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范文评论

2024-08-16

深度报道范文评论(共11篇)

1.深度报道范文评论 篇一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同之处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符合新闻的要素,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有强烈的新闻性。都注重时效性,以当前重大的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为主题;注重新奇性,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表现手法;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此外,二者都是发表在报纸、电视广播或网络等新闻媒介上,并通过其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虽具有以上众多的相同之处,但二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弄清二者的区别,有助于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

1、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报道和评论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二者所提供的信息却不一样: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

2、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

3、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新闻报道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新闻评论则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

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除外),所以基本上是提供事件的表面信息。新闻评论由于多是专家学者或记者所撰写,注重从事件或问题入手去揭示事件或问题的一整条“生物链”,抓住事件的核心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考角度。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大。

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外,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版面篇幅、撰写人、表现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的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深化,一个报道事实经过,一个揭示事实本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将信息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深度报道范文评论 篇二

《新闻1+1》

无论是业界, 还是学术界, 对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的界定都不够明确, 二者常常出现互换现象。比如, 这个新闻节目在这篇论文里被称作新闻评论节目, 但在另一篇论文里就被叫做电视深度报道, 可见, 非常有必要厘清二者的关系。

一、两者辨析必要性简说

不可否认, 电视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节目之间有许多重合之处。一方面, 两个节目之间既有陈述又有评论。举个例子来说, 中央电视台对《焦点访谈》的定位是: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1], 那么这自然引起学者们的争议:究竟《焦点访谈》是属于深度报道类的节目, 还是新闻评论节目?节目的归属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 无论是电视深度报道还是电视新闻评论都大致由事件还原、现场采访、专家点评等几个部分构成, 二者都包含大量的现场的纪实性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

所以, 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现状, 足以说明电视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两类节目还有待于在实践和研究层面进一步独立起来。

二、以《新闻调查》与《新闻1+1》为例进行辨析

其实, 通过细致地思考与分析, 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二者间还是有不少区别之处的。笔者以《新闻调查》作为电视深度报道的代表, 《新闻1+1》作为新闻评论的典型进行辨析。

(一) 《新闻调查》与《新闻1+1》简介

在央视《新闻调查》 (以下简称《调查》) 的官网上, 对《调查》是这样定义的:《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 每周一期, 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 《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 探索新表达, 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 探寻事实真相, 追求理性, 平衡和深入, 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2]。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3], 2008年3月24日正式开播, 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性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 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4]。2011年8月1日起, 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全新改版亮相。节目在形态上寻求突破, 由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一对一访谈模式, 改为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 对新闻热点展开个性化的评论与报道。在报道风格上, 突出评论内容的多元化、深入性与媒体性特色;在关注题材上, 栏目进一步强化热点新闻的跟进, 第一时间采访新闻当事人, 突出热点新闻的即时延展。栏目以“主播制”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符号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认为《新闻调查》通过依托新闻事实来表明意见看法时, 从而把它看成新闻评论节目, 这似乎就与《新闻1+1》雷同了, 而如果认为改版后的《新闻1+1》以多方面深入的视角发表评论, 进而当作是深度报道形式, 那似乎又陷入了《新闻调查》的范围里。

(二) 《新闻调查》与《新闻1+1》差异

1. 时效性、选题不同

新闻评论节目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 评论的对象往往是目前的一些新闻热点和难点, 即使有可能涉及历史材料, 也必定有当前的新闻由头。电视评论节目《新闻1+1》选取的是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进行分析评论, 例如玉树地震发生后, 《新闻1+1》总共做了5期地震的节目, 每期节目的侧重点都不同;又如2011年11月27日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子, 《新闻1+1》紧跟时政热点, 于11月28日做了一期《“国考热”, 会降温吗?》。可见, 《新闻1+1》的评论及时性很强。

而电视深度报道对新闻材料的时效性并非无所要求, 只是因为它体裁本身的质量要求, 造成事实上的时效性并不如前者那么强, 其艰难曲折的调查采访与煞费苦心的后期制作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目前中西方电视媒体深度报道节目中, 通常都是每周一期, 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等。《新闻调查》选题遴选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调查性, 第二是故事性, 第三是命运感[5]。比如, 2011年9月3日播出的《养老之困》, 11月19日播出的《再访玉树》, 12月10日的《与“狼”共舞》, 讲述的是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走过的十年发展历程。不难看出, 这些选题都具有很强的命运感与历史感, 调查性、深刻性十分浓厚。

2. 主持人与调查记者的角色差异

评论类节目的成功最关键的依靠对象是人, 改版后的《新闻1+1》中的主持人兼评论员白岩松思维敏捷、言语犀利;评论员董倩沉稳、理性, 他们形成了鲜明的主持特色, 成为整个节目中最核心的元素, 同时在把控整个节目的串联和脉络方面非常到位;改版后的节目不再有出镜记者的身影, 整个节目的话语权都倾斜在演播室的评论员这一边, 这更加强化了评论员的核心地位, 也使评论节目的色彩更加鲜明, 达成了节目强化主持人符号特色的初衷。当然, 由于评论员的“一针见血”也可能会导致观众不加思考地接受其观点。

而《新闻调查》很大程度上突出强调了出镜记者的采访与调查功能。采访记者既是调查主体, 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 他或她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6]。电视深度报道由于记者的直接介入, 为新闻事件加入了新的元素, 比如记者与采访对象相谈甚欢或发生对抗甚至冲突, 就有可能使一些本来平常的故事变得好看起来。同时, 调查记者通过与采访者进行对话交流, 在这样一种交流中更加容易让观众了解受访者的心理状态, 从而有助于观众自我解读人物的性格, 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

3. 叙事逻辑的差异

《新闻1+1》作为演播室评论, 节目模式一般遵循“演播室抛出观点”、“记者采访论证”、“演播室评论”的三段式[7], 从而往往会有“观点先行”、“采访论证”的倾向。如《新闻1+1》播出的《“国考热”, 会降温吗?》, 节目先从一张人挤人的图片引出公务员考试这个话题, 接着评论员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不认为国考热已经降温”, 然后从历年数据比例、记者采访、专家解读等方面论证观点的合理性。

而《新闻调查》首先是由演播室记者 (即主持人) 提出悬念, 其次采取讲故事的手法将内容分成四五个小板块, 每个板块之间用片花串联起来, 引发观众深思[8]。节目叙事逻辑是围绕悬念展开调查, 通过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构建每一个调查[9], 并通过记者调查的方式层层还原事件真相, 它注重由事入理, 内在的逻辑性。同时还经常采用话语重复的方式, 让多个事件的亲历者讲述同一件事情, 但每次讲述的角度、层次都不一样, 从而使一个事件的意义得到了多方面的论证, 不同人的叙述方式形成一种相互印证或相互对质的效果。谁在说真话, 谁在说谎话, 观众一目了然[10]。

4. 由标题看观点的呈现方式

《新闻调查》节目在2011年8月20日播出的《血燕调查》、10月8日的《李坑之困》、12月3日《疯狂的宝藏》, 这几期节目的标题都相对客观理性, 观众不太可能直接从中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观点, 需要在观看中仔细思考得出。作为调查性的深度报道节目, 《调查》更加注重在叙述中展示观点, 依托事实娓娓道来。

而经常关注《新闻1+1》的观众们, 不难发现它的标题大多是问号或是感叹号, 如2011年11月29日的《好人, 却不是好事?》、12月13日的《校车安全, 艰难起步!》、12月15日《“山寨”找不到出路!》、12月16日的《公正, 如何成为公开的正义?》等, 可见其观点很鲜明, 通过标题观众就大致可读出它的观点。作为评论节目的《新闻1+1》, 一般遵循先直接提出观点, 进而找出论证方式这一形态。

深度报道以抓取事实性信息为主要手段, 并有意识地将意见性信息的传达贯穿于事实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在节目的末尾, 一般不言自明, 而新闻评论节目则一般是直接对事物或现象予以分析评点[11]。这也同样应证了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 “新闻深度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 而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

当然, 二者还有其他的区别。比如时长问题, 《新闻调查》时长45分钟, 而《新闻1+1》时长22分钟。毋庸置疑, 时间充裕将更加有利于事件的还原与解读, 从而使得节目的深刻性会大大增强。

有学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决定性因素是看记者或主持人是否在作品中直接针对新闻事实做出评论。凡具有评论性语言出现的作品均属新闻评论的范畴, 而那些将作者的观点、态度暗含其中的则属于深度报道[12], 这未尝不是一个参考维度。

虽然当前的深度报道节目与新闻评论节目非常容易混淆, 但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新闻调查》与《新闻1+1》之间的不同, 试图提供上述提出的四个参考维度作为判断节目究竟该定位于深度报道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标准, 进而让新闻节目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定位, 避免使学者或观众产生混淆感。

摘要:在中国电视圈, 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常常容易混淆, 关于二者的界定说也并不是非常明确。对此, 本文试图以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为例, 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区分其形态。

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评论,《新闻调查》,《新闻1+1》

参考文献

[1][11][12]李欣, 唐浩.对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解析与建议[J].当代传播, 2011 (5) .[1][11][12]李欣, 唐浩.对电视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解析与建议[J].当代传播, 2011 (5) .

[2][4]参见节目官网[EB/OL].http://cctv.cntv.cn/lm/xinwendiaocha/index.shtml.[2][4]参见节目官网[EB/OL].http://cctv.cntv.cn/lm/xinwendiaocha/index.shtml.

[3]周冬梅.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时评类节目的路径探索[J].视听纵横, 2011 (8) .[3]周冬梅.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时评类节目的路径探索[J].视听纵横, 2011 (8) .

[5]张洁, 吴征.调查《新闻调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310.[5]张洁, 吴征.调查《新闻调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310.

[6][9][10]常藤美慧.《新闻调查》的新闻叙事学分析[J].新闻传播, 2011 (6) .[6][9][10]常藤美慧.《新闻调查》的新闻叙事学分析[J].新闻传播, 2011 (6) .

3.城南学院深度报道 篇三

——关于城南学院“5+1+2”特色办学模式的报道

今年城南学院迎来了2900余命新生,在校人数突破1万。在全国仅有的11所在校生规模超过一万人的独立学院中,城南学院占得一席之地,成为我省唯一一所在校生超过1万人规模的独立学院。在高校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城南学院如何保持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近日,记者带着探究竟的心情,采访了城南学院相关的领导人。

学院说: “5+1+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据院领导介绍,在北大学生变“大白菜”,大学生做“搓澡工”的今天,城南学院的大学生为何如此走俏?这固然与学院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分不开,但关键是 “5+1+2” 特色办学模式,靠质量取胜。

为了了解 “5+1+2”办学模式,我们专门采访了城南学院城南学院院长袁剑波教授。据袁院长介绍:“5+1+2”模式是通过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在精简必修课内容和时间(20%)的基础上,用5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教学及实验课教学。用1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及在校内教学基地上开展课程实习,用2个学期的时间开展工程教学。

这一模式首先从时间上强化了实践教学,使集中性实践教学时间达到60周以上,占教学计划的40%,比原来至少增加了一个学期外加暑假和寒假,而课堂教学则比传统计划短20%,学生能得到较完整的工程实践训练。“5+1+2”模式同时从空间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专长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也分赴到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施工周期内,能接触各种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施工项目及工程内容,且有工地技术人员做兼职导师,采取“师傅带徒弟”式的管理模式,能从不同侧面进行学习,在全面实践的基础上,突出各自的技术长,增强工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素质较高的同学,还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协助解决工地复杂技术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通过参加工程实践,实践动手能力、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提高。

“削减课堂教学20%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基础素质呢?”

“你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5+1+2’模式在实施之初,确实遇到了不少类似的争论和阻力。事实上,当初我们设计‘5+1+2’模式,就是本着‘基础以够用为度,学以致用’的原则来进行的,这是我们人才培养定位的必然。我们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和校本部错位发展。形象一点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城南学院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比一般本科学生要强,而基础理论比一般的专科学生要强即可,以彰显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不能苛求城南学院的学生既基础理论扎实,不比校本部学生差,又实践能力比校本部学生强,那我们的学生岂不全面超过校本部学生了?这只是个梦想,至少目前还不太可能。”袁院长笑着对记者说。

“但现在还不能简单地断定城南学院的学生基础就因此被削弱,至少目前还不能。不知道你最近看到研究生部公布的城南学院学生的考研情况没有?这里你尤其要留意城南学院土木工程道路专业的考研情况。共有19名学生上线,而且有7名同学分别上了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复试分数线,几乎覆盖了道路专业的全部名牌大学。这些学生全是‘5+1+2’模式的‘产物’,他们的基础课课堂学习时间比校本部少20%,而且做考研准备的时候,他们还要在工地实习。因此,至少目前可以认为,城南学院道路专业的学生基础依然是过硬的。应该声明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有组织地开展过城南学院学生的考研辅导。”袁院长说。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对这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现在还不能完整地回答。如果硬要我说得话,我想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学理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采用了一种‘教会’学生的教学理念,生怕学生没懂没搞透,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因而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当然就长了。学生学习很被动,甚至受不了。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更没有学习的兴趣,收效自然不好,尤其是遇到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内容,其效果很差。就如同在课堂上教学生怎样游泳一样,是很难教会学生的。”

“大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重要渠道。一是向老师学习,这主要在课堂;二是向书本学习,这主要在教材(课后课前)或图书馆;三是向实践(社会)学习。而后面两个渠道更为重要,这是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区别。但非常可悲的是,我们不少人依然死抱‘教会’学生的陈旧教学理念,甚至希望教得学生和

自己一样‘专业’,最后教学时间浪费了,教学效果却没有上去”。“教学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相应地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学会’的教学方式,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比我国要少30%。我前段时间也看到一则资料,德国的大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为2:1,从这点而言,我们的改革方向是对路的。”

社会说:城南的学生很有特色,非常符合我们的需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城南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2008年5月,“5+1+2”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高教权威刊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公开发表。2009年6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城南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肯定,被推荐作为首席单位交流发言;2010年4月,“5+1+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及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学理念在“全国公路与交通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第7次会议”及“2010中国首届校企合作(珠海)论坛”上交流,与会的有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哈尔冰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40余所高校及中交公路一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人民交通出版社等多家企业的近百名专家教授、大学校长,研究改革成果在会上引起专家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巨大反响,2010年7月18日。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0年峰会上,城南学院院长袁剑波教授做了“实施‘5+1+2’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大会典型发言,引起了来自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700余名代表的极高兴趣,得到到会的教育界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除了政府单位和高校赞成和支持“5+1+2”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外,“5+1+2”模式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许多用人单位甚至表示城南学院道路专业学生更具竞争力,具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且大力支持这一改革措施,和学院校企合作,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习基地建设和“预就业”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有天津城建集团、湖南路桥、广东长大,广西路桥等大型企业等17家单位和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学生说:这样办学模式让我工作好找

记者记得在采访2009年11月20日长沙理工大学组织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现场时,那次前来参加招聘会的有中国交通集团、中铁、水电八局、各省路桥公司等200多家大型企业。招聘现场被前来应聘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看着一张张兴奋而又略带焦虑的学生面孔,当时记者走上前去和一位刚刚接受完用人单位应聘面试的学生交谈起来。

“我叫王博文,是城南学院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道路的学生,昨天还在施工现场参加为期6个月的工程实践,今天请假回来参加现场招聘会。一开始用人单位只招聘学校本部的学生,对城南的学生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接受。我诚恳地对用人单位说‘不求您一定招聘我,只求您提几个专业技术问题,看我是否能回答上来’。用人单位看着我执着而又晒得黑黢黢的面孔,就试探性地问了我一个边坡塌方及其防治的技术问题。他原以为这是我们专业课中非重点学习的内容,想必我回答不上,这样可以打发我走。没想到我结合现场实践,从塌方原因到处治机理和处治方法回答得清清楚楚,并介绍了我所在的施工项目上的处治措施。施工单位又问了我一个旧路改造中水泥路面施工的问题。尽管我所在的施工现场尚未开始施工,但我为了进行施工准备已结合书本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因此,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用人单位疑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收下了我的自荐材料,这不,中交公路一局已答应和我签合同了”。

望着不无得意的王博文同学背影,记者又和在现场应聘的几位校本部同学攀谈起来。“我们都有点怕城南学院的同学”,一位同学对记者说。“那为什么?”“他们参加了工程实践,回答问题信心十足,而我们过去实习时间太短,心里没底。”另一位学生接过记者的话。刚刚签约中交三航铁路分公司道路专业的彭浩、刘思洲、胡靖也满脸高兴,在成绵乐高速铁路的实习经历,让他们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修建高铁方面的专业问题对答如流。

同学们的话是否真实?由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在现场太忙,无时间接受采访。记者于是参加了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中交公路一局人事部长吴松说:“城南学院实施的‘5+1+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是一种创新,从我们接触的学生来看,收效确实很好,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丝毫没有排斥城南学生的做法,并且录用了不少城南的学生。而且,回去后,我们要认真研究,大力支持城南学院为这一改革及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和预就业基地的倡议。”

天津城建集团人事处长戴松岩说:“城南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审视了自己,过去我们对城南学院不了解,聘用中带有偏见,通过这次接触,我发现城南的学生很有特色,并且能吃苦,非常符合我们的需要。”

广西路桥公司人事部经理覃凤莲对城南学院的学生高度肯定,当场和城南学院签订了一份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预就业基地建设的协议。

据了解,今年城南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有2689人,毕业生人数是全省15所独立学院中最多的(约为全省独立学院毕业生总数的20%),签约率也是最高的。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城南学院的学生“好用”,他们身上有一种“杨柳的柔劲”,高飞低垂都行。

结束语:

在写完这些后,我们一行四人又拜访了袁院长,在谈到实施“5+1+2”人才培养模式的下一步工作时,袁院长认为主要应加强实习基地和预就业基地的建设,开展人才培养的校企深度合作,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毕业设计是否可以和现场项目相结合,和毕业实习贯通等还需要积极探索;尤其应进一步深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记者衷心希望再过两年,“5+1+2”人才培养模式能在城南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全面开花结果,城南学院“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能全面实施,其“全面发展、突出专长、强化实践、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全面实现。到那时,城南学院的办学水平一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次采访多谢袁院长对我们知无不言,也谢谢教学部的平主任和资料科的送老师为我们收集资料,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就不一一道谢了。最后说一句“谢谢您们,这段时间我们打搅了!”

4.《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 篇四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5.评论稿 咱们群众有力量范文 篇五

5-7杭州飙车案已成为近期社会舆论焦点。现交通肇事者虽已被依法逮捕,但在此案件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依然热度不减。恰恰正是自始至终的一股“热度”成为指导案件审理的主要力量。

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天,西湖区(事故发生地)交警大队召开事故通报会。“没有飙车这一说法,只是你追我我追你的追逐”,警方发言人的几句话立时是当天的通报会变成媒体与死者同事对警方的双重拷问,杭州飙车案也由此变得群议汹汹。随后来自社会各界的认识不仅对案件提出重磅质疑,更对警方的含糊发言予以各个击破,使得案件清晰透明。至此,肇事者受到其应有制裁,死者得以安息。

在“70码”事件中,大家对此的讨论大都是以感性的善恶认知为始,以个人观点表达对其看法。这种源自道德的认同感本身就是社会赖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也是国家政府进行管理的基本原则。且不谈不计其数的网民,仅以杭州市民这一群体,若政府相关部门对事件不予重视则大失民心,其职能也将受到广泛质疑。对事件的关注正是推进案件审理的第一步。

但这种广泛的“平民推动”仅掀开一角。稍冷静之后,大家必须对牵涉问题予以理性分析,这就给了舆论以定位和基点。以浙大学子为代表的学子及网民团体便发布了《天堂没有车来车往?—浙大学子至杭州市市长的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仅以提问方式便将一个赤裸裸的案件抛给了政府部门。这些信件发布者将激动的人们拉回理性线的同时,也让舆论的力量更进一层。对事件的规范、有效整理治理就需集思广益。各人所看角度不同,分析层面也不一。集众人力量就可将声讨的逻辑性与全面性彻底完善。天望尚且恢恢有所遗漏,但这众人织成的“网”确是无缝可疏。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声讨者中不乏专业人士。改装车行对“70码”的改装确定,学术人士对车祸数据的科学计算以否定70码,专业律师对案件性质的分析等等。这些都为执法部门备足了“材料”,就是所谓的铁证如山。若无如山铁证,之前的抗议、信件都只是竹篮打水,说到底只会给肇事者一些舆论谴责。若其得不到应有惩罚,案件在社会上的影响较之未进行舆论声讨更为恶劣。人们分析的越是彻底,这种反差越是强烈。因此,证据是司法部门的执法凭据,也是舆论的重要一环。

舆论的最大作用在于可以制造更多舆论,在此过程中,虽然不能保证其不存在失真性,但团结了更多方面的力量,使事件更多信息被曝光。因此其挖掘真实的优势远大于其负面影响。参与此次舆论的群体中,也有部分人存在偏激、破解肇事者私人信息等不合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此次理性的大众占绝对主体。

舆论群体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个群体之中,所需做的只是正确、有效地扮好在这中间的角色。否则,这个群体“亦能覆舟”。

6.深度报道范文评论 篇六

为官当为民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治理“懒官懒政”现象和铲除“为官不为”土壤,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行风的转变。6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一版头题刊发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为官不为”“懒官懒政”等现象恰恰与活动主题背道而驰。为官之要首先在于为民,为民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为民是为官之要、立身之本。

近年,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为民宗旨,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凝聚了转型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正能量,全市经济加快转型,社会和谐发展,各项事业都呈现出比较好的局面。但我们也要看到,“懒官懒政”问题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确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方面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

有的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出现

造福一方。

为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把百姓的期望当作一种职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始终抱着“既为官、当为民”的心态,勤勤恳恳忠实践行为民宗旨。这样,我们与群众的感情才会深之又深,与群众的联系才会紧之又紧,与群众的心才会越贴越近。

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要坚决摒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观念,坚持以干为荣、以干为责、以干为重,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实实在在的发展,使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作出示范,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无论什么工作,务实了、实干了,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务虚了、不干了,再好的决策部署也等于零。

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务实就要讲实情,敢于讲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务实就要出实招,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务实就要办实事,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务实就要求实效,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作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6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署名文章《真心实意为人民 脚踏实地干工作——深入学习贯

治理“懒官懒政”系列评论之三

为官当干事

“懒官懒政”现象,不仅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损害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如果任其蔓延下去,终将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有的干部一把火都烧不起来,甚至连烟都不冒;有的干部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交办的任务不是马上就干、立即就办,而是拖拖拉拉、石沉大海;有的干部以“不干事”求得“不出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这些“为官不为”问题都应该“开刀”治理。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治理“懒官懒政”,要从干事抓起。

市委书记杨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一种思想——以干事为荣、不干事为耻。做好三门峡的工作,关键是要干,就是要坚持务实重干,肯干会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干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以干的实效,赢得发展、赢得地位、赢得尊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获批,与三门峡人民的埋头苦干、发奋工作密不可分。近年,我市加快大通关建设,建成了海关、商检、国家铝及铝制品质检中心三大“国字号”通关机构和国家果品及果蔬汁检测重点

子。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会干事、干成事,还要确保不出事。干事是执政之要,“干净”是执政之德,对领导干部来说,两者都不可缺少。贪官污染一方,庸官贻误一方,两者都为人民群众所不齿。只干事不“干净”是腐败,只“干净”不干事便是失职,“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干部争做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官。只有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才能提高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才能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大干大发展,小干小发展,不干不发展。当前,正值我市加快转型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干部都应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把上级的要求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积极主动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少说废话,多干实事,向着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律政策,多到基层化解矛盾纠纷。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勤政就要勤调查,多了解,关心民生疾苦;勤学习,多实践,提高理政能力;勤工作,多用脑,提高办事效率;勤节约,多务实,树立为民形象;勤修养,多廉洁,争当清廉楷模。

黄帝铸鼎、大禹治水、召公甘棠遗爱,三门峡自古以来有着勤政爱民的良好传统。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要传承发扬古圣先贤的优良作风,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从政者的心愿,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党和人民给了干部从政的机会,就是给了干部为民干事、为民服务的机会。每一名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用心干事,既要当好善谋全局的“指挥官”,又要当好身先士卒的“排头兵”,扑下身子、干在一线,切实干出不含水分、经得起后人评说的业绩。

7.深度报道范文评论 篇七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8.深度报道范文评论 篇八

[日期:2006-05-08]阅读:270 次

曾经,有一首歌唱红大江南北,那就是《爱的奉献》。近来,有个名字感动着中国,那就是歌手丛飞。

丛飞,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丛飞,10年捐款300万元,178个孩子亲切称他“代理爸爸”;丛飞,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还是丛飞,他捐献了角膜,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件善举。

好人丛飞的事迹感人肺腑,情真意切,每每看完丛飞的先进事迹,我都不禁热泪盈眶。

4月20日,丛飞走了,一个助人为乐,一生倾全力资助困难学童的他走了,临终前还留下遗嘱把角膜捐献给失明者,丛飞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国人民,他的离去让很多人悲伤不已。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这样一个好人丛飞,真是难能可贵。40多年前,出了一个好榜样——雷锋。曾几何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雷锋成了一个很遥远的名词,人们都在说“雷峰三月来四月走”。40多年后的今天,出了一个好人——丛飞,无疑使对雷锋精神远去感到困惑、无奈的人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大笔一挥,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使雷锋精神唱响神州,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而在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日,丛飞又以他的“好人精神”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中国人。丛飞去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对丛飞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丛飞事迹感动广东,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并呼吁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要以丛飞为榜样,学习丛飞精神。我认为丛飞是当代的、新时代的真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又一个好榜样!

当雷锋精神开始成为社会缺稀资源,雷锋主义日益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时,甚至有人认为现在谈雷锋精神已经过时,雷锋精神在讲市场经济的今天也不在拥有市场。雷锋精神真过时了吗?丛飞为我们做出了强有力的回答。也许有很多同学会认为,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出向丛飞那样感人的事迹,学习丛飞,一个字:难!其实不然,我们学习丛飞,学的是他的精神,学的是他十多年如一日践行雷锋精神的可贵精神!在学院今年的五四表彰上,学院党委刘书记也寄语同学们感受丛飞魅力,学习丛飞精神。

学习丛飞精神首先贵在坚持,一天一时学雷锋谁都可以做到,但是天天时时学雷锋可不是轻巧的事。我们学院有比较健全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每年的3月都会开展一系列的学习雷锋活动,义务献血、义务维修、义教;到敬老院、下农村、进社区„„惠州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活跃在每一个角落,为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作出了有力的诠释,也为我院的其他学生作出了表率,提供了榜样,还为学院、为学院的学生赢得了赞誉。笔者曾经在一次等公交车的时候听过令许多惠院学子都会深感欣慰的对话。当时,有2个中学也在一旁等公交车,她们在讨论坐7路还是15路,其中一个女生是这样说的,还是坐7路吧,坐车的大部分是惠州学院的学生,经常见到他们给老人、小孩让座,这部车比较文明。虽然后来15路车先于7路车到站,但是那两个中学却没有上车,与笔者一样上了7路车。

然而,我在这里还是要泼下冷水,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尴尬局面?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开展的活动几乎都是安排在3月份的雷锋月,声势浩大,活动此起彼伏,令人眼花缭乱。而3月份一过,又销声匿迹,难觅其踪了。难道正是印了那句“雷锋3月里来,4月里走”的话?但愿我们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不再出现此类的尴尬,实现经常化、正规化。

另外,公交车站那两名中学的对话也引起了我的另一些思考。她们对我们惠院学生表示赞誉的同时,无疑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一个要求。坐在7路车上的惠院人代表的是整个惠州学院的形象,我们的一举一动,体现着惠院学子的素质。也许有些同学有时会发现,其实有时7路车也不太文明,例如情侣搂搂抱抱的不雅,不让座的不美。对于这些行为来说,那两名中学生的话在我看来不是赞誉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学习丛飞精神还贵在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习丛飞应该是一种行动,而不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思想上。当我们走过身边的一堆垃圾而无动于衷时,当我们指责别人到唾沫飞溅时,当我们在车上舒舒服服的坐着而对旁边站着一位老奶奶视若无睹时,我们也许会感慨,现在的社会还真是缺少雷锋啊,雷锋精神都跑哪去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指责的同时又有几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呢?又会有谁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堵住自己聒噪的嘴巴?我们大多数人都只会睁大眼睛去看社会,看周围有没有雷锋,盼望雷锋能站出来。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自己就能成为雷锋,不要总是期盼别人的付出,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平凡中见真伟大!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在校园中掀起自觉实践丛飞精神的热潮,在学习中感受丛飞精神的魅力,在实践中加深对丛飞精神的认识,用我们的行动美化社会风气,做文明生活的倡导者、和谐校园的参与者和服务社会的志愿者,使丛飞精神真正成为我们行为规范的坐标,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强音!

9.深度解析平行志愿(范文) 篇九

平行志愿政策的实施,很好的变“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然而,平行志愿的实行并不能完全化解现行录取体制下填报 高考 志愿的所有风险。风险不是平行志愿带来的,在现行录取体制下,院校调档数大于其招生计划数,必然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在公平竞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后自然落榜。因此考生填报志愿仍然要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

对于平行志愿,除了了解平行志愿的基本内容外,还需要了解考生档案是如何进行投档的,要掌握投档原则。

平行志愿和有序志愿相反,它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有序是志愿优先、遵循分数、分数优先。平行志愿指所有学生按分数排队,而不是说排成很多个小队,在投档时是按照考生五门科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逐分进行投档。

投档过程中的误区

平行志愿一般分为两步,第一个是投档,第二个是录取。在平行志愿的高考志愿的投档过程中,考生和家长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我把平行志愿中的错误总结为了四个误区:

误区一:平行志愿能一档多投,投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被录取上,可以另一所学校,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平行志愿虽然可以填报五个学校,但是它并不是一档多投,而是一档一投。

误区二:平行志愿是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投档,所报了几所院校,哪所分高就投往哪所。这个也是一个误区,因为投档在前、录取在后,你被提档了,并不一定代表你就能被录取。

误区三: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平行的几所院校都一样的对待,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其实这个和误区二有点相似,也是说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事实上它是有顺序的,虽然是平行的,但是五个平行的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顺序性。

误区四:实行平行志愿后就没有了风险,考生能被所报考的院校录取。这个观念也是错误的,平行志愿仅仅是降低了落榜的风险,不一定说没风险,它是降低了风险,并不是说没风险。

综上所述,平行志愿的填报还是要谨慎的,不要因为平行志愿就想报什么就报什么,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排名,院校之间拉开梯度,注意各个方面的因素去进行报考。

平行志愿录取中的细节问题

第一,注意考试院对高考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原则。这一问题就要求家长和考生多注意考试院对各省市高校对相同考生的录取原则,譬如是审核语数外总分还是单科成绩等规定抑或其他。

第二,如何处理被推当问题。因为如果被某院校提档后又退档,那么其他志愿也同时作废,只能参加这个批次的补录或到下一个批次进行参加填报。所以在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一般建议考生选择服从院校的专业调剂,来规避退档的风险。

第三,自主招生考生如何进行志愿填报。某些学校对于自主招生加分的考生会有明确规定,例如在高考报考的时候只能选择自主招生考试时所选专业,而有些学校却不要求,这就要考生在报考前要详细阅读各院校对自主招生考生录取的要求。

平行志愿的不利因素

第一,平行志愿容易让考生和家长忽视志愿填报中存在的风险。平行志愿只是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如果定位不准确,填报了高于考生水平的学校,也同样会落榜。

第二,平行志愿不一定能帮助你进入更好的学校,虽然说平行志愿可以选择多所学校,但是这样只是增加了对同一所学校的竞争,而没有提高被录取的比例。

第三,可能会在报考时、中失去了更好的机会。随着报考风险的降低,越来越多的考生敢于尝试高分院校,每个学校的报考人数便都会有所增加,所以高分院校的竞争力就会提高。

第四,平行志愿提高了批次线。因为批次线是人为划定的,是根据当年考生的分数划定。实行平行志愿之后,以前在一本线以上的边缘考生就上不了一本了,只能参加二本的投档,在其他批次也有这种情况,平行志愿提高批次线,第五,专业和学校难以两全其美。平行志愿一般会使高校的招生出现扁平化的一个现象,高校录取的考生的分数差,从过去的100分左右,压缩为30分左右,更有的一些学校,可能集中在十分段内,考生一般是为了避免提档后由于专业不服从调剂,被退档的风险,专业选择方面会选择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的有利因素

第一,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降低了考生的落榜风险。第二,降低院校梯度和志愿级差问题,失败结果更容易接受。第三,平行志愿录取的本质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考生进行投档后,依次选择若干所大学进行平行的志愿,大部分考生选择的机会增大了,降低了落榜的风险。

第四,大小年大现象缓解,高校断档的现象会减少。填报平行志愿是的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要按照考生的喜爱院校顺序进行报考。而且一般情况下,最想去的院校通常回事分数比较高学校。

第二个原则,五个志愿不要有空,如果实在找不到五所合适院校的话,而且在下一个批次有比较好的院校可以选择,可以选择一些愿意去的,但是可能排名比你的排名要高的院校,这也是给自己多增加一些机会。风险提示

设置院校平行志愿后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化解现行录取体制下填报高考志愿的所有风险。风险不是平行志愿带来的,在现行录取体制下,院校调档数大于其招生计划数(高校调档比例在1∶1.2范围内),必然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在公平竞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后自然落榜。因此考生填报志愿仍然要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并要及时了解省市县招办发布的有关信息,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风险一: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学校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误的。高分考生仍然存在落榜可能。

假设某考生一本填报的4个志愿依次为复旦大学、上海财大、华东政法、上海大学,被投档到复旦大学,但复旦大学根据招生计划数,该考生因为排名靠后,同时不愿接受专业调剂,而没有被录取而被退档,考生就直接落到了征求志愿档,而无法投档到填报的其他三所院校。只要考生在每批次的首次投档中被退档,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建议:考生被高校退档,主要原因是考生

填报专业不当,如考生填报的专业扎堆,又不愿意接受专业调剂等。其次,还有可能是考生自身的条件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的限制。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风险二:定位不准排序不慎重

考前估分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其次,虽然一二批次的4个志愿和三批次的8个志愿全是1志愿,但是在操作上,A、B、C、D志愿是有顺序的。如某考生填报了A、B、C、D4所院校,投档时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档情况,如果A院校额满,再向B志愿院校投档,如B院校额满,再投向C志愿院校……依次类推。

有的考生不会准确定位,为提高命中率选择录取分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或者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的院校,都会产生录取结果不理想的后果。

-建议:一是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业水平,具体要参照考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考生家长来说,要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二是要准确估计考生的考试心理状态。有的考生平时看似不用功,但考试时往往能超常发挥,这就是比赛型的考试心理素质。

风险三:专业和院校难两全其美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家长最难把握的。今年上海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在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博弈中,这一难题将更为显现。这是因为,院校的投档比例降低,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

复旦招办副主任徐宏波老师告诉记者,从该校往年从实施平行志愿的地区招生情况来看,考生考分情况非常扁平:最高分和最低分一般只相差了10分左右。各个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因此,如果学生同意调剂专业志愿,则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那些不愿意调剂专业志愿的学生则被退档的可能性越大。

-建议: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表示,在平行志愿中,如果选学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如果选择专业,则要做好学校要降一档次的准备。考生要自己掌握其中的平衡问题,因为好的大学里面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里面有强的专业。

由于在平行志愿中,一、二、三批次填报的志愿都是第一志愿,这样考生在填报前,要对每所院校各个专业的情况都有所了解,而且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在一二三批次志愿顺序的填报中也要体现出来。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就应该有所规划。

风险四:志愿之间坡度不合理

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兼顾自身的实力,填报的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出现高分落榜。如某考生填报志愿为复旦、上海交大、上外、上海财经大学,若其考分未达到复旦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样的填报方式,就可能高分落榜。因为各院校是同时投档并录取的。

-建议:为增加录取机会,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同一批次志愿中,院校之间要有坡度。要把握这一坡度,要清楚了解院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它可以帮助考生大致了解该学校在考生中的定位并把自己的实际学业成绩和之相对应。一般四个志愿的坡度应根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设计。

风险五:院校考分可能整体拔高

由于今年高考实施平行志愿,很可能产生各院校录取分数线整体拔高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今年高考填报志愿不强求考生必须每一批次上填报一所外地院校,考生如报考外地院校反而拥有明显优势。

10.一份典型的深度访谈记录范文 篇十

一、访谈情况概要

被访谈人:陶之小姐,毛桃手工坊创业者。

个人简介:陶小姐曾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专业,现在自主创业建立了一个小工作室,注册名称为毛桃手工坊,设计一些独一无

二、极具个性的服饰品。陶小姐的作品目前已经在实体店正式上市了。店面位于杭州中山北路180号的“创意堂”内,整个店前一半销售区,后一半咖啡吧,很有氛围。现在每个月会有上百件新品上市。

访谈时间:2010年5月16日。

访谈地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浙江理工大学校园内。

访谈人:(本小组所有成员的学号、班级、年级、姓名及主要贡献)

二、访谈内容记录

问:您是怎么想到要创立一个这样的手工工作室呢?

答:首先我觉得花了这么多钱与这么多时间读完大学的课程,毕业之后只是在公司给别人打工,让我觉得这很失败,毕竟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不希望有时间限定,朝九晚五。

问:那为什么是手工饰品而不是别的,比如跟你专业相关的服装之类的。

答:因为服饰品是我的最爱,可是杭州没有专门的服饰品设计或者珠宝设计专业,所以我选择比较接近的服装专业,已经涵盖了我所喜欢的科目,而且我觉得比起单一的珠宝设计专业更加全面,更加有灵感。

问:那您建立工作室是纯自主创业,还是长辈资助的呢?

答:纯自主创业,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不喜欢一切都为我准备好,我喜欢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就像我喜欢任何一件我的手工作品一样。

问:那您是如何累积这些财富呢?要知道,建立并注册一个自己的工作室需要不少的资金。

答:就是卖自己的手工作品啊,把卖这些宝贝的钱来建立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问:那前期您是怎样打开这个市场的呢,一开始就很顺利吗?

答:并不顺利,遇到了不少的打击。自我开始做第一件饰品开始到卖出第一件饰品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问:可是在我看来您是非常具有设计天赋的人啊。

答:大师也有缺乏灵感的时候啊,一开始我知道的材料很少,做工粗糙,材料的质地也很不协调。我记得做出来的第一件东西是一个手链,因为比较简单,我拿到班级里问有没有同学要,居然有人说这东西倒贴我都不要。我非常灰心。那手链我至今还留着,不过不能给你们看,要保留良好的形象呢。

问:那您后来是如何卖出去第一件产品呢?

答:从那以后开始,我会经常利用业余的时间做些小玩意,因为是服装专业的东西,接触到的材料都是布,而市面上手工业者从事最多的就是布艺。我会经常把自己做的东西拿给老师或者同学们看,接受点批评和意见,我发誓只要有人买,我就马上去租个创意市集的小格子寄卖我的作品。

问:那您卖出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呢,卖了多少钱?

答:同样是一条手链,价格是五元钱。而且还是靠朋友的面子。问:五元钱?您的成本都不止这些吧?

答:是的,远远不止,要知道我一个月生活费的一半都用来试验我的作品,我尝试过任何的材料,从布料到金属。这个五元钱虽然很少,但是我的人生好像迈进了一大步。

问:那您马上去开您的格子铺了吗?

答:还没有,学生会开了间教室免费让我们寄卖自己的作品,我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创意教室,然后摆上我之前所做的我认为是比较满意的作品。你猜我第一天卖了多少钱——247元。我居然卖了这么多钱,我感觉自己之前的辛苦都值得了。不过教室经常无人值班而关门,于是第三天我就收拾东西去找格子店了。

问:这说明您在那五元钱之前的作品已经有很多人认可了,您是在哪里开的格子店?租金是多少?

答:在明珠百货的二楼,租金是380,是最好的视野,提成10%。问:第一个月的销售呢?

答:我几乎每隔两三天去一次,那老板都认为我不上课的,的确我经常逃课,第一个月的销售有1100,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毕竟刚刚起步。

问:那您发现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毕竟如果只是1100的话,恐怕您到毕业也攒不到开工作室的本钱了。

答:当然。首先,老板看到我这东西的价值,给他的格子店带来了不少的回头率,就是看的多买的少,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那位老板也经常给我一些顾客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多加改进,而且我的租金也降低了三成,因为接着我付了半年的租金。所以第二个月我的销售额翻了一番,而成本更加减少了。

问:那时候距离毕业应该只有不到一年了吧,您是怎么样在一年间累积到创业资金的呢,广开格子分店吗?

答:不是的,我发现格子店的一个缺点就是我无法正面与顾客沟通,不能完全知道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后来我发现了西湖创意市集。

问:我听说过,那大部分都是大学生的手工市集。

答:是的,创意市集就是合法地摊,一个摊位200元,这让我可以更加直接地介绍我的作品以及询问他们的喜好。

问:那又是您的第一次,成就如何?

答:是的,我介绍了我的设计主题,强调它的原创性以及独一无二,所以我在每件作品上都有个金属小吊牌——ONLY FOR YOU,第一天的营业额是1353元,利润将近1000,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此后每个周末我都会参加西湖创意市集。

问:那您前期作品的价格定位是如何呢?我看现在您的作品价格不菲,您是怎样一步步提高利润的呢?

答:抬高价格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一个包装。比如一条手工项链卖35元,但是加了2.5元的首饰盒之后,售价也提高到50元。还有就是有个明显的品牌标识,让人家一眼就记住我的作品。

问:是毛桃吗?

答:还不是,那时还是沿用一个法文名字,是独一无二的意思,但是外文不便于流传与推广,后来才改成了取自己一个名字的中文商标名,不过还有一个英文名字——PeachTao。

问:是怎样想到这个品牌名称的呢?

答:因为我叫陶之,谐音是桃子,而我前期做的饰品是毛毡,所以中文名称就叫毛桃。问:那您注册了,有享受到大学生注册的优惠吗?

答:是的,在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问:说说您的市集的业绩吧。

答:除了每周末的市集之外,我还参加了每个月的市集,到现在我还在继续参加这些市集呢,要知道,顾客从你手中买走你亲手做的东西,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满足。我喜欢那样的氛围。

问:有让您觉得特别深刻的事情吗? 答: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她每次都会出现在我的市集里,经常会买一些我的东西,然后给我一些很好的建议。还有一个高中生,她每次都来,然后带来自己的作品给我看,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她对我说我让她很期待她的大学生活,我也会偶尔买一些她的作品。还有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我让她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乐趣,她在遇到很多挫折之后总会想起我是怎样坚持自己的梦想的。

问:那您也会遇到一些很麻烦的顾客吧,您会在价格上作出妥协吗?

答:不会的,我做的东西不是量产的,非常有限,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舍得卖,所以我一般不会让步,我的东西都是不议价的哦。

问:那您的东西不是量产的,原料供应是不是有些困难?

答:会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工作室还没开始稳定的时候,我最怕最怕的就是接到订单。这很有意思,要知道,可能很多公司最渴望的就是这个,而且的确又爱又恨。

问:怎么说呢?

答:因为我是在各大市场或者网店淘原料,有些外贸余单卖完了就不会再有货或者断断续续,导致我的作品非常限量,唯一的处理方法是我会经常出来新的作品,而不会有一件卖很长一段时间。本身原料不足,其实这也是一种销售手段,因为稀缺才会显得珍贵。所以后来我一旦看到有心动的配件,我就会马上买断。

问: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公司的最终目的还是获取利润,那您现在进货的途径是如何的?

答:是的,之前我一直会和小商品市场打交道,尤其是刚开始那会儿,他们认为我是学生就抬高价格,后来我说是厂家打样来的,虽然给我便宜了,但还是不能更大限度降低成本,说是等订货了才退打样的钱,而且订货的量也大大超过我的使用量。最后我在网上采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唯一的问题就是网上图片总是和实物有所出入,所以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问:那您是如何解决供货问题的?

答:从我接到第一笔订单开始,我就往厂家跑,我很大胆地接受了这笔订单,也给自己一个鞭策,所以这一笔交易无疑非常重要,成败在此一举。义乌有很多这样的厂家,我把自己设计的样品给厂家,让他们定做。第一次定做的是金属小吊牌。一面刻着PEACHTAO,另一面刻着毛桃,数量是五千个,所以这个交易很快就达成了,其他配件的小量订货也十分成功,毕竟资金还是有限的。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这是只属于我的标志。

问:那在大量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吗? 答:这是自然的,首先是改善金属的质量,因为之前所做的合金古银色金属会氧化变暗,所以这就是我不愿大量进货的原因,我得在没有氧化之前卖出去。但现在不行,因为我已经不是一个小手工业者了,得树立一个品牌意识。我发现广州这些材料的质量都比较好,而且不会氧化,于是我又跑到广州去订货。这是在接第五笔订单之后。

问:那样应该很辛苦吧,经常在外面跑,现在还亲自操刀制作吗?

答:不了,我会找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妇女,一来也是对我制作工艺的一个保密性,现在很多学生很聪明,一学就会,一会就走人。市面上出现了好多模仿我的作品而价格却很低廉。但是我相信我的每个作品都有一个故事,都有生命,而生命是无法被复制的。

问:那您可以大致介绍一下您的产品吗?

答:可以的,我现在所做的产品被我称为时光宝石,“时光宝石”的工艺复杂程度不及布艺,但是需要无限的创意和等待的耐性。首先在电脑上做一张适合的图片,也可以直接用自己的照片替代,然后用照片纸打印出来;然后把它剪裁到合适大小,放入之前想好的位置,随后加点巧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时光宝石中放过自己的画、照片、金属配件、干花、水钻、贝壳、镭射亮片……只要想得到,几乎都做到了物尽其用,最近我正盘算着把红豆绿豆也做进去;构思满意后再在表面做一层树脂胶,做的时候必须保证干燥无尘,24小时后就凝固成了“时光宝石”。但是也别小看了它,虽说技巧是基础的技巧,但创意却是无限的创意。

问:那您的作品都在哪些地方销售呢?预订的又是哪些类型的客户?

答:首先是书店,还有学校,因为我的主打产品是手工金属书签,一般学校毕业留给学生的纪念品,或者书店里一些量版的图书需要专门定制的书签。

问:是他们主动联系您的吗?

答:算是,先是一些学校的孩子们买回了我的作品,然后介绍了很多同学过来,于是我便和这些孩子们沟通,找到学校的班主任商议毕业纪念品事宜。不过书店是我自己找上门的,是一些比较有个性的书店。

问:除了书签还有其他产品吗?

答:有的,是一些项链,我拿着这些样品跑遍了武林路的每家服装店,终于有一家愿意给我一个柜台,然后寄卖。现在在银泰的四楼电梯旁边也有我的专柜。

问:那您现在接受个人定制吗?我记得您曾经说过不接受定制?

答:是的,因为之前的作品没有一些设定好的规范,而且顾客比较挑剔,所以意见难以达成一致。现在所有不同价位的款式已经统一好了,顾客只要选好哪一个款式然后给我照片,再加些简单合理的要求就可以了。

问:价格呢,会比普通款高出很多吧? 答:高出30%左右。

问:那谈谈您最近的生活状况吧。

答:可以说每天都在设计,除了吃饭、睡觉、参加市集,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工作室泡着,太过劳累的时候就犒劳自己去旅游。我刚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旅游回来。

问:欧洲很不错吧?应该会有很多灵感。

答:是啊,因此近期的作品风格带着浓郁的欧洲风。我的设计里最常出现的主题就是小鸟、花以及爱丽丝奇境历险记。选择小鸟与花是因为热爱自然风光,而爱丽丝似乎就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是好多小女孩、大女孩的情结。

问:那您现在是毕业了吗?

答:其实我已经休学了,因为我很少有时间呆在学校里。

问:那您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什么意见吗,或者您认为专注于自己的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答:我并不赞成像我这样中途休学、“不务正业”的“坏”学生,毕竟我比较自由散漫,不喜欢被约束。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毕竟比尔盖茨只是小概率事件。还是要好好呆在学校里为进入社会多多储备一些能量。关于理想,一定要坚持。如果不坚持,走任何一条路都是错的。

问:下面几个是关于商务谈判的问题。您觉得谈判技能对于你的工作(或生意)是否重要?

答: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双方达成协议,人们相互调整利益,减少分歧,并最终确立共同利益,同样也有助于买卖双方人际关系的建立、巩固、发展、改善和调整。商人的本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谈判对于己方而言可以最大可能地扩大自身利益,无论是有形或无形。这直接关系到我的最终利润,通常最大限度的减少原料开支但同时保持原料质量,是我做生意时考虑的第一步骤。

问:你可以举印象较深的一个成功谈判经历吗(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均可)?

答:一次采购。那是刚到广州的那会儿,之前在义乌的金属饰品原料虽然工艺精美,但是容易氧化变黑,不能长久保存影响品牌形象,因为那时我已经不是一个自由手作创意人,而是一个品牌的负责人了。我带上了自己设计的产品以及设计的图纸在一个小商品市场里找供应商,表达了自己希望长期合作的意愿与诚意,然后货比三家,最终选择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适合我的商家。前几次的交易都是现金付款后发货,到现在相互合作相互信任之后,不仅货到付款,还可以累计几次后再统一汇款。

问:你比较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真诚。有人说成功的谈判者往往是最狡猾的狐狸,但我觉得就长远利益而言,坦诚以待更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不可能每每竭泽而渔之后,再去找另一个栖身的湖泊。就我而言,我会比较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每一次谈判我的计划目标都有个合适双方可以接受的理由。我不太喜欢看到某些商家刻意抬高价格去创造商议的空间,这虽然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通常我会事先认真的告诉对方直接给我合适的价格要不然会失去合作的机会,因为原料不会独一无二,而我的作品确是绝无仅有的,自然这是针对我自己的商业领域。

我们对陶之的采访也接近尾声,临走陶之还送我们一个量版的纪念项链。

三、访谈心得感悟

11.深度报道之——实习那点事儿 篇十一

实习那点事儿

——找实习难,难于上青天

“滴滴滴滴滴——”

电话里传来一串忙音。已经为小实习的事儿焦头烂额了近一个月的宦如意,悻悻地挂断了电话。这已经是她第N次得到这样的回应。

宦如意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0级新闻系学生,寒假准备找个实习的机会。“毕竟都已经大三了嘛,今年暑假的实习大战中我败下阵来,没有找着实习单位,很多同学在今年暑假就已经实习过了,今年的寒假实习生可能会少点,所以不能错过了。”在今年4月份,以10级为主的新闻学院学生纷纷行动开始找实习单位,掀起了一场“实习大战”,而从6月份起,宦如意就投入到实习单位的联系中。

“我先后联系了《安徽商报》、《合肥晚报》、《安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有的没有回应;有的直接说不需要实习生;一直持续到六月底的时候又以实习生已招满为由拒绝了我。”直到7月,部分同学已经展开了实习,她依然没有确切的着落。“看来今年寒假的实习依然很悬。”宦如意捏着手里的电话有点无奈。

像她一样在寻找实习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并非个例。根据记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8%的学生表示找实习很难,另外的52%认为只要有关系就能找得到。靠亲戚朋友的关系就能进入媒体实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可就愁坏了没有人情关系的学生。

同为10级新闻本科生,杨冉可能相对幸运。由于怕实习生扎堆,杨同学也着手较早,起先便找院辅导员开了合肥多家媒体单位的介绍信,随后一有空余时间便和室友挨家挨户对媒体单位的行政部门“探索”。“不招短期实习生是听到的最多的被拒理由。”虽然最终在《江淮晨报》文艺部的学姐引荐下得以顺利实习,但对此她仍表示些许疑惑,“明明是学院老师建议我们进行暑期小实习的,但媒体又以周期过短拒绝我们,这其中的矛盾感觉难以调和。”

“如果你拿着一封学校的推荐信或介绍信联系一家媒体,相关人员可能直接说你应该到总编办去。而总编办这样高级管理层又不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可以轻易

接触到的。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到人事部备案,管理部门走流程等,冗杂的程序化和在此过程中部门人员的‘踢皮球“现象,早就将实习生打磨的差不多了。”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刘勇老师的陈述与杨同学的情况不谋而合,可见老师对于矛盾的出现并非毫不知情。“如今实习难找是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如果没有亲戚朋友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想通过毛遂自荐找到实习单位可能并不容易,但校方也比较无奈。现在所处的媒介环境与五年前已大有不同。当年的大学生数量较少,且质量有保证,加上媒体也需要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帮他们做些事情,而近几年的扩招政策使新闻学学生激增,僧多粥少,实习难找是必然现象。”根据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的资料透露,我国目前有新闻与传播教学点800多个,在校本科生16万人,加上硕士、博士高达25万人。我国各类高校每年产出各层次的新闻人才约25万,而我国媒体实际从业人员约20万,高校扩招必然带来供求矛盾。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来说,近几年在招生人数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状态。

与杨冉一同在《江淮晨报》实习的是安徽农业大学中文系10级学生,“他们虽是中文系的,但貌似也开设了新闻学的选修课程。”在实习过程中,杨苒觉得自己虽是正统的新闻学系出身,但与中文系学生相比并无多少优势竞争力,相对而言,中文系的学生在新闻写作上反而更具优势。据了解,进入媒体实习的非新闻学出身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仅安农大中文系在《江淮晨报》实习的就不少于10个人,另外,还有外语、法学等专业的对媒体感兴趣的学生也会选择进入媒体实习。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倪敏谈到他从事媒体工作时的数据,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为60:1,他认为,中文系、法律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非新闻专业学生的竞争,无疑让本就严峻的实习形势更为复杂。

同样为找实习弄得心烦气躁的学生段丽娟就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院里都知道找实习困难重重,为什么校方没有出面寻得固定实习基地帮忙解决相关问题?难道我们院没有实习基地?”据新闻学院系主任刘勇老师透露,我院其实是有实习基地的,但是由于主要针对的是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因而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并不知情,学院也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刘老师表示,“关于暑期小实习,并不是学校规定学生必须践行的,只是我个人的建议。我是觉得,新闻毕竟是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仅从课本上难以对当前媒体生态有个系统的认

知。而在大一大二期间的小实习并不是要你能在其中学多少业务上的知识,至少可以了解到媒体人的工作状态啊,流程啊之类的,然后再回到学校将所学与所见相结合,这其中是个有效的消化和转化的过程。”

针对找实习难的现状,刘勇老师表示校方也很无奈,扩招、竞争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他建议学生可以拓宽实习渠道,县区级小媒体也是个不错的去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学生认为小媒体学不到东西,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学生对小实习的期望值也不要过高。另外,学生自己也要走出去,新闻学系的学生本就该积极与人交流,多与记者师兄师姐们沟通交流,也可以让实习路变得宽广起来。

——学、业界冲突,新闻人的无奈

“实习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常说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差距,”10级新闻学陈敏一提起实习感慨颇多,今年暑假她在《安徽商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就唯一跟老师出去的那一次,我们是采访XX局的,当时并没有对当事部门进行相关的采访老师就发稿了,我怀着疑问的心情问老师的时候,老师的回答很轻描淡写,说‘没事儿,我跟他们比较熟,情况都了解。’而且平时他也是这么做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但课本上就没允许过这种情况吧。还有关于新闻标题的拟定,老师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搜集然后稍作改动的伪原创,拿来能用就行,没有那么多的高标准严要求。”

面对这一困惑,刘勇老师表示“业界与学界本来就是有差别的,这一矛盾本身就困扰着学业界双方很多年了,但学生也不必为此而感到苦恼,理想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嘛。”

如果说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个本就矛盾的存在,那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则是亟待改善的现实。根据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52%的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接到采访任务不知如何下手,对于那些实习期间本身与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并不多的实习生,更是手足无措。在被问及学校设置课程与媒体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时,72.4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当前媒体业务要求只有一小部分关联,24.14%则认为完全脱节。另外,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对采访内容深入思考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为广大学生所缺乏并呼吁。

《安徽青年报》谢婷婷记者回忆起在带实习生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学生力不从心,一个采访选题给实习生,实习生经常是完全无从下手,相比较前几年的实习生,能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08年12月,全球新闻改革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上指出新闻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新闻教育与新闻需求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高校培养的新闻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新闻采写教学中的困境也是近几年我一直比较关注并在思考的问题,”戴振雯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我院的大部分课程包括新闻采写课程依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局面,实践课程份量轻;另外,大多数老师没有新闻报道与写作的经验,在新闻经验双匮乏的前置下,老师依靠什么去理解新闻实践,又依靠什么去传授属于经验的技能呢?”

而新闻学系主任刘勇则认为,“针对学生反映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归咎于课程设置或老师的原因,学生自身也该进行反思,就拿上课听讲情况来说,有多少学生一堂课40分钟有35分钟是在认真听课?一大半学生都在玩手机。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每年我们也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啊。”陈敏同学在自己的实习总结中写道:实习那么难那么难,其实仔细想想,自身方面也是有原因的。就拿平时老师课堂上推荐的书籍来说,我经常去图书馆借,但真正读下来的几乎没有。有的翻不到一半就扔到一边去了。感觉专业书读起来比较„没那么多吸引力,或者比较苦涩难懂。一直自恃自己成绩不错,实习了才知道自己的认识有多荒唐可笑,今后的学习中要端正态度,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阅读的书目。

据了解,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小班实训课程教学,虽师资力量有限,但新闻采写课程的实践还是不容忽视,“10级学生可能赶不上这趟迟到的早班车了,很有可能从11级这一届开始,拟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刘勇老师表示,“但10级学生也不要对实习、对你们自身的业务能力丧失信心,好好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上一篇: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范文下一篇:如何开展智慧城管工作