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精选17篇)
1.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一
当前反恐形势与校园反恐工作
漳浦县实验小学
杨启明
近年来,许多校园发生了暴力恐吓事件,在这个,校园安全问题是迫切需要我们去重视的,也需要社会高度关注。
暴力事件形成的原因:
社会:学校是密集型场所,主要人员是老师和学生,治安系统不完善,因此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的重要场所。
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没有到位 校园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没有到位 校园管理体系不完善
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
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生:学生缺乏安全隐患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受害学生受到威胁时不会采取正确的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忍气吞声。
校园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地方,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防范和制止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社会
1.加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重视对结构不健全家庭或问题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尤其是重视由于社会分配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2.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教学资源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促进教师人力资源的适当流动,力求优劣学生的合理分配等,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学校防护设备,确保学校的安全问题。
学校
1.健全校园法制教育体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2.由符合条件的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门卫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3.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预案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
家庭
家长应和孩子多沟通,提醒孩子要注意提高警惕,掌握安全知识,懂得自我保护,尤其是放学后不要到处闲逛,尽量早早回家。告诉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人身安全。
学生
1.犯罪行为作斗争要采取策略,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2.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学会说“不”。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
3.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2.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二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应然作用
要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困境,就要从研究这门课程的价值和其应然的作用开始。价值和作用就是该课程教学的目标。
1.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把握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重大政治事实的重要窗口。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引导学生爆炸式的信息量中对关键领域的形势和政策加以及时地关注,尤其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主动把握、分析和判断,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作用。
2.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结合实际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抓手。在西方国家不断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和平演变之时,党中央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在不断加大,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当中将理论与现实连接得最为紧密的课程,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可以起到极为生动的效果,这是思政课体系的其他课程难以达到的。
3.形势与政策课要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培养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13号文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课可以较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解释现实社会的问题,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教学困境
1.把握统一教学内容和政治思想方向上存在的困境。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形势与政策课首要特点就是时效性强。而由于编写教材的周期较长,教学内容上很难依靠或者参照某种教材。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思想性与社会思想的复杂性难以真正意义上保持一致。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政治思想倾向。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不论是西方的和平演变还是我国现实社会出现的腐败与各种不良之风,都是对大学生思想的巨大冲击。这使得他们对于国际关系、国家形势、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易出现偏差。如何让学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思维分析下的时政,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纠偏是目前教学中的一大困境。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应该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各高校经过长期的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有了不少好的经验,但不可避免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填鸭式”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差等。首先,现在时代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只有密切跟随社会进步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才能起到思政课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其次,时代变化使得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方法都随之改变,这也需要教师在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改变。然而,目前各高校师资的匮乏以及教学硬件、技术的落后,阻碍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及时改进。例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和硬件上还保持着一两百人的大课堂,这难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3.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时代敏感性,并具备较好的教学理念、掌握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多数是由思政课专业教师、行政领导、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班主任构成。这样的教师队伍,其政治意识、理论基础、敏感性水平参差不齐,理念和方法不甚明确,再加上教材无法保证,让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难以确保。
只有明确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才能进一步找到改革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研究 篇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实效性
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规定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到《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形势与政策课受到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形成了特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高校也陆续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改革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存在的问题,其中传统教学方式与复杂的世界形势之间反差矛盾突出。200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课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结果说明,师生都已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但较之于老师,更多的大学生强调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学习该门课程的主要渠道是各种媒体(64%),其次才是学校和师生(36%)。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高校教学手段有待于多样化、灵活化。[1]
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形势与政策课特点
中国自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至今已经10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毛入学率达到23%,学生数量增加4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连年的扩招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功利性增强,道德下滑。在这种形势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形势与政策课以“形势”和“政策”为教学内容,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政策学两大部分组成,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一是内容庞杂,教学领域宽,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属于交叉学科,没有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教学内容变化快,时效性强。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也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2]
形势与政策课在意识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担负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分析形势,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政治方向,从而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任务。
二、目前形式政策课教学方法及困境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大多不存在,但仍然存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矛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济南大学学生与任课老师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听课等方式进行调研。
在对43名调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单纯讲授方式2名,采用幻灯片讲授方式41名,采用视频教学方式22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8名,采用实践活动方式9名,采用案例教学方式5名,采用阅读教学方式4名。
在对320名学生教学效果调查中,262名学生(81.86%)认为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认为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教学方法单一的162名(50.62%),认为教学方法综合互补性差的253名(79.06%);尤值得一提的是,在“你所希望的形势政策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中,选择观看视频录像的276名(86.25%),选择实践活动的252名(78.75%),选择案例教学的183名(57.19%),而选择课堂讨论发言的仅38名(11.86%)。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积极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以求变化,但效果不突出。大学生青睐生动的教学方法,但缺乏学习主动性,一方面试图摆脱单一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愿参与。最后致使形势与政策课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为:①教学基本停留在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3]师生互动程度不够,不能产生共鸣,致使新鲜的时事内容无味。②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环节过少,使富于实效性与趣味性的课程枯燥、缺乏生机。③电子教案水平高低不一,幻灯片以文字、图片为主,制作相对简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敷衍教学任务的印象。④对视频教学依赖性强,讲解引导不够。⑤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叠加,而不是优化组合。如果教师讲课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丰富或表达能力不强的话,就更易使学生厌倦。
三、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困境,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视角,而是有赖于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及教师学生的互动努力。面对困境,笔者认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创新与开拓相结合原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吸引力和感染力。
1.教师是教学中心,是教学方法使用的主体。一是选拔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巧熟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二是建立培训制度,不断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如进修学习、参观考察、辅导报告、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拓宽其知识面,并落实监督考评激励机制;三是善于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学习更新教学手段。
2.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有更多的参与模式。通过课堂提问、交流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参与到教学中,以使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与实践中不断交流与沟通,通过对话、讨论、质询、辩驳达成共识,如态势(SWOT)分析法、小组教学法。[4]
3.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长效机制。用校园活动熏陶学生,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创造多角度、持续性的教育氛围,形成大学生关心该门课程的习惯,如组织形势报告会、围绕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举办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等。
4.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如将视频转载、电视应用到PPT上,积极开展网上教学,扩大覆盖面,形成合力。
5.拓展教育空间,课堂教学社会化。开展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假期实践等方式,了解并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认清形势发展趋势,并内化为投身改革开放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黎少青,叶忠明,王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东高校为例[J].南方论坛,2008,(5).
[2]刘庆国,李铁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3]邵清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四
主题:关于中东北非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罗
鸥 专
业:电 脑 艺 术 班
级: 1 1-0 2 学
号: 1106030218 日
期: 2011-11-16
【信息摘要】
“中东”地理上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
突尼斯**起于2010年12月17日,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在街头售卖水果的青年,因抗议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自焚身亡,事发后,当地居民与国民卫队发生冲突。此后,全国多处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引发流血冲突。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落荒而逃,被迫下台。
随着突尼斯的动荡2011年1月25日开始,由于不满物价上涨、失业率高和腐败等问题,埃及多个城市发生民众大规模集会,在首都开罗的广场上集会群众提着鞋子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宣布自己6个后月将不再就职,2月5日,民族民主党执行委员会集体辞职。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30年。
利比亚近日的混乱和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卡扎菲政权危在旦夕。2011年2月16日,数百名利比亚民众在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抗议活动,与当地警方和政府支持者发生冲突。3月17日,法国巴黎起飞的“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对利比亚进行了空袭,导致利比亚民众死伤。随后英国、美国也相继对利比亚进行空袭。总统卡扎菲呼吁人民用手中的武器进行反抗。而其他的中东、北非国家也处于动荡的时候。
中东北非形势:自2010年12月开始,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
各国对中东北非的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 1 /6
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资料引用)【论文正文】
中东北非形势动荡的原因
内部原因
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9·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这里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并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6
三次流散。约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大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要求英国尽快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走其军队,然后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和以色列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当时犹太人只占总人口的1/3,却得到了58%的土地。决议还规定耶路撒冷市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 3 /6
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公里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二、四次战争后的中东态势。(资料引用)“一、二、三、四”可以看做是中东问题的内部根源。而阿盟等中东地区区域性组织处理地区事务不力也是该地区动荡的一个因素。自成立迄今,阿盟在加强其成员国政治合作、协调经济发展及其在处理对外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事实也证明,这种作用极其有限,因为它既没有能力化解其成员国内部的矛盾,比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更没有能力解决其外部面临的挑战,比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及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阿盟实际上处于分裂和涣散状态,还形不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来应对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外部原因
说道中东北非局势的外部原因那就要先说说当前全球的政治格局了。当前“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是引发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格局下,“一超”美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多强”不但不团结,而且“多强”中很多是美国的盟友,同属西方文明世界,它们彼此之间尽管有分歧和争吵,但这种分歧和争吵从未导致西方文明世界的对抗和解体。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的例证,尽管法国、德国等强烈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既不出钱也不出兵,但事实上,这也等于帮助了美国,伊拉克成为当代“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因此,美国的“单边主义”盛行,而“多强”的“多边主义”根本制约不了美国。这种“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中东北非局势错综复杂军事、经济、历史、文化等都是构成现今中东北非局势的原因。而军事、经济、历史、文化等一向以来都只是政治的延伸,那么就不难看出中东北非局势的幕后黑手究竟是什么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际政治是大国的舞台,每起地区性事件的背后都有大国的影子,大国的相关表态和施压甚至可 4 /6
以直接影响事件的进程。
在中东地区最大的“战略玩家”无疑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之后,中东地区便成为美国战略棋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目标是确保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和主导性影响。
由于地缘原因及传统大国思维的惯性,欧洲大国对中东北非地区也有其战略上的考虑,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它们对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从地缘位置上看,利比亚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是欧洲大周边地区。法、英等国积极参与并主导对利比亚的空袭,其主要目的就是“重新确认”欧洲在利比亚乃至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存在和影响,从而获取更多的战略利益。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欧洲大国重新寻求在中东北非战略利益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包括中国在内,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对于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多强”之一所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在由能源问题所引发的金融动荡上。虽然因为我们身处国内由于政策和规则的制约和身份的原因,以及那些党政阶级所操纵的信息流动传播不畅。使得我们不能明晰的认识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中我国所参与的影子。但是由各方面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的背后肯定也有一只手是属于中国的。
根本原因
军事、经济、历史、文化等一向以来都只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究其根本便是少部分人所追逐利益、理想和野心的合法化工具手段。这”少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把博弈的棋盘放置在中东北非。(例如:由于国内经济恢复乏力,奥巴马头上的神圣光环逐渐褪去,这对寻求连任的奥巴马来说可不是好事情。为了下届总统大选,奥巴马需要在中东北非问题上为自己提高“得分”。在骚乱伊始,奥巴马就积极表达立场,显示美国的存在;在空袭利比亚的过程中,美国虽然“退居二线”,让法国充当了行动的急先锋,但实际上整个行动的指挥和协调工作都是由美国承担。
法国和英国的政治利益动机也很强。法国总统萨科奇在不久前的省议会选举中惨败,为了挽救其低迷的支持率和争取竞选连任,萨科奇需要在中东北非提振法国的大国形象,以赢得更多国民的支持。英国首相卡梅伦受命于经济危难之际,但其恢复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故需要其他政绩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所以,当 5 /6
中东北非一出现**,法国和英国的媒体在政府的授意下就先入为主地定了“民主运动”的调子,对一些极端行为进行喝彩,力图赢得舆论支持。积极空袭利比亚,打一场本国零伤亡的战争,“就成为法英领导人认为的最好的提振人气途径”。)
关于中东北非形势动荡的看法
我认为想要看清楚中东北非形势首先要入局然后要站在观众的位子上纵览整个棋盘。首先要确定每个代表队的棋手是谁,其次要搞清楚每个代表队的棋手在队内的情况与内部的竞争对手和在队内的人际关系。分析好每个代表队所想要得到的参赛奖励,和每个棋手参赛后每个代表队所给予棋手的奖励。但由于我们无法参赛所以我们不知道棋局的规则和各个代表队和棋手私下所达成的各种协力和联盟关系。
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研究和讨论并不能真正的了解背后的真相。就好像FACEBOOK、youtube等在国内无法普及只能通过VPN的手段才能使用。不论FACEBOOK、youtube上的东西是否真实,阻止我们看到那便是有问题存在。我们如果无法透过这一层,那么什么讨论和研究在那些代表队和棋手看来都是笑话而已。
【参考文献】
王乐(编译)《国际石油经济》 2006 第1期 陈泽炎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3 第6期 付征南(编译)《国际展望》 2007 第14期 方晓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 第1期 曹令军 《西亚非洲》 2005 第2期 李意 《国际观察》 2006 第4期
李绍先 李荣 宿景祥 赵宏图 高祖贵 《现代国际关系》 2001 第9期 吴明 《阿拉伯世界》 2003 第6期
5.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五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崛起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但与此同时也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忧进而激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一些矛盾。
一: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应的地缘矛盾也最多,我国与周边多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之争,除此之外,我国周边地区在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一):日本
中日钓鱼岛之争继续僵持,而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而东海不但涉及到主权问题,其下更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我国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来日本疯狂修改宪法而一度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这更多的是针对中国,而美国的‘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更令这个问题复杂化。
(二);南海
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与越南等国的海洋权益争锋不断加剧。近来菲律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意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且非法捉捕中国渔民,更使得中非关系陷入低谷,除此以外越南菲律宾还把当事国以外的国家引人,引入外国投资公司在南海开挖石油天然气,这一且都提醒我们南海问题的严峻性。
(三):印度
中印关于藏南问题一直纠缠着。尽管这些年来两国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但印度在军事上的耿耿于怀,以及政治上的莫名失落中印之间矛盾重重,使印度持续向中印边境增兵,欲打破这种局面出现了中印边境帐篷对峙。
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密切相关,但中亚的宗教极端注意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国家领导人的更新换代以及政局的不稳定时刻威胁着我国东北的安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要说美国,中国的崛起,相应的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为保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利益,美国处处围堵中国,防止中国替代或者削减美国的存在与影响力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新战略。
二:我国周边存在着这么多的安全威胁,时代不同,对于这些威胁,一味的忍让只会无济于事,以前的那一套已经不完全适用的了,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中国应对周边国家的威胁方法有:
(一)搁置外交: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搁置外交仍然不可弃用,毕竟打仗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如英阿马岛之战,英国虽然取胜,马岛问题实际仍未解决,以后仍然需要双方通过谈判来寻找解决的方法。但“搁置外交”同时,必须强调“主权在我”,且凡是涉及民族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不能“搁置”的。还有一个就是当对方违反了这一约定是,我们必须作出反击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绝不能是当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开采石油天然气而我们却在“搁置外交”只有抗议时的憋屈。
(二)强化周边,维持稳定。我们要重视周边,加大投入和开发,对突发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积极引导,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只有发展好周边,才能在维持周边局势稳定的同时有效维护我国的利益。对于争议领土领海,只有我们自己重视了,我们才有底气,才能有效维护权益。
(三)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同时设定底线且严格坚守。与主要大国美国,俄罗斯等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来自各方的挑战,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致力于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6.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六
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
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
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奥巴马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7.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七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为指导, 具有独特特点, 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然而, 目前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却不太乐观, 教师未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特点, 改进方法,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呢?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一) 针对性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环境中, 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他们在接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为此, 高等院校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开设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形势与政策》。针对性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 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政策观, 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二) 时效性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 无论是国际政治形势还是国内政治形势都一直在变化发展, 每一个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势态来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因此, 《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动态来适时更新, 教学内容应与现实发展相接轨, 贴近现实生活, 由此看来,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又一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或动态性。
(三) 互动性
高校学生群体具有自主性强、思想活跃等特点, 因而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这一极具时效性、动态性、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时, 教师应积极与高校学生进行教学互动, 以充分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尤其要对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帮助高校学生解决疑惑, 引导他们正确观察与分析形势政策问题。由此看来, 《形势与政策》课程还具有互动性特点。
(四) 灵活性
国家社会发展形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存在可变性、突发性、不可预料性, 因此《形势与政策》这一最直接反映国家政治发展动态的课程也就具有了灵活性特点。这也就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教师不能拘泥于单一的课本教材, 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时事政治进行灵活的有机结合, 从而培养高校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 使其及时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五) 知识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 包括国内的历史问题、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现实问题, 以及国际社会局势的变化等。由此看来, 《形势与政策》就具有了明显的知识性。高校学生学习这一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本国的社会发展变化, 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开拓了视野, 这也是知识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特魅力。
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策略
(一) 确定教学目标, 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
要想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就要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首先, 要引导高校学生时刻关注时事政治, 树立他们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等, 以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思维习惯;其次, 要帮助高校学生认清国际与国内形势, 对我党的政策、方针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二) 拓展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切实需求
教师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切实需求, 灵活拓展教学内容, 如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性与政策性的教学选题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 通过深入、透彻的分析, 从而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拓展教学内容需要精准且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 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现实,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校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切实需求。
(三) 革新教学手段,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吸引力
革新教学手段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如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令原本枯燥、严肃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趣味化、实践化,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了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高等院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因此, 我们要重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从课程特点出发, 不断探索、研究, 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尹然平.宋欢.左浪.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2) .
[2].臧小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 (4) .
[3].宋海洋.试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途径[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04) .
[4].刘贵芹.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03) .
8.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八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2-0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担负的重要任务。
一、“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扩展和深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又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策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应把握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综合、立体的系统,主要包含课上、课下、校内、社会等方面,我们主要把握“三个结合”,即“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社会)相结合、平时与假期相结合”。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保障体系
(一)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基地,长期合作。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先后建立了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企业、村庄、对口帮扶单位等,为实践课的开展提供了方便条件。
(二)建立一支品学兼优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它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广泛进行同行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和责任感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完善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由学院领导牵头,思想教学部、专业系部及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较固定的专家团,涵盖各个行业,如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就业指导专家、优秀基层领干部等,以便更好的为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讲座。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
(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时事评论、专题研讨法、情景模拟、辩论等、外请报告(专家团)等。
(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1、校内部分,利用学生参加军训、劳动、专业实训、第二课堂等时机,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专业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较远的要求较高的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再空洞,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自己生活、学习、将来的工作及个人的前途密切相关,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校外部分
首先是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实践基地为点,先由教师制定可行的计划以及社会实践任务书,设计若干调查选题,下发调查提纲。学院派教师全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并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和交流。
其次,平时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我院就多次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到公交车上公益活动,开展“访三老”活动,与省博物馆、汽车4S店、企业、附近社区等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结合扶贫工作,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了“情系贫困山村,奉献师生爱心”活动,深受社会好评。
五、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应注重每个实践环节的考核,即过程性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表现、组织能力、态度、观察力、创造力、团队协作等。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社会评定等组成。
总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应该不断创新,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4.02.07.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11.17.
[3]费英勤,胡旭阳.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
[4]舒湘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吉林教育》,2009年第8期,
注: 1.本文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2106。
2.本文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与探索”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001。
3.本文是河北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高职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A2013001060.
作者简介:邢胜忠(1968—)男,河北吴桥县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李玉清(1965—)女,河北晋州市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9.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九
XXX 摘要:虽然现在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世界仍然面临着相互交织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当前国际局势的潮流和趋势让世界各国之间得竞争加强,世界格局处于变动之中,并不安宁。
关键词:形势 政策 国际安全
序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看法,感知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采用的方法论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天灾与人祸并存,可知与不可知的风险同在,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构成当前多种威胁的复杂特征。
一、当前多种安全威胁的趋势
1、传统安全面临复杂挑战
自从国家出现以后,国家间的军事威胁就一直存在。但军事威胁称作传统安全威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为了区别于人类社会出现的新安全威胁,人们开始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和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
(1)全球军备继续呈现上升态势
世界正在经历转型,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主要国家为了确保各自战略安全,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依然纷纷着力加强战略力量。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在统计涉及的120个国家中,65%的国家增加了军事开支,包括20国集团的16个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从地区看,2009年几乎所有地区军费开支都在增长,亚洲和大洋洲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速度为8.9%。南亚的增速尤为突出,高达10.9%。
形势与政策论文
XXX 对框架进行重新评估。欧洲国家已为146个核电厂拟定了共同的检测准则,统一自然灾害、技术故障的压力测试;而德国搁置了将所有核电站的使用年限平均延长12年的方案,宣布关闭了17座核电站中的7座,提高了核电站安全监管标准,并决定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发电。在2011年5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法国、俄罗斯都提出了关于核能应对的一些提议。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福岛核危机很可能催生新的国际核能安全机制。
(3)网络战拉开帷幕
如今,网络空间的军事化和政治化趋势加剧,并成为各国所看重的外交新战场,互联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北约和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网络战从暗中布阵走向公开较量,上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
(4)粮食安全问题突出
全球粮食危机再现。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9亿人目前正挨饿。世界银行4月14日表示,目前全球粮食价格比一年前高出36%,数以百万计的人将由此陷入更深的贫困。
二、多种安全威胁催生了军队多样化的使命
在当今世界的防务与安全领域,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维护和平、避免对抗、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推动军队的转型,改善军队的装备,提升本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全球军费开支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提升,仅2009年的军费开支就比2007年增长了10.9%。这种现象背后,除印证了各国战略互信不足外,也说明了各国领导人已经敏锐意识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有必要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拓展军队多样化的使命。
1、各个国家维护本国核心利益的意志不会轻意动摇
10.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十
分析与见解
(2017年6月)
中国.郑州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
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近几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9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宝生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种种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
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陈宝生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
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
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11.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十一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国际形势。了解国际形势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多种因素,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第一,大国关系及其走向。主要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了解时下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特点;第二,国际热点问题。了解热点的形成以及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和热点的发展趋势。
2.国内形势。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国内重大热点问题概括为“十七大”期间聚焦的热点,中央全会、“两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3.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区分主次,抓住本质;见微知著,把握形势和政策的发展趋势。
(二)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改进方法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贯彻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特长,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培养教育。具体教学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教育相结合。形势与政策中热点问题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是形势与政策无法回避的问题。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在该课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利用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热点问题讲述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如最近发生的中东地区的和平“路线图”计划,全面介绍有关事件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实质、影响、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理论讲得清清楚楚,深得学生欢迎。
热点问题是当今社会现象的凸现,热点问题里蕴含着的丰富理论和形势是复杂的历史背景、多种矛盾交织的必然反映。形势与政策离不开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既是形势与政策的热点,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利用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在效果上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将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我们观察处理问题的准则。在“形势与教育”课的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事实说明问题。
在国内的形势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讲事实、讲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如我国的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教学中,就列举了大量事实和和典型事件,说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廉政建设、反对和铲除腐败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大学生耳目一新。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中,让大学生感悟到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感悟到我们党、国家的希望和前途,
在信息化的今天,坚持实事求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出发,用事实和事件说明问题,以事实说话。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使大学生更信服这门课,从而主动地自觉地接受这门课,形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树立起形势与政策课的权威。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认识到在传媒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政治课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涉及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外交学等。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又非常强。如一系列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必须与时事问题、实践问题、热点问题、重要问题结合来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党的十六大精神教学时,一方面既要讲授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又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和未来20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来讲授;另一方面讲授我国的经济形势时,既要讲经济理论,又讲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结合上。讲理论要有实践支撑,讲实践要有理论指导。理论中有實践,实践中有理论。实践主要反映在形势方面,理论则主要反映在政策方面。理论随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充实、提高,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好的政策会促进改革开放,反之则不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搞好了,形势与政策课就会不乏味,学生听完课才会有启发,从中受益。
多年来,我们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得当,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最好的政治课。在两课评估中,我们的“形势与政策”课连续两次被黑龙江省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4.坚持用数字说明问题。数字是事物的统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用数字说明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大量数字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如:讲授国内的经济形势时,离不开数字,将各种数字列成多种表格,一个表格中包含有一系列数据,学生一看表格,对照表格中的各种数字,对形势就认清了。数字是晴雨表,数字是事实,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形势”。讲形势离不开数字。通过出示大量数字,大学生对我国的外贸形势、西部大开发形势、重点工程建设形势等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各种简单的和复杂的数字引用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纷纷反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在、具体、形象、生动,是一门比较好的政治课。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牵涉到许多学科,知识十分广泛。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教育课,所以,对这门课的教学要十分注意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到课率,我们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强调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宽,编写讲义引用材料要新,知识含量要大。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讲授,使大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科技的感染力,知识科技的魅力。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课,我们在知识的传授时要注意大方向,做到用坚定正确政治路线贯穿全课、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的影响学生。在充分讲授知识、分析形势后,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上。形势为政策服务,政策指导形势发展。知识的正确传授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世界观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一体,才能达到入人耳脑的目的。空洞的政治说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事与愿违。
由于我们较好地处理了该课的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知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性,不忘政治性;强调形势是入门、政治是落脚点,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既充满青春活力,贯穿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因此,大学生对这门课评价也一直很高。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快,知识含量大,政策性强,授课要求相当严格,一般比较难讲好。但由于我们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性,讲究政治性,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紧密结合,突击热点问题,用事实、用数字说明问题,增强了吸引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课虽然难讲,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采用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教学,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娱乐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能讲好,起到高校政治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作用。
(三)小结
12.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通过对当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关系的解读和分析, 帮助大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为学生的认识, 进而转化为学生实践的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中, 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构建立体化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明确课程设置, 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中宣部、教育部非常重视高等学院形势政策教育, 于2004年11月, 就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在这一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全面加强课程建设。要做好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 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当前, 我院已经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探讨形势政策教育, 制订教育教学计划,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形势与政策”课已被列入我院的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 与其他四门思想者理论课一样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每学期18学时, 结课时进行考核, 纳入学籍管理。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教学的有效保证。我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做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为补充, 专兼相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聘请了河北省著名专家、学者、唐山市政府负责人等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成为了高水平师资力量的补充。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动态性、政策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我们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此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到北京等地进修学习、参观考察, 教师的视野明显得到了拓宽。另外, 我们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 落实统一的教学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组织专家来听课, 并指导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使我院“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内容, 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体现时效性。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总是在不断变化,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也随之有很强的时效性, 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课堂教学中, 能够保证任课教师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的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进行解读, 对学生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做出正确引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 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 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才能正确找到自身的定位, 为自己的发展确定合适的职业和发展方向。在“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设置上, 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形势分析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能够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因此, 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我院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 一方面, 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形势与政策”课在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也能让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对国际形势进入学生头脑。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 在教学内容中, 我们更加注意结合国际国内国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形势问题;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 在教学内容中, 结合我国房地产及保障房建设等有关政策, 让学生自己的专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相连,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完善教材建设, 让“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一定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问题, 因此, 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教材。但是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为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我们利用各种手段, 完善了教材建设。由于目前教育部没有组织编写“形势与政策”课统一教材, 虽然我院每学期都选用新教材, 但与发生的国际国内形势而言, 其教学内容也相对滞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为学生订购了中宣部《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 为教师订阅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利用我院的网络教学平台, 将“形势与政策”课所有教学资料发布到网上, 便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
五、加强实践教学, 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13.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十三
近年来,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源源涌进市场,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上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很多公司开始裁员,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招聘需求大幅减少,劳动力市场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据教育部统计:到2011年,中国将有650万大学毕业生,专家估计可能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致使08年底到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以前更加紧张。但经济危机绝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唯一原因,我觉得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
1、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2、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经调查研究,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用人企业拒绝应届大学生的理由主要有应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4、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5、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 ”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6、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7、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8、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为了保障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科学发展步伐,尽快实现社会服务行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2、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采取一定措施,缩小城乡差别、社会保障差异,规范劳动关系,消除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引导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给予客观准确的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建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优惠政策调控,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3、深化招生和教育改革,增强教学内容对市场变换的适应能力。加快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探索,教育部门要建设一批针对性强、有发展性、前瞻性的学科专业,积极支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急需专业的建设。
4、在有条件的企业、有教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和院校建立各种技能见习培训基地,帮助大学生熟练实际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将国家现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普及到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优化融资环境,多渠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设立社区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既懂企业管理又谙熟创业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14.《形势与政策》讲稿 篇十四
学号:1220140201 学院:物理学院
班级:物本三班
《形势与政策》讲稿
“16年英语退出高考 将以会考形式判分”
大家好,我叫钱康,来自物本三班,今天很开心和大家一起探讨“16年英语退出高考 将以会考形式判分”。将从以下方面谈谈英语改革带来的影响。1,对2016年高考生是否有影响? 对2016年的考生是有影响,难度在降低,因为考试的方向还有方式,其实我们学英语就这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方向,第二个就是方式,考生方式的变化还有方法的变化,直接决定我们学英语的方向和方式的变化。对2015届的考生也有影响,因为2015届的考生英语是150分,如果发挥不好2016年高考的优势消失,所以对2015届英语成绩特别好的考生压力会很大。
2,会减少考生英语学习的压力吗? 对学生的压力没减少,就是高考他是总分体系,只要是英语算入总分,还是在基础上说我这个总分考多少,不是说英语考多少,高考总分一分的话会涉及到上千个人。会减少考生的精神上的压力,时间上的压力不一定减少,不会减少学生而对英语学习的压力。不会减少压力,但是会增加机会,因为压力这个本质还是教育资源稀缺带来的,并不是因为考试。学生的压力可能没有减少,家长压力可能会增加,对家长来说会有一些新的挑战,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要在给孩子做准备的同时对政策有一些关注,给孩子正确的指导意见。3,会降低中学英语老师重要性吗? 还无法评估,如果未来培训机构作用在加强,他的位置就相对是在一种降低状态,如果中学的老师现在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去往应用层面去转,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不是降低,是平移,第一个平移是年级的平移,以后高
一、高
二、高三的分数等距了,不至于集中在一个点上。第二个平移,给老师提供了一次真正做英语老师的机会,从考试上英语平移,有更多的机会去教学生英语。4,“英语热”会降温吗? 如果外语没有退出高考的话,“英语热”不太会降温。英语热不会降温,因为有一个前提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新的发展机会的人并不全部为了高考,重点在应用上,无论是做学术还是职业发展都需要,这样对他来说其实并不会降低,但是这个温度也会平缓的释放,不会到三年级一下释放,渐渐恒温了。5,对英语培训机构有何影响? 有正面的影响,估计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去参加一年的很多的辅导或者考试。对培训行业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如何能够去更好的进一步的,培训机构对于公立教育的英语教学的补充,处在一种次重要的位置点上,并不是说能够有很强的主导性。机会挑战并存,机会由于他下放了所以高
一、高二,甚至初
二、中考[微博]这个年级,其实很多英语都释放了,这是个机会。但是同时家长会有许多新的需求,比如说英语考试英语方面的需求,新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和考试双轨进行的研发,其实对培训机构来说肯定是挑战,在下放的时候,包括老师的培养都会有些转型。
15.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探析 篇十五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认清形势和任务,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任务, 实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因此,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必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 主要应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功能、特点和作用, 反映其思想的教育性, 明确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体现鲜明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二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教学应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这样,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体现时效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栏目
每个专题 (四个学时) 我设计了四个栏目。在这些栏目的教学中, 既有教师的讲解, 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主题内容的疏理, 又有文字及音像资料的支撑;既有相关内容的回顾, 又有本专题的内容的巩固, 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自然、流畅。
1 新闻播报
上课之前利用40分钟时间, 以抢答的方式提问, 让学生回顾播报上一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 并选择1-2个与社会热点、生活相关的新闻, 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观点和看法, 来检验学生在上课之前关注时事的程度。最后, 结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 看待问题要由现象到本质, 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习惯。由于一周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 时间间隔较长, 用这种方式做开场白, 将同学们远去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主题, 学生迅速安静, 精力集中, 等待进入角色。
2 课堂讲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 讲解本专题涉及的话题的来龙去脉, 入情入理分析成因、经过、结果, 明确指出作为大学生应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起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等, 让学生对本专题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时事大家谈
讲课结束后, 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发表看法, 联系学生的“困惑”点师生共同探讨, 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让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
4课外资料
在完成每一讲的课堂内容之后, 给学生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 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课外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 主要以图片新闻和音像资料为主。比如:讲“东北亚局势”时, 给同学们下载编辑有“朝核计划”、“美日军演”、“韩日军演”、“美日韩军演”等课外内容。
三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
形势是客观的存在, 政策是人根据客观提供的条件制定的主要指导性原则, 二者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从根本上来说, 形势决定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因此,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形势是动态的, 教师要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正确评述国家政策, 切实消除重形势轻政策现象, 否则就会出现就现象进行讲解而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 不能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含义, 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例如:台湾问题是形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教师在回答此问题时, 要结合两岸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评述政策的变化, 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 结合“九二共识”和“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其深层次的意蕴;在两岸逐渐走向对话的今天, 结合两岸三通以及其他经济政策把握台湾问题的未来。
2热点教学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形势教学中, 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局势变化中的热点, 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因此, 以讲解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热点为切入点, 联系事件的背景, 联系历史, 教给大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如2010年9月7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 以及2012年9月11日的“购岛”事件, 在这个问题上, 教师要告诉学生钓鱼岛的历史。钓鱼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 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 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 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 日文名称“鱼钓岛”;针对日本的行径, 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 自1970年开始, 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 称为“保钓运动”。总之, 热点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 要准备把握热点的本质, 从而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3 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
形式与政策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亦即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在形式与政策教学大纲中, 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自己的主题教学内容, 在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中, 联系国家政策实际与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比如在2008年突出奥运的主题、2009年突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2010年突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题、2011年关注中印关系、东亚新变局和国内民生改善等等。通过主题的学习, 突出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 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论性、完整性、逻辑性特点, 同时要避免教材的动态性不够问题。另一方面, 要根据教育部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变化, 安排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自编讲义, 同时把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影像信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 更加注重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 教材的权威性、严谨性以及单纯的文字符号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故而教学中要充分影像资料。“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浓缩500年世界史, 从中国人的特殊视角探寻了9个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复兴之路”系列纪录片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共十七大召开前, 中国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这两部纪录片对于大学生而言, 都是难得的影像资料, 对于大学生正确史观的形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道德教育专题中, 选取“道德的力量”, 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影像片为教学资料, 学生在模范事迹的触动中完成了道德观的完善或重塑。
总之,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中心内容的需要。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是一项长期、动态的艰巨任务,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他如保障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方式的探索等都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需要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娥, 傅根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电子教育, 2009 (4) :64-66.
16.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民办高校 网络平台 形势与政策
一.重基础建设,为“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坚定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毋庸置疑。正因如此,“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爱岗敬业的老师去讲授。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专题自身的特点,需要有一批具有高度敏感性、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创新意识并能驾驭多领域复杂问题的老师去讲授。坦白说,这往往不是一个教师所能完成的,即使这位教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这样一支团队里。教师拥有共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互补的知识结构等等。每每遇到国际、国内热点和难点问题时,这支团队又可以演变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做出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现实有效的引导。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基础建设和“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我院政治理论课部作为学院二级机构,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我院政治理论课部直属学院领导,学院为政治理论课部配备了与专业院系同等教学设备,包括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等。在学科建设上,直属领导模式保证了教学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教学组织的统筹规划,我院推进“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的教学是在院党委领导下,成立了政治理论课部、教务部、学工部及各学部学工处参与的“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院学生的“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大班教学管理难的问题,在校级层面进行制度建设,建立班级导师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级导师的监督、管理职能,以达到“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二.接地气,案例选材特定化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不同于普通公办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在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程教学中,他们常常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师层面上,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制定教学内容,在课件的准备工作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富含时代气息,体现社会焦点、难点的PPT、影音资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拓展网络互动环节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适时采取案例、专题、设立网络讨论区、学习QQ群、微信群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引发学生共鸣。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每学期都会组织多次集体备课、学习,收集大量关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文字教案、文字教学案例、电子教案、电子教学案例、相关影音资料。我们从三本和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将教学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突出思想性、实践性。教学中努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针对民办大学生未来主要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我院“形势与政策”专题案例选材遵循“精”、“新”和“管用”原则,精心厘定教学内容,使其充分体现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严格依据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精心选择的特定案例与其他院校相比较具有“接地气”,更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良好评价。
政治理论课责任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确立为重大“课题”。
“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要注重把平时宣传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要把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学之中。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04-10-15(4)。
本文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研项目《民办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运行评估及新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CYYBJY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17.《形势与政策》 篇十七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
读《“反腐:呈现四大趋势”》有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12级机电创新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概述:
腐败像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会一开始就置人死地,它只会慢慢侵蚀这个国家。腐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腐败。腐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大家都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阅读《反腐:呈现四大趋势》,总结出气如下主要内容。
经过2014年“疾风暴雨”式的反腐,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认为,2015年反腐败工作将呈现四大趋势。
一、“法治化”:将进一步加强公共权力的普查、清理、确认、公开工作,对于各反腐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分工协作关系,将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二、“社会化”:反腐将不再局限于党政部门的廉政建设,而致力于构建廉洁社会,为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国际化”:中国将加快同更多国家签订双边司法合作协议,抓住外逃人员的目的地国、中国投资的主要流向国、国际金融枢纽等重要节点进行打击。
四、“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各部门通过充分和主动的信息共享,提高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监控能力。
只要通过这四个方面对症下药,才能做到真正的反腐工作。
感想: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古以来,从国家产生开始,以权谋私的现象一直存在。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官员将自己推进法律的底线,还侵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反腐倡廉,是国家富足且人民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腐败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最危险的大敌,危害甚广,众人所指。大敌当前,必须消灭。反腐败,既然不存在着认识问题,剩下的只有是方法的问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治理腐败的特点,我们国家应该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吸收其他国家好的适合我国的防腐方法。我认为通过腐败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一、抓学习教育。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二、完善体制制度。权力滥用是腐败的本质,而规范权力的关键在于体制科学、制度完备。
三 强化监督管理。对基层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是滋生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必须强化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四、严厉惩治腐败。防止权力滥用,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惩处是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