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讲我的学校

2024-10-29

听爸爸讲我的学校(共2篇)(共2篇)

1.听爸爸讲我的学校 篇一

我讲我的教育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手执金钥匙的人”等闪光的词句来形容和赞美教师。这些美喻鞭策和鼓励教师努力进取,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教师精神”。这种精神铸成了教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一往深情。讲台浸透着教师对学生的多少情和爱;讲台,凝聚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自豪和执着的深情。这正是师德、师魂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正是师德的基础和前提。

我是一名平凡的代课教师,刚刚从教的五年来,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我爱我的教育事业,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记得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月,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学习的基础问题,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对有些学习习惯不好,不想学习的学生心里一着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我上课时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怎么一回事?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向教育成功的桥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一名爱的艺术家,让学生在爱的海洋中健康地成长。正是昨天我们的老师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声亲切的问候,才铸就了今天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比如所教的一个叫刘洪艺的学生,他在班级中数学成绩是不太好的。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上课听讲也不是很认真。发现这种情况后,我课下找他谈话,从侧面夸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对数学只是还没入门,对于学数学是非常有实力的,只要静下心来仔细的钻研一下数学中的所学,它的数学成绩会有很大提高。通过对他的鼓励,我发现他开始变得有自信,作业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而且做得很好,因此我在班上主动的表扬他,让他变得更加有信心。虽然现在他的学习成绩还不是最好,但我相信只要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教师的朝气、活力、心情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一个温柔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迷人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教师的真情,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人说:“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忘掉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心去拥抱教育事业;用我们的爱去浇灌课堂;用我们的情去描绘未来,让我们都能拥有一颗健康而快乐的心,面对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每一件事。

乌市第113小学

2.听爸爸讲我的学校 篇二

体验收获

我讲我的数学故事

从参加工作到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春秋,暮然回首,感慨万千,在新课改之前,我的教学死气沉沉,墨守陈规、循规蹈矩,有时也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数学课堂没有一点生机,我开始翻阅大量的数学资料,想从资料中寻求答案,可适得其反,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仍旧是老样子。我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新课改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我有幸参加了昌吉州“发展性有效评价的研究”,自参加课题以后,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了,听专家的讲座的机会也多了,因此我对新课改下的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慢慢的领悟了。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改变,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回顾三年多的课题实验工作,我感叹更多,点滴做法涌上心头。子课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路走来,我学习着、探索着、总结着、收获着。

记忆犹新的是:我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实践应用”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了解后,开始写教案了。

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自己分析,解决有关圆柱体的实际问题。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准备:包装好的圆柱一个、剪刀。教学过程: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顺序和以往经验一气呵成的结果,为了体现我们的实验专题,在课前让学生包装圆柱,课中推导圆柱表面积公式及做练习时都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就这样,我的教案设计的初搞完成了。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到了试教的那天,我校数学老师去听课,我就按照设计好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看起来都顺利完成,还没做练习题呢,下课铃声响了,就这样有头无尾的结束了这节课。课后,通过老师们的建议和自己的反思,分析之后我明白了:我只考虑到怎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反复不断地分析重复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不但自己教的很累,而且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

由此,进行第二次备课,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重新审视,明确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圆柱进行了包装,请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给大家介绍一下包装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说包装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各部分特征,并亲自体验了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从而为求圆柱表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推导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设问题:你知道包装这个圆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想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出每一步计算的小标题。先找一生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做。等大家都做完了,就让板演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再让与他思路不同的同学到黑板前边演示边说,并把有关圆柱侧面积展开图片贴在黑板上。随后又用课件演示了圆住表面积展开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和设计过程,老师的演示过程总结出圆柱体侧面积与表面积计算公式,再让学生区别侧面积和表面积,我随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包装盒,观察、叙述展开的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很自然地推导出圆柱表面积公式,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及分析能力。)第三环节,请同学们带着公式,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出示三道练习:

1、劳动课上,同学们给五根廊柱刷油漆,柱高3米,底面周长0.5米,刷漆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状的油桶,高1.5米,底面半径0.3米,做这样的一个油漆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3.一个圆柱形状的笔桶,高30厘米,底面直径8厘米,10个笔桶约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十平方米)

(设计意图:

1、这几道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不仅让学生会直接运用公式,还要会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灵活的应用公式。

2、区别三道题所求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应该求哪部分表面的面积。3.区别三道题最后的得数是否取近似值。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对待。)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已经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关于圆柱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看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更好。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举例,开阔视野,进一步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第二个问题,设疑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观察圆柱体为后面学习体积、容积打下基础。)

经过这次教案的修改,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加清晰了。再次试讲不在本校,而在县三校,且要求先上一节二十分钟的微型课,众所周知,我们在昌吉州只听过一次微型课,也没尝试过,真让人心惊胆颤,加之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此时的心情七上八下,硬着头皮上吧。

通过课前说小专题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感觉比上次好多了,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重难点突破,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就结束了。

课后评委们作了精彩的点评,有的说: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但教的味还是太浓,把学生的能力估计的太低;有的说:有时偏重自学,没有引导,有时刚放开自学,不放心,又收回;有的说:重难点突破的不深,不到位,待进生会更差;有的说:两极分化严重,评价语也很欠缺、很贫乏等,要求修改教案,第二天再上一节课堂实践课。进行第二次教案修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老师巡视,随机点拨,留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汇报时,深追问:每一步为什么这样计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第三次试讲,整节课让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通过让学生亲自包装,亲自展开圆柱的表面,亲自测量,确实让学生明白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从已有知识引入新知识,从而推出圆柱侧面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在推导方法上关注了多样,在计算方法上也关注多样及优化,回答问题时,先由待进生解答,再由优等生去补充解决,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发挥了特长生的优势,带动了中间生。

课后老师们再次总结性点评:有的说: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说:重视在练习中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练习题的设计针对性强,在层次上由易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还要深挖教材,该细讲的地方要细讲,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做,思维连续不断且有创新。

总之,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课题的引领,我真的很荣幸成为课题中的一员,自参加了课题研究,我进步了,我成长了,在一次一次课题研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思路也变的比以住更宽了,经历了这么多苦与乐,我由衷地说: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才能迅速进步,课题研究给我更多的机会,每次的听课,交流活动,平时的教学,我都会写出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校本课题研修中我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上一篇:歌颂伟大的党下一篇:广告策划服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