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2024-08-29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共10篇)(共10篇)

1.《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熟读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长大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继续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长大的真正含义。

〖设计思路〗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明白模仿大人不是真正的长大,帮助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长大的表现。

2、在识字方面,通过自主识字和小组合作识字相结合的办法,使孩子们针对自己的认字情况,选择适合的识字办法,体现孩子们的主体性,培养孩子们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吗?为什么想要长大呢?(学生回答)有个叫马莎的小女孩,和你们一样,她也热切地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教师范读。要求孩子们看图听课文。

2、评价老师的朗读。

3、你听懂了什么?看懂了什么?你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

4、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学生归纳学过的识字方法(教师板书)。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自己读课文:(1)圈出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同桌互相读,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自读的情况。

6、同学读得很认真,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孩子:在别的同学读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用手指指着听同学读,注意你不认识的字,别人是怎样读的。)

7、读后请读的同学自我评价,再请其他同学评价。

8、还有哪位同学想读,站起来一起读。

9、自由结合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三)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1、课文读会了,同学们,大家现在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学生回答)

2、教师指导学生把不认识的生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认一认。

3、小组内学生认记生字。(1)小组长检查同学的认字情况,会的字用“√”标出来,不会的字,组员互相帮助解决。(2)组内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认字,记字。

4、全班交流。指名一两组汇报。交流自己这一组的学习方法或好的学习习惯。汇报完后,师生评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享、共识。)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小组长交换检查组员的认字情况。

(四)熟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生互动,老师相机指导。)

2、大家学会了读课文,都有收获。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请小老师帮助解决,有争议的地方和解决不了的地方请老师帮助。

4、读懂了这篇课文,你现在想说什么?“我们还能做哪些事情,证明自己长大了呢?”

5、在小组中说一说。

6、全班交流。

7、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记住这一课的收获。

(五)思想延伸,迁移运用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希望你们回到家中,像小马莎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也来证明自己长大了,让我们比一比,看谁是最懂事的孩子,好吗?

〖案例点评〗

此篇设计有一个特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如。通过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你听懂了什么?看懂了什么?你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从而观察学生最初的理解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下去的教学活动就有针对性。又如,老师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生互动,老师相机指导。

2.《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理念反思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 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其主旨是:源于儿童的生活, 贴近儿童的生活, 引导儿童的生活, 回归儿童的生活。因此, 本活动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本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培养道德意识, 形成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教师应该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 这是一个新理念, 不仅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自己, 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教师只有在设计过程中, 从传统的线型设计 (关注“教师怎样教”的设计) 转到新理念下的板块设计 (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 上来, 这样, 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才能得以生成精彩。更重要的是, 必须根据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 精心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 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着眼于整体, 立足于个体, 致力于主体”, 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

二、教学行为反思

目前教学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1.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源泉, 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

生搬硬套的教案显然不符合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一直以为二年级学生应该具有整理书包、系鞋带的生活技能, 可没料到现在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很多事, 很多学生的书包都是父母整理的, 孩子不知道怎么整理, 系鞋带, 偏偏父母给他们买的是不需要系带的鞋子, 家里的衣服用不着折叠, 晾干直接挂衣橱就行了。这些活动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忽视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他们又如何去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呢?如此的活动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活动设计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

课程标准指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 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活动方式, 引导孩子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收到实效。曾听金老师讲过一堂课——《活动三》, 本活动主要是体现亲情, 但金老师没有创设好情境, 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 他们觉得自己生病由父母照看, 有困难由父母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时, 教师需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适时进行正确引导, 可金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 加上她的语调平淡, 缺乏激情, 因此故事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现, 感受并不强烈。

3. 学生课前参与活动设计空缺。

品德是面向学生生活的一门综合课程, 课前参与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课前参与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的效果, 决定课程的实效性。仍以金老师的《活动三》举例, 这次教前, 金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参与, 没有很好地让他们收集家人关爱自己的小故事, 所以在本节课上, 学生的亲情没有得到激发, 情感没有得到升华, 教学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道德教育成了空洞的说教。

4. 低年级的纪律较难控制, 引进奖励和竞争机制会有促进作用。

但竞赛太频繁, 会导致纪律失控。此外, 教师要完善竞赛的组织不够完善, 要定好规则, 等学生明白规则后才能开始竞赛, 以保证竞赛的有效性。

三、教学情感反思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 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 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是的, 品德是一门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的学科, 需要教师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需要教师不露痕迹地让他们感受到真切的关爱……教师更要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 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 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此外, 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投入学习。

品德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生活是第一性的。聚焦品德教育实效, 笔者认为, 教师要深刻理解“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的道理, 不断“磨砺”, 多实践。在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建立一条教材与儿童生活有机联系的通道, 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 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反思, 使他们认识、了解自己, 并通过点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自我, 完善自我, 实现品德教育返璞归真, 提高教育实效。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 但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笔者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探索,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建立一条教材与儿童生活有机联系的通道, 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 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反思, 使他们认识、了解自己, 并通过教师的精心点拨,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自我, 完善自我, 实现品德教育返璞归真, 提高教育实效。

3.《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篇三

1、回顾两年的学习、生活,感知自己和同学长大了的变化。

2、体验长大了的自豪,理解“长大”的涵义。

3、增强收集、记录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难点 :理解长大的涵义,懂得长大不仅是身体的长大,更是知识、能力的增长。

教学准备:

成长的物品(如:衣服、玩具、书本、作品、奖状等),照片,课前填写收集卡。

准备成长“树叶”。

一、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咱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快两年了,互相之间都认识了吧?

生:认识了。

师:真的认识了?(真的认识了)

师:那我们就来猜一猜:(出示照片)照片上的小宝宝是谁?(生猜)

师:(出示另一张长大后的照片)这位同学是谁?

师:为什么我们能一下子猜出来呢?(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对,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长变样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长大了》。(生齐读课题)

二、体验、感知长大的涵义

师: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样子也与小时候不一样了,发生了变化,拿出课前自己带来的照片,对比一下,看一看:你从哪里发现自己长大了?

生:我长高了,我的手变大了,我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除了我们身体的变化,还有哪些物品证明我们长大了呢?拿出自己以前穿过的小衣服或用过的小物品,小组之间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衣服小了,鞋子穿不上了,玩具不想玩了......

师:除了照片,衣服,还有一件物品可以证明我们长大了。课前,我让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自己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信息卡?(生展示)

师:现在我们以某某同学的数据为例,来做一个实物比较。这是我们同学坐的小板凳,大约有6斤,相当于你们出生时的体重。来,某某甲同学,搬起这个小板凳容易吗?如果再让你抱一抱某某同学,再试一试,容易吗?为什么?

师:对呀!他现在已经这么大了,当然不容易了。

师:我这里有一根小杆子,不长不短50厘米,相当于你们出生时的身高。现在,我再找一位同学到这里来站 一站,看:发现了什么?(生说)

师:对,他已经长高了,而且高出了许多。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发现:每个同学都长高了,长大了,祝贺你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会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趣事、乐事,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同桌听一听。

生:互相讲故事。

师:谁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

师:听了同学们的故事,我也想来讲一个故事,想听吗?(师讲故事)

师:同学们听得都非常认真,听完故事,你知道大人为什么说她长大了吗?

师:对,因为小姑娘懂事了。小时候我们什么都不会做,都要爸爸妈妈帮我们,可慢慢的,我们长大了,也渐渐地懂事了。回想一下: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你懂事了?(生举例)

师:成长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在此,我们要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下面我们就用一首儿歌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吧!(脚丫)

师:通过这两年的共同学习,老师不仅看到你们身体上的变化,更感受到你们思想行为、品质、学习上的进步,从最初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朋友,到现在二年级的小学生,你的学习上又有什么变化呢?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师:每个同学的进步都是那么明显,不仅你们自己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也感受到了,想不想把自己这两年来的点滴进步写下来呢?拿出手中的成长树叶,在叶子上写下自己最大的进步,写好以后,贴到成长树上。(生写,写完之后贴。)

师小结:成长的过程是令人激动和高兴的,在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我们都长高长大了,伴随着身体的成长,让知识、能力也跟着我们一起增长吧!

4.《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四

1、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

2、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关心、体贴父母的方法。

3、学习支配20元钱的方案,知道合理用钱。

教学重点:

理解“长大”的含义,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支配20元,感受成长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儿时照片,制作环保、文明等星星,自制愿望树、愿望果。

教学过程:

一、看照片,猜一猜。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黄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比猜谜还要有意思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他是咱们班一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谁呢?

你们都猜不出来呀,那咱们再来看看他大一点的照片,还能不能把他猜出来?――金浩栋

恭喜你,答对了,来握个手。可是黄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现在一下子就猜不来了呢?

是呀,正像你们说的那样,我的身高、体重、发型都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长大了!(揭题)

二、成长中的收获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播放录像视频---跳绳、系鞋带、帮老师那本子、给同学撑伞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那颗呢?(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

3、露一露本领

刚才我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会做许多事情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做的怎么样?你们敢不敢接受考验呢?大声的告诉我

比赛项目:系红领巾

规则:随机抽选五位小朋友上台比赛,看看谁能把红领巾系得又快又好?

是呀,学会了生活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真正的长大了。

三、故事引入,深化认识。

小朋友们,看着你们越来越能干,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为你们感到高兴的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你们也一定很想知道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到底长大了没有。

1、听毛毛和妈妈的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故事内容:周六,毛毛的妈妈突然接到出差的通知。她顾不上和毛毛打声招呼就急着出门了,但心里总挂念着毛毛,因为毛毛从没一个人在家,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路上,她偷偷地给毛毛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毛毛却说:“放心吧,妈妈。”

中午,会议一结束毛毛的妈妈就往家里赶。一进门,毛毛便递上拖鞋说:“妈妈,快进来吧!”妈妈迫不及待地问:“你早饭呢?”“我一起床,就拿了零用钱去了楼下的早餐店买了你平时给我买的早餐!”毛毛挺着小胸脯说。“你还是先看看我的作业吧。”没想到毛毛完成的作业和她在家时没两样。“妈妈,我在家还练了跳绳,比平时多了20个呢!”说话间,儿子又开始练开了,妈妈望着儿子会心地笑了。

交流:故事中的毛毛长大了吗?

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3、学会体贴

我们可以怎么体贴爸爸妈妈呢?

爸爸的生日到了?――我们可以祝爸爸生日快乐,也可以爸爸,我爱你!

爸爸妈妈闹别扭了――我们可以说我讲个笑话给你们听吧。

爸爸妈妈在加班,奶奶一个人了?――我们会说,今天我来陪您吧?

教师节到了?――我们可以说老师,您辛苦了。

四、学会合理用20元钱

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了,懂得体贴父母了,那你们愿意帮小雨出出主意吗?我们来听听小雨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小雨在一次比赛中获得20元奖金,他做了许多的计划,请你们来评评哪些用法比较合理?

方案一:奶奶生病了,我用20元买了一些水果,去看奶奶。你们支持我吗?

方案二:小店又进了一些喜洋洋的贴贴纸,20元应该能买许多吧,我想去挑挑。行吗?

方案三:妈妈让我去买个新书包,我觉得书包还可以用,我想去买一本课外书。这样子,行吗?

方案四:我喜欢踢足球,我要把20元钱存起来,以后买一个很棒的足球。你觉得行吗?

有了你们的帮助,小明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20元钱了。今天你表现很棒,你的妈妈也奖励你20元钱,你准备怎么花?

学生谈谈,师引导

五、放飞心中的愿望

当我们学会了花钱,合理利用钱的时候也正表示着我们正在慢慢地成长起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会对未来产生许多的愿望。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朋友都有怎么的愿望呢?

我要读很多书。

我要做一次独立的旅行。

我要给妈妈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你有什么愿望呢?将你的愿望写在愿望果上,把愿望果贴到愿望树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因为就从短短的40分钟,我就看到了每个小朋友都在长大!因为你们会倾听、肯思考、勤举手,常发言不正是长大的表现吗?祝贺你们,你们――(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烦恼,学会了本领,拥有了愿望。老师祝愿你们能学会更多的本领,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自豪地喊一声:“我长大了!”

生齐念:《我长大了》配音

我长大了,

去年的衣服穿不上了。

乳牙渐渐换了新牙,再也不是妈妈的小尾巴了。

我长大了,

学会了扫地,

爱上了花草。

不再是个淘气的娃娃了。

我长大了,

学会了体贴,

懂得了谦让,

零用钱也不再乱花了。

我长大了,

老师祝福我们,

父母期待我们,

一个个小愿望也实现了,

5.我长大了 篇五

现在,我长大了。每天到教室,都会听到攀比的声音:学习好的攀比学习,体育好的攀比体育,音乐好的攀比音乐……也许这样,才会催人进步吧!其实我多么盼望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这一年里,我必须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上一个好的初中好的班级!以后的烦恼会更多,我必须勇敢面对,必须去克服。我要用快乐代替烦恼,快快乐乐走好我以后的人生道路!

6.三年级《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篇六

三年级《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以图画和照片为主要的“语言”形式;以儿童极普通的身高体重和“难忘的第一次”等为话题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调查访问,课内活动交流,对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产生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恩情,回味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体会家庭的亲情,热爱家庭,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具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教材文本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对于拓展家庭、社会和老师学生等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具有很大的功能。

学情分析:

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的能力从相对的被动转为主动;视野从相对小的家庭、小社区拓展为较大的社会范围了;学习兴趣由单纯的好玩转向展示自己能力的集体活动。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多生子女,他们在感知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的同时,并不知道爱与关怀是双向的,对父母所给予的深情厚爱,他们往往习以为常、心安理得。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理解、关心他人,不知道抚育自己的艰辛,不懂得理解与关心父母,特别是不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抚育与关爱。因此,让学生理解长大的含义,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设计思路:

用游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利用照片和图片的示范功能,挖掘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称一称、量一量、看一看、玩一玩中体验长大、感悟幸福;在拓展延伸中,理解“长大”的含义;说一说、做一做中,领会报恩的价值意义,进而体验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样通过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设计,来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的价值目标。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了解自己的特点,懂得感恩和回报,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2、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知道有关自己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幼时、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

2、布置学生了解自己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脚掌长等。

3、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感恩和回报,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试试,激趣导入:

1、猜猜他(她)是谁?出示几位同班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

2、揭题:同学们猜不着照片是谁,说明我们已经长大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记忆中珍藏的童年故事,感受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二、称称量量,体验长大

课文中虎子了解到出生时体重是3.3千克,脚掌长6厘米。现在你们也做几件事:

1、把你们了解到出生时的体重、脚长或身高又是多少填入下表。

2、称一称现在的体重,量一量现在的身高,把数字填入下表。

3、算一算,比一比

(1)自己三个项目在出生和现在两个时期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2)自己跟本组同学比,看看谁是体重明星?谁是身高明星?谁是脚长明星?

(3)大家都知道自己长大了,想想谁让我们长大的?

三、看看玩玩,感悟幸福

小文不仅知道自己长大了,还知道自己成长的故事呢?瞧!出示课件(小文第一次照相摆姿势的照片)

1、老师看到这张照片,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照相的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2、你们看到手上的照片,也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吧!

(1)小组内交流

(2)请同学上台给大家介绍

四、拓展延伸,理解“长大”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分享了成长的快乐。那么,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本领说明你已经“长大”了?

1、学生交流

2、教师随机在多媒体上展示:

生活上:我会„„

学习上:我会„„

五、说说做做,回报父母

出示课件:(妈妈的心里话:亲爱的宝贝„„因为有了你,我才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听了妈妈的心里话,你有何感受?

2、爱和关怀是双向流动的,一个懂得回报的孩子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请你选择下面的一个情况做一做,说一说。

(1)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刚上完夜班回家休息,你会怎么做呢?

(2)放学了,妈妈下班回家好累靠在沙发上,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六、活动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痛苦,有过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喜悦!现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说一声:我长大了!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

量身高、称体重、看照片

生活上:我会„„

7.蚕宝宝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七

在第一课时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养蚕,我选择了李子柒养蚕的视频来播放,学生观看以后对这个过程特别感兴趣。由于买的蚕宝宝套装里面包括蚕卵和一龄蚕,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这里是直接指出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来观察,也可以说一说观察到的其他方面。主要是想避免学生过于兴奋忘了任务,忽略了观察重点。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并完成体长、画图记录和文字描述,再通过课堂交流来总结观察对象的特征,结合材料阅读了解两个阶段蚕宝宝的生长需要。

8.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自己一年的进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一岁,为自己的成长欣喜,体验成长的快乐,体会成长的意义。

2、巩固学过的字,运用读拼音、听读、求助别人等方法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受到情熏陶。

4、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诗句,并能用诗句表达,展示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丁丁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丁丁,设疑激趣。

(出示丁丁)这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他张大嘴巴要和我们说话呢?他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了老师,请我转告给大家:我是丁丁,去年还在幼儿园,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我认识了很多字,会背很多首诗,还学会了合作,我觉得我进步很大,我长大了一岁。(贴图)

丁丁长大了一岁,你呢?板书课题。

你长大了一岁会做哪些事情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刚才小朋友们听得特别认真,你们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儿歌吗?听老师读一读,看谁听得最认真。(师范读)

3、你们听老师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你们想读一读课文吗?请学生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小朋友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见了许多老朋友,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请你把它们画出来。

2、小组合作与生字交朋友。

3、小组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组内评价。

4、播放课件:识字(开火车认读)

抢读词语

做游戏

四、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看看文中的插图。

2、提问:读了丁丁的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你们”是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哪些是大孩子做的事?

3、用“因为_______所以________”的句式向学生提问。

4、喜欢哪个小节自己读一读。

5、丁丁长大了一岁,有了很大的进步,心情怎么样?你能不能很开心地把课文读一读呢?

6、带上动作背诵课文。

五、诗化语言,体会感情。

同学们,我们也像丁丁那样,来当一回小作家、小诗人,把我们长大的表现也编成儿歌吧!

六、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这节课,我们和丁丁一起学习了《我长大了一岁》,认识了很多字,学会了合作读课文,还学习了写诗,成了一名“小诗人”。老师祝愿大家快快长大,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

不捉小鸟

丁丁图 不欺负小弟小妹

学会做事

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一岁》是一首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全文共分三小节,用“不捉小鸟、不欺负小弟小妹、学做大孩子会做的事”说明我长大了,其中蕴含着较强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导向。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理解成长的含义,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丁丁和冬冬是贯穿六年的学习伙伴,上课时用丁丁的话语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了儿童生活,使学生感到教材非常亲切,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通过听录音读,教师范读、领读培养学生听读识字的能力,通过自读、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以教定学。

朗读,就是出声诵读。更确切地说,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美国学者鲁德说过:“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的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自于取得成就的满足。”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还没有形成持久的兴趣,如何使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兴趣,并乐此不疲呢?除了采用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以外,加强对他们朗读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除此之外,还应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如姿势、音高等,在引导评价时,把这些衡量的“尺子”也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时“有法可依”。“评价”不再是老师的权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明白了自己的优缺点,发展了语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多鼓励、少挑刺”的评价策略。以评价来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日益乐读、善读。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前两个小节再遍一编。《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学着创编诗歌,这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孩子天生是编歌谣的天才,再加上诗歌内容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学生都会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也可感受他人的闪光点。

教学这一课,不足之处是要认的字学得不够扎实,可能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会、记牢,更不要说去运用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指导,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设想】

9.《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态度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成长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知道长大的含义,除了身体有变化,学到了许多本领、知识等都是长大的表现。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

1.小宝宝的衣物、奶嘴、玩具等,小手卡片,PPT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画自己的手印并剪下来。

三、活动过程:

(一)揭题

1.老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小宝宝的衣物、奶瓶、玩具等,让学生认一认。

2.现在你还会用这些东西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我长大了》,读课题。

(二)说一说,写一写。

1.我们长大了,和小时候相比,我们的变化可真不小,说说你的变化吧。2.(教师出示宝宝的小手印)瞧,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手印,老师知道你们课前也画了自己现在的手印,拿出来比一比。(和学生的手印比较)这只小手慢慢变大了,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多了,说说你的小手现在能做那些事?

3.孩子们,你们真能干,会做的事还真不少,想一想,这么多的事情当中,你最拿手的是那几样,把你最拿手的5件事写在你的小手卡上吧。

4.全班交流,将几个孩子的小手卡贴在黑板上。

(三)赛一赛。

1.说到不如做到,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干。选6名学生参加一分钟整理书包、穿衣服比赛。

2.评出最佳小能手。

3.长大真好,瞧,长大后你们变得这么能干,让我们都来动动自己的小手。读儿歌《长大真好》。

(四)评一评。

1.长大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长大了呢?让我们一起当当小评判,看看下面这几位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判断图中小朋友的行为,并说说理由。

(五)演一演。

1.看来你们都是公正的小评判,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呢?

2.课件出示四个情景:

情景一:妈妈工作了一天,傍晚回到家里„„ 情景二:爸爸妈妈吵架了,谁也不理谁„„ 情景三:下雨天,奶奶到校门口来接你回家„„

情景四:经过小店,看到好吃的零食,爷爷掏钱要给你买„„

小组合作,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自己创设情景表演。

3.请小组上台展示。4.学生评价交流。

(六)小实践

1.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今天回家,你想给父母长辈做点什么,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10.《青青长大了》的教学教案设计 篇十

1学习第2,3两段;学会7个生字,多音字“干”。

2会用谁“发现”(或“看见”)什么“就赶紧”怎么做的句式造句。

3初步懂得要爱劳动,会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青青打扮成大人的样子并没有长大,那么青青怎样才算长大了呢?

二.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第2,3段。(5)

2反馈(5)

(1)说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怎么记住的。

(2)指名读课文。

(3)课文写青青长大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三段)

这是为什么呢?

3学习第2段(12)

课文写青青做的哪两件事?找一找,读一读

(1)指名读第1件事

A回顾第一段中“她穿上……围上……打扮成大人的样子”,我们换一种说法是怎么说的?

B那么这句话你能否也换一种说法。

(2)指名读第2件事

A青青是怎么做的?

B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C用“谁发现(或看见)什么怎么样了,就赶紧干什么”句式说话。

出示P9(4)照样子说话

(3)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青青的?找一找两句的相同点。

(“……真……”)

你能用它说话吗?

4现在的青青长什么模样呢?(娃娃脸,穿小花裙)(5)

原来长大却实不是看外表,而是看——。

一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练习巩固(7)

1出示句子P9(5)

齐读并说说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上一篇:微笑一路走过作文下一篇:风控优秀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