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2024-06-24

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精选10篇)

1.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一

俗话说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在编写个人简历方面也是如此,如何来提高个人简历的效果,在前提准备上也非才重要。比如说什么样的个人简历最受欢迎,这就要看目标公司喜欢什么样的个人简历 了。于是,在编写个人简历之前,就要充分的对目标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包括企业公司的招聘方式、筛选个人简历的.方式等等。

编写个人简历中的一些基础信息,诸如几大项目、个人简历的模板、字体等等这些都是基础部分。关于基础部分,一来要能够保证不出错误,而来也要能够确定其完整性。在个人简历中也会出现一些细节部分,很多时候细节部分也重要的转折点,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想要全面的提高简历的效果,也需要格外的注意其细节部分。比如说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一些对职业工作不力的兴趣爱好,要能够提前看到其不利影响。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动物科学专业求职简历范文,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jianli)。

个人信息

yjbys

目前所在: 天河区 年 龄: 32

户口所在: 安徽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68 cm

体 重: 58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仓库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

工作年限: 7 职 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499元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 起止年月:2010-03 ~ -06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位: 仓库管理兼生产调度

工作描述: 本公司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服装企业

工作地点采购部辅料仓

日常工作:1. 负责物料的收、发、存。

2. 物料电脑账的出入账工作,定期盘点,确保账物一致性。

3. 收到货后,及时通知质检员验货,并跟进检验的结果。

4. 及时上报库存给采购主管,防止出现积压、断货情况。

5. 根据生产部的生产订单,跟进所需物料到货情况,及时反应急单到货情况,并与采购员做好沟通。

6. 与公司生产、采购、质检以及外协工厂等相关人员积极主动沟通。协作把

7. 对物料进行分类以及仓库日常货物的收发打包、搬动工作,杜绝仓库安全隐患。

8. 跟进第三方物流公司货物托运情况,与收货方核对物料。

离职原因: 朋友在广州

**公司 起止年月:-06 ~ 2010-12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位: 仓库管理

工作描述: 在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的上海分市场做仓库管理工作,工作环境在冷库,工作时间段在夜间,当日到货要在当夜全部分发到上海各大商场。

离职原因: 夜间在冷库工作久了 身体不适应

**公司 起止年月:-04 ~ 2009-06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位: 仓库文员/主管

工作描述: 本公司是一家图书零售批发公司,下设十几个连锁店门店.

我在公司总部仓库工作

工作内容:

1、做好对货物的入库、出库以及退货管理工作,定期对仓库货物进行盘点,确保仓库货物电脑系统数据库存和实物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安排仓库信息部工作人员做好日常工作以及一些突发事务处理。

3、及时上报采购部仓库畅销和滞销货物情况,对仓库货物库位进行维护,提高仓库周转率。

4、仓库信息部各种电脑单的分析、审核、汇总、归档以及上报工作。

5、协助供应商、仓库总部、销售连锁店处理好货物流通过程中的一些事务以及上报工作。

6、与采购部、连锁销售店一起沟通处理工作中待改进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7、做好仓库安全控制和监督。

8、能独立对仓库的布局进行规划和工作安排

离职原因: 想换一个行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皖西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7

专 业 一: 动物科学 专 业 二: 自学考试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做事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有团队协作意识。执行力、抗压力较强,有相关工作经验,在仓库管理方面有一定方法和工作总结。

2.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二

一、课程性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 《环境科学概论》具有明显的特点: (1) 学科任务是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导向, 规范与调整人类的伦理、意识和行为规范,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终为人类提供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2) 始终贯彻公平公正的环境观, 环境乃至地球整个系统都不是全部属于人类, 而是地球上全体生命及其后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与基础, 故要求人类尊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学科领域覆盖面广, 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其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 涉及地学、化学、生态学、数学、毒理学、物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 (4) 环境科学仍是一个年轻和发展迅速的学科, 新名词层出不穷, 如生态足迹、绿色壁垒、绿色消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等。 (5) 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密切, 如各种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紧密相关。 (6) 研究方法综合性强, 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 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多样性, 各种方法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7) 知识更新快。环境科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 环境热点不断变化, 环境质量动态变迁。冶金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 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必须走低能耗、低污染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之路。因此,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有能力对冶金行业的环境问题开展全面分析与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在知识广度、深度与侧重点上有别于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1. 按专业性质精选内容, 详略得当。

本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 因授课学时所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理应“因材施教”。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 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 更要突出重点, 即授课内容要包含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并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环境科学的重要问题、热点问题, 尤其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根据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及培养方向,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详略选择。在讲解的过程中主要以现有冶金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为案例, 讨论冶金行业三废高效治理与资源化,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环境意识, 将环境科学与冶金科学融为一体。

2. 按专题备课, 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备课质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传统的按节备课法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难以根据课本外的大量新信息补充、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本课程结合专业特点, 在简要讲解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本人长期从事冶金行业三废治理与资源化的科研与工程实践, 以及在典型冶炼企业开展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 按冶金过程中有色冶金污染源、冶炼烟气与粉尘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重金属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中物理污染与控制、清洁冶金及有色冶金污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进行模块式备课, 并详细介绍环境科学在新技术方法手段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其在冶金行业的应用。这种根据专业特色精选、补充、调整与重组教学内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表明按专题进行备课和讲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涉及多方面内容, 知识点多, 结构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相应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 本课程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 以案例为核心, 融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于教学, 并集成优化多种教学模式, 实现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 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另外, 当前大多数高校均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时数大幅度压缩, 课堂授课时间很有限。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巧妙表达教学内容, 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使讲课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还能得到美的享受。本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1.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应是教学相长, 课堂上师生之间要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改变了过去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单向信息流的局面, 形成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所以, 教师要避免授课过程中一味地演示课件, 而应不时地走下讲台通过提问、肢体语言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必要板书的地方一定要板书, 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做法:根据冶金工程专业特点, 列出如下专题:试分析历史上八大环境事件中有几起是由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及其内在原因;与重金属有关的湖南湘江镉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湖南岳塘砷污染事件, 等等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开展分析与讨论。采用学生准备、课堂上分组讨论或上台讲解等方式, 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师生互动, 甚至以学生为中心。如讲解物理污染时, 将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冶炼企业物理污染及防治对策等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给以一定的材料,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专题进行备课, 推举一名学生上台讲解。

2. 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 条理清晰, 实用性更强, 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更能充分发挥教师备课的创造性, 有效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依据自己的特点, 选取不同的模块, 同一模块也有不同的侧重。 (3)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模块式教学从内容上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模块式教学中围绕主题将最新颖、最前沿的内容形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教授给学生,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式教学。

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 内容以概述性为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等逐条讲解, 就会出现授课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耐烦的局面, 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由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 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使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案例的引入包括以案例引出本次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讲授中形象生动的多个实例、穿插案例, 等等。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 (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处理新技术、重金属重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重金属废渣硫固定与资源化等) 开展深入的分析, 讲解创新思路的提出、新工艺的设计、工业试验中碰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工程实践的运行, 等等, 并开展相应的环境评价分析。尤其是在讲授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时, 将本人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发的生物制剂法直接深度处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处理冶炼企业烟气洗涤含汞污酸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工业试验及生产运行现场的录像资料播放给学生, 此种科技知识转化为工程应用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实践表明通过案例教学, 用案例引路有效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效果非常显著, 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4. 实践式教学。

课堂讲授对学生来说缺乏直观认识, 空泛的灌输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在活动课中插入一些调查研究性的任务, 让学生们深入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资料, 比如我国的三河三湖七大水系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水质现状, 各大城市大气质量现状及环境质量公报, 历年来国际环境日主题等, 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阐述自己的思想, 力求大胆创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以小组为单位, 以环境问题为主线, 布置环境状况相关调研任务, 并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题目包括校园学生区生活垃圾成分、堆放及处置状况调研;校园教职工区生活垃圾成分、堆放及处置状况调研;学校学生区用水状况及废水性质调研;学校各马路汽车尾气排放状况调研;校园及周边环境噪声污染状况调研;桔子洲头沿线湘江水污染源调研;桔子洲尾沿线湘江水污染源调研;主校区大门口及公交车站大气污染状况调研;主校区荷花池、铁螺塘及南校区半月湖的水质状况调研等。多年的实践表明, 学生通过以上简单的小课题的调研与实践主动去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最佳方案, 掌握并灵活运用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 通过调研他们的实践调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个人能力。

5. 多媒体教学。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 课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备课时, 以课程内容为基础,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注重色彩、图案和文字的选择与排版, 为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在播放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时充分体现了其直观性, 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概论性质的课程本身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恰好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及信息传授量,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其对学科知识系统的记忆和领悟能力,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以使用PPT电子教案为主, 课堂教学充分应用了动画等多媒体技术, 发现学生对动画图片和视频材料感兴趣, 比教师单纯讲课更有吸引力, 所以在教学中精心筛选了与教材内容相关性高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 如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 某些课程存在教师要很好地控制教学进度的问题, 但对于《环境科学概论》这门概论性质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存在学生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当然,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适当辅之以黑板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高质、高量”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 充分采用模块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手段, 并让学生上台参与课程内容的讲解;在讲授基本方法与知识的同时穿插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冶炼行业的工艺特点, 用原理启发式分析冶金行业的环境污染及“三废”处理工程实例;强调科研促教学模式, 将本人及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思路与成果传输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仅靠采取一些新的治理措施、关闭一些污染源, 或发布一些新法令是解决不了的, 环境问题的解决植根于更深层次的人类社会改革中, 它包括对经济目标、社会结构和民众意识的根本变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满足市场需要,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环境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 本文结合冶金工程的专业特点及《环境科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教学中提出在简要讲解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按冶金过程中有色冶金污染源、冶炼烟气与粉尘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重金属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中物理污染与控制、清洁冶金及有色冶金污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进行模块式备课, 根据专业特色精选、补充、调整与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 以案例研究为核心, 融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于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 高效集成与优化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块式教学等方法, 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此教学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志峰, 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李川, 张银龙, 罗红艳, 陈喆敏.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 2009, 25 (18) :162-164.

[3]邹卫华, 韩秀丽.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0 (2) :58-60.

[4]王强.多媒体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6) :187-190

3.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三

【摘 要】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学生个人成长,并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在重视本科生基本科研能力及兴趣培养的同时,致力于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建立本科生实验实践教育体系,强化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深入挖掘本科生科研创新潜力,对高素质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物科学 本科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2015JXGG01)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35-02

【Abstract】Cultivating the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growth of them, but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y.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in the undergraduates basic research ability and interests in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commit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undergraduates experimental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 undergraduate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system, in-depth exca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otential,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Animal Science;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model of cultivation.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方式,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思维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如何培养高素质科研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院校传统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该专业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迅猛发展的研究性学科,原创与创新则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因素[1]。因此,如何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及生产实践经验则成为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就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1.培养科研创新兴趣,夯实科研创新基础,革新课程教育体系

1.1 以兴趣培养为基点,启发本科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本科生对本专业的科研创新兴趣,增强科研创新意识,通过课堂内外的宣讲、科研实例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科研选题和准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了解相关研究课题的基本知识并查阅专业文献,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科研热情[2],从而充分发挥本科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其科研创新思维。

1.2 以专业训练为核心,强化本科生创新能力

1.2.1 文献检索及阅读训练

文献检索是科研创新准备阶段,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获取大量文献资料的过程。文献资料中涵盖了国内外相关课题发展的最新动态,是本科生快速了解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在科研过程中确定研究方向、评价研究成果的依据。中外文献阅读、文献检索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本科生必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之一。动物科学专业从新生入学起,依托各种教学环节并开设相关课程,着手于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及科研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期提升其科研能力。

1.2.2 实验能力的培养

文献检索只能为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奠定理论基础,而支撑研究课题最有力的证据还是实验数据[3]。在动物科学专业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实证资料都来源于实验,因此,学院非常重视对本科生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本科生设有开放性实验室,以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为我院学子搭建一个真正能够参与科研设计与实践的平台。

1.2.3 论文撰写能力训练

科研能力的体现、成果的展示、学术水平的高低及所有科研过程,最终都要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人员想要有效地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有通过书面的学术论文才能得以实现。对于本科生来说,论文的撰写不仅要注重内容,还应注重形式,论文内容是确保论文质量的基础,论文形式则规范论文格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治学态度。本专业设有论文撰写的专业课程,并有严格的课程考核,通过系统地学习,大幅度提升了本科生的论文撰写能力。

1.2.4 科研素质的培养

科研素质不仅是本科生从事科研创新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本科生从事其他工作和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动物科学专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积极为其科研能力训练创造条件和氛围,如按期举办畜牧专业知识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性试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学术竞赛及科研学术交流等。通过良好地科研素质训练,大学生不仅获得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1.3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设置创新课程体系

创新主体对各类知识的整合水平以及其所掌握知识面的宽窄对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借此拓展学生知识面。其次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促进学科交流,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其他学科相关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4]。

2.立足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实验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1 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三位一体,强化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

在实际生产实验中,基础实验属于认知验证性实验,侧重本科生基本素质与认知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基础科学实验及基本技能实验。专业实验是综合模仿性实验,注重专业素质与应用技能培养,包含专业综合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创新实验又称为创新实战性实验,包括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及开放性创新实验,强调研究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5]。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习和实践[6],动物科学专业通过优化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组合,以创新实验为主线,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对本科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了全面培养,使本科生科研实验水平得到提升。

2.2 以“产学研”关系为纽带,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实践平台

我国本科生虽有较为扎实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其创新水平及实践能力仍较为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7]。学院应切实开展与企业实践技术、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利用“产学研”关系及其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培育更多社会所需的的创新型人才[8],加速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与孵化培育,为学生科研创新提供“实战”平台。

2.2.1 携手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

开设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管理者、技术能手、优秀校友进校园,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做专题报告,在这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人员技术需求及畜牧行业的前沿信息,引发学生科研创新兴趣。

2.2.2 创办企业助学班并设立企业奖学金

企业基于自身行业需求,为品学兼优、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现金奖励并开办企业助学班,极大地激励本专业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其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科研创新热情。这不仅对校企深度合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进一步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2.3 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

学生在完成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带着导师的部分课题任务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完成导师所交付的科研任务及生产任务,从而熟悉掌握操作技能,进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生产第一线,并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中,激发其科研创新的灵感。

3.因材施教,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3.1 本科生导师制在动物科学学院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牛津大学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发源地[9],导师会因材施教,并依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细分,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并对其培养,其培养模式的开展,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动物科学学院校作为畜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注重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科研素质,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导师带教模式,可组织带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为学生指导毕业论文的选题、查找文献、写作等方面的同时,保证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力争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3.2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3.2.1 精心遴选本科生导师

动物科学专业对本科生导师的遴选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政治立场必须坚定,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品德要高尚,再者专业知识必须渊博深厚,能够对本科生有一个合适的培养计划。选择导师时是双向选择制,由学生自愿填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经导师与学院商议决定。导师与学生以1:1或1:2的比例进行帮辅带教。

3.2.2 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本科生导师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辅带教,为其个性化发展制定个性化修读计划并提供可行的培养方案,注重对其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建立导师与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渠道,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

3.3 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互带互助模式

组织本科生与研究生相互交流学习,本科生的科研实验由研究生辅导开展,此举既可充分发挥和巩固研究生的实操技能,也可以使两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以期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10]。本科生在这种互带互助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在导师的教导下学习科研创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研究生的指导下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及科研实验操作水平,最终达到最大幅度提升本科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4.结论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对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学生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了自主探索、研究、发现。这不仅提升了本科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进本科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大大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能激发起其科研兴趣和科研热情。近几年,畢业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比例逐年上升,不得不说,本科生时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后期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立健全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体系,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对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吉,侯鑫,刘明秋,等.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78-181.

[2]姜从盛.对高校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2(1):25.

[3]屈锋,程火焰,阳国峰.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19-121.

[4]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16.

[5]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05-110.

[6]商艳,徐晓璐,李强.教学医院实行实习医师导师制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3-84.

[7]吴树青.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1-7.

[8]徐金梧.校企零距离对接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2007,(5):31-33.

[9]王璐,朱勤厚,苗乃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实行导师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11(3):29-31.

[10]李耿,吴庆光,胡晨霞,等.导师制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44-146.

作者简介:

孟 军(1986—),男,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马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

通讯作者:

4.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四

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因此动物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来说很好。学生毕业 后可以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动物生物技术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产品研发工作。()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 可在各级政府部门、进出境和国内各级动植物检疫机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集团等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执法、教学科研、新产品研制、商品监督检验、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监督及产品质量检测、科技推广等工作。

5.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解读 篇五

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各种动物的养殖包括养牛、养羊、养鹅、观赏动物饲养等,动物营养、遗传、繁殖、兽医学、牧草学、生态学、农业机械、农区规划、肉制品加工学等。要看许多的技术资料片,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并参观许多的牛、羊、鸭等农场,你将亲自参加动物生产活动;你能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火腿肠,还能喝到自己挤出的牛奶,甚至动手接生一头小羊。不论大学还是专科学校,都将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作为学习的重点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职业规划。运用书本所学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6.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六

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内容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经营管理、饲料生产、饲料资源开发、饲料品质监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三、主要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化、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饲料配合学、饲料质量检测学、饲料添加剂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等课程。

四、学制:本科学制四年。

7.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七

1 当前各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教学实习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资的增加,大部分高校均具有良好的课程实验设施,能满足大学生室内课程实验所需条件。然而在应用型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多数学校只是重视了理论教学和室内实验条件的改善,而忽视了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许多学校在学生实习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对教学实习环节不够重视,不具备良好的开展教学实习的条件和环境。而且建立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偏少或建立的是非实质性的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生产实习大多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认识肤浅,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很难见到成效[1,2]。

1.2各论课程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应用性较强的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各论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各论课程教学中,许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1) 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习;2) 在理论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用参观等方法代替实习; 3) 在理论课程讲授结束后,开展没有指导教师的“分散实习”[3]; 4) 只有理论讲授,没有实习。

上述教学模式和方法均存在着诸多弊端: 第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后续的实践实习过程中往往需要重新进行理论的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第二、第三和第四种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理论上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掌握,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了限制或缺乏,在今后的毕业实习和就业中由于没有实践的考验,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第一任职能力无从谈起,在后续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1. 3 培养体制的不严格导致各论课程学生实践培养的松懈

在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许多学校演习多年的两段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分离,从而从培养体制上造成对于实践实习过程的不重视; 同时由于许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知存在误区,想当然地认为现代畜牧业的养殖模式依然演习多年来的传统饲养模式,使得学生忽视了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教师实践能力缺乏不足以支撑本科生各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改进,许多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更多倾向科研能力的考察,因此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忽视使得各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不能支撑动物科学专业各论课程的教学,使得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空谈。

2 以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

2. 1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

在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各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制订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调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各论课程集中安排到一定时限内完成。以“养猪学”课程为例,将课程集中安排到半个月内,采取上午理论课、下午实践实习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的时限内,将学生分配到养猪场的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定期轮岗。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亲自参与猪场的管理和生产计划的制订,参与各个生产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并参与解决遇到的问题。

2. 2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2.2.1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调整是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

课程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4]。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要求某一各论课程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在这一时限内尽量只安排该课程的实施,从而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实习、问题分析、参考文献查阅等,因此需要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调整作为保障。

2.2.2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程完成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由于理论课后马上接触生产实践,因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分布在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每天课后的讨论以及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3教学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传统的教学由于没有实践过程的参与,因此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要求上午理论教学,下午实践实习;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在每次理论课程实施过程中,都要与实践内容相结合,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内容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2.2.4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相关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由于每次理论课程实施过程后马上进行实践内容的实施,而且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马上需要解决,因此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作为教师必须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所预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但能够将现在的养殖现状介绍给学生,而且必须能够使学生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信心。

2.2.5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由于传统的动物科学专业各论课程为两段式教学,因此课程分别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参与实施,教师人员固定且人员较少。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需要在课后将学生分布在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因此要求参与的教师相对较多。由于学生在刚进入养殖区时经验相对较少,对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不深,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要求养殖场内的所有教师、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均要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和指导中。

3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成效与应用前景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是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促进就业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第一任职能力培养为宗旨而建立起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改革模式实施以来,已经有多届学生毕业并进入到科研院所、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1 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加强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的动手机会大大增加,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对生产实际的认识更深入,效果更明显,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及今后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5]。与以往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相比,参与实施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学生已经在就业和工作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第一任职能力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3. 2 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6,7]。该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广大动物生产各论课程教师已经开始在注重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关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同时由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形式较为灵活,教师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

4 小结

总之,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在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各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新的模式也带来了管理上、质量保证、成绩合理评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静伟,梁国伟,李文军.改革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实践能力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1):51-53.

[2]刘会君,项斌,计伟荣.改革生产实习模式提高生产实习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30-132.

[3]张育.基地教学: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合作共赢的法学专业实习模式[J].法制与经济,2007(7):124-125.

[4]张鄂,奚延辉,毛世民,等.创建新型生产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生产实践综合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63-66.

[5]汪雪琴,张贝克,吴重光.改革实习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83-85.

[6]汤彩萍.“工学结合”生产实习模式的实践与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3-54.

8.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八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34-03

环境科学是包含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环境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从社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长江大学把《环境科学概论》既作为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又是其他专业环境素质教育的必(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环境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对后续环境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培养学生评估环境质量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长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所开设的“环境科学概论”,糅合了环境概论基础理论与环境监测的实验教学内容,其中不仅存在较多新的概念和思想,还存在丰富的实践知识,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它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非常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在理解和掌握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该课程教学的探讨对于更好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结合“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特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选择合适教材

立足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有必要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充实[1]。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围绕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同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引用了大量实证数据和常规参量,其特点是取材丰富、涉及面宽,适合经济、管理、法律等文科专业[2]。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系统地提出了环境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编写上增加了许多不少资料和图解说明,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人居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引入,使环境科学的范畴过于宽泛[3]。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4]。林肇信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态学、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环境标准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等专业进行环境基础知识教育的经典教材[5],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治理三废的基本技能。综合对比各版本教材,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近三年来以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作为主教材,吸收《环境保护概论》精华内容,同时注意实时更新学科最前沿信息。但课程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知识的框架,更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获得则是来自对日常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整理的过程。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以所选用教材为纲,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不断对相应内容进行更新和深化,每年授课内容至少有25%的更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农学植保专业的选修课,“环境科学概论”理论教学一般安排3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总论,主要有绪论,包括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发生和发展以及和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基础等;第二部分讲环境污染与防治分论,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体环境污染与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简)、物理性污染与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环境等内容;第三部分讲授环境管理的有关内容,主要有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内容;第四部分讲授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为了提高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各章节开始讲解之前,均会将本章节重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适当预习,课堂上提问以前所学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各章节结束后,针对当前热门环境问题布置相关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加强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巩固了教学成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扩充性资料。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及网络资源地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讨论等互动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探索。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把课程的讲授内容做成形象直观、教学容量大的教学课件,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板书结合,通过适时板书、巧设提问,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除了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外,注重激发学生对环境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问题,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填鸭式”学习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四、優化考核评价体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便利性,但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很差,而且良莠不齐;另外这种便利性也可能导致学生懒得“死记硬背”,学习惰性更加严重。环境学概论中基本概念、专业术语较多,课程的成绩评定应注重学生平时对具体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参与,教师可通过学生出勤率、平时小测、小组作业成绩、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及综合考试等环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又紧张、竞争又和谐的环境中培养起对生存环境的欣赏和热爱。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环境教育基础课,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及后续环境系列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授课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生.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7-59.

[2]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程发良,常慧.环境保护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苏玉萍,陈庆华,林佳.“环境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53-155.

[7]丁文慈,胡劲召,陈文山.环境学概论的教学方法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2011,(1):54-55.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基础课和核心课教学课件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Y2009036)

作者简介:秦巧燕(1972-),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研究;通讯作者:朱建强(1963-)男,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水土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研究。

9.动物科学专业概论论文 篇九

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淑红,王京仁,王文龙,曾伯平,夏维福,成钢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文章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建议,以促进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Animal Science Practicing Teaching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LI Shu-hong, WANG Jing-ren, WANG Wen-long ,ZENG Bo-ping,XI Wei-fu, ChengGa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415000)

Abstract: practicing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of teaching in

culturing students, practice skill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 in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This paper put forward practicing teaching problem and the way and proposition on animal science specialization practicing teaching reform, for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animal science specialization practicing teaching.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specialization;practicing teaching;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近些年来,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掌握熟练的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疾病诊疗技术的实用人才。如何认清21世纪高等教育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科学继承专科教育所积累的教育思想观念,弄清地方院校本科教育和专科 ★基金项目: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No:127)

2006年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No:JGZD0608)

★作者简介:李淑红(1964-),女,山东禹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教育的差异,研究和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将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比理论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必然经过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勤奋,朴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专业劳动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1]。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等学校都在反思实践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研究实践教学对高等教育发展及对培养大学生的深刻意义,并在实践高等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的大学,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实践教学的管理形式比较科学,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非常显着。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研究的不够深刻。如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根据长期专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设定,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受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影响较大,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等问题,结合我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实践教学改革背景

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我院是我国科教体制改革的高校之一,1999年由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分院合并组建的新升地方本科院校。2003年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由原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分院畜牧水产专业专科转化而来。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得到改进和提高,但长期以来延续学年制的管理方式,实践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从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到实施管理的改革,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院的实践教学,正在由学年制的管理机制向学分制的管理机制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改革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建立保障机制,实施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

湖南文理学院升本7年,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初步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学院经过2006年国家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结论。学院的实践教学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来说,问题依然存在,不可忽视。

一是对实践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未能完全改变过来,对实践教学检查监督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制不完善,不少实验课开设时没有经过论证,缺少实践教学资料等,没有严格的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制度,造成学生轻视实验,敷衍实验的现象,出现课外实践教学可好可差,甚至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学教科书、考课堂笔记、及格就能毕业的现象。二是实践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实习基地缺乏,仪器台件数不够,设备老化,生均资源不足,实

践教学时间减少,内容简化。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不适应,教学方法不尽合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进行科学整合,内容重叠及脱节现象较突出,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开设较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足20%,实验课教学上,大部分由教师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按部就班去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实验教师队伍不适应,存在实验教学人员的“流变性”,造成实验人员不专职,组织管理难以落实,实验教学质量难提高。缺乏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员由非专业人员承担,只起到保管员和清洁工的作用。实验教学基本是理论教师兼任,理论教师因工作量较多,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落不到实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难以实现专业实验室的开放。五是考研因素影响,考研热的盛行使毕业班中考研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而考研的准备往往集中在第四学年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时期。学生为了参加研究生考试,将精力集中在考试科目的复习迎考上,放宽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疏忽专业毕业实践实习,个别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转变观念,坚持实践育人的思想

按照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对心理、品德、意志等非素质进行锻炼,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创新、实践能力[2]。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专科式实践教学模式及旧的传统观念,坚持实践育人观点。

3.2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及方法

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减少重叠的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开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大实验,一改过去每三节课做一个小实验的做法,例如集中学习家畜繁殖学技术,了解冷冻精液的制作过程,精子活力的检测技术,及不同动物人工授精的实验方法后,可集中1周时间进行实验。改变过去动物营养学实验课中对饲料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以小实验课形式的独立开设,改成综合性大实验。由学生独立测定某种饲料的这些多项指标并做出综合评价等。

学习国外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臵,注重实验课,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的实验课,单独列为课程,保持一定的学分[3][4]。

对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产过程和动物疾病,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音、画、影、文、动漫多种表现形式形成的多路视听刺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积累在课堂和现场教学上不易获得的临床知识[5]。

3.3立足地方特色构建新的动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适应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动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见附表)

附表动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课 程

编 号

13130001-3

13130005

13133301

13133302

13133303

13133304

13133305

13133306

13133307 课程名称 教学 时数 学期 学 分 考核 方式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主要实践内容 生物学基础实践模块 138学时 1-4 12 动物生产实践(一)动物疾病实践 90学时 39学时 5 6 6 6 7 8 5 3 1 4 1 12 14 4 参见3.3.1 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综合专业课课程实践综合 水产养殖 技术咨询,义务诊疗,调查研究,参观学习家畜禽及经济动物生产 动物生产实践

(二)4周 社会实践 1周 动物生产实践

(三)12周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4周 科学研究训练 4周创新实践环节、科技论文

写作,专业外文翻译、文

献资料检索,计算机网络

与多媒体技术

小 计37周37

3.3.1生物学基础实践模块

为生物学“531”基础课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省教研教改)部分内容之一。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普通生物学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动物病理药理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生物机能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现代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生物化学实验》。

3.3.2动物生产实践(一)

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综合。按课程类别设臵。

3.3.3动物生产实践(二)

结合本地特点开展水产养殖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为4周,4学分。在校外水产养殖基地进行,注重水产养殖生产的典型技术,包括养殖品种,人工繁殖、育苗、苗种培育、病害防治、同时将一些理论知识放到实践教学中教学,边学边教,边学边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

3.3.4动物生产实践(三)

安排在第7学期,时间为12周,12学分。包括动物生产综合实践和动物医学临床综合实践。学生到畜禽畜牧场、经济动物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生产各环节,熟悉动物生产的各个过程,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动物营养技术,畜禽疾病免疫程序,常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等。并通过邀请企业、畜牧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介绍企业及畜牧业发展情

况等形式,了解畜牧业发展现现状。并通过实习日记、实习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综合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效果。

3.3.5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从事生产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为1周,1学分。也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利用第4学期和第6学期暑假、双休日或课余时间安排实践活动。结合本专业开展技术咨询,义务诊疗,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地方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配种站、大型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等进行送技术服务。实习结束后就实习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社会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提交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3.3.6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为14周,14学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和知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专业综合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为缓解就业引起学生精力分散的矛盾,可将选题工作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并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实习评价体系由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单位的评价、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等环节组成。

3.3.7科学研究训练

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为2周,2个学分。通过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查阅方法,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3.3.8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学生根据 “三结合”即“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的原则,构思实践的全过程,提出自己的创新实践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依托实验室开放,独立完成的一种完整实践环节尝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进行创新实习的潜质。

创新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安排在第5~6学期课外进行,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通过创新实践环节,发现自己欠缺那些知识,在第6学期和第4学年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弥补。将整个创新实践环节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课题构思阶段,学期初,向全体学生布臵创新实践任务,要求在二周内完成构思、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工作,提出创新实践的题目,并交指导教师审阅,该阶段的工作在课外完成;第二阶段为准备阶段,学生在该阶段进行课题所需材料(实习点、仪器、药品),呈交方案,该阶段工作也在课外完成;

第三阶段为实施阶段,学生在该阶段应完成创新课题的具体内容,写出答辩材料。该阶段工作在课内课外共同完成;第四阶段为总结和答辩阶段,由学生向答辩小组成员汇报创新实践的工作,并回答答辩小组教师提出的问题。

人员组织,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布臵创新实践的要求,明确该创新环节是由学生自拟题目、自由组合完成,每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4人,并由学生自己进行分工,由小组发起人负责,全组同学一起进行实施。系部根据答辩材料和答辩情况,给予奖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未来人才的评价要求是:“学会求知,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综合,具有多科学、多方位、整体性综合能力;学会沟通,具

[7]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不断探索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及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覃志彪,郭亚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102~104

[2] 金光明,杨冰,许万祥,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5):55~59

[3] 高腾云,郭金玲.八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0,08(110):94~95

[4] 刘进辉,孙志良,王水莲,等.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06~1108

[5] 张长兴.动物科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

223~224

[6] 洪奇华,蒋振东.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6:91~93

10.科学技术概论 篇十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作为一场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4、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5、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6、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

8、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有利于提高文管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近代科技发展史、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高科技领域的状况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包含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注重“以论带史、展望未来”,注意了文理之间的结合。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建议,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限于纸上谈兵。而应增加趣味性!以专题探究式教学为主,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意味着更多地控制和支配,而“学”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而,建立由多学科精英组成的教学团队,有效组织多学科交融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及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努力从“引导”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与动力。以科技前沿专题为主线,开设若干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达到理性思维彼岸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专题的确定、调研问题的界定、学习方法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环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本质,并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科学技术探究的经历内化为科学素养。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搭建自学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建成了以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音视频资料库等丰富l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为学生自学提供信息资源与交流平台。以实践活动为拓展,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互动

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得到来自实际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收到良好效果。完善考试与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国际导游个人简历下一篇:残疾人困难家庭补助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