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2024-10-29

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15篇)

1.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一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为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3分)

“教诲”的近义词是(),“骄傲”的反义词是()。再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2分)

3、给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4分)

4、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在文中画出。(2分)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另外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 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乞求 请求)饶命。但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 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后来,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_”上。(2分)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2分)

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____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1分)近义词:颤抖()懊悔()反义词:清晰()消失()

5、你认为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想一想当时:老猎人当时想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藏羚羊为什么向老人下跪?(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把它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四所高校,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在每所学校发放问卷100份, 选取各校大学二年级男女学生各50名, 进行作答。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对云南省大学生的影响

2.1.1 体育文化传播方式间的影响分析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在对表1的分析中, 可以得出四类体育文化传播方式之间存在这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在对四类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相关性分析中, 根据|r|≥0.8存在高度相关;0.5≤|r|<0.8存在中度相关的结论分析, 除了平面媒体与影音媒体之间r的绝对值大于0.8, 所以, 在它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而在其它的几个传播方式间的|r|的分析得出:r的绝对值处于0.5和0.8之间, 所以, 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中度相关。

2.1.2 影响大学生体育态度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

通过对表2“平面媒体对大学生态度影响的置信区间”分析得出, 选择“非常大”的学生比例为6.9%至13%;选择“大”的学生比例为14.1%至21.9%;选择“一般”的学生比例为32%到41.9%;选择“有点”的学生比例为14.9%至15%;选择“没有”的学生比例为16.8%到25.6%。

通过对表3“影音媒体对大学生态度行为影响的置信区间”分析得出, 选择“非常大”的学生比例为11.95到19.2%;选择“较大”的学生比例为为17.7%至26.3%;选择“一般”的学生比例为26.2%-35.7%;选择“有点”的学生比例为为13.1%到20.9%;选择“没有”的学生比例为10.9%到18.1%。

通过对表4“人际因素对大学生态度行为影响的置信区间”分析得出, 选择“非常大”的学生比例为10.4%-17.6%;选择“较大”的学生比例为15.4%-23.6%;选择“一般”的学生比例为27.2%-36.7%;选择“有点”的学生比例为11.3%-18.7%;选择“没有”的学生比例为16%-24.1%。

通过对表5“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态度行为影响的置信区间”分析得出, 选择“非常大”的学生比例在9.5%至16.3%;选择“较大”的学生比例为18.6%至27.3%;选择“一般”的学生比例为25.2到34.7;选择“有点”的学生比例为10.9%至18.1%;选择“没有”的学生比例为15.9%至24.1%。

通过对表6的分析可以得到, 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较大的传播方式是影音传播, 其次是平面传播, 而人际传播和环境传播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影响较小。在对男女学生的卡方检验中, 得出P小于0.001, 所以, 影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的传播方式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而根据数据显示, 影音传播因素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影响最大。

在表7“容易影响大学生行为的广告类型”的分析中, 由于P值为0.107, 男女学生在对本问题的作答无显著性差异, 我们可以得到:影音广告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 其次是人际广告。然后, 按对学生影响程度, 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是环境广告和平面广告。

在对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 形成这一答案的原因主要是:影音广告具有直观性强, 感官冲击力高, 感染力大的特点, 而且大学生接触视频广告的频率也远高于其它几类。

在分析表8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男女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男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关注比赛, 而女生只局限于电视、网络和人际交流。但是, 两者通过电视来关注比赛的选择, 远高于其它选项, 而且次级选择都是利用网络关注解体育比赛。

通过对表9的分析得出, 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 选择“积极运动”的学生在5.4%至11%范围内, 选择“关注赛事”的学生占总数的69.4%到78.4%, 而选择“无动于衷”和“其它”的学生分别在3.2%至7.8%和9.0%到15.8%区间内。

在表10中得出, P值小于0.01, 所以男女生之间在对大型体育赛事期间体育态度和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但是, 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关注赛事”。

3.3 体育传播方式对昆明市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的影响

3.3.1 不同体育传播方式对昆明市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表11“体育传播方式与昆明市大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到, 态度和四种传播方式的相关程度都很高。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平面媒体的相关性高于其它传播方式, 其它传播方式依据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之的相关性程度, 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其顺序依次是人际因素、影音传播、环境传播。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行为和四种传播方式的相关程度非常高。其中, 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和平面媒体的相关性高于其他传播方式, 其他传播方式依据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之的相关性程度, 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依次是影音传播、人际因素、环境传播。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不同的体育传播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这些因素中, 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影音媒体, 其中电视媒体对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影响最大。其余对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影响程度由高到低, 依次是人际因素、平面媒体、环境传播。

2.对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选择和接受方面也存在差异。男生的体育态度更容易受到平面媒体的影响, 进而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女生的体育态度虽然更容易受到平面媒体的影响, 但是影响他们体育行为的却是影音媒体。这种差异不仅是由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体育认识, 体育态度和实际感受等差异而形成的, 还受到文化水平、接触人群、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行为, 接受和传播体育文化的行为也存在显著差异。

4.2 建议

1.国家应通过各种体育文化传播方式, 加强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意义的宣传和教育, 使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 并提高其业务水平。

2.鉴于体育文化传播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影响日益加深, 要加强对体育传播方式的监管和引导, 使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并充分利用体育文化传播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体育观, 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

3.积极响应国家基础课程改革, 构建体育课程新体系, 构建体育文化传播的良好环境, 使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协调发展。让体育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跑、跳、投等技能的传授, 而是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 将生理、心理、营养、健康等学科的知识, 穿插到体育教学中, 使学生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键秋, 徐国宏, 尹海立.大学生体育行为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7) :34-36.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272.

[3]刘一民, 孙庆祝, 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1) :28-31.

3.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60-01

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这个班级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或者说,这个班级的学生特别笨,有些题目讲了多次他们都不会。教师们的这些议论,比较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但在学生课堂表现的背后,除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外,更多地是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不同教学行为,将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下面我将通过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水平,说明其对学生思维方法与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行为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影响

解数学题,需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而思路和方法的背后是数学思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里的精神就是方法的本质认识,即数学思想。其实,解题方法产生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过程,产生于解剖问题的结构中,是对问题结构作出判断,对解题方法进行挑选、演变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想决定着这种活动的发展方向。当然,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大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明白;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则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只有理解后者,才能真正理解教材体系。任何一册数学教材的编写,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教材的前后逻辑是一个原则,更深层次的是概念和例题的本质是什么,从怎样的材料出发,经过怎样的过程而概括出来的,最终要形成怎样的数学结构,组成怎样的体系,要学生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性的问题,教材虽不可能有完整的说明,但有时也作简单的交代。不过,这些问题的思想却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有了它,概念和例题才会活起来,相互紧扣,相互支持,组成整体,而不只是孤立的知识点。

为此,教师在运用教材时,需要能发现、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这些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教学内容从表面上看,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果教师的指导行为仅仅停留在计算这些物体的体积上,那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将不规则铁块放入长方体的水箱中,然后告诉学生,长方体水缸中水上升部分的容量就是所求铁块的体积。

这样,也达到解决本题答案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这个教学活动的意义也仅仅于此,当今后计算球体或椭圆体等不规则的容积时,教师又需要重新启发学生,然后再重新演示一遍。这种重复演示的教学行为,就把系统的数学知识割裂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每当学生接触一个新问题,教师均需要从头到尾地讲解。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高明之处是不仅指导学生会计算不规则铁块的体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通过课堂的引导行为,将数学的转化思想渗透在整个活动之中。从第一次讨论计算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长方体),到第二次讨论计算不规则的铁块(放入水中),虽然转化的形式不同,前者是将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为长方体,是借助其他物体的转化。但其中的本质特征教师是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这样,解同类的题目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解决方法,各类孤立的知识点也就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结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教师有这个意识,并有能力把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行为,学生则能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反之,教师没有这一意识,或者没有课堂具体的指导行为,那么学生也就只能用低层次的操作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行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的学习除了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外,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对未来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则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教学目标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具体目标中指出: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把《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需要通过教师每天开展的教学行为逐步地渗透,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4.老师的教诲作文 篇四

小学五年级的学习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李老师对我的教诲。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在玩着跳绳,李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上。“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了啦?李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惨了,李老师肯定要批评我了。没想到李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绚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千万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给予我教诲,我终身难忘.” 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5.写老师的教诲作文 篇五

被疼痛所刺激的手猛地抽了回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声暴喝:“你为什么又不写作业?把我的话当成什么了?”顿时我喉咙里似乎塞了什么东西,酸酸胀胀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把头低下,沉默。

“写了也都是错的,有什么好写的?”我心里这样想。轻颤着展开手,已经红了一大片,被软尺抽打的痛,似乎又从手上窜了回来,不由得心中又多了一份怨念。这是最后一次,下次再这样就要把你的爸妈请来了。话落,我的身体不自觉地抖动起来,被泪水模糊的眼睛只能看见他的黑皮鞋和因为微微发福而绷的有些紧实的黑裤子,那极其浓郁沉重的颜色,让我的心里越发苦涩。

他似乎发现了我的异样,忽然放轻声音说“:你这样是不行的,作业不会可以问,问了才能有进步。但不能不写,我要看到你思考的过程才能帮你,懂吗?”我抬手抹了抹眼泪,抬头望他,他拧着眉,本来就小的眼睛更小了,但眼神里满是期待……但我似乎被这双小眼睛中流露出的强烈感情所触动,我又低下头去。良久,他低低叹了一声让我回班,那股无奈和愁绪一下子刺进我的心里,我真让他失望了。

那天晚上我对着如同天书的数学作业,发呆,仿佛在我面前的不是作业而是他带着期望,却无可奈何的眼神,我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去挽救那眼神?让他不再黯淡?我坐直了腰背,拿起笔笨拙地划动起来……

到了第二天中午,他果然来发作业了。

只见他手里一动,抽出一张试卷走到我面前,把试卷摊在桌面上:“不错,有进步。”听着他带着笑意的声音,我竟有些晃神。等他走后,我急切地翻看试卷,满心期待却被一盆冰水浇灭。十道题目才对了三题,这就是他说的不错?刚才他的话回荡在耳边,似乎有些不真切。但老师的深深期待,我也读得越发真切。在之后的数学课上,我总能对上他鼓励的目光,每当如此,我便会挺直腰板,全神贯注。

时间如风,呼啸而过,转眼已经到了下半学期末。

他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手中那沓卷子甚是显眼。只见他转动着小而有神的眼睛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到我身上,我正奇怪,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来。“啪”的一下,就看见一张白花花的卷子拍在我的桌子上――我惊得站了起来,班上的同学也被吸引了注意力,还没来得及反应,他便开口了:“这次期末模拟,全年级第一在我们班!”语罢,又刷地一下抽走我的卷子,举在手里晃了晃,活像在炫耀自己玩具的孩子。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教室中回荡,我看着老师“幼稚”而纯粹的笑容和眯得快要看不见的小眼睛,突然感觉有些哽咽,我也笑了。

这次我终于没有让他失望。

6.老师的教诲作文550字 篇六

第二天,正做好梦的我被母亲推醒,我看了一下表,就要迟到了,顾不上吃饭,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进了教室,刚坐下,上课铃声就响了,“喂,作业写完没有,”明明在后面推了我一把,一听他说作业,我的心就慌了,我早把这事给忘脑后了,正想着怎办,老师就进来了,同学们,把昨天布置的作业都放到课座上。听了老师的话,我的心更慌了,手心还出汗,低着头,老师从前面检查着作业走到我面前:同学,把你的作业本拿出来。我低着头低声说:老师,我的作业本忘在家里了。见我慌慌张张的样子,老师说:下课来我办公室。明明在我后面,老师问他作业呢,明明说在家里放着,早上迟了,忘带了,老师听了让我俩站起,你俩下课,一块来我办公室。

下课后,我和明明一齐去老师办公室,在门口我俩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先进去,老师听见开门把我俩叫进去,对我俩说,你们的作业忘在家里,现在回去拿。我俩低着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昨天布置的作业做没做?”“没做”,我俩异口同声回答,“把头抬起来,昨晚干啥去了?”“看电影。”“看电影,那就说说都演什么了?”我和明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红着脸低下头,老师站起来,走到我俩面前说:“做错了事,就要敢于承认,做错事再说谎话,那就是错上加错,说谎话欺骗别人,也是欺骗自己,你们还小,千万不要养成这种坏习惯,长大后会害了你们。”听着老师的话,我俩心里暖洋洋的。

7.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七

关键词:营养评价,健康教育,认知,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国家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迅速,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寄宿制学生营养问题也引起关注,中国发展基金会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发现,学生每天摄入的能量严重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摄入量,学生目前的饮食不能维持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1]。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其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校营养工作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08年从低收入地区选择甘肃、广西、贵州、宁夏、云南等5个省的5个县(市)的17所寄宿制学校,共对5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在中高收入地区山西、重庆、广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内蒙古等8个省的14县(市)的54所寄宿制学校中,对所有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1 479份。收入水平按照2007年人均GDP划分,人均GDP低于14 000元的为低收入地区,人均GDP高于14 000元的为中高收入地区。

1.2 方法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组成。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经过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膳食状况、营养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认识内容。

1.3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双录入,数据汇总后用SAS 8.0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定性资料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及时进行整理总结,汇总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低收入地区访谈结果

2.1.1 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低收入地区大部分教师反映“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饮食只能解决温饱,谈不上营养配餐、合理膳食及食物种类的多样”。其中部分教师(9/51)认为学校伙食“能吃饱,但吃得不好”,“能吃饱,谈不上营养”。 大部分学校提供早餐,但只有米粥或米粉(稀的),偶尔加点肉末。部分(2/51)教师认为寄宿生受益于国家补贴在学校免费就餐,每日中晚两餐,每餐能吃到1个菜。部分教师反映学生自己带米蒸饭,买学校提供的菜,有的学生还自己带辣椒,吃辣椒拌饭。“吃菜难”、“吃肉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1周能吃到2~3次肉,吃上1~2个鸡蛋。而多数学生从来不喝牛奶、豆浆,很少吃鸡蛋和水果。

2.1.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营养状况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和身体素质,而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学生因病缺课率不高,尤其国家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之后,学生基本都到校。教师(2/51)反映由于营养不足,与城里孩子相比,学生们“个子矮,偏瘦”;有教师(2/51)认为基本每个班都有2~3个学生体质较弱;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体质还可以,认为营养状况不好的孩子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请假和感冒的次数却与其他学生相同。

2.1.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大部分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学校会按照课时要求每学期由班主任、生物或体育教师给学生进行2~3次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多以预防传染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主,营养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有2所学校校长在开会时,号召教师“在课上给学生讲点儿营养”。有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或班会上会简单涉及营养知识,但内容也只是告诉学生“多吃菜”。

2.2 中高收入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2.2.1 教师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见表1。80.1%的教师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1次肉,15.2%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5次豆腐,11.5%认为学生每周能吃5次鸡蛋,只有8.5%认为学生每周能喝5次牛奶。

2.2.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49.6%的教师认为学生营养状况很好或较好,6.1%认为学生营养状况较差或很差。超过半数的教师(61.8%)认为偶尔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的教师达15.1%。56.0%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很好或较好,只有7.1%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较差或很差。

2.2.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87.0%的教师认为学校未对学生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只有13.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学校主要途径是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广播。内容主要是基础营养知识、饮水及饮料、零食、平衡膳食、营养缺乏病和早餐(所占比例均>50%)。

3 讨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膳食种类单一,优质蛋白严重缺乏,将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以及学习成绩。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寄宿制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低收入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个别学生吃不上新鲜蔬菜,部分学生吃不上肉、蛋、奶类等食物;由于家庭贫困,物价高,目前的膳食补贴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充足、平衡、合理而有营养的膳食;大部分学生的膳食缺少肉、蛋、奶类及豆制品和新鲜蔬菜,而营养状况不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对于过度贫困的学生应给予特殊关照。中高收入地区温饱没有问题,新鲜蔬菜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比低收入地区要好一些,但肉、蛋、奶类及豆制品摄入也同样偏少,饮食结构有不合理的现象。有15.1%的教师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说明学生的早餐质量有待提高,早餐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普遍较少,学生营养知识亟待提高。低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多数学校都是班主任代讲。学校领导需加强认识,聘用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教师自身应多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利用学科特点,传授学生营养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青少年时期良好营养的重要性,认识身体生理发育对营养需求的重要性,教给他们膳食均衡搭配的知识[3]。中高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也只有13.0%,且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内容较少。营养教育对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饮食结构、平衡膳食以及未来的食物选择有很大作用。如有可能,学校可为学生开设信息课,学生可从教师授课及专业的网站来了解相关的知识。结合当地膳食营养特点,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当地食物互相搭配,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志谢: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凌云县、天等县,云南省福贡县、西盟县、沧源县,贵州省紫云县、从江县、织金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甘肃省东乡县、陇南市武都区、卓尼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古巴彦卓尔市杭锦后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河南省郑州市、周口市,湖北省仙桃市,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大足县,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等29个调研点的所有调查员;感谢参与调研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卢迈.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儿童营养项目的由来和成效.为了国家的未来,2008,12:5-25.

[2]张辉,胡小琪,马冠生,等.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295-296.

8.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感态度;自学;交往互动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情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能接受言语的指导,与师生之间的交往能更加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开启学生的心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终生学习为目标。

一、正确认识情感态度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行为的反应。情感教育近几年被广泛运用到多门学科里,英语也是我们适应新潮流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英语在人们学习英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情感也在小学英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缺乏判断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容易产生感情误差。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感到自信、愉快,而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学习英语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言语传递知识,使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中学习英语,在情感的引导下,教学也可以真正实行寓教于乐。并且英语也是一门外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对小学英语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建立师生情感,重视情感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合作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打开人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的交往与互动能满足人的归属感,从而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起到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是以训斥、向家长告状来强迫学生服从学习,这样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大多为大班授课,老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教师要来回走动,与每一位学生互动,可以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的一个眼神接触,一个动作示意,就可以让学生停止干扰,而不是冲着学生发火。对于反应能力差的学生,老师应该多鼓励,及时询问他们的问题,不可以表现出不满或无可奈何的情绪。

2.教学中“学会”变为“会学”

俗话说“学会”不如“会学”,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优胜劣汰的形势下,自我学习能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素质。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在教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终生受益。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放手发现问题,自己研究规律,让学生在台上讲课,老师在充分相信学生的情况下,充分放手的同时,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良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老师的责任在于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全身心投入课堂,以满腔的热情和大方得体的仪表,饱满的精神,和蔼可亲的态度融入课堂中。比如,在课堂中可以唱一些英文歌曲,复习一些知识性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个悬念来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挖掘内容,渗透情感

越来越多的生活化引入课本中,但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学依据,教师在做好备案的同时应当深入挖掘生活内容,从情感的角度出发,组织和加工语言,从而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帮助他们发现书中的积极情绪。

3.组织交流形成学习氛围

合作是培养感情的重要部分,在学习中积极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空间,小组交流讨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起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学习效果。

总之,情感的态度和情感的培养对英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是情感教育近几年来特别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了解学生、促进师生感情、增强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英.论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内蒙古教育,2008(2).

9.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语 篇九

踌躇不前的成绩记录必须打破。

你本学期学法欠佳,缺乏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故成绩徘徊不前。

你未能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品质,缺乏顽强的学习意志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有些得过且过,缺乏朝气。

在学习上,没有紧迫感,缺少动力。

上课酣睡,自习课酣睡,晚自习酣睡,课外却过于活跃。

10.大学生上课睡觉老师的态度 篇十

大学生上课睡觉,老师应该采取何种态

班级:2010级森保一班

姓名:**

学号:20100

4大学生上课睡觉,老师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上课睡觉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普片性的问题。我找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上课睡觉的数据。其中,上课经常睡觉占25%,有时睡觉占55%,从不睡觉占20%。调查中,对睡觉的课程,大多数人不关注。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质量一般。更多的学生愿意在上午睡觉。这只是小小的一个调查,虽然不能代表全局。但我想大体趋势就是如此吧,也许更糟糕。大学生上课睡觉的原因,各种各样的都有,大致上可分为主观方面的和客观方面的。就主观方面而言,大学生自己对上课有一种不够重视,或觉得上不上课都无所谓的散漫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沉浸于网游,常常是通宵地玩,睡眠不足,造成白天没精神,上课睡觉。女生也常常通宵看电视(如韩剧、动漫等),同样造成白天精神不佳。还有许多大学生,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恋爱啊、兼职也成了大学的主旋律。上课睡觉也就司空见惯的事。客观上的原因,应试教育下的我们,许多时候对上课持一种消极反感的态度。有很多老师讲课基本上是,他讲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状态如何,无心和无力去管。而且有些老师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其实如果自己够在乎学习的话,够看重学习的话,无论上这堂课时自己有多么的困和累,无论这堂课有多么无聊或是自己有多不喜欢讲课的老师,都能坚持听课的。

关于大学生睡觉这个问题,牵扯的因素有些复杂,要深究其所有原因,肯定以我的能力我思维方式肯定做不到。但我们明白的是大学生本身的内因是决定因素。但是老师也是重要的外因之一。从老师本身来说,如果他讲的课很有水平,那么睡觉的学生相应的会减少许多。我们知道,大学生上课睡觉,其实本身就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敬。在我学习的课堂上,我不能保证自己百分百不睡觉,但是大多数时候还

是认真的。也喜欢观察同学们的上课情况。一般情况下,上比较抽象的课(如数学、某某概论等)时候,上课睡觉的同学的数量比较多。老师也一般不管,继续上他的课。在我看来也许是老师,不想打断上课,毕竟还有其他同学要听嘛。还有就是课时短,课程多,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不顾学生的水平一直拉。导致一些本来听不懂的学生更加有了睡觉的理由。还有的老师是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你要是对他做什么了,伤害了其脸面,肯定不好。”也有老师为了什么职称之类的。也有很多老师为了减少大学生睡觉这一现象,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收集学生喜欢的与自己课程相关的学生也感兴趣教学素材,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有许多老师通过老办法,抽人回答问题,来减少上课学生睡觉量。但是,很多老师还是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在我看来大学生上课睡觉这个问题,老师还是应该起好监督作用。虽然这与学生本身的关系有很大联系,但是毕竟学生未定型很多都是可塑的。所以老师不能无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面对社会很多对大学生的一些批评,老师应该在陈述事实的同时,鼓励同学们改变,指明方向。不要对一些学生问题放之任之,大学生上课睡觉问题也一样。这对我们的国家的未来有很大作用。

11.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生 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认知 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21-02

艾滋病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青少年业已成为预防的重点人群。中职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其受关注少,成绩普遍较差,长期存在失败经历,有的学生存在自甘堕落、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部分学生有了性经验但由于性教育的缺失,对性往往难以正确认识,种种因素常可导致怀孕、流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性教育的缺失不但影响其学习生活及其未来发展,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甚至艾滋病。本课题组调查了北海市中职学生的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为进一步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在北海市的5所中职学校中随机抽取1366名学生参与调查。学生分别来自三个年级,平均年龄(17.6±2.3)岁。1366名学生中,中职一年级459人、二年级455人、三年级452人,男生708人、女生658人。本研究调查之前均咨询过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意见,在他们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问卷的调查。

(二)方法。对所有受试人员均发放本课题组研究设计出来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行为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等健康危险行为。发放试卷得到学校教师及领导的批准及配合,由经培训后的调查员在班级对调查的目的及问卷填写须知进行讲解并发放调查表。填完由调查员于调查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情况

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态度如下:

关于艾滋病是否由病毒引起的问题,1-3年级中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逐年上升。男学生回答正确率(64.8%)显著高于女同学(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51,P<0.05)。关于是否应将感染的同学隔离起来的调查中,1-3年级中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逐年上升。男学生回答正确率(50.4%)显著高于女同学(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61,P<0.05)。关于是否应与感染的同学继续交往的调查中,1-3年级中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逐年上升。男学生回答正确率(47.7%)显著高于女同学(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9,P<0.05)。详见表1。艾滋病教育的调查:共有797名中职学生接受了艾滋病相关的教育,占58.3%,接受教育的男生报告率(63.1%)显著高于女生(53.2%),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876,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本次调查获得1366份有效问卷,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学生对于能否治愈该疾病的认知率较低,对“是否和已感染的同学继续交往”的知晓率低。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知道艾滋病是传染病,了解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工作、学习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对于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知晓率并不高。有些学生认为外表能看出艾滋病患者,不了解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途径。由此可见,大部分中职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渠道大多是媒体和道听途说,学生获得干预服务最多类型的是提供艾滋病性病宣传资料,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接触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培训少,而且思想上认为艾滋病离他们的实际生活遥远,因而不给予重视,不认真对待,缺乏艾滋病基本知识。在校学生对于防护艾滋病的行为的掌握情况逐步上升,对于多性伴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播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对于“只与一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传播吗”的认可度和安全套的使用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认知还是没能到达我们之前预计的效果,学生对于“只与一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传播吗”不以为然,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较为轻率,对于安全套的作用态度不明确。从这些情况来看,在校学生群体存在HIV感染高危倾向,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此外,通过调查得知学生有歧视艾滋病群体的倾向,不愿意与该群体接触,可见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很肤浅、缺乏系统性。说明在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只是局限在知识的层面,学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相关教育还不够全面,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艾滋病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刻不容缓。

从调查数据看,青少年这一群体AIDS患者被社会歧视的比率较高。而消除社会的歧视不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这中间有一个漫长的知识转化为态度、态度影响行为的过程。而且具备预防艾滋病的态度也不一定能反映到行为上,只有从行为上真正做到了自我保护才能有效。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比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

对于在校学生群体需要的艾滋病知识信息方面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艾滋病基本知识介绍、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毒品危害等方面,同时也包括感染者生存现状、性知识和性病预防、生活技能、避孕方法等。但是,目前学校、社会相关艾滋病宣传教育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相关宣传教育仅限于宣传报栏、宣传手册或穿插在其他课程中简单带过。因此,我们应该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将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感染者生存现状、毒品危害、性知识和性病预防、避孕方法、健康生活技能辐射到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中。应在中职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并提倡正确使用安全套。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性道德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

四、建议

综上可见,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尚不够深入,对于性行为的相关教育与艾滋病的教育存在着缺失。教育部门及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力度对学生实施性健康教育,从根本上遏制高危性行为与艾滋病的传播泛滥。通过对在校生性行为态度以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学方式和干预手段,有计划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同时,制订有效的防艾教育方案模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进而培养学生个人的性价值观,培养对家庭关系及两性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自己对家庭和别人的义务与责任;提高学生防治艾滋病的自我效能,减少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性和成年后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2.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学院护理专业学生1 567名, 其中612名开设营养课的学生为营养健康教育组, 未开设营养课的955学生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生, 年龄 (19.23±2.14) 岁。

1.2 问卷编制

问卷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自行设计, 经预调查、讨论修改而成。内容包括: (1) 一般情况; (2) 营养知识, 共18题; (3) 营养态度, 共12题; (4) 营养行为, 共17题, 题型均为选择题。

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选取的1 567名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50名参加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前后相隔2周, 使用相同问卷对其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 对2次问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判定其信度。同时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 计算相关系数, 检验其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营养KAP问卷评分采用赋值法。知识题赋值1分, 态度题按答案的顺序A、B、C分别赋值2分、1分、0分;行为题按答案的顺序A、B、C、D、E分别赋值为0分、1分、2分、3分、4分。累积各部分总和, 分值越高说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越好。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调查结果显示, 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呈正相关, 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9和0.86,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 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得分均呈正相关, 营养知识与态度、营养知识与行为、营养态度与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7、0.43,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营养知识

在满分为18分的营养知识问卷中,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后得分为 (9.73±3.51) 分和 (15.03±2.82) 分, 对照组得分为 (9.86±3.24) 分,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比教育前及对照组营养知识得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经方差分析,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与其他2组相比, **P<0.001, *P<0.01

2.3 营养态度

在满分为24分的营养态度问卷中,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后得分为 (16.82±3.72) 分和 (21.85±3.61) 分, 对照组得分为 (17.05±3.83) 分,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比教育前及对照组营养态度得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4 营养行为

在满分为68分的营养行为问卷中,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后得分为 (43.15±6.53) 分和 (61.08±5.86) 分, 对照组得分为 (42.86±7.04) 分,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比教育前及对照组营养行为得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营养饮食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但我国的营养健康教育还相当落后, 医学院校也没有把营养健康教育列入必修课范畴。有关研究表明, 许多营养不良患者并非由于经济贫困, 而是缺乏营养知识所致, 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又与某些慢性疾病有关。因此, 如何通过普及营养健康知识、调整膳食结构预防慢性疾病[3,4], 是未来医学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校应与时俱进, 将营养健康教育列入素质教育范畴, 并确定目标, 进行达标教育。国内医学院校营养知识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本次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良好, 希望了解营养知识, 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 显示高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营养行为受营养知识、态度影响, 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是否愿意接受更多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表明, 经过营养健康教育的学生营养知识增多, 态度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行为方面也可以用营养知识作为指导加以实施。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联系密切, 营养健康教育不仅传授食品选择对人体健康及寿命影响的正确信息, 而且引导人们将营养知识用于日常生活[5]。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从传授营养知识到改变人们不良饮食行为的过程, 应重视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 加快相关课程的开设进程。营养知识还可以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掌握营养知识,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教育, 正确引导其饮食行为, 对提高包括营养在内的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Tamir D, Weinstein R, Dayan I, et al.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practice (KAP) ——a basis for health promotion policy in Israel[J].Public Health Rev, 2001, 29 (2~4) :145.

[2]杨晓虹, 黄小明, 马小菊, 等.某卫生学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6) :3139~3140.

[3]Bidlack W R.Interrelationships of food, nutrition, diet and health:the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 grant colleges white pa-per[J].J Am Coll Nutr, 1996, 15 (5) :422.

[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3.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十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向我校护理专业2011级女生发放调查问卷276份, 收回有效问卷276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0%。学生年龄14~22岁, 平均17.4岁。

1.2 方法

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自行设计, 经过预调查、反复讨论修改而成。问卷内容包括毒品知识、态度及感受3部分。调查前调查人员向学生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 问卷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填写, 并经调查人员核对有效后收回。

1.3 数据处理

采用Epi Data3.0进行数据录入, 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毒品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2)

由表1可以看出, 学生毒品知识知晓率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知晓率在50%以上的单选题只有3道, 知晓率最高的是“人体会对毒品产生依赖性”, 为94.20%;而毒品相关法律问题的知晓率都低于20%。

由表2可知, 大部分学生知道一些常见毒品的名称, 但对止咳水、天使尘、氯胺酮知晓率较低。氯胺酮实际上就是K粉, 但学生对K粉的知晓率远高于氯胺酮;学生对吸毒可传染结核的知晓率不高。

2.2 学生对毒品的态度 (见表3)

由表3可知, 大部分学生对待毒品的态度是正确的, 对朋友引诱吸毒, 选择“马上拒绝”的学生高达95.29%。娱乐场所是毒品传播的重要渠道, 从此次调查来看, 从来不去娱乐场所的学生比例较高, 达79.35%。

2.3 学生对毒品的感受 (见表4、5)

由表4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于毒品的危害感受深刻;但对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镇静催眠类药物的认识较模糊;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说明在毒品预防教育中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介绍。

由表5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毒品预防教育的关心程度一般;广播、电视、学校教育、报刊、图书、网络是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最希望由戒毒所专家来传授毒品预防知识;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影视片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

对于最后两道开放性问题, 学生的答案也比较集中, 对“你喜欢哪种形式的毒品预防教育”, 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看影片”;对“你对毒品以及毒品预防教育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加强宣教, 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教育”。

3 讨论

国内报道的中学生毒品尝试率为1.0%~7.8%, 大学生毒品尝试率高达2.6%。戴寿桂等[1]在2004年对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调研中指出:江苏省12~24岁青少年吸毒率为0.93%。在我国, 青少年吸毒问题备受关注, 其特点是在青少年吸毒人数整体增幅减缓的情况下, 女性青少年和在校学生吸毒人数增长明显;文化水平低, 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吸食种类多样化, 以新型毒品为主;群吸现象严重, 以娱乐场所为主要聚集地[1~5]。

西班牙实行了一项“从娃娃抓起”的毒品预防教育计划, 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确定不同教育内容, 对6岁以下的幼儿, 家长承担教育责任;6~12岁的儿童应知道毒品是坏东西, 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针对12~14岁的初中生, 学校则设置生命价值课程;针对15~16岁的高中生, 学校明确要求他们对社会上美好与丑恶现象具有自我明辨和自我确定能力, 实践“对你的行为负责”生活准则。达到计划中相应的要求后, 青少年可获得毒品预防教育合格证书。

在美国[6], 青少年吸毒同样也一直是困扰政府的重要问题。美国2001年的一项统计表明, 全国十年级学生的吸毒比例达22.7%。近年来, 美国加强了学校安全管理, 大部分学校安装了探测器和监视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校园毒品泛滥。此外, 美国社会也开始关注青少年吸毒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帮助青少年抵抗毒品诱惑的综合性计划, 加强有关毒品危害的宣传。2001年至今, 美国吸毒学生比例有所下降。

多年来, 香港[7~8]青少年吸毒人数一直持续上升。2009年上半年, 香港21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为2 175人, 高于2008年同期3.3%, 主要是因为12~15岁吸毒者人数有所上升 (由454人增至504人) 。为了让学生掌握毒品预防知识, 香港教育部制订了包括禁毒元素在内的一系列健康校园政策。

目前, 我国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活动, 但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尚不够规范, 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临时性, 缺乏实效性, 青少年吸毒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对毒品预防教育重视不够, 缺乏长远规划。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待毒品的态度是正确的, 但毒品相关知识知晓率并不高, 相关法律知识方面尤为突出, 对于一些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和毒品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模糊。学生希望加强毒品预防知识宣教, 获取更多信息, 做到“远离毒品, 珍惜生命”。因此, 我们计划在药物学教学中增加3课时毒品预防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毒品种类、危害、成瘾机理、新型毒品、相关法律等, 向学生系统介绍毒品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戴寿桂, 孙中友, 祁朝霞.江苏省青少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9) :829-831.

[2]贺凤英, 孙国铭, 范力强.杭州市中学生酒精和毒品使用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7) :570.

[3]王新华, 刘永亮, 何红梅.河北省高校禁毒宣传教育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5 (3) :90-92.

[4]杨励, 黎新异.健康教育对高中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8, 17 (3) :220-223.

[5]穆悦, 顾迎莉.控制青少年吸毒, 以预防为主[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0, 16 (3) :163-166.

[6]张颖.美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 2006 (11) :68-71.

[7]管彦杰, 邵翀.香港青少年禁毒教育简介及其启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2 (3) :45-48.

14.有关赞美老师的作文:深深的教诲 篇十四

三年级时,我经常爱犟嘴谁都不怕,就像“孙悟空”一样,我和同学们也经常闹别扭,和父母也是对着犟。人缘非常不好。

有一次,晨读员在领读,郎朗的书声在班级里回荡,同学们各各精神抖擞,专心致志,而我就是满面愁苦的拿着书,一会在这划一道,一会又在那折个角,语文书让我画的不成样子。这时,我脑子里浮出一个想打,如果我捏一下同桌,她会怎样呢?说干就干,我看见同桌在专心的读语文书“两岸青山相对出”我捏了一下她的腿,嘿!好软呀,真好玩!“轻舟已过”哎呀——“可真疼啊!董芮含,你捏我腿干吗?”这时同学们已经开始议论纷纷了,贺琪桐可委屈了,跑到老师那向老师诉苦。老师非常生气,板着脸喊到:“董芮含,出去罚一会站去!”我并没有出去,反而蹬鼻子上脸。“我没捏她就没捏她!”老师生气极了,拎起我的书包,推着我,把我扔到了最后一桌,还说在也不管我,也不理我了。这下我可慌了,同学们也都不理我了,我又孤单又后悔,越想越难过,终于熬到下课了,我打算给老师认个错,我的心里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的脚下似有千斤重,好怕老师不原谅我。

我走到老师身边,红着脸,眼泪也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对老师说:“王老师,你别生气了,我错了。”我知道你一定被我伤了心,才说不管的,都是我不好。说谎,上课调皮还犟嘴。“孩子”王老师和蔼的问我“你为什么要捏贺琪桐呢?”我说:“就是不想让她读书,觉得好玩。”“好啦”老师原谅你,你听老师说,我给你上一堂“人生的教育”的课,你能听进去吗?我的眼泪已经充满了眼眶:“老师,太感谢你了。”老师笑了,慈祥的抚摩着我的头,注视着我的眼睛说:“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你应该第一尊重他们。”那么,董芮含,你觉得还应该尊重谁呢?“老师”我脱口而出。老师笑了:“你这小精灵鬼!”

老师啊!我虽然不是你最优秀的学生,但你是我最崇拜的老师,你不止教会我知识,也教会我做人,你的胸怀像天空一样。

作者:董芮含

15.散文:老师的教诲和学生的态度 篇十五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认知及态度

据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联合对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的报告, 截至2011年底, 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PLHIV) 和艾滋病病人有78万人, 其中性传播者占63.9%[1]。2006年至2011年, 报告职业为学生的PLHIV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0.96%上升至1.64%。其中, 20~2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从20.3%上升至49.0%[1]。可见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趋于年轻化, 其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比例呈上升态势。

近年来, 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 对于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趋于宽容, 且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 很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明确赞成态度者占55.1%[2]。马瞧勤等[3]对浙江两所大学进行调查发现, 已发生性行为的2 841名学生中, 63.3%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有性行为, 32.0%的学生在高中发生性行为, 3.8%和0.9%的学生分别在初中和小学发生。大学生如果缺乏相关的性知识和防护意识, 极易导致其成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人群。

因此, 了解大学生对于艾滋病与性传播知识的认知现状尤为重要。本研究即从该角度出发, 对大学生关于艾滋病与性传播的知识及态度进行了相关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自愿原则, 以河南省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308份, 收回有效问卷28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3.5%。在288名被调查者中, 男生166人 (57.6%) , 女生122人 (42.4%) ;平均年龄为 (19.9±1.5) 岁;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分别有111人 (38.5%) 、85人 (29.5%) 、71人 (24.7%) 、21人 (7.3%) ;医学类、理工类、人文类专业学生分别有56人 (19.5%) , 183人 (63.5%) , 49人 (17.0%) ;汉族学生278人 (96.5%) , 其他民族学生10人 (3.5%) ;58人 (20.1%) 来自城市, 47人 (16.3%) 来自乡镇, 183人 (63.6%) 来自农村。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匿名答卷的形式开展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同类研究的问卷内容, 结合大学生特点自行设计, 共3个部分: (1) 一般资料部分, 包括性别、生源地、民族、专业、年龄和年级。 (2) AIDS的认知部分, 包括艾滋病感染途径、不同性质和渠道的性行为与感染艾滋病的关系、安全套的使用方法、艾滋病知识的来源。 (3) AIDS的态度部分, 包括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对身边可能感染的同学的态度、对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态度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对在学校开展性教育知识的意愿等。

1.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在艾滋病宣传活动现场进行, 分为室内和室外两次活动。室内活动在教室进行, 以“因为爱, 拥抱艾”为主题, 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讲座、相关视频资料播放、有奖抢答等内容;室外活动在校园举行, 以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为依托, 制作了与艾滋病相关的展板、健康教育知识卡片等。参与活动的两组学生, 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分别到现场填写问卷。问卷填写由经过培训的学生做指导, 解答填写过程中的疑问, 并承诺保护个人隐私。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将回收的288份有效问卷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过程采用双人录入。一般资料采用 (±s) 、百分比、频数表示, 知识和态度部分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对于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般接触和母婴传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2.0%、89.2%;对于蚊虫叮咬、共用生活用具 (马桶、餐具等) 以及共用洗刷用具 (牙刷、剃须刀等) 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61.5%、80.2%、73.6%;76.7%的大学生了解感染HIV尚未检测出的时间里感染者具有感染性;86.1%的大学生知道HIV感染者不能从外表看出来;80.9%的大学生认为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人依旧具有传染性。

2.2 对艾滋病性传播知识的认知 (见表1)

表1显示, 大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知识的认知不高, 其中对于男、女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认知存在较大误区;对于性行为前饮酒或服用兴奋剂可增加感染几率的认知率不到50%。

2.3 对安全套使用方法的认知 (见表2)

表2显示, 大学生对于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存在误区。其中对于在使用安全套前, 是否应该吹气检测其有无破损的问题认知率偏低。

2.4 对艾滋病与性相关问题的态度 (见表3)

表3显示,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度不高, 但对艾滋病感染者持同情态度者的比例较高, 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接触的比例较低, 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态度者居多, 这是艾滋病经性传播比例增高的主要因素。

2.5 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有:通过广播电视 (68.4%) 、通过书刊报纸 (61.5%) 、通过互联网 (56.9%) , 还有校园宣传 (48.3%) 和街头公益广告 (46.2%) 。

2.6 大学生对性教育和性知识的需求情况 (见表4)

表4显示, 90.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有必要设置性教育课程, 对性教育内容的需求多集中在性心理、性生理、处理恋爱关系、预防艾滋病等条目上。

3 讨论

3.1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度不高, 对性知识与艾滋病的认知不深

在调查现场与参与者沟通的过程中, 参与者表示“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自己不会跟艾滋病扯上关系”, 被问及其是否知道大学生中有通过高危性行为感染HIV病毒的人, 且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时, 大部分人表示不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观关注度不高, 只有22.9%的人会主动关注相关信息。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性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反映出其该方面知识知晓率低。其中对于男、女同性性行为的感染几率大小的认知情况呈现出较大的反差, 对男女在性行为中易感程度的认知存在误区, 说明大学生对与性相关的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对于与患有性病者发生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是否更易感染艾滋病的问题, 回答正确率较余飞颖等[4的研究结果 (58.7%) 高;对于女性在性行为中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大于男性的正确率较陈丹等[5]的研究结果 (52.9%) 低。

3.2 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信念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34人 (81.3%) 同情艾滋病病人, 表示应帮助他们;但愿意与之一般接触者只有182人 (63.2%) ;愿意和感染者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只有47人。这说明大学生在艾滋病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且不能以正确的认知指导行为, 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若要从根本上促使行为的改变, 需要使其亲身感受或经历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 真正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交流”, 才能通过共情达到更好的效果。

3.3 大学生对性问题关注度高, 对公开谈论“性”话题敏感

大学生对性教育和性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说明大学生对性问题的关注度高, 这与社会对性话题的传统保守及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有关。但也有部分参与者口头反映, 在大学校园谈论“性问题”过于敏感, 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 大学生处于特殊生理期, 对性有懵懂的向往;另一方面, 整个社会的观念不允许公开谈论“性问题”, 这就导致大学生寻求黄色信息资源, 不能正确认识性与艾滋病及性病的关系, 导致其容易被黄色信息误导。同时, 大学生对于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存在误区, 其中对于在使用安全套前, 是否应该吹气检测其有无破损的问题正确率低。

3.4 艾滋病知识的获取途径缺乏吸引力

调查显示, 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 (68.4%) 、书刊报纸 (61.5%) 和互联网 (56.9%) , 与陈远寿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来自教师讲授、医院宣讲和专题讲座以及同伴、同学的比例较少, 说明大学校园里艾滋病的知识宣传还没有普及, 缺乏系统、稳定、新颖、有效的宣传体系, 医院对于该病的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只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 方能扩大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从而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4 对策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于有关性行为与艾滋病传播关系知识的了解相对缺乏或存在误区。说明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处于初级阶段, 应加强宣传知识的深度和针对性。

4.1 建立有效宣传途径, 正确认识艾滋病

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病人在信念与行为上的差异说明, 虽然其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认识处于高水平, 但在行动上还是由于恐惧等原因存在一定的歧视。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停留在文字说教和宣讲阶段, 不能实际感知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真实情况, 对于改变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只有39.2%的人想了解暴露后如何防护, 可能是由于大学生觉得自己不会接触到艾滋病病人或者感染者, 主观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建议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 例如请公开身份的大学生感染者到学校进行演讲, 开展定期的知识讲座、案例讨论、视频播放等多途径宣教活动, 加入同伴教育[7,8]等有利形式, 利用共情改变大学生的态度, 促进其行为发生转变, 不要只停留于形式化的一般知识宣传。

4.2 建立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系统

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和对性充满向往, 又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不能正确使用安全套, 这些因素都将增加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因此, 有必要对大学生普及性生理及心理知识。此外, 社会对性知识的敏感和回避也会增加大学生对于性的好奇, 而又不能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知识, 容易导致大学生选择浏览黄色信息。所以, 在高校普及系统科学的性知识和艾滋病、性病等知识,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4.3 在各高校建立宣传艾滋病知识的树状层次分级系统

大学校园相对开放、人群集中, 不同院系和专业分层明确, 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和认知呈现明显差异[2,9,10], 这就导致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呈现不同的断面差距。因此, 建议在高校建立树状层次分级系统, 在各个院系建立主旨明确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组织, 根据不同的需要定期在各院系普及相关知识 (包括性知识) , 通过不同形式在增加艾滋病知识趣味性的同时, 收到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

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世界人民的公共卫生疾病。虽然目前在大学校园里, 每年都会在艾滋病日举办主题活动以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 但由于流于形式和宣传内容的陈旧以及传统观念的约束,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仍只限于基本的传播途径等常识。本调查从性传播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以期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性与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但由于本调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 使艾滋病与性传播知识的普及受到一定限制。建议增加样本量, 联合校园防艾社团和红丝带社团等学生团体组织, 征集志愿者, 有层次、有组织地开展系统调查, 并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以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18 (1) :1-5.

[2]陈远寿, 秦伟, 罗孝美, 等.遵义市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相关行为认知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4) :661-666.

[3]马瞧勤, 丛黎明, 余飞颖, 等.浙江省某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性行为描述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 6 (5) :411-414.

[4]余飞颖, 许国章, 马瞧勤, 等.大学生性知识和性行为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 2005, 20 (12) :631.

[5]陈丹, 罗春香, 王卫红, 等.长沙市大学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调查与教育需求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9) :2282.

[6]陈远寿, 罗孝美, 秦伟, 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6 (11) :1447.

[7]高玉骞, 王辉, 其其格, 等.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7) :784.

[8]梁升禄, 陆春, 龙少康, 等.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及其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0) :3920-3924.

[9]厉晓玲, 于风江, 吕媛, 等.长沙市某大学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3) :702-705.

上一篇:“五好”乡镇党委事迹材料下一篇:妇科年度质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