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心声作文

2024-06-14

九年级心声作文(精选19篇)

1.九年级心声作文 篇一

不知从几时起我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有时还夹带着丝丝惆怅。

我偶尔会一个人独自躺在青草地上仰望天空,突然对世界有了一丝灵感懵懂的某种热望,行走如飞的笔下,会流淌出我一时的感受。我便去用主观的眼光去看世界,发现世界是多么丑陋,于是,我沉默了。在芸芸众生的世界里,我漫无目的地挪动似乎疲惫的脚步,然后我开始自闭,在那段回忆中,我始终保持不语。

朋友都说我善变,我不以为然。不过,我真有这么大的变化么?我不禁问自己。过去的我虽稚嫩,但曾感动过别人也感动过自己,更多的是被别人深深的感动。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孩,他生长在农村,但他的母亲是个疯子,于是家人便将她赶了出去,这个孩子从此便不知世上还有“母亲”存在。直到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大家的母亲都到场了,惟有他的母亲没到场,当时孩子知道自己仅是一个“弃儿”时欲哭无泪,以后每次的家长会,对他都是一种悲痛、一种死心裂胆的思念和一种无奈的折磨。以至于最后跳崖而亡。最初看这个故事,仅有一丝同情,一份怜悯。可现在想起,却有无限的酸楚,抛开其他不说,单从一个少年为了追思母爱而跳崖身亡,已揭示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憾人心脾。每想到这里我都无法沉默。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杀人只不过是个例子,我最不愿听一些“专家”所讲现在的孩子感情特别脆弱承受能力太差。我们已经承受了太多的感动还不够么?

我们不知不觉中做过许多“错事”。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怪,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偶尔的沉默,偶尔的“主观”不是我们脆弱,是我们知识的浅薄。我们一步一步的向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迈进。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动,我们还要制造更大的感动,感动人类,感动天地……

写到这里有让我想到一首歌,很经典,迈克尔·杰克逊的《take me to your heart》

绝望——期望——盼望,——

毅然——决然——断然,——

感应——感觉——感动……

感动的根本就在于“心”字,用心体会,用心感受,用心体验,就一定会感到“感动”的所在。

2.九年级心声作文 篇二

一、题材“小画家”

1.“写意”大自然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老师可以有意识让孩子去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比如, 春天来了, 带着孩子找找校园里的春天, 看看姹紫嫣红的花儿, 感受温暖和煦的春风。又或在蒙蒙细雨之际, 仰起头, 伸出手, 感受春雨的柔和, 学一句“春雨贵如油”。除此之外, 在教室里还可以开辟生物角, 养一些小乌龟、小金鱼, 每天观察记录, 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 让孩子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大自然本是一幅美丽的水粉画, 学会观察, 做生活的小画家, 写话内容将丰富多彩, 言之有物。

2.“素描”人物

生活在集体中, 孩子时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人, 注意身边的事, 也是培养写话能力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课堂上举行了“素描大赛”, 描写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孩子学着用文字描绘他们的外貌。交流中, 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 写写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比如, 数学老师剪了个新发型, 班里来了位实习老师, 温柔的语文老师……让孩子“素描”身边的人物, 为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激发写话的兴趣。

3.“水彩”生活

生活是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 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校园里精彩纷呈的活动, 生活中奇闻趣事, 都是写话的题材。可以尝试让孩子在五彩生活中找找题材, 比如让孩子跟着妈妈去买菜, 观察现在的菜市场。自己的所见所闻, 就是最精彩的写话题材。

二、词句“美容师”

有了丰富多彩的写话题材, 如何让写话灵动起来, 为词句做好“美容”, 让词语变精彩, 让句子变得生动。

1. 打扮词语

平时, 我们可以给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 的城墙 () 的橱窗 () 的建筑

() 的霓虹灯 () 的角楼 () 的大街

(古老) 的城墙 (透明) 的橱窗 (高大) 的建筑

(缤纷) 的霓虹灯 (历史悠久) 的角楼 (喧嚣) 的大街

给词语加上合适的形容词, 会让词语更动人。除此之外, 我还尝试让孩子给词语打比方、加动作、数量、想象等。如:“学校像。”“一幢幢高楼仿佛。”“我用力地把皮球拍起来。”

2. 化妆句子

(1) 帮句子涂上“颜色”。如:这朵花多鲜艳!涂上颜色:这朵粉红色的花多鲜艳!

(2) 使句子发出声音。如:下雨了, 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加上声音:下雨了, 雨点劈劈啪啪打在玻璃窗上。

(3) 用上叠词写句, 把感觉写到句中, 把表情写具体, 把心情写具体, 回答问题写句等。

三、绘本“魔术师”

1. 借“题”发挥

很多绘本的题目就让孩子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题目展开想象, 写下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想法。比如绘本《假如天空下一场神奇的雨》就有一个非常能引发学生想象的题目。老师在学生还没有进行绘本阅读之前,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天空下一场神奇的雨, 你希望下什么雨?”孩子们有的说希望下一场钻石雨, 有的说希望下巧克力雨, 还有一些爱美的女孩子说希望天上下的是裙子雨。回答五花八门, 不一而足。

2. 续编故事

绘本故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有的绘本故事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结尾, 但带给学生的乐趣却没有结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编故事。与此同时, 有一些绘本故事性并不强, 但语言优美抒情,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 《贝尼都会干什么》……我们可以共同品读, 在绘本创造的意境中欣赏语言的神韵与声韵, 培养学生语感。

四、评语“播音员”

老师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评语, 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而低年级的学生更在意老师的评价, 一句赞扬, 一句鼓励, 会让他们心花怒放, 信心大增。因此, 只要学生言之有物, 有闪光点, 哪怕就一个词语写得好, 我便会给他们打上大大的五角星, 写得越好, 五角星越多, 学生写得优美的词句我还会用大波浪标出, 学生看了都激动不已。此外, 我还会及时对学生的作文加以评价, 周末安排一次评语“播音”时间。有时, 我还会让学生自己把好作品读出来, 他们都是分外激动。在我们班级中, 专门开设了“妙笔生花”专栏, 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 这对学生无疑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

3.“用作文倾吐心声!”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由表达;倾吐心声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23-02

人往往都这样: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小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也有很多绚丽的梦想,包括不现实的;有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更有用童真看世界的奇思妙想……所有的这些,都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要用作文倾吐心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创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小学生作文要淡化文体、淡化形式,倡导自由表达。要鼓励学生顺其自然的表达,有什么话就写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宁可要“幼稚”也不要“成熟”。茅盾先生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作文应是真情的流露和心声的表达,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特的精神,引导学生善于表现真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宁可要实话实说,也不要虚伪矫饰。要以此为向导,创造条件,让学生高扬起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思想,率性而作,任思想恣意挥洒,让心声自由倾吐。教学中,少一点形式束缚,多一些个性表达;舍弃虚伪矫饰,唤回真我。

只有敢说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爸爸妈妈吵架了》、《我不想写作业》、《我想当班长》、《我不想自己睡》、《妈妈委屈我了》……这些作文都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例举一些亲自经历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怎样受委屈,心里有哪些话,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等等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孩子们的想象是一个无限的资源,要多广就有多广,要多深就有多深,要多奇妙那就会有多奇妙。所以,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就应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

有老师在上《美丽的彩虹》一课时,借助课后练习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彩虹像什么,你想用它来干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自己的想法。回答,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学生1:彩虹像秋千,我想在它的两端绑上绳子,来荡秋千。

学生2:彩虹像一个七彩的大蛋糕,我想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

学生3:彩虹像一大块美丽的花布,我想扯下一块做美丽的花裙子。

学生4:彩虹像穿着盛装的字母“C”,我想带着它一起出去玩。

从学生充满个性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确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出了自己多姿多彩的想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而且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想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作文时充分运用想象的技巧,犹如给文章插上了翅膀。为什么不还给孩子们自己的天空,还给他们一个足够的思维空间,给他们扬起思维的风帆,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

作文课就要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4.九年级心声教案优秀 篇四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嘴动起来,手动起来,脑也动起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学到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学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的重点就是理解“心声”的含义。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就以对“心声”的逐层理解而展开,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心声”的含义,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一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小说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心声”的含义

(3)分析人物心理描写,认识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复述,,理清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情节,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讨论文章所暴露的社会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讨论分析中培养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弄清“心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进程:

一、写字

抽 噎 蜷 窘

二、正音识字,导入新课

字要会写,更要会读。师生识字。然后说:好了,下面把书翻到93页,一起看小说《心声》。老师板书。问:是谁的心声?李京京。李京京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他的心声是什么呢?小说写了什么样一件事情?

1、学生快速看小说,准备上讲台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2、学生上讲台简单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3、课文中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李京京的心声是:“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课文。

4、李京京是那么迫切地想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李京京那

种迫切的心情?大家看看书,画出相关的语句。

5、师生互动,读出相关的语句

6、李京京是那么迫切地想读课文,为什么呢?

“因为他太喜欢这个故事了。”“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是啊,他心里的感情渴望表达出来。想通过读课文表达出来。这也就是心声的一层含义:李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那他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吧?是啊,他表达出了,读得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7、李京京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他要读的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凡卡的故事。凡卡离开亲人爷爷,在城里当学徒,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圣诞节了,他写信叫爷爷接他回去。小说的主人公李京京呢?他离开乡村,来城里读书,爸爸妈妈常吵架。他一读课文,就会想起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乡下的好朋友妮儿。这也就是心声的另一层含义:李京京渴望亲情和友情。

8、李京京那么迫切地想读课文,想通过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

感,可程老师让他读了吗?

没有。大家看,程老师为什么不让李京京读呢?程老师说他嗓子沙哑,念不好。怕把分开课搞砸了,影响学校的荣誉。说白了,就是李京京不是程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由程老师的“不满”和“皱眉”可知。对李京京而言,大家认为程老师的做法好不好,对不对?

这也是作者写这篇小说的另一个用意,希望老师们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这也就是心声的又一层含义:呼吁老师要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

9、老师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可大家认为上这样的公开课,能看到整班学生的真正实力吗?

不能,这只是做样子让别人看的。可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还在做。这又是心声更深层的含义:批判教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三、拓展迁移,学生作业

5.九年级心声作文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心声”的含义。

2、体会文中生动细致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

3、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骆驼妈妈》的故事。

骆驼妈妈

骆驼妈妈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砂子。按照常识,人们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终于,它们来到一汪泉水的边上,小骆驼兴奋异常,可是泉水太浅了,不论小骆驼怎样努力,都无法把嘴凑到泉水之中。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它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了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在这尘世中,我们的心灵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但骆驼妈妈这纵身一跃,让人看懂了母性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二)导入 新课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总评并借助对骆驼妈妈伟大母性的赞扬,由“亲情”导入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分段朗读,使其能较熟悉课文内容。

(四)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李京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心声”在文中是指什么?

4、如何看待程老师上公开课的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五)拓展延伸练习

1、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打算怎么上?

2、开课不能只讲求形式,你还能举出一些不重内容、不求质量、只讲形式的事例吗?这些事有什么危害?

(六)小结(略)

(七)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以“我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6.九年级心声作文 篇六

我和每一个孩子一样,渴望着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可我的父母总是吵架,我自己也要遭打,所以我更珍惜爷爷对我来之不易的爱。

若你问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是想朗读课文!是在爷爷的身旁,大声地,声情并茂地朗读!

虽然在公开课上,我好像已经如愿以偿,但我总认为身边有那么一些不肯定的目光,让我感到有些压抑。我多么想离开城里,离开父母,回到乡下爷爷的身边,再次朗读这篇课文,尽情地宣泄郁积在心中的感情啊!

我不想总成为父母不和的牺牲品,我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我也想感受父爱与母爱。

我也不想有一副沙哑的嗓子,我希望有又脆又亮的声音,那样就能获得老师的肯定,同学们也不会嘲笑我了。

7.九年级语文教学管窥 篇七

一、精讲少练, 降低难度, 把时间还给学生

九年级, 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 都是非常时期。期间, 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 以考促学, 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 可以看出问题, 可以推进复习, 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 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 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 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 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中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 然后照单全收, 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 反复叮嘱学生去做, 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 人云亦云, 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 学生水平不同, 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冲刺、押题试卷, 我们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们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三个问题上自省:为什么中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细、越来越少, 但学生还学不出色, 教师还教得不满意?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中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 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必须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 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 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 成绩是主流, 问题是枝叶,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激情、兴趣, 巩固他们的信心, 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 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 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 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 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 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不“养”, 谈何“用”?没有储备, 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 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 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有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比如, 笔者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 并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 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剥夺在练习、讲评上, 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在语文的复习中再花费时间, 所以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时间丧失了, 结果一个月消耗战下来, 虽然老师用心良苦, 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 但教学手段却错了, 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 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 在于“启”, 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 安排时间, 催生主体欲望, 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 主动学习, 这才是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九年级后, 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 难免有些枯燥乏味, 学生常闷着不说,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学生, 常常有重理轻文、重英轻文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 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语文, 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 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 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 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 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 当作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唱对台戏,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 笔者想, 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 灵活运用教法, 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 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 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 追根究底, 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 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长此以往, 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 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 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 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因此, 要用灵活的教法去激励自主学习的兴趣。

3. 教师要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 大显身手。

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1)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2)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3)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4)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5) 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地学习和复习, 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 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 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和服务员。

8.九年级化学教学探讨 篇八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在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同学们会发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再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同学们又会发现红色又会变成紫色。又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备的实验的方法,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9.心声六年级作文 篇九

也不知走了多久,回过头来,才知道已离现在的“家”很远了。在这个无垠的天地间,我过完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在这里的每一段时光,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一首美妙的乐曲,笔与纸,又能记载多少、流露多少呢?

然而,童年美好的时光已飞逝而去,而现在只有一种深深的寂寞向我袭来,让我不可自拔地陷入了一片空旷的沼泽,这片沼泽叫孤独。

缠缠绵绵的雨雾中,我漫无目的地徘徊着。眼前,是一条河,是迷茫的一片。想起刚才那回忆过的往事,我不知该朝哪个方向走,我害怕,害怕这一切又会重演。雨滴飘落在了我的头上、脸上,也打在我的心上。它是那样冷,那样沉,那样痛。无声无息中,只有雨滴知道,我的心在发颤。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头上、脸上全都湿漉漉的,泪水也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想起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我已不知所措。

10.我的心声六年级作文 篇十

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斜洒在天边,映红了那一朵朵鼓鼓的“棉花团”,白里透红,仿佛是一个个害羞娇小的姑娘,羞滴滴地聚到了一块;染红了那一层层因微风拂过水面,荡起了鳞纹的水浪,恰似一条条优美的波浪线似的弧度,一道道向远处散开。

一个孤单的身影,依靠在河畔的大树上,卷起裤脚,将双脚浸入清爽的小溪中,任由溪水不停地穿过她的脚趾缝,一丝丝凉气从脚底心一直传遍了全身。抬头仰望那暗红的四方的天,头顶掠过了一只只乌鸦“哇哇”叫着回巢了,远处,羊儿“咩咩”地呼唤着同伴,被主人赶回了羊圈。而她也是时候回家了,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轻叹了口气,望着远方的袅袅炊烟,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却又不知所以然。

蓦然回首,我已记不起当时的我心中究竟在期盼什么?朋友?快乐?幸福?亲情?好像都不是,只觉得沉默是当时最好的语言。

总喜欢一人“独来独往”私自占有着属于自己个人的空间,决不允许心中出现第二个自我;总喜欢“与众不同”,以为绿叶衬托着红花,那纯洁朴实的举动是无比高尚的,以为星星伴随着明月,那星星点点的奉献是伟大的;总喜欢“自言自语”,蹲下身子,与无言的花草讲悄悄话,望着湛蓝的天空,祷告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一切的一切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呼喊:我需要一个朋友,一个忠实的朋友。殊不知,一直以来,这个朋友就在身边。

路灯亮了,晚饭后的散步是我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独自沉思的机会。这里我可以静静地走,抛出一切杂乱无章的事物,头脑保持一片空白,去品味“无牵无挂”的独特享受。

惘然,走过昏暗的路灯下,透过黄晕的灯光,望着死气沉沉的.天空中吊零着几颗稀疏的一丁点大的星星,发觉,自己真的太孤单了,没有朋友的结果,只能将自己的内心用荆棘围困住,没有出入,只能生活在静得让人发慌的世界中,这里没有别人,听到的只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一个模糊的黑影缓缓地从脚跟后延展开来,初具人形。终于看清了,是影子,是我的影子,是第二个“我”。可是,又有何用?只是一个不会说话,没有思维,“存活”不久的“非生物”。

无奈,摇了摇头向前走去,呆看着自己的脚步,瞥眼,又是她,一直不声不响地跟着我,真烦,提起脚就踩。可是她也丝毫不畏惧,等你狠狠地一脚踩下去,抬起脚后,依旧能看见她。

盯着她许久,恍然大悟,她不就是我最忠实最善良的朋友吗?

每当我独自在墙角哭泣的时候,是她用温柔的手轻轻地拭去我眼角的泪水;每当我开心得一蹦一跳的时候,她也发自内心为我高兴,也手舞足蹈;每当我愤怒得直咬牙的时候,是她用沉重的双手轻轻拍着我的背,抚慰我。

啊!朋友!忠实善良的朋友!你的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无不让我感想,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内心仿佛一下子变充实了,一缕缕阳光渗透了进来,荆棘开始缩隐,心中那扇坚固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大片阳光洒了进来,一阵阵清风吹去了内心的阴暗。这里变得鸟语花香。

曾几何时,独自一人仰望星空,注视着它们,却从未去正眼瞧过“她”,可“朋友”还是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她所能做到的一切,即使借助他人的光“存活”......

11.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12.九年级物理实验复习见解 篇十二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复习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也是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将一个个重要实验逐一地、具体地分析一遍,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弄得师生都疲惫不堪, 似乎实验复习变成了一项苦差事。所以在物理实验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 灵活变换实验复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分析历年中考试卷发现, 中考试题中关于物理实验的知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 不仅仅包括教材中的实验, 还包括源于生活实际自行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方面的试题在中考中的份量逐年增加, 考查力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在物理复习中, 我们要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呢?

一、落实课本实验, 提高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 我们要重视课本内容和课本功能的挖掘, 注意课本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的物理中考题中常出现由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而来的问题, 也常通过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的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为了便于实验复习, 现将初中阶段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分为三种类型, 即基本操作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 分类详见下图。

1.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 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学会读数、学会记录。在复习时, 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如对比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练习。

2.对于探究性实验,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 熟练利用物理公式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的自主设计, 并对实验现象及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性思考及感悟, 从而梳理归纳出一般规律。具体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规范的实验步骤及补充、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相关表格的设计、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等。在复习此类实验时, 应精选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进行整理、组合, 并从不同角度审视每个实验, 在实验拓展、创新上下功夫。如可以通过实验变式训练进行实验复习,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融会贯通。例如, 电学中的某些探究性实验就不能仅仅通过实验的简单重现进行复习, 而是要对有关实验条件进行变换、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选择、对实验观察的角度进行调整, 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究。又如, 在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 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电路图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关键问题, 然后在实验时设置故障, 如对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进行反接、在开关闭合前将变阻器置最小值、将小灯泡拔掉、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等,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会判断故障的方法, 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充分思考和研究,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对于测定性实验, 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实验器材, 明确规范的实验步骤。首先分析给出的实验器材是否合理, 然后根据现有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明确可测量的相关物理量, 最后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同时, 应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正确判断, 尽量减小误差。例如, 没有天平或量筒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此类实验应结合学生常犯的错误, 抓住关键点, 进行逐个突破。此外, 采取图形方式, 如利用直角坐标系直观呈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配合文字解释, 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终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室, 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复习时, 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验一知半解, 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真正弄清楚知识发展的过程。首先在学生中间做个具体调查, 统计出学生有疑惑的实验名称及需要重新探究某一实验的学生人数, 根据统计结果将实验室定时开放出来, 为学生提供器材,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带着问题重新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而在此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 这样就会通过变教为诱、变诱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 学校可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亲自动手再做几遍这些重要的实验。通过动手实验, 不仅可以再现当时的学习情境, 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进一步领会科学方法, 还可以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复习时不应忽视。很多“分组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如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操作步骤的考查, 以及部分分组实验的操作性的考查等。例如, 小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 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用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 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 (写出一种) ;排除故障后, 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 为了保持___表的示数不变,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 (选填“A”或“B”) 移动, 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 重复步骤 (3) 。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_____比。

6.实验结束后, 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上述实验考查的就是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 在实验复习时加强对中考重要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复习是很必要的。

四、把握全局, 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云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多次强调, 中考实验题力求将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和死记硬背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埋头做题来代替动手实验。另外,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学生在初次实验的操作中可能是不理想或失败的, 实验感受比较肤浅, 时间长了或许淡忘了不少。为此, 我们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前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为契机, 抓住重要的实验进行全面复习。

五、结语

中考考试之前, 加强学生的实验复习尤为重要。物理实验渗透了物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点, 中考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高,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既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实验考查要求的不同, 做到把握基础知识、发散学生思维、突出重点与难点, 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内容上讲, 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从方法上来说, 要因教师、因学生而异, 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我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深入研究,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英.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的几点思考[J].才智, 2015 (10) .

[2]张爱美.中考物理复习之我见[J].考试, 2012 (21) .

13.我的心声七年级作文 篇十三

我自幼喜爱剪纸,爱那纸张开时的奇妙美好,于是自幼在学校里拜师学艺。小孩子手小,握不住那冰冷锋利的剪纸刀,教我学习的师父好像意不在教我,便让我裁了三个月的纸。有段茬、粉末、细屑的,师傅当着我的面扔掉。现在回想,我现在练就的耐下性子,不服输的倔强性格,似乎从那时就打下了底子。

漫长的三个月后,师傅似乎感觉到我这小娃娃的心声,于是叫我过去。

“那小不点儿,别裁纸了,过来。”

至此,从师父的手中我接过来了属于我的第一把裁纸刀,冰冷、锋利而神圣。

本以为接过刀,师父便可认真教我。可同往常一样,师父依旧不管我,让我自己一个人练习。我仗着自己身材瘦小,于是在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中挤来挤去,有时撒娇卖萌,为求师父留给他们的线稿……

一次我一边剪纸,一边偷瞄师父的手法,突然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不用看我都知道,肯定剪到手了。坐对面的姐姐吓得叫出了声。我泰然处之,吹吹我的手,带着红纸和沾着血迹的刀走到师傅面前。师傅看了看那三个带着红色的纸片,又扶着眼镜看着我,然后勾了一个木凳示意我坐下,拉过一张纸轻轻按在受伤的手指上。

“为什么学剪纸?”

“因为美,因为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断了根!”

“好,小娃娃志气不一般。”师父难得地浅笑了。他拿起厚厚一摞线稿递给我。“我要去外地了,可能不回来了,那么多线稿够你剪到20岁了。”

他郑重地把线稿交给我,沉甸甸的,就像师父说不出来的沉甸甸的心思。

那一刻,我觉得世界在我手中。

每当剪那些线稿,便会回想起师父。是他让我懂得如何赋冰冷的刀以温度,如何使纸张开出冬月里热情的腊梅,是他坚定了我的信念。

14.小种子的心声四年级作文 篇十四

虽然四面八方全是泥土,幸好有朋友—蚯蚓陪我聊天、说故事,才让生活不会枯燥乏味。我期待的是—探出头来的一剎那,可以看见亮丽无比的太阳公公对着我微笑,美丽的花姐姐对着我点点头,帅气的草哥哥对着我招招手……大家都欢迎我的到来。

我想快点长大,像父亲一样屹立在海边,不怕干旱,不怕盐害,用根紧紧抓住砂土,用强健的支干抵挡那强力的海风,还有那细细的数万小枝,可以截住海砂。只有我们木麻黄家族,才有这种不怕环境恶劣的勇气和荣耀。

虽然有令人期待的事情,但却也有令人胆战心惊的事——会不会我还来不及长大,就被无情的大浪给淹没了?会不会地面的土石流失,害我流离失所?会不会狂风将我吹到远方,再也看不到家人?…光想到这里,我就吓得魂飞魄散,三魂掉了两魂。

15.关于九年级化学课本的阅读 篇十五

那么,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好化学课本, 培养化学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

一、明确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重要性

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中学生70%—80%的学习时间都用在阅读上, 但阅读的水平并不高, 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化学学习中, 阅读好课本应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课本是老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又是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因此, 学生阅读好化学课本能充分发挥化学课本的作用, 主动获取化学知识, 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把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并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 对其自身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理清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内容

化学课本所展示的基本内容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依据, 其大致可以概括为标题、概念和定律、例题、实验等几部分。所以, 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课本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1. 标题。

“标题”是章节的概括、本节的宗旨, 由此入手阅读可以把握学习目的。如“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要学习的具体物质, “奇妙”指出了学习二氧化碳这一具体物质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发生的奇妙变化 (奇妙之一:空气中的CO2保持相对稳定;奇妙之二:CO2的“三态”变化;奇妙之三:CO2与H2O发生的“变化”) 。这样的阅读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2. 概念、定律。

“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具有文字简洁明了、精炼准确的特点, 阅读时要咬文嚼字, 细心琢磨, 并注意勾、划、圈、点。例如“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这一概念中, 只要抓住句中要点“生成新物质”, 就容易把握“化学变化”的本质, 对物理变化的概念就不言自明。让学生这样逐字逐句地理解, 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例题。

“例题”主要展示解题步骤、关键词语、解题格式。例如“计算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书中解答道:先查出“H、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再计算出“H、O”元素的质量比。从“先”和“再”两个字可以看出:第一步依据的是化学式和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第二步依据的是构成水分子的各原子质量关系, 就是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这里的关键是要读懂“H2O”的含义, 它能表示每个“H2O”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也应当是说每18份质量的水中含有2份质量的氢元素和16份质量的氧元素。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分清步骤, 找出关键词语, 弄清各步骤的依据。

4. 实验。

“实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供感性材料。所以, 虽然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一般用小字, 但并不是说明它不重要,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使用仪器、操作过程、观察的内容和部位这几方面。

三、熟悉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程序

化学课本的阅读程序与一般阅读程序一样, 学生在阅读时需要积极思维, 有的甚至要反复阅读直到充分理解。另外, 还需要高度概括所阅读的内容, 用易于接受的或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所以, 化学课本的阅读程序可概括成“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 (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究、整体理解) 。

1. 全面读。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粗读教材, 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全面印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问题上, 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2. 抓关键。

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学生要抓住关键重点研究, 特别是教材中的重点和关键词语要认真琢磨。例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这一概念, 只要抓住“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这几个关键字, 就容易掌握“氧化物”的定义了。如“KMnO4”和“MnO2”是氧化物吗?显然, “KMn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MnO2”是氧化物, 它符合氧化物的定义。

3. 理思路。

学生在读书时要积极思考, 逐步突破难点, 掌握重点, 阅读后要掩卷而思, 进行系统回忆, 理出一章一节教材的纲要, 即知识线。例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一节可提炼成分子的存在—分子的基本性质—用分子观点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三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线。根据知识线去回顾, 形成网络, 有利于复习和作业时知识再现。

四、分析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方法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 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常见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语意式”阅读。

这种方法适合于新授课的预习, 要求对课本内容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 对重要概念、结论, 以及关键的字、词、句作出必要的标记, 并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例如, 学习“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元素”这一节内容时, 学生阅读后, 应把本节内容分成三大段: (1) 元素的概念及其引入; (2) 运用元素的概念讨论物质的组成, 建立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3) 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认识元素的存在形式。经检查, 通过这种阅读方法,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较系统地掌握课本内容。

2.“提纲式”阅读。

这种方法适合于课堂学习,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 分清主次、重点和难点、列出提纲, 学生可依提纲阅读。例如, 学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内容时, 教师可列出下列阅读提纲:“ (1) 原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2)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 原子核是有哪些粒子构成的? (4) 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质量各是多少? (5)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怎样确定相对原子质量?”这样列提纲可为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提供线索, 指明自学的方向, 暗示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实验式”阅读。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内容, 可边实验、边阅读。例如, 铁生锈条件的研究性实验, 学生可先阅读实验内容, 然后亲自做实验, 在观察实验现象后, 再阅读与实验有关的课文。学生通过实验式阅读可以改变做实验时心中无数, 手忙脚乱, 不注意观察现象的不良习惯。

4.“图文结合式”阅读。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大量插图。阅读教材时, 学生要把插图同文字叙述结合起来, 学会读图并理解意义, 做到有图必用, 以文释图, 借图释文。例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一节中, 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原子不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这种插图把微观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使很难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这样的图文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16.九年级思想品德测试卷 篇十六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6年8月1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诚信之星”先进事迹。在这些“诚信之星”中,有的以诚信铸造金字招牌,诚信经营、维护契约、公平竞争,靠信誉打造品牌、赢得发展优势;有的视诚信为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这些“诚信之星”( )

①以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价值准则 ②充分展现当代中国人重信践诺的精神风貌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模范践行者 ④以诚实守信充分彰显人格魅力和道德高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新中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人多好办事”

20世纪70年代“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20世纪80年代“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

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6年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主要基于( )

①人口老龄化压力贯穿我们社会发展始终 ②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始终是我国基本国情 ④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据商务部门统计, 2015年我国网购人数达到4.13亿,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0.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经济大舞台上,唱主角的是非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D.非公有制经济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016年9月12日,台湾“百万观光产业自救大游行”冒雨进行。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游客赴台人数10月5日已骤减,团客加自由行仅499人,过去每日有万余人,观光产业变“惨业”。据媒体反映,这主要是民进党当局不认同“九二共识”,违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所致。(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下列漫画中“第一个百年目标”是指我国( )

A.在2050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B.在2050年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C.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在202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垃圾分类处理,是公民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践行。下列选项中,可回收物的标识是( )

ABCD

7.下列关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图示是( )

ABCD

8.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机遇。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杭州要大力提升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对该举措出台的背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B.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

C.“走出去”是杭州发展的根本基点

D.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9.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晚会,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从而传递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这说明( )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我们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C.要在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

D.只要学好其他民族的文化,就一定能守卫好我们的文化

10.“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两则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理性消费B.谦虚谨慎C.艰苦奋斗D.明礼诚信

▲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2分)

11.2016年10月6日,山东菏泽一位老人不慎被转弯的公交车卷入车下,执勤交警和路过群众看到后,合力抬起了十几吨重的公交车,救出了被困老人。执勤交警和路过群众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是( )

A.对人守信,对事负责B.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C.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D.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2.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16年9月26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公安机关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线索,同时检举、揭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现有关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材料表明( )

A.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依法治国的表现

B.公民能依法行使检举权

C.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D.检举、揭发电信网络诈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13.据《中国之声》报道,2016年9月20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演讲台,迎来了一位“新人”,他就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站在联大一般性讲台上的李总理自信满满,在近20分钟的演讲中,他就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声音和新主张,来自193个成员国的代表纷纷到会,倾听“中国之声”。“中国之声”备受关注、备受瞩目、备受期待是因为( )

A.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B.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增强

C.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主导者和推动者

D.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所认可

14.为了克服漫画中的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我们应做到( )

A.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B.放弃学习,另寻出路

C.提高自我期望D.要增强自身实力

二、辨析题(8分)

15.请你辨析。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某同学收集了以下热点,请你归类分析:

A.习近平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B.2016年9月15日,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

C.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

发展理念时政热点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2016国际投资论坛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行。

共享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8月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

(1)请你将A、B、C填入对应的时政热点表格中。(3分)

(2)为什么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5分)

(3)结合A热点,请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提出你的建议以践行低碳生活,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2分)

17.某中学举办了“法治进行时”图片展览。请你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①依法审判 ②通过法律

③严格执法 ④法制宣传

(1)根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①②③合理排序。(2分)

(2)2016年9月18日,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对建设法治国家有何积极影响? (至少两条,4分)

(3)为突出依法治国的核心,还应该增加反映哪部法律内容的图片? (1分)谈谈该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3分)

四、实践探究题(10分)

18.材料一: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为主题,选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

材料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大会于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某班在看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大会直播后,进行了主题活动,大家热烈讨论,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完成材料中横线所缺失内容。(2分)

(2)请谈谈为什么要把长征精神作为新长征路上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4分)

(3)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你也有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你心目中的理想,你该做些什么?(4分)

21.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 ”为主题,选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

习近平日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某班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进行了主题活动,大家热烈讨论,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完成材料中横线所缺失内容。(2分)

(2)请谈谈为什么要把长征精神作为新长征路上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4分)

(3)有的同学认为,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今天我们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吗?进行辩论,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4分)

(4)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你也有自己的目标,为了

实现你心目中的理想,你该做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1.D 2.B 3.A 4.A 5.C 6.B 7.B 8.C 9.A 10.C 11.BCD 12.AD 13.ABD 14.AD

二、15. ①小丽的观点是正确的,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②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政治权利。③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我们中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三、16. (1)B; C; A。

(2)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它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3)①多穿纯棉制品,少穿化纤衣物,少买不必要的衣物。②多吃素食,多用当地果蔬。③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节水节电。④低碳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17.(1)②—③—①。

(2)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宪法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有利于促使公职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司法公正;有利于公民提高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情感;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宪法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营造学习宪法、敬重宪法、 捍卫宪法的社会氛围;等等。

(3)宪法。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②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③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18. (1)先辈的旗帜;80。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长征精神是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弘扬长征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弘扬长征精神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长征精神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长征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弘扬长征精神能够鼓舞国人士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现代化建设等等。

17.五年级孩子的心声 篇十七

秋天走了。这个万物都在静静地沉睡在梦中的世界中,多么寒冷的冬天来了,您要多穿一点衣服,多多预防和冬季一起到来的甲型H1N1流感,您在家里要多通风、勤锻炼,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多吃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如:白菜、西红柿、鱼等,这样可以预防甲流。(近10个同学的提醒)

老师,您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很美丽。(2个同学的语言)

小兔送你四叶草(代表真爱、健康、名誉、幸福),快快乐乐过生活。

春天的欣喜,夏天的烦恼,秋天的疲惫,冬天的不懈。老师,您在柔和的春天里播种我,在永昼的`夏日培养我,在秋天的季节教育我,在严酷的冬天不懈怠。伟大的老师,祝您万事如意。

画喜洋洋的画送老师。(10多个同学)

您就像辛勤的园丁抚育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我的心中,您是心灵最纯洁的老师。祝您幸福快乐!

祝老师:天天笑容满脸挂,天天工资都涨啦。

生活中的事情如一杯咖啡一样,让你调配什么味道。人生中的咖啡,有时甜,有时苦,而节日是甜蜜和美好的。我希望老师在节日时,永远香甜在您心中。

温情、关怀、理解、如一壶咖啡中调配得当的可可。牛奶和糖溶煮出爱的浓厚,静静品名,与人分享,都有沁人心脾的柔滑和美好。享受生命中被尊重、被关爱的幸福吧。在历经磨难、挫折、失望后,享受惊喜吧。

老师,希望您能天天给我们讲故事。

老师,我希望您每次都让我去黑板上画画。您上次说我是小画家,您经常表扬我。我喜欢听老师您的话。老师,我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8.心声三年级作文 篇十八

在池塘里,除了我家,还有鱼妈妈和虾妈妈带着孩子们住在这里,我们一起在小池塘里快乐的生活着。每天我的爸爸妈妈都会走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帮他们吃虫子,深受农民伯伯的喜爱。夏天到了,孩子们还会来到小池塘边嬉戏、玩耍,开心的不得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小池塘里的水变得越来越脏,我在水底都被脏水仓死了。于是赶紧又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突然我被一个塑料瓶砸到了头,一下子就晕了。当我再次醒来时,却发现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垃圾,小池塘彻底变成了一个臭水沟。我赶紧爬上岸,看着被污染的家园,我伤心的流下了眼泪。我的家没有了,也没有亲爱的小伙伴和友好的邻居,我悲伤的离开了小池塘。

19.九年级化学两个小实验的改进 篇十九

实验1: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有一定的污染,在做这个实验时作了以下改进,并将模拟酸雨的危害一起探究。

实验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教材上的操作方法,我们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分析是因为二氧化碳飘逸至空气中,但没有用实验证明。

二、实验用品

实验1 :集气瓶、小燃烧匙、皮塞、导气管、气球。

实验2 :天平、矿泉水瓶、小试管。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

实验1:把一个小燃烧匙的柄固定在橡皮塞上,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的水,放入一片锌片、一小块大理石以及一片花瓣 ( 如图1所示 )。将少量的硫在燃烧匙内点燃,马上观察火焰的颜色后,伸入集气瓶,塞上橡皮塞,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如图2所示 ),熄灭后振荡, 一会就可以看见锌和大理石表面有少量气泡冒出,花瓣发黄 ( 如图3所示 )。

实验2:往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一根细线使试管固定在瓶盖上不与碳酸钠粉末接触;将矿泉水瓶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 如图4所示 );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矿泉水瓶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矿泉水瓶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取下瓶盖放在托盘天平上,再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 如图5所示 )。 由此分析同一实验差异的原因所在。

四、注意事项

实验1:使用表面粗糙的大理石、锌片,聚集的气泡较多,便于观察。

五、讨论与研究

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重要特点。化学实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需要,也是了解现代化学发展和趋势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常常是有毒的物质参加反应,若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新,对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

实验1: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有一定的污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只提到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级酸雨的危害,没有用实验证明。在做这个实验时作了以下改进, 并将模拟酸雨的危害一起作,该实验集几个实验于一体, 验证了氧气的性质,酸雨的成因和危害,消除了实验中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实验中的花瓣代表植物,大理石代表建筑,锌片代表金属制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及观察这三种物质在实验中的变化,相比教材上的几张图片,更直观、更有效地让学生对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一篇:暨南大学接收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下一篇:拓展活动孤岛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