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共12篇)
1.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 篇一
2018年虞城高中高三作文材料
(二)河南农民工黑板励志留言成“开学第一课”
本报讯(记者余嘉熙)连日来,一段留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室黑板上,落款为“农民工致所有的莘莘学子”的励志寄语,经网络大量转发和媒体报道后让无数网友感动不已。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写下这段话的,是暑期在该校进行维修施工的开封兰考籍45岁农民工刘远华。留言虽然不长,却句句敲打人心,充满正能量。
特殊的身份,特定的情景,这段留言让学校师生如获至宝,成了全校开学最生动的第一课。“让人感动,更让人震撼!”8月23日下午,学生报到时,第一个发现这段留言的河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10班班主任裴亚楠说。
感慨之余,裴亚楠把黑板留言拍成照片并发布到老师微信群里,老师们纷纷留言并转发到朋友圈感慨道:“一位可爱可敬的工人,为新学期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情真意切、原生态励志教育课!珍惜吧,孩子!在奋斗的年龄不能选择安逸!”“没有条件读大学的农民工,他们的心声对城市的孩子启发教育意义更大!”
时间回到8月21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维修施工的刘远华粉刷完墙壁后,劳累了一整天的他在教室里临时休息。在这所全省最好的中学里干了20多天的活,刘远华被学校的学习氛围感染,看到年轻的学生们朝气蓬勃,非常想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好时光。
“我们休息的时候,正好在朋友圈看到这几句话,觉得很激励人,正好在教室,就想着拿粉笔把这些文字留下来,希望这里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努力奋斗,多学习知识。”在场的工友觉得刘远华写得不错,就拿起手机给他和黑板合了张影。照片中,刘远华眼睛里泪光闪现。
原来,刘远华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又需要照顾弟妹,作为兄长的他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一干就是20多年,而多年的漂泊不定,让他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性。刘远华说,自己一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当年没有抓住学习的机会,非常后悔。
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刘远华说,他现在正自学空调维修,希望看书学习充实自己,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找到一份更稳定的工作。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时间就是知识,不负当前美好时光”。
唯有文化滋养,七夕节才能历久弥新
七夕近在眼前,昆明的鲜花市场再一次迎来销量井喷。花商们集聚花市,摩拳擦掌开始了新一波市场营销。与此同时,玫瑰花价格也是节节攀升,批发价普遍比平日上涨了一倍以上,零售价更是翻着倍上涨。众多商家早在一周前就开始“备课”,推出各类特色品种和优惠活动,鲜花预订量逐日递增,七夕“浪漫大战”已然打响。(中国新闻网)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我国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在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于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佳节,不知从何时起被包装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更是在媒体的渲染和商家大张旗鼓的宣传下被贴上了商业的标签,催生了“浪漫经济”,由此成为了名正言顺的”购物节”。据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浪漫经济大数据报告》显示,送鲜花、吃大餐、看电影、休闲娱乐是七夕主要的活动方式。鲜花外卖日订单量较于平时大增347%,单均消费230元;电影方面,总体日订单量较平时大涨55%;酒店、餐厅、外卖、旅游景点等等项目,均会在七夕来临之际放出”大招“,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买买买”,商家的花式营销让各项订单陡然上升。
不置可否,商家借助“七夕”传统佳节搞促销、推出特色创意产品的确调动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刺激了消费,为经济注入了一丝活力,但七夕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却被人逐渐遗忘。提到七夕,人们只会想到“情人节”,并打着“过节”的名义送礼物、聚餐、看电影等,牛郎织女的传说早被抛诸脑后;问他们七夕的传统习俗是什么,更是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出来。重物质形式而轻内涵精神使七夕本身的传统气息逐渐消失。就在前一天,“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上了热搜,给广大网友们上了一课:在中国古代,七夕与爱情无关。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也是最早有记载的。这篇科普文号召大家重视传统节日的继承,回归最传统的习俗,铭记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传统节日不应沦为商家营销的噱头,成为赚钱的手段和商业经济的工具。
传统节日的传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媒体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报道时少一些所谓“情人节”的套路,多一些正视节日内涵的真诚。相比于一味的“买买买”挥霍,回归到习俗本身更能给我们带来乐趣,放松身心。除了喜蛛应巧、穿针比巧、种生、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晒书、晒衣、吃巧果花瓜等七夕传统的活动,也可以演变增添新的内容,让节日文化得到创新,保持永久的活力。只有围绕着文化内核,以文化底蕴滋养,包括七夕在内的所有传统节日,才能历久弥新,更具生命力。
“我们是谁”漫画走红,人应该积极一点
最近,一组六格咆哮式“我们是谁”的漫画走红,从媒体界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简单的台词,直白的吐槽,被不少人称之为“解压神器”。漫画形式是表,配图文字才是里。借由卡通小人张开的大嘴,这组漫画喊出了许多人现实生活中无声的“腹语”,比如对无休止加班的吐槽,对工作低质量重复的调侃„„一言以蔽之,让这组漫画拨动人们心弦的,是不吐不快的酣畅。(8月28日人民日报)
漫画里的主人公“跳跳鱼小姐”最早诞生于2010年,在过去长达7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毕竟画风称不上精细,形式也相对单调。然而稍稍修饰后,配上了直白而直抒胸臆的文字,就成了各个行业、不同人群的共同“呐喊”——“我们是谁”。
“我们是谁”,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曾多少次追问过,但似乎都没有漫画爆红后这般强烈。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今社会时一个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让不少人感受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压力,于是积累下一些情绪亟待释放。而漫画则给了一个让“休眠火山”爆发的触点,有了“岩浆”喷射般的吐槽。其实,这也正常,压力之下难免会有情绪的宣泄。
“我们是谁”,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但又很难完全说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定位、对人生目标的期望、对自我价值的考量等等。而一个最初始的问题,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则是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定位,倘若定位不准,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到对其他问题的回答与厘清。
毋庸讳言,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不少人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准的,惯常的表现是高估了自己。故而,总觉得家庭亏欠了他,社会对不起他。有了这种负面心态,自然会牢骚满腹,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自家坛子里的米,自己最清楚”。人应该以坦然、淡然的心态来对待和看待自己,不要拔高自己,不要高估自己,否对多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极为不利。一些人就是由于牢骚过盛,不能当好家庭成员,无心干好本职工作,才美难以外现,有的甚至走上邪路,让人为之惋惜。
任何人都有袒露心境、吐槽现实的资格和权利,但牢骚太盛会伤己害人,于事无补,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世态度。“莫为浮云遮望眼”,人应该积极一点、阳光一些,相信风雨之后能见彩虹,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跨不过的沟,以诗意的心态走向远方。尤其是广大的党员干部,担负着引领社会风气的重任,更要向社会展现自信满满、正能量十足的形象,让我们的社会更理性、更文明、更和谐。
《二十二》被做成表情包,底线不可触碰
近日,有网友在QQ空间上发现,电影《二十二》的人物截图被制成表情包,并配有“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引网友质疑。21日,QQ空间发表致歉声明,称该系列表情包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已将所有配图下线,并将全面自查。
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做成表情包,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它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表达出人们难以直言或者难以排解的尴尬或心情,因此表情包一经推出便备受追捧。
随着表情包“大火”,为表情包选取合适的素材成为当下各大社交网站需要专研的功课。同新闻媒体通过抢独家新闻报道来竞争取胜争夺市场一样,各大社交网站在表情包素材上追热点同样也能为网站争取流量提供优势。但是,有些热点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二十二》以极其客观的镜头不带任何强烈情绪的记录一段历史,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十年抗战,中国军民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价,中国和中国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饱受摧残。那段历史那么沉重,那么刻骨铭心,以至于我们永远都无法也不能释怀。QQ空间的做法无疑又戳中我们心中的痛,无疑是追热点追过了头。
用热点素材做表情包无可厚非,但任何的公共行为都要求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之内行使。QQ空间做表情包的行为本身并不足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但他们错误的解读了人们对热点的理解,触犯了人们心中不容触犯的底线,这必然使他们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承受人们强烈的谴责。即便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尴尬和压力,表达人们心中不可直述的心绪,但一切有违社会基本道德和普适价值观的事物,都无法在现实中立脚,更无法在现实中推行。
我们暂且相信QQ空间的做法只是无意冒犯,但我们要警惕各方面以娱乐的方式介入到严肃话题中来,因为笑声极易代替思考,严肃话题会形同杂耍。一旦人民习惯于通过以娱乐途径来表达诉求,力透纸背的严肃言说就会失去空间,人民就会越来越惰于思考。
此外,社交网站和新闻媒体都应当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追求热点无可厚非,但在对热点的报道和运用上要懂得照顾受众的情绪,不可盲目为赢得时间和效益而本末倒置,做出伤害受众身心的傻事。毕竟,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度也在不断刷新,人民不再是以前那种任由说教的低水平群众,而是能够辨别是非曲直、追求真理与正确价值观、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理性国民。
《战狼2》启示:在你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40.39亿元,截至8月11日中午1点,《战狼2》的票房已经超过40亿元大关。超越《美人鱼》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它只花了12天。《战狼2》数据增长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自公映首日四小时破亿后,陆续创造了最快破7亿、8亿、9亿、10亿元的票房纪录。(《财网》8月11日)
一部国产片,如此爆棚,实为少见。战争动作场面冲击着视觉效果,爱国情怀震撼着观众心灵。片子的结尾处,镜头缓缓推近一本中国护照旁,这样一段话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影片好不好,观众最有发言权。《战狼2》的奇迹,绝非偶然。影片在宏大的国际背景中展开,讲述了脱下军装的男主人公面对一场非洲国家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却无法忘记军人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故事。影片中透过紧凑的情节,让每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因祖国的强大而带来的骄傲和自豪感。最后以五星红旗通关的场景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爱国主义情怀被导演兼主角的吴京从心底深处点燃,难怪有的观众在影片结束后高唱国歌。
战争题材的影片很多,但像《战狼2》这样,能够直击观众心灵的佳片却不多。中国军人,忠肝义胆、侠骨柔情,血液里流淌着家国情怀,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要救中国公民,还要救那些没有人理会、受人排挤的非洲人。在参与世界和平的历程中,中国军人始终以忠诚和担当,谱写着“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时代壮歌。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只有国家强大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才不会被欺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正因如此,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的发展才更加令人瞩目,在解决人类问题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中华儿女,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又是践行者,更是受益者。作为龙的传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忘了,你是一名中国人,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战狼2》点燃的爱国之情更需践行 上映8天的《战狼2》,票房已达到20亿元。这部被刷屏的电影到底有多吸引人?紧凑的剧情,干净利落的动作,全程高燃的场景,无论是水下擒拿海盗,贫民窟吉普车追击还是非洲工厂坦克漂移,都令人大呼过瘾,有超级大片之感,而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正是令人动容、自豪的中国舰队发射导弹拯救华侨和难民,冷锋高举国旗通过交战区,五星红旗就是绿色通行证时那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的自豪感。因此,《战狼2》的刷屏却也是意料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当电影的最后,大银幕出现这一行字时是掌声和红了的眼眶。这就是祖国的力量,民族的力量,军人的力量。中国军人的意志永远打不倒,在人民军队90年的历史长河中,军人用一腔热血守卫着民族的尊严,用不屈的灵魂夯实了新中国的基座。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哪里就是军人的战场。90年前,前辈们用土枪土炮保卫祖国,而如今,传承革命优良传统的现代军人以现代化的武器和多种手段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维护人民安全,维护和平。
“感谢祖国,有了伟大的祖国,中国人才有尊严!”这是不少人观看后的感慨,的确,当华侨和难民跑到中国大使馆时,一切枪炮都停止了;当搭载着汽车使出交战区时,祖国正是强大的后盾。而这在100多年前是不可能的,那个时候躲到外国大使馆才可能有暂时的安全。
“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密不可分,当《战狼2》燃起我们的爱国之情时恰恰需要我们把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转化为行动和实践。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家,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岗敬业,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保持一股积极进取的干劲、一种拼命奋斗的热情,才是我们对祖国最深沉铿锵有力的爱。
全运会取消奖牌榜扭转“金牌至上”观念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行,本届全运会拥有诸多“第一”头衔,最引人关注的除了第一次增设群众项目比赛外,还有第一次取消奖牌榜。有人认为,这项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金牌至上”的观念,净化赛场风气。(新华网)
全运会取消奖牌榜这确实是大型运动赛场上的“先例”。以往,上至奥运会,下至校运会都会增设奖牌榜,通过奖牌榜看出哪个代表队实力更雄厚,可以说奖牌榜是荣誉的象征。事实上,奖牌榜也有差距,同样是站在领奖台上,尤其是奥运会这种大型赛事,金牌获得主受万众瞩目,而通牌获得主几乎文人问津。我们在欣喜运动员奋勇争先勇夺桂冠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下,我们是不是投入到奖牌榜上的关注度太高了呢?我们是不是太过看重成绩了呢?
“取消奖牌榜”是对“金牌至上”运动观的否定。全运会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寓意全民健身,全民锻炼,全民健康。而如果大家只是紧盯奖牌榜上的数字,而忽略了运动的实质,岂不是违背了初衷?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要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取消全运会奖牌榜可以说是在引领群众树立正确的运动观,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打下坚实的思想之基。“全民全运”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接纳了近万名草根选手参赛的体育狂欢,真正让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比翼齐飞,使得体育能够回归大众,回归本源。
“取消奖牌榜”是对公平竞争体育观的重申。在以往的全运会赛场上,经常会出现围绕金牌所发生的兴奋剂丑闻、争议判罚甚至赛场斗殴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体育的形象。归根到底这些不良的比赛现象是奖牌榜的的产物。奖牌榜的取消也就意味着全运会的关注点再也不是代表团的金牌数,反而让运动员能够完全靠运动实力说话。
“奖牌榜的取消”是对人文精神展现观的重视。体育比赛的精彩不单单是因为运动员赛出了高度、比出了强度,更多的是运动员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是运动场上那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一场有价值的体育比赛绝不是哪个代表队夺得了多少奖牌,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运动员即使身体受伤也坚持上场的奋斗精神;应该被为集体荣誉而拼搏到最后一秒的坚持而感动;应该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温暖画面而欣慰。一个人只有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的生活,我们永远也不能成为奖牌的奴隶,而应该作其主宰者。
全运会取消奖牌榜是一大壮举,也是对全民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理念的实际践行,我们都在真心期待体育强国尽快实现。
公众人物要有社会责任感,为周润发点赞
台风“天鸽”8月23日到达香港,强风暴雨让全港停工停课,各区都造成严重淹水。就在这风雨中,人人急忙躲在家的时候,有网友目击到一名男子冒着强风,徒手帮忙清理路面,移走倒塌的树木。网友没想到的是,走近仔细一看,这个男子居然是演员周润发。两人还愉快地合了个影。网友纷纷称赞:这才叫国际巨星。(8月25日 北青网)
据了解,台风“天鸽”8月23日到达香港,风雨交加树枝折断塌在路面,经过的车辆因此绕道造成逆向行驶,交通状况十分危险。周润发当时正搭车准备回家,看到树枝严重影响行人车辆通过,于是62岁的他只身一人在九龙窝打老道锯树枝。对于发哥的热心行为,网友们纷纷点赞表示感动。
公众人物即人们常说的公共人物,是指在一定地域或者一定的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其人物的特性在于:其一,具有相对高的社会知名度;其二,其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身为公众人物应该知晓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才会无愧于人民所赋予的公众人物形象。发哥台风日清路之举看似举手之劳,影响却是巨大的。与一些明星敲锣打鼓做公益相反,发哥低调的做法既帮助了他人,承担了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又在网络上弘扬了正能量,鼓励着更多粉丝能够在平常小事上多多助人为乐,可谓润物细无声,实为巨星界的一股清流。
明星,特别是巨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平时生活中充满了鲜花和掌声,并且在社会某些方面产生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很多人会把自己欣赏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甚至会模仿对方的一言一行。因此一个真正明星,其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感要比常人多。著名演员濮存昕说:“我这一生要做好两件事才会比较安心,一是当一个好演员,二是力所能及范围内多做好事。”故而濮存昕将社会公益事业做为自己的责任,受到了广大观众真正的认可与尊重,并一度获得“中国最具魅力男性奖”的殊荣。
然而如今,很多艺人虽然在公众面前是一副阳光健康的形象,但是私底下的生活却混乱不堪。自去年以来多名明星先后因为嫖娼、吸毒、赌博被抓,网友直呼,“监狱风云”这部大戏已然“星”满为患了。明星拥有千万的粉丝,举手投足都受到大众的瞩目,具有社会属性。一个平常人吸毒,也就毁了自己,顶多会毁了自己的家庭。而一个明星吸毒,不仅会毁了自己和家庭,也会对千万粉丝造成伤害,甚至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粉丝们对偶像投入的情感会受到伤害,而一些愚忠粉丝则会模仿偶像的言行,甚至走上吸毒的不归路。诚然,不能要求每个艺人都是慈善大使,但是至少他们的一言一行要对得起公众,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和私底下要保持一致,自身不正,怎可成为万千粉丝心目中的偶像?
对于娱乐圈,尽管不少网友戏谑“贵圈好乱”,但实事求是地说,像发哥一样坚守道德底线、珍惜自身声誉、追求德艺双馨的圈中人不在少数,一些明星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赢得口碑,产生良好示范作用。明星的责任感将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它洗涤的不仅是个人心灵的雾霾,更是浓缩了传统美德的精髓。希望年青一代的明星们有了社会的逢迎,追星族的追捧,聚光灯下的财富后,不要过度膨胀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要像老一辈巨星多多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并且时刻牢记从成为公众人物的第一天起,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而是一个群体。
公众人物是一个标志,一个能代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善能传善,所以社会可以和谐;恶能导恶,所以社会可能混乱。作为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公众人物的言行已不再仅仅能够反映他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风气的一面镜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希望像发哥一样正能量的公众人物能够越来越多,心怀责任感,以公益精神充盈自身,积极回馈社会。
断臂小伙直播搬砖,如此“网红”不妨更多
“近日,在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台村一栋初具雏形的两层小楼的楼顶上,津津正在用钉耙平整水泥,同在工地干活的母亲,腾出手为儿子拍摄短视频。今年24岁的小伙陶津津,8年前,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通过家人的开导和陪伴,他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开始在工地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已拥有79.4万粉丝。”(中国新闻网 8月20日)
断臂小伙直播搬砖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同时大量圈粉,大家纷纷点赞这种正能量和与命运抗争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对当前“丧文化”的一种有力反击,证明社会需要的是正能量,正能量才是社会的主流。
如今各种直播平台风生水起,给了普通人一个新的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与平台,也因此打造出一大批形色各异的“网红”,作为“网红”,陶津津应该是一股清流。他不靠媚俗的表演、夸张的装扮、花言巧语吸引人的眼球,靠的是自己辛勤的劳动和面对生活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网红”多多益善。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观众透过直播视频里一个身残志坚的平凡劳动者的日常,感受到不屈不挠的精神灌注。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坦途,这就需要有坚持不懈的一股劲头。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调查显示,许多大学毕业生奔赴北上广等地寻找机遇筑梦,而大部分人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下妥协、放弃。功崇惟志,不管身处何地,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都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陶津津刚出院时,村里有些人会用刻意的眼光看他,远远看不行,还会特意走到他的面前,用嘲笑的眼光看他。淘津津没有一蹶不振,他做到了“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他用信念点燃自己,活出了精彩的人生。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在没有路标时,自己要做自己的路标。在没有灯塔时,自己就要开始闪闪发光。”
众多网友被陶津津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同时,陶津津也在网友们的鼓励中更加坚强。当下自媒体盛行,在红红火火的网络平台上,我们愿意看到更多这样的“网红”,用勤勤恳恳的劳动、实实在在的努力来吸引人、鼓励人、感染人。
吴京被逼捐,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8月8日晚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目前仍余震不断。杨幂、刘恺威、张翰、苏有朋、海清等明星均发微博为灾区祈福,而近期因《战狼2》大火的吴京也发文称:“祈祷震区平安!”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竟然有网友以《战狼2》票房大卖为由,在这条微博发出后“逼”吴京为地震捐款。(光明网 8月10日)
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笔者想说,这是一个最有爱心的时代,也是一个最没有爱心的时代。每逢大的灾难或者事故发生,总有爱心人士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却也总有一些键盘侠动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绑架”富人名企,甚至以“捐了是作秀,不捐是冷漠;捐早是求名,捐晚是被迫;捐少是抠门,捐多是炒作”来指责他人的爱心。
近日,《战狼2》燃爆银屏,九寨地震更是牵动人心,而吴京因电影票房大卖遭遇了“逼捐”。“那么高的票房、那么高的利润,吴先生打算分多少钱给灾区?”“作为一名小粉红,我觉得吴京老师应该为九寨沟地震捐款,至少3个亿”„„这看似意想不到,又似在意料之中。事实上,灾难后的“逼捐”已然成了套路,而在名人群体中也尤为明显,王石、马云皆曾遭遇过“逼捐”。其实,吴京不仅此次捐了款,甚至参与了此前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他早已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也许在某些网友看来,你吴京是名人就该慷慨解囊,你电影票房大卖就该多捐,而这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在地震灾害面前,倡导人们积极参与慈善捐助无可厚非,但慈善的首要原则就是自愿,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捐与不捐、捐多捐少,没有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的大棒。再者,“逼捐”吴京的网友自己又捐了多少呢?如此一问,很多质问者可能自觉理亏。毕竟,慈善不是富人的独角戏,而是社会人的绵薄力、慈善心。
慈善是发自内心的主动作为,而不是压力之下的无奈屈服,更不是道德绑架的荒谬“逼捐”。在慈善事业上,我们当少些浮躁伪善,多些“润物无声”,营造更健康的慈善生态,让“慈善之光”照亮未来。
2.作文时事素材 篇二
2015年12月7日,一位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称,离职几年后,自己竞收到了原单位老板补发的“年终奖”,并且,除了她,还有几十名当年离职的同事,也领到了“年终奖”。原来,这是她之前所在公司的总经理玉伟民发放的。2011年,王伟民曾许诺为员工发放两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后来公司遭遇困难,许多员工离开了公司,这份承诺没能完全兑现。4年后,公司经营状况有了好转,王伟民便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到了当年离职的73名员工的银行卡号,一共补发了27万元奖金。说起补发奖金的初衷,他说这是在兑现当年的承诺。消息传出,王伟民被广大群众誉为“中国好老板”“良心老板”。
(据《重庆商报》2015年12月10日,朱婷/文)
(适用话题:诚信、承诺、选择、价值观、品格、良心等)
一门三兄弟同列院士八十字家训传承百年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攀氏家族,于2015年12月7日新出了一名院士——李德群。至此,李氏家族已经相继培养出了3名院士,他们分别是拥有三个院士头衔的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其中,李德仁和李德毅是亲兄弟,李德群是他们的堂弟。李家的很多子女在国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子女们称,这与李氏家训密不可分。
李氏家训概括为80字: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愤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家训由院士的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1890年。(据《现代快报》2015年12月10日,尹有文/文)
(适用话题:教育、成功、成长、成才、家庭、家风、传承、传统等)
空姐跪地给老人喂饭
2015年12月8日下午,在从郑州飞往海南的航班上,一位来自河南新乡市的老人因患有脑梗无法握勺进食,空姐樊雪松就跪在老人身边喂他吃米饭。当饭喂进老人嘴里的时候,老人的眼角泛出了泪花。樊雪松发现,米饭可能有些硬,老人不太好嚼,就又端来一盒面条,一口一口地喂老人。老人哭了,她赶紧拿来纸巾给老人擦眼泪。这一幕被飞机上的乘客拍下,传上网络,网友盛赞樊雪松心中有大爱,称她为“最美空姐”。
(据《郑州晚报》2015年12月11日.殷海涛/文)
3.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 篇三
中国式到此一游
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文物上,看到中文题字“丁锦昊到此一游”。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持续关注和讨论。截至发稿,网友“空游无依”的该条微博已被转载了近9万次,评论13000多条。有网友称经过搜索,在埃及浮雕上刻字的人,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
以前常有媒体曝光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总以为那些都是中国成年人的习惯造成的,如:骑美国华尔街铜牛“合照”,在法国卢浮宫里大声喧哗,光着膀子在伦敦大街上等等。而“丁锦昊到此一游”给公众震撼比以前更强烈,因为丁锦昊是生活在大都市里青少年。按常规思维,如此年纪的孩子们应是最懂礼貌、最守规矩。“丁锦昊到此一游”之习惯性不文明给国人带来的是尴尬,更是脸红。
诚然,丁锦昊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不能将习惯性不文明现象的指责堆于孩子身上,但我们更应反思和拷问,是什么原因中国游客屡犯不文明错误?失礼于外人的个体行为,最终无疑失去的是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分量”。事实也证明了上述论断,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英、美、日、韩及中国的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时常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形象。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均榜上有名。对此,一网友在网络调查的回帖中写道,作家柏杨说出了“丑陋的中国人”,到了现在却依然如此,“国人”成了粗鲁、不文明的代名词,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她写道:“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犹记得,“常州赵根大”五个字,被刻在台湾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一处岩石上,“作者”是某印刷公司总经理,一时间舆论哗然。希望“丁锦昊到此一游”能给国家有关部门再次敲响警钟,加强国民素质刻不容缓。难怪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不久呼吁到国外的中国游客注意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其实早在2006年前后,国家和社会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当时,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规范性文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游客的文明程度并未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成正比,不文明的行为在景区、酒店等公共场所仍随处可见。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但却频频失礼于外人面前,令人痛心。中国游客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爱摆阔,爱面子,还有种种陋习不胜枚举。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40个,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高速增长的出境游,更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素质和修养。虽然,境外的旅游从业者无法拒绝中国游客,因为中国游客“很有钱”。然而有钱不代表素质,素质不提高,花钱再豪爽也赢不了别人的尊重。
面对“丁锦昊到此一游”,愚以为,该关注的绝非事件本身,而是对国人整体文明素质的思考:这个事件值得全社会反思。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已不是小事了,而是事关国民素质、国民形象了。大家都应从自己做起吧!
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坚决斩断“到此一游”的“黑手”
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写下这样几个字,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
读完此条新闻,笔者感到的不仅是耻辱,还有痛心。确实,当出去时,你写下的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汉字,你所代表的也就是整个中国。也许,“丁锦昊”在伸出“黑手”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有意”,而造成这一不良实事的,仅仅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理,仅仅是对国内陋习一种“随行就市”。
“到此一游”现象在国内早已“司空见惯”,早已成为国人之“顽疾”,更被“誉”为“中国人十大陋习”之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旅游资源已满足不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的需要,“出境游”成为了时下高端人群的首选。渐渐的,埃菲尔铁塔有了“到此一游”,自由女神像有了“到此一游”„„如今,埃及神庙也有了“到此一游”。国人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及先进事物的同时,也把“到此一游”的伤害带到了世界各地。
有人说,“到此一游”现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产物。从古至今,华夏民族的名人、官员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时,都有题字留名的“传统”。表达赞美的也好,抒发情感的也罢,这些“印记”很多都被保存至今,为“到此一游”之“先驱”。也有人说,“到此一游”现象是八六版《西游记》的影响。剧中,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打赌,翻越“五指山”后在如来中指上写下了“孙悟空到此一游”,《西游记》是“到此一游”现象的“始作俑者”。
我们不必纠结于“到此一游”的产生原因,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远”影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刻骨”伤害,才是我们要正视的关键。
回想起五一过后旅游管理部门的抱怨、广大网友的指责,中国已有太多的“瑰宝”受到了“到此一游”不同程度的伤害。“瑰宝”,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是历史文化遗留给我们的,理应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精神文明素质低下、文物保护意识缺乏,都不能成为伸“黑手”的理由。
年初,北京故宫的“梁齐齐到此一游”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吐槽称:“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剁手”虽有些过分,但传达出了网友“对待此事要”重罚"”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早有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如此之多“到此一游”、如此之重的“肆意破坏”,却为何没有一例施用《刑法》的先例?是没有“人赃并获”?还是没有监管到位?
对于“到此一游”现象,“提高国民素质、倡导文明出游” 只能起到教育引导作用,想要做到根除,关键还在于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在于加大对行为人的处罚力度。政府要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对这类行为分门别类的制定细则,以预防、监管、追责、惩处等方面为重点,严抓规范和实施,切实做好保护珍贵旅游资源的“保护伞”。
“到此一游”的危害已不容置疑,政府还需有“杀一儆百”的决心, 坚决斩断此类现象的“黑手”!“×××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如果不是刻在埃及古老神庙浮雕上,如果这几个“深刻”的汉字没有引起一名中国游客“为同胞羞辱”,发微博、晒照片,大概还不会引起举国网民愤怒。
一名中国游客在埃及有3500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悍然刻下极具中国特色的“×××到此一游”几个大字。一名中国游客痛心疾首,想擦掉这“羞耻”,于是发微博,晒照片,公之于网上。网上一片哗然,口诛笔伐,并有“人肉搜索这家伙”的倡议。至于搜索之后施以何种“酷刑”,目前还不得而知。
干吗生这么大的气?略略考察一番,大概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此人亵渎了文物;二是这个人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了;三是兼而有之。不过,看网上舆情,数第二种原因最为汹汹——— 怎么能把脸丢到国外去了呢!因此,在鲜明表达对“到此一游”的谴责之时,我也在想:如果这几个字,不是不远万里地刻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而是刻在我们神州大地的某个庙墙上,我们的网民是否也会如此群情激奋?我想,多半还是会的。不过,愤怒固然是有,但肯定没有这么山呼海啸般的气势,甚至还会带着一些玩世不恭的调侃。
一旦牵涉到国外,那就是原则问题,性质就不一样了!要知道,我泱泱文明大国之公民,最在乎的,可就是形象问题,而且是“国际形象”。至于国内形象,那就是“你知我知,大家都知”,“大家都如此,何必太较真”了。
因此,这些年国内国外旅游成风过程中,最让我们痛心的,不是国内机场车站码头那种乱哄哄的场景,而是网传“卢浮宫外特意用中文写的‘禁止随意大小便’”(是真是假我就不清楚,国人出去是否随意大小便,也不清楚);让我们感到耻辱的,不是国内哪个景点管理混乱,而是国人游客在外面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国内怎么样都可以,一出门就不一样。而且往往还有一种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话,“一出国门你就是中国”———那在国内是什么呢?
每每看到这些,我总在想,有多少人在这方面的愤慨,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对和错,而是因为在外面丢了脸?不是基于是非的判断,而是因为关乎面子。这样的愤慨,并不能真正促使公民素质的提高,倒是可能促使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
我不是说,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无关紧要。不,这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理所当然地要谴责。我们的旅游文明要提高,要反思。只是说,当我们为此愤慨、反思之时,应该是对这个行为愤慨,而不是对“在外丢脸”痛心。是是非问题,而不是面子问题。无论国内国外,都应该如此。
4.时事评议类作文素材精选 篇四
前女乒国手王楠的老公郭斌,因在“9·18”当天发了条曾在日本酒店“放水抗日”的微博,而王楠也在微博上为其点赞,夫妻俩竟双双成为近期舆论场中的“网红”。
只是这“网红”当得尴尬,惹来诸多网友群起攻之,轻则称其为“非理性爱国”“不节能环保”,重则斥其为“没脑子”“智障”。在“叫骂”和声讨中,一场舆论“狂欢”呼啸
而过。不过最近两天,剧情反转,一些细心网友发现,原来被一些网站刊发、被无数网友转发的那些让人上火、觉得“脑残”的话,不过是郭斌微博原文的一部分,是被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了。
看吧,这才是微博原文。注意,原文中最后一句划线的话——“其实这没用!咱得多方位加油!”有没有最后一句话,意思大相径庭。难怪不少网友看到完整版微博后感叹:错怪了“郭同学”。人家虽然“幼稚”过,但现在是一种自嘲、反思,还是很积极正向的。
我们尚且不知,微博中划线的那关键态度,为什么会在一些网站和网友的转发中被剪裁了,但回顾整个事件乃至舆情的发生,值得反思。
实际上,一条微博引发的“血案”,一纸言论掀起的**,在今天并不鲜见。往往当很多人落入“血案”和**渲染的激烈情绪中时,剧情却常常反转,许多网友因此感慨:被事实“撞了一下腰”。比如六小龄童“被过世”,我国锂电产业“被亏损”,上海购房信贷新政“被出台”„„看似不起眼的字句、随手而发的消息,既能击溃一个家庭,影响一个行业,也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危机。
一条断章取义的小小消息,竟如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产生意想不到结局。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两个因素尤其需要重视。一方面,由于人们的猎奇天性,名人八卦、劲爆内幕、激烈冲突、离奇故事常常在舆论场上有天然的“眼球效应”,导致一些网站和网友为夺眼球而罔顾事实,为赢点击而不惜争当“标题党”。另一方面,互联网塑造下的现代传播体系,使得今天的信息发布和扩散更快捷、更高效,成本也更低廉,因不实信息产生的舆论杀伤力,也超过了以往。无论是年初的上海女逃离农村故事,还是广为流传的“残酷底层物语”;无论是洪灾期间以讹传讹的谣言,还是被吹捧上天的“德国防洪神器”,都教训深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就像这次被断章取义的“微博事件”,在网友和一些媒体的主动核实中,还原了真实,还了当事人清白,也显现了网友的成熟及互联网的自净功能。但终究,这个话题消耗、占用了不少社会资源,也给当事人带来了莫名之灾。从这个角度看,如此低级的“**”竟能产生,并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这也提醒我们,置身于互联网时代,面对呼啸而至的各类信息,每位网友不妨让消息在言论市场中多飞一会儿,跟贴点评表态时不妨多想一会儿,转发传播时不妨多慎重一会儿,从而避免被不实内容蒙蔽双眼,走向极端。
而作为掌握着大量资源和话语权的信息平台、媒体,在构建理性的舆论空间过程中,显然也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变革时代,信息平台和媒体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并未减弱。很多时候,他们是“源消息”提供者,反而借助新媒体、自媒体进一步放大声音、提升影响力。因此,一旦信息平台和媒体忘记了最根本的责任,放弃了最基本的专业精神,而只是专注于雷人的标题、添油加醋的细节、刻意取舍的、挖空心思的虚构,走向“眼球经济”,带来的消极后果可想而知。
5.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 篇五
时事评论背景:
近些年来,“民情日记”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的喜爱和欢迎,基层干部把群众的诉求、困难以及所思所盼写在纸上、记在心里,不仅会督促基层干部转思路、转作风,更激励基层干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民情日记”问题?
有些基层干部却对“民情日记”进行“涂脂抹粉”,让其变了味、走了调。有的虽罗列了为群众办了那,干了这,一大堆“好事实事”却大半水分;有的为充实门面,把别人干的实事、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民情日记”,虽然看起来很“厚实”,但纯粹属“作秀”,往干部自己脸上贴金。
仔细思之观之,有的“民情日记”成为“功劳簿”,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仍高高在上,不愿“沉”下来。虽然这些干部也时不时到群众中去调研走访,但只是“水过地皮湿”,走走过场、装装样子。同时,这也反映出有些干部“官本位”意识比较浓,为了升官晋爵,不惜弄虚作假,硬撑门面。
实际上,这些记录自己“好人好事”的“功劳簿”,不仅容易助长形式主义,更贻误了事业,耽误了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治。一方面,领导要提升思想境界,积极转变思想和作风,把身子扑下来,心沉下来,深入到田间地头,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正切切了解和掌握一线情况,让“民情日记”真正反映基层实际、反映百姓的“声音”;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干部要第一时间听诉求、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把群众的冷暖装在脑里,1
6.从“实证理证”看“时事评论” 篇六
1.通过对比阅读,把握《谏逐客书》等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其所用论据。
2.认知“实证”“理证”“论据确切”的内涵,从“实证”“理证”角度辨析四篇文章所用论据的“确切度”,掌握“思辨性”论述文对论据的要求和使用方法。
3.提高“实证”“理证”意识,认识“论据确切”的重要意义。
【活动设想】
1.重点不在文言文字词掌握,能理解文本内容即可。
2.注重对四篇涉及古今中外的时评文的“比较阅读”,在“比较”中看“差异”。《谏逐客书》突出“事实”论据,可以用“观点”和“难验证的道理”为论据与《寡人之于国也》相对照。《拿来主义》侧重“事实”论据和以“可验证道理”为论据,兼具文艺特性,与《停止抵制外国人》“事实和结论”的纯粹时事评论特点、风格颇为不同。
3.共3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疏通、理解《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
(一)学习本专题相关知识
1.关于“实证理证,论据确切”。教师用PPT展示:
论述文中,我们常说“讲事实,摆道理”,但用来作为论据的事实是“真实”的吗?道理是“正确”的吗?这值得探究。
教师用PPT展示“实证理证,证据确切”示意图(如图1),并作解析:“实证,即要求论据是‘可查证的事实;‘理证,即要求论据是‘可验证的道理;确切,即无论事实还是道理,都能发挥确实而贴切地支撑观点的作用,这种‘支撑指的是论据与观点之间能形成‘因果关系。”
2.学生学习本专题“评价要求”及相关知识。
(二)完成《谏逐客书》《寡人之与国也》理解性学习
1.学生“接力”朗读两篇文章,教师指导、正音。
2.学生齐读,熟悉文本。
3.学生结合注释、译文,通译两篇古文。
教师要求学生关注两篇文章的“论据”,即它们所用的论据是“实证”吗?是“理证”吗?
第二课时:从“论据确切”角度分析《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
(一)对两篇古文的事理进行“论据确切”分析
1.学生齐读两篇古文。
2.要求学生画出两篇文章中所用的论据并思考它们是否“确切”。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代表发言。
在分析之前,学生先明确文章各自的观点:
《谏逐客书》:不应逐客;
《寡人之于国也》:施仁政可为王。
[案例展示一]
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大致内容,课后整理如下:
1.《谏逐客书》论据“确切”分析
论据一:秦“八客”在秦强大中发挥积极作用。
分析一:是历史事实,为大家所共知,与“勿逐客”形成因果关系,论据确切。
论据二:昆山玉等物皆取于“客”地。
分析二:这也是事实。但是,它与“勿逐客”是因果关系吗?因为许多事物来自“客地”,所以不应“逐客”?没有因果关系,论据不确切。
论据三:“王者不却众庶,可以无敌。”
分析三:这是道理,但这个道理“可验证”吗?难说,论据未必确切。
论据四:“逐客,必使国危。”
分析四:这是观点,可算理证,但它尚未发生,未能验证,论据不确切。
2.《寡人之于国也》论据“确切”分析
论据一:王之所为,如“五十步笑百步”。
分析一:这是有名的“寓言”,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喻论证。它不能算事实,与“王之所为”算是“类比”,不算确切。
论据二:采取“不违农时”等经济生产措施,可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分析二:这是道理,但未能验证,不算确切。
论据三:采取“谨庠序之教”教育措施,为王道另一途径。
分析三:这是道理,但这种“政治理想”实际上可能难以实现,不确切。
论据四:“以兵刺人”就像不施仁政。
分析四:这道理,是比喻,不算确切。
[案例展示二]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认为《谏逐客书》的论据比较“确切”时,受到一个学生“抗议”。教学实录如下:
生 老师,这里是不是有这么一个问题。“八客”固然有功于秦,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客”有功于秦呢?我记得当时秦国是因为客卿郑国的“弱秦”阴谋而想到要“逐客”的,也就是说,“客”其实也有消极作用甚至就是危害,李斯单说客的功绩,是不是以偏概全呢?
师 嗯,有道理,但是你认为这“八客”是事实吗?
生 应该是的。
师 就“论据”看,它是事实。你的意思就是它们与李斯的“不应逐客”的观点之间未必是“因果关系”,确实,这里可能有问题。
生 还有,“客物”与“客”更是两码事,东西是客观存在,但人是有意识形态的,我们需要物质,难道能推导出我们需要人?
师 也有道理,但是李斯说秦国需要并正在使用“客物”,是事实吗?
生 是啊,但是……
师 这位同学非常棒,他非常好地体现了“质疑求真”的理性精神,这正是“思辨性阅读”的核心内容。这位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发言写成一篇“反驳”的文章吗?——同学们,这也正是李斯高明的地方,他用许多确凿的“事实”作为自己论述的证据,就显得很有说服力,虽然仔细分析起来,未必那么“论证严密”。事实上,秦王后来听从了他的建议,“逐客”一事就此作罢。
(二)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辨析诸子论述文章片段中的“论据”。
教师引入:“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当中,孟子的文章不可谓不‘雄辩,但是从我们今天对论据的辨析上来看,似乎未必‘确切。我们不妨看看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其他大师的论述文字。请同学们从‘实证‘理证角度辨析它们证据的‘确切程度。”
教师用PPT呈现阅读材料: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墨子《非攻》)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韩非子《说林上》)
2.师生辨析证据的确切性。
针对三个片段,学生思考,师生问答,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
[案例展示]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
①只是“丘也闻”,语焉不详,难算“事实”,不确切。
②“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孔子的判断,难以验证,不确切。
墨子《非攻》
①墨子所说的“亏人”现象为生活中常见,为“可查证的事实”。
②与观点“攻国不义”是什么关系?是因果关系吗?
这种“亏人”是事实,但是它们与“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的观点是“因果关系”吗?——也就是说,“攻国”的情况虽然复杂得多,那么它是不是“亏人”呢?从造成的损失看,应该有一定道理。比较确切。
韩非子《说林上》
①“秦西巴不忍麑”是事实。
②这个事实与“秦西巴亦不忍吾子”是因果关系吗?
有说服力。当然,秦西巴有可能“不忍鏖”而“忍吾子”吗?“人心”比“事实”要复杂得多,就难以讨论了。
(教师小结:影响论述效果的,首先就是“论据”,当我们能用确切的事实、道理作为论据时,论述就会显得有力量得多。相反,如果只是说“我认为”,那么就很难说服别人。“可验证的道理”“可查证的事实”才是相对确切的“论据”。)
(三)概括、认识古人的论述特点
教师提出:“中国古人并不习惯于用确切的‘论据说话,这也可能是我们理性精神、科学实验精神比较缺乏的一个文化源头。”
教师用PPT展示:
中国古人论述不重事实重经验,善于使用类比说理。正如徐长福先生的疑问:“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描画人文社会蓝图的思想作品从理论上看十分高明,但应用效果总是不好……”这可能也与我们常常把“想当然”作为事实,把“理所当然”当作“真的”的思维特点有关。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教授曾说:“中国学者历来有两种极其强烈的嗜好与习惯(或者可以说是本能),就是模糊笼统和牵强附会。”(1998年4月16日《文汇报》)
爱因斯坦1953年给J.E.斯威策的信中,论及西方科学的基础,他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做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功利主义太强,并和特定的政治伦理观点结合太紧密。而西方思维方式则相反。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系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同样与之相反。(林鸿伟)
(四)布置作业
1.试着从“实证理证,论据确切”角度分析《六国论》的“论据”,写一篇小论文。
2.从“论据确切”角度自学《拿来主义》《停止抑制外国人》两篇文章。
第三课时:从“论据确切”角度分析《拿来主义》《停止对外国人的抵制》
(一)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1.学生齐读两篇文章。
2.学生默读,罗列两篇文章的“论据”。
(二)辨析《拿来主义》“论据”
学生思考、发言;师生讨论,明确。
[案例展示]
学生罗列《拿来主义》“论据”并分析:①“闭关主义”;②送古董到巴黎展览等时事;③中国煤藏量丰富但不够“送”;④外国“送来”的鸦片等使人恐惧;⑤大宅子比喻。——①~④都是“可查证的事实”,与“不能送去”的观点是因果关系,论据确切;⑤是比喻,形象易懂,可算“类比”,不确切。
(教师总结:该文“论据”使用的突出特点是概述历史,罗列时事,事例多且覆盖面广,且论据正反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它还有“文艺性”,文笔幽默、犀利且形象生动,说服力强且通俗易懂。)
(三)分析《停止对外国人的抵制》“论据”
[案例展示]
学生罗列《停止对外国人的抵制》“论据”并分析:①“郊区农场主签署请愿书”等社会现实;②“旧金山发生反对华人的骚乱”等历史事件;③移民改革议案辩论再次被推迟并被弄得支离破碎。——①~③都是“可查证的事实”,与“抵制外国人”的观点是因果关系,确切。
(教师总结:该文论据使用的突出特点是陈述现实,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用“事实”说话,体现了“时评”讲求公正、客观、准确的特点,结论水到渠成。该文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之社论写作奖。相比《拿来主义》而言,它更像一篇“应用文”。)
(四)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链接”中的《比应试教育更可怕的》《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两篇“时评”,从“论据确切”角度分析论据使用特点,完成下面表格(如表1)。
【教学感评】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安排关于“实证理证,论据确切”内容的学习,很有必要,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日常论述文中“摆可查证事实”“讲可验证道理”的意识和习惯,并对写作中存在的将观点和事实混淆的习惯进行纠偏。涉及古代诸子百家的论述文选段的比较阅读,能联系到中国传统思维的缺点,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有提升作用。
三课时的文本阅读,内容上覆盖了古今中外,面广量多,总体而言,步骤清楚,知识清楚,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虽然一些名词概念运用起来比较生疏,但是正是这些关键词,在反复使用之后,强化了学生的“论据”意识,也引起了学生对自己所用“论据”的反思。课后作业,学生非常认真地完成,还有学生专门针对课堂上笔者引用的材料写了质疑文章。
上完这三堂课,笔者恰好进行了一次作文讲评。笔者尝试把“实证理证”的知识运用到论述文写作中,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这种辨析“论据”的方法,关注和分析自己在文中使用的论据,并且重视论据是否与观点有因果关系。因为联系学生的习作进行讨论,学生很感兴趣,写作讲评也有效果。
在实践中,笔者也有几点疑惑:
一是“实证理证”,要评判“道理”可否验证,可验证方是“真”论据,这个“可验证”有点难把握。笔者跟学生是这样讲的:所谓“可验证”就是你在脑海中把那些道理放到生活中去演绎一下,看看能否成立。也不知正确与否,有待商榷。
7.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 篇七
日前,媒体披露,湖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爆出丑闻。该中心名下的湖南省体操运动学校校长刘智强和副校长曾嵘,因猥亵多名年幼女学员,于2013年11月分别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据湖南省体操运动学校招生简章显示,该校先后向省专业队、国家队培养输送陆莉、刘璇、李小鹏、凌洁、陈翠婷等多名优秀运动员,共获得6枚奥运会金牌、15枚世界锦标赛金牌、9枚亚运会金牌。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冠军摇篮”性丑闻”问题?
谁能想到被光环笼罩的体操名校,却存在令人不齿的罪恶?湖南省体操运动学校素有“冠军摇篮”之称,如今因正副校长涉嫌性侵女童而陷于质疑之中。真相仍在路上,尽管刘曾两人均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因证据不足,检察机关已经在本月初将案件退回公安部门继续搜证。湖南省体育局方面表示,“如果经最终审理认定猥亵属实,那么湖南省体育局绝对不会包庇,也不会姑息这样的行为。”
猥亵女童确实不能容忍!更需追问的是,这样的事情为何发生?一般来说,像体操运动学校这样的体育训练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不易受到监督;而一些女童年龄小,防范能力弱;最关键的是,无论校长还是教练往往具有绝对权威,导致女童不敢反抗;再加上训练期间难免肢体接触,一些心存不轨的人便可借机猥亵。不过,涉嫌猥亵女童的这两名校长,并非专业教练,有报道称,刘智强是在办公室内对女童进行猥亵的。这就更不可原谅了。同时,管理部门更应该反思监管之疏,发生这么大丑闻,是否与监管缺位有关?
毋庸讳言,国外一些体育学校也有过女童被性侵的案例,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橄榄球助理教练桑达斯,因性侵犯10名男童被判处60年有期徒刑。儿童被性侵,往往会留下一生的阴影,9岁时遭教练性骚扰的巴西游泳女运动员若安娜?玛拉尼昂,曾悲伤地说,“我受到的伤害难以想象,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解脱,它完全毁掉了我的生活。”因此,对那些禽兽教练、禽兽管理者必须依法严惩者。可以说,性侵儿童被严惩,对孩子特别保护,已是全世界共识。
8.时事类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八
经过9个多月的争论和酝酿,英国政府3月29日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英国“脱欧”由此迈出标志性一步。
第二十八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之一、阿盟外长会议3月27日在约旦死海之滨索瓦马举行。与会的各国外长一致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核心问题,实现巴以和平必须坚持“两国方案”。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3月28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国别战略计划(2017—),与中国农业部及其他合作伙伴携手共建零饥饿世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9.2010年时事评论作文或成 篇九
一、时事评论是就刚刚发生的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进行评论,发表意见。它应时而评,极具时效性;它缘事而发,贴近现实;它申明观点,就事说理。
正因为如此,它可以避免抄袭、套作;避免材料老旧,不管什么题目都用“司马迁”;避免追求形式美,而忽略内容美,摆脱浮华之风;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2009年江西的“兽首”,辽宁的“明星代言”已为我们提供了范例,2010年,我想,它会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
二、时事评论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1、写作目的是弄清是非曲直,辨明美丑真伪。针对一件事,一个问题,联系实际,就事说理,阐明一个道理。
2、开口要小,它是一事一议,以小见大,“落笔小处,着眼大处”。定好角度、写作重点很重要。
3、评论是就事论理,重在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析。就事论事不行,就事论理才行。它和读后感不一样,读后感重在“感”。
4、评论要辩证地看问题,说理就要明辨是非,一个问题,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为什么这样是对的,为什么这样是错的,要分辨清楚明白。同时事情往往是复杂的,所以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去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
5、评论的语言要通俗、简明、严密,有逻辑性;同时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三、评论的写作套路
(一)述——简述评论对象,引出评述论点。
(二)释——解释评论的角度、重点,揭示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
(三)评——即评论,它是写作重点。用充足的论据进行分析说理,揭示其普遍意义、揭示其本质。
(四)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议论,使议论更具现实针对性,揭示评论的目的意义。
(五)结——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主旨。
当然也可以按照议论文一般的写法去写,即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去写。也可按照驳论文的一般写法去写,即按摆现象、揭危害、挖根源究实质、弘正气的套路去写。
四、备考需要关注的事件和人物
1、苏珊大妈以一首《我曾有梦》,赢得全世界的掌声
2、袁苏妹,人称“三嫂”,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3、38岁的蔡伟,只有高中文化,却成为复旦博士
4、中国工人 入选美国《时代》周刊
5、温总理就《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的问题,亲笔写致歉信
6、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依然很高
7、新中国60周年华诞庆典
8、海地、玉树大地震,彰显中国精神
9、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孔子铜像落户美国休斯顿
10、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北大学子
11、甲流病毒蔓延全球
12、上海世博会
13、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14、校园安全
15、湖北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 16、391名大学生竞聘济南掏粪工
17、“高铁”快速发展
18、《国家》一歌,红遍大江南北
19、“红歌”唱遍祖国山河
20、温总理的名言:让人民有尊严的生活;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企业家的身体里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21、民生问题——教育改革、医疗体制改革
22、温总理今年“五四”去北大和学生座谈,学生写上联:仰望星空。总理写下联:脚踏实地
10.高考时事作文素材 篇十
【适用文题】
就业观、直面现实、理性定位自我、尊重个性化选择、职业无贵贱之分等。
作文素材
谁现在用iPhone 6谁就该被鄙视
-09-26 09:39:19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文/杨婷婷
ipne6自19日上市以来,首发地与中国内地无缘。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多国的苹果店外排起成群的中国人。在美国一家苹果店,10余名中国人排队时发生打斗,3人被捕。抢购的现场排队人群高声喧哗,随意插队惹人不满。甚至出现垃圾满地,不少华人在地板上入睡的一幕,一名美国警察辱骂这些人:“真是臭死了!”这一幕幕场景传回国
内后,让国人感到脸红。
同时,在深圳海关,被抓到走私iPhone6的各色人等,招数也是五花八门,一名男子甚至穿3条内裤藏了8部iPhone6。深圳海关5天内就已查获了1800多部手机。
于是,国内网民纷纷怪罪“黄牛党”,“丢了中国人的脸”似乎成为绝大多数网友的看法。那么,这群“黄牛党”丢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使呢?
说白了当然是利益驱使。一部最低配置的港版iPhone6原价4000多,而在北京中关村最高价格曾被炒到2.1万。如今在工信部表态“iPhone6已经进入最后审核阶段”之后,报价虽有下跌但大多仍在万元之上。如此巨大的价差,做出这种小丢脸的事情自然不在话下。相比那些在高额利润驱使之下不惜犯罪、铤而走险的人,这些小丢脸似乎不值一提了。受利益驱使甚至不顾一切,这种事情不仅中国人干过,马克思曾生动描述利益是如何扭曲了人性,这当时说的都是西方人。
问题是,黄牛党们如此费尽周折,不要脸面,把iPhone6带到中国内地是卖给谁呢?要知道,等不了几天,iPhone6就会在中国内地开卖。现在买,价格会比那时买高很多,这些现在买iPhone6的人为何甘愿当“冤大头”?大部分还是出于虚荣心,出于炫耀的心理,好像现在拿着iPhone6就牛,就“潮、酷、炫”。但实际上,现在用着iPhone6的人已经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酷了。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换到此处,即“没有买卖,就没有丢人”。很多人说iPhone6利用中国人的心理在试验各种另类的营销手法,事实多次证明中国内地市场确实有点“人傻钱多”。这才是真正丢脸的地方。所以,现在看到谁拿着iPhone6,请向他们投去鄙夷的目光。
(《环球时报》原标题:谁现在用Iphone6,就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
面对“Iphone6”,我们到底该鄙视什么
最近一周能持续夺人眼球的莫过于围绕着Iphone6产生的跟中国人有关的各种新闻。从一开始“据外媒报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苹果专卖店几乎都被中国人占领了”到中国人在纽黑文苹果店外为争购iPhone 6打斗被捕,再到日媒称“据信是中国人的人在东京一苹果专卖店外大声喧哗”……外媒对此的报道可谓此起彼伏。
同时,国内的媒体也没有闲着。23日,某官微发表题为《不惜出丑买iPhone 6:是病,得治》的评论文章,指出 “喜欢一款产品到偏执的程度,甚至不惜拿肾来换,则是一种病,得治!”最后又得出一种结论即“如付出的代价不是肾,而是‘文明有序的形象’,有些人就不管不顾了。”
卖肾的,的确有,还形成了“卖肾车间”这样一个完整的地下产业链。但卖肾买苹果的,放眼民间,能有几例?至于付出的“文明有序的形象”的主体,也应该大多数是黄牛。黄牛生就为了利益,《资本论》早就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再回过头来看看网友微博截图“有黄牛24台亏了12万,还有3天亏了50万的”,即便你算术再不好,里面的利润空间也大过了《资本论》中资本逐利的范畴。所以,黄牛为了利润,失控在所难免,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商业秩序,跟道德、文明不沾边,也没必要占据文明制高点挥舞着道德大棒来威慑本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人与事。
还想说的一点是,网络上那则广为流传的《实拍中国大妈抢购iPhone6现场》视频,难道细心的你们就没有发现,外国人在人群中也星罗棋布么?
新闻到了这里,其实本应该告一段落,偏偏有人觉得不过瘾,今日有媒体又置顶刊出一文《谁现在用iPhone6就该被鄙视》。文章在抨击黄牛党为了逐利而“丢中国人脸”的同时指出,黄牛党们如此费尽周折,不要脸面,把iPhone6带到中国内地是卖给谁呢?就是那些拿着iPhone6就牛,就“潮、酷、炫”的人,然后深情呼吁,现在看到谁拿着iPhone6,请向他们投去鄙夷的目光。矛头直接指向消费者。
不可否认,从黄牛手中买iPhone6的人中,肯定也有上述媒体指摘的这类人,但是,拿部iPhone6就觉得自己“潮炫酷”未免太低估消费者消费心理了。果粉的群众基础广泛与对乔布斯的个人崇拜有关、与对好产品使用心得有关、与对新产品抢购乐趣有关,至于身份说,关系大不大,你说呢?持有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成为被鄙视的对象,要么是持有商品有害,直接毒及自己和他人;要么持有商品间接污染精神。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呼吁公众投去鄙夷的一瞥呢?
抽茧剥丝,摒弃纷争,节省下来时间真正要思考的是,一:为什么每次全球首发总要缺席中国大陆?二:中国如何制造出自己的“苹果”?当在“苹果”面前全球一律平等了抑或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苹果”,哪个黄牛还会全球扫货?谁还会因为一部手机跑到国外去“丢脸”?谁还敢对人手一部的机主鄙夷?
11.高考时事热点作文素材 篇十一
男女平等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但牺牲女性权益成全男性的做法却依旧普遍。
山西吕梁的高家有12个子女,唯独最小的儿子是高家唯一的男丁,为了给家中唯一的男丁娶媳妇,11个姐姐集资32万,其中23万用来给弟弟买房。
婚礼当天为了给弟弟送去祝福,11个姐姐穿着标注有1-11数字的红色T恤,按家中排行从大到小逐一上台,对结婚的弟弟说祝福语。村民拍下这段其乐融融的结婚典礼,却引发网友对“重男轻女”“彩礼高”等问题的质疑。
应该看到,网友的担忧,是有一个大背景的,即“重男轻女”的社会语境。
对此我们不必讳言,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家庭,生育一定要生到有男孩为止;有的地方为了生儿子做法更为极端,中国的男女比例至今依旧严重失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资源都向男孩倾斜;将女儿的彩礼钱,用来给儿子娶媳妇……
12.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 篇十二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15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据介绍,浙江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中,“身边人”出现问题的多是妻子、子女。被查处的厅级干部中,因“身边人”而腐败的不在少数。(人民网 6月9日)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谨防“身边人”成为干部的软肋”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部分落马官员,本质并不坏,对金钱也没有很大的贪欲,但却没有管好妻子,其妻子扮演着“贪内助”的角色,在爱慕虚荣、贪恋钱财的心理驱使下,不仅没有帮丈夫把好门,反而把丈夫手中的权力当成赚钱工具;也没有管好儿女,儿女扮演着“闯祸精”和“捣蛋鬼”的角色,自认有掌权老爸撑腰就胡作非为,“官爸”勤于“擦屁股”难免有所求,正好给了个别投机分子可趁之机,这些“身边人”便将干部从清廉拉向了违法乱纪的深渊。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自古以来就有寻求掌权官员庇护的“传统”,也才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有亲人身居要职,掌握着权力,家属自然跟着“沾光”,争当“借威”的狐狸,将干部的权力当作敛财和满足虚荣心的工具,贪图享乐,擅自打开了干部廉洁自律的“后门”。而干部对“身边人”总是无下限妥协,要么感激其困难时期的不离不弃不忍苛责,要么就是对其无底线的宠溺,不断刷新自己的廉洁底线。
投机分子,也总精于对干部的“身边人”下手。一来,干部的意志较坚定,加上纪律性和防范意识较强,警觉性高,不易接近也不易突破,而其“身边人”就简单多了,不是干部自然纪律性不强,也容易受他人“蛊惑”,听到几句好话,见到一点好处就容易忘形,但若能请动他们在领导身边吹吹“枕边风”,帮忙牵根线搭个桥,与领导接近就容易得多,即使不用领导出面,其干部家属的身份也能博得几分薄面。如此好用而管用投机者自然从最薄弱的环节下手,为其子女送个红包,给其妻子买点奢侈品,就收买了人心,间接的也将官员绑在了自己的“贼船”上。
【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时事评论类01-03
共享单车时事新闻评论07-04
时事与政治案例评论09-19
主题作文时事素材01-16
高考作文时事热点素材01-17
作文审题训练之时事类11-20
高考作文时事素材分类——奋斗方面01-01
电台评论类节目01-09
评论类文章的写法12-31
当下热点话题论据素材评论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