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精选13篇)
1.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一
江西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开发探析
[摘要]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目前江西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低,与江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将极大地推动江西旅游发展。文章在分析江西旅游文化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和五大基本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江西;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措施
[作者简介]熊文平,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与区域经济规划,江西南昌,330022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10-0080-0003
一、江西旅游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江西拥有世界文化景观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4处95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8处[1]。景德镇瓷都、滕王阁名楼、龙虎山道教、白鹿洞书院、樟树药都等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悠久历史。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区域色彩浓厚,魅力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江西发展旅游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品质精良、独具特色
江西旅游文化资源有四个方面独具特色:一是红色文化。江西是最重要、最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摇篮 ”――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 ”――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革命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代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二是生态文化。江西生态良好,山水如画,形成了众多的名胜景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庐山、三清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三是名人文化。江西人才辈出,如“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理学大师朱熹,“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群星灿烂。四是陶瓷文化。江西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通过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凝聚成了丰厚悠久的陶瓷文化内涵,已达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境界,因“天下窑器所聚”而成为全国陶瓷中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逐渐确立了“瓷都”的历史地位[3]。
二、发掘和展示文化内涵的基本思路
(一)优化整合,突出主体形象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4]。文化可以起优化整合作用,能使某一区域优化整合为一个整体形象而与其他区域相区别,从而突出主体形象特色。文化的优势在内涵。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优化整合作用,为旅游开发服务。江西文化遗址和景点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们就必须从文学、历史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组织专门机构、专门研究专家,从现存的史料、文学作品、故事典籍、书画作品、民俗艺术等载体着手,下功夫对分散的旅游景点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升华, 抽象出反映区域特色的文化主题,再从文化主题着手,将这些分散的景点进行特色配置,有效地优化整合,做到虽景点分散但反映的文化主题突出。同时,还要对文化主题拓展相关的文化内容,使其文化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优化整合不但表现在景区景点上,而且还需要旅游部门和城建、交通、园林等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互动发展,共同提升江西旅游形象。
(二)营造氛围,创新文化内涵表现形式
除了要挖掘出文化内涵,还要从多个方面来显示文化内涵和主体形象,使其更加鲜明,从而使游客更好感知,更好地吸引游客。因此,必须通过合适的形式和载体营造氛围,更好地反映和体现文化内涵。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旅游发展,还能促进文化本身的发展。第一,把文化渗透到旅游各要素,使游客感受到与文化主题相融合的气氛。例如井冈山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推出了以唱一首井冈山革命歌谣、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走一段红军走过的小路、吃一餐红军套餐、祭扫一次革命烈士墓、看一场红色旅游经典歌舞为内容的红色旅游“六个一”工程,从而提高了井冈山旅游的文化含量,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5]。第二,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营造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动态激活,使这些有形、有声、有色的具象事物让游客亲身感知。例如:要切实办好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节、红色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使这些活动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让游客能够亲身感知这些鲜活的文化。第三,通过雕塑、建筑等实体充分彰显文化内涵。雕塑,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极具历史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甚至有一些可以成为城市地标形象。通过民俗一条街、文化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来拓宽和优化城市的文化实体空间。我们还可以在历史事件、名人、名篇和影视作品上做文章, 建设具有文化品味的主题公园和亭、台、楼、阁等建筑。第四,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拍摄更多反映江西文化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来反映当地文化的内涵,对外传播当地文化,带来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江西生态良好,山水如画,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影视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影视城的建设,可以使江西的美景和人文频频在镜头前光顾和表现,是传播地方文化极佳途径,也使影视旅游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带动旅游的发展。
三、江西旅游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整合优化,构建整体开发新格局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整合文化要素,把散点化的旅游文化因子“聚合”成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6]。我们要发挥文化对旅游开发有“点化”和“整合”的功能,把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分散的景点,做到“景散意连”,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使旅游开发发挥整体效应[7]。第一,点上:开展江西文化因子专项旅游。江西应根据各景点的实际情况,遵循“文化-品牌、名牌-产品”开展专项旅游。例如:我们应着力开发以革命圣地为依托的红色文化、以名山名湖名城风景名胜为依托的山水文化、以道教佛教圣地为依托的宗教文化、以瓷都景德镇为依托的陶瓷文化、以庐山为重点的会议文化等专项旅游精品。第二,线上:构筑江西文化精品线路。例如:应精心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生态观光线、名人故里旅游线、山湖瓷乡旅游线等旅游精品线路。第三,面上:加强区域合作。要进一步重视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积极打造赣湘鄂、中部六省、闽粤赣等旅游区域协作圈,主动融进“泛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圈。在合作区内旅游实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品牌同塑、联合促销等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联动效应,真正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二)大力宣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江西旅游文化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江西旅游形象和影响力。首先,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大力宣传促销。由于江西省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要进行地域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形象。在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围绕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抓住地域文化中最本质的内容,对地域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只有这样,才能使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更突出和鲜明。各地应联合宣传促销,将江西整体旅游形象作为广告,在各大媒体大力进行宣传,使之成为江西形象的靓丽名片。其次,突出江西文化特色,打造江西文化演艺品牌。借鉴“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等大型演出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江西文化创作,高标准策划江西文化演艺品牌,突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能迅速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再次,完善旅游解说系统,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把旅游点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传播给旅游者,努力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宣传第一线,设置完善的江西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一批有素质、熟悉江西地域文化的导游人员。
(三)开发旅游商品,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不仅易被旅游者认知,是旅游景区最好的广告,而且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立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建立研发中心,通过高端的研发人才和众多能工巧匠的共同努力,充分挖掘旅游商品的内在价值、文化和个性,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其次,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科技、市场优势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弘扬传统工艺,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开发陶器、工艺瓷器、脱胎漆器、木雕竹编、毛笔砚台等民间工艺品和江西字画、名优土特产品。再次,可根据江西旅游重点景区的划分,树立与景区同名的旅游商品品牌。如三清山旅游区其旅游商品可树立“三清山牌”等。利用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景点“以大带小”来带动江西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实现旅游商品生产的系列化。最后,建设大型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通过这个中心使江西的精美旅游商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
(四)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
江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这些名人闻名中外,旅游文化背景广阔,人、事、物相联系,旅游文化品位很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8]。要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发挥能更好地提高江西旅游知名度。一是加大名人遗迹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名人事迹的整理和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有效提高名人文化研究的水平,充分挖掘名人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二是借助名人效应,举办一些国际性、全国性文艺赛事和节庆活动,拍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人影视作品。三是将名人文化运用在城市建设中,使名人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具有名人神韵和名人事迹的雕塑、名人陵园、名人文化广场等物质载体,用名人的姓名为一些广场、公园、道路、文化体育场馆命名,彰显名人文化,使它们可视、可感,扩大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容量,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四是开发、推出名人文化旅游专线,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江西的名人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空间分布上相对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在旅游开发中,可进行景点优化组合,开辟“江西名人文化旅游专线”,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五是开发研制名人文化旅游商品。可出版发行名人音像制品、事迹图书,可设计含有名人或名人事迹精美图案的纪念品、发行纪念章、纪念币、便于携带的名人半身或全身的铜像等。
(五)以文化为魂, 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
以赣文化为灵魂,将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商旅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创造视觉效果。视觉设计的目的是使一切初到江西的游客,首先在视觉上产生对江西良好的 “第一印象”,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城门” 要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和蕴涵宗教文化、赣文化特色的大型雕塑,使人一进江西就能体会到具有浓郁特色的江西文化风味[9]。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着手,整合城市综合优势。就南昌市而言,全面整合城市综合优势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市政建设与建筑风格,应根据历史基础分街区突出特色,凸显城市空间的设计特色。二是城市绿化应多种大树,尤其是老城区应多种代表江西风格的树种,园林、广场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文化底蕴相协调。三是城市“窗口”区,展示鲜花遍地、绿草成茵的形象;同时突出现代化气息,利用电子屏幕展示南昌市城市信息和新风貌。四是增强旅游景点品位,从项目设计到表现手法注入赣文化,积极营造赣文化氛围,并显现旅游创意和动静结合。五是把旅游意识融入中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商城规划设计中,融购物、休闲于一体并选择特定地方营造立体步行休闲消费区。
[参考文献]
[1]俞晓军.崛起中的江西文化产业[EB/OL].江西文化厅网,2010-06.[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EB/OL].大江网,2010-01.[3]李向明.景德镇陶瓷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及深度开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4]邵琪伟.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09-01.[5]王晓峰.全力推动井冈山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J].江西政报,2006,20(18).[6]谭白英.系统发掘武汉旅游业文化内涵的战略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7]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8]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经济地理,2003,23(1).[9]彭欢首.长沙市旅游文化发展战略初探[J].旅游学刊,1998,(3).
2.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二
一、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保护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与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保护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与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的发展可以促进另一方的发展。第一, 良好的农村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农村生态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 地貌复杂, 气候多样, 有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而且在农村的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原始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 我国又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 在农村众多地方具有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特有的风俗民情, 它们独具魅力, 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但是, 这一切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 都离不开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障。只有得到精心保护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才能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创造条件。第二, 农村生态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 人们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 通过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感情交流, 使人们在山林、旷野、海滨中领略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 并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与保护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开展旅游的收入又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 从而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条件, 并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事业, 把一些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开发转换成间接利用, 减少资源直接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 从而保护当地农村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现既满足当前和未来生态旅游的发展, 又不损害旅游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益, 在确保从农村生态旅游中获得收益的同时, 旅游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结构不会受到破坏, 农村生态旅游的魅力才能长久保持。
二、江西省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优势
江西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境内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独特的生态环境背景以及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现状为江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江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先决条件
从生态环境现状主要判别因子显示, 江西全省整体生态环境良好, 表现在: (1) 森林覆盖率高。全省森林面积达95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59.7%, 居全国第二位。 (2) 全省八条主要河流水质基本良好, 有69.7%的断面达到国家2类水质标准, 11.9%的断面达国家3类水质标准, 13.8%的断面为4类水, 4.6%的断面为5类水。
(二) 丰富的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为江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可能
江西农业历史悠久, 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较多, 竹林茶园、秀色可餐;山清水秀、果甜花香、景象万千。以上资源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 而且更为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条件。如南丰蜜桔、修水宁红茶、广昌白莲、泰和乌鸡、大余麻鸭、婺源绿茶等在全国或省内久负盛名, 赣南“猪—沼—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成功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加上全省已建和在建的粮、棉、油、糖及猪、牛、羊、水产等养殖基地, 为建立部分农业观光旅游, 农产品购物旅游, 农村民俗风情和农事劳作、垂钓、园艺等农业旅游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 逐步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为江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保障
至2005年底, 南昌昌北机场已开通境内外航线38条, 赣州、景德镇、井冈山机场增开了至旅游热点城市航班;纵横江西的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增开了十多趟江西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80公里, 省会南昌至各设区市和所有出省主通道全部实现了高速化, 连接公路干线与旅游景区的10条旅游景区公路基本建成, 极大改善了江西旅游可进入的条件。同时, 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全省旅游星级饭店284家, 其中五星级2家, 四星级21家;旅行社562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新增上档次的旅游汽车近千辆。这些旅游基础条件的改善为江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保障。
(四) 旅游观念的更新使农村生态旅游成为新时尚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 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加长, 使旅游者的观念在不断更新, 他们已开始向往着大多傍依在江西省各城郊周围具有双休娱乐参与性的农村生态旅游。目前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 全省境内在建和已建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有:建于1995年, 总面积4 000亩的南丰罗里石蜜桔生态园 (已被评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赣州宝葫芦农庄 (被评为江西省“2006年最佳人气指数奖”) 、泰和武山农村生态旅游区、景德镇植物园、遂川金谷湖生态茶园和樟树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全省呈现出一片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良好局面。
三、江西农村生态旅游的定位开发措施
农村旅游生态的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曾受到一个度的制约, 一旦冲破这一度的约束, 目的地的真正内涵也许会随之而变, 这种度我们称之为旅游业极限容量, 简称旅游容量,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的最高限度, 也就是能吸引并保持旅游者前往的旅游业资源最高利用程度, 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从旅游地角度看, 旅游容量乃是旅游地在认识到旅游业的消极影响之前所期望吸引旅游者的能力, 表现为所期望的最大游人数而非实际有能力吸引的人数;从旅游者角度来看, 当旅游业资源利用超过某一程度时, 旅游者感觉到这种利用已经过度, 原来的好奇心和兴趣荡然无存, 因而他们必然会另觅其它旅游地从而引起该地旅游规模的下降, 它是旅游者寻求其它旅游地之前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享受程度。因此江西在农村旅游生态开发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定位开发。
(一)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 加强对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
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 必须对农村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 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做好足够的准备, 并采取积极措施, 消除或减少污染源, 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 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 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的分析研究, 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 必须控制旅游的开发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 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 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因为, 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破坏容易修复难, 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 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 再来治理就十分困难, 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 找准农村生态旅游市场的开发层次与定位
根据农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特点及开发方向, 江西农村旅游市场开发应以省内旅游市场为主体, 以省外旅游市场为不断拓展方向, 省内市场又以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为主体, 并依靠交通便利的条件,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根据农村生态旅游的功能及特点, 江西农村旅游目标市场的职业定位应为学生、教师、公务员及城市居民, 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教师暑期和节假日旅游市场的把握;根据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发展潜力与开发方向, 江西农村旅游的目的定位应以绿色生态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假日旅游市场为主体, 并积极开拓度假旅游市场和会议旅游市场。
(三) 加强对农村生态旅游区的设施建设
江西要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必须突破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 拓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 建立生态旅游区, 并加强旅游区内的项目设施建设, 建设的项目可以包括静养场、森林浴场、健康步道、足道馆、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度假村、森林疗养所、森林健康医院、负离子呼吸区、小木屋区、野营地、登山区、水上娱乐区等。这样有利于让游客参与到旅游的活动中来, 达到休闲与旅游两不误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农村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统, 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 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技术, 以使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能迅速有效地得以处理和解决。
摘要:江西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境内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村生态旅游已成为江西的一种主流旅游形式。在保护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对江西农村生态旅游进行合理的定位开发, 以利于江西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江西,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定位开发
参考文献
[1]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9.
[2]王兵.从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 1999 (2) .
[3]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J].地域开发与研究, 1999, (2) .
[4]章家思.关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点看法[J].农业生态环境, 2000 (1) .
[5]花明.生态旅游——江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6) .
[6]周玲强, 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 2004 (4) .
[7]尹振华.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 2004 (5) .
3.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武功山 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开发主体实施的体育旅游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产业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式的总和。它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在时间过程和实现方式上最一般特点及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来源于众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不同的开发模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研究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意义,就是通过探索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规律,为武功山体育旅游及其开发活动选择最适合、最优化的方式,以利于武功山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旅游强省——江西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胜地。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一体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地跨萍乡市的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现已规划景区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武功山水,不仅唯美, 而且非常适合举办滑翔、攀岩、公开水域游泳、悬崖跳水、登山等多种类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如果能把武功山开发成集健身、探险、竞赛、刺激、体闲、养神为一体的天然的体育旅游胜地,不但可以增强武功山的旅游竞争力,也能填补江西省在这方面的空缺。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武功山,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实现武功山体育旅游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等级化的目标,逐步使武功山旅游业成为赣西的支柱产业之一。
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在景区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游客所反馈信息为研究对象。共发放游客调查问卷500份(周末300份、国庆节200份),有效回收问卷468份,有效回收率93.6%。发放专家调查问卷20份,有效回收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般分成产业类和资源类两类,
(一)产业开发模式
1.“旅游+体育”模式
“旅游+体育”模式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就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寻找开发体育旅游的切入点,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可以包括:旅游者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探险、体育购物、体育观赏、体育考古、体育会议、体育保健及康复等内容。目前,武功山以体育旅游依托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目前有登山、野营、溯溪等。“旅游+体育”模式的开发,能使游客充分感受到旅游中的体育。由于它又有别于单纯的体育运动,因此旅游中的体育又称为“旅游性体育”。
2.“体育+旅游”模式
“体育+旅游”模式是指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即充分利用体育旅游竞赛、表演或节庆活动,扩大宣传、提高组织规格,吸引更多的观摩者,以提高举办地的对外影响和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在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尤其是该举办地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对体育赛事的形象背景、文化氛围、体验性体育旅游活动的策划等,能让观众亲身参加体验性体育活动,并熔入带欢乐、刺激的氛围中,给旅游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方位冲击,使旅游者充分感受到在体育观摩中有旅游活动。目前,武功山开发出来的这类型体育产品有登山赛、滑翔伞等,由于这种旅游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因此,还可以把这种体育中的旅游称为体育性旅游。
3.从专家问卷和游客问卷的结果看
综合专家和游客对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走怎样的产业模式调查统计如图1显示:认为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体育”模式占72.19%,认为应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体育+旅游”模式占26.41%,认为两者平衡发展的占0.84%,而认为采用其他的开发模式的占0.56%。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和武功山资源特点,对产业类开发模式的选择应以“旅游+体育”模式为主实施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图1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产业模式调查统计图
(二)资源类开发模式
1.专项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所谓专项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以某一种体育旅游产品为开发目标,将体育旅游开发成唯一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也是单纯的为这一产品而来。目前依托武功山的自然资源开发攀岩、滑翔伞、跳伞等。
2.组合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所谓组合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将体育与其他旅游资源相互配合,在整合资源开发过程中,体育资源不具有独占地位,而是和其他产品相互融合。以这种形式进行开发,主要是针对体育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又具有资源占有一定分量。对于旅游者而言前往某地观光游览的目的不仅仅是参与当地体育活动,而且需要游览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体会当地浓厚的人文氛围。开发工作应着眼于整合资源优势,规划“生态——体育旅游”专线,做到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捆绑互动,协调发展。
3.附带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所谓附带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在一般旅游活动中附带介绍体育知识,旅游过程中或结束时观看体育表现,或参加体育娱乐等活动。附带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组合中所占的份量较小,起附带性作用。比如,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渗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知识,或渗透对某些文化遗址所拥有的体育文化内涵的讲解,或者是组织旅客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或民间体育活动的表演,或组织观看体育图片展览等。
4.专家问卷和游客问卷的结果看
综合专家和游客对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走怎样的资源模式调查统计如图2显示:认为要以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专项体育旅游项目的专项型开发模式占26.74%,认为应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其它旅游形式相结合,形成新型体育旅游产品的组合型开发模式的占63.56%,认为要以扩大景区景点建设规模,深度挖掘体育与旅游契合点的附带型开发模式的占8.94%,而认为采用其他的开发模式的占0.76%。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和武功山资源特点,对资源类开发模式的选择应以“组合型”开发模式为主,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各资源的多功能性,同时又可以做到体育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的交汇与融合发展,实现现有旅游资源淘汰的再生性开发,提高资源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2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产业模式统计图
三、结论
(一)综合专家和游客对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走怎样的产业模式调查统计显示:认为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体育”模式占72.19%。结合调查结果和武功山的资源特点,对产业类开发模式的选择应以“旅游+体育”模式为主,对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和利用。
(二)综合专家和游客对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走怎样的资源模式调查统计显示:认为应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其它旅游形式相结合,形成新型体育旅游产品的组合型开发模式的占63.56%。结合调查结果和武功山资源特点,对资源类开发模式的选择应以“组合”开发模式为主,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各资源的多功能性,同时可以做到体育与各种旅游资源的交汇与融合发展,实现现有旅游淘汰的再生性开发,提高现资源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江西省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系列论文,批准号TY090。
参考文献:
[1]张强,柳伯力.国内外体育旅游业发展概况[J].四川体育科学.2003(2):1-2.
[2]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 2002.9(3):22-25.
[3]杨红伟.四川省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势分析及开发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35-37.
[4]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凯,柴新.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32-34.
[6]袁书琪,郑耀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体育学刊.2003.3(第10卷第2期).
4.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四
探讨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有超过10年的规划设计经验。山合水易对城乡统筹模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古村古镇开发、民俗旅游设计、乡土建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聚集了大量的专业资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国土整治等方面,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房地产业得到了的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资源导向较强的旅游地产,同时,也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开发思路和方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专家认为,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尚处于起始模式,需要更加的发展成熟。在这样大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的开发却能根据相关模式,探索出一些规律。
一、工业企业带动型模式
该模式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工业企业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是工业企业与乡村融为一体、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华西村就是这样的典型。
运用该模式,必须同时注意农业的发展,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本土文化提升。
因此,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具有乡村风情和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工业园区的形态开始显现,该形态同时可容纳工业地产、商务地产和旅游地产开发的内容和形态。
作为工业地产和商务地产的结合,利用乡村土地和景观,可以在规划中的工业用地中,开发生态型的产业园区及总部基地等物业,在较低的工业用地成本基础上,以产业集合的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利用工业和商务带来的人气和商气,结合本土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可开发具有乡村风情和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工业旅游景区”,与之配套的酒店、商业街、景观住宅等旅游地产的物业也得到了开发空间,该类物业所需的土地既可以是工业园区的规划住宅用地,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居住水平,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获得土地。
二、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型模式
该模式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农业产业特点,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该模式必须产业定位准确,不能大而全;政府在其中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不可过分干预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一体化;重视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及品牌推广。
该模式旨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规模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按照价值规律与平等竞争的机制促使农地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合理选择,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由此,可促使农用地整理,对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
地和各类废弃地、闲散地进行复垦,一般能够增加15%左右的有效土地利用面积,并可置换出更多的可建设用地。
农用地的整理同时带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通过农业产业的提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促进撤乡并镇、迁村并点、撤村建居、旧村整治、“空心村”改造、民居翻建改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公益事业建设等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土地置换、土地权属重划、土地规整以及废弃闲置地的开发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由此产生的房地产开发空间是巨大的,也是成本较低的。
同时,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创造出农村旅游的新景观资源,大型的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等均具有很好的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和游乐参与性,完全可以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形态农业旅游景区,同时带动乡村公寓、度假住宅等旅游地产物业的开发。
三、休闲产业带动型模式
该模式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养殖场、采摘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把乡村的发展与休闲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以“红砂村”、“农科村”为代表的四川“农家乐”即为该模式的代表。
该模式适合在具备一定乡村休闲资源基础的农村运用。需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促使传统农民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
该模式的房地产开发意义,在于以乡村景观和乡村休闲为原则,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有序转移就业。并同时开展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综合性的休闲度假区思路优化乡村建设布局,促进人口适度集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发展公共公益事业和旅游休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此模式同时促进更加多样化、市场化的土地流转(转包、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租赁、互换及其他形式等);土地流转的主体也由此更加多元化,原来的农业专业大户扩大了规模,新的专业大户不断出现,新型的经营主体也可以参与其中,包括集体股份制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等,共同组成了租赁农地使用权、投资经营农业的新生力量。
四、旅游产业带动型模式
该模式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江南名镇周庄即为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她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悠久的历史。成功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翼发展的新路子,卓有成效地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和“传感器产业基地”两个著名品牌。
该模式首先需要具备可挖掘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因此,运用该模式的第一要务就是大力保护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品牌。旅游资源保护和挖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农用地及其他用地的整理过程,该过程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更加提高了农业用地的综合利用程度,置换出的可建设用地量也相应提高、成本也更低。
该模式的运用,同时也需要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商业等基础设施,因此,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与旅
游相配套的交通、住宿等设施的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程度也就更高,土地流转的方式就更为灵活。根据农村建设用地与旅游资源的关系不同,具有(或不具有)产权的酒店、农庄、商铺、度假住宅等旅游地产物业形态也就更为丰富。
该模式也需要逐步提高村民意识,促使其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观念改变,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过程,会促使更多的农村闲置劳动力转化成为非农业人口,即景区的旅游产业工人,由此,也会促进新的土地流转空间。
通过以上几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房地产(特别是旅游地产)的开发空间和机会。
5.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五
(二)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创造力和组织执行力的结合,而且人的创造性不是无限的,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好的创意环境。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不能妄自菲薄是因为我们有5000年的积淀,不能妄自尊大是因为我们现在确实还有差距,这些差距要一步一步缩小。
创意离不开文化。江西旅游文化是由创意和传统挖掘组合,形成新的文化,大体上有三点要求:
第一,文化形式的基本要求是突出的特色,而不是一般的特色,更不是雷同化。主要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江西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二是江西旅游建筑形式的独特性,三是江西旅游环境的独特性,四是江西旅游三者之间的协调性。
第二,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是丰厚的品味。主要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江西旅游品类的丰富,二是江西旅游味道的厚重,三是江西旅游展示的精美,四是江西旅游内涵与形式的统一和谐。
第三,文化本质的基本要求是人本主义精神。普遍缺乏人本主义精神是我们与旅游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一是江西旅游在建筑格局上要注重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二是江西旅游在设施配置上要处处为客人着想;三是江西旅游要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归根结底,创意的根本应当落在文化形式、文化内涵和文化本质上,而不是花样越翻新越好。最终应当形成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浸润力、快乐激荡力。要让人感觉快乐,觉得在这里舒服,形成生活的浸润。而我们现在太过追求视觉震撼,觉得有视觉震撼就什么都有了,这基本上是工业化时期的追求,而不是后工业化时期的目标。
6.江西古迹的旅游导游词大全 篇六
江西古迹的旅游导游词
乐平市区老北街,这是一处在历史上以商业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为辅的历史街区,范围是南以翥山东路(原东大街)划线,北至菖蒲塘至老-一段环城长寿路,西止洎阳北路(原北大街),东至为民路,总面积约30公顷。该区内呈里坊格局,规划有序,纵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长沙巷、周家巷、富贵巷、万寿宫等,横向巷道主要有典当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园巷等。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为完整,它全长580余米,宽4米,原为长方形花岗石地面,沿街两面店铺、民居、祠堂、庙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筑鳞次栉比,约70%以上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老北街始建于南朝,鼎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东晋太兴三年(319年),处北街中段的安隐寺,时为赣鄱大地两座名寺之一,乐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南朝时,鄱阳王萧恢在万家寺建玉脂泽庄园,从而奠定老北街之基础。唐朝中和三年(883年),乐平县治由众埠铜山港口迁到老北街所在地花靥镇,北大街由此成为县城发展之原点,到了宋代老北街被发展成乡土特产、南北杂货、烟花爆竹、竹炭木材等商品销售主要街道,由于历史上老北街有过多次火情,被乐平人戏称为“火龙街”,宋范仲淹任饶州知府经过乐平,令百姓集资挖井建池,蓄水防火,万家池因此得名。同时在万家池对面建郭西庙,以驱邪镇火(清咸丰时被焚),郭西庙巷由此得名。明万历年间,万家池改名范家池,并在井池东侧建范家大祠堂,以纪念范仲淹,清代曾在祠堂内展陈范文程事迹。有清一代老北街发展至鼎盛时,有近400余店铺,成乐平最为繁荣的综合商业街区,直至解放之初。由于城市的发展,原东、西、南街区的先后改造拓宽,鉴于老北街与南街不能对接,于是新建了一条新北街(现称洎阳路),老北街便有幸成为乐平市现今唯一保留下来最为完整的一条古街。
在老北街区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当行建筑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园、-鄱湖警备司令部驻地、薛家塘、啸月移、三都试馆、老营盘、翥山书院,以及花园巷3号汪大纲、汪大绶旧居,富贵巷13号明初县丞彭氏府宅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迹)。
江西古迹旅游导游词精选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70公里,北部狭窄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
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该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0。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鄱湖水清、龙虾飘香,2011年7月,“鄱阳湖印象”采风活动在江西瑞昌举行,首届鄱阳湖龙虾节持续升温。本届龙虾节以“节庆创品牌、产业谋发展”为主题,旨在将自然生态的鄱阳湖小龙虾品牌打响,推向全国。一直以来,鄱阳湖就是我国小龙虾高产地,鄱阳湖以其清新的水质、丰美的水草缔造出肚白、壳红、原生态的鄱阳湖小龙虾,赢得“一湖清水出好虾”的美名。
鄱阳湖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并保存了一定数目,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方。保护区最为人们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鸟类。
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白鹤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3,000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白枕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珍贵、濒危鸟类还有白鹳、黑鹳、白鹤、大鸨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冠鹃隼、鸢、黑翅鸢、乌雕、凤头鹰、苍鹰、雀鹰、白尾鹞、草原鹞、白头鹞、游隼、红脚隼、燕隼、灰背隼、灰鹤、白枕鹤、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江西古迹旅游导游词
翠平湖(原名共产主义水库)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边陲42公里处,为婺源县大游山、珍珠山和乐平市历居山等群山所怀抱,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总库容1.437亿立方米,库区水面纵深近20公里,山林面积1.8万亩,其中,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0.2万,可养殖面积1.27万亩,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585千瓦,年发电量为400万度,灌溉农田15.9万亩。
库内微风徐拂,湖面碧波荡漾,四周群山怀抱,倒映林岚,矫健的雄鹰在山腰峰谷间盘旋,翩飞的水鸟在湖面水上嬉戏,淡淡的云雾飘荡在水面,萦绕在山峰,构成一幅恬静而不沉寂,淡雅而充满活力的大自然瑰丽画卷,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泛舟湖中,顿觉神清气爽,是水上观光旅游的绝佳之地。
翠平湖水质清澈,浩瀚广阔,烟波无限,沿岸植被保护良好,与湖水一统,构成了自然原始的湖域风光。湖区周边的枫林带,在深秋初冬之际,显出如火如荼的姿色,大片茂木修竹,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形成秀美的林向景观。碧水环绕为翠平湖周边的山谷增添了许多野趣:深谷中蜿蜒曲折的小溪,茂密的山林,欢快的鸟鸣形成了美丽浓郁的山谷风光。景区蕴藏丰富的人文资源,如车溪村敦本堂古戏台建筑群,是乐平市唯一的石木混合结构的明清建筑;洪公祠,用于纪念南宋风节名臣洪皓及其儿子洪遵、洪适和洪迈。景区开展有山水观光、水上居民采风、库叉候鸟观赏、水上游艇泛舟、垂钓和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
7.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七
(一)人数众多
截至2009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144.7万人,在学研究生140.5万人,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江西省现有高等学校在校生79.3万人,在校研究生1.8万人,比上年增长17.6%。如此庞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资源丰富的江西省可以所说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富矿”,其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
(二)时间充足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充足,寒暑假、法定假日和周末加起来一年接近170天,其中寒暑假有将近90天的时间,周末有60天的时间,除去生活学习必须占用的时间外,与其他人群相比较,闲暇时间较为充足,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江西大部分学校暑假(7月初至八月末)将近两个月,出游时间充裕,而暑假一般是旅游业的淡季,因此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旅游业淡季不淡。
(三)旅游动机强烈
由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生活经历较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大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出游愿望和较高的出游率。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出游频率活跃”。此外,“当学生就要多学知识”的观念,求知动机也成为学生出游的一大动机,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因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四)具有较高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经济来源已不仅仅局限于家庭支持,在大学期间的勤工俭学和各种兼职工作,也是其经济的来源,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学金,这些经济来源可视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就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言,外出旅游消费完全有可能被接受。
二、针对大学生旅游需求的江西旅游资源的分析
大学生出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和休闲,清净、空气好和自然美集中的环境是他们的首选。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年轻、有活力、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集中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乡村风情及民族风俗都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旅游兴趣。江西的旅游资源就非常符合这些特点和要求。江西的旅游资源既有形态各异的自然风光和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实体,又有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情民俗、典故传说,类型多种多样。
(一)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
江西群山环绕,江湖纵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名胜。在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等多家单位主办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江西有19个市县入围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市县,其中包括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红色圣地井冈山、江南第一仙境三清山等。江西省一些城市及其附近的景区,如南昌西山、梅岭,吉安青原山、白鹭洲,赣州郁孤台、通天崖等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同样也成了大学生旅游热衷的景区。
(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是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课堂。
(三)独特的生物资源及浓郁的地方风情
江西地处亚热带温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源充足,种类繁多。目前,江西省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38处,保护区内植被茂盛,生存有多种珍禽野兽,是我国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
另外,“江西在古代地理上处于“吴头楚尾”,在民俗文化上兼容了吴越文化、湘楚文化以及周围地区的民俗文化,所以江西民俗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综合性。艺术上如唱腔广泛的采茶戏,端午节赛龙舟,原生态的客家民歌、南丰傩舞等。这些古色古香的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是大学生愿意探寻的。
三、江西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重视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调研
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提是周密的市场调查、深入的市场分析、科学的市场预测,通过调研,分析掌握大学生的旅游目的、游客的经济特征以及行为特征、消费偏好,及客源流向等,据此提出有效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策略。
(二)开发不同的主题旅游产品
1. 观光型旅游产品。
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是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因此,“开辟观光旅游项目应该作为目前江西大学生旅游的主要产品,景区应不断增加和丰富产品的内容,融知识性、文化性和参与性于一体,不断满足大学生游者新的需求”。
2. 学习型旅游产品。
大学生出游常常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旅游企业可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的学习旅游。如江西的道教文化之旅、世界瓷都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之旅、江西的红色之旅等,旅游企业就可以以这样的一些寓教于乐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设计旅游线路,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
3. 体育探险旅游产品。
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对探险活动充满了向往,所以可以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户外旅游探险项目。在江西有号称江南第一仙境的三清山,集黄山之险、庐山之秀,奇峰怪石、陡峭险崖;朱砂河、三爪仑的漂流刺激,孽龙洞、龙宫洞的深洞探幽等探险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在安全有保障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攀岩、探秘等探险旅游活动。在某些景区可开辟野营场地,晚上可以举行篝火晚会,有的还有寻宝游戏、户外探险运动等,这些互动方式会受到大学生欢迎。
4. 生态环保型旅游产品。
新时代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很强,江西省的田园生态风光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企业可以针对大学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心态,设计一些农业生态旅游产品,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等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三)实施富有弹性的价格策略
对于大学生而言,外出旅游以游为主,对吃、住等基本需求要求不高,若设计传统意义上的包括旅游六要素(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地活动安排等)在内的成套的包价旅游产品,已经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及时灵活的调整,可开发半包价、小包价旅游产品,或者根据大学生的意愿,让其通过零星购买的方式,自由组合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此外,旅游企业应区分淡旺季,制定不同价格的旅游产品,例如:在旅游淡季,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降价优惠、与学生社团联合倡导推出户外运动等措施吸引学生出游。
(四)别出心裁的促销策略
1. 人员促销。
现如今大部分综合类大学都有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企业可聘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旅游促销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丰富,熟悉旅行社的业务,熟悉校园生活,信息来源渠道多样,达到深入扎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吸引大学生客源,也使这部分充当学生代理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旅游提供组织和咨询服务,也为旅行社储备了后备力量。
2. 销售促进。
“旅游企业可以根据校园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和高校学生进行沟通、传播信息,可进行事件营销”。高校有很多社团,旅游企业可以和社团合作,比如与高校的摄影协会合作开展摄影大赛旅游、与文学社合作开展采风写作旅游、与汽车爱好者协会合作开展汽车文化游、试乘试驾游、与旅游协会联合举办导游大赛等主题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可加深大学生对本企业的印象,培养其品牌忠诚度。利用大学生聚居集中的特点,可举办校园旅游系列讲座或多媒体现场展示、或“旅游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发放小册子及印有旅行社名称的赠品等,不仅加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同水平,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社会认知度。
(五)构建通畅的渠道策略
1. 成立“大学生市场部”。
旅行社和设置在校园内的学生代理对接,及时追踪大学生市场动态,作好信息反馈,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2. 借助网络及其他媒介宣传产品。
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时候会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获取信息。旅行社应充分看到这一趋势,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建立健全大学生市场预订系统,利用自身已开发的旅游网站或校园BBS系统设立专门的学生旅游网页或版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介绍,及时更新出游信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以最简便的方式和最快捷的速度为大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此外,可利用校园网、校园宣传版、宿舍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传播旅游产品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2009年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html,2010-02-25
[2]人民网.大学生旅游调查报告[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tml,2010-06-07
[3]吕峻.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江西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刘筱蓉,万建中.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江西卷[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5]王珏.江西省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J].价格月刊,2008(6)
8.文昌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篇八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所产生的淳化世风,净化人心的思想结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佛、道的精华,但又独立于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其主要内容为劝善、劝孝、劝学、劝养生等,主要传播方式为洞经音乐。文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代替的民间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世俗精神关怀的层面。
文昌文化虽源于儒、佛、道,但是比儒更加仁爱,比佛更加亲民,也少了道家的不食人间烟火。不仅如此,文昌文化更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它的思想精髓到今天依然具有警世导行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每个处于社会发展过渡期迷茫中的人来说,都是一套祖传的保健秘方。例如,文昌经诰中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恤人之孤,容人之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之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为人处事的教导有利于今天创造和改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更加顺利发展。
二、绵阳市梓潼县文昌文化的旅游开发产品
1国家4A级景区七曲山大庙
文昌文化发祥于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其中,七曲山大庙便是文昌文化源起的载体。
七曲山大庙建筑群依山就势建造,在郁郁苍苍古柏的掩映间,26处殿字楼阁显得错落有致、不枝不蔓。沿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上升的百尺楼、文昌殿和桂香殿构成大庙主体建筑群,其建筑艺术既有北方宫廷风格,又流露出南方园林的味道,因此被当代中国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大庙内有各种塑像200余尊,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文昌正殿的铸铁文昌神像,高4.6米,重5吨,是空心浇铸于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珍品,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另有配祀神像8尊,皆通高2米重2吨。此外,殿内的一些祭器诸如鼎、香炉、花瓶和铁花等器物,也由铸铁浇铸而成,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即使在5.12地震中这座大庙也岿然不动,灿烂的文昌文化和幽静的景区环境赋予了它别具一格的魅力,在空间尺度上,它是梓潼县重要的文昌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
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分为春祭和秋祭,在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于梓潼县举办,主题各异,但都很好地宣传了文昌文化并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通常以一台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的文艺晚会开场,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昌出巡、文昌祭祀,独具地域特色的洞经音乐、梓潼阳戏、大新花灯等艺术,演绎展现了文昌文化的精神与内涵。总体上,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是一场民俗文化展演,它是时间尺度上开发比较成功的文昌文化旅游产品,也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
三、绵阳市梓潼县文昌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1旅游资源评价
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在前述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将集合主成分优先和专家主观价值判断,以四川蜀文化为比较对象,对梓潼县文昌文化进行定量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定量评价中笔者将七曲山大庙和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作为文昌文化的代表进行定量评价,四川蜀文化作为背景文化是在四川省域范围内进行整体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
从评价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梓潼县文昌文化具有高品质的文化独特性、观赏性和可参与性,需要对其进一步开发,挖掘其内涵的巨大潜力。
2旅游开发建议
针对绵阳市梓潼县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其内涵的资源价值,笔者总结出进一步对其开发利用的建议。
(1)科学规划开发,保持文昌文化本真性。旅游审美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旅游审美的核心在于本真的民俗文化。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应突出全面保护民俗文化,保持真实性。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民俗文化的有据可靠的发掘、发展与保护,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化和实施的全程监控,民俗旅游解说系统的完善与和谐化。通过对文昌文化的保护性发展和直观性宣传来弘扬文昌文化,发展梓潼文昌文化旅游。
(2)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审美吸引力。民俗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涉及人文与自然间的整合。所以,应进一步完善七曲山大庙与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的整合程度。使七曲山大庙景区内的所有服务接待设施与景区环境和谐,并能够体现文昌文化,如使用旧式建筑、交通工具和具有独特性的文昌文化旅游商品。避免千篇一律。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要以七曲山大庙为大本营,同时兼顾娱民性、大众化,继续发扬文昌文化旅游节宣扬民俗文化的举办方式,丰富和提升板块结构及其内容。
9.江西旅游文化 篇九
赣州简介:
赣州是江西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常称为赣南地区,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全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名城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19个点),省级风景名胜区 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资源分布率达77%。主要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还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微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珠陡水湖,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村,还有东江源头三百山„„。
在多年的旅游实践中,赣州逐渐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四个品牌,整合包装并推出了三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即赣州——上犹——崇义——大余古城丽山秀水旅游线;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旅游线;赣州——信丰——安远——定南——龙南东江客家风情旅游线。此外,还有地质考察、风水玄学、宋文化考察、宗教朝圣、体育健身、漂流、客家民居研修等多条专项旅游线供游人选择。
一.城市区域一日游:
上午8:30八一四大连1号候车点和西园候车点起程,参观郁孤台—蒋经国旧居—古城墙—八境台—八境公园一古浮桥—寿量寺—文庙—灶儿巷董府用中餐—通天岩—返回市区。
1、特种旅游线路:
宋城文化旅游线:赣州通天岩石窟—赣州古城墙—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浮桥。
红色旅游线:赣州—于都长征第一渡—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瑞金沙洲坝、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宁都起文纪念馆—宁都翠微峰—兴国将军馆、将军广场—赣州。
农业观光旅游线:赣州—南康甜柚国—南康花卉长廊—信丰农家“猪沼果”—信丰脐橙国—赣州。
客家旅游线:赣州文庙—龙南小武当—龙南客家围屋(关西新围)。工业旅游线:赣州燕京啤酒厂—南康家俬城—赣南卷烟厂—赣州。水上观光旅游线:赣州八境湖—水轮泵站—一江两岸四桥水上休闲游(观沿江两岸风光)。
生态旅游线:①赣州—安远龙泉湖公国—山川潭果业基地—九龙嶂无公害茶园—东生围(客家围屋)—虎岗温泉—万福山果业基地—三百山风景区—赣州;②赣州—上犹陡水电站—陡水湖风景区—崇义七星湖—崇义阳岭风景区—赣州。
体育保健旅游线:①市体育中心—宝葫芦农庄;②拉州—大余河洞“章江源头第一漂”—河洞温泉沐浴—赣州。
2、专项旅游线:
地质考察线:于都盘古山钨矿—大众世界钨都—安运火山口
风水玄学游线:赣州峰山—赣县杨仙岭—兴国三僚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宁都孙中山祖先孙誗墓—于都杨公坝
宋文化考察线:古城墙—南市街一灶儿巷—福寿沟—通天岩石窟
宗教文化考察线:大众丫山寺—南康生佛寺—赣县宝华寺—石城如日山普照寺
体育健身游线:章江源头第一漂—大余河洞漂流
客家民居考察游:龙南燕翼围、关西新围、乌石围—赣县白鹭民居—石城九十九间半
二.饮食
赣州是古城,人文资源较丰富,其主要集中在赣江边,特别是那条漂在赣江上面的浮桥,实在不可多得。此外南市街的尖脚墙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很有特色,慈云塔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值得看看。
赣州的早餐很市民化啊,春条、腌菜米果、碗儿糕都是两,三毛一个。一块钱基本能吃的很饱。
原料都多是米浆磨造的,很营养之余很有新鲜的味儿,让我们这些外乡人馋嘴不而,整天闹着要去再吃
到赣州可以购买以下特产:
崇义毛竹:毛竹株型刚直挺秀,圆通有节,枝叶翠丽,生长快,产量高。用这种毛竹制作的各种农具、日用篾器、篾席、乐器和工艺品深受欢迎。
位于赣州市文清路上的赣州市百货大楼,是赣州购物中心之所在,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赣州购物闹市区,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极富当地特色的大部分产品,如沙地板鸭、龙归茶等,在此都可以购到。而其品质与价格,更有所保证。
三.活动与节日
赣州客家文艺形式丰富多采,如采茶戏、东河戏、狮舞、龙舞、宗教酬神舞、南北词、唱词、五句板、古文、山歌、风俗歌、民间小调、民间故事等等,可谓众彩纷呈。但其中最具影响,且系土生土长纯客家风情的是:采茶戏和客家山歌。赣县田村素称“灯彩之乡”。田村花灯源于唐代,盛于宋朝,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在明代后期逐渐形成三年一届的中秋花灯节,每逢子、午、卯、酉年分的农历八月初一出灯,至十五日晚送灯,月夕(中秋)赏灯。清《赣县志》记载“市井街坊,皆置布衔空,布天幕海,张灯布下,至夜则烛灯莹莹,异彩缤纷,绵延数里不绝„„。邑人争往观之”。
宋代又有诗云:“广寒悬挂冰晶球,照澈山河大地秋,更有巧灯光灿烂,翻疑不夜在山邱。”可见其规模盛况,非同一般。广东的汕头、潮州,福建的漳州、泉州、普田以及浙江、安徽、湖南等省的香客游人,届时长途跋涉,云集于此,热闹空前。
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前夕,赣州各处的农贸市场上都有艾草、枫树叶、石菖莆、一扫光等鲜草出售。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要用这些鲜草烹水洗澡,据说除了可以健身之外,还可以驱邪。旧时这一天,户户门插菖蒲、艾叶,儿童佩带香包和丝网鸡蛋,当午还在房前屋后洒雄黄粉,然后设筵席合家饮雄黄酒。赣州三面临江,每年端午节,章江、贡江都有龙舟大赛,是时沿河两岸,人们边吃粽子边为龙舟赛呐喊。一千多年来,从未间断。
清明节
旧称“三月节”。宋元以清明出游为“踏青”,故又称“踏青节”。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猪、鸡、鱼)、米酒、香烛纸箔进行基祭。乡村还有插柳技劝“三月三草”于门前之习俗。解放后,每逢清明节,各机关、团体、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缅怀烈士功绩;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有沿袭古时踏青习俗,组织青少年去郊外游览者,渭之“春游”。
10.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十
3月12日至21日,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处组织全省8个红色旅游项目所在地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及其景区负责人前往江西省,对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在整个考察活动中,自己在饱览江西这片大好河山和学习他们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还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涤荡,重温革命的历史,感受先辈的磨难,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心灵升华之旅。
一、江西省红色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
江西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伟大精神,也为江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党中央十分关心江西,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亲临江西视察、指导江西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江西: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李长春在江西视察时鼓励他们,要把井冈山革命纪念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江西省委、省政府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下发了两个一号文件,明确将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全省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的氛围日益浓厚,成效日益显著。2004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的近二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2%。
二、江西省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明确思路,制定目标,完善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规划
江西省在2004年就制订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切实搞好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三色”互融、品质超群的鲜明特征;将瞻仰访习与观光浏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旅游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将省内红色旅游与省外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与兄弟省市联手打造中国红色旅游品牌,在规划布局上,按照“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展开,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打造富有魅力的旅游精品。到2005年底,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要占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二分之一;到2007年要力争占40%。
(二)加强保护,加快建设,开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1、加快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江西全省有336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58个。省委省政府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与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和保护规划,通过购买土地产权等方式解决归属问题,采取分群划块封闭式管理。对井冈山、瑞金和南昌八一起义等30多处重要的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复原,还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征集革命文物、维修革命旧址和更新文物陈列工作。省政府投资1.7亿元新建设省博物馆,其中专设革命馆。
2、加快红色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2001至2004年间,累计投入红色旅游项目建设3亿多元,主要用于改善景区公路和游步道,修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恢复和维修革命遗址,改建和修缮纪念设施,更新陈展手段。为了进一步扩大井冈山接待容量,在山下兴建了新市区,将市直行政机构下迁,使井冈山茨坪成为一个完全的游客游览和接待中心。瑞金连续5年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城区已建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工程50多个;八一起义纪念馆建立了起义首领群雕,制作了三维动画,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布展;南昌八一广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都按要求作了维修和改造。
3、努力改善红色旅游外部交通条件。近年,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陆续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大大方便了国内外游客。高速公路建设进展很快,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现已达1500多公里,实现省会南昌到各设区市道路全部高速化,使井冈山、南昌、瑞金、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快速通道。井冈山不仅有了火车站,建好了机场,而且随着泰井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井冈山拥有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瑞金修通了京福高速公路江西段、昌厦一级公路江西段和赣州到瑞金二级公路,并将建成赣州至龙岩的铁路,渴望使瑞金的外部交通条件有一个更好的改善。
4、出台优惠政策。对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星级饭店,实行水电的优惠价格,各星级酒店水费实行与工业企业同价,在用电紧张的状况下,星级酒店电费平均每度优惠0.15元;旅游汽车实行每个座位减免90元的客运附加费等优惠政策。
5、加强区域合作,努力拓展客源市场。去年1月江西省连动北京、上海等六省在河南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重视,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还和有关省区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广州)宣言》,加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旅游联盟。签订了《广东省与江西省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开设了赣州通往广东省的“红色之旅”旅游专列。签订了《江西一香港旅游合作备忘录》。
(三)紧扣主题,抢抓机遇,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教育活动
1、为了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红色旅游调研活动。专门成立了井冈山精神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先后举办了井冈山精神研讨会、秋收起义研讨会、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瑞金中央苏区理论研讨会等。近年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委十分关注江西,组织专家到江西对红色旅游进行了广泛调研,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理论研究和宣传水平的不断提高。
2、举办“2004年中国大型红色旅游节事活动”。先后举办了大型心连心艺术表演活动(遂川)、井冈山杜鹊节、井冈山旅游文化节、瑞金中华苏维埃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萍乡安源秋收起义旅游文化节、上饶红色旅游文化节等,扩大了影响、吸引了游客。
3、举办一系列大型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1998年,提出红色旅游宣传主题“红色旅游,绿色家园”;2000年,在南昌招商会首次推出江西红色旅游文化精品线;2001年在成都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整体形象;同年7月,由江西人民政府组办的江西全顺直通车宣传促销活动,配合江西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海、江苏,大力宣传“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2002年,举办《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全国巡回展》;特别是2003年底和2004年全年,主办了井冈山精神大型巡览,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2004年10月,联合15个省市在全国第一次举办“中国奥克斯汽车红色之旅万里行”大型宣传活动,被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为“亲生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
4、开展一系列的影视创作宣传活动。先后拍摄了电影《井冈山》、《朱德上井冈》、电视剧《井冈情》、《井冈抒怀》、《井冈英魂》、《红都瑞金》、《铁血共和》、《上饶集中营》、《山歌情》、《围屋女人》、《长长的红背带》。出版了《中华正气歌》、《井冈山精神一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华圣地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视》等大量图书。其中,省委宣传部组织拍摄制作的“红色摇篮”三部曲,《共和国之魂》《共和国摇篮》及《军旗从这里升起》三部文献电视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军队摇篮南昌所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和故事,引起较大反响。
11.特色村镇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特色村镇旅游 产品开发 河南省
一、开发特色村镇旅游的意义
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截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可见,国家对“三农”问题之重视。而发展休闲农业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特色村镇旅游属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种。作为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一种形式,村镇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把旅游和“三农”相结合,“以旅促农”,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整个乡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开发村镇旅游是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省38902个旅游资源单体中,70%在农村;河南省共有1863个乡镇,近5万个村庄,村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开发村镇旅游的丰富的资源基础。特色村镇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居民脱贫致富,而且也是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促进河南省广大乡村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河南省特色村镇旅游产品设计
本文结合河南省特色村镇的资源类型,以村镇旅游吸引物的主要特色为分类标准,同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徐清,2009),将村镇旅游产品谱系设计如下:
(一)村镇文化产品
村镇文化产品是指以村镇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以及特色文化村为旅游对象的旅游产品。它包含四个类型,即历史文化产品、民风民俗产品、文化村产品和节庆活动产品。
1、历史文化产品
着重展现村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某一时期的传统风貌,如社旗县赊店镇和禹州的神垕镇。这类产品主要吸引那些文化素质较高、对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的旅游者。
2、民风民俗产品
乡村民俗文化一直都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这类旅游产品所吸引的是以体验古今农耕差异、城乡文化差异以及乡乡文化差异为主要旅游动机的旅游者。
3、文化村产品
以某一村镇所形成的某种特色文化现象来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如距离南阳市20公里的宛城区黄台岗镇岳庄村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60多名书画艺术家入驻该村,被人称为“画家村” ;河南民权画虎村,全村1366人,其中有800人从事绘画产业;洛阳平乐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等。
4、节庆活动产品
包括传统和现代农业和乡村节庆活动,如商丘宁陵的梨花节、三门峡灵宝的“金城果会”、新郑的大枣节等。
(二)村镇观光产品
观光产品主要包括“大农业”范畴的自然风光,如种植业、林业、渔业、养殖业等,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现代新农村风貌、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等。它包含传统民居产品、新农村风貌产品和农业科普产品三种。
1、传统民居产品
“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民居为对象的旅游一直是民俗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它又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极具乡村地方特色的民居再次受到了旅游者的极大关注。河南省比较有特色民居类型有两种,一是合院型民居,二是窑洞型民居。窑洞型民居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是下沉式窑洞,在河南省被称为“天井院”或“地坑院”。在洛阳,以下沉式窑院为主的村落分布很广。另外,从建筑材料上看,河南省还有一种石板房,它是太行大峡谷地区的民居特色。
2、新农村风貌产品
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现代新农村有别于传统的村庄,它是包括5个方面的内涵,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者缺一不可。与传统村落相比,这种类型的村落整齐划一、干净卫生、环境优美,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因而成为村镇旅游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产品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村落有临颖县的南街村、洛阳的南村等。
3、农业科普产品
以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养殖以及农—工复合加工产业为旅游对象的旅游产品。比如,农—工复合型旅游产品是指以农产品加工厂以及现代化的农业企业为主体设计的旅游产品,比如让游客参观、体验蚕丝被加工生产、葡萄酒加工生产等。这类旅游产品向游客展示的是以农业资源、物产为基础的工业加工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游客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三)村镇休闲体验产品
随着旅游者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将会成为未来村镇旅游开发的重点。村镇休闲体验产品包含农家乐产品、村镇特色餐饮产品以及休闲度假产品、体育运动产品四部分。
1、农家乐产品
“农家乐”是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借助自身的区位优势、生产条件、耕作方式,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等自然条件和风土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开展集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这是村镇旅游中比较受旅游者欢迎的一种旅游产品。
2、村镇特色餐饮产品
以地方性特色餐饮为主要内容,游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品尝当地的美食。河南省各地特色饮食资源丰富,如方城的烩面、逍遥镇的胡辣汤、道口烧鸡、洛阳的酸辣汤等。
3、休闲度假产品
这类产品一般都位于自然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乡村地区,它把观光、休闲、娱乐等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与度假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乡村度假的主要目的,旅游者将会在这类景区内度过悠闲、安逸而又不失趣味的乡村假期生活。河南省有代表性的乡村休闲度假地如洛阳栾川的重渡沟、龙峪湾等。
4、体育运动产品
依托村镇特殊的地形地貌或特色资源,如水域、山地、森林、峰林、草原、沙滩等开展以村镇风情为背景的运动性产品,如山地自行车、野外探险、水上运动、拓展训练、露营等,满足现代人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河南省全省“三山一原二盆地”,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样的地貌类型,适合开展体育运动类的村镇旅游产品。
(四)村镇康体养生产品
康体养生是现代人对自身健康的高目标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健康理念的增强, 高层次、个性化、全健康的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田园乡村型的康体养生产品主要依托村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诸如中医理疗、食疗、药物保健、SPA、瑜伽、禅修、天然氧吧等养生项目。康体养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旅游者喜欢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另外,游客对项目的专业性和服务的高端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五)村镇特产及工艺产品
地方特产和工艺品带有一定地域的特色,是某一地区(地方)特有的产品或品种,可以反映出某一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购”是旅游活动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村镇旅游中的“购”主要针对的就是各地的工艺品和土特名产。大多数游客外出旅游都会比较在意能否买到当地有特色的名优物产,因此村镇特产和工艺产品也是村镇旅游产品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河南省乡村地域辽阔,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物产和工艺品非常多。比较著名的土特产如焦作的“四大怀药”,包括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和怀牛膝。四大怀药历史悠久,自公元前718年东周卫宣公以来,一直是向皇帝进献的贡品。特色工艺品中的代表如禹州神垕镇的钧瓷,其神奇的“窑变”工艺让钧瓷成为举世无双的瓷器。
参考文献:
[1]徐清.乡村旅游产品谱系及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9(2):68—72
[2]文化旅游“画家村”.2015年12月6日,http://henan.people.com.cn/n/2015/1206/c363904-27253923.html
[3]画虎村. http://baike.so.com/doc/5770323-5983095.html
[4]杨新忠.透过传统民居看现代民居之人文思想尴尬[J].美术大观,2013(1):64
[5]严于雄. “农家乐”:农业旅游的亮点—成都市“农家乐”旅游调研报告[N].中国旅游报, 2005—01—19
[6]徐清.乡村旅游产品谱系及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9(2):68—72
[7]幸岭.云南省康体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5):102—107
[8]陈尉德.河南旅游基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33;338—339
12.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的基础, 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完成体育课程实施目标的必要条件。新《纲要》明确提出“因时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 提高体育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 课程资源的地位已得到充分的重视。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体育人力资源、体育场馆资源、体育课程时空资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现试图根据江西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江西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的途径。
1 江西省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后发现, 我省体育课程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 教师教学负担过重, 教师资源存在过度开发现象;教师的开发意识和开发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对思想性资源利用较少;学生资源的开发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2) 场地器材相对匮乏和低效使用并存, 对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局限性强, 未能充分与时空资源有效结合来缓解场地器材资源矛盾。 (3) 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中, 对传统竞技项目改造较少, 一些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项目未能进入体育课堂, 此外对体育理论知识教学重视不够。 (4) 对体育课程时空资源拓展力度不够;课余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较大空间;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结合不够, 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程系统。 (5) 师生对开发利用体育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都较强烈, 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现有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使用频率较低, 体育信息网络建设未得到有效重视, 需要加快建设步伐。
2 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2.1 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
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部分, 主要包括体育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开发。
2.1.1 教师资源的开发途径。
首先应当明确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 这就要求各校建立有关机构, 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活动或科研交流,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此外, 在有条件的学校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也能使教师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能够弥补各高校普遍存在的专项教师配置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 能够确保各高校都能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项目, 如我省的高校新园区就具备这种条件。其次, 应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资源。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资源往往不被重视, 如果能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 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中, 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资料和器材, 再布置好任务, 由学生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个人的聪明才智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2.1.2 学生资源的开发途径。
学生资源的开发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除了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选项教学模式、俱乐部模式等, 并且要突破传统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在传统的技能教学模式模式上进行创新, 使学生从课程资源开发的“客体”变成开发的“主体”,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把自己熟悉的游戏介绍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来, 改造成为体育课程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体育信息, 并互相交流、补充等。除此之外, 充分利用好体育特长生的示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体育课程的质量。
2.2 时空资源与校内场馆的有效结合。
在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普遍比较紧张的现状下, 拓展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时空, 将有助于缓解体育场馆欠缺的问题。
2.2.1 拓展体育锻炼场所的空间, 突破空间的局限性。
首先要突破体育锻炼只能在运动场进行锻炼的观念, 如女生可在宿舍附近进行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对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 男生可在宿舍内进行俯卧撑、腰腹肌肉力量练习等。而学校也可在宿舍附近见缝插针建设一些小的运动场地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我省很多高校都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建有自己的新校区, 新校区内或周边都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自然环境, 既可以缓解场地矛盾, 又可以让学生呼吸呼吸新鲜空间, 沐浴阳光, 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如可进行远足、爬山等运动。
2.2.2 突破教学时间的局限性, 进行教学时间的改革。
目前我省大部分学校都把体育课安排在上午3、4节和下午5、6节, 部分安排在下午7、8节, 很少有学校安排在上午1、2节和晚上, 如果能突破这种时间安排的局限性, 就可以延长体育场地的使用时间, 避免体育场地部分时间拥挤与空余并存的矛盾。
2.2.3 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对场地和器材进行适度改造。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建设受到很多条件的约束, 要想通过不断的投入来改变现状是很困难的, 如果能够对现有场地进行一场多用的改造, 或是加大一些对资金和场地要求不高, 学生又愿意参加的项目的场地建设则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高校的器材消耗比较大, 始终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己制作简易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器材矛盾。此外, 合理利用一些废旧器材进行再改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器材问题, 如废旧栏架可以以橡皮筋作为障碍物, 可以突破原有器材竞技性过强的局限性, 同时又减低了危险性。
2.3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我省
对于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还是比较好的, 很多学校都实现了选项教学, 项目也基本涵盖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传统项目和部分新兴项目, 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选项需要和课程需要, 但大部分学校对于传统竞技项目的教学内容体系仍然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造, 对部分竞技项目的内容向健身化、简易化方向进行改造是今后对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
2.4 充分利用课余体育活动资源, 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系统。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只着重于体育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际上高校课余体育资源对于提高体育课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余体育资源包括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各种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等在体育教学之外的各种资源。要合理利用好这些课余体育资源就必须使这些活动制度化和常态化, 加强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联系。比如定期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宣传活动, 并把各个项目的比赛和校运动会等比赛联系起来, 形成“大体育”, 以系或以班为单位进行年终的评比, 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关注体育, 让体育比赛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促进各种体育协会进行常态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把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作为到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之一等都不失为开发课余体育活动资源的好办法。
2.5 全方位加大投入, 开发出师生渴盼的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系统。
网络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一种广为接受的学习方式, 同时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好、多种媒体并存、更新快速等独特优势。因此,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开发出完善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对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为学生自学自练提供参考素材和方法以及对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首先立足于服务学生, 能够作为体育课程的辅助教学系统, 可以为学生提供体育课程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和知识, 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或各种项目的技术教学视频等, 同时又是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总之,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 以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为指导思想来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 才能有效的开发出具有各校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孙玮, 从群.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 2009 (27) .
[2]赵吉峰, 曹莉, 解毅飞.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 .
[3]张慧斌, 熊飞, 蒙小树.高校体育课程经验资源开发与利用[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2) .
13.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加快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
赣州淦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蒋庆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江西省旅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秀美江西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到江西观光旅游,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省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行业。作为红土地的江西,不仅红色资源丰富,而且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深厚。江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是符合江西省情的最佳选择,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大有可为。为此,谈谈我个人对江西旅游的一些看法。
一、江西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红色资源丰富。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土地”,以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四个摇篮、一座丰碑”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二是生态资源丰富。江西森林覆盖率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建,江西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早已闻名海内外,婺源美丽的生态更是为海内外人士所仰慕。江西生态游、休闲游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1三是有政策环境优势。江西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战略。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为江西旅游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是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二、江西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
从全国各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旅游业现状与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还不相称,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行业,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和保险业等构成。同时,旅游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商业等部门还是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宏观调控乏力。二是现行旅游产业结构与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运行机制之间矛盾突出。旅游企业是市场主体,但江西省旅游企业实力过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没有形成行业实力,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竞争。江西各旅游景区建设没有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纵观江西旅游资源,多数以简单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而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求。加之观光游客在景点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观光旅游大量的花费倾斜于交通运输,同时也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三是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矛盾突出。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投入与产业是成正比的。旅游产业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交通和环保等配套设施投入额巨大,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四是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矛盾突出。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它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而江西疲软的市场现状,使得本身就不充裕的人才加速外流。高素质导游留不住,导游队伍难免良莠不齐,难令游客满意。在专业队伍中,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素质偏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主体地位,搞好科学规划。要制定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明确定位。好的规划可以保证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规划指导上,要注重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低档次和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整体形象上,突出江西是山
水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要制定各主要旅游区既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要与其他旅游点相得益彰的发展规划。规划要有江西本省特色,也要彰显各地方特色。如赣州作为世界客家人的聚集地,全市客家人口约810万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客家人口聚集地,必须要有一个集中展示客家人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平台和客家文化的展示基地。因此,赣州旅游就应该在定位上确定为弘扬客家文化,发扬客家精神上,以客家文化为品牌。而且已经有了国家AAAA级景区——五龙客家风情园,这就应作为赣州特色加于打造成全国知名景区,将其建成“客家文化的福地,休闲度假的天堂”。
(二)强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底子更薄,基础更差。旅游业关联性、依托性、综合性又很强,运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更需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开展宏观运作与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政府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利益,应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的延伸。一项旅游政策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利博弈。分割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产品的统筹开发,相反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等弊端。要理顺行政机关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和经济往来关系,消除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市场分割、经营壁垒等方面的弊端,以营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提高综合效益。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多元化投资。江西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旅游企业实力较弱,经营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始终在低水平上竞争、重复和徘徊。面对这些问题,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变旅游开发方式,加快企业改制,鼓励一批实力雄厚的大部门、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体制障碍、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旅游市场的公平准入。要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建设多功能旅游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要改变单靠国家投资的思维方式,要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要通过这些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好旅游项目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问题。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建立起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产业要素齐全、服务网点密集、体制机制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让民营资本在旅游业有更大的空间。
(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人员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行业的兴衰。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应同时考虑人才培养的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景点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旅游业的无形资产,它可搞活旅游业的整个环节。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用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在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培育“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环境。
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我省旅游业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
作者系:江西淦龙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赣州淦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通讯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沙河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797—8189318
【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推荐阅读:
生态江西征文材料12-01
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0-08
江西省全域旅游规划10-05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10-24
论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06-15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09-02
江西的导游词07-11
江西最好的导游词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