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

2024-10-19

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精选8篇)

1.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 篇一

美丽数学 精彩课堂--基于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改手记(三)

豆豆星期日跟爸爸去银行,还带着一本小本子作记录,问问她在干什么?原来,叶老师布置了一道题,“假设向银行存款10000元,试计算5年后可得的利息金额。存款方式为:①5年定期,整存整取;②先存2年定期,到期后本息转存3年定期;③1年定期,每年到期后本息转存;④半年定期,每次到期后本息转存。以上哪种存款方式所得的利息最多?请到银行去了解各种定期存款(半年期的`,一年期的,二年期的,三年期的,五年期的)的利率。试通过正确的计算说明所得结论。”

(4)操作式作业:剪地毯

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毯,欲将其变为一块等面积的菱形地毯,并只限剪裁两刀,可以拼接,应如何剪?

[1][2][3][4][5][6]

2.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 篇二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互换角色,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连续四年的高三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数学教学活动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久而久之必将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限制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也是收效甚微。因此,笔者从备课、授课、命题及阅卷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实践,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师生互换角色。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被解放出来,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得以缓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构建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显著。本文主要针对师生互换角色模式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结合自身的高三教学实践,谈了一些自己的尝试与体会。

一、学生备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长期一味地教师备课,会出现以下问题:重教法轻学法,教师备课往往更关注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停靠点、学习的兴趣点和知识盲点很少涉及;忽略了“教数学是为学数学服务”的教学理念。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备课往往更注重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却很少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笔者每周安排一至两节试卷讲评课(或作业讲评课)让学生讲,讲课之前,学生要进行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才能呈现精彩的课堂。一般来说,一张试卷由4~5 个学生讲评,每个人在讲评之前需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对于试卷讲评课的备课工作,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法。具体如下:

备表格:在试卷(或作业)讲评之前设计表格,见表1:

备同学:在试卷讲评之前,设计好提问的问题与被提问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备作业:针对此次考试(或作业)设计出相应的课后作业,作业的针对性要强,作业的有效性要得到保证,要能达到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的目的,作业的设计目标是解决此次考试(或作业)中学生所暴露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二、学生授课,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长期一味地教师授课,会出现以下问题:课堂单调乏味,课堂效率较低,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师生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笔者尽可能一周安排1~2 次机会将三尺讲台留给学生,让学生上两节作业或试卷讲评课。有时是两个班级在不同的教室同时进行讲评:第一节课教师坐在甲班教室里,并从甲班选派一名学生参加乙班的讲评课,第二节课教师坐到乙班教室里,并从乙班选派一名学生参加甲班的讲评课。有时是两个班合并在一个大教室里进行集体讲评:第一节课由甲班学生讲评,第二节课由乙班学生讲评。形式灵活多样,不呆板单调。

授课学生需进行充分准备,要将数学题中所蕴含的知识点讲述清楚,同时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讲授过程中,在课堂上重点解决三个“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授课学生不唯一,不局限于某一类学生,人人皆可参与。一节课可由几名学生合作完成,每个人领到不同的任务,有时根据需要同一个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要在两个班各讲解一次,其目的是让授课学生能针对不同的听课对象作出应变,锻炼其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可提问授课学生,也可抛出问题引发全班学生讨论,听课学生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每个人在课堂上均可畅所欲言,一节数学课其实就是一次“数学头脑风暴”,触动学生主动建构的激情和灵感。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与学生地位平等。同时,教师负责记录好每一位授课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学生授课结束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与补充,并适时给予授课学生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下面笔者以一堂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学生甲分到的任务之一是讲解2014 年徐汇区二模卷的第18 题(理)(即选择题最后一题)

题目:设圆O1和圆O2是两个相离的定圆,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则圆P的圆心轨迹可能是 ①两条双曲线;②一条双曲线和一条直线;③一条双曲线和一个椭圆.以上命题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学生甲先表现得有些不自信,说:“老师,我不一定能讲得非常到位,有些地方我感觉还是有问题。”笔者对他说:“没关系的,你能讲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这一题本来难度就很高。”

学生甲在甲班讲时,对于圆O1和圆O2的半径相等的情况,只讨论得到P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的一支。对于圆O1和圆O2的半径不等的情况, 只讨论得到P的轨迹是一条双曲线的一支与另一条双曲线的一支。

学生甲据此讨论选择C,显然,学生甲将一条双曲线错误地理解成了双曲线的一支。在学生甲讲解时,笔者并没有点破这个错误,希望再给他一个机会,自己发现这个问题。

学生甲讲完后,学生乙问道:“如果两个定圆O1,O2,一个圆在另一个圆的里面,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那么圆P的圆心轨迹又可能是什么呢?这种情况在本题中也应该讨论,你漏讨论了。”

学生丙对学生乙说:“你审题不清,本题的前提条件是两定圆相离,一个圆在另一个圆的里面是内含而不是相离。”

学生乙说:“噢,我以为两圆是离开的就是相离呢。”逗得大家都笑了。

从学生乙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两圆相离的条件不清楚,误将两圆内含当成了相离。因此,笔者对学生甲说:“你帮大家复习一下两圆的5 种位置关系吧。”于是学生甲在甲班将两圆的5 种位置关系及条件讲了一遍,帮助甲班学生复习巩固了相关知识点。

这时学生乙又说道:“好,现在我对两圆的位置关系清楚了。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两个定圆O1,O2内含,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那么圆P的圆心轨迹又是什么呢?”

学生乙虽然对概念不清,但能提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棒了,这就是这个题目的外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表现。对此,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笔者对学生乙说道:“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太棒了,是非常有价值的,你已经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能够由两圆相离想到两圆内含,具备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乙的带动下,全班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陆续提出了以下问题:

问题1,如果两个定圆O1,O2内含,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那么圆P的圆心轨迹是什么?

问题2,如果两个定圆O1,O2外切,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那么圆P的圆心轨迹是什么?

问题3,如果两个定圆O1,O2相交,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那么圆P的圆心轨迹是什么?

问题4,如果两个定圆O1,O2内切,动圆P与这两个定圆都相切,那么圆P的圆心轨迹是什么?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提出的这四个问题作为当天的作业,课后探究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此时,甲班的讲评结束了,对于学生甲讲解的漏洞笔者并未点出,而是让学生甲到乙班再把这个问题讲一下。

在乙班讲解时,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条双曲线该如何理解?是指双曲线两支还是一支?这时学生甲说“:老师,我刚才好像讲错了,由此看来,一条双曲线应该理解为双曲线的两支。”

于是,学生甲就在乙班将此问题完整无误地讲好了,通过两遍讲解,他自己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之后,又到甲班进行了更正与补充。

通过这个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师生互换角色,学生授课,可以让数学课堂频现亮点。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命题,享受数学学习乐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答题。但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了,也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学生考教师命的题一般比较紧张,心理压力大,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命题有时不能切合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一味教师命题,学生便会丧失自我量身、互相学习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高三复习时,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命题的做法。具体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1.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提一个数学问题,之后将这些数学问题互相交换,每个人领到的是别人所提的问题。每个学生针对别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命题,要求所命的数学题能解决提问者所提的问题。命好的题交到提问者手中,由提问者解答,解答完毕后,提问者与命题者共同讨论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将以提问者与命题者的身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两次。以下是一个活动案例:

提问者:学生甲。

问题:二项式定理该如何正向使用与逆向使用?

命题者:学生乙。

命题1,(x+a)7的展开式中x4系数为-280,则a=____

命题2,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

命题3,除以5的余数是_____

学生甲解答:

命题1,含x4的项为

命题2,常数项为

命题3,不会

之后由甲与乙共同讨论,学生乙的命题意图旨在解决甲所提的问题。命题1 与2 体现的是二项式定理的正向使用。命题3 体现的是二项式定理的逆向使用。从学生甲的解答可以看出,该生对二项式定理的逆向使用还存有一定问题。学生乙针对命题3 对学生甲进行了讲解,得到除以5 的余数为3,之后两人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两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兴致很高,互相学习,展示自我,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学生的提问、命题、解答与讨论,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给教师的下一步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2. 每隔一个月要求学生自主命题编制试卷,学生要根据考试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考试题型来命题,难易度、分值比例、时间、题量要与上海高考的实际相符。编制的试卷以电子稿上交,可以一人独立命题,也可以几人合作,要注明命题人,并附上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学生将制好的试卷上交后,笔者对试卷进行审核,挑选质量较高的试卷印发给全班学生考试。笔者对优秀的试卷予以点评与表扬,并将点评张贴于教室。如果学生能够编制出一份像模像样的试卷,其教学的效果要远远胜过他们做几份甚至于更多的试卷。

四、学生阅卷,体会数学阅卷细节

在高三的数学测验中,传统教师阅卷的做法会出现以下问题:测验结果不能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学生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的得分能力不能得到明显提升。学生无法体会到教师阅卷的艰辛。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打破了传统的单纯由教师阅卷的做法,每周的数学测验卷由学生集体阅卷(两个班交换评阅),每个学生均可随机领到一张试卷,在试卷指定的位置署上阅卷者的姓名,在阅卷过程中,笔者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并教会学生掌握阅卷的基本要求,如小题的扣分,错误的标记和总分的书写等。经过多年高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师生互换角色,学生集体阅卷,能改变高三数学复习课“高能耗,低效率”的现状,能使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得到明显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第一时间无误差地统计出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评试卷并进行教后反思。在统计每题的错误人数时,要求所批试卷答错的阅卷者举手,由于所批试卷并非是自己的试卷,所以学生都能客观如实地举手。

2.学生在阅卷过程中,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由于每一次都是随机领试卷,所以每次批阅的可能是不同学生的试卷,这样有利于学生博采众长,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

3.有助于提升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学生考试的得分能力。在评阅试卷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问如下一些问题:求函数的解析式“”不写能算对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写算对吗?数列的通项公式中“”不写算对吗?求反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不写算对吗?立体几何有关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单位漏写算对吗?三角中“”不写扣几分?应用题没有答扣几分?解析几何中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漏讨论扣几分?区间的开闭写错扣几分?数列的求和公比为1 的情况不讨论扣几分?学生的这些看似七嘴八舌的提问,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正是学习中所暴露的问题。教师在给出评判标准时,阅卷的学生印象深刻也能引以为戒。

4.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阅卷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老师阅卷的辛苦,能够平等地与老师对话、交流,学生从被动地被人评阅到主动地评阅别人,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5.能使测验结果第一时间揭晓,满足了学生急于获知考试结果的欲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在备课、授课、命题和阅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师生互换角色,那么数学课堂将是精彩的、有效的、充满激情的。一方面,师生互换角色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释放,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点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师生互换角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到了精彩的数学课堂,体会到了教学的成就感,见证了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秀.课堂因你而精彩[J].吉林教育,2011,(07).

[2]王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J].卫生职业教育,2006,(22).

3.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和教改探索 篇三

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存在着共性问题。

一、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识谱能力普遍较低。由于农村小学音乐师资较为缺乏,教学水平低下,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识谱能力比较差。

(二)中学音乐课时数很少。每周一个班一节,每学期二十节。中学开足、开齐音乐课,三年也也就100多节课时。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很难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学习压力大;文化学科又大都成立各自的课外兴趣小组,占用了课外活动时间。因此,音乐教学任务就只能局限在课内完成。

(四)学生的创造性音乐能力不容乐观。学生除了能演唱几首教材中的必唱歌曲或流行歌曲外,基本上不具备音乐的创造性,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五)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也缺乏新意和活力。多年以来,音乐课的教学“以唱歌为主”的单一模式并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

(六)个别音乐教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学科组内研教气氛不浓,工作敷衍。

我认为,以上所谈到的问题有些是音乐教学本身难以解决的,但如学生基础差、教法陈旧、工作松懈等问题又是我们能够也必须解决的。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较为全面的音乐水平,就只有改革这一条路了。

二、对音乐教学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一)变“教”为“导”,注重自学效果,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1、提高识谱能力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课标》中要求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学生要想在歌唱学习中达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基础的能力——识谱。对声音的概念,并不能在短期内形成。我采用了循序渐进、须“厚积”。

2、音乐知识,讲的生动,学的就轻松、愉快

把一些理论知识编成通俗易记的“顺口溜”、“快板书”,或将它们组织起来,编上旋律,学生们爱学、爱记。再通过简练、风趣、亲切的语言讲解,学生听懂了、记熟了,自然运用能力就加强了。

(二)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主要诉诸于人的听觉,与视觉共同构成人类了解客观世界的有机系统。两者会在心理上产生复杂、客观的必然联系。音乐让人的联想形成画面,同时,心理上的“艺术通感”又会使联想的画面再次组成音乐,从而去理解音乐。如果能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1、体现情感教育

情感是音乐的重要构成要素。音乐欣赏中,着力强调情感要素,对学生理解音乐的创作方式、思想十分关键。如初三教学中,欣赏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悲惨身世、不幸遭遇,委婉诉说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了解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和无力抗争、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学生内心情感就会产生共鸣,就会理解引子下行旋律那叹息式的表达、高潮乐段那愤愤不平的抗争,也就会理解为什么乐曲高潮之后旋律又趋于平静、舒缓的原因。

2、贯穿知识于欣赏中

欣赏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知识则是解读道理的钥匙。如初一欣赏单元——《中國民歌》。学习了中国民歌的分类,知道了号子、山歌、小调不同的题材特点,又如何去给欣赏过的民歌划分分类呢?欣赏过程中,不仅要贯穿相应的民歌知识,还要对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等特点为学生做详细分析,让学生不仅欣赏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应划分的分类,如何划分。

(三)“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音乐能力

“教无定法、教无定式”。打破“常规”看似无章法,细细体会,实则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

1、传统的教学,教材的内容顺序如何安排,教师就如何执教,看似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却无个性。我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如在七年级新生的节奏训练中,我会抽出每节课的一点时间,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各种音符、时值、节奏,每节课都进行不同节奏的混合练习。只会读不算熟,我还对学生进行节奏的听记训练。不到一学期,学生对常见节奏型都能熟练掌握。每学一种节奏型,我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型的创作。或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节奏型去模仿火车的轰鸣;或模仿战场的厮杀;或模拟乐队的震撼……然后再用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达到理论上的理解。

2、将其他学科融会于音乐教学。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繁多,因此,它能够涵盖许多的学科门类,如美术、文学、舞蹈等。如: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类的创作。在进行歌唱教学的同时,把歌词创作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歌词的形式加以表现;进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谱曲。这样,学生不再对音乐感到神秘、陌生,拉近了音乐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给了学生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四)改进音乐学科传统的考试方法

1、我尝试了“化整为零”的考试方法。如,随学随考的方式。平时上课时的听记练习、知识速答等,换算成分值进行积累,纳入到期末的考试成绩中;或课堂上由老师进行学唱歌曲的点歌,要求学生主动举手演唱,凡成绩六次得“优”者,期末可免考。这种方式激起了学生主动学唱的积极性,又减少了不及格率。

2、采用乐器演奏、小品相声、演讲朗诵、欣赏解说、创作作品等形式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

3、理论知识考试模拟电视“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采用必答、抢答等形式,使得考试变得轻松、活泼,还能考查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也应该大步向前迈进。只要我们勇于探索,致力改革,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就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4.新课程教改总结 篇四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例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建设课堂。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得多。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是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面临严峻的考验。

基于对新课程的认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力求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例如,讲京张铁路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个专题,即南口与京张铁路。为什么设计这个专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我们所居住的南口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但这些贡献却不被学生所知。二是许多学生就家庭背景来看,或多或少都与铁路有关,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三是可借此进行热爱家乡教育。整个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资料的搜集,包括史料的搜集及流散于民间的资料。第二步,课堂上学生进行资料的展示与交流(多媒体资料)。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第三步,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师生共同感受历史。最后,进行小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同学们切身领悟到,詹天佑创造了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契机,而南口恰恰是见证这一历史奇迹产生的地方。通过这种教育同学们还感受到家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和作用,并以此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对于这节课学生反映非常强烈,也是我认识到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经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工作,我感觉自身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高。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使原来索然无味的历史有了一些“声气”。在课堂上我积极营造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上,觉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学期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我在学期开学之前,就利用各种条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影视资料及大量的历史纪录片资料。这些资料为营造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与此同时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教材信息量过大,往往课堂上很难做到精讲精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不够。而且多位互动的交流空间也不够,分层教学的工作也开展得不够好,不能给不同认识的学生以更大空间和展示机会等等。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善。

5.小学数学教研教改总结 篇五

藏龙小学 熊细桂

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几个月所走过的足迹,我校教研组在藏龙小学的宏观指引下,在校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合作下,我们围绕“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 ”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著名老教师徐康赢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因此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多种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回顾如下。

一、抓常规工作的落实,每位教师心中有教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学期我们根据学校的教研主题,认真学习其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并通过教研日历的形式将计划细分,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计划,个个知道自己常规工作。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踏实有效地做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有效情境导入新课,让孩子上课伊始就走进数学,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语言,让学生在温和、宁静的情感中学习,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3、课后反思,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我们教研组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之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写好听课反思,我们更为关注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抓住学生的心,这样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广益

一、新课标的备课量很大,所以集体的力量更重要,我们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重点研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我们组6个人讨论教学中的一些导入问题,统一教学进度、教育目标、讨论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教学得失。尽可能多地从网络上、书本上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各课资料,力争向每一个四十分钟的前五分要更高的质量。集体备课常规化,做到有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并记录汇总。

二、认真落实教研活动,确保教研圆满成功

1、理论学习是推动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

这一学期,我们进行《数学新课标》理论的再学习,重新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我们还一起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等,我们进行专题辅导,专题研讨,通过做读书笔记、心得的方式,让老师明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提升老师的理论水平;平时,我们还将《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上优秀文章摘录下来,装订,发给大家自学。理论的提升,促进大家理念的更新,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专题教研活动走理论联系实践的道路,为老师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

这一学期我们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对老师在教学中导入环节出现的集中问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高效解决,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3、扎实开展公开课教学,为教研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6.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探讨论文 篇六

摘要: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中土木工程专业已经走上了正规渠道,但是要想在企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必须要培养专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但是这对于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来说必然会与高等教育存在差别。因此,要想培养出专业技术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人教育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文章主要剖析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能力培养;土木工程;教改新模式

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虽然在短时间之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高校土木专业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必须进行优化改革。提高成人教育培训的质量,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对土木工程成人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教育部分对待成人教育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态度与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态度上存在差别,二者财政拨款的配置有“天上”和“地下”之分。因此,一些学校必须获得经济收益来维持学校运作。对于这一部分院校来说,他们首要任务就是招生,如果招不到学生就意味着没有经济资金来源,那么学校也就难以维持[1]。为了让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部分院校可能会通过降低学费的方式来吸引生源,这样学校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那么学校的各项设施的配置就会受到制约。再加上各个院校之间的竞争,会让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招生工作处于一种无序的形态之中。这种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必然会对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整体进程。

(二)土木工程课程设置与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明显

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中自学考试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个别普通高校也并没有设置从事辅导自学考试的专业教师。而且成人教育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基本上是本教学系的教师所负责。在这种教育思想模式下,教师很难实现自我突破。因此,成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自学考试专业课程设置也必然不能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虽然一部分普通高校设置了从事成人教育的培训机构,比如已经形成的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教学管理机构中,有属于本校专业的教师队伍[2]。但是在负责课程设置上主要的教学权力还是来源于中央电大,而中央电大的教师自身能力还不足以设置科学的课程设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向其他普通高校邀请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写和讲授。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但是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特点并没有凸显出来。所以,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高校专业基本上相同,互相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

(三)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成人教育中远程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从教学形式上来看,虽然适当加入了形成性考核机制,但是考试内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改变不大,基本上以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主。而且大部分形成性考试内容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这种学习评价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实质上的教学改革意义不大[3]。

(四)缺少开放的学习背景

我国成人教育的研究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根本上的区别,二者脱节问题十分严重。首先,一部分学者撰写论文,发表著作全是凭借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很少会走出院校真正融入到社会中,感受、推广和调查、实验成人教育。因此,研究出来的结果大多缺乏实践理论基础,不具备可供参考的价值。此外,很大一部分学者自身专业知识薄弱,缺少科学理论方法的奠基,理论思维不够活跃,研究的理论还只停留在实践运作上缺乏感性理论上的规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4]。这种问题就是导致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当下,在成人教育模式中研究出来的理论并不能有效指导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员无法在社会实践和学习实践活动中产生新的体会。

二、基于能力培养下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教改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基础。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的机会。其次,要改变教学模式,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开放式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己设定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研究学习[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根据每一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模拟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同时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针对每一个成人的学习特点,尽量不要在课堂上使用单纯枯燥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成人学员学习的热情。最后要改革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成人教育土木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上打破传统班组教学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程内容的不同,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合作式、探究式、混合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二)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土木工程成人教育学习评价方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土木工程学习评价方式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这三个方面入手,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校、社会和学生之间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评价方式是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方式,学校引入社会作为第三方评价,是建立在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之上的有效措施。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是成人教育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式,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面貌的外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之外,改革学习评价方式不能忽略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调整土木工程的教学内容

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员可能已经是社会职员,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而接受成人教育的人。因此要更加注重学员的应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以传统制图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成人教育中土木工程课程中《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土木工程的学员来说,土木工程制图是每一位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语言”。而且成人教育的学员大部分是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他们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或者是施工管理,因此对他们培养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际的应用人才,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传统制图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优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删减传统的教育内容。此外,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先进的绘图技术,对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技能。笔者根据在土木工程制图课的教学实践中,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做出一些基础性的改革,希望能对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教改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价值。从本人对课程的综合把握来看,制图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和土木工程制图这两大内容。学习画法几何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几何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理解基础投影,并使用基础投影知识解决空间几何定位问题。画法几何不仅是土木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还是每一位学员应该掌握的专业制图的表达方式和基本方法。本人从满足基本教学的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系统性的理论,以适用为基本原则做出适当创新。比如在画法几何上,处理空间问题通常是使用平面作图的方式,这虽然与指导学生实际读图的关联不大,但是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点、线、面道投影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空间主体到平面图形的基本逻辑思维。画法几何在成人教育土木工程教学中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教学,不仅教师难教,而且学生学习起来也是非常困难,即便是借助模型教学,在短时间之内学生还很难掌握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于从事施工管理的学员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一部内容应用非常少,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删减,又比如传统的轴测图,这一部分其作图原理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应用中也几乎用不到,而且表达出来的立体形象可以借助计算机做出的三维图形来反映出来,因此笔者认为也可以适当删除。从笔者与本班学员的沟通中了解,上述画法几何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操作中确实应用不大,但是组合体部分应用确实非常广泛,组合体部分是贯穿土木工程的“线索”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格外注重学生读图的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为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人才,大部分成员是从事施工土木工程和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他们自身可能已经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与实际的工程状况相联系,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其实成人教育学员的工作环境就是一座天然的“教育基地”,是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基地。因此,笔者创新教学,在学习《土木工程制图》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观察,然后找出其中的重点,并根据每一位学员所在的地区,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之内的成员课下自己组合学习,各个小组必须隔一段时间聚会一次,这次碰面主要是探讨自己在实际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还是不能解决,可以在线联系我,与我进行网上交流。经过多次实践证明,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本班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上掌握各种工程图的识别方式。而且本班学员认识的都是土木工程实际应用的图样,针对性非常强,因此不会出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且我还引导学生在遇到工程实际问题时,将各种工程专业图样抄绘下来,也可以采用现场拍摄和录像等方式总结各种图样的表达特点。在下次面授的时候,借助多媒体与学员进行沟通交流。经过本班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来看,他们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能够得到实践训练,借助自己工作的场地当作学习的“教室”,感觉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不断提高。听到学员们这样说,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也相信未来只要我们沿着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模式一直走下去,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必将发展的越来越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能力培养之下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模式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新的教改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而且可以为社会培养出的更多全面型的人才,弥补现行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体系中的不足,促进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霖,夏风敏,李建军,等.移动互联环境下的专业课程教改现状与探讨———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8(05):77-79.

[2]丁点点.基于CDIO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群教改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5):46-47.

[3]丁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群教改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4):262-263.

[4]朱街禄,兰美娟.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力学教改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5):236-237.

[5]付伟庆,汤爱萍,安英皓,等.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1):37-38.

7.沿着教改,探索语文有效课堂 篇七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要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出发,其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最有效的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之中。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强调:“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老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境,善于发现、捕捉和利用反馈于学生那的信息。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学生进步和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中要关注的是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于是,我们教师的课时教学预案中,不分年级、不分文本特点,都很循规蹈矩地按照三维目标分列着。在三维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讲授获得,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不能完全通过讲授实现的,而往往要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去体会、体验、领悟,通过较长时间的熏陶、积累而获得。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心中有“人”,在教学中要眼中有“人”,要抓住契机进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只有这样,落实三维目标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其实语文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有用的、实际的阶段目标,拟定简而明的教学目标。制定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没有简明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杂乱,正如清华大学校长给毕业生的赠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能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呢?这就要靠整合。我们应该追求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且是整体目标的一部分。与其讲求面面不到的面面俱到,不如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假如文本样式特别适合语言的学习,我们就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咬文嚼字;假如文本充溢着文学的美感,我们就不妨让学生浸润于文本提供的场景,用形象的想象把文字的文本还原为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解读作品;假如文本是崇高道德的宣扬,我们就和学生一起感受崇高,让学生沐浴在人类文明的曙光中。

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

语文教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全新的艺术,具有很高的要求标准。然而如何使语文课堂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呢?进行感知性教学、创造性教学、生活化教学、诗意化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 感知性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教出祖国语音文字的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片浓厚美的氛围,我重视学生的感知性活动,让感知性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当学生的理性与感性并存时,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喜欢直观的东西,想象、理解方面的能力不强,因此,我对小学生理解、想象有困难的的内容和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尽可能进行形象化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到。这样,摆脱了理解、想象困难的困境,又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

(二) 创造性教学

亚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

(三) 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叶圣陶说:“语文的产生应该、也只能是生活现实。”的确,离开了生活,语文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离开了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也就黯然失色,“江郎才尽”了。语文,所包含的内容异常丰富,从语言的理解到知识的积累,从视野的开拓到情感的熏陶,但这一切又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飘扬着生活的芳芬,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们在这种洋溢着人情味的训练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受到了陶冶。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思维的训练,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养成是不够的。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只要留意,语文就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四) 语文教学诗意化

人们常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诗意”的灵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语文课堂要诗意葱茏,就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教师要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的情境,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当哀则哀,该乐则乐,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进入物我两相忘的诗意世界。诗意的人生是一种追求,诗意的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

8.初中物理教改探索思考 篇八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改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初中物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还要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培养过程。因此,进行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要认真面对的新挑战。

一、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观念是行为的向导,是行动的灵魂。作为物理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动态的、发展地看待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行为研究;要加强学法研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要真正树立起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三、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不能过度依赖于老师,需要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接触各类物理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制作、发明一些生活小工具,学以致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特定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彼此交换思想,进行讨论,在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具有较大的学习优势,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那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与讨论。这样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才会产生积极的合作学习的愿望,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进行思想的交汇与思维的碰撞,从而在全组学习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既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团结意识与互助精神的培养。

四、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的性格。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可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开,等第四位同学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

五、注重生活,培养探究能力

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通过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物理新课程标准》一书中介绍的很多事例,都是将探究的焦点引导到生活中的。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多次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

六、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在科技,科技竞争的核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进行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七、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微小的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放宽评价尺度,不必过于严格,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探究,去尝试了,就应该得到表扬和肯定,而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因为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学生都会在探究尝试中有所收获的。而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互相评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找找别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别人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孙柏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初中物理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3):91~92

上一篇:2022年征兵政策解读(300份)下一篇:摄影记者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