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

2024-08-09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6篇)

1.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 篇一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复习题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单选题:

1. 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A.物质 B.信息 C.信号 D.消息 答案:B 2.

具有普遍性、共享性、依附于载体、可以传递、具有价值的主要特征。A.信息技术 B.信息素养 C.信息 D.信号 答案:C 3.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C.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D.信息的价值不会改变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_________。A.新闻报道 B.天气预报 C.报刊杂志 D.股市行情 答案:C 5.信息技术是指与 信息有关的技术。

A.输入、输出 B.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 C.加工和输出 D.分类和加工 答案:B 6.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________,简称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nformation Technique C.Communication Transmit D.Information Transmit 答案:A 7.、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A.技术 B.科学 C.信息 D.能源 答案:C 8.“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映的是信息的。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答案:D 9.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是掌握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不需要管理信息的能力。

A.对 B.错 答案:B 10.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等层面,不包括文化素养。A.对 B.错 答案:B 11.信息必须经过科学而系统的加工与提炼后才能上升为知识。A.对 B.错 答案:A 多选题:

1.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

A.信息泛滥 B.信息污染 C.信息犯罪 D.信息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答案:ABC 2.下面哪些说法体现了信息的价值:________ A、读书以明理 B、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答案:ABC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单选题:

1.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形成,文字的产生,________,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A.指南针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D.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C 多选题: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有:

A.多元化 B.网络化 C.多媒体化 D.智能化 答案:ABCD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单选题: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确定信息来源→确定信息需求→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A.对 B.错 答案:B 2.选择信息来源时,一方面要考虑更高效地满足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范围。A.对 B.错 答案:A 3.当今的计算机已经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这要归功于信息的________。A.娱乐化 B.数字化 C.电子化 D.网络化 答案:B 4.信息的 过程是指利用必要的仪器设备把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采集为声、光、电等物理信号(也称为模拟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和数字编码,转化成用二进制数字表示的数字信息,最后进入计算机保存。

A .电子化 B.集成化 C.数字化 D.简化 答案:C 5.从信息的呈现形式来看,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A.对 B.错 答案:A 6.将一幅.bmp格式的图像文件转换成.jpg格式之后,会使________。

A.图像更清晰 B.文件容量变大 C.文件容量变小 D.文件容量大小不变 答案:C 7.下列文件类型中,含有视频信息的是________。A..wav B..mid C..mp3 D..avi 答案:D 8.下列文件格式中,哪个不是图形图像文件的存储格式:________。A..pdf B..jpg C..gif D..bmp 答案:A 9._______格式文件是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A..doc B..txt C..html D..pdf 答案:B 10.MP3类型的声音文件存储容量小,是因为_______。A.只存储声音开始部份 B.只存储声音结束部分 C.采用了压缩处理 D.使用了MIDI技术 答案:C 多选题:

1.信息数字化后的优点有:

A.易于表示和存储 B.易于处理和检索 C.易于传播和集成 D.易于获取和共享 答案:ABCD 2.获取信息的渠道有:

A.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 B.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 C.通过亲身接触事物获得 D.通过闭门思考获得 答案:ABC 3.下列设备哪些是信息采集工具:

A.手写板 B.数码照相机 C.数码摄像机 D.麦克风 答案:ABCD 4.将文本信息数字化常用的方法有: A.键盘录入 B.扫描仪输入 C.语音识别输入

D.光学字符识别输入 答案:ACD ◇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单选题:

1.用户在网上最常用的一类查询工具叫_______。

A.ISP B.搜索引擎 C.网络加速器 D.离线浏览器 答案:B 2.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的一类网站,常用的搜索引擎有:浏览器、雅虎、百度、谷歌。A.对

B.错 答案:B 3.某同学在百度的搜索栏输入“上海世博会”,然后单击“搜索”,他的这种信息资源检索方式属于_______。

A.关键词搜索

B.分类搜索

C.专业垂直搜索 D.目录检索 答案:A 4.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的一类网站,专门帮助人们在因特网上快速搜集信息。A.对 B.错 答案:A 5.一般来说,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查全率高,关键词索引型搜索引擎查准率高。A.对

B.错 答案:B 6.某同学要搜索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他访问百度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_______,搜索将更为有效。

A.Yesterday Once More B.“Yesterday + Once More” C.“Yesterday Once More” D.“Yesterday”+“Once”+“More” 答案:C 7.在搜索引擎的搜索内容栏中输入“中央电视台”,然后单击“搜索”,则显示_______。A.与中央电视台有关的网址 B.与中央电视台有关的网页 C.中央电视台网站的首页 D.中央电视台的邮箱 答案:A 8.浏览器中的“收藏夹”主要用于收藏_______。

A.看过的图片 B.听过的音乐 C.网页的内容 D.网页的网址 答案:D 9.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时,一般将该网站的 URL 直接输入到_______中。A.状态栏 B.菜单栏 C.地址栏 D.常用工具栏 答案:C 10.IE 浏览器工具栏上“主页”按钮的作用是_______。

A.回到刚浏览过的上一张网页 B.回到当前正在浏览的网站的首页 C.回到启动 IE 时自动打开的首张网页 D.打开“新浪”网的首页 答案:C 11.小龙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苏轼的《水调歌头》,使搜索结果最有效的关键字是_______。A.苏轼 B.宋词 C.苏轼+水调歌头 D.水调歌头 答案:C 12.输入关键词“鲜花 玫瑰”的意思是查找。

A.同时出现 “鲜花”和“玫瑰”的网页 B.只出现“鲜花”不出现“玫瑰”的网页 C.出现“鲜花”或者“玫瑰”的网页 D.只出现“玫瑰”不出现“鲜花”的网页 答案:C 1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not 上海”表示

。A.上海的非综合性大学 B.上海的综合性大学 C.不包括上海的综合性大学 D.上海和综合性大学 答案:C 14.如果想保存感兴趣的网页地址,可以使用 IE 浏览器中的。A.“历史”按钮 B.“收藏”菜单 C.“搜索”按钮 D.“编辑”菜单 答案:B 15.下列关于博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博客是继E-mail、BBS等之后出现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B.博客基于网页,采用类似于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

C.可以通过博客将个性化的思想、见闻以及个人收集的知识以“帖子”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出来共享。

D.博客可以写作“播客”,内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答案:D 16.下列英文缩写中,意思为“博客(网络日志)”的是

。A.blog B.http C.ebook D.vcd 答案:A 17.小红有一个旧的 MP3 音乐播放器想卖掉,可又不知道谁想要,于是她想到网上进行交易,你建议她到以下哪个网站出售这个MP3: A.Yahoo B.淘宝网 C.goole D.网易 答案:B 18.异地之间若要传输多个多媒体作品时,使用 途径更高效。A.FTP 下载或上传 B.电子邮件传送 C.HTTP网页下载 D.以上效果都一样 答案:A 多选题:

1.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有: A.上网聊天 B.直接访问网页 C.使用搜索引擎 D.查询在线数据库 答案:BCD 2.在因特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查找信息。A.标题 B.地址栏 C.分类目录 D.输入关键字 答案:CD 3.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时,可以缩小搜索范围的措施有: A.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B.细化搜索条件

C.用近义词代替关键词

D.使用逻辑控制符AND,利用多个条件同时满足要求进行限制 E.使用逻辑控制符OR 答案:ABD 4.在浏览网页时,下列

操作可以浏览已经访问过的页面。A.打开地址栏的下拉列表,然后选择一个页面 B.单击工具栏上的“历史”按钮,然后选择一个页面 C.单击工具栏上的“后退”按钮 D.在“查看”菜单中选择“刷新”命令 答案:ABC ◇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单选题:

1.因特网上的共享软件是以“买前尝试”的方式存在于市场的软件。下列对这种软件的版权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这种软件也具有版权,应该对其合法使用 B.这种软件也具有版权,但可以任意自由使用 C.这种软件不具有版权,但应该对其合法使用 D.这种软件不具有版权,可以任意自由使用 答案:A 2.如果希望在网上查找所需的资料,那么较好的信息搜索流程是

。A.选择查找方式—确定搜索目标—确定搜索引擎—查找、筛选 B.确定搜索目标—选择查找方式—确定搜索引擎—查找、筛选 C.确定搜索引擎—确定搜索目标—选择查找方式—查找、筛选 D.确定搜索目标—确定搜索引擎—选择查找方式—查找、筛选 答案:B 3.因特网上有很多共享软件,有些软件容量很大,下载很慢,下列方法中可以提高下载速度的是。

A.直接下载 B.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 C.使用FTP专用软件下载 D.通过复制来实现 答案:C 4.某同学通过因特网搜索“东方红”这首歌曲,发现搜索出很多不同格式的文件(如下图所示),他想全部下载下来,较好的方法是。

A.在每首歌曲的超级链接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

B.使用网站下载工具,例如:Teleport Pro,WebZIP等,将此页面内容全部下载下来 C.使用断点续传、多线程的工具,例如: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将需要的文件下载下来 D.使用FTP下载工具,例如CuteFTP下载 答案:B 5.如果把一个网页中的信息全部“复制”并“粘贴”到“记事本”中,则只有 信息还在,其他的都不在。

A.文字

B.图形图像

C.表格 D.文字和文字格式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常见下载工具的是。

A.网络蚂蚁

B.CuteFTP C.传奇 D.影音传送带 答案:C 7.当在网站上下载软件时,你享受的网络服务类型是。A.文件传输 B.远程登陆 C.信息浏览 D.即时通讯 答案:A 8.用IE下载一个网页,若网页以“test.htm”为文件名保存,则该网页内的图片等相关文件会自动保存在。

A.同一目录中 B.test 目录中 C.test.files目录中 D.files 目录中 答案:C 9.如果想保存网页上的一张图片,其正确的操作是。A.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 B.单击鼠标右击,选择“图片另存为…” C.双击鼠标左键

D.直接拖曳图片到收藏夹中 答案:B 10.从网上下载文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用专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

B.从网页直接下载速度较慢,只适合小文件的下载 C.只能从网页上直接下载 D.不能从网页上直接下载 答案:B 11.在因特网上浏览和下载信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网页上的信息只能以网页形式(.htm)另存到本地硬盘 B.必须用专门的网络下载工具才能下载网上的共享软件 C.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可以下载图片 D.可以脱机浏览网上下载的内容 答案:D 12.在网上下载有关信息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下载图片时,可在图片上单击右键,并选择“图片另存为”选项

B.下载文字时,可以先选中这段文字,再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保存到其他文件中 C.下载网页时,可以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 D.下载声音时,可以单击右键,再选择“声音另存为”选项 答案:D 13.如果你想在网上下载视频资料,可以使用的网络下载工具是。A.FlashGet B.网络蚂蚁 C.迅雷 D.以上选项都可以 答案:D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适当的鉴别与评价。1.鉴别与评价信息可以从 进行判断。A.信息的时效性

B.信息的共享性 C.信息的来源

D.信息的价值取向 答案:ACD 2.下列信息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教育部网站公布的高校招生计划 B.BBS上某用户发布的未来几天股票走势预测 C.某网站发布的下期彩票中奖号码预测 D.某人博客上发布的旅途见闻 答案: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上的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一切信息。C.有效获取信息后,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保存。D.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和损坏。答案:C ◇理解信息编码对信息处理的意义。理解二进制的基本概念,了解在计算机内部和现代通信技术中二进制编码的应用。单选题:

1.计算机内部采用 编码进行工作。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十六进制 答案:A 2.计算机是处理二进制编码的工具,它无法直接理解人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所以需要对信息进行 才能在计算机中存储、加工、传送。

A.信息化 B.数字化 C.固化 D.模拟化 答案:B 3.下列二进制的运算中,正确的是。

A.0+0=1 B.1+1=2 C.1+0=0 D.1+1=10 答案:D 4.下列二进制的运算中,正确的是。

A.0*0=1 B.0*1=1 C.1*1=1 D.1*1=0 答案:C 5.ASCII码采用______位二进制编码。

A.6 B.7 C.8 D.9 答案:C 6.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取决于给定时间内处理器所能处理的数据量。处理器一次能处理的数据量叫字长。已知64位的奔腾处理器一次能处理64个信息位,相当于__ __字节。A .1个 B. 8个 C.16个 D.24个 答案:B 多选题:

1.在计算机内部和现代通讯技术中广泛应用二进制编码是因为:________ A.可行性 B.可靠性 C.简易性 D.逻辑性 答案:ABCD ◇能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能够根据内容要求对文字属性、段落属性及页面进行恰当设置和适当修饰。

◇能使用电子表格工具软件加工处理信息。能够对数据进行排序、检索,能选用适当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间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能制作出反映一定主题和创意的多媒体作品。单选题:

1.学校举办运动会,高一年级3班成立了三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完成校运动会的报道工作。请为他们从下列软件中分别推荐一款软件来完成任务。

第一组:使用_______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对运动会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和表彰。第二组:使用_______软件,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记录、统计与分析。

第三组:使用_______软件,对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裁减、调整、合成等处理。A.Excel B.Photoshop C.Windows media Player D.Word 答案:DAB 2.王老师利用电子表格对班级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汇总并排名,这属于信息处理一般过程的________阶段。

A.记录信息 B.加工信息 C.发布信息 D.存储信息 答案:B 3.如果用Excel软件管理全班同学的姓名、性别、通讯地址等信息,那么当需要快速列出全班女生的信息时,要使用该软件的_______功能。

A.编辑→填充 B.编辑→查找 C.数据→筛选 D.工具→信息检索 答案:C 多选题:

1.使用Excel软件,能将数据____ ___。

A.筛选 B.计算 C.分类汇总 D.排序 答案:ABCD ◇规范地使用因特网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单选题:

1.当在因特网上看到自己需要的文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使用,不必理会文件的知识产权以及合法性问题。B.直接使用并再次发布到网上。C.对于引用别人文件内容,如果只有很少部分,则可视为自己的内容。D.无论引用内容的多少,都应注明出处 答案:D 2.班长要发布当天下午班会活动的安排,最佳发布信息的方法是

。A.给全班每位同学发一个E-mail B.在班上集中口头通知 C.在报纸上刊登一个广告 D.在校园网上刊登一个通知 答案:B 3.下面能用于网站发布的工具是。

A.WPS B.CuteFTP C.WebZIP D.WinRAR 答案:B 4.信息发布的效果与发布时间、发布地点及发布时使用的媒体有关,与接受者的状态无关。A.对

B.错 答案:B 多选题:

1.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使信息的得到保证。A.有效性 B.时效性 C.趣味性 D.真实性 答案:ABD 2.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有哪些:

A.要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不得发布攻击、谩骂别人的言论。B.不得发布反动、迷信、淫秽、庸俗、虚假的信息。C.网上任何文章或资料都可以随意下载或转载给他人。D.与朋友开玩笑时,发送垃圾邮件或传播病毒无妨大碍。答案:CD 3.因特网上常用的信息发布方式有网页、。

A.BBS B.网络技术论坛 C.新闻组服务 D.电子邮件 答案:ABCD 4.发布信息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有:

A.信息真实可靠 B.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C.保护信息安全 D.不泄漏国家机密和他人隐私 答案:ABCD 5.关于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随意复制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

B.如果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的作品,应注明引用信息的来源及其作者 C.可以使用盗版书籍及软件

D.对于作者声明禁止使用的作品,应该尊重作者的意见 答案:BD ◇了解程序设计是信息处理的一种重要途径。1.算法是_ ___ __。

A.计算方法 B.计算公式

C.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 D.程序 答案:C 2.下面有关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_ ___ __。A.程序是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的集合 B.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

C.编写程序时为了防止别人盗取,要用只有自己知道的代码编写 D.程序设计通常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与检测结果的过程 答案:C 3.为了实现网页中的一些特殊效果,可以在HTML文件中嵌入程序。A.对 B.错 答案:A 4.解决文档的加密、解密问题,可以采用程序设计的方法。A.对 B.错 答案:A ◇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使用鼠标同时选中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时,需要按住。A.Shift键 B.Ctrl键 C.Alt键 D.Caps Lock键 答案:B 2.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中,以下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结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移动文件后,文件从原来的文件夹中消失,在目标文件夹中出现

B.复制文件后,文件仍保留在原来的文件夹中,在目标文件夹中出现该文件的复制品 C.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后,被删除的内容被放入回收站

D.选中多个文件或文件夹后,只有没被选中的文件仍保留在磁盘上 答案:D 3.查看一个图标所表示的文件类型、位置、大小等,可使用右键菜单的命令。A.打开 B.快速查看 C.重命名 D.属性 答案:D 4.下列菜单命令中,属于“文件”菜单。A.新建、打开、保存 B.帮助主题 C.剪切、复制、粘贴 D.工具栏 答案:A 5. 是Windows系统为挽救那些被删除之后又可能需要找回来的文件所设置的。A.收藏夹 B.回收站 C.我的公文包 D.桌面 答案:B 6.存放在磁盘上的信息,一般是以的形式存放的。A.字符 B.图标 C.文件 D.文件夹 答案:C 7.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文件夹”窗格中,文件夹图标左侧的“+”标志是表示此文件中________。

A.含有子文件夹 B.含有文件 答案:A 8.使用“开始”菜单的_______命令可以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A.设定程序访问和默认值 B.搜索 C.运行 D.程序 答案:B ◇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单选题:

1.计算机文件管理方式是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之一。A.对 B.错 答案:A 2.手工管理信息资源简单方便、管理成本低,信息流通快,利用率高。A.对 B.错 答案:B 3.计算机文件管理有分类存储、目录管理、层次明显的特点,适合于个性化管理。A.对 B.错 答案:A 4.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具有结构化存储,数据共享性好,利用率较高的特点。A.对 B.错 答案:A 5.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是_______相结合。

A.文件方式和超媒体方式 B.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 C.主题树方式和数据库方式 D.文件方式和数据库方式 答案:B 6.张明同学需要用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各科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方便今后的查找和使用,下列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A.创建一个文本文件,记录每个资料在计算机上所存放的路径 B.把全部文件打印出来,然后堆放在书架上 C.为这些文件建一个专门的网站

D.利用“资源管理器”对这些文件按不同学科、题型分类,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答案:D 7.有一所中学,需要处理在校5000名学生的各科成绩,应该采用。A.文字处理技术 B.数据管理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B 8.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B.wawa163.com C.wawa/163.com D.wawa@163.com 答案:D 9.在一台计算机上申请的“电子信箱”,以后只有通过这台计算机上网才能收、发信件。A.对 B.错 答案:B 多选题:

1.王伟同学的QQ号码被盗,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可以采取的方案有。A.设置较为复杂的QQ密码,并定期更改 B.运行QQ医生,查杀盗号木马

C.随意接收并直接打开别人发送过来的文件 D.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答案:ABD 2.下面关于BBS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BBS的用户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B.BBS中的帖子对每个用户都是可见的 C.BBS中的帖子一般可能保存若干天 D.登入BBS需要帐号和密码 答案: BCD 3.小明想给远方的朋友传送一个100M的文件,他用哪些方式来传送比较合适:。A.E-mail B.QQ C.MSN D.FTP 答案:BCD 4.下面有关电子邮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收发电子邮件,必须有自己可使用的电子邮箱 B.电子邮件不能脱机撰写

C.利用电子邮件的功能,可以删除邮箱中的邮件 D.每封电子邮件的容量没有限制 答案:AC 5.使用Outlook给朋友发E-mail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必须填写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 B.输入邮件内容时,必须连通因特网 C.一次发送操作只能发给一个接收者 D.邮件的主题可以省略不写 答案:BC ◇理解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单选题:

1.下列 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

A.聊天时对网友任意谩骂 B.将病毒放在自己的网站中

C.私自查看他人计算机内的重要数据 D.对论坛上别人的合理求助给予帮助 答案:D 2.

提出,“采用电子信息等技术存取、处理、传递国家秘密的办法,由国家保密部门会同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国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答案:C 3.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答案:B 4.2000年12月28日通过的,对网络安全做出明确规定。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答案:B 5.1997年人大常委会颁布的_______,增加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A.《中华人民国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答案:A 6.1997年人大常委会颁布的_______,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及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犯罪等罪名。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D.《中华人民国和国刑法》 答案:D 7.下列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计算机软件是享有著作保护权的作品

B.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C.盗版软件是一种免费软件,可以随意使用 D.使用盗版软件是一种违法行为 答案:C 8.未经允许将他人编写的程序修改后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是_______。

A.侵权行为 B.合法劳动 C.受法律保护 D.值得提倡 答案:A 9.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自1991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规定:凡软件自_______之日起即行保护25年。

A.完成开发 B.注册登记

C.公开发表 D.评审通过 答案:B 10.为了保护软件制作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流通,中国政府于1991年6月颁布了__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B.《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法》 C.《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D.《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答案:C 11.对计算机软件正确的认识是_______。A.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护

B.计算机软件只要能复制得到就不必购买 C.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计算机软件不必有备份 答案:C 多选题:

1.国务院发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_______ A.规定了软件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B.规定了软件研制者的合法权益

C.规定了非法复制软件等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D.规定了非法复制软件等违法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制裁 答案:BC 2.下列行为中,违背信息道德的是:

A.小王自恃计算机水平很“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他人计算机,随意删除修改他人文件 B.小丽是某通信公司老总的秘书,趁工作之便将公司核心技术文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对手的通信公司老总,获得了5万元红包

C.吴某是编程高手,经过3天攻关,把某公司辛苦3年开发的程序破解了,并以每套1000元的价格(低于公司销售价格)卖给了其他公司

D.小张是个摄影高手,他登录某论坛贴图社区,上传若干风景图片,希望网友对他的作品提出意见 答案:ABC 3.下列行为属于计算机犯罪的是:

A.破坏计算机系统程序或数据 B.由于操作错误造成信息资源的丢失 C.窃取计算机系统程序或数据 D.盗用计算机机时 答案:ACD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病毒防治的一般方法。单选题:

1.计算机病毒是_______。A.一种有害的微生物

B.人为编制的能进行自我复制的有破坏性的程序代码 C.给计算机造成破坏的人

D.影响计算机运行的坏硬件设备 答案:B 2.在当今的恶意代码中,_______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完整性。A.病毒 B.木马 答案:A 3.在当今的恶意代码中,_______以截获、盗取和破译重要机密信息为主要目的。A.病毒 B.木马 答案:B 4.虽然病毒对计算机会造成或轻或重的损害,但是制造病毒的人构不成犯罪。A.对 B.错 答案:B 5.计算机病毒侵入系统后,一般不立即发作,而是等待“时机”发作,这种特性叫作_______。A.传染性 B. 寄生性 C. 潜伏性 D. 隐蔽性 答案:C 6.通常所说的“宏病毒”,主要是一种感染_______类型文件的病毒。A..COM B..DOC C..EXE D..TXT 答案:B 7.怀疑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B.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C.对所有磁盘进行格式化 D.不玩任何计算机游戏 答案:B 8.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不会损坏计算机硬件。A.对 B.错 答案:B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反病毒软件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 B.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被破坏了的程序

C.反病毒软件必须随着新病毒的出现而升级,不断提高查、杀病毒的功能 D.感染过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疫性 答案:C 多选题:

1.发现_______现象,表明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A.文件莫名其妙丢失 B.运行速度比平时慢 C.系统异常死机次数增加 D.文件日期发生变化 答案:ABCD 2.计算机病毒常隐藏在数据文件或潜伏在系统中,具有_______。A.永久性 B.破坏性 C.传染性 D.隐蔽性 答案:BCD 3.关于计算机病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小程序

B.病毒常隐藏在数据文件或潜伏在系统中,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 C.大部分病毒都没有传染性

D.病毒对计算机会造成或轻或重的损害,但制造病毒的人构不成犯罪 答案:AB 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 A.通过人与人相互接触传播 B.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 C.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答案:BC 5.避免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科学做法是:_______ A.安装防毒软件 B.不使用盗版软件

C.不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D.禁用不必要的服务 答案:ABD 6.避免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科学做法是:提高安全意识、_______ A.安装安全防护产品 B.安装补丁程序 C.不使用盗版软件 D.不上网 答案:ABC 7.以下措施中,可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__ A.保持计算机清洁

B.使用从别人机器上拷贝来的文件之前,先用杀病毒软件清查病毒 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

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尽量使用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 答案:BCD 8.张立新买了一台计算机,他想从网上下载一些软件安装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A.所有网站提供的软件都不带病毒 B.部分网站上的软件带有病毒,不安全

C.规模大的网站提供的软件,其带病毒的可能性较小 D.从网上下载的软件,一般要先查杀病毒后使用 答案:BCD ◇认识网络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单选题:

1.使用公用计算机时,应该。A.随意复制任何软件 B.任意设置口令和密码 C.随意删除他人的资料

D.不做侵犯他人权益和危害网络安全的事情 答案:D 2.如今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信用卡等广泛应用,为了使个人帐户安全,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

A.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好记,可以作为密码使用 B.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使用相同的密码

C.只要信用卡在自己手里,告诉别人密码也没有关系 D.设置安全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答案:D 3.采用技术破解网络系统的安全措施,私自侵入并控制网络上的计算机,干扰网络系统正常工作的“不速之客”称为_______。

A.红客 B.黑客 C.病毒 D.闪客 答案:B 4.网络黑客为了非法闯入一个网络系统,把_______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A.口令 B.电子邮件 C.CPU D.WWW网址 答案:A 5.黑客一般是指未经允许,闯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A.对 B.错 答案:A 6.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和程序,保证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A.对 B.错 答案:A 7.关于网络安全措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A.安装防火墙 B.从著名的网站上下载资料 C.加强口令管理 D.不限制浏览内容 答案:D 多选题:

1.2005年8月27日,江津市两名女中学生上网被骗至外地成人质,江津警方赶赴贵州将两少女安全解救。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交友不慎的恶果,因此,在上网与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应该:

A.不轻易把自己的真实住址和家庭情况告诉网友 B.不轻信网友的情况 C.不轻易与网友会面

D.网络太复杂、太不安全,应该禁止青少年上网。答案:AB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网络盗取他人密码只是思想意识问题 B.恶意制作网络病毒属于计算机犯罪

C.色情、暴力网站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D.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答案:BCD 3.下列行为中,违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有: A.热衷网络游戏

B.经常与网友聊天、约会 C.经常浏览NBA比赛信息

D.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经常研究获取别人登陆信息的方法 答案:ABD 4.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不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B.不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C.远离色情暴力网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 D.远离网络 答案:ABC 5.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_______ A.硬件设备安全 B.操作系统安全 C.数据信息安全 D.网络运行安全 答案:ABCD 6.为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有: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_______。

A.未经允许,不使用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B.未经允许,不对他人计算机网络功能进行修改 C.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D.不在网上传播不良信息 答案:ABCD

2.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 篇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在中学化学中占有较大的篇幅和比重, 不仅介绍的内容多, 而且知识点较零碎, 推理少、叙述多。若不对这些散乱的知识进行压缩、处理, 使其减量、有序, 就会感到杂乱无章, 没有规律可循, 难记易忘。同时在高考中, 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 结合氧化还原、强弱电解质、平衡移动原理、物质结构等理论知识, 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的试题不断增加, 因此搞好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显得至关重要。现就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的复习方法趋势探讨如下, 希望对考生的第一轮复习有所帮助。

一、复习方法指导

1. 重视周期表的应用

在化学复习中, 一定要重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应用周期表对零乱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条理化、纲领化, 使其变成有序的可推理的知识, 便于学生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记忆和掌握,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现以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为例, 谈谈如何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复习。

(1) 与单质反应。

(1) 与金属单质反应。主要掌握与活泼金属Na、较活泼金属Fe (也是变价元素) 、不活泼金属Cu的反应情况。如:ⅦA族元素X与Na反应生成NaX, 与Fe反应生成FeX3 (I2生成FeI2) , 与Cu反应生成CuX2 (I2生成CuI) ;ⅥA族元素中的O2与Na反应生成Na2O和Na2O2, 与Fe反应生成Fe3O4, 与Cu反应生成CuO;S与Na反应生成Na2S, 与Fe反应生成FeS (不是Fe2S3) , 与Cu反应生成Cu2S (不是CuS) ;ⅤA族元素中的N2与Na反应生成Na3N;磷与Na反应生成Na3P, 与Fe、Cu的反应中学不介绍。ⅣA族、ⅢA族元素与金属反应, 中学不介绍。ⅡA族没有非金属元素。ⅠA族中H2与Na反应生成NaH, 与Fe、Cu不直接反应。在上述基础上, 需要补充的是:S在常温下能与Hg反应生成HgS, 实验室用于除去洒落的水银;Al2S3不能用湿法制取, 必须在干态时用S与Al加热制取;Mg可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等。

(2)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在掌握与ⅠA族中的H2反应 (ⅡA族中无非金属, ⅢA族中的B元素的性质中学不介绍) 的基础上, 主要是掌握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元素间的反应;并从周期表角度, 把非金属元素之间反应的主要产物列入下表, 以便学生推断、理解和记忆。

表格中是不同主族元素之间相互反应的产物, 同族元素之间也可以相互反应, 如ⅦA族中的卤素互化物, ⅥA族中O2与S反应生成SO2、SO3, ⅣA族中的SiC等。

在掌握非金属单质间反应关系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现象, 所得产物的结构和性质, 并配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2) 与化合物反应。

非金属单质还可与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反应, 以非金属元素中代表元素的单质为例, 说明推理的过程。

(1) 与酸反应。Cl2可与酸中的H2S、H2SO3 (有水参与) 、HBr、HI等反应, O2可与酸中的H2S、H2SO3等反应, S可与酸中的浓H2SO4、浓HNO3反应, N2不与酸反应, P可与浓HNO3反应, 碳可与浓H2SO4、浓HNO3反应, Si可与HF反应。

(2) 与碱反应。Cl2可与NaOH、Ca (OH) 2发生歧化反应, 还可与NH3反应;O2可与Fe (OH) 2 (有水参与) 反应;S可与NaOH、Ca (OH) 2发生歧化反应;N2不与碱反应;P可与NaOH、KOH发生歧化反应;碳不与碱反应;Si与Na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水是氧化剂, NaOH不是氧化剂) 。

(3) 与盐反应。Cl2可与盐中的亚铁盐、Na2S (NaHS) 、Na2SO3 (NaHSO3) (有水参与) 、NaBr、KI等反应, O2可与盐中的Na2S (NaHS) 、Na2SO3 (NaHSO3) 、亚铁盐等反应, S可与盐中的Na2SO3、KNO3+C (组成黑火药) 反应, N2、P不与盐反应, 碳可与KNO3+S (组成黑火药) 反应, Si不与盐反应。

(4) 与氧化物反应。Cl2可与氧化物中的H2O、SO2 (有水参与) 等反应, O2可与CO、NO、NO2、SO2、Na2O等反应, S、N2、P不与氧化物反应, 碳与CO2、H2O、CaO、SiO2等反应, Si不与氧化物反应。

同时, 在掌握上述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这些单质与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条件和现象, 配合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掌握产物的差别和异同等。

综上可以看出, 应用元素周期表, 对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归类, 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成可推理的, 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程序性知识, 可以把数十页的课本浓缩成千余字的一页纸, 把教材厚重的知识内容转化成单薄的知识纲要, 学生掌握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就会轻松方便些。

2. 重视知识网的建设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构建知识网络, 采用“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的方式, 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知识点是知识线中一个一个的具体物质。中学化学中常见非金属元素, 以H、C、N、O、Si、S、Cl为代表, 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掌握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学好同族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以点带面”, 就是说有了“知识点”才能串成“知识线”, 才能结出“知识网”。在掌握重点代表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和盐性质的基础上, 还要根据“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的关系, 掌握同族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 这是培养学生知识类比和迁移能力的保证。

知识线是指“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这条物质之间的衍生线。非金属元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变化多, 各种单质和化合物间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时要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 把单质和化合物知识串起来, 抓住价态变化的规律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如复习氧族元素硫时, 按价态由低到高把其单质和化合物排成一行:H2S→S→SO2 (H2SO3及亚硫酸盐) →SO3 (H2SO4及硫酸盐) 。引导学生讨论:单质硫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表现在哪些反应中?通过价态变化规律来把握硫元素在不同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并探讨对应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物质等。

知识网是把各知识点、知识线进行网络化, 得到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 使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以知识点、知识线为线索, 配合周期表、周期律中的“位置-结构-性质”, 通过讨论、回忆和联想, 把各族单质和化合物知识串起来, 并做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理论相结合, 与实验设计和化学计算相联系, 与生活实际和化工生产相融合。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 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

二、考情分析与命题预测

1. 考情分析

高考考试说明指出:中学化学阶段的常见非金属元素包括H、C、N、O、Si、S、Cl等, 要求考生: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是围绕这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进行命题的, 其考查的内容可能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制法、用途, 也可能是以此类知识为载体, 考查化学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题型以选择题、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 也有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形式设计试题。

2. 命题预测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保持原有考点的基础上, 弱化了对磷的考查, 淡化单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记忆与简单应用的试题。其命题形式在保留传统的以物质 (元素) 推断、检验、计算、实验等为主要形式的试题的基础上, 逐步向以实际情境为依托,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 融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和计算能力于一体的试题转化。

(1) 试题仍以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为考查核心, 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整体性, 知识覆盖面广、思维跨度大。预计融合“位置→结构→性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化学、反应热等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可能要增多。

(2) 试题往往以生产 (生活) 实际、温室效应、环境保护、光合作用、碳捕捉技术等热点问题作为考查的切入点, 在化工生产、科技前沿信息的真实背景下寻找中学化学可以解释或解决的疑难问题, 考查考生利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预计融实验探究过程、方法和技能为一体的开放性实验探究题、化工流程题等应用型试题可能要增多。

(3) 试题的情景更加新颖, 探讨的问题字面内容是陌生的, 但涉及应用的知识是课本中熟悉的, 这就保证了高考的公平性, 让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试题起点高落点低, 在不弱化知识考查的前提下, 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预计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处理化学现实问题的能力型试题要增加。

3. 复习对策

(1) 要注意常见非金属元素中的重点元素及其化合物。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的发展, 以往高考中的不被看好的硅元素及其化合物, 在新高考中的地位得到相对突显。要注意碳、硅、氮元素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注意氮、硫元素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这能体现考生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 促使考生关心社会, 热爱生活, 学有用化学。

(2) 试题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 复习时就要关注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 注重知识的发散和迁移, 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渗透和综合, 并与氧化还原、盐类水解、化学平衡、电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知识相整合, 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在遵循“化抽象为具体, 从一般到特殊, 从无机到有机”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试题趋向应用型方向发展, 因此实验复习就不能纸上谈兵, 应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关注物质之间的分离、除杂, 沉淀的洗涤以及相关操作的过程和效果检验方法。注意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中和滴定等实验的过程、细节、注意事项和误差讨论, 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讨化学问题。

(4) 试题趋向能力型方向发展, 因此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成为高考复习的关键。复习时要轻题海战术, 重能力培养。注意试题的变式、延伸、迁移, 既要注意一题多法解, 也要注意一法解多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 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收敛性和变通性, 拓展思维的深广度,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 (1) 为防治酸雨, 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 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 有关“固硫” (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化学上曾有人发明一种固氮方法, 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 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 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 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1) 酸性氧化物SO2能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生成固体CaSO3, 从而达到“固硫”的作用。又因为亚硫酸盐容易被氧化, 生成硫酸盐 (这点易被考生疏忽)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 合成和制造的新物质也会增加, 所以应用原有元素化合物知识, 分析、类推、迁移书写有关信息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试题可能要增多。如2012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第5题、全国新课标试卷第36题等。

例2. (2012年高考天津理综试卷第7题) 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 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 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 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 下同) ,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

(3) 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可作水消毒剂的有 (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4) X2M的燃烧热ΔH=-akJ·mol-1, 写出X2M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 ZX的电子式为;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由X、Z同主族,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可知X是H元素, Z是Na元素。由Y、M同主族, 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 可知M为S元素, Y为O元素。因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 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故G是Cl元素。由此得出答案。

反思:受理综试卷中试题总量的限制, 化学试题只有11题左右, 要想利用这么少的试题覆盖中学化学的主干内容, 试题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度, 即把多个知识点串联、糅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因此, 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实验能力、计算技巧、推理能力, 渗透到元素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与制备中进行考查的综合型试题可能要增多。如2012年高考安徽理综试卷第25题、全国理综试卷第27题等。

例3. (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29题) 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 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 充分搅拌后过滤, 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 起始滤液的pH7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其原因是。

(2) 试剂Ⅰ的化学式为, (1)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试剂Ⅱ的化学式为, (2) 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

(4) 试剂Ⅲ的名称是, (3)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0.7759g, 溶解后定容在100mL容量瓶中, 每次取25.00mL溶液, 用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 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62mL, 该产品的纯度为 (列式并计算结果) 。

反思:实验探究题、无机流程题、物质分离与提纯题, 这些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题, 能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理论, 处理化学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而这类试题以后会逐渐增多。如2012年高考福建理综试卷第24题、浙江理综试卷第26题等。

四、常见易错点归纳

在化学学习中, 要善于揭示、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本质。但化学规律与其他规律一样, 有其相对性, 常有例外或特殊的例子。俗话说:“规律是学习的主线, 特性是高考的考点”。复习时除要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规律的共性外, 还应注意搜集、整理一些特性。忽视了化学规律的特殊性, 就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解答出错也就在所难免了。现列举部分容易造成学生解题出错的特性, 供参考。

1.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易错点”

(4)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 以为SiO2也是分子晶体。

(5)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 以为SiO2不能与HF作用。

(6) 以为CO2 (或SO2) 通入CaCl2 (或BaCl2) 溶液中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7) 硅酸钠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 就以为泡花碱属于碱溶液。

(10) SiO2既能与NaOH又能与HF反应, 以为SiO2是两性氧化物。

2. 氮、磷及其化合物的“易错点”

(1) NH4Cl中氯元素是-1价, 以为NH2Cl中氯元素也为-1价。

(2) 浓HNO3与铜反应生成NO2, 稀HNO3与铜反应生成NO, 氮元素价态变化前者小于后者, 以为稀HNO3的氧化性大于浓HNO3。

(3) 以为标准状况下22.4L的NO2, 含有NO2的分子数为NA。

(4) 以为用浓HNO3与足量铜反应, 能收集到纯NO2气体。

(5)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 以为NO2是HNO3的酸酐。

(6) 以为不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NO、CO, 一定能与酸反应。

(8) FeO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O, 以为FeO、Fe3O4与HNO3反应也有Fe (NO3) 2和H2O生成。

(9) 以为PO43-与H2PO4-可共存。

(10) 以为只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其实遗忘了铵盐。

3. 氧、硫及其化合物的“易错点”

(1) 浓硫酸能作干燥剂, 以为浓硫酸可干燥H2S、NH3。

(4) 以为向浓H2SO4中加入足量的铜, 加热充分反应后, 硫酸没有剩余。

(5) 以为用Ba (NO3) 2和盐酸作试剂检验SO42-时, 就可以防止SO32-的干扰。

(6) 向浓H2SO4中加入足量的铁, 加热充分反应后, 以为能收集到纯SO2气体。

(8) 在有SO42-存在的情况下, 直接用AgNO3和HNO3溶液检验Cl-。

(9) 把SO2通入氯水中, 认为所得的混合液漂白能力增强。

(10) 因SO2有漂白性, 以为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易错点”

(1) 以为裂化汽油可作为溴水或碘水的萃取剂。

(4) 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 以为Fe2O3、Fe3O4与HI反应也有FeI3和H2O生成。

(8)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可把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以为F2能从氯化钠水溶液中置换出Cl2。

(9) 向Fe (NO3) 2中加入盐酸, 以为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

(10) NH4Cl加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以为NH4I加热分解生成NH3和HI。

总之, 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 要抓住“位—构—性”三者的关系, 抓住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基本理论的结合点, 充分利用基本理论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使知识规律化、网络化。并注意物质的特性, 全面、准确地认识反应规律。同时要顺应试题的变化和发展, 对解题的切入方法和突破技巧及时加以筛选、改进, 高考复习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个案工作复习概要 篇三

一、名词解释:

1、目标分层:个案工作的目标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终极目标、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1)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个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案主在不断的挖掘生命潜能和激发成就动机的循环努力中,成就能力所及的一切事,通过自发和有创造性的劳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趋向人性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状态包括成熟健康的人格和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个案工作就是要帮助案主驱除障碍,回复并增强自助能力,帮助案主选择、发展适当的生活方式。

(3)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个案工作通常帮助案主解决的具体问题有三类:一是帮助案主书疏解情绪困扰,二是帮助案主申请经济援助,三是帮助案主做具体事情。

2、文化能力: 文化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对案主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文化根源所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力。文化根源包括民族、血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受教育背景等因素。

3、沟通的定义: ①沟通是一种交叉式的信息交流,强调信息反馈式的双向互动。沟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循环往复的信息反馈过程。②沟通所传递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价值信息,③沟通的表现形式为符号互动。④沟通过程中信息损失的不可避免性。⑤沟通是创造意义的过程。⑥沟通可以有不同形式或种类。

4、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架构及观点的能力。同理心有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传达的及时性。

5、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是指工作者选择性的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接见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6、同感: 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能够体会案主的感受,也能够敏锐的、正确的了解这些感受所代表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同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悟,二是体悟的传达。

7、移情: 移情表现为案主不把工作者看作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是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人(尤其是父母)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其当做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移情有正向和负向两种。

8、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在人本治疗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用于治疗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求助者对自己的看法,它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三部分,自我概念可以概括惟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李志发展、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9、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行为治疗的一种重要技术,它主要用于消除各种恐惧症状,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和考试焦虑等,求助者对某物或者某事物感到害怕、恐惧,不敢接近。系统脱敏就是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

10、果敢训练: 果敢训练又称为决断训练或自信训练等,主要适用于人际关系的调整,其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在人际交往中顺利的表达自己难于表达的各种正面的或负面的感受,改

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果敢训练经历的步骤:首先,确认需要果敢训练的问题。其次,提高求助者进行果敢训练的动机。再次,界定合适行为。最后,进行果敢行为的训练。

11、ABC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求助者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概括为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可以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只要能够导致求助者的变化,都可称为引发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它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12、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来具体把握家庭结构。(1)次系统: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划分为较小的系统,叫做次系统例如夫妇系统,亲子系统等。一个次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成员。(2)边界:使家庭系统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的一个界限,边界的存在决定了次系统内成员之间、次系统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与权利义务关系。(3)角色与责任分工: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承担着特定的角色。(4)权力架构:家庭的权力架构是指家庭中谁做决定,怎样做决定,谁是支配着,谁是被支配着等。

13、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1)纠缠与疏离:指各次系统之间的边界模糊或混淆该封闭的不封闭,该开放的不开放,从而导致家庭角色的混乱,造成家庭成员的问题。(2)联合对抗:家庭中壁垒分明的情形就是联合对抗。(3)三角缠:三角缠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的。(4)倒三角:在核心家庭中权力一般操纵在父母手中,但是一些家庭由于父母不和或性格软弱等,导致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这是倒三角。

二、简答:

1、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制度知识、技术知识和经验知识。

(1)学科知识:所谓学科知识,是指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已形成独立完善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系统,除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理论和方法外,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行为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

(2)制度知识:主要是指与公共福利与社会保护相关的制度知识,包括五个方面:①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人的尊严、权利、公平等社会福利制度依据的价值。②社会制度运行的内在机制或内在动力。③制定政策、法律的组织、机构的结构、功能和程序。④有关的司法和行政程序。⑤具体的政策、法律条文。

(3)技术知识:所谓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可以直接用来与案主沟通并解决案主问题的工具或媒介知识。它包括:沟通技术、语言知识、逻辑知识、调查方法、模式方法。

(4)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体会、调查、参与,或被动获得经验和资料,而总结出来的知识。它包括:生活阅历,实践经验,文化习俗,社会环境。

2、个案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文化能力。

(1)技术能力的定义:技术能力指社会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具体技术知识的灵活程度,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语言驾驭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操作能力等。

技术能力的功能:

一、沟通:人际沟通能力,往往能狗比较全面的反映工作者的技术能力。

二、解决问题: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2)文化能力的定义:文化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对案主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文化根源所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力。文化根源包括民族、血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受教育背景等因素。

文化能力的功能:

一、尊重:保持文化的敏感度,对案主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二、沟通:能更加有效准确的获得案主的背景资料和需求信息,更好的表达同理心。

三、制定工作目标:与案主一起确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

3、沟通效果:良好的沟通效果应该是:(1)对方接收到信息,即我说的话,对方听清楚了,或我写的字对方看清楚了。(2)对方理解信息,即明白了我说的话或写的信的意思。

(3)对方接受信息。(4)对方产生心理愉悦,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是让对方心悦诚服。

沟通的原则与技巧:(1)树立尊重理念,尊重沟通对象,首先应重视对方,将对方视为独立、有价值、有尊严的个体、其次,尊重沟通对象,应接纳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对方整个的人,包括他的优点和不足,但接纳并不等于认可。再次尊重沟通对象应关注关怀对方令人感到温暖。(2)培养同感能力。同感强调主体应动用自己心理的情感区域去感受对方的情感和情绪。从两个层面做努力:①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②提高表达同感的能力。(3)训练沟通技巧。沟通是一种符号的互动,沟通双方运用传播符号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想好沟通效果的观念,包括运用好语言符号,身体符号、环境符号。

4、个案会谈:

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转专业谈话

(1)个案会谈的特点: ①会谈目的的明确性。②会谈内容的选择性。③会谈过程的计划性。④会谈角色的规定性。⑤会谈的互惠性。⑥会谈的非娱乐性。

(2)个案会谈的过程: ①会谈的开始阶段,开始会谈的阶段通常是指用简短的话语来暖身。②会谈的发展阶段,这是会谈的主体,在会谈的发展阶段要完成该次会谈的主要任务。③会谈的结束阶段,工作者应在会谈结束前约十分钟开始做该次会谈的结束工作。

(3)个案的会谈技巧:

①支持性技巧: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

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案主开启话题,令案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主动的参与个案工作的过程。它包括:表达专注、主动倾听、同理心、鼓励支持。

②引领性技巧: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的技巧。运用引领性技巧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做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协助案主做较深的自我探索以达到更深的自我觉知,以推动会谈的进程。它包括:澄清、对焦、摘要。

③影响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影响性技巧主要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

5、个案记录:

通常指文字记录,是工作者以专业知识为判断基础,与案主互动过程中的有关情

况进行条理性文字记录的活动。

个案记录的功能:①个案记录是工作者执行工作的依据②个案记录是工作者进行专业反思的依据③个案记录是机构研讨和督导工作的依据④个案记录是接受转案的机构或工作者工作的依据⑤个案记录是个案工作评估的依据⑥个案记录可用于教学案例分析⑦个案记录可作用于有关社会研究的参考

个案记录的原则:资料的完整性、资料的清晰性、资料的独特性、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保密性

个案记录的要求:以会谈记录后为主、符合机构的要求、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可以简明扼要。

6、个案评估:

是指工作者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现、案主的问题情境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及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等进行的评定。

个案评估的种类:①一般性评估;是指在个案工作进行过程中随时要做的对所收集资料的评估工作②阶段性评估;是指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及其相关的人员充分的接触谈话、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案主的问题性质与严重程度、解决问题的阻力和助力、案

主所处的情景等进行专业的判断的过程③总结性评估;对整个个案工作实施程序和实施效果的评定。

7、专业关系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与情绪的动态交互反应,从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个人能力。①专业关系有明确的目的。②专业关系是一种职务关系,而非私人关系。③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是手段,而非目的。④专业关系不允许工作者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获得个人心理满足。⑤专业关系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⑥专业关系要求工作者提供专业性服务。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主要职责在工作者。专业关系的性质:即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关心他人;承诺与责任;接纳与期望;同感;真诚与一致性;权威和权利;目的.8、接案与建立关系:

一、案主现实性的心理反应:是指案主面临求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二、工作内容:①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②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③澄清求助者的期望④初步评估问题和需求。

三、转介:是指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而转送到其他机构或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四、接案的技巧:①避免将求助者定义为问题人②专注的聆听是工作者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技巧③简明扼要具体化④表达同理心和无条件的接纳⑤激发求助者的希望和平衡不舒服感,以此增强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动机,这里包括将求助者的问题既定在一个能够解决的范围内⑥工作者提供给求助者的服务也要看自己的能力,不能过早或过多的承诺,以避免求助者产生错误的期望。

9、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

一、收集资料的重点:①个人资料(生理、心理、价值观、能力)②环境资料(家庭环境、延伸的环境系统、交互作用)

二、收集资料的技巧:①直接收集资料②间接收集资料。

三、问题的判断:①判断的原则(坚持个别化的原则、判断过程注重双方参与、判断过程中工作者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②判断的视角;是指工作者在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立场和观点。

四、确定问题:①确定问题的内容(案主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案主曾经做过什么解决问题的努力)②确定问题的技巧(从多个问题中选择对案主来说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双方共同决定多个问题中对主要的矛盾、从多个问题中找到对案主来说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10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一、制定目标的原则:(对案主来说通俗易懂、目标与工作者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目标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制定的目标是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二、目标的类型:(直接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

三、制定目标的步骤;(工作者重述案主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再次确定问题的重点;协助案主确定问题及解决的优先次序;协助案主明确他想要的结果)

四、制定工作计划:(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等;简要准确描述并列出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案主要达到的结果与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基本阶段和方法,以及每个阶段所需采用的方法和需要动用的资源;达到目标所用的期限;联系方式)

五、签订工作协议:工作协议是工作者与案主共同承诺合作实现双方所同意的目标和计划,是促使双方关系具有承诺和责任要素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服务目标、服务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双方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服务的时间地点次数、双方签字。

11、服务计划的实施:

一、工作着的角色(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二、工作着的工作内容(支持与鼓励、情绪疏导、观念澄清、行为改变、环境改变、信息提供、直接干预)

12、结案与评估:

一、进入结案阶段(工作者和案主都觉得目标已经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提出结案的意愿;案主觉得自己离开工作者后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工作者和案主感觉工作关系并不是很好,希望结案;工作这感觉案主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其他一些机构或者工作者为案主继续提供服务;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工作者因为一些不可测的原因要离开等)

二、结案中案主的心理(案主矛盾的心理、案主的行为退化、否认结束或者拒绝接受结束的提议)

三、工作者的处理方法(提前告知、稳定并经进一步增强案主已经获得成就、探讨影响案主问题解决的因素、处理案主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四、转案;是指在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在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转介给其他的机构或者工作者继续按照工作程序为其提供服务)

五、总结评估;是指对案主提供的服务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其目的积累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①总结评估应注意的方面(注意让案主参与、坚持为案主保密、工作者要透明坦诚)②总结评估的内容(实现目标的测量、对案主影响的测量、督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六、跟进计划;

1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假设、对求助者的问题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求助者的价值假设)

三、治疗方法和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②间接治疗技巧。

四、治疗过程(研究、诊断、治疗)

五、贡献和局限;①贡献(全面探讨求助者的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腔调采用多种治疗技巧帮助求助者)②局限(分析的基础、对象、方法、重点)

14、人本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二、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求助者的主管经验世界、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三、治疗方法和技巧;①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②注重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

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爱、保持独立性)③注重个案辅导过程④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四、求助者改变过程;①求助者不愿表达自己②求助者开始流露自己的感受③求助者开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④求助者开始体会自己当下的这种感受,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框架⑤求助者以现在的方式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己体验中的矛盾逐渐能够面对⑥求助者直接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体验展开的过程中,意义和感受的分化鲜明⑦求助者在治疗关系内外都能体验到新的感受。

五、贡献和局限;①贡献(人本治疗模式提供理解个案工作的新的视角、强调从求助者的角度理解求助者、注重工作的品格以及工作者与求助者的融洽接纳的合作关系)②局限(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缺乏依据、忽视个案辅导的技巧)

15、行为修正模式;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假设(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炒作性条件作用的假设、社会学习理论的假设、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论假设)

三、治疗方法和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漫灌疗法、自我管理、厌恶型疗法、模仿、代币管制法、果敢训练)

四、运用行为修正的主要原则(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准确的行为评估、有效的行为修正、合理的修正效果评估)

五、贡献和局限

16、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非理性信念、辅导关系)

三、实施方法①辅导目标②个案工作者的辅导角色③治疗过程(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④治疗技巧(检查技巧、辩论技巧)

四、运用理论治疗模式的主要原则(注重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注重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辨别和争论、注重把求助者的面谈辅导和自助辅导结合起来)

五、贡献和局限

17、结构家庭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家庭系统(2)家庭结构①次系统;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划分的较小的系统。通常家庭系统有多个次系统组织而成,一个次系统包括两位或两位以上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在不同的次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②边界;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边界,使他与走位的环境分割开来。同时家庭的次系统也有边界,边界的存在决定了次系统内员之间,次统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与权利义务关系。③角色与责任分工;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承担着特定角色。④权力架构;家庭中谁做决定,怎么样做决定谁是支配着谁是被支配者。适当的家庭权力架构是完成家庭不同角色及相应责任的基本前提。(3)病态的家庭结构;①纠缠与疏离是指各次系统之间的边界模糊或混淆导致家庭角色的混乱,造成家庭成员的问题②联合对抗;家庭中某些成员结成同盟,与其他成员相对疏远乃至对立。③三角缠;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他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④倒三角;某些家庭出现的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

三、方法与技巧;①进入家庭②评估(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③介入(改变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结构、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四、理论特点

18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假设与概念①人性观(关于人的潜能、关于人性、关于家庭)②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对自己所产生的自己的看发)③人的基本需求④家庭规则⑤沟通形式⑥人对事物的反应过程。

三、方法与技巧①原有家庭生活经验的整合②工作者的角色(解释者、示范者、引导者)

4.《临床医学概要》期末复习题 篇四

发热、稽留热、弛张热、呼吸困难、三凹征、水肿、疼痛、咳嗽与咳痰、呕血与黑便、黄疸、奔马律、腹膜刺激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减少性紫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心博骤停、心肺复苏、肿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

简答题:(5题)23选5

1. 如何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 如何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

4. 简述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5. 简述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6. 将高血压分级列表(包括理想血压、Ⅰ、Ⅱ、Ⅲ级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7.8.

9. 简述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10. 如何诊断急性胰腺炎?

11. 请列表比较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与肾炎性高血压?

12.尿路感染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什么项目?各项目的意义?哪个项目是确诊关键?

13.简述慢性肾衰竭的分期及临床表现,总结Ccr,Scr,BUN的变化趋势?

14.简述贫血细胞形态学可分为哪四类,概括其MCV、MCH、MCHC的变化,并列举临床见于哪些疾病?

15.简述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

16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

17.简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8.简述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9.简述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20.简述现场心肺复苏的全部流程?

21.病毒性肝炎分几类,它们是什么病毒?传播途径是什么?各自实验室的免疫标记物是什么?

5.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 篇五

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2、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为(学生觉知)的方式。

3、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为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

4、教学策略的特征:(1)、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2)、它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通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3)它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的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

(4)、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

5、教学: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

6、教学设计: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7、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指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是导向结果的一步步程序。(2)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具体、更详细、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8、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协调一致活动。(2)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途径,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在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包含组合、监控、反馈、调节等内容,在概念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

1、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把(转变课程功能)作为课

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鼓励学生形成(解决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国家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4、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1)目标是一种预期的结果。(2)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管愿望,是对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3)对于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A、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 B、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一个逐级具体化的体系; C、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4)课程目标归结为: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5、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什么特点?整体性、累积性、双部性、灵活性、共振性、开放性。

6、怎样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1)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2)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3)要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4)要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5)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第三章 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1、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人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思维方式、都总是支配着行为层面上的表现。

2、教育系统的改革会面临四个方面的障碍:物质的障碍、行政管理的障碍、哲学的障碍、心理的障碍。

3、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

(1)课程理念是人们的一种教育观念,是对课程的理性化人认识。

(2)课程理念是课程变革的深层动因。A、课程变革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B、我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针对原有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落后观念二设计的。从宏观角度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学科本位”、“智育第一”、“升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模式整体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C、从我国新课程推进的实际情况调查看,教师对新课程的不理解、陈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固有职业活动等,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巨大阻力。

(3)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A、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具体看法与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它既是一种现实关系的反映,又是一种价值追求;既有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又常表现为与实践直接联系的社会心理形态。B、教育观念在教师界定行为、组织知识&信息过程中扮演者关键角色,对教师的觉知有重要影响,教师的观念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

(4)掌握教学策略要强化课程意识。A20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给我们的启示:许多重大的教学问题,往往都牵涉到课程问题。教学改革要取得更本性的突破,必须跟课程改革联系起来,从课程教学的整体上进行综合思改,B什么是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课程理念?

(1)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正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2)课程实施最主要的途径是(教学)。(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课程理念?(“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学校教学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呢?(学校)是教育改革和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

4、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怎样贯彻和渗透与教学策略之中?

(1)明确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A、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B、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做中学,用中学;D、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促进教学相长。

(2)研究课程实施的实际问题:密切关注学校发生的变化;认真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施水平;

(3)指导教学策略的几条思路: A、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改变课程实施取向、拓宽课程内容领域、注重课程资源开发(把自然的、社会人文的、网络和软件包中的资源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中);B、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

首席”、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教师要引导学

生转变学习方式; C、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变“书中学”为“做中学”: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展现获得结论的过程。

D、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E、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变“教案剧”为“教育诗”:精心设计与灵活变通并行不悖、思想观念与策略方法同步变革、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第四章 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

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是他们课程学习的基本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2、做好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全面地认知课程内容中包含的信息,包括:(材料信息、结构信息、方法信息)。

3、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包括:(1)、课程内容的预热化:做法包括从已知到未知,由旧知到新知;指导学生自学,提供预习线索;定向积累经验,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尝试探索,倡导主动涉与。

(2)、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让课程回归人的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把握所要学的知识,这本质上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3)、课程内容的问题化:实际上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教材中的定论式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设为若干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连接起来,使学生在逐一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尝试,最终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种是教师提供一些蕴含实际问题的、与当前学校内容相联系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在一种“真实任务情景”中围绕“主题”进行认知性学习。

(4)课程内容的操作化:就是将那些能够让学生通过活动操作而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编织在一个有序的活动中,用“动”的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

(5)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实质是对知识加以系统组织,凸现其内在结构。这样做,要求我们能“见树又见林”,教学是做到“瞻前顾后”与“左顾右盼”,做好知识间的关照与贯通,尽可能勾画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五章 课程内容的情景性设计

1、教育情景:是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特定要素构成的一定(教育意义)的氛围与环境。

2、我们怎样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情景性设计呢?(1)富集课程资源: A、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B、课程资源:就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要素来源和实施条件。C、在课程内容的情景化设计中,教师要将丰富的课程资源汇聚起来,作为教学情景的一部分和教学的支持条件,整合到教学活动中。

(2)获取替代经验:人类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可以通过“替代经验”的获得去理解和积累,其途径有:借图画想象、借音乐想象、借影视想象等。

(3)促使感同身受:有时,最真实的实情实境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感同身受的惊喜,平添几分乐趣,这就需要从教师的课程意识中突发灵感,抓着可能转瞬即逝的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触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体验。

(4)提供学习诱因:主要实通过对教学情景中“刺激物”的精心安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之变成学习的兴趣和要求。

(5)运用模拟情境:教师通过假象构造一个模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当一种角色,学生就能整合自己的经验,运用自身独特的理解,充分驰骋想象。这样做,既让学生舒张了自己的表现欲,激发了智慧潜能,同时也让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愉悦的气氛。

第六章 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

1、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达成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倚重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

2、教学中丰富复杂的情感现象来自三个源点:(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3、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显性情感因素、隐形情感因素、悟性情感要素、中性情感因素)

4、课程内容的情感性处理,一般采用那些策略? A、展示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形成了作品的情感倾向。教学中,如果能展示课程内容的这些情感因素,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高尚理想的向往,就可唤起人的“本质力量”,不断超越自我。

B、发掘情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未能直接表述和倾诉出来,只是潜在字里行间,隐匿于事件、实例、数字和道理的背后,我们应该发掘和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全面实现情感态度目标。如历史课,教师穿插一些历史故事片断和运用文字语言讲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诱导情感:课程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未明示,而是深蕴于一种情绪的表现或审美的趣味之中这就需要教

师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和领悟,在教师的情感倾向和认知评价的启示下,让学生收到情感的熏陶。

D、赋予情感:有的课本内容本身并部蕴涵什么特别的情感因素,但只要将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东西设法与该内容联系,便能把学生对事物的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以此引发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

E、调节情感: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时,要注意情感调节和效果整合,时愉悦、好奇、兴奋、焦虑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以充分发挥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认知的动力性作用。

第七章 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

1、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活动教学的要求。

2、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看,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3、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4、课程内容的展开包括:(实践活动、符号活动、综合活动),这三类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5、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有哪些方式?

A、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有时需要超越空间意义上的课堂,使实践作业有一个更为合适的场所,使学习能在一种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也让知识内容在一种动态的实践操作和主动参与中有效地成为主体经验的一部分。

B、在参与中学习: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卷入”到自主获取知识的“陷阱”中,变教师操纵式的授予知识为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

C、综合学习:这里的“综合学习”主要指“学科综合学习”。综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探索研究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D探究研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需一定的课程载体,如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切科目的学习都必须贯穿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索研究。

E、课程整合:指学校层面上实施“综合课程”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综合。

第八章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能动状态),包括了(注意力的集中、认知的活跃、情绪的振奋、意志的努力、行为的投入)等。

2、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系统:(1)、学习的心理动力结构的深层核心是(学习的需要)。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从事活动)的内驱力。(3)、现代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对学习心理动因的认识有哪些特点?(答案共5点,见课本第104页)(4)、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

3、目标策略: 1)、学习目的是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及其意义的认识;学习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测。学习目的性应当具体化为学习目标,才能在课堂学习情境中具有激发力。

(2)、教学或学习目标的心理意义在于: 体现教学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调节心理能量配置,提高心理激活水平;产生正确的认知方向,保证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策略的构成部分,启迪学生学会学习。

(3)、在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操作呢?

A、明确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学生学习任何课程都有相对概括的意义;

B、设置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通过减缓坡度,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策略,让学生既保持追求的热情,又可以有效地拾阶而上,这一策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尤显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合理的、能一步步走向目标的阶梯,使每前进一步都给人带来一种鼓舞的力量,同时,学习经验也在积累者,而且登攀的基础由此奠定,这样,就一步步地追上来了。

C、安排实现目标的具体事件:在管理学中,目标分解意味着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也意味着统一的、泛化的目标,转化为自主的、实践着的目标。安排实现目标的具体事件,同时也是对学生选择行为方式的一种指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目标转化为一件件可实际操作的行为,目标的功能也就现实化了,目标的激发力也就融入行为中。

D、诱导适当的学习结果预期:从目标对心理活动的激发作用看,学生的“结果预期”是一种很强的“诱惑”它能推动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冲动,唤起学习行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诱导出能“跳一跳摘下桃子”的预期,即不太难,也并非唾手可得的毫

无挑战性的目标。

4、成就策略(1)、学生的成就动机:与(父母的期望与要求、学生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学生的参照包括集体的经验和观察到他人的经验)有关。

(2)、运用“成就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A、创造成功机会:成功带来的兴奋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激励作用会影响他们的一生。B、学会赏识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位孩子当作天才来欣赏”。要知道,新苗的成长应当用热忱的赞美去浇灌,而不能以冷漠的非议去扼杀。C、利用优势转移:学生的现实表现总是“优点”与“问题”同时存在于一身,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激起他们“自我”的力量去重新建构人格,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策略。我们要辨证地分析学生的“长”与“短”,唤起他们“扬长补短”的内在要求,在环境力量的支持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前进。D、提供替代经验:我们在班级学习中,要营造一种“所有人只要努力都能成功”的班级文化,并且要为每一层次的学生提供与他们情况差不多的“参照者”。

5、情境策略

(1)、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倡导情境教学具有(促进迁移、真实的学习和主体性的建构)的积极意义。情境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是:学习者寻找、筛选信息要素;学习者自己提取已有的知识;学习者自己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2)、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A、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教学中适当提供与教材紧密联系的新奇有趣的材料,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B、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给出的新事实、观念和理论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出现“认知冲突”,学生进入这种问题情境,就会掀起他们探索的愿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须稍加点拨,就会有水到渠成的结果。C、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造成学生一步步研讨“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望。D、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应尽力推动学生自发卷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达到激励内在动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着每一个机会向学生指出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社会价值,学生卷入活动中,自然高兴,思考与追寻的乐趣也就尽在其中了。

6、变化策略(1)、教师的变化策略,是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智慧、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体现,它一般是通过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模式、变换信息传递媒介、更新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来实现的。

(2)、变化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安排刺激模式;注意活动方式变化;变换课堂教学节奏;增强教学审美情趣。

7、调节策略包括:倡导积极关注;调控课堂气氛;讲究强化艺术;控制焦虑水平。

第九章 教材呈现策略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这是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凭借教材教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2、新课程视野中的教材及其功能(1)、课程与教材、教科书:教材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课程家族中的基本成员,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课程因此也具备了教材无法包容的内涵。教科书是最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教材。

(2)、新课程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材的功能表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强化科学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发挥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功能。这些功能是相互联系的。

(3)、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与教材呈现:

A、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

B、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着重于哪些方面?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对教辅、教具、课件的自主开发;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的有特色的教学;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

C、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注意:要有统领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的整体的课程意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结果应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D、教材呈现:指课程内容用什么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既是教科书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下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组织教材以有利于

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示课程内容。

3、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策略:这种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是在提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发展出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提示、复习、导引汇聚,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既巩固和整理了原有知识,又使原有知识得到改造和发展。

4、“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特点: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教材作用的相关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三种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具体模型组织者。

5、素材处理策略:这一策略的特点是:它呈现的内容是一些“素材”而不是结论,学生须加工处理这些素材才能获得结论。其类型有积木式材料和案例式材料两种。

6、问题研究策略:这一策略的特点在于呈现一个“问题”,或者附带呈现解决问题的线索。问题研究的教材呈现策略大体有三种情况: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基于“真实”任务的问题研究;基于“定义不完善”的问题研究。

7、活动展示策略:这一策略的特点是,教材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展开。采用活动展示的策略呈现教材的办法有:互动式展示;探求式展示、模拟式展示。

第十章 教师启发引导的策略

1、课程实施中的“教”与“学”(1)、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

(2)、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怎样来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呢? A、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B、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C、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D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E、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促进者的角色;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者的角色;合作者的角色;反思者的角色。

2、教师言语讲授的策略(1)、为“讲”正名: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基本的、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讲授的主要任务在于:说明新旧知识的关系和联系;填补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缝隙;剖析新知识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联;重新认识言语讲授,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应当实现“双重转化”即课程内容向“教师实际传授的内容”转化,“教师实际传授的内容”向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转化。

(2)、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 A、组织学生的表象:表象是保持在学生记忆里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直观“就是运用形象化语言,自主学生已有的经验,弥合他们从感性认识导理性认识发展中的缺口,促进理解。B、联系学生的经验:课程本质上是学生的经验;教育是经验的连续的改组。C、推动学生的参与:言语讲授要打破“静听的教育”变“独白”为“对话”要学生参与。D、多种方法的配合如采用演示、提问、读书、板书等方法。E、精要生动地表述:教师的言语讲授应尽量做到:求精,有针对性;求准,有严密性;求思,有启迪性;求妙,有趣味性;求活,有适切性。

(3)、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了解学生的实际;调适自我的心态;研究讲授的内容;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

3、教师置疑问难的策略(1)、置疑问难策略大体表现为三种情形(具体内容详见教材207页)

(2)、置疑问难的意义:置难情境与思维活动;揭示矛盾与问题意识;教师善问与学生会问;

(3)、置疑问难策略的基本要求:创设冲突情境;启动定向思考;鼓励思维发散;培育问题意识拓宽探究领域

(4)、置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接触真实的问题;挑开认知的矛盾;引向深入的理解;讲究提问的艺术注重适时地介入

4、教师的演示策略(1)、演示策略:指教师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运用板书活数字化媒体,进行演示使用操作&动作示范等类方法的组合、调控合灵活运用。

(2)、教师演示策略的意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运用演示策略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准备;遵循感知的规律,研究媒体的特性;要重视促使经验上升,促进能力的发展

(4)、教师运用演示策略的操作要义:讲求实效;规范操作;贴合内容;引导参与;不断创新。

第十一章 学习指导的策略

1、学习指导的策略: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练习与作业进行指导)的一系列方法。它体现的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在策略上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启发、促进、引领、指点和帮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学习指导的意义(1)、新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构建)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灌注与接受的过程。

(2)、内在于情境的指导的特征:

A、内在于情境的指导:要求教师终结那种从外面

向学生灌注预存的客观知识的办法,放弃以支配、控制、专制为特征的一套方式,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和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尽可能地采用激励、对话、合作与协商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B、内在于情境的指导的特征有:教师与学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自主)的学习。C、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学习方式的指导;具体学法的指导;练习作业的指导。

2、学习方式的指导:(1)基本的要求: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B、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一些课程中存在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方向。

D、怎样在课堂中落实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家傲视要采用有助于增进学习效果的策略。

(2)、自主学习的指导:

A、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受控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并不专指那一些学习方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B、自主学习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制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教学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C、指导自主学习要抓住哪些环节呢?明晰目标;“解放”学生;要求具体;巧妙提示;循序渐进。

(3)、探究学习的指导

A、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的学习。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B、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相反,教师要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

C、在具体操作中,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指导应注意些什么?选好主题;提供支持;相机引导;提高素养;总结交流。

(4)、合作学习的指导

A、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B、合作学习的指导的要求:适宜的内容;精心的组织;必要的技能;恰当的方法;相应的评价。

(5)、体验学习的指导 A、体验学习的指导的特征:体验的感情性;体验的意义性;体验的主体性。B、体验学习的指导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切身感受;唤起感情;亲历过程;触发体悟;升华提高。

3、具体学法的指导(1)、对于学习的指导,我国有学者曾提出一个内容的框架:学习(目的性)教育,这是学习指导的前提和保证;(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学习指导的焦点和关键;(学习心理)的指导,这是学习指导的动力和保证。

(2)、学法指导的内容包含:完成课业方法的指导;智力活动方法的指导;调控学习活动的指导。

(3)、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素养的转化;重视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的配合;注意动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推动;加强一般指导&学科指导的联系;强调统一要求与因人而异的结合。

(4)学法指导的操作要义:

A、直接型指导:具体作法有讲解式、规程式。B、渗透型指导:常用方式有归纳式、点拨式、联结式。

C、个别型指导:具体方式有诊疗式、调适式、支持式。D自悟型指导:包括自我总结式、计划调控式、相互交流式

4、练习作业的指导。(1)、练习作业的类型:摸底型、尝试型、习得型、分层型、践履型、综合型、研究型、(2)、练习作业得形式:书面式、任务式、开放式、自定式。(3)、练习作业的指导:重视练习之前的指导;

注意各类题型的配置;建立练习作业的常规;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十二章 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1、课堂管理的策略:(1)、课堂管理包括:课堂纪律管理;课堂信息管理;课堂运行调控;课堂时间管理。

(2)、课堂纪律管理的功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有助于形成道德责任感;稳定情绪,降低过度焦虑。

2、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要求(1):以人为本的追求:在教师的管理行为上表现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他控为辅,以他控为始,实现自控为终,注重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积极的指导为主,消极的强制性管理为辅;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惩罚不良行为为辅;实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最小干预的原理:当正常课堂行为受到干预时,应该采用最小值的干预纠正违规行为。

(3)多法并举的思路: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4)、预防在先的原则:教师要确立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要认真选择学习材料;要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5)、因人而异的方法

3、课堂纪律管理的操作要义(1)、教师积极的介入:常用的方法有:预防、提醒、暗示、幽默、褒贬、化解、激励、舞台情境

(2)、重视课堂的结构:课堂结构主要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教学结构。

(3)、发挥规范的作用:复述常规、订立契约、舆论调节、风气感染、自我警策。

(4)、调节焦虑的水平:控制教师的焦虑;控制学生的焦虑。

6.深度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复习课效率 篇六

承担起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点重任的自然还是复习课。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传统的复习课应该具有新的特点。

一、老树萌新枝: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有新特点

首先,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更具针对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获取的, 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在他人的协助之下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不同的学生自我构建的知识必然会各不相同。因此, 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复习课不仅能做到有的放矢, 而且还能贯彻新课程理念,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次,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适当降低知识点的理论性。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并不十分重视知识的理论体系, 教师不但不宜盲目增加知识点的理论深度, 反而应当设法降低部分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最后,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增强检验教学效果的时效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复习课更强调教学的针对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等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效果的检验形式也应该更具时效性, 以便及时反馈教学双方的得与失。

二、如鱼得水:信息技术在复习课中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掘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素材资源和灵活的表现形式, 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第一, 借助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 教师可以迅速、准确地调查统计出学生总体存在的薄弱知识点, 确定某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难点, 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二, 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 将学科的知识技术化, 再将技术化的理论素材化, 最后将素材化的内容资源化, 从而开辟灵活教学、远程学习、自主复习的全新渠道, 为学生的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提供便利。

第三,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文件的综合运用一来可以降低知识点的理论难度, 二来可以创设新的情境, 以情境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 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能够创建多元化、开放型的习题库, 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 使学生能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也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复习效果, 巩固教学重点。

第五, 利用信息技术适度扩充复习课的课堂容量, 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 在开阔学生视野以及扩充课堂容量等方面, 发挥着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独特作用。在复习课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适度地拓展教材的知识点, 在不加大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合理进行类型题或高考真题训练, 在“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解题能力“质”的提高。

三、雷池勿越:信息技术与复习课整合过程中应避免三大误区

为了使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复习课的整合更为有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出现三个问题。

1. 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信息技术并不是学科教学的“外壳”或“容器”, 而是能够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现代化科学手段。任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整合简单处理为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甚至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和课堂板书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予以呈现, 这些做法都只是附庸风雅、焚琴煮鹤的行为, 完全无法彰显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2. 切忌追求形式上的“多”而忽视内容上的“精”。

如果说陷入第一个误区将导致信息技术在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整合当中出现“粗糙”而“简陋”的问题的话, 那么这一误区将使得最终的整合因过度“华丽”而显得“粗放”, 学生因此而无所适从。

3. 切忌喧宾夺主, 主次颠倒。

为了寻求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整合的有效方式, 部分教师可能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之中, 而忽视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原理的学习, 忽视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高考考试大纲、教材考点和经典习题的研究。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显然是部分教师非“善假于物”反而“役于物”的表现, 终将无法达到提高复习课教学效果的目标。

四、精准投放:信息技术与复习课可实现有效整合

笔者认为, 以上误区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其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整合过程中凸显技术手段的辅助性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辅助性作用,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有效方式。鉴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特点,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融合到该学科复习课的教学当中。

在线调查系统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在线调查系统帮助学生理清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问题, 进而调整复习的知识范畴, 优化课堂知识结构, 使教师的课堂复习更贴近“学情”。

创设探究情境通过集合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重难点, 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通过图片、漫画和视频等形式, 教师创建形象而生动的“情境”, 凸显“情境”与“协作”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线练习系统让学生自觉选择习题进行自主训练并自我评价, 是增强教学效果时效性的有效模式。师生通过基于网络的在线练习系统及时反馈某一节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并结合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掌握了以上数据之后还可以从反馈的学情中反思教学效果, 以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作为检验复习目标是否顺利达成的标准。

安排探究型作业为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大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 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 也能够在筛选庞大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架设自主学习资源库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在线调查系统已经实现了教学内容因“班”而异、复习过程“因材施教”的目的, 然而这一操作方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了使复习课达到“精准投放”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的教与学延伸至课外。为此, 技术实力雄厚、资金支持充足的学校可以建设集智能化与互动性于一体的资源库型自主学习网站。暂时达不到建设资源库型网站的学校, 也可以设计出一批集课程标准、考纲要求、教材理论、课堂笔记、历年真题、自我检测以及时政热点等多个栏目于一体的自主学习型课件。

总而言之,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的目的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例、化枯燥为活跃、化有限为无限……任何能够让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整合方式, 教师都可以积极采用。

上一篇:汽轮机开题报告201下一篇:我的中国梦演讲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