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2024-09-20

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共17篇)(共17篇)

1.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篇一

浅谈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内涵丰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将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汇总如下:

一、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努力前进的奋斗目标

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段的战略目标,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宏伟目标,是中国走向辉煌未来的战略目标体系。总书记对此作了新的丰富和充实,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战略奋斗目标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已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也得到各国政要和舆论的广泛认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中国梦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指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度吻合,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中华民族复兴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期待,尊重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了人民基本权益的实现,让人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和魅力,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实现中国梦,只能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别无他途可走。

三、中国梦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

中国梦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有科学的表述,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这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既紧密相连,又依次递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我们一定要蹄疾而步稳地推进。

四、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是推进依法治国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识,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稳定,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民族奋进的力量。

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开辟康庄大道,引领中国进入发展新境界,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最坚实的法治保障。

五、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党;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从严治党。越是面对艰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越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唯有从严“管”好党、“治”好自身,建成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篇二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有故事的人和没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人珍惜这个世界,对所闻所听抱有极大的感情,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和爱意,同时在他的人生里途中,也时常积极的传达这一情绪,去感染更多的人们。《抒情歌谣集》就是这样两位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的诗人带给我们的这个社会的一份重要的精神食粮,他们以通俗的语言、平民的意识和情感来描绘自然风光、人情风俗,抒发自我的感受和深思,传递出自然的雄壮、人类的伟大、人性的深邃,并以此为基调构筑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他们就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19世纪初期英国最为杰出诗人。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两人合出了一部诗歌集,定名为《抒情歌谣集》,这部诗集被视为浪漫主义诗歌的最初宣言,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部诗集首次以平民的视角和心态,描述人们身边的一切,在语言方式思想认识上,都摆脱了17世纪以来流行的古典主义的风格,形式原则上摒弃了传统的典雅的诗句、机智的语言、明确的主题等固有的诗歌模式,以自由的语言、宽泛的题材冲破传统诗歌限定的种种樊篱,开创了一代新的诗风,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巨作。

《抒情歌谣集》1798年初版后,1800年和1802年两次再版,问世之初此部诗集曾遭到了严厉的批判,被当时的主流文坛斥为离经叛道的荒诞之作。但其将浪漫文学回归草根的风格,探索心灵直觉等自发力量的文学诉求,在社会的中下层却产生了剧烈的影响,一致人们争相传阅,并在逐渐的讨论和认识中,确立英国近代文学的新面貌,最终成为欧洲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同时该诗集也很大程上改变了19世纪欧洲及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进程,为诗歌平民化浪潮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抒情歌谣集》在内容表现上,一如他在序言中一再强调的:决意突破和改变当时陈陈相袭的英雄诗体及古典主义惯用的题材,将目光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向乡村湖畔,表现那种恬静安逸的牧歌式的自然场景。这部诗作里记录了诗人以满怀爱怜的情感所看到的一切,如即将被杀死的信天翁,正在收割的麦田,飘洒着落叶的树,在玩耍的孩童,甚至还有平静的墓地……这种对万事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是其强烈感情的迸发,是对纯真自然美景的无限眷爱的自然流露,也是诗人藉此对人类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的反驳和批判。如华兹华斯在诗歌《反其道》中所言:“大自然带来的景致和学问何等的出色,我们的理智只会干涉和歪曲这美丽的自然形态……”《转折》:“绿色树林的律动,胜过,一切圣贤的教导,它能指引你识别善恶,点拨你的做人之道。”《采榛子》《绿山雀》及《写于早春》都是这类作品。

在诗歌的语言上,华兹华斯提出了面向民众,用他们的语言表现他们的情感理想及对于生活的期盼和渴望,所以作者以高度的热情赞颂平凡的事物,鞭挞社会的黑暗,希望回归到那平静安详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之中。这种平民化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而言却有着强烈的社会影响力,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弱化了普通民众对于宗教神学过度关注和精神依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作品《她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威斯敏斯特桥上》《无题》等作品以质朴真挚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眼中的一草一木,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及对平凡人物的怜爱和赞美。

至于诗歌的本质,华兹华斯也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诗歌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的记忆”或是“对神的赞美”,而应传递出时代的需求,是人们“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和宣泄”的最好手段,其目的“在于真理的颂扬和传播”及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情感。《抒情歌谣集》中出现了很多“自然人”生活劳作的场面,这些未被资产阶级工业文明所浸染的、淳朴形象,成为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他用激扬的或是悲伤的或是忧郁的或是真切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欢乐与幸福,亦或是孤独与困顿,没有刻意的粉饰和夸张,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自然,即便涉及到对宗教的描述,也尽量做到客观和真实,这在当时的“消除神话,让知识代替想象”的启蒙运动中,有很大的感召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在文学史上,《抒情歌谣集》的出现被认为是一次革命性事件,它是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但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部为了传播友爱、歌颂那种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心灵之作。华兹华斯曾自己这样评价《抒情歌谣集》:“这种选择只出于真正的趣味与情感,自身就形成一种最初想象不到的特别情况。”无论是在《坚毅与自立》《苏珊与梦幻》《夜景》等甚至是压卷之做《丁登寺》都体现这种观点:那就是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大自然的之美之景,表现质朴醇厚的民风及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

《抒情歌谣集》的产生与诗人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息息相关。18世纪末期的华兹华斯在历经大革命的磨难和洗礼,早已厌倦了上层社会的尔虞我诈的权术斗争,于是带着满腔的失意回到故乡,决意远离那种“光阴是停滞的、没有季节,没有明媚的阳光,没有融雪后的绿芽,没有雨过后的彩虹”的生活,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为流浪的灵魂找到一处栖息之地。在久居乡间的日子,在和亲人的聚集朋友的相处中,诗人逐渐从那些“疏离和异化的人际关系”中脱离出来,寻找到了新的自己,并用自己的笔触把读者带到了与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宁静的质朴的境界,带到“人人皆有内心”,人人都有尊严,即便是“田野上的草垛、黑夜里的星空似乎也充满着纯洁的精神”的环境中来。

3.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篇三

一、正确认识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我国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并非广义的概念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狭义的非法证据,即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遵守之原则、程序、权限的规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而取得的证据。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仅产生于刑事诉讼证据收集过程中;第二,该规则中非法证据的“非法”是针对收集证据方法和程序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如何收集证据有相关的程序性要求,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收集的证据就属于非法证据;第三,该规则中非法证据的收集主体是特定人员,即负有收集证据职责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收集证据的非法方法也是针对特定人员,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和证人。可见,那些收集、提供证据主体不合法的证据,内容不合法的证据,表现形式不合法的证据,虽然不是合法证据,但也不属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要论及的非法证据。由此不难看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要论及的非法证据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非法方法获取的实物证据;二是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三是以非法方法获取的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为线索而取得的证据,此种证据在美国也叫“毒树之果”。

(二)我国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全盘美化”

美國在刑事诉讼中特别注重保护很有可能侵犯公共利益但在诉讼中又处于天然弱者地位的被告人的权利。为此,美国采用严格排除法,虽有“例外”的规定但适用很少,严格排除非法证据的立场没有松动。但从我国法律文化传统来看,人们对于在惩罚犯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能够容忍,但却无法容忍真正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因此,我国在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在立法宗旨上兼顾价值权衡,在排除模式、程序方法上着眼现实法治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

(三)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是对侦查权的弱化

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主旨在于通过对警察等司法官员的违法取证行为在法律上予以否定和谴责,实现程序公正,保障人权,落实宪法权利和依法治国方略。因此,我国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要符合保障人权的需要,又要兼顾惩罚犯罪的目的;既要追求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同时又要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既要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置化解社会矛盾,又要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量本国国情而有所创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绝不意味着侦查权力的弱化,这一点从修正《刑诉法》没有配套设立沉默权制度,保留了被告人如实供述义务可见一斑。

二、全面理解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绝对排除

刑讯逼供获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言词证据,既侵犯了被刑讯者的人权,违反了正当程序,带来了司法人员破坏法制以及人民对司法机关和法律的怀疑等负面效应,损害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表征的内在价值,同时由于其虚假性大,容易造成冤案、错案,也有损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追求的惩罚犯罪的外在价值。所以,对刑讯逼供所获得的供述应绝对排除,不留任何余地。

对采用暴力、威胁等方法取得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情况,笔者认为,无论是刑讯逼证、暴力逼证还是威胁逼证,都构成对当事人人身权利的严重侵犯,基于此而作出的证言、陈述虚假的可能性极大,同时鉴于其对司法公信力的严重损害和对司法道德的严重背叛,均应排除在证据采信的范围之外。

(二)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威胁外的其他手段收集的言词证据酌定排除

修正《刑诉法》第50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同时,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可见,我国反对非法收集证据并明确了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的范围。

笔者认为,对于以刑讯逼供、暴力、威胁以外的其他手段,如引诱、欺骗等手段收集的言词证据能否排除,应视情节的严重程度而予以酌定。对那些公安侦查人员在讯(询)问过程中为得到真实口供或证言而采用的轻微欺诈、引诱行为,如欺骗犯罪嫌疑人其同案人已经交代犯罪事实;许诺证人如实作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拒绝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告之其将面临严重的惩处;故意降低被害人的损伤程度以使犯罪嫌疑人减轻压力交代犯罪事实等,这些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证人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引诱、欺骗,但还不足以使其丧失选择的自由,因此,他们所作的经查证属实的言词证据不应被排除。但以上述非法方法取得证据,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证人的合法权益的,如许诺给予证人以巨额重金,往往会使证人为私利而做伪证,从而侵犯犯罪嫌疑人不受非法追诉的权利;再如,在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欺骗犯罪嫌疑人只要交代事实就可以不受追诉;威胁犯罪嫌疑人如果不交代事实就会施以暴力或对其家人采取关押、解聘、下岗等其他不利待遇等,应依法排除。

(三)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经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后,一般不予排除

对于违反搜查、扣押程序或其他法定程序而获得的物证、书证的取舍,修正《刑诉法》也规定的较为十分明确,指出: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笔者认为,对这类证据应根据诉讼价值权衡来原则确定其效力,对“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判断要从严掌握,对“补正”和“解释”的要求一般不宜苛刻,以限定非法物证、书证的排除范围。之所以这样理解修正《刑诉法》条文,在于从执法人员主观上看,其违反搜查、扣押令状或情况紧急下实施的非法搜查、扣押等行为,如果并非出于恶意,其主观目的不具有“可罚性”;从造成的客观后果看,其对被搜查、扣押人的权利损害较暴力、非法羁押等情况轻微;从所获得的证据的作用看,其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若被排除就会放纵犯罪。当然,对于公安司法机关恶意进行非法搜查、扣押取证的,非法取证后确实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以及违反法定程序取证造成重大损害后果,导致案件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又无法补正的,应适用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依法予以排除。

(四)对证据表现形式、收集主体不合法的证据,经采取转化、补救、复取措施后,查证属实的,不予排除

如前所述,由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界定的非法证据并不包含证据表现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如有关检举信、匿名信、测谎仪结论、侦查机关向被害单位收集的盖有被害单位公章的证明材料、医生开具的病情诊断书等,以及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合法的证据,如非侦查人员或非法定人员制作的笔录、非具有法定资格的人提供的鉴定结论等,因此,对上述非法证据,可以作为重新收集证据的线索,由侦查人员依法重新取证使其合法,经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采信。

三、准确适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毒树之果”的排除与否问题

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物证、书证被排除后,以该非法证据为线索而收集的其他证据是否排除其效力问题,即“毒树之果”的效力问题,修正《刑诉法》没有作出明确解释,这一问题还将继续成为司法界与理论界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对“毒树之果”的排除与否问题可借鉴美国的立场,采用强制排除但设置若干例外的规定:一是最终或必然发现的例外,即如果非法获取的派生证据通过合法的侦查行为最终或者必然取得,则该项证据即可被法庭采纳;二是独立来源的例外,指通过违宪获得的证据对法院适用而言,并不是必然无法得到的。如果对该事实的了解还可以通过独立的来源得到,则该事实仍然能够被证明;三是因果关系削弱(稀释)的例外,指官员的非法行为与取得的证据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另外因素的影响而被削弱或打断以至消除了被污染证据的污点,则这些证据作为排除规则的例外仍然可以被采用;四是污染中断的例外,指在发生了非法取证情况之后,由于被告人自愿的行动使最初的违法性中断,而不再影响警方在被告人活动之后所取得的证据,因为被告人出于自由意志的活动切断了原来的非法行为与后来取得的证据之间的联系。

(二)关于控方承担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问题

刑事程序中控诉证据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符合举证责任规则及刑事诉讼程序自身特点。修正《刑诉法》第57条明确规定了控方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举证的责任,指出:在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仅是原则性地规定的举证责任问题,具体操作还有待于最高检出台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加以具体规定,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当被告人或法院基于合理的怀疑或理由对控诉方证据的合法性提出异议时,控方必须承担证明其证据系以合法手段取得的举证责任。对此有必要说明:控方证据的合法性只有受到了被告方或法院的質疑时,才需要举证证明,否则应推定其为合法。这既是对侦控机关善意行使追诉权的应有信赖,也是提高诉讼效率的内在要求。二是当控方未能证明其证据系以合法手段取得或证明未达到法定标准时,法院就应推定其证据系以非法手段取得并按法定的排除范围予以排除。这种举证不能的责任,是控方承担举证责任的必然结果,也是促使控方切实履行其举证责任的必要的风险机制。

以上规则的确立无疑会给我国侦查和追诉犯罪的活动增加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还必须注意相关的制度设计,如扩大辩护律师对侦查程序的参与范围,强化侦查过程的记录和保全,扩大实行同步录音、录像,扩大见证人的使用范围,建立司法人身检查制度等。

(三)关于构建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问题

修正《刑诉法》第55条对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作出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笔者认为,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实施,其价值追求均体现在其实施的结果是否体现了公平与正义,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亦应该以一系列的完备程序体现其排除的正当性。具体可考虑设定如下程序:一是将案件承办人复核证据时调查有无被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作为法定义务,并对经讯、询问后可能存在取证程序违法的事实进行调查、核实。二是承办人对经调查确认的非法证据填写《非法证据排除审批表》,具体写明需要排除的证据种类、排除原因、调查经过和结论、审查意见等,并附能够证明被调查证据系非法证据的证据,呈检察长审批。三是检察长经审查,确认被调查证据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排除的,签署审批意见决定排除;对证据存在疑问的,可提交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是否排除。检察机关作出的排除决定,应当在决定后三日内通知公安等侦查机关并说明理由。四是对检察机关作出的排除非法证据的决定,公安等侦查机关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决定的检察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申请作出决定的检察机关的上级检察机关复核,复议、复核均需在接到复议、复核申请书后5日内答复。五是对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案件,参照上述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进行,同时规定,排除非法证据需经人民监督员监督并评议。

(四)关于针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处理问题

4.浅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认识 篇四

然而,信息资源的出现,必定是有其规律性的,也是可分析的,剔除那些不重要的信息,或是对自己没用的信息,能有效的减轻我们的思维负担。留下与自己联系紧密或极其需要的信息,可帮助我们缩小分析范围,进而找出其内在规律性。在人们日益看重信息资源分析与处理的同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便应运而生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我们做一个信息化人才,要求我们对信息有足够的敏感性。我们要能很快地觉察到生活中哪些信息对我们是有用的,并及时地收集这些信息。信息收集完毕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以及整合。同时可能还需要我们查阅大量的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检验收集的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判断它是特例还是具有普遍性。并依此来调整我们的分析方法,最后得出有用的结论。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留意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学会适当地剪裁,提取有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新闻从业人员学习。另外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要时刻进行培养,虽然信管多是与数据打交道,但良好的分析能力,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合理的剪裁信息,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并用数学逻辑语言合理地解释其原理、成因,甚至是预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独立设计、实现小型信息系统或大型信息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最后一个学期还应安排相应的管理软件上机实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门专业的教育得到了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实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拟投资 4000亿美元,建立的信息系统包括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以及科学研究等等。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

方面,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果企业以及各经济组织不实行信息化管理,那么要实现与国际一体化的接轨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企业不掌握充足的信息,或不加任何整理编排,那么,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就无法正常进行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涉及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它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中,它能提高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和手段起到进一步的示范效应。这门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企业决策,经营分析等内容。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纽带,成为连结家庭与社会,个人与组织,成为商贸金融、娱乐、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很广,它具体涉及管理、信息处理、计算机及办公网络应用、电子商务、通信交流等不同的行业门类,包括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以及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单位。目前,人才市场上对这一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公司企业都处在信息化时代,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传送、储存、加工以及综合运用,来完善内部组织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工作性质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

以及使用,具备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状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并且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制定规化的目标。

国家相关就业政策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逐步走向市场,将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应用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之中,转化为生产力。在人才市场招纳竞争中,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竞争。谁的知识功底深,应用能力强,谁就是一次次就业政策调整当中的赢家。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应注意树立市场意识。因为,无论你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如何扎实精深,设计开发出来的管理系统有多么先进,如果缺乏市场意识,不能转化成受社会欢迎的商品,仍然不能成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动力,那么你所做的工作甚至你本人都不会不被社会所接受,导致就业过程中受到挫折。从工作性质以及专业工作领域内容来看,近几年该专业的就业状况比较乐观,特别是这两年企业对管理信息工作重要性比较重视。同时,这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收入状况也呈现出明显递增的趋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使用,信息系统的分析、评价与具体应用操作等。这些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融会大、中型企业、机构和组织的政府管理信息平台、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企业经营信息平台、行业管理与交易平台等综合服务分支,逐步实现商业、贸易、政府信息方面的系统化与综合化。据国家人事部以及有关方面的调查分析数据

表明,今后 10 年我国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其中急需的专业人才就有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因此可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会更广,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密切。

毕业后主要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

这实际上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的机会很多,近年来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收集、管理工作。

考证方向有 ERP 管理咨询师,CFA 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软件评测师,软件设计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 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

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性质、方法、作用、历史等 基本问题的研究; 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 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 完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结构形式、组织管理的关系,信息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过程和

作用等; 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 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信息价值的计量标准和计算方 法等; 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 效益计算和考核 ;信息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最佳投资和投资 效果; 影响信息经济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信息 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等 ;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趋 势;从经济角度考察信息系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系统经济的管 理; 最优化信息系统的选择等;用技术经济原理研究信息技 术对提高信息经济效益的作用。

5.浅谈对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 篇五

经过城市规划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结合自身两年的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方面的实践,对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执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现浅谈一些个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主要是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征求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规划成果的质量把关、申报和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主要是对城市规划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等。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 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意识不强,规划的严肃性不够。对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前瞻性、系统性、重要性的全面理解存在不足和差异;对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认识不够。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太大,造成违章、违法,甚至严重影响规划实施的事件不断产生,对政府行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在乡镇尤为突出。相关部门对规划重要性宣传不够,普通群众对规划及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2、规划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力量薄弱。规划队伍存在着人员少,业务不够熟悉,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对专业的技术、法规不了解等问题。基层专业干部比较缺乏,尤其是村一级缺乏了解农村规划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致使村庄的特色难以很好发掘,也影响和城市的进一步规划和发展。而且乡、村一级规划的建设管理力量单薄,致使规划执行难、监督难。

3、规划覆盖范围小,重城市、轻农村问题突出。《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指出:“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该法将农村地区纳入规划范围,改变了农村建设无规划的状况。但是,许多地方的规划还不健全,有些规划正在报批,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完成规划编制。譬 2 如,我市规划区向东延伸至四十里铺平政桥,向西延伸至崆峒聚仙桥,北至北山根,南至南山高压线,但是像官庄村、马庄村、杜家沟、十里铺至大岔河以东等处都是新纳入规划管理区的区域,这些地方还缺乏详规,影响了这些区域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

4、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力、权威性不够等诸多问题。一是监督不到位。上级政府规划审批多,监管不足,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部完善,造成规划随意调整,刚性不足。二是规划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和较长时间内还存在规划随意改动的现象,目前由于发展较快,为支持项目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规划跟着项目转”的现象。规划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公共参与实施。三是管理难度大。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推行与一些基层乡镇实际情况有差异,致使城乡规划与职能部门的管理难度较大,管理到位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规划的实际操作性和操作程序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同时,管理专业人员少,各方面利益关系协调一致、多方配合的监管氛围不浓,在规划管理力量不够的情形下,批后管理难以加强,不同程度地导致建设内容与审批内容不一致的情况。

四、意见和建议

1、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四三二一”的战略构想和“六个集中突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速城市化进程。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人的需要,把为了人、方便人、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阶层群众对城乡功能的需求,让居民、农民共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为其提供最佳的人居环境。三是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严格依法规划,坚持城乡规划体系全覆盖。抓总体规划编制,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水热、电力、通信等各专项规划。

2、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城乡规划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让所有的人了解规划、认识规划、相信规划,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原则,在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规划管理的审批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改进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与水平。

3、加强对《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地学习,强化规划管理,健全督查体制,努力实现规划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转变。

一是加强对《城乡规划法》等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强制性。充实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规划部门管理科学水平。二是加强城乡规划宣传,建立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三是严格按法定程序修改调整规划,定期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评估,加强规划的引导与控制。维护城市规划 4 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四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管。注重严管与疏导相结合,在严格限制条件、严格把关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有利于各方面发展为目的,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五是强化程序性审查,健全督查体制,形成管理部门、联动部门、审核部门、督查部门的联合管理。真正依靠法律权威,运用法律的手段,严格依法地进行规划管理。

4、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性,确保技术规定的执行。树立以城乡规划体现公共政策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规划的技术指标,特别是强制性指标的内容。规范审批图件内容和要求,严格控制建筑日照间距、停车位、绿地率、退后道路红线等指标。严格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建设项目,减少随意性。维护公众的公共利益,保障公众合法权益。做到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在建设现场设立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6.浅谈对工会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六

工会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熟和完善的工会机制,专业高效的工会工作对促进企业凝聚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流动性较大的金融、保险等行业,工会的建设以及各项活动对避免企业人才流失以及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上都有至深至远的影响力。因此,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工会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会面貌以及积极的工会活力,是当前国有企业不断探索的议题。

工会的本质是营造“团结和谐友爱”的职工之家。太平人寿一向注重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在员工的心理、身体健康更是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因此,公司工会举办了各种文体活动,诸如篮球、羽毛球等强身健体、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体育活动,旨在消除员工紧张的工作压力,使得员工有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注重运动以及身体健康的机会和习惯。此外,这些文体活动更有促进员工交流、加强公司凝聚力的作用。对于工作压力大或者存在家庭问题的员工,公司更是推出了员工心理辅导计划项目,这无疑减轻了员工工作的心理压力,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增加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归属感,让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会以及公司的“家”的氛围。

除了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工会工作人员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调动各部门员工参加工会活动的积极性以及配合工会工作人员完成相关工作,比如鼓励有相关特长的员工积极参加公司或者业界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各部门员工组成拉拉队为公司比赛加油打气。工会需要有能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融合和合作,增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

太平人寿的公司经营理念是以“创新”为核心指导,因此,工会的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根据员工所需所想来不断调整工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在公司内部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公司员工在文体活动、福利待遇上的兴趣所在以及真实所需、员工对工会举办的各种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员工对未来工会工作以及活动有哪些期望或者提议。由于工会的工作是服务于公司全体员工,工会需要根据员工的意愿与需要调整工会的服务内容,根据员工的满意度来不断提高工会的工作水平,完善工会管理机制。

7.浅谈对设计管理的认识 篇七

“设计管理”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 那时这个词汇指“管理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1966年, Michael Fair发现了一种新的职位:“设计主管” (Design Manager) , 其职能是确保整个设计项目顺利进行, 并且使得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Peter Gorb (1990) 定义

“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主管对公司内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来帮助公司达到其目标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这点:设计既是目的 (把设计与企业目标相联系) 也是手段 (对解决管理问题做出贡献) 。设计管理既是一种“价值管理” (创造价值) , 也是一种“态度管理” (调整公司的观念) 。

设计管理的成功运作有赖于其属性的几个方面即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社会性。通过这四方面和谐使用, 达到对设计任务的完美整合。

一、设计管理的科学性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出现, 既是设计的需要, 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设计不是艺术家的即兴发挥, 也不应是设计师的个性追求。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 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 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设计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 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资源, 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时设计师的思想意图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而另一方面, 设计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科学规律, 并且与科研、生产、营销等行为的关系愈来愈紧密, 在现代经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了解设计规律和特点的管理, 以及对设计管理的不力, 都会造成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不力。

二、设计管理的系统性

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的最大发挥, 必须对设计部门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不仅指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 还包括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同样, 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 设计系统的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从设计部门的设置情况来看, 常见的有领导直属型、矩阵型、分散融合型、直属矩阵型、卫星型等形式。不同的设置形式反映了设计部门与企业领导的关系、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在开发设计中不同的运作形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管理模式。

设计系统的管理还包括对企业不同机构人员的协调工作, 以及对设计师的管理, 如制定奖励政策、竞争机制等, 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保证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 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举例来说, 如果有某一个设计项目6月1日必须完成, 项目经理可以在知识管理平台上找3位设计师, 要求他们在设计案截止日之前贴出5个设计构想, 如果设计师在期限前完成, 案子就算结束, 如果没有完成, 则系统就会自动举发。

三、设计管理的艺术性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 好的设计是产生好的过程的前提, 而当过程控制达到“美妙”的境界, 设计管理就成了一个艺术行为。不管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 还是客户的角度, 对好的设计品质似乎没有争议。作为核心的“人”是设计师, 作为中心的“事”是设计, 这就是设计管理;文化被作为基础的东西放在了整个系统的最下方, 其用意似乎不言而喻。应该说, 正是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的市场和客户, 进而影响与之相适应的设计, 包括设计师本身。文化成了系统中最顽固的形态, 其特征还表现在它的隐藏性 (更多的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被体验) 、广泛性 (几乎涉及行为的每个部分) 、基础性 (积淀特征决定的作用体现) 。这也成为设计管理指导实践需要完成的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市场和客户位居左右, 大概是因为二者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设计管理的缘故吧。

四、设计管理的社会性

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对人际关系的整合的过程, 设计是以人为本, 管理也一样是以人为中心的, 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 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因而设计管理者常常是从优秀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的, 因为设计师由于多年的训练与职业生涯, 常常具备了非常敏锐的职业感觉, 以及对这种感觉几乎成为本能的实现能力。但是, 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必然成为优秀的设计管理者, 因为作为设计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结构与作为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并不相同。作为设计师, 理解客户要求, 迅速高质提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为设计管理者, 协调各方面资源, 完成最终的设计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这两者并不相同, 后者在设计学校中并不教授, 往往是个人自学实践中得到的。

五、以设计管理的优点作为结语:

1. 有利于促进技术突破和不同领域的合作, 企业社团各方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的敏捷化, 推动技术迅速转化为商品;有利于及时获得市场信息, 设计针对性产品, 由设计改变生活方式, 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

2. 有利于正确引导资源的利用,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的虚拟化, 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关系, 创造出健康的工作氛围。

3. 有利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稳定的设计队伍, 解决人员流动过频的弊端;有利于创造清晰、新颖和具备凝聚力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范乐明《:设计管理辨名》

[2]朱钟炎《:设计管理作为企业产品感觉的导演》

8.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 篇八

摘 要 鉴于目前管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各种不同管理知识相互交融,同时又相互区别,故而本文希望通过对管理学的简单梳理,对其发展性质能有个清晰地认识,对其脉络体系及影响因素能有个基本的思考。

关键词 管理学 文化 科学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推动着管理思想发展,大量的、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经过整理,形成了能够知道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人类在管理理论的指导喜爱,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着管理升级和管理再造活动的展开。

一、管理与管理学定义及理解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过的程。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是经过前人广泛的定义之后给定的一个综合的贯穿管理理论与实践始终的整体意义的概念。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

二、对管理学一些性質的认识

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认识

谈到这里,难免不提及到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一观点上来。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应该是与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管理源自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它是很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大师的经验总结,从而使我们后人能够尽快的学会前人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这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省去了很多时间。

管理的艺术性,正是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之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充分体现一个管理者的决策组织领导能力。这种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担任管理者,无论他是基层领导,还是高层领导。因为同样的管理理论在不同的管理者手中能起到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这就意味着两个管理者在拥有相同的资源的时候,在达到或者实现组织的目标上的程度不同。

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生产力的进步既推动着人们对管理科学性的把握,但它又让人们发现管理越来越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时代的变迁往往是由重大技术的突破为其动力支撑的,从人类开始改进耕地种田、制造武器及改进纺织机械开始,技术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蒸汽机的出现、电的发明、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网络社会的形成,都在不断地促进人们对管理科学性的认识,一方面技术进步的成果作为人们认识管理科学性的工具,使得原本力所不能及的管理问题得到了深刻把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使得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结合程度不断提高,人类对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从怀有“征服自然”的野心开始,后来演变为改造自然,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与自然界共生(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归宿。

3.管理研究的对象不能局限在对特定组织内的管理职能性的研究视野,应当充分考虑与组织外部环境的关系

虽然普遍承认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却往往把管理研究的视野置身于组织这个“黑匣子”,甚至有学者把组织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界定为“经营”而非“管理”的研究范围。罗纳德•科斯在其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仅仅意味着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安排生产要素。

三、深化管理学内容体系时可以重点研究的课题

1.就研究的基本单位而言,管理学与经济学是不是完全表现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最小单位是“组织”,研究方向是探讨组织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关系,而管理学的研究的最大单位是“组织”,其研究方向是探索组织内部的高效运营。一般地说,经济学更关注市场价格,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管理学更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重点研究如何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2.全球化背景对管理学研究的影响。这一方面,国内管理学者比国外管理学者研究显得更为狭窄,包括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管理学教材也并没有以较大篇幅来进行论述,而象斯蒂芬P•罗宾斯、詹姆斯•斯通纳、加雷思•琼斯等学者的最新管理学著作中都特别重视研究全球化对传统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21世纪的管理者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的位置,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国界去考虑如何造就竞争优势。

3.信息化时代对管理产生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时空概念正在发生改变,“地球村”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但他们都发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为有效的管理提供了必备的信息。信息时代的到来,业务流程的再造(BPR)、电子商务(EC)已经成为一种被社会广泛采用的管理创新模式,而且,我们还发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构设计、领导方法、控制手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4.文化因素对管理范式的影响。相对于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硬性”管理而言,一种“软性”管理因素越来越受到管理学界的注意。组织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某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行为范式。这种组织文化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被传授给未来的组织成员,从而成为人们感觉、思考、理解相应问题的模式。沿着组织文化这一线索展开的管理学研究热点包括:文化多元化、管理伦理等。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2]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奇.管理学(第9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3.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1997.4.

9.浅谈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与体会 篇九

在本学期短短几周时间的学习中,我对化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绿色化学”这一概念又有了新的的了解。学完课程后我也有很多感慨与体会。

学完这门课程后我知道,“绿色化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用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友好。后经各方面的努力,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传播。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涉及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业、农业、新能源,还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绿色化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 “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绿色化学作为一门前端且实用的科学,它的主要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而每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上都充满着探索与进步,由于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合成出未知性质的化合物,只有通过经过长期应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质,这时新物质可能已经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 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多年前开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以1993年为例,美国仅按365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30亿磅。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 埋放。环保监测、达标,事故责任赔偿等费用。1992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7000亿美元。1996年美国Dupont公司的化学 品销售总额为180亿美元。环保费用为10亿美元。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费用。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 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挑战,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因此,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从反应原料、反应条件、转化方法或开发绿色产品等角度进行研究,打破传统的化学反应,设计新的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包括:(1)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利用可再生资源;(3)新型催化剂的开发研究;(4)不同反应介质的研究;(5)寻找新的转化方法;(6)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化学产品。

绿色化学是用化学去预防污染,是设计研究没有或仅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它是在始端就采用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使过程和终端均有零排放或零污染。从根本上区别于那些通过“三废”处理与利用来治理污染的化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追求“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它需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化学始终,使化学在设计、合成、分析等每一个环节都应与环境的相容无害。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突飞猛进的经济的增长为环境留下了巨大的伤疤。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化学科学在环境的保护、监测与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化学研究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我们环境保护、防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环境化研究的环境分析、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内容,在我们环境治理、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化学的发展更是为环境化学科学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伴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环境化学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监测,大气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污染评价与防止对策,水体中复合污染及土壤多介质污染机制研究,有毒化学品生态效应及危险性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筛选,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技术等诸多领域,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分支学科都面临着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依靠绿色化学科学去完成。

不得不承认,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10.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篇十

9月,我有幸参加了市局举办的拟晋中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随后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远程的集中培训,这期间,听到了很多来自一线的专家和教师的讲座。在他(她)们的演讲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其人格魅力!也能从他(她)们的经历中,感悟良多!可以说,此次培训,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21日下午,是市第一中学雷飞老师的讲座,我认真聆听了她的讲座,她的这次演讲的主题是“班主任管理工作”。虽然,我是刚刚接触到班任管理工作,但从事教育工作,班主任是一个锻炼人的岗位,也是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职位。因此,我特别关心,雷老师是如何处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

雷老师,以她的工作经验为例,向大家娓娓道来,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服务着,平平凡凡的工作、踏踏实实的教学成了她的全部生活。她将班主任分为五个类型:有性情型的,有管家型的,有兄弟型的,还有领导型的班主任,对每种类型分别做了解析。并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通过很多鲜活的例子,我对班任管理有如下的感悟!

一、做一个有真“爱”的班主任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会有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只有当班主任你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时时刻刻想着学生,学生才有你这个老师。爱得深、切、诚,才能唤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洗涤他们心底的沉淀和污秽。当然,这种爱又有非常具体、艰巨的过程,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爱不是姑息迁就、没有尺度,而是宽严适度、严爱统一、严中注爱、爱中深严。实践证明,严师出高徒,爱能化解一切。春雨润无声,爱在不言中。

二、做一个有远见的班主任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养、熏陶不尽相同,各方面存在差异,如性格、兴趣、意志、情感和动机各显示其独特的个性。可以广泛接触孩子,采取个别谈心、班队会、演讲会、小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显示其“才华”,发挥一“技”之长,并适时加以鼓励与指导,有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有时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有个会心的微笑。这些,也许成功就孕育在里面,将来的作家、科学家、发明家也许从此诞生了。

三、做一个有情有义的班主任

现在的孩子都表现的比较早熟,他们有的过早表现出了很多不好的神经症状:厌倦学习、对抗行为、嫉妒行为、破坏性行为等,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的来自老师和同学,有的是因为家庭关系的重大变异,有的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有的因为和同学间关系不融洽,还有是的因为心理缺陷等。总之,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思维、心理,导致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一定要找的问题症结之处,对症下药。可以个人谈话,也可通过开主题班会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们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阳春三月,也有风暴、霜冻。困难、挫折、不幸都是暂时的,也许还是成功的加速剂,前进道路上列车的润滑油,你得感谢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生的财富。培养孩子们从小有抗挫折能力,有克服困难的经验。

四、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生活,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可是怎样的批评才能让学生虚心接受呢?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她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着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孩子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一点信任和温情,他也是知道回报的。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要注意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要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事务,有得力的班干部,才会有优秀的班集体。认识到班主任的工作是容不得半点偏见的,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与动力,我们应该放下架子,巧妙地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多渠道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对孩子精神世界的理解能力。一个强有力的班级,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班主任要利用集体的合力,教会孩子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变他律为自律,从而达到自主管理。让他们在班集体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孩子的心,好比是一团火,又好似一湾水。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利用班主任、班集体、家庭和孩子自身的力量来精心点燃这团火,来耐心引导这湾水,让它顺利流向未来。

最后,老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以心换心,是师亦友。我们对待自己的学生就要充满关心,耐心和爱心。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他的学习,更要关心他的思想,我们可以以聊天的方式走入他们的生活、学习,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缺点。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地询问并给予帮助,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在注视着自己、关心自己。班主任要做一个尊重理解学生、能与学生沟通、幽默的教师。在工作中要体现人情味,人情味就是阳光的味道。我们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这种阳光的味道是不可少的。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责任心,二是爱心。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去做事。在工作中,我们做班主任的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有“阳光的味道”。

11.浅谈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 尊重;班主任管理;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要管理好农村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农村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现在农村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是少部分学生如果管理不好,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农村条件差,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而现在的农村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带,由于娇惯,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好学习成绩做严师是不够的,还要抓好生活做慈母。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精深的爱,它像阳光一样,洒向大地上每一个角落。喜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是班主任狭隘教育观的表现。当然,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诚的爱心,就会发现,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之处,也有许多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在学生人生成长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班主任则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班主任是他们走向理想之路的引路人。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与他平等对话,伴他成长的引路者,解惑人。

尊重、关心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曾经有人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作是“师道尊严”的体现。有的班主任认为,老师和学生是永远不能划等号的,我要你怎样你就怎样。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处在对立状态,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要尊重、关心学生,积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用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正如古代教育家所言“亲其师,信其道”。

12.浅谈对医院管理会计的认识 篇十二

医院是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 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而面对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的事实,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 决策者认准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唯一途径。医院纷纷进行了深化内部改革, 营造适应竞争的内部环境。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卫生体制改革各项要求, 促进了医院在机构、人事制度、内部分配、后勤社会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医院内部改革所有的措施都是围绕着提高效益, 促进医院发展, 而评价每项改革效益都有投入-产出的综合核算问题, 其最好的工具就是管理会计。因为在改革措施实施前要进行效益预测, 在实施中要进行效益跟踪测算, 在实施后要进行效益评价,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远远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 也完成不了整个过程。因此, 医院设立管理会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现在:

1. 为医院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管理学认为,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 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管理者不仅需要单位的会计系统能在事后提供财务核算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能为未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管理会计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 通过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专门方法, 对医院仪器、设备的购建与更新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经济评价, 满足医院领导和责任单位决策及协调的需要。

2. 有利于医院改善运营状况。

为切实加强医院管理, 改善经营, 实现医院发展目标, 必须对医院整个经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 将反映计划执行过程与决策过程的实际数据, 同体现医院经营目标的预算、标准和定额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考核。利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建立完备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系统, 推行科主任领导下的管理目标责任制, 进行全面的业绩考评。

3. 为准确评价医院绩效提供依据。

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 可以是整个医院, 也可以是各责任单位, 时间跨度可以灵活选择。医院引用管理会计, 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 核算经济指标, 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床位周转率和医疗服务收益率等, 为准确评价医院绩效提供依据。因此, 设立管理会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朝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引导财务管理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医院管理会计制度通过组织、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等手段, 帮助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重要的经济指标, 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 制定计划, 提出措施, 并通过比较、评价, 寻找薄弱环节, 促进医院的发展。随着医院科学管理的加强, 特别是卫生改革的深入, 迫切需要医院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以满足现代医院科学管理的要求。目前, 还有部分医院在财务岗位设置上, 依然只有会计岗位, 很少有财务管理岗位, 医院财务科仅能发挥会计职能。

我国医院逐步实行了医院与科室、部门之间的两级核算, 并建立了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和一系列的核算制度, 增强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以经营管理为手段, 促进医院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解决“看病贵”问题, 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此可见, 管理会计已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被广大医院管理者运用, 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不能替代的。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医院各级各类管理者提供客观、科学、实用内部会计信息及分析意见;二是以现代管理会计核算方式、技术方法及其实施过程, 积极参与医院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是以“管理”的形式, 促进“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是推动医院实现科学化经营, 合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以特定的组织形式, 运用预测、决策、分析、评估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 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各种科学、优选的决策方案, 并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控制、及时反馈、科学修正, 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 现代医院管理会计, 使会计职能上升到综合管理的高度, 是从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上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经济越发展, 管理会计越重要。

三、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会计理论未能纳入医院管理知识体系。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 目前虽然在高校设有课程, 但对大多数未入过高校的会计人员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更不用说各级来自临床的医院领导。财务会计由于认知度高, 且由医院一把手直接负责, 大多数对于医院领导的管理知识培训都会把它作为必修课, 使其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而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被忽略, 虽然其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在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管理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还是很少纳入医院管理知识的培训中, 从而也就很难得到对其不甚了解的医院领导的重视。

2. 医院的管理会计核算手段落后。

我国医院会计核算虽然大多引用了电算化技术, 但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和利用效率较低, 多处于事后记账的初级水平, 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管理会计能力。而且现阶段我国医院引用的电算化软件大多是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的, 同时在医院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进行综合运用的会计人员也不是很多, 管理会计的运用往往只能手工核算, 这也影响到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3. 医院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医院的决策者一般对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医院的财会人员相对医务人员来说很少有出去进修学习、加强业务交流的机会, 导致医院财会人员观念陈旧, 管理会计知识缺乏、应用水平不高。大多数医院的财会人员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 且分析能力差, 很难将有效信息运用到医院的管理决策中去。还有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这也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四、医院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1. 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应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矛盾问题。由于医院管理会计是从医院本身管理的需要出发, 为医院管理者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提供主要依据, 所以必须大量吸收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 使管理会计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 不仅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的新理论、新方法, 还应总结和完善我国以往行之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2. 医院要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就必须加强制度化管理。

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与财务会计部门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为防止机构繁多, 便于协调工作, 组建的医院管理会计科可与财务科合署办公。但管理会计科必须配备计算机与财务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并由院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以便考核评价单位管理会计的工作业绩。

3. 增强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

管理会计并非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医院是否设立管理会计, 往往取决于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管理会计对医院经营管理能产生多大的促进促进作用, 也要看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要争取医院领导重视, 管理会计必须通过比较, 将其有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因此, 应定期对医院管理者进行培训, 增强其运用管理会计进行管理的意识。领导重视了, 才能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确保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实施。

4. 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管理会计人员必须要用统筹管理的概念, 要有广域的储备, 才能实现对医院发展和经营方向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来体现的。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应了解心理、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一是可以从医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训专业管理会计人员, 通过参加相关培训, 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 为推行医院管理会计打下坚实基础。

5. 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

要创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 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 如进行医疗业务本量利分析分析、医疗设备投资回报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无形资产管理等。管理会计必须按时提交分析报表、专题报告、项目预测分析、评价、建议等等。应该列席医院发展管理的各方面的会议。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合理性分析。针对近几年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回顾和再评价, 对银行信贷投资效益进行分析, 对今后医院基本建设立项进行评估论证。二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通过对各科室实际人员费用及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并制订出合理的消耗指标。三是物资采购预测和决策分析。医院每年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资金额巨大, 管理会计要事前做好预测分析工作, 制订资金使用计划, 有效地避免任何盲目的设备采购和药品库存积压等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庆年.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8 (12)

[2]王毅, 冯筠.强化医院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09 (14)

13.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篇十三

推理与证明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过程.推理与证明思想不仅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多处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许多学科中的伟大猜想及定理的产生都源于合情推理;高中生本身的学习生活阅历中也有很多合情推理的实例.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互补性,初步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科学,更是归纳的科学,类比的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奠定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形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人们习惯于把数学看成是演绎科学、研究结构的科学,主要是由于人们习惯上从数学研究的结果来看数学的本质特征.然而,结果并不能反映数学的全貌,组成数学整体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数学研究的过程,一个“思维的实验过程”.波利亚认为:“数学有两个侧面,由欧几里德方法提出来的数学看来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为了还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的科学,更是推理的科学

14.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篇十四

摘要:常常会听到有人问:艺术是什么?客观的说,艺术是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广泛:一幅画,一段音乐,一尊雕塑,一座建筑······甚至一盘菜肴,一段优美的文字也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艺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感受,可是它又高于生活。

关键字:艺术

社会

审美

感情

艺是指工艺,术是指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事物生动再现,包括真善美,假恶丑。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它所研究的是情感和审美,且最终回到审美。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艺术必须最终得到多数人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所以说,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具体来说,可大可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园林建筑。其种类纷繁、科目众多,涉及到我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我们欣赏的影视剧是一种艺术,书法、绘画、摄影是一种艺术,音乐、歌唱、舞蹈是一种艺术,纹身、美容、美体是一种艺术,甚至一盘佳肴、美羹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几乎充斥在我们身边每一个角落。

美国抽象绘画大师波洛克说:“艺术是表现内在世界”。保罗克利曾说:“艺术不是反应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而是要把那些看不到的事物创造出来”。昆斯曾今这样打过这样的比喻来说明艺术是什么,“如果森林中倒下一棵树,那么也没有人听到此事,会有什么声音吗?那就是艺术与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果艺术不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它还存在吗?”他们对艺术的理解都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最终用具体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其中附加了我们个人的情感,这就是艺术。

艺术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社会是艺术表现的素材,则艺术是表现社会的现状。所以就有很多人会说,看一个人的绘画艺术作品,并不是看他画了什么,更多是看他怎么表达的,以及他在艺术中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创作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精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人们的思想从腐朽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人们更加注重人性,更加看重人的作用。达芬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幅传世佳作,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

《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人间喜剧》(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巴尔扎克小说集)中最有名的两篇小说。前者创作于1833年,后者成书于1834—1835年。前者描绘的是法国外省生活场景,后者表现的是巴黎的社会生活。《欧叶妮·葛朗台》是一场爱情悲剧,《高老头》则是一出家庭悲剧。他把这样两个普普通通、生活中常见的悲剧置放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从而对发生这种悲剧的历史背景,即法国大革命之后直至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兰西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精确而又细致的描绘,为我们勾勒出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之下的、从巴黎到外省广阔而又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如此一来,这种本来可以说是极平常的生活悲剧便不仅包含了深刻而又丰富的时代内容和社会意义,其故事也具有了独到的艺术风采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具有艺术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即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欧也妮·葛郎台》通过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家庭关系和当时社会的丑陋。这样真实的艺术形象不但再现了客观世界现象的真实面,而且还揭示了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使艺术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明。

在艺术的创作和艺术的欣赏中,更为突出的表现出了艺术又一重要特点——情感。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它最深刻不过地揭示出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一切真正的艺术作品,无不是作者真实情感的产物。真正的艺术品是不可欺世的,真正的艺术品是艺术家充分的表现自己艺术追求的结晶,它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给人带来的启迪也是永恒的。

15.浅谈对科研管理中一些问题的认识 篇十五

一、确立课题制

课题制是指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 确立科学研究课题, 并以课题为中心, 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课题制以课题和人才为中心, 突破了单位、专业的制约, 可以对优势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集成, 把过去的只见项目不见人变成如今的以人为本, 课题负责人可以跨单位、跨部门, 不拘一格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 有利于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 有利于实现重点突破。事实证明, 它对提高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 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引导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 是成功有效的, 它代表着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研究所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加快科研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 积极推进课题制。要从有利于科研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科研管理提高效率、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有利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出发, 制定实施课题制的各项配套政策, 确定课题制实施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 建立顺利实施课题制的科研管理模式, 为课题制的实施提供组织、政策和资金保证。

二、科研管理队伍

目前, 我们的科研管理队伍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在现有科研管理队伍中自然成长起来的, 另一类是由科研岗位转到科研管理工作中。他们的管理能力大都从工作经验中逐步培养积累而成, 真正受过科研管理专业培训的人员极少。由于科研管理在各单位都处于不被认可的"专业"学科, 学科基础薄弱, 这方面的研究还处探索阶段。但随着科研管理专业化趋向的加深, 研究科研管理规律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慕孙就此曾指出:“科研管理不是一种容易稳定人心的职业, 但责任很重, 包括通过自己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策的了解进行判断, 从而形成决策的见解;课题的立项、主要人员的选择、经费的分配, 以及组织、协调、跟踪和评判。作为管理人员, 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中必须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苦干加巧干, 这是科研管理人员个人品行修养的重要方面, 也是素质要求的一个方面。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人格修养的充分结合, 是对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最根本要求。”

(一) 熟悉研究工作,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科研管理者要有专业知识, 对科研工作有真实的体验。这已经成为现代科研的发展趋势。没有专业知识, 管理就会纸上谈兵, 脱离实际, 不得要领。科研的深厚功底是科研管理工作完成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现代科研管理者要有专业研究领域、有从事科研的经历和对学科或科研动态的知识积累等等。

科学的研究、规划、管理工作需要的是一批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系统, 具有直接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 才能抓住管理工作的要领, 对科研有全方位认识, 进行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而目前, 在许多科研管理工作部门, 有些从事管理的人员没有科研能力, 甚至不了解科研工作, 完全用行政手段 (命令、指示、规定) 管理科研工作。运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见效快、时效性强, 但也容易形成长官意志, 且只能在权力管辖的范围内起短期作用。事实上, 科学研究的规律与行政管理的规律有很大的差别, 它们在工作方法、工作过程有自己的特点, 而这些又是许多不熟悉科研工作的管理人员所不能想象的。比如, 在制订工作计划时, 有些管理人员往往是定数字, 定时间, 定任务, 追求工作的连续性, 而对于科研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考虑的不多。科研人员则是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进展, 根据现有材料进行规划, 有时工作的进度会很快, 而有时在需要积累时, 需要查证时, 甚至耗时颇多, 经常短期内没有直接可见的成果可以提供, 其成果的不定性是很强的。这客观上造成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不和谐, 有时还会对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所以, 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有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 必要时, 可以直接投入其中, 摸索出科研工作的一般规律, 进一步对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趋势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二) 培养实际管理能力, 工作以管理为主

管理人员要懂得科研, 但他必竟不是研究人员, 工作的中心还是要围绕着管理而进行。在有研究能力的基础了, 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实际管理能力。这个能力包括:统筹规划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协调组织的能力, 决策控制的能力。科研管理不能因为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而放弃管理的职能, 应该说,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行政手段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与实际的管理能力是任何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是与科学研究工作的特殊性分不开的。

三、科研档案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是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 无论是项目管理、制度管理, 还是流程管理、手段管理等, 都与档案管理紧密联系。科研档案作为科研工作的历史记录, 具有较高的文献分析研究价值。依据档案记载, 我们可以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使管理工作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 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从静态管理来看, 文档的储存、积累、整理、查阅、审核, 直至销毁, 都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 个人是无权变动的, 这就维护了管理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从动态管理来看, 科研文档需要不断得到补充, 保持其系统完整性。文档的存储是项目、制度、流程、手段更新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社会中, 长期积累的文档信息是重要的管理资源。文档信息资源短缺, 文档管理工作薄弱, 科研管理的历史记录残缺不全不真, 管理工作则会陷入困境;文档管理信息充足, 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科研档案管理是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 在归档管理工作上体现, 从人员组织上保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 制定科研档案管理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 扭转目前文档管理的薄弱状况, 是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档案管理的基础打得好, 就能够顺利实现从传统管理手段向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转变, 把科研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 更有效地为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跃进.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16.浅谈对后进生的认识与尊重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62-01

大多数教师在谈到好学生时眉飞色舞,而说起差生时却忧心忡忡。这可能是所有老师的共性,也是教育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这里面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笔者通过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以下几条经验,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认识,点燃希望

所谓的后进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道德品质差,二是学习成绩差。对待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坚信教育的力量。教师要像医生看病一样,耐心地寻找病源,对症下药,给他们无私的关爱,树立他们的自尊心,点燃心灵的希望之火。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风格可以说各有千秋,但是“爱”却是永恒的主题。而对于后进生的爱,更如同炎炎烈日下的一眼清泉,饮之沁人心脾;又如冬末夏初的拂面春风,安抚人情冷漠;更如苍茫大漠中的一抹绿色,唤醒无限希冀。其次,教师要相信后进生的可教育性,教师要想法挖掘后进生存在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一步步将他们引入正轨。相信经过教师的努力,总有一些“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的。

二、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很多老师会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也”,因而对他们不屑一顾,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实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爱、信任和尊重,否则他们可能会自暴自弃,走向极端,成为真正的顽石。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孩子倾注爱心,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做到不讨厌、不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中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尊重后进生人格的前提下,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孩子,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赞赏鼓励,激发上进

在一些教师眼里,后进生常常被冷落、被遗忘,因而,这些孩子会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所以不思进取。因此,教师对待后进生千万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善于发现他们身上涌现出的“亮点”,比如: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一次精彩的课堂发言、一篇有进步的习作、一次积极主动的劳动等等,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同学中加以赞赏和宣扬,使之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这样,他们的k处一经展示,就会改变自身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这时,教师再适当给以精神奖励并委以重任,如“精神文明小队长”、“红旗小组长”等,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并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积极性有了,成绩也提高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四、团结互助,树立自信心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品德的熔炉,也是他们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因而必须使后进生融进班集体,同全体同学一起前进,绝对不能使班级四分五裂,搞帮派、拉团伙。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班级的集体力量,使后进生置身于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为此,应多组织一些诸如“手拉手”、“一帮一”等有针对性的活动,使优生和后进生结成对子,在优生的带动和辅导下,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品德修养。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朗读比赛、才艺舞台、游戏抢答等,让后进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克服自卑心理,不再另立山头,增强了一定要进步的自信心。

17.浅谈我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与认识 篇十七

一个新的理念和观点在提出之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才可以进行下去。最近有幸在网上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具体案例。现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以下反思。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有效课堂教学到底为何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样的解释:“有效课堂之所以有效可以分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具体解释为,班有效即指教师能有效地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课有效即指教师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让课与课彼此连续并完整;时有效即指教师将这些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在每一课所规定的统一的单位时间内进行。”我觉得该论断很有道理。

有效课堂最主要的是高效性。当然是指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学段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自然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讲解的再多,学生什么都不知道,遇到同样的问题不会或者不会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视为无效。因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至关重要。

课堂要想做到高效必须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1、课堂中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每个老师对于同学们都抱有一定的期望,那需要通过老师的态度,语言行为来呈现给学生,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和鼓舞,表扬与激励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更加的信赖老师,及时的给出对学习内容的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同学们主体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心情带进课堂。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作业情况不好,进教室,训一顿,再上课。这时候,自己是出气,同学们也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回答错,成了我们的炮灰。相反,我们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同学们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也比较好。

2、要永远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的学习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即自主学习部分。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在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学生在思考时,老师不厌其烦的给学生提醒,要这样那样做等等,如果学

生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惘然猜测。因此,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的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何为高效,此时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容量多少,关键是孩子学了多少。

其次,给学生们讨论交流的机会。即小组合作环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乏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将文章的中心问题呈现出来以后,少数尖子生掌握大局,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四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生帮生解决的问题,就不用老师大张旗鼓的代劳了,重要的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再次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课堂上,我们讲得越多,分析越透,孩子们主动思考的就越少,让孩子们充当老师的作用,将课堂的内容分散给个小组,最后由他们来呈现本科的学习要点,如果有缺失的部分,老师再给予指导和补充,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并且是主动参与了本节课的研讨。他们不会忘记,并且对其他的课文会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于提高阅读和组织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当堂小测也非常重要。讲的时间占去了做的时间,做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作业成了课外作业,这样加重我们同学负担,降低课堂效果。实践表明,把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当堂做,当堂练,通过我们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在每堂课中把讲的时间压缩下来,保证同学们书面作业时间,效率自然会提高。我认为想要创造有效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将课堂环节安排清楚,每个环节要完成的目标明确,让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高效是关键。课前备课要充分了解我们同学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同学所存在学习差异,精心设计妥善处理每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在课堂上,根据我们同学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预案,不提无效问题,进行重复讲解。

2、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教室都有电脑及实物投影等新式武器,我们要合理运用教学设施,教学中需要出示、演示、操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学具

等,有效缩短同学们理解时间,给学生更直观的表象,提高教学效率。

3、精心设计各种练习环节。布置作业要精心巧妙。机械的抄写作业,学生能掌握的就没有必要重复抄写。课后作业设计要新颖,富有启发思考性,让同学们通过独立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有难度题可在课堂上进行适当讲解,再让同学们进行练习。

4、想要做到在实践中提升,教师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授课之后,要对自己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和反思,看看是否达成了预定的目标,课堂是否做到高效。在此过程中,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如果不断的提升自己,积极的参与研究,就能很好的改变课堂教学的弊端,发扬课堂教学的利。只有将有效课堂教学形式做一番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得“有效”,更好的进步;这也让国家的教育能得以更好的普及与提高。让学生和老师在快乐中教和学,课堂做到既有效又高效,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我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和做法

发布者:林向前 发布时间: 2011-12-4 20:13:

43自主有效课堂是一种具有灵动的课堂,所谓灵动的课堂,就是学生必须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核心内容: 看学生有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思想,并创造性的落实。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相应对策:

基本框架结构是:学生主体,小组合作,自主参与;教师主导,双边互动。鼓励教师在这一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打造高效率的个性化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启迪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把潜在的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

2、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课本是教学载体。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就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深钻教材,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只有这样,在应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持久的学习欲望。有效课堂的阵地是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考及活动。但是如果一节课老师问的太多,太琐碎,看似把问题分解引导,实则割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牵着走,没有自主思索时间,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没了精髓。老师应抓住有效问题,把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讲透。问题设计不要太简单或太难,要符合学生学情,配合教学进度,做到灵活多样。讨论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化,无讨论

价值的最好不予讨论,教师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提出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还要善于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矛盾性的问题。

①、探究性问题。要让学生探究知识产生发现的过程,诸如科学学科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公式的推导等问题。

②、开放性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诸如化学学科中的一题多解,化学学科中的体会与感受(即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③、矛盾性问题。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矛盾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欲动的心理。

3、预设课堂‘留白’。鼓励自主探究

要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敢于去放手,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只有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地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学分为课前粗学、课堂精学、课后再学三个部分,其中最精彩的是课堂精学。在课堂上,一般给予学生十五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感悟、去发现、去创新。自学后,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对存在的问题教师从旁点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建成后,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副组长、监督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担其任,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②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逐步将合作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③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指导、管理合作学习的能力

其一要求教师具备调控、引导技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大增,作为教师必须精心考虑、周密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引导的水平。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指导、学法指导、组间调控。首先,在准备课时,教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再次,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其二要求教师把握管理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老师要意识到对学生指导和协助的必要性,对课堂给予足够的管理和监控。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其三教师要善察学生合作需要。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其四教师注重自身参与。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又要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5、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增强学生自信

上一篇: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下一篇: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