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作文素材

2024-10-14

农村作文素材(共16篇)

1.农村作文素材 篇一

这个暑假,我过得很有意义,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一家人去农村摘农作物。

一大早,我们开着车,到了农村,奶奶种地的地方,我和哥哥急忙跳下车,好欣赏这丰收的情景,闻到那飘来的淡淡的玉米香味。我们迫不及待地跑进地里,在玉米林中寻找着爷爷、奶奶的身影,哈!穿过玉米林,终于找到爷爷和奶奶了,他们正在摘豆角呢!爸爸、妈妈和姑姑们赶忙上前帮忙,由于我们小孩不会摘豆角,所以分配了别的任务:哥哥抱豌豆苗,我和妹妹坐在小板凳上摘豌豆。任务分完了,就要开始工作了。我和妹妹一人拿着一个豌豆苗,开始摘上面的豌豆。摘豌豆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拿着豌豆苗,正准备摘,妹妹指着豌豆,问我:“是不是摘这个?”我说:“嗯,就是这个。”妹妹揪住一个豌豆荚,使劲儿一拉,脆弱的豌豆荚被拉断了,几粒豌豆调皮的掉了出来,妹妹惊奇地看着我,我也哭笑不得地看着她。我们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哎!

劳动了一个小时,我和妹妹的收获少之又少,只有一小袋,看看大人们的收获吧。哇,他们已经摘了一大麻袋豆角了,看来,我们得加快速度了。再看看哥哥,他已经汗流浃背了,衣服上沾了一些泥土,看起来狼狈不堪。

到走的时候,我们的收获仍然是少之又少,爸爸妈妈说:“你们怎么摘这么少,我们都摘了两麻袋了。”我们气愤地说:“你们练多了,自然比我们熟练,我们摘豌豆可是费了好大的功夫,一刻都没停下呢!”大人们又笑着说:“是啊,比起以前,是进步了不少,可是,还要努力呀!”我们自豪得点点头,说:“这还差不多。”

呀,我们中午饭还没吃呢!想到这里,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就在这时,姑姑说:“晚饭到我家去吃吧!”“姑姑万岁”我和哥哥妹妹叫起来。

这是我暑假,最有趣,最有意义,最快乐的一件事了,也让我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与丰收的喜悦。

2.农村作文素材 篇二

通过作文素材的积累研究, 能够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写作文时手头有足够的材料可用, 能够有效筛选有用的写作素材。真正改变学生在写作文时苦于“无米下锅”的局面。彻底扭转学生怕写作文的恐惧思想,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写作文, 喜欢写作文。鉴于学生生活在农村, 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观察农村自然风光入手积累素材

青葱的庄稼, 清幽的树林, 美丽的野花、野草, 美味的野果, 展翅翱翔的飞鸟, 纵横交错的河流, 落日的晚霞, 蓝天白云下的村庄,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美景……这些就是孩子的乐园, 是孩子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最好的舞台, 也是学生观察、写作的鲜活对象。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 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 只要认真观察, 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为抒写真善美奠定了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很有可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 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农谚

“庄稼一枝花, 全靠粪当家”“人勤地不懒”, 这是说农民只要勤劳肯上粪庄稼就能种好。“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这是农村根据时令种植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 讲的是天旱, 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 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 可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 达到了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从体验农村生活入手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 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 这些趣事都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锄草间苗、松土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 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 这些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机会。因此, 要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 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种玉米, 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 什么时间喷洒除草剂、施肥、收获, 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许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掰玉米的劳动,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 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 这样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充沛的文章来。

四从观察农村变化入手积累素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的现代化, 农村的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 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 从中指导学生作文, 扩展学生写作题材, 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五坚持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 认真地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 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作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 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 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 决不放过, 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学生生活在农村, 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 都十分地感兴趣, 如许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 可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 把他们养花种树, 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 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此外, 观察中要善于发现疑点。

观察要注意方法, 观察的方法很多。如鸟瞰法、顺序法、特写观察法、跟踪法、比较观察法……指导学生密切注意周围的生活。要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 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选择恰当的观察时机。这叫做有钢使在刀刃上。总之, 作文离不开素材, 而观察是获得素材的重要手段。

六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 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 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范本。所以, 认真阅读教材, 充分运用课文, 随着课文学作文, 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写人, 可从《台阶》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 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如写事, 《走一步, 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 事中寓理, 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 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 一波三折造波澜。如写景, 《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 我们的习作范例, 在课文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3.浅议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92-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

一、从课内外积累素材

1、从各门学科中积累素材

语言积累不仅限于语文学科,数学中有语文科新学的字词,科学里的实验、动物的构造、生活习性是作文的材料。美术里有建筑的结构美、自然景物美、人体的构造美、动态美、表情的变化,在作文时,要把人物的外貌表情写得丰满鲜活,美术科的教学无疑是最好不过的阵地。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检测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能力最好的科目,也是学生收集作文素材、夯实语文功底的一大平台。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1)为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教师可为学生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可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还可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黑板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的讲解、赏析。

(2)指导学生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还有理解背诵法,没有以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

(3)指导学生读书动笔。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内可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勾划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摘抄的内容旁边写简要的点评,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风雨雷电,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会觉得头脑空空,无从下手呢?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观察要注意方法与顺序,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自然界的万物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社会上的人和事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时还要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样写出的来文章才鲜活丰满,不会觉得空洞无物。

三、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1、让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走进我们的作文。

作为农村孩子,生来都与大自然亲近,对大自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林木与田野,蓝天和云彩,朝霞与落日,青山与绿水,花草与野果无不透出农村的特色,无不时时以美熏陶农村的孩子。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情深思,这些田园生活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之源。

2、让农村富于乡土气息的精华语言走进我们的作文。

在农村,老百姓也有很多的哲理和谚语、顺口溜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农村语言,提高作文的农事科技含量,积累素材,又从中获得人生启示,可是一举多得。

3、让多彩的农村生活走进我们的作文。

农村学生在家里有很多有趣的事:爬树采果、抓鱼虾、捉知了,这全是玩得开心的活动,关键是他们活动时不注意自己的心情,没留意人和事的变化,事后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就淡忘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日记记录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并鼓励学生把游记、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记下来,并把有意义的场面描写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有了素材,然后指导学生怎么写,这样既让学生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写作范围,内容就充实了。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2] 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4.申论素材:以建设美丽农村为主题 篇四

[标题示例]

1.美丽乡村,需形神皆美

2.打造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3.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就是实在的群众路线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必须因地制宜

5.加强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

6.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幸福农村

7.别让农村环境成被遗忘角落

8.让“美丽乡村”助力“美丽中国”

9.“表里如一”方有美丽乡村

10.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11.统筹城乡发展 方可一解乡愁

[开头示例]

1、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做个盆景”,也不是“涂脂抹粉”。美丽乡村,不仅要有令人惊艳的“形象美”,让人一见钟情;更要有“内在美”,让人日久生情。不能停留于外在形态上,更需要通过内涵建设来体现温州特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农耕文化保护上,而是要放在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2、曾几何时,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工业和城市污染“上山下乡”,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农村各类垃圾日趋增加。“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已成为不少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村必须美,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梦想,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大课题。

3、一提起农村,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想到的是新鲜的蔬果、清新的空气。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纵深推进,农村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

当前,对农村环保的关注亟需不但不能逊于城市,而且要甚于城市。

[结尾示例]

1、农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美丽乡村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也是市民生态旅游的休闲乐园。只有农村与城市各显其美、和谐互补,美丽农村与美丽城市交相辉映、美美与共,才是真正的美丽中国。

2、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生活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乡村。只有把城乡一体化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动农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美的美好愿景。

3、美丽乡村,并非单纯为了“美丽”,而是要让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柏油路和砖瓦房固不可缺,但缺了垃圾桶和下水道的乡村,注定与美丽无缘。只有环境日益秀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完善,“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成果才能惠及百姓。

4、美丽乡村建设最本质的还是人,只有每一个村民都提升了,才能达到1+1>2的聚合效应。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环境综合整治,才能实现美丽乡村“有形”和“有色”的美。从乡村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整体美到惠及个体的“村民美”,这才是真正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5、不发展是落后,发展不协调同样也是一种落后,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不仅有拿得出手的城市“客厅”,也有看得下去的农村“后院”,更要让城市的“客厅”和“后院”连成一体发展,只有城乡协调发展,鼓励人才、资本下乡,不断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农村的“心”自然也会找回来。

5.农村作文素材 篇五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始终把文化建设置于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热点链接:

1.广安免费为农家书屋订报刊

为保障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权益,自2015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27万元为全区496个农家书屋订阅了《四川农村日报》《文摘周报》《四川法制报》和《青年文摘》《半月谈》等报刊杂志,使群众在读书的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和资讯,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鱼台农家书屋“一专多能”服务百姓

山东省鱼台县在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上下大力气,实现了农家书屋的“一专多能”,书屋功能与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据介绍,鱼台为提升农家书屋硬件水平,采取政府配送、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的方法,全力改善农家书屋实施,营造便于农民阅读的环境。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定期配送、轮换图书制度,在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进行图书资源流动共享。目前,全县392个农家书屋,配有图书70万余册,光盘10余万张,报刊杂志30余种;每个农家书屋还配备了DVD、电视机等,解决了电子阅览的难题,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

3.邹城千名农村教师暑期到知名高校“充电”

近期,山东省邹城市先后组织1000余名农村骨干教师到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培训学习,让农村教师有机会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交流对话,“充电”新型教育理念。为确保培训实效,该市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与高校联系,科学设置了培训“菜单”。广大教师除了聆听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外,还参加了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二、现存问题

1.农村文化设施薄弱。农村文化设施薄弱主要体现为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缺乏,乡镇文化站因缺乏资金支撑很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场所被闲置、挪用、挤占或变卖的现象普遍。村级文化设施则更少,农民书屋或文化大院数量少、书刊少,且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2.农村文化人才匮乏。这主要表现为,农村文化人才严重流失,后备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其原因在于:一是农村文化设施薄弱,文化工作难以开展,个人价值和专业能力难以体现,且待遇较低;二是农村民间艺人从事的文化活动多是自发行为,经费筹集困难,往往因生活所迫而放弃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改从他业。三是县乡两级一般不安排专职文化干部,文化工作无专门人员管理。

3.农民文化主体地位缺失。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农民创造的文化,才是最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文化。但在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未充分发挥农民创造文化的主体作用,导致农村文化产品因缺乏乡土气息而不足以反映现代农村的精神风貌,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进而导致农村文化发展失去动力。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文化的硬件建设,如建设服务功能齐全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和较高水平的乡镇文化站,在中心村建设图书室、文化室、活动中心等,在非中心村发展以农户为依托的农民书屋、文化大院等。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村文化的软件建设,创造条件让农民免费享受文化服务。

2.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农村文化建设队伍。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机构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文艺技能和乡土情怀等方面的培训;二要积极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三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文化志愿者组织提供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3.依靠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活动。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应采取措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一是以农民兴趣为导向,引导并帮助农民组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化团体,依托多种文化载体,创造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产品;二是建立农村文化激励机制,组织举办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评比,以及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等比赛活动,营造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倡导团结协作、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帮助农民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育农民的公共意识和公益精神,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6.高考作文素材:历年作文素材 篇六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年作文素材28例2011-01-29 16:39历年高考作文素材的选择十分重要,作文素材的优略选择决定了素材作文是否是好坏文章的判断,因而下面为大家提供了作文常需要的素材。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划线处可以换其他词语)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的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的翻飞盘旋,执著的寻求。

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华贵丝绸;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的衣裳;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花朵凋谢了,但留下了缕缕幽香;蜡烛燃尽了,但留下一片光明;雷雨过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太阳每天都不辞劳苦地升起》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

★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素材:历年作文素材

★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及:早

★ 高考作文格式

★ 高考作文范文

★ 历年四级作文范文

★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 历年高考命题作文

★ 高中英语历年作文

7.浅谈农村中学生习作素材的挖掘 篇七

1 广泛参与, 了解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 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 才有好的文章。”由此可见, 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充实生活, 使学生有所见, 有所闻, 有所思。农村的孩子要去参与身边的生活, 更要去了解所参与的生活, 把它弄清、弄懂。这样便会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其实, 农村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 只要用心去体会, 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 走进田间地头, 体会自然之美

四季轮回, 自然变化。在农村尤为明显:春天小河开化了, 小草吐出了新绿, 爸妈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夏天狂风暴雨, 树林里有鸟啼虫鸣, 各种农作物和药材长势喜人;秋天瓜果飘香, 在丰收的季节里, 爸妈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冬天一派银装素裹, 祥和宁静的村庄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农村的四季各具风韵, 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从那些熟视无睹的情境中, 去发现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3 留心生活, 体验感受

每个学生的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人物与现象, 以及自然事物、社会环境。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 了解事物的特点, 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 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学会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 不断观察、撷取。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 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 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 还是社会新风, 这些素材都会在作文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

然而, 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 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离开亲身实践, 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 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 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 多了解, 亲自去做一做, 试一试,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 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 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 怎么想的, 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习作的主要反映对象。

4 广见博识, 勤写多记

习作素材的获得, 要靠丰富的生活经验, 更要靠广泛的观察与体验, 因而要指导学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五彩缤纷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奇妙优美的景色可能只剩下一句“真美啊”的空洞感叹, 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将会从学生的记忆里逃走。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记的习惯, 随手写下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事物, 哪怕是三言两语。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记下一些新颖、生动的材料, 待要写作时, 便可信手拈来。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人和事, 当时也许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 可是事隔一段时间以后再看看, 却能从中悟出它的“不平凡”之处, 为某篇习作提供不多得的材料。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及读书笔记, 将生活、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 是一条既能丰富知识, 又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虽然我们生活在农村, 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 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娱乐消遣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人、事、物, 从而增长我们的见识。因而, 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时, 也可以指导他们去关注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譬如, 新闻频道、纪录片等, 并指导他们记下所见、所闻和所感。此外, 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图书室, 引导学生多读有意义的书籍, 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

学生在写作文前, 若能做到以上“广见博识, 勤写多记”等四条法则, 还用担心“书到用时方恨少”吗?

8.农村作文素材 篇八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素材问题;有效策略;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素材问题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作文素材的重要性与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现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平时善于积累素材,才有内容可写。而当前,广大农村初中教师不够重视引导学生去积累素材,只是一味地钻研考试热点命题,背诵范文加以模仿编造。长此以往,学生们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出现畏难排斥的心理,从而造成农村作文普遍差的现状。

(二)农村中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现状

广大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只注重考场命题作文动向,喜欢让学生背范文,而不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发现和思考;其作文评改方式很是单一滞后,不仅缺乏及时细致的发现和恰当的激励,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还有的语文老师根本不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忽视学生个性思想的培养。

二、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与写作

(一)农村得天独厚的素材资源

广大的农村学生虽然知识面窄,不怎么了解国家大事,学校的活动和家庭生活也很单调,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农村生活基础和体验:他们熟悉自己的村庄和河流;熟悉农村人们的日常作息;他们知晓鸡鸭牛羊的生活规律;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培育收割;他们目睹自己祖辈的生活俭朴,大部分都能参与和体验生活中的辛苦劳作;他们能够较早地独立生活,也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农村独有的素材资源大致可以分为:(1)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村特有的劳动生活;(2)农村纯朴的风土人情;(3)农村的家禽家畜以及农作物;(4)农村滞后的思想和不良现象;(5)农村的发展变化。

如果广大的农村学生能够立足以上那些内容,善于积累、发现和挖掘,就能拥有那些城市学生所无法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素材资源。

(二)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要想很好地积累作文素材,我们必须教会农村学生树立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搜集整理、及阅读获取的写作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并让他们深入生活去体验、询问和探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生活。具体方法如下。

(1)处处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很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只要我们多留心观察,多去询问、探究,总会有很多的发现,从而更好地捕捉素材。比如农村娶媳妇,从相亲到下聘礼,选日子到迎娶,都有很多的讲究,如果我们不留心观察,只看热闹,是不会了解这些的。只有处处留心,凡事多观察,你总能捕捉到很好的素材,即使司空见惯,你写的也会比别人更详尽、透彻,也会让你写的东西更有可读性。

(2)搜集整理。农村生活中很多特有的俗语、谚语、家族渊源和风俗习惯,我们需要主动地搜集、探寻,比如本地端午节的习俗、六月六过节的由来等,向村里的长辈和师长请教。如条件允许,还要找相关的书籍,借助多媒体,把那些习俗、俗语的由来、历史渊源和变迁历程等弄清来龙去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自己掌握的资料不仅详尽而且准确。这样,我们在使用时才能灵活运用,准确调取。

(3)阅读体验。农村的生活素材有限,我们的学生还需要结合课内外书籍、网络和电视,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博闻强识。只有在充分了解众多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拥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培养自己的个性意识和写作思维,及时捕捉自己灵感的火花。

写作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和自己对这个社会及生活的认识。有些思维的火花闪现在某个事件、某句话、某个瞬间,若不及时记录下来,便稍纵即逝。据我的教学实践看,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记日记,不仅有助于积累自己那些瞬间的思想,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功底、思维习惯和个性意识。这个社会太多的人云亦云,学生的写作需要写出自己的心声和见解。

(三)引导学生利用素材写好作文

(1)注意把握素材特点,选好角度。有些素材适合用来借景抒情,有些素材适合描述细节、突出感情主旨,有些素材适合用来印证某些规律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所掌握的素材特点,选好角度,才能很好地利用素材,写好作文。

(2)注意写作立意,挖掘素材的亮点。写作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我们写作的目的——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作文的核心。同样的事物,我们赋予它很好的立意,它就变得与众不同。根据我们掌握的素材,根据写作立意的需要,挖掘出素材的亮点,从而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3)注意写作布局和技巧。选择素材不仅仅需要恰当、合适,还要围绕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来调整素材的使用。有些材料需要生动详尽的使用,加以印证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而有些材料只需要旁征博引,一笔带过,就能让人深解其意。适当的取舍和剪裁,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立意和主旨,而且还让文章具有很好的层次性和灵动性,不流于繁长、呆板。

(4)注意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世界观。好的文章必须有科学的认识和积极的思想,才能被人们认可和学习。因此,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开拓思路,积极进取,才能充分地利用好我们观察到的每一个素材。比如,农村那些不好的现象和思想,就可以用来做好反面素材,更好地表达自己科学、健康的观点和认识。

三、结语

广大农村中学生在写作素材方面是很有优势的,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观察、积累、搜寻、整理,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角度,我们就一定会突破农村作文教学的局限,搞好作文教学。

9.农村作文素材 篇九

2.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3.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4. 有志者,事竟成。

5.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6.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7.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8.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9.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10.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1. 志当存高远。

12. 少年心事当拿云。

13.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14. 鱼跳龙门往上游。

15.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16.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17.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18.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19.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20.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21.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22.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23.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24.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25. 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26. 才自清明志自高。

27.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28.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29.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30. 与其当一辈子乌鸦,莫如当一次鹰。

31.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32.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33.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34.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35.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36. 人生各有志。

37. 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

38.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39. 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

40.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41. 褴褛衣内可藏志。

42.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43.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44.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45. 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

46.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47.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48.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49.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50.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1. 志正则众邪不生。

52.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53.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54. 志,气之帅也。

55.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56.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57.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58.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59. 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60. 强行者有志。

61.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62.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63.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64.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65.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66. 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67.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10.农村作文素材 篇十

2017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时政作文热点素材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时政热点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

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2.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

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政治学》等经典名著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

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具体而言,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因。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腐败,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腐败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腐败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腐败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6年高考时事作文素材:2015五大文化事件 2.2016时事热点话题类作文素材 3.2016时事热点中考作文素材

4.高中作文素材大全:201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5.2016年中考作文素材:三大时政热点

6.2016中考作文时事热点素材:李保国先进事迹 7.2017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集锦

8.2016高考作文热点关键词猜想及相关作文素材 9.201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善待他人的事例

相关文档:

 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2017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  高考作文素材最新  2017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  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 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大全

11.农村作文素材 篇十一

[关键词]有效 积累 习作素材 农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87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作文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学生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均来自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学生不像城市学生那样住在“鸽子笼”式的高楼里,只见“四角的天空”。农村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生活,农家生活有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要想让农村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教会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广泛挖掘和积累习作素材。

一、从日常生活和嬉玩中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农村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没啥可写。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实,农村学生有着令人惊奇和羡慕的生活。如上山摘果、放牛羊;下田割稻、抛秧;下河摸鱼虾、捡田螺;闲时烤红薯、玉米,在树下玩游戏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利用好这些素材,就能写出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要求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再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写下来。由于学生本就有乡村生活的经验,很容易就写出了《池塘赶鸭》《捉螃蟹》《打泥巴仗》等有趣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充满了乡土气息,言语中透露出农村孩子的淘气和富有生机的生活情趣。如有个学生写的《捉螃蟹》的片段:“在水渠里,靠近岸边有很多水筛孔,这便是螃蟹的洞。用手挖开稀泥,就看见一只螃蟹的大钳,大钳上长着泥团似的手,轻轻一拉,螃蟹便出来了。放它在地上,发现它是横着走的,那样子真可爱……”这字里行间不仅体现了农村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而且透露出农村生活的乐趣,这是城市学生所不能体会的。

二、从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不像城市里的学生那样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较强,家务劳动、一些简单的农活都会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劳动中去寻找写作素材。如假期时让他们跟父母到田里干活,感受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同时注意观察农民们劳动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体会父母的辛劳,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我教五年级上册壮文第八单元场面描写的作文时,很多学生一看题目就喊着:“这么难,谁会写!”接着一个个无精打采起来。我说:“你们见过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见过。”然后我告诉他们那劳动情景就是一个场面,场面包括很多,有劳动场面、竞赛场面等,而写好场面的关键是学会仔细观察,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经过我的点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大家都找到了写作的素材。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人物的动作描写得非常仔细。如习作《抛秧》中的动作描写:“爸爸左手托着秧盘,右手拿着秧苗,轻轻地向田里一撒,那一棵棵秧苗便稳稳当当地插进水田里,他的动作那么轻盈,好像仙女散花似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能自然、轻松地描绘出人物动作。这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还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三、从农村的传统节庆、风俗民情中积累素材

农村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灯酒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不同的村庄还有不同的风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此外,农村还有婚嫁丧葬等习俗活动。我经常指导学生寻找积极向上的节日活动,对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人事变迁以及人物思想的变化,农村的新风尚、新风俗等进行观察,积累素材,用于写作。

在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求描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作文不少,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单元作文都有写这一类内容的作文,只是要求不同罢了。由于有了平时的积累,学生写起这一类作文来很是得心应手。如清明节放假时,我布置学生回家写日记。学生有的写回家扫墓的事,有的写与亲人吃团圆饭的快乐情景,还有的描写了家里做的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学生交来的日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写传统节日的作文,学生兴趣盎然,情趣高涨,他们在描写传统节日的同时,也培养了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学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写作素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善于挖掘,再加上教师有效的指导,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农村学生的作文也能写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妙笔生花。

12.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篇十二

首先, 引导学生从细微入手观察生活, 学会进行深度思考。

生活的快节奏、学习的超负荷压力, 使得学生也成为行色匆匆的“赶路人”, 无暇欣赏生活的“风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入手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小人物身上蕴涵的真、善、美。如, 小区中拿着微薄薪水的保安;清洁工快乐地工作, 和善地对待每位业主;发现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 小县城的红绿灯对于一些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人似乎不存在;拾荒老人在寒风中衣衫褴褛、面容凄苦;领导和老板的座驾风驰电掣、红光满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 思考这些现象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让学生不但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更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为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

其次, 善于搜集媒体信息, 丰富自己的见闻。

仅仅靠自己的观察, 见闻毕竟有限。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媒体信息, 及时、快捷地了解社会事件和国际形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反映社会事实的节目, 如“道德观察”、“说事拉理”这样反映社会美德、鞭挞丑恶现象的栏目, 从中了解小人物身上的美德, 以及其代表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了解那些道德滑坡、良知泯灭的无耻之徒的可恨、可悲。从而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 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深广。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来了解国际事件, 了解国家和国际的热门话题, 比如, 近期我国和周围国家的领土争端;日本国家领导人登上钓鱼岛事件, 以及日本为岛礁命名事件;中东地区的形势危急, 等。让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国际事务, 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再是生活琐事。

另外, 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通过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 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从而使得学生的文章不再是事件的列举和堆砌, 能挖掘潜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含义, 让自己耳闻目睹的大小事件都能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摘要:缺乏积累, 写作内容肤浅、琐碎, 是目前高中生作文的一个大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入手观察生活, 学会进行深度思考。善于通过各种媒体搜集信息, 丰富自己的见闻。广泛阅读, 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13.农村作文素材 篇十三

他年华正盛,便离了故乡,离开了亲人,踏上沧海,寻往心中所求,自由……

凄寒之夜,星如棋盘,月色皎皎仿佛故乡之流水潺潺。清风拂面,柔和轻盈。看着月里嫦娥,“举杯邀明月”附着朦胧醉意,“对影成三人”。无友,但心中有所求,即使一人游。也不愿繁文缛节捆住身躯。

几次在梦中惊醒,大汗淋漓。望着门前一株新春的翠柳,一曲长琴悦耳,“何人不起故园情”。潇潇风雨,击打着窗纸,透湿了衣衬,闭上目,让它“随风直到夜郎西”。风雨堵不住心中烈火,雨水凉不透心胸热流。睁开双眼,凝视黑夜,撕破黑夜棉绸。追寻光明与热火。

“我寄愁心与明月”他掩埋心底,笑对江湖,饮酒为乐,踏遍千山万水。亲人、朋友、故土,只在梦中萦绕。他追求仕途,屡遭其害。也只便对酒当歌,在酒意中寻求所向。飞蛾扑火,死而无憾。千山万水只在眼底,一杯酒,一曲歌,快吟千古名诗岂不乐哉!

黑夜的缝隙丝丝开裂,一束光照亮黑瞳……

一只扁舟,一壶浊酒,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此生,寻求光明与自由。

他还在孤独……

孤独是背井离乡,孤独是光明之路,孤独是自由之翼,孤独是人生一大乐事……

感恩的作文素材:葬了海的恩情

海滩上,一位身着黑衣的男人眺望着什么。他就那么久久伫立着,看鸥聚鸥散,浪起浪落。又一波涛惊起,伴随着鸥鸣撞碎在礁石上,击起片片白花。男人的眼中却也闪现出一丝泪花、映着浪花,视线终是模糊了……

男人自小是孤儿,被海洋养大。

年少还未长大的他,便被遗弃在这无人问津的浪花。他便随着那丁点大的木盆,一直漂啊漂啊,直到遇上他第二个家。家的主人是位老人家,慈祥而又安稳地将他抚养大。于是夕阳西下,落日映孤霞,便有一老一少,搀着回家。

少年一天天长大,犹如喷涌流动的火花,怎愿意拒绝外面世界的繁华,怎愿意埋没在这小岛一直孤寡?老人却是依依不舍,难以放手让他去拼打。他却犹如叛逆的海鸥,执意要飞走,怎能留得住他?老人没法还是依了他,千嘱万咛中他离开了家,乘着一叶小舟,风吹雨打……

老人在他走后,便时常凝望着海洋,盼望他回家;便时常凝望着海洋,落下颗颗浑浊的泪水、埋下牵肠挂肚的牵挂…… 远在海洋另一端的他,却也是不尽人意、还是孤寡。厌倦了城市的浮华,他才懂得什么是家;看透了人心险恶,他才体会老人的一片真情;煎熬着无人说话,他才明白老人是多么的可怜无助,而自己是多么自私和该死啊!

抛却一切想法,他终于决定回到那时隔多年的家,怀着殷切的想法,他到了……

只是,等待他的唯有那荒芜的小岛和那破烂的草屋。何处是家,何处寻他?

他呆呆地面向大海,回忆着他,想象着他。良久,说出一句话:

“爸”

感恩的作文素材:那双大手的温暖

爸爸,每每看见同学们挽着他们的爸爸,说说笑笑的时候,我心里总是说不出地难受。那一双大手的温暖,我究竟失去了多久?

爸爸,我知道,您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工作也是为了这个家,您也是想让我和妈妈过得舒坦,有钱花呀!可是,当我独自面对装修精致的大房子时,虽然妈妈在家,但强烈的空虚感却如洪水一般将我淹没。爸爸,我已记不清您那一双大手的温暖滋味……

爸爸,我也知道,您工作忙,时间又少,可您考虑过我和妈妈的感受吗?一个星期六,郁金香盛放,您居然晚上八点就回了家,我抓住机会,央求道:“爸爸,郁金香开了,您带我去看吧?”您一愣,便断然道:“不行,肯定不行!工地上那些小伙子太年轻了,我得去看看!” “哎呀,我真的很想去嘛!”我开始卖萌。“不行,就是不行!”您更肯定了。见这般费尽唇舌也没能说服您,我只好搬来了救兵——妈妈。“哼!平时你不陪咱母女俩还说得过去,连周末也不能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吗?”妈妈皱着眉,语气略有不满。这些话像有棱有角的石头一样,正砸中您的伤口,您咬咬牙,说“好,我去!”我欣喜若狂,快要喜极而泣了。

第二天,我吃过饭就去收拾行李,您也在一旁帮忙,其乐融融。突然,您接了个电话,神色凝重地“嗯”了几声,便一脸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孩子,我要去开会,去不了了!”我脑袋“轰”地响了一声,背包掉在地上,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坍塌了。我听不见您还说了些什么,只看见您的嘴一张一合,像是鱼儿在吐泡泡。您伸出手来,想摸摸我的头,我却躲开了,转身跑进了自己的房间。我呆坐着,泪如雨下。一分钟前,我还在想象着花海中的我和您,可一个短短的电话,却又一次夺走了我梦寐以求的那一双大手的温暖……

14.共享单车作文素材文素材 篇十四

去年12月,北京市民张女士向媒体反映,在地铁7号线焦化厂站外停了多辆ofo共享单车,却因为有人加了私锁不能使用。

“我实在是气不过,好几辆车都加了锁,谈何共享?”而在最常见的加装私锁之外,媒体也曾曝光,有使用者将共享单车搬到家门口、骑进自家车库等行为,共享沦为了“私享”。

买辆二手车,却是刷了漆的共享单车

市民林先生在二手交易网站买了辆黑色自行车,买到手后发现车座高度没法调,修车时才得知居然是刷了漆的共享单车。

除了被偷后转卖,共享单车被破坏的事件也屡屡发生,仅去年12月一个月,北京就有7起共享单车损毁事件,主要出现在亮马河畔、宋家庄地铁口、管庄地铁口、金台路等地。

反正我用完了,停成什么样与我何干?

多地媒体曾经报道,一些使用者只图自己方便,往往在到达目的地后,便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

可谓“走到哪儿,停到哪儿”、“停在哪儿,扔在哪儿”。

15.作文素材巧积累 篇十五

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来呢?“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丽令人向往,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又从哪里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积累素材以丰富作文内容。

一、作文素材来自学习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包括听课、完成作业、做实验、思考问题、请教老师等。学习是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 所以, 教师很有必要提示学生只要多加思考、总结, 学习生活是“有米”为炊的。比如, 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提醒他们:你是怎样爱上英语的?你的长跑成绩是怎样提高的?你从课堂讨论中感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你喜欢哪个老师的课, 为什么?你还记得昨天语文课上发生的那个小插曲吗?课间班中闹的小笑话有意义吗?某某今天上课的发言怎么样, 他当时表情是什么样的?在学习生活中,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善于思考, 展开想象的翅膀, 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析, 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正是这领悟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 也正是这领悟使人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从而创作出优美的文章。总之, 启发学生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 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 这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二、作文素材来自例文模仿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例文模仿是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方面, 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 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维、丰富想象, 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阅读例文, 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 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 此时作文兴趣很高。

例如, 《孔乙己》中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形象, 尤其是外貌描写, 那蓬乱的头发、那又脏又破的长衫, 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非常传神。我引导学生想想自己身边有哪些熟悉的人, 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然后写一段话。有学生写道:老师的嘴角似乎总是不知疲倦地上扬着, 她说话是爱带上柔柔的儿化音……还没读完, 学生就异口同声说“是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写道:“他戴着眼镜, 圆形镜片后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常常盛满笑意。上课时, 他举起的手是班上不倒的旗帜……”说到这里, 已有人指出这是“书呆子”吴凡。这些片段, 后来都被学生运用到作文之中了。

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景美文美, 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秀丽景色。教学中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诵, 看冬日济南城的美丽图片, 激发学生对冬天济南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 在读中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想象济南的美景,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 理解作者热爱济南的思想感情。我趁机启发他们, 问道:“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桂林、南宁、桂平西山……”“它们美在哪里呢?”学生七嘴八舌, 答案异彩纷呈, 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说南宁半城绿树半城楼;说桂平西山林秀佛圣泉香……有了这种种感受和印象, 学生的作文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

三、作文素材来自摘抄

语言材料积累目的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 为习作做好铺垫。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感性的语言积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 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 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话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强调积累。

“得之在俄顷, 积之在平时”。因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 (如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 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 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 进行语言积累以外, 还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 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经过分类, 摘抄在本子或卡片上。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因而我们称这类本子或卡片为“采花本”或“采花卡”, 其中有词语的积累, 成语、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描写词语等都是摘抄的对象。日常用语还可分为:文具名称、蔬菜名称、家具名称……描写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的, 如表示“看”的词、“走”的词、“笑”的词……二是形容性的, 如表示“快”的词、“热”的词、“好”的词……第二方面是好句的积累, 重点摘录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写得好的描写句、哲理句、名人名言。细的分类还可分出各小类, 如景物描写句可按季节分为春天描写句、夏天描写句……第三方面是片断的摘录, 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第四方面的要求较高, 适用于高年级, 主要是做提纲笔记和写心得体会, 例如, 列小标题、列提纲、摘要点、写读后感等。第五方面是生活语言的积累, 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做生活的有心人, 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 便会使语言富有灵性。

通过积累, 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 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作文素材来自活动

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外, 还有一些活动。如综合性活动课中有目的地了解民风民俗, 像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还有一些社会活动, 如逢年过节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就是家庭活动, 包括尊敬长辈,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等。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提示学生留意寻找素材。记得去年母亲节,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积累生活素材, 我曾布置一篇作文, 题目是《我给妈妈——》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妈妈。要求必须亲自去做, 再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学生作文写得较为生动感人, 连平日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了。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不但受到教育, 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关心太少, 而且作文也受到启发, 原来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很多。通过这些训练, 他们不再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 能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物, 明白只要做个有心人, 多参与社会活动就会有些写不完的题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又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 可谓一举两得。

五、作文素材来自交际

学生除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 还有很多时间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与人交往。交往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听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所必备的基本功。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谈话可以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讨论, 师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谈心, 还包括在街头巷尾中的议论、新闻、故事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沟通交流, 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 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素材。如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开头:“今天, 我听说三年级班一个学生家里很困难, 他们全班同学都给他捐了钱呢!……”由此引发出“人人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 很有说服力。这些无不是从交往见闻中得来, 经过积累、提炼而成为他们写作的极好材料。因此, 在交往见闻中注意锻炼自己, 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 将为我们的作文获得宝贵的素材。

六、作文素材来自观察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事事都在作文, 时时都有作文, 四季变化都可入景,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 在校就是读书作业, 两点一线, 视野狭窄。事实上, 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 丰富多彩, 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路上, 只要留心观察, 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 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一次改选……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 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这就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去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例如, 景物的特征, 往往不是单一的, 我们可以从立意的需要出发, 选择一些特征进行描写。写风, 四季的风各不相同:春风柔、暖, 轻拂面;夏风狂、劲, 夹暴雨;秋风凉、冷, 扫落叶;冬风刁、寒, 刺入骨。写雨, 春雨绵绵、蒙蒙, “春雨贵如油”, “润物细无声”, 它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夏雨滂沱倾盆如注,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像老天爷在哭泣;并且雨前、雨中、雨后天空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写雪, 从颜色看, 它白皑皑的, 粉妆玉砌;从动作看, 它飘飘洒洒、铺天盖地;从形态看, 它初如柳絮, 渐似鹅毛;从功用看, 瑞雪兆丰年;至于雪装扮出的美丽雪景, 形态各异, 更是好看。描写阳光, 晨光绚丽、霞光灿烂的景色, 能使人联想到年轻人生机勃勃的朝气;描写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能使人产生炽热的情感;播种太阳能表达出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愿望;日落西山、残阳如画照样能写出最美莫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的情境。写月亮, 抓住月亮的圆、明、柔的特点来写, 满月如镜, 残月似弓;新月如眉, 月上柳梢, 皎洁的月光, 月色如水;朦胧的月色, 神秘又迷人……无论是“举头望明月”, 还是“明月松间照”, “月涌大江流”都能引发人们无限的情思。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如果学生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观察体会, 思想将迸射出耀眼的火花, 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

16.农村作文素材 篇十六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的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如果把学生引入生活之中,让他们在生活这一广阔的天地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体验,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勤于记录生活中人、事、物的好习惯,他们就会摄取到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见闻感受。

一、在大自然中积累

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也是气象万千,五彩缤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农村孩子经常与山水、田园为伴,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蓝蓝的天空,连绵的山峰,青青的草地,美丽的田野,潺潺的溪水……这些都为他们的习作素材注入新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春天到来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让学生在草地上躺一躺,打几个滚,闻一闻野花的香味,欣赏欣赏柳树优美的舞姿,听听大自然的迎春音乐会,说说春天的美好,背背写春天的古诗……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用心体验春天的美好,从而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在影视等媒体中积累

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电影、电视等也进入了农村孩子的生活。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媒体,引导学生从中积累习作素材。如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观看电视节目成了农村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家长,让家长配合、协助,帮助孩子有选择地收看一些合适的电視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栏目,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小鲤鱼历险记》等,这些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看的节目,我们可要求学生在观看时记下一些美好的词语和生动的语言。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了见识,又使学生在收看节目中学习了语言,积累了习作素材。

三、在家庭生活中积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他们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最熟悉的,也是感受最深的。谈起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谈起家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而且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动手能力强,生活丰富多彩,亲身经历过许多城市孩子也许一辈子也无法经历的事情:在家帮父母干家务,自己动手做玩具,跟父母到田间除草、播种……每一次经历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他们所特有的习作好素材。平时,我就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特点,引导他们为积累习作素材而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张自己亲手做的贺卡;在家门口种些花呀、草呀,了解一下植物生长的过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一下劳动的滋味……抓住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经历,记录下自己的言行、见闻与感受,写

起作文来,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四、在学校生活中积累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可写的东西也很多:老师的辛勤教育,师生同学之间的友情,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互相帮助,体育场上的比赛场面,以及学校的教室、操场,校园的花草、树木等等,这些都是较好的生活素材,只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很好地积累起来。同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在学校里有计划、有组织地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与活动,如课间可组织学生做一些丢手帕、老鹰捉小鸡等小游戏;课外活动,可组织跳绳、拔河等比赛;课堂上,可开展故事会、猜谜比赛等活动;课余,可做小制作、放风筝等。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观察到的活动场面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并在活动中增加见闻,丰富情感体验,获取习作素材,从而提高积累材料的能力。

五、在社会生活中积累

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每天的生活就是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回到家里,生活单调,很少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其实并不然,社会也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去实践、去锻炼、去感受,在社会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如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去工厂参观,去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等等。也可以把一些社会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各种社会角色中,明白事理,获得感受。这样,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发现社会问题,体验人间真情,从而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

上一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告——高考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