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2024-08-01

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共13篇)

1.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一

浅论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描绘城市蓝图、勾画未来的使者,担负着城市建设、美化家园、造福人类的重任。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庞大的固定资产给财务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行业持续过热、迅速发展的现状,如何利用有效、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防止资产流失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严峻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开展也如火如荼,其施工种类包罗万象,以大型项目为主,道路升级、桥梁、地铁建设、棚户改造、楼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均属于其工作范畴。如此庞大的施工建设,其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无疑是巨大的。而企业原有资产和新增资产在财务管理中的体现及保值增值又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态势,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倘若仍旧一沉不变,则必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二、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建筑施工企业担负着多种生产管理职能,与一般企业不同,其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特点较为明显,即建设规模的庞大、工作性质的复杂决定了在建筑施工中企业所用设备的众多,不仅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因此势必导致企业对设备引进、管理、存储、维修、报废、更换、组装、搬运等一些列环节的资金投入。可以这样说,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金额要远远超出其他投入。而这一现象又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固定资产使用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折旧、损坏的现象,而维修又会进一步带来固定资产的减值,使附加费用进一步扩大,这将造成企业为了弥补固定资产的减值而挪用盈利的一部分用于维护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需要大型建筑项目的依托方可实现,没有施工项目的开展,施工企业将成为空壳。而施工项目的不同又导致了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断变化。用于这一项目的施工设备在下一个项目中可能根本用不到,因此随着项目的变迁,新增固定资产的机率将会大大增加,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

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账外不符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真实明确地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才能做好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项目承接与实际施工分属不同公司的情况。总包和分包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总体财务管理难以对账外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进行对比。长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真实性不但受到质疑,管理风险也会增加。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没有完全合理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较分散,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四、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在

今后的实务工作中应当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制定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这方面主要针对总包公司固定资产采购入账和下账的财务管理。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以严谨的流程作为财务管理约束,在购置之前通过、季度、月度财务预算明确新增固定资产的用途,采购之后统一入账至总包公司,加强总包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全面控制权力。入账后的固定资产根据用途、价值、年限等做出现值评估,总包企业要时刻掌握现有固定资产所处的状态和价值。当总包公司将原有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入到施工项目时,务必在下账环节做出清晰的登记注册,确认各项固定资产变动涉及的周期和价值变化。待整个施工项目完成后,总包企业还要再次对固定资产的回收或分配进行财务登记,做到有始有终地管理每一项固定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会计人员、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人员及使用单位对现有资产进行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规格、型号、购入时间、使用年限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建卡建账;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做到人账及时、准确;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做到人账及时、准确。另外,做好固定资产的调拨转账工作,督促人事变动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和转账工作。

(三)创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途径。进一步拓宽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途径,使其尽可能的在有效期内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尽量减少闲置资产、控制折旧速度,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环环相扣、严格紧密、真实有效。固定资产价值虽然逐年递减,但不影响其创造更多的价值。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系统清算企业内部和各个分包工程企业的固定资产现状,分析可用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一方面将可用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重新计算,制定严格的标准,减少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将闲置的资产与有需要的单位合作使用,创造更多的资产增值机会。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无论价值高低、总额多少,都不应忽视实际价值的开发。机械施工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要根据使用频率、时间长度等可量化指标进行折旧;小型固定资产如电脑、复印机、空调等也不应完全以年限作为折旧标准,必须系统结合实用性确定应有的折旧和

现值。

(四)创新固定资产折旧模式。目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有些项目还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将大型、关键设备由集团公司总部管理,折旧由集团公司总部每月计提,集团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集团总部统一购置固定资产,统一调拨。避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使本来可以重复利用的固定资产闲置,造成铺张浪费。

(五)制定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构建财务管理的统一平台。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针对固定资产采购、入账的流程进行严格的约束,即在购置前通过总预算、季度财务预算审核新增固定资产的必要性及购入用途,在批准采购后必须统一纳入集团公司总账,充分强化其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全面掌控力。同时对新增的固定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包括产品用途、价值、购置年限并作出准确的价值评估,形成有力的管理依据。集团公司将原有或新增的固定资产投入项目部,并做到准确登记、严密把关、逐条核实、完整备案,从而评估出各项固定资产变动的周期与价值波动取向。当整个施工项目完成后,集团公司还应履行再次评估的任务,做到回收及时、再分配合理、登记准确、变动细则明确,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在集团公司的宏观管理基础上,因此,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使之与下属企业间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实时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数据共享的过程中,集团公司行驶对下属企业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各项建筑施工任务,使施工作业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固定资产的所有数据变更、情况登记均将如实的反应在管理平台中,使数据被篡改、误操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六)借助社会相关部门,强化监管责任制。在实行集团公司宏观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设立专人专项的固定资产监管责任制,对资产项目的真实性、合理性做进一步的监督,加强固定资产变动的有效监督,使资产的价值评估、变动做到有理、有据。同时,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出具报告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

(七)加强会计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五、结论

施工企业的施工设备具有设备多、单位价值高、存放地点相对分散的特点,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用严格的规章制度、高效节约的管理意识、完善的监督体系、紧密的管理流程、统一的管理平台来构建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全新模式。因此,我们只有本着统筹兼顾、科学创新的意识才能最终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切实的服务中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二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电网企业

当今社会的能源节约,不仅体现在一次能源消耗的节约和节省上,对现有各类资产价值的准确计算和充分利用,同样是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是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生产运作、创造效益的物质基础和直接来源,因此,固定资产的结构形态、运维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金额大、种类多、管理复杂等特点,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与大多数行业相比,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根据相关规定,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按照用途可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等十六大类,分别包含多种类型与型号的设备,数量众多的固定资产类别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电网企业往往要负责一个较大区域的电力供应,既包括城市内的工业、商业、办公、生活用电,也包括农村地区的农业、林业、居民用电,覆盖范围广,固定资产分布特别分散,不利于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

(2)价值比重高,管理部门多。由于电力商品的特殊性,电网企业几乎不存在存货,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重相对较高,管理和使用单位也相对较多,最主要是生技部门、基建部门和财务部门。生技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基建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资采购、质量验收、仓储配送、安装投运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量管理,包括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等。

(3)寿命周期长,设备更新快。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通常是指从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和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电网企业中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预期寿命年限不同,大多为5年到30年不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区域内电力供需平衡,电网企业势必要超前发展,其发展速度应适度领先于国民经济的预期发展速度,有可能在未达到预期使用寿命的情况下更新设备。如何尽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资产的全部价值,也向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划设计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上述特点,传统管理方法已经较难适应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随着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相关管理部门急需转换思路,更新理念,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电网企业向“集团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趋势发展,传统的相对落后与粗放的管理方式已经较难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与弊端逐渐显露。

(1)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在现行的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体制中,财务、生技、基建多个部门分工负责,但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上的配合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管理相对混乱,容易产生账、卡、物不一致等问题。

(2)缺乏全寿命周期管理。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整体优化目标规划和细化不足、各阶段工作目标不完全协调;资产选型环节通常只计算一次成本,而缺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资产退役处置环节资源优化程度不够。

(3)管理过程比较粗放。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必要的挖掘与处理,数据管理较为混乱。固定资产拆除报废不及时,部分资产处于闲置状态,资产折旧计算不合理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被定义为基于系统的观点,综合采用现代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以资产为中心,通过对整个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至退役等全过程的统筹管理,在确保安全性的条件下,使资产在寿命周期内整体费用最优,具有“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的特点。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使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其核心内容是对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以量化值为基础进行决策。从电网企业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策略的进化过程来看,未来的资产管理方向将是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考虑,实现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首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益于提高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运行效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系统”特点要求企业中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各阶段紧密衔接,改变各部门单独管理、相互割裂、信息沟通不畅的状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真正达到资产质量的优良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化,有效提高资产运行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抑制资源闲置状况的发生。

其次,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益于降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综合成本。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费用”特点要求在项目规划初期即对设计、招投标、建设、运行、维护、退役等后续阶段的管理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资产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为根本目标,寻求综合成本的最佳值,从而改变了过多关注资产的一次投入、忽视后续成本的传统资产管理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资产综合成本,提高资产收益。

第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益于电网企业运行与管理的节能降耗。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特点要求将固定资产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退役全过程纳入统一管理,充分考虑固定资产在全寿命周期中与环境的协调,准确估计并充分利用资产的综合价值,从资产管理的源头确保能源的节省节约,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以电网健康运行为基础,以安全可靠供电为前提,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依据,研究资产的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开展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打破部门界限,将规划、基建、运行等不同阶段的成本统筹考虑,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寻求资产运行与管理的最佳方案,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避免短期成本行为,在合适的可用率和全费用之间寻求平衡,即在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寻求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总体费用最优。

参考文献

[1]、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电力技术经济,2008,20(4):17~->21.

3.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三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审核小组 管理信息系统 平衡计分卡

ABC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而且固定资产所在区域范围大,因此做好对ABC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中,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利用效率不高,控制规模不当、配置不合理、存量不清晰、财物不相符、管理力度小、处置存在随意、缺乏分析评价、无法动态跟踪等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理论概述

1.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做了明确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方可认为是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特点: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皿;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大。

二、ABC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特点。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固定资产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审批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审批环节缺乏内控牵制,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高效回报。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个别领导或几个领导决定是否购置某项固定资产,而对于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这项固定资产,是否需要这个型号的固定资产,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与证明。以及对这项固定资产,在日后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缺乏日后的监督与论证。使企业陷入盲目投资,忽视投资效益的怪圈。

(二)固定资产入账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入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某些固定资产管理分散,未能做到统一入账,给未来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现实中,由于财务设置不健全,不按财务规则办事,只设总账,明细账不按资产分类记账,固定资产账物不符。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固定资产也由各级保管,当初未建立统一入账的制度,给实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带来困难。

(三)固定资产盘点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盘点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实际操作中,因为盘点的人员过少,而固定资产过多,盘点人员采用只盘点新增项目,而不对以前年度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策略,而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漏洞,使固定资产记录发生失真。第二,由于实际操作中,难以真正做到封存盘查,而使个别部门利用这一漏洞,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或者狸猫换太子,偷梁换柱,伪造固定资产状况良好的假象。

(四)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某些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由于企业性质原因,企业中某些非生產性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这样使得企业账面,不能正确反映其资产价值。第二,某些固定资产折旧不够科学合理。由于某些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与使用时间存在较长的差异,使得某些存在较长闲置期的固定资产,按照年限报废要求进入报废期,但其仍有服役价值。虽然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费的计提及核算、残值率的确定等,在企业会计制度(或财务管理办法)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各具特性。应根据不同特性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进行灵活有效的核算,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

(五)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由于前三项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而使尚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不科学不合理的报废,使企业资产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同样由于前三项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而使尚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按照不科学不合理的程序处置,使经济利益流入个别利益既得者的口袋。

三、ABC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办法

(一)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审核小组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审核小组。使企业在决策之初,就能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严格把关,考虑投资的必要性,投入与预计产出的合理性,为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做努力。不再使决策权落于单个决策者之手,更好发挥内控牵制作用,使决策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具有资产量大、分布面广、种类较多、异动较大、更新较繁等特点,因此,必须把资产日常管理的权限与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按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运转高效、协作配合、责权结合的上下贯通、组织体系。使管理模式从静态型实物存量管理向动态型网络化管理体制转变。坚持资产管理全局“一盘棋”原则,做到分工协作、衔接配合,克服资产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把各个层级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建立联网的身份信息系统,使现有固定资产一目了然,给后续的固定资产维修改造和更新,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一方面使企业决策不再盲目。另一方面也使违规舞弊,弄虚作假难上加难。

(三)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适用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保管平衡计分卡考评系统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适用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保管平衡计分卡考评系统。考察固定资产管理的几个指标,如:是否按要求完善了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原始记录是否建立,各类资产是否按台(套)建立了资产档案,资产档案是否妥善保管、调阅方便,维修记录是否完整等。并依考核结果对应给予薪酬奖惩,其结果也作为对部门负责人任免的重要依据。通过资产管理评价指标的考核,促进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涛.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6年

[2]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8.

[3]刘桂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4.电网企业的基建计划管理 篇四

图1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如上图1所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投资控制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四个板块,其中,计划管理包括项目策划、工程进度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建设后评价五项内容,具体流程大致如下:

根据电网建设规划,首先进行项目立项和决策,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从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负荷水平、项目建设选址、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核准,可研项目得到批复后,根据项目安排,就项目用地、排水、用电等问题,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达成一致,然后进入设计阶段,根据项目要求编制初步的设计规划和概算,初设经过评审后,才具备项目进入上级管理部门,正式申报的可能。

当获得上级电网公司批准后,对工程进行进度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建设后评价,计划管理贯穿基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4 我国电网基建项目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于具有天然垄断特征的电力行业来说,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电网基建工程管理模式经过一系列变迁,才确立了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我国电网基建项目计划管理水平总体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在计划编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4.1 基建计划编制水平有待提升

基建计划编制是进行基建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电力基建项目资源集约化水平息息相关,目前,电网企业在计划编制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大中型基建项目计划编制,而对小型基建项目计划编制重视程度不够;计划编制精细程度不高,未能充分结合市场供需、投资预估、电网特征、发展需求等,总是套用固定的套路来编制;计划编制过程中,目标分配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随意性较强等。

4.2 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电力项目基建计划管理还处于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中型基建工程不断增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而与此同时,基建计划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未能同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工程建设水平。

主要体现在:投资计划管理与电网发展现状和特点存在偏差、基建计划编制对各类资源的管理不够集约化、项目建设后评价不够科学完整等。

4.3 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基建计划管理信息工具能够对管理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对智能化、自动化、互动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电网企业目前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某些中小项目,在对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率不高,主要以人工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5 提升我国电网基建项目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结合上文的分析,针对我国电网基建项目在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5.1 提升基建计划管理水平

加强对电网基建计划编制的管理,确立基建计划管理的原则:“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并做好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技术可行与投资效益并重,对大中型的电网基建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资金多、项目影响大,必须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市场供需以及电网的总体投资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例如,对于关系到国家智能电网战略发展的特高压工程,就必须经过反复的评估、论证、预测和分析,进行严谨的基建计划管理。

5.2 做好电网基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

提升电网基建计划的精细化水平,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不断的细化基建投资管理,扩充规划库、储备库,以项目为主线,实现对基建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在项目策划阶段,做好对基建项目的指标分析,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每年的用电负荷、售电量、新增电源等指标,以及基建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水平,还有年售电收入、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生产经营指标等资本性收支分析指标,确定电网的投资规模,进行基建项目策划和投资计划管理。

在基建工程进行阶段,注重对工程进度的计划和管理,做好工程建设中资金、成本、质量、安全等指标的分析,实现对相关指标的科学统计和分析。

基建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项目建设后评价,总结和归纳工程建设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对基建计划管理流程标准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5.3 提升电网基建计划的信息化水平

基建计划管理在电力项目策划、工程进度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建设后评价等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资金数据和统计信息,因此,对信息的管理尤其重要,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电网企业应该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相关的基建计划管理和分析软件,与人工基建计划管理相结合,为人工决策和科学编制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提升数据分析和管理的水平,提高基建计划管理工作效率。

6 结语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电力基建标准化管理的不断推进,电力基建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在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将日益成熟,对电网企业的基建计划管理,应该积极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电力基建的规模发展,推动电力基建项目的集约、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永敏.电网基建计划编制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9).

[2]袁琪,张超.电网基建计划管理[J].科技资讯,(35).

5.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五

【摘要】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降低企业成本,实现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当今内部结构相对复杂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经营管理新形式的需要,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管理手段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

【关键词】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账实不符。

1.引言

随着现代物资生产的日益丰富,物资设备在企业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是企业据以生存的重要手段,要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一个企业发展的兴衰、前景是否光明、领导管理是否到位,均与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企业中有发展方向之一[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繁多。固定资产的增加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赁、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相应涉及的科目也很多,核算比较复杂[2]。刘昕在其文章《浅论固定资产原理》[7]中发表了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的看法,他认为,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其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利润表反应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得经营决策。

2管理涉及部门繁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带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会计计算机操作,敬业肯干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所示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20]。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近年来西方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质量管理理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摩托罗拉和通用公司率先采用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程序,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使原先混乱的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变得更加清晰、简洁。西方投资理论专家也非常重视经济增长与固定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

国内:在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管理不规范,造成设备资源浪费。二是投资、担保方面的失误,造成资产流失或损失。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损失。主要表现是没有建立比较系统的、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资产状况不清,管理混乱;长期资产不核对、库存不清点、造成有的公用设备被私人无偿使用或长期占用;资产及设备物资丢失等现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吴润莲(2008)[13]认为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分工原则,但由于没有制度约束,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12]。

4.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苗晓云(2008)[9]认为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以下原因,大部分单位或多或少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1)在大财务核算体系下由于财务人员集中办公,只能审查发票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性。一些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将价值较高的资产拆分成金额较小项目,分散报销,造成有物无账。(2)购买资产时先预付款,货到后不重视对发票的催收,长时间不去财务报账,造成有物无账。(3)利用账外资金购置固定资产造成有物无账。(4)使用部门擅自处置资产,以旧换新、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造成有账无物。

4.3固定资产闲置现象严重

王松梅(2008)[14]认为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定存量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出现了大量的闲置资产,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许多企业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习惯争投资、争项目、争资产设备,片面追求企业资产占有最大化,企业大量的投资未能形成可供有效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少资产处于长期闲置或半闲置状态。(2)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被淘汰的资产设备不少是未达到规定的4.4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杨轩依,古燕(2007)[17]认为某些单位管理者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进行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出于功利性部门负责人不屑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以至于财务人员在处理固定资产的帐务时不按规定处理,以避免相关税费,如企业通过改制、破产拍卖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者通过旧货市场取得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许多疑问。

5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资产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危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尤其是投资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固定资产失控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企业领导者对控制意识的淡薄,没有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反映出管理者及所有执行者对控制的态度及控制的能力,这是决定建立控制制度的核心。其次是管理的组织结构不落实,企业资产繁多,其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资产的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形成资产的管理体系;再次是缺乏科学的程序、方法,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运行、相互衔接的管理办法[11]。

5.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郝巨珍(2008)[5]认为,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和容易忽视的地方。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15]。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6].5.2杜绝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的产生

固定资产同存货相比,遗失和被盗的可能性较小,但他们长期的存在,物质实体同账面记录不一致或者物质实体已处于不正常使用状态,或者被遗忘的可能性也较大[3]。定期盘查固定资产是保护财产的必要控制手段,同时,也可以杜绝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的产生。企业应定期组织盘点固定资产实存情况。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保管记账等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厂房设备无关的其他局外人共同担任。盘点结果记录在盘点清单上,清单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存放地点、目前使用状况和所处状态等[4]。盘点人员(一般要求两人以上)应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实地盘点结束后,应将盘点清单内容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如发现差异或固定资产与处于不能正常使用状态,应由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负责审查其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才能进行账面调整。每次盘点的清单应归档保存。

5.3合理管理固定资产,减少闲置现象的产生

厉钟灵,戈国莲(2008)[8]认为企业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账面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如果发现存在着闲置的固定资产,首先查看先前的会计报表,做出分析,选择继续使用或者弃置固定资产。若要弃置则要安排专门的资产评估师对其市场价值进行准确评估,选择出租、售卖、融资租赁等投资活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大中型企业中,对生产用设备、器具、工具等,应设置专职机构作为资产的主管部门,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由相关的生产或技术部门行使资产的主管职能,对企业的所有房屋建筑物亦应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经营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视企业条件,可集中管理或按部门实行管用结合[16]。

5.4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马驭(2008)[10]认为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致使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使用早该报废,没有及时做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由于疏忽没有及时增强等。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等,造成企业“家底”不清[18]。《会计法》规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认真执行好《会计法》使企业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这是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负责人应重视资产管理,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设有

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严重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的现象[19]。

6.总结

6.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六

(包头市第四中学,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 要:文章剖析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投资缺 乏科学管理,账簿设置不健全,账实不相符,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流失等 严重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 责任追踪管理,实行固定资产的电算化管理等

关键词:归口分级管理;责任跟踪管理;企业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16—0018—0

2固定资产是企业 主 要的劳动资料,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全部转移价值的资产。企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 过一个会计的有

1.1

企业缺乏市场调研,没能购置到最新最好的设备,并且 在使用该设备的过程中没有给企业带 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 值,仍在继续使用中

1.3

其主要表现:①损坏报废和丢失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没有办理相关 报废手续,也没进行账务处理;②新增固定资产没有入账,造成有物无账;③外单位或个人 借用或长期占用的固定资产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也无账务处理;④违反规定,少提甚至不提 折旧,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虚增,账实不符。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仅没有入账,而且直接从 成本费用中列支,不仅不利于准确核算成本,还易造成资产流失;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人员,管理权限不清,责任不明,出现了人人插手却无人管理的局面。

1.4

其主要表现:①闲置资产无人管 理,未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 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 变为报废资产,造成了较大浪费;②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

2.1

2.1.1 设备采购部门要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捕捉信息,采购最新最好的设备,切实为企

2.1.2 建立投资管理控制制度。财务部门应源头介于并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参与可行 性研究报告会审,严格审查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并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必须对决策 制度、相应的筹资制度、外部法律法规的约束等固定资产投资制度进行安排,并对可利用资 本的成本和规模、项目的赢利性、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等主要影响投资决策的变量进 行分析,利用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净现值法与企业财富,净现值法的决策变量等投资决策 的价值判断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2.1.3 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责任追踪管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推陈出新的新设 备的价值越来越大,导致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占企业整个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因而固定资 产投资风险愈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风险之一是:固定资产 价值的固定性,使用价值的专用性与新工艺的层出不穷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矛盾,在今天表 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风险之二是:固定资 产 投资虽然较少发生,但投资具有不可分性,一项投资只有达到相当规模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 力,一旦后续投资跟不上前期投资,就会变成企业的沉重负担,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因而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企业前景和命运的投资,必须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责任追踪管理。所谓固定资产的责任追踪管理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台账与档案结合的管理。在购置固定资产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由企业领导、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等人员组成投资决策组,进行 市场调研与科学论证,写出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必须由决策组全体人员的签字,明确经 济责任。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在采购付款、使用、修理、保管等过程中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式管理,每一业务环节都要由责任人签字盖章,明确经济责任。在使用固定资产后,要定期对固定资产实行盘点清查,将盘点记录落实到固定资产台账。与此同时,要定期召开固定资 产使用情况分析会,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 时提出改进措

通过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人的方法,随时发现问题,对 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良后果的行为,要追究其责任人,严加惩处。如果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 中实行了上述管理,将不会再出现投资失误的

2.2

针对该企业账簿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应强化固定资产管

2.2.1 编制固定资产目录。以明确固定资产的核算范

2.2.2 建立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固定资产登记簿,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 情况,它相当于固定资产二级账。

2.2.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制度。固定资产卡片实际上是以每一独立的固定资产项目 为对象开设的专用明细账,它相当于固定资产的三级账。企业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 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建造单位等原始资料。在使用 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大修理,内部转移和停止使用等业务,都应在卡片中进行登记,固定 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

2.2.4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实物账。按照各类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使用地点、使用班 组、使用人等内容建立实

2.3

针对该企业账实不符的问题,应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就是在企业财务部门 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由厂部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 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归口管理 和分级管理两项内容。归口管理的一般做法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归生产部门管理,动力设备 归动力部门管理,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家具用具归总务部门管理,各种科研开 发设备归技术部门管理等。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 安全完整。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的一般做法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 点,将各类固定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有些资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 体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便可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 效利用得

2.3.1 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取得和处置控制制 度,规定固定资产的验收投产、内部转移、调拨出租、报废清理、更新等固定资产的变动,要由有关部门提出报告,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规定会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必须 及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规定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制度,对未使用、不需用或 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对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残值及时入 账,实物要妥善

2.3.2 建立固定资产折旧控制制度。财务部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及固定资产 的自身特征、使用情况选择恰当的折旧计算方法,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

2.3.3 设 备使用及管理部门、财务科等共同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对清查盘点中发生的盘 盈、盘亏、毁损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实行固定资产现场 查点实物的有效管理,在固定资产清查中。①财务人员要到现场查物点数,核对账目,要按 照目录逐项清查固定资产,核对每台设备主机、附机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核对设备 存放地点和保管人与账面现象是否相符,确保固定资产落实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发现盘盈、盘亏,要认真查明原因,弄清责任,妥善处理。②要检查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情 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对维护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提出改进

2.4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维护、保险

针对该公司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建立健全固 定资产采购、维护、2.4.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职务分离与相应责任控制 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采购、调出、修理、报 废等业务环节中,负责采购、调出、修理、报废等业务的执行人员应与负责审批、保管、付 款或收款、记账的人员相分离,并明确其相关职责,控制固定资产流失。

2.4.2 设备使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固定资产逐项定期维修、保养记录,领导要定期

2.4.3 建立固定资产保险制度。规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保险的投保,赔付等工作。针对固定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日常应不定期地召开专题分析会议。每年年底必须召开固定资产管理 的专题分析会议,检查固定资产各项管

2.4.4 及时调剂或处置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要树立资产有偿占用的观念,一项资产如 果不能给企业创造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重新审视这项资产的有用性,判断其是否 属于闲置资产。对闲置资产,应及时申请调剂使用,实在无调剂使用价值的,应尽快处置。由设备管理部门建立调剂和处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人,实行有效管理。如该公司的 XC50铣床,虽然未到报废期,但早已闲置不用,应尽快处理。

2.4.5 实行固定资产的增加验收,报废鉴定管理。管好固定资产的首要环节,是在固定资产增加时 要严格把好验 收关,财务人员协同资产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根据固定资产的交接凭证,认 真做好固定资产的验收和交接工作,做到手续完备责

任清楚,保证新增固定资产从进入企 业处于完好的状态。固定资产报废,要严格掌握,慎重处理。财务部门要认真履行固定资产 报废的审批手续,把好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关,根据报废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与原因,提出处 理意见,报请领导审批后,方可处理。对确已丧失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的报废,必须经过审 查鉴定,对专业性较强的专用设备报废,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审查、鉴定,取得技术鉴定书,申请详细理由,按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基层单位

针对该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全部问题,应建立固定资产的微机管理体系。将固定资产 取得的审批、采购与增加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的资料,实行微机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账 簿记录的基础性工作也纳入微机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简化会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相 关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责任追踪管理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建 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考核指标,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此外,还需要充实资产管理人 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 复杂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 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 知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还 要对相关资产的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和技术状况等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资产管理 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技术上让各项实物资产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和保养,使 资产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而企业应配备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

总之,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就难以落实,企业管理 层应把固定资产等实物管理与现金管理置于等同的重要地位。可采取固定资产管理专题讲座

7.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七

企业实物资产是电网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网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 最不能缺少的条件就是生产资料。所以, 电网企业应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力度。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电网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其实物资产的种类十分复杂, 加上电网企业业务范围大、覆盖面广等特点, 其实物资产呈现较大价值, 在企业总体资产中占据的比例较高。为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电网企业需要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有效提升实物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

2 国家电网公司的管理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 “三集五大”中的财务集约化也体现出对实物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由此, 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想也被延伸、应用到实物资产管理工作中, 形成一个从设备、系统或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 对投资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直至报废全过程实施系统性资产管理的新理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从控制总成本出发, 促进生产设备的合理运维, 有力推动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等战略目标的实现。

3 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特点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发展不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供电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网企业的规模也在向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这就造成了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跟上企业快速发展方面的需求。另外, 电网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安全方面的生产而对实物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重点偏向了经营指标方面, 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没有给予重视。很多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进行实物资产管理工作, 从而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3.2 企业管理层对于实物资产管理意识较弱

现阶段, 电网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增加销售收入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主要管理人员将自身的工作重点放在安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以及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对于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并没有花大力气, 认为只要形式、财务报表方面符合要求即可。这就造成了实物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明细账目混乱等等问题, 长期下去会对电网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3 对实物资产缺少严格的内控管理

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内控管理, 这也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现今的很多电网企业, 尤其是中小电网企业对于内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再加上历史方面的原因造成企业实物资产较为复杂, 很难进行资产的清晰划分, 对于外部进入的资产不具有风险评估能力, 也没有风险防范意识, 这就造成了企业实物资产不够清晰, 设备闲置率上升,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3.4 实物资产清查方式具有很大缺陷

电网企业实物资产所具有的特点包括:资产数量较多、品种繁杂并且规模型号不统一, 采取的是多级管理的方式。同时实物资产清查工作较为繁琐, 并且现阶段清查的方式都是以自查为主。这就造成某些企业对于实物资产的清查只是流于形式, 完全根据账面实物资产进行上报, 并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查看。甚至某些企业按照对自身有利为原则来进行上报, 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实物资产的情况。

3.5 实物资产报废环节管理不到位

在许多情况下, 有些资产已达到报废状态, 但使用保管部门未提交报废审批流程, 导致账物不符, 管理混乱。再则, 财务资产部很少参与资产报废, 资产报废流程有弊端, 已报废的资产数据, 财务资产部未能及时得知, 导致账上的数据未能及时更新。

4 有效提升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4.1 切实提升电网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电网企业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措施来鼓励财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 进行业务方面内容的深入专研。同时, 还应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专项教育经费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养, 要积极推动人员外出学习同行业较为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综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同时要鼓励财务人员在进行自身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学习充电,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等各种教育培训。另外, 电网企业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关财务人员的福利待遇, 从而为相关人员的学习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 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4.2 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实物资产的管理意识

要想真正提升对于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实物资产管理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使其认识到实物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对于实物资产管理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总体运行。另外, 企业要制定相关制度, 使实物资产管理情况称为考核企业领导人员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实物资产管理和企业领导人的业绩挂钩。在具备相关管理意识的基础上, 通过外部因素的约束来进一步促进管理的落实。

4.3 对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予以不断健全和完善

实物资产清查方法是从技术层面来保证实物资产清查效果的重要内容, 所以要想得到良好的实物资产清查效果, 就需要优化升级现有的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将自查为主改为互查为主, 就是指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组织, 从其他企业抽调相关财务人员组成资产清查小组对企业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要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实物核查, 确保实物和账面资料相统一。另外, 企业管理部门要责令企业相关部门 (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 共同参与到资产清查当中去, 要随时能够了解资产拆分以及打包方面的内容, 确保资产核查的准确性。在完成了相关核查内容之后还需要真实填写资产清查报表进行上报,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网企业实物资产清查数量的真实、准确、可靠性。

4.4 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指从资产的规划计划、设计、购建、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退出运营、报废等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是以优化资产的流程管理为主线。在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 由于我县电网企业大多数实物资产都由工程项目完工结转而来, 所以把工程项目均纳入资产全寿命管理流程中。具体流程如下: (1) 项目立项; (2) 项目计划编制; (3) 项目下达; (4) 服务采购和物资采购的申请; (5) 工程款项的结算; (6) 项目的结算和决算; (7) AM与PM资产设备卡片联动。

4.5 规范实物资产报废流程

公司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实物资产进行后续管理。加强对实物资产报废管理, 明确报废流程。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使用保管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 (2) 归口管理部门收到报废申请单后, 对此作技术鉴定和审批; (3) 报领导小组审批; (4) 在获取相应审批后, 使用管理部门在PMS中将设备状态更改为“待报废”, 联动更新PM模块设备状态为“待报废”, 联动更新资产卡片设备状态; (5) 资产会计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后在系统中录入资产报废相关信息; (6) 使用保管部门更改PM模块设备状态为“报废”, 联动更新资产卡片设备状态; (7) 资产会计更新设备资产变动方式, 联动更新资产卡片, 通过工作流自动生成实物资产报废预制凭证, 资产主管审核无误后点击过账正式生成凭证。

5 结语

总而言之, 电网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的决策和管理, 而只有采取合理措施, 才能有效规避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才能够明显提升电网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性, 从而让电网企业财务的杠杆效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 才能够减少企业的遭遇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才能够让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所以, 电网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和路径, 让企业的财务活动更加高效、高质, 通过财务风险的规避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电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有效提升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效率, 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合理维护。本文主要从国家电网公司的具体管理要求入手, 重点对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特点及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红红.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9) :89~90.

[2]赵娜.浅谈电网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9) :112~113.

8.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八

【关键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对策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总量大、分布广、涉及部门多,资产的品种和分类极其繁多复杂,管理难度相当大,可以说从市区到县区,从平地到山坡,电网资产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近几年,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技改工程、基建工程的不断投入,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急剧增加,资产总额大,更新快,固定资产占到公司总资产的80% 以上。如何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提高经营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1)缺乏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完善的治理制度是做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多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表现在管理过程中职责与分工要求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设置不尽明确, 缺乏详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和细则。

(2)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管理主要由设计工程部负责。但目前很多企业内两部门都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没有专人负责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或者一个人身兼数职,造成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

2.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

(1)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衔接不到位。价值管理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财务管理部门目前主要采用FMIS 系统进行价值管理,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正本;实物管理主要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其采用的管理系统主要是MIS系统,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副本,这两个系统属性不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固定资产卡片正副本不一致,随之而来变动将产生更大的差异,比如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维修、更新等不能反映在价值管理上,没有对固定资产卡片正本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卡、物的错位和不一致。

(2)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部分资产卡片未记录资产附属设备、资产维护记录等信息;部分资产卡片记录的资产地点、数量、计量单位等信息不准确;资产卡片上部分资产分类不明确、不严谨。这些问题既影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又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

(3)工程转资脱节。电网企业基建工程需要在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即工程转资。电网企业由于基建项目多而复杂,区域分布广,新增项目结转资产存在脱节的情况,即工程完工后长时间不转增资产,财务管理部门则主要根据财务账面发生额估计增资,并不是按照实际工程建设状况,增资依据不充分。

3.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

(1)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信息错位。前面提到,电网企业实物管理 MIS系统主要保证系统台账与现场实物相对应,但不能反映资产的价值属性。而财务管理FMIS 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子系统,是按照《固定资产目录》建立资产卡片,偏向资产的价值管理。由于两个系统间没有相互联动,所以大部分單位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子系统的资产信息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2)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些年来,随着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进步,账外资产逐渐增多。来源渠道主要有:大修理工程、用户资产、农维费、生产管理费用、捐赠以及其他资金渠道增加的资产等。在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电网企业常出现盘盈等情况,即实物并没在反映在账簿上,形成账外资产。对着这些资产,电网企业迄今没有完善的制度可以借鉴,没有建立一整套处理机制,导致账外资产不对积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

4.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主要部分。现实中,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路程涉及到很多的审批环节,比如要填写报请材料,聘请第三方平铺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账物处理,在这些环节中常常出现节点不明确、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举例来讲,报废因由实物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但是实物管理部门往往不关注资产的情况就提交申请;没有专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请进行审核;资产的实物报废并没有体现在价值管理上,即财务部没有及时将资产的报废情况反映在台账上。

二、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健全

现阶段,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分为两个系统:实务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前者主要满足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技术管理,后者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评估和价值测算。由于两个系统没有建立联动机制,固定资产的信息在两个系统内呈现出不同的结果,造成账卡物的不一致。此外,有的规定资产比如房屋厂房在价值管理系统中得不到反映,只能反映在实物管理系统中,这给后续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2.管理层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一直以来,电网企业管理层关注的是效益和安全,考核指标集中反映在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购电量售电量等经济效益指标,而不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积极性,造成管理层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只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比如只要求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联动机制

前面提到,目前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在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的联动机制,导致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沟通不及时,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使得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举例来讲,工程完工转资时,大部分电网企业工程建设部门没有提供固定资产交接清册给财务部门,财务据以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卡片的工程竣工决算的资产清单和现场实物新增资产并不匹配,导致资产在新增之初就出现账卡物不统一的情况,进而给后续的管理带来挑战。

三、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电网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或制订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明确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各实物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本专业规范化操作和管理的要求,制订本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详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实物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建设和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联动

现阶段,电网企业的实物管理主要依赖于MIS系统,只有大型输配电设备纳入了MIS实物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了联动机制,一些小型设备则没有纳入实物管理系统。为此,笔者建议加快其他小型设备及其他资产实物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都纳入新的实物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实物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的动态联动机制,通过该机制实现固定资产的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的动态统一,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换机制,实现账卡物的良性互动和统一。

3.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主要由企業的财务管理部门承担,包括固定资产的核算、登记和监督管理。为了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系统,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财务部门员工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还要经常进行现场考察,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和实物管理部门工程部的联系,及时了解资产实际变动情况并做好价值管理;二是做好固定资产新增、盘点工作,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在新增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做好这3个阶段的管理就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常态机制

盘点是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网企业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分布广,要做好资产的管理需要定期分类盘点,只有及时对分布各地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才能真实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否则,可能因为实物资产在企业价值管理系统中得不到体现而产生账外资产,不断积累,使得企业账面资产与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的差距越来越大,错误沉淀得越来越深,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电网企业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常态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盘点核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情况并及时反映到企业的价值管理系统中。

参考文献:

[1]王乐.论电力基建工程在企业成本管理可控性的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2]范晓东.推进精细化管理,控制项目基建成本[J].金融经济,2007,(20).

9.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九

摘要:文章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着手,分析了现代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五个基本要素,结合电网所属集体企业的特征,对内部控制应用过程中的八项重点内容进行了剖析,旨在为集体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集体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有效规避各类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电网所属集体企业;企业管理;内部监督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1-016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1.087

按照国资委2012年68号文《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3年底基本建成“横向覆盖各专业、纵向贯穿各层级”的内部控制体系,电网公司所属集体企业作为电网公司的重要业务单元,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全面应用,防范经营风险,是当前工作的核心任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要素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1.1 内部环境

所谓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战略、组织结构、社会责任、企业的文化内容以及人力资源,是当前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作为其他几个基本要素的核心要素,内部环境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2 风险评估

风险是未来的事项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种不确定性,可以是给企业发展带来发展机会的正面风险,也可以是阻碍企业发展的负面风险。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且无法彻底消除,因此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1.3 控制活动

企业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对策时,需要将风险控制到相应的范围内。根据研究分析,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对策包括对授权审批的控制、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对预算的控制、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控制等。

1.4 信息与沟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与沟通,只有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内部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在积极借助相关技术水平中,实现企业各个层次之间信息的传递、沟通以及使用,保证信息与沟通贯穿于内部控制的所有方面。

1.5 内部监督

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都需要内部监督。只有将内部监督与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在管理层上做到早预防、早防范,才能将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薄弱环节进行改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发展。内部控制的内容

2.1 “一把手”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各级单位党委(党组)或类似权力机构负责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所属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内部控制第一责任人。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领导层站在全局的高度,统

筹规划,顶层设计,方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2.2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批

近年来,检察院、审计署发现的重大经济案件中,不少都牵涉到“三重一大”问题,即“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问题。因此,对“三

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审批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

2.2.1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三重一大”事项。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在相应的规定以及程序中能够实现企业的制度发展。在企业的有效发展中,每个人都不可以将集体的决策内容进行改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根据近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杜绝出现“一支笔”现象,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2.2 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审批手续,保留关键证据。国家审计署在对某国有大型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所属电力和医药商业集团部分重大决策只有会议纪要,未保留完整会议记录,其中医药商业集团的会议纪要未严格实行连续编号管理。因此,企业在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审批时,要严格履行必要的手续,保留相关的会议记录、投票表决签字等关键证据,避免违规操作。

2.2.3 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可以自行确定“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大体包括: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决策、经营计划和预算审批、企业薪酬分配等涉及职工重大切身利益事项等有关企业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事项;重大事项方面,重大计划外预算调整事项、关键性设备的引进、重大工程承发包项目等;重要人事任免方面,本企业中层以上员工的任免,所属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选聘、任免等;大额资金使用方面,计划的大额资金使用、较大额度的预算外资金使用、较大额度的非生产性资金使用以及重大捐赠、赞助等。

2.3 企业文化建设

电网属于集体企业应结合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发展,需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

2.4 授权审批管理

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经过恰当的授权,方可由具体的人员执行,未经授权或超越权限,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授权审批控制应重点关注四点内容:(1)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2)明确授权批准的层次;(3)明确授权批准的责任;(4)明确授权批准的程序。

2.5 岗位、职责相互制衡

岗位、职责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机构、岗位和人员的相互分离,是防止舞弊的基本原则。舞弊案件大多数是因为相互制衡性被破坏,例如,武汉某街道办事处的会计,10年间贪污公款6000多万元,银行支付的印鉴全部由该会计一人保管,就是因为岗位、职责没有有效分离,没有形成必要的制衡机制所导致。

2.6 全面预算管理

所谓的全面预算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中积极做出相应的预算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的全面预算对企业的融合发展而言是一项最为主要的管理方式,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中,需要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在不断循环中加强企业经济活动。

2.7 资金循环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企业资金循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无一不是重大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将会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金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这里重点讲解与集体企业关联较大的资金营运环节的控制活动。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应用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内部控制应用的几项重点内容,限于篇幅原因,未详细展开内部控制应用的具体步骤。在实际应用中也待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和完善。在此起抛砖引玉之用,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化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将内部控制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S].[2]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S].[3]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S].[4]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3]2034号)[S].作者简介:杜刚(1978-),男,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10.浅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篇十

浅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作者:李燕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7期

摘 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以电力系统发电输电为控制与管理对象,由计算机硬件、软件、远动和信道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随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日臻完善与提高,其在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方面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成为电网调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键词:电网调度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09(c)-0138-02

引言

电网调度自动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早期,调度员没有办法及时地了解和监视各个电厂或线路的运行情况,更谈不上对各电厂和输电网络进行直接控制。调度员和系统内各厂站的惟一联系方式是电话。调度员根据各厂站值班人员情况汇总进行分析,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有限信息。结合这些有限的“历史”信息,加上个人经验选择一种运行方式,再用电话通知各厂站值班人员进行调整控制。显然,这种落后的状况与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很不相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远动技术的采用。安装在各个厂站的远动装置采集各机组出力、各线路潮流、各母线电压等实时数据及各断路器等开关的实时状态,然后通过远动通道传给调度中心并直接显示在调度台和模拟屏上,调度员可以随时看到这些运行参数和系统的运行方式。

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计算机在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中的应用。现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同时,现代工业和人民生活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也越来越重视,为了全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电力系统中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计算机的应用满足了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首先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网离线计算,然后参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监视和控制,这就是监视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SCADA)。

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在SCADA的基础上,又发展为包括许多应用功能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基于UNIX(或PC/Windows)的开放分布式EMS系统,通过高级应用软件的快速计算和实时智能分析,帮助调度员对电网深层把握,及时处理电网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提供电网改造、扩展的技术依据。调度自动化系统

根据所完成功能的不同,调度自动化系统可划分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处理及运行状态的分析和控制子系统、人机联系子系统,各部分互相配合,缺一不可。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采集各种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该系统还负责接收和执行上级调度控制中心发出的操作、调节或控制命令。信息传输子系统提供了信息交换的桥梁,其核心是数据通道。信息处理及运行状态的分析和控制子系统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组成部分,完成对采集到的信息的各种分析计算及处理,进而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控制与操作。人机联系子系统将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各种显示设备、打印设备和其他输入输出设备,将这些实时信息提供给调度人员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或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

利用显示器可随时监视电网运行状况,向调度员提供有关负荷与发电情况,电压、电流及功率潮流,电网频率及稳定极限等信息;在电网运行条件出现重要偏差时,及时自动告警,并指明或同时启动纠偏措施;当发生事故(如解列)时,可以给出显示,并指出解列处所,使事故得到及时处理,有助于防止事故扩大,减少停电损失。

(2)提高运行质量

实现自动发电控制(AGC),可以自动维持频率合格和联络线功率为事先安排的预定值;实现无功/电压自动调节,可显著提高全电网的电压质量。

(3)经济

实现在线经济调度可以合理利用一次能源,降低全系统发电成本和电网损耗。

(4)运行记录自动化

自动记录电网的正常运行情况、事故运行情况和事故的顺序事件记录,有助于减轻运行人员的重复劳动,还可用于事故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

通常把配电系统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MS)。它可以是集中式的,也可以是分层分布结构的。其内容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系统(DAS),配电网络分析和优化(NA),工作管理系统(WMS)等高级应用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DAS)则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配网SCADA)、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需方管理(DSM)几个部分。

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应用对象是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其次是其他的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因此对于一个配电自动化系统,首先应满足最基本生产运行需要,对于很多由其边际效益产生的功能,可以在其基本功能得到满足后再做更多的扩展。

配网SCADA与AM/FM/GIS系统的集成方式可以分为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两种方式。在松散集成方式下,SCADA系统与AM/FM/GIS系统耦合比较松散。SCADA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存在,满足所有常规的调度自动化中SCADA的功能,同时将监控的对象由厂站内相对集中的设备扩充到馈线、配电站等分散的配网设备。SCADA系统和AM/FM/GIS或其他系统通过交换实时数据进行集成。在紧密集成方式下,SCADA系统与AM/FM/GIS系统是一个整体。SCADA系统只提供基本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服务,即不维护运行画面,也不对网络建模,只是作为后台系统向AM/FM/GIS系统提供实时数据,同时接受AM/FM/GIS系统的命令进行遥控操作。传统的SCADA(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比如图形、报表、曲线、告警等表示层的应用都集成在AM/FM/GIS系统中。

配网SCADA和AM/FM/GIS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因此SCADA和AM/FM/GIS不但有自己的数据库,还有各自的图形系统。为实现无缝集成,从程序设计角度考虑,SCADA和AMIFMIGIS应提供组件化的实时画面浏览控件,这样SCADA和AM/FM/GIS都能很方便地集成对方的图形系统。对于SCADA,还必须提供实时数据接口控件和实时数据检索控件,从而使AM/FM/GIS能方便地利用SCADA的实时数据实现自己的各种功能。结语

传统的电网设备功能单一,不能从系统运行全局进行优化分析,互相之间无法协调配合,更无法作出超前判断采取预防性措施。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则有一套可靠的通信系统,是在对全系统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的科学基础上,由计算机监控作出纵观全局的明智判断和控制决策。发展完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仅是实现“一强三优”科学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市场环境多变这个“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郭志锐.浅谈基于WEB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纪炜.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2)

11.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十一

一、加强资产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管控力度, 强化产权管理和风险管理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 资产公司权属企业的最直接和最终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内部最佳配置资源, 并通过经济规模实现财富最大化,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

(一)

目前很多高校资产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对权属企业的内部经营目标、重大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参与, 特别是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即变为高校资产公司的参股企业, 由于资产经营公司在改制后的参股企业中所占份额未达到绝对控股份额, 对权属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利润分配等缺乏话语权, 因而无法对国有资产投资实施最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 资产公司应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 依据《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 通过派出股东代表、委派董事、监事行使出资人权利, 履行出资人参与权属企业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强化资产公司与权属企业之间的控制与协调, 实现权属企业内部的资源、技术共享与转移,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针对这些目前在高校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应加强对权属全资企业的监管, 强化产权管理和风险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投资企业规范化建设,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资产公司及派出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 切实加强资产公司及投资企业的监管, 确保学校权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因管理不善、监管不严、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

资产经营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和投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 对已创办的高校权属企业和企业所属的资产, 应划归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不为权属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担保和负债。资产公司在兼顾各方责、权、利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以学校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出资的, 应处理好权属企业的利益关系, 通过资产公司进行规范投资, 把投资风险降为最低。

二、大胆改革, 给予权属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力, 解放

企业的生产力, 让企业自主创新,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

(一)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 要求企业反应迅速, 决策上主动求变, 企业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 如果没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力, 不能及时决策, 就不能赢得主动, 就会失去先机, 不能抓住市场的机会, 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

有创新就能提升竞争力, 高校应给与权属企业充分的自主创新权力, 激励权属企业自主创新、大胆求变, 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

三、推行绩效考核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将考核结果与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人事变动、年终考核等结合起来, 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奖惩制度, 充分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

资产公司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在合理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全资、控股企业负责人实行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建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机制, 通过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 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的业绩指标体系来考核。规范全资、控股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 加强对权属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监管, 加大财务监管力度。

(二)

权属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绩效考核被公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没有绩效考核, 难以激发各权属企业的积极性, 所以推行绩效考核是必要的。推行预算管理目标实现与各权属企业的年度绩效评价和领导班子年终奖挂钩, 权属企业的领导班子应加强与实施企业的绩效测评与任免有机结合起来。整个业务运作如果不能与组织的绩效目标结合起来, 不能与人力资源的评价结合起来, 就会缺乏动力。要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与测评联系起来, 可有利于发挥权属企业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动性。

(三)

要充分调动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积极性, 发挥董事、监事的决策、监管作用。一直以来, 高校权属企业的董事、监事基本都是一些部门领导兼任, 责权利没明确, 形同虚设, 放任企业领导班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没有起到决策和监管的作用, 使企业管理混乱、没创新、停滞不前, 甚至亏损、倒闭, 造成国有资产的贬损、流失。故对各个在权属企业里担任董事、监事也要明确责权利, 制订出董事、监事的工作方案, 制订针对董事、监事的月考核、年考核, 对不作为、不合格的要做出处罚, 对称职的、做出了贡献的董事、监事要予以奖励, 以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四、做好财务预算和加强财务监督,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提高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有效保护股东合法权益

创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监促权属企业贯彻和遵循资产公司的战略与政策, 提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 降低财务风险,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

加强对资产公司及权属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管理水平, 增强资产公司和权属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而推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和权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方面需要结合权属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 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 对权属企业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 落实责任制, 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另一方面, 对参股的权属企业的管理可以采取宽松管理措施, 直接委派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参股的权属企业定时查看企业的财务情况, 资产公司委派出董事参与到权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 参与到权属企业的利润分配, 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 完善财产管理内部控制、资产保管以及财产清查等制度, 通过清晰的职责分工, 逐渐健全构建资产公司对于权属企业的有效监督机制。

(二)

深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工作, 不断强化权属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 全面降低运行成本, 增收节支, 提高权属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充分发挥派出董事、监事的作用, 定期或不定期向参股权属企业索要财务报表, 加强资产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监督和审计。内部审计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对权属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资产经营公司对权属企业管理控制的弱化使得部分权属企业不配合, 多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内部审计还达不到预期效果。资产公司应建立起高层次的审计监控体系, 审计内容包括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权属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 要将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执行等方面, 帮助企业查找生产经营管理漏洞, 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纠正, 并对相关责任人加以处罚。促进权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三)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实施人员控制主要应着力于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通过对权属企业财务人员的委派, 对整个产业集团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人员委派中存在的委派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监控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等现象, 人员控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岗位、机构、人员三落实。资产经营公司在其权属企业中实行财务总监等企业关键财务岗位人员委派制度。权属企业关键财务岗位人员, 由资产经营公司委派, 按法定程序任职, 未经集团公司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各权属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会机构, 配备好财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应的财会人员。同时, 建立财务人员选拔制度, 将权属企业中优秀财务人员纳入到高校资产公司人事管理范畴。

(四)

12.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十二

电网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具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整体水平。企业的领导者应当意识到:企业想要不断地向前发展,扩大规模,就越要加强内部控制,才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维护资金安全方面的意义。同时,采用妥善策略推进内控体系的建设。此外,电网管理者还要牵头履行内控制度的相关规定,给予财会人员充分地工作支持,确保企业的会计从业者严格依据法律制度行驶职权,担负起企业会计控制的职责。

4.2构建以风险导向的内控体系

第一,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基本准则。不但要认真遵守企业的内控制度,而且要按照电网企业的管理特征,综合考虑下列几项原则。其一,全面性。内控体系不要单纯地认为是对内部会计的控制,而是覆盖了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经过横、纵向的有机结合,涵盖了全部的经济活动。其二,重要性。企业管理中遇到诸多的风险因素,需要制定内控制度的时候既要全面分析,又要突出重点内容,把动作的资源花在关键的问题上。主要应对经营中的重大风险项目。其三,制衡性。分析世界企业内控制度的发展历程可知:内控制度具有彼此牵制、制衡的特点,一直贯穿于内控的整个过程。电网企业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更要重视制衡性,以免有些职工或者职位没有得到约束,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四,成本性。企业的内控也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充分了解“性价比”,以促进内控生成经济效益,而不是浪费资源。所以,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要坚持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

第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的建立步骤。其一,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便管理者可以正确辨别对实现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事项。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内控目标包括战略、经营、报告等几个方面。其二,识别事项。目标明确以后,企业还要有效识别潜在的事项,有些事项或许存在风险,也或许会产生收益,这都要进行识别。电网企业相关人员应当系统地分析与之有關的内、外部的因素,例如:技术、环境、人员等,并做出合理化的评价与反应。其三,评估风险。企业应当对经营期间潜在的风险展开全面地评估,一般从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与影响出发,即考虑风险产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并且,还要按照发展的具体状况,应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式进行风险的评估。其四,实行控制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职工的控制,在合理划分各项职责的前提下,应当让职工清楚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每位职工可以自发地对相关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约束,达到相互协调、影响的目标;二是控制信息系统。对相应的权限、信息录入、输出进行有效地控制,让所有职位的操作权限得到有效地控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4.3健全内部的审计体系

第一,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电网企业必须建立较为健全的法人管理部门,以更好地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第二,不断完善审计内容,从以往的违规、违纪的审计,逐渐过渡到内部控制的审计、绩效考核审计。加强对每项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与审计。

第三,全程控制内部审计工作,划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最大程度地控制企业发展的风险。

第四,着力提升审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必要的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先进的企業管理理念、工程造价知识等。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4.4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与内控的考评机制

电网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部门,负责管理经营中的各项风险预警任务。同时,还需要对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展开合理地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和考评机制。一是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在考评标准的基础上,对考评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确规定,并且注意奖惩分明。二是内控的考评要充分依据企业发展的事实。侧重对财务账目、预算执行、资金流向的考核。三是丰富内控考核的形式。可以添加彼此考评的方式,便利企业内部每个机构之间形成有效地制约,互相指出问题,并研究对策解决,如果未达成协议,则上交企业有关管理者,组织会议讨论应对方案。

5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网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与经营风险,对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自身经营理念的转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与内控思想,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逐步完善内部审计体系,构建良好的风险预警与内控考评机制等,从而带动电网企业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燕超源.电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模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江小淳.论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J].当代经济,(24):16-17.

[3]杜秀华.如何构建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J].会计师,2014(21):38-39.

13.浅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篇十三

摘要: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是新世纪企业决胜的两大主题,在对两者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越发能让人感觉到两者在新思维的带动下、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深蕴的内涵和理论魅力。我国企业要想振兴民族经济,在与世界性的大公司的竞争中搏得一席之地,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温床建设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推行全面的人才战略,不断强化人本主义的观念和思维,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无疑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关系

引言

21世纪,谁掌握了智力资本,谁就掌握了世界。人作为智力资本的载体,越来越成为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它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为研究中心的企业

①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各个企业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许多企业文化建设

并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多、缺乏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是企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跟上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有很多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导致企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的例子,郑州的亚细亚商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企业文化发展滞后,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步伐跟不上企业发展规划,这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也有在企业文化建设做的非常成功的企业,从而促使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国海尔集团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它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进入哈佛课堂表明了它的成功。企业发展了,更要坚持不懈的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否则苦心建立的企业大厦就会在一夜之间倒塌。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健一专有名词是20世纪50年代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为各国所接受和使用,但对人的管理是与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是最古老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雇佣劳动也随之产生。规模化的社会生产与集中的雇佣劳动促使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应运而生,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各企业负责人考虑的重要问题。有的学者把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归属为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力资源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导。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表现为雇佣管理,主要职能集中于招录与雇佣工人,管理以“事”为中心,忽视人的需求,忽视人在金钱、物质以外的一切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确立了工资支付制度与劳动分工,每个工人有自己的岗位和规定的工资;管理者与生产者有了初步的分工与区别,出现了类似“监工”等负责监督与管理工人的专职人员。但是在早期的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并没有作为一个专门部门的职能而进行运转,并且也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理论体系,管理者更多的是凭经验在管理。

工业革命使得大工业生产模式逐渐取代了以前的手工小作坊的生产模式,随着劳动分工的推行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规模扩张追逐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竞争与发展都要求企业突破旧的管理形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但是经过管理人员的调查却发现,制约组织规模扩大的瓶颈还不仅仅是资金,更为复杂的是新的企业形式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大工业生产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新方法、新

战略、新制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学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总结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有四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之前)。属于人事管理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员工按企业规定的生产程序进行工作。在测试和面谈的技术出现后,人事管理开始在员工的甄选、培训和晋升等员工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阶段(1930一1960年)。随着社会运动的蓬勃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人事部门与不断壮大的工会运动相抗衡并能有效的对付工会。这就使得人事管理的作用得到扩大,成为处理劳资关系的工具。第三阶段(1960一1980年)。这一时期企业对员工的各种歧视受到了法律的诉讼和严重处罚。因此,有效而合法的人事管理活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使企业免受政策困扰,并直接对企业效率作出积极贡献。这一时期,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已变得不可替代。第四阶段(1980年以后)。“人事管理”转变为战略性、整体性与未来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把现代企业当作一个综合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的科学。企业文化的内核主要是指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方式和广大职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的内涵丰富,具有众多的层面。其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企业人际关系、企业伦理价值观念、职工心理素质等方面。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理性控制,离不开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背景的支撑,企业必然蕴涵着现代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特有内涵。对这种内涵的了解与把握是研究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关键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

每一个企业总要把他们自己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融合并成为统一本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指导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因此,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企业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追求目的等。

(二)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是人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活动的中心,因此,企业只有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人、依靠人、凝聚人和培养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和企业成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

(三)企业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

这种管理方式是通过柔性的文化引导,建立起合作、奋进的企业内部文化心理环境和和谐的人群氛围,自动地调节企业成员的心态,并通过这种对文化氛围的心理认同,逐渐地内化为企业成员的自觉行为,使群体产生最大的协同合力。事实已然证明,这种软性管理可以比企业的刚性管理制度产生更强的控制力和持久力。

最后,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念。企业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都会导致成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这些都会妨碍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不断强化企业成员之的合作和信任,彼此之间产生强烈亲近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并在此基础之上,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决定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受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1、企业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决定作用

从本源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这里的时间和空间就构成了人力资源存在的环境,指的是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某个国家或地区。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外部环境应该更具体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人口基本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等。从总的来讲,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定作用是间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所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状况,决定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并由此决定了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用人机制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企业领导的政府官员性质及大锅饭的用工模式;

第二,企业所在地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不同的产业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了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决定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企业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往往在企业对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还是临时雇佣制上以及更偏重十采取物质手段还是精神手段激励员工、更侧重十依据资历还是业绩选拔员工等方面起决定作用。比如:在日本实行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而在美国则完全不同。

第四,人口基本情况: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多少、教育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人口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企业在该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也决定了该企业在该国家或地区的用人标准、薪酬制度设计等。

第五,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的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界定了企业与员工的相互关系,涵盖了企业用工各个方面的内容,直接决定了企业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员工招聘、绩效考评、薪酬制度设计到员工福利、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

第六,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定作用:今天的世界,几乎每一个企业都直接处十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往往改变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由此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投资取向、行业介入与退出、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乃至产业整体转移等等,从而改变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选择的决定作用

每个组织,必然都是由一定人群组成的,文化人类学用“社会文化系统”一词来指一定人群生活方式各个方面的总和,那么,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企业也可以被当作一个“社会文化系统”。社会文化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整体性,就是说系统中的各项要素互相补充,不可缺一,缺少了某项要素,整体就失去了某项功能,不复为整体。

其次是联系性,即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再次是控制性,即系统自身具有自我控制的机能。

最后是历时性,就是说这个系统也是个动态的过程,在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规定性的同时,也会有所发展、变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社会文化系统,是企业中人群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同时又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系统一样,对本系统起着控制的作用,包括对企业中每个人的控制。这种对企业中人员的控制,从企业管理上讲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选择。人之所以有别十动物,就在十他在行动之前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考虑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以及这个行动可能会导致的后果,然后再开始行动。但是,个人的思考与选择,皆有赖十从人已有的文化中获得价值取向、知识框架。这种思考选择的过程大概至少包括下面这些步骤:

一是,确定目标,明确最终要达到具体目的;

二是,考虑现有资源与手段,即看要达到选定的目的,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有哪些

手段可供选择;

二是,考虑哪一种行为对十达到目标最为有效;

四是,计算相应的投入与回报率,即考虑采取某一行为,要付出什么代价,会得到什么好处;

五是,最终决定采取何种行为。

这种在采取行动之前考虑和选择方案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决策’:从人力资源管理上讲,就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选择。个人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绝对自由的,他必然要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力量的影响。人类学把影响行为决策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叫做“强制”’下。“强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_决策者所能掌握的信息,例如他本人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等;

b_他主观上对行为的代价和回报的认识;

c_他所能预测到的其他人会对这项行为做出的反应;

d_他所能依赖和使用的资源。

不难看出,“强制”的各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一个人所在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决策者所能掌握的信息,跟他的文化中的世界观、范畴分类等有关。对代价与回报的看法,跟他的价值观念有关;他考虑别人的反应时,所依据的显然也是这个文化中的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念等项内容。企业文化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选择的决定作用正是在十企业文化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选择人、决策人而言是一种主要的“强制”因素,决定了企业决策者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时确定出不同的目标,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和行为,从而决定企业形成不同十其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反作用

1、行为对文化的反作用

行为对文化也会有反作用,周蔚、徐克谦译著《人类文化启示录》就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本来某种行为是准则不允许的,可是现在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就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这一准则被修改或抛弃。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放债收取利益是不符合《圣经》的行为,被天主教会所禁止。后来到了新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兴起后,收利息成为很普遍的行为,这个准则也就被打破了。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从一个地方买了东西到另外一个地方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被认为是非法行为,叫做“投机倒把”。改革开放以后,从事这种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对搞活经济有利,于是“投机倒把”逐渐不再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以至于连“投机倒把”这种说法都不再使用了。可见,行为不只是受到文化的强制,它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化观念的改变。

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反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形成企业价值观、塑造员工心智模式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选择不同的员工加盟企业,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阶段对员工的思想、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施加影响反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选择将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维护、迟滞、改变的反作用。例如:在招聘新员工时,吸收价值观与公司价值观基本一致或不存在很大冲突的新员工加入公司,对于公司的整体文化氛围必将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而不注重考察新员工价值观与企业的文化氛围是否一致的招聘行为必将对企业文化造成一定冲击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增加企业的投入成本。同样,这种作用也存在十企业的其它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性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行为的两大块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都主要是企业中的人。企业文化建设虽然

包涵极为丰富的内容,除了包括企业的物质环境、外在形象外,更主要的在十影响、塑造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心智模式,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保持一致。企业文化中的行为层次更主要在十规范员工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从招聘、培训到员工激励、晋升、福利待遇更是事事围着人转。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性首先表现在两者都是做人的工作这一点上。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都与本国的基本国情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业文化形态,而价值观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状况紧密相关。在奉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国家产生资本主义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的,同样,在奉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西方国家产生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也是不可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不可脱离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如果不考虑所在国的公民数量与受教育情况,都是不现实的,也必然是无效的。此外,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还都受本国历史文化国情的深刻影响。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都受本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每个中国人的血管里,流着的都只会是儒家人文精神的血液,而不可能是西方的个人主义和理性思维的细胞。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基十都是做人的工作这一特点,都只能从本国的传统文化出发,去寻求能够有效影响现时代本国公民心理的东西,力求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可供凝聚员工心智、调动员工积极性之用的法宝。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环节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本身就是合一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在很多方面具有合一性,比如,价值观的养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激励的精神层面激励上,也有一个价值观激励的激励手段,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

1、刘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思考,《经营管理者》 2010年01期

2、邢传、沈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系统》[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3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4、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5、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作文推薦序下一篇:青春励志《呵护青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