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遐想的作文

2024-08-31

中秋遐想的作文(共19篇)

1.中秋遐想的作文 篇一

在这个家人团圆又喜庆的中秋节,我不禁想起了他。

他,在四年前离我们而去,掐指一算,已经有五个中秋节没有与我们一同度过了——我的爷爷。

今年的中秋我们一家人在海边度过,原本以为能躺在沙滩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的。可惜呀,天公不作美,在赏月之际阴云密布,我们只好“隔云赏月”了。躺在木椅上,闭上眼睛,仔细品味着奔腾的海浪所击打出的优美乐章,那如此美妙的音乐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您是否在注视着我们?是否也在和我们一起赏月呢?浪涛声犹如一个个思念的音符,音绕耳畔,更加深了我对您的思念,心里边总感觉空落落,那空缺的位置等待着填补。失去您所受的伤如烙印一般,是无法愈合的。

我的父亲对我说过,您是他心目中永远的山,一座坚毅、巍峨的山;又如水,以柔和的爱一直温暖着父亲的心。他还说过,您当年对他以军人般的教育,直至今天,他仍历历在目……在父亲的言语中我可以听出,父亲有多么地爱您!有多么地尊敬您!因为,我看到他眼眶中积聚了很久的泪水……父亲他传承了您军人的意志和军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承了您的言语,传承了您的品德,传承了您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父亲他同样把这些意志、精神教给了我,让我懂得自己家族的优良家风,让我也能这样传承下去。“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我不禁吟了起来。

语音未落,云层仿佛在一瞬间散了开来,久久躲在云层后边的月亮跳了出来,以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我的心灵。我笑了,我知道,那是您……作文

2.中秋遐想的作文 篇二

20世纪80年代初, 我大学毕业后, 分配到白马井中学教书。这里是我的母校, 从台下到台上, 心里真有点激动。那时学校的条件还比较简陋, 没有围墙, 几间瓦房和一栋做工粗糙的三层楼房散布在一片开阔的坡地上。楼下的几间工作室, 便是我和两位从同一所大学分配来这里的老师的宿舍。用现在的眼光从外表上看, 充其量只是一间乡村小学。那时候用电也不正常, 老师和晚修的同学们, 每人都有一盏备用的煤油灯。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间学校的喜欢, 一它是我的家乡, 日夜有蔚蓝的涛声伴随书声和歌声, 二是校园内有大片大片的木麻黄林, 虽不优雅, 也算宁静。我的一篇散文《触及我心灵的一分》, 就是几个午间在这树林下写成的, 随后刊发于1986年的《中国教育报》上, 成为该次征文广东省的唯一获奖者。更为可贵的是这间学校淳朴踏实的学风、师生间的和谐相融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那时候镇上还没有很多酒家, 老师们偶尔加菜, 就是到乡下买回一只狗, 炖了大家围着吃;学生们的穿着很朴素, 不会染指甲或者穿裤脚带洞洞的牛仔裤, 初高中的年级办毕业酒, 就是从市场牵回一头猪, 还有苹果饼干等, 就地砍一根枯树当柴, 三个石头的火灶架上铁锅, 做成一场浪漫的篝火晚会。每逢元旦或教师节, 学生给老师送的礼物大多是一张卡片、一本挂历、一只小的洋娃娃之类, 礼虽轻, 纯真之情油然可见。最使我难忘的是平整学校运动场的那段时间, 那时学校的运动场只是一片南高北低的杂草坡地, 几百师生组成阵容强大的粪萁队、铲队、锄头队, 将一两百米外的泥土一筐一筐地挑到低处, 累了, 擦把汗, 抹把鼻涕喝口水, 又回到自己的位置, 就是抱着所有的事都靠自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几个月下来, 让这块坡地变成了不算运动场但可以活动的地方。 (真正的运动场是我调离多年后, 学校借着举办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之机, 由上面雇用推土机修整的) 。这些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 但我一直认为, 自立自强的书声意气, 在街上流行“QQ、花生”和“肯德基”的今天, 仍然是一种应该秉承的传统。

调离马井中学至今已经20多年, 正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里写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又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即便是匆匆, 但多年来, 每年逢中考过后常听到有人谈论白马井中学今年又有多少多少人考上海南中学、华侨中学, 这时, 我这个曾经的白马井中学老师多少就有点阿Q式的沾沾自喜。每次回家坐车路过, 总习惯把那多年不变但仍风采依然的校门看上几眼。前些日子, 和学校的吴副校长在校园内转了一圈, 觉得真是今非昔比, 当年的旧建筑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栋栋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深吸了几口带咸味的海风后, 又记起当年风华正茂的我带着所教班级的学生于日落时分散坐在陡立的泥崖上观察霞彩满天的大海, 落日归帆、鸥翅船歌, 纷纷走进学生们的作文。看着这间学校散发出来的颇具点现代的气派, 我又深深地怀念起当年校园里那片片摇曳葱郁和清凉的木麻黄林……

3.消除“药祸”的遐想 篇三

药祸是因服用药物不当引起的祸害。

药祸是一种传染病,从古代一直传染到现代。

三国时魏尚书何晏是“清淡”之风的首创者,同时也是服石之风的始作俑者。他“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即石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后,一时“心加开朗,体力较强”,于是服者弥繁。可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药祸:“吞缩入喉”者有之,“痈疮陷背”者有之,“脊肉烂溃”者有之……而且有一位名叫赵公烈的,其中表亲戚之间,竟因服石白白地送掉六条生命。著名医学家和文学家皇甫谧险些为了服石得疾而自杀。

“圣子散”是苏东坡访眉山人巢谷君时得到的一张治瘟疫的秘方,苏东坡曾“合此药散之,所活者不可胜数”。后经名医庞安常附于《伤寒总病论》传之于世。但在宣和后,“此药盛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

公元1493年,江苏苏州一带疫病流行,苏州府官孙槃竟令当地药店按“圣子散”方配药,沿街叫卖;并将“圣子散”方印刷刊行,广为散发,使药祸迅速蔓延。“病者服之,十无一生,率皆狂躁昏瞀而死卒”。

反应停是治疗妊娠反应的一种药物,并且曾作为一种特效药物加以推广。结果导致了难于计数的伤残、畸形儿诞生,成了医药史上闻名于世的药祸。

补药是现代最畅销的药品。据统计,它的数量远远超过治疗药物的总和。可不少人服补药服出了性早熟,服出了“生火”,服出了“人参滥用综合征”,更可怕的是服出了死亡(有一人自服500克人参酊而去世)。

药祸是当今人类健康道上的绊脚石,如何搬开这顽石,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种种方法,但效果甚微。

考察医学史上每一次药祸的流行,都与轻信有关。盛行服食五石散,广为传播圣子散,滥用反应停,盲目崇拜补药……莫不与轻信有关。

人们在迷信药物的功效时也同时对名人产生了轻信。叶石林在分析圣子散盛行不衰时指出:“天下以子瞻(苏东坡字子瞻)文章而倍其方。事本不相因,而趋名者,又至于忘生命而试其药,人之惑有至是也。”

由此可见,防止药祸的办法之一是“要慎重,不要轻信。”

“有利则有弊”。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也是如此。比如人参,对于气虚之证,服后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滥用人参则能留邪生火。

医谚曰:“尽信药不如无药。”这是对药祸危害的一种深刻反思。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药物作用。

医者,司命之所属。在疾病治疗方面,很大程度取决于人类健康的灵魂工程师——医生。医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决策正确与否,是人命攸关的大事。

医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决策正确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辨证施治。

离开辨证施治,就难于避免药祸的发生。

苏东坡在“圣子散序”中说:“一切不问阴阳二毒,男女相易,状至危急者,连服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差(瘥)。”陈无择指出:“一切不问,似不近人情”。正是由于“一切不问”,印刷刊行。广为散发,才使药祸蔓延:服五石散皆因“耽声好色”,服之暂时有效,而滥服则疾病纵生,危及生命;圣子散虽是治疗瘟疫之良方,但长于治寒湿而短于治湿热。所以在黄州因寒湿致病治之“所活者不可胜数”,在苏州因湿热致病,治之“十无一生”。医者不辨证,患者不求因,焉有不死之理乎?

4.中秋遐想作文 篇四

“他知道今晚的露珠会结霜,家里的月光会多明亮啊!”。古人能以如此巧妙的语言表达乡愁。就像出国留学几年的华侨一样,无法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秋节快到了,我会和家人一起吃月饼,看天上的明月。我看着,感觉自己好像在飞,越飞越高,我赶紧闭上眼睛。我飞了好久,突然停了下来,睁开眼睛:啊!我好惊讶!眼前是一座银色的宫殿,前面蹲着一只小兔子。我说:“你是玉兔吗?”“嗯,嫦娥姐姐听说这几天中秋节要到了,想和你谈谈。”“哦,真的很棒,我们走吧!”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当我踏进大门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嫦娥。她看到我,高兴地说:“小姑娘,这几天我都闷死了。我想和你谈谈。”我们进屋时,屋里所有的桌子、椅子、地板、门和床都是冰做的。我呆了,站直了等了一会儿,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别站着,过来坐。”她轻声说。我坐在冰椅上。哇,真舒服。嫦娥仙女说:“中秋节就要到了你的地球上。你有什么习俗吗?”“就吃月饼,吃苹果石榴。”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听说你们地球污染很严重,我该怎么办?”“是的,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哥哥用手在我面前晃了晃,我才回过神来。我指着弟弟说:“你毁了我的‘白日梦’!”

5.中秋遐想作文800字 篇五

中秋前的那个晚上,我兴致冲冲地跑到阳台上,想趁着夜色来目睹一下月亮姐姐的美貌。可是,当我跑到阳台上时,却并没有发现她的身影。于是,我天真地朝天空大喊,期待她的出现:“月亮姐姐,你还在睡美容觉吗?如果没有,那就快点打起精神,快点出来吧!”天空出现回音,可月亮姐姐却没有出现,夜幕没有变化,月亮毫无动静,我失望极了。

回到房间,打开电脑,找来了几张月亮的图片,我闭上双眸,安静地遐想,耐心地等待……

月亮姐姐还是不出门,我对她说:“如果你是孤单,别怕!邀请你的闺蜜一同来。这么热闹,说不定我们还可以一起做游戏、拍照片呢。想想,这就多么美好啊。你快点出来,好吗?”月亮,依旧没有动静。而我,依旧静静地等着,等着。因为,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她打扮完毕后,一定不好意思爽约,一定会盛装出场的。

慢慢地,慢慢地,月亮出来了,她终于出来了!带着一层轻盈的薄纱,她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来了!

当她一出来,那轻柔的银光便洒在了小区里。这光不像太阳一样刺眼,而是极其温柔的。此时,她的闺蜜们——几颗星星,也一同嬉戏着,之后她们都渐渐地露出了笑脸。微弱的光,可以衬托,让彼此更美好;开心地闹,玩着游戏,让友谊不断升级!此时,望着天幕的点滴,我竟也有些冲动,想飞上天,和她们一起嬉戏、玩闹……

有星星,有月亮,夜空不再单一,一切都显得十分美好。可能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连一向都很严肃的乌云也来了。她们穿着或灰色、或黑色的衣衫前来参加这个节日“舞会”。踮着脚尖,伴随歌声,乌云曼妙地旋转着,动作轻快,变幻莫测。于是,这个“舞会”便又增添了几许神秘,这神秘竟然一直持续着,持续着……

这夜幕,如同蓝色鹅绒一般,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把这美丽无比的情景渲染了出来;这夜幕,如同走马灯一般,需要一位大名鼎鼎的摄影师,不断定格着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今年的中秋,因台风而无法赏月。虽然月亮没看得分明,但是心中的总有一轮皎洁、明亮的月亮,一直亮堂着,一直亮堂在你我心中!

6.中秋遐想作文400字 篇六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到小村里的孩子一定都会希望家家团圆,能有父亲的关心和爱护。我记得苏东坡曾经说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本应该人月两团圆,但事情总是那么不近人意,听说我们国家有近亿个留守儿童,他们总在中秋佳节盼望着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这么说起来,我应该庆幸自己现在的家庭,团圆和睦,即使有时会有点儿小矛盾,但也很快就化解了。尤其是在中秋佳节,我能和亲人们一起,比起那些孩子,真是幸福太多了!

7.让欣赏课插上遐想的翅膀 篇七

一、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主动思考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比如,小学音乐的欣赏课中有一篇是《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民歌。教师在教学这首歌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将维吾尔族的服装图片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展现给学生观赏,让学生对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然后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欣赏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结合视频中播放的舞蹈,一边唱一边跳,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维吾尔族音乐与舞蹈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与音乐有关的资料,比如,图片或是音像,也可以是相关的音乐书籍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各种声音,比如,敲碗、吹玻璃瓶等都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清脆动听的声音。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可以有效地培养与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欣赏课的导入,要确保欣赏课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课的学习中去,学生才能有效地感受音乐传达出的情感,学生的欣赏能力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中,主要是以欣赏音乐为主,但是欣赏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音乐欣赏课的学习本就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展现,每个人对同一首歌的感受与领悟是不一样的,欣赏课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受与主观情感。教师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的态度与反应,并及时地和学生交流并分享他们的感受与想法,不能轻视他们任何微不足道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自发地主动去学习。比如,《那不勒斯舞曲》这首欣赏舞曲,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存在着情感体验上的不同。有些学生认为音乐的后面部分节奏偏快,就如同草原上奔腾的快马。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这种感受与想法之后,就应该与学生做好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带来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肯定会对学生的思想有一个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样对于教师做好欣赏课的总结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进行总结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与支持,因为学生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的,这样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与体验

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发言的自由,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时,并不需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是彩色的图画,也可以是简单的线条或图形。或者有的学生喜欢使用文字将自己的感受描写出来,这些都是比较可取的情感表达方式。此外,教师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即兴创作为学生编出一些节奏欢快的手势、动作等肢体动作,使得学生在这些肢体动作的活动中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节奏传达出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即兴创作表演,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领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在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抒发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奖励。学生的想法只有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他们才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与赞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自信心的培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要想确保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欣赏课中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比如,注重孩子生活的体验,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等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信本文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更好地投入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中去,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摘要: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以及感受音乐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加强音乐欣赏课中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进行分析,确保音乐欣赏课充分发挥其作用。

8.八月的遐想 篇八

八月是缅怀英烈的时刻。在这个时刻里我们想到的是如血的残阳,战地的黄花,茫茫的草地,皑皑的雪山,黄土高原,白山黑水,鸭绿江畔,“三八”线旁,以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从我们的脑海中闪过:抢夺大渡河的17勇士、舍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手托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以一己之躯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烈火中牺牲的邱少云、乐于助人的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他们的英名将与山河永存,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遍布神州大地的纪念碑上。

八月是军歌嘹亮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雄壮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游击队员之歌》,从《八路军进行曲》到《志愿军战歌》,从《人民军队忠于党》到《长征组歌》,雄壮的歌声伴随着整齐矫健的步伐从瑞金走向遵义,从延安走向北京,从天安门广场走向江南塞北、戈壁高原!踏着新世纪的钟声,把胜利的歌声唱到了东方之珠!80年如歌岁月,唱出了峥嵘岁月,唱出了光荣的历程,也唱出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深情!

八月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盛会。人民军队在人民的精心哺育下成长壮大,军队用无私奉献、无比忠诚来回报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军和民不仅是鱼和水,更是参天大树和土壤!鱼离不开水,参天的大树也离不开土壤。军民团结一心让我们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腐朽的国民党统治,还把猖狂一时的美帝国主义打得老老实实地坐在谈判桌前,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岸的身躯牢牢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无论是在抗洪抢险的急工险段,还是在抗震救灾的破壁残垣,无处不闪动着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哪里出现解放军,哪里就有幸福和安宁!在每一个母亲的微笑中,在每一个孩童恬静的梦境里,在每一座村庄丰收的锣鼓声里,总有着人民子弟兵默默伫立的身影。亲爱的人民子弟兵啊,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人民把鲜花和欢呼献给你们,而你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

9.小学六年级中秋遐想作文 篇九

又是一个灿烂的星夜,月亮总是皎洁的,把一层银色的轻纱洒向大地。它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美丽无暇。在葡萄架下乘凉,又望了望那如画的星,如诗的月。

又是一个流星雨的夜晚,一条条划破天空的银线,美丽,纯洁。风在它们身边舞蹈,让这星夜更迷人。它们快活,我快乐,因为,那里有我的外婆。外婆不是去世,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飞来车祸……

又是一个热闹的星夜,正“火树银花不夜天”。威武的雄师在天空咆哮,银白的绸带从天而降……闪闪的星,圆圆的月伴着天空盛开的花。

10.中秋节前的遐想 篇十

每逢佳节倍思亲!眼看着,又一个花好月圆夜即将来临,可偏偏月圆人不圆。记不清多少个月圆夜之前了,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月圆之夜,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葡萄树下、圆木桌边,桌上放着一盘月饼,有豆沙的、五仁的、冰糖的、果仁的……我最喜欢吃豆沙的了,因为豆沙味的月饼甜而不腻,里面的豆沙香甜细腻,不像别的口味的,吃进嘴里太粗糙,总感觉像有很多杂物,所以,我一直最衷爱豆沙味的月饼。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每到了中秋节,我最想吃豆沙月饼的时候,我爱的那种味道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为什么?同样是豆沙月饼,却为什么没了我以前喜欢的那种味道。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等了一年又一年,各种饼屋越来越先进、厨师的手艺越来越高超,可我最终也没能吃到以前的那种味道,到如今,我也已经忘记那种味道了。

吃的味道早已忘记了,可我最爱的人们却永远也忘不了,那种爱的味道也永远忘不了。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还好吗?永远也忘不了跟你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回忆停留在儿时的点点滴滴……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出去散步,走在灯光下、马路上,谈着每天发生的事情,或高兴、或忧伤;在夏夜里、路灯下捉蛐蛐,蛐蛐特别多,黑压压的`一大片,随手就可以捉好多,不到一杯茶的功夫,我们就捉了两大瓶的蛐蛐,这下好了,家里的大母鸡够吃上好几天的了;在池塘边,我们洒下虾网,捞起无数鲜活的大龙虾,当我们正在收网,为今天的满载而归而欣喜若狂的时候,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只得飞快地收起网子,狼狈地一手拿着捕虾的工具,一手拿着捕到的虾往家里飞奔而去。无奈我的小套鞋里装满了雨水,怎么跑也跑不快。好不容易跑回了家,就是父亲的一通责骂:“叫你们早点回来不听,非要淋感冒了才好。”边骂还边帮我把身上的水擦干。当时,我觉得父亲的脾气太大了,也不多关心我一下,后来想想,他做的不正是在关心我吗?忘不了家门口小院子里母亲种下的那一片菜园、花圃,母亲种的菜总是特别好吃,母亲种的花总是特别好看。

还有父亲种的那一大棵葡萄树,那是怎么样的一大棵葡萄树啊?那时的我一个人抱都抱不住它。后来我们搬家了,听说被老房子的新主人砍掉了,我还伤心了好长时间呢!还记得在我十几岁正是叛逆的年龄时,父亲经常在晚饭后、月光下,把我叫到阳台上跟我谈心,他的一些话如今仍经常在我的耳畔响起“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如果它长歪了,就要把它扶正,这样,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棵”“别看你们的同学现在都差不多,在一起嘻嘻哈哈,等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想想,父亲的这些哼哼教诲无不是在为我的成长指明方向,他以他的经验向下传承,是希望我能茁壮成长、少走弯路。事实证明,不管父亲的话是对是错,满满的都是他对女儿的爱,这就够了。忘不了父亲曾经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为了我上学而四处举债。忘不了母亲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在我的身边陪伴我,直到自己病倒。忘不了跟父母在一起的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永远也忘不了母亲在她临终前用她那温暖而又无力的手轻抚我的长发,我知道她舍不得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在他临终前步履蹒跚地去浇他的那些花草,我知道他是壮志未酬,他是不甘心……(写到这儿,我已是泪流满面)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开了我,虽然我很伤心,但斯人已逝,伤心又有何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该放下的还是应该放下,该忘记的还是应该忘记。忘记那些悲伤的情绪,留下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回忆满满的都是爱,都是爱的传承。上帝拿走了你的一样东西,必将给予你另一样东西。如果说你对父母的爱是自私的爱、是索取的爱,那么,对孩子们的爱就是无私的爱、是给予的爱,是你把父母对你的爱传承下来,付出到自己的孩子们身上。

时过境迁。同样的中秋月夜,却早已物是人非。我遐想着这样一幅场景: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明月大如银盘。银盘边散落的星星就像颗颗耀眼的钻石悬挂空中。星空璀璨,和明月一起把天空照耀得格外明朗。月光下,我们坐在高楼的屋顶上、圆木桌旁,我和先生把酒对歌,孩子们承欢膝下,好不快活。“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孩子们突然安静下来。我仔细一听:“这是蛐蛐在叫。”“蛐蛐长得什么样子?”在钢筋水泥里长大的孩子们没见过蛐蛐是再正常不过的。“蛐蛐啊,就是一种黑色的昆虫,背上一对翅膀,尾部一对尖刺。”我给他们解释着。

11.秋天的遐想 篇十一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一场秋雨一场凉,前几天一场秋雨过后,不再有酷热难熬的气温,肆虐的秋老虎倏忽不见了踪影。人们可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尽情享受秋天别有一番的风景;秋天不再有放射灼人的紫外线,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秋天的阳光给人的感觉是柔和妩媚的;淫威的台风、狂啸的暴雨也已远去,秋风给人的感受是爽快和惬意。

秋与夏的区别除气候外,还有许多,比如树叶,秋和夏树叶的颜色反差很大。一到秋季,树上的绿叶没有那么鲜绿了,慢慢地由绿变黄,随着秋天的深入大部分树种的树叶一片金黄,辉煌璀璨,在阵阵秋风扫荡下,片片黄叶也开始纷纷飘落大地,颇为壮观。乡村小道上,泥土气息渐渐浓郁起来,晨练和傍晚散步时,习习吹来的风带有丝丝的凉意。

秋夜,月色不再朦胧,月亮皎洁明亮,清辉溢耀。郊外,散发出野花杂草阵阵清香;林中夜莺声声,清脆动听:树木花丛中,小鸟叽叽地叫,赏心悦耳。伴随秋而来的天籁之音美妙极了,疏落的蛙声,稀弱的蝉鸣声,似乎传递着夏天的离去。骤雨的停歇,鸟儿的歌唱则告诉人们秋天开始了。

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乡村里,一片金灿灿的稻浪;山坡上,遍野的柑、橙、橘、柿等果实;瓜棚上,攀满瓜果藤芋与成熟的瓜果,等待着播种者的采摘,收割。

我喜欢秋天,是因为它没有病菌、害虫的侵袭;是因为它没有暴风骤雨,没有雷电的打击;是因为它没有烈日和酷暑的炼狱;是因为它没有冰冻和寒冷的冷酷。我喜欢秋天的秋高气爽,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秋天给我的印象,一幕一幕,明朗清晰……

我喜爱秋天,赞赏秋天,依恋家乡的秋天,期盼每年的中秋在家乡与远方的亲人团圆。

品读感悟

12.南湖回忆与遐想 篇十二

60年多前, 我曾随部队进驻广州。当时广州人讲:有权住东山, 我们部队住了;有钱住西关, 我们部队住了;有外交身份住沙面, 我们部队也住了。当时, 我一无权, 二无钱, 三无外交关系, 就凭一个从北京入伍不久的南下工作团团员、革命战士的身份, 把广州市这几个重要地方都住了。当然, 我们的任务是保一方平安, 我们的纪律要求是秋毫无犯。后来为再次升学, 我回到北京上大学, 离开了美丽的五羊城, 但越秀山越秀湖都永远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改革开放之后, 胡耀邦同志让我当“巡回大使”, 让我“拔一把汗毛变成千万个孙行者。”我曾多次来到阔别的广东南海一带, 特别是我演讲初期阶段。那是“文革”结束不久, 我就应邀到广东演讲, 印象最深的, 也算是最早的就是在中山大学演讲。后来又到华南师范大学演讲, 还到各大企业去演讲。企业家们请我住进白天鹅宾馆、南湖宾馆, 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广州, 活力四射, 鹏程万里。记得当时一位企业家听了我的演讲后, 驱车来到我住的宾馆当面对我讲:您的演讲就像是北京刮来的春风, 这股春风与习仲勋书记掀起的改革之风, 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激发我们更坚决地投入改革。以后, 我还到了广东的许多城市演讲:中山、湛江、汕头、珠海、肇庆、深圳、茂名、东莞、增城, 等等。

这次来到广州, 住在南湖宾馆, 看到宾馆挂的一些老前辈的照片, 叶剑英、习仲勋、梁必业等, 引起了我许多回忆, 特别是与孙晓华主席等老同志座谈后, 引起我对早年广东改革的回顾。

首先想到的是, 1978年到1980年, 习仲勋同志领导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当地老百姓讲:习仲勋才是第一个在广东搞改革的领导, 为广东改革先行一步,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那时他已65岁, 却以许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的只争朝夕的精神, 勇闯新路, 试办特区。他把一天当两天用, 两三年之内走遍了南粤大地, 就像胡耀邦当总书记时, 把全国2000多个县走了1600多个, 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精神和做法。当时胡耀邦还给他写信称赞:“仲勋同志到广东后, 大刀阔斧, 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 工作是有成绩的, 我们完全支持你的工作……”

他来到广州, 住在南湖, 抓的第一件事, 就是支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让干部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并在会上批评了各种阻碍改革的错误思想。他还不遗余力地拨乱反正, 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他向邓小平建议, 要给下面放权, 以利改革开放, 据说小平同志回答:你们当年在陕甘宁办了一个特区, 今天又在这里打开局面搞了特区!

他对广东很有感情, 退休后, 很长时间一直住在广东, 干部群众称赞他“为人正派, 工作勤奋, 不怕困难, 勇挑重担, 为深圳特区建设立下第一等的大功。”党中央对他委以重任, 他不辱使命, 不负众望, 不负重托,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此行在南湖宾馆虽然只住了短短的两天, 但同志们给我讲了许多习仲勋同志的往事, 大家也特别说到习近平同志继承了父辈的革命传统和高尚品德, 又承担起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

13.中秋遐想 篇十三

在这月圆的夜晚,妈妈为我们准备了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瓜果,一切都是圆圆的,象征着这月圆之夜就是团圆之时,小时候我们不懂这月圆之夜,只盼望月亮像圆盘这天早点到来吃月饼,也不认识这广寒宫里千年如一日在桂树底盼望见到丈夫的嫦娥姐姐,和捣药的玉兔,就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拿着月饼,想请嫦娥姐姐带着玉兔一起下来品尝,在那洁白、晶莹、剔透的月宫中,我仿佛看到嫦娥姐忧伤的看着捣药的玉兔,这捣成的仙药是给谁吃呢?我想应该是为嫦娥姐姐的丈夫后羿而准备的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远在故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应该也在这月圆之夜等待我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有关遐想的作文-星的遐想 篇十四

那一颗颗闪闪的星星犹如一盏盏美丽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空中一定有美丽的街市吧!街市上高楼耸立,商店一间连着一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瞧,那水汪汪的葡萄,像一颗颗紫珍珠;那美味可口的蟠桃,好像刚刚从蟠桃园里摘来;还有那《西游记》里神秘的人参果……此时此刻,怎能不让我口水直流。走进玩具店里,让我大吃一惊,摆满了宇宙飞碟、航天飞机和陆空两用汽车等各种玩具,能自由飞翔,和真的一样。我正悠闲地逛着街,无意间看到远处一个人挑着两个小孩,牵着牛,牛背上还坐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哦!那不是牛郎和织女吗?真想不到,我会在这里遇到曾经听爸爸讲了无数次的牛郎、织女!看,他们正踏着浅浅的天河来到街市上。牛郎给孩子们买糖葫芦,织女为孩子们挑选着用祥云做的衣服。我想:那糖葫芦一定好甜好甜,那衣服也一定漂亮极了。突然,我记起了 “天衣无缝”这个成语,禁不住走到跟前,仔细观看,真是天衣无缝,实在奇妙。

告别了牛郎一家,我走到街道尽头的广寒宫,只见群星闪烁嫦娥正伴着优美的乐曲翩翩起舞,长袖舒展,云彩飘飘,欢迎来自故乡的 “嫦娥一号”。一旁的吴刚也兴奋地抡起大斧使劲的向桂花树砍去,桂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变成了无数的闪闪的星星。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兴高采烈地坐在板凳上捣着药,发出清脆悦耳响声,就像一曲优美动人的歌曲,掉下来的药末也发着金光,一闪一闪地像星星,像眼睛还一眨一眨的。

寂寞的广寒宫从此不再寂寞,他们又多了一位人间的朋友―――“嫦娥一号”。

15.中秋遐想的作文 篇十五

一、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

合唱教学是异于独唱的,我们曾经认为学生在独唱与合唱学习中,前者是弱于后者的,因为一个人的演唱更容易被别人所注意。而事实上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能忽视的现象,即很多学生在独唱中很投入,但到了合唱中却似乎困难重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有二:一是有学生认为合唱中体现不出自己的基本功,故难免滥竽充数;二是确实是不会合唱,尤其是当自己的节奏与整体不符时,容易影响学生的合唱心理。由此来看,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合唱应当具有的态度,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教学重心就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合唱的指导。

小学生毕竟是天真的,合唱这样的集体行为往往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更多的细节指导,同时还不能忽视合唱兴趣的激发。一般来说,合唱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歌曲入手,先让学生在较低难度的情境中掌握合唱的基本功。如在“旋转红黄蓝”(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大风车》,用歌声表达自己童年的欢乐情绪,在学生独唱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看他们在演唱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尤其是小组内同学协调合唱时会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尤其是在声部结束不齐这一现象上,教师要给予关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释放出学生的自主配合的能力,又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的重点。到了全体学生合唱时,笔者先让学生降低音量或采用哼唱的方式,注重自己的演唱与他人协调。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在后面的合唱训练中就可以规避相当一部分常见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

合唱教学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也是与音乐教学的基本功密切相关的。笔者曾经尝试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的合唱教学,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坦率地说,对小学生实施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也是有一定的挑战的,因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较少,且难成系统性。再加上音乐教学在实际的小学教育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是否有必要采取这种专业的、系统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合唱,确实是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那我们将永远不可能给学生真正完整的音乐教育,说不定还会荒废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最后决定了尝试。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是借助于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面高低不同的位置,来表现七个不同唱名的方法。这种通过将直接的音乐要求转换成间接的身体动作的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要求转换成视觉要求,其对学生的音乐直觉与反应能力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的柯尔文手势,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一种良好对应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跟学生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观察教师手势的过程中唱出相应的音符。这个过程一般来说首先是分解的,后来是综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学的细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柯尔文手势,可以通过手形的变化和手势的高低来帮助学生学习音阶,可以在示唱时辅以手势,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势。尤其要提醒的是,应当提醒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自己也去模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表示,这样一边自己表示,一边观察老师的表示,如果其中出现不一致时,这样的不一致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掌握趋向熟练。

三、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

教学设计往往是产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设计往往更加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音乐教学的评价往往不在学校的量化考核之内,因而音乐课常常成为随心所欲的课;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小学生的组织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缜密的教学设计来作为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保证。

对于合唱教学而言,教学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二人合唱中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突破合唱难点,如在“友邻多佳音”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我的小花园》这首曲子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在内涵感受中确定合唱的概念。

对于教学设计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注意到有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就是通过乐器去帮学生把握在合唱中需要的乐感。这一方式在笔者的实践中也是有效的,因为在学生的合唱过程中,其注意力分配是可以在自己演唱和听乐器中完成的,但如果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提醒,那效果就很差。因此,通过乐器进行合唱乐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总之,作为教学预设的一种体现,教学设计在合唱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合唱效益的作用,故教学之前必先优化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合唱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有技巧地培养基础,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摘要: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通过有技巧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16.英伦上空的遐想 篇十六

配合展览,Hayward美术馆安排了一系列的讲座和讨论。其中一场讨论叫做“中国在想什么”(What’s China Thinking?),诺丁汉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Paul Glaston教授、在伦敦的电影研究学者孙淑云和我参加。问题涉及当代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西方观众事实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问题是非常关心的,这涉及到中国整个当代发展与变化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语境看来不是兴趣点的地方,对于异域的观看是很重要的。从语言上讲,“西方”、“东方”(这里是指中国)的对比似乎不应人为制造,但在现实的心理上是客观的,也是自然出现的对比,就如我们对西方的好奇一样,不因为二元关系的质疑而被视为欧洲中心主义或东方主义。这里面存在现代中国的诸多悖论,特别是中国艺术家的身份问题。就中国艺术家在世界的态度上来说,是否言必称“我是中国艺术家”就变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的讨论,因为很多其他地方的艺术家不会特别强调“我是哪里哪里的艺术家”,而只说“我是艺术家”。这里面的文化身份焦虑对于当代的中国艺术家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里也有悖论:一方面希望强调艺术的当代化,成为一种全球普世的艺术,一方面保持了文化属性或民族属性。这里是引起巨大争议的一个地方。

果然,在昨天举行的另一场讲座中,这个话题就变成了“当中国统治世界的时候”(When China Ruling the World),作者是Martin Jacques。他认为中国不管如何今天变化,中国还是中国,不会成为西方那样的中国,因为从中国的历史看,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是四夷来朝的地方。从今天的经济规模急剧变化和发展来看,中国已经取代欧美成为中国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国,人民币结算的总量从2009年的0.02%上升到2011年的0.29%,而且愈来愈多。经济影响力急剧上升。但最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保持了柔性的魅力,而不是殖民化的强力。作者不同意国际上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看法,因为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中国没有这样的先例,倒是融化了周边的归附,目前的中国仅仅是短时段的适应期,从长久来讲,中国仍然是中国的属性,依然在回归中国传统。这是一个历史眼光与实现距离的观察视野的问题,要么将中国看的很浅、很短,要么将中国看得很远很长。英国人不同于美国人的眼光,这个作者谈论起来不断从历史的长时段说起,如何显示了中国在历史上的稳定和轮回。但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可能最现实的问题不是历史眼光,而是要不要走向现代国家及其制度,尽管西方化的模式不完全同于中国传统,但现代中国人的诉求已经被历史所塑造,是否彻底回归中国传统理念的治国方略恐怕暂时看不到。现实的焦灼已经让问题被遮蔽了,但由此观之,中国并不是中国的问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紧紧连在一起。相反是我们如何看世界,而不完全是世界如何看我们。

回到艺术上,今天晚上在泰特美术馆由牛津大学的柯律格(Craig Clunas)做“现代中国绘画与大众”的演讲,所介绍的作品大部分以人物为主,是现代中国绘画在人物关系上的一种表现,甚至不乏过去的宣传画、农民画等等。他是从这些浓郁的社会信息上来捕捉中国现代绘画,但无法展开中国现代绘画的自身逻辑是什么。显然,在这里,他所介绍的现代中国绘画没有西方的语言革命,也没有西方的艺术观念的革命,而是社会观看方式与关系的演变,而且透露着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其实,我们自己对现代中国的绘画或艺术也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书写,这是需要从多个角度与理论方法上研究的学术课题,也是重头认识中国现代性的大课题,因为我们的文化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脱节的,还没有走出文化焦虑的阴影,还受制于很多话语的牵制中。对中国现代历史与艺术及现实的研究,需要中国重新从现代国家与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重担不仅是中国要做的,同样被国际所关心和重视。

17.星的遐想作文 篇十七

夏天,总是一个很能联想的季节。星空开阔,点点星光,群星罗布。不自觉地就想到了前几天看的《白线流》,几个SP的名字也令人忍不住浮想联翩,《十九岁の春》、《20岁の风》、《23岁旅立の诗》、《25岁篇》、《就算过了做梦的时候》。白线流记载着7人的友情,看着看着,觉得像是自己和身边的伙伴一样,经历了那个年纪经历的一件件看似普通却让人为之艰难奋斗的青春往事。看着天上7颗联系在一起的星星,想象着犹如白线流般流走的记忆,最初的困惑,梦想与现实的交错,最终慢慢地融进社会……

还有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那样一个奇幻世界中的银河铁道之旅,悲哀而深刻,对生的感动和死的无惧,正如所说“也许生与死对于宫泽贤治来说并不对立,他始终相信在生的对岸有一个永恒的存在,这个存在化解了对死亡的恐惧,那是一种怎样的大气与豁达呀。”

曾一度很奇怪为什么看了日剧和小说会给予人力量?这个问题着实困扰着我,是观察细致?平实的话语,精锐的观察力,准确性,击中心灵的要害。曾经在害怕现实与死亡中被鼓起勇气,坚信着“我们不论在哪里都能生存!”与“只要活着总有办法。”的信念,似乎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原来可以这样坚强。”

18.中秋遐想作文400字 篇十八

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特别美丽。我仰望着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不仅想起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我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叔叔婶婶,他们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回家过中秋。他们现在也在赏月吧,我不仅这样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跟叔叔赏的可是同一轮明月呀!

我一边吸着手里的饮料,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听爷爷讲那传说中的故事。嫦娥奔月,起义抗元,吴刚伐桂??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偷吃丈夫的不老仙丹,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她寂寞的生活。奔月后,嫦娥的月宫里除了一只玉兔,一棵桂树,别无它物。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月宫里还有个吴刚在不停的砍伐桂树。好奇妙

啊!我多么想到月宫里陪嫦娥聊聊天,逗逗小玉兔,安慰安慰伐桂的吴刚??

19.国旗下的遐想 篇十九

想起1949年,你第一次升起在天空门广场,升起在华夏神州的上空。在礼炮声和欢呼声中,你庄严宣告了祖国的成立。从此,不屈的华夏儿女站了起来。从此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新的纪元。那时,你红色的火光照亮了大江南北,映红了世界的东方。

又想起1970年,你第一次升起在浩淼的宇宙,在世界的注目中,你乘着银色的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画出了完美的一个圆。《东方红》悠扬的歌声至今还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萦回。

又想起1971年,你升起在纽约。你从此一直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在众多的旗帜中,你五星的光彩耀眼夺目。

又想起1997年和1999年,你第一次升起在香港和澳门,在那两个激动人心的夜晚,人海上,华灯中,你流光溢彩,用宽广的胸怀将香港和澳门拥入怀抱。你用你的光辉,掀开了祖国历史新的一页。

然而,更不能忘记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荣耀,你笑逐颜开,你乘风欲飞!

……

如今,你和祖国一起,诞辰已有60周年。我拿着笔,在长风中,你红色的身影下远眺,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冰原之上,长空之中,你飘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下一篇:员工关系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