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二次灌浆料方案

2024-12-09

设备二次灌浆料方案(精选6篇)

1.设备二次灌浆料方案 篇一

西安市科技四路(丈八北路~西三环)桥涵工程 箱梁钢绞线张拉、压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西安市科技四路(丈八北路~西三环)桥涵工程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箱梁预制斜长为39.918m、高度2m、中梁顶宽2.4m、边梁顶宽2.93m底宽1m。共计10片梁,每片梁各2×6束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2003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单根钢绞线直径Φs=15.20mm、钢绞线面积A=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并掺膨胀剂、阻锈剂,膨胀率符合小于10%的规范要求。压浆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技术。

二、总体方案:

梁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混凝土养护龄期冬季≥10天,其余季节≥7天。进行张拉预应力钢束,钢束张拉采用伸长值与张拉力双控。张拉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及时压浆封锚。

三、.预应力张拉工艺及操作要点

1、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

图1 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图

2、预应力体系张拉:

预应力张拉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单束双端对称张拉、应力与伸长值双控法施工工艺,张拉操作。3.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3.1、张拉机具及仪表选用及校验:

预应力机具及仪表(压力表精度应>1.5级)应由专人管理及使用,应定期维护和检验。(1)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2)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并定期检查。(3)千斤顶为穿心式,额定张拉吨位为张拉力的1.2-1.5倍。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标定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a.预应力机械长期不使用或使用期限超过6个月或200次; b.油表不回零,或严重漏油

c.主要部件损伤,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d.延伸量出现系统性偏差 3.2.回归方程式

压力表和油泵经过标定后,根据试验报告上线性回归方程式,进行计算。双控以表的读数为主,伸长量检核

3.3人员准备:张拉作业人员必须具有预应力施工知识且施工经验丰富,经过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注意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包括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操作设备的安全及结构物本身的安全。确保操作正确,杜绝违规操作。

3.4设备准备: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进行配套标定。

3.5安全措施的准备:必须在千斤顶前端2m处架设牢固可靠的挡板,挡板强度,尺寸要符合安全规定。操作人员必须在千斤顶侧边,挡板与千斤顶间严禁站人,防止夹片弹出伤人。施工现场必须有确保全体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预防措施。

3.6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是保证预制梁质量的关键工序,浇筑砼标准养生7天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方可进行张拉。强度的检验必须是同批次、同期、同养生条件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4、张拉工艺:(1)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S5224-2003)规定,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2(0.75fpk)=1339.2(1395)Mpa(边、中梁)。其中N1、N2、N3、N4号钢束为1395Kpa,N5、N6号钢束为1339.2Kpa.钢束采用两端对称张拉。(2)预应力张拉顺序

张拉顺序为N4、N2、N3、N5、N6、N1号钢束,(3)张拉控制

a.应力控制: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最大张拉控制力。张拉到100%应力持续荷载2min时观察油表指针,荷载是否稳定,不能稳定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才能继续作业。

b.伸长量控制: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到设计值时,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控制在±6%以内。实际伸长量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伸长值进行校核。在张拉过程中要注意梁体特别是顶腹板砼的变化,必要时,派专人进行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以便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4)张拉程序:

a.张拉程序按要求进行,其张拉程序为: 钢绞线采用:低松弛力筋:0→0.15σcon(荷载5分钟)→1.0σcon(持荷10min)→1.0(锚固)。b.理论伸长值计算:

本工程设计引申量为:N1、N2号钢束为13.9cm,N3、N4号钢束为13.8cm,N5号钢束为13.2cm、N6号钢束为13.3cm。c.实测伸长值:

在初始张拉力15%σcon状态下作出标记,钢绞线张拉20%σcon作为初应力,初应力伸长值采用理论推算伸长值,15%σcon~100%σcon的伸长值作为实测伸长值。(5)偏差处理:

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否则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在查明原因并加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张拉完成以后,实际测量的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不应超过±6%,否则采取如下步骤予以调整。

a.对千斤顶以及与之配对使用的压力表进行重新校准。

b.对钢绞线作弹性模量检验(注意:在每批次钢绞线到场后,所用部位的理论伸长量,需经过该批次新材料的弹性模量值重新计算理论伸长量)。c.放松预应力钢铰线重新进行张拉。

d.预应力钢铰线用润滑剂以减少摩擦损失。

(6)张拉后的多余钢绞线用砂轮切割机切除,外露3~4cm,严禁用电焊焊割或乙炔气割。

5、预应力施工注意事项

(1)施加预应力前,对砼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尺寸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强度不低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低于设计标号的90%。

(2)穿束前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位置正确,孔道内畅通、无水分和杂物。浇筑砼前穿束的孔道,在可能条件下,在管道安装后、浇筑砼前检查预应力钢材是否能在管道内自由滑动。

(3)预应力钢材可分批、分段对称张拉,其张拉顺序符合设计规定。(4)预应力钢材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

(5)所有张拉设备、仪表设专人领取、保管,不准挪作它用。

(6)预应力张拉工序属关键工序,也属重要隐蔽工程,除施工人员自检、互检外,专职检查部门对其张拉程序、张拉顺序、张拉力值、静停、伸长值、断丝滑丝等进行监督性的旁站检查。

(7)每孔箱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8)张拉完毕后,预应力记录须经主管技术员或质检工程师签字认可。

四、压浆

1、施工工艺

真空灌浆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抽真空,使之产生-0.06~-0.1MPa左右的真空度,然后用灌浆泵将优化后的水泥浆从孔道的另一端灌入,直至充满整条孔道,并加以0.5~0.6MPa的正压力,以提高预应力孔道灌浆的饱满度和密实度。其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图2 真空灌浆施工工艺图

(1)张拉施工完成后,切除外露的钢绞线,进行封锚。封锚时必须将锚下垫板及夹片、外露钢绞线全部包裹。

(2)清理锚下垫板上的灌浆孔,保证灌浆通道畅通。

(3)确定抽真空端和灌浆端,安装引出管、球阀和接头,并检查其功能。

(4)搅拌水泥浆使其水灰比、流动度、泌水性达到技术要求指标。水泥为强度等级不低于52.5级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添加膨胀剂和阻锈剂,水胶比不超过0.34,不得泌水,流动度不应大于25s,30min后不应大于35s。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小于24小时,压浆时浆体温度不超过35℃。浆体对钢绞线无腐蚀作用。

(5)启动真空泵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6~-0.1Mpa并保持稳定。

(6)启动灌浆泵,当灌浆泵输出的浆体达到要求的稠度时,将泵上的输送管阀门打开,开始灌浆。

(7)灌浆过程中,真空泵保持连续工作。

(8)待真空泵端的空气滤清器中有浆体经过时,关闭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阀门,稍后打开排气阀,当水泥浆从排气阀顺畅流出,且稠度与灌入的浆体相当时关闭抽真空端所有的阀门。(9)灌浆泵继续工作,压力达到0.5~0.6Mpa,持压2分钟。(10)关闭灌浆及灌浆端所有阀门,完成灌浆。

(11)拆卸外接管路、附件,清洗空气滤清器及阀等。

(12)完成当日灌浆后,必须将所有粘有水泥浆的设备清洗干净。

(13)安装在压浆端及出浆端的球阀,应在灌浆后一小时内拆除、清洗。

2、真空灌浆注意事项:

(1)孔道密封检查:将灌浆阀、排气阀全部关闭,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泵抽真空,观察真空压力表读数,当管内真空度维持在-0.08Mpa左右时停泵约1min时间,若压力保持不变即可认为孔道能达到并维持真空,否则重新检查密封。

(2)水泥浆搅拌:搅拌好的水泥浆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灰浆卸出之前不得 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严格控制浆体配比。(3)严格控制用水量,否则易造成管道顶端空隙。

(4)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浆体,严禁采用加水的办法来增加灰浆的流动性,配制时间过长的浆体不应再使用。(5)水泥浆出料后应尽量马上泵送,否则应不停搅拌防止离析。

(6)灌浆完成后,应及时拆卸、清洗管、阀、空气滤清器、灌浆泵、搅拌机等 所有沾有水泥浆的设备和附件。(7)每条孔道一次灌注要连续完成,灌注完一条孔道换其它孔道时间内,继续启动灌浆泵,让浆体循环流动。

五、封锚

压浆完成后要进行清洗,清洗凿毛梁端砼,设置封锚端钢筋并浇筑砼。封锚砼的强度采用同强度等级值的砼。严格控制封锚后的梁体长度;长期外露锚具应有防锈措施。

六、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具体操作严格按批准后的施工方案和预应力施工工法进行。

(2)认真做好自检,互检等检验工作,并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建立自检体系,检验由项目总工、质检部长、试验室和施工队队长、技术员及工班长,层层落实,责任下放到每个工人。

(3)张拉施工前,应认真复核图纸与施工情况,在现场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的试压强度达到设计允许的张拉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4)所有张拉人员施工前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5)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单位,经有关部门核定后继续施工。

(6)预应力筋张拉前,不得拆除承重模。(7)张拉前应对待张拉梁的外观作必要的检查,确认混凝土浇捣质量合格,无蜂窝,空洞、(8)未发现异常裂缝等后方可进行张拉;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调整张拉方案,经批准后再进行张拉。

(9)钢绞线存放在钢筋加工雨棚中,并加盖棚布,防锈。

七、安全、环保施工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预先进行交底,应对张拉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锚具、夹具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玷污、遭受机械损伤或散失。施工时在终张拉完成后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3)张拉设备使用前,应对高压油泵、千斤顶进行空载试运行,无异常情况方可正式使用。高压油管使用前应作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4)张拉时,箱梁两端不准站人,操作人员站在侧面,两端设置防护栏高压油泵放在箱梁端部左右侧。参加张拉人员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特别要戴好防护眼镜,以防高压油泵破裂喷油伤眼睛。操作人员站立位置安全,有回旋余地,高处作业设置平台防护栏。(5)张拉时千斤顶后方不得站人,不得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旋转张拉工具的螺丝或油管接头。张拉过程中,千斤顶两侧需设防护网,千斤顶后设置安全防护板,千斤顶后严禁站人,测量伸长值的人员,须待油泵停机后,站在千斤顶侧面工作。量测力筋伸长值及拧紧螺母时,必须停止开关千斤顶。钢绞线断滑丝处理时,两端都装上千斤顶。

(6)张拉过程中,两端油泵司机统一指挥送油或回油,千斤顶正后方不准站人,油管不准踩踏攀扶。工作完毕打开油阀,切断电源,非油泵司机禁止操作油泵,千斤顶不得超过设计最大拉力和最大行程。

(7)张拉油泵操作者在操作时专心专意,不准与外人交谈,更不准油泵司机开动油泵后去干其它工作。

(8)张拉作业时,不得敲击及碰撞张拉设备,油压表妥善保护,避免受震。高压油管防弯折,防踏压,油管接头处加防护套,防止喷油伤人,不得载压检查油路。张拉时如遇临时停电,立即拉闸断电,以防突然来电发生危险。

(9)切割钢绞线时应注意防止砂轮片破碎伤人。操作人员需带防护眼镜。

2.设备二次灌浆料方案 篇二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设备集成方案

目前,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配置主要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面向间隔, 功能独立。此种模式的运用, 可以提高变电站二次设备应用的可靠性, 使其良好运行。但因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置的智能变电站设备存在硬件配置重复、全站接线复杂的情况, 这使得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效果不佳, 各个设备难以及时运用信息来合理运行。对此, 应当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集成整合处理, 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智能化、先进化、科学化水平。所以, 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整合处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就以变电站来说, 从传统变电站转化为智能变电站, 这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高效。因为IEC 61850标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推广应用, 使得网络采样在变电站中得到有效应用, 推动了智能变电站发展, 也促进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装置。同时, IEC 61850标准的推广应用, 就意味着智能变电站在其影响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更好的发展。而要想真正促使智能变电站良好发展, 就需要以IEC 61850标准为基础, 对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集成整合处理, 使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 可以更加自动化的、先进化的、合理化的运行, 为推动智能变电站良好发展创造条件。所以, 在2010年国际电网公司提出“占地少、造价省、效率高”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为促进智能变电站可以安全可靠、运用灵活、运维简便、节约环保提供保障,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集成整合处理方面显得尤为必要。

二、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研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变电站已经转变为智能变电站, 使得变电站运行更加高效、稳定。但因智能变电站还存在一些不足, 使其应用存在缺陷。对此, 应当规划设计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 从而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整合处理, 提高二次设备的应用水平, 为使智能变电站可以自动化、先进化、智能化的运行创造条件。对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整合, 主要是:

(一) 过程层设备集成

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设备进行集成处理, 主要是对过程层设备进行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集成。因为IEC 61850标准推广应用情况下, 过程层设备中的一次设备, 如互感器、断路器等, 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 促使一次设备所采集的信息可以实现数字化的传输。这就使得二次设备的接口必须实现数字化。而将IEC61850标准作为依据, 对过程层二次设备进行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集成, 可以使过程层二次设备无论是接受信息还传输信息均实现数字化。在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 对过程层二次设备进行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集成, 可以使设备的整体性更加稳定, 并会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考虑同一间隔内其他设备情况, 以便高效的完成数据传输, 为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创造条件。对于过程层设备的集成,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其一就是安装同一个机箱, 使设备与机箱有效连接, 利用此机箱来对电力设备进行控制和调整, 促使电力设备在其硬件上仅有一块电源板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切实有效的应用。其二就是根据过程层设备应用实际情况以及设备运行要求, 重新设计设置集成装置, 将电源、人机接口、网络通信等都纳入其中, 进而将其与过程层设备进行有效连接, 整合对时功能、遥信采集功能, 改进合并单元的电压并列和切换功能, 如此可以使过程层设备可以在集成处理的情况下, 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应用 (如图1所示) 。

(二) 间隔层设备集成

1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所谓保护测控集成装置就是针对11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 主要基于安全可靠的原则, 同时考虑现有运行管理方式。在保护测控集成装置应用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 将其应用于开关柜式10k V、35k V电压等级的线路间隔上, 可以在线路的间隔处安装, 弥补以往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难以安装在开关柜上的问题。保证测控集成装置应用于敞开式开关设备 (AIS) 方式的110k V线路间隔处, 可以有效保护110k V线路, 还可以促使此线路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集中式保护装置

IEC 61850标准的应用推动了网络采样技术发展, 可以实现全站信息共享, 这给母线保护带来了重大改变。以此为依据, 提出的集中式保护装置可以在网络采样的支持下共享全站信息, 并利用网络跳闸来实现多间隔保护电力设备。将集成式保护装置应用到35k V变电站中, 促使集成式保护装置可以实现间隔性保护, 则需要合理设置线路保护插件、主变保护插件等, 使集成式保护装置实时监控和保护电力设备, 促使变电站可以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而将集成式保护装置应用到220k V变电站中, 应当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来运用装置。也就是根据220k V变电站的实际情况, 利用多间隔的采样传输光纤来设置集成式保护装置, 这可以使集成式保护装置在220k V变电站中充分发挥作用。

3集成测控装置

集成测控装置与集成保护装置 (集中式保护装置) 类似, 主要针对现有变电站保护和测控分开配置存在设备数量大的现状而提出。由于以往变电站中应用的测控装置对实时性要求较低, 这使得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难以考虑母线间隔这一问题, 这使得测控装置无法有效的、准确的进行间隔稳态数据的测量, 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而集成测控装置的应用, 则可以弥补传统测控装置的缺陷。以下就对集成式测控设备的集成进行说明。

(1) 3/2接线形式下测控设备集成

3/2接线形式的测控设备的集成, 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测控装置经常断路、线路受损、高抗配置的问题。对于3/2接线形式下测控设备的集成是每2串或多串的测控设备相互集成, 进而对整个变电站的电压等级进行测控。但具体进行测控设备集成过程中, 需要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那就是光线端口的宽带问题。根据IEC 61850对于数据帧的定义, 每台Mu发送的IEc61850—9—2格式的数据帧所用宽带, 需要通过其计算公式来合理计算。计算公式为:

注:Ω表示为宽带;C1=9.54×10-7;C2=8;τ表示为每周波采样点数;Nid表示为每帧采样数据通道数量;ε表示为每个数据帧中除采样值外的其他数据占用的字节数。

为保证交换机的合理使用及数据帧传输的完整性, 利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利用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 所需要的宽带值, 以此为依据, 合理设置测控设备集成的端口宽带, 如此可以实现3/2接线形式的测控设备的有效集成。

(2) 66k V及以下电压等级测控设备集成

由于66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一次主接线常见于两种情况。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是高电压等级变压站的低压侧, 使66k V的侧主线接在测控电压的母线上, 在与变压器、电容器等无功设备进行连接。为了使66k V及以下电压等级测控设备可以有效集成, 可以安装每段母线配置情况, 将具有各种功能的设备通过统一的母线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母线上设置“直采直跳”的采样跳闸方式, 摒弃了采用独立的功能插件和CUP单元, 如此可以使集成式设备具有整合保护、测量、计量、寻波等多种功能。

(三) 站控层设备集成

因为站控层设备主要由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工程师工作站、PMU数据集中器、计划管理终端等设备构成。综合站控层设备应用情况来看, 说是对站控层设备集成倒不如是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构建。因为利用站控层设备来构建一体化监控系统, 可以使其有效的梳理和整合变电站的数据流向、应用功能, 如此可以使变电站更加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其实, 利用站控层设备来组建一体化监控系统, 可以减少站控层设备的应用, 降低设备应用成本;可以更加智能化地管理变电站, 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可以着眼于未来二次电力设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断维护、优化、创新变电站, 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结语

在我国智能变电站应用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 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集成化处理, 可以使智能化变电站设备得到创新、优化和调整, 进而降低变电站设备成本,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质量, 为推动智能变电站朝着自动化、先进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总之, 对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设备集成、间隔层设备集成、站控层设备集成处理, 将真正意义上促进智能变电站应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益民, 杨宇, 樊陈, 等.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03) :194-199.

[2]曹亮, 陈小卫, 肖筱煜, 等.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J].电力建设, 2013, 34 (06) :26-30.

[3]黄怡毅.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集成整合方案[J].广东科技, 2013, 22 (10) :78-79.

3.二次供水关键设备招标技术要求. 篇三

1.1整套设备采用微机变频控制,运用模糊控制技术,使整套设备始终处于高效区运行,达到充分节能的效果。

1.2能够手动和自动控制,并自动检测液位、压力等和设备故障,实现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备用泵的切换,多泵联网及微机联网控制的要求,也可用于单台或多台水泵的运行控制。

1.3设备应具有远程监控,监测功能。远程网络监控功能分别监控并显示各个关键点的工作压力、设定压力、流量,自来水的进水压力,各台水泵的工作电流、频率、电压等参数,并具有预警及报警处理功能。对设备24小时进行远程控制、监测。

1.4如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应采用予压自平衡技术,稳流补偿技术,真空抑制技术,负压反馈技术、空气自动隔断技术,来保证设备工作时对主管网不产生负压影响,对周边用户的用水不产生影响。整套设备必须为全密闭结构,水通道材质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保证水与空气的完全隔离,避免对水产生任何污染。

二、水泵技术要求

1.1居住建筑二次供水设施选用的水泵,噪声应符合行业标准《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8-1999中的B级要求;振动应符合行业标准《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7-1999中的B级要求。公共建筑二次供水设施选用的水泵,噪声应符合行业标准《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8-1999中的C级要求;振动应符合行业标准《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7-1999中的C级要求。2.2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水泵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噪声、节能、维修方便;

2、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水泵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

3、用水量变化较大的用户,宜采用多台水泵组合供水;

4、应设置备用水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

5、水泵应采用格兰富、ITT、威乐等国际知名品牌或采用配置进口轴承的国内知名品牌产品。

2.3水泵的效率应不低于《离心泵效率》GB/T13007-2011规定值,并取得“中国节能产品认证证书”。

2.4水泵配套电机采用进口或国内知名品牌,全封闭风冷鼠笼式2级式标准电机,防护等级为IP55,绝缘等级为F级,效率等级不低于《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规定的2级标准。电机外壳采取烤漆工艺。

2.5水泵各过流部件如叶轮、腔体及外筒应使用304或316不锈钢材质,采用冲压一次成型,经机器人激光无缝焊接,精度高,品质稳定。

2.6水泵的轴和轴承应为不锈钢材质。水泵密封应采用集装式免维护标准机械轴封,满足耐腐蚀、耐磨损、及更换周期要求。

2.7联轴器采用对开式联轴器,与轴之间应有定位销,安装后无需重新定位,联轴器外应有不锈钢的联轴器套保护。

2.8水泵的泵头及基座制造材料为铸铁或承压能力更高的材料,并使用电泳漆处理。

三、稳流补偿罐、气压罐技术要求(无负压)

3.1稳流补偿器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SUS304以上),厚度厚度为4-6mm。

3.2稳流补偿器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直接串联的市政管网或有压管网的最大给水压力。稳流补偿器容积应根据现场调查的市政管网给水量以及设备额定供水流量确定。

3.3稳流补偿器底部应设泄水装置,顶部应设置吊耳。罐体具备低水位传感器,并与变频控制柜连接,从而达到低水位自动停机保护。3.4稳流补偿器应按照《压力容器》GB150-2011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制造,筒体及封头厚度应按GB150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公称厚度不得小于4mm,且封头尺寸应符合《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JB/T4746的要求。

3.5稳流补偿器的承压焊缝,应采用氩弧焊和自动电弧焊。焊丝应符合YB/T 5092的要求。焊接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缝高度不小于母材厚度。焊缝与母材应当圆滑过渡,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咬边、表面气孔、弧坑、为填满和眼肉可见的夹渣等缺陷。承压对接焊缝应进行无损检测。

3.6稳流补偿器支座应符合《容器支座》JB/T4712.1的要求

3.7气压罐(能量存储器)应采用不锈钢材质(SUS304以上),按照《压力容器》GB150-2011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制造。

四、水箱(或水池)技术要求

4.1水箱制造应使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sus304以上),焊缝应进行抗氧化处理。制造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图集02s101《矩形给水箱》的相关规定。

4.2水箱(或水池)宜独立设置,且结构合理、内壁光洁、内拉筋无毛刺、不渗漏。

4.3水箱(或水池)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并能独立工作。

4.4水箱(或水池)高度不宜超过3.5m,水箱高度不宜超过3m。当水池(箱)高度大于1.5m时,水池(箱)内外应设置爬梯。建筑物内水池(箱)侧壁与墙面间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水池(箱)与室内建筑凸出部分间距不宜小于0.5m;水池(箱)顶部与楼板间距不宜小于0.8m;水池(箱)底部应架空,距地面不宜小于0.5m,并应具有排水条件。

4.5水池(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人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水管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进水管口底应在溢流水位之上100mm;进水管应装设与进水管径相同的自动水位控制阀(杠杆式浮球阀或液压式控制阀),并不得少于两个,两个进水管口标高一致。

2、出水管管底应高于水池(箱)内底,高差不小于0.1m;

3、进、出水管的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 4.进、出水管上必须安装阀门,水池(箱)宜设置水位监控和溢流报警装置;

5、溢流管管径应大于进水管管径,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溢流管出口末端应设置耐腐蚀材料防护网,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m的空气间隙;

6、泄水管应设在水池(箱)底部,管径不应小于DN50。水池(箱)底部宜有坡度,并坡向泄水管或集水坑。泄水管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m的空气间隙;

7、通气管管径不应小于DN25,通气管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8、水池(箱)人孔必须加盖、带锁、封闭严密,人孔高出水池(箱)外顶不应小于0.1m。圆型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7m,方型人孔每边长不应小于0.6m。

五、控制柜技术要求

5.1控制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控制设备》GB/T 3797-2005的规定;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可靠,内外涂层完好、清

洁、整齐;控制柜上部应设有吊装孔,下部应具有与基础固定的安装孔;面板上应设有观察设定压力、实际压力、电流、电压、频率的显示窗口,并有故障报警的声光显示;面板上应设有水泵启、闭状态显示、功能指示标志;内部配件装配合理、结构紧凑、维修方便。其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的要求,且不应低于IP30。

5.2控制柜内一次设备安装可靠牢固,操作和联动符合设计和运行要求;所有二次接线回路接线准确、连接可靠、标志齐全清晰、绝缘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对封闭式配电柜(箱)及电缆通道(包括过墙孔洞)封堵良好。

5.3接地、防雷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电气设备外壳可靠接地,接地装置宜共用统一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5.4电缆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外表无损伤,标志牌装设齐全、正确、清晰;电缆固定和相关距离及电力电缆保护套管公称直径等符合要求;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接线牢固;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相色正确。

5.5采用PID电子数字集成技术,结合水泵本身的特点和液位、压力等测控技术,对水泵运行进行一系列监控功能单元的组合。

5.6控制柜对水泵进行手动和自动控制,并自动检测液位、压力等和设备故障,实现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备用泵的切换,多泵联网及微机联网控制的要求,也可用于单台或多台水泵的运行控制。

5.7控制柜具有过压 欠压 缺相 短路 过流等故障报警及瞬间停电后自动复位功能保护功能,同时也具备有自行诊断和自动消除 自动复位功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超压和过载时自行停止并报警,超压消除后自动恢复。

5.8控制系统采用中文人机界面,无需程序。控制器及输入、输出模块,并选用进口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西门子、施耐德、ABB)。5.9控制柜内变频器、软启动器及PLC控制器等主要设备应采用ABB、西门子、ABB、施奈德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主开关、空气断路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控制回路断路器等所有元器应使用国际知名品牌或国内知名品牌产品。

六、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6.1远程监控系统宜采用光纤实时采集二次供水系统信号,包括电机、水泵、阀门、配电系统、水池、门禁系统(机柜、安防)等多项运行数据信息和泵房视频信息,后台监控终端实时监控所有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设定参数实时报警系统异常情况,监控终端能将控制命令和各种修改指令发送至各采集终端,实时控制各二次供水泵房的运行。

6.2实时远程监控数据应包括:泵房的安防视频信号、供电信号(电量信号、电压信号)、每组水泵电机运行电流,水泵机组进出口设定压力、实际压力,储水池(箱)设定液位、实际液位,手动/自动状态,水泵启停状态,水泵启停时间,变频器频率,总进水流量,机柜门和安防开关,各种故障状态。有排水控制系统的二次供水设备,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提供积水水位信号和排污系统运行信号。

6.3下列参数出现异常时设备保护应能自动报警:水压超压或欠压,水池(箱)液位超高或过低,变频器故障。

6.4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器件采用通用PLC或控制器,具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预留模拟量接口15%,且不少于2路。预留数字量接口20%,且不少于2路。

6.5系统具备现场数据存储功能,存储时间不少于7×24小时。6.6模拟量信号为工业标准信号:4-20mA。

6.7为防电磁干扰,信号输入输出端应安装光电隔离系统。6.8系统必须配备RS485串口通讯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

6.9 数据远传采用光纤、电话线、GPRS、GSM、3G等通信方式,通讯协议采用MODBUS。

6.10 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自动控制装置,对话界面显示语言应为中文,显示清晰,便于操作。

6.11 设备参数设置,必须有密码保护。

6.12 设备厂商必须提供完整的设备资料(含:设备图纸、通讯协议、设备参数、使用说明等)。

七、管路及附件技术要求

7.1设备管道系统(管道及法兰)材质应采用食品级不锈钢(304以上),管壁厚度不应小于3mm。设备及管道布置应做到结构合理、检修方便。

7.2管道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应采用法兰连接,各连接法兰及法兰盖不应低于管道的设计压力;管路系统最低处应设有排水设施;无负压供水设备进出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并应在旁通管上装设阀门和止回阀。7.3每台水泵配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管径应分别比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至少大一级,且水泵的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之间应采用偏心变径连接,水泵的出水管与水泵出水口之间应采用同心变径连接。

7.4设备选配的各类阀门应符合有关标准。阀门公称压力不应低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各阀门动作应灵活可靠。蝶阀应符合GB/T 12238的要求。对夹式止回阀应符合JB/T 8937的要求。可曲挠橡胶接头应符合CJ/T 208的要求。其他类型的阀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7.4设备进水口前应设置过滤器。滤网的网孔尺寸应按使用要求确定,一般为0.5mm~2 mm,且过滤网的过滤总面积不应小于进水口截面积的1.5倍。

7.5无负压供水设备进水管路应设置倒流防止器时,安装在稳流补偿器进水口和过滤器之间。倒流防止器应符合CJ/T 160的要求。

4.设备二次灌浆料方案 篇四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员工培训手册

设备设施篇/二次供水管理1.0目的

规范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确保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检验标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辖区内水池(箱)的二次供水管理工作。

3.0职责

3.1设备部主管负责定时检查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3.2水

泵房管理员具体负责二次供水管理。

4.0程序要点

4.1二次供水管理要求。

4.1.1设备部主管每月5号之前检查小区内每个水池(箱),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

4.1.2二次供水管理由水泵房管理员专职负责。水泵房管理员应持有经卫生防疫站认可的《健康证》。

4.1.3每个水池(箱)应结构完好、无渗漏,检视窗应加盖上锁,水池(箱)周围及顶盖应清洁、干净。

4.1.4水池(箱)应每隔4个月清洗、消毒一次,清洗员应持有经卫生防疫站认可的《健康证》。

4.1.5清洗消毒水池(箱)时应提前两天通知公共事务部,由公共事务部通知有关用水部门和用户做好储水准备。

4.2水池(箱)清洗消毒安全注意事项。

4.2.1在水池(箱)内作业时,光源需采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最好用手电筒或应急灯。

4.2.2抽污水的潜水泵应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应提前试验并确认动作可靠。

4.2.3水池(箱)消毒人员需戴防护眼镜和口罩,如果在水池(箱)内感到头晕、气喘,则应马上离开水池(箱)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4.2.4上下水池(箱)时应把紧扶手、踩稳不锈钢梯,严防跌落。

4.3水池(箱)清洗消毒前的准备工作。

4.3.11:100灭菌净水溶液或市卫生防疫站配制的消毒液。

4.3.2潜水泵、应急照明灯或手电筒。

4.3.3扫把、尼龙刷、尼龙绳、胶桶、眼镜、口罩、胶手套。

4.4水池(箱)清洗消毒程序。

4.4.1排放水:

a)排放水时应提前关闭水池(箱)进水闸阀,让水池(箱)水位用到接近消防用水水位,以免浪费;

b)为确保用户正常用水,排放干水池(箱)的时间应控制在1.5小时以内。

4.4.2清洗消毒:

a)清洗:

——铲出水池(箱)内泥沙及各种沉积物;

——用扫把或泥龙刷从水池(箱)顶部、四周墙壁、底部依次反复刷洗;

——如果仍未洗干净应再进行刷洗直至干净为止。

b)消毒:

——用扫把或尼龙刷蘸取1:100的灭菌净水溶液(或防疫站配制的消毒溶液),依次反复刷洗消毒;之后将水池(箱)盖好封闭半小时;

——用清水冲洗一遍整个水池(箱),排出消毒水溶液;

——重复用清水冲洗一遍并排出消毒水溶液。

c)注水:清洗消毒工作全部结束后,清理收拾好所有工具。打开闸阀向水池(箱)内注水,达到调定的水位后加盖上锁。

4.5取样送检。

4.5.1用干净的矿泉水瓶从水池(箱)中部提取500mL水并在瓶子中部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写明送检单位及送样日期。

4.5.2水样当天由设备部主管安排人员送至市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

4.5.3如果检测不合格,则应重新清洗和消毒水池(箱)直至合格为止。

4.6水池(箱)清洗消毒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完整、规范、清晰地把情况记录在《水池(箱)清洗消毒记录表》内,并于每次小区内全部水池(箱)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3天内由水泵房组长把记录整理成册交设备部存档,保存期为2年。

5.0记录

《水池(箱)清洗消毒记录表》。

6.0相关支持文件

5.设备二次灌浆料方案 篇五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二次设备;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

1.1需求分析

二次设备整合和集成是实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最终目标的首要任务及重要途径。从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二次设备按面向间隔配置,每个间隔部署保护、测控、PMU、计量、录波等装置,各装置功能相互独立,可靠性高,维护方便。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芯片集成化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可靠的前提,将现有成熟应用的功能、设备进行集成或整合。

1.2整合方案

针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提出,可以采用面向多间隔进行同类功能集成;面向单间隔进行不同类的多功能集成;智能化变电站系统在逻辑上可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度层三个层次,站控层设备集成则采用一体化业务平台。对站控层进行优化整合,设置两套本地功能监控主机,一台集成监控主机,操作员站,数据服务器,保护故障信息子站功能,另一台集成监控主机,操作员站,数据服务器,工程师站功能,其余功能独立设置。

间隔层设备集成方式采用多功能测控装置、多合一集成装置、保护测控装置、站域保护控制装置、集中式保护;例如将故障录波装置和网络记录仪一般独立配置和组屏,实现两者大部分采集单元的共享。35KV线路、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站用变在保护测控一体化的同时,增加计量插件即可实现计量功能。在间隔层实现全站打印机优化配置。

过程层设备集成方式采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就地柜安装;完成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包括实时运行电气量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控制命令的执行等。.1.3关键技术

新型二次设备的关键技术有:

(1)集成化二次设备硬件平台化技术,采用通用一体化硬件平台和插件式功能板件设计,达到“插件易更换,装置易互换”的应用效果;模块化的二次设备由不同的功能单元组成,包括保护、测控、故障录波、网络分析仪、同步时钟、服务器、交换机j辅助控制设备、交直流馈线单元、交流ATS、直流充电模块、数据网设备、二次安防设备、光端机、PCM等等、通过不同类型、数量的功能单元进行排列组合,来形成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规模变电站的模块。同进采用模块化的多CPU硬件架构加速内部总线统一高效的数据采样、数据处理、数据存贮、数据传输处理。

(2)二次设备功能模块化和配置组态技术,通过装置支撑软件提供接口,将应用功能与硬件平台解耦;选配不同的插件和功能模块组建合适的应用装置;应用功能模块支持可视化编程和配置组态;具有结构清晰、集成度高、扩展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3)二次设备运行状态采集和监视技术,由自检信息扩展至物理板件、通信端口以及逻辑链路等监测;采用嵌入式采集方式;为二次设备可视化运维、健康评估和状态检修提供数据支持。

(4)时间同步状态监测技术,闭环时间同步状态管理,监测量包括对时状态测量数据和设备状态自检数据,前者对二次设备外部进行对时同步侦测,后者对于二次本身故障进行快速侦测,如对时信号状态等。采用SNTP问答机制进行时间同步状态监测;以告警直传上送时间同步状态给调度。

2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

二次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解决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质量难以掌控、二次设备接线工作量大的问题。采用预制电缆,实现一次设备本体与智能控制柜间的标准化“即插即用”连接;减少现场接线、调试工作量,最终实现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间的标准化“即插即用”方案。

模块的安装如搭积木玩具一样,将模块组装在相应的位置上。便于现场施工,提高施工进度与质量。首先需要将模块接口标准化能够同时实现多个模块之间的机械拼接,电气拼接与网络拼接。机械方面拼接是指模块的安装、固定。电气方面拼接是指多个模块的装置电源,外部强弱电开入等接口进行整合;网络方面拼接是指将多个模块的以太网、现场总线等网络通信方式进行整合。

2.1模块化设计方案

2.1.1组合二次设备的模块式设计

结合变电站标准配送式理念,针对组合式二次设备的特点,在现有硬件系统及生产丁艺不需大改的基础上,设计组合式二次柜体,集成多个功能模块设备(后台、服务器、电源等),在厂家生产、拼装、调试后,以整体形式发往现场,减少现场施工量及施工周期。组合柜内采用固定模块式设计,方便后期更换及运维。

2:1.2组合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

由厂家在柜内设置集中接线区,将柜间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及电源在集中接线区进行航空插头配置,通过与柜外的预制光缆和预制电缆直接连接,达到与系统沟通的功能。建议采用装置加标准件的模式安装于模块安装于本体上,尽量不用或少用紧固件,支持功能单元的在线更换。组合柜与外部预制线缆在现场可进行快速对接,实现即插即用。

2.2模块化组屏及内部接线方案

二次设备室组屏采用模块化组屏方式,模块柜内通过采用一体化底座完成屏柜固定及预制线缆储纤功能;通过屏间侧壁开孔,完成模块内部走线,减少现场安装接线。

2.3模块柜组合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方案

各模块间及与各一次设备之间,采用航空插头实现电气设备本体与汇控柜间的标准化连接,采用预制光缆等“即插即用”连接方式替代现场熔接,减少现场接线、调试工作量,最终实现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间的标准化连接方案。

参考文献

6.二次供水 安装方案 篇六

(1)井底基础浇筑,给水管阀门井砌筑,采用砖砌时,表面应采用1∶2的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同时安装预留支管、管径、方向、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壁衔接处应严密,预留支管管口采用低强度等级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2)砖砌体施工

采用Mu10机制红砖,M10水泥砂浆砌筑,红砖进场选样试验合格后使用,使用前浇水充分湿润,M10水泥砂浆采用中砂配制,依据试验配合比现场调整重量配合比,基础留置砂浆试块。施工前在砼基础上,弹出轴线位置复核误差在10mm以内合格后进行砖砌筑,采用挤浆法施工,以保证灰缝饱满度大于85%,砌筑时落地灰随时回收使用,不浪费,以提高经济效益。砖砌体施工结束,项目部先自检,再由公司技术部复检,合格后通知质监部门、设计院及甲方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土。

阀门安装技术方案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设备的规格、性能是否符合图纸及标书要求,检查设备说明书、合格证和设备试验报告是否齐全。

②检查设备外表如阀体、阀板等是否变形,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③复测土建工程的标高及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以及检查所有的埋件留孔是否符合安装条件。

2)设备安装

①阀门安装前应进行清洗,清除污垢和锈蚀。

②阀门与管道连接时,其中至少一端与管道连接法兰可自由伸缩,以方便管道系统安装后,阀门可在不拆除管道的情况下进行装卸。

③阀门安装时与建筑物的一侧距离应保持300mm以上,其阀底座与基础应接触良好。

④阀门安装标高偏差应控制在±10mm范围内,位置偏移应小于±10mm,阀门水平度偏差应小于0.5/1000,垂直度偏差应小于0.5/1000。

⑤阀门与管道法兰调整在同一平面上,其平行度偏差应小于1/1000,阀门与管道法兰连接处应无渗漏。

⑥阀门安装时介质流动方向应与阀体标识方向一致;阀门操作机构的旋转方向应与阀门指示方向一至,如指示有误,应在安装前重新标识。

⑦检查阀门的密封垫料,应密封良好,垫料压盖螺栓有足够的调节余量。

⑧手动(或电动)操作机构应能顺利地进行阀板的升降,上下位置准确,限位可靠及时。

3)检验与调试

阀门在无负载条件下,最少作阀板启闭3次试验,阀门关闭时,应无渗漏现象,操作应灵活,手感轻便,螺杆副旋合平稳,阀门无卡位,限位准确,限位开关重复性偏差不大于1mm。

阀门所有密封面不允许有任何泄漏。

电动阀门驱动机构的过扭保护机构应动作灵敏可靠。

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1.基础槽钢的安装

1)基础槽钢的安装直接影响到配电柜安装的质量。制作前先将槽钢校直,槽钢平直与否的检查可将其放在钢平台上,两端用弦线拉紧来检查其侧面的平直度,校直方法一 般采用冷校法,轻微弯曲者可用大锤垫木枕敲打,严重弯曲者可用千斤顶校直。

2)基础槽钢焊接时与屏柜接触处,用角向磨光机打平,保证屏柜与槽钢间接缝严密美观。

3)基础槽钢应安装牢靠、可靠接地。其不平度和水平度每米不超过1mm,全长不平度和水平度不得超过5mm,埋设后的槽钢顶部宜超过地平面10mm。手车式成套柜的应与地坪相平。同一室内的几条基础槽钢水平高度应一致。基础槽钢安装完毕后,在安装配电柜前必须除锈并刷防锈漆两道,银粉漆一道。

2.配电柜安装

1)盘、柜搬运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的措施,必要时可将易损元件拆下。搬运过程中,一般不允许将其侧放或倒放,防止翻倒。

2)盘、柜的垂直度、水平度以及不平度、盘、柜间接缝必须符合验收规范。

3)盘、柜应固定牢固、固定螺栓不得缺少和松动,紧固后应露出2~3丝扣。

4)手车式成套柜、抽屉式配电柜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塞现象;动、静触头中心线调整一致,接触紧密,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正确、可靠。

5)盘面标志牌、框齐全,标志正确、清晰。6)端子板无损坏,固定牢靠。绝缘良好。3.硬母线安装

1)母线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折叠及夹杂物;管形、槽形母线不应有扭曲变形。

2)母线间及母线与电器端子搭接时,其搭接面按规定进行处理。3)母线安装应满足室内、外配电装置安全距离的要求。4)安装前母线必须进行校正,方法为手工或机械。手工校正法就是将母线放在平台或平直的型钢上,用木锤校平、校直。机械校正法采用螺旋校正机。

5)母线的切割采用钢锯或电动砂轮机,切口上的毛刺必须锉掉,不得采用火焰切割。

6)母线的弯曲采用冷弯或热弯,弯曲时注意控制弯曲半径,热弯时注意控制温度。

7)母线钻孔:钻孔直径比螺栓直径大1mm,孔眼间中心距离误差不应大于0.5mm。

8)母线接触面处理:手锉加工,使接触面平整洁净。9)母线搭接时接触部分的长度应大于母线宽度。10)连接用的螺栓应采用精制镀锌件,母线平放时,由下至上穿螺栓,其长度应在螺母拧紧后露出2~3扣为宜。

11)母线搭接面涂电力复合脂,螺栓应对称均匀上紧,以弹簧垫圈压平为宜, 用力矩扳手检测扭力值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12)按规定对母线进行涂漆。4.电缆桥架敷设

1)施工前应与土建、设备、工艺管道等确认走向无障碍;坐标、标高无差错。

2)桥架托臂采用M10~M16的金属膨胀管固定,严禁使用塑料膨胀管。

3)立柱安装应横平竖直,不得有明显倾斜,其垂直偏差不得大于其长度的2%。;型钢立柱可直接焊在予埋件或钢结构上,焊接牢靠。

4)立柱、托臂的间距按桥架结构形式、安装方式及负载或设计确定。

5)桥架弯头处要专设托臂支撑。

6)局部需要加工的桥架,用钢锯或砂轮切割机进行加工,焊口做防腐处理。

7)桥架应可靠地坚固在横撑上,并应横平竖直。水平倾斜不得大于±5mm,中心线左右偏差不得大于±10mm,高低偏差不得大于±5mm。

8)桥架的延续连接应放在支撑点间1/4处,采用专用连接片进行连接。连接螺栓螺栓头应在桥架内侧,螺母在外侧。

9)在建筑物沉降缝处超过50mm时及户外架每隔30m处,应断开桥架,断缝为15~20mm。

10)当需要在桥架上引下保护管时,应使用桥架管接头。11)电缆桥架必须可靠接地。5.配管及穿线

1)管子使用前应对内孔进行检查,不扁不裂,管内无毛刺、杂物,管口应锉平、刮光。

2)切管用钢锯或砂轮切割机。

3)直径在2分及以下的焊接钢管明敷时采用丝接,暗敷时采用套焊接管。4)明管弯曲半径大于管子直径的6倍,暗管大于10倍。1分以下可用手动弯管器,1分以上用液压弯管器,黑铁管可采用热弯。

5)明管在金属结构上固定时,用40Χ4的角钢制作支架,打眼后用鞍形管卡固定在支架上,管子两端烧焊接地螺栓。在混凝土上固定时用塑料胀管或金属胀管打管卡固定。黑铁管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6)管内穿线前要先清理管内杂物、水份,用12号铁丝扎破布在管内来回拖动,必要时裹上滑石粉拖一道后穿线。线穿完后及时在管口戴上护套。

7)管内穿线不准在管内有接头,接线盒内接头(铜芯)应用电烙铁焊接。

6.电缆敷设

1)检查电缆桥架、管路的位置和走向,均应符合图纸要求,电缆桥架、管路的安装及接地均应施工完毕。电缆通道无阻塞。

2)电缆型号、规格和长度均与设计核对,电缆不得有扭曲、损伤。对电缆绝缘作出判断。

3)电缆盘的滚动方向必须顺电缆的缠紧方向。严禁将电缆盘直接从车上直接推下。

4)电缆牌上的电缆标志,应写明电缆编号、型号,字迹应耐久、明晰;并用防腐、耐用材料制作。在电缆两端、改变走向转角处、中间接头处均应挂牌。

5)电缆在桥架内要排列整齐,大截面的电缆放在下面,小截面的电缆在上。

6)敷设电缆时不可划破外护套,电缆走向转角处设专人负责,保证转弯处有足够的裕量。

7)电缆在其首尾端接线处要留够裕量。

8)对于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其终端头接地线应与电缆一起贯穿互感器再接地。

7.电缆头制作

1)控制电缆头采用专用终端套制作,其规格、型号按电缆芯数来确定。

2)低压电力电缆头采用干包式。高压电缆头采用热缩型头子,电缆头制作程序可参见说明书,若不详时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

8.盘、柜安装的外部接线

1)引至盘、柜内的电缆在支架上应排列整齐,不交叉,固定牢靠,电缆号牌整齐,接线不应使端子受到机械应力。每一根线都应用异形管及记号笔按图纸标记线号。

2)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在输入端一端接地。3)强、弱电回路不能公用一根电缆,交、直流不能公用一根电缆。4)二次回路的接线不得使用铝芯线,导线接头必须进行焊接。

仪表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准备阶段

1)熟悉图纸的内容和要求,把图纸疑问尽量在参与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及时把有关信息传递到班组和有关部门;

2)准备和熟悉有关的技术资料,除施工依据技术资料外,还应有本工程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网络计划、本专业预算、设备、材料计划等;

3)施工现场条件检查

向建设单位申请使用具备仪表调试和保管存放条件的专用场所(控制室及邻近办公室)。结合施工程序的进行,每一工序施工前都必需对现场作一次检查,看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工序安装施工要求;现场仪表安装时,其他各项的安装施工应基本完成,现场不再有其他专业施工时大的物体搬运;环境清洁, 温、湿度适宜;

4)施工机具准备:根据本工程所含工作项目、工程量、仪表种类作好配置。2.施工配合

本专业人员要经常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注意相关工种施工进度,以便及时配合工艺设备、管道安装施工

1)检查成品设备上用于本专业的法兰接管或插座接头,其规格是否符合与所需安装仪表法兰或螺纹相配的条件; 2)在工艺管道上焊接取源部件,必须在工艺管道施工完毕前进行,以参与该管段的试压吹扫;若必须在已完工的工艺管道上开孔焊接,则除了防止大块杂物进入管道外、重要管段还需重新进行试压吹扫;3.电缆桥架安装

1)桥架安装位置的选定应以设计标高为依据,在综合考虑工艺管道、建筑结构、电气桥架等阻碍因素,合理确定标高及走向;

2)桥架支持点(立柱或托臂)应均匀分布或根据建筑结构情况有规则地分布并必须安装固定牢靠(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

3)桥架安装前必须作好选料或校正工作。单件平直的桥架应优先使用于长距离直线段;难以校直的可切割使用,用于现场制作弯通或长度补充段;成品弯通其直角误差将影响桥架线路美观时,必须设法校正至规定的角度;

4)严禁用火焰切割桥架,桥架上开孔采用液压开孔器或镟钻; 5)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好桥架的接地。4.线、缆保护管敷设

1)保护管与桥架连接处采用成品桥架管接头;

2)统筹规划某一区域的保护管排列,以减少支架数量及不致零乱; 3)保护管敷设时酌情采用铝合金直通或弯通穿线盒;

4)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5)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6)保护管与现场仪表之间采用内(外)螺纹金属软管接头和金属软管连接。5.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前应核对电缆型号、规格;敷设后要留足够长度以便配线;

2)桥架内、盘柜内的电缆要排列整齐,不得有扭曲、受应力等现象;

3)电缆应按能级分组,相对集中敷设,以尽可能减少信号线所受的干扰;

4)接线前应检查电缆芯线的绝缘是否合格,并作好记录,作为施工资料;

5)接线头必须套上相应的线号,接线排列要整齐美观。端子编号严格按图纸标志,以便校线。若需修改,必须办理确认手续,并及时在图上更改,作为竣工图依据; 6.仪表开箱检查

1)仪表出库时必须作好开箱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a.箱内所装仪表是否和装箱单上的型号、规格、数量相符(同时复核是否与设计型号、规格相符),随机资料、附件备件是否齐全,外观是否有破损;

b.作好开箱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 c.对于出厂时已作好设计位号标志的仪表要和设计图仔细核对型号、规格、量程;

2)开箱出库的仪表应放在仪表调试室库房内,并将同一工艺系统的仪表或同一盘柜的仪表存放在一起,以利清点发放;

3)部分仪表随设备供货,应及时作好跟踪记录。7.仪表单体调校试验

1)仪表安装前都需进行单体调试。单体调试应在环境条件满足调试要求的试验室内进行;

2)调试项目以设计条件和出厂使用说明书、调试资料为依据; 3)调试前要确定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所用的管路、线路连接原理,试验用气源、电源,专用试验管件等。所选用的标准表的精确度、量程要满足要求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4)调试记录必须反映调校试验的真实情况。该记录是施工资料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后单元回路模拟试验的依据;

5)若遇不合格仪表,应即会同有关人员验证。确认不合格时,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6)调试合格的仪表应将仪表的位号标志清楚,恢复包装,分类存放; 8.仪表安装

1)现场仪表安装前应检查现场环境。支架、盘箱安装应完成,电缆应到位;设备、管道上的法兰、接头及支架、盘面上的安装孔位尺寸应和仪表及安装附件相配;其他工种的安装施工基本完成,现场范围内不再会有较大物体搬运;安装点上方不会有堕落物发生。安装现场的环境条件应和仪表投入运行条件基本相似,才能将仪表安装在现场;

2)仪表的安装位置应和设计图相符,位号标志清楚,安装、防护方式和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方式相符;

3)仪表的接线应有与图纸一致的端子编号并与端子连接牢固。接线方式要与设计图及产品说明书相符。如果设计图上的接线图和产品说明书的接线图不一致,要及时提请核对,确认可靠的接线图(一般以产品说明书为准),并及时在设计图上更改作为竣工图绘制依据;

4)仪表安装完成后应该注意保护,可调整部位应严禁他人乱动;注

5)价格昂贵的特殊仪表,安装时尤应小心谨慎; 9.单元回路模拟试验

仪表安装完毕后,交付综合试车前要进行检测、报警、联锁、控制等回路的模拟试验。目的是检查所安装的各回路整体是否信号传输畅通、盘上仪表监控器显示正确、误差在设计规定的允许范围、报警联锁可靠、调节范围满足要求。模拟试验要进行下述工作:

1)按照系统图、接线端子图校对是否接线正确、可靠,端子标号是否齐全、和图纸(竣工图)相符;

2)针对不同的回路,准备好信号源(直接或间接物理量)和替代负载;

3)确定一次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或其模拟替代方式、中间测试点的选定、回路电源供给、试验中通讯联络等问题,在试验前必须作妥善安排;

4)在上述准备工作就绪后,给回路送上电源,给一次检测仪表加上和实际检测参数相当的信号或模拟替代信号,在二次仪表或CRT上观察相应的显示。应能正确反映出与输入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对于联锁元件,其在某一动作顺序中的输出开关量必须正确。同时检查:执行元件应处的开(关)状态必须符合工艺要求;联锁回路必须能正确执行该回路的动作顺序;控制调节装置的输出值必须使执行装置有相应的开度。本项工作的结果必须保证每个回路信号传输畅通、显示记录正确、精度满足要求、报警联锁灵敏可靠。否则不能确定安装施工合格。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要如实记录并分析查找原因,决不允许给系统综合试车留下隐患;

上一篇:公共管理学院10级关于年级委员会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多措并举,加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