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共17篇)(共17篇)
1.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一
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心理学院关于“四风”
问题对照检查资料
[发布单位:心理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11] 针对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心理学院通过查阅资料、广泛调研,参照“教育部关于“四风”问题在直属高校的具体表现”,结合心理学院实际,从理论及普遍的角度,整理出“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希望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结合普遍现象,对照检查,在学习领会重要文献及讲话精神中,切实能“照清自己,端正自己、解放自己、提高自己”,以达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师生观念,弘扬优良作风,保持先进本色的目的。
一、形式主义方面
1.会议重部署,轻落实,往往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教学科研中,目标、理念、口号多,对于实际问题研究少、解决问题措施少。
2.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不能很好地结合学院实际,照搬照抄,工作停留在“文发了、会开了、话讲了”,制度停留在纸上、墙上、网上。有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3.浮躁,急功近利,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轻实际成效,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建设。机构成立,推动的如何,效果如何,没有人过问。4.发展战略规划“不接地气”,提法很新颖,文字很讲究,但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规划做完了,摆在那里没人看。在发展战略上没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展规律和办学特点研究得不够透彻,导致对学院发展战略缺乏理解和支持。
5.工作不扎实,好大喜功,浮在表面。办学理念思路原则提得多,具体抓落实少,措施不到位,制度跟不上。办事流程繁杂,工作效率低。
6.检查多,评比多,指标繁杂。
7.在人才培养上轻视育人功能,对本科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没有落到制度上、行动上。
8.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外部引进人才,轻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二、官僚主义方面
1.领导干部联系师生不够广泛,渠道不够畅通,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不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办法不多。
2.在制定政策中,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师生参与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3.机构设置随意,协调沟通不够,工作效率不高。
4.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不合理,大局观念、全局意识不强,形不成合力。5.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重学历和学术背景,轻人品和工作实绩。
三、享乐主义方面
1.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改革发展的难题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习惯于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拿老办法对付新情况。2.领导干部工作精力投入不够,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动力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奢靡之风方面
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管理粗放,水、电、食物浪费,教学、办公场所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普遍。有的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科研成果共享不够,教学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2.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二
浮雕在空间状态上依附于某种载体, 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 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也有三维的立体形态, 但从整体上更具有二维的面状特性, 适宜于特定角度欣赏。希尔德勃兰特的设想很好地说明浮雕观念的理论:在两块平行而置的玻璃板之间有一人像, 它两侧的突出点恰好接触到玻璃板, 这样人像占据了同一深度的空间, 它的各个部分都安置在这一深度之中。透过玻璃从前面看人像被统一到一个单一的绘画平面中, 存在于同一深度的层次中, 每一形式都有使自己成为在这一层次可视的二维空间内的一幅平面图画并因此被理解为一幅平面图画的倾向。即使当人们认为玻璃板被移去时, 那些接触到玻璃板的最外面的点仍然规定着共同的平面。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没有形状的, 不存在具体的空间整体, 是科学思维的抽象。我们所从事绘画的艺术空间不是实际空间的某个局部, 而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 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的表现, 都可以具有无限的扩展性、延续性、可塑性, 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说:“让我们把整个空间想象为沉入了某些容器的一池清水, 这样, 就既限定了特定的水量, 又不破坏包围着它们的连续的整体水的概念。”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 物体便产生明暗关系, 物体受光面为明部, 物体背光的一面为暗部, 光源角度越小投影越长, 光源角度越大投影越短。光照产生的明暗、阴影和投影都是空间的特定现象。光的照射使浮雕的层次与形体能产生丰富的明暗效果, 其照射的高度、角度和强度直接影响到浮雕的视觉效果。例如, 古埃及浮雕壁画, 由于地处撒哈拉沙漠, 光照强烈, 故其较少用高浮雕描述, 而只是用深线刻画物体, 在直射阳光下, 仍然具有较强的清晰度和立体感。在浮雕壁画中模拟光线照射物体的光影变化, 而描摹出景物立体感的明暗, 这是一种虚拟的立体感, 浮雕壁画中能成功表现出物象明暗的立体感是人类智慧长期积累的成就。巴黎世界民族艺术博物馆大型浮雕壁画就是最好的例证。栩栩如生的人物、动植物形象在光照下立体感格外强烈, 整幅壁画气势恢宏, 影像突出鲜明, 不仅表现了物象之间的空间感, 而且保持了极大的平面性, 与建筑墙面有很好的协调关系。用线刻画物象的轮廓 (最具代表性一面的轮廓) 用概括简练或抽象的“线”将物体最具特征的形象鲜明清晰地刻画出来。浮雕壁画中两个物体的轮廓线相关, 物体的重叠感才能被暗示出来。而那个在相交之后其轮廓线仍保存着连续状态的物体, 总是被看成位于另一个物体的前面, 每当一幅浮雕壁画的空间概念是依靠轮廓线进行确定, 而不是依靠光暗和体积来确定的时候, 重叠法则在决定物体在三维空间的前后深度感方面就有特殊的价值。在古埃及浮雕壁画中, 人物头部均为正侧面, 而身体均为正面, 即是为取其最具特征的视角, 以鲜明地展示所表现的特点。企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浮雕的厚度与轮廓的虚实、强弱变化及其清晰度。企位的变化——高度与角度的变化, 使在平底上突出的物体轮廓的明度及投影, 产生了虚实、明暗、强弱的对比, 使物体与物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形象从背影中凸出来而显得鲜明, 形成清晰独立而又统一的形象。浮雕上的物体按一定比例压缩成扁平体, 使一层层平面呈阶梯状与底面相呼应, 由于透视规律使物体显得近大远小, 因此按比例在浮雕上形成近厚远薄的规律, 例如, 古希腊巴特农神庙檐壁长卷式装饰浮雕带上十分真实地表现复杂的动态和多层次的重叠, 压缩关系十分自然, 又能保持完整的建筑感, 虽然不是体积很厚的高浮雕, 但由于沿轮廓起一定厚度的平台, 而使影像有足够的清晰度。
在浮雕进行塑造物体立体的透视效果时, 是对立体的物体进行形体空间压缩处理而构成形体上层次的叠压关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基培尔提和多那太罗等人的壁画浮雕作品就擅长以准确的焦点透视来构成画面的深远空间感。所有人物和景物不仅在轮廓上严格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而且压缩程度也根据其位置的远近而不同, 从而使他们的浮雕作品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散点透视即动点透视, 是我国民族传统绘画所遵循的重要透视, 动点透视不受视域的限制, 不受焦点透视的约束, 可将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有机组合到一起, 也可以将不同时间看到的形象组织到一起, 相当自由灵活。
3.商业插画中的景谷意识表现形式 篇三
版画形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插画,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而传入,为了进行对经书中宣传教义而在用“变相”图解的经文。只不过民间年画更早地独立成为一种商品,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
插画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壮大、更新:电子出版物的出现逐渐取代着传统印刷业(报纸、杂志、书刊)和相关联的领域。渐渐兴起的数码时代,数码时代的日趋发展、多媒体的大量普及,都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阅读和处理信息、图片的方法。过去人们通常是通过报纸、书刊、杂志等来获得信息而现在都已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来获得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图片。这也说明了资讯社会对图像的需求量很大,图片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阅读工具。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
网络用语中有流传着“求图求真相”的说法,很多想法、潜意识都是用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影响着创作者创作构思重要的因素就是潜意识的隐性作用。它的隐性作用能让创作者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得到诠释,还能使固有的思维模式得到突破和变通,也能使创作者在头脑中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让创作者可以掌控和利用潜意识的隐性作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插画艺术的创作过程。在创作插画时创作者把实际生活与自己潜意识情感相结合,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和西方宗教文化元素,释放思维、发散思维,激发潜在才能来创作插画,使插画在读图时代变得多元化。由此插画艺术成为了当代读图时代的一种“标志性的符号”。
商业插画的内容表现上不仅通过点、线、面来有的放矢的反映创作者的潜意识想法还能让所有人都能读懂画中所给人带来的信息。商业插画应用广泛、覆盖面积大,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商业领域。对于我们看似简单明了的插画,也是有着内涵的,也是和我们生活最接近的,融入生活中。
商业插画是视觉信息传播中的一种特殊的地形式,是商业活动和新时代的插画艺术的重要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地位。商业插画不仅要从现代文化、、生活习性、绘画视觉理念的灵感来源等多方面思考,还需要结合传统绘画视觉的理念的灵感来源来对商业插画进行符合商品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来创作。商业与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承、求同存异着。商业插画是绘画艺术中的分支,不仅有着某些绘画艺术所具有的特征,而且较于绘画艺术更具实用价值。商业插画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点,当实质性的商业行为注入了艺术性的文化元素它就产生的高额的经济利润。商业使艺术有了经济价值,艺术赋予商业文化内涵。当今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时代,这种互动关系下的商业插画刺激了人们的审美视觉,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归根结底,插画属于绘画艺术,但又与绘画不同。插画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的方式,本着简单明了、主题清晰、生动形象、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尽量使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插画是新兴时代都能通用的视觉语言。现代的插画创作要意志与情感、意识与潜意识、理智与感性相结合的表现。潜意识与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思维、活动、经历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插画的潜意识还应该和人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亲身经验相统一,实践出真知、灵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创作,让生活给创作者提供大量元素、素材和能量,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用插画中的潜意识和实际、感性、亲身经历相结合,潜意识创作就会具有新意、创造性、画面明朗,让我们在插画上所寄托的期望和希望得以实现。
[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景谷艺术—五谷画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14042]
4.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四
浅析超现实主义在招贴广告中的艺术表现力
每一个设计者都要根据招贴创作的主题和创意需要选择和确定相应的表现手段,并要使其有所突破和创新.表现手段越具有创造性,就越能进一步深化招贴的主题与创意,使招贴更具说服力.超现实主义创造的`形式和技法,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 者:王云英 WANG Yun-ying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系,河南,新乡,453002刊 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年,卷(期):12(6)分类号:G06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招贴广告设计 反逻辑 超时空 怪诞感
5.形式主义表现 篇五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讲究外在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伤害群众感情,损害政府形象。
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为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为了招商引资,到外省市调查研究的多,到县区、到乡镇调研少,接触社区、乡村干部和工人群众少。市领导都有重大项目、工业企业包保的分工,工作中虽然跟基层企业接触的多,但是对其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少,在调研中听取介绍情况、汇报业绩的时间多,听取意见、查摆问题的时间少。调研中有时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汇报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能看的不够深、听得不够细。调研工作不全面、不深入,存在工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二是工作落实力度不够、监督问责不严格。在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上,缺乏推进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方面还存在欠缺,招商引资软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但仍有提升空间。这些反映出我们重决策,轻落实;重部署,轻检查;重汇报,轻监督,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对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干部存在的被动消极、不思进取、不愿负责、不敢担当、工作不努力等问题,我们原谅迁就的多,批评教育、纠正处理的少;得过且过的多,行政问责的少。
三是对文山会海整治不力。我们严格控制会议的次数和规模,能减的减、能合并的合并、尽量统筹协调,降低会议和文件规格,提升会议效果和发文质量。但是对文山会海整治停留在对细节的修补之上,缺乏制度层面的解决方案。在方式上存在对网络、电视、电话、传真等现代通讯设备利用不充分问题,基层单位参会成本高,收文、落实会议精神效率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6.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六
一、国画与中国戏剧的文化渊源
中国的戏剧文化与中国国画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姐妹艺术, 其产生和发展繁荣都受到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追求神似、时空超脱具有同样的美学追求和相似的艺术手法。中国戏剧和中国国画同样追求创造意象, 追求意境, 均能产生独特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 画家以形写神, 追求气韵生动, 将画家的寄托和感情倾注于画中, 使画作形成一种情景交融并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而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是文学、音乐和美术、舞蹈结合的艺术方式, 追求的是各方面的综合应用以达到追求意境的目的。两种艺术形式追求的都是“传神”、“写意”而不是“逼真”。
二、国画中戏剧人物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 整体勾画
国画技法中借助线条的勾勒能够尽量真实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形象, 同时需要遵守戏剧舞台表演的特点, 即要对戏剧舞台道具、服饰、脸谱等忠实重现, 完成对戏曲舞台灵魂的实录。同时由于国画和戏剧同样的写意艺术追求, 以国画勾勒重现戏剧舞台时也保留了同样的艺术追求。
(二) 戏剧人物形象服饰的处理
中国戏剧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多种多样, 在以国画重构戏剧人物形象的时候应注意考虑服饰衬托的人物关系, 既要求能够展现人物形象, 又要求能够体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色彩和服饰以及脸谱图案中都需要做到符合创作主题。在注意戏剧人物服饰衬托美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国画中并不能全面重现戏剧舞台, 因此在“写意”的境界上需要对戏剧人物形象的服饰使用抽象或意向的方式达到和谐写意的境界, 需要做到能在一幅画中体现戏剧的艺术魅力。
(三) 动作的处理
戏剧舞台表演讲究唱念做打, 本身具有极强的动作性, 同时具有一种延伸的趋势即动势。要以中国画表现戏剧演员唱念做打的动作就要抓住其动势, 在构图和绘画中注意表现人物的动作趋势和人物内心, 使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延展性。
(四) 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
在戏剧的舞台表演中, 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手段综合表现人物的内心。而在国画中必须通过静态的内容来表现戏剧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国画中的小写意画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渲染, 给人一种画面的动态感以达到表现人物内心的韵律之美。具体来说还可以通过直诉、暗示和比喻的表现形式。
(五) 脸谱和意境
在戏剧长期发展中, 人民群众和戏剧艺术家们已经对人物脸谱的色彩施以了特殊的褒贬之意, 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品行和性格。因此在创作戏剧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注意对色彩的把握, 做到不与人物内心和性格相悖。对人物脸谱如果一味照搬则显得呆板僵硬, 在表现戏剧人物形象时可以根据创作整体思路通过虚化写意的方式对脸谱重新创作, 达到神似而非呆板“逼真”的效果。
摘要:中国的戏剧文化与中国国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都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之上,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在文化精神和艺术创作的观念和审美上都表现出共同的民族性, 具有共同的哲学渊源和共同的美学特征, 具有同样的美学追求和相似的艺术手法,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贯通, 尤其是戏剧中人物形象的设计、脸谱和化妆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最能够体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国画作品中有很多以戏剧人物形象作为创作题材, 以“中国画”来表现“中国戏剧”, 二者均为东方写意神韵, 这种表现方式更是珠联璧合, 使中国戏画更加散发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
7.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七
关键词:现代玻璃艺术超现实主义梦幻诗意隐喻
一、现代玻璃艺术的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
现代玻璃艺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走向多元化,出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倾向,然而,它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最为深刻,另外加上玻璃材质的特殊物性等因素,因此,在现代玻璃艺术中出现了显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玻璃艺术经历了自发期(如中世纪彩绘玻璃,虽然它的本意是为宗教服务)、个人喜好期、自觉期(20世纪60年代国际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至今)。
二、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玻璃艺术中往往通过符号的隐喻形式,即运用时空重构、生命体重塑、符号重构等方式,营造一个神秘、怪诞离奇、非现实的梦幻世界,表现人的深层精神世界,满足内心本能的欲望。它具有符号梦幻性、具象性和神秘诗意性的美学特征。
三、超现实主义的玻璃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分析
(一)史丹尼斯拉夫李宾斯基(StanslavLibensky)
李宾斯基是一位典型的捷克玻璃艺术大师,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玻璃艺术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把玻璃作为表达艺术观念的媒介,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演绎玻璃艺术。他采用铸造和切割技术,开始挖掘玻璃表面及内部的光学特性。在造型上有意地安排一些孔洞、缝隙,让光线穿透,并赋予特殊的含义。如拱形系列中的《门》、三角形系列《金字塔的绿色眼睛》等作品,其中《门》拱门优美的弧度,中间开口的一线天及左右两边分开的尺度感,营造了一种诗意空间,而面积和体积、斜面与直面的协调比例则达到了几何形而上美学的标准。形而上画家基里柯说过:“一个弧中,仍然有东西是不完全的,必须而且可以去完成一一这就形成预感。由于这个原因,即使一个环也总象征某些超道德或不道德的东西。这个想法替我解释了一般的门廊和拱门总给我的一种明显的形而上之感。”又说,“超越现实的象征通常可以在几何形象中看到。例如,三角不但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当作一种神秘且魔幻般的符号用于通神学的教义里,且必定常在看它的人身上一一无论他知不知道这个传统一一引起一种不安,接近害怕的感觉”。而在超现实主义中,孔洞则指代门窗,门窗有能力“把心灵带往别处的能力”。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在《现实生活》(Lavie immediate)中写道“门开了,窗户露出来寂静的大火燃烧起来了,它使我头晕目眩/一切都是我永远也不愿遇见的生灵。”另外,门窗还有可能象征梦。在超现实主义中,门、窗是梦与神秘的非现实思想和现实思想之间的隐喻通道。
(二)保罗·斯坦卡
达利曾说过:“我绘画的唯一野心是利用精确的、最帝国主义的狂暴工具使具体的非理性意象物质化。客觀上,幻想的世界和具体的非理性世界也许如同现象的外表一样,是明显、坚实、有说服力、可认识和具有传染性的”。他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表象或许与幻想世界和具体的非理性世界存在着某些同一性,以及通过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同一性规律,将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重新排列组合在一起,重建一个似是而非的梦幻世界。在此我们来分析美国现代玻璃艺术家保罗·斯坦卡的作品,他表现自然而超越自然,将生命的神奇和瑰丽保持永恒。作品《面具、花束、人物与昆虫的生物柱》采用灯工和浇铸的工艺,对作品中的物象进行超写实的描绘,并将现实世界中的花草、面具、人物组合在一起。读者可以看懂斯坦卡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但它反理性和反逻辑、怪诞而神秘的整体效果却让读者费解、不知所云。因此,保罗·斯坦卡在创作上的构思,采用拟态,重构、象征的手法经营梦境和幻觉的效果,与达利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重塑人类精神世界的目的。
(三)斯蒂文·温伯格
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主要来自潜意识的现实。它是一种由主体对梦境里物象的解构重组,打破传统美学原则,获得一种神秘的、梦幻的意境,以产生一系列清晰可辨却又超越现实世界的物象。玻璃艺术家斯蒂文·温伯格的作品《梦幻之船》系列,他视玻璃中的气泡是玻璃的灵魂,是生命。自由的空气在一瞬间被冰封在玻璃中,形成气泡,在光的作用下,气泡变得轻盈而灵动,释放出无穷的神奇魅力,因此他以气泡表现生命奇迹,在创作中追求气泡的审美价值和内涵。船系列是艺术家回忆童年家乡宁静的海,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自由自在地摇曳,这种自由的状态正是艺术家对生命、对人生的向往。作品以抽象船体的造型为基本型,船底以冰花肌理表现波光粼粼的海面,船体里面安排了大小、高低有序的向上升腾的气泡,宛如海底世界。艺术家通过冷加工将其作品进行切割、极度抛光,利用玻璃的透明、折射特点建构一个矛盾空间,继而来营造梦幻的、神秘的意境,把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视觉上的可能性。
(四)大卫·李奇
大卫·李奇的作品具有怪诞离奇、黑色幽默的特点。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对人类的某些行为起到批评的作用。如作品《演讲者》、《奖励》都具有讽刺意味。评论家指出:“李奇的作品荒诞感伴随着讽刺空想,又富于同情心和幽默,已经与爱德华·李尔无意义的诗或艾莉丝的白日做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超现实主义评论家亚历山德里安认为“黑色幽默”是超现实主义的特点之一,这种幽默不在于本身的可笑,而在于含有悲剧性,含有讽刺的特色。
结语:超现实主义玻璃艺术对国内玻璃艺术的借鉴
8.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八
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成因及整改措施
——在县局(分公司)教育实践活动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一、对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对“四风”的认识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举措,是凝聚党心民心,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当前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段时间以来,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题教育、辅导讲课的同时,自己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在作风方
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局、省市局领导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示精神,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四风”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受了一场深刻的党的优良传统的再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的再武装。同时,在重温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联系思想实际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的理解,增强了为民务实的价值追求,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团结拼搏,务实奋进,组织和带领分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打赢攻坚战,跑好接力赛,凝聚正能量,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烟草行业处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又处在党检验群众政策效果的关节点上,是党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重要执行者;处在掌握国有经济资源独特使用权的特殊位置,是党调节社会经济利益的直接受力点,“权”、“钱”、“利”的集中地,处在受众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焦点上。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新格局,思想文化多元化,各种矛盾凸显的复杂形势,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政策,反对以形式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四风问题”,正确处理好复杂的内外部矛盾,保证企业税利增长10%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重大,责任重大,考验也重大。因此,在行业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迫切需要,而且十分必要。作为
一名党组成员,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高度重视,主动融入,严格标准,扎实推进,而且更要带头旗帜鲜明地坚持反对“四风”,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凝聚清风正气正能量,确保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受到洗礼,得到提升,让组织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
二、“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投虚务虚,是“四风”之首。反对“四风”,首要的是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能有效地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
(一)形式主义问题在本单位的表现
1、管理问题。形式主义的表现是多重性的,不仅反映在重大政策问题上,而且表现在每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上。如企业文化管理问题。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文化管理的特征是企业愿景、企业目标、企业理念等文化管理要素,通过员工的高度自觉和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高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由发展的境界,这种高度自律、自觉、自我管理的状态,是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但现实生活中社会风气、人文环境、员工素质等都制约着这一理想化目标的实现。现阶段加强企业管理仍然要靠先进的机制和规范完善的制度,而不能仅仅是制作几幅了牌子,装饰了几块板面,总结了几句话,印发了几期画册,就说成是加强了文化管理,这种形式主义既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又违背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等。
2、执行力问题。执行力不强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今年,烟
叶面积要降下来,卷烟销量和结构要提上去,这“一上一下”的目标要求,不仅是对上级工作部署的落实不落实问题,更是考验一个单位执行力强不强的问题。
3、制度建设问题。制度是铁、是钢、是规矩、是原则,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必然导致管理的漏洞和工作的不到位。一些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重新修订或废止,并不断加以完善,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这样,职工群众才能信服,且自觉地遵守,才能真正地实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靠制度办事管理要求,才能更好地规范权利运行,更好地实现企业规范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二)形式主义问题在本人分管部门的表现
1、推诿扯皮问题。个别部门之间互相不够协调,工作交叉部分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
2、“等、靠、要”问题。对某项工作任务,哪怕是常态化工作,个别部门不是主动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而是等着领导教方法、说措施、给政策。
3、状态不佳问题。个别干部职工缺乏激情,作风疲沓,无私奉献意识、艰苦奋斗精神不浓。
(三)形式主义问题在个人自身的表现
1、学习不够深入。在思想上有重经营,轻学习问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不系统,特别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工作实际,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创新等方面
做的不够,工作一般化抓法,不够与时俱进。
2、能力不足。由于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思想理论水平、业务技术水平都有些落伍,指导工作,创新管理的能力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感到知识恐慌和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三、形式主义的成因及危害
(一)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通过近段以来的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理想信念、责任意识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和提升,对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形式主义之所以在单位及个人自身上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学习不够,思想认识模糊。
(二)形式主义问题的危害
形式主义不仅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更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会失去广大职工群众对党组的信任。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就是反对形式主义。
四、下一步改进的措施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工作中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努力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新理念,是一个不断渗透与吸纳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名党组成员,一名班子成员,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目标水平。做到:
(一)按照“深学”的要求,全面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再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按“细查”的要求,深入查摆自己和自己分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认清“四风”危害,并认真加以整改,以良好的形象,过硬的作风,取信于职工群众。
9.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九
昨天,新华社报道了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的指示,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新表现?
1.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2.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3.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4.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5.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6.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7.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8.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9.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10.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10.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十
关键词:园林设计;艺术手法;方案表现
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一)观赏性原则。生态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目的是体现观赏价值,人们在观赏生态园林中,比较注重美感和艺术特点,如此增加植物配置的压力,促使配置上,必须达到最基本的观赏目的。增加生态园林的美学价值,即可起到观赏效果,促使人们可以观赏到“四季交替”“美轮美奂”的元素配置。
(二)平衡原则。植物配置的平衡水平,可以彰显生态园林设计的温柔,避免受到叶茂繁枝的冲击影响,实际植物配置中过多运用浓色调或庞大工艺,会导致生态园林呈现无规则的状态,不利于体现生态动感中的静态美,所以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必须遵循平衡原则,给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园林环境。在“论园林设计的要点”中也有详细介绍。
二、景观构成要素的表现形式
以手绘的形式表现景观场景时,无非表现的是景观构成要素,分解整个手绘效果图,包含了这些要素:植物要素、山石水体要素、构筑物要素、地形道路铺装要素、景观小品元素、配景元素(人、车、云等),只要每个景观要素能够美观的表达出来,再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效果图,不同的景观要素组合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氛围,因此掌握景观构成要素的手绘表现非常重要。
(一)植物的表现形式
植物是整个景观效果图里,占画幅面积最大的部分,因此掌握植物的手绘表现形式非常重要。然而乔木、灌木、草坪在手绘表现时方法各不相同。在表现乔木平面时,主要用圆形的轮廓形式或分枝形式表现,在表现乔木的立面、剖面或透视时,可以采用整体树木的画法,即整体表现圆球形、圆锥形、尖塔形、伞形等树型,也可以采用树干与树枝的画法,画出树干与树枝的外轮廓,而第二种画法更加生动自然。在表现灌木时,因为灌木没有明显的树干,主要采用外轮廓的形式表现其栽植的范围,用组合重叠的圆形或曲线来表现整形灌木或自然式灌木,通过区分灌木的受光面与背光面来加强灌木的立体感。在表现草坪时,可以采用打点形式、小短线形式来表现草坪,其颜色应与乔木、灌木区分开。不但是绘制好每一棵植物,而且需要高中低层次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营造不同的植物组景,四季皆景。这样以来,乔木、灌木、草坪既有形态、颜色、大小的区分,又展现了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能营造出不同的花境效果。
(二)山石水体的表现形式
山石水体通常为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景观节点,可以重点表现。山石通常用粗犷硬朗的线条勾勒出外轮廓,用不同的笔触与线条来表现山石不同的纹理,有棱角分明的,有浑圆的,再以深灰、中灰、浅灰马克笔来表现山石的体积感与厚重感。在表现水体时,水面可采用线条法、等深线法、平涂法和添景物法等多种表现方法,多采用浅蓝色表现水面。其线条要疏密有致,并且可以通过增添水生植物、驳岸、亲水平台、码头、船只等来进一步营造水域氛围。水面也有动静之分,表现静水水面时,主要以平涂为主,给人宁静、幽深的感觉;表现流动的跌水时,可以有明显的笔触感,给人动感、轻快、震撼的感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水面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氛围。
(三)构筑物的表现形式
构筑物也是景观场景中经常出现的部分,它具有点缀景观、观赏风景、组织游览路线等功能,尤其是亭、廊架、景墙等在景观中更为常见,需要先抓住构筑物的大体轮廓,再描绘出细部,表现出材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构筑物与整体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比如构筑物是否为整个场景中主要表现的景观,构筑物与水体的关系是否协调,构筑物与植物造景是否协调。
(四)地形道路铺装的表现形式
地形道路铺装也在景观中无处不在,地形显示了竖向设计方面的考虑,高低起伏的地形让空间更具有层次感,道路起到组织空间与引导游览的作用。在绘制道路平面时,道路象脉络一样,将各个景观节点串联在一起,采用蜿蜒起伏的曲线形式,而地形则需要采用等高线的形式来表现。铺装样式则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几何形式也可以是图案形式,也可以融入各种人文元素,增加景观游览的趣味性。在绘制效果图时,需要把握好地形道路铺装的透视关系,表现出近大远小关系,以及地形的高低起伏关系,画面才具有层次感。
(五)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即景观雕塑,是公共景观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多位于在广场景观节点中心,它是视觉的焦点,体现了文化,烘托了主题,使场景富有情趣。不同的造型、材质、立意的雕塑都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疏密有致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明确的黑白灰关系,重点突出景观雕塑,同时需要注意它与周围景物之间的协调关系,虚化周围的景物来衬托景观雕塑。
(六)配景要素的表现形式
配景要素主要指的是人物、车、云、园灯、园椅、宣传栏等,它既能丰富画面,又能反映出其它要素的体量大小。其中人物与车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抓住其主要外形特征,具有很强的符号化与图案化特征,多采用鲜艳的颜色或直接留白的形式,起到衬托主景的作用。云彩可以用彩铅或马克笔来表现,笔触要有虚实浓淡变化,衬托出一朵朵云彩。园灯、园椅、宣传栏等既有实用功能,又能装饰美化环境,其造型、色彩、尺度一定要与环境相协调。配景主要应当起到衬托的作用,切勿喧宾夺主。
总之,掌握这些景观构成要素的形态、色彩、质感等手绘表现形式,绘图就成功了一半,再通过美学原理将这些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完整的画面效果。
三、构成艺术基本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
具体应用
构成艺术包括点、线、面、体、色彩与空间六大基本要素,构成艺术即是将这些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组合。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即是将点、线、面、体、色彩与空间概念性要素进行物化,置换为风景园林设计内容,如山石、地形、植物、水体等,这些要素具备生态属性,同时发挥着审美功能与象征功能。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塑造出抽象美,提高园林观赏性与美感。
(一)点属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形态基础
所有事物均是由点构成的,而在设计领域,点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点,更代表着体量相对较小的艺术形态。在艺术设计中,点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点可以代指园林中独立的艺术雕塑、某个应景的盆栽植物,也可以代表一个建筑,或耸立于草坪中的重要景观植物。点是所有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点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并对重点园林景观进行强化表达,同时起到引导参观者行进路线的作用。点的设计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性内容,可以有效设计出风景园林动态艺术美,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线属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视觉语言
线由点构成,无数连接在一起的点即构成了线。而线又可以分为直线与曲线两种形式。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将直线分为垂直线、斜线与水平线;将曲线划分为自由曲线与几何曲线两种形式。其线条表现方式不同,给人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也各不相同。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常通过直线的设计与应用给人宏伟壮观之感,通过轴线的强化,增强园林景观场地的仪式感及庄重感。
(三)面属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
面是点与线的组合,风景园林面的形态蕴含着点与线的具体表现,面的设计与应用对整个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效果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面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主要分为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大面的设计与具体景观区域中景观物体的小面的设计。在大面的设计中,首先是对风景园林规划区域、面积进行研究,并制定出满足园林功能及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对园林要素组成进行合理分配,然后通过景观节点与景观轴线将风景园林景观面连接为一体,从而构成整个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感。因此,在构成艺术基本元素面的应用中,因其规划设计不同,面的表现效果不同,其美感形式也各不相同。如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直线形面,则可以营造出一种有序简洁的美感,应用曲线形面则可以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美感。在小面的设计中,指的是在具体风景园林设计区域中,通过景墙、植物墙、或连续阵列的景观构筑物形成一定面积的景观效果,从而使参观者的景观视线得以适当遮挡,而不致一眼望穿,亦或可以通过景观面的排列,对参观者的景观视线进行引导或衬托,从而突出重要景观点。
(四)体属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三维形态
构成艺术基本要素中的“体”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则是随处可见的,大到景观构筑物、特色景观雕塑,小至花池、座椅,都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体”的运用,它通过多角度艺术美感的展示,使游客可以从立体的角度对景观进行观察,其视觉效果更为突出。同时,体相对面更容易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因此,在构成艺术中体的应用可以展示出多种形态,通过“体”的应用,使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五)空间属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视觉要素
空间包括色彩、立体、平面三个方面的视觉要素,是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三位体。构成艺术基本要素空间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园林内部的基本要素进行组合,通过各项基本要素的构建,组成具备较强层次的空间感,体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美感,如将通过乔木、灌木、草坪层次的区分及围合,增强场地空间感,区分使用功能等手法,都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的常用方式。
四、结语
只有掌握了景观构成要素的表现技法,以及把握好美学原理的运用,才能在方案阶段与效果图阶段绘制出优秀的设计图与效果图,进而更好的展现方案设计的特点,让视者更直观的读懂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与想法。
参考文献:
[1]刘小洋,金晓玲.手绘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04).
[2]谢尘.完全绘本室外设计手绘效果图步骤详解[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10).
[3]胡长龙等.园林景观手绘表现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8).
作者单位:
11.浅析女性主义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 篇十一
一、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表现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 国产电影在拍摄初期, 对于女性角色的表现主要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 以男性的眼光去树立和表现女性角色。这种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在无形中被淡化了性别身份, 其身份的表现更加像一种政治符号。伴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电影事业也逐渐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的推进, 国产电影的创作空间与以前相比更加宽松。在这种情况下, 女性导演的崛起使得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电影中开始慢慢摆脱男性主义的影响, 个体意识和性别身份变得更加鲜明。近些年来, 国产电影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开始自主表达其诉求, 特别是在价值取向、意识构建与话语运营方面, 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女性电影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女性主义因素。
(一) 国产电影中的传统主义女性形象
无论是国产电影发展初期还是现在, 传统女性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女性形象之一, 在各类电影题材中屡见不鲜。传统女性形象在电影中主要以家庭为轴心, 其角色一般是女儿、妻子或母亲。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很多时候传统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被各种外在的身份和角色所消融。
(二) 国产电影中的物质主义女性形象
物质主义女性形象更多地出现在近些年来的国产电影当中, 主要是指那些为了金钱和物质而放弃自我的女性角色。国产电影中的物质主义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那些抵挡不住物质诱惑而丧失本性的女性形象。二是为了事业、爱情或者其他欲望而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三是那些为了生存或者生活而牺牲自我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角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是一种“商品”或叫“消费品”, 在她们的意识当中物质、金钱或欲望的诱惑被畸形地放大, 嵌入精神和肉体, 最终无法自拔。
(三) 国产电影中的独立主义女性形象
随着女性意识的苏醒, 国产电影中的独立主义女性形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独立主义女性形象最重要的价值观, 就是追求自我独立, 为自由意识以及个人理想或正当权益去奋斗和抗争, 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近年来的国产电影中, 独立主义女性角色表现出女性自立自强特点, 他们在奋斗中摆脱男权社会的影响, 与传统主义女性形象和物质主义女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中国时尚杂志中的女性主义表现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中, 女性杂志被看作是在男权社会背景下, 站在男权主义的视角下, 使女性以消费者而非劳动者的角色出现, 不断加深传统男女两性形象关系, 使女性接收男权社会的规范, 以期达到限制女性争夺社会权利的目的。在一些学者看来,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女性杂志与女性主义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世俗的偏见, 其思考角度也不够缜密。
(一) 女性身体是时尚杂志永恒的话题
中国女性时尚杂志在意识导向上, 几乎全都是按照现代流行的女性审美标准, 引导女性读者去消费美丽与时尚。在女性时尚杂志中, 女性的美被定义为身体上的美, 因此女性身体被当中永恒的话题, 女性时尚杂志也在有形或无形中为女性读者营造了一种价值危机环境, 并鼓励和诱惑读者将年轻、丽容和美体当作自己的追求的目标, 使其不断追求身体上的价值。
(二) 女性时尚杂志从根本上是白领阶层的自述
白领女性是时尚杂志最大的消费群体, 女性时尚杂志在内容和形式的编辑上也几乎都是按照白领女性的价值标准, 为其“量体裁衣”。因此, 女性时尚杂志从根本上说是白领女性的自述, 白领女性通过阅读时尚杂志使其自我价值认同得到发挥的空间。女性时尚杂志中描绘的白领阶层的理想状态, 主要是通过高额的物质代价而换取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三) 女性时尚杂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女性的想象性满足
尽管女性时尚杂志是白领阶层的自述, 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他非白领阶层的普通女性对其它的狂热追随。女性时尚杂志中美轮美奂的画面以及精心设计的文案对普通女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心灵冲击, 为她们描述了一副白领阶层或富裕女性的诱惑画面。内容中烘托出的“格调”,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女性的想象空间, 并在无形中不断引诱着普通女性向着时尚杂志中所描绘的生活状况前进。普通女性在时尚杂志的影响下, 已经不再满足与物质所带来的使用价值, 进而转向为争取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和象征价值。
三、结论
女性主义在现实中的表现与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文化环境表现出更大包容性和开放性, 男权主义视角和观念开始有了复苏和蔓延的趋势。这在大量的文化产品中, 被表现为贪婪和欲望的象征, 在受众的意识中树立和强化了性别歧视的刻板成见。因此, 研究女性主义在大众文化的关系, 可以使我们以更加客观公正的视角看待女性形象, 站在独立的角度来思考许多社会问题。
摘要:女性主义理论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的概念传入到我国,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大众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文章从研究大众文化入手, 通过分析女性主义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来探究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更深层次的关系。
关键词:女性主义,大众文化,电影,女性杂志
参考文献
[1]庄鹏.浅议大众媒体对女性主义的误导与修正[J].品牌, 2015 (3) .
12.官僚主义表现 篇十二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不够。习惯于坐办公室听基层干部汇报,不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特别是在一些政策制定中听取群众意见不够。各常委包抓贫困户和党建联系点,基本上是有要求了去一下,主动去得少,去的次数少,不敢和群众交朋友,不愿去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扶贫不精准导致有10—20%的扶贫对象不是真贫困,伤了群众心,淡了鱼水情。
二是担当精神不强。工作中遇到社会乱象和有违纪苗头的问题,在处理过程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哲保身,没有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下重手。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我们早就知道,但考虑到有上级牵头部门,就一直在等待观望,结果给全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抓基层组织建设不够,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个别村干部损公肥私、与民争利,我们没有采取果断组织措施,导致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影响全区和谐稳定。
三是对街道和一线干部职工关心不够。对基层和干部压担子、提要求、定任务多,事前教方法少、事中指导少、事后批评多。对干部特别是对偏远落后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的干部交流等方面,虽然有想法,但一直没有很好落实。魏寨、砲里等偏远落后街道吸引不来人,留不住人,机关还存在有编制缺人员现象。我们虽然制定了科级干部交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
四是干部队伍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干部队伍管理上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责任追究喊在嘴上多,落在身上少,板子举得高、落得轻,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部分党员干部怕惹麻烦不敢和企业交朋友,企业所办事项稍有瑕疵,不是替企业想办法,而是美其名曰“坚持原则”而断然拒绝,出现“廉而不勤”新官僚主义倾向。
13.“四风”问题主要表现形式 篇十三
形式主义:
1、没有长远眼光,没有大局观念,在出思路、做决策、抓落实过程中,只算小账,不顾全局
2、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敢打头阵、不敢当尖兵
3、疲于应付,捏造数字,降低工作标准
4、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工作一团糟
5、版面多、标语多、打扫卫生多,就是工作成绩少,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少,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致富的能力少
6、搞面子工程,只做地上文章,不做地下文章
7、顾及面子,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浮光掠影,没有深度
8、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思进取,工作上没方法,甚至把不懂、不会当借口,推卸工作责任
9、只讲原则,不讲灵活,死板硬套
10、下基层工作、调研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与村干部见面,不与群众接触
官僚主义:
1、态度冷漠,不负责不作为,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2、服务意识淡薄,说官话、打官腔
3、在位不在岗,群众办事跑几趟找不着人
4、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接待群众不热情,服务群众不主动,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
5、选人用人方面不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有违背群众意愿的现象
6、接待来访群众,尤其是对待信访老户时,缺乏耐心,不讲方法,甚至激化矛盾
7、蹲点不入村,驻村不入户,直接面对群众少,听取群众意见少
8、工作虚于应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哄二拖三唬”
9、责任心不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触及矛盾,不愿解决难题
10、怕得罪人,不敢动真碰硬
11、处事不讲原则,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划小圈子、搞小团体,为人八面玲珑,处处投机钻营
享乐主义:
1、安于现状、贪图享受,缺乏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
2、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背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3、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追求潮流
4、上班不见人,值班不在岗,纪律松散
5、不了解政策、不钻研业务,对问题理不清、说不明、处理不好
6、上班时间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网购
7、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工作多干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就满腹牢骚
8、调整岗位挑肥拣瘦,稍不如意就发牢骚,工作消极
9、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10、消极怠工,不想事、不干事、图清闲
11、上班来得晚,下班走得早 奢靡之风:
1、勤俭节约观念不强,单位灯长明、水长流、电脑长期不关机
2、公车私用
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
4、超标准接待
5、以公务灶名义安排不属于公务范畴的接待
6、到营业性食堂就餐现象
7、借工作关系增进“友谊”,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消费档次越来越高,宴请范围越来越大
8、公款报销个人费用
9、追求物质享受,放松自我约束,视俭朴为寒酸、把奢侈当气派,丧失原则
14.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十四
关键词:具象表现主义,现实生活,艺术流派
具象表现主义下的艺术流派, 不仅是写实,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应该说, 具象的表现主义是较为开放的理论体系, 其倡导一种特立独行的观看方式, 也就是观看者要将其原有的所有理论和经验抛之脑后, 然后利用现象学来思索自己看到的美术作品中的现象, 从而实现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上的超越。换句话说, 具象表现主义就是引导观看者使用一种全新的观察事物的方式, 能够精神的力量来感知事物。而现在, 也已经有了大量的具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一、表现主义概述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 已经逐渐成为现在引领世界的艺术潮流的主要艺术流派。这个词汇诞生于20世纪初的欧洲地区。由于在当时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的作品脱离了当时风靡的印象派化作, 自成一派, 作品真实性和还原性较高, 之后便诞生了表现主义这个艺术流派。现在, 表现主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绘画方面了, 也发展到了电影、音乐、建筑、戏剧等多个领域。
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一般着重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色彩, 从而忽略描写的对象的外形形式, 通常艺术家们会利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无助与恐慌等情感, 因此, 表现主义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是低沉的黑暗的, 而很少有表达欢快、愉悦的情感。20世纪的表现主义作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这些作品的风格都是无视传统、无视规则, 当然是更加无视世俗的眼光, 追求淳朴、精致的质感, 力求艺术作品的间接、热烈和明快的风格。
二、具象表现主义的概述
具象表现主义的思想中带有强烈的艺术思想和哲学精神, 对于具象表现主义来说, 不仅是单纯的应物象形, 也不是将各种艺术形态简单粗暴地嫁接在一起, 而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形象作为艺术的载体, 使事物和事物之间有根据地交流。具象表现主义倡导观察可视的世界, 注重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同时, 还以现象学为基础, 将现象引导到内容中去, 从而寻找事物的本质和真谛。而具象表现主义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和理论主张, 对于事物的观察得出自身的结论;二是认为艺术并不存在于现实, 而是存在于精神, 也就是说艺术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 而是人的大脑中的一种反应, 是一种境界;三是虽然是具象的概念, 但是其概念本身就有一定的抽象性, 具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中涵盖的精神内涵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四是打破陈规, 利用各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情绪。在具象的表现主义风格中, 通常都是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大量投入到作品之中, 使作品的主题思想一目了然, 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三、具象表现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作为20世纪初兴起的艺术形式, 具象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已经逐渐与现代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绘画作品, 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具象艺术”。现在的具象表现主义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 绘画、文学、建筑以及设计都能窥见具象表现主义的身影。
具象表现主义是一种超现实的艺术风格, 现在也已经被运用到了建筑领域。例如坐落于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的规划展示馆。这栋建筑具象地表现了一只透明的提琴和一架黑色的三角钢琴组合。提琴用透明玻璃和金属支架构成, 充当了这栋建筑的入口;三角钢琴的底部由“琴脚”架空, 上层开出了一个大小适中的长窗;而掀起的钢琴顶板就成为建筑的露台。这栋建筑的外观可以说是十分浪漫的, 其中蕴含着十分浓厚的具象表现主义色彩。这种具象表现注意色彩与其“正派严肃”的功能作用是不符合的。但是, 仍然不能否认, 这栋建筑具有极其浓郁的艺术氛围和革新思路。这栋建筑应该可以算作是具象的表现主义与现实的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之作。
像此类的建筑在我国并不少见。建筑审美, 一直是一件众说纷纭的事情。而现在的时代潮流要求的创新和发展, 也使建筑行业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尝试。在现代的建筑行业中, 越来越多地融入具象表现主义, 使建筑领域也具有了艺术色彩。这种具象表现主义的建筑无疑能够推动建筑行业向新的领域快速地发展。
四、结语
具象表现主义最早是美术作品中的一种超现实的表现形式, 而现在已经逐渐融入人们新的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现代的具象表现主义更多的则是表示现代生活中的日常。具象表现主义作为发展历程并不长的艺术形式, 会在未来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忆周.“以心观物”的求真——论现代具象表现绘画的“现象学”定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4 (3) .
[2]齐中凯, 纪怀禄.以表现主义方式存在——信息时代的新表现主义建筑[J].世界建筑, 2005 (4) .
15.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 篇十五
关键词:玻璃艺术 环境设计 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1104-02
第一章玻璃艺术的概念与应用历史
1.1 玻璃艺术
从玻璃悠久的发展历史看,目前玻璃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并且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材料。玻璃艺术是以玻璃材料为载体平台的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范围内都有玻璃艺术发展的历史痕迹。
目前应用于各类设计中的玻璃艺术大体可以分为饰面玻璃、节能玻璃、结构玻璃和其他玻璃制品这四大类。
饰面玻璃:指的是以玻璃为设计元素,在空间中进行设计。可以是以玻璃为视觉中心点的艺术形式,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也可以是通过玻璃本身具有的颜色,质感,形状等因素,所表达出的美感,进而应用于环境空间之中。例如:哥特式建筑中的彩绘玻璃窗。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进行组合后,形成五彩缤纷的玻璃窗。
节能玻璃:指的是以玻璃为节能材料,通过玻璃自身组织结构的改变或外在的加入某种物质,进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例如:位于沈阳建筑大学的中德被动式节能楼。此节能楼采用真空玻璃,使玻璃的传热系数达到或接近各种形式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
结构玻璃:指的是以玻璃材料,作为建筑中某一部分的外围结构材料出现。(图1)通过玻璃进而架构整个空间。玻璃材料以其通透性和可塑性,在建筑中作为结构材料的出现,替代了钢筋混凝土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建筑模式。例如:沈阳中街步行街中的,苹果大悦城店。其建筑整体外立面采用,整体玻璃结构,玻璃与玻璃之间无任何任何悬挂或支撑物结构进行交接。从整体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玻璃作为结构材料的使用,将建筑风格变得更加简约,将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风格推向了极致。
玻璃制品:指的是各种造型独特,颜色多变的玻璃材质的艺术品。早在春秋末年,越王勾剑的剑格处,就镶嵌玻璃材料。而如今玻璃材料更是应用广泛。例如喝茶所使用的隔热杯。其使用玻璃进行艺术的造型,在满足原来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艺术的造型,进而满足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
1.2 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历史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起源与发展,开拓与进取,更有它的应用历史。20世纪60年代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掀开了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新篇章。由于工作室玻璃的生产,成功地解决了玻璃用于个人创作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使玻璃艺术成为表达设计师艺术观念的媒介。玻璃被用于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表达情感、以及思想和各种各样社会所反映出的问题。玻璃艺术的形式、情感和意识成为玻璃作品的内涵。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并建造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图2)贝聿铭借鉴了埃及金字塔的结构造型后,根据玻璃制品特有的属性,利用钢架结构为支撑,玻璃为主要填充材料,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为地下展厅提供了良好的光源。从功能上看,采用玻璃材质建造博物馆,解决了展厅的采光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外在美观的角度看,采用玻璃材质创造性的打破了传统宫殿式的博物馆美术馆建筑形式,具有新意。
第二章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结构形式分析
2.1 玻璃艺术应用于地面
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后,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越来越突出。玻璃地面具有简洁抢眼,形成空间领域的突出的视觉焦点,成为整个设计的亮点的作用。在一个日益拥挤的生活空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空间的具有通透性。玻璃地面,尤其是在设计中,有很强的方向性,纵横交错的玻璃带,强调了设计空间划分。
2.2 玻璃艺术应用于天棚
玻璃具有通透性好,耐压性高的特点。因此,玻璃常常用于天棚的制作。(图3)从整体上进行观赏,通过玻璃材质制作的天棚,简洁,美观。从功能上看,因为玻璃具有通透性,如果应用于地下停车场中,可以使室外的太阳光引入室内,使原本阴暗,潮湿的室内,变得明亮。减少室内灯光照明,进而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从艺术角度上看,利用天棚的高度差,对环境空间进行分割。通过利用高度差的变化对空间进行分割,充分利用了光影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如顶面采用玻璃材料,利用人工光线可设计不同的立体图案,不仅在视觉上将空间划分两个层次,扩大了实际使用空间面积,而且丰富了室内空间的造型效果。
2.3 玻璃艺术应用于栏板与外立面
以前老旧居民楼的阳台或建筑外墙设计,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造成了室内采光不足,视野不开阔等弊端。而玻璃的应用解决了混凝土墙不透光,阻隔视线的情况。通体的玻璃幕墙,通透的玻璃栏板,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通过玻璃与钢结构的结合应用,使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栏板与外立面。
第三章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功能形式分析
3.1 玻璃艺术的空间限定
空间是由物体的限定而形成的,可以分为横向的空间分割和纵向的空间分割。前者是通过借助各种材料结构的平面进行空间限定的,而后者是通过地形的起伏和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空间组织。玻璃艺术的质感和肌理的不尽相同,营造出来的空间气氛,形成的空间风格也不尽相同。
nlc202309011136
空间的分割有虚有实,玻璃以其独有的特性,可以使用分景,借景,漏等方法,使风景隐约可见,创造出虚实相生的空间。(图4)基于空间的安排组织,统一和变化的节奏和韵律,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3.2 玻璃艺术的纵向空间分隔
纵向分割也指的是围合,即是指立面。立面的物体会限制人的行动范围与活动空间。例如日本的北方公寓邻里花园。原本整体的空间形态,却通过玻璃形成了连续的长条空间。并且巧妙地通过玻璃艺术的创作手法,创造了以玻璃围合空间,这种艺术手段所形成的隔间花园。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进行围合,形成一年四季之色。玻璃其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使得四个独立的空间,都可以自由的延展,就如一年四季的变化。
3.3 玻璃艺术的横向空间分隔
玻璃和其他材料一样,都具有横向分隔空间的功能,装饰功能等。但玻璃材料具有透光性,隔而不断成为玻璃与其他材料相区别的地方。用玻璃横向分隔空间,可以使空间有悬浮在空中的奇特感受,自在灵活多变。光影互动中,空中结构时而幻化为朦胧,时而有极具立体感。
3.4 玻璃艺术在视觉中形成空间焦点
“點”是作为基本元素,存在于视觉感觉之中,是整个空间形态构成的基础。玻璃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纹理和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态。成为视觉环境的中心点等。玻璃具有色彩斑斓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变幻多端的造型。站在阳光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人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风景和含义,吸引人们的视线,成为环境空间中的重点。
3.5 玻璃艺术在空间中的延展性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形和有形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使用玻璃艺术是无形的静态表现方式和有形的动态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显示空间的虚实之感。通过玻璃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光的透光性,表现出了玻璃无形虚幻的形式。玻璃的实体形态与玻璃材料本身形成一种虚实对比的形式。利用各种元素进行空间组合,形成的各式各样的造型设计。
第四章玻璃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4.1 玻璃艺术的形与色
形状和颜色是材料来表达自然美丽表现手法,它决定物质的存在形式,影响着材料的组合规则,这也决定了材料的的表达方式。玻璃在融化和凝固的过程中,被塑造而成各种不同形状。玻璃总是不缺乏颜色的支持。玻璃通过本身的颜色形态也好,或是经过加工处理而形成的缤纷多彩的形态也罢,所有的方面都显示出色彩的的丰富表现力。(图5)
4.2 玻璃艺术的光与影
室内空间设计是对空间界面进行划分、布局的过程。玻璃材料最早应用于建筑领域,既对室内空间的围合。在室内设计中,以玻璃为载体,对空间界面的重新划分。玻璃材质以其透明性在室内空间中进行应用。并且结合自然光线的反射,形成了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此外,玻璃自身色彩的变幻,促进了空间的整合性。使室内空间不再出现棱角分明的界限,使室内空间在玻璃及光线的结合中,极大提升了室内空间的氛围。影的出现,是光作用于具体物体而使之模糊化的展现。
4.3 玻璃艺术的质感与肌理
质感是不同的表面纹理,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反映在人的感觉上,分为触觉的一部分,和感觉上的一部分。
肌理是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的纹理,是材料的一种结构元素。按人的知觉感受,以及包括对材料表面特征认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摸材料表面结构的触觉肌理;按材料表面形态的构造特征,分为自然肌理和再造肌理。
第五章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对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各种应该方式。通过各种艺术设计手法,塑造出一个个具有内涵的空间设计。其次,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了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各种形态变换方式。为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再次,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玻璃艺术作为空间组织结构元素,其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特点。玻璃艺术所组织起的空间,时刻处于变换的状态,新颖独特,引人注目。还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割空间或连接空间。然后,根据玻璃艺术在不同的室内空间位置、作用,分析玻璃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方式。通过对玻璃不同种类的基本性质的分析与归纳,根据使用的情况确定适用与室内空间的种类。
16.四风方面问题表现形式 篇十六
(部分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表现和原因)现阶段,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迟滞了各项工作的优质高效推进。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个四方面。
“慵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一些干部开展工作不积极,每天庸庸碌碌、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工作上不求创新,不思进取,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敬业精神不强,等靠要、混日子的思想严重。
“倦怠”——疲于应付缺少激情。一些干部由于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不能很好地统筹协调,导致每天东奔西跑、疲于应付,过早地产生了职业倦怠,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失去了干事激情。
“浮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一些干部不深入基层群众,不注重学习研究,导致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下,缺乏处理问题随机应变的能力,对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淡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干部做事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分得十分清楚,对待自己的工作不遗余力,对待责任范围外的工作不管不问,一副“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通过深入分析,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宗旨观念淡化。没有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经营,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和包袱,认为干工作是谋生手段,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干不行,干了又感觉乏味、痛苦,因而敷衍了事,麻木不仁。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工作标准。思想狭隘保守。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理想,缺少学识,受传统思维的局限,习惯于常规套路,习惯于定势思维,不积极主动学习,不能独立自主地想事、谋事,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
缺乏大局意识。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小利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看事情、想问题,大局观念、整体意识严重缺失。不善于或不愿意与人交流合作,工作中出现问题,不愿意承担责任。
17.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 篇十七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10种表现!
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四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五是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六是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七是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八是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九是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十是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推荐阅读:
形式主义十种表现总结08-29
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08-17
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09-16
音乐的表现形式二10-09
表见代理的类型及现实表现形式论文07-22
学习“非法宗教的23种表现形式”心得体会11-02
浅谈扶贫中的形式主义06-14
社会工作督导形式06-10
小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讲话形式)10-11
202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形式分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