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7篇)
1.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综述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① 毕业论文(打印稿,并装订成册)及英文翻译(正式文本2本:导师1本,档案1本,); ② 作品(电子文档,并发布成互动多媒体光盘)
③ 作品展示版面(80×120cm KT板装裱喷绘效果版面)
其设计方向分为以下几类:
1.短片类(①动画作品;②录影作品;③视频广告作品)
2.互动媒体类(①多媒体作品;②互动游戏作品;③虚拟/仿真作品)
3.静帧产品类(①视觉传达作品;②图形界面作品)
二、毕业设计内容说明
(一)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正文部分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封面 第一章 绪论
2)扉页 第一节.研究目的及方法
3)毕业论文任务书 第二节.论文内容介绍
4)论文摘要,中文(400-800字)第二章 设计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5)论文摘要,英文 第一节.设计背景分析
6)目录 第二节.必要性分析
7)图目录 第三章 作品方案设计过程
8)表目录 第一节.设计概念阐述
9)正文 第二节.设计过程阐述
10)参考文献(≥20篇,必须有一篇以第四章 作品制作过程 上外文参考资料)第一节.制作过程阐述
11)附录 第二节.产品测试(互动媒体类必须
12)毕业设计翻译 有此节内容)
第五章 结论
论文格式及打印要求:详见《毕业设计.论文样本》翻译格式及打印要求:详见《毕业设计.翻译样本》
(二)作品要求
无论哪一类,所有作品都必须制作成互动多媒体光盘。光盘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① 最终作品展示
② 创作及制作过程展示
③ 论文
(三)最终作品展示内容
1.动画 帧效果图)≥1页
1)故事梗概 5)动画(视频文件)播放
2)角色设定(所有正式出场角色的彩2.录影
色静帧效果图)≥1页 1)内容概述
3)场景设定(所有场景的彩色静帧效2)短片(视频文件)播放 果图)≥3页 3.视频广告
4)道具设定(所有重要道具的彩色静1)广告目的简述
2)广告(视频文件)播放 4.互动媒体类
1)设计说明
2)互动媒体最终产品
3)互动媒体被应用时的视频演示
注:所有互动媒体类作品,如能直接链接展示的,即直接链接展示,否则必须制作其作品被应用时的视频演示文件,以显示应用效果,如:网络产品、互动游戏产品、虚拟/仿真产品等。
5.图形界面作品
1)界面主题方案 2)壁纸
(四)创作及制作过程展示内容
1.动画
1)剧本
2)角色、道具、场景设计草图 3)分镜头脚本 4)动态脚本 2.录影
1)拍摄计划 2)分镜头脚本 3)拍摄花絮 3.广告
1)剧本
2)分镜头脚本 4.多媒体及网络产品
1)组织结构图 2)交互迁移图 3)程序流程图 4)系统设定方案
i 应用系统设定(①字体系统;
②色彩系统)
ii 后台管理系统设定(①文件命
名规则;②资料分类规则……)
5)界面设计方案草图 6)分镜头脚本
(五)毕业论文的电子文档 3)图标(可以分组展示,也可以一览
全部)
4)屏幕保护的动画文件 5)实际应用效果的视频演示 6.视觉传达作品
1)视觉基础设计部分(①标志;②标
准字;③标准色;④应用规范)2)视觉应用设计部分(①名片;②信
封;③信纸;④吊牌;⑤手提袋)3)视觉应用延展设计部分
7)原始资料(主要指视频资料)5.互动游戏 1)游戏脚本
2)角色、道具、场景设计草图 3)游戏流程图
4)分镜头脚本(①交互分镜头脚本;
②过关(场)动画(视频)分镜头脚本)6.虚拟/仿真 1)地图
2)漫游流程图
3)帮助(导航)系统(①流程图;②
界面设计草图)
4)3D模型图(①单个模型;②全场
景)7.图形界面 1)界面草图 2)壁纸草图 3)图标草图
4)屏保动画分镜头脚本 8.视觉传达
1)所有设计部分的草图
三、毕业设计作品工作量要求
(一)短片类 的壁纸)
1.动画 viii 图标包 ≥ 2×15枚
二维平面动画≥ 5分钟,≥ 50个镜头 ix 屏幕保护动画 ≥ 2×1套 纯3D动画≥ 3分钟,≥ 50个镜头 x 开、关机动画 ≥ 2×1套 2.录影(按持续播放时间计算)xi 手机铃声 ≥ 2×1套
实拍录影≥ 15分钟,≥ 150个镜头 xii 实际应用效果演示动画 ≥ 1.5演示动画(含3D演示动画)≥ 3分钟 分钟(按持续播放时间计算)3.CG广告≥ 3分钟 2.视觉传达(二)互动媒体类 1)标志(加网格、不加网格)
1.多媒体 2)标准字、标准色
静帧页面(≥ 60页)+ 动态页面(动3)应用规范(标志搭配、缩放、剪切;画、视频)(≥1.5分钟,按持续播放时字体,颜色应用规范、禁忌等)间计算)+ 控件 4)基础应用(名片、信封、信纸、吊2.互动游戏 牌、手提袋等)
关(≥ 5关)+ 过场动画(≥1.5分钟,5)延伸应用(以下4组可任选一组)按持续播放时间计算)+ 控件 A包装(本类必须做出实物)3.虚拟/仿真 酒类:瓶贴+瓶形+包装盒(展开图+效果图)+
场景(≥ 3个)+ 模型(≥300个)+ 控广告招贴1-3张 件 + 演示动画(≥1.5分钟,按持续播香水类:瓶形+包装盒(展开图+效果图)+广放时间计算)告招贴3-5张
(三)静帧产品类 食品类:包装盒(内、外包装各一)(展开图+
1.图形界面 效果图)+广告招贴1张
Windows界面设计 其它:酌情,但必须有包装盒+广告招贴(或
i 桌面主题 ≥ 1套 MD、陈列POP、日历等)ii 桌面壁纸 ≥ 3套(每套至少包B平面广告
含以下几种尺寸:1024x768,报纸(正版、半版、三分之一版、四分之一版1280x1024,1600x1200)(不得任选二)+ 杂志(单页或对页)+ 灯箱(车站、使用Bryce等3D地形软件渲染霓虹灯、悬幅任选一)+ 静态网页一套(总页面出的壁纸)≥10页)iii 图标包 ≥ 55枚 C媒体广告 iv 屏幕保护动画 ≥ 1套 邮件广告2份+网站旗帜广告3个(网站旗帜广v 实际应用效果演示动画 ≥ 1.5告尺寸≥468×120像素)
分钟(按持续播放时间计算)互动小游戏广告1个
手机界面设计 Flash动画广告或视频广告1个≥10秒
vi 桌面主题 ≥ 2套 D招贴(≥6张)+ 静态网页一套(总页面≥10vii 桌面壁纸 ≥ 2×2套(不得使页)
用Bryce等3D地形软件渲染出
四、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1.2011-2012第1学期,第1-13周,准备课题。
2.2011-2012第1学期,第13-14周,下达任务书,选择课题,开始进行课题分析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汇总工作。
3.2011-2012第1学期,第15-16周,完成各类设计的概念(动画及广告:剧本、录影:拍摄计划、多
4.5.6.7.8.9.10.11.12.13.14.媒体及交互产品:脚本方案、界面及视觉传达:设计构思等)。
2011-2012第1学期,第17周,完成各类设计的图表、图示和草图(风格、角色、场景、道具、界面方案等)。
2011-2012第1学期,第18周,完成各类设计的分镜头脚本或情景脚本。
2011-2012第1学期,第19周,制作各类设计的初步模型(动画:动画预览片、录影:影像初剪片、多媒体及交互产品:带链接的初步模型、界面及视觉传达:由导师掌握进度)。2011-2012第1学期,第20周,作品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
2011-2012第1学期,寒假,整理毕业设计答辩展示文件(作品、作品的相关设定、作品创作及制作过程文件等)。
2011-2012第2学期,第1-5周,准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完善毕业设计作品。
2011-2012第2学期,第6-10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及翻译,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展示文件。2011-2012第2学期,第11周,毕业设计预答辩。
2011-2012第2学期,第12-15周,根据预答辩意见,修改毕业设计作品及论文。2011-2012第2学期,第16周,毕业设计答辩,提交: ①.毕业论文(打印稿,并装订成册)及英文翻译(正式文本2本:导师1本,档案1本,); ②.作品(电子文档,并发布成互动多媒体光盘)③.作品展示版面(80×120cm KT板装裱喷绘效果版面)2011-2012第2学期,第17周,毕业设计作品展。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7 3.数字艺术论(上下),廖祥忠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 4.当代科技艺术,张燕翔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Lev Manovich, Th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2001
6.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第二版,[美]帕夫利克著,周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7.艺术与视知觉,[美]阿恩海姆著,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4
8.用户体验草图设计:正确地设计,设计得正确,[美]巴克斯顿著,黄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
9.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第四版,[美]施奈德曼等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10.虚拟艺术,[德]格劳著,陈玲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11.动画概论:第三版,贾否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
12.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美]库伯,[美]瑞宁,[美]克洛林著,刘松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8.11
2.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1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 技术起主导作用, 艺术起辅助作用, 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共同发挥作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艺术修养, 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 技术是起主导作用, 艺术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 也正是因为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导致很多学生缺失艺术素养。除此之外, 很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态度不够严谨,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差, 导致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是把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但是, 相对来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较差, 即便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无法用数字媒体展现给大家, 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3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的意义
3.1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很多艺术作品在把现实和虚幻结合在一起时, 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实现,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打造出完美的意境, 也可以提高观众观看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缩短艺术的创作周期
传统的艺术作品创作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 提高艺术作品的创作效率, 也可以降低创作成本。
3.3 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艺术创作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完成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除此之外,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也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4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整合策略
4.1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较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如果艺术创作缺乏灵感, 即便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也无法创作出满意的艺术作品。因此, 要想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要应用数字媒体艺术, 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结合在一起, 不能出现专业相分离的现象。除此之外,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 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要想提高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调查显示,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缺口大概在16万。数字媒体行业市场巨大, 数字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年, 数字产业的收入为365亿美元, 仅在动画作品上的收入就高达9.1亿美元。日本是动画片的出产大国, 每一年日本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增加31万人。如今, 我国政府对数字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导, 艺术为辅, 技术必须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高校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 高校一定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满足数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 很多高校均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2 合理制定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数字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 数字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但是还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实际需求。社会对数字产业人才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掌握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 二是具备艺术创意。当下, 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必须不断创新, 提升品味, 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让观赏者满意, 关键看作品的创作形式好不好, 作品的思想是否饱满。要想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创作人员可以把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之前, 一定要结合艺术作品的创作需求, 合理的制定融合方案。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 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缩短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 能够创作出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艺术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将数字媒体技术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间进行融合时, 需要对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理念进行深入剖析, 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方案使作品更加突出主题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 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乃至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 鼓励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行业, 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和数字媒体相关联的课程。数字媒体艺术就是高校新开设的专业, 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3]王国瑜.当前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生态空间[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1.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截止到2010年,共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技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的专业。最突出的应该是全国首家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其教学特色体现在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目前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是其中两个典型而已。就大部分院校的认识现状来说,都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艺术和技术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都在培养体系中提到了既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2008年开设以来,很早就提出了“技术-艺术”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1]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为了打破现在很多高校出现的教学极端技术化或极端艺术化现象,我们对学生四年来所学习的课程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不同的课程相互支持,互为依托。不仅在整个四年学习中,我们还在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中找到关系,比如第四学期我们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那么我们相应的会开设数字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再比如我们会把二维动画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几门有内在联系,可以相互支持的课程安排在一学年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单独的课程中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比如图案设计,除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技法外,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把现代的数字技术和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创作图案作品或把传统的技法创作的作品做数字化处理。再比如图像处理是一门技术类课程,但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教学,实现技术为艺术服务的思想。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技术-艺术”思维等,让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有一个最近本的了解,掌握一般性的数字艺术创作规律和思想基础。艺术类型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速写之类,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设计能力;技术类型的课程包括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储备相关的技术开发技能;“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包括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数字插画、数字影视特效、UI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用现代的数字技术来创作的能力;实践类型课程包括写生、采风、数字摄像、毕业设计创作等,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的能力。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没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组成,该体系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这里的师资结构指的是在“技术-艺术”教学体系中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数量、知识能力构成、学历职称构成等。教师可以包括专业教学中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全部工作人员,也包括外聘的教师。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类及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我们“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学术工程统一的建设思想的要求,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结构构成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该人才培养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必须提升我们培养体系的“技术-艺术”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教师学习研究一般的“技术-艺术”理论,进行相关的实践,并将一般理论具体应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二是努力探索适合“技术-艺术”教学的师资结构,探索师资力量的恰当融合。
在师资结构中首先是教师数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计划每班在30人左右,每班须配备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4为宜。其中生师比=普通本科学生总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数/2。其次是学历和职称结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再次是能力知识结构,教师队伍中艺术型、技术型、“技术-艺术”复合型教师的比例要合适,达到1:1:2比较适宜。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所谓“技术-艺术”作品教学指的是以“技术-艺术”思维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和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以作品创作为驱动,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学生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作品教学我们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典型模仿阶段、类型定位阶段、独立创作阶段、作品展示交流阶段、参赛阶段。典型模仿一般是针对某种技术运用、某种效果表现、某种艺术风格展示而进行的学习阶段,和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是一回事情,不同的是摹写的对象改变了,摹写的方式不同了。类型定位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大量“技术-艺术”作品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而加以学习和研究,然后以这种风格类型为主开始自己的“技术-艺术”作品创作。每个阶段完成我们都会举办相关的展览供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然后会把优秀的作品拿出去参加比赛,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指的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教学不应闭门造车,应该把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运作模式、专业发展状况、作品创作要求等,以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展示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内容作品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岗,罗维亮. 技术-艺术思维[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维亮,冯文博,等. 图像处理中的技术-艺术思[J]. 上海艺术家,2009(5).
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篇四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研讨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规范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降低老师们的工作难度,针对前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内容供老师们来参考和讨论。
一、专业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数字艺术设计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较熟练运用数字媒体工具,从事有关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动画制作、数字音视频编缉以及游戏设计等工作。
二、毕业设计选题
1、选题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最好能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
(3)应以设计应用型题目为主,尽量避免纯理论研究型题目。
(4)选题难度及范围适中,能够起到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考核。
2、选题方向及要求
原则上只要是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相关的都可以。以下几个类别供大家参考:
类别一:平面设计与制作,包括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
设计、平面媒体广告、刊物封面、Vi设计等。
(1)应包括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全过程,最终制作一个有一定创意的、制作精美的作品。
类别二:网站设计与制作,包括企业网站、个人网站等。
(1)应包括网站的规划、设计、制作全过程,最终制作一个主题明确、创意新颖、内容较完整的网站。
(2)网站应有动态网页。
(3)单人制作,不少于10个网页链接。
类别三:动画设计与制作,包括Flash动画、传统动画、三维动画,主题可以是叙事类作品、搞笑短剧、宣传广告、互动娱乐作品等。
(1)应完成动画的创意、构思、设计与制作,最终形成一个主题明确、创意新颖、制作优良的动画作品。
(2)动画长度不少于1分钟。
类别四:影视多媒体设计,可以是叙事类作品、MTV作品、宣传广告类作品、互动娱乐类作品等。
(1)应影视多媒体作品的构思、设计、制作及合成,最终形成一个主题明确、创意新颖、制作优良的影视作品。
(2)作品长度不少于3分钟。
三、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原则上一人一题,如多人同做一个设计题目,应在申报书中有明确分工,且论文重复率不超过30%。
(2)论文格式规范,逻辑结构清晰,语句通顺,最好图文并茂。
(3)论文能较清楚、完整地表达出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设计结果。一般来说,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前言、引言、绪论(有关作品设计选题背景、目的、意义及主题介绍)
(二)作品构思(准备如何表现主体)
(三)作品设计,包括作品总体设计(策划)和详细设计(即作品脚本、分页面、分镜头、分场景的设计)
(四)作品美术风格的设计
(五)作品的制作与合成(如何用相关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实现)
(六)效果展示(作品制作效果,可用作品截图来展示)
(七)设计总结(总结作品设计中所取得的成果、收获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论文字数为正文部分5000字以上。
5.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篇五
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指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构成:艺术层(视觉艺术和设计,后现代性),科技层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性,集成性,沉浸性),媒体层(大众传播,公共媒介,网络媒体,大众性,交互性,网络传播性),应用层(社会信息服务,数字娱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
2.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
一.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
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3.作为数字工具创作的作品范围。
.运用计算机,数字照相,数字摄像,扫描等手段创作数字图像;
.运用计算机和激光全息技术创作全息照相作品;
.运用计算机制作的二维和三维动画;
.运用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的艺术气氛,空间和环境
.运用计算机和合成器等创作音乐和声波艺术;
.运用计算机创作和编排戏剧,舞蹈;
.通过网络实时广播,数字互动电视,互动电影。
4.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时空反转:数字媒体艺术借助图层,蒙板,通道和三维造型手段,可以产生类似的时空的幻觉艺术,或是多重合理空间组合的不合理性。
.意识与潜意识:源于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数字媒体艺术不但重视人类意识的思考,更重视潜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超理性,超现实的艺术。
.气氛铺陈:许多数字媒体艺术家喜欢用色彩明度制造特殊的气氛效果或怪异的空间环境。.拼贴重组:源于对达达主义的继承与扬弃,数字媒体艺术家拼图组合不同质感或不同类型的物体与同一创作上,遵循非理性拼贴与矛盾并置的结构原则。
.制造矛盾与荒诞:数字媒体艺术家通过利用物体的比例,质感产生矛盾感,强调微观与宏观,产生视觉上的奇特感官。
.幻觉与真相:视觉上产生真实的物体造型,而实际却只是科技产生的幻觉影像,观者在真假,虚实之间游走。
.抽象的意象:将有机或无机物的形体结构重新组合成另一形态,形成另一种超现实的抽象意境。
5.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956-1986年,数字艺术的启蒙与探索时期,该阶段对计算机图形图像的研究极大的推进了数字艺术实现的技术可行性。计算机编程对该时期的大部分电脑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该时期的计算机产生的动画和图像仍在开发阶段的技术水平。20世纪70年代是开放计算机图像和三维计算机动画很有意义的十年。
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字媒体艺术软件从吴到有,其功能也日趋复杂。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可以非编程背景的艺术家参与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更具艺术美感的作品。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外周设备也被陆续研制和开发出来,这些技术进步有力的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成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大显身手,数码影片渐渐成为主流。1996-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最大的成就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这一时期的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形式多样,其内容和表现力也达到了和传统艺术相媲美的程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数码艺术的商业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是数码艺术和传统艺术互相渗透的时期。
6.与现行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优势。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受质量。
.数字电视广播改变了观众接受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本地交互)方式。.数字广播技术除了能够广播电视和声音节目以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数据广播。
7.目前国内主要的多媒体产品设计。
.基于网络应用的多媒体数据处理以及交互式多媒体网站设计和制作。基于多媒体光盘,触屏一体机和公用信息亭等基于计算机硬件传播平台的多媒体产品开放与制作。.大型交互式动态网站建设和专业Flash、Shockwave多媒体网站设计。
.虚拟显示多媒体项目开放。
.企业形象多媒体光盘和产品展示介绍多媒体光盘
.展览会及商务演示多媒体课件。
.公司多媒体年报光盘、产品电子手册和交互多媒体说明书。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演示课件。
.多媒体数字视频DVD演示光盘。
.多媒体有声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光盘杂志。
.移动媒体(手机)多媒体软件开发。
8.网页设计的具体原则。
·面向用户的原则反馈信息和屏幕输出应面向用户、指导用户,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目标。
·一致性原则是指从任务、信息的表达,界面的控制操作等方面与用户理解熟悉的模式尽量保持一致。
·简洁性原则界面的信息应当准确、简洁,并能给出强烈的信息显示。
6.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六
数字媒体艺术就是这样一个科学与艺术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上的结合体。相对于我们一般学生或者非专业人士来讲,这个高度上的结合体的确很有些陌生和望尘莫及,甚至很可能让我们的专业人士也常常感到头晕目眩。这正说明了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提示我们身处其中大有可为。但这个高度上的结合体绝不是空中楼阁,是高楼就更加需要夯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既要具备传统的艺术造型和设计能力,又要具备数理基础;既要具备充满想象的形象思维,又要具备严密线性的逻辑思维。别以为坐在电脑前面,点击几下鼠标器数字媒体艺术就诞生了,就是在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了。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数字媒体产业从157亿美元增长到354亿美元。在美国,20由畅销童话改编的电脑动画巨作《史瑞克》票房及相关音像产品的销售获得了近9亿美元的收入。在日本,直接运用电脑从事图形图像工作的至少有10万人,每年有30万人接受数码动画教育。在韩国,动画产值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处于世界第三位。这三个国家开发的电脑游戏,动画片,占据了全球游戏市场的很大部分,为他们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经济收入。
7.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 篇七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
与传统的媒体艺术相比,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数字平台创作的多种媒体艺术样式, 由于创作过程中具有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 所以其构成的基本表现元素是相通的。具体来说, 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主要有下述几种:
1.数字动感:数字动感是指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进行画面的调度, 能创造出无拘无束的画面主体、天马行空的镜头运动, 还能自由展现多种时空等。
2.数字音效:声音包括说话声, 音乐及音响,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 声音的制作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 不仅能实现声音的有效处理, 还能进行主观的声音设计和多种类型的音乐创作。
3.数字特技: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各种相关软件实现对人、动物、场景等方面的一种数字应用技术。通过利用各种类型的数字表现元素, 呈现给观众一种精彩的艺术盛宴。
4.数字色彩:电脑的出现, 给人们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历程, 通过使用相关软件能够有效的将科学和艺术融合起来, 如绚丽多彩的广告、电影表演等, 这些都有效融合了色彩,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与传统的媒体艺术相比, 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具体包括下面几种:
1.虚拟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通过使用相关的软件已经能够有效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生物, 担当电影的主角, 并且能够有效创造出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特殊拍摄场景, 极大的拓宽了艺术形式的表现空间。如目前电视创作中通常将虚拟的空间和节目主持人融合在一起, 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不占空间, 不许专门制作演播室, 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即有效降低了成本,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融合了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等, 通过使用相关软件, 能够实现对文字、声音、图像等进行处理, 使抽象的数字信息变得能够感知、可管理及交互的一种技术。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也能使观众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 实现了观众真正的走进艺术, 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使观众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也允许观众部分程度的改变作品的效果, 或者让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如大型网络游戏《传奇》、《征途》等, 游戏者可以参与其中扮演任何角色, 既可以选择做女人, 也可以选择做男人, 既可以选择做勇士, 也可以选择做坏蛋。同时为了给观众创造更真实的世界, 游戏中有白天和晚上, 有商品买卖和交易, 有货币的赚取等, 整个游戏过程极具魔力。
3.奇观性
奇观性是指通过数字艺术媒体能实现现实社会不可能出现的各种奇观景象, 带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感受。如北京奥林匹克开幕式, 美国电视台曾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停转。张艺谋也曾这样说过:开幕式好坏的评价因人而异, 但是作为导演, 其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前卫的探索, 也是数字媒体时代的开幕式, 是首次综合全面使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整个开幕式设计的关键是对于多媒体艺术技术的应用, 并结合传统的舞台、团体操等, 对整个艺术形式进行立体的展示。
4.融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是以计算机为平台, 利用各种专业软件进行艺术创作, 这种创作模式打破了不同艺术制作之间的潘篱, 实现了各种不同艺术创作的有效融合。传统额艺术创作通常采用单一的数字工具、语言等, 而数字媒体艺术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数字, 实现了无限复制、广泛传播, 使艺术表现具有鲜明的融合性。
5.可变性
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比,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灵活的可编辑性。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类元素, 如声音、文字、视频等都被数字化为0和1, 通过这种变化能够对其进行各种编辑操作,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节约了创作成本。如绘画艺术, 创作过程中一般不能有大的反复, 否则只能从头再来, 之前所付出的心血都被浪费;而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随时撤销前面的创作, 进行反复尝试, 不仅灵活方便, 还能有效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三、结语
总之,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持续创新,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也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 通过积极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创作方式和创作路径, 确保数字媒体艺术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艺术创作进入了崭新的数字媒体艺术时代, 对于促进多元化艺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容首先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 其次研究了数字媒体的表现特性, 以便能为实际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特性
参考文献
[1]张建亭.基于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特点的思考与分析[J].艺术科技, 2013 (8) 4:67-68.
8.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八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美学突破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推广,数字技术开始和艺术融合和接轨,逐步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美学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强化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工作,对完善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对数字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需求、视觉感受,同时也能为艺术作品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完善现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实现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1 数字化媒体艺术的概念
对于数字化技术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完成对声音、光等信号的编辑工作,同时实现对这些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进而方便进行信息的管理、传输和处理等。[1]
同时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主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进行新的包装和处理,主要是指构建出动画、视觉艺术等形式。其不仅是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处理,也是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包装,这也是先进科学和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丰富其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的科学发展。
2 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因此其在传播手段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性。
2.1 高效性和互交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为设计师构建出便捷的操作管理平台,由于数字化技术具备简单易学、传播速度高效、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能够实现设计师内心和软件的融合,推动设计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设计。[2]此外,随着网络艺术的点面发展,相对于传统艺术重视细致、复杂的手工操作环节,数字化艺术能够有效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整体效率,为设计师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及你想你给创作、构思等方面的工作,为艺术创作构建出更为完善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拥有完善的数据库,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充足的素材和数据,以便于实现对艺术的多元化和交互化。对于创作者而言,能够借助数据库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充分体现创作的“互通有无”性特点。数字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艺术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想想空间,保证艺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对于创作者而言,在内容、空间方面的交流、沟通,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保证艺术的积极发展。
2.2 虚拟性与综合性
对于创作者而言,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创作工作的形象、生动、逼真效果,实现对作者真实想法的精确性表述。计算机软件能够推动艺术作品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的效果,增加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随着立体化创作形式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传统艺术表达形式无法达到的高精度、高输出的设计作品。在这种现实生活中,使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完善传统艺术形式的表达特点,保证数字化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改善大众在审美方面的综合效果。
3 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美学突破的具体表现
3.1 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体验更趋向大众化
通常情况下,在人们的认知中,传统艺术的创作者都是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人士,给人更多的一种不容易接近、神圣、脱离普通生活的感觉,艺术作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普通人群对于艺术创作以及艺术作品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使得艺术的受众人群在不断地扩大,普通人群也可以进行艺术审美。数字媒体艺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将艺术通过技术的方法来表现出来,只要人们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就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为大众创造艺术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促进了艺术作品的多样化发展。[3]当前,网络中的许多艺术作品的创造者都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通过数字传媒艺术将自身的创作灵感表现出来,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大众的审美体验。
3.2 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更具有非逻辑性的审美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逻辑,并且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其逐渐地形成一种和传统艺术相反的非逻辑型审美特征。[4]在传统的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察,借助一定的方法,通过逻辑思维能够理解创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及创作意图。但是数字媒体艺术使得创作者能够使用非逻辑性思维进行構思,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率比较多的素材以及表达方法,因此在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使用传统的逻辑思维是无法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图,而是要从现代人的思维进行欣赏,进而得到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3.3 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更具有开放性
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大的开放性,在传统艺术创作中,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创作者自身独立完成的,同时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当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素材被更加广泛的利用,创作者能够更具自身的想法对开放的艺术作品进行不断更改,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作品一直处于被不断创作的过程,当一件艺术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之内,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对作品进行不断创新、更改的人,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更具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同时也能够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进艺术作品不断地进步,同时更加地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
4 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受众范围在不断扩大,数字化技术和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得艺术表现形式走向多样化发展,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高的效率和交互性,同时具备着较强的虚拟性和综合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使得现代艺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可以促进我国艺术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传媒艺术特征论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1):93-100.
[2]高楠.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看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135.
[3]王莉.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3):87-88.
9.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应用论文 篇九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应用论文【1】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依的,未来世界里,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将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是主要通过数字媒体来实现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
其实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是艺术表达的最基础的软件操作,而艺术又是技术的内在表现形式,所以,这两者之间确实是分不开的。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互交等方面,它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线”,把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技术。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或通过虚拟机器,便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实现周游世界、探索发现、朋友聚会等,当然,这一切要必须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当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呢?一是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实现“坐在家里就可以面对老师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针对自身的教学;二是虚拟交易。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公平的大众认可的第三平台即可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方便快捷;三是电子商品。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用户不必通过按键等操作方式来实现,只需用手指一点即可达到自己需求的应用;四是生活娱乐。
用户通过无线手柄连接电视等载体,实现运动、玩游戏、打电话等目的。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它的发展趋势就是由简单的个体用户转向大众用户的互动、枯燥繁琐的操作转向个性简单化、局部的连接转向广泛的连接。
数字媒体技术也正慢慢实现真正的虚拟现实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产品的一个内在表现,它使产品表现为更人性化、艺术化、亲和化,它可以提供给媒体技术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方面。
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等;二是视觉传达。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虚拟化,呈现在用户眼前的流动媒体平台上;三是数字摄影摄像。
现代电影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它通过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和机器来制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四是数字绘画等方面。
数字绘画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表现为更夸张的色彩和形体,非常符合现代城市人类的审美观。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人们对艺术的理性认识和感性的.认知有机的统一,使它不仅具有技术方面的魅力,也兼顾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水墨广告案例,将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感。
在比如国外的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大作―《阿凡达》,这部电影运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强大的后期制作以及创新才实现的,这是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在电影艺术中最完美的表现,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完美结合,大有使人们感到真正的数字化世界的到来。
综合来说,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已然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课目。
当然,如果没有人们对技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渴望,这些是都不可能实现的。
也正是这种动力,才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得越来越像一门专业科目,也越来越完美。
参考文献:
1、王会,田士威.数字媒体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
2、邓尚 论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现代传播.3
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2】
【摘 要】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火速地发展,达到历史上任何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
从视觉到视听互动,从虚实结合的交互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科学地认识人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现阶段思考的主题,艺术家应该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努力去反映自然及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视听交互
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火速地发展,达到历史上任何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
数字媒体技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加强的新时代。
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味觉等丰富的感官体验都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不管是在音乐艺术方面、美术与设计方面还是在戏剧影视方面都已经广泛地使用了数字媒体技术。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从视觉到视听互动,从虚实结合的交互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视听交互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有场景美术设计、角色造型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影视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工程学等。
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无缝互动交流。
现在,无论是音乐艺术、美术创作、戏剧表演还是影视传媒都已经进入全民信息化技术的时代了。
10.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篇十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影响 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相信新媒体艺术正在逐渐成为艺术发展的趋势,成为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艺术字眼,成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最直接表现。新媒体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美术实践方式,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审视定位艺术的观念,它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延伸和扩展,是在充分咀嚼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背后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试图从新媒体艺术在展示、流通、典藏、评价等方面给传统美术界带来的影响入手,进而理解新媒体艺术。
当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越来越成为艺术界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展览上、越来越多地被所谓的前卫艺术家所实践时,我们不仅要问:究竟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它给我们带来了和即将带来什么?
其实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并不是无本之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受杜尚影响颇深的观念艺术(concept art)、早期未来主义宣言(futurism menifesto)、达达式行为(da—da)以及由稍后出现的偶发艺术(happenning arI)脱胎转变而成的70年代表演艺术就已经带上了今天我们称之为新媒体艺术的种种特征。实际上,在50~60年代的前卫艺术实验中也已出现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kinetic art)和最早的电子艺术作品。那么从这些新媒体艺术的源头艺术来看,他们都有这样一些特征:沟通与合作、强调艺术发生过程、重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互动。在这些相对新的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媒材,以此来发掘创造新的思维和人类经验甚至是新的世界的可能性,让观众参与到一件艺术品中成为艺术家们的兴趣所在。艺术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形式,而更多的在于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概念。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更是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但是由于新媒体艺术空前地结合了物理学、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将之用于艺术创造中,使得新媒体艺术作品也传递出空前庞杂的信息量,让观众在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不能完全领会和了解它,在某种程度上给观众带来误解:这到底是艺术还是科技?在国内观众普遍缺乏视觉修养和科技知识的现状下,要求大众理解现代艺术就已经勉为其难了,对于新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外行看热闹”的状态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我们好奇,在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尝试,而理论界,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现状,引领发展方向。
当艺术史发展到21世纪,在我看来,给任何形式的艺术下定义都是可笑的和多余的,对于新媒体艺术自然也是这样。但是从各所大学争先恐后地设立与媒体有关的各类系科(这其中有很多是理工类大学)和各现代美术馆相继展出所谓新媒体艺术展来看,就知道对于新媒体艺术,我们的认识有多么的混乱。你很难说谁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这种不确定性本身也许就是新媒体艺术的特点吧!
如12月28号至1月5号在上海多伦美术馆展出的“打开天空”中国新艺术展,运用的是多媒体、电脑影像、动画、录像、装置、网络艺术、闪客艺术、影像装置以及与新媒体观念有关的新平面和雕塑作品,整个展览采用网上发布(ionly。conr。Cll东方视觉)和网上直播的形式,通过一种新的媒介展示了自己。这个展览就是新媒体艺术展吗?我想可能并不完全是。如果说展览中有影像作品有电脑装置就算是新媒体的话,那么这个理解就未免太肤浅了。以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的观点来看,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媒体现在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所以,新媒体艺术正在以它强大的信息优势将人类艺术带入一个新的纪元。
11.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十一
从学科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应用技术学科的一种,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信息设计的关系非常紧密。此外,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还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因此,从本质和内涵上来说,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
回顾20世纪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受到计算机设备本身的限制,早期的数字图形图像设计仍处在开发阶段,所以该时期是数字艺术的萌芽时期。对于计算机图像和三维计算机动画来说,70年代是很有意义的10年,因为该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电脑绘画软件,表达图像设计和三维环境的技术也更加成熟。80至9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进入了普及和兴旺时期,该时期软件的主要进展是Photoshop开发成功,三维动画和虚拟环境设计能力的增强及数字化电影的出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数字媒体艺术进入了多元化的深入发展时期。互联网的出现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使得该时期的数字媒体艺术不仅表现形式多样,其内容和表现力也更加成熟,形成了和传统艺术相融并存的局面。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现繁荣。但是相对于国际数字媒体艺术水平来说,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现阶段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最好的机会,首先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我国大众对于数字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参与其中的热情空前高涨。其次,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也对数字媒体艺术做了鼓励和支持,并且从民用和商用角度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开始渗入到影视、绘画、展览演示、广告包装等行业,并在网络广告、在线影音、电子出版、网络游戏等新媒体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曾经在全球掀起一股3D视觉潮流的3D数字电影巨制《阿凡达》是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领域的前沿成果表现。这部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达到27亿美元的科幻影片在创作和放映过程中无处不闪耀着数字媒体艺术美的光辉。当然,这部影片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以数字媒体技术的革新为基础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率领团队耗时14年开发了《阿凡达》的数字拍摄设备,为3D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部影片中,虚拟捕捉和抠像合成技术被詹姆斯恰到好处地利用并加以完美升华。当动作演员穿上带有感应节点的特制服装后,电影制作人员通过多角度的摄像系统可以适时捕捉到动作演员逼真的动作画面,动作演员的一举一动在电脑上即可现场看到,如动作演员做出奋力奔跑的动作,在电脑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蓝皮肤的纳美人在特技森林场景中奔跑的逼真画面,并且通过动作演员眼部等细微部分的感应节点可以完整捕捉到眨眼、皱眉等细小的动作,增加了电影中角色表演的真实性。这种实时观看3D数字媒体拍摄效果的技术是史无前例的。詹姆斯把他亲手打造的潘多拉星球的奇幻世界以体验的方式呈现在了全球观众身边:丰富多彩的草本植物似乎就在观众的鼻子底下,触手可及;阳光般伸展的针叶花瓣似乎就覆盖着前边观众的脑袋;那些漫天飞舞的雪花般的“灵魂树”的种子包围了银幕前的每一个人……全球观众在大银幕前享受了一场身临其境、亦真亦幻的数字媒体艺术视觉盛宴。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后,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独有的思维创意表达方式,而是成为了社会经济利润的增长点。所以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一定会迎来其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繁荣期。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实际教学中数字媒体艺术运用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实际教学,数字媒体艺术,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集传统艺术和数字化技术与一身,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形的设计、制作与创作,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和动画,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涵盖了听觉和视觉的动态艺术,其设计的角色形象和传承的内容比传统艺术多得多。通常状况下,数字媒体艺术涉及到网络数字艺术、网络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数字动画、数字图像、数字音频艺术以及综合数字媒体艺术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活动发展的一种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学场所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虚拟演示、情景再现、教学游戏以及相互交流等形式,将多种教学功能呈现在教学实际教学中。
(一)资源整合。
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不仅仅只局限于展示教学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教育资源的中的各种视频、音频、动画、图像、图形、文本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这些教学资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通过自身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准确的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资源的利用变的更加便捷、生动,从而形成一种集合了感觉、听觉、视觉等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这是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虚拟演示。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虚拟演示也称之为虚拟仿真,其是通过利用一个模拟系统模仿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其能够将现实世界以虚拟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人们借助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多种传感通道和这种仿真的虚拟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一些操作性相对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或者在短时间内不能观察到的实验反应等,通过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演示技术,虚拟演示教学的整个过程,这种虚拟仿真技术创造的特殊虚拟世界,人们通过各种特殊的装置将自身融入到这种虚拟的世界中进行操作和控制,成为该世界的主宰和实际操作者,这样通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再现。
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将和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以及图像文化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再现,不但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在听觉上的动感以及在视觉上的色彩,使得教学不再是索然无味,而是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游戏。
游戏教学是现代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针对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游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形象生动的传授教学知识,这种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相互交流。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谈论区、留言板等,强化学生与学生之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便于教师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基本相同,他们之间的交流能够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数字媒体艺术通过这种设计,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实际教学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基础教学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眼、脑、手三方面的协调动作,充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以此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方案,然后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知识传授的影响。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自身的整合,能够形成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和教材等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被动者转变成教学的掌握着、发现者、参与者和操作者。因此,在这种新型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数字时代对实际教学提出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作用,然后通过不断的努力,保证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莉莉,王蕊.数字媒体艺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191-192.
[2]武斌.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2);82-86.
13.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十三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及时进行解决。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产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推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贝焕钦.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8384.
杨益.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现 状反思.青年文学家,2010(7):138.
张晖.解读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文学与艺术,2010(3):273.
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探究.艺术探索,2012(1):3940.
14.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十四
不得不说,网络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艺术交往平台,它与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近五十年来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首的信息科技带来了人类生活的大幅变迁,网络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文化、娱乐的各个方面,艺术产业面临着新的课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迎来了一个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新时代。网络与艺术的结合,将媒体、艺术独有的交互性、连通性和沉浸感影像到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1 网络与数字媒体艺术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网络的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今天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正在以指数的形式不断发展。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已经开始全面渗入到各类媒体中。涉及绘画、动画、电影、电视、摄像、书籍、报刊等内容,时至今日,一种跨媒体、具有独立艺术形式的种类——数字媒体艺术越来越被人熟知。
人类艺术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状态,由原始社会的实用造物目的发展到现今众多艺术门类,体现了艺术发展本身是兼容并茂的,艺术与相关领域及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相互碰撞,开辟了众多领域,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物质文化史等都是艺术在人文意识领域的表现。其次艺术的精神意识领域,艺术发展与人类审美相辅相成,文化遗产的熏陶培养是艺术审美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文化、文物、社会及人类自身思维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影响人文素质观的建立。
我们所处的地球不再是单一世界,未来世界将会是由原子构成的真实物理世界与数字媒体文化共同构建的社会。数字化后的虚拟世界能够突破传统视觉的局限,将艺术创作带向超越事件、空间与影响经验的新创作思考领域。而数字科技所提供的互动性对新媒体艺术创作充满了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创意空间,随着宽带的普及和新一代“网络新人类”的崛起,艺术的新媒体时代来临。由科学技术主导的数字媒体艺术不仅突破了人类的传统视觉创作手段,而且对于传统的艺术价值观和美学观提出了挑战。新媒体艺术的出现正以逐渐强化的方式要求人们培养新的文化和图像的判断力以及新的美学标准。人们应从各种边缘化的、看似不同但却同时拥有“艺术”称谓的事物开始,从消除那些迷信艺术创新必然传承艺术史经典的思维模式开始,重新思考当今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对社会历史和人类文化价值所带来的深刻影像。
数字媒体艺术是传播、科技、艺术相互交叉的学科,也可以说是科技、视觉艺术和媒体文化的结合。可以看出,既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也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从目前我国的学科划分上看,艺术学、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学都可以作为该学科的艺术与动态媒介研究的理论依据。同时,符号学和语言学也是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媒介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艺术和大众艺术,借助于其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和跨媒体的特征,使得其表现能力大大超过绘画、摄影、舞蹈、戏剧、电影等传统艺术的表现局限。计算机以及网络语言所具有的集成性、综合性和多媒体的特征使得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广泛的题材和广泛的表现空间。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令艺术交流和艺术展览更加方便。从目前国美外网络数字艺术作品来看,数字媒体艺术表现题材和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归类为如图1所示。
2 公共艺术网络化革新
借助因特网特别是宽带网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自2003年以来,国内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原有文化艺术领域内部发生了巨大革新,新的艺术传媒媒介如卫星电视、数字电视以及网络游戏等迅速发展。新型的数字多媒体艺术产业,早已打破先前文化艺术的固有界限,横跨通信、网络、娱乐、媒体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各个行业,进行了融合重铸。而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刊物、数字艺术、数字游戏等大批新型文化方式则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教育的普及,新技术和多媒体工具将会被更多人掌握,因而新媒体艺术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艺术”,由于反映的是当代新新人类的生存体验方式,它们必然会以新的认识结构,全方位地呈现人类新的生活状态与生存实践方式,因此,它在内容上所具有的新颖性与前瞻性不容置疑。
作为21世纪与最新科技相联系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先锋性、服务性,可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网络化革新。从先锋性上看,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是基于最先进的网络和新媒体的艺术,如在i Phone、i Pad上呈现的种种互动艺术形式,强调其和传统艺术的区别,使用频率最高体、表演艺术、影像装置、观念艺术、沉浸体验、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达达主义和杜尚、超现实等,其表现形式为因特网、宽带、移动互联网、交互装置等密切结合的“技术化艺术”特征。
从服务性看,公共艺术网络化的服务体现在当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媒体设计、数字娱乐和现代化服务业中的地位和影响,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包括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人机界面、影视艺术、动画和数字电影、大众艺术、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其表现形式为数字媒体和传统设计等密切结合的“大众艺术”及“应用型艺术”特征。
公共艺术的网络化革新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各种艺术形式、种类的创作、欣赏、传播与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融为一体。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手段,可以扩大并增强艺术家、艺术机构和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因特网,艺术机构可以更广泛、更迅速地选择和联系艺术家,艺术家也同样可以更广泛、更迅速地选择和联系艺术机构。艺术机构、艺术家还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收集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反应,随时掌握欣赏者的趣味变化,保持与欣赏者的紧密联系和及时沟通。
3 数字媒体艺术对公共艺术网络化模式的影像
目前,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并引领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228亿美元。新媒体、新技术带来新思维,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整合将推动包括因特网、手机、DV、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漫画、远程教育等一系列产业链的繁荣和扩张,从而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
数字媒体时代来临,说明人、媒体、科技的三角关系需要重新思考和构建。近年来媒体和科技的变革对艺术思想的影响很大,传播新科技和数字化的艺术对媒介本质、媒介内容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变化。数字化艺术形式和数字新媒体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其注明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到 :“今天,媒体实验室已成为主流,街头游荡的孩子则成了因特网上的冲浪高手。数字一族的行动已超越了多媒体,正逐渐创造出某种真正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故作姿态,这些网上好手结缘于电脑空间。他们自称为比特族或电脑族,他们的社交圈使整个地球。今天,他们才代表了候选者沙龙,但他们聚会的地方不是巴黎的咖啡厅,也不是位于坎布里奇的贝聿铭建筑。他们的沙龙是在网上的某个地方”。
数字媒体艺术对公共艺术网络化模式的影像可以通过新媒体艺术展览看出,2004年,中华世纪坛首次举办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览。这次展览作品包括互动装置、回应式表演、声音环境作品、网络艺术、虚拟现实艺术、交互影视媒体、数据可视化和游戏艺术以及其他数字形式的作品。是我国首次举办的高级别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览。随后在2006年,又举办“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展示了近年来国际上通信艺术、网络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物理科技及其他基于媒介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2007年上海开始举办年度电子艺术节,200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的“合成时代 :媒体中国2008新媒体艺术展”,2011年,中国美术馆再次举办大型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这说明 :“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了 ;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内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并没有割断我们民族的血脉 ;第三,新媒体艺术作为成长中的新的艺术形态,一切都在实验和探索中,因此它不完善,但却新鲜、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包括新媒体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的精髓”。
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对公共艺术的网络化影像体现于,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民主和大众化时代。影响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艺术即生活”观。通过前辈包括波普艺术大师们的实践,视觉艺术从画廊、沙龙、博物馆等四壁围困的模式走向了户外,表现形态从平面走向了空间,从单一画种的纯粹性走向新媒体艺术,加上平面与空间的复合并置、静态与动态的光效应、肢体和观念等非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视觉图式的共性特征被个性化的文化所索求所解构。艺术界面变宽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疆域被解除。艺术家投入社会,用更先进的科技和观念影戏nag大众,艺术已经成为文化意识形态中最先锋的表达手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民众对于艺术产业的享受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事业,公共艺术教育建设的探索非常必要,只有文化艺术产业的网络化创新才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5.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十五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设计;发展
1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数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数字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开始了。艺术设计由于图形图像的数字表现形式的数字化发展,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由原先的手绘、雕塑等传统的表现形式发展为现在的电影、电脑、三维等数字化的表现形式,这种多姿多彩的艺术设计刺激的人们的眼球,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被称之为数码艺术,也就是数字媒体艺术。
新型的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空间和视觉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感官需求和心理需求。一方面,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师穿凿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人们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一切信息数字化,这种情况下,形状、颜色、线条、材质等设计中的元素也数字化,设计是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虚拟环境中创造、修改。整个过程无纸化进行,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符合我们现在的绿色生态口号。
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在质疑和改善中不断发展的,数字化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利有弊。电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师们使用电脑进行设计,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史上设计方式的一次大革命,它标志着一种新艺术形式的产生。但是,对于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同时也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进入了一个误区,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过度的注重数字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艺术的学习和领悟,这个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设计水平的良莠不齐。
2 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共同发展
数码艺术,又被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为工具,以艺术为表现手法的一种新型的艺术门类。其优点有:(1)结束了部分传统艺术的烦琐工序;(2)利用电脑的优点创造出无论是创作题材或是表现手法完全异于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3)电子音乐、数字音乐的诞生为艺术设计增添前所未有的视听革命;(4)3D技术应用与电视电影虚拟现实,让艺术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从此概念上来看,艺术创作中的数字技术固然重要,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不仅仅能“再现客观”,更能“虚拟现实”,能为设计者带来更广阔的设计思维,更有效的设计方法,更独到的设计表现,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即使这样,数字技术也不能成为艺术设计中的主导,艺术设计的灵魂还是在于设计,在于创意,而数字技术只能作为创意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现在很多设计师局限于对数字技术的追求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经融合到了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科学的去认识和平衡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时代的发展,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不仅要适应时代,更要引领潮流,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必然要创造更新的设计文化。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设计师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在数字技术中融入传统设计文化、传统设计思维,并把传统的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表现出来,以超前的设计意识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数字时代扩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
传统的艺术设计表现方法有限,包括绘画、雕塑、剪纸等,这些表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创意太狭隘,甚至有些作品只能表现其意境,其抽象的风格让普通的行赏者无法去领会。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现代艺术设计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舞台设计、展示设计等增添了虚拟现实的展示方式,视听和互动的多媒体功能让受众身临其境。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在新的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机遇一个台阶。它赋予艺术设计新的平台,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设计空间,新的视觉感受。数字技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有力工具,只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才能有效地促进信息传媒的发展。
4 数字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是一门空间艺术,建筑实体和空间是矛盾的综合体,它是通过设计者的专业修养和素质,将特定要求的建筑空间从无到有的一个创作过程。传统建筑强调韵律、比例、对称等具有秩序美的静态理想空间,这种观念正逐步被计算机技术生成的扭曲、重叠等新空间感觉所代替。建筑空间审美观念突破了传统的事体空间界限,形成了尸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现实存在与虚拟建构之间的交互和共存。
现代建筑设计呈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在形体塑造上一反以往的单一形体和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去向。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帮助,设计师们能随意地对形体进行扭曲变形等复杂处理;在建筑材质上,建筑师的旧观念被打破,建筑材料的选择趋向于经济、实用、美观等特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也逐渐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展示作品,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建筑图、透视图,这种种方便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缩短了对创作的展示,更方便了受众的欣赏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5 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对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为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1)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数字技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数字技术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视听语言、表现形式,丰富了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使现代艺术设计体现了与传统艺术设计所不同的价值内涵。
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简历了一个更适合其发展的平台,设计师以其超前的设计意识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能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2)数字时代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数字化艺术设计是介于计算机和艺术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我觉得数字化艺术还是偏向与艺术的。虽然技术很重要,但技术始终只能是艺术的一种表现的手法,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好的表现平台和表现手段,艺术设计因为數字技术的手段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现代艺术设计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上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6.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十六
_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记者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17.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的发展研究 篇十七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互动性,新发展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分野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于建筑以及公共景观环境基础之上的艺术设计行为, 是面向大众的审美形态。简而言之, 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 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现如今, 这种被置于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艺术, 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雕塑家杨英风曾说:“我从小就在北京长大,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比起其它, 自然就较为深, 在那样的地方, 你感觉到的中国文化是宏观、是亲近、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些对我的影响很大, 使得我在创作上或者是从事景观设计时, 想到的也就是如何将中国文化的温厚表现在其中, 而今天我们所谓的公共艺术, 就我而言其实也就是文化的一种显学。”[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公共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谈, 是环境与人的结合。
二、数字媒体为公共艺术蜕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无论是什么时代, 艺术的创作都依赖与当下的艺术语言所赋予的前提和特征。对于公共艺术而言, 以新技术为支撑的各类新媒体艺术的发生为其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机交互,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人机交互艺术语言是构成其艺术特征的基础要素, 它是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与内容得以展现, 受众的体验与欣赏行为得以发生的核心枢纽。传统艺术中, 欣赏着与艺术内容及艺术媒介截然分离, 而数字媒体艺术却可以通过其人机交互的艺术语言, 将艺术作品与欣赏着联系在一起, 提供了崭新的互动关系, 使公共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根基。
其次是拟像操控, 传统艺术大部分是不能做到欣赏着来操控艺术作品的内容的, 而在数字媒体艺术的语境下, 拟像操控这一艺术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作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艺术欣赏着通过一定规则参与到作品当中, 影响着作品内容的生成。
最后是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提供了情景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和韵味无穷的构想性。在这种语境下, 每一个受众都是时间的主宰者, 将现实和虚拟合二为一, 使得欣赏着能够对艺术作品有着深刻的体验感和当下感, 为我们创造了在线交互式的审美方式, 更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数字媒体语境下公共艺术的新特征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迈进, 数字媒体艺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形势, 相较于传统公共艺术的特征而言, 数字媒体语境下, 公共艺术的艺术特征又有了新的涵义。
1. 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开放性的新涵义
公共艺术这一艺术形式的前提就是开放性, 在传统的公共艺术中, 开放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说公共艺术是置于开放的公共场所;二是说公共艺术对公众的接纳程度的开放。而在数字媒体时代, 传统公共艺术的开放性与数字技术的结合, 使得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开放性, 数字媒体艺术开放、自由、人本的特征, 一方面使得更广更多背景和层次的受众能够接受并欣赏公共艺术作品, 另一方面, 人本为根的数字媒体使得公共艺术成为真正的开放性的艺术, 零门槛, 易融入等多方面的特点, 赋予了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开放性新的涵义。
2. 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互动关系的新发展
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关系是公共艺术创作的灵魂, 在传统的公共艺术领域中, 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是静态的, 单向的, 被动的, 比如雕塑、壁画等传统的公共艺术, 在欣赏的过程中, 都是基于物态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通过单向的创作来提供艺术作品, 欣赏着被动地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 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而对于如今的公共艺术而言, 它具备了数字媒体艺术的鲜明特征。无论是人机交互, 实时生成, 还是拟像操控, 虚拟现实, 都为我们的公共艺术提供了更强的虚拟性和公共性, 人们在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中, 能够更容易获得以往无法比拟的超凡体验, 而数字媒体艺术所提供的无论是在音、画还是在动态, 触感和仿真等领域的新技术, 使得公共艺术的互动变得双向而生动。
3. 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的新功能
传统公共艺术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 比如便利性设施, 如具有设计感的公园长椅、垃圾桶等;比如标志的功能;比如审美的功能等。而在数字媒体时代, 公共艺术的发展似乎以一种更高的姿态立于传统公共艺术之上, 具备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可口可乐在2011年曾在大型商业广场的外围设置了互动的公共艺术平台, 以公共艺术作品为依托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 这些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消费者, 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这种隐匿在公共艺术之中的交互体验, 势必成为今后不可估量的经济沃土。
综上所述, 公共艺术作为融入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的最直观的艺术形式, 理应在这个数字媒体的大时代中绽放它的光芒, 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更应该顺应这种时代的潮流, 在数字媒体提供的广阔土壤中不断的前行, 运用新技术为公共艺术的发展与转型创造新的机遇。可以大胆想象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结合了数字媒体的公共艺术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为我们传达城市气质的最鲜活生动的符号。
参考文献
[1]周敬.《公共艺术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2]王利敏, 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3]郑乃铭, 《艺术家看公共艺术》.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4]吕欣,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课程PPT, 2012年
[5].成砚.《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报告11-25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 心得体会11-10
数字媒体作用下动漫设计的要点论文10-30
数字媒体处理技术06-18
数字媒体技术教案10-22
数字媒体教学资源课件07-26
做大数字新媒体——华龙网调研材料11-27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届生求职简历封面图片06-17
定稿: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08-02
数字毕业留言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