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符号

2024-06-24

小学数学符号(精选13篇)

1.小学数学符号 篇一

几何符号

△ 代数符号

3运算符号

×

÷

±

4集合符号

5特殊符号

π(圆周率)

6推理符号

|a|

∪∈

&;

§

Γ

Δ

Θ

Ξ

Ο

α

β

γ

δ

ε

δ

ε

ζ

μ

ν

π

ξ

ζ

η

υ

θ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 ∠

≡ ‖

∧ ≻

≼ ∑

Φ η

θ

χ

ψ ∣

±

Χ

Ψ

Ω ι

κ

λ

ω

指数0123:o123

上述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中英文参照)

plus 加号;正号

minus 减号;负号

±

plus or minus 正负号

×

is multiplied by 乘号

÷

is divided by 除号

is equal to 等于号

≠ is not equal to 不等于号

≡ is equivalent to 全等于号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号

is less than 小于号

is more than 大于号

≤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小于或等于

≥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大于或等于

per cent 百分之…

∞ infinity 无限大号

√(square)root平方根

X squared X的平方

X cubed X的立方

∵ since;because 因为

∴ hence 所以

∠ angle 角

≲ semicircle 半圆

≰ circle 圆

○ circumference 圆周

△ triangle 三角形

≱ perpendicular to 垂直于

∪ intersection of 并,合集

∩ union of 交,通集

∫ the integral of …的积分

∑(sigma)summation of 总和

°

degree 度

′ minute 分

second 秒

number …号

@ at 单价

2.小学数学符号 篇二

一、鉴赏符号的直观性

符号语言根据感知规律与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呼应,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因而学生具备鉴赏象形符号、缩写符号、约定符号的潜在能力。数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所以教师将数学的符号感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设置情境,让学生鉴赏由个性化符号组合到数学表达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以及用符号的直观性表示数学化的问题,定能促进学生符号感的发展。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我提问:“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尽可能多地去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学生操作活动后汇报。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图案欣赏、图形变换与设计等活动,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富有创意的作品,鉴赏符号的形状特征,进行视觉表象的重新组合,经历了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符号化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鉴赏符号和用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建立符号感;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才能增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体验符号表达的简约性

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人们给予了它特定的符号,而且这些符号组成了一定的语言系统,使得数学表现形式简明、清晰。正如享有“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所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符号可以解释拥有复杂结构的命题的正确定义,探明概念间的区别,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数学对象的空间位置结构、数量关系经抽象得到各种数学图形和图式,在教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都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示的,即在数学教学中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比较大小”初看起来比较抽象,但仔细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凭借。从生活经验看,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从认知上来看,学生已有“一一对应”的初步思想,有“=”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通过拟人的手法,利用学生熟悉的“=”,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是怎样用符号来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接着由“=”变引出“>”,由“>”设计创造出“<”,生动、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地理解“=”、“>”、“<”的意义,又能明白如何用这些符号来表达数量间的关系,还能看到关系式,知道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的符号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体验深刻。

三、感受符号的转换性

在数学活动中,符号间的转换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思维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和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实际背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我创设情境:张华同学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同学参加,张华给每个同学2个桃子,如果来了2个同学,张华要准备多少个桃子?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2+2=4。

师:为什么用加法算?

生:因为2个2相加。

……

师:如果全班50个同学都来了,有几个2相加?你会列式吗?

生:50个2相加。

师:那你们写一下吧。

学生边写边数,边数边不断地发出嗟叹之声:“啊,太多了,太麻烦了!”

师:对!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创造出一种方法来,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呢?

(学生独立思考。)

生:我是这样写的:2+2+2+…+2ㄢ

生:我在2和50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2△50或50△2ㄢ

生:对!还可以在中间画个○,写成50○2ㄢ

生:还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写成50☆2ㄢ

生:我在中间画个※,写成50※2ㄢ

生:我在中间用“+”符号,写成50+2ㄢ

生:不行!这样变成了50和2相加,50+2=52ㄢ

生:老师,把“+”换一个方向,变成“×”,这样就不同了。

此时,我抓住机会,将“△、○、☆、※”统一成“×”。

我首先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推进到衍生知识的原发地带,使知识的生长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础。当学生感到用加法写50个2相加太麻烦时,我顺势而导:“是太麻烦,能否创造出一种方法,来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呢?”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用50△2,有的说用50○2,有的说用50☆2。当有学生说用50+2表示时,其他学生建议把“+”换一个方向,写成“×”,50个2相加就写成50×2。这时,将“△、○、☆、※”转换统一成“×”,真是水到渠成。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真切地感受到符号的转换性,促进了学生符号感的发展。

四、领略符号的通用性

符号语言是数学中通用的,是一般、最常用的简练、特有的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达式。如象形符号是用符号的形状特征来反映数学概念的符号,它通常将图式的原型压缩成储如△、∠、⊥、∥、⊙等符号,这类符号可由形、思、义等加以理解和运用;缩写符号多数是由数学概念的外文词汇的第一个字母构成,如“f”表示函数、“R”表示实数集等,这类符号需要以文字概念为基础进行记忆;约定符号的形成与思维活动的习惯与历史有关,如习惯上用x、y、z表示未知数,用a、b、c表示已知数,用大写斜体字母表示点,用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直线等,这类符号主要通过规定的简练性、合理性来与思维共鸣,由义及形、形义一体加以理解和运用。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和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来表示的,即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算式的感知、体验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不仅能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能让学生领略符号的通用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小学数学符号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符号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36-01

小学教学中数学符号的培养是一件非短期就能达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且长期坚持才能达成的,对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点加强对学生数学符号的培养。

一、對数学符号的理解非常关键

对数学符号正确的认识是形成数学符号意识的第一步,对数学符号的深刻理解,即理解其表示的数量、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则是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关键。

首先,要明白字母的概括作用。字母的运用能单独的表示一个变化的数,还能将其代入式子中,含有字母的式子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数量的概括作用;其次,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技能表示数量还能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量关系,许多学生理解起来比价困难,因此,在数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量关系理解的教学;最后,理解字母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如,苹果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年龄,都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但a的意义却不同,所以学生应该深刻明白,同一个字母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一)贴近生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符号含义

每一个数学符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的抽象性很难被小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简易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授课时,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做一个数青蛙小游戏,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然后教师将字母a或者b代入游戏,就会得到“a只青蛙a张嘴”、“b只青蛙b张嘴”,这时教师可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时的a或者b,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后,教师可以以自己为例,并告诉学生教师比自己的孩子大了25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当教师的孩子1岁时,教师的年纪,接着是孩子2岁一直到10岁时,教师的年纪又分别是多少?随着问题的增加,学生也会得出教师的年纪是“n+25”岁,而n表示的就是教师孩子的年纪。

用游戏的方式能更快的将学生代入课堂,而贴近生活式的教学方式,能更快速的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在数学中的应用及符号代表的含义。

(二)在不断积累运用中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意识主要的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数学符号运用的意识,所以对于数学符号,学生不仅要懂,更会要用,而单纯的推演训练,无法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对数学符号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应用意识[2]。

(三)巧妙的设计教学发展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思维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发展,也就是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能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知识点,对教学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符号意识。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教授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教学后,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为S=a2,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呢?教师可以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教学工具并进行共同探讨,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多利用教学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应用意识,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思考。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意识是其核心的素养,发展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也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能理解符号的含义,然后学会对数学符号的应用,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加强自身对数学符号理解能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5,(8):82-82.

4.常用数学符号总结 篇四

常用数学符号
+-×÷﹢﹣±/=≈≡≠∧∨∑∏∪∩∈⊙⌒⊥∥∠∽≌<>≤≥≮≯∧∨√﹙﹚[]﹛﹜∫∮∝∞⊙∏??????????·∶?????????∴∵∷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ξοπρστυφχψω%‰℅°℃℉′″¢〒¤○㎎㎏㎜㎝㎞㎡?㏄㏎mlmol㏕Pa$£¥㏒㏑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微毫厘分百千万亿兆吉
几何符号
⊥ ‖ ∠ ⌒ ⊙ ≡ ≌ △
代数符号
∝ ∧ ∨ ~ ∫ ≠ ≤ ≥ ≈ ∞ ∶
运算符号
× ÷ √ ±
集合符号
∪ ∩ ∈ ? ? ? ?
特殊符号
∑ π(圆周率)
推理符号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符号的历史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

任意号

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任意号来源于英语中的any一词,因为小写和大写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将其单词首字母大写后倒置,如图所示。

常用数学符号名称中英文对照

+ plus 加号;正号

- minus 减号;负号

± plus or minus 正负号

× is multiplied by 乘号

÷ is divided by 除号

= is equal to 等于号

≠ is not equal to 不等于号

≡ is equivalent to 全等于号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号

< is less than 小于号

>is more than 大于号

≤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小于或等于

≥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大于或等于

% per cent 百分之…

∞ infinity 无限大号

√ (square) root平方根

X squared X的平方

X cubed X的立方

∵ since; because 因为

∴ hence 所以

∠ angle 角

⌒ semicircle 半圆

⊙ circle 圆

○ circumference 圆周

△ triangle 三角形

⊥ perpendicular to 垂直于

∪ intersection of 并,

∩ union of 交,通集

∫ the integral of …的积分

∑ (sigma) summation of 总和

° degree 度

′ minute 分

〃 second 秒

# number …号

5.基本数学符号大全(范文模版) 篇五

符号(Symbol)意义(Meaning)

= 等于 is equal to

≠ 不等于 is not equal to

≈ 大约等于≒ ≡ 恒等于或同余

∽ 相似 is similar to

≌ 全等 is equal to(especially for triangle)

> 大于 is greater than

< 小于 is less than

≱ 大于等于(或作≯)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 小于等于(或写作≮)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 远远大于号

<< 远远小于号

∈ 属于 ∉ 不属于 ⊆ 真包含于 ⊇ 真包含 ⊂ 包含于 ⊃ 包含

∪ 并集

∩ 交集

∈ 属于 ∉ 不属于 ⊆ 真包含于 ⊇ 真包含 ⊂ 包含于 ⊃ 包含

∪ 并集

∩ 交集

||平行 is parallel to ∥ ⊥ 垂直

├ 断定符(公式在L中可证)

╞ 满足符(公式在E上有效,公式在E上可满足)

┐ 命题的“非”运算

∧ 命题的“合取”(“与”)运算

∨ 命题的“析取”(“或”,“可兼或”)运算 → 命题的“条件”运算

↔ 命题的“双条件”运算的 A<=>B 命题A 与B 等价关系

A=>B 命题 A与 B的蕴涵关系

A* 公式A 的对偶公式

wff 合式公式

iff 当且仅当

↑ 命题的“与非” 运算(“与非门”)

↓ 命题的“或非”运算(“或非门”)

□ 模态词“必然”

◇ 模态词“可能”

R 关系 r 相容关系

运算符号 + 加号 - 减号

× 乘号(或·)

÷ 除号(或/,含分数): 比

∪ 两个集合的并集 ∩ 交集

П 连乘(集合论中的相乘)Σ 连加 √ 根号

log 对数(或lg,ln)dx 微分 ∫ 积分 ∬ 曲线积分

性质符号 + 正号 - 负号 ± 正负号

| | 绝对值(|x| 绝对值 absolute value of X)结合符号()小括号 [] 中括号 {} 大括号 省略符号 △ 三角形 Rt△ 直角三角形 ∠ 角 ⊙ 圆 º 度

||平行 is parallel to ∥ ⊥ 垂直 Sin 正弦 Cos 余弦 f(x)x的函数 lim 极限 ∮ 因为 ∭ 所以 ∑ 总和 ∏ 连乘

C(r)(n)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

幂(A,Ac,Aq,x^n)等。排列组合符号

C 组合数Combination A 排列数Arrangement N 元素的总个数

R 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阶乘,如5!=5×4×3×2×1=120 其他符号 ∀ 全称量词

∃ 存在量词

φ 空集

≲ 无穷大 π 圆周率 C 复数集

N 自然数集(包含0在内)

N* 正自然数集

P 素数集

Q 有理数集

R 实数集

6.小学数学符号 篇六

安 宁 市 职 业 高 级 中 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了电阻的联接这一单元之后,学习兴趣减弱,加上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及学生物理基础不牢固,对学过的概念、定义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懂,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上大学时,我的教师利用数学符号“//”“+”表示电阻的联接情况,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教学中,我同样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减少了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现将教学方法归纳如下,与同行们共享。

—、用数学符号“//”“+”表示电阻的联接

1、用“+”表示电阻的串联

当R1与R2串联时,我们表示为R1+R2;当有电阻R1、R2、R3、„、Rn串联时,我们表示为R1+R2+R3+„+Rn。

2、用“//”表示电阻的并联

当R1与R2并联时,我们表示为R1//R2,当有电阻R1、R2、R3、„、Rn并联时;我们表示为R1//R2//R3//„//Rn。

3、用“//”“+”组合表示电阻的混联 例1:用符号表示下列各图电阻的联接情况。

图1可表示为R1//R2+R3; 图2可表示为(R1+R2)//R3+R4; 图3可表示为R1//R2+R3//R4; 图4可表示为R1+R2//R3+R4;

通过应用以上直观、具体的数学符号,我们可以使繁琐的电路图变成简单易懂的数学联接符号,也可以把数学联接符号画成我们需要的电路图。只要教会学生看得懂读得懂这样的数学联接符号,让繁琐的电路图具体、简单,教学中就能节省大量画电路图的时间,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二、用数学符号“//”“+”简化总电阻的计算过程

1、计算串联电阻的总电阻 当R1与R2串联时,总电阻R=R1+R2; 当有电阻R1、R2、R3、„、Rn串联时,总电阻R=R1+R2+R3+„+Rn。在这里的数学符号“+”就是四则运算中加法运算。

如当R1与R2串联时,其中R1=4Ω,R2=8Ω,则总电阻R=R1+R2=12Ω;

又如R1、R2、R3串联时,其中R1=4Ω,R2=8Ω、R32=10Ω,则总电阻R=R1+R2+R3=22Ω;

2、计算并联电阻的总电阻

根据并联电路的性质,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当R1与R2并联时,总电阻R=R1//R2;

数学表达式为1/R=1/R1+1/R2,总电阻R=R1R2/(R1+R2),由于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两条支路的运算,多条支路只要求了解,教材中也没有出现求三条以上支路总电阻的习题,因此要求学生牢记此式即可;

当有电阻R1、R2、R3、„、Rn并联时;总电阻R=R1//R2//R3//„//Rn。数学表达式为1/R=1/R1+1/R2+1/R3+„+1/Rn。

3、计算混联电阻的总电阻

上述例1中各图ab两端等效电阻分别为: 图1总电阻Ra、b=R1//R2+R3=R1R2/(R1+R2)+R3;

图2总电阻Ra、b=(R1+R2)//R3+R4=(R1+R2)R3/(R1+R2+R3)+R4; 图3总电阻Ra、b=R1//R2+R3//R4=R1R2/(R1+R2)+R3R4/(R3+R4); 图4总电阻Ra、b=R1+R2//R3+R4=R1+R2R3/(R2+R3)+R4。例2:电路如图,已知R1=R2=R1=8Ω,R3=R4=6Ω,R5=R6=4Ω,R7=R8=24Ω,R9=16Ω,求电路a、b两端等效电阻。

解:不难看出电路中最简单的支路是图中ef两端的电阻R5、R9、R6,它们是串联关系,计作(R5+R9+R6),R5、R9、R6串联后又与R8并联,计作(R5+R9+R6)//R8,电路化简为图6,同理(R5+R9+R6)//R8又与R3、R4串联,记作R3+(R5+R9+R6)//R8+R4,R3+(R5+R9+R6)//R8+R4又与R7并联,记作R7//[R3+(R5+R9+R6)//R8+R4],电路又化简为图7,则电路总电阻

Ra、b=R1+R7//[R3+(R5+R9+R6)//R8+R4]+R2 ={8+24//[6+(4+16+4)//24+6]+8}Ω ={8+24//[6+24×24/(24+24)+6]+8}Ω ={8+24//[6+12+6]+8}Ω =(8+24//24+8)Ω =[8+24×24/(24+24)+8]Ω =(8+12+8)Ω =28Ω

其实,我们同样也可以根据等效电阻表达式Ra、b=R1+R7//[R3+(R5+R9+R6)//R8+R4]+R2,将等效电路画出如图8所示。

7.小学数学符号 篇七

( 一)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符号的作用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将会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作用.

教学片段( 1) :

自然数是一种个体对象符号,在教学“认数6”时,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在具体情境中数出“6”个人,“6”棵树,“6”只鸟、“6”朵花……它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可以用“6”个圆片来表示6个人、6棵树、6只鸟、6朵花,还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这就是对数量进行“符号化”. 当我们看到数字“6”时,就会和数量是6的具体实物联系起来. 当学生理解了数字6的实际含义后,进一步扩大其外延,数字6还可以表示顺序,如同学们排成一横队时,从左往右数,小红在第6个; 数字6还可以表示代号,如6号运动员是王小亮.

教学片段( 2) :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让同学们说出某名同学的位置.

学生自己创造:

生1: 三行二列.弊端: 不简洁,容易误解是一共三行二列

生2: 三、二. 弊端: 不简洁,容易误解为三年级二班

生3: 3,2弊端: 容易和别的数字连起来产生误会

不管符号多简练关键得保留它的意思. 因此数对的符号在教师的点拔下被学生自己创造出来.

教学常用的数学符号,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由于使用符号,才能清楚、简便地表达这些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二) 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潜藏的“符号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片段( 1) : ( 搭配中的学问)

上衣:红色蓝色

下衣: 绿裤红裤花裤

共有几种穿法?

很多同学用数字1、2代表上衣,3、4、5代表下衣,用连线的方法有顺序地毫无遗漏地作出了搭配.

教学片段( 2) :

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出现了这样一道发展题: 在一条小河一旁种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第一棵种的是柳树,那么第100棵是什么树? 这样的题目,光让学生用脑子想,确实有点困难. 怎么办呢? 通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画出来看看,有的说可以拿东西来摆一摆,教师问: “你们打算用什么表示柳树、桃树呢?”“、”“□、○”“柳、桃”……学生们一连说了好几个答案,最后我们一致选出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进行排列: □○□○□○……看着这么简便的符号,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规律,也很快地解决了这道难题.

由此可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过交流、分享,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也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

( 三) 在用字母表示数中,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 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逐步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教学片段:

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整齐摞在一起的4本相同的《中外童话》,并出示式子4a.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里,a可以表示什么? 4a又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 a可以表示1本《中外童话》的价钱,4a表示4本《中外童话》的总价.

生2: a还可以表示1本《中外童话》的页数,4a就表示4本《中外童话》的总页数.

生3: a也可能表示的是1本书的厚度,4a表示的就是这4本书的总厚度.

生4: 如果1本《中外童话》的字数用a表示,那么4本《中外童话》的总字数就能用4a表示.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 屏幕上的4本《中外童话》消失了,4a被放大,占据了整个画面) 大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想一想,4a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1: 可以用a表示1千克苹果的价钱,4a表示的就是4千克苹果的总价.

生2: 我用a表示1张课桌桌面的面积,4a就表示4张课桌拼在一起的桌面总面积.

生3: 我们1个学习小组有4名同学,那么4a就表示a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生4: ……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意犹未尽,还围着老师说个不停.

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进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而且进行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解释,在具体的解释应用中,深化了对字母表示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发展了符号意识.

8.用符号化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篇八

【关键词】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数学思想

怀特海曾说过:“在数学中,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显然,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体验隐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而符号化思想就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进行表示、交流、运算等活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符号化过程,使学生体验符号的价值。

一、设置情境,唤醒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就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因此,想把数学课上活、上生动、上精彩,就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了汽车的车牌、电视上CCTV、公共厕所上“WC”图片、楼号A座、B座、C座。教师向学生问道:“看了这几幅图片,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字母)(教师板书:字母)教师接着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生1:体育赛事,如NBA、CBA。生2:加法交换律a+b=b+a。生3:数学课本中的单位名称:kg、km、m、cm、mm等。生4:扑克牌中的字母。师追问:扑克牌上的字母表示什么?(板书:数字)师: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这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知的探究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求知的热情。

上述过程,在引入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使用符号的意义,培养符号感。

二、引导探究,感受符号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师在大屏上出示了一个三角形,教师提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6根)摆3个呢?(9根)教师追问:9根是怎么算的呢?有学生站起来说:“3×3=9(根)”师:也就是用三角形的个数×3=所需小棒的根数,如果要摆a个三角形时,需要用多少根小棒呢?“a×3”学生们脱口而出。教师追问:字母a,你认为表示什么?算式a×3,又表示什么呢?从式子a×3,是否可以看出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几倍?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了深思中,很快便有了答案,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a×3表示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教师趁势追问:“当a是4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当a是500呢?”有了刚才的探究,这2个问题学生解答得很轻松。

上述过程,教师通过摆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具体的数、算式到抽象的字母与含有字母算式的过程,体验到了字母符号的价值,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自主学习,发展符号意识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结论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在经历了上述教学环节后,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时,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⑴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⑵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⑶字母与1相乘,1和乘号都可以省略不写。⑷相同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目:

A、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y=( ),c×4=( ),b×b=( ) ,a×1=( )。

B、辨析正误。

①x×10写作:x10。( )

②c2就是表示两个c相加的和。( )

③d+5写作:5d。( )

④8×5可以简写成8·5。( )

C、说一说。

如果北京到南通的路程用x表示,南通到上海的路程用y表示,那么x+y,x-y所表示的意义?

数学符号比较抽象,而含有字母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更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简写规则的理解,再通过易错题的巩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学会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体验数学的简洁之美。

总之,小学数学课本中处处存在着符号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符号语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的习惯,形成符号意识,让学生经历知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彩清.数学符号化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09(08)

[2]徐赛华.浅谈数学符号化的思想及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8)

9.标点符号小学作文 篇九

一天,小明写完了作文,就飞快地跑出房间,这时,房间里便热闹了起来。

首先,逗号说:“我的功劳最大,因为如果主人没有了我,他就会憋得喘不过气来。”接着,感叹号争辩说:“凭什么你的功劳最大,我的功劳是最大的,如果主人没有了我,他就说不出内心的感情。”“你们说什么呢,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因为如果主人没有了我,他的.作文永远都不能结束。”句号气愤地说。“你们吵什么呢,你们的功劳都比我小,所以说我的功劳最大。”问号满脸通红地说。顿时,一阵大哄把所有的标点符号都吓呆了,因为上、下引号姐妹很气愤而且还很考虑自己在标点符号中的地位,所以就大哄:“你们别在吵了,你们以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吗?其实,我们姐妹的功劳比你们在坐的各位都大得多,原因是我们在标点符号中的地位都比不上我们俩姐妹。”可是,让那俩姐妹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就因为她们刚才说了这一句话,所以就引来了在场的标点符号们地殴打,结果这俩姐妹被打得落花流水、面目全非,这当然有逗号、感叹号和句号的杰作,于是上、下引号姐妹就嚎啕大哭了起来,这哭声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省略号爷爷,别看这位风尘仆仆、胡子一大把的省略号爷爷,其实他有渊博的知识,面对这种场面他已早有准备,原来他早就料到总有一天标点符号们会争吵起来,甚至会动手打起来,所以,他面对这种事故根本不会惊慌失措。

省略号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想想,如果一篇作文中只有一种符号,这一篇作文叫人们怎么阅读,更何况主人还要把这一篇作文交给老师,万一老师看到只有一种符号的作文,老师一定会火冒三丈、一蹦三尺高的,回到家,也会被爸爸妈妈斥责的,你们只为自己着想而不顾他人的感受,你们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

10.小学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篇十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常见错误 1.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02 问号 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用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1: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示例2: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常见错误 1.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问号应改作逗号)2.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03 叹号 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

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

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的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示例2:你给我闭嘴!示例3:谁知道他今天怎么搞的!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1: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示例2:咚!咚咚!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

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示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声音中,女娲突然醒来。

示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示例1:这点困难能把我们吓到吗?!示例2: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常见错误 1.滥用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如: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2.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叹号应改作逗号)04 逗号 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

基本用法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示例1: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示例2: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智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2.用于下列的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示例1: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

示例2: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较长的宾语之前。

示例3: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示例4: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示例5:(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e)较长的主语之间、谓语之间、宾语之间。

示例6: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示例7: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示例8: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示例9: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示例10: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示例11: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3.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示例1: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示例2: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b)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示例3:哎呦,这儿,快给我揉揉。

示例4: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C)某些序词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5: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

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示例6: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首先,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染问题;

其次,是滥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

再次,是空话和废话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

常见错误 1.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如: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05 顿号 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基本用法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示例1: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示例2: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示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1: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示例2: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

乙、用字;

丙、表达;

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示例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示例1: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的条幅。

示例2:《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示例4:办公室有人订《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纸。

常见错误 1.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如: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应作: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

如: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中间的顿号应去掉)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06 分号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基本用法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分号时)之间的停顿。

示例1: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示例2: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

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

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迫的;

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示例3: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示例4: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

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示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

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

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

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常见错误 1.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

如: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

身份证;

高中毕业证书;

体检证明;

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四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2.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

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3.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

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

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后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4.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须知: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07 冒号 小小冒号两个点,提示下文常出现。

它和引号是朋友,文章之中常相伴。

基本用法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说”“例如”“证明”)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示例1: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示例2:他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地庆祝一下吧!” 示例3: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示例4: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主办单位:市文化局;

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口公司;

时间:8月15日—20日;

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1:广平先生:…… 示例2:女士们、先生们:…… 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纹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示例: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常见错误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

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第一个冒号应改作逗号)2.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

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句中的冒号应去掉)3.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

如: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句中的冒号应去掉)4.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句中的冒号应改作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08 引号 四个蝌蚪真奇妙,前揽后抱是引号。

人物语言引在内,别人文句用它标。

基本用法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需要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

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

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和节日一起标引。

示例1:“5·12”汶川大地震。

示例2:“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示例3:纪年“五四运动”90周年。

常见错误 1.滥用引号。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

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句中的引号应去掉)2.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

如: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可改作:①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②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09 省略号 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

表示省略用到它,说话断续把它添。

基本用法 1.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3.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示例2:你这样干,未免太……!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示例:“还没结婚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示例:只要……就…… 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示例1:从隔壁房间里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示例2:该刊根据工作质量、上稿数量、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了高校十佳记者站。还根据发稿数量、提供新闻线索情况以及对刊物的关注度等,评选出了十佳通讯员。

常见错误 1.滥用省略号。

如:为什么街头小青年满口脏字?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应去掉省略号)2.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应去掉省略号)10 书名号 书名号,前后弯,标明书籍和报刊。

篇名、曲名也可用,标得清楚方便看。

基本用法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示例1:《红楼梦》(书名)示例2:《史记·项羽本纪》(卷名)示例3:《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示例4:《每周关注》(刊物名)示例5:《人民日报》(报纸名)示例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示例1:《渔光曲》(电影名)示例2:《追梦录》(电视剧名)示例3:《勿忘我》(歌曲名)示例4:《沁园春·雪》(诗词名)示例5:《东方欲晓》(雕塑名)示例6:《社会广角镜》(栏目名)示例7:《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示例8:《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示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4.当书名号中还需要用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示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常见错误 1.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

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永久牌》自行车‖《桑塔那》轿车‖颁发《身份证》‖持有《经营许可证》‖附有《产品合格证》‖办理《营业执照》‖填报《职工下岗登记表》‖组建室内乐队《爱乐女》‖荣获《百花奖》‖举办《喜乐杯》足球赛‖《科技日语速成班》招生‖召开《'99油画艺术研讨会》‖《法国近代艺术展览》开幕‖已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采用。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

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3.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

11.小学数学符号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符号化思想     渗透

符号化思想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数学符号化思想是指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数字、字母、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正如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所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发展到今天,它的广泛应用性源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而数学抽象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符号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必要性

(一)渗透符号化思想符合《课标》的要求

《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就是要理解符号在具体情境中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理解符号表示数,并且能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以及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符号进行思考、运算、推理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符号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二)渗透符号化思想有利于学生优化思维能力

数学符号化思想是以约定的符号、规定的形式来表达数学思想,加快了数学的思维,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学符号的使用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抽象的数学世界中概括、整理学习过的知识,揭示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使数学的世界系统化,既摆脱了繁杂的语言符号,又大大缩减了人们学习数学的时间。

二、小学数学如何做到真正渗透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虽然是数学思想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数学阶段,要想真正做到渗透符号化思想必须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符号化思想的前提下进行。那么,小学阶段如何真正做到理解与把握符号化思想,真正渗透符号化思想呢?

(一)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的过程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包括数字的抽象:0,1,2,3等;运算定律的抽象:通过几组具体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符号表示:a+b=b+a;数量关系的抽象: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关系s=vt等。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包括图形的抽象:点、线、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等,计量单位的抽象:m、m2、m3等,用字母表示圆的面积公式S=πr2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用统计图表来描述分析各种信息等,这些都是符号化的过程。

(二)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符号,包括字母、关系式、关系图表等将具体情境中的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表示出来。如盘子里2个苹果,再往盘子放2个,那么盘子总共就有4个苹果,从这个过程抽象归纳出用2+2=4来表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也是由直观形象到符号抽象表示的过程。

(三)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数学符号可以用来表示确定的数量关系,但数学符号并不是唯一的,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表示。例如,1÷2可以表示为1/2,1:2,50%,0.5。虽然符号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不同符号可以表示出同一个意义,并且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

三、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符号化思想的渗透意识

数学教材体系存在两条明暗主线:明线是数学知识,这是在教材上明显展示出来的;暗线是隐含在教材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在思想上重视符号化思想的渗透,并有目的、有意识、有层次、有计划地将符号化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在中低年级让学生理解两个数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数,所进行的运算就是加法,到了小学高年级让学生能够将加法的运算用字母表示出来,如a+b=c。

(二)在教学目标中明晰符号化思想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符号化的思想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数学符号的特点。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符号,合理地将符号化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在认识数字0时,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数字0表示的意义,如表示什么没有、表示分界线、表示起点、表示数轴上的原点等。

(三)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符号化思想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符号引入的必要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如由数学符号历史的演变发展来引入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符号,还可以有效避免数学符号教学的枯燥。其次,数学符号是人们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抽象概括。如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常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最后,符号化思想的渗透必须贯穿于知识形成、实际操作、问题解决过程中。只有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才能帮助学生将符号化的思想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慧.初探小学教学中符号化思想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9).

[3]黄生英.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及思考[J].湖南教育,2008(11).

[4]徐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符号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12.数学符号的教学策略 篇十二

数学是一种通用语言, 是一种优于任何普通语言的最完善和最科学的语言。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思考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达、描述。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可分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化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符号经过人类几千年漫长的努力演变而成, 所有的数学思想内涵均可由一整套完美的符号语言精确表述。

符号化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应该是形式化的, 可以被标志为一个彻底的符号系统。另外, 由于我们按照事先给定的法则对无意义的符号或符号序列进行组合和变形,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数学语言也是彻底的符号系统。正是由于数学的高度符号化, 才使数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虽然其他学科语言中也有符号化现象, 如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 但与数学符号相比, 其符号化程度明显低得多。符号化是目前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建模活动抽象地将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这一转化过程便是符号化过程。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带有经验的、文字描述的数学教学, 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则是以理论为主的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特征的教学。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是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的特点。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是以集合为标志的符号语言教学。这种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的数学符号, 使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中等数学所涉及的数学符号大多是在逐次抽象中产生的, 这就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然而, 思维发展心理学表明,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由以经验为主的抽象思维向以理论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阶段, 很难接受抽象程度较高的数学内容。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符号不好学。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表明, 数学符号是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在教学中, 应明确数学符号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 清楚数学符号语言的形成过程, 认真对待数学符号教学。

数学符号的精确性及数学符号教学的策略

(一) 数学符号教学的重点是准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

精确性是数学符号的主要特性之一。数学拒绝歧义。例如用“是”字表达的数学语言: (1) 0是自然数; (2) 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x>1是不等式x2>1的正数解,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1) 0∈N; (2)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 {x|x>1}={x|x2>1且x>0}。“∈、"、=”具有不同的含义, 能够彼此区别开来, 避免了“是”这一概念的模糊性。

符号语言的精确性要求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然而,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普遍存在模糊性。例如学生对符号y=ax与y=xa的理解经常模糊不清, 原因在于对符号的含义理解不清。这种模糊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把握不准。

由于数学符号具有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丰富性、精确性, 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便成为数学符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数学符号教学容易停留在机械学习的层面, 即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数学符号的情况下, 死记硬背数学公式或表达式, 使得对数学符号语言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任何一个符号表达式都包括两方面内容:语义内容与语法内容。语义内容指符号表达式所表达的内在数学含义, 例如“a+b=b+a”这一表达式的语义内容是:在“+”这种运算中, 元素的次序不同并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语法内容指符号表达式的形式结构。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是奥苏尔贝 (D.P.Ausubel) 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数学有意义的学习是在思考、理解符号所表示的知识后, 将其融会贯通的学习形式。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原有认知结构是新的学习的最关键因素, 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比如, 如果学生仅从形式上记住函数y=f (x) , 那么, 在遇到u=f (x) 、s=f (t) 时, 就会认为是两个不同函数。如果在理解函数y=f (x) 的文字意义与符号意义的同时, 还能将其与映射概念以及基本初等函数融会贯通, 就能理解y=f (x) 的真正含义。

(二) 数学符号教学的策略

使用通俗性语言数学符号的抽象性使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教学的难点。中等数学涉及的符号大多是在逐次抽象中产生的, 是对已经符号化的问题进一步抽象化处理后的再数学化, 是数学的内部活动, 具有更高的抽象性。这种不断上升的、新的、更高级别的抽象程度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这种更高级别的抽象性, 教学时就必须采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 从具体的描述性语言开始, 逐步抽象成比较简约的语言。

遵循直观性原则, 建立具体模型人们总是希望借助直观、具体的事物理解抽象的事物。针对中专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好、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 笔者认为进行数学符号教学时, 应遵循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 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 使他们正确理解书本知识, 发展其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体模型, 使同一知识对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载体呈现出来, 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在讲授组合公式Cnm时, 可以借助“从四名学生中任选两人值日, 有多少种分法?”“上、下午各一人值日有多少种分法?”等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该公式。

提倡动手实践, 获得感性认识不少学生都存在对数学符号记不住、分不清的问题。他们认为数学就是枯燥的符号加概念、是数字游戏, 没有实际意义, 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 很少主动探讨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只听讲, 不读书, 只能记住所学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不听讲, 只能记住所学内容的25%;如果既读书又听讲, 则可记住所学内容的65%;如果在听讲、读书的同时动手实践, 让耳、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积极参与活动,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则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讲授组合公式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归纳有多少种分法, “数一数”排列、组合的数值。学生在这些实物、模型、问题等元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种感官及大脑的复杂反应活动, 建立起关于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感觉、知觉、表象或观念, 从而获得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理解数学符号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 能否理解所学知识, 与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关。思维方法是思维的钥匙,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才能对已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合理加工、处理, 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 获得简洁的概括性认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紧密联系, 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到引导、点拨作用。以组合公式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猜想、检验、归纳等方法, 根据定义脱离具体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分析, 让学生掌握符号的抽象含义。这一过程超越了具体问题的情景, 深刻揭示了不同问题的共同性、普遍性, 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思考水平, 使学生不但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也了解了符号的特性, 理解了符号的本质含义。

重视对比、辨析, 认识符号本质要引导学生将新的数学符号与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对比, 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符号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符号自身的含义。如将新符号y=ax与旧知识y=xa进行对比时, 有的学生则因为概念不清, 没有理解符号的本质含义, 将这两个符号混淆在一起, 教师在教学中应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组数学符号。

重视口头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训练数学语言要求极其精炼、准确、富有严密的逻辑性, 对概念、定理的叙述必须严密完整、准确无误, 不可随意编造、简化, 例如sin2α应读成sinα (稍停) 的平方, 不可读成sin平方α。口头语言是通过自己的叙述, 重新对数学符号赋予意义。学生首先将符号语言内化, 然后将其转化为口头语言, 也就是说, 口头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对符号语言的理解。在将符号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时, 学生经常感到“只能意会, 无法言传”, 存在较大困难。另外,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准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然而, 学生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相互转化的能力普遍较差, 这种现象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学生常常对用符号语言表述证明过程感到困难。可见, 培养学生对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不容忽视。

总之, 数学符号语言教学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

[2]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13.小学数学符号 篇十三

●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02

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 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用法简表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请您稍等一下。(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三)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四)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五)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六)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八)引号“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十)破折号──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十一)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十三)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十四)书名号《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一)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二)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三)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四)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五)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六)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八)引号“”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示例: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十)破折号──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十一)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十三)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十四)书名号《》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示例:

①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②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④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⑤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十五)分号/

(一)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以用逗号和分号)。

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例: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和/或补语。

(四)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例1:T13/14特别快车。

例2: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

(五)分隔层级或类别。

上一篇:图书管理系统流程图下一篇:教你1分钟打造免费QQ空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