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精选14篇)
1.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一
使用新部编初一语文教材的几点体会 扶风初中
李列荣
*** 关键词:新部编教材
初一语文
教学体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合,自然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并在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帮助学生尽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教给学生理解、表达、交换,读、说、写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和理解研究其它学科打好基础。
人文性的特点:从传统观念来看就是通过语文学习,正人品、开智慧、有礼义、讲道德,在现在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最能体现我们的名族历史、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学好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当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你就并不代表你自己,你的素质代表整个中国的国民素质,如果你连母语也讲不好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语文素质的要求
A、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字词句”的掌握和“读说写”的基本功训练,把学生培养成能迅速而又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理解和处理信息,进而传递自己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并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习惯。
B语文人文性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迎接挑战,具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人文素质和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部编语文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地编写原则,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重塑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是教师知识面更广阔,专业知识更丰富,并且向专业化发展。
四、新课改对语文课堂的要求。以教材为主,遵循课程标准,不但要进行教学内容地改革,而且要药尊重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处理好“教 ”与“学”的关系,寓教于学,寓学于教,教学相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师生产生共振,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教一个学生,要让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教一班学生,要让一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后进生的提高,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在继承上创新,在创新上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新部编教材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构造由脚肚子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少一两句多以勤”的教材要求,“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就是要合理调整“习题、读书、思考、练笔”在日常教学中的比例,突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再多读多思勤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这种少做题,是相对的少,而不是绝对的少。
俗话说:“一定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我想,这里所说的少做题,应该是,不能让题海替代了读书、思考、练笔,应该是在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的基础上,再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而不是绝对的少做题。
六、新教材对阅读与写作的要求。新部编语文教材,重点突出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培养一般性文字和应用查字典的能力,设计了“三位一体”
2.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二
一、与老教材相比较, 新教材的优越性
1. 立足市场需求, 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 强调对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P76第五章数列, 教材通过用围棋子排“T”字小游戏引出了数列的概念,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列的序号与项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有关概念。通过用积木垒楼梯的游戏, 借助楼梯高度的阶差抽象出等差数列模型, 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通过求积木的块数的倒序相加法推导出前n项和公式, 并针对这些基本量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在国际象棋棋盘的方格内放麦粒的故事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 给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通过错位相减推导出前n项和的公式, 并针对这些基本量进行技能训练。而老教材引用的例子平铺直叙, 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给学生的启发性也不强。特别是数列的应用, 举个例子, P148例4:一对夫妇为了给独生子支付将来上大学费用, 从婴儿出生, 每年孩子的生日都要到银行储蓄一笔钱。设上大学四年费用需要10万元, 银行储蓄利息为年息2.25%, 每年按富利计算, 为使孩子到18岁上大学时, 本利和共有10万元, 问他们每年存多少钱?在实际的教学中, 无论教师怎么分析、讲解, 学生都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 掌握其解题技巧, 在处理习题时仍不能理解其题意, 准确的做出。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删掉, 只是在P88等比数列这节内容中举了个简单的一个例子, 例3:某种电子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 经过三次降价, 单价由原来的174元降到58元, 这种产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大约是多少? (精确到1%) 相对要简单的多, 学生读完题之后, 就很容易地据题意列出式子进行求解。
2. 多种多样饶有兴趣的选修内容, 展示了初等数学和现代数学的崭新风貌。
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有“阅读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都很乐意去读并且做跟随的小题, 不用老师说学生就去读, 去实践。P67小欧拉改羊圈问题, 学生们就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自习课上不断的讨论, 且提出好多新颖的问题:篱笆长固定和不固定时, 分别如何建羊圈?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增长了学生的能力。
3. 版式设计图文并茂,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新教材在体例设计上表现出开放的特点, 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等, 为学生开阔思维, 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提供丰富的空间。而老教材在体例设计上灵活性不强、版式不新颖, 不能引起学生的趣味性。
二、与普通高中教材相比较, 新教材在某些知识点处理上的不足
第一册P47有“一般地, 对于函数y=f (x) 在给定区间上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值x1, x2, 当△y/△x>0时, 那么就说函数y=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当△y/△x<0时, 那么就说, 函数y=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概念, 并不能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 也不会在脑海中有“形”的概念。在处理具体问题时, △y/△x还是△x/△y, 学生易混淆, 由此我发现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其涵义。教材中增函数、减函数定义没有真正体现出它们的等价说法:增函数是在给定的区间上随着自变量的增大 (减小) 而增大 (减小) ;减函数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 (减小) 而减小 (增大) 。普高教材中增函数、减函数定义却能更好的使学生把握好“数形结合”思想, 普高教材中增函数 (减函数) 定义:对任意x1, x2∈[`a, b], 如果当x1
总之, 我们应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大做强出发, 本着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来审视教材,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数学教材内容就会不断革新, 且日臻完善, 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也就会继往开来, 蓬勃发展。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较在很多方面有其先进性, 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教材在个别知识点的处理较普高教材有所不足。
关键词:新教材,优越性,不足
参考文献
[1]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数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7) .
3.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三
一、要抓住“一个中心”即基本价值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根据有关德育理论重视尊重、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基础,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这种基本价值观的培养,始终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育内容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体现,成为统整各年级教学内容,确定各年级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教育主题。围绕这个中心,各年级教学内容分别确定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其中,统整七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统整八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交往、合作、权利、义务”,统整九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责任、参与、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围绕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组织好课堂教学。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基本价值目标。
二、明确各年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据此应该确定的教育主题
各年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据此应该确定的教育主题是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两个基点。教师的教学要想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生活,就必须准确把握这两个基点。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新起点上憧憬未来。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确定的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八年级是学生的青春期过渡的主要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各种心理矛盾,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确定的教育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做尊重法律的公民”。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是升普通高中,还是升职业学校?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如何更好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他们明确责任与使命,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选择希望人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确定的教育主题是“承担责任,参与社会生活,迎接希望明天”。教师只有明确这两个基点,做到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正确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之间的关系
“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就教材体系的构建而言。教材体系的构建是既体现综合又有整体感,形散神聚,杂而不乱。其基本点是:立足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心路历程),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终身信守的价值取向(基本价值目标),分年级组织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内容结构。
就教学内容的安排而言。整套教材始终围绕着“基本价值目标(一个中心)”的实现,根据学生现实的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来安排教材内容序列,同时结合初中学生不同学段的主要问题,确定各年级的教育主题,为解决教育主题而安排教学内容。
就教材内容的编写而言。整套教材也始终围绕“基本价值目标(一个中心)”的实现,依据学生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统一的特点来编写。可以说,初中思想品德整套新教材的编写较好地表现为逻辑性、系统性与针对性、问题性的有机结合。
教师只有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新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教材。
以上是我个人在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进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仅代表个人看法,未必正确,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
4.使用硬盘播出的几点体会 篇四
------------------------------
时间:2003-3-21 11:34:12 来源:依马狮网 作者:闫晓阳 河南电视台播出部 阅读141次
2001年河南电视台1、2、3套节目全部实现了硬盘数字化播出,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播出的工作效率、信号质量和安全性,代表着河南电视台在电视播出系统全面由模拟转数字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河南电视台播出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硬盘播出的优点:(1)由于硬盘播出时需要先上载后播出,很多工作可以提前进行,提前堵漏,可以有效地杜绝许多过去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播出事故。同时硬盘播出采用的是主备两套系统,因此从技术保障上比过去也提高了一倍。(2)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紧张度。由于录入工作可以提前进行,而且多台录像机可以同时上载,因此,录入人员一人可管多台录像机,可以只上白天的行政班,不用起早贪黑,同时如果录错了也不用紧张,重录一遍就行了。播出系统都是双备份,也比较安全。(3)节约投资。特别是对多频道系统而言其经济效益更为明显。而且日后的维护费用很低。(4)播出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广告和电视剧里插广告,过去是每天都要进行磁带复制编辑,现在我们可以把广告素材录在硬盘里,每天只需对播出的节目进行非线性编辑和组合就可以了。(5)资源共享。对于多频道共播一个节目时,过去的做法是要复制多盘磁带,或者是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播出。而现在就非常方便,只需要录一个素材,多个频道可以在任意时刻或者同一时刻共享播出。(6)便于业务扩充和联网。比如说可以进行视频点播和网上直播业务的扩充。未来和总编室大的数据库联网,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播出。目前我们是和都市频道的新闻制作网相连,实现新闻素材的上传。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我们总结了使用硬盘播出的几点注意事项,供兄弟台参考:
1.安全可靠性。我们认为要重视安全可靠性,硬件部分一定要选用高质量的设备,对主要设备如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播出控制机都要进行热备份。否则将出现多频道停播的严重事故。
2.数据库服务器。在我们使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数据库的问题不下3、4起。但是数据库服务器本身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问题都出在两台数据库服务器的实时镜像软件上。往往在开关机时稍有不慎就发生数据库打不开的现象,对此我们已摸索出一套解决的办法:(1)尽量少开关机,一般可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开关机时一定要有专门人员进行。(2)在主备数据库服务器本级上各增加一数据盘,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定时数据备份或定期手动备份,这样即使出现了问题,还有两个本地数据库可用,不会影响到播出和上载。
3.在软件方面,我们为了防止操作系统遭破坏和预防病毒,采用了:(1)用相同机器“硬盘克隆”的办法(但须把硬盘拆下,比较麻烦,而且还必须记住原机器的配置)。(2)利用Ghost软件将系统盘的所在分区制作成镜像文件,一旦出现操作系统问题,可利用镜像文件在几分钟内将系统恢复。
5.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五
管好用好办公经费,提高办公经费的使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单位的重要内容。办公室作为经费管理的主要部门,应牢固树立“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化管理,厉行节约,加强财务核算,加强审核监督,有效地控制日常经费支出的增长,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佳效能。
一、抓好宣传发动,强化厉行节约教育
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工作,是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单位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综合部作为经费的管理部门,一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重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文化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宣传阐释相关制度规定,宣传推广厉行节约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全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单位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各种会议,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现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进一步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积极寻求良策,从而强化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努力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具体可以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明确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从源头抓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确保节约型企业取得实效,用实际行动支持公司的发展。
二、抓好精细管理,抵制铺张浪费现象
综合部可以联合单位其他部门组成节能减排小组,完善和细化各单位经费管理、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厉行节约的制度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和支出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办法,预算安排做到科学合理、精打细算,保证重点、统筹兼顾,严格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努力做到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不列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规模。严格执行报销审批制度,严禁以各种名目超标准报销。通过规范、合理、透明的经费管理,切实保证职工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会议管理及差旅开支管理。一是降低会务支出。按照精简会议原则,大力压缩会议数量、规模和经费,推行网络视频会议,降低会议成本。所有会议必须“先有计划和预算,后有会议和支出”,无计划、无预算的会议一律不得召开,违反计划和预算要求召开的会议一律不予报销;计划和预算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从会议计划草案提出到随预算一同审批完成,需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核等环节。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经费渠道及结算方式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并明确了会议费定额标准是会议费的上限,各部门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之内据实报销。二是降低差旅费支出。各部门要执行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出差人员要在规定等级允许内选择交通工具并安排食宿。
(三)严格公务接待管理。接待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及公司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严格控制接待规模和接待标准,不搞超标准接待,坚决杜绝随意报销接待费,所有接待费用需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报销。
(四)加强车辆管理。积极探索节约交通费的新途径,减少交通费支出。实行派车单制度,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车辆燃油采购出入库制度,对车队车辆行车费纳入年终考核,实行节约奖励制度;节假日公车除值班车辆外一律封存,严禁驾驶员私自驾驶公车从事个人活动。
(五)加强节水、节电及食堂管理。对能源、水的使用实行分类定额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控制办公场所空调运行时间,所有水电设施、电器做到即走即关,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每天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重点区域和设备进行不定期检修,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在设备更新时,重视考虑淘汰耗能高的机电设备,努力更换使用节能科技新产品;电工房根据季节变换调整路灯开关时间;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每天统计就餐人数,按人数采购原辅材料,引导职工节俭用餐,把“光盘行动”落到实处。
(六)加强办公用品及耗材、通讯费用管理。提倡双面用纸,减少纸张消耗;严格实行办公用品采购和领用审批、登记制度,提倡修旧利废,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节约办公经费开支;提高办公电话使用效率,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和个人的职责分工不同,核定每月的电话费用及额度,不断压缩各项支出。
(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依照相关制度,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相关卡片,做到账务相符,明确资产管理和保管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实现对固定资产从购买到报废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防止资产流失;进一步加强办公设备和用具管理,严禁超标和超量配置;优化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调剂闲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办公资源的有效利用。
6.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 篇六
密山市职教中心宋丽霞
2010-4-15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是学校教育最基层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因此,班主任的角色在教书育人中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都是从技术管理到科学管理以至升华到艺术管理,毕竟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还是人。如何体现班主任管理的艺术性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定位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严师、慈母、挚友。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管理,什么样的角色定位,都离不开一个“爱”字。爱,是班主任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一、班主任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
爱一个学生就要尊重、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 1
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四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做学生的严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 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无法管理好一个组织的。班主任要抓班级常规管理, 当从一个“严”字入手。“严”一是要严中求理,“严”是出发点,“理”是严的基础,只有严中有理才能使学生信服;二是要严中有情,教师本身有严父般的慈爱。只有“理”和“情”相结合,教师才能变被动地受教育为主动地受教育。按照这个原则,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鼓励学生, 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和做好学生的表率等来管理班级;三是“严”并不是毫无限制的约束,适当的自由才能更好的约束。四是“严”也不是惩罚。而是寻求一种能够替代惩罚的有效方法,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五是“严”的更深层层含义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三、做学生的慈母:即是慈母心;就是用引导的方式来替代惩罚和责备,充分的尊重孩子,最大程度的理解孩子。因为,很多孩子所犯的错误并非有心的。通过与学生接触、交流,我深深感觉到:没有不上进的学生,而是多次受到不公正待遇,受压制造成的逆反心理的间歇性的表现。因此,老师应表现出慈母般的爱心,耐心的了解他们出错的原因、过程及心理状态,然后语重心长的教导,孩子更容易接受的。这样才可能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 激发孩子的自尊。
四、做学生的挚友:前文提到学生犯的错误大多并非有心的,在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谅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惩治他,跟他过不去,而是帮他,这就需要班主任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挚友,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这一点也许很多班主任都难以做到,其实只要用心去体会,做到挚友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是不当众批评,无论谁做错了什么,都不要当着很多学生的面去批评他,而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去教育他,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被尊重,要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标准和价值标准,虽然这种标准可能是错的,但是毕竟是她们自己的标准,因此,我们不可以强行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标准,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他们,这样他们才会信赖你、尊重你、亲近你,才会在对班主任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会产生感激之情,这种感情才可能会让他们把这种内在的情感自觉付之于行动,就会出现良性循环,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既达到了解决问题、教育学生的目的,又融洽了师生关系。那么如何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解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和
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因此,在班主任做好严师、慈母,挚友的角色定位时,也要把握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 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及艺术。
五、建立一支班级骨干力量
班级也是个小社会,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来领导。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班干部。培养好了班干部,班级管理就可以事半功倍,很多问题也容易解决。毕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六、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虚心接受批评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
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我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招数: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
“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爱是教育的源泉,沟通的前提。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充满信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志向和创新的精神,千方百计为它们的幸福成长创造乐园,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动力。
“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常常要与学生沟通。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
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上,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教
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必须想方设法与学生全方位的沟通。
7.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几点感受 篇七
一、听力问题
近几年, 有的省份高考听力不计入总分,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 有利于广大农村考生, 但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高考起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听力不计入总分, 给学生和教师的感觉是听力平时不用训练, 只需要学好语法、记好词汇等就可以了。英语毕竟是一种语言, 它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 我们很少看到两个人不会说语言而拿着笔在纸上写来达到交流的目的。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不可偏废。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也不可能把英语学好。
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问题
我国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改变, 但依然存在。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机械操练, 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学生缺乏思考, 缺乏独立自主的钻研, 缺乏创新的能力,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丧失, 真正成为考试型人才。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 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变革,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调整和形成各自学习的方式, 增强自信, 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个性化。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问题
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能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学习。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在元认知的作用下, 根据学习情景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各种关系及其变化, 调整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中外教育界的大量研究表明, 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 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英语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果与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在新教材中, 有很多关于英语策略培养方面的内容, 有听力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词汇记忆策略等。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策略,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形成和运用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目前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我们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 把语言当作知识来记忆学生成了“记忆机器”, 另一方面不少独生子女受社会上下不良风气的影响, 进取心不强自制力差, 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 心理素质较脆弱。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本套教材时代感强, 材料新, 紧扣学生的实际, 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感情共鸣。例如, Unit 13 People关于情商和智商问题, 让学生知道情商对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Unit 14 Careers一单元, 让学生了解教师、医生、工程师等职业特点以及从事此类职业所必备的素质, 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一定的思考, 学生的努力方向会更明确, 学习动力更足。通过对Unit 15 Leanin的学习, 学生了解终生学习及其重要性及终生学习的方法途径, 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必会树立学习的信心, 增强学习欲望, 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8.使用“苏科版”教材的几点思考 篇八
1“生成”是师生思维撞击形成的
新课程强调过程,轻结论.而创新的思想需要老师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比如让学生具备批判的思想,这一点很难为老师与学生接受.因为一直以来学生总是信任老师的.只有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与学生,其感受才会特别深刻.在某些环境之中,教师应在内心深处设想下面坐着的都是科学家.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多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笔者2007年前往一乡村中学上课,开设课题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事先经电话联系,那所学校中没有玻璃管,所以我就带着数根玻璃管及相关材料前往.课前与老师交流,知晓该校学生学习钻研刻苦,但近年来的中考成绩却总不理想.走进教室,只见学生们藏身于书海之中,可见其学习之刻苦.思忖再三,觉得虽为农村学校,但知识改变命运之说已深入人心.课堂上,当笔者提出如何理解气泡运动规律这一课题时,便有同学发言,其描述内容几乎与书本一致,如实验方案、数据收集及处理等,概由课前预习所致.我甚欣慰.但当我实际进行测量时,同学们发现很难收集证据.原因是气泡上升时间很短,较难测准(因无秒表,故用学生的手表替代).我便问道:如何使气泡上长升的时间变得稍长一些,使我们更方便测量呢?竟无一人提出改进方案,因为这些书本上没有.于是,我就与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师生共同讨论下,一边尝试实验,一边改进,再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大家改进了不足,相继提出了许多方案,如增加管长,改变气泡的大小,改变液体的种类(用油替代),直到最后将物体上升的时间延长至30秒左右,这样的数据大大地提高了测量准确度,也更利于下面的研究了.具体做法是改变上升物体,不用气泡,改用小蜡球,可用火烤而成,这样可使物体上升更加平稳,也便于测量.
课后,许多老师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学生竟然有这么多的新奇想法.而笔者觉得对新教材的使用不应唯书本,而应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生成新的体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此一来,“苏科版”教材的作用才可能充分发挥.
2在“玩”中学
毋庸置疑,会玩的孩子更聪明,这是我们物理老师的共识.较之小学时期的“科学”学科,初中物理在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更胜一筹.“玩”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玩”能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玩”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苏科版教材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玩”的素材.基于此,我们物理组的所有老师将可“玩”的素材进行分类,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也可以“玩”,进而形成了“家庭实验室”.这样由学生自己亲自筹建的物理实验室,其效能不亚于花费许多钱买来的成品仪器.
学生A带了一个快报废的“灭火器”,因为他想让同伴们看看“干冰”是什么样的,只见他将一布袋套住出气口,速喷几下便倒出了几块“干冰”,倾倒地面只见“白雾”弥漫.同学们拍手称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如何显示光路,学生B带来了加湿器.开启开关,“雾”便涌出,用“激光”笔照射,光路清晰.
学生C自制了一个橡皮筋“竖琴”,而且还加做了一个共鸣箱.乐曲从她手中流淌,连老师们都称颂不已.她在制作过程中,发觉橡皮筋拉伸后不仅长度变化而且粗细也发生了变化,甚至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解释了她的琴与普通弦乐器的不同之处.
学生D带来了一只注射器.他将温水吸入管内,手指堵住管口,向外拉活塞时,只见管中的水“沸腾”了.其它同学纷纷尝试,也更明白了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玩物“长”智.假若学生们长期“做”下去,物理中的乐趣将会引导他们发掘更多的奥秘.
3失败乃成功之母
大凡科学规律的发现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那些科学家们肯定都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所以在教学中不必忌讳失败,更不能掩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耐挫”心理,更利于将来的成长.
在进行温度测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习惯是喜欢用以前的经验来描述现时的问题,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会测量温度的.故老师不必先按书本顺序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实地测量一下.学生开始预做实验:测水的温度.然后老师指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未留意.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待他们预测结束,老师再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便会感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更科学地进行测量,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教学中不必讳言失败,这样的失败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更符合科学探究的本真.
同样,“循序善诱”是传统方式下的教师行为,已为广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犯错.学生按照老师编织好的流程亦步亦趋,或许在当时的情景下学生是可以顺畅地回答问题,但却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学生从来不需要去听或者反思所听的内容,不需要表达出他们的思想方面所体验到的困难.他们只要当时注意一下他们要模仿的程序.因此,笔者比较认同美国教育学者斯皮罗的说法:“我讲得越少,学生获得的越多”.
4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
许多科学著作都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思想,在学生接触初中物理之前,他们更倾向于文学语言.这就导致许多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欠缺科学语言的底蕴,这是事实,因为他们只是在小学接触过“科学”,初一阶段学习了数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有机地将两者融合,这也是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
在初中物理中多有涉及牛顿,显然初中物理中的力学、光学都与他有关.教学中可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牛顿,知晓一个真实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既要学习其钻研精神,又要让牛顿走下“神坛”,如此才可能让学生更加贴近科学,也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如牛顿小时候成绩平庸但却热衷于动手实验,大学时期的潜心研究不惧权威,“原理”、“光学”等书的发表,多学科的研究使其成为“皇家学会”会长,进而到后期的从政等等.让牛顿从“巨人的肩膀上”走到面前,其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用人文来介绍物理学,首先这样可以使更多同学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扎实,使学生不是仅仅的理科生或文科生,而是一个综合型的人才;其次,从物理学史,人文的角度出发,可以使一个个物理定理,物理学家鲜活,丰满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来源,历史背景,加深他们的理解;第三,这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学生从这里到具体的知识更加容易;第四,这种形式往往会使某同学对某科学家产生敬佩,渴望更多地了解物理学里面的东西,刺激他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有可能从此改变学生的一生.
5“合作与交流”的思考
科学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并非游离于其它步骤,而是贯穿于整个探究的始终,且应成为学生的一种素养.当然在具体的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探究的完整步骤,但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是为了体现多次实验的思想,以避免实验中的偶然性,进而寻找普遍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合作的意识.
实际课堂教学中是怎样的场景呢?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竞赛.试问在竞赛中学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笔者以为课堂教学不宜停留在表象的研究层面,介意那些热闹的东西,更要体现其科学内涵.当然竞赛中有思维的碰撞,在辩论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若在前期就进行不间断的合作与交流,显然他们会更快更全面地完成探究.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他们进行交流与合作,而不是竞争.
6整合资源,优化组合
本着“用”教材教非“教”教材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适当调整次序,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也能更好地发挥苏科版教材的功效.
由于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学生筹建“家庭实验室”,所以我们尝试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热现象”内容移至年底时间来进行学习.因为时值冬季,更便于学生进行实验,也易于观察到许多热现象.同样,在进行光现象的学习时,我们常会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进行相关光现象的探究,更有学生自制了许多器材来进行研究,这是在教室里体验不到的.
9.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篇九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借用这一精典词眼去诠释班主任这一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是再恰当不过了。班主任从事的是一份良心活,需要我们从事者在工作时用心浇灌、用真情心投入,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母爱般的温暖中健康成长。让那幽幽“玫瑰的余香”伴随着学生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坚定而自信的走完他们的漫漫人生。
下面是本人担任班主任十多年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经验和几点肤浅的认识。今天我想利用区教育局精心组织的“班主任论坛”这一特殊平台,与大家一起切磋交流。我真心的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让我们能聆听到更多的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见。
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管班时,切忌“高高在上”,应主动的放下架子,真诚的去善待己的学生。
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应在班上树立自己的威信。但这种威信从何而来?怎样来?那么答案就众说纷纭了。甚至有人还崇尚“棍棒出孝子”“拳头树威信”。认为只有武力才能让学生屈服;只有用暴力才能让班主任树立威信。其实,笔者认为,这种一味的为了树立威信而极端的采用暴力的形式不可取。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主动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用真诚的去善待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学生明白老师既是一位传授知识的长者,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从而 1
自然而然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让彼此之间以平等相待,从而建立真正的信任。所以,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千万别以为你是老师,你的地位就一定比学生高,你所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有时你还应该适时的弯下你的腰杆,真诚的去对待你的学生,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你眼中的那位差生也同样的可爱;你原来自认为“廉颇老矣”的心一下子变得多么的年轻。其实,有时主动的放下自己的架子,你就会欣喜的感受到平等的感觉真好。
第二,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强迫自己的学生做。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对自己的学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有一次,我在食堂值班时,看到一位班主任在训斥班上的学生不要用一次性碗筷进餐。可这位学生却振振有词的说:“老师,为什么你自己使用方便碗筷,我就不能使用呢?”这位班主任一下子语塞了,十分尴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班主任应身先士卒,自己带头去掉不良习性,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忌自己明明做不到的事情,却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做到。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第三,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自己的学生,千万别用死眼光看人。我认为一位高明的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赏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不要动不动就骂自己的学生是“猪”,骂自己的学生“一无是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我去年所带的班上有一名叫何威的同学。这名学生平时由于言语太多,不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但这名学生有自己的优点,你叫他帮忙做事;他从不推脱。成绩在班上算不上特别好,但他对物理特别感兴趣。我就充分利用其爱劳动、爱物理这一优点去鼓励他,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期末考试成绩进步很快,连他平时最讨厌的英语学科也有较大的提高。后来在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夏区实验高中。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用赏识的眼光去善待那些学困生,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你眼中调皮生学困生也同样是那样的可爱。
第四,做一个学习性班主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九十九岁还要巧。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多学习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不断的完善。记得我刚当班主任的前几年。我总是管不好班上的学生。每一次大扫除,不是这个跑了,就是那个溜了,每次总是剩下几名老实本分的学生在那里认真的打扫。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别的班级的教室就扫得那样的干净,清洁区打扫得那样的彻底?而自己的班却做得这样的差?后来向学校资深的班主任赵老师请教,他的经验是把学生固定安排在每周的同一天值日,由专门的班干管。后来我在他的基础上加以调整,选出八个小组长,每天小组轮流值日,谁擦黑板、谁摆桌子,谁负责扫教室,还有谁承包清洁区,一目了然,小组长负责监督,合格后再回家。再由当天值勤班干部检查当天的卫生情况及行为习惯,对那些乱扔垃圾的人记上名字。这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生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学生的卫生习惯也纠正了。一周下来,班级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样既培养了班干的管理能力,又管好了班级卫生,老师也少操心了。做会学习的班主任,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班级管理因少走弯路而变得更加的顺畅。
第五,做一个智慧性班主任。
近年来,大凡班主任都会由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实在难教难管。就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像以前那种懂事,听话,吃苦耐劳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管起这些学生来,不是让你苦口婆心,就是让你焦头烂额。所以管理起来显得特别的累。我个人认为,要管理好90后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大力的开动脑筋。不仅要苦干,而且还要巧干,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才能使自己的班级管理更加的给力。如一名好的班主任,在开学初应选好一个好班子,充当自己的好助手;在学期中要树立一批好典型,充当自己的推手;学期末要表彰一批好学生,成为班级的旗手。这样让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帮助老师管理学生,引导学生们多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去争做班级的主人。良好的班风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班风纯学生就自然好教了,班上不顺心的事自然就少了,班上的工作就自然好做了。
第六做一个会反思的班主任。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除了想方设法开动脑筋去创造性工作以外,我们还要学会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平时自己的用语是否得体;是否因自己工作的不慎而无意伤害了自己的学生;是否因自己的疏忽而歧视了学困生等等„„经常反思,让自己的班级管理思路更加清晰,班级管理的目标更加的明确,班级管理的方法更加的科学合理。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融洽、奋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温馨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这样才是我们新时期班主任追求的最高境界。
10.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
摘 要: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
一、设计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采用分层教学。谈谈自己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42-01
数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学科。在新课改中,新课程标准贯彻是从生活中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教学理念,加之初中生好动、富有好奇心等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课程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下面谈一谈本人在教学中一些体会。
一、设计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利用一切时机和学生交流沟通,新课标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专制型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可靠保证,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是博学多才的权威、高高在上,学生被看成是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教学实践中师生交流少,沟通少,教学的共鸣少,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中体会到,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一些,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走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交朋友,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是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所以本人特别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谈学生希望老师是怎样讲,也谈听到和看到的一些奇闻趣事。这样坚持下来,既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更愿意上数学课。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本人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授新课中,老师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他们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练习课上不仅要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而且练习的设计要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为主。其次,本人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的方法:课内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四、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既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发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独特性、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平时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学生都有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只要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和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教师可以出几个有新意又不很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并注意教学反馈。在主要作业与小测验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正。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要强调的是老师在练习时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五、采用分层教学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本人也考虑到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之中,本人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前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本人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标新立异。实施分层教学,重要是优化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再者,分层教学不仅使成绩好的学生更优秀,更有发挥潜能空间,而且也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东西可学,一节课下来自己有收获,有成就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11.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教材使用;前提;基础;关键;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73-02
一、认识到位——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
一方面,教材是在“课标”指导下,由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等精心编制,经专业人员审定通过后再使用的学术性著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它不仅提供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是教学很好的载体。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
另一方面,影响教材实施的因素很多,从教学内部考虑,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和教学设施情况,如果我们运用排列组合知识,即使把每个因素分成好、一般、差三个等级,也需要有3×3×3种教材,而我国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就目前教材的“一纲多本”而言还远远满足不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组合。另外,实验中的教材肯定会有不妥之处,也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完善,所以。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二、“吃透”教材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一)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学主线
寓教法于教材编写之中,是教材编写原则之一。从教材微观结构看,新教材通过栏目和正文呈现内容。新教材栏目丰富、功能多样,蕴涵着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新教材栏目大体分为3类:学习活动性栏目(活动探究、思考交流、问题分析等),一般说这些栏目都属于基本要求范畴,要求学生掌握;资料性栏目(身边的化学、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这些内容一般不作要求,非硬性要求学生掌握;方法性栏目(方法导引、工具栏等),一般用来承载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师可根据栏目功能和具体正文内容,把握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如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逻辑顺序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实质一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一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可通过思考与交流活动建立概念,通过正文启发讲解实质,通过学与问探讨氧化还原反应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关系等。
(二)整体研读。全面理解教材体系
认真研究“课标”,充分认识各模块功能、内容体系和设计意图,研究必修与选修的相关衔接点。研究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衔接,更要注重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衔接。如“化学反应速率”。课标在必修中的教学要求仅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作用”,而我们一贯认为需重点讲解的“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是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这就规定了必修只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概念,通过实验认识温度、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状态、浓度和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另外人教版将化学反应速率(必修)安排在“物质结构”之后,在知识整合上,可以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来认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体会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让学生思想方法和能力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如果能要求学生反思“本实验中可能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可将学生的思维力度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体现课标要求的”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准备继续选修化学课程的学生打下基础。
(三)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材中的任何知识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往教材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更多地只停留在纯粹知识上,忽视了知识背后所隐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例如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只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师很少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也很少思考,学习了这个内容,对自己的认识会有什么发展?实际上,对概念原理知识的学习,在发展学生科学认识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育教学价值在于:对化学反应分类的新视角,对物质分类的新视角,认识物质性质的新视角;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的性质,例如,通过分析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三、合理重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键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想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和学生实际,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一)课时内整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的内容编排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可对教材内容适当“手术”,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学。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按照铁的氧化物、Fe(OH)2和Fe(OH)3、Fe3+的氧化性和检验的思路组织材料,教学时间只有1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办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可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
(二)单元间调整
依据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对同一教材不同单元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如人教版教材将“化学方程式”安排在第四章,学完第二章“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后插入了第三章“水、氢”。目的是分散难点,防止化学用语过于集中。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散还不够。在教学中从绪言课开始,就可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物质以“物质化学符号”的名义介绍给学生(不要求马上掌握,但学生极感兴趣,在这同时自然就带出了常见的一些元素符号)。这样“小批量”地分散而又反复多次出现,不但没构成学生过重的学习的负担,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到第二章学元素符号化学式时已是“水到渠成”。只须在整--体上作一些归纳及规范性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讲化学方程式条件已经成熟,而在讲化学方程式时又可进一步巩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相辅相成,效果甚好。化学方程式相对于文字表达式是一次质的飞跃,接下来再学第三章水及
氢气时,化学反应一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教与学都显得得心应手。
四、化静为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途径
教材是静态的,是呈现“结果”的材料,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把静止抽象的“结果”变为动态的情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创设实验,化静为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中的“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具有深刻的影响。如在Fe(OH)2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Fe(OH)2沉淀,但实验获得的沉淀为灰绿色而非课本描述的白色。教师接着展示已放置了一段时间,上层部分变成红褐色的Fe(OH)2沉淀,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教师再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共同探究:①红褐色物质是什么?②“谁”使生成的Fe(OH)2沉淀发生这样的变化?③如何改进实验操作,获得白色Fe(OH)2沉淀?让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创新以及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掌握化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二)借助媒介,化静为动
一张清晰的图表,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也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对于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物质的微观结构等,如摩尔、电子云形状、分子的结构完全可通过图表、模型、电视录像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媒介呈现教学内容,从而使抽象变具体、微观变直观,让静止的知识“讲话”,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三)设置障碍,化静为动
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不应该是一路畅通,而应该是障碍重重、矛盾迭起。如选修“离子晶体”的教学,在归纳出概念后,展示NaCl晶体模型(红球代表Na+,黑球代表C1-),让学生数在NaCl模型(1个基本结构单元—晶胞)中有几个红球(Na+)几个黑球(GL-),学生发现有13个Na+、14个(21-,数目不等,与电荷守恒的常识矛盾。此时,学生的认识出现障碍,思维处于困惑、焦虑但又积极求索的状态中。经过思考后部分同学略有所悟“该结构不是孤立的,还向空间延伸,与另外的结构结合就是电中性的。”接着有同学反问“既然整个晶体电性守恒,那么一个晶胞是否也应该是电中性的?”学生的认识再次出现了障碍,又一次限入了沉思之中……这样的反复设障能促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可能比原来“直白”的教材,学生能看得更广一些,想得更多一些,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
总之,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又要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才能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剑春,论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5):18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2.新教材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二
一、新教材重视了“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新教材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很多, 如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 当然, 也可以自己找一些相关的素材加入.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恰当情境, 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 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终实现学习上的“正迁移”.
二、新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每一章之后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 它是我国教材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也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 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然后安排课时进行交流, 最后汇总写成学习报告、小论文等.
如学完解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归纳测高的方法;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时, 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问题:光华农机租赁公司共有50台联合收割机, 其中甲型20台, 乙型30台.现将这50台联合收割机派往A, B两地区收割小麦, 其中30台派往A地区, 20台派往B地区.
两地区与该农机租赁公司商定的每天的租赁价格见下表:
(1) 设派往A地区x台乙型联合收割机, 租赁公司这50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获得的租金为y (元) , 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 若使农机租赁公司这50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获得的租金总额不低于79600元, 说明有多少种分派方案, 并将各种方案设计出来;
(3) 如果要使这50台联合收割机每天获得的租金最高, 请你为光华农机租赁公司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帮忙设计方案提出一条合理建议.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学有所为”的乐趣,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学生围绕着老师转, 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 而新课程把舞台还给学生, 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得出, 让学生来当“演员”, 老师只要结合教材内容, 按学生的认知特点去设计活动, 做好“导演”的角色.
刚开始时, 我也不太习惯, 总觉得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问题, 何必费这么大的劲, 过一段时间后我也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同时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下面以第十七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为例, 谈谈自己对教学理念的一些改变.在上这一节内容之前, 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去搜集与一次函数有关的生活问题, 然后利用一节课分组讨论解答, 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典型的一次函数问题, 如电话费、出租车费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 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 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课后从学生的作业中也反映出学生对这节课掌握得很好.同时也使我明白了一件事, 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时, 不禁惊叹:“学生有时比我们还聪明.”
四、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在形式上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 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 我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至少有下面几点好处:
1
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有时老师苦口婆心的教, 还不如学生教学生的效果好, 好的学生在讲给其他同学听的时候, 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2
不同观点在小组中交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有些小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我觉得还需继续探讨.
五、对新教材的几点困惑
1
.删去了旧教材中繁难的计算, 的确深受师生的喜欢, 但是对“二次根式”中, 只讲分母中有一项的分母有理化, 而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常出现分母中有两项的分母有理化, 导致学生在解答时作业错误率上升, 给学生和老师增加难度.
2.
.新教材设计思想的原意是淡化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 这样会不会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理解?
3.
学生虽然课堂上探索的热情较高, 但对于作业中的“探索与思考”, 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愿去多动脑筋.
4
.新教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了, 但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上并不理想, 特别是有关有理数、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六、对新教法的几点困惑
1.
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 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 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作出回答, 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 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
教学要有程序, 但不能程序化, 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 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 如何更好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 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的体现, 有些问题的抛出, 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 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 还是按学生走, 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 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 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 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13.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三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同时,由于因为小学生经历的事情少,社会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少兴趣,缺少自主性,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作文教学要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借助语文教学,练习片断写作。
语文教材中的每组课文各有不同的写作训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或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起来,然后练习片断写作。如:学生用“惊喜”“石缝”“金灿灿”等词语写道:“一天,我在山坡上玩,忽然看见草地上长着几棵蒲公英。有的开着金灿灿的小花,有的撑着毛绒绒的小伞。我仔细地看着,原来这小伞就是蒲公英的种子。我轻轻一吹,它们就纷纷出发了。过了些天,我又来到这里,惊喜地发现,草地上又长出了一些蒲公英。”有的学生写:“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到家里,惊喜地看见写字台上放着一台电子琴,我急忙跑过去,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又按了几下琴键,便高兴地喊起来,我有电子琴了!”……又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莓》一课时,借文中写杨莓特点的方法,练习写家乡的樱桃,学生写得很有特点,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到了七月份,樱桃成熟了,在绿叶中露出又圆又红的果实,有糖丸大小,摘一粒,软软的,放到嘴里咬一口,立刻溅出又红又甜的果汁。樱桃虽好吃,可不要贪吃,它会影响胃肠消化的……”由于练习片断写作,逐步使学生养成了动笔的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借助活动之机,拓展写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使作文的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就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在校内外都要参加一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借活动之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如:四年级教材中习作: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正巧,学校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在比赛时,空中的许多风筝招来了一只真老鹰,学生又惊又喜。于是在写作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怎能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生写:“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蝴蝶、燕子、老鹰、蜻蜒……”风筝越飞越高,忽然从遥远的天空飞来一只真老鹰,向风筝老鹰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热闹啊!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还有的学生写:“……这时,一只真老鹰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风筝老鹰说:“朋友,你好,咱俩比比谁飞得又高又远好吗?”风筝老鹰叹口气说:“唉!我哪有你自由呀,你看那根细细的绳在拉着我呢。”,陪着它飞了一会儿,向远处飞走了。”……还有一次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好习作准备,要求自家养动物的同学,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其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没有的同学,可到有动物的地方观察,要有记录。因为有了充分的习作准备,动笔时,学生就会很快的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牛犊》,他不仅写出小牛犊的外形特征,还写出牛犊怎么样吃奶及在院中欢蹦乱跳玩耍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写自家养的蜜蜂,不仅写出蜜蜂的外形和嗡嗡的叫声,还写了蜜蜂怎样采蜜、酿蜜,就连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的原因也写了出来。虽然同学们观察的动物不同,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渗秀小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活动和细心观察,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使学生习作有趣,不再空洞无物。
三、提高作文教学多样化。
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缺少兴趣,缺少自主性,依靠性强,没有真情实感的现象。这种现象抑制了学生的个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提倡作文教学多样化。
1、提倡“先作文后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指导后写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指导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上讲得很多,可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很难发现具有个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改变作文模式,“先作文后指导”,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通守自身的理解,放手作文,使教师的指导建立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如:小学三年级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在叙述中写出你的收获和感受。”教学中,教师在解题时,抓住“愿意写的”这一点,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思考,去习作。于是,有的学生写“放学后,帮爸爸妈妈种玉米,学到了种地的本领,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有的学生写“星期日,跟妈妈去动物园看动物,体味到人与动物的关系,要自觉保护动物。”还有的学生写“今天我当家,学会理财,感受到生活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由于学生的思想不受约束,他们的写作视野广泛起来,写作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可以让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再组织其他学生评议,使小作者认识到写作存在的问题后,再修改作文,使文章符合要求。教学中提倡“先作文后指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写乐议,同时,学生的作文个性也展示出来。
2、提倡“独立写作”。
陈旧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利用很多时间详细指导学生写作,甚至大约分几段写,中间过渡段怎么写都指导出来等。这样让学生按教师的设计思路写作,使学生会养成懒动笔,懒思
考的坏习惯。因此,新的改革要求,作文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的想象空间和多一些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写作。如教材中一次习作“请从你以往的成功经历中选择一次写下来,要把这次成功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成功的感受。”在指导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取材,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次成功使你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认真思考后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真实感受,最后,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写出的作文各有特色,因此,在习作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才能使他们的创作能力得到发展和施展。
3、提倡开发写作资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只限于几个习作练习,还要运用多种形式,如写日记、写活动记录、写感受等。就是要求教师沟通课堂内外主动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科学等写作资源,为学生的主动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写作资源包括书本上的教学资源和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其中主要的是生活资源,因为写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些资源可以是教科书、报刊、影视,可以是自然风光(水库、五花山、乡村田野……)、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总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习作资源的存在。
(1)随文练笔,实现读写迁移。这种习作方式紧随阅读教学,题材单一,选材角度小,思维空间大,易于操作,易于激发习作积极性。除练写句段章外,还可以练习写续写如:“《小摄影师》续写高尔基第二次见到小男孩后……”。
(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材料,而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体验和表达。如:写拔河比赛、相声表演、丢沙包、打篮球等。
(3)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有画图联想、看图联想、看物联想;有编童话故事,也
有写末来发展变化的。如:“《20年后的我》有的学生写,“那时我已是一名生物学家,研究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有的学生写“我是一个企业家,投资为家乡修筑一条高速公路……”等等。
(4)关注现实,学生关注的可以是家庭琐事、社会热点、国内外大事和自然现象等。所以,盖砖房、买电器、考试以后、参赛获奖、申奥成功、大洪水、沙尘天气等都可以练习写。通过此类写作练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和生命,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5)重视命题,有利于写作训练序列化,命题作文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较快进入写作境界,好的题目能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命题作文的训练。命题作文要有开放性,如《我爱——》《今天——》,还要有新和奇的特点,吸引小作者创作出好的文章。
二、借助活动之机,拓展写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使作文的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就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在校内外都要参加一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借活动之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如:四年级教材中习作: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正巧,学校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在比赛时,空中的许多风筝招来了一只真老鹰,学生又惊又喜。于是在写作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怎能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生写:“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蝴蝶、燕子、老鹰、蜻蜒……”风筝越飞越高,忽然从遥远的天空飞来一只真老鹰,向风筝老鹰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热闹啊!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还有的学生写:“……这时,一只真老鹰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风筝老鹰说:“朋友,你好,咱俩比比谁飞得又高又远好吗?”风筝老鹰叹口气说:“唉!我哪有你自由呀,你看那根细细的绳在拉着我呢。”,陪着它飞了一会儿,向远处飞走了。”……还有一次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好习作准备,要求自家养动物的同学,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其外形
特点及生活习性,没有的同学,可到有动物的地方观察,要有记录。因为有了充分的习作准备,动笔时,学生就会很快的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牛犊》,他不仅写出小牛犊的外形特征,还写出牛犊怎么样吃奶及在院中欢蹦乱跳玩耍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写自家养的蜜蜂,不仅写出蜜蜂的外形和嗡嗡的叫声,还写了蜜蜂怎样采蜜、酿蜜,就连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的原因也写了出来。虽然同学们观察的动物不同,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渗秀小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活动和细心观察,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使学生习作有趣,不再空洞无物。
4、提倡讲评多表扬。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和讲评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强调“面向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此,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热情,教师要尊重童心,童趣和儿童特有的想象,在讲评时肯定成绩,鼓励进步,哪怕只有一词一句之妙,如:学生写:“我手拿着一块白菜叶去喂小兔,小兔看见了急着要吃,立刻站起身用前脚扒着笼子,用嘴拱笼子上面的木板。”几个词语用的很恰当,其中“急着、立刻、扒、拱”这些词教师视为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才能使学
14.简谈编撰地方党史二卷的几点体会 篇十四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0日
作者:中共武汉市青山区委党史办公室 卢云舫 http:///content.jsp?id=3781
《中国共产党青山历史》(1949-1978)于2009年9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24.5万字,分4编10章38节93目和绪言,编撰经历了6年时间和设计编目、搜集资料、撰写初稿、总纂合成、征求意见、终审出版等6个阶段,先后进行了10多次较大改稿。特别是从征求意见稿到送审出版,在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六个月的时间,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修改,写作的思路不断清晰,正史本子的质量不断提高。值此,根据我们走过的路,就如何写好城区党史二卷,谈几点体会,与各位专家和同仁交流。
一、吃透“两头”,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
一个城市区的党史正本,与中央、省、市的本子完全不一样。中央的本子写的是全党、是高层次的、宏观的,理论性很强;省和市的本子为地方正史,是中观层次的,记述范围大,历史资料丰富,选材余地大;区、县一级实际上是基层,工作很微观、很具体,历史资料很单薄,所以要写好难度比较大。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在《中国共产党青山历史》的编撰中,我的体会是吃透“两头”,掌握方法。
“两头”就是“上头”和“下头”。“上头”是指党中央的领导活动。包括党的组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对正史二卷每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活动都要熟知。这就要求编撰人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时期历次党代会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重要结论、历代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还要深入研读几本有权威的党史书籍,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在编写正史中学习和参考的党史著作、文献汇编达20多本(卷)。“下头”是指本地党组织的领导活动。区委是怎样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包括召开的会议、决策计划、成立的组织机构、实施方法步骤、结果等都要一清二楚。这就要求广泛搜集历史资料。我们搜集的专题资料和档案资料达80多本(卷)。几年来,我们写作班子在潜心研究党史专著和本地史料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中央与地方各级组织上下互动形成的,是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的,从而为青山党史二卷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熟知“两头”以后,采取什么写作方法非常重要。回想起来,在具体编写上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如在“征求意见稿”中,编、章标题设得过大,写背景的篇幅长文字多,议论时抄用的中央党史著作和《历史决议》的结论多,而本地有些重要史实没有写进去。对此,区里很多老领导提意见,说写得太大了,不像青山的党史。修改中,我们对一些地方推倒重写,删减了2万多字,增补了一些本地内容。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树军在讲党史二卷写作方法问题时说,地方党史的主线可以表述为:地方党组织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或上级的决策、指示,带领本地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当地社会现代化。我认为理解这个主线,就是地方正史要记述本地党组织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决策、指示,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实践活动。无论是搞运动,还是搞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哪些新的经验、问题和教训,本地哪些做法和经验对中央和上级的决策起了作用,这些都是地方党史要写的主要内容。当然,主线是一个纲,围绕主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不同,有着不同的主题,即具体写作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前七年”是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接着十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1
探索、曲折与发展;“文化大革命”是内乱与抗争;1977年—1978年是徘徊前进、走向伟大转折的两年。这四个时期的工作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由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所决定的。只是党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执行的路线是否正确,采用的方法是否对头。正是如此,我们才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方法上,我们不能简单套用“中央精神+地方资料+最后评论”的穿鞋戴帽模式,而是要采取“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手法,以适当地增强本子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更好地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使读者能够得到正确启迪。当然,党史一定要以叙史为主,论史为辅。叙史要全面系统,论史要准确公正。总体上做到语言平实,文字简练,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史论结合,灵活运用。这是我们在后期本子修改中的最深感受。
二、明确“两性”,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地方党史一定要有地方特色,这是由区、县的地域性和微观性决定的。一个是地域性,由于各地的地理、人文环境都不一样,发展也不平衡,在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指示过程中,都要依据本地实际情况,不可能千篇一律。另一个就是微观性,区、县级的党史越细、越具体越好,越能体现地方特点。正史二卷的29年,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上下一盘齐,各地的运动和工作“一个调”;而党史的历史分期又是非常严格的,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允许标新立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全局上、宏观上把握,一方面要注重地域性和微观性的特点,在谋篇布局、设计标题、运用资料的时候,充分突出本地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突出地方特色,不是离开党史去单写行政工作,而是要把党政融会贯通。我们在编写青山党史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突出特色。
一是在标题的设置上突出特色。全国党史二卷29年划分4个时期,相应可分为4编,各地既要符合这个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武汉历史上独立建制的青山区成立于1955年,此前青山属于武昌县,青山区委的领导活动在7年过渡时期中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据此,我们设计第一编标题为“青山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这既符合全党全国的大背景,又符合青山的实际。1955年2月中共青山区委成立以后,同全国一样,青山地区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三大改造积极稳步推进,围绕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青山建立起来。这一年多的内容很丰富,但反映不了“前七年”的全貌。因此我们在第一编前设了“绪言”,简述青山解放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和1949年-1955年党的组织及其工作情况,这就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青山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这样处理,兼顾了党史的统一分期和地方特点。
在章、节、目的标题上,我们围绕党史的主线来安排结构,不是以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一个一个往下排,而是把青山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穿插安排,紧密结合,把党的建设作为节标题纳入各编之中。在编撰过程中,我们把篇目调整贯穿始终,根据新搜集的历史资料,不断进行结构的综合平衡,把青山区建设和发展的大事都列上节或目标题,从而凸显本地特色。这种布局,符合中央党史研究室对地方党史编写的要求。
二是在内容的写作上突出特色。青山区是重工业城区。29年间,中共青山区委和全区人民群众的主要实践活动就是建设一个新型工业城区,这也是我们写党史的主要内容,把这方面反映充分了,就能体现地方特色。因此,我们在第一编中写了“支援和保障武钢建设”,第二编中写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在青山兴建”、“青山国家重工业基地的形成”,第三编和第四编中分别写了“经济的调整与有限回升”、“工业的整顿与发展”,而且是浓墨重彩,详细记述。这些内容是青山独有的。
除此以外,我们在每编的“收官”之笔中,在一些重大史实的评价中,都说“青山话”。2
如在撰写第一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青山初步建立”,第二编“青山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主要经验和教训”,第三编“‘文化大革命’对青山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局部领域取得的成就”,第四编“区委领导全区人民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及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执行、大办工业和大办各项社会事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整党建党等文稿时,对其中的内容都深入挖掘本地的史实,记述本地的群众语言,总结本地的成就和经验,都没有照抄照搬权威史书中的总结。这样更显得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更有地方特色。
三是在资料的选用上突出特色。在编撰党史中,我们对历史资料认真筛选鉴别,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重要资料与一般资料、个性资料与共性资料分门别类,多选用个性化重要资料,多挖掘本地发生的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来体现特色。《中国共产党青山历史》分别记叙了毛泽东、邓小平视察武钢两件要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钢铁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为此倾注大量心血,全党全民动员加快钢铁生产。武钢是继鞍钢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大型钢厂。1958年,毛泽东亲临武钢观摩第一高炉出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当时发展钢铁工业的决心和紧迫感,但当时第一高炉出铁并不多。这个史实很重要。我个人认为,这对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治国方略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从“大跃进”的“大办钢铁”,到后来几年的调整和降低钢铁增长速度的转变过程。因此,青山党史中专门记述了这个史实。1973年3月,党中央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2月21日,邓小平来青山视察武钢。这是在“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的一个非常事件,可以说对全党全国人民抵制内乱、加快速度狠抓生产,都是一种鼓舞。说远一点,是邓小平1975年抓整顿的前奏和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青山历史》还记叙了29年间本地的一些大事。如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工农关系的改善”。1956年,武钢初建,大量的征地和拆迁,引起了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强烈冲突,一时间工农关系十分紧张,这对武钢建设影响极大。在此期间,青山区委和武钢党委联合做了大量工作,改善工农关系,促进工业农业共同发展,取得了在农业大国和谐发展工业的宝贵经验。这个内容是在初稿完成以后增加的,我们认为很典型。实践证明,资料的搜集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贯穿于编撰过程的始终,以防止编目以外的重要资料遗漏。还有在经济建设中,20世纪70年代引进建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投建的重大项目湖北青山热电厂、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长航青山船厂、武汉船用机械厂、武汉铸锻中心厂等的建厂和投产盛况,曾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都有庆祝的消息报道;在社会建设中,政府和企业共驻共建,发展青山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成功做法和成就;在党的建设中,大力开展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青山五女粮店学习的活动。我们在正史本子中,翔实叙述这些大事,充分地展示地方特色。
三、把握“两面”,准确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党
正史二卷难写,二卷中的“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更难写。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武汉市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对“文化大革命”写作的难点、重点都作了系列辅导,总的要求是:要格外谨慎,宜粗不宜细,点名要慎重,判断结论要准确,篇幅要控制等。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郑谦提出,如何准确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党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文化大革命”是以所谓“党内走资派”为主要打击对象的,它只有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党的领导,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才能发动起来;第二点,虽然运动初期党组织曾一度受到严重冲击,但很快就恢复了组织生活;第三点,在一段时间里,虽然广大党员被迫停止了组织生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还是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所以,从总的方面看,尽管当时党的路线从整体上是错误的,但很多党员还是以不同方式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成为周恩来、邓小平等整顿的中坚力量。“文化大革命”中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恢复和维护党的领导。我们在编写“青山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一编 3
时,深刻理解和把握内乱与党和人民的抗争这两个方面,特别是挖掘了一些“抗争”的史实。在篇幅上,控制在全书的五分之一,即5万字。具体写作上,确立了“三个基准点”。
第一个基准点:彰显“文化大革命”中青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极左思潮的抵制和抗争。“文化大革命”内乱,它是有阶段性的,有程度不同的,是林彪、江青集团企图篡党夺权,阴谋操纵造成的。正是由于党和人民的抗争作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内乱和林彪、“四人帮”的破坏程度,最后消除内乱。如何正确地写“抗争”,我认为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实事求是。要在运动的发展变化中体现党和人民的正义力量,既不能放大又不能缩小。因为在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人们的是非界限还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二是要抓住重点。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来表现抵制与抗争。如1976年“四五运动”,周恩来、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武汉“七二○事件”;特别是青山区干部职工坚守工作、生产岗位抵制“全面夺权”,抵制“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区委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解放一批老干部回岗位抓工作,区委制止“批林批孔”引发的再度内乱,揭批“四人帮”和清查“四人帮”的帮派体系等,我们都在本子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不写这些内容,就很难说明历史的走向,让内乱任其发展,哪还有社会主义,哪还有今天的改革开放?显然,只写“文化大革命”内乱,不写党和人民在内乱中的抵制与抗争,就是不全面的,不实事求是的,也不是唯物主义的。
第二个基准点:正确区分作为政治运动的“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十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史无前例,席卷全国,各种矛盾十分错综复杂。写作前,我们要广泛搜集、阅读资料和相关文献,把历史脉络搞清楚,把头绪理清楚,明确哪些东西要入书,哪些东西不要入书;写作中,我们只要求把史实说清楚,把道理讲清楚,不描写具体场面,不追求细枝末节,而是着重总结“文化大革命”给青山造成的严重危害:一是党政机构遭到严重削弱,二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三是科教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四是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我们要看到,“文化大革命”持续了十年之久,十年中不光是内乱,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是“文化大革命”的特定内容,要严格区分开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历史。我们在正史中写了“文化大革命”十年青山局部领域取得的成就:由于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进展,一批大型企业相继投产,带动了青山商业、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相应发展,青山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4%左右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民经济是在缓慢发展的。各级党组织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基准点:“文化大革命”中,青山的党始终在活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初期,党政机关被夺权,党的各级组织被破坏,但一些党员还在发挥作用;后来成立青山区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和指挥部,部队进驻实行“三支两军”;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成立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年召开中共青山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区委;直至1976年,青山的运动和工作都是在区委的领导下进行的。这个历史过程充分表明了“文化大革命”中党的状态,我们在正史本子中概述为“四个还存在”: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还存在,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存在,大多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存在,广大人民群众紧跟党的领导、团结战斗的精神还存在。正是如此,党才能不断纠正自身所犯的错误,青山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才能结束,我们的国家才能从乱到治。因此,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讲“文化大革命”中的党,要讲几句话:一是党遭到了严重破坏;二是党仍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党的建设、整顿不能采取“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方法进行;四是党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内乱势力。我们写党史一定要有这个立足点,要用许多鲜活的事例说明这些特点,以反映党的本质和主流。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由于党史二卷的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编撰难度大,以上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的 4
【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推荐阅读: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06-19
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07-03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08-13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10-07
对幼儿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07-23
《新闻评论》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09-18
关于我校使用和建立纠错本的几点思考11-02
谈《英语》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结构07-07
新教材培训体会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