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教育(共9篇)
1.学生诚信教育 篇一
.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一)、在诚实教育方面:
诚实待人,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拾到东西要归还或交公。作业和考试要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守时、守信、有责任心,勤奋学习为己任,认真做事负责任,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具体做到:
1、待人诚信,不虚伪;
2、信守诺言,不失约;
3、做事负责,不推诿;
4、遵守校规,不违纪;
5、学习求实,不浮燥;
6、作业独立,不抄袭;
7、考试认真,不作弊;
8、学会节俭,不贪小;
9、孝敬父母,不淘气;
10、知错就改,不重犯。
.1、真诚的对待同学、老师、朋友、家人,相互帮助,不说谎话,不做表里不一的事情。
2、答应别人的事情,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失约。
3、完成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不推卸责任。
4、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5、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
6、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切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7、认真遵守考试的要求,不用任何方法作弊。
8、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9、在家做一个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好孩子,做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好少年。
10、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责任,找出原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学生诚信教育 篇二
一、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样离不开诚实守信,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学生不诚信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上存在着课堂学习失信问题以及考核失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风不正, 学习失信。主要表现有上课旷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甚至有的同学不想上课, 找人替课。在考核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学术抄袭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 生活散漫, 自制力较差, 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 便想通过夹带纸条, 雇佣抢手等作弊行为获得高分。学术抄袭现象也有走向公开化和职业化的趋势。还有就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部分大学生不是靠努力和实力去争取学校的相关职位, 而是通过请客送礼, 拉关系走后门的方式。在高校评奖评优上以及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弄虚作假。
2.在经济生活中, 大学生群体信用意识缺乏。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经济行为诚信缺失和社会经济行为诚信缺失两个方面。在学校经济行为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助学贷款问题上。国家推行助学贷款制度的初衷是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少数大学生夸大家庭困难程度, 甚至开具虚假贫困证明, 通过不正当手段拉选票等不诚信行为获得国家助学金;还有一些获得资助的大学生不合理分配使用助学贷款, 甚至毕业不能偿付贷款。
对于作为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行为, 不能漠然置之。因为, 这些行为和现象, 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也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对于大学生不诚信的现状,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偏激地全面否定大学生群体, 而要明白诚实守信、优秀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要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面貌, 应该正视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广大教师也应正确分析原因, 加强诚信教育。不应该也没有权利一味地责怪大须生群体, 他们的诚信现状与社会预期的反差, 暴露了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和社会诚信环境的弱化。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外部社会环境不容乐观
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 同样有它的内在必然性和外在的客观原因。由于大学生的三观还未成形, 社会阅历尚浅, 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 学校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家庭教育乏力
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忽视甚至是无视了个体需要与个体价值, 忽视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又大多采取了灌输和说教的传统方式, 不能把诚信理论和实践内容联系起来, 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够重视, 往往造成诚信教育知行脱节。在家庭教育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 诚信教育又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而很多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有些家长言行不一, 趋利避害, 不能身教示范, 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这些都影响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三) 学生自律意识不高, 道德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辨能力和分析选择问题的能力, 由于社会阅历不深, 缺乏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认知, 对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 感到困惑, 有些人就放弃了诚信原则, 产生了大量的失信行为。同时, 由于涉世不深, 并不知道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 对道德失范带来的后果没有形成足够多的认识。道德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四) 约束机制缺乏, 亟需建立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 约束机制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在新的关系和环境中, 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而新的维系手段尚未建立时, 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对于高校来说, 校纪校规是保障诚信的防线, 突破它的行为就应受到相应的惩罚。然而, 我国高校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诚信监督体系和诚信信息查询系统, 也没有诚信奖励制度, 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经济上的各种行为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途径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全方位的配合。
(一) 学校层面
1.让诚信教育走进课堂, 组织各类与诚信相关的主体活动。高校应通过设置有关诚信教育的选修课, 在价值观上积极引导学生以诚信为荣, 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引导。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多样化。, 不应仅仅局限在两课教学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抵制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行为,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要注意开展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从理性上把握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 从而给诚信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诚信档案, 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这其中包括奖惩记录、缴费状况、贷款状况等, 特别是在校期间是否有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行为。记录每一个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这几年里的各种行为, 使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促使他们自觉地确立个人诚信目标, 努力增强个人诚信意识。诚信档案更要做到不仅在学校适用, 在社会中一样有效, 进而督促学生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将大学生的诚信与升学就业推荐相结合。把大学生诚信记录作为录取研究生、就业、择业的一个指标来衡量考核。将诚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 实现每一名学生的诚信情况能够在学校诚信教育网站中随时查询, 这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将起到约束和制约作用。
3.规范诚信教育奖惩机制。要想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单靠学校诚信教育还远远不够, 还应该把这种教育渗透到高校具体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学校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校规校纪, 用规范化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同时学校也要加强执行力度, 不能让制度变成一纸空文。学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并以此公平对待每个同学, 对失信的大学生加大惩戒力度, 提高他们不守信的成本, 与各类评奖、评优、入党、保研等活动联系在一起, 从而消除学生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诚信重要性的心理, 使他们自觉加强道德素养的学习, 努力养成优秀诚信品质。
(二) 社会层面
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内化, 也要靠制度的约束。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理想, 信息内容方面也不够完整, 征信系统也没有完全做到联网互动, 因此不能实现全部审查。对于拖欠贷款、信用卡欠费或拖欠学费等失信学生难以形成跟踪, 难以真正实施有效惩罚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体系, 形成制度的外在约束, 对于诚信品质和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助益。
(三) 家庭层面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第一因素,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环境, 对每个孩子的品德形成起着定势作用, 初塑性将影响人的一生。家庭环境的好坏, 给孩子的人格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因此父母的诚信品质如何, 诚信教育意识如何都影响着子女的诚信品质。另外, 家长的榜样与示范是形成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基础。家庭要参与诚信情感的培养, 提升诚信认同。实施道德教育时, 要考虑到既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又兼顾道德行为背后情感意志的培养。
(四) 个人层面
大学生诚信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社会实践不断锤炼自我, 努力提升诚信品质。这就需要学生个人不断努力, 审视自我, 找到不足之处, 确定改进方向, 给自己制定诚信目标, 从小事做起, 提高自控能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加强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优良诚信品质, 推进我国高校诚信体系的建设,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构中凸显的重要实际问题。在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及分析诚信缺失现象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框架, 并对大学生诚信提升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影晰.构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2]叶佳, 曾贤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35-37.
[3]周兆德.弘扬诚信文化, 构建大学生道德建设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8) :12-15.
[4]马军党, 张秀玲.试论高等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创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 (2) :142-145.
3.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篇三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近些年,有关“诚信”的话题一直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诚信缺失的社会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在为社会诚信状况欠佳而忧虑的同时,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大学生,这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群体,而他们身上也的确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人们在呼唤社会诚信的同时,更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而担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已刻不容缓。
一、对“诚信”含义的理解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义包含“诚”与“信”两个方面。“诚”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是道德主体主观精神状态的反映,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是“诚”对道德主体的内在要求;“信”是道德主体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是“信”对道德主体的外在规范。
“诚”与“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诚实是守信的道德精神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外在表现。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而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不折不扣地实践自己的诺言。因此,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够“外信于人”。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更是一项需要亟待加强并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尽管学校对作弊有着严厉的处分规定,但个别学生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手段作弊,更有甚者在少数学生中还流传着诸如“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高招”“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等顺口溜。并且,作弊的手段也从原来的偷看书本、夹带纸条等向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传递信息“升级”。在沈阳某高校卫生间里赫然张贴着“卖无线耳机”的广告,而且一些如“枪手替人考试”等的小招贴甚至已经贴到了学校宣传栏上。考试作弊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术诚信缺失。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腐败事件屡见不鲜,成为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教育几乎都要求毕业生提交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而一些学生却简单地认为“文章就是搜索、复制和粘贴的过程”。论文移花接木、东拼西凑、抄袭成风、剽窃作假等现象频频出现,代写论文也迅速成为个别人逃避踏实的学术研究和另一些人赚钱的手段。这些问题和现象,已经影响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3.工作简历注水作假。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动起歪脑筋。他们在求职简历中篡改成绩,冒充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伪造各种证书、奖状,希望以此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重用,谋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在沈阳市的一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发现,几乎所有来应聘的学生都写着自己是班干部,更让人费解的是,同一所高校、同一班级,居然出现10个班长,后经学校证实,其中只有一位是班长,而其余都是学生做简历时随意填写的。
4.人际交往中失信。高校个别学生中还存在以生活困难等为理由向同学甚至老师借钱的现象,可到快毕业时也不归还。但他们并不是没钱,而且经常出现在网吧、游戏厅、歌厅、饭店等场所。笔者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就曾有过亲身经历。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却影响很坏,欺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
三、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
1.社会风气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引进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理念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性,道德取向也呈现多元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个人私欲也在逐渐膨胀,受利益的驱使而不择手段,以致社会上不诚信现象,诸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比比皆是。然而社会诚信机制、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能有效遏制这些行为,又使真正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吃亏受骗、蒙受损失和遭到不公正待遇,以致社会风气不正,这种负面的社会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大环境中伴随道德取向多元化而出现的种种践踏诚信道德的行为,在客观上给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提供了示范作用。
2.家庭教育因素。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影响,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而常常忽视德育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好、考名牌大学等,而忽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违背诚信的行为往往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形成错误、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有,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学校教育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成绩好,在各项比赛中获了奖,拿到名次,在校期间可谓一路绿灯,入党、评优等各个方面都给予照顾,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品行考评。目前,教育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教育者只管“教”而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教育要既管“知”又管“行”,使“知”“行”合一。另外,高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而具体对学生操行考评缺乏系统性的考评体系和机制,这也给学生诚信建设带来一定障碍。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有时也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切合学生实际,缺乏深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4.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7~25岁之间,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虽然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社会阅历不深、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面对利益诱惑,不能摆正心态。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诚信缺失的内在根源。
四、加强诚信教育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1.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公众诚信意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和风气对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可谓是无声无息和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在全社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做诚信”的道德风尚。要借助国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弘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状况,努力提高公众诚信意识。
2.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诚信机制。社会中一些不诚信的歪风邪气的肆意流窜,一方面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备,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造成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约。因此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例如: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实施个人用户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记载用户的信用记录,在各行各业中首开诚信评价的先河。
3.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记录统计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诚信表现,与学生的学籍档案结合起来,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对那些缺乏诚信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有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学生的诚信教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作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要重点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要结合诚信道德的实际,注意教育生活化,避免空洞说教,适时开展主题座谈和讨论,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注意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际,不能局限于课堂,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通过对国家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和因不讲诚信而失去市场的企业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成功的紧密联系。另外,还要注意更新教育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而要把中国传统中的人格诚信与西方的法理诚信结合起来。
5.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養学生诚信习惯。教师是教育学生诚信的教育者,教师的诚信行为是促进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作为教育者,要明确我们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要积极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者应当用自己的言行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表率。特别是导师和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机会最多,要充分发挥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从而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
6.加强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学生诚信。诚信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自律”,同时也需要“他律”。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学校的诚信形象和权威性。在诚信问题上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对考试作弊、伪造学历等不诚信行为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对于诚实守信的学生给予激励和褒奖,并作为评优、推荐入党、就业推荐等的重要条件和标准。这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诚信榜样,更有代表性,更具说服力,更能够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直观形象性、目标指向性和非强制性。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宣传栏等窗口的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诚信的社会意义,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校风、学风,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树立起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从而营造出诚信的社会风气、诚信的家庭环境和诚信的校园氛围。相信有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诚信校园、诚信社会已经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穆文涛,赵维莉,杨威.诚信:大学生人生中的基石N].都市青年报,2005-12-12(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编写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35-152.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中发[2001]15号文件.
[5]张文武.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特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4-176.
[6]李军法.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06,(2):102-104.
[7]胡建强,刘建佳.诚信的现代意义和大学生诚信教育[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1):111-113.
作者简介:刘纪刚(1980-),男,辽宁海城人,沈阳音乐学院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党支部书记,中级职称,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4.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篇四
平泉镇九义校
樊碧辉
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走向家家户户,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学习生活更方便快捷,但同时由于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控力,逐渐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任务就交给了无文化的老人,有的孩子禁不住网络和游戏的诱惑,放学就上网吧,打游戏,家庭作业不做,甚至逃学。面对老师为了逃避责骂还要撒谎,不诚实,这真叫老师家长头疼。教育措施:
首先,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上网的利弊”,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和弊,通过开展“小学生该上网吗”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上网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拓宽视野,有很多好处,但不能沉迷于游戏,否则会荒废学业,一事无成。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要在家长规定的时间上网,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也避免了孩子的好奇心,不易沉迷于里面。
其次,请家长协助管教。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家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多让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到家的温馨,和孩子约定有钱不能任意上网,如果未经同意就上网那就取消零用钱。同时让孩子的父母多了解他们上网有什么收获,避免网络的不良诱惑。利用时间让孩子介绍自己从网上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通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把网络当成学习的工具,而不只是玩乐的工具。教育反馈:
通过一段时间,以前沉迷网络的孩子渐渐有所好转,多数孩子能正确把学习和上网的时间分开,不会因为上网而撒谎。但仍然有个别已经沉迷网络的学生还需要花时间教育,对他们的教育要有极大地耐心,反复不断的做工作。教育反思:
5.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 诚信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而现今社会出现很多不良现象,青少年儿童诚信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青少年儿童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外界因素对青少年儿童诚信影响,从青少年儿童自身分析其诚信的内在因素。根据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采取措施,矫正其说谎的不良行为,强化青少年儿童的诚实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诚信 社会 家庭 学校 诚信教育 说谎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我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关于诚信的积淀在历代的贤达志士中并不鲜见,中国诚信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继承。
诚信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在诚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加强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这两个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道德是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的社会交际活动,是人们在和谐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诚信则是基础的道德规范。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
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诚信,而现今的诚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还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矫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信行为。当前,受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不断侵蚀,社会诚信度正在逐渐下降。同时,这种现象也极大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准确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我对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先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中学生诚信的缺失普遍存在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诚信之中。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学生对诚信道德有一定的认同,在回答“中学生诚信教育重不重要”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认为很重要,只有很少学生认为它不重要。可见从理性层面上而言,学生认同诚信的必要,也知道它是一种重要的做人准则。从调查结果中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诚信很重要,对自己也有诚信的期望,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又会认同“谎言分善恶,善意的谎言可以原谅”,同学们提出的这种视情况而定,往往是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如果会给自己带来批评、惩罚,他就会选择不诚信的作法。
关于学习方面的诚信,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中学里已是普遍的事实。大部分人都有考试作弊的行为,并且在对“考试作弊与一个人的诚信有关系吗”的回答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是学校、家长的压力
和期望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诚信态度,在对“会不会帮陌生人照看行李”的回答中,有大部分同学选择“不会,不可以轻易相信陌生人”,但是在对“答应朋友做某事后,你会怎么做”,大部分同学选择坚持讲诚信原则,努力去完成。可见中学生还是本性单纯,对待朋友总是恪守自己的诚信原则,但对于社会他们大多认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关于家庭诚信方面,在对“对于家庭诚信教育”问题的回答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家人长辈总是强调,做人要讲诚信,并且以身作则”,可见大部分家长还是很重视孩子的诚信教育的。但在“你是否会很坦诚地和父母交流”的问题回答上,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不会!我不会跟我父母说什么的”,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在青春期有一点叛逆的思想,总觉得父母只是想要他们有个好成绩,好让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作为正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偏激,可是现在的家长的确总是喜欢只看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自身性格、品质等其它方面发展。
我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交谈关于孩子诚信的问题。家长们普遍认为诚信教育重要,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发展孩子的优秀品质,普遍反映孩子总是什么都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其实对于孩子诚信教育的问题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想扭转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首先应该分析
造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环境因素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我国自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世所瞩目。但是,由于搞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遇到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甚至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可以说,假冒伪劣和欺诈以遍及当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 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这一原则:上级来检查,学校会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要把课堂演习几遍,说是为了班级能给听课老师留下
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目标与宗旨,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诚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认知和行为是两种水平。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真心对待诚信,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那么学校教育本身就应当是诚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和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给学生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
另外,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过程,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只有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认同和体验诚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从知到行的德育目标。诚信教育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教师要恪守诚信的最低道德原则,以自身行为传递给学生正当的认识,也要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每个和两难问题随机进行教育。
环境的不良影响则导致青少年儿童产生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
对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2]青少年
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还是有必要的。5.给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孩子为何说谎,然后再教育孩子,。在气头上教育孩子,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甚低,甚至是相反的。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加重惩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6.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当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一个庞大群体,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受系统的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即使地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减少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衔接,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诚信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道德之基石,立人之根本。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判断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说谎动态,并运用好的疏导技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在青少年儿童不诚实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诚实心理的培养,促使青少年儿童逐步养成表里如意,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为未来输送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道路上必须的“诚实”这张通行证。
1.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3]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3.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青少年儿童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相互吹嘘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4.青少年儿童为了掩饰自己而说谎
我们可以发现,某些青少年儿童在学习中有不懂装懂的现象。在同一个学习集体中,青少年儿童们都希望和别人一样出色,因此就算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怕被同学瞧不起,受到集体的排挤。教师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性格特点,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没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他,反而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他。只有帮助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此现象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5.青少年儿童因为模仿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的心智发展尚未健全,他们还不能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往往是根据成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父母和教师某些无意间的行为举止可能就被青少年儿童习得,在他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譬如,父母不想见某位客人,可能会对孩子说:“某某人来,就说妈妈(爸爸)不在家。”还有些小学教师喜欢吓唬学生,因为这对孩子颇为有效。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教会”孩子说谎,这就要求父母和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
青少年儿童能否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诚信教育是寓于生活,而非脱离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一味讲大道理的教育。我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青少年儿童感受诚信,这样开展的诚信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青少年儿童说谎行为的矫正 1.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教育孩子诚信,首先教师和家长必须是诚信之人,言必行,行必果。英国作家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教师和家长而言,这种播种就是育人。在我们的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个行为举止上,每一个脸色上,都要让学生感受诚信,学做诚信之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思想与品德都未定型的时候,家长、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加强其自身修养。
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培养的书籍,指导孩子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大人物诚信品德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及时教育
青少年儿童说谎要及时教育。那种对青少年儿童说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批评指正,以为孩子说谎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这其实是纵容。当孩子出现一些欺骗和虚伪的苗头时,就要及时抓紧批评教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古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要让他们知道诚实是人生的一张通行证。
学校可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执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不抄作业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实践活动。如果课余时间到社会义务劳动,为贫困学生募捐,开展有关诚信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这些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诚信的必要性,主动争做诚信之人。3.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一般说来,凡是受到家人的尊重,并能够随意发泄自己牢骚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严格管教下的孩子对父母有较少的亲近感,而有较多的恐惧感,他们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不一定非要追问个水落石出,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着客人的面,孩子的同伴更是如此,否则会造成“顽抗到底”,或虽然承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5岁的孩子道德
已逐渐形成,其谎言如果被揭穿,会感到羞耻与罪恶。
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的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的,大人已知道了实情;二,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会当众揭发批评;三,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相信他今后会做得更好。
4.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鼓励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表扬他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歧视他们。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多给孩子温暖和信任,用细心、耐心、诚心去呵护他们,循循善诱。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认识自己错误,或者知错不改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适当的处罚。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形成一个以学校教育为主,紧密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警校共管的教育网络,而不能各自为阵,甚至相互消耗。只有形成了教育的合力,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开展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协力,才能构筑起诚信的道德大厦。诚信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进行,我们积极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更多沟通和指导,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着力营造良好诚信教育氛围。
6.加强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六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由于撒谎,最后失去了救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生命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孩子教育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现在的小学生人们都认为难管,不听话、撒谎。自己当了三十多年的教师,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我认为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教育,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实践,谈一些点滴体会。
一、正确对待学生诚信问题
当前,很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孩子个个都变得不诚实,爱撒谎。如:家庭作业未完成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把本子忘家里了”,“我写了,没带来”。犯错误时,明明知道是自己干的错了,往往还说“不是我干的”、“不是我拿的”。全篇抄袭作业,却一脸镇静,坚持说是自己做的。更令人担忧的是拿了别人的东西也拒不承认。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的撒谎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故意撒谎和过失性撒谎。故意撒谎是品德问题,而过失撒谎是心理问题。做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分析他们撒谎的原因,区别撒谎的性质,正确的对待他们的谎言。其实,学生撒谎无非是基于两点原因:一是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和惩罚。孩子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谎的,当他第一次在某个方面做错了时,往往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责罚。因此,当下一次他犯了相同的错误时,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去寻找借口来逃脱即将面对的责罚。小明是一个很乖巧可爱的孩子,家长也从小教育他做一个诚实听话的孩子,但有一件事却改变了小明的看法。事情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是一次下午,老师让每位同学回家写生字,小明给忘记了。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小明实话实说,结果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和责罚,而他了解到很多同学其实也没写,但她们都说“写了,忘记带来了”便蒙混过关。小明不但受到老师的责罚,还被同学们讥笑,说他傻。自此以后,小明也开始学会用相同的方法来为自己忘写甚至不想写作业来找借口逃脱。原因二是为了获取赞扬。有很多孩子,他们渴望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千方百计的努力,还不如一些同学的一个谎言或是几句虚伪的好听奉承的话而获得的表扬来得快、来得容易时,他们心中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心中对诚信的坚持也就受到质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并习惯了撒谎而带来的赞扬声。由上所述,孩子们的撒谎往往是因各种不同的因素造成的,但如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他们就会由过失撒谎而转向故意撒谎,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分清是非进行诚信教育
综上述分析,对小学生的撒谎要分清是非,学校、家长配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说谎,家长首先要体察自身,反思自身是否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了谎,也会污染孩子的眼睛。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个诚信的父母。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正确,不能孩子一犯错误就加以拳脚。孩子犯错误时,应该鼓励孩子承认并改正错误,耐心的向孩子讲明道理,使孩子知道错在那里,应该要知道怎样做。这样当孩子犯错误时就不会惧怕坦白,不会采取消极的抵御方法。
小学生在道德发展方面处于权威认同阶段,教师对小学生的认可和鼓励非常重要。当老师发现学生说谎时,不要急于批评,而首先要用一种宽容、耐心的态度去找学生交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说谎的动机。然后,不论动机或目的如何,老师都应该严肃地指出说谎的危害,让小学生知道通过说谎只能暂时达到目的,真相迟早要大白于天下,到那时候说谎的人就失去别人的信任。总之一定要让他明白:错误并不可怕,而说谎会使人误入歧途。除了引导学生承认错误外,还要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
三、诚信教育的几点方法
我们对学生要讲“理”,即传递社会认可的道德价值时,不能脱离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一味向他们灌输大道理,学生可以将这些大道理背得烂熟,但是不能被他们的认知结构同化,自然也不能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而付诸行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中小学生守则”、《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诚信表率
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行对他们都有明显的影响。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不良影响后,往往会在缺乏成人监督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教师都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有的教师上课时刚刚讲过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错误的,没过一会儿就让犯错的学生罚站。这样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教师应当清楚的知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言行不一,对于自己说过的话要以身作则,做到诚信为先,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如:答应带学生去春游,便应如约安排时间;说什么时候把书背完便应在规定时间内背完,决不留到第二天,甚至一拖再拖。和学生约定的事要付诸行动,不能给学生留下“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
(二)从小处着眼,循序渐进的进行诚信教育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并不懂得“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这样的道理。对他们的教育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小事抓起,抓点滴,才能知微见著,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同学之间要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在进行诚信教育时,还应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分年龄段提出分阶段目标。在进行某一内容教育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
(三)以活动促诚信教育的深入推进
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恐怕收效甚微,也许转眼间,他们便会忘得一干二净。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从做中学”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用活动的方法使儿童明白诚信的道理,更能让他们接受。如:开展“夸夸我诚实”活动,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加强学生对诚实的认识。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通过看报、阅读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在班级中展开讨论,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剖析,在辩中明理。进一步明确守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
(四)结合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的教材《品德与社会》和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许多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用课本中的故事教育学生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一个小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诚信,他才会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诚信教育,从小加以培养,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培养出言行一致、敢于承担的未来之星!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信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路上的道德基石。“有了它,才能站得稳、行得正,才能叫得响、喊得亮;有了它,才能堂堂正正做人。”诚信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诚实具体讲就是真实、诚恳;守信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求言必行、行必果、信守诺言,实现诺言。《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要诚实不说谎话,用真诚去面对他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诚信表率
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行(诚信或不诚信)对他们都有明显的影响。当孩子从教师那里接受不良影响后,往往会在缺乏成人监督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教师都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有的教师上课时刚刚讲过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错误的,没过一会儿就让犯错的学生罚站。这样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教师应当清楚的知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言行不一,对于自己说过的话要以身作则,做到诚信为先,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因为家里突发急事,我到学校时上课铃已经响了,我再到课堂就耽误了几分钟,为了能完成那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就拖堂几分钟。谁知这件事却有学生在日记中写了出来,我很是震惊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对他们有如此大的影响。谁让自己不诚信不守时呢?当即我就利用班会说明了情况并做了自我检讨。没有想到从那以后我们班的纪律,还是诚信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
二、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体现出育人的魅力,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醒目地树起:“诚信立学,诚信立行”标语牌。在教室,草坪等公共场所设臵师生诚信规范标语牌。用这些不说话的环境来熏陶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诚信的教育。在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诚信实践活动,把自己的认识付诸与行动。围绕“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主题,我在班上开展了“我与诚信交朋友”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汇集成册、互相传阅。在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诚信的故事后,又开展了“用我笔写我心”活动。同学们用稚嫩的笔,写出了一句句美丽的话语:“诚信是圣洁的教徒。”“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知识不能丢,诚信更不能丢。”从这些不是名言的话语中,感受到学生们能自觉屏弃不良言行,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诚信认识,了解了丢弃诚信的危害性,体验了诚信的价值和快乐。
三、确立机制,建立“诚信行为评价制度”
诚信教育评价,就是对受教育者的诚信品质、行为给予科学的判断和评定。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我们采取“多褒少贬、适度约束、逐步提高”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诚信,政治思想诚信、劳动卫生诚信等方面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积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我规定每周五下午,学生要向“诚信储蓄员”汇报一周来的优良诚信行为:如“我没让老师操心,不说谎话,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学生将自己的点滴进步都存入“小公民诚信意识储蓄簿”,为“道德储蓄”增添一笔“存款”同时还要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对自己今后的行为提出自我希望与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诚信行为一个月考评一次,达到要求的评为“诚信标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对暂时没有达到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存在毛病的内因和外因,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在班级、年级、学校总结评比的基础上,学校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别突出问题进行讲评,并限期改正,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张榜公开表扬,颁发荣誉证书,使“诚信校园”建设遍及学校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所有师生员工的内心。
四、适时引导,确立学生的诚信理念
7.浅析高校学生诚信教育问题 篇七
1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些表现
1.1 学术失德、考试作弊
高校学生在校学习, 论文、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一是,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二是, 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指明方向;三是, 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 但事与愿违, 不少高校学生上课不好好听, 课下作业也是东抄西拼试图蒙混过关;而考试来临时, 为了通过考试铤而走险采取作弊手段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导致少数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被迫考试作弊, 以此来维护考试“ 公平”;更有甚者, 毕业论文也浑水摸鱼, 还堂而皇之高喊:天下文章一大抄。 学术道德的缺失, 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2 恶意欠费、拒绝还贷
国家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了“ 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制度, 旨在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入学。 然而却被一些诚信缺失的学生钻了空子, 他们一边对学校谎称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 另一边却把家里给的学费在校外大肆挥霍, 恶意拖欠学校各类费用;或者办理助学贷款后, 不按期还款, 恶意拖欠、故意违约, 让国家蒙受经济损失。
1.3 履历造假、随意毁约
继2014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 万之后, 2015 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 万之多。 大学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诚信缺失的学生就动了歪脑筋, 对自己的求职履历大肆造假, 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书、虚构经历, 绞尽脑汁玩手段。网上更是爆出有个班的学生求职履历上出现八个班长的笑话, 此外, 有的毕业生多家签约, 随意毁约, 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2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为什么在高等教育已经普及成为大众教育的今天,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依旧普遍存在呢? 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 得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因素。
2.1 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我国大学的情况是“ 严进宽出”, 学生考上大学后, 就觉得自己进了“ 保险箱”,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另外, 在高中阶段, 普遍学习紧张、压力较大, 所以, 进入大学后就想好好放松一下, 对于学习, 自然不如以前在高中的时候用功。 考试来临的时候“, 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普遍存在, 还有部分同学担心考试不及格, 就会动歪脑筋, 想出一些作弊的方法, 或者是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向老师求情, 企图能顺利通过考试。 所有这些做法的根源都是因为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 迷失了自我, 对安逸享乐的生活缺乏抵抗力,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2.2 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诚信意识淡薄的家庭里, 那么自然会影响这个孩子的诚信水平。 比如在生活中, 如果出现孩子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一些不诚信的做法, 有些诚信观念不强的家长, 可能就会因为是小事而忽略对孩子及时的教育, 日积月累, 孩子的诚信观就会扭曲, 导致将来在学校和社会中, 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
2.3 学校教育的影响
虽然“ 诚信”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 但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很少能接触到真正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诚信教育。 尤其是, 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仍是以成绩为主, 所以, 也会让学生有一种: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的错误思想, 从而忽略了对品德和言行的培养和约束。 另外, 虽然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认识到不能用单一的体系来评价学生, 不能只重视智育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 所以学校也在努力改善, 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的人格教育等素质教育, 但由于仍处在探索阶段和基于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所以, 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和不到位的情况。而恰恰在这种情况下, 也会对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从而影响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养成。
2.4 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并不长, 体制不够成熟, 所以,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暴露无遗, 比如, 假冒伪劣产品, 食品安全问题, 偷税漏税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 这些问题也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钻法律的空子, 通过一些不法手段牟取暴利, 这也会对不谙世事的大学生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导致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出现诚信意识淡薄, 自我约束能力弱, 是非观念模糊不清等问题。
2.5 国际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 西方的思潮及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大学生。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目前社会多元化, 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 很容易受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让享乐主义占了上风, 随之产生投机主义的想法, 放弃诚实守信的做法。
3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校园诚信环境建设
人们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 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就是步入社会前的演习。所以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意义重大。首先, 从设施配备上来说, 可以在校园里设立诚信宣传栏, 多展出一些诚信宣传标语和诚信故事, 让高校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把诚信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 其次, 是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各种事务时, 要严格遵守诚信标准。比如, 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 有些同学就会向老师求情以便通过考试, 这时, 老师决不能因为心软或觉得补考麻烦, 就失去原则让学生通过考试。 否则, 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无视原则、无视诚信, 在将来变本加厉地不诚信。又比如, 在学生入党或推荐优秀这类事情上, 老师更应照章办事, 明辨是非, 坚持原则, 否则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不可低估。 最后, 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类宣传阵地, 如校园广播、网站、BBS等,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 让网络成为了一块学生离不开的“ 乐土”, 所以要占领网络诚信教育新阵地, 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网站、广播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3.2 诚信教育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想培养诚信的学生, 一定要从高校的教育改革创新入手。 首先, 是课堂教育。 目前, 我国高校的教育内容中, 并没有一门叫“ 诚信”的课程,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诚信的可贵与重要性, 但究竟怎样才算诚信, 诚信的范畴包括什么内容等等, 学生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添上有关“ 诚信”的教育内容, 是非常必要的。另外, 是榜样教育。在老师中、学生中, 发掘一些诚信榜样, 让大家看到榜样就在身边, 利用榜样的力量来督促学生加强自身诚信修养。
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 进行教育和引导, 多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教育, 比如, 可以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或主题班会,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老师再进行引导, 让高校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 增加体会和认识, 切忌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总之, 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务必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诚信教育要重“ 质”, 而不要一味的求“ 量”。
3.3 诚信制度建设管理
诚信属于道德层面的约束, 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对于一些不能自觉做到诚信的学生来说, 就需要制度的约束, 让制度来发挥作用, 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
首先, 每个校园都需要一个健全的诚信评价制度。 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从新生入校开始, 就为其建立了“ 诚信记录卡”, 它成为了每位学生的一份特殊档案。 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业不诚信, 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代考、剽窃论文等;生活方面不诚信, 使用违禁电器及危险品、损坏公物、早操代刷卡、沉溺网吧等;经济行为不诚信, 如学费不按时交纳、助学贷款提供材料不真实, 弄虚作假骗取困难补助, 借款、借物到期不还等;择业不诚信, 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推荐书内容虚假、就业合同不履约、择业时不正当竞争等。年终要对记录卡的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考核结果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相结合。
其次, 针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比如考试作弊, 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还款、学术造假等行为, 学校要有严厉的处理措施, 做到奖罚分明。 这样可以从制度的角度来约束学生, 有效促进学生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 并用诚信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
参考文献
[1]姜威.试论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31, (6) .
[2]张杨.关于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J].学园, 2013 (21) .
[3]安雪玲.关于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J].教育在线, 2013 (24) .
[4]余翔, 李红, 罗玲.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折射出的诚信危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26) .
[5]叶晖.关于高校学生中的诚信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 2010 (5) .
8.高校亟待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篇八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替人考试当“枪手”,对老师、家长和同学说谎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正当行为外,在一些大学生中还存在一种“政治拟剧化”现象。据对上海市16所高校1735位大学生、4所高校971位中青年老师的两次问卷调查,以及50多次累计31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和对50多人的深度访谈,发现一些大学生或高知青年存在双重政治人格现象。社会学称之为“政治拟剧化”。“拟剧化”是指人的动作、讲话等并非出于自然,而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政治拟剧化行为不仅可以是个体的,而且可能在集体中发生。经历过“文革”等政治事件的人们,对言不由衷的人人说假话的集体表演场面,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模式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延续着,人们在政治会议上说空话、说套话,不愿开诚布公,而且还延伸到书面表达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大学生为了实际利益和捞取政治资本(如入党、当学生干部等)的目的,假装“积极”,口头上和笔头上都能认同党、拥护党,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对党和政府倡导的政治价值观、道德理想抱怀疑、抵触态度,有的甚至全然遵循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原则。这种个人甚至集体的政治拟剧化行为模式,对真正的大众动员,对道德建设和诚实的个性人格的培养所造成的破坏显然是毁灭性的。
这种“政治拟剧化”现象,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讲,是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而不讲诚信对于社会来讲,危害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大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如果仍然不讲诚信,其危害更大。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个人私利,大搞坑蒙拐骗、种种做假帐、生产假冒商品、弄假文凭和假学历、虚报经济指标等等,皆由不讲诚信而生。据统计,因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我国GDP的10%一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多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减少两个百分点。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穆尔曾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不讲诚信,不仅危害党和国家,而且对自己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如果连本都没有了,还怎么做人呢?更谈不上生存发展了。正如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社会不仅要考察每个人,而且还要为他们建立必要的档案,以便向有关方面证实你的可信度。如果可信度不佳或无诚信可言,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你的就业、贷款、购房、购物等等。
为了改善大学生的诚信修养,应切实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并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诚实守信是大学生也是全体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就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学校和社会是不可分的,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同社会的诚信水平是相互影响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反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颇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信誉重于财富。
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得分为零。高等学府是国家最高的科技人才汇聚的地方,美国为防止抄袭和剽窃,专门制订了法律惩罚那些考试和科研作弊的学术不正当行为。2002年,随着一个叫安然公司的企业破产引爆一连串公司丑闻,使往往拥有MBA文凭的美国企业的诚信水平受到质疑。为此,美国大学生录取和培养MBA过程中,开始加强对诚信的要求。以往,美国大学招收MBA的主要指标是考试成绩,工作经历和领导经验等,但现在,诚实、正直也被列入考核范围。哈佛商学院的官员称,哈佛大学今年要求那些为学生写推荐信的老师为学生的道德水准打分,评价他们尊敬他人、诚实以及履行义务等能力。美国《商业周刊》正在考虑,在计算美国商学院排名时,赋予道德规范指标以更大比重,使这项指标能发挥更大作用。
在日本,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在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在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比如,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实”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以培养自主性强、诚实、能够身体力行的人为己任。像这样的校训在日本不胜枚举。日本的诚信教育并不是停留校训上的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日本各学校都有一种伦理课,诚实、善良、向上、奉献、谦让、名誉、正义是其主要内容。由于诚信教育在日本深入人心,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单位,弄虚作假被曝光即为社会所不齿,个人身败名裂,单位信誉扫地。
在德国,重视编织诚信的自律和他律网,建立了严格的诚信监督体系,监督措施也比较完善。德国人认为,培养诚信品格,一方面靠主观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靠客观社会制度的监督。在德国用以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诚实不诚实,讲不讲信用,通过信用记录可以对你的社会行为进行监督评价,信用几乎成了一张社会“通行证”。而有过不良信用记录者,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信用记录,在德国也寸步难行。就拿乘车买车票来说吧,德国所有的市内公共交通车辆均没有固定的售票员。公勤人员只是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在德国很少发现有逃票现象。因为如果逃票被查到,就会写入个人信用记录,成为终生的污点。说是有一名我们在德国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得很,但在德国四处求职时,却被很多大公司拒绝。后来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没想到仍然被拒绝。德国佬给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德国严格、完善的监督处罚措施不仅惩罚了违规者,也对不诚实守信者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再加上舆论监督,从而为整个社会诚信气氛的营造提供了保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国外关于诚信教育尤其是学校诚信教育的举措,我们应结合国内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实际,采取拿来主义,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9.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篇九
史以宁
沭阳银河学校
邮编:223600 摘要: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还有多少人信奉诚信?这种现状对中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深思。
诚信是现代人文明人的名片和通行证。诚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个人的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很重要的场所,诚如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中学生 诚信缺失 社会根源 对策
《三国演义》中关公义薄云天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成为美谈;而现代社会中一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行为则让人扼腕、令人切齿,这说明世人从内心深处是渴望诚信、呼唤诚信的,然而,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还有多少人信奉诚信?这种现状对中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深思。
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许多中小学生远离了诚信,时常撒谎,欺骗老师、欺骗家长。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如果他们的诚信道德底线被突破了,那么对国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难以想象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根本上找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采取相应对策,那么造成中小学生远离诚信的社会根源到底有哪些呢?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度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难坚守自己的许诺,做到真正的诚信。第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的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正是在这些强烈、畦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造成了青少年缺乏诚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是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及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家长本身就是缺乏责任感,而且在举止言行方面缺乏诚信,这样就是必然影响到孩子。比如说,这家长要是赌博、行骗,他的孩子一定不诚实。社会实践证明,十有八九的不诚实孩子,家长都有不良的习性。
第四,商品经济对传统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冲击。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白猫黑猫理论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似乎社会对人的评价就是看个人能不能赚钱,能赚钱的就是英雄,不能赚钱的就是狗熊。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很多人只注 1 重结果,不问过程,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事件不断,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做假帐、假破产、假出口、假证书„„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有假文凭,文艺界有假唱,体育界有假球黑哨„„连政府部门都有作假,有些地方领导为了在任政绩,虚报产量产值、财政收入,统计做假屡有发生。他们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现实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爱子之心无可厚非,江湖险恶亦是事实,生活中确有诚信者受屈,狡诈者获利的事情,于是“要诚信,更要金钱”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第五,现代传媒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传媒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具体表现在手法的多样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其中反映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的内容很多,而这类题材,不管编剧和导演采用什么手法,为达到什么目的,但他的负面效应都是存在的,且影响很大,我们成人看这样的影视可能会有些警醒和借鉴作用,而处在生长期发育期的广大中学生就未必见得看到这些,他们或许只会看到其中的糟粕,或者有意无意的就会重蹈剧中反面人物的覆辙。就像当年国产大片《少林寺》本身是想弘扬一种武学精神和爱国思想,结果片子放过以后,全国不少地方有不少青强少年摔断了胳膊摔断了腿,他们完全不顾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另外,那些打黑、打假的影片里面也有很多糟粕,学生看了以后往往对这些东西情有独钟,且经常会竞相效尤。第六,自身认识的错位
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有的甚至还认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
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严阵以待,领导巡视考场,效果仍不理想,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监考老师力不从心。
涂改试卷,这是做假的又一种手法。笔者曾听到一位中学教师说的一件事。期中考试后他在课堂上分析试卷。课后两位女同学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他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老师还向我道歉,真是‘阿木林’!”“你做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做这种事你放心好了,不会‘穿帮’的,即使老师有怀疑,你一定要咬住是批错的。两个人的事,谁也说不清楚。”
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移花接木亦属常有之事。在一些学校科技节创造发明成果展示中总有几件作品是由学生家长代刀的或在市场上买来的最新产品,贴上学生的名字,就是他的杰作了。学校为了多出成果、多拿奖牌也就默认了。
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碰到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作业不交、上课经常讲废话等,找他谈话,对老师的批评他“虚心接受,保证改正”。然而,一星期还未过,老毛病又重犯。
诚信是现代文明人的名片和通行证。诚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个人的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很重要的场所,诚如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一、提高对诚信教育的认识
“立身处世,诚信为本”。我国自古就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产生了。所谓“人无信不立”。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树立诚 2 信道德的重要性,培育“信用至上”的社会道德,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二是诚信道德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狼来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孩提时已深入人心,懂得说谎的危害。中小学课本中应多加些有关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从成长开始就受到诚信意识的熏陶,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二、利用政治思想课对广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就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来看,“经济常识”是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内容。人类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大生产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都离不开诚实、信用。法治与德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在“经济常识”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以诚信为题,收集经济生活中正反两方面事例,在政治课上演讲、交流,课后写心得体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
中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诚信道德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础。我校把中学生理财活动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把它作为诚信教育的一个抓手,让学生在亲身理财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我校理财活动追求的不是学生有多少钱存入银行,增值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在亲身理财过程中悟出些道理来。我们要求高二年级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每个学生记“家庭消费日记帐”,每天把一笔笔消费的内容、金额按消费结构分类记好,到一定阶段统计家庭“恩格尔系数”。再如,成立理财兴趣小组,为小组每位成员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让他们学会存钱、取钱、挂失、修改密码、利率计算及ATM机、POS机的使用。在个人理财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这就是银行信用资本的积累。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感悟到信用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在教育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网上寻找市场经济不讲诚信,自食苦果的事例。潮汕地区,疯狂的出口骗税、恶意的逃蔽债务,使这里一度沦为信用恶化的“重灾区”。全国19个省市向下属企业发出通知,提出不和汕头人往来生意,致使该地区经济严重倒退。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四、诚信道德教育方法应多样,形式要活泼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此外,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向学校提合理化建议,设立“班级信箱”、“校长信箱”等,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良好效果。还要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校内墙壁、橱窗可张贴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黑板报内容也要经常体现这方面内容,教师更要成为诚实守信的榜样,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五、诚信教育要从点滴小事着手,持之以恒
龙永图先生在2001年APEC会议上讲到一则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男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很久了还不见出来,他妈妈急了,一个记者刚好碰到她。记者替他妈妈进去找,发现小男孩满头大汗在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记者问男孩,你妈在外等急了,干吗还不出去?男孩说,马桶没冲干净怎么可以走呢?龙永图把小男孩的这种责任感称之为诚信意识,从细小的事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观念。生活学习中有些事因为很细小,人们不重视它,而失去了很好的教育资源。有些班级做得很有特色,为班级每位学生设立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扫教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 3 到、考试作弊等行为,班主任老师记录在册,一年内凡有不良记录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第越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考试作弊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决不能言而无信。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同时又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示范作用。在目前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从而使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加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掩盖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
【学生诚信教育】推荐阅读:
高中学生诚信教育06-22
美术系2012年度开展学生诚信教育总结09-25
学生诚信优秀演讲稿07-23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09-07
诚信的力量 学生作文09-20
学生考试诚信承诺书10-01
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07-17
诚信学生国旗下讲话稿08-05
有关学生诚信友善演讲稿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