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2024-11-15

森林村居实施方案(精选12篇)

1.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平安创建工作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创建“零案村居”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平安建设为主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重基层、抓重点”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使刑事案件特别是可防性案件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基层平安创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上升,为我镇经济社会有好有快发展和建国周年庆典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范文网

二、工作任务

加强村(居)综治规范化建设,整合社会治安防范资源,充分调动村(居)民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努力做到六无:无上访、无事故、无治安刑事案件、无邪教、无赌、无涉毒案件,实现村(居)案件“零发生”的目标。

三、工作职责:

(一)牵头单位:镇综治办,具体负责指导各村组的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督促检查各村组开展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和群防群治活动、推进邻里协防深入开展。

(二)责任单位:公安派出所、村治保会,具体开展平安村(居)、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完善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及工作制度,健全“十户”联防机制,落实邻里协防工作措施,明确中心户长职责任务。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零案村居”工作是我镇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各村及有关单位务必从构建和谐横港,加快我镇发展的政治高度,切实提高对抓好创建“零案村居”工作的认识,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真抓实干,密切配合。创建“零案村居”工作涉及面较广,需要全镇各村、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尤其是各村治保会、公安派出所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部署、有措施。镇综治办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

3、落实责任,严格奖惩。镇综治委将把创建“零案村居”工作纳入综治目标管理考评之中,各村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治安防范和创建“零案村居”工作,对在创建“零案村居”工作中因工作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社会治安混乱,或存在重大治安隐患、发生重大治安问题的村组和单位,将视情节予以限期整改、黄牌警告甚至一票否决,并严格进行领导责任追究。

2.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篇二

众所周知,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往往存在一定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重庆选择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生态富民“森林工程”, 一方面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 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特色林产业, 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以“花卉富民、生态靓村、旅游活村”理念, 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势产业, 花卉从业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 种植“素心腊梅”3 000多亩, 形成了“十里腊梅观光走廊”, 并依托花卉产业建设农民新村, 成为一个旅游亮点, 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升城市形象的必然抉择。随着城镇化的加速, 环境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增强等问题也困扰着重庆, 传统的城市绿化模式在空间和效能上都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多功能生态消费的需要。有关专家指出, 打造“森林重庆”将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 对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有裨益。森林工程既要开发致富之山, 又要打造宜居之城。据了解, 随着森林工程的实施, 重庆市将新增森林面积1 500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45%,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 人们居住环境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将成倍增加, 生活将过得更舒适、更健康。

薄熙来说, 一个城市既需要现代化的楼宇, 又需要漂亮的园林。现在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要在拥挤的城市里挤出地来搞城市“绿肺”。“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城市, 绿地、草皮优于高楼大厦, 而大树、森林又优于一般的园林。所以要让老百姓将来过得舒服, 我们必须早点动手种树。建设森林城市, 实际上是给未来的居住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森林重庆”如火如荼。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 重庆市是三峡库区的重要水源地, 要确保三峡水库的水量和水质,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森林资源, 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蓝图绘就后, 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编制《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 计划筹资480多亿元, 实施森林工程。

3.实施抚育补贴 提高森林质量 篇三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最近正式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并启动了11个省区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抚育试点工作。这项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建设从以造林为主、注重数量的扩展阶段,向造林和森林经营并重、质量双赢的新阶段,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必须高度重视森林抚育

尽早建立补贴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6169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足够重视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导致我国森林质量低下,森林火灾及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今后,不仅要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同时要高度重视对现有森林的经营。只有造林和经营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现有中幼林面积15.7亿亩,占林分总面积的67%。我国森林大多处于山区,林分质量差、经营基础薄弱,作业条件差,森林抚育难度大,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金。由于资金的短缺,致使一些急需抚育的森林不能及时抚育和间伐,严重影响了森林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因长期缺乏抚育经营,我国森林生长不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仅为85.88立方米。而世界森林蓄积量平均每公顷为111立方米,有1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立方米,部分国家和地区达到350立方米左右。由于缺乏森林抚育,林分密度过太,病虫害滋生发展,林木长势衰弱,林内可燃物多,抗火性差,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快。因此,我国森林病虫害、火灾发生频繁。2009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6751万亩,发生森林火灾8808起,受害森林面积68.97万亩。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把森林的保护与经营对立起来,认为要保护就得完全封存起来,谁也不能动,本属科学的森林抚育伐(间伐、疏伐、卫生伐)也被禁止,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在农业经营中,如果把种子播下后就不加经营管理,产出一定低微。森林经营就是对天然林或人工林进行一系列抚育作业,这相当于农业的“田间管理”。林业生产从造林到采伐利用,中间有一个森林经营管理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经营,才能形成高效优质的森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森林经营,林地日趋肥沃,森林的蓄积增长快、生态功能旺盛,其他非木林产品也会日趋丰富,森林的碳汇、涵养水源、制造氧气、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也会进一步提高。

对天然林开展调整伐、补植、修枝等经营活动,是否有损生态?这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森林经营抚育的目的是缩短促进林木发育,提高森林质量。2009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测,实测结果表明,近自然育林可以有效促进土壤改善,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涵养水源、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烯类物质的能力。而封育不管的森林,固碳能力无法向目标树主干材集中,而分散给了杂草、灌丛、低质杂木等。经过近自然育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的碳汇能力,是封育不管状态下的2.95倍和2.94倍。

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抚育,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哈尔滨市林业局丹清河等三个林场,通过近10年的科学经营,每公顷平均净增蓄积26.2立方米,平均公顷蓄积量达到了130.8立方米。吉林省白河林业局春雷林场对一些密度不均的低价值林分进行适当抚育伐,制造林窗,促进了自然更新。他们还在林窗中栽植红松大苗,幼树生长甚好,红松林恢复速度比以前提高一倍以上。该局目前已推广次生林抚育改造100多万亩。

经初步测算,如果对我国东北国有林区约3700万公顷现有森林开展合理的经营抚育,每年可新增立木蓄积1.5亿立方米,新增立木价值1500亿元。如果对全国0.8亿公顷次生林加以经营,一年可新增蓄积3.12亿立方米,价值至少为3120亿元。通过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30-40年后,我国就可以建立起一项立木总价值约为160万亿元的森林资产储备,全国立木蓄积可以增加26倍。从立木到原木,再到一次加工产品,立木进入流通领域的增值比例大约是1∶4∶15。届时我国的森林每年可以移出价值约3万亿元的立木,形成12万亿元的原木商品和45万亿元的一次加工业产值。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大约是年度立木产值的10~20倍。

我国开展森林经营抚育尤显紧急。早一天扩大森林抚育补贴范围,就能早一天抓住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质量的机遇。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从2009年起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央财政对造林优质苗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及时启动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 2009年安排抚育补贴试点任务500万亩。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鼓励和扶持森林经营抚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森林抚育补贴是林业补贴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上所有的林业发达国家,都对森林抚育给予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抚育补贴比例高。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以50%-60%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扩大造林,森林资源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但到7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木材的急剧增加,本国木材自给率迅速下降,森林采伐越多、亏损越大,导致林主无法开展森林经营,出现了大面积的“豆芽林”。80年代后期,采取财政高额补贴,鼓励私有林主开展森林抚育间伐,补贴比例达到成本的60%—80%,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补贴金额的50%。据林主反映,他们开展抚育间伐的成本是每公顷10万日元,其中政府补贴8万日元,加上间伐材销售收入,实际上自己不用花钱。芬兰政府2001年大幅度提高对抚育间伐的补贴,每公顷可达73~255.5美元,抚育补贴额度相当于总费用的70%。凡自己开展抚育间伐的林主,每公顷在南部补贴500芬兰马克(1芬兰马克=0.146美元),在北部可得700马克。如雇人进行抚育间伐,南部每公顷补贴750马克,北部1050马克。如条件困难者,补贴额可达到1250~1750马克。对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国家给予50%的补贴。

二是依抚育难度确定补贴标准,补贴方式多样。日本根据抚育难度的不同来确定抚育补贴比例,不同的林地得到的抚育补贴比例不同。现有林地、居住环境林地、流域林地的补贴额度为40%,其中国库出资30%,地方政府出资10%。对于生态地位重要的林分,补贴额度达到总抚育所需费用的70%,其中国库出资50%,地方政府出资20%。德国是以赔偿金的形式,从政府和州共同承担的农业结构改善和沿海保护项目中以政府60%、州40%的比例支付。对于私有林地初次造林,现有林地林道改造,购买大型造林设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等,私有林主可向联邦或州政府申请相关奖励资金,只要经林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确认,即可领取奖金。日本实行的是直接补贴,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资,直接将资金补贴给实施森林经营的市町村、森林组合和森林所有者。美国实行的是奖励制度,凡是符合政府规定的小私有林主,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的要求管理森林,通过申报,将获得政府的资金奖励。

三是重视对私有林抚育的补贴。1988~1992年,荷兰为用材林提供了1300万荷兰盾的启动补贴,中央和省政府为私立自然保护组织提供附加森林经营补贴。大多数省对本省片林、灌木绿篱的营造和管护也有小额资助,资助总额达100万荷兰盾。德国规定,私有森林将单一性针叶林改造成混交林时给予补贴;混交比例达到20%以上,可以申请补贴,但具体额度因改造面积、私有林主总体经营面积、私有林主与林业部门关系不同而不同,无统一标准。德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引导私有林主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补贴的对象包括:私有林将针叶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时给予补贴;小私有林主建立联合经营体,开展规模经营时给予补贴;林主遭遇自然灾害而亏损时给予补贴;对私有林主的森林防火费用给予补贴。法国对于民有林,只要是严格执行由政府部门批准的森林经营计划,

林主就会享受国民林业基金补助,各种扶持力度达到林主投资的60%-70%。

对我国开展森林抚育补贴的政策建议

我国现已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面积仅占急需开展抚育的中幼林面积的0.32%,今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对于森林抚育补贴这项惠林政策的实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补贴试点工作管理,尽快扩大补贴范围,并逐步使森林经营上升为一项国家工程。目前,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根据我们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调查结果,抚育间伐的成本约为每亩170元,补植成本约为每亩100元,林下除灌成本约为每亩50元。这就意味着森林经营单位在开展森林抚育试点活动中,还要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如果对试点实施工作监管不到位,假配套、虚配套,就难以保证森林抚育的质量,补贴政策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目前,一些省区已开展了“低效林改造”的计划,地方政府都给予配套预算,值得借鉴。建议把森林经营作为一项工程来全面推进实施,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预算、有检查。并对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给予一定的补贴,逐步将是否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作为享受补贴的条件,引导森林经营单位开展可持续的森林经营。

二要开拓补贴资金来源渠道。森林抚育资金需求量较大,仅仅依靠中央政府的补贴资金,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长期来看,要开发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包括由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国外机构在内的组织共同出资,提供抚育补贴,并且建立相应的补贴基金制度。

三要探索多种补贴形式。可以探索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相结合的形式,实物补贴是补贴其抚育工具、定点采购原料等,也可以探索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的形式,间接补贴包括税费优惠、贷款贴息等形式;还可以探索奖励项目、委托专业组织抚育、林农合作组织抚育补贴等形式。

4.创建森林村庄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宁波市森林村庄创建标准》和《宁波市森林村庄考核验收表》为依据,以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设任务

西门外村作为镇核心村之一,辖区面广,村庄绿化建设工作量大,当前面临加快中心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结合龙山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本着区域功能合理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办法,逐步推进,以村容村貌改建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村庄建成区林木绿化率达到25%以上,使村庄建成区人均乔木树种10株以上,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

三、工作措施

2011年我市提出创建“森林村庄”工作的第一年,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村采取一下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开展“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是社

会主义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项惠民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村两委专门成立了创建“森林村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两委成员及配套组织人员担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西门外村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一是建立“森林村庄”绿化工作机制,全村上下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当作村委日常工作来砖,动员和组织全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二是加强对绿化美化成果的管理,建立可惜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的观念,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经成型进行合理修建,浇灌、施肥、除草,保持树木花草生长旺盛,绿化效果的持久性。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创建工作中,领导小组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村广播、标语、宣传单等媒体报道,积极引导,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自觉性,教育广大群众增强卫生、生态意识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龙山镇西门外村

5.提高森林抚育实施绩效途径的思考 篇五

勐腊县是云南省最南端的一个边境县。东部和南部与老挝国接壤, 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 西北与景洪市相接, 北面与普洱市江城县毗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05'~101°50', 北纬21°09'~22°24'之间, 属北缘热带河谷湿热季风区。热量丰富年温差小, 雨水充沛, 旱、雨季分明, 夏秋多雨, 冬春多雾, 风速小, 水热垂直变化较明显。年平均气温21.7℃, 极端最低气温7.4℃, 年极端最高气温37.8℃, ≥10℃年活动积温在5225~7884℃之间;全年总日照2006.1 h。平均总降雨量1100~1600mm, 雨季始于5~6月份, 集中于7~8月份, 旱季在11月至次年4月。年均总蒸发量1657mm, 与降水量几乎相等。相对湿度80%~90%。坝区平均风速0.5m/s, 静风率多达60%, 冬春季雾大, 全年雾日达192.5 d。根据2006年勐腊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 勐腊县土地总面积为688510hm2。森林覆盖为86.24%, 其中, 有林地覆盖率85.28%, 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覆盖率为0.96%。灌木林覆盖率2.18%, 林木绿化率87.59%。林木年总净生长量1897030m3, 疏林地蓄积22250m3, 散生木蓄积40400m3, 四旁树蓄积34980m3。林地面积608053.8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585027.13hm2, 疏林地面积866.67hm2, 灌木林地面积17000hm2,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00hm2, 苗圃地面积93.33hm2, 无立木林地面积5.4hm2;宜林地面积4861.27hm2。完成了森林抚育面积2011年为1000hm2、2012年度1666.67hm2、2013年度2333.33hm2, 2014年将完成总目标为4666.67hm2的森林抚育工程建设任务, 为提升生态功能等级,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森林健康发展,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年度目标与总目标相同。

2 提高森林抚育实施绩效途径

2.1 转变观念, 提高对森林抚育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 如果不能端正思想认识, 那么在思想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也必然会偏离最初的目标。在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中, 正确的思想认识是确保抚育绩效的关键因素, 林业部门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勐腊县自从森林抚育工作开展以来, 其目标就十分明确, 那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缩短林木培育期, 提高林分质量, 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就目前对森林抚育的认识上, 却经常有人将其目的曲解, 认为是上级部门为了解决林业部门员工的吃饭问题而变相给予的好处, 而对于项目的实施则是睁一眼闭一眼, 不必太过认真。正是因为大部分人员对森林抚育认识的曲解, 从而导致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频频受阻, 相关业务无法得到顺利开展, 致使最初目的无法得到实现。

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林业部门的首要工作就是转变思想, 对于观念错误的人员, 应该提高对森林抚育重要性的认识, 使其对森林抚育的意义以及各项业务规程进行反复学习, 消除“搞项目为赚钱”的思想。只有端正思想, 提高认识, 才能够使其认真对待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 从而提高森林抚育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2 准确细致的做好资源调查和抚育设计

森林抚育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抚育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而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作业设计, 必然离不开对资源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只有对作业区内的资源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 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出合理的抚育设计。由于森林资源调查的范围较广, 且涉及到的调查内容极其复杂, 因此, 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力量和仪器装备, 而且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虽然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借鉴以往的数据, 但是由于大部分数据时间较长, 因此, 只能将其作为面积和优势树种的参考, 却无法在其他方面起到作用, 资源数据的获取仍然需要按照《森林抚育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等要求, 组织森林调查队伍, 在符合精度要求的二类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经过调查小组实地踏查, 将抚育任务落实到林场、林班、小班和山头地块, 再认真编制抚育作业设计, 做到文件、具体任务和图表相一致。由此可见, 做好资源调查和抚育作业设计是一项极其困难且重要的工作, 林业部门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如何准确细致地做好资源调查和抚育作业设计?怎样的设计才算得上是科学合理?这就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以该标准为依据来对抚育工作的设计进行质量监测、验收和绩效。对于此标准的制定, 工作人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 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样地, 并对其数量和面积进行确定。其次是要做好样地拐点和中心点测量与标记准确到位, 通常情况下, 对于样地拐点和中心点的位置标记, 可以在小木桩上用红油漆写字标记, 也可以在树枝上悬挂红色布条标记, 以此来使拐点和中心点更加醒目。再次是要做好样地的每木检尺和记录, 以此来更加方便、准确地选择平均样木。最后是要做好优势树种平均胸径计算和平均高调查, 只有将以上几个环节的工作切实落实, 才能够以此为依据, 对森林抚育进行科学设计, 从而确保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加强科研, 积极探索不同抚育经营模式

要根据不同的森林经营模式, 逐步探索合理的森林抚育经营模式, 如公益林抚育, 目前, 在大多数森林抚育工作中, 往往由于受到强度问题的限制, 导致开展抚育的积极性不高, 抚育效果不明显, 这不仅影响了森林抚育的实施效果, 而且还会导致事倍功半, 不利于工作很好地开展。鉴于此, 加强试点研究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林龄、不同区位的公益林采取采伐强度试验, 认真进行总结, 提出合适的抚育技术标准。同时森林抚育经营要从整体出发, 参考森林所处演替阶段、林分结构、树种竞争和个体差异等不同维度的经营生态学特征, 制订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计划和措施。

2.4 拓宽渠道, 不断加大森林抚育资金投入

目前, 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抚育的实施效果, 国家政府加大了森林抚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截止到目前, 实行的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100元/667m2, 然而, 随着森林抚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政府所提供的资金已经无法满足森林抚育的开展需求。此外, 由于受劳力成本上涨等多方面的影响, 森林抚育成本也加剧上涨。林业投资周期长, 见效慢, 因此要加强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在争取国家试点面积扩大的基础上, 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森林抚育经营, 争取森林抚育经营的信贷扶持政策, 支持经营大户和林农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森林抚育经营。

2.5 强化森林抚育实施管理

除了要转变观念, 做好资源调查和抚育设计之外, 对森林抚育实施管理进行不断强化也是提高森林抚育实施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强化实施管理, 首先就是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对一些重点工作进行强化管理, 比如说技术培训以及施工监督等。在以上两项工作中, 技术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所有参与到抚育工作中的人员明确开展抚育工作的目的, 怎样合理开展抚育工作, 对于工作中涉及到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 同时也要让工作人员明确抚育工作开展的意义以及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 各部门职责明确。项目实施中, 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承包施工合同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奖惩。同时建立质量检查、资金监管、作业设计现场拨交和技术员跟班作业及采伐公示制度, 做到责任到人, 确保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是施工监督, 主要指的是在抚育工作开展过程中, 由负责该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 在特定的时间内, 深入各抚育作业区施工现场, 对抚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 对已完成的抚育质量进行现场评定, 并根据工作完成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施工监督在抚育工作开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通常情况下, 每个作业区的开工之初就要现场指导一回, 以后每个小班作业接近完成时都要去现场一趟, 一旦发现问题,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解决, 以此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随着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森林抚育作为林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确保其实施效果必然会引起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综上所述,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森林抚育项目开展的整体效果, 除了要转变观念, 做好资源调查和抚育设计之外, 还应该对森林抚育实施管理进行不断强化。只有抓住以上几个关键问题, 才能够保障森林抚育作业的整体质量, 从而取得应用的实绩成效。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勐腊县森林抚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从几个方面着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为我国今后林业发展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森林抚育,绩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金瑞智.提高森林抚育实施绩效途径的思考[J].魅力中国, 2013 (20)

[2] 任恒梅.落阵营林场实施森林抚育的现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5)

6.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篇六

关键词:财政森林抚育补贴 试点 措施

为推动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的生产能力,国家实行了中央财政森林撫育补贴试点工作,此项财政补贴是继生态补偿机制后我国林业政策调整的又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定期的对树木的管理与维护促进林业的生长。

1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原则

1.1 相对集中原则,试点工程要选择具有相对集中的林业地区,并且林业数量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还要具备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林业区域,以便于日后的抚育管理工作。

1.2 促进就业原则,抚育试点工作要探索建立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推动森林抚育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轨道,通过组织林农参与森林经营活动,促进就业增收,兴林富民,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发展。

1.3 自愿公平原则,抚育试点工作要完全遵循当地林业所有人的意愿,在其完全意愿的前提下设定试点任务。对于抚育试点工作要做到完全透明化、制度化,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林区家中,同时也要强化社会对抚育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

2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目的

通过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对急需抚育的幼、中龄林实施森林抚育,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功能,全面提高全县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3 关于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思考

对于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在全国森林范围内顺利开展,但是在整个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通过探究,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现今农村劳动力明显减少,很多都外出务工,这使得森林抚育工作的劳动力投入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森林抚育时间延长,使抚育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全面完成。另外一些问题是由于物价上涨,相对比而言,补助标准就明显不高,这使得一些农户不想参与到试点工作的任务中,认为补助太少,不如自己出去务工挣得钱多,这就使得试点工作呈现被动化,必须对这些农户进行一些思想、心理上的说服工作。

4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措施

4.1 明确抚育补贴对象及范围。首先应该清楚抚育补贴的对象,在选择抚育补贴对象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抚育补贴被挪为它用或者被一些政府人员当做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将补贴转化为“自己人”手中。其次抚育补贴的范围也要划分清楚,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所提出的任务确定抚育范围,避免出现抚育范围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造成抚育补贴资金的浪费或者不足现象发生.

4.2 做好抚育试点、作业设计工作及质量检验。抚育试点工作在开展前要根据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组织参加作业设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通知》(林造发[2012]191号)、地方政府部门指定的技术规程、实施方案等与其相关的法规、标准等规定,统一编制营林作业设计。同时试点单位、施工单位要严格依照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

4.3 制定抚育试点工作安排,完善抚育试点工作流程。试点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清晰的工作进度规划,并且将试点工作进度安排报送有关部门,明确试点工作各环节的工作时间以及工作进度情况,同时试点地区的主管部门要规范试点工作流程,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并且与作业的林业农户签订抚育作业施工合同。保证抚育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此检验抚育补贴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的措施。

4.4 做好试点抚育补贴资金管理工作。森林抚育补贴资金要严格执行《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一是明确补贴资金的申报程序;二是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森林抚育补贴资金用于森林抚育有关费用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三是补贴资金的拨付。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下达抚育任务和资金后,省财政厅会同林业厅一次性下达森林抚育补贴任务和资金。项目县收到所属市州林业局作业设计方案批复后,按签订的合同,给予资金;四是补贴资金的核算。一是直接费用补贴资金的会计核算。二是间接费用的会计核算。

4.5 探索多种补贴形式。可以探索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相结合的形式,实物补贴是补贴其抚育工具、定点采购原料等,也可以探索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的形式,间接补贴包括税费优惠、贷款贴息等形式;还可以探索奖励项目、委托专业组织抚育、林农合作组织抚育补贴等形式。

加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国有林场和国有森工企业减轻了负担,职工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国有林场和集体公益林中幼林的林分质量,因此各个试点区域应该严格把控试点工作的进行,严格遵守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管理条例,各尽其责,作为试点的领导部门,应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促进我国森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士忠.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作业设计及方案编制体会[J].河北林业科技,2011(06).

[2]陈雯.关于林业企业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绿色财会,2011(07).

[3]贡佳萍.全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正式启动[J].中国林业,2010(02).

7.森林防火实施方案(范文) 篇七

实施方案

为认真做好2013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防火机制,有效遏制和杜绝森林火险隐患的发生,结合本村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文英(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

副组长:闫 锋(社区治保主任)鲁 彬(社区民警)

成 员:聂兴伟 罗玉娜 张远静 王 萍

二、宣传教育工作

以人为本,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让森林防火工作进家入户、家喻户晓,营造“人人防火、树树平安,时时防火、国泰民安”的社会责任氛围。

(一)广泛开展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宣传报道,深化森林火灾危害和应对常识。

(二)开展典型案例宣传,以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为主,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宣传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重点宣传报道全省各地依法治火、打击犯罪行为及关于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况,使我们能够保持对森林防火的高度警惕。

(三)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全省森林防火宣传月”、“全市中小学生森林防火宣传周”、“清明文明祭祀周”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森林防火主题宣传活动。

(四)加强森林防火应急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公众预防,自救和科学扑救能力,注意以人为本,开辟森林火灾应急处置科普知识专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全村人民群众广而告之森林防火。

(五)继续做好效果显著的传统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以往的标牌工程,入户工程“五个一”工程,户主通知书等宣传工作。刷新更换和增加标牌、标语,进一步深化落实入户及“五个一”工程,把《森林防火公开信》发放到户,并登记造册。

三、加强火源管理,减少火灾隐患,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防火期间,林区、林地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行为。

2、结合本村委会实际认真总结多年来探索出来的火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3、完善入山登记制度,防火期间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林区、重点时段设立防火检查哨,对进入林区的各种人员、车辆进行询问登记,严禁火种带入林区。

4、防火期间,干部及干部家属、民政救助对象及家属、计生支助对象及家属一旦发生一次火情将作出以下处罚: 干部及干部家属一旦发生一次火情,其处罚程度是村民处罚程度的两倍;民政救助对象及家属(低保、参战等)一旦发生一次火情,低保享受者除接受处罚外并取消低保享受权益,参战人员扣发一个季度补恤金;计生支助对象及家属一旦发生发生一次火情,取消当年计生支助资金。

以上人员及村民在防火期间一旦发生重大火灾危及到国家、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将按森林防火的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签定森林防火责任书

为把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到人,落实到户,与农户签定责任书,与放牧人员签订责任书,与智障人员及“五保人员”的监护人签定责任书。

五、在进入林区重点路口增设森林防火警示牌。

六、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和日报制度,要求村组24小时值班制度,各村小组值班人员必须在每天16:30和18:30向村委会报告工作情况。

七、成立本村森林防火应急队伍,主要以民兵、团员青年、党员、干部等组成相应的应急队伍。具体名单附后。

象山社区居委会

8.森林防火实施方案上报 篇八

一、学习感悟

(一)森林草原防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森林草原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之一。州委州政府做出了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决定,将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着力推进森林草原防火、地灾防治、防汛度汛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实基础、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根本举措和有效途径。

(二)森林草原防火是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使命。近年来,世界各地森林草原火灾此起彼伏,很多国家相继爆发历史罕见的森林大火,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在我州生态安全体系和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地位特殊,是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强大的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对巩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果,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森林草原防火是满足全州人民对美好家园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担当。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增多,全球进入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我国也进入森林草原火灾易发期和高危期,森林草原防火能力急需进一步提升,防火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防火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阿坝的重要举措。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活环境,是新时期满足全州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的责任担当。

二、对自身工作的启示

我州是四川省主要天然林分布区,是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全国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重点区域,区位和资源定位对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生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中央、省加大了对我州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了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逐步形成了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我州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但是,阿坝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仍然严峻。阿坝州幅员面积广,海拔高差大,生态脆弱。一是红原、若尔盖等县海拔高,高原气候寒冷,自然生态环境恶劣,草地退化严重,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造林与生态恢复难度大。二是小金、汶川等高山峡谷地区,气候干燥、土壤瘠薄,基本为干旱半干旱河谷区(我州干旱河谷区域涉及全州9个县),总面积170余万亩,面积广,水土流失严重,林草植被恢复困难。干旱河谷地区是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综上,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不仅将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还将对我州保护、发展、民生、稳定等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新征程,结合自身20几年林草工作经验,有几点启示。

一是抓保护要害是防火。防火的核心是四个字:人防防人。人防就是防火工作要靠人来做,要做到装备人、培训人、教育人、激励人。装备人就是要有专门的防火机构和专职人员,要有专业的扑火队伍,要有专业的扑火设备,如配发电台、标志服、检查证等。培训人就是对各级防火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这很重要,要年年抓。教育人就是通过卡片、传单、横幅、宣传牌碑等各种形式教育、提醒、引导群众,特别是要提高林区农户、中小学生的防火意识。激励人就是要建立奖励机制,对长期在防火岗位上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宣传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上对他们优先考虑。防人是因为森林草原火灾大都是人为引起的,所以防火实质是做防人的工作,就是防止把火种带进林区,要各类措施一齐上,坚决把火种控制在林区外。特别要在重要时段盯住特殊人群,严守重要关口,把引发火灾的各种人为隐患排查整改好。

二是现代综合的灭火手段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要抓紧配备现代化灭火救援装备,装备出战斗力。对付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仅仅靠扑火队员的勇敢精神是不够的,必须配备现代化的装备,灭火救援才有扎实的基础和保障。要把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实施好。比如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航空护林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尤其是航空护林站的建设,在我们这两年森林草原防火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持续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演练提升应对火灾能力。应有针对性地抓好各类火灾处置办法,深入研究业务理论知识,提高指战员的业务理论水平。逐渐完善现行技术训练方法,将模式化训练转向实用性训练,增加实战性训练项目,熟练掌握技术装备,做到会用、敢用、善用,不断提高战斗员的实战能力。大力开展实战演练,通过贯彻扑救各类火灾的行动准则,提高战斗员的战斗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基层扑救火灾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化思想自觉为行动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际行动上。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清除盲目乐观的思想、坚决消除视而不见的麻痹作风、坚决去除消极畏难的情绪,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下,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切实履职尽责,重新审视并扎实推进我州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

(二)扎实工作履职尽责

森林草原防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守责。当前,我州已经形成“人人都是防火员”的良好工作格局。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我将在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下结合分管业务和防火工作统筹兼顾、齐抓共管。一是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巡林巡草,配合无人机巡护、在线监测等手段,对高危区、高风险区实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抓好抓实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强力推进林业企业发展转型,为天保工程实施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理顺体制机制,增添森林草原资源夯实基础。三是大力涉林涉草工程建设,实施绿化全州行动、干旱半干旱河谷治理、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工程,做好“一增一减”加减法,努力实现增绿和添绿。

(三)主动担当扎实推进防火宣传专项整治工作

9.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篇九

关键词:森林保险;巨灾风险;保险费率;保费补贴

中图分类号: F840.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417-03

林业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弱质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林业资金需求大、周转慢、效率低、经营生产周期长、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1]。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并且国内没有完善的减灾机制。林农资金来源有限,经济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没有能力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但是过多的财政补贴会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负担。因此,为了增强林農抵抗风险能力,保证林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工作。我国森林保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对森林保险理论初步探讨与试点实践,到挖掘森林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及问题分析,从以市场角度研究森林保险市场机制构建与体系完善,再到对森林保险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度剖析,森林保险研究至今共经历了4个阶段[2]。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无论是农业保险还是林业保险都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学者针对全国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森林保险效果评价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针对江西省森林保险实施具体情况,在分析江西省森林保险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总结江西省在实施森林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江西省森林保险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1 江西省森林保险发展历程

江西省于2004年开始实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并将森林保险作为配套改革实施。到2007年底,以明晰产权、确权发证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3]。2007年10月,江西省在26个县开展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森林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试点;2008年9月,林木火灾保险试点扩大到全省;2009年4月,江西省成为首批被列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全省公益林实行森林火灾险统保,部分县市开始以乡为单位进行商品林火灾综合险的有益探索。在江西省的100个县(市、区)中,有70个是重点林业县。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社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森林面积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3]。

2 江西省森林保险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江西省森林保险工作由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林业厅与江西保监局、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共同组织实施,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部门负责保费补贴资金的预算、筹集、拨付、 监督管理、结算等工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林业部门为森林保险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险公司共同制订森林保险政策,并提供必要的专业鉴定作为理赔依据,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保险监管部门对森林保险工作进行监管;保险公司提供森林保险业务的宣传、承保、防灾、防损、查勘定损、理赔等专业化服务[4]。江西省现行森林保险试点方案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与2010年以前相比,目前施行的《方案》有以下变化: 一是保险责任范围扩大,国家和省级公益林由实行林木火灾险变为实行林木综合险;二是调整保险费率,公益林由保险费率为0.1%的林木火灾险调整为保险费率为0.2%的林木综合险;三是对财政保费补贴比例进行调整,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补贴由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各承担50%。

从2009年至2012年,江西省森林保险参保面积有了显著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江西省共参保林地面积 572.097 239万hm2,其中公益林340.17万hm2(公益林已全部参保),商品林231.927 239万hm2,承保面积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5.47%,参保面积位列全国第一。到2011年底,参保总面积达864.432万hm2,其中公益林全省统保340.17万hm2,商品林大幅增长至524.262万hm2。

3 江西省森林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江西省森林保险有较快发展,参保面积、保费收入和保险赔款都有显著提高,但随着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试点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林农有效需求不足

林改后形成的小规模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森林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降低了林农对林地的预期收益[5]。在作物保险市场中,政府支持是平衡保险供给与需求的桥梁与纽带,是调节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重要力量[6]。但是江西省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县级财政保费补贴总比例只占60%,林农承担40%,相对于低预期收益,保费成本较大,林农不愿参保;免赔率与起赔点高,以泰和县为例,泰和县保险公司确定免赔率10%,免赔面积10 hm2,低于10 hm2的按照10%免赔。林权改革后实行分林到户,因而林农经营的林地规模小,林地面积基本上都在免赔率以下,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损失得不到赔偿,势必会降低林农参保积极性。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再加上道德风险的存在,保险公司想持续盈利就必须提高保费水平,而保费增加会抑制林农对森林保险的需求。

3.2 森林保险产品单一

江西省目前3类森林保险产品——林木火灾险、林木综合险、公益林综合险都是以自然灾害类型为依据确定的,并没有将投保标的物具体生长情况作为参考;不同地区的林木种类存在差别,林地的经营风险也有较大差异,林农在保险产品保障水平需求上也各不相同,保险产品制定“一刀切”的做法既没有考虑区域差异性,也没有考虑林农需求多样化与差异化[5,7]。

nlc202309031502

3.3 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

江西省公益林实行全省统保,保费补贴由国家财政与省级财政各承担50%。国家财政对商品林补贴30%,地方财政承担70%(其中省级财政占25%,县级财政占5%,林农自己缴纳40%),这样对省县级政府与林农经济实力要求较高。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也是由于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支持,没有拓宽其他林业资金来源渠道,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林业或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分担地方资金压力的作用。

3.4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

我国保险业务起步晚,分保能力不足、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规模小,国内再保险市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联合不紧密,再保险市场分保能力有限。江西省当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只是从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里面计提一定比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并且巨灾保险产品种类少,覆盖面窄,巨灾造成的损失主要依靠政府与保险公司补偿。依据国际经验,单纯依靠政府或保险公司根本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应该是由政府、公众、保险机构及再保险机构多方参与来分散巨灾风险损失压力[8]。

3.5 費率厘定不合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与气候都复杂多样,即使是在同一省份内,不同区域灾害风险也有区别。而目前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采用同一费率,不能科学体现地域之间风险差异。与科学厘定费率相比,我国试点省份现阶段实行费率低于科学厘定费率最低水平[8]。而且我国现行森林保险费率厘定没有以科学的费率区划为依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9]。

4 政策建议

4.1 提高不同类型林农的有效需求

主要有以下2类林农可以形成有效需求:一是有参保意愿但无参保能力的林农,二是无参保意愿但有参保能力的林农。第1类林农无能力参保主要是因为投保成本较大,自缴保费相对较多。针对这类林农,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林农可支配收入来提高其参保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补贴比例来降低林农自付保费负担。第2类林农不愿参保主要是由于对森林保险认知程度不够,没有参保意识,针对这类林农,政府及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林农了解森林灾害损失严重性与森林保险重要性,普及参保能够享受到的政府各项优惠政策[10]。

4.2 建立森林保险与林权抵押贷款互动机制

政策及制度的实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因此,可以尝试将森林保险政策与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相结合,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的优惠政策来刺激林农森林保险需求,同时通过对林地投保来分担信贷风险。具体来说,对于参保的林农,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在贷款优先权、贷款金额及还款时限等方面享受优惠。这样既利于提高林农参保积极性,又通过贷款方式盘活林农经营资金,在提高林农支付能力的同时也分散了信贷风险[1]。

4.3 创新森林保险产品种类

供给影响需求,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过少会降低林农对森林保险的需求。林农的风险偏好也是影响林农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保险产品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林农需求差异,依据地区灾害发生规律、树种、树龄、灾害损失程度等因素设计多种森林保险品种,实行差别化的森林保险产品及产品组合,以供林农选择。由于林地规模、林地质量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林农购买森林保险的偏好存在差异。而目前江西省实行的森林保险保障水平单一,林农不能依据自身风险偏好做出选择,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林农参保积极性,降低保险需求;单一保障水平的森林保险政策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严重阻碍森林保险有效发挥保障作用。提供多种保障水平,并对不同保障水平的林地进行差别补贴,有利于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类型林农需求,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促进森林保险良性发展[11]。

4.4 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是增加林业投资、解决林业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12]。因此,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也至关重要。江西省商品林的主要融资机构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各类信用社。对于具有商业营利性质的商品林,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吸收民间资本,吸收保险基金,加大信贷扶持,创新信贷模式融资,并合理利用外资。与商品林相比,公益林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更应该以国家财政为主进行投资经营。可以通过政府发行国债、征收森林生态效益税或能源税、利用碳税和碳汇等新型市场工具融资[13]。

4.5 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已经建立政府财政支持、封顶赔付、购买再保险等巨灾风险分散模式,有部分省市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江西省可以在借鉴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模式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完善当前实施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从运行机制来看,江西省首先要建立畅通且多样化的巨灾风险准备金筹资渠道;其次要科学使用巨灾风险准备金,依据省内不同区域灾害发生规律及损失程度来计提及使用巨灾风险准备金;最后要由市财政对巨灾风险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进行科学管理。从政策环境来看,江西省可以通过出台相关规范性意见,为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建立运行监管机制,在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运行过程中,对巨灾风险准备金的规模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14]。除了完善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还可以借鉴国外建立林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经验,通过资产证券化分散林业巨灾风险,把林业保险市场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上[15]。

4.6 分区域厘定费率

正确的费率厘定应该建立在对全国林业巨灾风险区划之上。林业风险区划既是正确确定保险责任、科学厘定保险费率的先决条件,又是实行区域费率、均衡负担、充分发挥森林保险保障林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科学管理林业风险的需要[16]。在林业巨灾风险区划的基础上,依据各个区域的灾害发生率及损失、林地质量、林农风险偏好等因素,实行差异化费率[9]。

参考文献:

nlc202309031502

[1]刘 圻,褚四文,高 跃,等. 林权抵押贷款:银行惜贷现状与证券化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3(5):70-76.

[2]廖文梅,彭泰中,曹建华. 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实证分析[J]. 林业科学,2011,47(5):117-123.

[3]石 焱,夏自谦,方怀龙. 江西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江西林业科技,2009(1):47-51,54.

[4]江西省林业工作站.江西省森林保险总结[R]. 南昌:江西省林业工作站,2010.

[5]何 玥,秦 涛,王雪平. 基于江西省铜鼓县森林保险研究报告[J]. 林业经济,2010(10):34-37.

[6]王志刚,黄圣男,钱成济. 纯收入、保费补贴与逆向选择对农户参与作物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6):30-38.

[7]邓 晶,潘焕学,田治威,等. 我国农业保险与森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426-428.

[8]张长达,高 岚. 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制度探讨[J]. 农村社会保障,2011(5):83-86.

[9]冷慧卿,王珂君. 我国森林保险费率的区域差异化——省级层面的森林火灾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1(11):49-54.

[10]宋曉梅,陈 荆,潘焕学. 森林保险财政补贴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437-439.

[11]王尔大,于 洋. 农户多保障水平下的作物保险支付意愿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7):61-69.

[12]徐 燕,张彩虹.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9-63.

[13]沈义力. 江西林业投融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2(6):79-83.

[14]王德宝,国 柱. 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研究——以北京为例[J]. 金融纵论,2010(8):19-23.

[15]王红珠. 论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43-47.

[16]周 延,郭建林. 农业巨灾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问题探讨[J]. 现代财经,2011(10):32-43.

10.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篇十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基本情况

全国试点从2009年开始, 广西从2010年起实施, 至2013年共实施32万hm2, 其中2010年2万hm2、2011年8万hm2、2012年10.67万hm2、2013年11.33万hm2, 涉及140个国有林场及12个县的集体林区。2010年度至2013年度, 自治区林业厅共安排六万林场的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任务1.2万hm2, 总投资1800万元, 其中2010年度任务0.067万hm2、2011年度任务0.2万hm2、2012年度任务0.53万hm2、2013年度任务0.4万hm2。

2 六万林场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情况

六万林场根据自治区林业厅的抚育任务的安排, 科学组织实施抚育工作, 根据不同的林分、不同的立地条件, 采取不同的抚育方式进行抚育, 从而实现提升森林质量。自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以来, 共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2055.2hm2, 占任务1.2万hm2的100.7%, 分年度完成情况为:2010年度完成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任务688.1hm2, 其中抚育间伐 (生长伐) 面积267.5hm2、修枝割灌420.6hm2, 抚育对象以松、杉中幼龄林为主, 少量为火力楠、西南桦和红椎;2011年度完成项目任务2031.9hm2, 2012年度完成项目任务5335.3hm2, 2013年度完成项目任务4000hm2, 全部为割灌除草, 抚育对象主要是桉树, 2014年拟申报计划任务4000hm2。

3 六万林场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万林场主要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

(1) 成立了以场长任组长, 其它场领导为成员的森林抚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 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项目工作, 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 主任由分管营林副场长担任, 组织编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 开展技术培训, 进行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做好抚育任务完成后的检查验收工作, 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 做好作业设计。严格按照《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的要求, 做好现场调查、现场设计, 图、文、表齐全。

(3) 做好宣传和公开公示工作。按项目要求在全场公示项目的任务, 内容、补贴标准、指标分配情况及施工要求, 使林场职工充分认识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政策性、优越性, 动员职工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达到增加职工就业、保证抚育质量“双赢”目的[1]。

(4) 签订好施工合同。根据区林业厅下达的任务量, 按照作业设计, 与分场签订施工合同, 合同明确作业地点、面积、方式、时间、质量要求、验收程序、合同金额、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

(5) 抓好技术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全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达150多人1次, 学习有关文件、《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检查验收办法等, 掌握项目建设和技术要求;二是要求分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培训达900多人1次, 由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现场示范作业方式及安全生产知识, 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和要求, 保证抚育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6)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管理人员抓好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齐全, 并建立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 包括各种文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成效监测、技术资料等, 保持项目建设资料的完整性[2]。

(7) 加强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总场现场施工指导和监督, 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纠正, 各分场技术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 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监督原则, 作业完成后形成自检材料报生产科验收, 监理科抽查验收结果, 合格后及时结算, 形成制度、监督到位, 保证抚育成果。

4 六万林场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的效果分析

4.1 改善了林分结构, 提升了林地综合生产力

生长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质量验收数据表明, 经过森林抚育项目的林地, 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如桉树, 经抚育后长势良好, 生长快, 四年生桉树平均高生长量达1450cm, 最高达1600cm, 胸径10.6cm, 蓄积量7.65m3/667m2;其次, 促进蓄积量增长。通过森林抚育经营, 大幅度增加了森林蓄积量, 如桉树, 经抚育经营后, 预计满5年的桉树平均蓄积量由“十一五”期间平均蓄积量提高57%;最后, 提高了单位面积年生长量, 如桉树经抚育后, 平均每hm2提高0.07m3。

4.2 促进了社会就业, 提高了职工的岗位收入

通过项目的实施, 增加职工的就业及林业农民工的的收入, 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经济效益。据统计, 项目实施4年来受益林农和林场职工达2000多人, 劳务总收入达1442万元, 人均增收7000多元。

从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出, 在得到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后, 林场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并且职工在工作中的薪酬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3]。

4.3 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森林抚育后, 一些以抚育剩余物为原料的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整个林业产业链日趋完善。

随着当地林业产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善, 为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心情舒畅[4]。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为确保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万林场主要采取的保障措施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做好作业设计、做好宣传和公开公示工作、签订好施工合同、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工作。通过对六万林场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的分析,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政策实施的效果主要包括:改善了林分结构, 提升了林地综合生产力, 促进了社会就业, 提高了职工的岗位收入, 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等。

摘要:为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中央为了贯彻这一政策实施了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 并在多个省市开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为例, 分析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的主要措施, 并总结实施后的主要效果, 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森林抚育,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

参考文献

[1] 姜忠利, 杨泳智.浅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2)

[2] 张明宏, 刘翔, 郑金东, 吴清田, 王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监测成果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 2014 (2)

[3] 杨君林.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调查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 2011 (2)

11.关于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方案 篇十一

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方案一

为积极做好全区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全区不发生森林火灾,根据省、市森林防火工作要求,结合区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贯彻“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紧紧围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加强火灾防控、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基础保障、落实防火责任,切实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落到实处,有效保障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先导区、谱写新时代幸福X更美中区篇章营造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强化责任担当,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二)预防为主、反应迅速。严格落实森林火灾预防措施,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准备工作,严密排查各类隐患,全面加强火源管控,真正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快速、处置得当。

(三)以人为本、安全扑救。坚持“安全第一、科学组织、安全扑救”原则,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四)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责任单位间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三、工作安排。

(一)建立防火救灾工作应急队伍。建立防火救灾工作应急队伍,严格把关、严控火源、强化管理,确保春分、清明节期间不发生重大火灾,组成人员如下:

(二)X各养护公司建立森林防火队。区农林牧水局牵头做好林区X家管护公司防火救灾各项工作,各管护公司森林防火人员不少于X人,对责任片区逐一排查、严防死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隐患有效减少。加大检查管控力度,设卡设点,严禁火种上山入林,依法严厉打击违规野外用火行为,确保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同时,划片包干、严防死守,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清理坟茔周边枯枝落叶和杂草,切实减少火灾隐患。

(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防火意识养成。制定可行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宣传栏、标语、横幅、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宣传工作,做到宣传到户、传达到人。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提倡文明祭祀,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减少火灾隐患,全力营造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扑救力度,确保各项政令畅通。

一是认真做好扑火预案落实。真正做到人员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切实担负起扑救指挥责任。

二是强化扑救队伍管理。加强戒备、提高警惕、时刻防范,对高火险地区、高火险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布置防扑火力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四)加大督导力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严格落实防火包干责任制度,村干部和相应农户建立联防责任制,划出片区、分工负责。

二是严格落实火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坚决抵制迟报虚报瞒报,保持各类通信设施和设备畅通。

12.森林村居实施方案 篇十二

迄今为止,双边、多边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签署的关于森林资源相关国际协议数目呈日益增多的趋势。显然,森林资源的跨边界问题正在得到各国政府积极的回应。但是许多协议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国家“承诺多于行动”。笔者以东北亚区域森林资源开发合作为背景,主要研究从区域国家层面推动研究政府、资源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如何对现有组织进行改进,以推动有关协议的有效实施。

一、研究背景

区域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的复杂来自于森林问题本身。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问题讨论超出了森林的自然属性范畴,带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色彩[1]。尽管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在涉及森林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国际社会就森林问题达成了共识:即在充分尊重森林主权原则的联合国框架下,逐步采取联合行动来讨论有关森林问题。森林环境功能的无国界性与整体性在客观上要求应与地理邻近的国家之间相互合作,这种符合地区资源特点和条件的合作体制,能有效形成区域间管理主体的责任伙伴关系,弥补区域国家管理的不足,规避区域国家或地方政府在森林资源管理上的“搭便车”心理。

区域间国家就森林资源引发的经济和生态冲突,传统的国家行政管理模式已不适合解决“区域公共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治理制度来解决区域森林资源问题。这种区域森林资源多中心管理体制主张区域森林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共同来参与对区域森林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以协调合作为手段,拓宽区域森林资源合作领域,使东北亚森林资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政府-市场-市民社会角色分析

国家管理供给者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在国家森林资源管理中,各自行使着不同职能,相互补充。这种管理多元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并不是取代政府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政府是森林资源多中心管理制度的设计者

生态系统如何管理,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都由政府制订规则。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制度,确认森林资源产权,交易规则等,设立政府机构制定管理资源权利和职责。同时,政府还通过国际性合作制定或参与国际性或全球性的治理。最显而易见的方面就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环境公约。东北亚国家或政府机构同相关国际组织一起共同致力于森林资源的治理,是倡议森林可持续标准的重要参与者,从而提高本国治理能力。

(二)市场

市场机制的本质是不同的市场主体以自愿交易的方式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市场参与森林资源系统的管理主体是来自于从事森林产品的加工商、贸易商、制造企业、进口商和零售商。市场机制主体的动力,来自营利组织和个人的“经济人”动机。其“经济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可以构成区域森林资源系统的一部分。从事森林资源经营活动的参与者经营决策对生态环境状况产生直接影响,甚至根本改变森林资源系统的结构功能。

(三)市民社会

非营利组织超越狭隘的民族私利,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兴起并不要求国家退出管理,而是呼唤国家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公民是资源环境的相关者,天然拥有参与资源环境治理的权力和权利。作为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东北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政治民主、经济制度、文化习俗等差异,目前公民社会还处于萌芽状态,非营利组织还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阶段。

三、组织改进措施

在全球化的今天,组织构建应当是开放式。只有不断以外界需求和变化调节组织行为,才能增强组织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才能使组织自身得到充分变革和发展,才能建立起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区域森林资源政策无论制定的多完美,区域各国组织结构仍然是传统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对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只有对区域各国管理供给者进行组织改进,才能有效发挥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职能。

(一) 国家政府改进措施

国家政府及其公共管理组织既是组织者,也是执行者。国家政策制定中是否体现区域或全球协议,是区域公共管理有效执行的关键。因此区域国家传统林业政策、林业机构、实施方式等都需要进行重大变革,才能有效推动区域森林资源的管理实施。

1.国家林业政策一体化。

政策一体化能够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使一国获益。它使资源不再浪费在非生产性活动上;降低了市场进入壁垒;将分割开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各国市场整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市场竞争程度。执行良好的政策一体化能使每个区域一体化成员方都获益,有时候还能惠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商[2]。目前,在东北亚区域国家中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公共政策具有区域或全球化的性质,但由于各国森林资源公共政策制定及管理一般侧重于内政,区域或全球的森林问题协议仅仅作为国内政策补充而已,这种“辖区鸿沟”一直妨碍着区域森林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更需要国家及其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协调,使区域森林资源生态理念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政策,才能使区域各国采用更协调的方式,发起联合行动,实现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2.设立独立国家机构,采用矩阵式管理。

区域森林资源所产生的公共事务需要明确的部门职责。对诸如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行为而言,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不同的部门共同进行努力,但是必须有一个部门被指派为行动的领导部门,以避免重复行动,并确保各种行动之间相辅相成。设立专门机构,实施矩阵式管理,鼓励与区域森林资源生态问题中所有相关的团体彼此进行协商。矩阵型组织模式是一种垂直领导和水平领导并重的组织形式,非常有利于实现各种专业人员优势互补,发挥综合优势。这个机构创立意义就在于对国内具体部门可以负责确保国际协议的实施,以及保证有足够的资源经协议转换为具体的行动。同时,可以加强与区域和国际相关行为主体、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

3.国家政府应积极沟通。

政府正日益成为各种行为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场所。国内森林资源政府部门要经常与立法者、地方权力机构以及非营利组织行为主体进行协商,这样就会使区域协议更好反应国内政策的关注点,有利于政府以及非政府行为主体开展后继行动。东北亚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东北亚大部分国家的非营利组织都处于发展状态。在短时期内,中、俄两国的非营利组织还没有能力来影响国家林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成长还需要国家的扶持。在这个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部门尽可能创造非营利组织参与国家政策论坛的机会,广泛听取来自企业和个人的意见,及时调整相关的林业政策。

4.政府创立国家生态基金组织。

政府创立国家生态基金组织,以鼓励区域或全球森林资源合作。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产生的外部效应,会对区域周边国家以及全球其他国家产生不同影响,这也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森林资源环境价值是否得到合理补偿,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再生产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政府创立国家生态基金组织,目的就是鼓励广大经营者参与环境保护建设,改善生态日益恶化的状况。一般情况下,区域生态补偿的最大问题也是由谁来买单的问题。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是由受益方来承担全部的补偿费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受益方都有能力承担全部补偿费用,资金来源是来自区域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援助。

(二)林业非营利组织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国家大多是一种处于专制状态下的社会结构,个人权利意识相对淡薄。针对东北亚非营利组织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需从组织能力建设、组织外部监督、组织激励和组织创新四个方面来进行。

1.林业非营利组织的能力建设。

在森林资源利益者中林业非营利组织要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在同政府、企业部门发展协作伙伴关系中得到应有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资源非营利组织需要组织内部的能力建设。

根据东北亚林业非营利组织活动现状,借鉴美国林业NGO在美国林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来定位东北亚国家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角色[3]。发挥的功能可以在林业生产和管理中提供诸如林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和咨询,促进成员发挥团队优势达到互利互惠;促进林业可持续标准的实施;解决各州,各个阶层共同关心的林业问题等等,林业行业学会和协会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参与本国林业发展,为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和其他国际前沿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林业非营利组织外部监督。

林业非营利组织是森林资源利益群体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联合组织起来的,接受社会资助,因此,有义务接受外部力量的监督,即他律机制;同时,林业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方主体,是一种社会自治机构,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不同途径对林业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与执行人员进行的监督。即从法律制度、行政审批和社会问责三个方面来完善。

3.林业非营利组织激励。

林业非营利组织的激励措施,应着重对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的激励。林业非营利组织是由一群关心环境和资源保护人发起的组织,组织目的不强调追逐利润,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林业非营利组织更应注重组织文化的培养。林业非营利组织文化就是反映弱势群体的呼声与主张,维护其资源权益;反对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倡导可持续消费;重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这种价值认同使组织成员自觉地将其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激发工作动力。这种民间自主或互助更需要以组织文化认同为纽带。

4.林业非营利组织创新。

尽管东北亚非营利组织非常弱小,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其参与环境保护进程的愿望也十分迫切。这就要求林业非营利组织必须阶段性更新自身理念,不断充实其价值内涵。林业非营利组织不仅仅在公众中宣传自己的观点与价值规范,如资源可持续问题、保护妇女权利等,还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政策,并进而参与到国际制度建设当中。

(三)林业企业

近些年来中、日、韩企业在俄罗斯林业投资出现增长,但投资规模和企业加工能力都不大,林产品出口都是以原木的形式。林业相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可持续行为,已经成为区域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不和谐因素。区域林业相关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当地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1.构建企业战略联盟。

企业战略联盟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发展企业战略联盟,有利于与国外企业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企业短缺的资源,加快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开发,生产和出口新产品,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就目前企业的基本条件来看,单凭中俄企业单个力量进入国际市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渠道等方面难以具备全面的比较优势,这就需要已具有某些跨国经营必要条件的企业,通过相互联合,优势互补,使对外投资的各类项目具有综合的比较优势,提高境外投资企业的竞争实力。

2.强化林业企业商会功能。

作为企业自己的组织,林业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在维护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对内建立起与国际生态环境规则接轨的行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认证与标识体系,形成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自律为行业商品有序的进口和出口,创建相对稳定的技术标准参照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及时跟踪前沿技术需求,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开放式的技术与信息沟通的渠道,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促成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帮助进出口企业进行技术标准的国内外认证,实现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建立行业绿色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理系统,维护企业的国际权益。

3.提高企业综合经营水平。

提高企业对林产品的综合利用,避免对资源的浪费。俄罗斯的林产品附加值低,林业加工产业落后制约出口。芬兰每年生产木材仅为俄罗斯的三分之一,但出口的木材加工制品所得利润却为俄罗斯的20倍。2005年俄政府宣布减少未被加工的原木出口,被业内人士看作是提高木材出口附加值,增加税收和解决本国人员就业。这就意味着林业跨国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在渐渐缩小。世界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使得各个国家政府都在限制木材及其产品的出口,俄罗斯作为资源出口国也在积极参加全球环境多边合作,俄原木出口的政策实施只是时间的问题[4]。因此,中、日、韩林业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通过加强对俄木材深加工合作,向俄方林区输出劳务和林业设备等,既可以借此摆脱困境,又可以弥补俄当地劳动力不足,合理利用其森林资源,避免资源的人为浪费。

4.提高林业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内涵广,争议多的概念,一直没有固定的标准来规范和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在相当程度上,“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道义责任,其界定标准受所在国的法律、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5]。企业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在现今社会中,企业被认为是一个多功能且具有多重角色与任务的机构,而不单单是追求利润为目的,还要对其他社会成员负有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9-16

[2]Maurice Schiff L,Alan Winters.区域一体化与发展[M].郭磊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96-99

[3]李怒云.美国林业NGO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J].林业资源管理,2006(4)

[4]А,Лебедев,НьюэлД,ГордонД,РынокАТРкакугроза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нымилесами[R].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отчет1997-2000гг.Владивосток,2000.52с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鸡蛋变娃娃》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写人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