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16篇)
1.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一
一、不伤害孩子的天性,不体罚,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关点,要让他们讲,不能因为赶进度而不给孩子说的权力,更不能用强硬的态度和他们沟通,那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打击他们,总之要有爱心,要关爱们这是低年级很重要的一点。
二、让他们体验周围的一切,有的学生到高年级时还不懂一根筷子有多长,这是一物理老师和我讲的,太可悲了,常识呀,我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多做做身边事,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增加学生经验,还让他对身边的事有较深的认识,不至于出刚才我举例的那样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上对家长的工作也很重要,许多家长只让孩子读书,殊不知,平时做家务也是经验的积累。
三、增加孩子阅读面,从个个角度增加,既要看文学名著,还要天文,地理等等,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读物都可以做为教材让学生学习,增加阅读面不仅是增加知识,也是提高大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时候不培养,你还指望他们长大了还有这方面的兴趣吗?太少了,通过广泛的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知识层次等等,总之好处多多。
四、多开展些个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活动代替他们的书面作业,我认为还是有益的,咱不能为了一点点分数就特意的强加作业,其实练多的也提高不了多少,这是我个人的上点经验,要能发挥学生的潜能那提高的才多,许多老师不理解为什么个别老师没看他天天忙着,班里的成绩却能有大的提高,要知道他提高的决不是作业量,而是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最后提高的才快,不信可以观察,和对比一下,那些天天加作业,天天改没完的班看看成绩能有多大提高,要是从低年级就这样,那么成绩的曲线不是向上的。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很重要,也是我们要重点来抓的,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有一个科学家,人家问他,一生中什么时候对你的景响最大,他说是幼儿园时候,说那时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因此,各方 面的习惯都要抓,要常抓。
六、要身体好,多煅练,营养要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身体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的.
2.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二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形势下,语文课程的地位也在提高,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搞好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阐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3.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三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策略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受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与限制,缺少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能力偏下,阅读兴趣明显低于城镇学生,直接影响语文水平。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我们在沙湖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请一年级157名学生及其家长分别如实填写《学生阅读兴趣调查表》和《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表》,总结出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激发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增加载体,积极参与。首先,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发动家长给孩子买带注音的课外书,不定期给家长发一些买课外书的指引。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既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指导学生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保管、借阅工作。其次,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悦”读表》,鼓励学生按要求每天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最少10分钟,然后按要求填写好表格。教师每周收上来检查一次,评出每周“阅读之星”进行奖励。语文老师上好一周一节的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和学生一起读家长统一买回来的课外书。再次,开展“天天听故事”活动。学生利用语文课课前准备时间,按照学号顺序轮流讲一个短小的故事。每周评选一次“故事大王”,每个月开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通过制作小书介绍喜欢的课外书的名字、作者、主要内容和喜欢的原因。最后,开展“剧本表演”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课外书中的情节,自由组合成六人以下的小组,分组排练好小剧本后在班上表演。
2.保证阅读时间,改善阅读环境。首先,坚持每周一节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课。其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规定阅读量和要求。最后,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读、午读时间自主阅读,同学之间可以互换图书。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的图书阅读。与此同时,改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终极目标
1.正确挑选课外书籍激趣。对于一年级孩子,封面插图是否有趣,故事主人公结局的好坏,都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所以给一年级孩子选课外书时,应该以趣味设计和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为主。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课外读物。
2.树立榜样引趣。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读书,诵读古诗,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借助故事诱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好。课外,学生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故事世界中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4.利用阅读期待、情节加工再现品趣。家长选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声有色地为孩子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孩子在课外书籍中挖掘阅读的清泉,欣赏品味阅读之乐。还可以将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加工想象,跟同伴一起编排,最后表演给大家,演员和观众都能在此活动中获得二次阅读乐趣,对内容和主题的品位将更深刻。
5.积极的评价能延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无论是学校开展的“阅读之星”评比,还是教师为学生所写的一句话评语,都能延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每一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都能成功起步,应当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曹鸿飞.享受语文,享受学习.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3.
4.一年级英语阅读理解 篇四
请仔细阅读以下问题,并判断正确与否, 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 )1.Lindia is a Chinese girl.
( )2.Linda’s father is a doctor.
( )3.Linda’s father reads newspapers in the evening.
( )4.Linda’s mother goes to work by bus.
5.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五
姓名:
我的幸运一天
一天,一只饥饿的狐狸正准备出门找午餐。在他修爪子的时候,忽然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嗨,小兔子!”有人在门外喊:“你在家吗?”兔子?狐狸想,如果这儿有什么兔子的话,我早就把他当午餐了。
狐狸打开门——门外站着一只小肥猪。“哎呀,我找错门了!”小猪尖叫起来。“啊,没错,”狐狸喊着,“你找的正是地方!”他一把夹住小猪,使劲地把他拖了进来。“这真是我的幸运的一天!”狐狸大声叫道,“什么时候午餐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小猪一边挣扎一边尖叫:“放开我!让我走!”“对不起,小子,”狐狸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午餐呐,这是一顿烤猪肉——我的美味大餐!现在,就请你到烤锅里去吧!”挣扎也没有用了。“好吧,”小猪叹了口气,“听你的安排把。可是,我有一件事情要说。”“什么事?”狐狸吼到。“恩,你知道,我是一只猪,而是猪是非常脏的。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恩,”狐狸自言自语道,“他是很脏。”于是,狐狸开始忙起来了:他捡树枝,他生火,他拎水。然后,他给小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你真是个令人害怕的家伙。”小猪说。狐狸说:“现在你是全村最干净的小猪了。给我安静地呆着!”“好吧,”小猪叹了口气,“听你的安排吧。可是„„”“可是什么?”狐狸吼道。“恩,你知道,我是一只非常小的猪。难道你就不想喂饱我,让自己吃得更过瘾一点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恩,”狐狸自言自语道,“他确实小了点。”于是,狐狸开始忙起来了:他摘西红柿,他做通心粉,他烤小甜饼。然后,他给小猪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你真是个令人害怕的厨师!”小猪说。“好了,”狐狸说,“你现在是全村最肥的小猪了。给我进烤锅吧!”“好吧,”小猪叹了口气,“听你的安排。可是„„”“可是,可是,可是什么?”狐狸叫道。“恩,你知道,我是一只勤劳的猪,所以我的肉特别硬。难道你就没有想过给我按摩一下,让自己吃上更嫩一点的烤肉吗?想一想吧,狐狸先生。”“嗯,”狐狸自言自语道,“肉嫩一点当然更合我的口味啦!”于是,狐狸又开始忙起来,他先推推这儿,又拉拉那儿。他把小猪从头到尾捏了又敲。
“这真是令人害怕的按摩。”小猪说。“不过,”小猪接着说,“这些日子我确实工作得很辛苦,我的背都僵硬了。你能再用点力气吗,狐狸先生?再多用一点点力气就好了。哦,可以了,可以了。现在请往左边用点力气。“狐狸先生,你在哪儿?”可是,狐狸先生再也听不见了——他累昏过去了。连抬抬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别说烤猪肉啦!
6.适合一年级阅读的课外书 篇六
学语文从读书开始。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巩固拼音和汉字,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一年级学生每天可以阅读一些浅显的儿童读物,如古诗、儿歌、绘本、童话、寓言等。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两万字,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3首。因此,我给各位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朗读的经典拼音读物,并建议家长陪同孩子亲子阅读,每天诵读课外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必读书目:
1、《格林童话 》(拼音版)
2、童话大王(拼音版)
3、《动物故事》(拼音版)
4、《描画世界》(拼音版)
5、《365夜故事》(拼音版)
6、画画猜谜唱儿歌(拼音版)
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拼音版)
8、《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9、《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少年儿童出版社
10、《严文井童话选》严文井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补充阅读书目:
1、《没头脑和不高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三毛流浪记》(全彩色注音故事)上海科普
3、《蓝猫淘气3000问》
4、《一千零一夜》(最新版彩图注音)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中国童话》(最新版彩图注音)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6、《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儿童趣味科学知识问答)湖北少儿
7、《史努比儿童百科全书 》【作者】查尔斯.舒尔茨希望出版社
8、《动物知识翻翻书:海底世界》(注音版)晨光出版社
9、《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作者】孙幼军 春风文艺出版社
10、《木偶奇遇记》(即《皮诺曹》)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本类似于连环画,以画为主,很有趣味性,教育意义也非常强,孩子们肯定更喜欢。如果家长有兴趣研究怎么读好这些书,可以参考彭懿写的《阅读与经典》一书,里面有详细介绍。还可以让孩子读一读《亲近母语》系列丛书,里面有趣的儿歌和优美的小诗一定会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的。
优秀绘本推荐:
《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一百只蜗牛去旅行》、《小小的天空,小小的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逃家小兔》、《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你是特别的》、《獾的礼物》、《我爸爸》、《我妈妈》、《大脚丫跳芭蕾》、《云朵面包》《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
一年级必背古诗: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1、《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12、《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1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15、《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6、《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曹植
17、《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18、《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19、《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20、《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2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2、《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23、《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7.一年级写好汉字的指导方法 篇七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书写汉字的起始阶段, 这一阶段对于学生今后汉字的书写情况来说具有关键的作用。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同时影响着整个书写质量。写字姿势具体包括执笔姿势和上课端坐姿势。纵观2 到6 年级的学生的书写姿势情况, 普遍存在几点问题, 即:食指与大拇指握笔太低, 距离笔尖较近, 进而挡住学生视线, 影响运笔, 养成歪头的不良习惯;食指拇指相互交叉, 一个手指压在另一个手指之上, 手指同时挡住视线, 拉近了眼睛与书本之间的距离, 从而增加近视的几率。针对这种不良现象, 教师要不时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书写理念, 可以通过让学生背《五指歌》来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从而提高书写质量。
教师针对学生书写姿势情况作出正确指导后, 开始进行写字指导。对于学生的写字指导, 教师可以采用读帖、描红、临写的模式进行指导。读帖, 即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字形;描红, 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临写, 要求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字前, 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田字格的空间情况, 从而规范汉字每个部首的分配位置。教师在日常写字示范的过程中, 要边写字边讲解笔画粗细的变化和运笔的轻重。通过这样的细心指导, 学生能够更加规范对自身的写字要求, 注重汉字的形体美。
在指导学生进行汉字书写时, 要指导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认真观察。在学生观察过程中, 教师要悉心培养学生对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顺序、形态特点的感知能力, 从中渗透汉字结构的基本常识。在书写汉字基本常识中, 汉字笔画组合有相交、相接、综合, 如“横折弯钩、横撇弯钩”等;笔画部件组合方法有穿插、避让、呼应、收放等, 如“从、林”;部件之间的组合有高低、宽窄等情况, 如上宽下窄、左高右低等;部件组合的结构情况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半包围结构等。对于这些基本常识,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与讲授, 让学生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的结构技巧。
8.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一年级 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22-03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这些名言警句向我们一一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明确提出了要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书报、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笔者在120名学生中调查发现,90%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初步具备了阅读行为,但由于识字能力有限,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重任,往往落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身上。不少教育专家、同行,在关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相关课题上做过不少研究,收获了不少成果,笔者就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总结了有延续性、操作性强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下面,结合学生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和具备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笔者从学生学情、教师策略、家庭策略三个方面试做论述。
一、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入学第一个月)
(一)分析学生学情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其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告别了幼儿园,一年级新生在新学期带着懵懂兴奋的心情踏入小学校门,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求知好奇的需求欲成为学生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然而,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要能够自由地阅读课外书,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拿起书本,往往只是在看图猜故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行为。
(二)实行“强制阅读”规范行为
阅读作为一种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必然会受到一定阅读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指向。阅读动机分为四个维度: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从课外阅读动机来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是由好奇、投入等重要原因所激发,外部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刺激而引发。前面提到,一年级新生还没有形成阅读文字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主要靠外部刺激去引发,可塑性非常强,绝大部分具有顺从他人的行为特征。入学初,教师对新生进行“强制阅读”训练,这是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一种行动策略。教师应如何“强制”学生进行阅读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提出“五要”读书法,其中对于时间的要求是“天天读”。入学初,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三到五本图书,供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解决书源的问题。每天,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行到图书角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然后开始晨读。由于学生们认字并不多,笔者只要求他们会看图猜故事即可。在课堂上,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的空闲时间里,也要阅读书籍,真正做到“天天读、时时读”。这个阶段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能静心安坐,做到读书时不闲聊,不做别的事情,专心阅读15分钟(时间长了他们也坐不住),至于看什么书、怎样看,教师不做具体要求,而是重在养成学生时时看书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身先垂范,和学生一起静心读书,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绝大部分新生都能够初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营造浓郁家庭氛围,言传身教
父母可以促进儿童发展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保持对儿童较高的成就期望,并细心地评价他们的成就;二是介入儿童阅读成长的行为之中去。在阅读活动中,父母介入的一种方式是在家中为儿童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入学初期,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儿童设立家庭图书角,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和氛围。图书角具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书目最好挑选以拼音为主,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的图书,如绘本等。父母介入的另一种方式是读书给孩子听。入学初的第一个月,笔者要求家长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个绘本故事,在读的过程尽量激发孩子与父母进行更多的口语交流。父母介入阅读活动,就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亲子间愉快的相互交往,激励儿童更多地去进行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最为关键的时间点,教师与家长要不怕繁琐,坚持不懈地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入学第二、第三个月)
(一)学生学情分析
在家校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月的强制阅读训练,学生基本养成了早、午、晚按时阅读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拼音的学习,初步具备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能够逐步独立阅读拼音读本。
(二)“同伴合作共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集合了人的动机、认知、情感、社会的众多因素。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如果只是对其采取强制阅读措施,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容易使学生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产生敷衍阅读的行为。如笔者曾发现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干耗时间,完全没有用心地阅读。再者,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提到: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后,产生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认为群体中的每一员都有归属集体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关心与照顾。因此,同伴交往的需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具有维持阅读行为的功能。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学情,笔者提出“同伴合作共读”的策略: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天两人轮流朗读带拼音的书籍。如第一天学生A读书给同桌B听,并把自己的疑问或者感受告訴同桌B,B根据书的内容和A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B可以对A的读书态度、读书效果进行模糊评价(如评星级),如“同桌A读书态度不够认真”等,B把A的读书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对A进行辅导教育。第二天,两人交换读书任务。这样相互督促,避免学生读书时出现“人在心不在”或“有口无心”的问题。由于学生读书容易出现漏字、跳行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逐字逐行指读的方法,而对于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最好能手把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学会自己阅读书本。这样的阅读活动,满足了学生建立相互交往关系、融入团体的感情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一方面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学会“怎样去读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活跃读书思维。
(三)家庭“亲子共读”的策略
家长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亲子共读,要求孩子读书给父母听,并请家长填写《家庭读书记录表》。表格内容包括日期、阅读书目、具体页码、阅读时间、问题和感悟、阅读评价(评星级)等内容。教师要定期检查《家庭读书记录表》,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家庭亲子共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效。
三、具备自主阅读能力阶段(入学第四个月到学期结束)
(一)学生学情分析
随着语文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其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与沉淀,学生开阔了眼界,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促使他们的阅读愿望比入学初期更为强烈。此时,学生对阅读的广度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阅读材料。
(二)教师加強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读什么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阅读动机取向所决定。教师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持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在前两个学习阶段,教师着重从读书时间、读书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到了第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教师便可以顺势而导,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去读,使学生知道“读什么”会有意思。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读物相对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可以推荐难易适中、内容健康的书目供学生或家长选择,如童话故事、探险小说、绘本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选择在学生之间传阅度较高的书籍,与全班学生共读,讨论该书的优缺点,教会学生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推荐相关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观看《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作品后,推荐学生阅读儿童绘画版《西游记》,再与学生讨论影视、网络作品和书籍作品的优势与劣势,比较碎片化阅读和整篇(本)阅读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家庭拓宽阅读渠道
来自学校同伴和家庭的书籍往往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除学校的图书馆外,笔者提倡家长在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人文氛围,以及父母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态度,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这样的阅读活动,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增大了阅读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四)学校创建阅读平台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个体阅读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除了学生学情、教师和家庭因素外,学校自身也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开展一系列阅读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利用团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笔者所在的市、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如讲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古诗词背诵比赛、知识竞赛、诵读比赛等。学校班级也经常进行“好书推荐”主题班会,每班每周设立一节在学校图书馆进行的阅读课。每一年,学校定期举办“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笔者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学生们也因此取得一些成绩,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书香班级”,一些家庭和学生被评为市级“书香家庭”和区级“书香少年”,笔者本人也被评为区级“十佳读书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极大地激发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是写句子、写话训练中,笔者经常表扬那些善于积累课外知识的学生,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成就感。由实践可知,竞争、激励、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了学生被关注的需求,唤起学生阅读兴趣,持久引发阅读动机。在此基础上,同伴、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不断在学生心里发酵,“我要(像他们一样)成为知识丰富、明白事理的人”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促使学生持续进行课外阅读,完成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心路历程。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山有路,而学海无涯,学生进行阅读远航的路还很长,教师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9.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九
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下面就谈谈我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以看促说,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课文有些语句表述的事物直观性强,教师可以将文字描述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紧密地与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头脑里出现二者合一的形象。
如教学《小鱼的梦》时,理解“天上星星落下来,为它盖床珍珠被”,我让学生观察电脑画面,然后对着画面描述。这个过程,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以仿代练,训练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对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论是指导预习、讲授新课,还是辅导课外阅读,教师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审视书本、发现阅读障碍、先行释疑解惑的习惯。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学问是靠勤学好问得来的。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应先请他们联系课文,回忆旧知来自行解决。
在《车的世界》这课中,有个“夕发朝至”的词语,有学生需要帮助。我先请他们回忆学过的《识字3》,其中有一句“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背完这句话后,学生就会明白,“夕”就是傍晚,“朝”就是早上的意思。
这样“夕发朝至”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与书交友,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甘心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训练一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可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最后,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低年级可以选择吸引孩子的童话故事,或是由《诸葛亮和小皮匠》引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兴趣,从少儿读本开始,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总之,只要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适合孩子学习语言规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10.一年级阅读练习 篇十
(一)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古老而又高又大的枣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红红的大枣。这时,树上好像挂满了圆圆的小灯笼。
1、读短文,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2、的枣树的枣花的大枣的小灯笼
2、文中“小灯笼”指的是
3、想想枣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再填空。
春天,枣树上。夏天,枣树上。秋天,枣树上。
(二)小鸡们跟着老母鸡跑,就像许多小球在地上滚一样。它们跟着妈妈学着找食物,小小的嘴到处啄(zhuó),有时,就在伙伴们的头上、腿上啄。冷了,老母鸡张开翅膀,那些小鸡就连忙躲到妈妈肚子底下暖和暖和。这些小鸡真可爱。
1、这篇短文共有句话。
2、短文里写了和。
3、小鸡们冷了,就会
(三)天亮了,鸟儿醒了,叽叽喳喳地唱着:“露珠儿,晶晶亮。
好像小珍珠,挂在小草上。”太阳听见了,说:“露珠是什么样?让我看看。”太阳睁大眼睛对着小草使劲儿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太阳呆住了,“咦,露珠儿呢,哪儿去了?”
1、天亮了,醒了,叽叽喳喳唱着歌。
2、露珠儿,晶晶亮,好像挂在小草上。
3、露珠为什么不见了,是因为()
A、太阳出来了。B、露珠掉在地上了。
(四)冬姑娘来到公园。她看到许多许多的人,有的在滑雪,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雪仗、堆雪人,写诗画画、拍照留影。他们都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
1、这段短文共有句话。第二句中写的活动有
3、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春天来了,小草儿们慢慢地染绿了大地,柳枝上长出了嫩嫩的绿叶。蓝天上飘浮着淡淡的白云,红红的太阳撒下温暖的阳光。远处一片片野花儿都开了,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
1、短文共有
2、短文中写了小草、、、、等,可以看出春天的。
(六)棉花白,谷子黄,红脸关公是高粱。冬瓜矮,南瓜胖,丝瓜上架细又长。
1、这首诗一共写了植物,这些植物分别是。
2、写颜色的词有
(七)天上的云姑娘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早上,云姑娘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傍晚,云姑娘穿上一身红红的衣服,快下雨时,云姑娘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
1、这段话有句话。写了云姑娘、同颜色的衣服。
2、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八)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很快就长大了。
1、这段话共有()句话。
2、用“——”画出写小白兔做了什么的句子。
3、用“﹒”标出你喜欢的词语。
(九)电的用处可大啦!有了电,电灯就会亮,还可以看电视、蝗听音乐。爸爸说,有了电,工人叔叔会生产出许多东西,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1、在正确的音节后面打“√”。
就(jiùjìu)叔(shūsū)许(xǔqǔ)处(chùcù)会(huìkuì)更(ɡânɡɡân)
2、这一段话共有句。
3、从这一段话中我知道。
(十)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pú)萄(táo)。黄澄澄(dēnɡ)的是梨,红通通的是枣。
1、这一段话共有 句。
2、这段话中写了颜色的词语有
3、这段话写了哪几种果子?用“——”画出来。
(十一)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迎(yínɡ)春花黄了,柳树绿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这一切的变化真奇妙啊!
1、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写了哪些植物,请用“——”在句子中划出来。
3、写了哪些动物,请用“~~~” 在句子中划出来。
(十二)春风轻轻地吹着,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好像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苹果。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用“——”画出第三句话。
3、这段话中一共提(tí)到几种果树?用“~~~”画出。
4、写出表示颜色的词
(十三)奶奶家的院子里种了几棵牵(qiān)牛花。细长的藤(tãnɡ)
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早上牵牛花迎(yínɡ)着朝霞开放,有深红、浅红、蓝色、紫色,五颜六色。就像一个个小喇(lǎ)叭(bā),可爱极了!
1、这段话共有句话。
2、第句写藤(tãnɡ)和叶子;第句写花。
3、写出表示颜色的词
(十四)一天,公鸡对青蛙说:“我的本领最大,太阳是我叫出来的。”青蛙说:“你夜里能把太阳叫出来吗?”公鸡边走边说:“能!”
这天夜里,公鸡大声叫起来。过了一会儿,外面真的亮了。公鸡可高兴了。哪想,主人把鸡关了起来。原来,公鸡看到的是电灯的光。
第二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1、文中共有个自然段,请用序号标出来。
2、下列正确的说法是()①太阳是公鸡叫出来的。②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3、“——”在原文画出公鸡说的大话。
(十五)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1、这段话有()句。
2、用“——”划出写桃子多的词,用“~~~”划出写桃子长得好的词。
(十六)星期五一下课,我和小红就来到图书馆(ɡuǎn)。我们借(jiâ)到书,就坐下来专心地看,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我们都很爱惜(xī)书,谁也不在书上乱(luàn)画,看完一面,就轻轻地翻(fān)过去,再看另一面。
1、这段话共有句话。
2、这段话讲(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用“——”画出描写我们专心读书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我们爱惜书的句子。(十七)羊妈妈收菜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问题: 1、羊妈妈带着小羊到了哪些地方?答:(1)(2)(3)2、填空。(1)西红柿的好吃。(2)萝卜的好吃。(3)白菜的好吃。3、这段话共有()句,请用序号标出来。(十八)两只羊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dúmùqiáo(2)tóng shí(3)běimiàn
(4)xiǎng shēng
3、填空:(1)和在独木桥的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让先走。(2)两只羊谁也,就打了起来,结果都。(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十九)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要把这两把斧子也送给你吧!”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
(1)老爷爷说了()句话,孩子说了()句话。(2)老爷爷送给孩子两把斧子,他有没有要?为什么?(3)学了本文后,我们也要做个()的孩子。
二十
什么最好
说起什么最好,爸爸妈妈总会说:“听话的女儿最好。”
爱喝酒的叔叔伯伯会说:“酒最好。”
聪聪说知识最好。因为知识就是一把钥匙。有了知识,才能打开科学的大门。
1、爸爸妈妈认为最好。
爱喝酒的叔叔伯伯认为 最好。
2、最后一节有 句话。用横线划出第三句。
3、你认为什么最好?为什么?
二十一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到月亮上去看看那儿究竟有些什么。终于在1969年7月21日,两位美国宇航员乘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在月球上踏出了第一步,实现了人类的这个梦想。
1、填空。
⑴年月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⑵两位美国宇航员乘着“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
2、文中“实现了人类的这个梦想”中的“梦想”是指什么?
(二十二)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咦(yí),我怎么没汗呢?”它去问老牛。老牛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汗?在鼻子上。”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再去问小马。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汗?在身上。”小花猫舔舔(tiǎn)全身,没汗!
小花猫又去问小狗。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它说:“汗?在舌头上。”小花猫看不清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小猪把脚掌翻(fān)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哈!两个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读了短文,我知道老牛的汗在小马的汗在,小狗的汗在,小花猫和的汗都在。
3、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
()鼻子()脚掌()舌头()全身
(二十三)云散(sǎn)啦,雨停(tínɡ)啦,太阳公公笑眯眯。小朋友,望(wànɡ)天边,一道彩虹真美丽!彩虹颜色有几样?认真看,数仔细:
红橙(chãnɡ)黄绿青蓝紫,一二三四五六七。
1、云啦,雨啦,出来啦,天空才会有彩虹。
2、彩虹的颜色有种,分别是。
24、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辩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须像把尺,能测出各个洞的大小。猫的脚爪上有锋利的爪子,能爬树、跳墙、追捕老鼠。
1、短文有句话。
2、段文写了猫的、、和。
3、用“ ”划出描写猫的耳朵的句子。
25、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这支铅笔花花绿绿,很美丽。铅笔上画着一支大白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它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水面上有一片片的荷叶,好像漂着一顶顶帽子。水早缓缓地流着,好像在说:“小朋友,你要好好学习呀!”
1、这篇短文()个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有()句话。
3、用“”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的句子。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用“√”)
①这支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②水要小朋友好好学习。„„„„„„„„„„()③这支铅笔很美丽。„„„„„„„„„„„„()
26、什么动物最聪明
有一次,鸟妈妈问它的孩子们:“什么动物最聪明?”鸟儿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它们有的说是老虎,因为它是兽中之王;有的说是狐狸,因为
它能“狐假虎威”。小蓝鸟记得在电视上见过黑猩猩,它会骑自行车、滑冰,还会用树枝钩洞子吃。会不会是黑猩猩最聪明呢?于是,小蓝鸟说:“也许是黑猩猩最聪明!”妈妈笑着说:“是呀,除了人类,动物中最聪明的要数黑猩猩。它会直立走路,还会使用工具。”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老虎()的狐狸()的黑猩猩()的小鸟
2、把句子写完整。
⑴因为黑猩猩会,还会,所以。
⑵说动物中最聪明的要数黑猩猩,是因为它。
27、老人种苹果
有个老大爷种了许多苹果树。人家问他:“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木才会结出苹果来呢。恐怕你是吃不到苹果啦。” 老大爷说:“我虽然吃不着,但是别人吃得着哇,那时候他们会感谢我的。”
1、文章共有 自然段。
2、第 自然段是写人家对老大爷说的话。
3、用“~~~~”划出老大爷说的话。
11.怎样在小学一年级开展大量阅读 篇十一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而我们学校的名字就叫“普通小学”。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指引下,不到一年时间,我班孩子平均识字1478个,最多的达到2042个,师生共读了40万字。要知道,课标要求一年级认读950个汉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课标要求。这些都得益于阅读,是阅读让这个普通小学里的孩子们成长得并不普通。
经验之一:让学生阅读的关键是教师先读,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保证学生阅读顺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阅读的这列火车上,车头是什么呢?是教师,确切地说——是用教育素养和教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教师。教师作为孩子阅读的引路者,没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就不能让家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让孩子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大量阅读教育著作。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使我明白家长和教师读书给孩子听的重要性。这本书不是一本传授朗读技巧的书,而是一本推崇通过给孩子读书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书。华南师大附属小学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使我明白什么是素读,以及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声有色的素读教学。陈老师详细地告诉我们她是如何在提高学生应试水平的前提下,游刃有余地带领他们读书的。张贵平老师的《从图画书到大部头》使我真切地明白了人生阅读的6个台阶和阅读教学的3个阶段,知道什么阶段该给孩子推荐什么样的书。而李镇村、杨文华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薛瑞萍老师的《把世界带进教室》、蒋军晶老师的《和孩子聊书吧》和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几本书则从方法上具体指导我们该如何更新自己教语文的观念,如何处理教材和阅读的关系,怎样带领孩子上好阅读课,从而最终把孩子培养成长久的阅读者等。
利用网络研修。网络上关于永正、薛瑞萍、韩兴娥等名师的讲座视频有很多。还有主题阅读的QQ群,在这些群里经常有名师的讲座,以及一线教师的讨论交流活动。这都是我们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坚持写教育反思。教师自身的实际经验是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用心教学的同时,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经验,反省失误。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少了很多无奈和迷惑,遇到问题容易找到解决方法,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也更从容。
经验之二:在农村,孩子们的阅读条件有限,要想开展阅读,必须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孩子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行为、性格上的,家长多是一筹莫展。这时,教师就要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告诉家长,告诉他们该如何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我们通过家长会、QQ群等多种方式,把阅读对于学生从应试到人生成长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反复沟通后,家长都会主动给孩子买书,甚至陪孩子读书。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大量阅读教学就可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过:“绘本就是父母读给孩子听的书。”一年级入学后不久,我就给孩子们读了绘本《大卫,不可以》。从那时开始,孩子们就对绘本产生了兴趣。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绘本故事,希望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家长逐渐认识到绘本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纷纷从网上购买,并且帮助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我们共同读了《蚯蚓的日记》《獾的礼物》《森林大熊》《小房子》《小魔怪要上学》等40多本绘本。这对于孩子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师生共读绘本的故事受到了上海微笑公益组织的关注,他们为我们学校捐赠绘本近800本。有了优质的图书资源,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协助,我们的阅读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经验之三:识字和阅读相辅相成,只要让大量有效的阅读真正进入课堂,一年级的识字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变讲课文为读课文。要想学好语文,大量阅读是关键。为了节省下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年级新生一入学,我就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压缩教材学习时间,基本上6周左右就把教材教完并完成了生字认读。
我们的课文学习流程:先是打开电子书包,听课文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两三遍后,听朗诵录音,这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他们诵读的兴趣。之后学生就自由读一读。一会儿工夫,课文朗读就全体过关。已经过关的孩子开始圈画课文中的生字。接着,我们再集体朗读一遍生字。用这样的方式一节课可以学习两篇课文,课堂学习变得效率更高。
小组合作加速识字。为了加大阅读量,我们发动家长给孩子买了《谚语儿歌》《歇后语儿歌》《俗语儿歌》《成语儿歌》,每本书包括100个题目以及100首儿歌,儿歌后面是生字和词语。
一年级上学期每节课师生只能学习3首儿歌,到了下学期,孩子们学习和识字的能力明显增强,一堂课可以学完一个单元的5首儿歌,这样基本上两三周就能学完一本书。儿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如背诵、生字认读等同教材的学习一样,由先掌握的学生做“小老师”,检查其他孩子的掌握情况。
下学期时,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合作,开始分组学习。儿歌学习采用小组自学、老师指导并进行抽查的方式完成。只要孩子按要求会读儿歌,能认读生字,就可以盖上过关印章。这样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
我从来没有特意进行任何一节单纯的识字课,但入学不到一年的孩子却认了相当多的汉字,这更坚定了我带领孩子们一路读下去的信心。
坚持诵读结合。小学时期,一定数量的背诵积累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可以滔滔不绝而且条理清晰,就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之后有效吸收了书本内容,一旦有需要就可以提取出来作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因此,小学阶段的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儿歌简短有趣、朗朗上口,配以有趣的动作或腔调,孩子们很喜欢读,大部分都能背下来。上学期时,我们一节课学习3首儿歌,短的儿歌当堂背诵。本学期我们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基本上是用10分钟的时间背诵一首儿歌,一节课能背诵四五首,学习效率比上学期明显提高。
国学经典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情感发育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一入学就接触到高水准的文学作品,这为未来深入地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人说,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13岁之前正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带领孩子们利用每天早上10分钟的时间背诵古诗和《弟子规》,并长期坚持。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跳出题海、游进书海,让阅读陪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阅读让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他们愉快地行走在阅读的世界里,一步步迈入读书的殿堂。我希望他们未来真正成为阅读爱好者,在阅读中收获幸福的人生。
12.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十二
一、在教材重建中培养英语的感悟与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Unit 2 Good morning中,学习了“This is...”介绍人物的句型,教师可以以此为基本句型,创编出新的学习内容。这时,教师可利用《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童话故事选段,这一次的阅读统整材料就可以采用Goldilocks进入三只熊家看到hard、soft、just right三张椅子,损坏了那张just right的椅子并逃走的片段,视频稍作截取即可作为新的统整资源。
课堂实录片段:
T:Hello,I’m Amy.
’T:Look,this is...
T:Look,this is...
S:This is Daddy/Mummy/Mr.Green.
T:We have four new friends.Look!This is Gold⁃ilocks.This is Daddy Bear.This is Mummy Bear.Let’s share a story: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T:What does Goldilocks do in the house?Let’s choose.(图)
T:Now,let’s listen and put the pictures in order.(图)
a.fall downb.sit down
c.bump her headd.see a soft chair
T:Which chair does Goldilocks like best?Let’s read and circle.(图)
T:Hard,soft,just right.(Touch and find something around you)
由此可见,这节课的统整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虽然它的基本句型不变,但并不重复,学生在故事中体会“Hard,soft,just right”的意义。通过整体感悟了解Goldilocks所进行的活动、听读故事明确故事发生的过程、细节,逐步提高了学生对于故事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二、在自然拼读的氛围中领略英语的语音的魅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词汇的积累,在图片的帮助下,一年级学生能够大致了解文字所含的信息,但在教学大声朗读时,往往会出现朗读障碍。一年级上册中的单词量很有限,仅仅凭借课本学习并不能满足学生词汇量的需求,那么,横向的连接就非常必要了。在学习完一单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相关单词的学习,大声朗读出来,加强单词的记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三、在绘本英语的童趣中激发学生阅读课程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虽然英语知识有限,但如果教师能引入多种多样的阅读课程,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快就会被点燃。正如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教师可以用情景图中的人、物或事件的关联引起学生的注意;用一个预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播放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或部分内容的关注,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阅读材料上,从而在阅读中保持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利用英文绘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感悟能力的基础上,对于英文绘本阅读的理解、体会也会由浅入深,最终体会到英文绘本的无限乐趣。
如Usborne出版的《Phonics readers》阅读绘本课程,在滑稽搞笑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押韵、反复重复元音及其组合,达到强化教学的目的。又如《Fat Cat on a Mat》《Big pig on a dig》《Shark in the Park》等书,在故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巩固他们的自然拼读能力及语音水平。
如果说,以上三种方法是课程统整的“内容”层面的话,那么下面提及的多元智能就属于课程统整的“形式”层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在内容上有变化,形式上也需有更大的突破。
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学科的跨学科统整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创造多种条件帮助与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如在一年级上册Unit 7 I can dance中的故事中,涉及到sing、dance、draw、cook等单词,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动起来,发展身体运动智能,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Roy的故事。又如,在上册Unit 4 Is this a teddy?中,吟诵《Puppy,puppy》的儿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在不同节奏的韵律中体会文本产生的不同意境,发展其音乐智能。
统整后的课程在内容、形式上都有了不同,此时,课程评价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一张测试卷,听力、笔试占据不同的比例。结合一年级英语教学的语音、阅读特色,课程统整的考核方式应更倾向于语音、朗读等多元化的展示。如,在考核绘本阅读这个项目时,学生可以讲述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英文绘本故事,从语音、表现力、流利度等方面进行评分。英语考核还可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英文儿歌、歌曲版块,旨在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领悟文字传递的丰富含义,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它既可以是学生的个人展示,也可以是合作展示。
13.三年级阅读练习一 篇十三
真正的原谅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
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
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过了几天,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出一个电灯泡。做完后,还得有人把灯泡送到楼上去。爱迪生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将它交给了那名先前将灯泡掉在地上的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
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说:“原谅不是光靠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1、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属于他的发明的是()
1.电灯2.电话3.火车4.留声机
2、照样子,写词语。
(1)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安稳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谅不是光靠嘴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请你用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学徒拿到灯泡为什么会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迪生为什么第二次还会把灯泡交给那名学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真正的原谅”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4.阅读故事一年级作文 篇十四
从前有一只小猪,他叫得得。虽然得得长得很可爱,但他抠门又小气,简直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有一次,小猫正要洗头,突然发现家里没有洗头膏了,就向小猪借洗头膏用一下,可是小猪说:“我家用没了。”小猫又说:“不可能!我昨天还看见你家有一大瓶呢!哼,你也不怕不使过期了,我又不能把你那一瓶都用没了。”但得得就是不借,小猫生气地走了,好多天都不理小猪。
过了几天,因为有的地方受了灾,村子里组织捐款。大家都积极地交了自己的零花钱,以表爱心。后来小猫问:“小猪你交多少钱啊?”小猪说:“交什么钱啊?交钱干什么,有用吗?有钱留着自己花多好啊!”小猫说:“就几元钱,又不能要了你的命,至于吗!”但得得依然不为所动。
得得节约的厉害。洗澡,一说他都不知道什么是洗澡,没洗过。小猫对他说:“就是用水冲洗身上,你会感到很舒服。”“那得多少水啊,太浪费了。”他家的碗都不用洗,吃完这顿接着下顿的吃。天哪,这都成了不讲卫生的典范了。
15.低年级阅读指导课方法初探 篇十五
一、铺设过渡阶梯,引导儿童顺利起步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开设阅读课,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和巩固常用汉字,扩大识字量。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参观,亲自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其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讲。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欢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和有关书的格言,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
3.听。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也可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二、教给读书方法,帮助儿童学会读书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应该遵循“五步读书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五步读书法
1. 审题设疑。
即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地读效果好得多。
2. 粗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
3. 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4. 诵读积累。
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5. 总结收获。
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四个结合”
1. 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2. 文字与插图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3. 读书与思考相结合。
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会默读以后,就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一是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4. 阅读与笔记相结合。
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激发阅读兴趣,保持儿童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1.介绍读物激趣。在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变换形式激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
3.开展活动激趣。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推荐优秀读物,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自己还不能鉴别,因此,他们的读物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
(1)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2)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3)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4)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等;(5)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6)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能很容易找到,为了体现自主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阅读。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新书发布角”,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喜欢的优秀读物。
16.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篇十六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能力;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71-01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教学占了相当的比重。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在阅读中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收获信息,培养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其次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法技巧很重要,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他们“会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一、阅读的准备阶段(pre-reading)——善于运用导入技巧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常用的导入方法:(1)利用丰富的课文插图。它们的出现既吸引了学生,又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能快速帮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搞懂语篇中所蕴涵着的主要意思(2)复习展现新知识。利用图片、歌谣、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游戏等巩固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为阅读作好铺垫。(3)激活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的文化背景知识,扫清语言障碍。例如西方国家节日、习俗与我们国家大不相同,阅读材料中人物的背景和场景跟我们国情也存在差异,教师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和比较中西的文化差异,并预测阅读文章的内容。(4)简笔画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用简单的线条勾划出的简笔画,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又可形象生动地呈现词汇或句子的意思,正确地运用简笔画能够迅速地使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中抽象文字所表达的的主要内容,从而迅速地明确阅读的方向。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2Part BLet’sread之前,我将天气、人物所站的位置,及事件在描述的过程中一一画用简笔画出来,待描述完后,一场有趣的足球赛及赛后的人物的心情展现给了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也顺利可行了。
二、阅读的呈现阶段(while-reading)——巧妙地理解过程
此时,老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上的帮助。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尚未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缺乏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阅读的流畅性,回忆阅读内容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有:(1)布置任务,略读文章。阅读的开始阶段适宜布置简单的,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去读,让学生在直接、表面的阅读任务中找到乐趣,阅读方式可以是略读或跳读。(2)带着问题,精读文章。带着教师布置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掌握详细的信息(get the main information),也可以是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①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②练习的设置也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图片与句子的配对,填空等。③教师可以通过听说与阅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短文,通过模仿录音或动物、各种人物的语气朗读,通过角色表演等形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
三、阅读的拓展阶段(post-reading)——有效进行练习
课后练习有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检测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学生可以复述课文、写作(在学生可以运用的程度下可以改变人称去写新文章:I,you,she,he they,也可以改变时态:把过去式改为将来式等)、续写原文、把原文写成日记或信件的格式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之内引伸到生活实际中去,有效地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五年级下册Unit 2PartBReadandwrite中除了Zoom和Zip,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又如六年级上册Unit2PartALet’s read中,大家都知道指示路线了,大家告诉我,我们怎样去麦当劳呢?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延伸课堂阅读。阅读后可以以手抄报或英语读书笔记的形式展出。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功感的平台。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良好的阅读技巧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提高阅读技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求真,制定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去引导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推荐阅读:
一年级阅读07-27
一年级阅读书目06-30
一年级数学阅读计划06-13
一年级短文阅读短文12-16
一年级阅读主题感受12-22
一年级语文阅读题分析06-09
第一学期 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08-07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08-24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