。现阶段高职高专所开设电类专业英语的内容, 其实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来说, 都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是很难把内容都给消化的。尤其是专业英语是开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过级之后, 学生对英语基本处于完全放弃的状态。同时学生在大二之后, 专业课程内容较重, 压力较大, 客观导致对英语重视度不够。电类专业英语便成了虚设的课程, 虽然是必修课, 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 内容和形式几乎和基础英语的要求一样, 只是多了几个名词解释和专业句子翻译, 整体的课程要求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对英语既无兴趣, 英语学习难度又在加大,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外, 电类专业的专业英语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一般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出身, 对于电类专业的英语知识了解有局限性, 尤其针对专业原理的内容, 英语专业的老师更是力不从心, 他们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往往出现偏差, 甚至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这也是现阶段电类专业英语课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 兴趣可能是很难自主提高, 他们已经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课堂上, 除了要有趣味性以外, 还要有就业指向性。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 只有好好学习, 尤其是好好学习英语, 才可以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专业英语更是如此。在学习阶段多下功夫, 就能掌握好一定的专业英语, 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 可以比别人有更加优势的筹码。企业也都愿意, 既懂技术又懂外语的技术工人, 从工人走到行政岗位的可能性会有所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

1. 选定适用的教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教材, 甚至一些英文原版教材, 都是有很多选择性的。但教师需要甄选能够配合学生们目前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配合的教材, 因为电类专业的涉及面比较广泛, 所以教材也要有一定的综合性, 不可以太过专业化和职业化, 而且专业性太强的教材, 内容相对就更深。而高职高专大部分学生的工作, 所接触的英语也比较浅显, 无须教授学生太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知识有限, 英语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材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课程的情况, 也不能只靠教材,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效果进行适当的调节, 以讲授计算机专业的电类英语为例, 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知识就要适量增加, 如果是信号专业的班级, 在课前也应该增加和信号有关的英语词汇来与课堂相结合。

2. 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 兼顾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巩固是改革内容的前提。在教授过程中, 每一节课都要包含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的语言技能训练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巩固。语言技能以读—听—说—读—写—说的顺序排列, 保证课堂教学中各技能的训练交叉进行, 避免因相似技能训练时间太长而枯燥, 同时也符合语言习得输入、输出的相关理论。其次, 兼顾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而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足够的课堂时间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 可能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语言知识, 这部分内容只能放在课外处理。而且专业英语是放到基础英语的后续, 基本的语言知识已不是本阶段学习的重点。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次, 兼顾语用意识、跨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意识和职业技能。上述技能的培养以隐性、非系统的方式分散在每节课程中, 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之外, 能有一些语用意识、交际意识、学习策略的意识, 并最终形成英语专业技能, 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相关内容可灵活处理, 因材施教。比如对基础一般的学生略去,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充分讲解甚至适当补充, 使他们具备更完善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 在未来的职场中更有竞争优势。

3. 采用双语教学

师资力量是电类专业英语教学一个主要的改革方向, 现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缺少专业背景,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定的问题。学校要加入专业教师, 电类的专业英语课程应该除了英语教师的基础教学之外, 也要添加6~8课时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 这样可以使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深入。公共英语的教师, 可以根据教材情况来安排课程情况, 对课堂的基本内容和专业词汇进行比较深入的讲解, 使学生了解一些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进入具体实践中的工作情景的词汇。此外, 公共英语教师的英语能力要高于专业教师, 这样在课上可以进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联系听力和口语, 以便更好地适应真正的外语环境。而专业教师可以注重电类英语知识的传授, 现场工作的具体操作细节, 例如图纸、模型和软件等具体现场工作的工具来进行讲解。尤其电类专业是高新技术专业, 专业技术总是日新月异的, 总会出现很多新的知识, 自然会出现很多新的词汇和句型。只有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互相结合, 专业英语的课堂效果才能达到突出的成绩。

4. 优化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不应以一张卷纸来进行判断, 应该是从学生们的课堂情况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在每一次课上, 都有课堂表现的量化评估, 因为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课堂活动特别多, 每节课都要做分组活动, 并有学生的表现。除了课堂的表现之外, 每节课都要进行随堂考试, 把每一次随堂考试的成绩, 纳入到最终的成绩当中即可。这就无形中减轻了学生期末期间课业压力的负担, 让学生能以一个非常轻松的心情来参加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去, 并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 是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要重视的一部分。而电类专业英语又有它自身的特色。如何能更好地突出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安排好课堂教学内容, 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专业知识, 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宋争辉编著.高校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3]曹卉.浅谈电子技术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咸宁学院院报, 2011 (6)

7.电类专业论文 篇七

电类维修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途径电类装备维修专业作为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教学专业,做好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一直是教师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能够尽快实现培养实践性专业人才的目标,电类维修专业教师一直在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培养实践性电类维修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一、实践技能对于电类维修学生的重要性

电类维修作为以维修为主要技能的专业类型,做好学生的技能培养至关重要。

1.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生未进入到电类维修专业学习时,他们对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认识都相对较浅,这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常常会遇到对相关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学生带到装备实训室来进行实践技能培养,能够让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进而达到透彻理解相关概念的目的,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类维修知识,掌握电类维修技能带来支持。

2.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电类维修是一项高精尖工作,其要求工作者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才能够胜任工作。虽然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能够学习到充足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水平很难在课堂上得以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纸上谈兵”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较早地感受和适应电类维修的实际工作环境,从而提升他们在任职后的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以便更快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二、电类维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三要素

对于电类维修专业来说,实践技能是影响他们未来工作水平及岗位胜任水平的基本因素,因此做好对电类维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分析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电类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三大类。

1.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是指特定职业岗位群体所有应具备的基本工作技能,学生只有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岗位上具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满足岗位的基本需求。对于电类维修专业学生来说,基本技能类型着实很多,例如电压及信号的测试,电路故障诊断,电子线路焊接,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操作,这些都是电类维修学生所必需基本的基本技能,因为这些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最基本影响因素。

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电类维修专业特有的技能,其是以电类维修专业为基础的专业性技能,对于学生来说电类维修专业技能水平,是影响他们职业生涯能否从事装备维修工作的关键。电类维修专业的专业技能内容围绕其专业展开,识图能力、信号检测能力、电路板的拆装和调试等技能,都是电类维修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电类维修专业作为电子技术与装备维修技术的多学科技术融合专业,其专业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工作水平,因此做好专业技能训练,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岗位技能

岗位技能是实践技能训练当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相比于学校的电类维修专业教学内容,岗位技能的培养真正的将学生带入到工作岗位上,使一切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为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提供了帮助。对电类维修专业来说,岗位技能包括装备维修技能等级考核、专业技能证书考取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具备了全部的岗位技能才能够真正的投入到电类装备维修岗位上,成为一名真正的“装备维修人”。

三、电类维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从目前的电类维修专业教学设置来看,尚未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并重的地步,这对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要做好对电类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关键性,并将其作为电类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针。在这一环节当中,学校要将理论、实操2︰3的课程模式进行改变,将其转化成为1︰2课程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的消化和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大对校本教程的开发,以实践工作为基础来进行教材设计,对与实践工作相脱节的内容进行改善与删除,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编入到教材当中,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装备维修技能专业竞赛等,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和鼓励,来为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助力支持。

2.巩固师资技能,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在任何一个教学行为当中,师资水平都是影响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关键,电类维修专业作为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专業学科,师资水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关键。想要保证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必须要保证自身电类维修技能水平,才能顺利完成电类维修实践技能教学任务。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必须要保证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时都能够受到教师的正确、科学指导,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要不断进行自身专业技能与素质水平的提升,通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来实现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使自己对电类维修专业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都处于最科学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实际教学,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电类维修专业技能提供支持。

3.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践学习效果

实习是电类维修专业学生进行岗位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走向岗位任职的第一步,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岗位任职素养、工作行为态度和专业素质水平都会得到锻炼并逐渐成型,因此加强对电类维修专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也是电类维修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首先要对实习单位进行考核与调研,保证学生在进入到实习阶段后,能够真正的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对他们的电类维修技能培养。其次,要与实习单位有充分的沟通,让实习单位能够帮助学校来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性培养,使学生的岗位任职素养、工作行为态度和专业素质水平都能够锻炼,为学生的未来岗位任职提供最好的平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实践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其对于电类装备维修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接受专业的电类装备维修知识教学后,都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术,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力,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丹辉.高职电类维修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3.

\[2\]王亚静,周佑喜,何兆太.电类维修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系统化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2-43.

\[3\]艾尼瓦尔·阿皮孜,阿达来提·阿布力克木,艾尔肯·马木提,帕力旦·乌休尔.对电类维修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模块化考核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81-84+88.

8.电类专业论文 篇八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在中职电类专业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的体会,并强调了中职生要通过调查实践运用自身专业知识,让节能环保意识体现在行动中。

关键词:中职;电类专业课;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15-02

能源紧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列中来。

电能作为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用电总量快速增长,用电形势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在中职电类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来中职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电类专业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器件、新设备的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发明或研制出了许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器件、新设备,首先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无人值守、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和无需架设输电线路、方便与建筑物结合等特点,它已成为太阳能发电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前景的应用形式。利用太阳能的器件、设备,有薄膜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其次是变频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变频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不管是工业设备上还是家用电器上都会使用到变频器,通过变频器电机根据实际的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在风机、水泵、空调、冼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再次是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灯的应用,LED照明灯是利用第四代绿色光源LED做成的一种照明灯具。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二、通过电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1.高压送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工厂、企业、小区的旁边有“高压危险,勿近”的醒目警示牌。那是高压变低压的用电设备,提供220V/380V的电源,为居民日常的生活工作用电服务。从遥远的发电厂一般先通过35~500KV的高压送到地区变电所,再由6~10KV的高压送到工厂降压变压器,最后送到日常的工作生活用电器中。在这个输电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距离都是高压输电线送电。当电流在线路中流过时,由于线路本身有电阻,会造成电压降落、功率损耗。线路损耗功率P=I2R,假设输送的总功率P总是一定的,那么P总=UI,则I=P总/U,因此只要提高输送电压,就可以减小线路的电流I,从P=I2R中得到功率减小,也就是线路本身所消耗掉的功率是减小的,这样就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2.提高功率因数

在生产实际中,大量使用的是电感性负载。例如,感应电动机、感应电炉,以及照明用的荧光灯的电感镇流器等,都是感性负载。首先由公式P=SNcosφ可知,功率因数越低,电路的有功功率就越小,于是电源设备的容量就不能充分利用。再次由于I=P/Ucosφ,当电压与有功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越低,电流越大,因而增大了线路和设备的损耗。因此,需要采用人工补偿法,即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个大小适当的电容器,这样就减少了线路中的电流,从而减少了线路上消耗的功率和电压降。我们也称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容器为补偿电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例如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求解在并联——电容前和并联——电容后的功率因数,作个对比,让学生理解并联补偿电容后提高了功率因数。

三、调查家庭用电情况,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电功知识时,根据公式W=Pt,一个家庭用电器的功率是一定,用电的时间越长,用电量就会越多,这个道理浅显简单。不过用电器的节能技巧和用电的良好习惯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为了加深印象,布置学生调查近年来自家用电情况,分析每月用电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每月用电量增减的原因,最后检讨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用电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如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减少电视、空调、电脑、音响等家用电器的待机时间。在用电器的节能技巧方面,例如,电视机不要开得很亮,音量也不宜过大,因为每增加1瓦音频功率,就要增加3~4瓦电功耗,等等。把各种用电器的节能技巧列出来作为课外资料发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

·教学教法·在中职电类专业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

四、让学生模拟动手设计家装用电设备设施,增强学生节能环保的创新能力

现在市场上家用电器琳琅满目,林林总总,有传统型的,更多的是采用新技术的环保节能型的家用电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多到家用电器市场上进行调查,认真阅读电器说明书和详细询问商家,了解电器的参数、品牌,生产公司和地址,采用了什么新技术,节能效果如何?根据家庭人员、用电情况,选购最适合自家使用的节能电器。通过社会调查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家用电器的发展趋势。例如,把白炽灯改成第四代LED光源,在同样的亮度下,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热水器可以选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空气能热水器,冰箱、空调选用变频空调和变频冰箱。最后,设计好之后对比原来的功率,减少了多少;还可以把自己调查实践的心得向家人、朋友、同学介绍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节能环保的意义和价值。

9.电类专业论文 篇九

随着现代各种交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交叉学科的需求,“自动控制原理”不仅是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电类专业的开设课程,而且在光学、机械、化工等工科非电类专业也越来越显其重要性。该课程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均较强,涉及数学、电子、机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抽象概念多,含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及图表曲线,更新发展快。课程教学现状是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而对于非电类专业,课程学时又少,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如何设计理论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教学,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教与学达到和谐,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1 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

针对非电类专业少学时的现状,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大量的细节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钻研。作为教师,需要将课程的知识骨架抽取出来,使学生对课程有个系统性的架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有良好的方向感[1]。因此,在第一讲时,从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入手,介绍前人的创新思想与方法,紧密结合其应用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此课程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即在讲授过程中,提炼出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负反馈控制系统,学习内容是从负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和稳态性能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设计,方法主要是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这三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系统,清楚地理出了本课程的轮廓。这样,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以此基本轮廓为核心,将相互联系的事实、概念、观点都分门别类地纳入此结构中,既让学生学到了零碎的知识片断,也具有了统一的思想将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整理出本课程的框架思路后,在处理具体教学内容时,基础内容完全保留,一般性的了解内容则略讲或不讲,让学生课余自学;减少数学推导而直接引出某些定性结论。例如:在讲数学模型时,通过一些简单且学生熟悉的电路模型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常规的建模方法,让学生清楚数学模型来源于实际系统,而不会一头扎进数学建模这样一个对他们而言相当困难的领域。重点讲授方框图和传递函数,适当增加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授课学时,只讲根轨迹法的思想;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部分,着重讲授PID控制器及其参数的工程整定。这样,学生更容易把握重点理论、重点方法和重点结论。

2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为此作者在进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基于问题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上课就开始讲概念,讲原理,这样会削弱学生的听课积极性。采用问题式教学,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具体做法是通过教师围绕问题创设情境,提供相关信息,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寻求答案,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通过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例如:结合学生平时身边的事情,针对天天看到的路灯开关控制。提出问题———路灯如何实现准确的开与关呢。这样的提问在学生学了传感器,光电检测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自主寻求答案或分析问题,这样,既锻炼了旧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使学生深切感到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

2.2 注重自动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本课程所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在工程实践基础上提升和抽象出来的内容,学生往往因缺乏工程实践知识,缺乏对实际控制系统的感性认识而感到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应将枯燥的理论问题融合在实际的工程案例中。将数学结果渗透到物理意义中去[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选取同一个工程事例贯穿整本书的方法。例如:炉温控制系统,在讲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时,首先给出炉温开环控制的系统,分析其控制过程,同时提出这种方式的控制问题,引导学生给出修正方案,加入传感器,引入反馈,此为闭环控制。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当讲数学模型时,对系统进行分析,建立它的各种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结构图和传递函数,通过各种模型的比较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当讲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响应法三种分析方法时,以该例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来学习这三种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从实例中进行系统分析。当讲控制系统的校正和设计时,以该系统参数的变化引起性能的改变入手,提出校正方法。这样使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际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2.3 对比式教学

在讲解时域分析法一阶、二阶,高阶系统时,进行对比;讲稳定性分析时,将劳斯判据和奈奎斯特判据对比;讲频率特性时,将Nyquist图和Bode图进行对比;将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进行对比。例如: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时域分析可分析系统,为何采用频域分析呢。为此,将采用两种方法对比,时域分析法主要研究瞬态过程,而频域分析是在稳态下,研究瞬态信息,这样从测量的角度来讲,稳态过程的实验测量要比瞬态时域响应的实验测量要容易得多,而且准确,这样更符合我们工程实践,用实验手段来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这样,通过充分的比较,使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片段的理解,同时建立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得所学知识在宏观与微观尺度上达到和谐的过渡。

3 教学方式的改变

3.1 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

随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但全面采用多媒体课件后,发现课容量增大,授课速度加快,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肤浅,并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和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合理结合途径来尝试教学。对于理论推导和分析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对于控制理论、概念从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引出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动画、语音、图形、图像等方面的特色。例如:讲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演示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和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用图像、动画、声音,将学生带入一个形象、具体的环境,使得枯燥的概念与理论,加入了感性元素,贴近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性和动感性方面的不足。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点,达到互补,才能提高授课效果。

3.2 传统教学方式和MATLAB相结合

MATLAB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工具,是一种完善的科学计算语言。充分发挥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3]。如:绘制根轨迹时,利用程序得到的图形能让学生领悟到根轨迹是闭环极点随k变化的动态曲线,根据数据显示,可寻找k为常数时系统的时域指标(如tr、tp、σ%、ts、ess),从而定量地分析某一确定系统的“稳、准、快”特性。对于频域分析,绘制Bode图、Nyquist图,采用Matlab直接画出图形,从而可以判断系统的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性,若画出闭环波特图,可以求出系统带宽和谐振峰值等特征参数。对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中,利用MATLAB中Simulink的特有功能,采用控制系统模块库中的元件仿真,可以直观地通过图形来观察由于参数或某一对象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化[4]。通过这种直观的仿真教学,学生对新知识印象深刻,对这类抽象难懂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验证了书本上的结论,改变了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面临脱离实际的困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与学的趣味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要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熟悉本课程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生产第一线的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不断加以改进,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工科非电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水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了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非电类,理论教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励华.宏观教学法及其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8,1:102-103.

[2]袁新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8(6):67-69.

[3]何琳琳,刘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49-151.

10.电类专业论文 篇十

我校在贯标、晋级过程中,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2008年5月起开始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体化1 :X教学一系列改革,即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及小项目进行集中动手实践的模块化教学,通过以上措施使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 :X的要求。笔者从本次教改中的非电工类课改的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电工类课程在非电类专业的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是非电工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电工类的公共基础课,这些电工基础课具有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笔者就教学改革及非电工专业电工类课程设置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1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中职类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喜欢理论学习,大多数非电专业学生缺乏电学概念,认为电工类课程与自己专业无关,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一体化教学改革。

(2)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中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记,实验、实训应付了事,没有体现现在学生的个性化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结果势必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学生厌学,学生普遍感到学无所用,教师厌教,教师感到怎样教学生都不愿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课程设置的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过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的实践课时较少,即使安排也多是验证性实验,缺乏有针对性的提高技能和贴近生活实际的项目,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4)实训条件不足实践环节要求高难度大。通过几年的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的一体化课改实践中,体会到实践课程的加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所带来的巨大效应,但也尝到了由于实践课程大量增加后带来的实训条件不足、专业课教师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等实际问题。

1.2 课程设置建议

为了改变上述各种被动局面,在教研组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体的建议是 :将非电工类专业的电类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工仪表与测量》、《数字电路》《维修电工》、《电力拖动》、《传感器与接口技术》、《电机学》、《PLC》等不再分为几门课程教学,统一为一门维修电工综合课,在这个前提下,将课程分为以下大模块进行教学。

(1)基础电路知识模块

课题组成1直流电路及其应用 ;2电磁原理 ;3电容器原理 ;4交流电路及其应用 ;5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

(2)电子电路模块

课题组成1电子元器件基础及电烙铁钎焊基本训练 ;整流、滤波与直流电源3交流与直流放大电路 ;4功率放大电路 ;5振荡电路 ;6晶闸管技术及应用。7数制与编码及逻辑代数基础 ;8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 ;9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

(3)电工安全及基本操作模块

课题组成1电工安全知识 ;2导线连接及绝缘恢复 ;3室内线路布置与安装 ;4常用电工器具选择与使用。

(4)电机控制模块

课题组成1电机的组成 ;2常见电机故障及检测与维修技术 ;3常用低压电器知识 ;4点动与连续运转联合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5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6顺序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7多地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8降压启动电路安装与调试。

(5)传感器与接口技术模块

课题组成1传感器的组成与应用技术 ;2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 ;3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接口方法 ;4 PLC技术简介。

2 课改的基本原则

围绕学校展开的一体化1 :X的教学改革模式,改变了以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革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教师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用途的基础上,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服务。这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对知识的探求积极性,从而带动他们自觉学习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最科学结合点。

为达到实践与理论1 :X的目的,就必须从原有的、多年不变的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入手,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减小纯理论课,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对各专业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要求为基础,重新制定了各专业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以此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

3 要注意的问题及优点、缺点分析

在教学中,针对各专业对电工类知识的不同要求,可将上述模块进行有机的组合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师安排中,只要任课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实训指导能力,可以承担多个课题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教学中各模块分工明确,避免了在各门课程中重复地对某一重叠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次教学,既做到了使学生学到必要的电工知识,又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减轻了学校实验、实训室的压力,解决了学校电工类教师不足,上的门数多,备课不易的矛盾。这样教师能集中精力上好一至两门课程,教学质量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校提出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也要看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这个建议的一个瓶颈,所以,对教师进行培养,提高其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培养教师成为知识技能双师型教师。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养成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掌握新的技术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 结束语

通过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及非电工类课程设置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电工类专业课教师不足,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及实习工位不足的矛盾。使学校紧张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并使学校提出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在这个实施中,还要求我们对课程进行认真地研究探讨,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实践,贴近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找到教与学的共同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中职非电类专业电工类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理论与实操1:X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非电工类课程设置改革中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1.电类专业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电类专业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3-02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电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增,国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出适合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并付之实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电类专业技术人才。

一、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往往是上完理论课,再在下节去上实训课。学生上完了理论知识到实训课时可能又忘了,给实训课的开展带来困难。有些专业课程老师理论教学可以是讲得很好,但在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上却是很吃力,这对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上是很不利的。有些中职学校的教室与实训室是分开的,甚至还相隔很远。实训教室不足或课程安排不当,使得相同电类专业的班级在应用实训室时存在时间、空间的冲突。实训室配置不全或存在不合理性,不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甚至不具备讲课条件,使得教师无法进行实物的演示与讲解。在实际教学方面,由于人数多,任务重,教师不能及时评讲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种种原因造成教学不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与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室概述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呢?简单地说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教学相对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作用,教师是主导作用。预先设定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不是先实后理,也不是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相互交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术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二)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室简介。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满足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实训教学为出发点,涵盖各个电类专业课程的实训需要。比如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家电维修、机电一体化、PLC、电焊等多个实训室,以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实训室有配套的管理方式及考评体系,能够对电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电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电类专业和行业要求的技术人才。

三、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开发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在各类出版社的教材与本校组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不能相适应,为加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组织相关电类专业的教师编写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以便于教学。对原有电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并在参考其他的专业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符合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以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本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来编写。为此,学校机电学部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针对学校电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实际情况,编写了《维修电工工艺项目教程》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训练》,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受学生欢迎。

(二)建立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体化”实训室,使之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完成专业实训,让学生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应是本着节约的原则,在原有的实训室和教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重组和配置,解决原有实训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使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的面积一定要足够大,可以把两个教室打通做成“一体化”实训室,并配置多媒体以及相应的实训设备。可分为学习区和实训区,理论与实训都可以在这个“一体化”实训室中进行。每个“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力求能够完成电类专业大多数的实训课程,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实训室的布置应是真实职业环境的模仿,这有利于实训时各个工作岗位的分工。各实训室墙上都应悬挂职场标语、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各实训室还应有资料与用具展览与储存柜,用来放置所用的资料与用具,让学生就好像处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以加深学生的职业感情,端正职业态度。同时要具备采光、照明、通风、防火、防盗等条件。

实训室由学生安全生产、实训教师负责管理,对实训室的材料、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了改造并增添新设备,如改造了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单三相电装配实训室、电气安装实训室等,从总体上,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三)建设电类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中职教师要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动手操作,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中职学生要建设“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使其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生力军。但现在的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难以担当“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为此,学校要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到工厂参观见习,进入岗位实习锻炼;不定期地分批送年轻老师到企业、工厂培训,让实训老教师帮、带、传,弥补他们在操作技能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成为学校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能胜任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鼓励电类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加技能鉴定,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比赛,并迅速成熟成长。适当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专业技能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选送优秀教师进企业实习,去院校进修,鼓励教师多进行社会实践。如计算机专业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教学,以帮、传、带方式,培养了“双师型”骨干教师。

(四)电类专业课程工学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需要。学生在企业实训中,不但能了解和操作到先进的生产设备,把工艺生产加工技术学到手,而且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学校机电学部长期与钦州市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德昌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分批次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合作引进LED灯生产线,建立校内加工厂,使得专业课程教学能够工学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更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磊,卢望.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时代青年·教育,2012(1)

[2]陈钱鑫.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吉林教育·教研,2011(10)

【作者简介】杨世宏(1971— ),男,广西钦州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教学。

12.电类专业论文 篇十二

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企业要求工人不但要有熟练的技能还要有技术创新能力。而在职业教育中, 技能训练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 学得一技之长, 增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 如何上好技能教学课成为技能教学专任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一直从事电类专业课的教学, 结合多年的技能教学经验, 探索总结出技能教学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经初步实施效果较好。

1“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必备条件。“探究性课堂教学”是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学内容为探究内容,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师生真正的互动和交往,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运用“探究性课堂教学”, 会使课堂上老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2“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

2.1 创设情境,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

但问题又通常是存在于问题情境中。以彩电教学为例, 结合前期相应的专业理论和黑白电视机技能训练教学情况, 本人将整个技能教学内容整合处理为以下几个“问题”:问题 (1) 分析实习用8823机型电路图与《电视技术》教材所讲过的机型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实习用机的电路图, 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问题 (2) 分析光栅形成过程, 说明电子束扫描形成光栅应具备哪些条件?问题 (3) 分析图像和伴音的信号流程, 解释图像和伴音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图像和伴音都可能出现什么故障?问题 (4) 分析彩色信号流程, 解释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彩色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故障?以上几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信号流程分析、学会电路测试, 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能进行常见故障的分析, 后三个问题是技能训练的重点,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应注意知识的拓展, 确保学生能较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问题。

2.2 关注预设, 分组探究解决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 问题解决是探究的终点。

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设计时, 应对预设问题情境以及课堂上随时生成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探究过程的知识结构以及探究过程的导向, 从而明晰问题研究路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这也是有效进行探究教学的关键之一, 分组以“好”“差”结合为基本原则, 一般4-6人为一组, 选取组中的“中坚力量”作为组长, 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 并详细记录问题探究的进展。以上述的“彩电教学”为例, 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研究任务后, 教师首先是设计了两个具体的故障现象, 如“伴音故障”或“图像故障”, 让各组学生结合前期相应的专业理论及黑白电视机的学习情况, 用自己的观点尝试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反思探究, 引发学生自我提问探究性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但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具有不确定性。

一方面, 教师不可能事先预测到探究的所有过程和结果, 另一方面, 学生也未必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流程进行探究。如何使探究性教学朝着既定目标进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思, 充发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探究性教学。在电类专业技能教学中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 现在我们正在做什么? (2) 我们有没有了解这个探究主题的大致轮廓? (3) 我们现在掌握了哪些与该主题有关的事实? (4) 处理该主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5) 我们过去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境? (6) 我们用这种方法处理是否最合理?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等等。

2.4 检查调控, 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采用“探究性课堂教学”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 为使老师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做好检查调控方面的设计极为重要。根据实践经验, 本人认为应着重做好: (1) 勤巡查, 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定期听组长汇报, 多找组中的“差生”了解情况; (3) 通过作业的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探究过程中的检查调控可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活而不乱、活而不散, 有序高效地进行。

2.5 全面评价, 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评价一方面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 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促进作用。

本人在彩电技能教学过程中, 考评主要采取表现性评价法, 具体的评价采取平时“表现”与实习结束前的终评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表现”主要是通过观察每组学生在完成探究问题的具体表现及贡献大小, 而终评则是通过实习结束时的综合测试进行评定。在电类专业技能探究性教学中, 我们在关注上述的五个基本环节外, 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3“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探究教学作为能体现电类专业技能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课堂气氛与以前大不相同。

传统的课堂可能是教师“管”得太多, 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而用此法后的课堂气氛则大不相同,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真的动起来了, 气氛很活跃, 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

3.2 学习内容更为开放, 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传统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 要求学生按统一要求去完成任务。而用此法后, 课堂教学中只是提出了需探究的问题,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统一标准,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稍浅层次上的探究即可, 而对于学习优等生可做更深层次上的探究, 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3 技能水平较传统教学大有进步。

传统技能教学虽对技能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并按计划进行训练, 但效果还是不理想, 而用此法后效果比较明显, 因为在实操过程中学生是自主地去做, 而不是靠教师逼出来的。

引入“探究性课堂教学”进行技能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有一些问题也需注意和改进, 体现在: (1) 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探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了, 但这一“放”就不好“收”, 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很难把握, 需采取一些措施, 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 (2) 课堂管理有待改进。探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更为“活”了, 这也导致了个别“不法之生”乘机作乱, 对此还要采取措施在行为上约束他。 (3) 评价上有困难。传统教学强调“单打独斗”, 谁优谁差很容易掌握, 但采取此法, 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滥竽充数影响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友元.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李谨瑜, 柳德玉, 牛震乾.课程改革与老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13.电类专业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 实习实训    评价体系    电类专业    职业人

科学有效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对中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评测和监控,是培养中职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抓手,是中职教育把握教学实际、获得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也是把中职生培养成职业人的必经之路。

一、实习实训内容设计的评价

实习实训内容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的全面性,以实现教学目标。实习实训内容的设计要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前提下,既要综合课程学习顺序性、时效性,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电类专业实习实训内容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对实习实训内容进行提炼、归纳、计划和组织。总之,实习和实训的内容设计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是要让学生把每一次的实习实训当做检验已学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调动学生主动练习技能的积极性。

二、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组织的评价

注重训练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整个训练过程中,对每个技能练习分解,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老师充当“导演、顾问、教练”三重角色,正确处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的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领悟、推理、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电工实习的过程中,按照电工考证的项目,把学生分为几个实习组,指导老师充当教官和考官,分别讲解各项内容和要求,按操作规程作出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并对学生逐个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同学们相互协作和相互考核,逐项通过,而且是百分之百通过。对于学生还没弄懂的问题,指导老师就充当顾问;对于学生不懂操作的,指导老师就充当同伴,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整个实习过程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先动员、布置实习任务和提出要求,而后让学生熟悉实习内容,查找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购买元器件,进行电路的设计与电路板的蚀板、焊接制作,最后总装与调试。整个实习过程,学生就在按图施工中进行,指导老师担任学生的顾问和教练。再如房间空调器移机操作实训课,课前老师一定要制定实验实训指导书,规范操作过程,设计实验实训报告书,要求学生课前学生预先实训内容,熟悉有关操作步骤和规范,并做好提问的实训的相关准备。实训时,要求学生直接进入状态,指导老师从旁进行指导和解答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答辩,实训完毕,学生要书写实训报告,作为考核评价的资料。

三、实习实训成绩评定

实习实训成绩评定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成绩主要从实习、实训的态度和表现、实习成果、实习或实训报告、答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全面真实地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的资料要坚持多渠道地收集,如评价一个学生的实习、实训态度和表现,除了指导老师的评价外,还有实习、实训小组同学的评价。而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除了对其实习成果(一般是电子设备或电子装置制作)或实训结果评价外,还要结合其在整个实习、实训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答辩过程中解答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实习报告和实训报告。这些都是学生评价中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能够勾画出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发展变化的轨迹,对于改进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各方面,最后给予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级评定。

在电类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评价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即重视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确立学习目标和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富有同情心、责任感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诚实可信、办事公正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郭俊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单春晓.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3]查吉德,王晓敏.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初探[J].职教论坛,2004(1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黄华,赵淑同.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刘素梅.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05(3).

[7]朱雄才,陈丽能.高职学生毕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

[8]王秀梅,孙萍茹,安连锁.构建“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9(2).

[9]许彦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武警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2011贵州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精选之选择题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